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1 16:21: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大量的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佳途径就是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能从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获得成就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教育内涵的完善实现人才素质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创新型的人才是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性问题。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当下就业形势要求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理念

目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并且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活动也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长时间以来我国大学生处于分配工作的状态,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也被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逐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凸显出来[2]。目前大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不能准确定位,对自身需求和社会要求不明确,无法在符合自我就业目标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紧缩期,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环境处于比较尴尬被动的局面。并且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沿用传统的重理论教育,忽略综合实践的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处于劣势,大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无法在学校得到提升,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大学生自身并为从实际出发,造成就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相脱节。在目前紧迫的就业形势推动下,转变传统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突破口,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3],成为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它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内涵。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解放,同时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倡导创业精神,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将大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在创业实践中形成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是市鼍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参与,只有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力参与和支持才能促进经济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促进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地提高,并且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形成与现代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企业的生产劳动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影响

1.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最佳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提升大学生的结业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能从深入改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消除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障碍因素。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积极性和进取心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能力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实现创业的理想,实现自身的抱负。创新创业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的就业障碍。

2.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提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实践完成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地将自己在校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能真正地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在校学习。同时创新创业实践能有效地提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积极地了解社会就业发展动向,为今后就业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够增加学生专业及实践水平

研究者提出就业工作者需要七种基础专业技能,包括了基础技能、基本能力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群体交往能力、影响技能等。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际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实现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了解单位、企业用人需求,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我的沟通技能和群体交往技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能在社会中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事业,而这方面的能力正是目前大学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所需要的。现阶段的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因此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充分弥补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缺陷,使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验、竞赛科研、创业辅导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的主动性

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率。因此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需求,了解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业方面的知识,提升就业的主动性。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封闭的环境中,对外界社会的变化不能及时掌控,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的实际就业环境,体会当代经济发展的强烈竞争氛围,才能积极主动地发展培养自身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使之与市场发展相吻合。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此目标作为教育的具体目标,也要以此作为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在就业选择和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发展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制约,在创造性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现阶段仍然有许多的高等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也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造成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和枯燥,学生长期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出现懈怠的现象,甚至长期呈现出被动学习的局面。高校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同时中国的教育也正在历经深刻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无论是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还是从课外探究的方式上,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高等院校还应打开校门,广泛吸收其他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学校本身的创业环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大量的模拟实践或体验式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创业意识的理解,激发创业的热情。

3.通过创业创新教育中的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学生通过实践能有效地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就业整体情况有所了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在校期间,大学生很少关心学校外界发生的事情,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的趋势没有整体性的概念,因此导致在就业时出现手足错乱的状态[4]。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从世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局面为学生做出详细的就业发展计划,分析创新创业的热点项目,促进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新的认知。

4.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观念和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原有的学生以考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思想观念,同时要改善学生由于升学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对就业认识的不充分呈现出来的被动就业的状态。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在就业和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积极主动性,主动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地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我位置。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提升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为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新A,周 月.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3-50.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244-02

诚信道德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和成长,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良好诚信风尚的形成,对高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强大中国的重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无限机遇,也带来各种可以预测和不可预测的挑战,要维护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转,就必然需要一批诚实可信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诚信道德水平,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诚信品质的需要。

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石。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特征,交换的双方必须诚心诚意、恪守信用,结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交换才能完成。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大学生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所以,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都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普遍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社会成员在享受物质文明提高的同时,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比较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错位

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有限,使得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群体利益分配方式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导致青年学生对成才的设计和期望呈现出多视角、多方位的状态,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这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往往对思想观念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具有更大的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在市场经济消极价值观的冲击下,使不少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出现了功利化倾向,他们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不少大学生滋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很多不良社会风气在高校中蔓延。比如热衷于兼职打工、做小生意,甚至从事一些非法经营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盲目攀比等。一些学生只重吃穿放松,忽视了自身的修养,不能正确处理挣钱与学习的关系。这些不良风气和错误的价值观念都容易使青年学生忽视大学理论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二)市场经济造成大学生忽视或轻视诚信道德修养

市场经济确立了个人的经济地位,重视个人利益,使社会价值观念日益个体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使在封闭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冲击, 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的就业危机与竞争意识增强,成才意识驱使大学生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在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主动迎接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才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当代大学生学习欲望强烈,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多样化,显现出较为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

