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5: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 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 健康教育在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实施
2.1 组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2.3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 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3.2 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2.3.3 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体会
3.1 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自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一、医院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动比较集中,流动性大,预防疾病知识缺乏,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不稳定,加之患者健康状况差,病情复杂,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染病的流行与播散造成了有利条件,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就发生在医院。在传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跃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实施步骤
(一)组织
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医政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组长统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二)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基本内容、时间、方式、课程安排等。根据季节、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当前传染病流行现状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健康教育内容。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在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健康传播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1)群体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讲座、板报、宣传栏、条幅、广播、滚动屏、宣传折页、宣传画、网络等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召开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防控传染病主题宣传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活动,提高患者的兴趣和传染病防控能力。
(2)个体健康教育:包括就诊时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及电话咨询服务,内容包括讲解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用药知识等,提供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及传染病患者追踪随访。
(3)开展健康教育半小时活动:住院患者每日要进行半小时健康宣教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列入医院宣教计划,并与实时传染病流行与防控情况相结合,及时调整和更新宣教内容,以确保宣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效果评价和分析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患者对常见传染病(甲流、肺结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 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开展健康教育前患者总体回答正确率只有18%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9%以上。全面开展健康宣传,尤其是开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医院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所在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习惯明显改善,防控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以多种形式开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时宣教活动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其不良卫生习惯的最直接有效途径。
目的: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手段:
语言教育方法: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小组座谈。
文字教育方法:卫生标语;卫生传单;卫生小册子;折页;卫生报刊;卫生墙报;卫生专栏;卫生宣传画。
形象化教育方法: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
电化教育方法:广播、投影、录像带、VCD等。
效果评价:
近期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是指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评价的指标为: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
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包括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主要评价指标有: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人格测量指标、智力测验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疾病与死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ASHA指数、功能状态量、生活质量量表等)。
健康传播技巧:
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这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
组织传播:是指通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健康教育计划范文:为贯彻落实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工作重点
1、健全机构,强化职能
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以社区领导干部、居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办好健康教育居民学校,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座谈,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健康教育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两场,做到授课有计划安排、有记录,开课率达100%。
3、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向居民宣传健康保健、卫生科普知识,每季度更换一期宣传内容,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讲卫生的好风尚。
4、创新方式,丰富载体
探索创新健康教育活动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开展上街入户宣传并发放健康知识材料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抗病能力,同时举办健康讲座,以中老年人、妇女为重点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健咨询,开展健康保健培训。
5、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今年重点做好流行病的防治、宣传工作,宣传怎样防治的基本知识。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孳生地栖息场所,降低蚊虫密度。
6、开展控烟教育,构建和谐社区
积极开展倡导不吸烟、不敬烟、主动戒烟宣传以及吸烟危害健康等宣传活动。加强对公共场所、单位的控烟宣传,并设立禁烟标志与制度,让无烟场所真正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调查
今年我院开展了6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现将调查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2.1 调查结果
本年度调查共测试600人,健康知识部分共10题,健康行为部分共6题,测试结果为:居民健康知晓率93%,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6%,调查人群分布情况下:
(一)年龄分布情况:
2.2 分析
2.2.1 从今年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说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努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我院健教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识方面,本次测试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测试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食盐日摄入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确认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由性传播,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确。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应怎样进行药物治疗,艾滋病由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合理饮食与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错误较多。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讲座,提高居民对这些问题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为中,中老年男性吸烟、饮酒者较多,女性较少。基本上都有为琐事烦恼的时间。基本上都有吃过熏腌肉、蛋等食物情况。青中年锻炼的较少,老年人基本上长期锻炼。今后我们将长期的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
