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5: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共享模式的商业模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3-0011-04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把发展共享经济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说明这一经济形态的重要意义。
目前,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住宿(如Airbnb、小猪短租)、交通出行(如Uber、滴滴出行)、技能(如在行)、生活服务(如我有饭)及旅游(如丸子地球)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享经济企业。据统计,2015年共享经济在全球的市场交易规模约为81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1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3%,同时,2014年至2015年间,共享经济的风投资金增长规模超过了5倍。总之,“共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它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将会超越传统的市场模式。”[1]
目前,学术界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还比较少,企业界对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现实案例分析较多,共享经济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得以快速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理论探讨期。专家和学者们主要通过分析共享经济企业的案例,梳理出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运作机制、产生动力、面临的阻力和障碍等问题,比如,Rachel Botsman等人深刻剖析了全球实践共享经济的新兴企业以及这一商业模式,勾画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蓝图[2],Robin Chase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回顾了Zipcar的创业经历,用了大量的全球共享经济案例和经验归纳了共享经济给个人、商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提出了人人共享模型,主张用共享理念解决气候变暖、水源变少、食物不安全等问题[3],Jeremiah Owyang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共享经济的理论、案例以及全球发展现状[4];国内学者蔡余杰、黄禄金剖析了不同行业的共享经济案例,探讨了共享经济对商业、生活与工作的改变[5],刘国华、吴博对共享经济2.0进行了精确定义,分析了共享经济2.0的基本理论,深刻剖析了典型的共享经济案例,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6]
如何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企业通过共享经济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有哪些?又有哪些创新要素?这些都需要予以系统地分析。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共享经济的内涵、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和要素,以期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二、共享经济的内涵界定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Marcus Felson和Joe L.Spaeth提出的,他们认为,共享经济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建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共享基础,消费者个人则通过该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7]Jeremiah Owyang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常用技术使人们以点对点的方式而不是从企业端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8],他指出共享经济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模式,即个体不再依附于商业组织获得产品和服务,而是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个人购买产品和服务。Robin Chase则认为共享经济是由“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这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经济模式。
基于此,本文将共享经济定义为:个人、企业或组织通过共享平台分享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并从中获取回报的商业模式。结合Robin Chase的定义以及共享经济的实际运作情况,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
第一,闲置资源,即过剩产能,是实现共享经济的根基所在。闲置资源不仅包括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有形资源,还包括以知识、技能、时间等为代表的无形资源,共享经济就是要重新发现、挖掘并利用闲置资源,从而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第二,以信息技术建立的共享平台是共享经济的载体和媒介。信息技术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第三,使用价值的转移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交换经济”的本质。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的重新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强调“使用”比“拥有”更重要。
第四,获取回报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结果。共享经济不同于“共享”的一点就在于,它是以获得经济回报和收益为目的。
第五,供需双方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共享经济实行的是轻资产模式,供需双方的匹配以及忠诚度对共享经济运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在借鉴学术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新技术市场化动力、市场环境压力、市场机会拉动力等三个方面予以分析。[9]
(一)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市场化动力
新技术的市场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正是在新技术的市场化推动下而实现的。共享经济是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背景下而得以快速的发展,与基于PC(个人电脑)端互联网形成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共享经济是基于移动互联而建立的共享平台,通过对供需双方进行快速、精确匹配,撮合供需双方实现闲置资源的分享。滴滴就是把业务迁移到腾讯云,采用云计算,实现业务的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利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供需匹配和预测、精准营销、用户画像以及自动计费等功能。
(二)易变、不确定性、复杂和模糊的商业环境压力
新工业革命的到来引起了企业竞争范式的全面转变,企业竞争环境面临着较强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超竞争环境将成为企业的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主体、来源以及过程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唯有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10]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讲,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实行组织运营的扁平化、敏捷性和柔性,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压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组织边界势必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无边界性恰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资源闲置+轻资产杠杆效应”带来的市场机会拉动力
通常,企业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大而全”扩大自身实力,这种重资产模式的结果往往是组织运营的僵化、较高的运营成本以及较低的利润空间。事实上,资源的价值在本质上在于其使用价值,只有资源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才能够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讲,多数情况下企业遭遇的资源紧缺往往是资源使用不够造成的,并非资源真正的匮乏。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创业者在资源紧缺的创业情境下,通过价值共享,充分利用手头现有、零散和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来开发新的创业机会、支持创业成长[11],事实上,这种资源拼凑的过程,恰恰促成了共享经济的形成。Airbnb的三个创业者就是当初将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闲置的客厅租给游客居住,然后发现其中蕴含的创业机会,它不拥有一间房屋,住宿规模却超过了世界最大的酒店,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四、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
借鉴魏炜等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即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主要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等六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在这六个要素上的创新表现。
(一)定位创新
商业模式的定位是指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中心内容。共享经济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共享平台,撮合供需双方完成对闲置资源的共享,这不同于普通的B2C企业,往往被动响应顾客需求,也不同于普通的C2B企业,主动响应顾客需求,它是通过建立供需双方之间的“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撮合双方,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二)业务系统创新
业务系统是指企业选择与之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方式,主要由构型、角色和关系三部分组成。构型是利益相关者及其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角色是拥有具体实力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关系。从构型上来讲,共享经济主要是由供给方、共享平台、需求方三大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网络结构,共享平台是一个撮合供需双方的媒介,供给方大都是拥有闲置资源的一方,较为分散,供需双方通过在共享平台注册为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分享闲置资源。从交易角色上来讲,不同于传统企业垂直方向的供应链关系,共享经济中的供给方和共享平台之间是一种更加扁平的横向合作关系,即合伙、同盟关系,滴滴和顺风车车主之间就是这种关系,滴滴本身并没有乘车需求,需求来自于乘客,因此,车主并不是滴滴垂直意义上的供应商。从治理关系上来讲,传统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往往存在纯市场交易、所有权交易、参股、控股等治理关系,而共享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供给方)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伙、联盟关系,除了供需双方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可能存在上述其他治理关系。
(三)关键资源能力创新
