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21: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综合素质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在追求“名校”和“名师”的今天,忽视了美术教育的应有作用和教学地位,学生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世界政治和经济、科技频繁交往对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恢复美术课应有地位,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我执教中学美术以来, 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发挥美术教学在综合教育中的作用,将美术教育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不断改进教法,立足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美术的认知规律,使美术教学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引航心智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谈谈中学美术教育对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美术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优化美,感悟生活中美的无穷力量,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德育课大多数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学生喜欢形象思维,他们喜欢通过生活中的立体画面、色彩来吸收信息、加工整合信息,作为自己心灵的导向。以艺术为载体把生活中高深的道理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会在学生心里掀起一阵阵波澜,改善修复美化学生心灵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记得我在美术课上展示了岳飞像,讲述岳飞的故事,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灵。岳飞,北宋杰出爱国将领,率军抵抗了金兵的入侵,被奸臣秦侩所害致死。讲到这里,正是展示岳飞画像最好的时机,学生看到岳飞身材高大,威风凛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贯长虹,孤胆豪气辉日月,岳飞驰骋疆场、气吞山河的壮举跃然纸上。我又展示了岳飞墓像,把岳飞和秦侩对比,西湖岳飞墓有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种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对卖国行径无比鄙视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掀起狂潮,给学生树立了正面的爱国形象。
二、美术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
美术教学离不开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加工美术素材,因此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黄土地,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的杰作都是对生活的深度思考所创造出来的,徐悲鸿画马、达芬奇画蛋、齐白石画的飞鸟等都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所得。比如“踏花归来马蹄香”,这个表现手法,需要人们巧妙思考。我试着要学生思考,学生说踏画归来这样表现:画一匹马在花丛中奔跑。有个学生这样问道:“那究竟是归来还是奔去呢?”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画一匹马在花丛中奔跑,画夕阳落在草丛中。又一个学生问道:“中国古代不是有个‘早出晚归’的说法吗?有了夕阳正好说明晚归呀。”马蹄香”最难表现,学生最终思考出在飞扬的马蹄周围画几只蝴蝶,因为蝴蝶嗅香。在美术课上学生需要思考,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精准表达才行。比如我教学画月亮一课时,学生开始画一个圆,讨论时十分激烈,有学生问道:“一个圆如何证明它是月亮,为什么不可以说它是太阳呢?”紧接着又改进画法,圆圈周围画几多云。有个学生又提到:“太阳周围也可以有云呀?”画一个半圆在周围添画几颗星星,有个学生提出不对,因为月圆常常是月亮最明亮的时候,然而星星就是最少的时候,半月月光朦胧,星星常常是最多的时候。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学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激发了学生画画的情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三、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学习美术理论,而且要学生亲自动手画画。还有很多美工制作作品,不仅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学生之间强有力的合作,需要手、脑、心并用。比如我在教学色彩与光亮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亮度,不同的图形、不同的侧面要用不同的色彩表示出来,给人们鲜明的立体感。色彩的调试、画笔的运用、手法的轻重都需要一定技巧,美工作品的制作更是如此。比如要求大家制作一台模型车,首先要设计车子的模型、车身大小和比例,然后找出相应的制作材料和剪刀、钉锤、尺子、万能胶水等工具、材料,要求大家分工合作,共同配合,商讨制作、修改、完善的方案,才能尽快完成模型车的制作。
体育教学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只有上好体育课,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才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是要全面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从而开始了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以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教学,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案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青少年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将学校的体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学生们乐在其中、玩在其中、练在其中,享受体育教学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体育教育方式
小学体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形象生动而且直观的教学,使学生的天真烂漫的本性展示在体育课堂上,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有灵活性、多样性。如在跳绳活动中,当学生拿到跳绳时,可采取给学生1~2分钟时间让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各种各样的跳法),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防止过于成人化,我们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仅仅享受到运动的快乐,更要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了解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适时的改善教学方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课堂更应该贯彻落实这一方法。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变化,充分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所想、所需,才能抓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实行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变换方式进行体育教学,防止枯燥、重复的体育教学。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游戏是W生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可选择针对性强、难度不大、活动量适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例如: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可以模仿小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等。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炼,玩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2.通过竞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采用竞赛的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做到分组合理,比如:男女生要分配、体质差与好的同学的分配等,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们乐在其中,动在其中,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可以合理利用辅助教材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一些辅助材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掌握动作。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仿、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看清楚。可以运用挂图或多媒将动作直接展示给学生,结合教师的指导,动作的重点、难点学生可以容易掌握,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把教学氛围变宽松和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师多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把“权”放给学生,自己多由过去的“主演”变为“导演”,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变地锻炼变为主动,也才能真正在体育课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还要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技能技术的形成,学生通过体育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
四、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当中的主导者,承担着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把握教学活动的节奏和方向。作为主导者的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更要有团结同学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恰当选择教学时机的能力。
