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1 16:35: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篇1

互动式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机器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与学生、教师和机器之间的和谐交流,而这种交流要顺利地开展下去,趣味性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应努力创造趣味的语文互动教学环境。

一、提出趣味问题,促进师生趣味互动

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趣味互动,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一个趣味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学生主动地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从而让趣味互动得以实现。

比如在讲授课文《幼时记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现在都已经是初中生了,已经长大懂事了,不知是否还能记住幼儿时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一听说教师提起这样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且非常有趣的问题,纷纷参与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有的回答:“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在姥姥家院子里面玩,堆石头、逮虫子、消灭苍蝇等。”有的回答:“我小时喜欢看各种好看的动画片。”“我小时候喜欢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耍,我们一起过家家,特别有意思。”教师见大家聊得非常起劲,加入互动中:“是啊,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我记得我小时最喜欢玩的就是滚铁环、编竹条。”面对教师说的游戏,学生都感到非常稀罕,教师见状给大家解释了这些游戏的内容,大家的互动非常好,最后教师话题一转:“咱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作者回忆的一些童年趣事,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好吗?”

例子中这样通过趣味问题引出的,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实现更好的互动。

二、安排游戏环节,加强生生趣味互动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原本是比较容易的,然而在上课期间,生生互动要么是无法实现的,要么是不自然的互动,甚至有些学生会利用生生互动期间浑水摸鱼。为了让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互动过程中,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当教师讲完整篇课文后没有马上带领学生看课后的练习题,而是提出这样一个游戏:“变色龙是一个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通过转换自身颜色而保护自己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变色龙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说要玩游戏,纷纷表示好,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游戏采用小组合作,一组将作为藏宝人,教师会给学生分发一个球,然后指定教室中的某块区域,该组学生要共同探讨如何将小球放在教室的表面又不能让另外一个小组在20秒中看到这个小球。”这样一个游戏布置后,甲组学生作为藏宝放,纷纷进行互动交流,最终用一块抹布裹住小球放在黑板下面,乙组学生用30秒才找到小球,甲组学生获胜。

大家纷纷在互动过程中取得一场场的胜利,在游戏中加深生生互动的同时,让学生对变色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利用白板技术,实现人机趣味互动

数字化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即以教师与机器互动的方式实现的。目前教学主张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一定要促进学生与数字化技术的互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与机器的互动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初中语文。

比如在讲授《口技》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设备进行上课,上课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口技是一种用口表现世间各种声音的一门技术,大家有没有听过啊?”学生纷纷表示没有,教师利用多媒体白板打开一个电子屏幕,然后随意请一位学生上台触摸屏幕的各个位置,随后教师开始播放各种不同的口技声音,白板随后会提示该学生根据口技声音触摸画面中相对应的图像内容,比如“汪汪”声,学生可以触摸画面中的小狗;“喵喵”声学生则需要触摸画面中的小猫。越往后越难听清楚,在这样的情节中,学生与机器实现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人机互动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后期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趣味互动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互动主要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人机互动,互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方式是趣味式的互动,教师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理,进行互动教学时就能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教学。为此教师应通过趣味提问促进师生互动,通过游戏开促进生生互动,通过趣味数字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参考文献:

[1]成立村.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

[2]徐福纲.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篇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1]。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提问艺术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2]。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怎样艺术地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题,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3]。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2.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淤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于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淤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于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 教学反思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课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许多新颖的课例被提出来,充满了无限生机。但是有少数教师没有掌握课改的真谛,许多“创新”手段缺乏实际作用,犹如隔靴搔痒,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方法实现突破,顺应新课改的浪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合理的反思是衡量教师水平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认真开展教学反思。

完善的教学反思应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①反思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对本学期教学计划、教材编写、课程安排等进行反思,争取做到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符合实际情况,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②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中是否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因材施教;③反思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手段、板书书写、课程重点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教师应学会总结成功经验,找到失败原因,再接再厉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通过彼此交流经验,共同讨论等方法进行反思,使反思具有实时性与连续性,发挥出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职责划分不明确、课堂教学不够精细、教师没有深入反思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①语文课是初中的主要课程,在多数学校中都是由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一职,而在一些教学条件不完善的学校中,许多教师甚至身兼多职,导致教师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语文教学上; ②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传授,它不仅包括汉语知识,还应该让学生领悟汉语的魅力,加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应利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进行教学。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教育还偏向于功利化,家长、教师、学生都只看中成绩,导致教学过于片面,不够精细,完全成了填鸭式教学;③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过于关注成绩,导致许多教师对教学效果过于重视,反思方向出现偏差,很难从根本提高教学效果。