关键资源能力是支撑交易结构背后的重要资源和能力。不同的商业模式要求不同的关键资源能力,关键资源能力往往决定了同类商业模式的业绩水平。传统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往往以产品质量、研发能力、价格等为主,共享经济是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而发展的,共享平台是其唯一的运营环境,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为共享经济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之一,罗宾逊物流公司就将信息技术作为其关键资源能力,每年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就达5000万美元以上。另外,传统企业往往重视需求侧,把客户资源作为扩张实力的重要筹码,而对共享经济企业而言,供需双方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供需双方的匹配以及对平台的黏性和忠诚度对共享经济运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共享经济企业不仅要重视需求方,还要重视供给方,要同时提高双方对平台的黏性,将供需双方都要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的一部分。
(四)盈利模式创新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收入的来源和收支方式。传统的企业盈利模式很简单,收入一般来自顾客,成本来自外部供应商、内部运营以及员工等方面,互联网经济使得许多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能够在协同共享上分享,零边际成本现象随处可见[12],共享经济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资源的使用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对共享经济企业而言,其收入一般来自平台供应方或者需求方,主要有比例抽成、沉淀资金投资、大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带来的收入,成本主要来自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信息技术的投入和研发等费用,在计价方式上,共享经济企业中以时间计价的占居多数,Airbnb根据住宿的天数和时间段计费,在行根据行家提供服务的时间计费,滴滴也综合了距离和时间的因素。
(五)现金流结构创新
现金流结构是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结构及其形态。共享经济实行的是轻资产模式,企业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持续、稳定的回报和增长,这也是共享经济企业深受风司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企业价值创新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价值增长能力。传统的企业以重资产模式为主,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运营成本、较低的利润空间以及较高的资源闲置机会成本。与此不同,共享经济属于轻资产模式,只是通过共享平台整合闲散的、过剩的各类资源,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的转移。这种轻资产模式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利润空间,促成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美国罗宾逊物流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物流公司,通过两大信息平台整合社会上闲散的车辆资源,让车主和货主共享各类运输服务。据统计,1994-2014年,罗宾逊的毛利和营业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4.4%和15.7%,远高于行业增速,轻资产模式给罗宾逊带来了持续的价值增长。
综上所述,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具有诸多创新之处,但是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些许问题,比如法律、监管、信任等问题,所以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监管环境以及既得利益集团方面的阻力,从一些地区主管部门对滴滴、Uber的限制、禁止行为可以看出,共享经济这一商业模式仍然面临着一些阻碍。但无论如何,共享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第2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24-228.
[2]Rachel Botsman, Roo Rogers.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HarperBusiness,
2010:9.
[3]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王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4]Jeremiah Owyang. Report: The New Rules of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2015 Data on the Rise of Sharing[EB/OL].[2015/11/30].http:///blog/category/collaborative-economy.
[5]蔡余杰,黄禄金.共享经济[M].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15:9.
[6]刘国华,吴博.共享经济2.0:个人、商业与社会的颠覆性变革[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11.
[7]Felson M, 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 21(4): 614-624.
[8]Jeremiah Owyang.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Defined
[EB/OL].[2015/11/25].http:///blog/2015/08/27/the-collaborative-economy-defined/.
[9]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4):84-89.
[10]肖.共享价值、商业生态圈与企业竞争范式转变[J].改革,2015(7):129-141.
[11]梁强,罗英光,谢舜龙.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5):14-22.
[12]杰里米・里夫金.走向物联网和共享经济[J].企业研究,2015(2):14-21.
Business Mode Innovation in Sharing Economy
ZHANG Xiao-qin
一、我国物流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
错综复杂的行业发展环境,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推动力,更富有挑战力。基于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透彻分析,展开以下论述。
1.信息平台
在我国占据较大比重,是整合后物流信息的承载体,以解决物流行业货源、车源、物流服务信息不对称为目标,为货主和车主提供多项选择,服务模式单一,收入模式为收取信息费、跟踪服务费以及会员费。目前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和车货匹配过程中的诚信度是信息平台维护的两大首要任务,竞争手段较为初级,竞争优势少差异性。
2.交易平台
信息平台加金融服务的衍生物,以打造货运线上业务的生态闭环为目标,借助交易监督、信用评级、风险防范等体系逐步完善线上交易流程,为多方交易提供担保,收入模式主要是服务流程中收取的费用,主要有会员费、信息服务费、席位服务费、网上交易服务费分成等。目前,交易平台致力于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交易记录和信用评级作为物流投融资参考,解决中小物流企业和商户融资难题,打造实名认证、交易凭证、保险、结算、信用评级的体系,促进服务模式多元化。
3.社区平台
在我国多数为物流在线运输网络生态特征的平台,连接的运输链较长,规模效应明显,能够以低成本灵活地实现跨越多层级的业务连接,全链条共享信息,除了在途追踪外,运输网络的上下游企业的财务费用、经营绩效以及服务水平也可实现透明化。但透明化使得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在庞大的网络结构下,保护链条上各个企业的商业隐私常常存在漏洞。
二、共享经济背景下物流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1.竞争模式较为初级
对于物流平台,其生存的根本是整合信息和资源的力度。各家物流平台企业为了争夺货源,展开价格战,不计后果,恶性竞争的后果甚至是毫无利润可言,忽略了共享经济时代下共赢才是根本,反映出物流平台的构建无使命感,H以盈利为主。
2.盲目模仿难以创新
我国物流平台的前身种类复杂,这些企业抱着拥抱互联网的心态进行企业转型发展,涌现出后者盲目模仿前者的态势,部分平台甚至砸钱补贴刷流量,投资巨大,却未切实地分析企业自身能力,击中用户痛点,设计出特色的产品与服务。
3.平台仅为政府政策支持
物流平台是服务于物流上下游链条而自身不从事物流业务的平台,但部分区域性企业自称物流平台却涉足物流,以此获得政府相关红利,导致物流行业小、散、乱、差的问题难有巨大改观。
此外,我国物流平台的发展还面临物流平台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内部职能组织过于传统、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窘境。
三、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的改进策略
物流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从基本要素的任一方面展开,但其出发点一定是价值主张的确定,以获取企业独特的竞争力。以下将基于共享经济时代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提出改进意见:
1.聚焦物流,单点突破
深挖某些特定服务群体的痛点,作为对多边群体价值需求的响应。企业应专注于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信息化程度,服务内容由初级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提高抗风险性。借助内外部网络打开渠道通路,展开线下合作,布局区域乃至全国性的价值网络。但要特别注重信用体制的建立,避免双方或多方交易物流交付的不稳定而引起运输纠纷问题难以解决,例如无车承运人等。
2. 标准化带来发展新姿态
在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下,设备达到标准化,通过掌握物联网技术,开发以各类设备为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保障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也要保证以重资产方式运行平台的盈利模式,维护机制要健全,价值网络要透明。此外,物流技术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物流人才或者以联盟的方式与价值网络中的战略伙伴联合研发,确保物流技术的及时更新与维护,以服务于平台的价值主张。
3.发力多式联运和云仓代运营
借助价值网络中的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合理开发仓配一体化服务,提高库存周转率。值得注意的是,价值网络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多式联运节点处货物安全性,强化服务系统,提供在途货物实时监控。
4.共享终端配送资源
对整个用户体验过程进行控制,具备一套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反馈系统,保证及时获取并改进客户反馈信息,物流平台的外部性与客户关系管理相融合将促进双边或多边群体规模的扩大,发挥边际成本递减的经济效应。城市配送打造自提柜与公共货运班车主流,或可发展小型集装箱系统;农村物流开展智慧共配。平台信息系统与自提柜电子系统连接,实时监控平台数据流量。对于大件物流,应具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方,例如日日顺等。
5.构建物流综合系统
作为综合型物流服务系统,此类系统是物流平台的佼佼者,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在合作中更具有话语权。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当从交易各方角度考虑,集中于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对综合服务采取全面质量管控。
四、结束语
依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重要的生产型服务业,物流产业将逐渐由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由产业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平台作为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有足够大的上升空间,优良的商业模式将有利于提升其整体效应。物流平台商业模式将依据理论与实践提出新思路,以对未来的构建与发展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怀勇.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20-122.
