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5: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原油、粮食价格震荡回落,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低,暂时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但未来走势不明朗。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突破每桶145美元后,受沙特增产、世界经济疲软对石油需求减少、美元汇率较稳定的影响,油价一路走低,于10月16日盘中跌破70美元大关。受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增加、中国和印度大豆产量创下新高、泰国和越南大米丰收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回落。短期看来,受全球经济放缓和供给增加的影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回调,输入型通胀压力暂时减缓,但初级产品价格未来走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虽然增长减缓,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仍存在较强劲的需求;如果价格持续下跌,原油供给可能出现下降;而飓风等自然灾害以及大国利益权衡等政治因素也为油价走势增加了变数。
(三)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发达经济体增长集体放缓,部分国家或地区面临衰退风险:2008年二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4%,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出历史新低。欧盟主要成员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地区GDP环比都出现下降,二季度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GDP萎缩0.5%,法国GDP环比下降0.3%,意大利GDP初值环比下降0.3%;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双双大幅下降,通胀率创出16年来新高,英国GFK、法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创出历史新低。美国8月份失业率达6.1%,创4年来新高。新兴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加大:越南几乎陷入经济危机;印度卢比、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贬值;泰国政局变动更加剧了经济下滑;二季度俄罗斯GDP增幅7.5%,低于经济学家预计和一季度增长,对2008年通胀预期也由此前的10.5%上调至11.8%。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出口下降、通胀率高、金融风险加剧等问题。
2008年10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值概览中,将其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9%。
进入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持续回落,随着CPI的回落,预期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将会适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推出“减税让民”等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一)三大需求集体调整,国内经济增长将持续回落。工业和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带来了投资的下滑,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名义投资增速也将会向实际投资量增长回归;股市和楼市的持续低迷、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缓、物价涨幅回落将影响下半年消费的稳定增长;虽然国家已出台促进出口的相关政策,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但外需的疲软、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等因素导致出口增长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三大需求同时面临调整,国内经济将持续回落。
(二)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体制改革时机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的“一保一控”政策初见成效,CPI实现稳步回落。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央行于9月15日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接着又于10月8日再将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了0.27个百分点,并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开始向市场注入资金,这些调整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在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减小、CPI呈现稳步回调以及PPI和CPI倒挂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的情况下,预期国家将会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适当放松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和管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在经济下行周期,为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经济保持稳步增长,预期国家将实施灵活的财政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政策的出台。同时,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地方政府纷纷出手,通过上大项目、加快生产自救等方式扩大投资,甚至以行政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这些措施的推出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京津一体化,加速京津冀地区发展
随着京津城际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京津“半小时交通圈”成功建成,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大城市作为双核的都市圈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京津两地联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共享、配置,双核的极化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省市的辐射作用,加速了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今年,在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重要经济增长区生产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经济圈的稳定发展就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充分发挥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借助国家给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改革试点的机会,抓住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全球化契机;加快经济圈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京津冀经济圈势必将成为今年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为3.0%、上半年增速为7.0%、1-9月为9.0%,经济在一季度见底后,实现快速回升。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先后投入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一期项目已封顶,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将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纤维、金三角塑料光纤、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中环光伏二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术项目,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比较高,成长性又非常强,可能成为“成长型巨人企业”,产值可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
二是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及时启动了远期100平方公里、近期为2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已试生产,TCL和创维升级扩能搬迁、广银铝业等项目推进良好。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加速发展,万铭总部广场、西蒙奈伦广场、伊泰中央公园等一批总部项目,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二期、北方物流总部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供给恢复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1%,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个百分点,恢复增长态势明显。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投资增长强劲。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8%,为近几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9亿元、161.5亿元和701.6亿元,增长43%、3.9%和33.7%;工业投资完成151.85亿元,增长2.6%。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8亿元,增长1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较1-8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下降20.8%;进口额7.1亿美元,下降13.8%。
