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1 16:35: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

篇1

最近几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整体投入的加大,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和企业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培养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而是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要求、能够打造精品工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就是既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拥有经济、法律、管理知识,会设计、懂施工、善管理的能够实施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合格人才。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提出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单一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能力的限制

1.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

2011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由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再次申明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铁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规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能力结构,即应用工程科学的能力和具有较强的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显然还不能完全具备上述能力。

2.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最近几年除一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其余的毕业生80%左右选择到建设施工单位就业,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与经营工作。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查,发现毕业生一般都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技术层面的现场施工技术工作,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已不能满足自己“先技术、后管理、再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企业目前对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很高的渴求度。现在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可能刚开始做的是工程设计或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但是如果毕业生技术工作过硬同时又懂经营管理,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企业必将把他培养成中层管理人才。这样的学生潜力更大,发展空间也更广,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经济和管理各方面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即使专门负责某项技术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节省成本、控制进度、满足合同要求等相关因素。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普遍面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过窄、课时压缩、缺乏个性等问题,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能够成为某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却很难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夯实工作基础,就有可能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成为项目经理。此时需要从宏观层面管理整个工程,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资金链和组织管理。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掌握组成建设工程项目的两个核心要素——经济和技术,可以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来考虑工程的可行性,更加能够保证项目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同学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

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同属一个大的知识领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相关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很大帮助。参与辅修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土建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济学、建筑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参与辅修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具有熟练的土建工程造价及工程量计算、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经济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木能力。

2.未来从业范围更广阔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毕业生不能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的从业范围也更加广阔。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具备了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他们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属于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且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政府部门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资产评估等工程管理工作。

3.自身发展前景更美好

目前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岗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岗位职务提拔的机会自然会优先考虑技能完善的人才。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除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一般知识结构,还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他们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具有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具有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在各个方面占有很大优势,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4.获取执业资格更容易

目前我国在工程领域普遍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并经在行业主管部门注册成为注册工程师,才具备在本行业的从业资格。目前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工程师主要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在土木工程工作实际中需要考取的相关注册证书,很多都涉及工程管理知识。比如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四门课程中,“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和“建设法规”都是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提前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容易通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

三、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建议

1.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辅修

土木工程专业每年的学生数量都很多,一方面考虑到全部辅修工程管理专业在师资、实习场地、实验设备等方面对学校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未来的就业方向不同,所以建议不要硬性要求全部学生都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自主选择是否参加辅修。

2.统一安排主辅修专业课程

将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重新独立安排班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采用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并列学习的方式,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课程统一设置和安排。辅修专业课程的开课时间将合理考虑学生主修专业的课程安排,利用富余时间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避免学生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3.多方向设置毕业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对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的最好检验,毕业设计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复习、综合、运用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土木工程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还可以完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项目管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房地产价格评估等工程管理方向的设计内容,也可以撰写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2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一,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方面的证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实现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要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通过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应用体系进行培养以及教育机构通过岗位实习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别,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区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通过模块化课程指导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多种技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和谐发展和竞争激烈两种环境交融的背景下,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避免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要测试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第二,改进并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创新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不但包括学校专业的教师,还包括外聘教师、专业方面的行政教师等相关人士,而且这些教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与各大高校之中,因此,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成果。第三,校企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发展。校企合作使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自学、面授补充等。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深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土木工程的教学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就出现了难以评价教学效果的状况。为了使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的目的,就要对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按照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行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提前设定教学体系,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提前设计,保证在进行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远程教育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使土木工程教育能够迈入校企结合的阶段,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初明祥.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5,29.

[2]郑健民,严超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101-107.

[3]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谢友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44-148,160.

篇3

关键词:

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一、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一,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方面的证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实现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要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通过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应用体系进行培养以及教育机构通过岗位实习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别,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区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通过模块化课程指导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多种技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和谐发展和竞争激烈两种环境交融的背景下,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避免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要测试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第二,改进并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创新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不但包括学校专业的教师,还包括外聘教师、专业方面的行政教师等相关人士,而且这些教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与各大高校之中,因此,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成果。第三,校企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发展。校企合作使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自学、面授补充等。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深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土木工程的教学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就出现了难以评价教学效果的状况。为了使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的目的,就要对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按照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行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提前设定教学体系,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提前设计,保证在进行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远程教育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使土木工程教育能够迈入校企结合的阶段,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杨蕾 单位:博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初明祥.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5,29.

