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21: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能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延伸等,不断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纬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 情景引入,形成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闻或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学生在尝试解释和抽象的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农业生产,笔者以所在区域的生态农场最近因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大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事件作为引入。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尝试对该事件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由于“低温寡照”影响了绝大部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导致减产,进而抽象出“光照、温度、CO2”是影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部分学生发现在该生态农场并不是所有农作物均减产了,比如玉米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进而抽象出“农作物本身的色素、酶”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学生在尝试解释该事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2 自主学习,培养理性思维
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是的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的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已经下发,导学案包括“复习旧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四大模块。“复习旧知”模块是将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框图形式填空(图1),“自主学习”模块展示了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图2),要求学生对曲线图上每个拐点和每一段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配以一道例题。这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自主学习所得知识对例题进行解析,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汇总、解释、修正,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再认识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
例题: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______。
(2) 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实验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
(3) 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实验装置的烧杯内加入______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
(4)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 h,实验数据见表1。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5) 夏季去除实验装置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______。
本例题从实验事实入手,既考查基础知识,也有综合分析。学生通过解析,一方面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结合“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从而为整节课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和证实,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证据。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即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中,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和自主学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否真的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呢?具体的影响结果与自主学习中的曲线所示一致吗?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探究和验证。教材上给出了利用叶圆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基本思路。本节课上,笔者对该试验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共分为8组进行实验。教师给1~6组提供了新鲜的叶圆片,给7~8组提供了衰老发黄的叶圆片。实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1~6组的实验很成功,7、8两组学生认为自己实验“失败”了。既然“失败”了,就要分析原因,全班学生一起观察7、8两组的实验,共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比发现,7、8两组的叶圆片绿色较1~6组的浅,提出可能是叶片中色素的原因所致。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和分析吗?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将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并分离后做比较。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马上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很明显,1~6组所用叶片提取的色素种类和含量较7、8两组的叶片多。学生们通过实验的再探究,从“失败”的实验中抽象总结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酶的数量等。
4 联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
1.以生命科学史教学为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改以来,生物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得学生更加理解知识以至形成较为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正规生物学科学习理念,让学生对生物科学史能够加深其自身过程理解能力和本质理解能力等,此类方式无疑是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教学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就具体高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课程概念理解尤为重要,其主要体现在核心概念形成上、核心概念发展过程上和核心概念内部自含方法上,所以利用生物科学史速进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建构的确切实可行。
2.通过比喻来使一些抽象化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在生物学核心概念中,抽象化生物概念居多,学生并不是很好理解,那么我们就需要将这些抽象化概念来进行具体化形式体现,再把具体事物抽象出来,同时将其运用适当方法加以表现,可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高中生物抽象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含义。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生物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在此案例中,可用扑克牌的类比方法来教予学生;“减数分裂”可以通过橡皮泥反应染色体形态变化模型方法来进行传授,把父母双方染色体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予以正确表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所表现的行为。这种比喻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抽象从而变得简单通俗,更能够加强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理解能力。
3.运用比较来寻找差异
生物核心概念中大都意义相近或关系较为密切,这便会使学生对一些生物概念比较容易混淆,以至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生掌握。例如就拿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来比较,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场所、条件以及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四个方面来做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做原料,必须有叶绿体的情况下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含糖的有机物,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物的合理存储,但此时呼吸作用则与之相反。这样通过对比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4.对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剖析
从生物学资料和生物学科网络资源中可以看出,现下国内较为常见的一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一种名字解释和学科基本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就是高中生物重点概念和学科自身内部重点名词以及解释等。所以,高中生物学科蛋白质、高中生物学科核酸、高中生物学科光合作用、高中生物学科呼吸作用、高中生物学科中心法则、高中生物学科生态系统等等皆被视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师认同感倍增。此条首要一点就是要抓住生物核心概念关键词,例如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配对两条染色体,染色体形状和染色体大小一般情况下大都处于等同状态,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此种形式亦被称为叫做同源染色体。
5.使用多媒体辅助工具等进行加深理解和认知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文化教育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普遍。通过计算机对视图、文字、动画、音频的处理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被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此项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刺激多种感官认知以至学生加强对生物概念理解和对此类生物学概念意义长久保持,同时也能够渲染优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之后在此基础上做出概念图来对基本概念进行系统分析,一般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拟定一个生物概念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将被整理出的主要概念进行科学合理排序,按照概念的逻辑关系和等级确定关系;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用连线方式建立概念之间关系连接并注明两者之间关系;通过射线来标明两者间主从关系;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概念图的解析,下面复杂概念图便能够对此类知识进行全面阐述和说明,表明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细胞增殖方式、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意义等生物核心概念的基础性关联,适时突出各种核心概念间的有效关系。
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划分各概念之间主从关系,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学生更能够对部分高中生物学科概念和内容加深理解,无论是在教师授课上,还是以后学生的系统复习中,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可将零散知识逐步系统化,系统知识逐步零散化,使学生在生物概念的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整个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出教室原有教学引导作用,加大概念教学力度,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2]张洪荣。《浅谈生物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设疑方法》中学生物学2002(02)::1-14