在此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偏重于专业课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同时,大学生个人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片面强调自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们普遍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取决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社会衡量人的价值标准是财富的多少,与品德无关,所以,出现了忽视或轻视思想道德修养的倾向。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现状

诚信既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儒家视其为“进德修业之本”。 中国向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都很重视,而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亦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中国高校开设统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等,旨在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努力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一些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模式单一,主要体现为课程知识点的统一传授,这种教育模式不符合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新要求。作为意识形态的范畴,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养成往往具有个体性和自我选择性的发展色彩。但是在普遍的教育方法中,教师不问教学对象是否接受,要求全体学生接受诚信道德教育的普遍模式,掩盖了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情况,这种刻板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理论课程的漠视和反感,导致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缺少实效,流于形式。所以,面对新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增强时代感,使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有针对性,真正具有实效性,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理念。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许多大学生轻视思想道德修养,形成了学好专业知识、找个好工作的功利化思想。并且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不经意间附和了这种意识,认为道德教育课程可有可无。所以,必须纠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理念,纠正高校重专业教学轻道德素质培养的状况。大学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其本质是素质教育,而诚信道德教育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教育是青年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养成良好道德修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让大学生认识到就业不仅是专业技能的竞争,更是人格品德和全面素质的竞争,诚信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构建良好校园环境以利于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高校作为一个文化建设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构建一个有良好风气的校园,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养成的学校环境。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严厉打击各种学术舞弊行为;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不良场所;采用网络技术屏蔽不良信息网站等等。其次,教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大学教职工的道德水平对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诚信榜样。教师一方面是诚信道德的宣讲者,另一方面是诚信道德的实践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高校教职工,都应做到诚信为人,诚信做事。尤其是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以身作则,才有达到言传与身教的完美统一,才能培养出诚实守信有用人才。

3.加强社会实践以利于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深化对诚信的认识和把握。诚信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交往中养成诚信习惯,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为人处事。所以,教育工作者们要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社会,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上,不能局限于课堂说教,要走向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一切可能条件参加实践活动,建立统一的社会实践部门,指导学生外出兼职、经商活动,规范和管理校内的各种促销、商演等各种商业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有序化,这样既能形成学生正确的社会实践观,又有利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锻炼和体验自己的诚信品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4.夯实社会经济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的支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气,谋取共同发展。经济领域的诚信道德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的重要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跨越时代,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体制的同时,必须把诚信道德建设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树立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以公平竞争作为经营理念。只有在诚信道德建设的这块基石上产生的经济建设,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才有可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禹旭才.论功利视角下的高校诚信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篇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157-03

一、大学生开拓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新科技革命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经济发展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为就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由于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地增加,从而就业的压力也在攀升,出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为谋生而找临时工作,而是积极研究和探讨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当代大学生要培养自强自立、立志自主创业的精神,积极开拓和创建自主创业渠道,这对大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自主创业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通过开创多种就业途径,对当前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自主创业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肯定,通过自主创业,选择自己理想的方向,保持冷静的思考方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创业中不断探讨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提高市场观念、价值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在自主创业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三)自主创业有利于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积极开拓进取。大学生力争自主创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顺应时展的要求。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丰功伟业和先贤们的创业之路,当代大学生已经从做一个稳定的职工的旧观念中摆脱出来,而是勇于面向市场,开拓进取,拼搏挑战,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事业,在不断积极开拓进取中,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四)自主创业有利于鼓励大学生走出一条从专业到实践再到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大学生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创业,充分实现就业,解决就业难问题。

(五)自主创业有利于促进在校大学生勇敢地面对就业的挑战。创业难的现实,是对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考验,使大学生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和扎实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迎接创业、就业的挑战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积极面对社会,努力寻求创业和就业机会和途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不要好高骛远,要求真务实,有的放矢地深入了解社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创业和就业方向要有准确的定位。

二、大学生创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走自主创业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头脑中设计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很大,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非常复杂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要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就业探讨出可借鉴的途径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创业可谓是困难重重,其原因不只是大学生自身,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现状密不可分。