[2]潘永刚,Tracy.从模式角度解读“物流+互联网”平台[J].交通与港航,2016,12(6):28-31
【关键词】商业模式 O2O 共享经济 商业经济
随着全球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个完整的产业服务支撑,人们发现了有很多工作和生活存在问题,有效协调过度消费,因此便产生了“共享”的现象,即为促进共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的O2O模式为无线连接提供了平台,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共享。
一、商业模式的演变
关于商业模式,大家的普遍认识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对定价权的控制能力,然而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在悄然无声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在数字化世界中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体现为:1)马太效应的增强;2)边际成本降低;3)低成本的信息交互。
要想构建新的商业经济模式,那么首先就必须了解过去,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原型非常简单,为制造并销售它。从工业时代的角度出发,此时有两个成本的发生:1)商品的制造成本,2)商品的流转成本。
因此,在工业时代,规模效应对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规模效益体现在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然而从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看出曲线商业模式的演进:改善供给端能力、重新定义需求、优化流转效率、商品的虚拟化。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市场自身进化,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变化,出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改善供给端能力(2)重新定义需求(3)改善流转效率降低成本(4)虚拟化商品,流转成本为零。
因此,在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这个商业环节里,我们可以看到改变供给方式与能力、C2B、优化流转效率以及商品的数字化/虚拟化几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演进方式,比较革命的是虚拟化,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存在已经脱离了三维空间,从有形化到无形化。商业模式演进为“服务+产品”组合拳的形式。
二、数字世界中的未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型
互联网引发了对于新旧模式的热烈讨论,许多销售产品的公司逐渐转向销售“服务”,以咨询解决方案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方式,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产品和服务有怎样的区别?服务的本质是什么?它与产品的核心区别是,它是一个事件。即服务要素在时间上的消耗,它与产品的最大区别就是多了时间t变量。或者说从商品到服务,商业模式本质的变化为销售产品其实就是销售某种服务要素的时间过程。
在数字世界里,服务要素可以低成本地复制,它们都有一个服务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共同特点。比如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在线医疗,金融平台,数据服务业等等,目前正在变革的各行各业的诸多环节都逐渐显示出这样的特质。这是我们能够预想的商业模式的极致――人们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服务要素,从而提高了服务事件的数量和范围。
展望未来十年,数字化和大数据是中国商业经济模式继续变革和深化的重点,因为在数字化世界里,产品的交互是如此简单,服务要素的复制如此容易,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匹配变得越发强大和基于用户数据的多种增值商业模式将会大行其道。
原来的商业建立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互联网将这些点扁平化地接入并交互,一个巨大的星形网络形成后,交互速度大大提高。既然商业模式的进化发展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促使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我们就不可忽视这其中对商业模式演变的深远影响。
三、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一)在线产业发展迅速
共享经济其实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随着O2O平台的发展和完善,最大限度地优化分享经济的优势。如旅游产业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旅游线路,实际上是分享经济的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的旅游资源,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选择旅游,可以实现其最大利益,共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软件将旅行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激活社会资源,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群众,分享O2O平台聚集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
(二)共享经济优势凸显
大量的闲置物品和生活品如果根据功能的商品,除了买家的使用功能、休闲功能必须有一个新的用户,只能通过O2O平台闲置功能用户科学组合,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大量调查数据,分享经济能有效提高休闲产品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成本,根据人们需求的消费者的要求,可能不需要产品本身,产品的功能,很多人使用的产品,以确保其功能全面发展。
(三)业态创新成为主流
分享经济不断创新发展,将逐步形成健全的实践体系。由于商品有许多用途,共享经济在国家创新热潮下,人们开始自觉地研究现有商品的功能以及实现价值。从经济本身的角度来看,商品和其功能的自由交换是初级阶段,随着人们自由交换越来越深入,需求将是巨大的。因此共享经济的创新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体系建设失衡
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通过O2O平台,相应的保护机制仍然完善。例如,如何解决细节的产品描述是真实的纠纷,如何保护双方的利益,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这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结果。因此如果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外部发展空间很难。
(二)闲置产能调动不佳
目前,虽然O2O平台已经建立,可以实现商品的自由贸易功能,但现实中由于缺乏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条件,许多商品处于闲置状态。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分享可以受益,但分享实体经济真正闲置产能调动不佳。
(三)移动优势利用不充分
目前的分享经济,很多人主要以高价值的商品交换,主要是由于更安全的交易价值。从实践来看,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移动运营商整合差异化,而且电商一体化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每当需要分享经济需求时,如果不能建立连接到O2O平台的移动终端,那么就看不到优势。
五、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构建
(一)共享经济创新要素分析
1.信用机制
本质上分享经济交易是建立在陌生与陌生人的基础上,不能揭示客户主体的完整性,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衡量,才能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通过在同一平台上保持良好的交易记录,可以促进诚信。
2.发掘闲置产能
由于消费过剩的存在,产生了大量的闲置能力,可以发现只有通过分享经济的最大价值,才能找到商品相匹配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所用,因此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充分利用闲置能力。
3.有效共享网络
共享经济需要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建立共享经济O2O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分享经济、人力资源和材料的有效结合,逐步提高客户的经济份额的热情。
4.符合社交需求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应着眼于共同经济的社会因素,通过O2O平台闲置物品显示,淘宝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当消费者发现可以有效地消除剩余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那么将其会积极推动和参与。
(二)总体架构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O2O环境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结合每个要素的特点,构建基本的经济价值模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分析商业模式的要素和创新能力,获取、创造、传递和实现价值取向的稳定性制度,对于促进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析,盈利模式主要包括:
1.平台服务费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共享经济发展是必然选择,成为O2O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利于自由经济的相互发展,平台能参加部分服务,确保正常有序运行。
2.平台推广费
在不影响共享经济功能的前提下,由于线上线下的优势,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营销能力和水平,可以采取最大化广告收入的方式。
3.线下展示费
宣传模式也是一种服务模式,要搭建一个平台,必须进行相应的宣传,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广告收入,获得运营费用。
4.增值附加费
