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00:05: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扫黑除恶考核细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今年以来,在市院坚强领导下,我院持续深化“一一四四”总体思路,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在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巩固优势,强攻弱项,补齐短板,各项检察工作稳步推进。现将部分检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一)、基本情况
院党组高度重视、深入动员,第一时间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多次召开党组会进行周密安排部署。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制作宣传条幅4幅,设立举报箱一个,机关LED大屏幕滚动宣传“扫黑除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快捕快诉为抓手,有效提升“扫黑除恶”效能,绝不在检察环节上怠误战机,及时有力的惩治和震慑犯罪。今年截至目前,我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涉黑涉恶案件XX件XX人,批准逮捕XX件XX人,确保“扫黑除恶”活动落到实处,打到痛处,有效的震慑了相关黑恶势力犯罪。同时,以广泛宣传为支点,积极扩大“扫黑除恶”社会效应,进行“扫黑除恶”宣传活动XX次,发放宣传材料XX余份,宣传手提袋XX多个。
(二)、存在的问题
首先,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有关政法部门的协作机制还不完善,与公安机关的信息通报平台还未完全运行,因此了解案件,掌握案情较为被动。其次,目前案件线索渠道单一,虽然设置了扫黑除恶专用举报箱,开通了专用信箱,但是效果甚微。渠道的单一导致我院在扫黑除恶工作上较为被动,这也导致了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等手段难以发挥作用。再次,目前在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会商机制方面还没有彻底运行,导致在扫黑除恶的适用标准上存在一定偏差。相应协作机制的不完备导致公检法的打击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打通夯实协作机制,高举法律监督利剑,形成打击合力。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广辟线索来源,深入乡村宣传扫黑除恶工作,及时发现掌握涉黑涉恶线索。二是对承办案件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查,力争从案中发现线索。三是通过与公安、法院等其他执法单位的联动,积极有效发现处理各行各业涉黑涉恶案件,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二、司法体制改革具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中央政法编制XX个,在职XX人,其中入额检察官XX人,助理检察官XX人,书记员XX人,司法行政人员XX人,法警XX人,工人XX人;有事业编制XX个,实有XX人;另有地方行政人员XX人。按照省市院的指示精神,我院内设机构改革围绕保障检察职权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运行展开,基本思路是在大部制的模式下实现检察工作的扁平化管理,通过减少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我院制定了《XX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整合方案》,统一实行大部制管理,共设置8个职能部门,即侦查监督部、公诉部、民事行政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部、刑事执行检察部、案件管理检察部、政治部、办公室。
(二)、司改责任制落实情况
1、员额比例、岗位确定科学合理。按照上级院要求,我院2016、2017两年分别入额检察官XX名、XX名,2017年年底转隶监察委XX名,现实有检察官XX名,人员构成符合我省司法改革相关规定。入额的领导班子成员、非业务部门人员按照规定已经转岗到业务部门,实行定岗定责。
2、入额遴选不存在“论资排队”“迁就照顾”的情况。我院严格按照入额检察官遴选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业绩科学量化、民主测评等方式逐项打分,排出名次,最后确定拟入额人选,报上级院审批确定。
3、员额检察官全面落实办案责任制。员额检察官全部纳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均已进入办案角色。并按照规定明确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等检察官的办案量,每年对其办案情况进行考核,均已达标。我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文书签发权限规定(试行)》和《检察业务职权划分规定(试行)》。根据规定替换了原有的签发法律文书的方式,员额检察官均按照以上两个新的规定签发法律文书。通过明晰检察官职责权限和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使检察官既成为司法办案的主体,同时也成为司法责任的主体。
4、建立了以办案质量和效率为基础的绩效制度。我院根据省、市院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XX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业绩考核实施细则》《XX人民检察院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和《XX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办法》,建立考核档案,逐步进行科学化管理。
5、我院建立了新型管理机制,对所有员额检察官严格执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分案制度,遇到复杂疑难案件我们组建跨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检委会制度办理案件。案件管理检察部每年组织精英骨干对各部门所办案件进行评查,并实行办案通报制度,督促案件质量的提升。
6、我院已经完成所有员额检察官的等级套改,实行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和等级按期晋升。
7、认真落实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奖金发放办法。我院应经完成员额检察官的工资套改,工资发放得到落实。绩效考核奖金也按照规定发放到位。
8、我院建立了防止领导干部和内部人员干预司法的制度,并由纪检监察部门认真落实,截至目前,我院没有此类事情发生。
三、“一问责八清理”整改情况
根据市院督查、各县区院交叉督查、我院自查,年初共查找整理出工作纪律、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办公用房、工作规范、理论学习、人员清退等七个方面共XX个问题。经过认真整改,现在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办公用房、工作规范四个方面已整改到位。工作纪律、理论学习已建立各项制度,整改初见成效,但需要长期不懈。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院将按照“一一四四”总体思路,继续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规范司法为抓手、以提升能力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加坚实的检察力量、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学校安全组织机构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其余行政和各班主任为组员,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学校每学期还与各教师签订《学校安全责任书》,实行领导承包,分片包干,做到不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并建立了安全考核奖惩细则及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做到了网络化,保证了我校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
二、加强排查和整改,预防为主
学校领导本着对教育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领导在安全工作上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布置一周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并指定专人去检查落实安全工作。例如我校部分基础设施老化,一经发现,便组织人员进行维修;从而铲除了不安全隐患,避免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每天一次巡查,每周一次安全检查,每月开展两次安全隐患大排查。
2.切实开展汛期安全排查和值班工作
3.开展危化品专项统计、清理工作
4.认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5.开展了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急逃生、自救能力
6.坚持护学岗制度,值周行政带领值周组切实履行值周工作
7.名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过期、失效的消防器材进行更换和补充,对破损的女厕所房盖、排水沟拟进行修缮,对监控设备拟进行全面更换,食堂全面落实“明厨亮灶”工程,安全警示标志补充齐全。
三、宣传教育,提高素质
学校领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位置,逢会必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例如:
