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7 19:41: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数学教学心得,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初学数学对学生来说,若照本宣科必然枯燥,学生毫无兴趣,在新课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就会引发学生解疑的要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可以说是教师的影子,有优秀的教师,也就有优秀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34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32-0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科,教师教学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教学顺序,先介绍数学知识框架,再进行详细的知识点讲解。强硬地把知识点抛给学生,满堂灌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探究热情减弱,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到了初三,学生为了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埋头于试题的学习,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题来提高自己,数学的学习兴趣早已跑向一边,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师要从学生学的方面考虑教,多想想自己教的内容,教的方式,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只有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积极探究,学习效果明显。所以说,教师要转换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①利用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探究思维的兴趣。问题能让学生摆脱思维的惯性束缚,走出学习的死角,犹如让学生看到光明,提起学习的精神,投入新的思维过程。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能把抽象的数学符合、定理、证明的过程展现在屏幕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解决了重点和难点问题,符合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学生在不感到困难的学习中兴趣高涨。③给学生讲述有关数学的历史、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数学家的趣闻等。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知道古代人们的智慧,在世界上所处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态度、职业水准、丰富的学识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和教育着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兴趣、思维等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构成了教学的共同体。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状况。因为教学活动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只有符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才能发挥教师教的作用。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三、优化思路,变化讲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解题思路优化的分析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思维发展,能为学生培养严谨、创新的学风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教学上的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但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质的提高,要对多解比较,找出新颖、独特的最佳解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解思路。在数学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对于例题的选择,应选一些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尤其要突出重点,反映新课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在例题的分析和解答时,要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之目的,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实现学习的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四、复习基础,重构知识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其次是深入挖掘教材的例题,并以其为主要素材,编拟成突破一个重点、攻克一个难点、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能力的训练思维模式来深化学生的思维,要求他们着眼于教材,扎扎实实从实际水平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充分体会基础知识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切实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对所学知识有个成效性的提高。最后,进行一些数学专题来进一步强化基础,拓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能力。特别是在综合复习中,教师要以思维突破为主线,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重视数学题的缜密性与分析问题的思维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激发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他们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扫清学习上的障碍,铺平道路,提高成绩。
五、结合思维训练,强调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
1、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与画图教学,是空间与图形顺利进行推理的前提。
2、培养学生的合情与演绎推理能力,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循序渐进。 初中三年级整体一个要求是合情推理。初一是要求能用语言表达推理,不过分注重格式。初二形成推理格式。初三可简化一些推理步骤。另注意合情推理并不是不要逻辑推理,而只是在教学中不要要求太高,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结束语总之,通过这次新课标的数学学习,发现我们在实施这一节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用符合学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去进行教学。
【分类号】G633.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把老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粉笔+教材”中解放出来。交互式电子白板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在功能上继承了“黑板、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教育设备所拥有的功能,以“人―机交互,人―人交互,资源―资源交互”为特色和优势,改进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交流平台。如果我们能够灵活使用,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数学课上使用电子白板的心得。
1、音频声像,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书本等有限的形式对学生传递知识,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能够让学生对本堂课产生学习兴趣,无疑对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恰恰具备了这些功能,它让课程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显得更加生动和多样,可以链接视频、播放音乐,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电影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情境创设更加形象化,更有感染力,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应用交互式白板的视频功能,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段关于我国古代数学家研究勾股定理的视频。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认真观看视频,感受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课本,屏幕批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先呈现电子版的课本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使用感应笔直接在屏幕上对课本内容进行批注(加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讲解。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还能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3.绘画图形,易如反掌
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几何图形,教师在上几何课或者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只要直接点击相应图形,可快速画出几何图形,要是需要修改图形的大小、角度,可以点击图形上的“编辑形状点”进行修改。图形的位置,可以通过移动、旋转等功能来完成。这些操作,都有助于教师做出漂亮的几何图形。比如,教师在讲解《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章时,内容中涉及了很多基本操作题,画线段、直线、平行线、测量角度等,教师可将白板上的这些数学工具利用起来,与学生互动,把自己也作为一名学习者,一起度量,一起操作,让学生感觉到电子白板的神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