生命科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基本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因此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支持。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观念的培养
核心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观念加以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指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身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生物教师就应该在深入挖掘和提炼生物教材中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动态平衡观念、生物进化观念以及生态学观念等,为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提供相应保障。
例如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动态平衡”方面的生物核心观念。如在生物知识体系中,学生应该了解ATP与ADP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并存、细胞失水运动和吸水运动达成平衡状态以及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方面知识,借助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就能够对动态平衡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在生物运动中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必然相等,并且从二氧化碳的角度进行分析,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也会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外界现象。这样借助对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核心观念也能够逐步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生物信息的提取、整合、归纳、吸收、运用等能力共同构成了生物核心能力,而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也成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实际需求对学生的生物核心能力加以培养。
例如针对近几年生物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对学生“图表”核心能力的考察。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这方面知识就应该对学生实施“图表”核心能力的强化训练。以动物细胞结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结构图示的读图能力,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动物细胞结构方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抗体的形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等问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以及动物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就能够逐步掌握读图技巧,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此外,在生物图表题型方面也包含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数据、结果等图表,如曲线图、柱形图等,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技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巩固学生对生物核心知识的掌握
在日常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将生物核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借助对生物核心知识的学习对生物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进而在深入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对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进行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核心知识体系一般包含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传授这些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在知识体系教学中逐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生物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中“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先向学生传授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并对有丝分裂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规划方面,教师在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准备染色模型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预习,为课堂学习作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和推理细胞分裂过程,进而在初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对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规律加以总结,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并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展示。最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找出部分学生绘制图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核心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关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对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也产生着相应的影,所以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研究,为生物教学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核心概念;突破
引言:
与其它学科不同,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更多是学习相关的生物概念,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学科独有的特点而决定的,在生物学科中,各种生物规律、方法和原理等都是通过一些生物概念体现出来的,所以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实质就是学习各种生物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熟悉的掌握书中的各种概念,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那么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是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学中的各种知识、规律、方法和原理等,从而在大大提高学生们解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生物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核心概念的教学。
一、指导学生们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是在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们建立相应的生物学概念体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面对某些核心概念的突破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合理的且与学生以往认知有差异的冲突,这样在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这样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更方便的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相应的概念体系。例如,在对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这些核心的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然后在举例说明许多生物都只含两个染色体组,这种只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被称为二倍体。教师此时可以突然将多倍体这一新名词引入,并向学生们提出疑问:多倍体生物和二倍体生物在染色体组上会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上突然加入具有差异化的冲突,无疑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后,无论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在经过教师的合理纠正后,都会非常有助于学生们对概念进行记忆,从而让学生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根据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若由教师将一些生物学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话,学习往往兴趣不是很高,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学生学习概念的方法也大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完全没有锻炼到学生自身的思维,而且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故而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留设一些与核心概念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究,教师在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自主的参与到核心概念的学习中来,从而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学生们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对类似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理解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的许多概念之间都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即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将这些有共同之处的概念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们对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两种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都是由染色体组成的,这样往往就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容易将两种概念混淆,无法具体掌握,同样还有在《分子和细胞》模块中,提到的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等概念,这些概念之间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学生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概念的混淆,使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将这些概念单独提取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出这些相通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四、合理使用变式,让学生们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讲授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变式来引导学生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种群这一概念进行讲授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变式进行教学。首先,提出一个较小的且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生态系统湖泊。然后,对学生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同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鳝鱼是一个种群么?在同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草鱼和鳝鱼属于同一种群么?两个不同湖泊里的鳝鱼属于同一种群吗?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在回答之后进行相应的讨论,最后让学生们根据理解总结出种群的概念。通过这些变式的使用学生们在解答的过程中就会自主去思考,从而加深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际升.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4):152-153.
[2]左婷.“概念着手、学科互联、过程呼应”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2012,(26):98.
