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的性质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1 16:35: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土木工程的性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土木工程的性质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2-03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毕业设计则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综合,更体现了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1-2]。同时,建筑行业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在提出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本文面向建筑行业需要,探索与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建立团队指导、产学研联合培养、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科研项目―创新实验―毕业论文一体化等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节 从毕业设计题目看,大多数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为主,单一且陈旧,脱离实际,不能体现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多层民用建筑,虽可涉及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但基本均为框架结构,较少涉及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对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进入设计单位,绝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检测等工作[3],但毕业设计很少涉及,与实际工程需要脱节。

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现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为14~16周。实践表明,在毕业设计开始时,部分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尚未进入状态,不急于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另外,就业、考研成绩刚刚公布等因素,使得毕业设计的前期时间被大量占用,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到5月份,学生才意识到时间紧迫,于是开始加紧时间,加快速度,也使得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总之,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计算书和图纸错误较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照抄照搬现象亦较普遍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基本采用电脑绘图并完成计算书,锻炼了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但这也为学生照抄照搬别人的毕业设计成果提供了条件[4]。在毕业设计期间,不少学生能找到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很多学生由于前期进度较慢,后期直接将别人的毕业设计计算书和图纸稍加修改,从而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错误百出,极易出现计算书前后矛盾、计算书与图纸自相矛盾等情况,失去毕业设计的目的。

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应用技能型高校,绝大部分本科办学时间不长,近年来引进教师较多,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理论课程比较熟悉,但对实践教学内容明显不熟,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缺乏,对规范条文也不够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高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项目、论文、经费到账等,对教师的工程实践不够重视,导致部分高学历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仅能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小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技能型高校的办学思想也不符。

2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创新途径

在应用技能型高校办学背景下,面向建筑行业需要,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提出几种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其内容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全面体现。组建团队指导毕业设计,从科研、工程实际出发,由多名教师合作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多名学生完成较大的毕业设计课题[5]。例如,以某公路设计为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团队可分别完成线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涵设计、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附属设施设计。另外,还可安排建筑工程方向学生完成加油站的结构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协调,最终完成一条公路的设计工作,每个学生都加强了对公路设计的全面认识,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符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也是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 应用技能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这对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具有指导作用。很多高校指导教师选题缺乏工程实际背景,历年毕业设计土木具有相似性,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和产生脱离实际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高[6]。通过产学研结合,聘请校外企业导师单独联合校内导师指导毕业设计,可以丰富毕业设计内容,紧跟工程实际,也可直接参与工程单位项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对就业大有益处。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体化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毕业设计的内容基本是几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设计的综合。因此,可以利用某一完整的已完工的实际工程资料,根据课程需要,分解成各课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整合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时,只要将完成的课程设计有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文件即可。

以城市地下工程方向为例,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除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外,一般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设计[7]。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讲,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制约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将设计内容分为四大块:规划设计、隧道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毕业设计时只要整合好这四大块内容,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优化之,便可得到与实际工程基本一致的设计方案,甚至更优的设计方案[8]。

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一体化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部、教育厅、高校设立了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这些创新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这些学生,允许他们以创新项目内容为基础申请做毕业论文,这样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互为补充,实为一体。同样,指导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将科研项目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具体确定毕业论文课题时,应基于学生现有理论和专业知识,选择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科研方法为出发点的课题。

3 几点建议

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年轻教师加强与工程单位的交流与联系,积极参与具体工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工作性质,全方面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熟悉工程规范条文,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注册师证书后还可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单位。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控 学院要对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指导时间、学生设计时间及毕业设计检查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安排固定教室进行毕业设计,坚持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并进行中期答辩,对中期答辩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红牌、黄牌、口头警告,做到全过程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

保障毕业设计经费,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务必要确保毕业设计经费,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费问题,如毕业设计检查时相关资料的打印、复印等费用;对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及学生可以解决一些试验材料、测试仪器等费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量。

严把毕业设计答辩关,大力提倡公开答辩 毕业答辩环节十分重要,它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综合体现,严禁走过场。同时,大力提倡公开答辩。其中,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参加公开答辩,并允许低年级学生旁听,让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自己做好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还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建立。

4 结语

建设应用技能型高校势在必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筑行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办好应用技能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目标,总结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改革并创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全面素质,对应用技能型高校如何办好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铮,王海莹,孙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100-102.

[2]李方慧,赵永江,孟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40-42.

[3]张亦静,何杰,肖芳林.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

107-109.

[4]高笑娟,李跃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7-130.

[5]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6]姜旺恒,钱国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题目多样化改进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84-186.

