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系统可行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管理系统可行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管理系统可行性

篇1

200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进一步说明我国物流企业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对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将有深远影响。该评估体系的指标分为三类:数量递增型指标、管理质量认证型指标、企业信息化指标。对于第三类指标――企业信息化指标,现实中往往为物流企业所忽视,认为业务中用到了信息技术或者使用了一套管理软件即可,其实不然。笔者通过对多家物流企业的调研,发现其共同的困惑都是花了很多资金和精力搞的信息化,应用总是不顺心,其实这就是可靠性不好的原故。

一、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伴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硬件投入占58.8%,同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占28.1%、14.1%,分别增长了7和5个百分点。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有效放大,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构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物流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起来,共性问题有:

1.思维认识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健全的业务流程。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很多物流企业面对信息化,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总认为买一套软件来,配合几部电脑,能接通网络,就算实现信息化了,可见误区很严重。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恰恰是众多物流企业的软肋。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本高。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信息硬件和软件的简单搭配,它应当是企业业务流程的数据体现,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更是企业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本较高,物流企业的原始积累尚不足以抵补昂贵的开发成本。另外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上缺乏成熟的可供物流企业做二次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3.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慢。任何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基于某种运算规则所设计,其对应的流程不能视为“放眼四海而皆准”的规范,尤其对于市场上购买非面向企业实际独立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必定经常出现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不匹配的现象,导致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因业务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如某海运公司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港口压港、客户更换收货地、提单与舱单货物信息不对应或进出口货物受阻等意外情况,就无法及时响应对作业计划做出调整。

二、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可靠性

针对前述共性问题,物流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对其可靠性给予充分考虑,这里所说的可靠性指管理信息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可靠性研究缘于过程系统,如连续生产的制造业就属于典型的过程系统。从“连续”的内涵分析,物流企业也应属于过程系统,它环环相扣具有高度流动性。已有很多学者对系统的可靠性给予密切的关注。美国Pullman Kellogg公司经5年的调查,结论为,当系统可靠性下降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由于可靠性原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几年内就可能超过企业的总投资。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笔者认为它由人、机、环境、流程四个子系统构成,而且这些子系统密切关联,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公式表示:

RMIS=RH*RM*RE*RP

既然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涉及这四个子系统,那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培训员工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提高人的可靠性;合理选用设备、时常维护、降低故障率,提高机的可靠性;使组织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并注意业务与信息匹配,提高环境的可靠性;对业务流程详细分析设计,系统的数据流程对应于业务流程,另外开发系统应与流程再造同步进行,提高流程的可靠性。

如何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应该从以下方面重点把握:

1.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机_子系统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是设备在性能、安装、调试时所固有的,而环境_子系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的可靠性反映出来。所以人的可靠性更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未来是信息商战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成为企业业绩的象征。中国的物流业已步入前进的快车道,后WTO时代物流业将全面向世界开放,今后就是人才资源的比拼,因此加快人才的培训、培养、引进和知识更新,尽可能地把操作人员培养成专家,把经营者培养成企业家,进而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管理的规范化和组织的系统化。我国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管理及流程没有标准,因此管理者往往成为救急者,成为被动的问题解决人员,而不是主动的价值创造者。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管理规范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立标准的物流业务模型,二是确立标准化的物流运作程序管理目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努力过程,是无止境的,关键是管理者必须对规范化的基本特征有清醒的认识,在强化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既定的思路,能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环节。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组织物流各环节,实行跨区域的一体化运作,与之相适应的是运输、仓储等各部门的一体化管理。物流企业应该定位于是为货主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即指实施将客户的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予以综合考虑并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物流。

3.开发系统与业务流程再造同步进行。程龙生教授曾提到企业在实施MIS或ERP系统同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彻底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但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而且可保证信息化的实效。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努力去除冗余和僵化,塑造科学合理高效的经营模式,这才是信息化的根本目标。

4.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改进。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也可能是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升级换代。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最后一步是系统运行,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此外管理信息系统非独立,还受环境的影响,如客户改单、车辆事故等意外情况,或者业务流程调整、战略变更等情况,必须对管理信息系统做改进。

