时间:2023-08-31 16:2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用卡作为经济全球化必然产物,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对提升我国经济幅度起重要促进作用。但在这健康的发展环境下,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如果未加以重视,将对发卡银行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睡眠卡”泛滥金融市场,致使各种违约风险充斥银行环境。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赚取暴利,下达各类信用卡营销达标任务,致使银行销售人员为完成达标,采用办卡赠礼品方式吸引消费者,消费者手持多张无用卡,造成“卡荒”。另一方面,采用 信用卡销额达标的考核体系让银行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违规行为。
2.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无限制发卡,致使信用卡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上述银行信用业务办理人员忽视相关操作规章制度,降低办卡客户信用度门槛,这就容易扰乱银行信用系统管理秩序,增大信用卡被盗、信用卡欺诈等现象发生几率。
3.相关信用卡管理政策有待完善。由于现阶段大部分信用卡管理政策主要是面对银行内部管理,形成相关规定而非强制性法律条文,因此约束力不强。与此同时,我国也缺少对信用卡办理人群的强制性法律条款,导致恶意透支、欺诈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银行日常办理工作进程,增加银行业务运行风险。 [1]40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构成要素
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发行过程中,银行人员和消费人员违约而造成银行损失的现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其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信用卡持卡人群因不能按期偿还相关债务违约,造成银行无法收回拨出款项而对其日常工作运转产生消极影响。消费信贷功能是信用卡最主要特性,持卡人进行额度透支必须要以个人信用度为前提,因此,持卡人应按期向办卡银行缴纳相关贷款,如果持卡人违约,将直接对银行信用卡贷款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我国信用卡持卡人群收入稳定性较低,这就预示着我国信用卡风险将大幅度上升。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恶意透支、虚假挂失和套现三方面,恶意透支是其主要风险。恶意透支具体定义为信用卡持有人群持非法占有目的办卡,超额消费信用卡后,不按期偿还相应贷款本息,从而造成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对银行运行产生严重影响。恶意透支行为在商业银行信用卡办理中尤为常见。
2.欺诈风险。商业银行面临消费者走假冒申请、伪造和盗领信用卡等不法途径而造成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称为欺诈风险。不法客户以虚假身份证明或工作证明申请办理信用卡是最常见的欺诈风险,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具备谨慎品质,对其严加审查。有些信用卡持卡人群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信用卡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对信用卡进行大量消费,给消费者和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此外,商家雇员接触持卡人的信用卡几率极大,从而可以通过捏造相关资料、文件盗领信用卡,损害持卡人利益。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内部操作存在问题,即由于内部系统不完善,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信用卡支付作为一种电子支付,这就需要银行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特别是相关操作流程,必须要严格控制和审核。如果在审核、发卡、特约商户签名或密码确认等任意操作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造成银行的财产损失。[2]53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策
1. 法律体系、机构信用体系双管齐下
为确保商业银行工作有序进行,必须要以法律法规以依托。发展信用卡业务,除了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管理,还要依靠于政府部门、中央银行等各部门。因此,国家应完善信用卡相关法律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强化自身信用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为客户提供信用等级查询服务,完善互联网查询渠道,动态了解客户资金账户和信用情况,尽职尽责为客户服务,从而提高银行运作效率,完善信用卡发放、管理、发展系统。
2. 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信用卡风险不但包括银行传统业务风险而且也具有特殊风险。银行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用风险,有数据统计资料显示,信用风险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数量占银行总损失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卡业务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防范信用风险,可以采取识别、计量、控制等做法。
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利用信用卡得到一定数量的现金但由于自身经济能力下降、不能按期偿还所借钱款数量。一旦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将会由于不能得到预期收益而面临一定数量的损失。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就是持卡人不讲信用或自身经济能力下降,到了规定时间不能如数偿还所借钱款、利息等的风险。在实际运行中,衡量持卡人的信用风险、发卡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及其控制能力等方面都设置了一定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发卡银行在发放信用卡过程中,主要业务包括营销、销售、风险控制、作业等几个部分,利用有效控制这四个方面都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风险控制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
(1)严格审核新申请用户的资格,通过审核的用户才能获得信用卡。
(2)及时掌握持卡人的异常交易行为,明确异常交易是否存在,以此衡量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3)一旦持卡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则需及时提醒借款人还款,实行追缴的做法。
(二)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在研究出现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原因时,不但可以利用研究最近几年的信息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可以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1、道德风险
在信用卡信贷过程中,银行和借款人分别掌握着不同信息,借款人面临的风险不会增大,一旦其取得成功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如果银行不能监督借款人的行为,那么借款人就可以将借款用作其他用途,有时可能投入较高风险的项目当中,严重影响了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为了减小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利用提高逾期透支利率的做法。
2、逆向选择
第一,在利率较高的情况下,有的客户基于安全考虑退出了信贷市场,但依然会有一些客户不打算偿还借款,因此他们不会顾及高利率。第二,有的借款人为了获得较高收益,将借款投放于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当中,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
所以因为没有及时完善发卡程序,不能及时收集完善的客户信息,不能做好借款后的监督工作,导致大量存在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形成了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种类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或单位发行的,持有信用卡的人员可以开展购物或存取现金的活动。信用卡业务风险不但包括传统业务风险而且本身也具有特殊风险,主要有下面这些。
(一)不讲信用
信用风险就是持卡人在得到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后,本身经济能力下降不能按期偿还信用卡借款,有时也会存在道德因素故意透支信用卡。
(二)操作问题