(一)团结同学的能力,促进学生上课积极性
提高教师团结同学的能力体现在教师进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自我,把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展现出来,真心诚意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使老师能够及时的得到有关教学信息的积极反馈,从而对教学方案及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1)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加速期,应把握住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全面发展身体,打下良好的体力基础;高中学生进入青春后期,生长发育减缓,重点应巩固已获得的体力,在发展力量、耐力素质上逐步提高要求。
(2)从发展学生运动素质与掌握技术、技能入手,全面发展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内外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时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拟锻炼计划,自造锻炼内容与方法,自定运动负荷与练习难度,从而加强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3)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在完成必修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养成锻炼习惯。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身体锻炼原理与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独立锻炼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1)兴趣入手,趣中导练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甚至千方百计地利用体育教材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巧妙地设计课堂的主动性的练习方法,使教材在课堂上展现出活力和魅力。如进行篮球的投篮、足球的射门、跳远的速度比赛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学习的责任“下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的依赖性学习转变为独立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主动性不断上升。
(2)设置成功,建立评价
学生喜欢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为此,我改变了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训练法和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与一系列的游戏比赛和奖励的方法,使学生对每节课的练习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快乐感。甚至还可以降低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从而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力,培养学生有求知求练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在田径项目中的“快速跑”教学,我给学生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跑才会快?学生中马上有人举手回答:用力跑就会快。我紧接着做原地“用力”跑的动作让学生们观察“快”了吗?这时肯定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学生的再次回答是“大步幅”,我的第二个动作表演的是大步幅的慢动作,学生很快明白了教学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快频率和大步幅的密切配合,这样就使学生掌握了快速跑的动作要领,从而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吸收体育的理论知识,主动地思考,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了。
3.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1)抓住学生的成就性心理需要实施教育
新学期开始或某一新的教学内容出现时,学生会产生“重新开始”、“争取进步”等成就性心理需要。
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心理需要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产生积极稳定的情感和愉悦的心境,从而使学生对学好体育产生信心和希望。
(2)抓好学生的情感性心理需要施行教育
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取得进步时,会产生“我的动作很优美,老师会表扬”的想法和等待、希望得到赞扬、肯定、合理评价 的情感性心理需要。
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应该做到认真地分析和对待,及时给予合理评价,并做出适当的赞扬,同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情感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就会更加努力去学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会使其产生厌学的消极情绪,或者是教师只表扬优生而对差生不闻不问,也会让差生产生“老师看不起我”、“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想法,形成心理障碍。
(3)抓住学生的自尊性心理需要施行教育
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动作做不好时,学生就会产生“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不要把事件扩大化”、“不要转告班主任”等自尊性心理需要。
学生犯了错误,总是希望老师对他个别教育,不希望把问题、缺点、错误暴露在同学们面前而丢面子。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课后进行心平气和地开导教育,就会收到好的效果。相反,如果采用疾风暴雨式的严厉指责,或新账旧账一起算,把学生已改正的错误一起端出来批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也许他就会从此消沉,一蹶不振。
(4)抓住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心理需要施行教育
好的学习策略应该包括思维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现实中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策略,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来讨论如何通过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社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残酷的人才竞争模式。我们要想在现今社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来说,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这个习惯得以保持,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少走一些弯路,培养出他们不断学习的品质,就很有必要了。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素质教育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词汇策略和素质教育
目前,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平时的词汇积累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根本不懂老师或者课本内容说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平时阅读生词的习惯,可以将之当作一个长久性的计划,比如:鼓励学生每天学习三到五个生词,并理解他们的意思,当然这方面老师要做好奖励,我们可以给这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奖励,鼓励他们自学。制订这样的长期计划需要老师的参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年只需记住其中400左右的生词(不作为硬性指标,可以变更,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且时常复习,防止遗忘。一旦这种不断学习,锲而不舍积累的习惯养成,对学生来说,不管以后从事何种职业,都有很大帮助。也对目前各种学科的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助益。
对于老师来说,要引导学生培养好的词汇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平时要学的单词归纳整理,给学生讲解单词的意思,用法,拼写注意事项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意思等。然后,我们可以从这些单词的拼写,意思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意思相近的或者拼写形近的归纳在一起,方便记忆,并给予一定的例句让学生体会单词在不同环境下的语意。这种归纳整理,做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裨益。
(二)阅读策略和素质教育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平时养成,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文章,我们需要耐心地讲解整片文章的大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逐字逐段的翻译给学生听,对于有重点生词出现的句子,要特别关照,一定不能让学生留疑惑。我们可以教给学生通过理解某个段落的首尾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主题意思,这就是略读。还有就是查读,抓住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结合上下文猜词,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好方法,我们不可能学会所有的单词,当遇到不懂的单词时,我们可以通过结合上下文意思来猜这个单词的大意。
文章结构的考察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考察重点,要引起老师的特别重视,要注意讲解特定文章结构特点,让学生看到文章段落与段落以及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联系等。