篇2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从大体来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同时土木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也能够较好的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生产需要。通常情况下,多样性、流动性以及相对固定性等为建筑土木工程的基本特点。以下将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1、工程生产效率的发展需要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推动。通过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机械化等多样性的影响下,能够很好地降低诸多不必要的机械费用、人工费用以及管理成本,并且可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之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要素渗透现场施工的每一环节之中,从而切实提升建筑土木工程的生产效率。

2、 我国建筑施工自动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推动。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使了土木工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使其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原有的施工技术已经已不能与现代工程发展要求充分适应,所以眼下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便是自动化。

3、生态能源节约的重要方式主要通过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推动。通过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能够切实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伴随人们关注生态环境程度的不断加强,生态化社会的需求也逐渐体现出其重要性。在建筑土木施工中,生态化俨然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因而关于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及其发展与创新也应顺应充分符合这一方向。在建筑项目土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关施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应用自动化的施工技术,防止在建筑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不利因素,努力降低能源的排放量,从而实现生态的平衡。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配比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试验室提供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正确的进行混凝土配置,而后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施工标准要求。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保证水泥和骨料充分均匀混合,这样能有效避免蜂窝、麻面等情况的出现。混凝土搅拌时必须合理选择搅拌方法,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及顺序,从而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与强度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1.2 混凝土浇筑施工

施工企业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与流程的控制。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创新和运用,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以便对技术不断革新,还应大力开展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好浇筑用电、用水环节及材料细节的控制与研究工作;加强浇筑混凝土基础条件的控制;加大对施工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技术措施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流程的控制。混凝土浇筑流程是:首先把钢筋笼正确对准钻孔中心;其次对模板进行加固处理,并将其牢固在建筑物上;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时间,确保浇筑质量,并在进行二次振捣时注意维持建筑框架的稳固,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1.3 混凝土护养

混凝土养护工作即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采取有效措施,对混凝土温度、湿度等进行合理控制,从而确保混凝土强度与和易性符合相关标准。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有效控制,能减小混凝土表层温差,避免出现开裂。混凝土养护工作还能分为季节性,炎热季节,必须做好混凝土降温工作,通过对其表层进行敷设湿布、勤洒水等措施有效降低温度,避免由于温差变化过大而导致混凝土表层出现开裂。严寒季节,利用覆盖棉被、保温布、塑料膜等措施有效保持混凝土温度,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温差应力。

2、深基坑支护技术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中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高层方面的建筑技术得到全面发展,由于高层建筑物对于抗震效果、空间发面的利用要求严格,进而导致对深基坑的支撑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不断的推动施工技术的发展创新。在建筑过程中对于桩错支挡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方式进行创新,首先结合建筑施工处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土质疏松、坑壁土质的密度较低的土质,采用预应力错杆和灌注桩技术;而对于建筑地下水位的变化比较明显的地质,需要使用套管水冲法的成锚工艺,针对具有复杂地质的工程就需要选择复和土木工程的施工工艺,这样的复合土木工程技术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而言,这是一种高效率的施工技术,但是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灌注桩以及成孔的质量。

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的钢筋工程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其中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是关乎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该技术需要严格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钢筋图纸进行熟悉,了解使用的材料、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并要严格检查本工程中的钢筋品种、型号和使用位置;二是在钢筋绑扎完毕后,应该认真检查悬臂结构的撑脚和螺纹接头,以确保其牢固可靠性:二是在抗震技术的处理上,高层房屋建筑要适当增加强筋,坚决禁止随意对钢筋进行割、拆等行为。四是对柱插筋位置进行严密控制。不仅如此,悬挑部位的钢筋还要控制其面板负筋的高度,并对其进行钢筋支架与跳板的保护设置,防止人为践踏而落低,对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

4、混凝土泵送技术

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对混凝上泵送技术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建筑混凝土泵送技术使用过程中,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是进行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在该工程施工之前,通常需要按照工程设计的不同要求来配制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而且需要经过法定试验机构进行级配试验,并且需要按照最终的级配报告试验配合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应该严格按照该配合比进行落实。进行混凝土泵送的主要流程包括:在现场对混凝土泵机进行布置―装各混凝土输送管道―对输送管进行固定―泵送水泥浆或者水泥砂浆―泵送混凝土,其中,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5、逆向施工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往往会选择逆向施工,这对于建筑地下部分施工是十分有利的。首先,利用逆向施工技术,可以将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外墙,这不仅有效的扩大了建筑面积,而且有利于工程成本的降低;其次,利用逆向施工技术,不需要建筑临时的支撑做为地下室结构的内部支撑,通过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来作用内部支撑。具有良好的刚度,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基坑发生变形或是沉降的可能性。最后,利用逆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进行同步施工,这样对于地下结构施工工期的减少十分有利。

6、预制模板技术

利用预制模板技术可能效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效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重复性施工及竖向结构施工较多,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滑模法和爬模法来进行施工,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工期的控制,同时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性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施工中通过将滑模法与爬模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而且机械化程度也较高,对于降低施工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建筑土木工程需要使用到多项施工技术,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建筑土木工程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从技术方面来看,现存在两种比较两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创新。

1、深基坑施工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性, 保护基坑附近环境安全而进行的加固和支挡措施。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因而深基坑施工技术开始受到了普遍关注,现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发展。

1.1 桩-桩-锚支挡体系

应用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便是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创新之一。对于深掘度较大的土木工程施工,如果土质状况较差、坑壁岩石涌透性较大、挖掘深度较大,通常将会使用此种方法来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体系,并运用套管水冲法成锚技艺。