信用卡操作风险指的是发卡银行不能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不能监督内部员工的规范操作而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卡方面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银行在考核内部员工时将发行信用卡数量作为唯一标准,因此员工为了完成发卡任务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客户也发行信用卡,甚至帮助客户制作虚假申报材料,信用卡管理存在诸多隐患。再有,由于信用卡发卡人员不认真操作等原因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
(三)欺诈现象
信用卡欺诈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在预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过多,有数据显示,由于信用卡欺诈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超过了二亿元。随着我国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拥有大量的手机与电脑,因此欺诈行为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四)特约商户问题
特约商户风险,指的是特约商户操作人员不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有时由于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核对持卡人姓名与身份证号,导致持卡人出现非法使用信用卡的情况。
(五)持卡人个人原因
持卡人本身不掌握丰富的信用卡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所以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不能认真对待利息与复利等问题,有的由于密码不能定期修改,丢失信用卡后也不及时持失,导致出现了财务损失。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现代支付系统
积极吸取以前经验教训,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完善的与我国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信用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支付系统,提前控制信用卡的欺诈行为,及时引进先进的信用卡风险技术管理措施。
(二)严格审核信用卡申请人资格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防范信用卡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信用卡个人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积极预防各种信用卡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卡法律法规
建立专门针对信用卡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内容。认真执行当前法律法规,积极保护信用卡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打击信用卡犯罪行为,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四)严格管理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
第一,商业银行要严格管理信用卡的发放,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证件与材料,做到规范操作;第二,对内部工作人员开展业务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不得出?F违法操作行为;第三,落实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准入制度,利用特约商户实名制、定期审核、教育制度等,积极防范特约商户的操作风险。
(五)开展信用教育,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88-01
随着信用卡事业的发展,信用卡欺诈事件也不断发生,且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公开化的特点。有些犯罪嫌疑人非法设立“办卡公司”、公开提供代办信用卡和套现服务,或通过骗领信用卡、“以卡养卡”提高信用额度及“循环套现”方式骗取银行资金,进行非法放贷活动,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卡产业的健康发展。[1-2]为了更好地对信用卡风险进行防范,笔者以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该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防风险对策,以期为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信用卡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一)银行对信用卡申领资格审查不严
首先,随着银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为扩大业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客户办卡,有些业务员为争取客户,有意放松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只是对申请表进行审查,没有进一步进行调查核实,造成许多不具备申领资格的人也能申办成功。其次,在核发信用卡时没有主动核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国银联信用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上的申请人信息,对申请人是否同时持有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或是否存在信用卡不良记录未能及时发现,造成犯罪分子能顺利辗转多家银行办理多张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再次,银行对POS机特约商户管理不力。随着信用卡的应用及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为获取利润新的增长点,大力推广POS机的应用,对商户申请POS机也放松了要求,部分特约商户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为犯罪分子非法套现,谋取不法利益,此举为犯罪分子频繁消费、套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风险意识低
1.在工作实践中,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监管意识,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没有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整个信用卡业务中。另外,信用卡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特约商户处于主动的市场地位,导致特约商户不愿自觉接受发卡银行培训或进行自我培训。商户的收银员流动率也较大,给商户的培训增加了成本,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商户收银员受理信用卡的专业技能普遍较低,加之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不能辨别假卡,或不能识别客户身份,风险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3]
2.持卡人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大多数用卡人存在不良的用卡习惯,信用卡使用知识尚待普及。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只图自己方便,不遵守用卡章程,也不配合发卡行的信用卡管理工作。信用卡的使用主体是持卡人,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不法分子欺诈带来方便。持卡人正确用卡意识偏低,有的甚至故意违反协议,恶意透支,形成信用卡信用风险。
(三)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
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在科学性、技术性、系统性三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国外比较成功的风险控制理念和风险管理工具在乌鲁木齐商业银行还未使用。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实时动态的风险监控决策能力方面,具体体现在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方面。目前,各个银行都建立了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例如,广发银行在“优化资产结构,确保健康发展”的风险管控宗旨下,主要采取了以下风险防控措施。第一,开展压力测试,预警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第二,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对于经营环境出现不利因素的地区和行业,及时收紧授信审批政策,以应对行业风险;同时对于风险表现较高的地区,严格审批、授信、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第三,通过精细化客户分群、维护手段的创新,以及逐步升级的系统支撑,不断提高贷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策略支持。第四,建立全方位的欺诈防范系统。第五,通过MIS数据分析,失联评分等工具的应用优化催收策略,实现内部催收的科学化;同时对委外催收服务机构加强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激烈和考核措施,来规范其行为,提升催收效果。目前,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以下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一是,银行卡部对持卡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定期复查,并根据资信状况的变化调整其信用额度;二是,银行卡部与风险管理部、个人银行部、小企业业务部、授信审批部以及经营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止付名单的管理;三是,银行卡部须通过风险交易监测系统,对持卡人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根据不同时间风险特点,按需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可疑交易进行甄别分析,及时采取降低信用额度、止付等手段,加强套现、涉嫌欺诈等交易的风险管理。显然,乌鲁木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手段较少。
