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17:52: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室评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人鉴定:本人在骨外病区实习期间,勤奋学习,对工作积极负责,虚心向医护人员学习,能按时认真完成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书写,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参加病例讨论、专题小课、教学查房等。初步了解各类骨折的手术方案和保守治疗(石膏托外固定、持续皮牵引),正规掌握伤口检查、换药,各类伤口处理及拆线原则和方法。
科室鉴定:该生于骨科实习期间,学习工作认真努力,尊敬师长,关心患者,及时完成病历书写,积极参加骨科急、平诊手术,能配合老师完成日常病房操作。能够掌握顾客常见并多发病诊疗基本原则。
出科成绩:95 ;出病区考核成绩:95 。
带教老师:胡军;教学干事:邱开封;病区主任:杜世新。
2、病区:儿科病区;时间:XX年20/11——8/12
本人鉴定:在儿科病区实习期间,本人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关心病人,虚心向医护人员学习,积极参加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及危重病人抢救特护。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掌握如何详细询问病史及小儿系统体格检查,初步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腹泻及新生儿黄疸等常见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了解儿科常见药物的剂量、应用及液体疗法,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科室鉴定出科成绩:95 ;出病区考核成绩:95 。
带教老师:郑虹;教学干事:房晓祎;病区主任:连楚南。
3、病区:普外一区;时间:XX年10/9——30/9
本人鉴定: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主动参加查房及会诊,能按时巡视自己分管的病人。在普外一区的医护人员指导下,掌握外科手术的术前小结、术前讨论及术后病程的书写。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方法,了解外科手术切开、止血、结扎、分离、术野暴露和缝合等基本方法,及正规的伤口检查、换药,各类伤口的处理及拆线的原则。
科室鉴定:该生实习期间刻苦认真,表现良好。
出科成绩:90 ;出病区考核成绩:90 。
带教老师:李欣欣;教学干事:曾永明;病区主任:李威。
4、病区:消化血液科;时间:XX年31/7——19/8
本人鉴定: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早查房、晚巡视,不迟到不早退。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对工作积极负责,虚心向医护人员请教,按时认真完成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书写,主动做好各项工作,在内六消化血液科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完增病历,住院病历及出院、转科记录的书写,学会准确填写各种申请单及正确分析化验结果。初步掌握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及骨髓穿刺等技能操作。
科室鉴定:该生在本病区实习期间勤奋认真,遵守纪律,及时完成病历书写,能参与各项临床诊疗。关心病人,积极肯干,基本掌握了消化、血液常见病的特点,望再接再厉!
出科成绩:95 ;出病区考核成绩:94 。
带教老师:陈芾珩;教学干事:陈素钻;病区主任:刘元生。
5、病区:妇科病区;时间:XX年29/10——18/11
本人鉴定:本人在妇科病区实习期间,遵守工作纪律,准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上严肃认真,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积极参加科室的交-班、查房,术前讨论及小讲课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妇科检查的方法,了解常用的诊疗操作,如阴-道冲洗、宫颈炎上药、诊断性刮宫;以及参观“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扎术”及“全子宫切除术”等。初步了解妇科常见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科室鉴定:该同学在我科实习期间,工作积极认真,认真书写病历,积极参与临床诊疗工作,表现较好。
出科成绩:95 ;出病区考核成绩:95 。
带教老师:李元成;教学干事:李元成;病区主任:罗丽莉。
6、病区:心血管一区;时间:XX年20/8——8/9
本人鉴定: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小讲座、学习班,对工作认真负责,按时完成病程记录、入院记录及出院记录等各项医疗文件的书写。在内七科的带教老师指导下,了解各种常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疗程及副作用等。初步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
那如何评好课呢?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评教师个人的素质
不管如何进行课改,教师始终是存在的。而且起着任何媒体或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作用。不可否认,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生成,确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评教师的基本功,仍是其中的重点。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态自然,举止大方;语言准确,生动精练,板书详略得当,字迹漂亮美观。还要关注教师的素质,看他是否好学善思,敢于尝试各种新方法,摸索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新途径;敢于在平时及公开课上大胆求索,开拓创新,而不为评价标准所左右。
二、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其一,三维目标是否有机结合。即一堂好课,要能把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及其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机结合。教学设计要能以知识与技能作为学习载体而渗透其它两个目标。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要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三,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养。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以充分发展,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这一核心理念。其四,教师角色是否能变。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规范者。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宽松互动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在合作中交流提高。
三、评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一,如何利用文本的学习提取信息;如何利用教学的过程处理信息;如何应用英语的学习形成习惯;如何利用课堂的交流学会方法;如何利用班级的整体学会分享;如何利用学习的内容懂得理解,这就是我对策略的解释。什么是策略?你怎么通过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懂得提取信息。今天顾老师和徐老师评的第一节课,从策略上来讲,她信息提取有些偏差。实际上没有利用文本的关键原因是没有教会学生利用文本提取信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处理信息,这就是策略。策略就是让你知道做事情用什么最好的方法。再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刚才王珏老师点评了罗阳小学沈老师的课,她讲得最多的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这就是策略。要在学习的课堂群体中间懂得学会分享。但这个策略是通过老师来实施的,学生是不知道什么叫策略。但是还要在学习的过程、文本处理的过程中学会怎么去理解,这就是策略。为什么有些人一讲就懂呢?因为他从小形成的学习策略不一样。如果把这些东西都贯于课堂教学中,那它就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二,我想讲这些策略在各科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简单的说,体现在你整节课的设计中;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学会在实施中因策略发生变化时略微作下调整,如:如何调节课堂环境的策略。
第三,对效的追求的一种策略—效率最大化。王珏老师问了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今天这么上课的道理懂吗?昨天我们在华师大附小听了一节课,我们知道这么做效果好,但是原因要找出来。你要知道你找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策略。不知道策略,那你就会成了穿着别人衣服,但一点也不好看。所以,你应该要懂得我该怎么做。不要人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不是这个意思。别人已经理解自我,研究过,也想过了,你只觉得人家这么上啊好,拿来套用,这就叫没有策略。策略就是研究自己的,研究why do I do,我为什么do in this way,这就是策略。策略就一句话,使人把工作变得程序化、简单化、高效化,使人在社会、工作、环境和家庭中行事的方式更有效。