1.2 支挡和承重结构的一体化

在对土木工程进行施工时,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永久性柱、地下连续墙和地下室墙在一体化后,便完成了支挡、承重结构的一体化。一体化支挡和承重体系,一方面可以满足支挡的要求和承重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提升施工速度、降低资源、能源使用量,提升建筑土木工程的社会效益。

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法预应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预应力施工技术中的创新与发展。当前,体外预应力较多应用于特殊结构、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结构当中,形成了两种较为重要的体系。其中主要的施工方法有:布置在混凝土截面之外的预应力筋, 和传统布置在截面之外的预应力筋对应。它主要拥有两种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拥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由于孔导管位于结构体之外,所以预应力的摩擦损失较小,极易检查、控制管道铺设的质量和泌水性;而另外之一就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它的主要优势是能够使用费单根张拉技艺,便于动手操作,并且单根无粘结筋的磨损情况很小。从长远利益来看,体外预应力的优势大大多于传统预应力体系,它对建筑土木工程的多方面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其建设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于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更高追求,都直接决定于施工技术因素。所以,在建筑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就务必要不断发展、创新,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达到社会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娟,彭大伟.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探析[J].四川建材,

2013(3):210-222.

篇3

本文从施工安全角度来选择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即建设项目中针对于安全问题的关键人员来着手,提取的关键岗位如下:(1)业主方:业主方工程师;(2)施工方:项目经理、工程师、安全员、工长、电工、机械操作工;(3)设计方:设计工程师;(4)监理单位:总监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2、P-P 网络构建的思路

(3)求出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强度比例。例如,与业主方工程师沟通交流或者请教的所有岗位上的人员所得出的平均加权值综合为33.75,其中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与其沟通交流的频率平均加权值为4,则项目经理与业主方工程师沟通交流的频率占所有与业主方工程师沟通交流总频率的比例就是4/33.75=0.12。依次类推计算出矩阵中其他数值。

图1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主体网络图

整体网密度反映的是网络对于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态度等所产生的影响。它表示的是个体和个体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影响整体网的整体性能及产生的效益。假设整体网中所有行动者总数为 n,那么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最多的关系数为 n( n-1)/ 2, 而网络中实际存在的关系数假设为 m,则整体网密度= ,该关系矩阵所形成的网络的整体网络密度为0.0881。该网络中的特征向量值分布中,代号为1的节点特征向量中心度最高1.102,其余10各节点的特征向量值跟1号节点的差值很大。我们发现1号节点是业主方工程师,在国内建筑业中,业主方对于工程项目具有直接决定性的作用,是工程项目的投资单位,业主方对于其所投资的工程项目具有绝对控制权力,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业主方对于安全问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他参与方对于安全问题的态度,其他参与单位在安全问题上的态度直接受制于业主方。业主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属于责任主体。业主代表和业主方工程师是业主方的窗口,直接代表业主方行使业主方的权力和义务。因此,业主方工程师具有在该网络中极度中心的位置是对于我国建筑行业各参与方关系的一种真实直接的反映。

4、改进建议

该网络整体网络密度为 0.0881,说明该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松散,联系不够紧密。我们从实际节点所代表的岗位角度来分析,能够发现,各参与方在本组织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频繁,而跨越组织的障碍,如何能够形成各组织中的人员之间无障碍的沟通交流的形式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寻求的方法。笔者建议充分发挥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各方负责人的中间纽带作用。各组织其实就相当于网络中的结构洞,结构洞本身蕴藏着巨大的社会资本,在该网络中的结构洞直接代表着一种网络结构利益。可以通过发现各组织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而促进这些关键节点同其他组织中的关键节点的沟通交流,促使结构洞之间形成一种桥接,从而能够使结构洞之间的信息得以转化和传播,产生通畅的信息流。

参考文献:

[1]张明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预警研究[硕士论文].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李争力,杨岭,杨武. 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化流程设计[J]. 江苏建筑,2010

篇4

美国的工程教育一直引领着国际工程教育的潮流,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8项标准:①应用数学、科学、工程知识;②设计并实施实验,能分析解释并能获得数据;③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系统设计或工艺设计;④能在工作中参与集体合作,并能和他人有效地沟通;⑤能够发现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⑥了解工程对于全球和社会的影响;⑦对终身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及自学的能力;⑧是从事工程必须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虽然美国的工程教育理念、欧洲工程教育模式与中国的工程教育思想在一些表述上有差异,但是也有很多共性。基于上述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能力要求可以概括为:①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会不会做”的问题;②工程设计、建造与施工管理的能力;③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必需的操作技能,如测绘仪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工程预决算、检测仪器使用等等;④工程实验、检测、鉴定的能力;⑤能够及时发现工程问题、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⑥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⑦能够与各方合作协调共事的能力;⑧能够在行业内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上述对学生的诸多要求,都需要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线教师去完成,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相应素质与工程能力要求。

二、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了大学的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高等学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是教师的本分和责任。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天面对的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学生。专业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的启发引导、逻辑推理、案例分析,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工程实习、毕业设计辅导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其自身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认为,在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的同时,也应关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要求。