二、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安全意识
1.对银行信用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员工能够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在员工培训方面,可以借鉴我国其他行的成功做法,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引进流程、教材和培训人员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水平。
2.持续加强司法合作和安全用卡宣传工作,强化打击银行卡犯罪和安全宣传长效机制。乌鲁木齐商业银行从发卡的第一步就应对客户进行信用卡风险宣传,尤其是信用卡欺诈风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持卡人用卡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和移动等多种渠道,提高持卡人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欺诈技能,共同营造安全用卡、放心用卡的社会氛围。
3.规范特约商户工作人员行为,形成培训、奖惩长效机制。要对特约商户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与发卡行、公安机关及相关执法机关合作,对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法制教育。一方面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识别伪造卡、仿冒卡的能力,并且将这种业务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对快速更新的新业务、新技能进行有效的传播[4];另一方面让其意识到如果由于缺乏责任感导致风险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采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技术方面还没有完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反馈速度慢,严重影响了风险处理效率。乌鲁木齐需改善和健全风险管理系统,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
2.优化催收管理体制。一是加强催收外包系统建设,改善原有的催收系统,使之能够满足外包数据筛选、提取、查询、导入及存储需要。二是重构催收作业流程,银行员工尽快完成由催收操作员向催收管理员的角色转变。[5]三是建立对催收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要求催收公司报备催收专用电话和催收人员名单,督导催收公司提高效率,减少持卡人投诉。四是畅通与持卡人的沟通渠道,银行设置专用电话,安排专人向持卡人解释银行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五是逐步建立自催团队,防范持卡人信息泄露。
(三)强化信用卡发卡审查
银行应建立更加严格的信用卡发卡审查制度,严格对办卡人的身份、收入审核,提高办卡门槛,从源头上遏制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多发态势。同时,银行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纠正银行违反信用卡业务章程、违规发放信用卡,逃避信贷监控等现象。银行应加强对用卡情况监管,建立健全银行间信息共享机制。银行应对持卡人的还款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持卡人的信用等级进行定期的评估,对出现的非正常用卡的情况应进行核查和沟通,必要时应及时停卡。[6]通过银监会或银行协会等机构、组织在不同银行之间建立起沟通联系的机制,实现信用卡诈骗等“黑名单”共享,尽量消除信用卡监管盲区。同时,加强特约商户授权管理,加强培训商户财务人员及经办信用卡人员,定期检查商户受卡工作。
参考文献:
[1] 尤晓明.后金融危机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J].中国信用卡,2010(3):67-68.
[2] 尹 龙.规范与促进信用卡业务的有序发展[J].中国信用卡, 2012(1):78-79.
[3] 王 楠.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现状
1985年,中国银行开始发行中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国内信用卡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信用卡总量已达2.1亿张,其中信用卡刷卡消费金额2.7万亿元,国内信用卡市场稳步快速发展。面对如此巨额资金,提高资产质量,增强信用卡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成为当下首要任务。要严格防范一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规操作。要增强信用卡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和不断完善信用卡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资产质量,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从信用卡基本的业务属性看,是建立信用关系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一项高回报、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业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韩国信用卡大面积出现坏账,到2008年席卷美国的金融危机致使信用卡信用大幅度失控等现象,都是由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信用卡风险深刻影响着银行金融市场。
首先,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和持卡客户自身。一些商业银行为了占有信用卡市场份额,盲目放大发卡群体,忽视甚至省略一系列的调查、审批等风险管理系统,造成严重的风险漏洞。还有的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但是由于执行制度不严,降低信用卡准入门槛,致使大量假出现,形成了潜在的信用风险。
其次,欺诈风险也是信用卡风险中潜在的隐患。欺诈风险主要是由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与特约商户相勾结,通过更改挂失卡卡号等方式,骗取现金。或者是以偷窃,伪造身份证等其他方式取得信用卡后冒充持卡人进行欺诈消费。? 而操作风险也是信用卡风险中漏洞缺失的一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等外部事件造成的损失风险。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系统、人员发生出错的状况下,给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有的商业银行一味追求发卡数量,轻视信用卡的质量,防范意识淡薄。或是有的商业银行在发卡时把关不严,不能按制度执行,后续管理乏力,对银行卡支付结算系统缺少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甚至出现内外勾结的现象,最终形成了后发性的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建议
了解信用卡市场的风险现状及影响程度,就能够科学的及时化解整个银行卡业务容易形成的风险。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银行卡业务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那么如何去执行制度,降低风险,保证业务稳健经营,进而起到推动商业银行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我们根据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有关完善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一, 对信用卡业务操作要完善制度化。对信用卡开户、领卡、发卡、核销等重要业务形成标准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必须严格审核申请人资料信息,逐一进行调查,严把审查关。利用公安证件查询系统认真核实申领人真实身份、全面查询申领人有无不良记录和信用等级状况。按照流程操作,可以通过电信部门查询其所在单位电话号码、单位地址,进一步核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了解客户单位性质、经营效益、薪资、职位等信息,以确保申请人的偿还能力。同时,对资信状况不高的客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确保每一张申请表可靠性。重点审查客户填写信息资料的真实性,确保新发卡的质量,对于有其他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采取禁止发卡等措施。
