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常用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辩论常用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辩论常用方法

篇1

一、前言

我国工业生产中风机和泵类分布面广,数量大,耗电量惊人。据统计,全国风机和泵类电动机装机总容量约35000MW,耗电量相当于全国电力消耗总量的40%。据估计,提高风机和泵的运行效率的节能潜力可达300-500亿KWh/a,相当于610个装机容量为1000MW的大型发电厂的年发电总量。

我国风机和泵基本上采用定速驱动,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由于风机和泵运行偏离高效点,效率大大降低,我国很多风机和泵处于50%-70%的运行效率,有的甚至仅为30%。造成风机和泵运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很难准确地计算出管网的阻力及运行过程中的工况变化,通常把系统的最大流量及相应的富裕量(通常为20%-30%)作为选择风机和泵的型号的设计值,而且,风机和泵的型号是有限的,在选用不到合适的型号时只好往大型号上靠,这样,势必出现大量的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二、风机节能的研究

风机是发电厂的重要辅机,是高电压大电流的大功率设备,也是影响发电效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压变频器的价格不断下降,可靠性不断增强,高压大容量变频器已经在发电厂辅机设备中逐渐得到应用。理论上分析风机流量与转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压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风机转速降低后,其轴功率随转速的三次方降低,相应的驱动电机所需的电功率亦可相应大大降低,可见调速是风机节能的重要途径。变频调速装置可以优化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大大提高其运行效率,达到节能目的。

电厂风机大多采用高效离心式风机。但是由于单台风机运行具备带75%的负荷运行的能力,加上机组调峰运行,常常不会满负荷运行,所以需要采用入口风门调节流量,风门开度一般在50%-80%,存在严重的节流损耗,所以风机并没有工作在最高效率点,实际运行效率较低。按照我国现行的火电设计规程,设计时以系统最大风量和风压作为参考选型电动机,一般风量裕量在5%-10%,风压裕量在10%,再加上电动机选型时风机型号不能完全匹配,只能往大机号上靠,所以冗余量特别大。

送风机给锅炉燃烧提供空气,引风机则是将燃烧后的高温尾气排向烟道。送、引风机都需要调整入口风门,满足不同负荷的风量要求,同时互相配合控制风煤配比并保证炉膛负压的稳定。所以改变风量的调节方式是提高风机效率,降低风机能耗的最有效途径。

锅炉引风机、一次风机、送风机的单机功率大,长时间运行,节能潜力最大。其他如排粉风机、再循环风机等也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三、水泵节能分析

由于变频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大、精度高、性能指标优良的特点,实现变频调速后,水泵可以很方便地构成闭环控制,进行自动调节。调节器输出的4-20mA信号输到变频器,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转速,可以平滑稳定地调整流量,使机组在更经济的状态下安全自动运行,克服了调门线性度不好,调节品质差,自动投入率低等缺陷。

发电机组必须配备大量的水泵。锅炉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灰渣泵等设备单机功率较大,流量调节频繁,节能效果最为明显。其他如射水泵、低压加热器疏水泵、热网水泵、冷却水泵、轴封水泵、除盐水泵、清水泵、过滤器反洗泵、生活水泵、消防水泵和补给水泵等等都可以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变频器进行调速运行。

现在电厂锅炉给水多采用母管制给水系统,给水泵采用定速运行。锅炉气包水位靠自动给水调节阀调节,属节流调节,存在较大的节流损耗。如果对母管制给水系统中一部分水泵进行变频改造,工频泵、变频泵并联运行,工频泵对应最佳工作点提供固定流量,变频泵对应工作点调节给水量。最终在实现给水母管恒压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水泵的单耗。

循环水泵为汽轮机组凝结器提供冷却水。一个机组一般配置三台循环水泵,为“一用一备一检修”或是“两用一备”。随着机组负荷的变化,为了保证机组在合理的经济真空值运行,需要的冷水值是变化的,所以采用变频调节循环水泵既可节能降耗,又可以实现高精度控制。考虑到循环水泵的工作特性,可以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二台水泵”或是“一台变频器拖动三台水泵”的方案,达到最大的投资收益比。

凝结水泵的设计一般为“一用一备”或“两用一备”。现在的水量调节方式为阀门调节,造成出口压力大、调节性能差、设备损坏快等问题,同时运行人员操作频繁,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而采用变频调节,除了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外,还可以改善控制工艺、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灰浆泵将煤在锅炉中燃烧后冲到灰浆池中的灰浆、灰渣排到储灰厂。如果灰浆泵全速运行,容易将灰浆池抽干,泵空转引起气蚀;停泵时间过长灰浆池又会溢出;灰浆泵停机后很快再启动容易因为过热损坏电动机;灰浆泵长期不用,出口会被灰浆堵死,再次开泵会造成电动机过载烧毁。所以灰浆泵需要轮流间断运行,操作非常频繁,泵和电动机损坏严重。故此,灰浆泵是电厂中最需要变频改造的设备,可以改善工艺条件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青,赵元胜.高压变频器在火力发电厂的节能应用[J].广西电力技术m2000(4).