(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更多的挑战,也使创业之路的定位具有不确定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随时都受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2008年以来,经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性经济衰退,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缩减甚至因市场无销路而倒闭,大量员工失业。社会服务行业也随之出现经营萧条现象,社会最热门的公务员招聘考试,应试人员拥挤不堪,一个职位几百人报名,有的甚至上千人竞争。对于就业难的如此现状,大学生创业之路的定位更加难以选择。

(二)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资金是创业的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资金缺乏和严重不足是制约创业的瓶颈,是大学生创业受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创业,大多是白手起家,资金的来源大部分都是几个合伙人集资或是家庭的一点小援助,而向社会贷款,又无抵押和偿还能力,其资金力量严重不足往往使创业的规划落空。

(三)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知识和经验。虽然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思维,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学生自主创业显现出诸多的问题。最明显的是基本的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认识阶段。在对市场的判断和理解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企业的经营能力上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在校学习的管理知识与实际相脱节,使创业步履艰难。

(四)各级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扶助力度薄弱。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的支持,如低息贷款、自主创业免税、帮助提供自主创业途径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多种原因,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还是远远不够的。

(五)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面对高度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业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的创业最大的障碍便是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信息,只凭大学生单纯的创业意识,想要完成创业的理想还是很难实现的。从大学生在校期间看,由于缺乏对就业知识的培训指导和系统的创业经验教育,使大学生毕业时思想仍比较单纯的停留在学生时代,创业和竞争的意识十分薄弱,有惧怕心理,影响主动开拓创业途径的信心。

三、大学生开拓自主创业之路的策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就业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是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的核心。对大学生就业和开拓自主创业途径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和开拓自主创业的思路,在实践上也出现了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世界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已有许多企业的经济开始复苏,但就业形势仍异常严峻,因而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一)必须科学确定自主创业的方向而不能盲目随波逐流。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是什么,其根本原则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而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在于富有敏锐的思维和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在资金、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又显现出明显的不足。因此,科学确定自主创业方向更为重要,只有确立明确的自主创业方向,才能把创业的设计落到实处。由于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面,对校外社会环境了解欠缺,很容易冲动,感情用事,盲目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譬如当

前流行的网上创业,就有一些大学生不考虑自己是否具备条件,是否有优势,盲目地进人网络行业中。当今网络确实是市场经济的延续,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但是,面对五花八门网络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甚少,对诱人的购物买卖,网络行业中的欺诈违法行为,如何辨别和应对一无所知。因而,自主创业定位必须了解与所要选择创业相关的市场信息,选择从事某一行业,要事先对这个行业作全面的了解和调研,掌握确凿资料数据后方能定位,使创业方向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敢于拼搏的勇气。大学生创业是从零开始的,要融入社会走自主创业的路可谓是万般艰难,挫折肯定是在所难免的。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敢于拼搏的勇气。由于社会经验和能力不足,创业初期都要经历一个较为痛苦的时期,其中挫折和失败时常发生,当预期目标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甚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大学生的打击不言而喻。所以,当面对失败的打击时,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必须调整好心态,认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再次尝试,树立敢于追求、敢为人先的必胜信念,创业才有成功的预期。更不可忽视的是必须解决“眼高手低”现象,凡事要务实量力而行。

(三)善于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面对形形的社会问题和当今大学生的创业热潮,我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例如注册资金、各类社会保险、小额贷款担保优惠、各种税费减免等等。因此大学生的创业要着眼于政府相关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进一步利用这些政策,充分的整合社会资源来为自己创业创造便利条件。

篇4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结构中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就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迫切需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特点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降低,尤其是由于处在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的发展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也会造成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开始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趋势的预测,开始减少新员工的引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使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区域就业形势差别较大,整体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此外,企业用人成本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也不利于企业吸纳大学生。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特点

受经济环境以及就业形势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就业观念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经济利益,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平台,在区域和行业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区域和城市,因此,出现了“北漂”、“蚁族”等群体。大城市在发展资源和平台上,更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范围。此外,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选择,相反,中小企业则受到冷落。其次,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有所转变,随着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面对压力、疏导压力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比较盲目,缺乏目标和规划,甚至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以逃避的方式和消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自信,增加了心理压力。此外,在就业定位上,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定位。进入大学后,盲目参加各项社团和校园活动,对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才发现岗位的能力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当前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