[3]袁兰.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概念的突破[J].中学教学参考,2012,(8):109-109.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2-02
1.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问题的提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学科部分的选择题第五题: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当年这个题目得到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认可,认为是这份卷子的亮点之一。它考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复习重点,早巳广为学生所熟悉。在平时的训练中通常利用胚芽鞘的弯曲方向来判断生长素的影响,但是本次命题利用学生常见的生长图像,以曲线图的形式别出心裁地要求用弯曲角度来分析实验结果,这种逆向考查方式在平时练习中是较少见的,新而不怪,只是在图文转换方面有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典型的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以及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在2009年暑假厦门市生物学科培训中,新高一生物教师对这个题目的难度预测值是0.37,而据参加高考改卷教师提供的数据,根据全省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此题难度仅0.24。说明考生此题完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生物图文的转换是综合能力考核的主旋律。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和学习,精美的插图仅仅是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专业性较强的老师也不愿意去花时间研究,学生也只懂得欣赏其精美之处,而无法读懂其内涵。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2问题研究的意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生物图形的转换,创新。而对于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生物图的识别、辨析是很难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生物图认知能力的提升,要从初始学习阶段高一年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长期有意渗透,学生在图形、图表的信息表达方面将有较大优势,也能为学生将来的高考这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图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能培养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其高考成绩的提高。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认真分析与研究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与教材改革。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区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区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全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工作重点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重视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的关系,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引导各校生物教研组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创设条件,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点评、联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训活动,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中学生物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等专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3)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抓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物构建思维教学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和有关省教研课题立项与研究工作,做好有关学校其他生物研究课题的服务和指导,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研讨,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
(5)关注生物课程基地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学校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其提升示范与辐射能力。
(6)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发挥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名教师和校长学科基地等的作用,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7)总结课程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区中学生物教学的影响力。
2、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构建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动平台,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2)积极参与联校教研活动,开展“同题异构”和“主题研讨”等方式的教研活动。
(3)积极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一是适时开展学科教学调研,推进教研组建设。二是据“xx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xx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专题(课题)研究为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市、区先进教研组。
(4)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教师间差异,充分发挥这种差异的资源作用,了解教师发展中的需求,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
3、改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17届生物学科高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方向,深度解读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并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高三复习教学研讨,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考试说明之要求,探讨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认真做好高三调研测试的阅卷和分析工作,并参与做好对学校高三教学工作的调研。
(2)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重视对初高中生物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体现生物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
(3)各高中积极做好2018年省生物奥赛的备战工作,争取在获奖学生的质与量方面有所突破,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轮专题调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2、高中生物课题组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市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江苏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无锡)
3、组织参加市课程基地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题研究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xx地区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次研讨活动。
3、组织开展区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4、推荐我区教师论文参加xx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5、组织参加市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2、学科教学调研。
3、组织参加xx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5-01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求注重较好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生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办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1.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要想转变生物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中生物相比初中生物而言,其学科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联系也比较紧密。生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素养,通过自己游刃有余的专业讲解,来帮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这门课程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枯燥,为了让学生摆脱对高中生物的畏难情绪,教师特别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存,使学生明生物的趣味性所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避免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容易走入单纯的以生物教师讲解为核心,学生听不听课教师都无法很好地把握情况,学生听不懂,或者觉得生物课枯燥,往往就会对生物这门课丧失兴趣,进而变得学不好生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活跃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物分为几个模块,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负责相应的生物模块,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引导学生进行生物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继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趣味性的生物书籍。