最后,参照词汇策略,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制订一个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给他们一定的任务量,制订一个个短期计划来辅助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每星期给予他们一片课堂外的阅读类容,或是名言,或是精美的西方小短文和诗歌,这都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总之,我们要通过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养成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注意细节,要让学生有抓住重点的意识,围绕主题来解决问题,少做无用功。
(三)资源策略与素质教育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我们不可能只学习书本上出现的知识,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通过课堂来教授学生。现如今,网络发达,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网络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所见所闻,一些有趣的事情,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聊些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真正把他们所学用出来。学习英语就要开口说出来,相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学生学到的东西他们不会用,不敢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培养他们这样敢说、敢做,胆大心细,学以致用的精神。正如前面所说,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老师,通过网络教学,比如通过QQ等,随时随地地解决学生的疑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不断进步。
作为学生,也不能只学习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要勇于求知,勇于探索。利用好我们所掌握的资源,学好英语。
三、结束语
学习英语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培养他们不断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养成坚忍不拔,做事有条理等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判断力,文化素养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后对社会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重视语文文化知识的素质外,还要重视以下素质的培养:
1、要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2、要重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每个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仅使每个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使同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情绪,调节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要重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
4、要重视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意识非常淡薄,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没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1、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重知识但不“唯知识”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儿童掌握语言工具外,还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内涵,去影响学生,促进儿童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课文,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第二,表演“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针对这一特征,把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同学们自编、自演,通过 “演”与“看”,使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把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只有熟悉现实生活,才能使文章中的描写变为真的情、实的景。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一切敢爱敢恨,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与课文结合起来。
2、挖掘情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第一,要借助教材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第二,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想象力发挥出来,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当学生寻求到答案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这种感觉就会激励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出现分歧时,就引导学生去讨论、辨论,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并会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身心素质。
3、体味美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及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判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创设情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化难为易,培养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
第二,用节奏增强语感和想象力,启迪学生感知美。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第三,剖析形象,感受想象美。美离不开形象,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审美教育方法要达到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师应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去启导学生思维和想象,要使语言、手势、板书、教具、电教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原因是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优等生一直是教师心目中的教学主体,他们在“升学大军”当中一般处于“配角”地位,缺乏信心,学习劲头不足。所以,在他们进入到中等专业学校后,教师要改变观念,创设条件,让这些学生重塑信心。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不光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地树立起来的时候,教学改革才能得以成功。
1.1加强学科目的性教育
《食用植物学》、《食用动物学》是食品工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动物植物学的分支,中专一年级的新生容易将之与初中所学的有关基础内容等同起来看待,从而产生轻视心理,不利于学习自主性心理的树立。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绪论课上补充了这样的内容:在明确这两门课的性质――食品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首先向学生介绍专业的性质、培养方向,而后又介绍了一系列后继相关专业课程的有关情况,阐明了这两门课的重要性,使学生知道学好两门课对《食品微生物学》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告诉他们,这两门课不等同于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动物、植物学误会消除了,不仅内容有所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而且作用也大相径庭。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学习这两门课既必要也重要,他们态度端正了,学习也主动了。
1.2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用植物学》、《食用动物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且动手机会不多,记忆难度大。所以,不少学生把它们当作一种负担,马虎了事。因此,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是课堂上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直观的教具如模型、挂图、实物的演示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笔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制、自绘模型、挂图,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图、动态演示模型等笔者都是自己制作。学生看到后,既钦佩又觉得想象直观,再结合理论内容及时演示,学生学的很愉快,教学效果很好。笔者还根据现用教材插图较少的缺点,有选择地让学生自绘插图,进行评比,一举数得,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知动、植物结构的主动性,还锻炼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某些动物的生活特点,学生因难以观察到、难以想象而觉得枯燥无味。在遇到这类问题时,笔者就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的“声、色、形”中感知知识的力量。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效果突出。
其次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增强学习兴趣。食用动、植物学这两门课接近生活,实用性极强。笔者就在课程内容上加以改进补充,增强学习兴趣。如补充进了“四大家鱼”的养殖概况及肉质特点,海带、紫菜的人工养殖及营养价值,较具体地介绍海蛰的加工过程、质量鉴别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乐于了解的,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学习主动性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2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食品工艺专业实践性很强,如果老是纸上谈兵学生势必产生厌烦心理,这也是职业学校教学之大忌。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创造机遇让学生接触社会,广泛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1组织参观活动