[2]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遵基.变频控制原理及应用[M].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2.学习有条理的辩论方法,初步学会有气势的辩论技巧。

3.多元拓展,了解有关太阳远近的科学知识,感悟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从以上三个目标定位来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古文的知识,包括停顿、节奏、通假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两个小孩辩论的艺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再一方面,我们还要明白关于论题的科学知识,读懂孔子这个人。

在以往的课中,我们过多地开发了阅读教学的阅读功能,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学习语文,这就离不开口语交际的运用。可以说,语文课大部分是要依靠口语交际的语言作为交际素材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教会学生说话,让学生在叙述、提问、辩论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的学习应该跟阅读教学同步进行。本课的教学,就可以从“辩”字入手,指向口语表达。

一、初读课文,读得通顺

先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初步感知古文的韵味;接着检查朗读,疏通读音,读准节奏。同时,在借助重点词句的朗读中理解短文的意思,了解通假,最后齐读展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试图拉近学生与小古文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之后,引领学生初步领会其文意,让学生读通、读好,经历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的真实过程。

二、理解文意,辩得明白

首先锁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理清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和依据;然后呈现非连续性文本(表格),让学生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说话,感受两小儿辩论过程的条理性;第三步借助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两小儿辩论的气势;最后,补充孔子资料,以“孔子是否有智慧”为辩题,学习文中辩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这一板块的设计努力将口语交际引入课堂,从特定的文本中发现“争辩式语言”的交际形态,并契合文本特点进一步尝试运用。同时,借助板块的活动,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再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进行说话训练,由学生自己理清辩论的观点、依据及方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课文情境迁移练习,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提升过程的展现。

三、熟读成诵,演得形象

借助“演戏”的情境,先由学生自主背诵,巧记台词,再通过个别汇报,强化辩论式语言表达语气,最后集体表演,内化积累。

学古文,积累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增加古文语言的积累,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演戏”,尝试将“理”与“趣”融通,一方面在表演中发现辩论展示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在演中说出趣味,增加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篇3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40-02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较之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有了大幅度删减。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设置的辅课程与时俱进,栏目设置新颖,直面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若想把课上好,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研究教材,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均是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辩论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一、透析辩论教学法

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辩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核心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运用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力求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辩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辩题进行辩驳,各抒己见、相互学习。辩论式教学强调不同观点的碰撞、对话和融合,教师把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萌发疑问,让学生经过思考后确定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寻找相关资料依据,也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辩论。它的重点不在于输赢,而在于辩驳对方、肯定己方观点的过程。通过辩论,观点越辩越明确,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辩论中得以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辩论教学法在“敬畏生命”一课中的实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贯穿对生命教育的关切。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在教材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它的单元立意是普及生命意识,表达对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呵护,叩问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在“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中,属于第八课“探问生命”的第二框。它在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基于“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同时生命又是有接续的”的主题,继续培养学生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观念。

为了突破该教学重点,笔者尝试把教材中第94页,关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失联后,各国花费巨大的人、财、物等资源联合搜救的材料作为背景,设计了一场“马航失联话救援”的辩论会。

首先,选取了2段马航失联后各国联合搜救的视频,视频播放后,学生议论纷纷,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抛出辩题“为救援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值不值”,把学生的观点归纳于正反两方。正方观点为:生命至上,为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是珍爱生命的表现,是应该的;反方观点为:救人希望很渺茫,付出那么高代价,是对活着的人的财产不珍惜,不应该。同时,订立辩论规则:①小组讨论,提出观点。②全班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举手示意其为正方或反正。③正反方各请3位学生在班上阐述观点,最后为自由辩论时间。

辩论一开始,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发言。正方学生1说:“钱可以再挣,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不顾一切救人。”学生2说:“我们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等待被救的人,或者你的亲人在飞机上,你希望别人放弃救援吗?”反方学生1马上反驳道:“在世界上还有很多饥饿、贫穷的人需要支援,应该把这些资源放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反方学生2补充:“失踪这么久生还机会非常渺茫了,不该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反方学生3认为:“失踪3天的人就可以当他死亡了,所以没必要花费那么大力气救人。”正当反方占优势时,正方的一位学生义正辞严地说:“支持反方的同学都是没有同情心的,你们想过那些等待救援的人的心情吗?”此时,全班热烈的辩论氛围感染了每一个人。最终学生通过辩论,明辨了是非,修正了观点,树立了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观点,有了敬畏生命的人道主x情怀。

