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4-18 05:48: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职业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1

(一)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得不去创业,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从本质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完善其综合素质。

篇2

遵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对等原则,世贸组织成员国应当相互学位证书,要求各国积极进行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打破以前的传统模式,从而有力的避免了政府垄断的不良格局。中国属于经济大国的地位,使得其会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当前的形式,积极开发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品牌,也正是当代从事高职会计教师急需解决的难点。

(二)社会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发展,国内科学科技也产生了质的飞跃,会计产业及时抓住了这个科技机遇,将我国先进的科技融入到了会计行业,比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得获悉会计信息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因此,受到了我国各个企业的大力追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已然达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这也要求我国企业也走出国门,向国际大舞台发展,同时,也要求加大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以便跟上国际经济步伐。中国经济全球化趋势,萌生了诸多新型业务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从而将会计工作的职能向多方面发展,也加大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难度。这也是我国高职会计教学承担的重大责任,只有不断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才可以快速的达到社会市场的各种不同需求,从而保障国家会计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二、为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

(一)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的会计教育起步晚,并且缺少相关的研究分析,并且没有国外的会计教育发展的快,还是落后一段距离。在实际的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综合型优秀会计人才为目标,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会计教育经验,再结合国内的教育研究成果,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会计教育模式。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会计教育的设计理念是培养操作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并且也注重学生的在技术上全面的操作能力,设计的方法是在原有科学知识体系上,新增相关的专业知识。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是以会计专业经济性与技术性为根本,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而且充分采用行业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设计案例情景教学。我国以前的会计实际教学环境中,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很理想,为了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下面几点做法:

(1)尽可能的完善会计行业的资料;

(2)尽可能多的提供会计行业使用的工具;

(3)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5)提高学生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只有做到上面这些内容,才有可能培养出大量的理论强、能力强的高职会计人才。

(三)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

高职会计教育的内容近年来有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就是提倡认知心理构建主义进行会计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采用该方法能为学生建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标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结构。同时,也应该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在会计的实践岗位上进行现场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有利于丰富会计职能经验,同时,促进高职会计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现在也邀请有实践特长的公司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学,同时,也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增强自身的实战经,另外,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学校根据高职会计的实际教学特点,制定了以上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希望能为学生增加大量的实践岗位,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篇3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并尊敬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有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一种优良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会计职业本身也是一个诚信的职业。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如果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失去诚信,在企业和政府经济财务信息中弄虚作假,必然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甚至构成经济犯罪。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告诫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教育教导学生珍惜会计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会计工作。

2、培养学生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公私分明,不图私利。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才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

3、培养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是工作者工作时的能力和手段。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专业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等。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时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培养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的职业素养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调节经济行为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会计面对逐步健全的法制,一定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以免在工作中触犯法律,酿成苦果。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避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误入歧途。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工作创新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涉及谈判、联络和交际等,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开始培养其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这是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疑惑。所以,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会计准则同国际逐步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就业竞争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优势。

二、科学有效展开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中国无可厚非的也要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会计是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职业,也是掌握“财政大权”的职业,自然也就面对着形形的诱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推动了社会道德文化修养的进步。

1、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通过设置不同门类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所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整合课程资源,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构建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学体系。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将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职业理论课程偏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为,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每门课程中,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凝练并升华。

2、创造会计文化氛围,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将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既要打好专业基础,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校期间,会计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启蒙的作用,创造会计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会计职业的真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3、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用教师的专业人格感染教育学生

会计文化底蕴是形成学生职业人格的内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逐步积累起来的。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对学生专业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是培养学生娴熟技能和良好职业应变能力的重要条件。

4、在实践实习环节渗透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会计专业的实践实习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良好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会计教育教学实践要改变传统作业式的模仿模式,要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情景,这样更具有仿真性。同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在把控整体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政策和制度,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关系时,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学生学会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处理问题,体会和领悟会计人的特点,对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人对效率和效益的认识,对数字的敏感、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等特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实习与职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接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篇4

(一)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

我国目前培养会计人才所制定的教学计划绝大多数是以会计知识和技能操作为主,忽视了对职业的道德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大多数是依靠社会的道德约束、宏观的道德教育来维持,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制度层面,没有真正渗透到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中,造成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技能和道德意识的脱节。

(二)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有少数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良知,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伪造、销毁会计资料,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甚至有些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差,还诱导单位领导违章犯法,毫无原则地给领导出违反行业道德水准的主意,如做账外账,修改数据,虚报会计信息以达到偷逃税款、欺骗国家、维护经营者利益等目的。