2.2.4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及血压控制进行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嘱行为、血压控制有显著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认识,增强其遵医嘱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维护患者健康
3 讨论与建议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1],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已居于我国的前3位。恶性肿瘤的发生多半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自我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职业类型和环境污染等息息相关[2]。近年来研究提示,众多研究者发现通过多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措施来提高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有效的获知相关的健康知识及生活行为,从而使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发生明显的改变,进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3]。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1 健康教育内容
1.1语言健康教育方式 语言健康教育方法是指通过面对面对话、解答患者咨询的有关健康卫生教育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进行小组座谈等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卫生教育[4]。通过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育的又称口头交谈教育方式,一般是通过面对面谈话,来进行信息传递等进行患者行为指导的。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简便易行、较强的针对性以及能让患者及时反馈情况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对患者家庭进行访问以及进行个别教育。解答患者咨询的有关健康教育问题又简称为健康咨询,具有能帮助患者解除疑虑、做出良好的行为决策,进而保持或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等优点。开展专题讲座就是通过组织患者集体进行听课或者针对患者举办学习班等方式,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授课。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系统性以及较强的针对性、且还具有目的明确以及能突显出教育内容的特点,一般适用于社区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社区重点人群的一种群体系统教育方法。进行小组座谈是指健康教育组织者组织、引导并协调小组座谈的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并且能让患者互帮互学的教育方式。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的人数一般为5~20人左右,该方式具有能使患者集中精力、较强的针对性、能使患者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互相交流健康信息以及指导方式等特点。
1.2文字健康教育方式 文字教育方式是指通过健康卫生标语、健康卫生传单、健康卫生小册子、出版报刊、利用健康卫生墙报以及黑板报以及健康卫生专栏等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4]。健康卫生标语教育方式是指利用大横幅额、招牌健康标语以及条幅上写健康标语等方式进行的文字健康教育方式。这种方法具有形式简单以及标语制作简单等优点,能用简练的语言使患者容易记忆,进而能容易号召并鼓动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卫生传单教育方式是指针对社区亟待解决的健康卫生问题进行议论,并作出应急的措施。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内容详细、能广泛印刷以及散发等特点,进而能使大多数患者都能接受健康教育。健康卫生小册子教育方式是指由专业人员组织进行编写所得的小册子来进行健康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能保存健康教育内容、且能反复使用等特点,是健康卫生科普教育的好教材。出版报刊是指定期出版发行报刊利用文字教育广大群众进行健康卫生知识以及信息的学习。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不仅具有大量的健康卫生教育信息,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等特点。健康卫生墙报是指在显眼的地方利用黑板报以及健康卫生墙报来宣传传播健康卫生教育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这种健康卫生教育的方式具有能及时更新健康卫生教育内容、内容简洁明了、字体清晰以及版面美观等优点。健康卫生专栏是指利用文字与图片或宣传画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健康卫生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及较强的教育性等特点。
1.3其它健康教育方式 除上述所述的语言健康教育方式以及文字健康教育方式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健康教育卫生方式,比如形象化健康卫生教育、电化健康卫生教育等健康卫生教育方式[4]。形象化健康卫生教育方式是指利用图片、照片、模型等一些比较形象直观且具有较强真实性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对人们进行健康卫生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使患者印象深刻等特点,进而能够加强人们的健康卫生教育意识。电化教育是指利用广播、电视、VCD、幻灯以及电影一些电化教材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对于人们进行健康卫生教育。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具有健康卫生知识传播速度快、信息知识覆盖面广等优点,能较为系统、生动、直观的将健康卫生知识传播给人们。
1.4心理指导 除上述具体的健康卫生教育方式外,心理指导也是健康卫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大部分患恶性肿瘤的患者有很多是由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而闷闷不乐,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的降低,进而患上恶性肿瘤。因此,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还应对人们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进行心理健康卫生教育。
1.5生活方式指导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们易患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因此,除健康卫生教育知识的传播以及心理指导等方式预防恶性肿瘤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恶性肿瘤的方式之一。这种健康卫生教育方式主要是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进而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以及抗癌能力,从而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2 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饮食方面,要叮嘱人们注意饮食营养平衡,多食新鲜水果以及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此外,平时所吃食物一定要经过恰当的加工,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已霉变、烧焦、经烟熏或经过度油炸的食物;众多研究表明,肺癌已严重影响着我国男性的健康,而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因此告诫人们控制吸烟也是预防恶性肿瘤-肺癌的重要措施之一[5];肝癌也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而饮酒或引用过多的酒精饮料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应提醒人们限制酒精饮料的引用。除饮食习惯之外,还应教育人们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情况、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并且要时刻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等等。再者,要加强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最后,一定教育人们定期的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的促进人们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性等优点,从而能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以及生命质量。因此,健康教育在预防恶性肿瘤的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红梅.恶性肿瘤预防的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20113,4(26):545-546.