(三)财政收入放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1.93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放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长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经济展望
(一)关于2013年经济走势预测
2001-2011年11年间,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达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在11年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阶段。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速高达23.6%,2008 -2011年4年间平均增速回归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可能与国家和的走势基本吻合(见图①),正处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型的时期。
图1 2001-2011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趋势图
通过上述2001-2011年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增长特征分析,针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不同环境和政策力度设计可能的情景,存在两种经济运行情况:一种情况是2013年GDP增长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7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世界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明显,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及时提升,中石油、石药、TCL、创维等大企业达产,工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的增速;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回升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费预期信心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2.中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慢,呼和浩特工业较2012年温和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费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二)关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实现微弱增长。尽管如此,全球总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放慢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加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 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外部环境好转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2.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制定了“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调控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说明前一阶段采取的微调预调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50%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企稳,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增长14.2%,比8月提高了1个百分点;1-9月投资累计增长20.5%,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长9.9%,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略高于7.5%,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7%。随着今年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触底企稳初现,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结合现阶段呼和浩特发展特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既有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
(一)有利因素
1.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稳定了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扩大,能有力拉动呼和浩特电力、化工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刺激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从2012年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看,触底企稳的态势还不稳固,国家“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会退出,将更加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这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同时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推进。
3.自治区保增长措施深入实施
我区已出台的扩大电价补贴范围、实施电力综合政策、建立部分工业产品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重大建设项目采购区内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加大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对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内部发展空间较大,增长动力较强
一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二是2013年随着中石油、TCL和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的效能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人口积聚能力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内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能有力的支撑经济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影响。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制约力度加大,特别是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实现“双保”及2013年目标的支撑措施
1.大动作的带动作用
围绕着推进城镇化,首府今年以来,力推四大动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开辟新空间;其二是在城东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释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其三是在城北实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态长廊;其四是在新机场周边,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区,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这四项重点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轨道工程的实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对实现保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大项目的推动作用
为补足工业短板,首府实施了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动的36个重大项目中,中国电信等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银宏肝细胞生物、TCL、创维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光伏材料及应用技术、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创维各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项目已竣工投产。
3.大产业的促动作用
201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受到外需下降、主要工业企业改造搬迁引起的停产、减产等因素影响,呼和浩特经济运行呈现出“低开稳升,反弹有力”的态势,同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2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一季度增速为3.0%、上半年增速为7.0%、1-9月为9.0%,经济在一季度见底后,实现快速回升。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云计算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先后投入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一期项目已封顶,百度、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将落户云计算产业园。其次,以香港浩源碳纤维、金三角塑料光纤、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中环光伏二期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技术项目,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比较高,成长性又非常强,可能成为“成长型巨人企业”,产值可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