[2]郑健民,严超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101-107.

篇4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重视实用性的英语教学模式。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英语在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交流中被广泛的使用。但是,传统的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无法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特别是对非英语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其专业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普通英语难以满足其专业英语的使用。因此,即费时且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土木工程专业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相结合的应用性人才。随着当今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具备涉外能力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英语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性强的特点,ESP在该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无疑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对于土木工程这类专业性强,英语教学需具备专业性的专业,其英语教学还缺少针对性。普通英语着重于英语作为基础交流的工具学习,而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性要求其所学习的英语必须具备与本专业相当的实用性。普通英语无法顺应土木工程学生在其专业实践领域的英语应用需求,因此,导致其所学英语与其在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之间所在着差距,实用性较差。此外,就课堂模式而言,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教学呈现单向化的模式。因此,难免会使学生无法产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下降。

2.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教学而言,应将培养未来具备国际交流和涉外工程建设的复合型人才放在首要目标。而就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而言,许多高等院校依然将本专业的英语教学开展于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之下。因此,其英语教学目的与本专业学生英语需求目的相距甚远,造成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3.教材选择陈旧。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其使用的教材依旧比较陈旧,缺少与时俱进的需要,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也应更加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不少学校依旧使用公共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堂使用的教材,其内容无法达到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所要求的专业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导致学生学习的英语与专业知识脱节,实用性不高。内容不够新颖,提不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教师队伍仍需加强。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教师构成以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两部分构成。基础英语教师基础扎实,英语教学经验丰富,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方面能力强,但对于英语教学法等掌握不及基础英语教师。因此,需要构建即具备了良好英语教学法和专业英语知识的优良教师队伍,来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ESP在土木工程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讨

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可见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ESP英语是该专业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提高ESP教学质量,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综合经验和理论,笔者对ESP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作出以下探讨:

1.教学方式改革。就目前的GEP教学而言,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土木工程其专业的特殊性。因此,必然需要引入ESP教学模式。“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首要步骤。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ESP英语的内容应当与本专业的内容相吻合。在英语教学中突出专业知识,明确专业的客观需求,重点学习特定的专业相关的句法,语法、词汇及语篇等。教学方式,可根据专业的具体需求,特殊训练其中的某项语言技能,灵活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单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就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来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引证实例,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土木工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在英语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明确教学目的。ESP英语教学,突出英语的专业用途。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应用于所特定的专业或职业。GEP英语教学,虽然使学生掌握了英语作为基本交流工具的能力,但就专业而言,基础英语还远远不够。英语教学重心就需要从基础英语教学向ESP教学方向转移。课程设置应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基础语言到使用专业语言的转换。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备涉外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应逐步向实用性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以及土木工程领域内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3.重视教材的选择。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校还未有统一的ESP规划教材。基本上以自行编写或选编,内容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英语ESP教材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需求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需求,学习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ESP教材的选择,即要符合专业学生专业的需求,还要兼顾到学生对于教材的接受能力。ESP的教材在设计上需要做到一个良好的设计,难度分布应达到一个合理的梯度,由浅入深,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在语言上应具有代表性,包括本专业的常用词汇和一般句法和表达方式。在内容方面,要包含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ESP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加强ESP教学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情况,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教师构成以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师和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两部分构成。针对此情况,可以加强两只队伍的业务合作。组织跨院系,跨专业的ESP教学合作。对于基础英语教师,可以加强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知识的培养。而对于专业教师,可以对其加大英语语言培训。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发挥其语言优势,并使学生了解学科内的国际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1]李小波,杨洁.浅析英语专业的 ESP 教学及师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院报,2010(01).