2.解决措施

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对比上一学期的成绩找出不足之处,完善本学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师应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的教育,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要对以上手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误区及解决措施

1.教学反思的误区

新课改要求教师影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关注,在教学中突出人文关怀、自主学习、合作创新、交流等特性,然而有的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度,造成主次不分,忽视了语文课堂真正的重点,对教学反思形成误区。

2.解决措施

①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紧密,听说读写样样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应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学生的朗读、书写的等能力;②教师认清自己定位,应作为一个引导者进行教学,不能直接灌输,例如“这道题选A”“这位同学表现很好”“这位同学表现不对”等直观的表达方式;也不能完全不参与教学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无法有目标的进行思考;③对母语的学习讲究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教师应时刻注意有没有偏离最初制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使学生的交流合作具有目的性,不能单纯的为了相应新课改号召,为了交流而交流,而忽视了教学的目标,教师只有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对结果不断反思,抓住新课改的精髓,加强学生各方面的成绩。

四、师生关系的反思

教师与学生搞好关系不仅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更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及课下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放下身段,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质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加以佐证,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共同的话题,使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更密切。同时,教师还应学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开家长会等方式,在对学生的教导上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学校中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家庭中又能感受到学校的学习气息,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对课改的推进有重大影响力,对于当下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式,使初中语文课堂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全方位素养的提升,让素质教育更加普及,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3-01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情感与教学文本产生共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帮助学生由感性认知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把抽象的语文文本过渡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演示教学,让学生在音频、视频的辅助下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提升语文能力。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认知

1.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妥当的前置性作业。生本教育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而如何结合教学实际,从趣味性、开放性、渗透性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前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帮助教师向学生出示妥当的前置性作业。如在《背影》一文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导学卡,让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完成感知感悟,并将教学重点有效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当学生完成课前导学时,再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基础技能的训练。

2.课堂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学生完成个人先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再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先做”、“先学”,为课堂上的分享交流奠定基础,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此时,抽象的教学文本变得形象可感,生动的视频课件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搞好阅读教学

1.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中课文中一些阅读文本较为抽象,尤其是一些文言文学生更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社戏》的用笔浓淡相谐、疏密有致以及采用白描手法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描绘美丽景色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了解作者是如何写作的,延伸了作者对课文的理解。

2.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是有生命的,在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课堂生成中,教师要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在多媒体参与下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参与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使教材本身形成画面感,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要勇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理解,让学生通过读书感知到教学内容,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带着情感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在作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1.发展学生作文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发掘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作文能力。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说话的氛围,让学生想说就说,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创设学生说的场景。而在作文辅导以及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让学生在表达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作文,让学生交流,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作文材料进行选择、取舍和重组。如在单元作文训练以后,教师运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具体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作文,而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或者展台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以此使其作文能力获得更大的提高。

2.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程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行作文训练。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展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参与作文训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作文的训练当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媒体的引导下更好地对语文进行多种层次、多个角度的学习。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在有展台的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展台进行语文演示教学,让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上一层楼,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更好地学习语文。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教师切不可忽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来,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真正让能力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桂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29).

篇5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开放性、生成性,要求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养成的教学程序的固定模式,不能再按照这个定式来引导学生。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灵动的课堂环境下,根据学生的情况,准确地把握情势,巧妙地变换教学思维,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教育。

什么是随机教育?随机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课堂教学的流动状态,课堂教学进行中应随时把控变化着的教学情境,积极发现并捕捉到教学情境隐含的一闪即逝的新课程资源,并充分运用捕捉的信息来调整教学。

一、随机教育能给教学设计留有巨大的空间

现在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上课不仅要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程度的差异等情况设计教学。因为,教学设计无论准备得怎样具体、详细也不可能完全适合一堂课,所以就要实行随机教育,使教学设计随课堂动态的变化而进行及时修整、并不断完善。因此可以说随机教育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是可调节的,是有空间性的。这样也可以给学生留出想象,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完成一堂有生气、精彩的课。