第二,风险监管要做到日常化。每日需通过帐务监控及时掌握商户刷卡运营情况,对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商户进行重点监控。要坚持每日对清单进行盘查,逐笔查询大额交易,对万元以上金额或多笔大额异常交易进行电话核实,对出现异常交易行为的持卡人,可采取冻结账户或取消其用卡资格等措施。在每月信用卡到期还款日之前,对持卡客户采取电话沟通或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还款。
第三,对员工的操作流程要经常进行业务培训。根据银行实际业务,整合内部机构,并进行岗位调整,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使每个风险管理人员均能掌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并对原有的规章制度等逐步进行完善。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正在逐步上升,为避免这一趋势,应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的外部管理体系,降低信用风险整体指标,加强内部信用卡的审核业务管理,优化业务操作流程,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信用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领域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正式发行,标志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开端。30多年期间,我国的信用卡业务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从发行银行、信用卡发行数量以及相关金额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展,信用卡的普及也带来了人们用卡意识的转变,借钱消费,已经由传统观念里不愿意去接受的行为转变为一种时尚和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信用卡业务也给银行的业务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来源。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种类
但与此相伴随的,还有信用卡风险带来的种种问题。商业银行出于业务发展需要,盲目发展信用卡业务,降低审核标准,给后期的信用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隐患。信用消费容易形成呆账,导致银行的不良资产,给银行带来重大的损失。所谓风险,即不确定因素。信用卡风险是指信用卡的发行、管理主体在信用卡的业务管理、经营过程中发生非正常范围内经济损失的可能。信用卡的风险存在于信用卡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信用卡的使用、支付和结算等环节,牵扯到的行为主体也罗多,包括信用卡发行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使用的特约商户、信用卡持有人等。
信用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在信用卡的管理过程中,银行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较高,而银行的审核手续不可能极尽所有相关的信息,这样就容易导致信用卡风险的增大。信用卡的风险有不同的各类,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来自于贷款单位和个人的信用问题,主要是由于借款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在还款日如期归还,导致商业银行损失本金和利息的现象; 所谓欺诈风险,是指由于持卡的主观恶意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相比信用风险更难提前避免,而且损失金额往往更大。操作风险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运营过程,风险主要来自管理环节和流通环节,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执行过程中的失误,监管的缺位等造成的。还有一种风险为宏观风险,它具有系统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来自于整个的市场经济形势,无论商业银行有多么完美的风险管理技术,在系统性风险到来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危机爆发、经济衰退之时,良好的风险管理能使银行不至于毁于一旦。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相比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金融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我国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低,管理队伍实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存在,导致我国现在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着种种问题。
首先是我国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落后,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现在沿用的,仍然是1999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业性规定,约束性不强,而且对于信用卡管理中的新问题无法全面规定和避免.另外,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责任的法规缺失,而且信用卡发展中,相关制度不完善,比如现行呆账核销制度不完善,在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规避信用卡风险。
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个人信用约束方面的立法缺失,公民个人的征信系统的缺失,更加剧了该现象。个人征信数据系统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在采集、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困难重重,征信系统的建设难以适应信用卡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快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套体系是综合的、全方位的,首先应当包括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的立法机关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管理经验,尽快完善信用卡法律的制订,金融的监管机构要从金融发展和信用卡业务的实际出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从制度和规定方面加以完善,织就一张完善的防御网,以防止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监管漏洞,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惩戒。在具体的业务层面,要规范信用卡的收单等直接相关的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出于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需要,对银行卡的收单手续费规定较低。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信用卡业务中的第三方支付系统监管体系的建设,确保发卡机构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需要测算发卡银行、收单商户的成本,修订并完善交换费率以交换费率单笔封顶的规范。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信息平台,对全社会的所有信用卡使用主体和潜在使用主体的信用记录收纳其中,建立联网机制,对相关主体,比如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银监会、企业、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实现共享,更好地实现信用的监督,出台正式的征集管理条例,强化对公民个人的隐私权的保护,对信用卡业务的采集程度、采集范围等进行规范,使相关的机构需要时能够快捷、合法地获得相关的诚信记录。建立惩罚机制,如果不能及时报送相关的征信信息,或者征集信息的真实性差,不配合相关的信用查询的行业,加强处罚。
最后,作为商业银行本身,要夯实自身的基础,打好内功,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的控制制度。站在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管理,彻底打通以前以部门为界限的设计工作,把风险控制职能分解到相关部门,从而实现业务的全流程控制。加强对内控制度的监督,提高执行力,加强每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提高内部审计的强度和覆盖面。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执行部门。
参考文献:
[1]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卜业务运作仁[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一、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信用卡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根据个人的信用度和财力,提供了一种提前消费,到还款日偿还前期消费的信用工具。在我国信用卡的快速发展始于2002年,从2002年开始全国各大小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逐渐开始重视信用卡业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抢占信用卡市场。这源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了社会向消费性社会转变的时期,信用卡顺应适时蓬勃发展。到2012年年底,全国范围内信用卡发卡机构达到了80多家,其中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和农行处于信用卡发卡数量前四,2012年全年的交易数量达到了36亿笔,交易额达到10万亿,而到了2013年,全国范围内的信用卡发行数量达到了4千万张,所有这些信用卡无疑为我国消费性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