1教育观念的更新

首先要改变一些高等教育的传统办学观念,主要有:一是认为应用型本科比学术型或教研型本科低一档次,有点接近职业教育,降低了学科、专业的层次,也削弱了教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事实上,应用型与学术型或教研型专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延上,体现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而不存在层次差别。二是过分强调学术化观念,追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不断膨胀,而忽视了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理论研究与跟踪调查表明,职业成长的潜力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学习反思能力,而不是基础知识的宽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不是传授的,而是建构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深思。当代工程知识更新很快,如不能授学生以“渔”,传授的这些知识很快会过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三是将专业教育与学术训练混为一谈,重视传统理论、传统方法、传统工具的学习与应用训练,对新兴方法、新兴工具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认识不到位,对工程建设的新进展关注不够,对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认识不深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方法落后于当前工程实践,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水平与社会需求脱节。例如:工程界的结构图早已采用平法表示,但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仍采用单榀剖面详图表示,脱离于社会工程实际。

教育观念的转变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变革现有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不断膨胀,课程体系头重脚轻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大学教育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注重持续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2l世纪土木工程师的立业之本。其次变革课程内容的学科取向,改变目前以学科科目相对应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内容,缺少必要的横向联系,容易产生条块分割,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工程知识;建筑工程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对所学工程知识应用自如,与学校课程内容设置有很大关系,学校课程安排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构件及其有关的设计施工要点来学会知识,这些知识只是工程应用中的局部专门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学到在各种总体问题中如何应用他们的专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知识是从局部到整体,而工程师的工作思维是从整体到局部,使得学生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工程设计模式与学习技术知识的模式之间是不连续的,甚至于流程是相反的。再次,要变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灌输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工程思维的培养、工程方法的启迪、创新精神的培育,在教育性与训练性之间失去了必要的张力和平衡,导致学生的视野狭隘、工具功能突出,发展潜力明显不足。教学要紧扣应用和创新,比如建筑工程行业中通用的电算程序、平法表示等都要在教学中加强,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得心应手。

2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

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其在高校要承担的双重角色相对应,即: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这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兴趣,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才能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科的前沿;通过科研或社会服务,教师才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科研创新活动,才能对相关规范、规程有深入的理解。反之,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很大促进。教师把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成果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从而影响、带动学生去思考问题、观察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创新是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创新,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教学管理、考试考核方法等等。关于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来简述:激情、明白、方法、效果。具体而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热爱,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感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充分的掌握,要建立该课程的逻辑思维方法;要因材施教,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如启发式、引导式、案例教学、类比教学法、互动教学等等;以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为例,结构形式可以是单向板肋梁楼盖,也可以是双向板肋梁楼盖;可以设计成密肋楼盖,也可以是无梁楼盖。因为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哪一种类型是最佳方案,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比较。又如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方法,就利用了混凝土结构中塑性铰的概念,而在后续课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也利用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提高结构的延性耗散地震能量,减少地震灾害。适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有效的传输知识,要关注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地反思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

3教师对人和自然道德关系的认知要求

土木工程的建造要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对各种设施的需要。土木工程人能够使天堑变成通途,能把戈壁变成工厂,能够把荒滩变成美丽的新城,能够建造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的各种需求的高楼大厦。但是,必须认识到土木工程不论是建造过程还是既有建筑,既是各种资源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的破坏者。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应不应该做”的理念。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结构材料的用量及造价问题实现优化设计,节省的结构材料就是减少了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就是节能减排。因地制宜地做好结构设计工作,同时注重经济效益,提倡就地取材,形成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构设计模式。土木工程耗资巨大,工期较长,市场运作复杂,牵涉到的部门较多。教师要有经济管理意识,从前期的投资论证,到中期的规划设计,再到建造过程中,以及交付使用后的运营、维护、经营管理,都涉及到经济问题。教师要有经济管理的知识,要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合同管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不断地优化设计,学会算经济账,学会回答“值不值得做”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浪费就是没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道德的。

篇5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木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性

随着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队伍的持续壮大,其呈现出了质量事故机率不断升高的状况,给整体施工建设水平、经济效益带来了不良影响。鉴于土木工程范围较广,任务复杂这一情况,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有: 没有科学合理地实施全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优化和完善土木工程系统。这就导致一些土木工程企业无法根据工程建设需求导致较多因素无法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就显得非常关键,只有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总结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木工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

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明确质量控制核心环节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以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为提升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水平,我们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工具,健全质量管理控制、测评体系。施工人员应依据管理施工工程框架、流程特征实施科学规划。同时,应联合施工、建设、承包单位、监理机构、业主方进行体系建设进行合作。且有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另外,在施工前期交底阶段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为施工的有序进行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前提,以质量控制为平台,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效果,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体制基础,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系统,并使得质量控制系统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创新土木工程的作业能力,加入科学因素,使工作的有序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要明确质量控制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土木工程的优质施工建设,需要企业明确质量控制核心环节,应依据工程实际特征,引入现代化管控方式实施质量管理,营造优质施工环境。施工单位应在土木工程交底阶段中将各类有可能影响质量水平的因素作为核心控制要点,做足充分的前期准备与方案制定。不要为了盲目的赶工期、提进度,把量重控制质的环节有所省略,或套用其他工程模式,无法体现土木工程实际建设状况与根本需求。这样还会对质量管理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质量隐患发生机率。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提升核心要点的可靠性,令其处于良好受控模式。