三、小结

随着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颁布实施,物流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对中国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格局将有深远的影响。物流企业在积极应对加入WTO世界性竞争,响应评估指标时,比较关注数量、规模、效益等指标,对于信息化指标却存在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搭配,必定给现实工作造成很多难题。所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未取得预计的效果,反而使企业效益急剧下坡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家痛呼“不搞信息化等死,搞信息化找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潮流,不为任何人的意志左右,而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表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复合的开放系统,涉及人、机、环境、流程等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具有极大的影响,任何方面都不可忽视。总之,物流企业信息化必须以系统的眼光分析,以系统工程技术开发,以系统流程运用,方能获得预期的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如果企业要定战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有了战略规划,企业未来有了其战略发展的方向,那么目标则是指导企业各部门及个体活动的最终目的。目标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企业没有目标的话,那战略就没有依托点,所以战略也是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的一个过程。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中间需要战略。在整个过程里面,企业要解决很多课题,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六个方面:1、做什么,企业必须明白要做什么才能够顺利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2、为什么做,企业家每天琢磨的就是两件事,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企业的老总就没法当了;3、到哪里去做,在亚洲金融风暴没有发生之前,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要到东南亚投资,选中了印尼的话,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地方选错了;4、何时做,这个很重要,某些东西做得太早,可能达不到目的,但如果做得太慢,又会被别人抢得先机;5、谁去做,就是到底该由谁去执行任务;6、怎么做,这是完成目标的最后一步。所以说,企业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然后建立科学而又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要想办好一个企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企业应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而确定一个远大的发展战略,其战略应制定得科学而又高明些,这样以来企业经营者们才会有动力和压力,其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那么,企业究竟如何发掘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构建自身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呢?这就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执行系统的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等问题。进一步讲,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与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的分析、计划性,制定出企业明确可行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运营目标与事业发展方向,而这种分析、评估、预测与计划的过程就是所谓发展战略规划。而只有拥有系统的战略规划,才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与决策的连续性及目标一致性。

可见,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逻辑关系:企业要想达到持续的增长盈余,必须在产业领域里具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自身独特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未来战略竞争能力。否则企业今天干这项机会业务,明天又干那种赚钱的业务,似乎靠这种利润机会就可以获得眼前满意的利润。但关键的是,明天是否还具备这些机会?明天其他人是否没有发现这些机会(行业新进入者)?明天的机会您能否抓住(自身的资源能力是否匹配)?

要知道,缺少时间与行业经验的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培育?没有核心能力,何谈战略竞争力?因此,做企业还得做长远打算,这种长远“打算”就是发展战略规划!只有基于明确的事业方向指引下,实实在在地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行业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基业常青!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运营与管理决策”这个环节比较重视,毕竟,这个环节直接可以给企业带来“眼见为实”的“真金白银”,与企业的收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为此,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说“我们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还跟我谈什么战略?”,显然是一种“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究其然,难道还会认为战略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吗?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说明企业在这个行业没有战略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而企业一旦不清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哪里的时候,也就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战略规划了。要知道,所谓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围绕企业的自身独一无二的资源与能力这个灵魂来进行规划。否则,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只是一些图有其表的分析文字或者是一些强词夺理的数据的文本而已。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长期经营计划,应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经营观念,设定公司目标。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把经营观念或信条确定下来,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将总体目标分解细化,使其成为指导各部分业务工作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2、进行预测。不管经营者的主观意向如何,公司实际上是为客观环境所包围。公司如果忽略了对客观环境的分析预测,长期发展计划则成为空中造楼。3、构想经营计划概要。经营计划是根据公司的“主观意向”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而加以确定的。为了实现公司的目标,必须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为此,必须决定用何种手段和如何实现公司目标的计划体系。这一决定是建立在个别计划与阶段计划基础上的。4、设立个别计划。也就是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计划。如技术部门的产品研制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生产部门的盈利计划等。5、设立阶段计划。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计划的本质在于选择”。6、编制预算。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的经营计划即可交付具体实施。

三、建立战略管理部门是企业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战略执行是提升企业的发展态势、提升企业生命力,以适应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环境变化,所以战略管理体系并不如经营管理体系那样清晰和庞细,而是座落在最高层次上,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决策层的职责及牵引执行层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的战略发展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战略发展部作为董事会的参谋机构,承担着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能。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能,包括战略研究、战略情报、战略组织、战略控制等。

1、战略研究职能包括战略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两个方面。战略研究是针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研究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战略和战略规划。目前企业战略研究的这部分较多与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措施混同了。

战略性研究是在战略研究的指导下,针对变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某个局部,研究指导应对的政策和策略。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即是讲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党的纲领和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它们具有战略性。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机构,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现失误或不适应变化了,在总经理工作会上提出某项政策。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缺少内在的主动权,常常会制约外在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间易产生抵触。企业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必须纳入战略发展部组织,各经营部门参与。