1.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讲解和安全知识宣传,而且还针对部分偶发安全事件进行剖析,本学期还邀请了法制副校长对学生搞了安全教育讲座,以此来带动全校师生对安全知识的重视和预防。每周利用班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知识讲解和学习,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教育的内容有:不准在公路上追逐、嬉耍、猛跑;不准在公路上踢球、跳绳、溜冰、表演玩耍;一到三年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学生骑自行车规定:严禁十二周岁以下学生骑自行车或其他机动车辆,自行车严禁搭人;不吃过期食品,不饮小摊上的饮料,不买“三无”食品,严禁学生在校外小摊小点上购买无质量保证的食品和其他物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以此来带动全校师生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2.是广泛利用讲座、校园宣传橱窗、教室黑板报、手抄报等途径,大力宣传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性。
3.加大楼梯间的疏导和治理。我校加强平时安全检查力度,将安全工作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建立学校安全值勤网络,重点责任区全部责任到人,采取领导干部课间巡视值勤,教师在楼梯口和校园课间全日值勤制,与教师合作育人管理挂钩,发现脱岗和没有及时到位的教师全校通报批评,如出现责任事故负全责的值勤管理制度。在加大值勤和巡视力度的同时,重点检查教师上、下课接班和教师课间值勤情况,全方位的切断安全隐患。同时教育学生进出学校、上下楼梯靠右行并两人成行,规范有序。
4.加强对全体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广播室、班队课、宣传栏、黑板报、LED显示屏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班主任及行政值班人员每天利用早会、班全和安全课时间做安全教育工作,并且和学生及其家长签订防溺水保证书和防溺水责任书,提高家长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与学校一同管理好学生;通过多种渠道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5.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利用广播室、交通标志带及黑板报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教育之外,每天值日老师配合学校保安在校门口对进出学校的学生进行疏导,保证学生安全出入校园,另外,还对学校外来学生进行“乘车情况”调查摸底,对无牌无证车辆及超载现象进行登记和劝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再者组织老师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重新布置各种交通标志。
6.江津区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教育工作。以前,常有流动摊点到我校门外进行叫卖,经过老师及门卫的劝阻,流动摊点已经消失。而在我校周边,存在一些个人小店铺,出售一些小食品。为了防止学生购买不合格食品,学校除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之外,还成立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对食堂和小超市进行食品安全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7.加强传染病防治与健康教育工作。每个班级每天坚持晨检工作,实时关注学生身体情况,并作好记录;做好因病追踪记录;班级坚持做好卫生清理、消毒、通风工作;一经发现较多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现象,马上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传染。
8.全力支持江津区创卫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及政府创卫办会议要求,我校成立创卫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德育处积极开展各类清洁卫生打扫与检查活动,实行重点区域到位监督制度,不留死角,保持校园及校园周边的干净整洁。张贴禁烟标识,打造无烟校园。
9.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我校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让教职员工和全体师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积极投身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广大师生积极检举揭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和彻底铲除黑恶势力。为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
10.针对当前频繁发生的校园学生伤害事件,我校积极开展“反恐防暴”安全教育。联合辖区派出所和街道,进行全校师生“反恐防暴”安全演练,切实增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校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入手,严格保安值班、巡逻制度,坚决遏制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
11.根据教育局要求,我校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每学期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展应急演练。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地震紧急疏散演练,发生火灾时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消防演练,通过演练,让师生员工认识到了演练的重要,也初步掌握了一些预防的方法。
12.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宣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13.定期研究安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学校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严格安全工作要求,使大家充分认识“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生命比一切更重要”的思想,要求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到岗尽责,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将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并把安全工作考核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们在安全保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1、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集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好转。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和不良文化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还比较大,试图干扰学校及学生的社会恶势力和人员还存在,社会上的黄、赌、毒、非法出版的图书、音像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
2020年以来,累计对社区矫正对象训诫谈话85人次,书面警告13人次。1-6月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提请撤销缓刑人员3人,接受法院、检察院、监狱等部门委托开展审前社区影响评估48件。
二、抓好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工作
区司法局继续扎实推进提升社区矫正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阵地,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执法水平。
1、区高度重视社区矫正队伍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工作例会、业务培训、业务评比、业务互查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社区矫正执法能力,奖惩结合,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2020年上半年开展专项业务培训2次,45人次,组织社区矫正工作者参加省市社区矫正业务培训20人次。
2、规范矫正执法程序。
健全完善了区社区矫正中心与本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交付衔接机制和信息互通制度。建立了区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交换并核对数据,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和《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全区新入矫的社区矫正对象必须到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办理报到入矫手续,从场所、人员、程序、内容等方面,规范入矫、解矫宣告工作,实行报到入矫“六统一”。
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社区矫正执法监督工作,区社区矫正中心按季度对全区9个镇街司法所进行了工作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9个镇街司法所的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水平有持续提升,档案齐全,执法程序到位,管理措施得力,矫正效果优良,工作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3、矫正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全面规范了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汇报、请销假管理、居住地变更审批、实施计分考核、行政奖惩、提请治安处罚和司法奖惩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不打折扣,严格执法,规范管理。全区统一规范了社区矫正对象警告、治安处罚、建议撤销缓刑(假释)、收监等操作程序和法律文书。2020上半年审批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申请6人。