作为数据资源积累和数据中心演进的O2O平台,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实现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共同的经济形态。如社会研究和分析的热点话题,一些业务的做法,如决策模式可以转化为收入,以保持经济份额。
(四)运营策略分析
1.诚信价值评级
建立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必须依靠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所有的交易都会有更高的信誉,也更有可能促进经济的相互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下,共享经济模式将逐渐由熟人转向一个陌生人经济活动,这需要O2O平台形成调节系统良好的安全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尤其要重视信用评级系统的价格,通过历史交易行为和表现,确定系统级。
为了提高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也可以选择与平台相对较高的平台进行合作,因为很多社交活动用户部分的平台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可以直接使用或共同分享经济平台。如腾讯微信也会有相应的认证功能,安全性高的指标,很少出现欺诈行为,因此将使双方一个安全感,共享经济会增加信用值。
2.互动口碑营销
从社会活动出发,分享经济更具有互动性和口碑性,信息彼此之间更透明,可信度更高,应建立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互动商业模式。发挥良好的口碑效应,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并随着社会网络营销的帮助作用,形成病毒效应。评估交易过程和反馈网络平台用户满意度能得到更多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讨论,优惠券和问卷调查来增强客户的热情和参与互动,加强信息数据的深度。
3.移动终端营销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消费者最佳时机的传播平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通过手机将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营销网站开始开发应用程序和相关的组,通过相应的接口设置,实现客户快速反应,共享经济的供求对接,减少供应和需求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平台实现快速的支持,移动终端的应用将推动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
4.进行市场激励及优惠推广
在中国,由于不成熟的信用体系的存在,为了实现有效的推广,必须打破国内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障碍。
(1)优惠吸引
目前,高信誉的朋友圈可以采取优惠方式,这部分潜在的支持团体,如购买商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折扣,使顾客购物消费,他们在朋友圈的经验,是一种快速提升。
(2)利益激励
对于社会群体来说,自由体验总是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参与,逐渐扩大品牌和经济模式的影响。如流行的“扫QR码,赠礼物”活动,除了平台意识外,还可以获取个人信息扫描。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全球科技取得革命性的发展,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产业行为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从实际发展来看,共享经济虽然在应用模式上已经初见雏形,但在理论体系构建及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力求为构建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进而推动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使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渠道,还会提供给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选择。同时,化妆品企业也通过互联网增加销售渠道,拓宽销售范围,弥补传统零售渠道在地域上的局限性。移动端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成为现今零售行业的重要命题。现在有很多品牌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形式,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
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信息时代的转变要求我们跟上步伐,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在公司推广方面也更多元化,包括建立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渠道进行实时新闻等形式。我们更为新产品制作专用微信页面,使客户能更简易更・陕捷地获取我们的最新资讯。
而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90后逐渐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富有个性,爱好新鲜创意,但同时缺乏耐心,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不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体验是生活方式之一,购物消费习惯更加务实,比较相信口碑效应、价格与品质并重。
公司账簿的概念和特点
(一)公司账簿的概念
公司账簿起源于中世纪商人自设的私账,后来立法调整商事关系后要求商主体必须依法制定法定的账簿。广义公司账簿是指公司在营业过程中设置的以及用文字形式记载的一切账务簿册,包括私账和法定账簿。狭义公司账簿是指立法要求公司根据商事会计原则设置和造具的,反映特定营业真实情况的簿册(范健,2011)。
公司账簿是公司在商事经营活动中必备的经营要素,各国商事法律中均有所规定。我国目前虽没有商法典,但商事性的法律对公司账簿有明确规定,如公司法第8章关于公司财务、会计的规定,证券法多处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等。除此之外,原财务部的两个部门规章即《企业财务通则》、《财务准则》,也是公司账簿方面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公司账簿的特点
1.公司账簿由公司制作。公司作为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拥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公司账簿的制作是公司的法定义务。一方面,公司账簿的置备是公司的法定义务。根据公司法第164条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法第8章具体规定了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因此,公司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要求,置备完善的账簿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税务机关及物件部门都会依法在公司存续过程中行使职权对公司账簿进行监督,违反法律规定的要求不设置公司账簿或账簿设置不合法,都会受到监督机关的行政处罚。另一方面,具体置备商事账簿的部门是公司的财务部门。公司为了符合法律的要求设置账簿,往往都在机构内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设置公司账簿及处理相关财务事项。账簿的设置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负责公司账簿设置的人员多是财务专业的专业人员,以保证公司账簿设置的科学化和合法化。
2.公司账簿制作要求严格。公司账簿是商事主体中对于商事账簿要求最为严格的,原因在于:
其一,公司是典型的法人型商事主体。公司与其他商事主体相比较最大的特色在于公司是法人型的商事主体。商事主体分为法人型的商事主体和非法人型的商事主体,而分类的标准记载于商事主体是否为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有四个条件,即依法设立、有一定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完全符合上述四个条件,因此公司是典型的社团型的法人。而非法人型的商事主体包括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他们虽然都是依法设立,有一定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但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其二,公司规范化要求的体现。公司是股东实现谋利的营利性工具,公司内部完善科学的账簿制度有利于公司盈利目的的实现,从而满足股东谋利的愿望。公司之所以不同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就在于公司是法人型的商事主体,法人有着完善的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健全的商事账簿制度,这些都保证着公司是最佳的投资工具和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公司账簿也是商事交易安全的要求。
3.立法主义:从放任主义到干涉主义。公司账簿的立法态度经历了从放任主义到干涉主义的转变过程。所谓放任主义,指公司账簿制度方面的立法没有规定,立法对于公司账簿不作任何要求,公司可以自由地对账簿进行设置。放任主义存在于欧洲中世纪后期,当时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产生不久,还不存在专门就公司账簿的立法。后来随着公司日益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公司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和公司立法的日益完善,公司账簿也纳入到了立法的层面,立法要求各类型企业都要设置商事账簿,尤其是公司,公司的商事账簿必须严格按照相应法律的要求设置,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立法者对于公司账簿的设置,由放任主义过渡到干涉主义,原因在于:一方面,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和公司的独立责任,是公司这一法人型商主体完全不同于非法人型的商主体,即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公司账簿制度作为公司股东有限责任和公司独立责任的配套制定,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司制度的健康运作;另一方面,公司成为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公司账簿制度关系到交易的安全和市场秩序的稳定。
公司账簿的类型