随着信用卡发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在不断的累加,到2012年年底,我国未偿还信用卡金额达到了11386亿元,信用卡的延滞账户和损失账户数量大幅度增加,信用卡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规范和防控信用卡业务风险也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
1、信用卡欺诈。这里的信用卡欺诈主要有两种欺诈行为,第一种是信用卡申领欺诈,即申请信用卡一方用不真实的身份信息或者资信信息来骗取更高的信用卡信用额度。申请欺诈中,常见的手法是申请人与信用卡营销人员之间相互勾结,营销人员弱化对于申请人员的资信审核;第二种是信用卡交易过程中的欺诈,也就是常说的信用卡套现,包括了常见的POS机套取和互联网套取两种。信用卡持卡人与第三方合谋,利用虚假交易或者虚开价格或者退货等方式,制造假的交易过程从而套取信用卡资金,或者有私人或者公司专门为信用卡客户提供资金养卡,成为职业的养卡人。
2、信用风险。信用卡相关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持卡人的还款能力,持卡人是否愿意还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中的一个出现变化,就会出现所谓的信用风险。对于个人信用卡账户来说,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是当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用卡资金垫付经营账款的情况,这与信用卡业务的本质是相背离的,但是却不能完全杜绝,信用卡资金参与经营垫付不仅增加了信用风险,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定时炸弹。在这种经营垫付中,在央行货币宽松期间会增加企业主的资金使用量,但是一旦央行货币收紧,就会出现资金链吃紧,企业账款无法按期支付等等。资金链出现问题会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于破产,如果这种阶段性资金短缺大范围的出现,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危机国民经济。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银行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推广和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在信用卡风险控制中非常的关键,直接从源头上会带来信用卡风险。当前非常多的商业银行都实行信用卡业务的外包,从而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这样也可以减少银行在人员、场地等方面的压力。但是业务外包之后,相关的外包方对于资金的风险没有辨别能力,而只在乎公司业绩,因而会给信用卡带来风险。截止2012年年底,我国有多达80多家的银行在从事信用卡业务,如此多的银行必然导致了信用卡推广业务的激烈竞争,为此各银行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卡推广团队,并进行业绩的严格考核。严苛的业绩压力也就使得很多推广人员铤而走险,不再重视信用卡申请对象资格的严格审查,从而带来风险。
三、如何防范信用卡风险
1、申请阶段防控欺诈。信用卡申请阶段的严格控制是减少信用卡风险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一旦在申请阶段不予受理,也就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应该严格做好申请阶段的防欺诈工作。首先应该规范信用卡营销人员的营销工作和营销纪律,在众多的信用卡欺诈案件当中,银行内部销售人员把关不严或者勾结作案的案例非常的多。在信用卡销售过程中必须要求销售人员直接与申请人进行单位信息、财务信息的确认工作,只有这种直接的信息核对,才能保证所有的信息正确无误。其次是银行内部的授信,要更加严格的进行授信规范,在审核信息真实无误的情况下,通过人行的征信系统严格合适申请人的相关财务和个人信息。再次是建立信用卡黑名单系统,信用卡黑名单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操作,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出现信用卡欺诈的申请人一律不予受理。
2、防范大规模的信用卡套现。信用卡套现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就相当于一种可持续的无息贷款,而对于银行而言,银行即不能对这部分贷款实现利息收入也不能对资金的流向进行有效的监控,有非常严重的资金风险,对于银行信用卡的市场秩序。对于民间信用卡的套现行为,在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予以规范,没有依据也就没有有效的治理手段。因此对于民间套现最为关键的是要对民间的信用卡套现行为定性,制定有实际意义的法律规范,对其进行明确的定性。而在实际操作方面,除了在信用卡授信阶段严格控制发卡对象之外,应该对异常的信用卡资金往来加强监控,对于有套现嫌疑的信用卡用户在确认之后降低其信用额度,及其严重的实行停止支付,从而将风险降低。
3、信用风险防控。建立起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分层份阶段的对信用风险进行防控。首先是建立信用卡的评级评分系统,综合考虑申请人的信用卡申请历史、信用记录、个人工作和财务信息等信息,最后做出科学的评级结论,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失误。其次是实行限额,这一点主要是要求要避免在同一个行业或者系统投入过多,防止结构性的崩溃。再次是在整个信用卡申请使用流程中优化监控,做到严格审核、严格监控、贷前贷后严格管理。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2-0105-03
Probe into Risk Management Issue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Cards
LAI Huang-ping
(The CPC Party School of Zhangzhou,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s a relatively new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ut also the coexistence of a high-risk and high-yield business. In recent years,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of commercial bank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ts risk is gradually exposed to great harm to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loss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risks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cards; risk management
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诸多问题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其危害性大、涉及面广,而且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并对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制度带来的影响,也有虚拟经济自身的原因。
(一)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指发卡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是指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 发卡银行信息与持卡人信息不对称。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往往只重视发卡的数量与规模,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不严格,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发卡银行征信手段和渠道极为有限,往往在资信调查中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大多根据申请人自己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查证,无法完全、准确地掌握其真实资料,即使持卡人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变,银行也无法及时获得真实信息,往往是在持卡人无法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被发现,但此时持卡人已经给发卡银行造成了信用卡风险的损失了。所以,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发卡银行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申请人的信用价值,风险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2. 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以及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部门还未建立起健全的合作机制。由于缺少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公安部门等虽然掌握着许多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却无法实现信息的整合利用,特别是在发卡银行之间的风险信息还不能共享,无法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也无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申请人的债务情况,从而无法避免持卡人多头借贷产生的过度借贷风险。