(三)部分会计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部分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业务不很广泛的单位,工作比较清闲,安逸的工作环境造成一些会计人员缺乏敬业和钻研精神,业务知识接触的较少,长此以往知识生疏、老化,无法提高技术水平,如果不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将会出现业务水平下降,无法掌握新知识,了解新的政策,严重影响会计的本职工作,没有发挥主动提供有效会计信息的作用,没有发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职能作用。

(四)会计规范体系和职业道德检查机制不完善

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部分从业人员违反道德规范有可乘之机,违法者能用较低的成本带来巨大的不法利益,而且现有的法规对违反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会计、财政、审计等部门各自为政,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结合,无形中助长了懂法犯法这种不正常现象的蔓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查机制的不完善,会计人员只要一受到干预和命令,就无视规定和原则,想尽办法在制度中钻空子、找漏洞。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从业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会计专业技能,规范职业行为的素质教育,要求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修养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立足本职工作,注重思想品行修养。处理好会计职业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敢于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勇于承担起职业责任。只有深入开展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诚信道德真正转化为其内在的品质和行为规范,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律法规的互补和结合,真正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树立职业诚信形象。

(二)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基本能够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深入以及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加以健全和完善。现在有的单位在会计工作中出现秩序混乱、信息失真问题,就是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切实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职责,加大日常会计工作的执法力度,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必须依法进行处罚。另外,法律制度对道德建设具有保障作用,道德建设也会对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进行必要的补充,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另外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方面我们可以参考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法律保障体系,例如美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关注的是职业名誉行为、职业胜任力和对他人的责任感,强调正直、客观、遵从和保密等内容。英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强调真实、客观、公正、执业能力和保密性。法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遵规守法、诚实正直、真实公允、社会责任感。各国虽然在具体道德规范上稍有差异,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共性即诚信、公正、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等,我们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法律体系。

篇5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记账、做账等基本工作,更包含财务相关的很多重要技能,诸如会计报表分析、统计报表分析,相关的预测分析也十分常用,因此狭窄片面的教学内容会让进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失业率的激增也与会计人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有着直接关系。许多学校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安排其实存在很多不足:教育设计错位现象,在课程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课程设置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会计专业课程都是各自为政,侧重在学科的某一个方向,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和过渡,更缺乏综合应用和训练,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合理定位,导致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教学的强度、综合度不够,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不够突出,学生实习只注重形式,没有很好地掌握技能水平,没有学会复杂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二)职业素养培养不突出

诚信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来说,是一个会计人所必须背负的责任,因为会计本身就有着监督职能。如果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计造假,财务报表对投资人就失去了意义,这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机构,甚至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在培养会计人员时,都把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放在了第一位,过分依赖课本上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珠算演练,向学生注入了很多的理论性的原理、制度和准则,但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却完全不够重视,不仅没有安排相关门类的课程,并且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予以教导,同学心目中没有形成会计职业道德或者职业素养很低,以致有些人可能会在未来在工作中犯下经济上的错误,甚至导致经济犯罪,毁掉自己的前途,造成企业、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专业实践教学不到位

各类应试教育最终导致受教育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学习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会计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会计实践等途径来实现,其核心是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为了仅仅通过各种考试。会计职业教育机构在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应该先与各类会计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从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找到职业教育的真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会计系教授指出,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目前我们国家从事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师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许多高校会计教师虽然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好的教学水平,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而使一些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无法信服其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却因为可能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学训练或理论水平欠缺无法为被教育者提供系统而又规范的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国家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会计高级培训师。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内涵

职业教育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多形式表现为课堂集中教学、网络教学、函授、随时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多层次包括面向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以及面向普通会计从业人员、主管会计、注册会计师等非学历教育[2]。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理念,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而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很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高职会计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登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高职会计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高职会计的简单相加,而是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为一体的动态系统。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改变专业教学方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提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互动法。提问式教学法是指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同学讨论给出解答,随后老师解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观上想要去学习会计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同学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学校应重视案例教学的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在考试中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小组互动教学法,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通过完成某些模拟实验的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组由于有竞争,同学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学习,争相为小组获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活跃、热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练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二、推进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清晰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由以上可以看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为“技术技能人才”,这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中高职业院校要树立统一的教育发展理念,将中高职教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改革和规划。中职和高职分别定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以中职和高职的内在联系为准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深化,认识到两者的共同之处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7

企业会计人员的有效培养不能当作“救火工程”来实施,而必须要结合企业的核心会计问题,深层次挖掘企业的会计需求,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为企业需求会计人才的培养做好提前的准备。在明确重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体现出整个企业会计人员培养体系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把握企业现在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目标,制定适合各个岗位和部门的会计人员培训发展计划。