会计凭证,指依法记录公司日常商事活动的会计资料,是公司日常商事活动最为微观层面的记录,根据会计科目的不同,会计凭证可以分为若干类。会计凭证是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和主要依据,会计凭证若是失实,则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必然失实,公司账簿也就失去记录公司商事活动的功能。
会计账簿,指公司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记录日常商事活动的会计凭证整理成册,反映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簿册。会计账簿在会计凭证的基础之上来制作,反映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在一段会计期间的变化及其规律,或综合反映公司在一定的会计期间财务或经营方面的会计信息。会计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辅助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也称为财务会计表册,指依法制作的反映公司在一定的会计期间财务和经营的综合情况的会计资料,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说明书以及利润分配表。财务会计报告时一揽子会计文件的组成,其制作基础为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其功能在于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指导。
公司账簿的商业意义
(一)公司账簿是投资者准确了解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依据
一方面,对于公司潜在的投资者,公司账簿可以作为投资者是否要对公司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潜在的投资者是否要对公司进行投资,是经过审慎的对比和认真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而其中所要投资对象的公司账簿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目标,通过分析看是否有投资的价值和实现营利目标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制作的商事账簿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否则潜在的投资者将会做出错误的或不当的决策,影响其营利目标的实现,当然针对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否则潜在的投资者也无法获悉公司的商事账簿。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者而言,公司制作的商事账簿对于股东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公司账簿具有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天然优势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公司存在的意义就表现为要实现营利的目的,使得股东作为投资者营利目标的实现,否则股东便没有投资的欲望和动力,公司制度也就是去吸引投资者的优势,公司也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公司作为投资者谋利的营利工具,必须具有营利的机制,其中公司账簿就是公司实现营利目的的重要机制。通过公司账簿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公司可以实时地调整经营策略,趋利避害,甚至更换公司经营管理层以谋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公司账簿是公司经营管理层作为具体决策的主要依据
现代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为了实现广大股东的营利目标,一般会由董事会聘请专门的职业经理人作为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人员,对董事会负责,受董事会监督。职业经理人对于公司账簿的关心异于一般人,其原因在于,公司账簿反映了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一方面可以作为其下一步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以实现公司财产增值保值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其担任公司经理的职业业绩,企业经理人要想在这一职业中成为知名的、声誉良好的、许多公司首选的人才,必须通过公司账簿来说明其经营的业绩。
(四)公司账簿关乎公司债权人的切身利益
之所以成为公司的债权人,成为公司的交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了解后的判断,并认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良好,有投资的潜力,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很正常,不会出现财务紧张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通过合作,双方都会实现共赢的目标。因此,对于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的信息公开义务或信息披露义务显得十分重要,它保障了公司债权人信息渠道的畅通。除此之外,公司债权人对于保障其债权的实现,可以采取多种合法的措施,采取哪种措施甚至解除合同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这都主要取决于公司账簿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债权人对于公司账簿的关心,就是对于自身利益的关心,有利于在了解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保护和监督(施天涛,2006)。
未来公司账簿立法模式的思考
(一)商法典模式
在民商分立制国家,既有民法典又有商法典,在商法典中规定有系统的商事账簿的规定,统一适用于商主体。法国、德国和日本均为商法典模式的国家。应该说,商法典模式有其天然的优越性,公司作为典型的法人型商主体,商法典总则中的商事账簿对于分则具有指导意义,系统规定所有商事主体在商事账簿方面的要求,便于法律的适用。同时,在商法分则的公司法中,可以对公司账簿的某些方面作出特殊规定,形成商法总则和公司法结合适用商事账簿的格局,具有优越性。
(二)民法典模式
在民商合一制国家,公司账簿规定在民法典中。公司作为商事主体之一,在民商合一制国家,公司作为法人的一种,规定在民法典总则法人一章,而其账簿制度亦规定于其中。民法典模式在民商合一制国家可谓是顺利成章,但公司作为从事商事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事主体,规定在民法典法人一章,其账簿制度也规定于其中,将会产生商事制度与民事制度共存于一体,不利于法律体系的和谐,也会发生法律适用方面的困难。
(三)公司法模式
在英美法系国家,公司账簿制度专门规定在公司法中,实属理所应当。规定在公司法中,可以系统地规定公司账簿的种类和设置要求,有利于公司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公司作为营利工具的营利目的的实现,也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保障交易安全。
(四)证券法模式
证券法模式看到了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公司企业作为主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尤其是上司公司已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的背景下,将公司账簿制度规定在证券法之中,可以严格规范公司的运作,尤其是上市公司依法严格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保障交易安全。
(五)单行法模式
单行法模式目的在于制定一部系统的专门规范公司账簿的立法,系统规定公司账簿制度。单行法模式一般是就整个商事账簿制度系统规定,不仅包括公司账簿制度,还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账簿制度,这样有利于法律资源的节省,有利于法律的适用。
我国的公司账簿制度立法模式较为复杂,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首先不属于民法典模式,因为我国多数民商法学者认为我国是民商合一制国家,但目前民法典尚不存在;我国公司账簿立法也不属于商法典模式,我国是民商合一制国家,商法典也不存在;我国公司账簿制度立法也不属于公司法模式或证券法模式,也非单行法模式,我国商事账簿的立法较为分散不系统,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财务部部门规章等。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公司账簿制度极为分散,应当将我国商事账簿立法系统的规定起来,可以借鉴相关国家立法的做法,制定一部单行的商事账簿立法,系统地规定商事账簿制度包括公司账簿。
农业上市公司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纽带,它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平稳地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大都期望通过多元化经营不断扩大公司规模,从而提高公司绩效。那么,现有的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如何?如何通过规模发展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简要文献回顾
关于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过一些研究。Banz(1981)将1926-1975年在纽约上市的股票按公司的规模大小分成5组,结果发现在美国无论是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及其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都呈现出随公司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Fama和French(1992)以1963-1990年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上市的股票的收益率与公司规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股票市场中股票收益率随公司规模上升而下降,但Dimson和Marsh(1997)研究发现英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非负相关关系。刘志勇(2004)对2000-2002年度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规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现阶段上市公司适度负债水平应在20%-40%为最好,当资产负债率高于60%时,公司管理者就应该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当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80%时,公司就可能处在破产的边缘。赖国毅(2005)选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成分股作为样本股票,研究发现公司规模的扩张与公司经济绩效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是等级相关关系,非线形相关,且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平稳状态,公司出现规模越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越低这一不正常现象。魏良益等(2005)以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上市期间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公司绩效对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每股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每股收益对规模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影响力最大,而资产收益率会抑制规模大增长。高辉、张伟(2005)对2001年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资本规模与绩效呈现负相关。