[2]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篇5

从他们的话中,我们由衷感受到一流学科建设的风范。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总是在中国高校排名中居于首位,在世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中也属第一梯队的前20强。

土木之强

同济土木很强。它“大而全”。自1914年11月成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历史,汇聚了众多人才,如今教职工有403人之多,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其学科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研究的全面性在中国乃至全球的高校中都是少见的。

土木工程学院承接了众多的国家级大项目,以至于有人戏说,在中国的大地上,顶级的工程项目不是同济土木设计的,就是同济土木咨询的,不是同济土木研究的,就是同济土木施工的。

学院在某些领域已经能引领世界,它牵头创建了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地震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后者联合了美国、欧洲、日本和大洋洲等地区全球顶尖的七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土木已然事实上成为世界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到2020年,土木工程学院还将形成二三个这样的世界级研究中心。

而记者对土木工程学院的强,第一印象则是其壮阔的大楼,大楼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西南部,是由土木师生自己在2003年设计的。一眼望去,一个浑身钢铁的“庞然大物”横亘在校园,满满的力量感。它由两幢楼组成,主楼8层,副楼6层。从师生的口中得知,它的特色就是全部是钢框架。它不仅显示着学院强大的专业能力,还是学生学习专业的有力工具。钢结构、桥梁、混凝土、隧道……大一下学期的必修实践课上,土木学生要去各个代表性建筑去认识这些“朋友”。而土木工程大楼是天然的钢结构最好实践对象,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按路线走一遭土木工程大楼,就知道什么是钢结构了。

大楼还成了学生实践的地方。走进主楼,会被最右侧的两个大型人字结构吸引,记者被告知这是抗震阻尼器,而它就是由土木自己的学生发明的。

同学之优

赵院长在采访中说,一流世界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立身之本是人才培养。记者与博士生傅博、硕士研究生楼初D和伍佩交流了一个下午,他们侃侃而谈,让人强烈感到他们专业能力强、视野宽、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善于合作,等等,总而言之,素质非常高,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领军人物。

优秀的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赵院长介绍,土木学院会结合未来四五年、乃至二三十年对土木人才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的重点。过去的年代里分别提出过通识教育、动手实践、创新国际化、专业认证等思路, 每隔四五年,同济土木学院都会获得一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面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土木学院制定了共性基础+个性培养的一流人才培养方案。

共性基础,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

在课堂教学中,土木工程学院侧重知识原理的掌握,“现在都是对原理把握好的老师,选他们课的同学比较多。”赵院长说。当然学院这样的好课很多,甚至外校同学也能享受。傅博,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他就从同济土木的很多经典课程中收益。他在国家的网络公开课平台上学习了诸如朱慈勉老先生的《结构力学》、顾祥林教授的《混凝土基本原理》等许多课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能力,顺利考入同济读研。

同济土木的社会实践很丰富、水平高。傅博对设计土木大楼主楼的两个人字抗震阻尼器的本科生赞不绝口,“毫不谦虚地说,同济土木本科生做出的东西,比其他很多高校研究生做的都强。”同学们还参加各种国内外土木工程的顶级比赛练手,并能加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成为学生会员。

而国际交流的机会,在同济土木更是不少。赵院长强调,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旨在培养同济土木人的国际视野和领导力,国际视野已不再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更强调多文化的学习。“现在国内大型建筑集团,越来越多的精力投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未来的土木方向一定是多文化、多民族特色的交融。”

出境学习交流,同学们反而更能感受到自己学院专业的强大。研三同学楼初D在本科期间多次前往美国参加土木工程的赛事,并有机会参观了不少美国土木工程专业的名校,但有好几次对方取消了实验室参观环节,给出的理由是还不如同济大学的先进。他发现,美国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虽然很强,但大多局限于理论基面,实践机会很少,不少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以材料为主,土木工程学科已然成为一个新材料学科。研三女生伍佩曾前往台湾一所名校交流,“比我们的小多了,教研室个位数,老师也不多。做纯科研的理论实验,而同济都是实验与工程项目接轨。”

同济土木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傅博所在的实验室,即将迎来第四位博士留学生,前三位的留学生分别来自中非、西班牙和尼泊尔,“去年夏天,有一位意大利同学来交流,就冲着我们的工程实践而来。”

个性培养,重点体现于导师制和交叉学科设置。

同济土木给每位学生都安排了导师,导师会向学生通告自己的课题、项目,邀请学生参加,而研究生,更是直接参加导师的课题,承担具体任务。

伍佩的一个课题是跟着师兄做的,项目是一栋老的大楼中的几根柱子承载力不够,要换用更高强度的钢。经过四个月的研究,伍佩找到了替换方案。楼初D研一就参加了导师的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研究琼州海峡跨海隧道的可行性。这是一个时间跨度四年的大课题,隧道规划全长28公里,技术上诸多挑战,因为它地处地震带,海水很深。尤其是该海域的土质松软,要针对此进行特别设计。他们的方案是先安插几根桩,把土夯实了,再铺层碎石,之后再做桥墩的基础部分。这些研究工作分成了一个个小课题,楼初D的一位师兄负责插桩,而他则是研究如何铺碎石。