(一)就业岗位有限

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在就业拉动能力上,有所减弱。同时,因受教育体制改革影响,高校的扩张政策导致了大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人才供需的不平衡,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上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局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同时,由于我国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欠发达,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无论是在薪酬水平、发展机会、职业成长、还是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更加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而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地区,则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到大城市去奋斗和拼搏,导致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过剩,竞争日益激烈,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域和农村则由于缺乏人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是经济建设的智力保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现代企业也更加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当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竞争力较弱。促进大学生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党的十上,进一步稳定了深化产业结构,发展高回报、高效益、低能耗产业的经济建设策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经济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大学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索

(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

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拉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根据2013年经济形势报告显示,过去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00万人就业,这个数字经过经济转型和调整还在不断提高;目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30万—150万人就业。可见,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坚持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

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坚持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以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第三产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大力发展金融、现代服务、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信息等产业。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三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迫切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不仅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能够带动其他人的就业,从而提高社会的就业容量。政府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税收优惠、项目扶持、降低创业门槛等手段,减轻大学生创业成本和压力,使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增加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抗风险能力。将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典型案例,加强媒体宣传,发挥其模范和榜样作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回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拉动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也导致了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发生转变,同时缺乏明确的就业定位,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而经济发展也使就业岗位更加有限,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不匹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也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面临这种现状,应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拉动大学生就业,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容量,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峥,简国民,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报,2012,(5):61-63.

[2]庞金玲,王艳明.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3]葛淑芳,孙永林,孙健.浅谈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2,(17).

[4]徐幼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9):50-53.

篇5

“新常态”的概念的出现,是在河南工作时提出的概念性词语。而在APEC会议召开时,在谈到经济发展的情况时,“新常态”的概念又一次被提出同时还对应的做出的相应的具体阐述。这说明“新常态”已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词汇,它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判断。它必然会对我国的在政策制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推进经济发展,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就必须从这一概念出发,只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习领会这一概念,才能真正贴合经济发展的需求。衡阳地处我国中部的城市,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无论是在专业领域方面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新常态”的概念引导下,我们要发展衡阳的经济,首先就要解决衡阳的教育以及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将更多的专业化、技能型的人才引入到我们经济发展的队伍中去,才是我们推行“新常态”经济模式下的重要工作。目前衡阳高职院校的就业表现仍然不尽人意,存在着就业困难的问题。这与我们发展经济的初衷相违背,同时就业矛盾如果不尽快的解决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我们必须制定一套符合目前发展规律的高校就业策略。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能够尽快的发挥自身的专业所长,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认知

“新常态”这个词汇虽然源自于国外。但在提出这个概念时,是在结合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势头下赋予它更多新的含义。“新”意味着与过去所不同;“常态”则表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稳定。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新常态”的经济模式,就是在一定的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且又不同于以往,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不同于以往,经济发展的增速已从之前的高速增长趋于中高速增长并逐渐向平稳发展。经济发展的结构状况也在逐渐转变,第三产业逐步赶超第二产业并大力向前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也发生了转变,由前期发展过程中依靠资本投入、劳力输出以及破坏环境生态的发展,逐步向新的发展形态转变。将制造型产业逐步转型为创造性产业,以科技代替劳力投入,将生产开发建立在经济、环保、长期的发展战略上。

二、结合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衡阳经济发展的情况“新常态”下的衡阳经济发展既符合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有具有衡阳自有的优势和挑战。衡阳地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区域的过度区,因此占据着一定的枢纽地势。能够有效的结合四方的发展趋势推动自身的发展。衡阳目前在经济发展势头上已经呈现出高效的发展态势,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数据对比,我们看到衡阳GDP的发展正蓬勃向上的发展。同时衡阳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在发挥自身枢纽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地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将衡阳效应的影响不断的向周围发散。

三、衡阳经济“新常态”发展下,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框架

(1)目前衡阳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未达到基本的要求。无法满足“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三二一”结构的发展需求。同时过多的依赖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尤其是衡阳周边城乡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投入,导致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在衡阳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多的倚重于衡阳自身所在院校的科技知识的投入,引进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产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经济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策略,能够促进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技知识的投入,能够提升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2)“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意味着经济发展模式下三大产业的岗位需求量也逐渐减缓。然而,高职院校的入学和毕业生增长率并未下降,因此“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供需”矛盾。并且增加的就业压力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3)“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模式转变,同时也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和难度。因此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是充分的发挥大学教育资源的作用,提供给学生们更加适合的就业模式。