三、辩论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以“为救援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值不值”为辩题的辩论环节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均有开展。通过课堂实践与课后反思,辩论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突出效果。

1. 辩论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尽管每个班级学情有所不同,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参与课堂,愿意接受辩论教学。辩题提出后,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表明观点,并在班级辩论中想方设法抓住对方观点加以反驳。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辩论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辩论过程是学生唇枪舌剑、明辨是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调动大脑,组织语言,寻找对方存在的种种破绽和漏洞,从而提出问题,展开辩驳。通过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理性质疑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辩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的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公民素养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公民素养有4种关键能力,即思辨力、调适力、信念力和行动力。思想品德学科强调的思辨力,是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知识储备进行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后得出新结论的一种能力。辩论教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对公民素养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发现观点冲突,找到对方漏洞驳倒对方。辩论教学让学生在比较质疑和甄别选择中做出更合理的价值判断。

4. 辩论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辩论式教学,教师必须在辩题的选择上、课堂教学组织和课后总结等环节做好充分准备。在备课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辩论过程中关注课堂生成,及时纠正和澄清学生认识上的问题。比如,在“敬畏生命”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到“失踪3天的人就可以当他死亡了”,教师应该及时指出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

四、辩论教学法对教学的挑战

1. 时间难以把控

在课堂中运用辩论教学法,往往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学生在积极争辩时,教师难以把控时间,教学结束前经常出现总结仓促、讨论不深入的问题。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还可能难以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2. 辩论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02-02

一、辩论教学法概述

辩论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归纳为问题,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最后把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表达的一种训练过程。辩论赛是一场训练,不仅仅是表达的训练,还是自我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辩论流程不是一个直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就像护理质量管理中的PDCA方式。从准备阶段开始,到比赛中与对方辩友辩述过程中都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学生再次搜集资料,进而分析判断,再进行有效表达的过程。而这样的一个循环往返的过程,事实上也是我们常用于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只要是长期接受正确的辩论赛训练的同学,大部分都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备相当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研究分析能力。

二、在高职教育中开展辩论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相对较晚,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师资队伍薄弱、实验、实训条件差的中职学校或者多所学校整合后发展而来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办学理念的更改,资金的注入,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大批量的初高中学生涌进高职院校,渐渐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管理难度大。高职学生也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低,加之社会舆论对高职院校还存在部分偏见,导致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认知存在误区。二是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文化基础较差。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高中时候的后进生或者是问题学生,总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常规方法,整体文化素质低。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急需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曾经一贯推崇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了,所以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浮出水面。

三、辩论教学法的实施

1.预先安排。为了保证辩论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首先由老师简单介绍辩论赛的整个流程及要求。其次在班级里选取6名学生作为本次辩论赛的评委,最后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成2组,每组确定1名组长,每组再自由推荐3名学生分别作为第一辩手、第二辩手和第三辩手,学生将各持正反辩题进行辩论。

2.辩论准备。在辩论赛开始前2周,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作为辩论的题目,比如在讲述《护士人文修养》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医学带的利与弊。每组同学派出1名学生抽题,一方作为正方,另一方成反方。在每组组长的组织领导下,针对自己方所持的观点,到学校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等。

3.辩论阶段。整个辩论过程中由老师作为主持人并公布评分标准(可参附表),评分标准应包括立论陈词、攻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评委提问、团体配合以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双方辩手开始辩论,包括立体陈词、攻辩、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计时并适时提醒辩手。最后由评委组给出每组的分数,计算最终辩论赛成绩并公布。

4.点评。老师根据评委们按照评分标准所给分数总结本次辩论,双方的辩论成绩是由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其余求平均数得出。教师首先对每组的团体精神进行点评,其次是对每组四位辩手的协调一致和观点统一进行点评,最后对每位辩手的综合表现逐一进行表扬,比如普通话,立题明确、巧妙处理问题的技能、创造和谐的比赛氛围、仪容仪表的展示等,纠正个别辩手存在的问题,如语速太快、逻辑不够严密、层次感不强等。

四、开展辩论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一段时间辩论教学法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发现辩论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意识。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从属的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满足了教学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附表:

参考文献:

[1]周文琼.辩论教学法的运用与探索[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4):78-79.