食用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公园植物种植情况,辨认植物,不仅能巩固补充课堂理论知识,现时也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教师还能适当地引导学生体验动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关注自然、注重生态的现代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2.2开展种植、养殖活动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对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660-03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发展战略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学体育教师的质量是影响中学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导因素。为了解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现状,我们于2005年上半年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研究分析当前安徽省中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状况以及相应不足,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安徽省范围内中学21所,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其中教师71份,分管领导61份,学生94份),问卷回收率为90.4%。在此基础上,编制“你以为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主题的开放式问卷,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其中教师58份,分管领导64份),问卷回收率为94%。要求被调查人尽可能罗列影响源,并依据重要程度至少列举5种。最后,我们采用同义归类的逻辑归纳方法,对调查所得出的生活事件按出现概率,取前4类生活事件。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法,辅助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采用自编“中学体育教师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针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及个人情况的满意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了预调查与复调查,最后形成有效问卷;问卷发放前走访了相关专家运用逻辑分析法对问卷效度进行分析,得出评价问卷有较高的效度,可以调查。为使资料真实可靠,采用不记姓名的方式。问卷回收后,采取小范围内重测进行信度检验,得出r系数为0∶925,问卷信度较高。最后使用SPSSl2.0ForWindow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在对调查结果分析时,我们发现影响安徽省中学体育老师综合素质的因素是教育观念以及业务素质两方面,就其原因,我们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追加调查,要求尽可能罗列出影响综合素质的影响源,最后,进行同义归类的方式,对调查所得出的影响因素按出现概率,排序前四种。
2 结果与分析
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的满意度的调查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身心素质、心理品质、教育观念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5个因子30个维度对中学体育教师现状做出测评,分析其成果;同时,结合培养目标研究如何改进完善满足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2.1 中学体育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
2.1.1 教师满意度各因子得分 自编“中学体育教师满意度问卷”设计了5个因子,分别为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身心素质、心理品质、教育观念以及业务素质,对这5个因子的
表9,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影响因素做出分析,排序前几位分别为继续教育方面的不足、高校体育学科课程设置问题、一专多能不够、文化素质欠缺。
2.2 安徽省中学教师综合素质现状与问题分析
2.2.1 教育观念落后,折射了高校体育学科课程设置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科的发展以及最新动态的把握相应落后,表现在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创新与科研等业务素质相对较差的现象。
2.2.2 业务素质不平衡,影响综合素质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业务素质的得分落后于其他因子。对于业务素质各维度的得分详细分析见表1~5。总体看来,对体育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的表现不满意;对业务素质各维度表现的满意度依次为:Ms3(组织和管理能力强)、M52(教育方法适宜、重点突出、内容正确)、M51(宽广的知识面)、M56(兴趣广泛、多才多艺)、M55(研究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M57(体育教学研究)和M54(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2.3 创新能力缺乏,制约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得分最低,矛盾表现较为突出。这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运动技术技能,忽视体育理论与科研方法的教育,不重视体育人才的人文和科技素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3 对策分析
2.3.1 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创新精神,体现办学指导思想的时代性 教育观念滞后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启用相对较少;缺乏创新精神,缺乏了解现代教育理念。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追本溯源,应当在高校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体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教育理论学习,它有别于以往的只重技术训练,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人文素质、科技素质相对缺失的人才培养理念,更加强调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起一种新型的、科学化的教育理念。
2.3.2 深化课程设置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依据现实社会需要而确立。在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进一步深化课程设置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倡导“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课程设置模式,构建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中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2.3.3 突出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促进业务素质全面发展在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应当注意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中突出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1)在重视专业技术运动课程的同时,注重加大学科课程的学习的比重。
2)在内容安排上,倡导课程综合化,形成宽广的知识面;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增设新的科目,同时加强交叉学科的引入,拓宽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应用性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
3)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权重,增加选修课,多开设与中学教学实践相联系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4)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开设计算机与专业英语课程,利用网络资源以及信息化多维系统为教学活动服务,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体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
5)增加社会实践在学分中的比重。
2.3.4 树立“终身体育”与“终身学习”思想,扎实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理应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构建切合实际的终身教学体系。
3 结论
1)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在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重转变教育观念,以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办学理念与时俱进;
2)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策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科学的知识结构与优化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突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中学体育教育中科研与教学的更好开展。
3)加强高校体育师资建设,培养优质体育专业人才,为安徽省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输送力量。实现“教――学――教”的一体化进程。同时将初级人才培养与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的学习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终身体育与终身学习观念贯彻到实践中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99-801.