正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和转变的重要时期,趣味性强的生物刊物或者书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开掘学习生物的潜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物问题,帮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如何解决生物问题。此外,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设置趣味性的生物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是十分有帮助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高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忽略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挖掘高中生物的学习潜能。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动手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生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重视实验教学。高中生物这门学科有其学科的特殊性,相比初中生物来说,高中生物的实验变得更多,并且生物实验变得更为逻辑缜密,细节也更为突出。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将各类生物实验分组,为学生系统的进行实验奠定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实验的共性及特性将实验分为观察类实验、调查类实验、鉴定类实验等,将这些生物实验分为几个不同的专题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系统的进行专题实验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实验的核心所在,为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让学生进行实验外,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生物实验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逻辑严密的实验,一旦某个程序出现了错误,就容易导致生物实验结果偏离目标值,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强调按步骤进行实验的重要性。例如调查类实验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好实验的课题和实验的方案,其次需要制定好相应的实施计划,在制定好生物实验计划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缜密的分析,此次实验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还需要给出实验的建议。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时,需要对学生强调按步骤进行实验的重要性,这有利于确保生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将生物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事例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一页页的往下讲,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感性的理论认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中图分类号】G 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84-02
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以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学用来分析、推理、判断以及解释本学科基本规律的依据就是一系列的核心概念。积极有效的核心概念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点考虑问题、用创新的精神探索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探究的教学方式,结合概念图,通过比喻或模型,并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学,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有效地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的体会做一些体验和探讨。
1、我国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科学素养指的是公民们参与经济活动、实践活动以及社会活动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知识、研究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课程标准还重视学生在现实背景的环境中对生物科学核心概念进行学习以及深入理解的过程。
2、需要核心概念的原因
2.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主动的学习
现行教育制度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对该学科更加忽视。学生们要么觉得生物不重要,要么就采取被动的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对生物毫无兴趣可言。而课堂教学时,教室们也仍然倾向于向学生教授生物学科的事实、原理等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对知识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的分析,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科学研究式教育模式旨在解决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有限的大概念来对探究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
2.2 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就不应该一味向学生教授大量生物学事实或者理论。因为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要成为生物学家或者以生物研究为职业。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则会对其在学校、在社会上遇到的与生物学现象有关的时间和现象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帮助,并可能成为他们在相关事件中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3、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生物教育的措施
3.1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写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材编写、老师教学课程开发以及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时候应该着重突出核心概念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材的编写同样也应该围绕核心概念进行。传统教材一般根据学科主题进行编写,并以主题下的概念、原理以及案例为主要内容。但是,这种组织方式给学生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是散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时对核心概念进行把握。而围绕核心概念进行编写的教材则选择以日程生活、前沿科技等内容为主题,每一主题都可以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使其能够通过该情境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解,进而理解相关的次级概念。
3.2教师教学的视角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围绕核心概念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而且,教学活动也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生物学科的发展和前沿进展相结合。而对于核心概念的呈现,既可以结合文字、图片以及实物等内容,又可以引入科学发展史,还可结合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展开。核心概念教学要求学生把已有的经验和新知识、新概念建立联系,这就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相异概念(前概念)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并转变这一现象。
3.3 考试评价的视角
无论是终结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如果只是以封闭的尸体作为评价形式、以事实和理论作为评价内容,那就很难引起学生对核心概念学习的重视。这样的评价也会导致学生很容易在考试后大量遗忘死记硬背住的事实和理论,而教师以为学生已经都学会了。因此,在评价中应该采取更灵活一些的方式,除了书面测验,还可以包括探究活动、实习作业等;除了简单封闭的试题,更应该有开放性试题;而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生命科学中,所有的规律、原理以及方法都需要借助于相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够清楚地表述出来。而概念则是人脑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象一般特征及其本质的抽象反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准确、深入地掌握和了解概念,既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智利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加大对概念教学的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是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相关原理和规律解决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遇到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秀红,历晶.运用科学史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本质观[J].化学教育,2005年12期
[2]吴剑平.新课程中教学与共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01期
1 . 坚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评价对象—学生
学生是我们评价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对高中生物学习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形成的生物素养基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物课程基础,学习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评价的出发点放在每位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愿望和潜能上,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由知识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三个维度组成的生物学科最近发展区上。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物学习过程的充分优化和发展,而学生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和曲折阶段,因此对必修、选修等不同学习阶段和模块要设定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