(二)坚持全面培养和重点提升的原则

企业会计人员的培养归根到底是对成人的再教育,有效的培训系统应该根据会计人才教育的特殊情况,针对各种不同的课程应用不同的方式,在把握具体的情况之下采取多种训练模式并举,落实到个人具体能力和发展计划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在保障效益的前提下,多途径、多层次的设计会计培训计划,以保障企业所有会计人员都能参与和分享培训的成果、效果,确保培训内容和方法适合每一位会计人员,以提高他们每一个人的素质。

(三)坚持培训绩效考核与鼓励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会计人员培训完结后,针对培训的成绩如何、受训会计人员所吸收知识的程度都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考核,而且也必须要将人员培训的结果与奖惩、晋升、福利、任职相结合,让受训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的鼓励。

二、新时期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会计人员要具有不断创新和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时期,一定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企业的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计量模式得以改进等等,这些变革对于会计工作者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会计人员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在新时期里,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对信息的整理分析的能力及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个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应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二)努力开创企业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在企业会计人员培养迅速发展下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作为企业人才资源管理者,应该切实掌握实际情况,时时创新,在面对现有的会计人才管理基础上开创一些新的局面和新的突破。

1、在吸引人才上作出新的突破

如何做好吸引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本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对于目前企业人才管理层次人才短缺的情况,我们要从制定政策、完善政策方面入手,将优秀的会计人才吸引到企业的会计部门。为了保障会计人才的质量,必须是具备一定学历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还要将核心技术人才、创新技术人才纳为重点;还要加大力度引进智力性会计策划人才,当然这样做加大企业的薪资费用成本,但是这些成本的付出也是必须的。对企业非常短缺又不能及时引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保持但求所用的态度,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让他们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2、在会计人员政策上作出新的突破

企业竞争实质是在人才上的竞争,也是人才政策环境上的竞争。在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哪家企业拥有优越的政策,人才就为哪家的服务更卖力;哪里有优秀的人才机构,人才就会凝聚到那里。先进的政策和人性化的机构才是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人才资源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和反思这两个因素,在会计人才政策的设计上,要以先进的人才发展的观念为基础,打破传统束缚人才的规定,减少任何制约会计人才发展的不良因素。其目标要构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符合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企业机制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选用制度,推动和激发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3、在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上作出新的突破

新时期的企业应当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也是企业是否拥有远大的战略目光的体现。重点放在紧缺会计人才、创新会计人才、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上,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工作内容上,这才是企业的战略重点。

其一,通过大型会计项目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始终还是要将实践作为重点环境,针对性培养有前途、能吃苦、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新型年轻型会计人才,将他们放到技术含量高的重点大型会计项目上,进行实战锻炼,通过一对一导师指导的形式,提高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新材料的效率,培养会计业务实战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成就梦想。

其二,加强在会计人员中的职业崇高感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高素质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机制、有效监管机制是任何一个行业成功的三大要素;同样,对于会计职业的崇高感的养成也是必须的一种方法。要在会计人员中消除那种“会计从业门槛低,其他专业的人员读一、两本会计方面的书、做一两套会计方面的试卷等等就能当上会计”的想法,要让大家明确的了解到会计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沉淀,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有着一套完善、深邃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的,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在诗中写道:复试簿记(现代会计的前身—笔者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发明。能够成为一名会计人员或者是说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绝对不是简单易行的事情,正所谓“知难行易”,这种传统观念,严重束缚着会计事业的发展,最终也将有碍于社会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再三重申同样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说过:“夫学识经验及才能,在会计师固一项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三,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企业要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业余实践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激励大家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文化、学好企业的管理制度、法律知识、规范行为,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通过学习和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甚至是注册会计师资格等,企业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其四,通过技术上的交流与沟通发现人才。

企业可以建立会计技术的交流平台,适当的组织会计工作技术报告会议、学术交流会议,为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的适当交流和沟通提供环境,切实的补充会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会计专业水平,促进创新,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发现更多的会计人才,加之培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素质。

(三)加大力度,完善制度,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创新会计人员的激励制度

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断的改革背景下,在人才的薪酬有所提高,突显岗位责任和工作成效,积极实施以成效论薪酬措施的同时,逐渐提高了明显低于市场价位的高端岗位和人才的收入。创新会计人员的激励制度,权衡会计人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协调、让会计人员避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中,才能够产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合力。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召开人才会议,评选专业会计人员、优秀会计员工等形式,及时给予鼓励、荣誉和待遇,促进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要不断优化人才的激励制度,为他们提供有机会发挥才华的空间。对那些在业务工作方面有重大创新、重大发现、重大突破且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会计人才,企业还要进行重大的表彰和奖励,加强会计人员的个人成就感。

2、激活用人机制

篇8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篇9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炎培.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华职业学校十五周年纪念(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永祥.从“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附1:《教师职业道德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原因及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礼仪与文明,2002(1):51-55.