3 完善施工全程控制监督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中,要实施科学的整个过程控制监督,经过完善的校验、实地测量、旁站巡查,优化施工水平。应由施工材料、方案、人员控制等方面入手,强化管理。对于施工现场要实施细化的测量试验,获取准确数据,令其成为衡量工程建设水平的科学依据。同时,要引入丰富经验工程人员从事试验操作,借助那些高效计算机软件、网络系统、数据库技术,确保计量控制、数据汇总的可靠准确。对承包方测量要实施全部的监督、做好复核管理。在实施测量前期,要对整个实践方案展开评估审核,并对主要环节进行旁站监督,共同监控测量结果的得出。对于那些所出现的不良操作问题应实施单独以及共同的复检审核。中间检验阶段中,倘若发觉尺寸不合理现象,应责令施工承包方进行及时整改优化,同时应对原始以及最终得到的测量数据进行检验,并做好抽查验证。旁站管理人员应全面熟悉工程合同条款,应有效处理好质量、工期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所有的施工材料,首先要做好质量管控,还应制定完善全部的采购计划,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需求优化选择材料类型,做好进场质量验证,核查材料合格凭证。还要对其整体质量水平展开抽查,符合合同标准与施工特征后才可以令其进场应用。对于土木工程应用施工材料、成品材料也要做好优化管控,到货验收,令其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延长设备机械服务使用寿命,创设显著施工效益。对于设计方案的实践执行,应做好全程控制管理,上道工序如果存在问题,就必须全面解决后方可开始下道工序施工。对于交叉工种作业,应做好现场的协调管理控制,杜绝返工、延误工期现象。应通过强化跟踪、有效分析、图纸检验、工艺控制、合同考察、数据汇总等方面来提高工序质量水平。另外,对整体土木工程应做好预测质量管理,进行设计施工图纸的全面审核,方案审批管理,抑制违规操作及不符合工程特征的材料引入施工现场。对于各类可能引发的质量隐患的异常状况要实施科学预测、综合管理,降低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损失。

4 加强工程施工监理

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 1) 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应确实履行监理职责,对工程进行全程动态监理。

( 2) 对于那些主要部位的施工必须要严格执行旁监制度; 确保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对施工工序的交接、小项目的验收,要严格地对质量进行控制,并实行必须进行签字确认,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规则。

( 3) 工程监理人员应加强与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的通力合作,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质检人员进行工程质量检查落实工作。

( 4) 工程施工监理部门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认真的管理,确保其监理工作落实到位。

( 5) 提高监理人员的福利和待遇,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 施工规划管理

施工规划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主要的影响,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为施工规划工作不当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所以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工作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过程中,施工企业即应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施工规划工作,以此来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6 强化人员控制与培训

为规范施工操作、方案设计、质量管理,对有关人员的强化控制与培训管理特别重要。应通过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实施专业化培训管理,提升工程建设人员综合技术水平与实践管控能力。通过强化自身素质建设,降低错误操作现象,提升工作人员质量与安全意识,令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为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打下良好基础,营造优质人文企业氛围。

7结语

相关施工单位应引入有效激励奖惩措施,对于技术好、素质全面的工程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措施,并警示那些施工水平不足、技术较差的工作人员,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与质量水平,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团队,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8参考文献

篇6

前言

现如今,工程建设行业已经成为了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土木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多个行业,例如:建材行业、化工行业、五金行业等,并且工程建设的流程极为复杂,与很多部门有关联,在工程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繁多、复杂,而且建设单位管理起来也比较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繁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进行工程管理,并不断完引进先进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质量达标,还应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尤其是一些极为特殊的施工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选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施工设备进行操作,确保土木工程安全、顺利进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安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1.土木工程施工控制要点分析

1.1做好图纸会审、施工方案等工作

若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不容忽视,相关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实,发现任何问题务必及时解决。会审图纸的过程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更正,但是不能随意改动。此外,还要对混凝土进行控制,合理控制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为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奠定牢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案非常重要,选择好的方案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材料,大幅度降低工程的资金投入,还能更好的优化施工技术,避免工期延误等,对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控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

1.2控制工程施工与安装施工的协调技术

在进行建设施工之前,水电施工单位应与建筑施工单位合理配合,相互协调进行水电的预埋、套管和预留洞等各项工作,并做好标记,及时与建筑施工单位交接。土木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对工程建设单位和水电施工单位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二者之间要互相配合,积极开展工作。水电施工单位务必在工程墙体浇筑之前,提前布置好水电暗线配管,同时了解、掌握建设施工进度,避免扰乱工程建设施工工作。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2.1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这项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进行桩基础施工时,施工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桩型,并对群桩、单桩基的设计进行全面、仔细考虑考虑,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关标准,且设计群桩时,注意土木工程地基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行吊运工程预制桩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个人必须加强吊运控制,避免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以免严重影响成桩的质量。在实施桩基钻孔、灌注施工时,要不断完善地桩的定位、放线等工作,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采用垂直的钻机角度进行钻孔,此外。还应对清理钻孔、混凝土的搅拌、制作钢筋笼、安装和成桩验收等各项工作进行严密控制,并成桩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达到相关标准,确保施工的经济、社会效益。