篇5

技校生走上社会后要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需求,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因此,在技工院校开展法律课教学已经成为技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法律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为:不仅要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更要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一、探究法律课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技工院校中,学生基础普遍薄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也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任课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外,更应该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法律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为主体,直接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与法律理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运用,大多数学生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将来毕业后也难以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法律教师应该探究有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提高法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法律课有效教学模式类型

1.讲解传授法

在法律课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讲解传授法。不过,法律教师在讲解传授法律知识时,不能满堂灌、照本宣科。技校生虽然基础较差,但是他们思维敏捷、灵活性强。教师在讲解传授过程中,基于技校生实际情况,要尽量避免深奥的法律理论,而是选择一些浅显易懂、实践性强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律教师在向技校生传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法律知识的读物,向学生推荐优秀法律著作,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改善法律课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辩论学习法

辩论学习法是法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自由辩论的氛围下,教师提出辩论题目,学生在自由辩论过程中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激烈辩论中突破难点,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设定辩论主题时,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崦呕疤狻=淌υ谥傅急缏鄣墓程中,要适度引导、控制辩论进程,防止辩论严重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三、法律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法律实践课教学效果的着重点在于实际案例的应用,法律教师应该更多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

1.模拟法庭教学方式

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方式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法庭角色,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技巧与能力。

(1)精选案件。模拟法庭训练围绕案件展开,因此选择热门性案件或者争议性案件,能够提高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另外,尽量使模拟法庭丰富多彩,将不同法律专业知识融合于一次模拟法庭训练中,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整的模拟法庭可以划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完成庭审任务,学生集体讨论,共同决定各自的扮演角色以及职责。另外,在整个模拟法庭审查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辅助作用。

2.课外活动模式

课外活动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寒暑假社会实践、参与法律讲座、组织学生观摩庭审等。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篇6

什么是辩论?

定义: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辩论的意义在于:明理即辩。

辩论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扬价值观;

2.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

3.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郑和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

5.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

6.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

一、辩论思维:辩论的灵魂和基础

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辩论过程是一个充满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因此,辩论不但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一种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战。

1.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设想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是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标准而得出结论,

再由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交织融合成一个思维体系。

又叫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1).表现为流畅、变通、独特;

2).流畅是指反应迅速而丰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

3).变通是指思维方式不落俗套,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去创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独特是指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层次:流畅——变通——独特(最高层)

2.思维方式:收敛性思维

定义:将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重新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过程。即“收得拢”。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配合运用

1).“散得开,收得拢”;

2).发散性思维为收敛性思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广阔的依据。

3.逻辑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论

(2).归纳法

(3).类比法

(4).反证法

(5).两难法

逻辑推理:典型错误

(1).偷换概念(主动而为之)

(2).概念混淆(被动而为之)

(3).偷换辩题

(4).循环论证

(5).断章取义

(6).以偏盖全或以全盖偏

二、辩论语言

~汉语是辩论的血肉,辩论是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辩论者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

1.辩论语言的特点

(1).精确性

要忠实于信息传递

(举例:《恐韩·韩乔生语录》)

(2).艺术性

#文采中运理,妙用修辞。(比喻、引用、夸张、排比)

#语美中含力,语言要有美感。

*语言秀

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辩手成为语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朴实语言。

(3).攻击性

辩论语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攻势语言

(4).逻辑性

(5).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晰明了。

(6).多样性

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人体语言、姿态语言、实物语言等)

无声语言要给人们的感觉:精神饱满、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气凛然、气势磅礴······

(7).新奇性

指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

(吸引评委注意,活跃赛场,一新制胜,给对手一个意外。)

(8).感染性:幽默

一是鲜明地表达观点;

二是营造场上的气氛;

三是给对方造成压力。

2.辩论语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节)

1).口齿清晰

2).言简意赅

3).言之有别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语音、语速、语调关系

三、审题与立论

审题

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点:

一是判别辩题类型:

1.矛盾型辩题

只需要论证本方的观点即可。

2.对立型辩题

双方的观点都需要论证。

3.比较型辩题

比较标准。

二是界定包括关键词在内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项

(4).关键词的界定:题眼

三是对辩题的价值判断

求真求实、抑恶扬善是基本价值。

立论

~立论的策略

(1).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分析命题;

(2).立足点高,超凡脱俗,纵揽全局;

(3).认识到双方立论的薄弱点;

(4).立论要做到严、新、奇。

论据

~特点:

(1).准确性(来源也要准确)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颖性和复杂性

(5).简洁性

变向论据

论证

(1).了解和把握论证因果关系;

(2).善于归纳论证的内容。

最佳立论

#能得到队员感情认同,引发观众共鸣,评委得到认可的立论。

#特点:

(1).逻辑性

(2).创新性

(3).攻击性

变向论点

定义:服务对方论点的论点。

出现的原因:对论点分析的不透彻、不到位。

纠正和拯救:再变向。

框架

底线

底线是一方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是不能更改的防线。

底线特点:(1).精练;(2).易懂易记。

底线一般以二至四条为宜。

寻找对方底线:观点证明。

检验底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攻。

其他所有的观点都是由底线衍生并为之服务。

四、反驳与攻辩

反驳是必须进行的阶段。

反驳是反映辩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语言归纳本领。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反驳的原则:服从真理。怀疑一切的反驳可能适得其反。