综上所述,有关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问题研究出现截然不同的结论。结合行业讨论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不多,研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经营绩效影响的文献就更加少见。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农业上市公司”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的上市公司,不包括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偶然性、本文选取了2001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28家只发行A股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数据均来自于巨潮资讯网和证券之星网。
(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非财务指标通常很难收集相关数据并难以量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财务指标中,故分析公司经营绩效通常只用财务指标来体现。结合我国现有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和农业公司特点,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共12个指标建立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得分值
1、评价指标值的选取
笔者以农业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3年公布的年报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各指标数值3年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数值。
2、综合绩效的计算
(1)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在进行因子分析前,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变量的方差为1,均值为0。
(2)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3)计算互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并计算出各特征值对应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具体数值见表1。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经营绩效评价选择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8.85%,说明所选的4个公共因子已经能够较好地替代这些指标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4)运用回归方法求得综合因子得分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Fj=a1j×X1+a2j×X2+……+apj×Xp(j=1,2,3,4;p=1,2,…,12)
F1、F2、F3、F4分别表示4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值,综合因子F以各因子得分值加权汇总得到:F=0.29267×F1+0.20037×F2+0.19273×F3+0.10252×F4。
计算结果显示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综合因子得分值差别很大。天音控股公司经营绩效得分最高,约为25.14,其次是好当家公司和顺鑫农业公司,综合因子分别约为10.77和9.49;经营绩效最差的是华龙公司,综合因子得分却为-282.09。
三、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公司规模度量指标
从投入的角度看,资产总额是衡量企业规模最主要的指标;从产出的角度看,销售收入是衡量企业规模最主要的指标。Hopkins,H.Donald(1988)认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最通用的2个指标为企业资产和员工数。Cohen(1996)根据最新的研究文献资料认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员工数和销售收入,还包括总资产、净资产、存款以及市场销售数量等。因此,基于大多数学者研究文献,本文选择报告期末员工总数、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和总资产3个指标作为农业上市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设备越优良,研发能力越强,营销管理越科学,企业的经营绩效就越高。根据农业公司的特征和规模衡量指标,本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农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主营业务收入越大,其经营绩效越高。
假设2:农业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总资产越多,其经营绩效越高。
假设3:农业公司的员工人数与其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员工人数越多,其经营绩效越高。
(三)农业上市公司规模统计性描述
衡量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的指标值差异比较大。天音控股主营业务收入最高,平均值达到100亿元;香梨股份最低,平均只有4295万元;总资产方面,北大荒最高,平均值达到93亿元;华龙最低,平均只有4.2亿元。员工人数方面,北大荒人数最多,平均达到37659人;禾嘉最低,平均只有44人,具体情况见表2。
(四)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经营绩效综合因子得分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度量上市公司规模的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账面价值和期末员工总数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1、农业上市公司规模对其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根据类似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以下基本线性回归模型:
Y=b0+b1×ln(X1)+b2×ln(X2)+b3×ln(X3)+ε
Y表示经营绩效综合因子得分;X1为主营业务收入;X2为总资产账面价值;X3为期末员工人数;ε为随机误差项;b0为回归常数;b1、b2、b3为回归系数。
2、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3检验结果可以看出:F检验值达到5.665,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为0.004,小于0.01,说明总经营绩效与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账面价值、期末员工人数之间具有可信度很高的线性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对总经营绩效有正面影响,且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的;总资产账面价值、员工人数对总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在0.1水平上不显著。调整的R2为0.341,表明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账面价值、员工人数可以解释34.1%的经营绩效的变化,经营绩效还与其他因素相关。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公司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但不同的规模衡量指标对其经营绩效的显著性不同。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对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总资产账面价值和员工人数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且不显著。
第二,农业上市公司没有注意规模的扩大与经济绩效间的同步协调。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张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但规模的投入扩张超出一定范围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农业上市公司目前资产和员工人数规模已饱和,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经营当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针对目前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状况,建议农业上市公司调整生产结构。资产规模只是取得营业收入的手段,要合理地控制企业的资产和员工规模。建议加强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全面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提高自身资源专业化深度,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设法提高主导产品业务收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Banz,R.W.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urn and Market Value of Common Stock[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1(9).