(二)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是产生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进一步良性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发卡银行还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信用卡征信审核和额度管理,这样必然导致可操作性差,动态跟踪管理功能弱化,即使是目前已经运作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其数据也主要是来自各商业银行,所以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必然导致难以根据这些数据对个人信用状况做出判断。
此外,我国虽然已实现个人存款实名制,但是至今还没有建立对个人的身份、收入来源及资产、可用抵押的其他实物资产及历史信用状况等进行评估、调查、核实的规范制度,而且各发卡银行在对申请人的资信方面的调查目前尚缺少可采信的准确数据,给调查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银行间缺乏风险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我国目前银行间的风险信息尚未实现共享,而且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各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还没有良好的风险合作机制,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无法正确地测量、评估和管理信用卡风险敞口。这些都为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形成留下漏洞。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经验还相对匮乏,所以,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降低发卡门槛,增大了潜在的风险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不长,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百万张增至目前的上亿张。各发卡银行为了抢占市场、扩展业务,采用了多样化的扩张方式,导致被动办卡现象严重。在信用卡发展初期,办卡的手续复杂、对申请人的综合要求较高,而现在发卡的门槛不断降低,不仅手续简便,审核把关也不严格。各家发卡银行只重视发卡规模,不重视质量,没有严格把好客户授信关,甚至出现多头授信,最终引发持卡人信用风险,套现等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信用卡诈骗事件日益增加,导致发卡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其遭受的损失无法估量。
(二)发卡银行对信用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也都不完善、不健全。各发卡银行在风险管理方式上仍采用直接管理方式,即采用审批授信的方式,尚未采用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而且是事后被动督导为主,没能做到事前主动引导与事后被动督导相结合。风险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不注重激励,更多采取惩戒,特别是风险管理的单一过程,忽略了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偏低、手段落后。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规范信用卡业务,规避与管理信用卡的风险,并且不断加大对信用卡诈骗的惩治,不断完善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促进了发展制度环境的规范和优化,但目前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包括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尚未普及居民的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没有建立健全的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制约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与规范运作。
(四)尚未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机制
目前,信用卡透支利率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为依据执行的,这个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按照此办法,对信用卡透支后尚未清偿的部分是以月为单位收取复利的。这种透支风险管理办法有漏洞,使得不法分子用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导致信用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信用卡业务风险呈上升趋势,给发卡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
(五)发卡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发卡银行在前期的系统、人员投入、客服、市场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高,而其收益又具有滞后性,所以,各发卡银行大多采取以发卡量作为经营目标,并以此盲目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种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信用卡风险的不断上升。加上我国信用卡审批缺少诚信体系基础,审批手续简便,并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缺乏准确性审核。这些都使信用卡业务管理风险的难度加大,影响了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审批。
(六)缺乏有效制约特约商户违规操作的管理手段
目前,一些特约商户利用信用卡进行违规操作问题日益严重且极为普遍。而且,发卡银行大多对特约商户信用卡的套现等违规违法行为最终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持迁就的态度,尚未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制约,对套现行为惩治不力,而且无法完全识别伪卡、假卡。
三、商业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日益显现。如何加强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已经成为政府及各发卡银行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政府及各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一)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发卡银行可以通过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了解个人信用情况,但是由于部门分割、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难以实现对户籍、职业、税务等重要信息的整合利用。所以,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把个人纳税、房产等重要信息纳入系统。同时,为了加大力度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要加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信用卡持卡人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机制。总之,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调查和评估制度,构筑所有发卡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二)修订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各有关部门、中央银行、发卡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配合,要有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目前,首先应修订《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后的新法必须能对信用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兼顾,能更多地考虑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各方利益都能给予维护,监管漏洞能得到弥补,从而使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法可依。此外,为了调整各类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有关法律关系,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能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的专门性法律,以严格规范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三)中央银行应对透支利率给予适当的调整