同济土木工程学院还开设了很多交叉学科。针对建筑纠纷的法律案件越来越多,土木工程学院创建了土木法学实验班。同学们在学习土木专业的同时,还得学习法律知识,并可参加司法考试,取得毕业从事司法工作的资格。在2016年11月11日至12日的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上,由土木法学实验班同学组成的同济代表队获得第一名。

数理强化班也是一个交叉学科班,一二年级时,土木专业的同学在数学系上课,打下数学和力学底子。三四年级再学土木。此外,交叉学科还有土木计算机、土木材料、土木信息、土木机械……

作为国内顶尖专业的毕业生,同济土木学子是不愁就业的,也有不少土木学子选择读本校的研究生。看到自己学院的强大,他们会审视出国留学的意义,反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同济土木读研,其中不乏西班牙、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同学。

未来转型

中国大地的建设如火如荼,丰富的实践是同济土木生长最深厚的土壤。在一流世界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赵院长认为,为适应未来建筑的要求,土木科研要进行转型。他们以2030年,乃至2050年的远景为目标,设定了本学科的科研方向――更精细、更复杂、更前沿、更尖端。

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前或关注地震,或关注台风,或关注火灾,但是现在研究多重灾害,当地震、台风和火灾同时出现怎么办?

现如今,地上的开发空间越来越小,以后土木的前沿课题将涉及更多的地下空间开发,比如上海市的北横通道,这是贯通上海东西的第二条大动脉,其中在苏州河下100米处要挖蓄水池。

篇6

一、前言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 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更是一部色彩斑斓的文化历史。土木工程作为最古老、曾长期处于前沿位置的科学技术,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支撑。土木工程不但为人类社会不断地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 同时也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并由此引发了许多新的道德、伦理问题。

 

二、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土木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抵御自然力、自然灾害作用的能力得到大大加强。现代的大库高坝水利工程, 使得江河湖泊的洪水危害大大地降低, 并使江河湖泊为人类服务并造福于人类。此外, 桥梁、隧道使人们能够跨越江河、穿过高山峻岭直接交往, 增进不同人群的了解, 这些当然具有很强的积极的伦理学意义。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 土木工程的发展也给伦理学带来了消极影响。首先, 在土木工程的历史上, 工程事故确是不断地发生, 并引发了许多灾难性后果。其次, 土木工程需占据自然环境的空间( 地上与地下、水上与水下), 消耗自然资源, 污染自然环境, 甚至影响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因而, 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土木工程是带有特定目的的社会活动,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 只要是行动,则势必就要与一个关涉行为后果的“责任”的概念相联系。

 

三、工程师的责任德国学者汉斯·伦克曾呼吁, 在历史上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掌握如此巨大的力量和能量, 这都是技术及其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 它已经成为改造世界、塑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因素, 因此对技术进行伦理反思十分重要。他特别指出, 在技术领域新出现的变化趋势使责任伦理问题突出出来。汉斯·伦克把社会“责任”看作是技术伦理的核心。他指出, 除了传统的行为责任外, 人类还应当承担起保护与预防技术的责任, 这种责任不仅适用于现在, 也适用于人类的未来。伦克认为, 应对未来伦理挑战的唯一可能就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H·Jonas 指出,当代技术的作用与性质的新变化对伦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技术时代, 借助技术的中介, 人类的力量空前增长,各种行为由于相互联系耦合而成为社会化的集体行为, 其效果在空间上波及整个地球, 在时间上可以影响到遥远的未来。所以, 行为者、行为以及行为后果已与以往近距离范围内的所作所为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从而将“责任”推到了伦理理论的中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区分了“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信念伦理”的信徒需要的仅仅是“去盯住信念之火, 不要让它熄灭, 他的行动目标从可能的后果看毫无理性可言”。责任伦理的行为则必须顾及自己行为可能的后果。他强调在行动的领域里责任伦理优先。

 