我在教授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这堂课时,本来设计好以介绍作者的方式导入,然后再进入文章的整体感知,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但是当我在一个班上完后感觉效果并不好,学生并没有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鸟的可贵,它与人类的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当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突然耳边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我随机一动,改变原来的计划。我让学生先闭上眼,静静地聆听来自窗外的声音。这是全班顿时安静下来,那清脆的声音更加清晰地传入室内。“小鸟的叫声”,一个学生不禁喊道。“小鸟唱的真动听”,又有一个学生说。接着,很多学生都开始谈论自己的感受了。是呀,在嘈杂的城市里,很少有人能静下来聆听这天籁般的声音了。接着我把珍珠鸟的图片给他们投影出来,而且还放了几张人类残杀鸟的图片。这时同学们都纷纷说:“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好朋友”“人类真狠毒,连这可爱的小东西都伤害”,等等。我不失时机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品读课文,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对待他的珍珠鸟的,和它又建立了一种怎样的关系,从而直奔文章的主题,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这堂课效果很好,同学们感触很深,直到下课还久久不能平静。现在,面对纷扰复杂的社会,枯燥无味的说教已经不能很好的感染人们的心灵,适时的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体验来进行反而更有感染力。因此,在灵动的课堂环境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抓住有利时机,用不固定的方式来随机地呈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的,实现有效学习。

二、随机教育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因情而调

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说明,即使课备得再好,也无法预料课上的所有情况。教师应机智灵活根据变化及时调整。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开放性、交际性,也就很难实现其教学目标。

我在教《桃花源记》时,按照教学计划详尽讲述这景色优美,社会安宁,物质富足,民风淳朴,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把这些内容讲好,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当我问同学们喜欢这里吗,很多同学都一致说:“向往、喜欢。”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却说:“老师,我不认为这种生活很美好。”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请他说出原因,他说:“我认为,这里虽然美好,但是消息闭塞,人们全都孤陋寡闻。”啊,这是我从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我随机一动,带着鼓励加请教的口吻说:“好,你是第一个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的人,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呢?”他指着课文说:“你们看,课文上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正说明他们因信息闭塞而孤陋寡闻吗?”我眼前一亮,对啊,走出传统,学出新意,敢于质疑,不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我于是借此,让同学们分组搜集讨论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信息。这样同学们热情讨论着。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体现他们也叹息自己消息闭塞,孤陋寡闻了。还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纯粹是闭关自守。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发言热烈。我及时引导问:“假如这个世外桃源一直存到今天,它会是什么样子?根据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特点,它还是一处理想境界吗?”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可能永远都是那个样子,早晚会被淘汰。

一节课在热烈、活泼讨论中结束了,我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新问题、新情景,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显示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才能,发挥教学机智,能随机应变在极短时间内创造性地激发多种方案,获取可靠信息,随机地利用新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解决问题。

三、随机教育能使课堂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捕捉住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常常跳出定式思维。学生在课堂中经常迸发出有创意的、建设性的、闪光的想法,教师应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评价。

如我在教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体现了愚公坚韧不拔,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但是有很多同学却一致觉得愚公傻,迂不可及,他的做法不可取。于是,我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所想所感。最后,我非常肯定了同学们的想法。并指出,其实本文的一个关键是让学生学习那种精神而不要在乎他做的是一件什么事。并且又为同学们讲了一些为理想而不断拼搏奋斗,不懈努力的名人故事,那节课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随机教育要求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和方式

语文教学应注重问题提出的方式、价值以及是否适时。教师要巧设问题,要把握住时机,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机进行。

紧扣重点,选准角度。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好问题,还可以应时机转换视角,一问可多个角度。例如,教高尔基的《海燕》一课,为了研究文章的结构,教师一般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在教学时,我一反常规地发问:“这首散文诗是由三幅画组成的。每幅画面上有背景,有海燕形象。请你找找看,是哪三幅画?”这一问,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扣住了主旨。

五、随机教育要求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随机评价

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评价以鼓励性为主,不管学生回答的如何都说好。这样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学生,自己都没有答对,老师还说好,所以不再重视回答的准确性,反正结果都是好。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随机,表扬观点而不表扬人,否定答案而不是否定人,

这样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六、随机教育也能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有的语文课,特别是文言文、议论文等,很多同学都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在讲这些的时候,教师随机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插一个小幽默,或是讲一个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小故事,或是补充一个课外文学知识,甚至做个小游戏,等等,对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要致力于不同时间,不同情景,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向,根据学生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恰当地进行随机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有效学习,这才是最有生命灵性的、和谐的教学。