三、多措并举开展矫正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社区矫正成果,有效转化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我区采取多项措施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帮扶工作。
1、不断加强监管手段
人防及技防相结合加强对矫正人员监管。为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离监管擅自离开居住地,区司法局对社区矫正对象手机进行定位,并采购电子定位手环对重点人员进行佩戴。在技防同时通过司法所不定时电话点验、微信位置实时共享、入户走访,每月与公安部门对接,核查社区矫正对象违法情况等方式,不留死角全方位管控。目前全区手机定位293人、电子监控手环佩戴33台。
2、努力提高教育方式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工作,我局在制定每月集中教育计划的同时,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开展了适合他们特点的集中教育内容,第二季度矫正中心组织“赌博的危害”“暴力犯罪预防”专题教育共14场次。每月对新入教人员由社区矫正中心开展“五个一”入矫教育,在入矫期间确立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意识。各司法所每月按计划开展各类法制教育,并通过与社区组织、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教育矫治效果。
3、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帮扶
1.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学习活动。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的要求,继续深入宣传全会精神。
3.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村(社区)和镇直单位常态化学习宣传宪法,精心组织2020年度“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继续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和“法律六进”活动。推动镇直各部门开展宪法法律考试、宪法宣誓、举办学习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持续推动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
二、切实提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
4.大力开展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坚决打赢肺炎阻击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和以案释法活动,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继续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做好重点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法治宣传教育,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利用各种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活动。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范三大攻坚战,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征地拆迁等,加强有关法律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妇女儿童维权、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等相关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着力推动法治宣传工作提档升级
6.切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督促责任单位制定公布普法责任清单并组织实施。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主体责任。统筹协调责任单位,针对不同普法受众群体,开展分众式、差异化普法。推动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在执法、司法过程中普法,推动全程说理式执法。加强对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督查考核。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做好案例征集、审查、展播、报送工作。
7.抓好“关键少数”学法用法。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述法制度。继续开展“机关法律学习月”活动。加强和改进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
8.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个阶段,分学段分重点开展。
9.与时俱进改进普法宣传方式。推进“互联网+普法”,加强新媒体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运用,探索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直观、生动、便捷的普法形式开展智能化、可分享、可互动、可体验的普法宣传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推广使用“智慧普法”系统。加强普法志愿者、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等普法队伍的建设。
四、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10.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抓好《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认真落实《省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细则》。积极参加市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11.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网络诈骗、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建筑工程、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和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层面的依法治理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不断激发法治文化创新活力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不断推动全区民政系统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水平,为全面开启“第二次创业”新征程,奋力走好全域美丽、全面富裕、全民幸福的新时代路作出民政应有贡献。
二、主要任务
1.培育法治思维,提高行政效能。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进民政领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方式。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改进服务方式,努力提升网上办事比例,进一步配合做好“赣服通”3.0版服务功能完善、优化和提升工作。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提升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不断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联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效能。加大“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入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继续深化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试点改革。大力推进“减证便民”,及时落实取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的决定,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
3.推进依法决策,加大审查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率达到100%。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制度,进一步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落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办法》,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