2、战略情报职能不同于企业经营信息管理。战略情报的范围不限于市场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其他环境。针对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针对竞争搏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战略情报不仅是调查正在发生的变化,还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因此战略情报的职能不仅是收集信息、调查情况,还包括更多的研究方面。市场信息常常只是战略情报的一个参考。战略情报中包括了预见调查和预测调查,也包括了不同调查方法的设计研究。

3、战略组织是通过组织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资源,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企业内外的各种力量和要素,协同进行战略项目,以创造或取得新的机会。

目前中国企业战略组织功能较弱,除了在一些大的公关宣传活动或者近年来的反倾销活动中有一些,大多带经营性的,由于缺少条件,较少开展战略组织活动。但从国际上的大的并购活动或抢占大的商机时,都可以看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战略组织活动非常多,甚至持续数年,按照庞大的细致计划实施。中国若出现真正的大集团参与大的国际角逐时,这种战略组织协同会出现。

4、战略控制包括规划控制、组织控制和战略成本控制、宣传控制等。

规划控制是由战略部署和战略规划制约的。

组织控制即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讨论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脱离实际,对于不同的公司,或者对一个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战略是不同的,若出现战略同质化,则企业在竞争中(非竞争除外)必死无疑。企业的未来十年或十年以上发展战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依据不同,治理结构也应不同,从而才能起到组织控制的作用。脱离发展战略,只从经营规模的量的增加出发讨论公司治理结构,就不可能适应变化,永远也治理不完。

战略成本控制不是直接针对经营的,而是针对企业发展态势、发展主动权的,比如发展中度的关系。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于企业发展的态势和主动权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尤其是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速度和规模的发展不一定起正作用,还可能起负作用,可能使优势变劣势,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已出现了许多实例,新疆德隆也是如此。尤其在企业实行多元化时,战略成本更为重要,否则常常以失败告终。

战略管理体系的四个主要功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机械性分开的。

四、建立战略管理执行系统,有利于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大部分公司的执行经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与预算,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靠业绩用人;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经营而不是靠科学的管理经营;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依靠老板的权威与亲情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要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使企业的运营高效快捷,对市场的反应灵敏,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独立执行系统—4R管理模式。4R系统的具体构成是:R1(Ready-all)—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R2(Responsibility)—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R3—(Review)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和R4—(Result)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这是保障战略执行力有利的制度系统。只有这种制度建立好了,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

计划与预算系统的目的是落实战略规划,它在执行系统中起到一个驱动的作用。具体的步骤如下:公司层制定年度规划目标,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及业绩的期望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层面;业务层根据公司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制定年度预算规划;在年度计划下做详细的季度业务规划和月度业务规划;以公司层和业务层为单位进行,业务规划中最主要是生产、销售计划与关键成功措施两个部分;根据经营预算计划与关键措施,各业务层、销售点制定关键行动措施表、进度时间表及资源需求计划,将计划具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根据经营预算目标编制财务预算,如经营管理财务费用、利润、资金需求预算、经营额收入预算等。

2、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

岗位职责系统的目的是“靠业绩用人而不是靠领导的感觉用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强调岗位与业绩的关系,具体的步骤是:根据预算计划明确公司所需的关键岗位;设定关键岗位工作职务权限;明确部门岗位设置;各个部门设多少职位,什么职位,这些职位到底是干什么的;根据岗位评估进行岗位职责说明;明确业务层面的考核指标;明确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责任书签订:通过制度化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

业绩跟踪系统的目的是要做到以科学方法管理企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事前管理,即建立周期性的总经理监督和指导体系。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行动、优化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是:业绩跟踪由总经理主持的月度质询、季度质询、半年、全年度质询四部分组成;质询业绩跟踪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类的目录,同时也包括重要措施的完成情况,通过流程管理的办法事前了解和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将部门和员工的关键行动措施纳入公司目标管理系统;“质询会”使业绩跟踪不只局限于“汇报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并提出提高业绩的方案。

4、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

通过业绩考核方案,将业绩与薪酬挂钩,保证多劳多得,并提拔明星员工,淘汰不及格员工。考核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和员工都满意的“双赢”基础上。具体的步骤是:在年初层层签订责任制合同;在年末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决定每个员工的工资增与减幅以及奖金;按业绩与企业归属感两大因素,将所有员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实行10%优者重奖,5~10%劣者尾数淘汰(辞退)。

4R系统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功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过渡,整个4R业务管理系统贯穿流程管理的思想,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旋转,一年运行一圈,保证战略转变成行动并推动业绩的增长。发挥战略竞争力的执行系统功能。 五、战略落地与企业运作有效结合