四、目前就衡阳地区高职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一)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缺少一定的主导意识,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不会积极主动的需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同时,目前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质量也层次不齐,有的只是虚挂名号,实际上无法提供更多的专业性的内容,而有的则是全面撒网的服务,没有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这样的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其实际效果也并不显著。

(二)相应的指导

就业信息平台较为落后,“供需”无法相符高职院校过多的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育培训过程中了,而忽略了学生毕业前的指导。缺乏相应的就业信息平台,不仅无法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需求结合,也无法追踪毕业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更无法提供相依的就业帮助。最终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业专业不对口。不仅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也是对知识才能的浪费。

五、“新常态”+“新策略”的就业发展模式

(一)加快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辅导体系的搭建

“新常态”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将衡阳的经济发展产业由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即大力发展服务业。高校在进行就业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清这一发展转变的情况。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能够正面这种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就业。

(二)结合“新常态”的发展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由于目前经济形势逐步偏于稳定,同时产业结构也由最初的工业化向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这一发展情况。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结合企业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与就业相关的指导服务。它是结合社会发展导向与高校教育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更加贴合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诉求。为了更加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评测。同时还应当建立对应的就业网络登记平台。建立起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通过平台在学校的助力下寻找到适合的工作。同时就业指导工作要时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服务工作一定要经过专业的论证,才能够确保每一位经过指导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六、结语

衡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模式,不仅给衡阳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给衡阳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面对这种新的环境,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更加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所处的环境,依靠学校提供的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有效的面对毕业职业的发展中的困难。坚定自己的理想,实现从“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海新权.新常态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发展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5):15-18.

[2]黎志联.试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19-20.

[3]黄行聪.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04):238.

篇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我们在为这些成就而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尤其是在经济价值观方面,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金钱至上等观念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了当务之急。

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教育包括经济理论教育、经济形势教育以及经济政策的教育。作为今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肩负着艰巨的使命。而经济价值观的培养就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经济知识,学会利用自己学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指导今后的经济活动,对经济形势能够产生正确的判断,从而在大的社会形势下能够及时的认清事实,作出准确的方向判断。大学生的身心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诱惑,作出错误的行为,因此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经济价值观可以促进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经济活动中坚持应有的态度,决不能为了获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作为全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指导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带领劳动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优秀的文化遗产。经济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本应促进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脚步过快,使得文化建设的步伐没有跟上来,加之人们对经济的过度追求,金钱至上等思想正在腐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的中国人民。若要防止腐朽落后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关键之处就在于加强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快文化建设的脚步,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2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的途径

(一)强化大学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育,通过老师在课堂中的传授可以确保大学生的教育效果,但是当前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主要注重的是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相对而言,思想教育方面比较匮乏,从而使得大学生难以接收到全面的经济价值观的教育。课堂习题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大学应当深化课堂体系的改革,增设经济理论教育、政策教育以及形势教育等。在课堂建设当中既要学习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同时也要开设一系列的思想教育课程。使得学生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思想上的引导,用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武装头脑,实现大学生教育体系的完善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教育。

(二)利用新媒体强化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不断增多,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思想。在这些落后思想的影响下,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充分的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净化网络环境,使得大学生能够接收到健康向上的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学校应当通过微信、微博等客户端,不断的向学生传送关于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思想教育相关的信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素养,接受健康的教育从而促进经济价值观的建设。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存在着一个弊端,那就是学校过分的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理论只有与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指导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行使,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并从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养,经济价值观的培养是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既需要充足的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实践的积累,当前的经济建设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向完善,大学生们亲自在实践中体验到经济建设当中的实际情况,能够强化思想上的认识,促进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的形成,并为今后的实践提供思想指导。

3 结语

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价值引导,从而促进大学生在经济建设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经济的伟大崛起,因此大学生应当正确的看待这一问题,形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相信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之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7