2、Fama,E.F,French K.R..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92(47).
3、刘志勇.中国上市公司负债规模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10).
4、赖国毅.我国上市公司成长中规模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18).
5、魏良益,赵君,肖洪安.企业绩效、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规模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我国部分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软科学,2005(3).
伴随社会经济愈加发达,我国经济市场生机盎然。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也愈加增大,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此时凸显出来。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若想取得久远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管理工作严格要求,以此优化内部结构,推动企业完成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然而,我国多数小型企业并不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许多大型企业也尚未开拓更大的海外市场。在此背景下,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长久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十分低下
企业和企业之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不断竞争,它们的竞争力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企业竞争力中,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用市场经济的同时,市场的活力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这就让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不过市场经济在我国现阶段仍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整个市场中企业深入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工商管理模式的应用还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国情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因此就导致了工商管理水平并不高,并没有办法发挥出其具有的实际价值。此外现阶段还有很多管理人员在企业实际经营的时候,严重缺乏协调的意识,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不能被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中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互动和沟通的途径,另外造成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因也和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有直接关系。很多企业现阶段都引进了国外十分先进的工商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进行操作的时候其核心理念却出现严重偏离,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被严重忽视,导致整个工商管理机制并没有实际作用。如果想要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工商管理的相关机制去不断完善,在实践的同时将管理机制建立出来,对市场发展的动态去积极关注,把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管理协调好,以此对企业工商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并将企业竞争力有效增强。
(二)管理目标混乱
现阶段,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完善工商管理工作系统。但是多数企业在开展工作时期未设立明确目标,使得管理工作无法取得实际效果。究其原因,多数企业只在乎眼前生产经营带来的短暂经济效应,却忽视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建设,并未对企业未来进行展望。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若想取得长久发展,此种做法只会让企业愈加走向崩塌。
(三)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
目前,在对我国企业类型的相关调查中发现,国内加工生产型企业数量较多,并且,许多企业经营都是靠接取外贸加工订单来获取利润,但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体现出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型难度。可以说,加工生产型企业往往是产业链中的最底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也加大了企业经营的潜在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单纯地加工生产型企业不适合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如果不能尽快地进行转型,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就很容易随着经济发展被淘汰。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工商管理需要有人来完成,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不能保证管理人员的良好综合素质,就会影响企业工商管理的开展效果。因此,如果企业想要提升工商管理水平,就需要先从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着手,企业应该根据各部门的管理需求,做好管理人员的更换,引入管理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提升工商管理的综合化管理能力。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人才储备有很大关系,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才这个重要的基础,只有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训,提升人才储备,才能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接受培训,转变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确保管理人员对工商管理的正确认识。另外,企业还要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为高校内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入专业管理人才,也能让高校生提前积累实践经验。
(二)优化管理制度,注重培训考核
开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以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从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同时,企业应建立一个考核机制,企业要注重工商管理培训考核,在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工商培训的同时,对其进行系统化考核,最大化提高考核结果准确率。
(三)构建科学管理模式
企业形成完整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建于其上,并根据市场形态及时进行转换。借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外展开大量合作之力,借鉴西方工商管理模式,构建一套科学性的工商管理模式。此外,伴随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愈加完善,我国相应法律法规也逐渐趋于完善。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在法律基础上,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化、良性化竞争,保障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通过企业工商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为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主要采用工资薪酬制,张成伟在《关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制度探析》中结合我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薪酬激励体系即核心是可变薪酬,基础是基本工资,再加福利,从而达到激励施工企业项目部管理团队,施工项目效益最大的目的[1]。赵国旗在《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初探》中提出企业与项目部利益关系调整,他提出了用模拟股份的方法去分配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的工资,这将有利于项目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项目部人员的利益[3]。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利益分配中存在问题如下:1、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中注重岗位技能的工资薪酬制度。这种利益分配模式简单、单一,具有平均主义色彩,不能很好的调动项目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2、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下的项目部人员的工资大多是行政监管部门以工效挂钩的方式确定,受政策因素的制约,导致项目部人员的工资不能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发展,致使建筑工程施工国有企业项目部人员产生不积极的思想。3、建筑施工企业中也有些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中有不少是亲戚关系,利益分配上照顾人情,也容易出现帮派现象,因此,家族式建筑施工企业下的项目部人员利益分配难以实现合理化。4、利益分配差异小,责权利不统一。企业利益分配逐渐走向均等化,很多企业为了达到平衡,在工资、晋升和培训机会以及工作设备配置方面做到均匀分配。例如,员工薪资总额中绩效工资占据了45%,大多依据系数比例来分配,使得收入差距小,晋升以及培训机会多这种轮流的方式,员工心理产生等靠思想;年度考核方面,部门之间平衡促进企业内部的平衡,不能突出某一部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责权利不统一。这些都是导致员工分配均等化,不能体现出工作价值,达不到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
二、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原则
在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利益分配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共享利益原则。即当所建设的项目完成时,各参与主体均获得相应的收益的原则。②“按劳分配原则”。该项原则也会更加激励各参与主体更加积极努力的为项目的成功建设而努力。③“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原则”。即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应考虑各种风险的分担,在项目建成之后进行收益共享。④激励相容原则。该原则指的是要保证施工企业中各个参与主体在项目建设成功之后,项目部各成员的收益大于等于其他市场机会的收益,不然各参与主体将不会参与到项目的建设当中。
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中参与主体利益分配方案
(一)问题描述
当今社会中,人才培养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提高科学研究,促进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新型人才,便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人以工商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重点说明搞笑的工商管理专业中产学研合作实行应用对于培养新型人才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概述