1、聚焦战略的思维点

企业除了要掌握构建战略的总体框架,还应当有聚焦战略思维的思维点:一是基于行业规则把行业看透,研究行业的容量和集中度,研究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二是基于企业的历史以及路径依赖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依赖就是过去做过什么、有什么优势,企业一方面要借助路径依赖,借助已有优势,另一方面要超越成功陷阱,不能把成功原因必然化,要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之上做选择,改变行业习性,建立学习型组织。三是在战略抉择时要基于资源与能力,一方面要基于组织内生能力,如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企业家、资源等;另一方面要基于企业家的认知,战略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和抱负。战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是企业家主观判断,现在走入另一极端,请国外咨询公司,搞得非常复杂,没有了行业敏感性。

2、战略落地

所有的战略最终要回归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所谓战略落地,就是企业要在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

战略落地,第一,有制度安排。战略走向会影响权力的再分配,虽然对整个企业有利,但对某些人不利。当初实达战略转型失败,是因为其整个决策机制缺乏权威,叶龙不能撑控局势,资源是倾向于非战略方向的,因此其战略不可能实现。中国的战略具有更广泛的范围,特别要考虑制度因素,一定要有好的制度配合。

第二,有组织支撑,组织支撑不是简单地画个组织结构图,而是基于战略研究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结构、组织内部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的业务流程等问题。

第三,战略落地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企业要明白自己的产品战略是什么,产品组合、客户战略是什么,要在研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统一于客户,在内部价值链上寻求竞争优势,形成战略竞争力,提升一体化运作的能力,发挥战略竞争力的优势。

第四,企业学会运用资本杠杆,要研究什么样的资本投资战略、什么样的并购模式能支撑战略的实施。

第五,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人与文化的转型,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基于战略的核心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系统。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文化上要落地,最重要的在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性的系统思维,而且在战略上要身体力行。

六、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情报系统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而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的问题有: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关键信息要素有哪些?

上述这些问题是竞争策略情报研究的出发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的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和研究就是企业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活动和内容。

参考文献

[1]牛晓玲:《成长的关键》[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2]陈春花等:《领先之道》[M],中信出版社,2004版。

[3]毕胜然:《赢得优势》[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4]汤明哲:《战略精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5]刘刚:《危机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版。

[6]余世维:《赢在执行》[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版。

[7]万明坚:《系统战必胜》[M],中信出版社,2004版。

[8]曾鸣:《略胜一筹》[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版。

篇3

关键词:客户管理;SQL Server;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7968-02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of Customer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base Communication Integrate

LIN Yu, ZHAO Qi, ZHANG Yan-y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266510,China)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ME) customer management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using the technical tool such as VB, SQL Server. The system is designed used three C/S construction, including customer type administration module, client management module, reminder administration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odule. It can achieve a variety of customer-related information in a systematic, standardized and automated. The practice result indicated that system operational and the security and the maintainability are all perfect and doing all humanity.

Key words: customer management; SQL Serv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的客户管理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工作起来效率很低,不能及时了解各类客户的实际情况,也无法快速地进行客户信息的查询等操作;不便于动态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及反馈信息,致使企业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要想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利润,必须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从客户关系方面挖掘新的信息,发现潜在客户,提高企业的营业利润。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看似不复杂但操作起来异常繁琐的工作。客户信息是企业客户管理的基础,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知识发现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客户信息的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开发了客户管理系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系统分析

1.1 需求分析

客户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开发语言、设计模块各不相同,但其基本需求是一样的,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分析能力:有大量客户和潜在客户的信息,企业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使得决策者掌握的信息更加完全,从而能及时的作出决策。良好的商业情报是企业成功的一半;

对客户互动渠道进行集成的能力:对多渠道进行集成与CRM解决方案的功能部件的集成是同等重要的。不管客户是与企业联系还是与销售人员联系,于客户互动都应该是无缝的、统一的、高效的。同一的渠道还能带来内部效益的提高;

建设集中的信息仓库的能力:采用集中化的信息、实时的客户信息,可使各业务部门和功能模块间的信息能统一起来;

对工作流进行集成的能力:工作量是指把相关文档和工作规则自动化安排给负责特定业务流程定步骤的人。CRM解决方案应具有较强的功能,为跨部门工作提供支持,使这些工作能动态的、无缝的集成。

1.2 系统特点

面向对象设计:系统中将客户类型、客户等都封装成相应的类,同时每个类都有自己对应的集合类,从而再次提高了对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和程序的可扩展性;

三层C/S结构设计:即程序逻辑结构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存储层,三层在实际的物理结构上也是独立的,业务逻辑处理层采用ActiveX DLL实现,用户界面与业务逻辑分离,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重用性和扩展性都大大提高;