中央银行对信用卡的透支利率应逐步放松管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目前可考虑适当降低透支利率。因为,透支利率的降低,能促进信用卡持卡人用卡消费,推动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这对拉动内需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以此鼓励持卡人正常持卡消费、善意透支,使持卡人养成良好的用卡消费习惯。此外,对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违法行为应给予严惩,提高违约成本。
(四)完善授信政策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目标客户群是发卡银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各发卡银行已有的客户群是发卡银行信用卡客户的主要来源,而客户在选择发卡银行时也大多选择有业务往来的发卡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但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客户的选择性也较大,发卡银行只能根据自身的综合优势和以往客户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留住客源占有市场份额。所以,发卡银行在发卡之前,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明确目标客户群,才能有效避免盲目开发市场,避免大量无效卡的产生,特别是应该继续将信用卡客户定位于风险较易控制的高端客户,以此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
(五)建立先进、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先进的信用卡风险预警系统是发卡银行有效进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发卡银行建立一套健全、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除了实时跟踪持卡人的交易行为外,还必须做到及时跟踪开卡后不断取现甚至频繁交易的异常动向。此外,为了能及时并在最小范围内对信用卡风险案件进行处理,还应建立风险案件预警,以避免信用卡风险的不断蔓延,将风险引发的损失最小化。同时,平时还要加强对信用卡持卡人的分析,分析他们用卡交易习惯和发生信用卡欺诈的特征,对持卡人的信用及用卡情况进行强化监测,并且要对持卡人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培育良好的诚信观念。
(六)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目前信用卡发卡规模不断增大、而信用卡业务风险也在不断上升的情况,各发卡银行应该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充分认识到风险最小化不是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而应该是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收益最大化。此外,发卡规模应考虑发卡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市场情况、客户状况等综合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把风险控制贯穿于信用卡产品设计、授信政策、审批发卡、交易监控、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使信用卡业务收益能完全覆盖风险损失,并能实现盈利空间最大化。
(七)加大催收力度
催收工作也是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信用卡业务风险最小化,使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催收工作,不断加大催收力度。各发卡银行应建立配套的、完备的催收机制和流程,不断充实催收人员,有效地遏制不良透支行为。在催收工作中,应做仔细的分析,把合理透支和恶意透支严格进行区分,针对拖欠最低还款额的客户,必须实施追索措施,消除风险损失,而且可以适当地对其减免费用。
(八)规范竞争行为
在信用卡的风险防控方面,银行同业公会应主动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应对各发卡银行制定统一的行业竞争标准和规范,以解决目前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这样既避免了各发卡银行盲目降低发卡门槛,引发恶意竞争,使发卡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下降。所以,银行同业公会应在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九)银监部门应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加强监督检查
银监部门应对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规范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并且经常、及时、正确地通报整个银行业的市场状况、盈利情况、资产风险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合规、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2007,(1).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在对风险进行防范的最初阶段,对于所要面临的风险加以认识。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对于后续开发可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新巴赛尔协议规定对于操作风险的识别应该立足于当前的和潜在的风险。具体到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的识别,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一是潜在操作风险的整体情况;二是银行信用卡业务运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三是银行的战略目标;四是银行提供的其他产品或服务;五是银行独特的环境因素;六是内外部的变化及变化的速度。
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作业包括客户申请(客户选择、进件)、录入、征信、发卡、资料管理、用卡、还款、催收等环节,如图 1所示。
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各个业务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对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要进行详细的整体业务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二、风险的评估和量化
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量化是风险识别后的首要任务。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风险的管理也是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的。所以业务的各个风险点所存在的风险大小不同,所采取的控制强度和处理的优先级别就存在差异。
评估和量化风险的主要方法就是评估该项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但是这种评估要建立在客观、一致的标准之上。这就要求不同人员在评估风险时不带有主观偏见性;此外,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种对于风险影响的评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在于对公司目标的广泛影响。
对于操作风险产生概率的评估和量化笔者采用等级化的描述方法。各个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可分别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几乎肯定(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二级,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60%-95%),三级,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10%-60%),四级,不大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小于10%)。
对于操作风险影响的评估和量化,也可以采用等级描述法。可分为:一级,灾难性(超出可承受的能力,产生巨大的财务损失);二级,较大(较大的财务或其他损失,极其不良的影响);三级,中等(中等的财务损失,一定的不良影响);四级,较小(较小的财务损失,涉及的金额较小);五级,无关紧要(极小的财务损失,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操作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评价与量化的基础上,可以对风险进行综合的等级划分和评估。可采用的标准如下:一是极度风险,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二是高度风险,要求管理层予以关注。三是中等风险,必须规定控制程序和责任。四是低风险,用日常的程序处理。五是极小风险,基本上不用处理。
三、风险管理和风险缓释工具