二是重大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及时启动了远期100平方公里、近期为2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建设,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已试生产,tcl和创维升级扩能搬迁、广银铝业等项目推进良好。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意总部基地、煤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加速发展,万铭总部广场、西蒙奈伦广场、伊泰中央公园等一批总部项目,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二期、北方物流总部等一批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海亮二期、金宇新天地等61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供给恢复增长势头强劲,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2.1%,较一季度、上半年提高19.1和7.3个百分点,恢复增长态势明显。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投资增长强劲。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8%,为近几年同期最快增速。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9亿元、161.5亿元和701.6亿元,增长43%、3.9%和33.7%;工业投资完成151.85亿元,增长2.6%。二是消费市场稳中趋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8亿元,增长13.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较1-8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6.6亿美元,下降20.8%;进口额7.1亿美元,下降13.8%。
(三)财政收入放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2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1.93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8.7和9.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继续放缓。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1-9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351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30元,同比增长16.4%。
二、呼和浩特市2013年经济展望
(一)关于2013年经济走势预测
2001-2011年11年间,呼和浩特gdp平均增速达到19.9%,保持了高速增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在11年间,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和2008-2011年中高增速阶段。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速高达23.6%,2008 -2011年4年间平均增速回归到13.6%,尤其是到2011年更是回落到11.3%。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可能与国家和的走势基本吻合(见图①),正处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型的时期。
图1 2001-2011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增速趋势图
通过上述2001-2011年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增长特征分析,针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确定因素,按照不同环境和政策力度设计可能的情景,存在两种经济运行情况:一种情况是2013年gdp增长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70%左右;另一种情况是13%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现概率在30%左右。
1.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世界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经济触底回升态势明显,社会投资和消费信心及时提升,中石油、石药、tcl、创维等大企业达产,工业恢复增长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的增速;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回升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8%左右;居民消费预期信心较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在17%以上,2013年gdp增长15%左右。
2.中高速增长: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较慢,呼和浩特工业较2012年温和回升,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平稳。在此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左右的增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5%左右;居民消费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6%左右,2013年gdp增长13%左右。
(二)关于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将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2012年,其中欧元区经济有可能摆脱衰退,实现微弱增长。尽管如此,全球总需求依然不足,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放慢到潜在增长率以下,加上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缓慢, 2013年的国际经济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外部环境好转期望不能太高,外需低迷态势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2.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家制定了“把稳增长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调控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从目前公布的前三季度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说明前一阶段采取的微调预调措施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正在由缓中趋稳到筑底企稳转变。例如,近期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2%,中国制造业pmi在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下滑之后,终以连续两个月的反弹重新回到了扩张与收缩的50%临界点之上;工业生产触底企稳,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9.2%,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增长14.2%,比8月提
高了1个百分点;1-9月投资累计增长20.5%,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长9.9%,比上月回升7.2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略高于7.5%,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7.7%。随着今年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效果逐渐显现,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延续企稳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将实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在8%左右,持平或高于2012年的水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触底企稳初现,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
(三)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结合现阶段呼和浩特发展特点,2013年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既有较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
(一)有利因素
1.国内经济触底企稳,稳定了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呼和浩特外部需求扩大,能有力拉动呼和浩特电力、化工等产业的增长,同时也会刺激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以及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从2012年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看,触底企稳的态势还不稳固,国家“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会退出,将更加注重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结合,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增强政策弹性和有效性,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这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对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利好,同时也有利于重大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推进。
3.自治区保增长措施深入实施
我区已出台的扩大电价补贴范围、实施电力综合政策、建立部分工业产品储备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重大建设项目采购区内生产的原材料和设备、加大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社会事业投资力度等政策措施将会继续深入实施,对促进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内部发展空间较大,增长动力较强