[2]黄明.健康教育在恶性肿瘤出院患者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4,5(20):450-45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义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从而增进健康,减少残障。社区健康教育的特点:①社区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医院健康教育的最根本区别。②社区健康教育具有广泛性。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所有居民,包括患者和健康人。③社区健康教育具有连续性。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即从出生到死亡。
2 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对心脏病患者保健的作用
2.1 建立健康档案-规范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 通常谈到的健康管理是指狭义的健康管理概念,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运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必须不断循环运行。在健康管理期间,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确定高危患者,定期评价与干预,预防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疾病管理是着眼于一种特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其特点是以人群为基础,重视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和人群间沟通,与强调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
2.2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意识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及针对不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以期通过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来达到促进健康目的的一门科学。健康教育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核心是使被教育者摒弃不良行为,实行健康行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缺乏运动、吸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过度饮酒、过少使用蔬菜、高脂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有关,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健康教育应教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平衡心态,坚持有氧运动,合理膳食,少量饮酒,戒烟,劳逸结合。同时应教育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心血管疾病,了解科学治病方法,掌握基本的疾病常识和自救方法,综合提高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至关重要。在卫生保健领域,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重点是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提高居民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并进一步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39-02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在全球快速蔓延传播,发展成为全球15~59岁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1]。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等文件,要求从2003年春季起,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2]。
四川省什邡市艾滋病发展形势也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严峻。为了解什邡市中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需求,特对该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教育课堂的形式和方式、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热情进行了定性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分别选取什邡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区的1所中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的1所中学选取调查单位,在选定的调查单位内分别选取最高年级(高三)和最低年级(初一)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学校、年级、性别不同构成8个小组,进行专题小组访谈。
在进行专题小组访谈过程中,若发现表现活跃有思想的学生,可进行进一步的个人深入访谈。共对6名学生(3男3女)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在被选择参加定性访谈的中学,选择班主任教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
采用半结构式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相关需求。每场访谈有2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1人主持访谈,1人负责记录。访谈结束当天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归纳,所有访谈全部结束后进行编码、整理、归纳和分析。实际共访谈47名学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24名;初中生23名(男生11名、女生12名),高中生24名(男、女生各12名);城区学校学生23名,山区学校学生24名。
2 结果
2.1 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整体而言,什邡市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均能正确回答。但初一学生更多的是字面上的认识,甚至出现概念的混淆(有1名初一男生说,吃猪肉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猪血就有可能得上。);而高三学生则对此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访谈也发现有1名初一男生和3名高三女生认为艾滋病可以治愈。对于具体的传播方式则认识程度不一。无论城区学生还是山区学生、初一学生还是高三学生、男生还是女生,超过5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认识错误;有30%左右学生对于“和艾滋病人共用马桶圈”认识错误;对于“纹身”、“共用牙刷”等可能的传播方式也有个别学生认识不足;有2名学生认为空气和呼吸道接触也有传播的可能。
所有被调查学生均认为艾滋病距离自己比较遥远,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而对于什邡市当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均不清楚。