2.2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是最主要的一种材料。尤其是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施工技术手段就是混凝土的结构施工,而预制法、现浇法就是这项施工技术的常用方法,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广泛应用。其中,预制法性能较高、施工成本低。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务必确保预制膜的尺寸精准,而且还要严格根据施工的顺序进行操作。现浇法的应用比预制法更早,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施工中的支模与混凝土的浇筑等[2]。

2.3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主要用于构件吊装施工。在施工前,施工工人应当全面清理施工现场,且对道路修筑的装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钢构件能够按照施工的顺序运输。对于已经运输进入施工场地的钢构件,一定要采用一些支撑面较大的木枕垫底,并尽可能的将其放在起吊的位置,保证施工地面的干燥与清洁,确保钢结构的质量达标。在钢结构的连接施工过程中,其连接方式务必选择恰当,确保钢结构的连接位置精确。

2.4深基坑的支护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可确保人们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提高建筑后期的使用质量与寿命。此外,一些地下车库、地下室、地铁等施工不断增加,而建设这些工程都需要挖掘基坑。随着基坑的挖掘工程的出现,工程建设在施工和设计计算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深基坑的支护技术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工程施工的关键。在进行挖掘基坑施工时,通常都需要采取基坑支护措施,过去的基坑支护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钢板桩支护的传统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基坑施工的需求,近几年,各种深度、体积的基坑工程不断出现,使支护施工也得到一定的改进,改进后的支护施工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支撑系统,最常用的是钢管和型钢内支撑、钢和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支撑,其功能是支撑围护工程结构侧力,控制结构的位移。

第二, 挡水系统,深层的水泥搅拌桩和地下的连续墙以及旋喷桩排水系统等,其功能都是为了阻挡外渗水。

第三, 挡土系统,常用的挡土系统包括了钻孔灌注桩与深层的水泥搅拌桩及钢筋混凝土的板桩等系统,其功能是为了形成支护挡土墙与排桩,阻坑外土的压力。

2.5预应力施工技术

一般来说,预应力是对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前对其预先施加的压力,使混凝土结构在承受外荷载时,其受拉区域混凝土的内力能够产生压应力,以减小、抵消外荷载的拉应力。确保结构在投入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过早产生裂缝,换而言之就是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新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也叫做土木工程的体外预应力,这种技术使预应力的摩擦损失大幅度减小,施工操作极为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效率[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的建筑施工是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过程建设效果,也会对建筑的使用带来影响。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建设单位务必给予重视,并建立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从实质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竣工之后,也要对其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建筑的整体效果。除此与外,对工程建设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单位务必严格分析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开展作业。总之,控制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标,为人们创造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建筑企业长久发展,有效提高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严格实行“三制”势在必行。在“三制”中,项目法人制是基础,是实行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的前提。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不同于一般基建项目,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实行“三制”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项目法人的确定和项目法人制的贯彻实施,值得探讨。

1 项目法人与项目法人制

法人是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项目法人应该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开始筹备,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正式成立,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它可以是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法人与有关各方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运行机制关系,项目法人是实施项目的主体,它要向国家及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则通过项目招标投标并按合同为其提供服务。实行项目法人制,明确了由项目法人承担投资风险,并负责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和还贷,由此强化了投资方、经营管理方的责任感,实现了项目法人在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效益产出等方面责、权、利的统一。

2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既有公益性,又有群众性,并与小流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其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家补助、地方匹配和群众自筹等方面。在推行“三制”的过程中,多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建设单位,承担项目法人的职责。这种机制在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

2.1 项目法人职责无法落实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是林草、工程和农田耕作等方面的措施体系,其各项设施都是小型的,在建设过程中虽然各级财政投资占较大比例,但并不形成国有资产,各项建设成果均为农民集体或个体所有。因此,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成果既无所有权,又无经营管理权,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无法把不同来源的资金集中起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统一使用,这就造成责任和权利错位,使其无法对各投资方负责,无力作为实施项目的主体。

2.2 弱化了政府部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为依据,以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就必然削弱其监管力度,从而不利于质量控制。

2.3 使“三制”的实行流于形式

在现行体制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名义上的建设单位,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承建单位,这就难以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由于双方都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不存在相互选择的可能,无法进行招标和投标,即使签订了合同,也形同虚设,因此,使“三制”无法真正落实。

2.4 难以调动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区土地属集体所有,大多分户承包经营,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成果,项目区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拥有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但他们并不作为实施项目的主体(项目法人),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责、权、利不一致的状况,使他们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不利于专款专用

作为政府机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介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地方匹配资金难以足额到位,而且为建设资金的挪用提供了便利,不利于专款专用。转贴于 3 改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法人制的探讨

改进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法人制,就要通过明晰产权,合理确定项目法人,做到责、权、利的统一。借鉴日本设立土地改良区的做法,进行如下探讨。