4、几何画板,彰显威力
在电子白板上使用一些数学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平台上使用几何画板,直接生成动态图像,避免了列表、描点、作图法的繁琐,把教学重点放在借助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函数特征上来。对于二次函数在图像上的对称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开口方向、对称轴、最大最小值等性质,都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让学生一目了然。
5、利用网格,数形结合
交互电子白板的网格功能,对我们讲解关于格点、移动、旋转、对称、坐标等知识,特别有帮助。在讲解《中心对称》、《勾股定理》这几课时,都可以利用类似网格功能,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尤其在初二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时,网格功能更显突出,这一章内容,体现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难度较大,学生刚开始学时,比较吃力,不易理解。教师在准备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网格功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再标出相应的坐标即可。这样上课,图形清晰,讲解清楚,还节省了画直角坐标系的时间,一举三得。
6、隐藏功能,引导思路
交互电子白板还有一个很好的功能――隐藏功能,教师在讲解定理、公式、数学题时,如果不想事先让学生看到要讲的内容,可以先将内容隐藏起来,等讲解后,再将其显现出来,这种方法对几何证明题的讲解特别有用。教师在讲解几何题时,有些辅助线事先是不想让学生看到的,这时就可以将辅助线隐藏起来,随着教师对几何题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将其点击出来。这对几何思路的分析,内容的讲解,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7、保存、回览功能,省时快捷
课堂小结是教师对整节课的一个总结,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与掌握,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前,在使用黑板时,由于面积的局限性,教师不得不将所授内容擦掉,以便于讲解下面的内容。现在,在电子白板上板书的每一页内容,教师都可以保留下来,随时都可以查看。不但便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复习,还便于学生课后整理笔记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用因为疲于记笔记而错过听讲,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8、链接网站,贴近生活。
电子白板,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功能,就是能够直接连接网络,现代数学课程要求“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与《概率》这两章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交互白板平台。在课堂上,直接到相关网站收集一些网上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让学生在一堂课上就能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形成完整的统计意识。
电子白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它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当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还有很多,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与挖掘它的功能,并且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丰富我们的课堂。当然我们的黑板也要充分利用起来,“白板+黑板”、“双刀共舞”,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16-01
当代初中生在学习上正处于各种激烈的竞争之中,数学这一重中之重的科目对他们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有差异,对数学教师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此看来,数学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所谓因材施教,知己知彼教学课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由韦志中先生提出,是一种让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在互动的过程中呈现、体验、转换、整合,以期达到某种目的。它的一系列完整过程包括四个基本原理:生动风趣的表达、立体多面的转换和细致紧密的整合。在这其中,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也都认为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将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经过本人归类,大致可总结成以下几点:
1. 数学教师唱独角戏。数学是一门相对其它科目而言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它具有生涩难懂、抽象立体等一些特征,这使得数学这一科目在初中生眼中不是那么的具有亲和力,再加之有些数学教师只顾讲自己的,而不管学生的吸收消化能力,或只顾及他们眼中优等生而不管其他后进生,就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唯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了。
2. 部分学生听课无神。一个班级的优等生只占一小部分,对于这些优等生而言,可能他们的听课效率高、有质量、能在课后及时消化老师课堂所授内容,然而大部分学生都有反应初中数学的课堂有一定难度。他们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忽略,每当老师问听懂没有,他们会默不作声,此时优等生肯定的回答让老师遗忘了他们的存在,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久而久之便听课无神了。
3. 教学模式单一。现在有一些老的数学教师不愿意跟上时代的步伐,依旧沉浸在过去的光辉之中,一直用那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过去那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在现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早已不适用了。
三、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必要性
经过上述对目前初中教学课堂现状(主要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引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能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于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引用此模式必要性的陈述:
1. 一舞台多主角。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下,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亲力亲为的参与者,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变成了主角,都将在课堂中探索自我,排列自我,然后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收获最大,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忘记了数学教师的存在。
2. 呈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主要动力点,又不是主要动力点,他们作为动力在团体中不停地变换,在变换过程中他们将解决自己的疑难。在这一模式下,数学教学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为媒介,同时兼顾数学科目的后进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一来,数学课堂必定是生动的、活泼的、可爱的,最重要的是,会变成广大学生所欢迎的课堂。
3. 让大部分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在最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和为人处事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团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将此模式引用到数学教学中会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们找回自己的自信,最终使他们不再回避数学课堂而是主动地接受数学课堂。
四、关于心理教学模式的心得和体会
笔者在偶然间知道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在研究此模式之后,有目的地将此种模式引用到数学课堂,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取得了可观的结果。首先,它确实能解决当前存在于数学课堂的不少问题。其次,它能够丰富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它可能会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笔者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用此种教学模式。
经过对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探究之后,笔者认为它对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和众多的有个性的学生来说是一剂良药。初中数学教师引用此种模式能解决一直困扰他们的教学问题;学生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此种模式的教学活动会改变对数学的看法,认为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生动多彩。总之,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 参 考 文 献 ]
[1] 朱陆君.试论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9).