教师们认为应加强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需要重点强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若学生这方面知识欠缺,将对该病产生恐惧、不理解,行为上也有可能出现差错,不能从自身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2.2 中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需求形式和方式 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课时,大部分高三同学认为每学期4~5课时比较适宜;初一学生的回答则有很大差别,有的认为每学期1~2次即可,也有认为每学期应该有10次课,有希望每周1次的,也有希望每月1次的。
对于授课的形式,高三学生都不希望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原因在于临近高考,时间紧迫,角色扮演需要课外时间进行准备,而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分小组讨论和播放宣传片的方式则比较认可。初一学生则对教师授课、小组讨论、播放宣传片和角色扮演多种授课形式均表示接受,而对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总体而言,小组讨论是被多数学生认可的健康教育课堂的形式,角色扮演是多数初一学生希望的形式,对高三学生则并不适用。
对于是否要进行男女分开授课,无论城区、山区学生,还是高三、初一学生均表示不希望分开授课;初一的女生也大都表示不希望分开授课,但高三女生则在此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对教师的访谈则表明,教师比较认可的课时是每年1次,授课形式为单班授课和小组讨论,同时提到希望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授课。
2.3 中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热情所有被访中学生均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绝大部分被访中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认为有必要开设此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是希望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预防感染,也有几名山区初一学生认为学习这些知识后可以向村里的成年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相对而言,高三学生的回答更理性,需求更务实;而初一学生则多少存在些盲从,也有些表现出的是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和对家长的炫耀。
4名教师均认为有必要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同时均认为学生也会认为有必要;另一方面,4名教师中有3名认为学生会有相当的兴趣参与到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总体而言,城区中学2位教师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不如山区中学,这可能与城区学校对于学生升学的压力和期望值更高有关。
2.4 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 初一学生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相对要比高三学生冷淡一些,50%以上的初一学生认为如果同学中有人得了艾滋病,虽不会主动逃避,但也会尽量避免接触。高三学生则表现出对于传播途径的理解和更多的包容,大部分表示还会象正常情况一样接触,只是在传播途径方面注意即可。更能反映包容的是有一位高三男生说:“如果我的女朋友感染了艾滋病,我想……还是爱情更重要吧,我们还会在一起,会结婚的。而孩子嘛,现在社会都这么先进了,方法很多的……”。
3 讨论
3.1 有必要对什邡市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场所,在预防艾滋病、性病教育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健康教育是预防的有利措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已纳入重要课程[4]。而位于四川西部的什邡市,也需要开设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基础工作。与对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5-7]类似,虽然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都能正确回答,但有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知识存在认识错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什邡市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薄弱。因此,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很有必要。
3.2 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的授课形式和方式 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班级讨论和同伴教育是经常应用于健康教育课堂的方式[8],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9]。调查表明,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学生,教师授课和小组讨论都是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被认可的教学方式,而角色扮演则因为学习压力不同而存在不同认识;另一方面,不分班授课和不影响主科课程的学习是学生们的一致意见。
3.3 什邡市中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有较高的认可和参与热情 什邡市中学生对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堂充满期待和参与热情。大多数高年级被访问学生希望在学习艾滋病知识的同时,能使此门课程成为其他主科课程的调节剂,以达到缓解紧张学习压力的目的。王琴等[10]对初一学生的调查认为,学生可以借助亲情有效传授艾滋病知识给父母及(外)祖父母,既可以是宣传引入的关键力量,又可以成为预防艾滋病的骨干力量。而此次调查同样表明,低年级学生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家长的影响,也对此课程有较高的参与热情。
(致谢:第三批北京-什邡对口支援卫生防疫队队员和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一科工作人员参与本次调查并给予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f commitment on HIV/AIDS:Five years later,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2006-03-24.
[2] 教育部办公厅编.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马迎华,王超,张冰,等. 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00-302.
[4] 赵晋湘,吴霞,张银菊,等.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165-166.
[5] 黄红,叶秀霞,蔡舻,等. 三明市高一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976-977.
[6] 孙秀梅,王宝兰,于德河,等. 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3-684.
[7] 王超,马迎华. 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09-311.
[8] 张毅.国内外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20(1):12-15.