所谓自主创业,是指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解决就业问题。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以及他人创造“饭碗”。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堪称当代经济奇迹。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一、大学生创业是我国创业的大势所趋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先后出现三次自主创业,在30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自主创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5年)间,一般以无业人员为主,主要是小商品贸易,尤其是南方省市较为集中,结果成就我国第一批富人,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第二次自主创业是在1990~1996年间,以国家公务人员离职创业为主,主要以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经营一些企业,即俗称“下海”,成就了一大批轻工业和改制企业,实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促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第三次自主创业是1999~2005年,这一时期创业主体人群有两类,一类是网络精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普及,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搜狐等著名网站都在这一时间成功创业,创新发展出新型互联网行业。另一类是由于国企改制,减员分流出现的人群,由于失去工作而被迫进行创业,主要靠他们的技术、经验从事维修、零售等服务,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中国将迎来第四次自主创业潮,这一阶段自主创业者主体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也是目前社会上较为热门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不过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质量不高,多数大学生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家教、零售等科技含量低的行业。

客观地分析,除了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外,我认为,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在大学生是否选择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社会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大学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出现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的现象。就这两年来说,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是历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全国有727万大学生毕业找饭碗,再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之难,失业人数之多,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

其次,大学生就业制度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而大学毕业生从“工作找我”到“我找工作”再到“我去创造工作”,这期间人们经历了思想和认识上的艰难转变。长期以来,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

再次,大学生自主创业迎合了产业发展转向“知识经济”的趋势。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借助学习力和领悟力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具有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的力量,社会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由此而言,社会渐渐开始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公众舆论氛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政府越来越大的重视以及社会给予的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2、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它对学生影响也是最大的。大学生是否会选择进行自主创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教育。

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要有创业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就需要创业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是一种“应试教育”,即使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以文凭(学历)衡量能力标准,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矛盾遂成为各高校的心腹之患。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近年来许多高校采取了开设创业培训课程、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和高科技创业园区等做法,但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大学进行“创业教育”的方式流于形式,已经开展的创业教育也只是重视普及一些创业理论知识,还是一样用单方向知识传送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思维、产生对市场机会的敏锐认识,缺乏实践指导。创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学生自主创业较少、成功率比较低。

3、家庭影响

在大学生是否选择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学生的家庭背景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各种家庭因素中,家庭条件和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两种影响因素。

首先,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因为有资金和信息、人脉资源等支持,敢于创业。经调查,有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是家庭为他们提供了启动资金。还有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家庭主要成员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或影响,能结识一些有利于从事创业活动的关键人物,对其创业有很大帮助。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创业者会更加在乎创业的成败,考虑创业将会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模式会影响下一代“生存能力”。如果能获得创业意识的培养,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对创业者来说都有可能成为有利因素。由于中国的传统习惯,许多孩子大都是享受父母的宠爱,对父母的依赖过于强烈,习惯于接受到手的工作,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在创业问题上不够自主。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市场化经济运行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化意识的普及与深入人心,现在的家长们正慢慢转变教育观念,开始注重对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教育改革

通过对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外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校园教育缺乏对创业教育集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研究。创业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成功率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新的突破口,是解决当前及今后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法。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意识;经济消费能力

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消费行为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体育消费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体育消费的狭义定义是指参与体育活动或者观赏运动竞赛的过程中所对体育服务的产品或者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行为。而广义上的体育消费除包含狭义体育消费内涵还包含直接的体育消费,如观看比赛时的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食品、饮料等方面的所有费用。体育消费的本质是通过消费的过程来满足参与者的心理消费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自2005 年以来其增长速度可达7%左右,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据资料观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80%的动因来自于国民经济增长,体育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产业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促使体育经济的高效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中国GDP 数值的上升居民消费水平也会随之升高,消费市场将助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体育消费,但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设计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体育消费项目。所以,我们大力地研究体育消费也是有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大学生在我国体育消费群中的比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文以辽宁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消费”、“大学生体育消费”等作为

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主流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对辽宁医学院400 名学生(女300,男100)发放了《大学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与消费行为调查表》以调查消费的需求、动机以及对当前体育消费满意度等(回收384 份,回收率为96%)并运用spss17.0 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一、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