篇6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应试倾向严重、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笔者与所在学校教研组开展了“初中语文素质化教学研究”的专题研究,重点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开展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改进,以期实现知识性、能力性目标的同步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活动也呈现出勃勃生机,许多优秀的教研成果得到了推广与运用,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学手段更加生动,教学模式更加自主,教学空间更加拓展。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部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的现象,教学活动始终抱着老一套,墨守陈规,影响了教学活动有效性提升,本课题主要就是针对这些状况开展研究与分析。当前,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不和谐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师生关系不够和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师生关系关注度不够,认为师生之间单纯就是知识传授的关系,教师只要将教材中要求讲解的内容传授完毕就行了。其实,教师面对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特殊发展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对于师生关系融洽程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这种淡漠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和提升教学成效,会产生消极影响。

2.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大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现代教学手段的熟练掌握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方面对多媒体教学握与运用能力不强,一方面自身技能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一手段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对于多媒体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够深入了解,导致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广泛。

3.教学模式枯燥单一。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学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师,部分教师还是将单向灌输的模式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教师充当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主动思维探究程度不高,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成效较低,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能够实现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容易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空间过于狭隘。部分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全部放在了课堂教学之中,对于课外活动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语文素养提升等方面整合资源力度不大。狭隘的教学空间,不利于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难以形成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合力。

二、实施课题研究的措施

在课题研究中,笔者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针对性改进,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探究教学过程以及拓展课外活动空间等方面入手,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注重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发挥积极情感因素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用。首先,笔者坚持做到倾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活动之余,深入到学生中间开展交流活动,以温和的态度向学生了解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看法,以及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建议,将其中具有价值的内容融合到教育教学工作设计之中,提高教学动的科学性。其次,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多给予学生积极的教学评价,多表扬激励,不讽刺挖苦,即使面对成绩较为滞后的后进生,也充满爱心地对待学生,给予他们关怀的爱心,在学生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更加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此外,笔者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并鼓励优秀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发挥电教媒体作用,提升教学生动程度。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为了突破以往教学手段单一枯燥而造成的教学成效低下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首先,在教学信息补充完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信息采取影音展示的方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提升了生动程度。例如,在教学一些相对枯燥的说明文内容时,笔者以纪录片、专题片等丰富的教学视频来增加学生的感知经验,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情境的营造方面,笔者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采取音乐烘托、配乐朗诵等形式,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教学活动素质化程度。

篇7

站在新纪元的开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水平、高管理能力的创新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中就明确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益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

1 给予自由空间,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种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2 树立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意识支配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不拘泥于教师的定论,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造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初中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占有和利用信息,对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比如:讨论、交流、研究等。该法自主性强、选择面宽,因此,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复习动词时态用法时,通过图片表示时间、动作,并运用它们来复习各种时态的用法。这时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迷信名人、权威,要千方百计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8

引言: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成就未来唯一的途径,人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永远没有尽头的话题,因此,在当今语文研究百花齐放的状态下,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有力的成果,并且,我们也明白了在新课改要求的目标下,语文的教学也要尽可能创新化,虽然语文有着长期传统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可以将创新的元素建立在传统之上,争取做到融合。为语文教育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得学习语文。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氛围至关重要

情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一般在和谐的,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所得到的知识远远要大于抑郁的条件下。轻松愉悦,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营造一种适合于语文学习的气氛,要将新课改理念中师生平等的概念融入教学思想。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重视师生关系,不能觉得师生关系只是课外的我事情,是加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科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关爱学生成长,中学生心理特点处在青春期,因此更需要合理把握对他们的交流尺度,要因地适宜,因人而异采取措施,对学生各方面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加以关心。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无论学生的成绩如何,都有进行语言和情感上双方面的沟通。因此,教师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的变化,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可能心里面情绪起伏比较明显,情绪对生活和学习影响都比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尤其是针对语文这种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情况下提出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进步的状态下恩能够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激发。