【关键词】 农村妇女; RTI防治; 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应用;
生殖道感染(RTI)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内源性菌群失调和医源性感染,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1]。为了探索农村社区针对性强、可推广、能提高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RTI)防治知识水平,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采用喜看易懂的健康教育材料;结合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2],能有效提高目标人群的RTI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有效降低了妇女生殖道感染,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3]。
我们根据重点人群、重点方法、重点疾病、重点危险因素,开展实施了针对性的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
1 生殖道感染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及目标
1.1 重点目标人群 传播的重点目标人群前六位依次是:已婚育龄妇女、青春期少年、贫困人群、流动人口、青年男子。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RTI和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经期/性卫生行为形成率,包括安全套的使用率;定期RTI检查的检查率和治疗率。传播知识:妇女RTI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和健康行为,定期做妇科检查的好处等。传播方式:同伴教育、听医生讲课、录像片、图画、小册子等。
1. 2 预防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缺乏相关知识及健康行为、不洁性卫生、夫妻合用毛巾和盆、医源性感染、缺医少药。
2 优选材料,提高健教质量
2.1 材料优选 遵循卫生科普既要强化卫生精品知识[4],突出科学性的特点,又要遵循普及的规律,紧紧围绕科学性、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原则进行健教材料的选定。健康教育材料,本着“以人为本”,突出农村妇女“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记得住、做得来、传得开”的“六个得”原则,注重妇女RTI防治中知、信、行的建立与提高,发挥妇女和家庭两个积极性,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
1.1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媒媒体而言的,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无限通信技术以及相关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是在传统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体形态呈现出来,其突破了传统媒介中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实现的信息传播结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是当前网络媒体发展的主流传播形态。
1.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的多样化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其自身特征是分不开的,新媒体不仅消除了传统媒介之间的边界给媒体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体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众主体呈现个性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受众主体呈现多样化,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主体,团体、个人均可,社会群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新媒体形式的新闻,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满足于不同的主体需求,从根本上促进了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2)信息表现形式的复合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呈现多元化发展其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于一体,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电视等传播形态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传播方式的实时性和广泛性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并借助终端设备,实现信息、接收和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互动表达和获取成为现实,同时也让其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心理变化,这对进一步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
2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而随着新媒体的纵深发展,其正在逐渐成为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凸显其独特的作用。
1)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式,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中的课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以图文并茂的网络新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广泛传播,以此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并塑造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同时,新媒体发展下,学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变为教育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主体。
2)新媒体极大的拓宽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固定、覆盖面窄、影响范围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全方位性,将传统教育模式引向网络平台。当前,许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将传统教学平台转向在线远程教育,一方面促进教育工作者能够紧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矫正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塑造和锻炼心理素质,以此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3)新媒体能够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教育目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单板、枯燥和乏味,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一种生动、形象、具体的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内心对比,以此来明辨是非,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参与性和现实教育意义,这都从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学效率和效果。
3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并将两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进,从而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运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复杂多元、良莠并存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较容易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这势必会使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话题。关于这一课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而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助推了传统课堂向以网媒为主体的在线课堂转化,新媒体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依赖于新媒体,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知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只有通过新媒体才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沟通和教育。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能更好的调到学生的主动性,增添教育的乐趣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健康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心理问题,认识和掌握心理变化规律,以实现健康成长之目的。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紧跟媒体发展前沿,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深入的挖掘其优势,以凸显其媒体的个性化、受众主体的细致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信息传递的实时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新媒体教育模式,并充分的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和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 挑战 对策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广泛开展,基层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就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如下。
基层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吸烟、酗酒、饮食机构不合理、心理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大幅度增长,目前这些疾病已占本地区全部死因的70%以上。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农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与伤残,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是巨大的挑战。(2)传染病流行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自我保护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健康教育经费与人员等问题:由于经费等原因,基层健康教育宣传材料甚少,业务经费严重不足。(4)基层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据调查大部分基层单位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计划、总结、工作记录;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很少讲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只是临时突击、应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数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健康教育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今后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1)健康教育应当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纳入领导任期责任,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建立评价考核制度等与之相适应的制约机制,保证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运作。(2)健康教育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虽然投入少,但必要的投入是健康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其着眼点是行为问题,目标是如何使人们建立与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将有关的健康知识转化为适合于人们生活环境的行为方式,处理好某种行为方式在不同环境下的灵活应用问题。同时要注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运用,加大宣传力度,在一个地区造成声势、规模和影响,建立起促使行为转变的社会氛围。(4)环境因素与健康密切相关,重视环境保护,尽可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如改水改厕,避免过度施肥用农药,(5)正确引导人们进行健康投资,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