产学研相结合即字面意思,将生产单位、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理结合,共同合作产品生产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具体内容不仅包括对于新型科研成果的具体转化和对于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包括对于科研人才的专业培养。对于不同高校社会定位等级不同,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一项进行主体合作,但是,在高校中其定位虽然不同,但是其主要目的却都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型人才,即是利用产学研结合进行的规范性教育,这便是社会对于各高校性质、任务的硬性定位,但是若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便将其过程称之为“学研产合作”即是先学习,然后进行研究。最终才是生产的模式。根据国际人才培养专业部门对于产学研结合项目即称之为合作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产学研合作教育目的及时为新型社会培养具有更强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较深以上来说,产学研相结合教育即是指:高效利用有效可行途径在保证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培养出其能够以较快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利用校内学习环境、研究教育环境和社会单位环境三种不同的环境模式及教师来源,采取校园内教学与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经验进行合理的结合,来进行适合各种不同环境的人群,使之成为适合多环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社会性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一)国家政府方面。为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国家政府应当加强其政策的引导性,一次推进产学研模式的结合,促进其三者的合作机制。从根本上来说,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来源动力是市场需求,但实际上,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并不是单靠市场需求的带动,其发展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对其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同时,更在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中,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其为协调、参与、支持、规范、管理、服务等职能起到了较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专业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建成,离不开课堂中工商管理课程内容的重度深化和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重度加强。随着现代化经济模式的不断改变,社会性应用人才需求高度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将基础知识的培养能力加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能够专一多能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志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在课程教学设置上应加强必修与主修、跨专业选修学科、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发展各自兴趣爱好、学习潜力和特长创造出一定的条件。
(三)学校企业联合办学方面。为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和相关企业应进行联合办学。根据国内高等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从“课堂教育传授”教育转变过渡到“实践工作能力”教育,并最终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必要的将学校和企业单位相结合,进行联合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能够有效的摆脱学校脱离社会群体的现状,从而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环境创造范围将对其人人力资源的适应能力空间起到直接影响作用,产学研的结合,不仅是为拓展教学空间发展的有效可行途径,更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任何一切可利用资源,将工商管理教育机构和相关的企业单位的距离拉近,并由此保持了产品产业与教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当今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特征,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仍能够接触企业单位,并且在校学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基本特性,使之熟悉企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工作重点即是在学校内外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联合企业共同设计关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开拓出学生的创新培养计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只有与高校所在地的大型企业单位进行相应的合作,才能实现将校内外产学研教学基地作为承担学生学习、实践的基地、教师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平台,进而为社会创造出新兴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内发展并不完善,但是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却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这就迫使相关高校应以保持积极态度来全面认识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教育,只有不断发展、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经济竞争中创造出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01).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如有不慎便会陷入危机。企业的危机,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财务上,通过对企业财务的分析和预测,如果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做好准备,这样企业在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将更有竞争力。
本文以化工行业为例,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对化工业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预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便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激烈的竞争。
二、机器学习方法的财务预警模型建立
(一)财务预警模型的财务指标选取。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财务指标选取原则,在参照国内外学者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化工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财务类和现金流量类指标。其中,财务类指标包含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四个方面;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现金流量指标包括现金流量比、债务保障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每股净资产。
(二)样本的选取。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的是“ST”制度,本文假定“ST"公司就是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由于研究的是小样本数据,因而从所有化工也上市公司中选取少量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由此本文研究选取沪深两市股票市场上2011—2012年两年化工行业中被进行特别处理的ST公司共8家ST公司作为财务困境公司研究样本。同时,与确定的8家ST样本公司相对应,从同类型行业上市公司中抽取非ST公司18家,作为对比研究样本。
其中,ST公司为:*ST 川化,*ST 索芙,*ST 中钨,*ST 海龙,*ST 华科,*ST 锌电,*ST 吉纤,*ST 鞍成;
非ST公司为:南风化工,红太阳,黔轮胎A,青岛双星,青海明胶,海螺型材,海螺型材,天茂集团,远兴能源,保定天鹅,美锦能源,辽通化工,国际实业,湖北宜化,金路集团,江南红箭,沈阳化工,恒逸石化,双环科技。
对于被ST上市公司的财务研究数据的选取年份,我们根据这些公司的被ST年份,往前回溯3年,即某公司在第T年被ST,则选取第T-3年的数据作为该公司的财务研究数据。因为,财务法规规定,某公司在第T年是否应该被ST,取决于该公司的第T-1年和第T-2年的财务报告所决定,因而使用这两年的数据不具有预测性,因此我们选择第T-3年的数据作为预测数据。
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15个训练样本(其中含3个ST公司)和11个预测样本(其中含5个ST公司),随机在研究样本中不重复挑选生成。
(三)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财务预警模型
SVM是一种比较好地实现了结构风险最小化思想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自动寻找那些对分类有较好区分能力的支持向量,构造分类空隙最大的有较好推广性能和较高分类准确率的最优超平面;通过核函数变换的方法将在低维空间无法分类的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分类,很好的解决了有限数量样本的高维模型构造问题构造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不存在过学习问题。因此,SVM非常适用于处理小样本、非线性、多特征等问题。
本文根据SVM的原理来进行预警模型的建立,通过核函数的选择以及相应参数的调整来获得最好的SVM预警模型。
1.核函数的选择。SVM可以使用的核函数SVM中不同的内积核函数将形成不同的算法,主要的核函数有三类: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函数,S型函数。本文使用径向基函数的高斯核函数:
2. 参数的选择。在本文的SVM简单预测模型里,核函数采用的是市场公认的效果较好的Gauss径向基核函数,因此模型有两个参数需要调试,分别是 Gauss 核函数的参数?滓和模型最优化求解时所用的惩罚参数C,而针对不同的产业两个参数所对应的值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使用训练样本来调试函数,从而寻找最佳的参数?滓和模型最优化求解时所用的惩罚参数C。在计算机选取15个训练样本后,对于惩罚参数C,以100作为初始值,根据预警效果的变化,找到最优的参数值;在确定了较好的参数之后,固定惩罚参数,不断尝试?滓的值,同样根据预警效果的变化而得到最优值。最后,根据调试参数的表现,得到当惩罚参数C=1500,参数?滓=0.031677时,对训练样本的预测效果最好,正确率为100%;由此可以得到,当预测对象为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时,支持向量机预警模型的最佳参数值。
3.模型的检验。将调试好的参数带入高斯核函数后,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的结果为ST公司全部判断正确,在非ST公司中,判断错误一个,判断的正确率为83.33%;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SVM模型对小样本数据的分类预测有很高的预测准确性。
三、结论
支持向量机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好地处理小样本,并且捕捉数据的非线性性质;同时克服过度拟合,解决高维问题;而且它只需要设定的较少的参数 (2-3个),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这也是SVM方法在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有良好表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刘彦文.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William H.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Failure. The Accounting Review,196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