一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服务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加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将有效拉动投资需求。二是2013年随着中石油、tcl和创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的效能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三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人口积聚能力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升级加快,内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能有力的支撑经济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还存在下行风险,可能对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影响。二是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制约力度加大,特别是水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三是原材料、人力、物流等要素成本持续攀升,造成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三)实现“双保”及2013年目标的支撑措施
1.大动作的带动作用
围绕着推进城镇化,首府今年以来,力推四大动作:其一是城南打造10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开辟新空间;其二是在城东全面启动白塔机场迁建工作,为城市新区发展释放100平方公里的新空间;其三是在城北实施15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打造首府生态长廊;其四是在新机场周边,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空港产业区,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这四项重点工程及其配套的交通轨道工程的实施,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投资,对实现保增长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大项目的推动作用
为补足工业短板,首府实施了重大项目带动工程。截至目前,今年重点推动的36个重大项目中,中国电信等三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银宏肝细胞生物、tcl、创维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新型光伏材料及应用技术、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创维各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大唐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香港浩源碳纤维合成项目已竣工投产。
3.大产业的促动作用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培育发展,首府已经形成食品加工、电力、生物、冶金化工、电子信息以及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几个大的优势特色产业。上述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在2011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左右。“十二五”期间,这几大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提升首府工业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经济增长速度也正朝着预期方向行进。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起伏不定,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受其影响也出现相应变化。
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总体上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2013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从区域宏观经济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债危机使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美国经济不景气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另外,今年以来由于经受自然灾害的日本经济处于恢复期,需要大量进口,使我国对日本的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形势好转,进口将有所下降。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的经济增长处于短期回调状态,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各类要素组合仍比较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长;投资需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旺盛。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地价将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也将上升,而且人口老龄化将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我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且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笔者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形势。
首先是经济增长形势,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但是,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世界经济极具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动荡已致外需明显下降,国内高通胀下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为继,加之土地可开发数量减少,土地财政拉动经济的空间缩小,也使内需增长有限,经济增速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其次,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启动刺激内需计划,但截至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依赖出口,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磨擦加剧。
再次,曾经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传统要素,其供求关系已发生较大变化,价格持续上升,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使得过去那种依赖出口快速增长的外需拉动模式不可持续,凭借要素投入的快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凭借低水平竞争和产能过度扩张的粗放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另外,通胀方面,首先,通货膨胀压力减缓。经济回落降低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逆转以及国内食品价格进入回落周期促使我国通胀回落。PPI也快速回落。但是,在全球货币宽松的情况下,通胀预期短期难以轻易改变;当前经济内在扩张压力依然存在;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舆论炒作等都可能成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因素。
三、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是,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以下重点对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首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不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工业化率将由现在的50%上升到65%左右,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5.7%上升到60%左右。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其次,预计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与2013年一样,随后的拖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为房地产投资及其相关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在地产相关产业链,政策相对紧缩的大环境,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将继续下滑。预计今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在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投资组合中,制造业相对增速最高。
再次,预计今后宏观调控政策从整体政策框架和总基调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可能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物价稳定和消费需求的关系努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方向,促进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可能会更加关注正确处理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关系, 有效防止经济风险。此外,继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使其有所成效。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之下,世界经济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当前依然比较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只要我们采取正确宏观调控手段,运用合适的金融调控政策,就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大丰市供电公司党群工作部)
参考文献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呈现出低迷状态。各国出台了相关政策以确保经济复苏,但由于就业、劳动力和成本等压力造成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基于此,我国主要贸易国加紧了贸易保护,导致我国产品出口量减少,很多外贸公司面临倒闭。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外贸政策。
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1.世界整体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状态,部分国家经济出现下滑