4.完善执法程序,确保公正文明。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工作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保证行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发挥“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效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执行率达到100%。进一步健全相关细则,不留监管死角,实现公平、公正监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完成全局行政执法人员证件换发工作,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5.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认真贯认彻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打造“阳光政府”,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民政领域财政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审批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持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公开解读回应力度,促进民政部门有效施政。
6.强化权力监督,加强行政应诉。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素质,提升民政部门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带头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60%;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案件、社会高度关注案件、可能引发的案件、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7.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信用体系。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率达到100%。按照区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工作部署,不断健全民政领域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依托信用中国,积极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8.创新社会治理,引领社会风尚。以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引导新任村干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发挥村干部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依法治村水平。持续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平安创建活动,扎实组织平安志愿者活动,继续实施“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9.坚持依法防控,强化公共安全。带头宣传和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10.强化法治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好《民法典》宣传贯彻实施工作。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和旁听行政案件庭审制度,开展案例研讨活动,提升民政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持续加强法治民政文化建设,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阵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民政领域出台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提高民政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率和社会认知度。加强疫情防控及新颁布新修订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参与第八届“十大法治人物”暨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
三、保障措施
【正文】
市市场监管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创优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消费环境,放管服改革实现大提速。“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统筹推进,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由183项压减到137项,企业开办平台“六网直通”、“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一日办结”。1-10月份全市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5305户,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4667户)5116户、外资企业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户、个体工商10276户,同比分别增长5.56%、17.39%、-60 %、-40.86%、2.42%,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3.06%。截止2020年10月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7377户,其中企业30929户,个体工商户104693户,同比分别增长10.52%、 14.52%、9.58%。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立案0件。加大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和民生价格监管,查处各类价格收费案件25件,实施经济制裁150余万元。查处无照经营案件29件。全市查处网络违法案件5件、违法广告案件59件。深入开展“皖剑-2020”专项行动,累计创建无传销社区(村)63个、无传销网络平台4个。全面完成“五线合一”,在15个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发展12315平台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企业24家,在九华山风景区开展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2020年全市评选认定放心消费示范店县区级210家,市级70家,实现放心消费创建进乡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
(二)围绕推进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和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大提质。市县两级成立党政主要领导双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召开全市质量大会,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好“强检工作提升年”专项行动攻坚战,共有45家机构获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拟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2项,目前已完成7项已完成。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终期评估;九华安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目标考核;市供水公司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全面启动。主持制定的1项行业标准、参与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实施,促成本市企业参与7项国家标准起草,新增1项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全市授权专利172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8件,商标注册2138件。全面深化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组建市场专题合作组,在市场准入、执法协作、产品质量共治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进展。
(三)围绕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安全稳定实现大提标。制定出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三个责任清单,印发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筛查13187批次,筛查问题产品11批次,整体合格率99.91%。截止10月,全市摸底食品生产小作坊538户,建档率达100%,已登记发证537户,小作坊登记率达99.8%。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98%,创建3条小餐饮示范街区、“放心食堂”4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共排查出问题冻虾182公斤。抽检各类食品28大类189批次,抽检合格率99.1%。全市立案查处药品违法案件30起,罚没款36.68万元;立案查处食品案件333件,罚没款231.8万元。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共排查安全隐患隐患247起,整改199起。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市持续推进气瓶加装“智能角阀”,探索智慧云监管。建成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于2020年7月30日开始试运行。全年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围绕强化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和信用监管,市场监管手段实现大提效。制定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涵盖28个部门、416个事项。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查处案件96件,罚款56网万元,移送公安机关0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涉黑涉恶线索42条,移送公安机关7条,移送扫黑办33条,移送其他部门2条。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和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整治行动,开展佛教道教商业化治理富有成效,封存“九华礼”黄精面筒装产品?45000筒,集中清理整治“傍佛”经营异化行为和新的“傍佛”衍生品经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9年度全市市场主体年报率90.78%,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3815户,全市“双随机一公开”已完成任务314个,已检查并公示企业1808户;跨部门联查发起60起,接收133起;采用信用等级任务数114个。