我们知道,所谓的消费结构就是指在消费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制约所产生的需求和供给,其二者间往往会呈现除种类与比例的关系。通常,我们将消费结构分为:实物消费结构和价值消费结构两类,也有将其分为体育实物消费结构、参与性体育消费结构、体育信息类消费以及劳务类体育消费结构等。

所谓体育实物类消费就是指人们购买体育实物类商品或在参与和体育有关的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其主要包括运动服装、器械、纪念币、体育彩票等实物。在对400 名辽宁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其结果显示实物消费中男生有67.2%,女生有66.0%,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女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方面的消费都比较高。

所谓参与性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在学校或班级中参与到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活动中进行的消费。从表1中我们看到男生在此方面的消费占15.7%,女生占体育消费总额的12.0%,男生略高于女生。

所谓体育信息类消费是指人们购买体育报刊、杂志、书籍等;参加各种体育训练培训、活动等方面的消费。表1 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此类的消费中男生占3.7%,女生占1.6%,男生在此方面的消费略高于女生。

所谓劳务类体育消费就是指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或因身体状况而需要相关体育活动进行辅助治疗的消费。在此类的消费中,男生占7.6%,女生占15.8%。女生此方面的消费接近男生的两倍。究其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是女生人数多,又热衷于瑜伽、健美操这样的健美运动。

二、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400 名辽宁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中有52%的男生参加体育运动为了增强体质,塑造提醒,有58%的女生为了健美,培养身材。同时,男生参加体育运动多是为了健身和其他,占体育消费的82%;女生主要是为了健美和精神娱乐,以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交友,占体育消费总额的80%。

消费动机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或者购买欲望的表现,其常常被说成消费者的购买活动动力。事实上,消费动机是消费者在实现消费行为的基础,其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是否实现。由此,我们可以解释什么是体育消费动机。本文认为所谓的体育消费动机是指对体育比赛、锻炼等感兴趣的人群经过一定的刺激并由此所引起了消费的欲望或者反应。分析认为,影响体育消费动机强弱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来自于人体内部对生命的需要,例如健身可以实现强体、可以延年益寿。其二,是来自人体的外部影响(社会因素)。例如,对于美的追求或者朋友间的相互攀比等。体育消费动机中,不同性别的消费人群会消费动机的种类及强度也不同。大多数女生认为体育可以增强体力或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娱乐需要;丰富余暇生活;减肥、健美体型。而大多数男生则认为体育可以增强体力或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娱乐需要;为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丰富余暇生活。

三、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通过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辽宁医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结构中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信息类体育消费最少,劳务性体育消费中女生消费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那么具体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上述现象的产生呢,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消费者的经济来源差异。就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靠家庭的供给。而我国的各地经济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现状,所有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行为上的不同。第二方面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上述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在校体育消费主要是实物类消费,例如运动服、运动鞋等。而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穿着习惯,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体育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第三方面是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承受能力不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实施,大学生不再实行分配制度,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而由此问题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大学生要在体育锻炼的同时兼顾好自己的学业。由于大学生在承受学习压力上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其在体育消费上的选择不同。第四方面是消费场所的因素。由于大学生们的体育活动一般都在校园内进行,再加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都很齐全,因此,大学生无需到校外进行锻炼,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参与型消费。第五方面是消费观念的不同。我们知道体育价值观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体育消费行为。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而言,仅仅通过体育教育还难以得到有效的培育。因此,不同体育价值观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不同的体育消费行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辽宁医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着肯定的态度,在消费意识上能够逐步意识到体育消费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的本质功能,而且还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部分大学生已经将体育消费纳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上辽宁医学院的大学生主要有来自经济来源、学习压力、消费习惯、消费场所以及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调查结果也显示,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有70%的男生上网,女生中55%上网,40%在逛街,44%的聊天,男生中50%从事体育锻炼,女生30%从事体育锻炼。这些说明体育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还没成为主要的活动,换句话讲体育消费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在体育消费结构中,大学生消费最主要的是体育服装等实物类,其次是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类消费。女生在劳务性体育消费明显高于男生,这说明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身材和精神娱乐。

从研究中我们看到,体育场地、器材较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经济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来自经济发展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内容、数额以及频率上要好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连锁性反应间接性的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在校体育消费水平提高。