初中数学对于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这个阶段数学学习的难度不断提升,导致很多学生不太适应该阶段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学不明白”的心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助力初中数学教学,这不仅可以使教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一、教育心理学与初中数学教学
1.教育心理学
数学教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目前正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其体系和理论尚不完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该学科有益于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和教学改革思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可以助力改进教学模式,有利于保障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教学氛围。
2.学生认知心理与心理学应用现状
当前学生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学习过程中没有循序渐进,没有做到环环相扣,随意性较强。如,学习知识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找到学习规律和技巧,对相关的知识没有敏感性,有些甚至沿用过时、单调、机械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不强,主要体现为数学基础薄弱,语言文字理解力较差,影响数学学习,更没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甚至还没有弄清数学概念之间、定理之间的联系,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地使学习条理化、规律化。心理学是一门体系完整且内容全面的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众多分支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学校教育是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目前,心理学理论已经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入素质教育阶段,心理学理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和主动学习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轻松学习数学。可以说,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心理学理论是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与应用心理学理论。
3.心理学理论对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重逻辑思维的特点,使得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环境,不能及时找到学习初中数学的适当方法,及时调整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就容易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力不从心和无从下手。此时,就需要借助积极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研究积极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充分理解和领会这些心理学理论所蕴含的实践价值,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帮助学生摆脱消极负面情绪的影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尤其是初中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数学的理念和方式,最终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积极心理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对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和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应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高效地应用心理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同理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换位思考、倾听以及表达尊重等方面。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讲”与“听”的关系,这种关系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有效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同理心”心理学理论改变教学模式,教师由“讲”变成“分享”,学生由“听”变为“互动”,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平等,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课堂地位,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和平等,进而形成和谐、融洽、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地掌握,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交给学生来讲授,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点与困惑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攻克难题。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形成友好、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2.“登门槛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是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低、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低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高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初中,正值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在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敏感、内心脆弱、不够自信、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烈、具有十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尊心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登门槛效应”,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以及设计教学环节,形成更加具有层次感、个性化的教学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对课堂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都给学生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一方面,目标的设立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来帮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课堂目标;另一方面,口头表扬等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权威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权威效应”鼓励学生上进求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性格、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而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视榜样为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权威效应”理论,用榜样鼓励学生上进求学,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进取心。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榜样,既要避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感,更不能让学生滋生骄傲自大的心理。例如:对于数学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数学小博士”的称号;对于在数学课堂上互动性和参与度比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予“参与小达人”的称号。这些学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向优秀榜样学习来提升自我。同时,榜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某个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也可以给予“进步之星”的称号,使其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4.“社会合作的心理效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合作的心理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确立一种合作关系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果。多伊奇(1973)通过合作与竞争的实验研究发现,当群体成员的目标与手段都是积极的并相互依赖时,其合作便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其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合作变得愈发重要,合作双赢的案例数不胜数。对于初中生,正处于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十分强烈的时期,学生的人生阅历不够,而且他们对于合作双赢缺乏正确的理解,在学习中常常出现不愿意互帮互助的情况,甚至出现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作业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学习和利用“社会合作的心理效应”,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懂得“1+1﹥2”的真谛,学会主动分享学习心得、互帮互助。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例如,班级可以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学生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作业,通过共同探讨和交流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养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清楚地认知自我,增强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懂得合作可以双赢。再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懂得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增加学生的数学教学参与度,而且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 .初中数学教学背景的研究
1.1 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况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传统的数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我们知道,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太注重课本概念知识,对于数学的情感、态度关注少;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等.