2008年,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欧美国家和日本作为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出现严重的经济下滑和产出过剩现象。目前,各国经济处于复苏状态,但复苏缓慢。以日本为例,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时期经济常年处于低迷状态。严重的债务负担使得贸易国内出现大量的劳动力缺失、产品过剩现象。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日本国内经济近期复苏无望。而美国的季度GDP年率初值自2011年来始终呈现起伏不定的形式,增长速度较之前明显下降。2012年1月~4月,美国IMS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4.1、52.4、53.4、54.8,而整个七月份则持续在50左右,说明了其经济形势出现复苏现象。但长期的失业率问题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复苏。OECD组织报告显示,以欧洲为首的我国主要贸易国经济情况呈现出好转趋势,并且短时间内将维持乐观状态。但整体上,各国经济在缓慢增长的同时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如长期的经济低迷造成的工作恐慌,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民众的购买能力并未真正的提高,且存在惧怕和保守心理,因此实际消费额较以往偏低。在欧债危机影响下印度、巴西等在内的经济处于下滑或者缓慢增长状态。
2.欧债危机依然对各个国家的经济造成影响
为解决欧债危机,各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自2013年起,各个国家逐渐拜托了欧债危机。爱尔兰首先脱离了欧债危机的困扰。希腊政府偿还了其欧元债务,并解决了由欧债危机带来的各种金融压力,对其外国国家的商务融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欧债危机的波及面逐渐减小。为防止信用紧缩,欧洲央行为欧洲经济市场投入了大量的低廉的经济资金,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对于深陷欧债危机的各国来说,及时的经济改革措施是关键。就目前看,针对经济危机的经济改革措施并不完善,银行业在本次危机中受到重创,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债务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依然在于大量的产品滞销国内,供求关系失衡。
3.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各国之间的经济博弈
贸易保护政策是经济低迷时期国家采取的保护本国经济的措施。该措施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贸易保护促进了本国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在国内形成稳定的贸易链条。但同时,贸易保护激发了产品创新与经济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国内政治因素进一步缩小了各国之间贸易来往的可能性。作为贸易进出口大国,中国在此次危机中成为贸易保护对象针对的主要国家。一些国家提出了针对中国产品的在反补贴政策,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困难。各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明显,印度曾针对我国进口的电力设备征收19%的进口税。总之,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外贸造成巨大的冲击,虽然目前呈现出好转态势,但经济的低迷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博弈明显。
4.供求矛盾影响物价走势
目前,经济市场的供需矛盾尚未完全解决,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无法解决就业问题,通货膨胀随之而来。战争以及相关制裁政策导致物品价格快速上涨,如欧美对伊朗的制裁政策导致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使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另外,非洲、西亚等不发达国家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联合国关于2014年12分的经济预测显示,全球经济缓慢增长了2.6%,物价市场的不平衡造成经济运行分化严重。整个14年,发达国家CPI上涨1.7%,发展中国家上涨7.4%,整体上呈现出膨胀冲高回落状态。总之,供求矛盾对于物价造成影响,使物价尚不稳定,影响了消费能力的提高,造成贸易保护严重,使经济依然处于恶性循环中。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外贸政策分析
1.增加产品的国内输出
目前,国际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贸易保护等政策造成我国的产品出口相对较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应适当调整外贸政策,放弃部分贸易合作伙伴,而将精力转向国内市场。我国人口众多,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应以此为基础监督各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经济形势低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要拒绝严重的贸易保护。另外,了解供求关系是解决经济低迷的关键,基于此,应将精力转移到非洲国家或者亚洲不发达国家,减少贸易出口量,但同时增加了利润,并获得了广阔的增值空间,从而降低欧美主要贸易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践证明,拉动内需可以很好的解决国内市场低迷现状。只有稳定国内市场,才能进一步向国际市场扩张,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解决国内供求关系矛盾。
2.积极应对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欧美等国家的贸易保护影响了我国的产品输出,中小企业利润降低甚至倒闭,企业裁员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成为多个国家的贸易保护对象。要使我国经济健康声场,采取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关键。进入世贸组织是为了拓展我国的市场,提高我国经济和政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但政府还要明确了解市场需求,减少贸易出口,建立完善的国内经济管理机制,将重点放在产品质量提高,树立企业的产品意识健全的管理机制,促进国内市场的稳定,减少企业成本,促进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3.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问题
融资难是企业运行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利润低下,致使企业无法获得信任使其融资雪上加霜。因此,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针对外贸企业的运行机制,强化其出口信贷机制。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制度,降低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国家本币贬值对中国企业造成的影响。另外,作为外贸出口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利润,或者是进行贸易保护,而是要随时了解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对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分析,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政策,减少企业资金压力,促进其稳步发展。
4.积极推进外贸结构调整
成本压力是我国企业运营中面临的最大压力,而要降低运营成本,主要策略在于企业的结构调整。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经济市场影响下,存在劳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且对产品原料的廉价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性能调整,降低对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过分依赖。其中,最根本措施在于降低企业对产品出口的依赖性,要随时调整企业的运行策略。通过国内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解决国内劳动力过剩问题,同时促进企业发展。新时期,正确定义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劳动力需求以及市场发展策略是促进我国国力增强的政策。
三、总结
经济形势变化对外贸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国际低迷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外贸出口政策和出口质量。为此,国家应适时调整外贸策略。当然,从我国目前产品出口现状出发,提高产品质量,与欧美国家进行谈判,使其降低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管制是促进外贸出口的关键策略。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未来五年中国外贸的着力点[J].中国流通经济,2011(5).
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把人员定编设岗和分流与改革人事制度结合,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为全体干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我非常拥护,并积极参与竞争。综合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员尤其是领导难以在短时间内上手并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综合处处长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胜任,特别是要熟悉该处室的工作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我认为我具有很好的竞争条件。优势在于:
(一)熟悉并掌握综合处找作,对综合处的工作职责、职能、工作范围熟悉,具备担任综合处处长的能力。我自1986年以来,从事经济信息、经济形势分析研究,从1995年以来负责年度计划编制、计划报告的起草汇总等工作,从1993年——xx年向人代会提交的所有计划报告、一至七月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都是由我起草、汇总上报的,并通过人代会审议。我熟悉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