[2]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37-40.

[3]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杨春茂.论新时期中小学师德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25-27.

[5]石文明.新时期的教师修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3(1):89-92.

附2:《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与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宏、朱开熹.2002.“不做假账”与会计学素质教育.会计之友.(1)

[2]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2003.会计职业道德.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于书林.2002.论会计人员道德观.现代会计.(1)

[4]殷国滨.2002.浅谈新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素质.现代会计.(2)

[5]财政部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附3:《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健.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3.

篇10

中图分类号:F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9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必须按照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群体,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从而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供需对话对接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教育输出性问题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性问题。因此,教育应当从社会市场的需要出发,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探讨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

根据对市场的分析,以及以往毕业生信息的回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1.自主学习能力。市场的巨变使经验和知识贬值的速度都在加快,学习、应用、总结、创新、超越几乎成了到达成功的必然路径。而这其中,学习是绝对的基础,是否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可以作为中小企业选拔与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主动学习型人才是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分布在组织各个层级的主动学习型人才越多,企业就越能通过新知识、能力的参照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修正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此外,主动学习型人才也能带动企业整体学习风气的形成,对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如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立刻接受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新旧准则的接轨,为新准则的实施做好准备。

2.专业技术能力。从招聘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用人单位非常关注会计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且随着会计岗位的递升,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在逐步增加。具体而言,初级会计岗位主要要求会计人员拥有基本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纳税遵法、资金管理等微观执行技能,对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战略制定、资本运作等宏观管理能力几乎不做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一线会计人员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表明,市场对初级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的需要除了传统意义的算账、记账和报账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单位将其条件扩展到熟悉法律、法规和具有基本管理知识与能力方面,反映出现行经济组织和活动的复杂性对初级会计工作的完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级会计岗位侧重于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财务分析和管理、制定标准和计划、经营管理、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等综合管理能力,这些条件表明该层次的会计人员需要承担中层专业管理者的职责,要求其以专业操作技能为基础,能够掌控、协调一个团队或部门的整体运作,为高层管理者实施全局管理进行承上启下的工作。相比而言,高级会计岗位更为关注会计人员的综合管理技能与全面知识背景,以及参与企业重大资本运作、筹投资决策的能力。高级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很强的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规划全局的战略意识和发展观念。

3.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企业更注重实际能力,即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水平。知识和能力是不同概念,,当然,能力要以知识为基础,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者不一定工作能力强。在未来社会,学历的重要性将降低,而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如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的基本知识、会计工作流程还要熟悉一些会计法规和工作规范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可称为拓展能力,是指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体说,就是人在提出新思想、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等等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素质水平。工艺流程的革新、方法的创造、管理形式的变革等都需要这种职业素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比尔・盖茨面对自己“伟大的微软帝国”却发出“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的感慨。也就是说离开创新,任何一个鼎盛的企业都会迅速走向衰败。高等职业教育在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时,不但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岗位的要求,也应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拓展、创新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延长生存时间。

三、市场需求下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1.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的培养思路,以不断拓展会计人才知识面和适应能力为目标,重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具有本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设计上要逐步改变长期以来过分注重会计专业需要和偏重相关知识传授的做法,经常性地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不断修改或补充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积极开发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2.优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机能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要求后,需要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形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强调整体优化,具有基础性、原理性、理论性等特点。除了开设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其他的课程,如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合格的教师素质才能把课程体系实施落到实处。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双师型”的教师,即既有较高文化和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会计实践技能,并且还有把会计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双师型”教师还要熟悉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对课程实施带来很大的阻碍。建设这样的双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主要通过鼓励教师参与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职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到企业工厂进行专业实践;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职进修;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4.强化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实践教学环节。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实与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的供需要求不平衡,特别是学校教授的知识和企业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难以承担起企业支柱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带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教育,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需要。再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非常薄弱,校企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德国早在19世纪就开始双元制教育,企业为一元,学校为一元。学生利用企业作为实践的场所,得到企业的培训和指导,企业给予学生更明确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可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实践场所有限的困难,把企业作为学校的课堂;另一方面使教育更直接与企业联系,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是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机制。

5.开发相应的教学环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技能课程的教学要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课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可将课堂放到实验、实习、实训现场。一部分课程可以到企业去完成,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一部分课程也可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这种实训基地应是多功能的,能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实习)、职业素质的形成合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并使学生较好地感受工作情境和职业生活体验,提前进入角色,尽快适应未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应创建统一的、综合的、多功能的实训中心,以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仅要搞好校内基地建设,还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行“产教结合”创造条件。

[注:本论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对接的实现机制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和平.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论坛.2008(1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