攻辩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

(2).言简意赅

(3).击中要害

回答:

(1).设定条件回答法

(2).更换条件回答法

攻辩小结

五、自由辩论: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辩论的准备

自由辩论的施行

六、辩论技巧

1.攻其要害

2.穷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设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逻辑

8.慎用诡辩

七、仪态仪表

仪态:

1.头部

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

不能因表现不好而摇头: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辩手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

3.笑容

辩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势

原则: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随意。

5.站姿、坐姿

仪表:着装与化妆

~着装

(1).庄重、统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为主。

化妆

~效果:养眼(不是作秀)

八、辩风

1.队伍辩风:

1).雄辩: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花辩:复旦大学;

3).戏辩:新南威尔士大学;

4).儒辩:武汉大学;

5).正辩:山西大学;

6).文辩:中山大学;

7).整辩:马来亚大学。

2.队员辩风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权威型和非权威型。

3.培养辩风的途径:

1).端正人生观;

2).博览群书;

3).有意识地进行。

4.有益辩风的整体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在不失个性的情况下,优编队伍,分享亮点,而不是让一颗星“灼伤”观众的眼睛。

九、辩德

(1).要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

(2).要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

十、辩论心理

1.适于辩论的心理素质:

(1).成熟的自信;

(2).强烈表现欲;

(3).求胜心强;

(4).从容;

(5).自然的平常心。

2.心理层次

三个层次:

(1).要我辩;

(2).我能辩;

(3).我要辩。

3.心理环境

解决方法:主动了解,提前适应。

(1).宏观环境:比赛大环境;

(2).微观环境:辩手对赛场的心理适应。

4.心理调动

5.心理压力

~印象整饬

~怯场

6.辩论中的自我心理控制

(1).控制紧张

(2).摆脱冲动

(3).控制急噪

(4).避免压抑

(5).摆脱心理障碍

(6).适度控制同情心

对方心理控制

最佳效果:逆认反应

控制对方心理以攻心为主。

观众的心理控制

观众的心理特点:

(1).对信息的棘手具有选择性;

(2).对辩手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

控制观众心理:

(1).以真情打动观众;

(2).用真心理解和尊重观众;

(3).以真本事赢得观众赞赏。

评委的心理控制

辩论中的心理干扰:

篇7

定义: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辩论的意义在于:明理即辩。

辩论的作用:

1.探求真知真理,弘扬价值观;

2.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

3.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4.吸收和郑和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

5.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

6.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

一、辩论思维:辩论的灵魂和基础

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辩论过程是一个充满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因此,辩论不但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一种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战。

1.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

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设想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是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标准而得出结论,

再由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交织融合成一个思维体系。

又叫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1).表现为流畅、变通、独特;

2).流畅是指反应迅速而丰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

3).变通是指思维方式不落俗套,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去创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独特是指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层次:流畅——变通——独特(最高层)

2.思维方式:收敛性思维

定义:将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重新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过程。即“收得拢”。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配合运用

1).“散得开,收得拢”;

2).发散性思维为收敛性思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广阔的依据。

3.逻辑推理:常用方法

(1).三段论

(2).归纳法

(3).类比法

(4).反证法

(5).两难法

逻辑推理:典型错误

(1).偷换概念(主动而为之)

(2).概念混淆(被动而为之)

(3).偷换辩题

(4).循环论证

(5).断章取义

(6).以偏盖全或以全盖偏

二、辩论语言

~汉语是辩论的血肉,辩论是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辩论者要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

1.辩论语言的特点

(1).精确性

要忠实于信息传递

(举例:《恐韩·韩乔生语录》)

(2).艺术性

#文采中运理,妙用修辞。(比喻、引用、夸张、排比)

#语美中含力,语言要有美感。

*语言秀

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辩手成为语言秀的表演者。

缺乏朴实语言。

(3).攻击性

辩论语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攻势语言

(4).逻辑性

(5).简洁性

语言精练,清晰明了。

(6).多样性

有声语言+无声语言(人体语言、姿态语言、实物语言等)

无声语言要给人们的感觉:精神饱满、从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气凛然、气势磅礴······

(7).新奇性

指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

(吸引评委注意,活跃赛场,一新制胜,给对手一个意外。)

(8).感染性:幽默

一是鲜明地表达观点;

二是营造场上的气氛;

三是给对方造成压力。

2.辩论语言的要求(有理、有力、有节)

1).口齿清晰

2).言简意赅

3).言之有别

4).言之有物

5).言而有序

6).言之有理

3.语音、语速、语调关系

三、审题与立论

审题

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点:

一是判别辩题类型:

1.矛盾型辩题

只需要论证本方的观点即可。

2.对立型辩题

双方的观点都需要论证。

3.比较型辩题

比较标准。

二是界定包括关键词在内的概念

(1).必要性

(2).基本方式

(3).注意事项

(4).关键词的界定:题眼

三是对辩题的价值判断

求真求实、抑恶扬善是基本价值。

立论

~立论的策略

(1).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分析命题;

(2).立足点高,超凡脱俗,纵揽全局;

(3).认识到双方立论的薄弱点;

(4).立论要做到严、新、奇。

论据

~特点:

(1).准确性(来源也要准确)

(2).典型性

(3).充分性

(4).新颖性和复杂性

(5).简洁性

变向论据

论证

(1).了解和把握论证因果关系;

(2).善于归纳论证的内容。

最佳立论

#能得到队员感情认同,引发观众共鸣,评委得到认可的立论。

#特点:

(1).逻辑性

(2).创新性

(3).攻击性

变向论点

定义:服务对方论点的论点。

出现的原因:对论点分析的不透彻、不到位。

纠正和拯救:再变向。

框架

底线

底线是一方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是不能更改的防线。

底线特点:(1).精练;(2).易懂易记。

底线一般以二至四条为宜。

寻找对方底线:观点证明。

检验底线: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攻。

其他所有的观点都是由底线衍生并为之服务。

四、反驳与攻辩

反驳是必须进行的阶段。

反驳是反映辩手是否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语言归纳本领。

1.直接反驳

2.间接反驳

反驳的原则:服从真理。怀疑一切的反驳可能适得其反。

攻辩

注意事项:

(1).目的明确

(2).言简意赅

(3).击中要害

回答:

(1).设定条件回答法

(2).更换条件回答法

攻辩小结

五、自由辩论:核心

核心: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辩论的准备

自由辩论的施行

六、辩论技巧

1.攻其要害

2.穷追不舍

3.利用矛盾

4.引蛇出洞

5.巧设圈套

6.李代桃疆

7.善用逻辑

8.慎用诡辩

七、仪态仪表

仪态:

1.头部

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

不能因表现不好而摇头:自我否定。

2.眼神、眼光

辩手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

3.笑容

辩手的笑容只能是微笑。

4.手势

原则: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

通病:(1).生硬;(2).繁多;

(3).松散;(4).随意。

5.站姿、坐姿

仪表:着装与化妆

~着装

(1).庄重、统一,有特色。

(2).色彩上一冷色为主。

化妆

~效果:养眼(不是作秀)

八、辩风

1.队伍辩风:

1).雄辩: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花辩:复旦大学;

3).戏辩:新南威尔士大学;

4).儒辩:武汉大学;

5).正辩:山西大学;

6).文辩:中山大学;

7).整辩:马来亚大学。

2.队员辩风

1).感情型和理智型;

2).权威型和非权威型。

3.培养辩风的途径:

1).端正人生观;

2).博览群书;

3).有意识地进行。

4.有益辩风的整体配合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在不失个性的情况下,优编队伍,分享亮点,而不是让一颗星“灼伤”观众的眼睛。

九、辩德

(1).要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

(2).要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

十、辩论心理

1.适于辩论的心理素质:

(1).成熟的自信;

(2).强烈表现欲;

(3).求胜心强;

(4).从容;

(5).自然的平常心。

2.心理层次

三个层次:

(1).要我辩;

(2).我能辩;

(3).我要辩。

3.心理环境

解决方法:主动了解,提前适应。

(1).宏观环境:比赛大环境;

(2).微观环境:辩手对赛场的心理适应。

4.心理调动

5.心理压力

~印象整饬

~怯场

6.辩论中的自我心理控制

(1).控制紧张

(2).摆脱冲动

(3).控制急噪

(4).避免压抑

(5).摆脱心理障碍

(6).适度控制同情心

对方心理控制

最佳效果:逆认反应

控制对方心理以攻心为主。

观众的心理控制

观众的心理特点:

(1).对信息的棘手具有选择性;

(2).对辩手的态度受自身的影响。

控制观众心理:

(1).以真情打动观众;

(2).用真心理解和尊重观众;

(3).以真本事赢得观众赞赏。

评委的心理控制

辩论中的心理干扰:

篇8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的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在法学课程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是法学教学的传统方法。即使是法律基础这样的公共基础课,也必须通过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重要知识点。而案例数量繁多,如何挑选、应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案例用途不用,笔者将案例分为三种:第一,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所用的教学模型案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应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模型案例,并且案情尽量简洁,能说明要讲解的知识点即可。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点。有些老师主张全实例教学,即教学中所用案例全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此类案例生动具体,但往往案情并非三言两语可介绍清楚,并且涉及的法律条文与知识点有多个,笔者认为这样的实际案例在讲授新知识点时反而由于其复杂性,削弱了其典型性,不如采用简短的案例模型,只需直接说明该新授知识点即可。第二,作为作业或课堂讨论的案例。此类案例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应选用具有一定综合性和灵活性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此类案例宜挑选合适的现实案例,特别是用作课堂讨论的案例,如能选择社会热点实案,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将课堂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分析实际案例。与此同时,现实案例的综合性,相对于教学模型案例的复杂性,更能锻炼学生抽丝剥茧,深入分析问题的法律逻辑性与思辨性。第三,试卷选用的案例。考试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通用方式,试卷命题必须具有科学性,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法学类课程考试,案例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考试用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其难易程度与涉及的知识点都必须认真考量,力求既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突出重点与难点。笔者一般选用难度相对适中的案例,其覆盖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左右,同时避免采用有争议的案例,以保证答案的唯一性。随着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更新,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作为主流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也从传统的单一的书面文字案例,发展为视频案例。与传统的文字案例相比,视频案例更加真实生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但是,与传统文字案例相比,视频案例的收集、挑选、应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现在多个电视台都有法制类节目,视频案例数量繁多,但如何从中选择适合教学用的视频,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视频案例资料的选择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困难:其一,视频时间过长。一般视频案例资料多来自于各个电视台的法制类专题节目,时长一般在20至30分钟左右,而作为课堂教学使用的案例资料,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播放效果较好,又以时长5分钟左右的案例更佳,否则过于拖沓,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也过多,降低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其二,案例类型相对单一,不能满足法学多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各个法制节目为了吸引观众注意,一般选择的案例大多是三类:一是充满悬念的刑事案件,主要是案件情景重现,特别是案件侦破过程;二是婚姻家庭类,主要是感情纠纷引发的案例,多为情景剧类型或是当事人现身倾诉,此类案例比较琐碎;三是其他类型案例,包括侵权纠纷、劳动权益纠纷等等。其三,案例的集中性较高。视频案例经常会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频案例数量不少,但基本集中在消费欺诈问题上;再比如婚姻家庭类的案例,一般集中在离婚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争夺上。基于以上几点,选择合适的视频案例资料对有些法学课程来说就比较困难,比如笔者所教授的《国际经济法》课程与《国际贸易法》课程,案例视频资料数量较少,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就更难。收集视频案例资料,也要注重技巧,一是选择知名的视频网站,比如土豆网、优酷网等;二是选择适当的搜索关键词,太宽泛缺乏针对性,要在海量的搜索结果中挑选合适的视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三是对时长过长的视频案例进行选择性播放,能说明案件来龙去脉即可,其余琐碎或铺垫部分舍去。视频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新形式,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例如,对现有的视频案例进行剪辑与拼接;以动画模式演示某些文字案例;利用DV自行拍摄视频案例资料……科技的日新月益,也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创造与想象空间。当然,这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掌握对视频资料进行剪辑与拼接的技术手段,如何建造动画人物模型、配乐、台词等。因此,教师除了对所任教课程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水平之外,掌握教学所需的现代技术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必备的技能。同时,学校应为此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使普通教师能更好地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教学。

二、模拟法庭与课堂辩论

模拟法庭也是法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参与法庭审理,从法官到双方当事人,从诉讼人到证人,从书记员到法警。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得学生提前体验不同的法律职业角色,熟悉庭审程序。但是,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典型的法学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将其作为学生熟悉庭审程序,主要是了解民事审判程序与刑事审判程序的一种演练。这种对模拟法庭的片面理解与运用,使得学生一般参加模拟法庭两次之后,就兴趣索然,因为程序熟悉之后,这样的模拟对他们再没有吸引力。因此,模拟法庭不应只沦为程序演练,更应有实质内容,也就是模拟法庭不应只停留在程序演练上,应该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中真正体现双方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对案件的判断,不仅是掌握程序,更是培养对具体案件的分析与把握能力。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阶段应该是最能培养学生法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法律的理解运用的环节,也应该是最出彩的环节。故此,模拟法庭开庭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必须是原告与被告均有充分的施展空间,而不是毫无悬念的一边倒。课堂辩论也是法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与思辨才能,为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培养基本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课堂辩论与专门组织的辩论赛不同,课堂辩论短小精悍,讲究一语中的,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对于快速思维方式与应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课堂辩论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辩论主题的选择和辩论的组织。在辩论主题的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量,一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二是主题的思辨性,三是主题的时事性与新颖性。只有把握好这三个标准,才能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陈旧的主题会让人兴趣索然,并且有太多前人观点可供借鉴,反而限制了思维的发散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在辩论的组织上,可采用团队式的辩论方式,即学生自由组合成4到5人的辩论小组,选出组长,共同准备辩论资料;课堂辩论举行时,多组交叉辩论,每组多名学生发言;公布评分标准,每个学生都作为评委,给其他小组的辩论表现打分,再由组长汇总得分,并计算平均分,最后由教师汇总每组的得分,计算平均分,作为课堂辩论得分,计入该组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这种全体参与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到辩论的全过程,而全体参与评分的方式,也是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理念,避免单独由教师评分带来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三、社会调查的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我觉得,教师应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挖掘语文教材中口语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通过学习探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口语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听讲