(二)抓学习,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地搞好各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与业务相关的各项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虽然综合处的工作很清苦,但掌握的情况多、知识面广,对人的锻炼大,我热爱这个工作,同时,我具备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的综合能力,在综合处可以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三)有做好综合处工作的经验。在综合处担任副处长职务五年多,熟悉综合处的职责、职能和工作范围,具备了应有的决策能力、办事能力和解决复杂疑难、突发事件的能力。能按公文规范和领导的要求,起草各类公文、文件、重要报告、调研报告,做到思路清晰,文字通畅,表达准确。从1990年以来同直负
责或参与起草、汇总每年省委、省政府要求计委上报和各种重要报告、重要文件。
(四)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能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开展本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带头到处内同志的支持和信赖。
二、怎样才能当好综合处处长
(二)团结和带领全处共同开展工作。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与副处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团结、民主的领导班子,关心全处每一位同志,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确保全处统一、高效、灵活、协调运转。
三、结合职能,谈谈在此职位上的设想和打算
(一)有计划、高质量地做好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经济调节处的经常性工作。包括组织、汇总编制全省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和研究全省社会资金平衡,负责好企业债券、基本建设专用基金、投资项目贴息资金的管理等。(二)想在事、抓大事,当好参谋。所谓大事就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重大的财政金融问题认真深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抓住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如:实施扩大投资需求的财政政策,对全省投资、消费、生产、出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见解、思路和建议。
(三)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加强对年度计划、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研究,增强年度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经济
运行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每个季度都要提出具有一定质量和水平的形势分析报告。
(四)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开拓新业务。大力发掘新的业务工作,如扩大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改进企业债券管理、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等。
(五)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
1.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 全球经济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
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复杂。金融危机八年后,全球经济依旧疲软,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已由增长问题转变为发展问题,全球经济的未来,已不再决于宽松和刺激政策,而取决于通过生产效率的改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IMF年内三次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当前2016年预期增速仅为3.1%,不仅低于1980-2015年的历史均值3.5%,还低于2008-2015年的危机均值3.3%。全球经济的希望,在于全球宏^政策从短期危机应对向中长期经济治理的加速转变;未来,美、中、欧“三极”的结构性改革进程将对全球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起决定性作用,IMF预计2017年增长3.4%。整体而言,短期不乐观,长期不悲观。
发达经济体:美国减缓,英国”退欧”,日本乏力。
――美国2016年增长的预测从7月的2.2%下调到当前的1.6%,原因是商业投资疲软和货物库存积累减速导致上半年增长表现不佳。随着能源价格下跌和美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消退,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加快到2.2%。
――欧元区经济预计2016年将增长1.7%,2017年为1.5%,而2015年则为2.0%。英国6月“退欧”公投之后的不确定性将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增长预计将从2015年的2.2%放缓到2017年1.1%。
――日本的增长仍将乏力,预计2016年的增长率为0.5%,2017年为0.6%。近期内,政府的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支持增长;中期内,人口萎缩将抑制日本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六年来将第一次加快,增速将升至4.2%,略高于7月4.1%的预测。新兴经济体2017年预计将增长4.6%。新兴市场中,不同国家地区显著不同,但中国、俄罗斯、印度、印度传统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均好于预期,支撑新兴市场整体保持相对良好增长。
1.2全球贸易主义抬头,贸易增速低于经济增长
2016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恐怖袭击频发、难民问题和英国脱欧等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将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WTO的最新贸易展望报告显示,将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从前次预测的2.8%下调至1.7%,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1.8-3.1%,仍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
2.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6年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1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前三季度GDP为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突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前三季度一、二、三产同比分别增长3.5%、6.1%、7.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2.8%,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2 进出口降幅总体收窄,但出口压力增大。
2016年1-11月份,进出口总额23466.73亿元,同比下降6.9%,比去年全年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971.6亿元,同比降低7.5%,降幅比去年扩大4.6个百分点;进口14220.8亿元,同比降低6.2%,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7.9个百分点。出口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外经贸形势分析”课题组调研,与去年秋季、2016年春季调查结果相比,进入四季度企业出口形势略有好转、出口价格和利润略有回升,但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仍只有不足两成左右的企业出口增长。受访企业持有的出口订单略有增加,预计2017年出口形势略有好转,但出口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仍是影响今年出口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3.国际航运市场形势分析
3.1集装箱运输市场处于历史低位,上行任存压力
2016年以来,全球商品贸易量增幅低于预期,保护主义抬头,集装箱运输市场低迷,运价陷入历史低位,上半年集装箱船公司全面亏损。进入三季度,集运市场通过多拆解、少交付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控制运力过剩局面,供需失衡局面稍获缓解,同时韩进破产时间也导致运价短期内上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016年11月25日上涨到777.13点,比4月29日最低点632.36点上涨了22.8 %。
总体来看,集装箱运输市场仍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今后集装箱运输市场回暖有赖于全球贸易的复苏和集装箱供需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3.2干散货运输市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复苏仍需时间
2016年以来,铁矿石方面,国内汽车和房地产业火爆导致钢材需求有所回暖,钢材价格的持续拉涨使得钢企效益转好,盈利面扩大,补库需求上涨加之传统旺季因素,铁矿石进口增速需求不减;煤炭方面,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和产能限制,国内煤炭供需缺口及价差导致进口量大增。得益于我国进口钢材、煤炭量价齐升,干散货船尤其是海岬型船运价大涨,BDI呈F上扬趋势,11月18日创年内最高1257点,较2月10日最低290点上涨 333.4 %。
但11月中下旬以来,由于前期矿石进口持续增长,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高企,超过1.1亿吨,加之冬季为传统淡季,涨势面临考验,贸易商看淡市场,采购意愿不强,导致海岬型船加速下滑,从而影响BDI出现较大幅度下挫。积极因素是受煤炭、粮食进口持续良好影响,巴拿马船型运价稳定,对BDI指数起到一定止跌作用。
总体来看,干散货市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市场全面复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短期内市场也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
4.我国港口运营形势分析
4.1201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中占有绝对优势(见表1)