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正确的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可以使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具有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特殊的经营特点。
具体管理方案的制定,就是为实现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就以上已经识别和评估量化的各个风险点,组织专门的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资源来完成。以下三个方面是信用卡业务经常面临的高风险点,据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一)目标客户的选择
在开展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在客户定位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和理解。对各发卡地区的资源状况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了解是信用卡管理机构的首要工作,然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潜在客户群的情况,实施市场细分策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并设定准入标准,包括收入、职业、家庭情况及个人负债等参数。
(二)持卡人使用前的培训
对持卡人的培训是信用卡使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充分的培训计划可大大降低银行与持卡人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提醒持卡人及时签名与修改密码、对消费单据的保存、定期对账、对个人资料的保护、支付结算时对敏感信息的保护以及紧急情况下与发卡行的及时联系。
(三)客户账户的实时监控
实时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持卡人账户的交易频率和数量出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持卡人确认交易的真实性。若为真实交易,则要确保持卡人的消费金额在信贷额度之内,以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四)制定应急和连续经营方案
银行应该建立并确保信用卡业务在正常的经营状态下顺利地进行。为此,应该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以识别并控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该及时做出响应,以预防或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应急计划的范围包括:持卡人或其他主体的重大投诉、信用卡重大风险隐患或犯罪案件、软硬件系统的运行故障、内控不利造成重大透支等。而对于这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时,要将责任明确到相关部门。事务处理的负责人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分清轻重缓急,一旦确定是紧急事务,应果断、及时、迅速的着手处理并尽力化解,不得无故拖延。在处理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并派专人跟踪全过程,直至危机化解。
一、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
2012年5月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会。该《蓝皮书》显示,在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11年我国信用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后中央银行也了《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90亿张,较2011年第四季度末增长1.8%;信用卡授信总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33.2%,较2011年第四季度增加1847.85亿元,增长7.1%;期末应偿信贷总额7520.86亿元,同比增长58.7%,较2011年第四季度减少608.7亿元,环比下降7.5%;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0.35亿元,较2011年第四季度增加10.04亿元,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6%,占比较2011年第四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而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套现案件也在不断增加,犯罪手段也不断多样化、专业化,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条,涉及人员广泛、金额巨大,影响十分深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信用卡套现风险总体呈回落态势,套现金额占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的比重即信用卡套现率,已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最高点2.7‰下降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1‰左右。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更要防范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总额的上升和套现风险,因此银行业应不断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使风险管控水平整体提升。
二、套现行为的表现及对信用卡风险的影响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通过正常合法手续(ATM或柜台)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商业银行赋予信用卡持卡人最高56天的“免息消费”期,持卡人只要在免息期内还钱给银行,可以不用支付利息,但该款项只能用于消费,若要换成现金取出来,一是只能取出授信额度30%~50%的现金,二是银行要对取现额度收取1%~3%的手续费,三是银行按万分之五的日利率对取现额度计算利息。然而信用卡套现使持卡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又规避了银行高额的取现费用,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对套现者极具诱惑力。
信用卡套现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信用卡帮他人消费刷卡买单,不仅可以增加持卡人的信用卡积分,而且还可以获得购物者返还给持卡人的现金,完成信用卡套现。二是持卡人与套现商户合作进行套现行为。持卡人通过付给现实或网站商家、“贷款公司”、“中介公司”等手续费的方式进行套现。实际操作一般是利用商家的POS机进行虚假交易,将信用卡上的金额划走,套现商户再当场付给持卡人现金,持卡人则付给商家套现手续费。目前很多套现公司是按每笔套现业务或者套限额的1%~2%收费。由于商家所收取的套现费用低于银行的取现费用,甚至可以按信用卡授信额度全额套现,导致众多公司涉足套现生意。进行信用卡套现的主体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者短期融资需求强烈的持卡人,另一种是想投机取巧去投资或投机更高收益的持卡人,其中也有一些持卡人是急于拿钱还款的。
信用卡套现行为不仅给发卡行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导致银行风险增大,还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也给持卡人带来偿债风险和法律风险,助长洗钱等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的诚信环境,阻碍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信用卡套现行为既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金融风险。我国对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入流出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信用卡套现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而且还背离了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还可能为“洗钱”等不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给我国整体金融秩序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其次,非法套现行为对商业银行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信用卡套现的行为规避了银行所设定的高额取现费用,还有一些贷款中介帮助持卡人伪造身份材料来提升信用卡额度,给银行的正常业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通过非法套现获取的资金,发卡银行无法获知这些资金的用途,很难进行有效地鉴别与跟踪,使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演变为投资或投机风险。而这些非法套现的持卡人,有的是到期还不上钱,有的是根本就不想还钱,这种行为加大了信用卡的信贷风险,增加了信用卡的违约率和银行的坏账率。最后,表面上看,持卡人通过套现获得了现金,并且减少了利息支出。然而实质上,持卡人终究是需要还款的,持卡人若不能按时还款,就必须承担比透支利息还要高的逾期还款利息,还可能导致不良的信用记录,持卡人以后再向银行进行借贷就会非常困难,严重的甚至还要承担法律风险。在进行套现的过程中,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信用卡被复制、盗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