人性化设计: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客户信息的管理软件,它更具有人性化的生日提醒,极具实用性的合作记录,以及对客户的重要度、友好度、满意度评价等;

通信功能的集成:针对客户的反馈意见以及新老客户的业务上的交涉,人们一般是打电话发邮件发信息等,本系统实现了发送电子邮件以及QQ和飞信信息的功能,系统和通信的集成,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可行性分析

从技术上讲,该系统所需硬件设备,市场上销售且价格较低,甚至可以使用原有的设备,软件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XP操作系统,前台界面设计采用VB,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这些软件在MIS开发中已被大量应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 系统设计

2.1 功能设计

以客户为系统的核心,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类型管理模块、客户管理模块、提醒管理模块以及辅助工具管理模块,在库户管理模块里,又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评价管理和客户合作管理三部分,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充分反映数据综合性要求,数据库中既包含了事实性数据,也包含了统计性只读数据。

本系统采用嵌入式SQL的动态SQL技术[2],VB是宿主语言。游标可以看做是由一个查询结果集合组成的一个临时文件,使用游标对SQL语句处理步骤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准备阶段由PREPARE命令完成,执行阶段包括游标声明、打开、提取和关闭几个步骤,各步所使用的语句分别为DECLARE、OPEN、FETCH和CLOSE。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按照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进行设计,数据库模式应满足具有最少冗余的规范化要求,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

得到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体之间关系的E-R图如图2所示。

2.3 界面设计

根据对用户的需求分析,按照风格统一、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开发快速的原则,客户管理系统一共设计了5大模块,即系统管理模块、客户管理模块、服务反馈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和提醒管理模块,如图3所示,每个模块由系统主界面下的下拉菜单触发,主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信息提醒和客户显示等功能,加入了状态栏控件,可以实时反映系统中的时间变化和日期。将不同的功能与菜单、快捷键和功能栏关联,完成整个界面的设计工作。

3 系统实施

3.1 系统软件开发

这部分包括数据库程序以及VB程序的设计,数据库方面有表、视图、存储过程和用户自定义函数的设计,做到数据库冗余适中,满足第三范式(3NF)[3]的要求;VB开发并使用客户管理事物处理组件,既与界面进行数据传递,也将界面端的请求应用业务逻辑之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开发客户管理系统界面端的各个模块,实现三层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界面层。在VB中优化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集成通信的程序设计是本系统的侧重内容。

3.1.1 VB对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访问

ADO是基于Microsoft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它基于COM却有COM组件的诸多优点,程序中,首先利用ADO对象中Connection对象的Open方法完成对数据库的连接,再利用Recordset对象的Open方法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主要程序语句如下所示:

声明一个全局变量,用于全局的数据连接:

Public g_Conn As Connection

Set g_Conn = New Connection

连接到SQL Server数据库:

With g_Conn

.CursorLocation = adUseClient

.CommandTimeout = 10

.ConnectionString = "Provider=SQLOLEDB.1;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 & _

"User ID=" & UserName & ";Initial Catalog=" & DBName & _

";Data Source=" & ServerName & ";pwd=" & strPwd

.Open

End With

3.1.2 VB实现发送电子邮件等通信

E-mail是Internet/Intranet网上通信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充分利用E-mail 的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减轻用户的工作负担。MAPI(通信应用程序接口)控件,即MSMAPI32.OCX,包括两个OLE控件:MAPISession(MAPI工作期)控件和MAPIMessage(MAPI消息)控件。MAPISession控件的功能是负责建立会话、取消会话的一个MAPI工作期。MAPIMessage控件则提供了发送、接收等所有对电子邮件进行处理的功能。主要程序语句如下所示:(下转第7984页)

(上接第7969页)

MAPISession1.SignOn ′建立连接

MAPIMessages1.SessionID = MAPISession1.SessionID

MAPIMessages1.MsgIndex = -1′建立发送缓冲区

pose′写新邮件

MAPIMessages1.Send True

MAPIMessages1.MsgIndex = Val(Text2.Text)′指定电子邮件

MAPIMessages1.MsgSubject = Text3.Text′电子邮件主题

MAPIMessages1.MsgRecipDisplayName= Text4.Text ′电子邮件收信人姓名

MAPIMessages1.MsgNoteText = Text5.Text′电子邮件全文

3.2 系统软件测试

系统测试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尽管在系统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均采取了严格的技术审查,但依然难免会留下错误,为了避免投入运行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去纠正错误,我们在编译调试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反复测试,测试的内容有:软件的正常运行和关闭;登陆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及安全性能较好,区分不同管理级别;数据库的可维护性好,数据的录入、删除及更新均能顺利完成并能实现动态更新;数据查询便捷,能对各种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搜索;软件对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良好,可移植性完好等等。