1.1.1 教学的目标狭隘,不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以前的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能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把教学课程理解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习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获得本领,就会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欲望兴高采烈来到学校走进课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而获得全面发展.可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流逝,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界对现行的教育进行反思后发现,国家的基础教育在教学上把学生引错了方向,太注重升学考试,认为成绩最重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人”的情感需求、身心特点以及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偏离了教育的目标.所以说,学生的发展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在学习上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1.1.2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课堂教学设计缺失。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案为重点,以教师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为辅.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教师讲课就用了差不多35分钟,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知识的时间比较少,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不利.所以说,过去的数学教学方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氛围的创造方面,传统的数学教师喜欢“一堂讲”,学生跟着教师走,被动学习,达不到有效率的上课,对知识的掌握就显得比较难。
1.1.3 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要学好数学,不单单要掌握课本知识,更要有正确、合适的学习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下面就具体的分析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1)学生不主动学习.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归纳概括并一一讲述课本的重点、要点,而不是自己动手总结、思考.(2)学生对主动获得知识以及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分析和处理数学问题时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合作比较少,实践动手能力较差.(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和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是一个比较薄弱的方面.
1.2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形势
1.2.1 初中的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数学的学习方法.课程的创新体现在学生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由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一种认识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里就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2.2 初中的数学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的数学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培养,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一个宽松的、积极的、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更容易获得知识.新课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前的数学课程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价值影响是很大的.一门学科的教学,就是对人的教育,如果没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甚至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这样的教学绝对是失败的.反过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就会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所以说,拥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获得知识、享受学习快乐的重要保证。
1.2.3 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从新的课材可以看出,课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大部分数学知识不像老教材那样直入正题,而是从实际的生活中出发,用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展开探索活动.在新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实现创新教学.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地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2.4 初中的数学教学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这几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当中,特别重视计算机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过程的操作能力,让数学的教学更加灵活,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增加我国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学的技术含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2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研究
2.1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探索
2.1.1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敢于质疑、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取探索获得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学学习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跟好地学习.教师还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变”权威式”为“民主式”,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1.2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以将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师生交往,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2)教师发扬民主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3)教师与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相互学习.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相互接触,师生共同学习,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2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2.2.1 初中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注重:(1)让学生了解、明白数学知识出自课本那里,掌握好课本知识;(2)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学;(4)积极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2.2.2 初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一方面,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以“再现”和创造为重要特征.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主要的公式、定理加以证明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合适的问题,采取多种方法,给学生提供思考讨论的材料,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定义、概念的意义。
2.2.3 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对数学知识的要点、难点,根据学生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2)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去学习,获得课堂知识.
(3)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地创造学生去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
(4)教师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增加我国数学课堂中的技术含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2.3.1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征。
(1)双向性.课堂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让课堂活跃起来。
(2)开放性.新课标指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课堂学习氛围良好,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学生才会对数学课感兴趣,认真地去学习数学。
(3)实效性.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结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让学生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创造性.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加灵活多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5)反思性.教学是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够对学生产生最大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
2.3.2 新课改目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合理地进行教学活动的保证.在新课改目标下,初中的数学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六个方面:
(1)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优化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容易获得知识。
(2)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制定一个最好的教学设计,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新课改目标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教学,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1
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都会积累各种各样的教学心得体会。这些心得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方法上的心得、教学理念上的心得、课堂模式上的体会以及师生相处艺术的经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经验财富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总结下来的话,就非常可惜。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总结借鉴有效的教学心得不仅可以直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同事的积极交流获得宝贵的间接经验。