二、面临的挑战
中美贸易战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经济总体增速放缓。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有变、稳中有缓、稳中有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产业链转移难以避免。一方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加,企业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创新能力、科技教育等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越是严峻的形势,越要加强市场监管,发挥市场的力量,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市场监管发展目前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人员结构及素质的瓶颈。市场监管干部队伍老化,专业人才匮乏,与当前的精细化管理、大数据、网络化、专业化发展等不相适应。机构整合后,监管重心下移,基层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基层普遍面临人员不足、经费短缺、装备落后等问题。
二是综合执法带来的不适应。在职责任务方面,存在综合执法改革后,怎么监管统一大市场、怎么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怎么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等一系列问题。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如何做好反垄断、打击假冒伪劣、安全监管,特别是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网络市场监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在工作机制方面,如何做到市场监管的思路、机制、理念、队伍和工作融合、法律统一、业务协同等。
三是思想观念更新及本领恐慌。监管人员思维模式传统,条条框框多,大监管、大市场观念不牢,改革意识不强,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改革滞后于发展。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研究不够。机构合并目前是物理融合,协同不够。
四是对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监管规律、科技发展的认知不够。在互联网、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互动蓬勃发展,如何适应经济规律,如何监管好市场,如何在未来国际大市场中具有话语权,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要在创优营商环境上实现更大作为。全面巩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成果。严格按照“六个一”要求,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全面推开“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大力推广智能审批、24小时不打烊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加大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招投标、银行开户、电子商务等场景下的应用。加快实现“一网注销”。进一步扩大深化企业注销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使企业进得来、出得去。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推行个体工商户网上办理,落实好个体工商户告知承诺、豁免登记等措施,抓好“小个专”党建,发挥好个民协会服务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落实并完善纾困惠企政策,保障政策红利普惠到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常态化。把精准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在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能上实现更大作为。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抓紧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暂行办法及抽查事项清单,动态完善随机抽查“一单两库一细则”,组织实施好年度抽查计划及不定向抽查活动。加强重点监管。对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疫苗、药品、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加强综合执法。充分发挥各级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认真组织好元旦春节期间执法打假等重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市场流通“行业清源”攻坚行动,以“三书一函”为切入口,对涉及市场监管的所有涉黑涉恶涉乱线索按要求核查处置到位,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围绕“四无”目标,坚持“八个严禁”,重点管住市场销售关键环节,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持之以恒抓好佛教商业化治理工作,落细落实各项措施?,确保不反弹。
(三)要在严守市场安全底线上实现更大作为。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与卫生、海关等部门的配合,加大冷冻肉食品的排查力度,坚决防范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风险;持续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深入推进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联合行动,加强防疫物资质量抽检,强化民生领域价格监管和认证检测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掺杂使假、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深入治理“认证乱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加强疫情防控为契机,在所有大型批发市场建成产品溯源和检测体系;推动加强冷链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全程监控、全程追溯等全链条监管体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并落实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深化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加大网络订餐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督促教育部门加快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引导督促餐饮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疫苗安全及高风险药品监管,重点对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大容量注射剂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开展中药饮片集中整治,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医疗机构药物滥用监测。加快实施食品药品抽检监测计划。切实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危化品相关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建设工程用起重机械防倾覆等专项整治;加强重要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确保节日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深化电梯按需维保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库六平台”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智慧精准监管。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分类监管,全面完成获证企业双随机现场检查;开展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和车载罐体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确保风险隐患排查到位、整治到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开展长三角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后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