4 结束语

本文从中小型企业客户管理入手,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从而确定了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VB作为前台应用开发工具,用SQL Server 作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该系统实现了对客户、联系人的高效化、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质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如果企业要定战略,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有了战略规划,企业未来有了其战略发展的方向,那么目标则是指导企业各部门及个体活动的最终目的。目标在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企业没有目标的话,那战略就没有依托点,所以战略也是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的一个过程。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中间需要战略。在整个过程里面,企业要解决很多课题,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六个方面:1、做什么,企业必须明白要做什么才能够顺利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2、为什么做,企业家每天琢磨的就是两件事,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如果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企业的老总就没法当了;3、到哪里去做,在亚洲 金融 风暴没有发生之前,如果美国和欧洲的公司要到东南亚投资,选中了印尼的话,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因为地方选错了;4、何时做,这个很重要,某些东西做得太早,可能达不到目的,但如果做得太慢,又会被别人抢得先机;5、谁去做,就是到底该由谁去执行任务;6、怎么做,这是完成目标的最后一步。所以说,企业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然后建立 科学 而又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规划

要想办好一个企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企业应制订长远的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而确定一个远大的发展战略,其战略应制定得科学而又高明些,这样以来企业经营者们才会有动力和压力,其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那么,企业究竟如何发掘和培育企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构建自身在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呢?这就取决于企业战略管理执行系统的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等问题。进一步讲,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自身资源与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前瞻性的、系统的 分析 、计划性,制定出企业明确可行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运营目标与事业发展方向,而这种分析、评估、预测与计划的过程就是所谓发展战略规划。而只有拥有系统的战略规划,才能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与决策的连续性及目标一致性。

可见,我们必须清楚这样的逻辑关系:企业要想达到持续的增长盈余,必须在产业领域里具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自身独特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只有保持运营与管理的一贯性、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才有可能逐步培育自身未来战略竞争能力。否则企业今天干这项机会业务,明天又干那种赚钱的业务,似乎靠这种利润机会就可以获得眼前满意的利润。但关键的是,明天是否还具备这些机会?明天其他人是否没有发现这些机会(行业新进入者)?明天的机会您能否抓住(自身的资源能力是否匹配)?

要知道,缺少时间与行业经验的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培育?没有核心能力,何谈战略竞争力?因此,做企业还得做长远打算,这种长远“打算”就是发展战略规划!只有基于明确的事业方向指引下,实实在在地发展和培育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行业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基业常青!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对“运营与管理决策”这个环节比较重视,毕竟,这个环节直接可以给企业带来“眼见为实”的“真金白银”,与企业的收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联,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为此,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说“我们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还跟我谈什么战略?”,显然是一种“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究其然,难道还会认为战略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吗?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说明企业在这个行业没有战略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而企业一旦不清楚自身的战略竞争力在哪里的时候,也就谈不上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战略规划了。要知道,所谓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围绕企业的自身独一无二的资源与能力这个灵魂来进行规划。否则,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只是一些图有其表的分析文字或者是一些强词夺理的数据的文本而已。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长期经营计划,应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立经营观念,设定公司目标。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把经营观念或信条确定下来,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将总体目标分解细化,使其成为指导各部分业务工作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2、进行预测。不管经营者的主观意向如何,公司实际上是为客观环境所包围。公司如果忽略了对客观环境的分析预测,长期发展计划则成为空中造楼。3、构想经营计划概要。经营计划是根据公司的“主观意向”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而加以确定的。为了实现公司的目标,必须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为此,必须决定用何种手段和如何实现公司目标的计划体系。这一决定是建立在个别计划与阶段计划基础上的。4、设立个别计划。也就是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计划。如技术部门的产品研制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生产部门的盈利计划等。5、设立阶段计划。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计划的本质在于选择”。6、编制预算。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的经营计划即可交付具体实施。

三、建立战略管理部门是 企业 发展 战略与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战略执行是提升企业的发展态势、提升企业生命力,以适应 社会 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环境变化,所以战略管理体系并不如经营管理体系那样清晰和庞细,而是座落在最高层次上,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决策层的职责及牵引执行层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的战略发展部门隶属于董事会,战略发展部作为董事会的参谋机构,承担着战略管理的主要职能。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能,包括战略 研究 、战略情报、战略组织、战略控制等。