二、搞好预习,前移课堂教学关口

教学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就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实践和平台。但我们要知道,即使课堂当堂教学内容处理的再精彩,有很多学生还是十分茫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之前的预习,导致知识点衔接不上,预习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都知道在每学新课之前,老师都会布置作业,让我们预习新课,预习能够在讲课前先了解将要学的知识,并且能够从中发现不懂的问题,有了问题,自然也就有了兴趣,因此第二天听课就会迫不及待解决问题,也就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预习,不能忽视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好,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得教和学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指导课前预习,或者在前一天可的结尾花一点时间带学生集体预习下要学的新课,给学生留下疑问,然后第二天在课上解决,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就提升了。

三、引导学生合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新课标一再强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意识,其实就是一再告诉我们要合理安排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心理活动,协调好学生的实践。因此,我们按着新课标的意思去学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不能够单一性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能力,语文学科对语言的要求和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语文课上可以举行小组讨论或者书面的表达,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资自主学习,能够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青春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因此,创造和探究的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新颖想法,听从并加以指导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可行地实现他们的想法。

四、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学生成长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会学生自学远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充满于每一个课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动口、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不再是教育者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五、小结

教育不仅仅是学科的教育,还是改造人心的家园,因此教育是一项好大的工程,这里需要责任和目标共进,作为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作为培养祖国后继力量,老师应该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将孩子看作是祖国的花朵,承载着改造未来成就未来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教育,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篇9

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而且也为语文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源泉。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教学手段仍然比较单调与落后,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教学手段,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座谈式、游戏式、表演式以及问答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中的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积极地说出自己对本课学习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布置“回家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的家庭小作业,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学习到其中的精华;其次,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炙手可热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为语文教学增色。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程之时,单纯地依靠讲解是无法让学生体味到其中的景象的,依靠多媒体技术,让苏州园林的整体景观以立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且搭配上怡人的音乐,让学生仿若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

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的反思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阶段作为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更是要注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一,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小组,不仅可以方便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和交流,而且也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适时地将课堂交给学生去支配,比如在《皇帝的新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中将其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热情与兴趣,而且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拓展了他们对本课的理解;其二,语文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展示他们在课堂中的小主人地位,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语文课堂“搬出去”,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带领学生进行踏春、参观景区以及环保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其作文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的素材,也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强而有力的铺垫。

三、师生关系的反思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活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经常性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平和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与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获得一箭双雕的成效。比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境”的真谛,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是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的,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彷徨与迷茫,在类似谈心交流会的课堂环境中走近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从而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学生的拥护。还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通过海量的书籍阅读、网上资料、信息的查阅、与其他教师的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对于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要有所熟知,以便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除了平日必要的家庭走访、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外,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实时的学习主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诸如亲子活动、拓展训练营活动等,鼓励家长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将班级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培养心理上更多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家长、教师的关系更加稳定。

四、结语

语文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比较基础性的学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但时代和新课改的发展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反思,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出初中语文的教学功能,让初中语文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普及等方面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苏丽.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教师,2012(16).

[2]杨正龙.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改研究,2013(1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3-01

摘 要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课堂评价,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对话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目的,形成评价目标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关注对话过程、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应用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评价融入学习的过程,可以成为优化学习过程的促进剂。评价还可以改进教学,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终结性评价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方面都是评价改革创新的亮点。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课堂评价,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对话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目的,形成评价目标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关注对话过程、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应用的评价体系。

1 坚持评价的民主性、互动性

让语文教学走向民主、平等。教育有着神奇的力量,孩子需要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所谓的“大教无痕”正是如此。试想,一旦成人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其时,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被教育者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提倡让孩子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启迪孩子的智慧,点燃他心中的火花,激发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自己明理,自己懂得该怎样活着。我们允许学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允许学生有力的叛逆,有情的错误;允许学生怀着“挑战的精神”进入课堂,带着“不信的神色”进入文本。甚至允许学生给老师的语文教学评价。提倡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法中多一些“不拘一格”;在学法上多一些“融会贯通”;在语言上多一些“百家争鸣”;在态度上多一些“和风细雨”。 看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我们甚至提倡学生给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评价和计分。

2 坚持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上的一些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别人的意见,往往正是自己忽视的东西,同学的建议,会使自己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应坚持多样性,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中,要做到师生共评,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这样更能充分肯定学生个人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和不足。评议者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是自己口头的再创作。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了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开、平等。

3 坚持鼓励为主

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实施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以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这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得到一些积极的提示,肯定的赞扬,那么他将会增强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从而感受到喜悦和自尊,在现实生活中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是可以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此外也可以通过、传递微笑、耐心等待、物质奖励等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