2. 坚持用多元评价的观点评价学习过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野引领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评价思维和评价策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学生的多元视角。依据多元智能的广阔性和开放性,我们确定的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和方式是:针对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心智发展特点,以课程三维目标为依据,积极实施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生物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更新学习方式,不断超越自我,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得到递进式或融合式发展。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实验操作测试等量性评价和学习过程表现记录的质性评价。
3. 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继承传统评价方法
对高中生物学习的传统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评价的依据主要是标准化考试,评价的形式基本上就是考试与测验,评价的内容片面强调知识领域。这样的评价往往忽视能力与J清感等有价值的学科教育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物课程评价时,我们在充分认识到传统评价方法不足的同时,也要理性而辩证地认识到,考试与测验对促进学生巩固生物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行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应将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考试方法融合成一个整体,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切实改变传统考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通过习题类型多样化,增加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书面交流能力。
二、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体系1.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视野应投向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绩效。为了切合生物学科特点,满足评价过程的简洁性,我们将反映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主要评价内容分为学习常规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融合式测验评价、实验素养评价、突出表现评价五个方面。学习常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订正等基本表现做出的;课堂表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三基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融合式测验评价是指与课堂学习过程一致的随堂练习和阶段性测验等;实验素养评价在《生物1》(必修)和《生物2》(必修)中,主要是指基本生物实验知识、必要的生物实验技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的能力,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实验态度等方面予以考查;突出表现评价主要包括在生物竞赛、生物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优良绩效和表现。
2. 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构架
(1)高中生物将把过程性评价作为检验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重点,让他们从这里起步,积畦步、集小流,印证他们生物学科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2)过程性评价表(见附表)
(3)过程性评价计分规则。
①计分总则: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每位学生起评分为80分,根据平时过程性记录予以加减分。
②加减分细则:
学习常规:作业一贯认真、规范加2分;坚持每个阶段进行主动学习反思加3分。反之,适当减1分一3分。
课堂表现:一贯专注听讲、思维积极加1分;经常主动交流与发言加2分;课堂笔记精当加1分;基础应答正确加1分。反之,适当减1分一2分。、
实验素养:初步形成良好实验习惯,实验态度一贯认真加1分;实验操作在同学中有示范作用的加1分;独立实验能力强,且善于与他人合作,受到老师公开肯定,加1分;每次实验报告完整、规范,加1分。反之,适当减1分一2分。
突出表现:生物竞赛获得省三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8分,一等奖加10分;以生物为主题的研究学习报告,在年级做主题交流受到好评,课题组负责人加5分,其他成员每人加3分一5分,在学校研究性学习专刊上发表者主持人加10分,其他成员加5分一8分;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有一定价值,见解独到,加5分;常有创新设计,善于解决问题,加5分。
③两点补充说明:一是实行加减分时要有表现记录,各项扣分以该项目总分为上限,不出现负分情况。二是课堂小练习和学段测试均采用百分制,以便于计算机统计和处理。
3.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中应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自我申诉,为使小组评价更加客观方便,每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教师评价以平时学生表现实录和绩效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小组评价意见,当与学生小组意见不一致时,向该小组做出评价项目解释。
4.评价结果的使用
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将纳人新课程规定的模块学分认定结构和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在模块学分认定时,我们将学习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模块测试成绩各以60%、40%的比例折算成总分模块总成绩,总分满60分者方可获得两个学分。对总分低于60分者,若是过程性评价结果为主因,则必须进行重修或再选修;若是模块考查为主因,可申请一次补考,总分仍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在综合素养评价时,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成绩达到90分以上者,方有资格人围学习能力A级的评定。
三、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效果与反思1.有效优生物生生物学习过程
由于我们在学生进校后的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就向学生解读了我们制定的“高中生物学习过程性评价内容与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针是将学习过程性评价作为检验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重点。教师不看重学生平时每一次检测的成绩,更看重学生平时付出了多少;不看重纯粹解题的能力,更看重有无解决问题和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不看重学生无心的错误,更看重学生有无自我调整的勇气。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提升了学生优生物习过程的自为能力。学生就主动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单一的关注考试成绩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表现中来,交作业不再需要教师催促,订正作业不需要教师督促,实验报告较以往也更加主动与规范。
2.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实施学习过程性评价,大大促进了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生物学科的三维目标,有效提高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运行能力,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不再更看重生物知识的记忆,而是更加关注生物知识的生成和理解;不再看重生物实验的趣味性,而是更加关注生物实验现象背后的成因分析和科学解释,看重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揭示生物变化的规律;不再看重探究题型的解答,而是更加关注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再看重对课本知识以外信息的无谓记忆,而是更加关注对新信息接受与处理的能力;学生也不再表现得过于木呐和内敛,交流与质疑的表现力逐渐提高。在2007年的江苏省生物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人次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和技术已渐渐占领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高中生物教育,提高其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重视度不足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导致整个高中教学中应试色彩浓厚。生物作为高考中的一门小学科,其教学并未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当前生物教学课时较少,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热情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使生物教学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2.师资力量不强大
由于学校对高中生物课程不够重视,导致其对生物教师的要求较低。从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养来看,其专业知识普遍较低,大部分教师都是专科院校毕业,学历较低,对生物新课改的内容并未理解透彻,无法保证生物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生物教学课堂中大多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以至制约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度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向教师和学生普及该学科的重要性,使大多数教师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意识,向生物学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生物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高技术综合型的生物人才。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阶段,师资力量对教学效果和生物知识的掌握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在进行生物教师的招聘时,应对其专业知识严格把关。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并落实生物教师进一步深造的工作。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