1、战略研究职能包括战略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两个方面。战略研究是针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研究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战略和战略规划。 目前 企业战略研究的这部分较多与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措施混同了。

战略性研究是在战略研究的指导下,针对变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某个局部,研究指导应对的政策和策略。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即是讲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党的纲领和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它们具有战略性。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机构,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现失误或不适应变化了,在总经理工作会上提出某项政策。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缺少内在的主动权,常常会制约外在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间易产生抵触。企业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必须纳入战略发展部组织,各经营部门参与。

2、战略情报职能不同于企业经营信息管理。战略情报的范围不限于市场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其他环境。针对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针对竞争搏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战略情报不仅是调查正在发生的变化,还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因此战略情报的职能不仅是收集信息、调查情况,还包括更多的研究方面。市场信息常常只是战略情报的一个 参考 。战略情报中包括了预见调查和预测调查,也包括了不同调查 方法 的设计研究。

3、战略组织是通过组织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资源,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企业内外的各种力量和要素,协同进行战略项目,以创造或取得新的机会。

目前 中国 企业战略组织功能较弱,除了在一些大的公关宣传活动或者近年来的反倾销活动中有一些,大多带经营性的,由于缺少条件,较少开展战略组织活动。但从国际上的大的并购活动或抢占大的商机时,都可以看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战略组织活动非常多,甚至持续数年,按照庞大的细致计划实施。中国若出现真正的大集团参与大的国际角逐时,这种战略组织协同会出现。

4、战略控制包括规划控制、组织控制和战略成本控制、宣传控制等。

规划控制是由战略部署和战略规划制约的。

组织控制即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讨论的公司治理结构容易脱离实际,对于不同的公司,或者对一个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战略是不同的,若出现战略同质化,则企业在竞争中(非竞争除外)必死无疑。企业的未来十年或十年以上发展战略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依据不同,治理结构也应不同,从而才能起到组织控制的作用。脱离发展战略,只从经营规模的量的增加出发讨论公司治理结构,就不可能适应变化,永远也治理不完。

战略成本控制不是直接针对经营的,而是针对企业发展态势、发展主动权的,比如发展中度的关系。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于企业发展的态势和主动权有直接 影响 ,但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尤其是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速度和规模的发展不一定起正作用,还可能起负作用,可能使优势变劣势,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已出现了许多实例,新疆德隆也是如此。尤其在企业实行多元化时,战略成本更为重要,否则常常以失败告终。

战略管理体系的四个主要功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能机械性分开的。

四、建立战略管理执行系统,有利于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国大部分公司的执行经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 问题 有: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与预算,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靠业绩用人;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经营而不是靠 科学 的管理经营;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依靠老板的权威与亲情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要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使企业的运营高效快捷,对市场的反应灵敏,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独立执行系统—4R管理模式。4R系统的具体构成是:R1(Ready-all)—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R2(Responsibility)—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R3—(Review)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和R4—(Result)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这是保障战略执行力有利的制度系统。只有这种制度建立好了,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具体 内容 如下:

1、执行的计划与预算系统

计划与预算系统的目的是落实战略规划,它在执行系统中起到一个驱动的作用。具体的步骤如下:公司层制定年度规划目标,主要经营业绩指标及业绩的期望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层面;业务层根据公司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制定年度预算规划;在年度计划下做详细的季度业务规划和月度业务规划;以公司层和业务层为单位进行,业务规划中最主要是生产、销售计划与关键成功措施两个部分;根据经营预算计划与关键措施,各业务层、销售点制定关键行动措施表、进度时间表及资源需求计划,将计划具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根据经营预算目标编制财务预算,如经营管理财务费用、利润、资金需求预算、经营额收入预算等。2、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

岗位职责系统的目的是“靠业绩用人而不是靠领导的感觉用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强调岗位与业绩的关系,具体的步骤是:根据预算计划明确公司所需的关键岗位;设定关键岗位工作职务权限;明确部门岗位设置;各个部门设多少职位,什么职位,这些职位到底是干什么的;根据岗位评估进行岗位职责说明;明确业务层面的考核指标;明确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责任书签订:通过制度化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

业绩跟踪系统的目的是要做到以科学方法管理企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事前管理,即建立周期性的总经理监督和指导体系。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行动、优化管理。具体的内容和步骤是:业绩跟踪由总经理主持的月度质询、季度质询、半年、全年度质询四部分组成;质询业绩跟踪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类的目录,同时也包括重要措施的完成情况,通过流程管理的办法事前了解和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将部门和员工的关键行动措施纳入公司目标管理系统;“质询会”使业绩跟踪不只局限于“汇报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并提出提高业绩的方案。