“听”作为信息输入的一种方式,在语言交际中与“说”具有同样重要地位。培养听力,也就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听和说实际上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听后反应的训练。例如:听课、听报告、听发言要求学生能做记录,不遗漏主要内容;对重要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要加以批注或着重号,以备课后或会后请教或追问。听讲,还要注意讲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情绪等,努力“听”出话中话、弦外之音。要边听边思考,要能提出问题或自己的看法。

(二)诵读

优美精彩的诵读,是人体各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诵读,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要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从朗读学习说话的技能技巧。它需要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很重要的口语训练。朗读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整篇朗读,重点段落的朗读,精彩语句的品读,也可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它们都不失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复述

复述,是在理解吸收原文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课文内容的训练方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也可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概括复述,也可创造性复述;还可以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扩展想象和展开联想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准确、生动地用口语表达出来,以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讨论

讨论,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主旨。另外,讨论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达到锻炼口才的目的。

(五)演讲

演讲,因为要面对听众,它不仅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训练演讲者的心理素质。口语教学过程中,我牢牢抓住课前3分钟演讲环节,充分让学生展露他们口语交际的风采。当然要让学生演讲好,演讲话题的确定很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让他们有话可说的话题,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一些演讲技巧,并熟练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还要让学生在听演讲时,留意演讲者的“陪衬语”和“本意语”,从比较中体演讲要点,这样一来,那些胆小的学生也通过这样的演讲,在渐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辩论

辩论,是一种重要的口语交际训练形式,它能有效培养学生敏捷思辨能力和快速应对能力。通过辩论,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磨砺思想,注重积累,扩大视野,养成良好的维习惯,提高口语的表现力。在辩论的世界里是没有肯定的是非曲直的,人们所以要辩论,就是想为自己的主张找到理由。课堂出现不同的看法,如果有价值就可以组织学生或当堂或另找时间进行小规模的辩论会。如“同学过生日送礼物好不好”、 “学习成绩出色就是好学生吗”等。辩论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辩论训练时,教师应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且提供有关的学习参考资料。

篇10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进行,从口语交际开始,然后进行写话教学,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打下基础。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带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引领学生自然交际

首先是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画”资源。当前小学低年级教材中配有许多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画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也可以说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我充分利用插图,由图导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夏夜多美》一课,我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同学们看着生动的画面,纷纷举手说:“小蚂蚁快滑进水里了”、“ 挥着手向睡莲求救”、“睡莲伸出双手,笑着说,不用怕,我来帮你”。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学起来多有兴致,还会说:“滑、挥、伸”等动词,看得多仔细,说得多准确呀!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夏夜的美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这种教学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能力,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其次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资源。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小学生表演的素材,小学生又活泼好动,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情境,安排适量的表演,为学生构建一个交际舞台,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益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用自己的身心体验角色的心理、情感等。教师如果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更让他们有了动力,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丑小鸭》一课,先引导学生找出各种动物角色,它们的动作和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后,请几个同学分角色表演。小演员们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把动物的性格特点、动作、语言、神态维妙维肖地表演出来。同学们纷纷争着扮演故事里的角色,这样课堂气氛达到了。通过表演,交际的交互由生生之间到师生之间,由师生之间再到生本之间不断地转化,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口语交际平台,从文导演,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指导口语交际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会交际

首先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家中来客人是最常见的,因此要教给学生简单的接待方式:来客请坐、端茶倒水、进行交谈。交谈话语要亲切、随和,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谈话间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客人的表情、动作、话语随机应变。还要注意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交谈的方式,对陌生人要提高防范意识,一般不要轻易让陌生人进家门。又如,外出时会遇到迷路的时候,问路说话要有礼貌,要根据人物的年龄、性别使用恰当的称呼,常用的称呼有: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等。问路还要以试探的口气,先问人家知不知道,再问怎么走,问话要简洁明了,注意听别人的回答。电话也是最常用的交际工具,会接打电话也是最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打电话时,首先要有礼貌,电话一通,先打招呼:“喂,你好!”对方如果不知道你是谁,要自报姓名。通话目的要明确,语言要准确、简练。接听电话也要讲文明礼貌、有修养,在听话时,不要不耐烦,不要打断对方,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