4.2全国港口生产形势平稳,增速较同期有所改善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升。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亿吨,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与2015年1-11月份增速对比,后同)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0.81亿吨,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完成37.49亿吨,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外贸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回升。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7.62亿吨,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73亿吨,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完成3.88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15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年来首次提高贷款利率、九年来首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在整个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令理论界对国家在2007年底提出的“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方向产生了疑问。
一、解读“从紧货币政策”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为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从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非常明确。
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货币政策”,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解读:
1.2007年,CPI明显上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针对2007年宏观经济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物价上涨问题,全球已给予普遍关注,而对于我国而言,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的物价节节攀升已经对宏观经济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的加剧,确保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
2.国内房价迅速窜高,房地产泡沫已全面形成;股票市场冲高回落,反映了市场的不完善及投资者的非理性。从2007年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可以看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微观层面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视。通过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房地产、证券交易等过热行业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规范市场操作,使市场回归理性。
3.2007年,在奥运产业的带动下,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007年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吸引储蓄、控制银行信贷规模,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紧货币政策”是在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货币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央银行也适时地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
1.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已使危机升级为金融风暴,不但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被席卷,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9月,包括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在内的美国的多家银行倒闭,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先后被收购或破产清盘;“两房”、美国国际集团先后被政府接管。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全球大部分国家股市暴跌,各国金融机构及政府所持美元资产受损严重。2008年9月,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公布各自持有的“问题公司”的债券数量,直接导致沪深两市股指连续爆跌,国内金融业受到重创。
2.国内方面。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仍有一定抑制作用;1月份南方重大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9月“毒奶粉”事件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08年1月~8月份,我国CPI明显下降,但PPI却逐月递增,反映了我国物价水平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防止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沿续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1月~6月份的增长幅度为26.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GDP仍有较强带动;奥运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仍然较为突出。因此,从总体上说,经济持续走强的趋势明显,预计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受负面影响较小,仍可保持9%左右的增幅。
三、当前及今后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适用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国投资、消费的快速增长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从紧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应该紧跟形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008年9月15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提高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年来首次提高贷款利率、九年来首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在整个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令理论界对国家在2007年底提出的“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方向产生了疑问。
一、解读“从紧货币政策”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为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防止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 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从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非常明确。
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货币政策”,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解读:
1.2007年,CPI明显上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针对2007年宏观经济当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物价上涨问题,全球已给予普遍关注,而对于我国而言,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的物价节节攀升已经对宏观经济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严格控制通货膨胀的加剧,确保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
2.国内房价迅速窜高,房地产泡沫已全面形成;股票市场冲高回落,反映了市场的不完善及投资者的非理性。从2007年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可以看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微观层面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视。通过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房地产、证券交易等过热行业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规范市场操作,使市场回归理性。
3.2007年,在奥运产业的带动下,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007年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吸引储蓄、控制银行信贷规模,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紧货币政策”是在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货币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央银行也适时地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
1.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已使危机升级为金融风暴,不但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被席卷,全球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9月,包括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在内的美国的多家银行倒闭,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先后被收购或破产清盘;“两房”、美国国际集团先后被政府接管。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全球大部分国家股市暴跌,各国金融机构及政府所持美元资产受损严重。2008年9月,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公布各自持有的“问题公司”的债券数量,直接导致沪深两市股指连续爆跌,国内金融业受到重创。