美国著名桥梁学家 Gorge S·Morison 早在 1895 年担任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讲中就曾指出, 工程师是技术变迁和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他们不受利益集团( 政治集团和商业集团) 偏见影响, 对确保技术变革最终造福人类负有广泛责任; 军事工程家 Henry Goslee Prout 于1906 年康奈尔土木工程工程协会一次会议上也指出, 工程师能够指引人类进步, 并肩负人类面对的一切工程责任。

 

篇7

(二)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来看,美国土木工程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比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美国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综合类课程学时数明显高于国内高校;2.美国高校土木工程选修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于国内高校;3.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数的比重显著高于国内高校。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A)为期1年的访学期间,全程旁听了土木工程系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授课内容与国内高校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类似,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采用大班授课,每周2次共3小时教师授课,以及每周一次的2小时自习课。自习课安排博士研究生(助教)为本科生答疑,自习课还包括点名和交作业的内容。该课程的成绩分配与国内高校比较类似,其中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闭卷小测试,占总成绩的20%;每学期一次分组大作业,占总成绩的15%;自习课占总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与我国的课程相比,美国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每堂课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多,学生需要课前预习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教学风格自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打断教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课程网络建设比较成熟。由于大量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信息量大,为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解决学生课堂来不及记笔记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后将课程全程录像,将笔记内容、课外阅读材料、上课讨论内容等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由阅读。课表也会在网站公布,包括各课时授课内容计划、学期测试时间、大作业时间等,以便学生自习参考。3.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或者使用数值软件建模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强制参加自习课。对于基础主干课,自习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加很多社会实践,对此,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些课程自习课。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高校的作业非常多,而且作业通常为综合或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上课内容,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环节主要分为平时阶段的小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确保学习效果。为综合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教学方面而言,美国高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指标量化评价,打出评价等级,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视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为例,土木工程专业采用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校期间有3—5次工程实践机会,每次2—4个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可直接在相关工程和科研单位进行,真正做到“真题真做”,而且提前实现上岗培训。

二、我国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教育,加大专业课程比例为确保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美国土木工程院校规定授课教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工程界的专家,而且要求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达到优良。为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扎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高校已规定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给本科生教授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土木工程概论和结构力学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制约,目前主要还是以年轻教师授课为主。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可参照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多个课程群模块。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技能,校内与校外,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整合课程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效率。

(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少的问题,存在学生实践训练内容较少、实习时间短并流于形式等问题。参考美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教育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1.聘请工程单位的专家开设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类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教学模式,提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工程单位进行相关课程的现场实习,实习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和资金资助,同时学校在学生奖学金和三好生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3.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鼓励年轻教师定期到相关工程单位实习,和工程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4.实行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指导的模式。可以将毕业论文或设计直接安排在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真正做到毕业课题“真题真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缩短岗前培训的周期。

(三)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要途径之一。美国土木工程院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有特色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URO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首创,该计划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从而增长他们的学识和能力。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退学创业和Google的总裁布林的成功案例足以说明大学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这和美国的教育宗旨相吻合,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Independent Institute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XU Zhen

(Facul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Independent institute wants to find in an existing educational marke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reasonable living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ght prospects of the roa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is the only wa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actual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market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innovation and the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process, thus creating a training model in line with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objects

1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1.1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需求分析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从已毕业的 5届学生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分析存在有以下规律:约50%的学生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约20%就业于桥梁、道路施工企业,约10%就业于房地产企业、事业单位或造价事务所,5%左右学生就业于设计院,10%左右的学生读研,另有约5%左右选择出国深造。

另外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各种工程方向(如建筑工程方向与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已出现相互结合、共同参与企业生产行为的趋势。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已可承担相当数量的道桥工程,一些路桥建设公司也能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资质已向着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等综合具备的方向发展。这种客观形势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土木工程专业至少两个方向以上的专业知识,才能使企业在吸收了这样的学生后,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具备创新和生存能力。

1.2 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学生实际就业需求的事实,我们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同样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一部分是培养理论基本够用、实践动手能力更强、直接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的建筑和道路桥梁企业的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另外培养一部分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继续学习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培养内容的创新

2.1 拓宽专业课课程内容,呈现“宽口径”

传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与桥梁工程等,成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专业方向,即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等。相应地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及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如果只具备一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又回到原专业的轨道,并不能成为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课的设置主要依据的还是《专业规范》,主要是将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这些在《专业规范》中按方向设置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是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学生都能掌握两个专业方向的施工技术、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及房屋建筑构造。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篇10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

与组织程序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