一、合理分配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时间少,似乎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都在抱怨的问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学有效性的难以实现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一样的课堂时间,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成绩是各有差别的,其实关键还是教师要充分使用有限的时间,实现课堂的高效率。1.要对课堂时间安排有明确的计划。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教师合理计划课堂时间的重要意义。课堂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把具体的教学安排进行精确计划,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多设置几套可行的课堂方案,以应对比较特殊的客观变化。2.注意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除了教师要努力之外,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我们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征入手,进行思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显示,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开始的前二十五分钟。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前半节课的时候把最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以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教师在切入正题之前讲了太多与数学知识无关紧要的内容,这样往往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相对于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的后半段时间,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3.除了以上的注意事项,我们还有很多的原则需要注意,其中一点要注意藏息相辅原则的应用。藏息相辅原则始记载于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它所阐述的就是学习和休息相结合的原则,是劳逸结合的科学教学模式,这个教学原则的优势就在于往往能够保证学生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学好数学各个知识点。总之,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数学教师需要谨记提升课堂时间的重要意义。
二、及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最擅长“手把手地教学”。教师们把课本上的数学题目仔细解剖和分析,一步一步地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节省教学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改善。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数学学习上非常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不强。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非常讲究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学生本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很关键。近年来,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引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也一直在强调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为能力是一种长久的学习技巧,学生具备了更多的能力就可以在将来的生活中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实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数学相关问题。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道路上最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自己,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总之,新的时期,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和谐美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活动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环境的建立和维持。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应该走出办公室,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创造机会和条件,接近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个别的年轻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一贯按照自己制定好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基本上是零互动,从根本上并不清楚学生们的强项、薄弱环节和心理感受,结果导致在很多简单的数学版块中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对于学生切实需要多讲解的知识点却并未分配足够的时间。毋庸置疑,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最佳的、身心也是最愉悦的。因此,教师们应该主动接近学生、真诚关怀学生以打造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做到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教学具有开放性。为此,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将人们的感觉数字化、将人们的生活精微化。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时,本人先安排了这样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学生把他(她)的年龄加上2,再乘以3,然后减去5,再减去他(她)年龄的2倍,把所得的结果报给老师,由老师猜出他(她)的年龄。一个学生报出所得结果是15,通过解方程3(x+2)-5-2x=15即x+1=15,解得x=14,马上猜出这位学生的年龄是14岁,老师说出答案后,学生的好奇心马上提起来了,他们急于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猜出来的,这时,我告诉他们:“当你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你们也可以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听课十分认真。
二、通过数学活动进行有效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本人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内容时,我先请两位同学甲、乙上台来做一个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抛出两个正面:甲得1分;抛出其他结果:乙得l分,先由甲抛掷10次,乙记录得分,再由乙抛掷10次,甲记录得分,最后统计得分高的人获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踊跃举手要求上来做游戏,我就请了两组(4位)同学上来做这个游戏,然后请同学们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学生们先从黑板上的数据直观感受到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我再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个游戏不公平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经过分析,得出甲、乙两人获胜的机会分别为25%与75%,接下来我再请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使游戏成为一个公平的游戏,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都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还向我提出要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类似的有趣的活动。
三、加强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数学交流方面的教学要求,我国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全方位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在数学课堂交流中,让学生提供多种证明方法、一题多解,正是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重视数学语言的学习
对于书上的定义、公式、法则与定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使学生认识数学语言的简洁、准确、严密。同时,要加强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如对代数的法则进行文字与符号之间的互译,几何的定理进行文字与图形、符号的互译。同时,还要加强数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互译。口头语言是学生熟悉容易理解的,进行两种语言的互译,可以使学生学会把抽象语言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把非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与应用。
2.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讨论时,学生可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提问、反驳、论证等多种活动,并与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每一个学生要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反省性思维等高层次思维能力,他就应该从更多角度看问题,感受更多的问题情景。因此,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将自己真实的解题思路及思想说出来,形成一个充满对话交流甚至辩论争执的开放性情景,这样的课堂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进行“说数学”的训练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而且要善于“说数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说数学”的活动,它包括:说自己编写的问题:说出题目的解答以及解题的“困惑”、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老师一节课或一单元所教的知识、重点、难点;说自己的学习体会,读书上的“阅读材料”的体会以及阅读课外读物的体会等等。通过“说数学”,可以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帮助学生调整思维策略和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
4.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写作并不只是语文的专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情境,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形式。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
在教育领域,一方面,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在上几何课时,我利用几何画板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比如,通过几何画板来向学生展示成轴对称的图形,使学生对两图形成轴对称有了直观、生动的印象,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和高,再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相互验证,使学生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和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有个直观的印象。同时,在学习“瓷砖的铺设”时,我还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了许多不同形状的漂亮的地砖的形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游安军.数学交流及教学探讨.[J].湖南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