3.1 从日本的土地改良区到中国的小流域治理协会

日本的土地改良区,是在一定区域以实施新修、改进、管理灌排设施,并进行农田建设的土地改良工程为目的,根据土地改良法设立的团体,由当地农户组成,在土地改良工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主持工程实施、费用征收和经营管理,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设立、合并和解散。借鉴其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笔者认为设立小流域治理协会是适宜的。

3.2 小流域治理协会的设立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区的范围可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征得其中2/3以上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开始筹备成立小流域治理协会。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规定条款,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设立。一旦设立小流域治理协会,项目区内所有(包括不同意的)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为其成员,享有作为成员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义务。对于面积较大、包括多条小流域的项目区,可以成立小流域治理联合会。

3.3 小流域治理协会的职责及其在实行“三制”中的地位

小流域治理协会的成员对项目区内的土地及设施拥有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因此协会能够作为实施项目的主体,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对各投资方负责,并承担相应风险,负责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小流域治理协会在实行“三制”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投标招标确定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并相互配合,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严格控制造价。

3.4 小流域治理协会的运行与内部管理

小流域治理协会的运行和内部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协会内部规定条款进行。会员大会是决策机构,至少每年召开一次,并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作为执行机构。理事和监事可以来自协会以外,但理事的3/5和监事的1/2必须是协会成员。理事长既是小流域治理协会的代表,也是实施项目的法定代表人,按规定程序从理事中选举产生。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秘书处和各专业委员会辅助理事会。

3.5 小流域治理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政府部门(主要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项目进行监管,并协调有关外部关系和环境。通过对项目实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审,及时发现问题令其加以改进,对于问题严重者,可按规定取消该项目区。小流域治理协会根据设计要求落实自筹资金,并敦促地方政府承诺的匹配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篇8

摘要: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已全面实施,它对从业人员的岗位素质要求与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文章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与执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执业资格制度;应用型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 2015 )01-0028-03

一、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内涵

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关系到社会责任较大、通用性强以及关系公共利益的财产、安全、生命相关领域的重要专业岗位实行的一项管理制度,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它对保证执业人员素质、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是指对满足一定要求(专业、学历、从业年限等)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考试和注册确定其执业资格及内容的一种制度。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已经全面实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如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等。

执业资格制度有效地促进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是注册执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协调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全国有48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有66所通过专业评估,执业资格制度对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执业资格制度下应用型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执业资格制度对执业人员岗位素质的要求与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执业资格制度根据所从事岗位设置对应专业,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证书、注册有效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就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和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2013年启动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在全国选取包括山东交通学院在内的34所高校对该项目进行试点。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与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立要求高校在专业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围绕注册执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服从社会的需要。

三、执业资格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一)改革目标

学历教育是执业素质形成的基础,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在校的学历教育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把执业素质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统一起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维修、试验与检测及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教学的总体安排,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受学科专业划分的影响,存在诸如专业建设重学科,轻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架构不够严密、科学;课程建设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创新性不强;开设课程总量不足,学生可选余地小;重技术而忽略工程管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等问题。在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与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背景下,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我国建设领域全面实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的行业特点,课程体系的安排既满足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也充分考虑相关注册考试需求,构建了人才培养四级平台课程体系(以桥梁工程方向为例),如表1所示。课程体系由培养基本学科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知识平台、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培养工程能力的专业方向知识平台和培养执业素质、能力的执业能力扩充平台四个课程平台组成,前两个课程平台为土木工程专业共用平台,后两个课程平台根据专业方向及对应的注册考试要求调整。以注册建造师考试为例,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建立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工程法规为依据、工程经济为重点、工程管理为核心的系列课程模块,涉及相关课程有“行业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桥梁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等。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的需求。根据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均以现行最新行业规范、规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点,要解决现有教学内容普遍存在教材内容滞后、课程间脱节、知识点重复等问题。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调整优化,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例如在可将“基础工程”“桥梁工程”课程中桥梁施工方面内容整合到“桥梁施工技术”中讲述;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与更新,将最新行业标准、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及时扩充到教学中,确保知识的更新紧跟行业发展,适应资格考试特点;要注重知识综合应用的实际工程案例的讲授,例如讲述“桥梁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等施工类课程时可将建造师考试的案例分析题作为课堂例题讲述,讲述“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等设计类课程时可将结构工程师考试(专业部分)的考试题作为课堂例题讲述。

重视课程群建设,通过课程群的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课程群的建设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目前,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正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和“桥梁工程课程群”两个省级精品课程。以“桥梁工程课程群”为例,由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和专业课“桥梁工程”“基础工程”“桥梁施工技术”构建而成,课程群建设中以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需求为导向,以桥梁“设计+施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正确处理课程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强调课程群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为重点,以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执业能力为目标。

(三)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工程实践性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有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

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案例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关于变更和索赔的内容,教材是只列出条文,学生学习枯燥、理解困难,可采用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以建造师考试相关真题为案例,组织学生扮演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角色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对变更索赔程序、依据、合同价款调整方法等进行深入思考,最后由师生对案例共同评价,案例讨论不在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获得,而是引导学生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工程造价等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授课,建立课程间共享、师生共享的多媒体资源库。如在“桥梁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授课展示实际工程施工图片、动画、视频,将工程现场场景呈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且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共享的多媒体资源库,以方便师生查阅、学习。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除了包括教材内容外,还要考虑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实际工程设计案例、施工案例、招投标案例、合同管理案例等以及各类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列入其中。