2.国内方面。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仍有一定抑制作用;1月份南方重大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9月“毒奶粉”事件等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08年1月~8月份,我国CPI明显下降,但PPI却逐月递增,反映了我国物价水平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防止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沿续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1月~6月份的增长幅度为26.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对GDP仍有较强带动;奥运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仍然较为突出。因此,从总体上说,经济持续走强的趋势明显,预计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受负面影响较小,仍可保持9%左右的增幅。
三、当前及今后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适用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国投资、消费的快速增长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从紧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应该紧跟形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从紧货币政策”的大方向还应坚持。虽然央行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宣告了央行结束了单方面降低“双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代,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已进入到“扩张货币政策”的阶段。经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央行提高双率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特殊的、暂时性的。如果剔除掉这些暂时性的因素的影响,透视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信贷等方面增长仍然强劲。就此看来,中央银行不应就此放弃“从紧货币政策”,而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从紧的基本方向不能变。
其次,我国中央银行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的选择上应更注重实效。在坚持“从紧货币政策”方向的同时,在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和目标的选择上,中央银行应该更加谨慎。相对财政政策而言,货币政策更具有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对于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应适当地将财政政策赋予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而“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则应更多地交由货币政策来完成。在未来的几年当中,货币政策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旦经济当中出现新的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适当地调整货币政策的短期行为,以满足长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从紧货币政策”的方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不但要继续坚持“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更应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配合财政政策的使用,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地增长。
参考文献: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皮衣,开始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我国与俄罗斯的皮货交易风风雨雨经历了的二十几年。在这期间,许多皮货商一夜暴富,各个皮革和皮衣加工厂效益十分可观。21世纪受俄罗斯内经济影响,我国对俄皮衣出口急剧下降,与此有关的公司和个人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俄皮衣出口经营,有少数人坚持住了,一部分人在观望、等待。大部分人对此市场已失去了信心。
随着中国的“俄罗斯年”和中国的“俄罗斯年”的发展,我国对俄皮衣出口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对俄皮衣出口在贸易方式、销售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不规范之处。要想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不断扩大出口量,规范对俄皮衣出口势在必行。
一、俄罗斯消费市场的特点及对皮衣的需求
1.市场还很不成熟,机遇与风险并存。市场包括“供”和“需”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是二者的统一体。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国内许多商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十分混乱。商品的货源、质量、价格还不十分规范。各种层次由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渠道进入的商品充斥着俄罗斯市场。
2.俄罗斯市场是一个独特的、有着巨大容量的市场。俄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由于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决定其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2)俄罗斯人的消费习惯也是大量需求国外皮衣的重要原因。
(3)俄罗斯人对皮衣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俄对皮衣的需求量很大。
二、对俄皮衣出口存在的问题
中国对俄皮衣出口经历了风风雨雨,它是在俄法制不健全,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他从产生之初就已暴露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规范对俄皮衣出口已成必然。
1.出口皮衣质量低下且不稳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在对俄皮衣出口业务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个体商人,他们一般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大目标。他们常以一些低质产品去赢得最大利润。甚至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极大损坏了中国商品的形象。提高产品质量、重塑中国产品的形象,已成为中国对俄皮衣出口的关键。
2.跨国直销产生于独联体特殊的经济环境和贸易条件之下,是俄法制不健全的产物。一方面,从俄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普京上台后俄政府加强了各类法律的制定。加强了税收管理。很多中国的集装箱摊位因逃税、漏税而遭到税警的检查、罚没、甚至查封。俄海关去年也曾经多次扣住通过“包机包税”形式往莫斯科运输皮衣的飞机。而在销售淡季又想方设法采取不正当手段来压倒对手,从而造成了价格体系和市场秩序的混乱。
三、皮衣出口亟待规范发展
“跨国直销”这种贸易形式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俄当前形势,两国政府应根据实际、针对“跨国直销”“包机包税”现存的弊端、就这些问题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来规范中国对俄皮衣出口市场。
1.就中方来讲:(1)加强对俄皮衣出口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报关、商检运输体系,逐步改变“包机包税”制度所带来的市场无序和混乱。
(2)应严格审查进行对俄皮衣出口的企业和个人,对那些规模较小、无进出口经营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个人和企业应严格限制,规范其发展,逐步优化贸易主体。
(3)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恢复中国商品信誉和中国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韩国、土耳其等国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冲击。
(4)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务的学习和修养,以适应变化了的俄市场的需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各种策略和手段开拓俄市场。
(5)对皮衣出口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强对俄法律、法规的研究,掌握在俄贸易的有关法律要求及俄海关、商检等环节的法律规定,使对皮衣出口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2.就俄方来讲:(1)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本国经济,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并为开展正规贸易创造条件。
(2)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中俄贸易发展有法可依。
(3)各部门协调一致,加强税收管理,改变税收制度、标准混乱的问题。
(4)整顿海关、商检、运输等部门,加大打击走私、偷逃税的力度。建立起规范的通关体制。
(5)加强市场管理,制定有效的市场规范,努力改善市场经营的自然和经济环境,使大市场营销有序化。
严禁跨国直销、关闭大市场将会给俄居民和政府带来不便和损失,且进行正规贸易的时机还未成熟,许多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开展正规贸易的资信保障。俄银行结汇、保险等方面都还不十分健全,对俄皮衣出口将会迎来一个从“跨国直销”到正规贸易的过渡时期。面对这一新时期,中国企业和个人应“适应形势,顺应发展”找准自己的位置,注重研究市场,运用科学的营销理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一定会使我国对俄皮衣出口不断向前发展,在俄罗斯市场上保持我们的优势,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施用海主编:《开拓世纪之交的东欧中亚市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