4、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

通过业绩考核方案,将业绩与薪酬挂钩,保证多劳多得,并提拔明星员工,淘汰不及格员工。考核的标准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和员工都满意的“双赢”基础上。具体的步骤是:在年初层层签订责任制合同;在年末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决定每个员工的工资增与减幅以及奖金;按业绩与企业归属感两大因素,将所有员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中,实行10%优者重奖,5~10%劣者尾数淘汰(辞退)。

4R系统帮助企业从传统的功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过渡,整个4R业务管理系统贯穿流程管理的思想,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旋转,一年运行一圈,保证战略转变成行动并推动业绩的增长。发挥战略竞争力的执行系统功能。

五、战略落地与 企业 运作有效结合

1、聚焦战略的思维点

企业除了要掌握构建战略的总体框架,还应当有聚焦战略思维的思维点:一是基于行业规则把行业看透, 研究 行业的容量和集中度,研究自身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二是基于企业的 历史 以及路径依赖确定下一步的 发展 。路径依赖就是过去做过什么、有什么优势,企业一方面要借助路径依赖,借助已有优势,另一方面要超越成功陷阱,不能把成功原因必然化,要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之上做选择,改变行业习性,建立 学习 型组织。三是在战略抉择时要基于资源与能力,一方面要基于组织内生能力,如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企业家、资源等;另一方面要基于企业家的认知,战略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认知和抱负。战略既是 科学 又是 艺术 ,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是企业家主观判断,现在走入另一极端,请国外咨询公司,搞得非常复杂,没有了行业敏感性。

2、战略落地

所有的战略最终要回归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所谓战略落地,就是企业要在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的内部能力与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战略竞争力,避免战略与运营系统脱节。

战略落地,第一,有制度安排。战略走向会 影响 权力的再分配,虽然对整个企业有利,但对某些人不利。当初实达战略转型失败,是因为其整个决策机制缺乏权威,叶龙不能撑控局势,资源是倾向于非战略方向的,因此其战略不可能实现。 中国 的战略具有更广泛的范围,特别要考虑制度因素,一定要有好的制度配合。

第二,有组织支撑,组织支撑不是简单地画个组织结构图,而是基于战略研究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结构、组织内部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的权利和利益分配体系以及组织的业务流程等 问题 。

第三,战略落地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企业要明白自己的产品战略是什么,产品组合、客户战略是什么,要在研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统一于客户,在内部价值链上寻求竞争优势,形成战略竞争力,提升一体化运作的能力,发挥战略竞争力的优势。

第四,企业学会运用资本杠杆,要研究什么样的资本投资战略、什么样的并购模式能支撑战略的实施。

第五,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人与文化的转型,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基于战略的核心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系统。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文化上要落地,最重要的在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性的系统思维,而且在战略上要身体力行。

六、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战略情报系统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必须根据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薄弱环节、外部威胁和市场机会进行系统化 分析 基础上制定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而竞争情报的研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竞争情报及研究就是以战略管理为目的的关于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活动。竞争情报一般指搜集、处理、分析和利用反映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各要素和事件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描绘出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竞争环境的图景,以使企业充分地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竞争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种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竞争战略,创建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1、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目的是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信息加工能力,使企业能够执行其所期望的在市场中取胜的战略。选择和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最关键环节,是在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服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

2、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的主要问题

战略管理的情报研究是体现信息活动价值和效用的重要环节,是体现竞争情报“智力性”、“谋略性”的主要过程。竞争战略管理情报研究的主要 内容 涉及的问题有:在特定的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的情况下,企业能否进入新的或改变原有的地域、行业和部门?进入的标准有哪些?在企业现有的资源实力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改变过程中如何定位?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在可选择的战略中企业能够和最期盼实施的战略是什么?在竞争策略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的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战略选择和决策的关键信息要素有哪些?

上述这些问题是竞争策略情报研究的出发点,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的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搜集、加工、分析和研究就是企业竞争战略情报研究的具体活动和内容。

参考 文献

[1]牛晓玲:《成长的关键》[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2]陈春花等:《领先之道》[M],中信出版社,2004版。

[3]毕胜然:《赢得优势》[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4]汤明哲:《战略精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版。

[5]刘刚:《危机管理》[M],中国 经济 出版社,2004版。

[6]余世维:《赢在执行》[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版。

[7]万明坚:《系统战必胜》[M],中信出版社,2004版。

[8]曾鸣:《略胜一筹》[M],机械 工业 出版社,2004版。

[9]郎咸平:《运作》[M],东方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