[2]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90-96.
[3]周贤江,唐宏贵,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4,(7):99-103.
[4]洪新生,安红,等.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87-688,69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07
科学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地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笔者结合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经常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使评价实施经常化。在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是多方面的。要不失时机地评价,让无形评价悄然作用于课堂,让有形评价真切、自然。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精神、评价学生的自主表现、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潜力及发展。例如,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流露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以加深学生的道德品质。整节课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顿悟等体验,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二、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价值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重在过程性评价,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了解、调查交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成长档案的使用可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点点滴滴中尽显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学科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档案与成长档案整合起来,记录学生的德与行、学与思。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共同建立《德行绩能》档案,通过师生交流确定评价标准,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易于量化的内容以量化为主。而对情感领域、心理品质、德育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不易量化的内容,则以学生的突出表现和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行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丰富档案内容,学生的学习感受、生活反思、走访调查报告,经历体验再现,多样的信息在档案中反馈,学生综观成长的历程会生发有所激励。此外,在档案中融入教师、同学、家长以及他人的评价,会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激励学生进行档案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作横向的比较和自我鉴定,既为自己定位,也在交流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互动性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让学生心中有杆秤来衡量自己,并鼓励勤记录勤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自我间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主动获取家长的评价,教师还要通过座谈会、书信、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在评价中给学生欣喜,去努力发现学生忽视或未发现的潜在优点来激励学生进步。同学间的评价也尤为重要。学生的言语评价客观又带着情感色彩。同学的一个眼神、一次掌声、一场辩论、作业展览、合作学习等都是无意间的互相评价的过程。教师在其间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赢得评价,引导学生评价他人,认识自我。
教师是调动互动的评价杠杆,利用好学科教学给予学生发展性评价。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人性化评价中肯;鼓励化评价真挚;赏识性评价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评价真正发挥了它的导向功能。
评价就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都应强调其客观性并带有鼓励性,尽量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信心,这样的评价才能起到增强其勇气和进取心的作用。评价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理智、情感与行为的统一作用下,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进被评价者与评价者的主客体状态良好转化,起到互动作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使学生增强自尊,树立信心,掌握更多的发展本领。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即时即地的评价,发现学生的成绩、长处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用激励的眼神、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课堂上生生之间能友好、较有效地合作学习;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评价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从评价内容、依据、主体、焦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有效的评价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是促进教师、学校发展的手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对教学评价多学习、多探索、多研究、多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要主动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邓演平,李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依据、特点与原则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5).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的体育教学应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影响我们的学生,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的发展发展。
1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学习,而又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考核上,大都不能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中学,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2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2.1 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2.2 创造“育场”,培养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2.3 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3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1 培养学生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课上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关心他人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4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4.1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长跑项目,除了需要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以外,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并有可能完成不了;又如斜径直腾越、杠上支撑、双腿摆越成骑撑等技巧类项目,学生完成这些动作时,不仅要求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也为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4.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是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端庄稳健的姿势、准确流畅的示范都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视觉,引起学生的赞叹和羡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和谐的统一。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
4.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体育竞赛中胜利与失败是并存的,对学生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挫折。
5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5.1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得的成绩就越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59页)
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5.2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6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教师自身对学生品格的影响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无疑是一句空谈。
1、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2、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够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之精华,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在能力提升方面,要做到具有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科研能力等等。这样,在强化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以及“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古板沉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探知,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必须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教法一定要灵活多变,因人、因时而异,注重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功能,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改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要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交流合作能力。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师要贯彻“精讲多练,适时指导”的教学策略,多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或表演、比赛、做游戏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也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把教室分区,设摊位、摆药品,让学生自由演练顾客与售货员或医生与病人等之间的对话,教师充当指导者或示范者,在活动中传授或巩固相关知识,这样既在娱乐中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手段,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习创新。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辩论或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编写新的内容。如给出几个key words 、sentences patterns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句子、对话或短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Authorware或Flash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