四、引导在校大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建议

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及所分析出的问题,建议高校要积极开展体育消费的引导工作。具体而言,要突出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加以引导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而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同时,高校要大力开展好体育教学改革,组织与实施好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竞赛的过程中,要做到依据不同心理、生理特点有效地开展。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不强,更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对体育消费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其体育消费的动机。当然,在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上,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展相关体育消费理论课和专题讲座。不仅如此,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加以对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引导。

体育消费的关键是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传统的体育场地和运动项目在当下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优势已并不明显。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出现激发了大学生们的体育消费热潮,如轮滑运动。因此,建议高校担负起协助与引导相关企业或研发机构进行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与推广。

课题名称:

本文系辽宁医学院校企科研合作项目:高校体育教学中花样轮滑鞋与休闲轮滑鞋应用比较分析,编号:YA2013031。

参考文献:

[1]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姚明霞,王一帆.大学生体育消费满意度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04).

篇9

由于受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的束缚,主要偏向于学生的规范性建设,忽视了学生创新性以及个性化的培养,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各个高校要积极发挥德育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道德品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现今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1.1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不足

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现今大学生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强烈,民族尊严和荣誉感也较为浓厚,政治思想上进步快,但由于受当前时代各种思想潮流的不断碰撞以及干扰,大学生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差,思维方式简单,辨证能力有待提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上能力严重不足,做事情往往出现偏激的现象,整体文明素质较低。例如在诸多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诚信问题尤为严重,推荐时虚报材料,伪造课程成绩以及相关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校期间任职情况,在面试中诚信缺失,对自身能力夸夸其谈,随意毁约。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1.2价值取向容易受外在因素影响

伴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变革,各个高校合并以及扩招等现象为校园内部正常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的一些功利色彩阻碍了当今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在个人奋斗与人际交往中,一些相对主义以及实用主义蔓延,导致当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冲击。例如在某些高校内,由于大学生各种攀比思想突出,出现的盗窃案件严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3自我化思想与理想化思想浓厚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尤其是自我化思想与理想化思想浓厚。由于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愿望强烈,急功近利,理想主义思维惯性强,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中,思想视野不够开阔,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现象严重,在社会不断变革的环境中,理想化色彩浓厚,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

2.德育教育在现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德育教育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外部德育环境,二是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规划及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拜金、自私自利等思想蔓延,道德水平缺失,德育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德育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的必备条件

正确认识自我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要求大学生要全面认识自身的特点以及长处,同时也是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以及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德育教育,利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完善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发展。其次,德育教育受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关键因素,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身,不自暴自弃,力争上游,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认识价值。

2.2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并行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保障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今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使大学生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并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强烈,各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蔓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业务素质,尤其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满足各种精神需求,在各种德育教育组织活动中,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活学习态度。

2.3德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由于受传统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社会价值观的束缚,加上新时期各种思潮交流之间不断的碰撞,现阶段的价值体系存在很多弊端,在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由于大学生处在一个躁动的时期,对社会认识不足,思想上未完全成熟,心理动态呈现多变趋势,更阻碍了大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这种不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各个高校要不断强化德育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2.4德育教育是构建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必要条件

人格作为大学生尊严、名誉以及价值的总和,包括思想、情感以及行为,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育变革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同时个人意识较强。基于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个高校不断强化德育教育,构建校园隐性教育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讲,这种校园文化实现了学习气氛、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的和谐统一,在无形中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文化价值产生共鸣。积极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将正确价值观引入大学校园中,使大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理性认识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德育教育,提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萍,任晓蛟.基于境界论德育哲学的大学生自我修养意识培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篇10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专业学习,并且与专业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思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鼓励更多大学生将专业与产业相融合,以此来寻找更好的创新支点和创业契合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综合素质,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提升他们应用对风险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志创业或者创业成功,但会影响他妈的终生,创新精神不仅决定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更决定了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创业不仅让大学生在高校能够真正的认识感悟,更让学生一生都努力去实践,让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一直都走在创业的路上,创业的激情始终不减。这样既能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更能够让创新创业教育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地推进理论和实践教育,让高校大学生先具有相应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经验,引导学生做好创业规划,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迈好人生创业创新的第一步,走好创新创业最为坚实的一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充分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