(四)建立与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也是注册工程师考试的重点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适应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摒弃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及实习实训教学自身规律,以提高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教学环节、实践环境和执业考试要求,注重校内试验室、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阶段选择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培养相应的能力,构建了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四级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实践教学体系中执业能力的扩充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及产学研项目合作,坚持走校企共建的道路,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工程建设的同步。目前已与多家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行开放式教学、订单式培养,为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设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设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目标具体化,教学质量利益化。考核内容要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能力为核心,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要注重过程考核,弱化期末考试考核,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将课程考核目标进行分解并量化,让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改变传统考核体系必然有阻力,需要教师推动,学生配合,学校层面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考核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并让学生、教师从改革中得到各自利益。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多层次师资力量

篇9

湖北文理学院原名襄樊学院,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原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和襄樊教育学院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更是服务于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我院提出的"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学位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也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1.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定位和执业资格考试对课程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及梁板结构的设计方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后续设计类专业课进行设计的基础,同时对于向其它学科和工程领域扩展也十分必要。

在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本课程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分别出现在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和专业考试和二级注册结构师专业考试中。其中一级注册结构师基础考试是放在结构设计课程中,占4~5题,二级注册结构师专业考试是以一门课程形式出现,占20题,考试内容涵盖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从钢筋混凝土构件至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所有知识点,这些都是人才培养和执业资格考试对课程教学的要求。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上偏重公式的讲解和应用而不重视基本概念和构造措施的理解,不注意 结合规范,没有使学生养成查阅规范的好习惯;(2)教学手段上单一枯燥,以注入式教学为主,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3)教学过程中虽然联系了一些实际工程,但只是泛泛介绍,学生感觉比较空洞,实际工程能力偏低,即使完成了课程设计,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1】。

3. 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本课程要求及特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

(1)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规范和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根据我院"双证通融"的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修订的2014版人才培养大纲,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首先应考虑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是掌握设计

理论,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前提;其次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根据2011年开始执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新旧规范的不同,加强学生对规范条文的学习和理解,学会如何查阅规范;再次,加强部分内容的讲解,这里主要指的是两部分内容,一是构造措施的讲解,学生对基本公式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应用时往往将构造措施丢掉了,如在确定纵向钢筋的根数时忽略了对其直径、级别及间距等要求,计算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二是加强对重点章节的讲解,如基本构件设计中,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设计应重点讲解【2】;最后,注意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执业资格考试侧重于从知识结构、专业体系和某一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来设计每一道考题,讲解时应注意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

(2)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应引入反复教学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对重点内容应采用反复教学法,如结构设计原理,应在基本构件设计的每章中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对于概念原理多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广泛运用在土木工程专业课中,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分析、学生讨论及课后总结评析,提高学生主动分析并掌握问题重点的能力, 强化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另外, 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现实工程情况的了解,通过互相沟通, 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

( 3)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

节。应从以下几点改进实践教学:为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可将实体模型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体系概念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课程设计可采用真题真做和假题真做相结合,务必做到一人一题,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结构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3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第三方检测的内容

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机其他工程等诸多项目,其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各项目相关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如下:

(一)项目实施范围的复核

复核项目实施范围是否与批复设计文件的实施范围相符合。

(二)土地平整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的复核

通过对实施后的项目进行实地测量并经过相关技术处理,确定土地平整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评定其是否达到规划设计要求。

(三)工程完成数量的复核

通过对完成的各单元工程实地测量,计算出各单元工程完成的工程量,然后根据各单元完成的工程量,统计出各个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完成的工程量和总工程量,然后与规划设计对应工程比较,评定工程完成的工程量是否与规划设计的工程量相符,并以复核完成的工程量作为工程结(决)算的依据。

(四)工程质量的检测

根据项目已批准的规划设计、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自治区有关技术标准,对土地整治项目相关工程质量指标进行测量或检测出相应的数据,然后对照相应标准值,评定项目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要求。

4取得的成效

4.1成立首家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检测室

为填补土地整治工程复核、质量检测的市场空白,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人员到全区各市、县调研,了解土地整治实际验收程序、工程量复核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和设备,获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办法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成立了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

4.2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为进一步统一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原有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以广西地方标准形式制定了《土地整治工程第1部分:建设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第2部分:质量检测与评定规程》和《土地整治工程第3部分:验收技术规程》。

4.3严格项目管理,严抓工程质量

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强化实施监管、提高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提供质量保证,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行责任制管理,逐级签订责任状,并要求工程复核采取二次复核方式监管项目工程质量,即施工过程中进行一次复核,竣工验收前进行第二次复核,严抓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工程复核是土地整治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同时,要大力推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复核第三方检测,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确保把土地整治项目真正建设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行业探索者,通过申办检测资质、建立实验室、完善技术标准等措施,已探索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新思路,但如何做好工程复核工作,是当今我区乃至全国土地整治工作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期望能提高工程参与建设各方对质量检测重视和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