第四,我想说,策略不是人人都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一些能力,刚才王老师、徐老师都对大家讲了。他们两人的点评中都非常强调无论是谁,要讲策略,首先要讲三句话:一、你专业能力强不强。如果你英语也讲不来,和你讲策略是没用的。二、要有教学技能。三、还是一句话,要有教学智慧,教学研究能力。有这种基本能力的人,才能谈策略。否则这老师刚刚工作一年,和他谈策略很难。不过这两人不一样,这两人特别好一点,那可以先说策略。这两个人特别聪明,灵敏度很高,上的课也确实是好。那么这三样东西可以练内功。那么练什么内功?练专业能力,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这就是你的内功。
一、概念解释
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调控手段,学生行为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合理评价。根据即时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分为两类: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
及时评价,是指当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教师马上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达到给学生“指点迷津”、“解惑之功”的作用[2]。
延时评价,恰恰与此相反。它是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做出的回答不予及时评价,而是让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进而让学生自己、同学或教师做出再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3]
二、案例呈现
在“探究氮、磷、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中,教师提供材料用具:只含氮营养液、只含磷营养液、只含钾营养液、缺氮营养液、缺磷营养液、缺钾营养液、全素营养液、蒸馏水、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若干、试管。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遵循实验的相应原则,根据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制定后,组间展开讨论
第一组:(小组代表描述)
1.选择五株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
2.分别滴加只含氮营养液、只含磷营养液、只含钾营养液、全素营养液、蒸馏水。将其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
3.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
教师:好,这是第一小组的设计方案,谁来说说他们小组设计的如何,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生甲(第二小组):因为本实验是探究氮、磷、钾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只要取四株植株就可以了。每株分别滴加只含氮营养液、只含磷营养液、只含钾营养液、全素营养液。
生乙(第三小组):我们小组觉得应该添加缺氮营养液、缺磷营养液、缺钾营养液、全素营养液。
教师:说说你的理由,他们的设计不好在哪里?
生乙(第三小组):因为只添加只含氮营养液、只含磷营养液、只含钾营养液,缺少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其他无机盐,其生长都会受到影响,无法进行判断了。这样就不科学了。
教师:很好。大家听懂了吗?
生:恩。
教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完善,这个小组设计的最好,跟老师设计的基本一致。咱们一起看一下整体的设计方案……
三、教学反思
1.合理运用延时评价,开拓学生思维空间
在恰当时机,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加学生内省的时间,让学生有自悟的过程,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辩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突破重难点,实现高效课堂。
在本案例中,第一小组阐述完自己的实验方案后,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性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往后拖延,把最具有思考性的地方留给学生去感悟,引导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在学生间相互讨论和争辩中,找出错误所在,优化头脑的认知结构。案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延时评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恰当运用及时评价,突破学生困惑盲点
合理运用及时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分析起到诊断、引导、激励等作用。而现在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多见于表面性的鼓励和赞扬,似乎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激励解惑”之功,“节约时间”之效,然而也会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势,阻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本案例中,第三小组同学阐述完更正方案后,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何根据“缺素营养液培养的植物”与“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物” 之间的区别,就能够明确该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仅仅通过该学生的回答明确缺素营养液比只含某一元素的营养液更科学,从而确立了该方案的正确性。而在后续采访中,许多学生还是不太明白为何如此设计。因此,在本案例中及时评价没有发挥它正确的引导作用。
3.两者结合使用,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课堂上教师如何评价学生是一门艺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如何合理、适时并且巧妙的运用评价,发挥两种评价的优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多学习和摸索。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时机,综合运用评价方式,让评价成为教师教学过程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5.
[2]刘鹏.让课堂评价绽放更多智慧之花[J].中国数学研究.2007(11):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9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较好,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掌握情况好;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课堂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厚。
【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观察、割补、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启导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经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新知学习成功与愉悦的过程,以及自信能学好数学知识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探究平行四边形计算知识的情趣,以及对平行四形面积从度量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再将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做比较,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科学的认知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布置任务
1. 什么叫面积?
2. 如何量出如下长方形的面积?
3. 长方形的面积=
4. 预习课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想一想:你如何推导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
[评析:前置学习与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紧密:第一道题回顾什么叫面积,既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又为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认知心理准备,同时也唤起学生对面积问题的认知经验;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是对长方形面积,用单位面的度量与公式计算的回顾以及经验的唤醒,又为新课中从度量平行四边形面积,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再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需要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道题在让学生先学中,不仅可以学定教,而且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拓展打下基础。]
二、课前反馈,确立问题
1. 组内互检,扶帮抒见。
2. 教师引路,小组汇报。
师:哪组派代表说一说什么叫面积?
组1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
: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组2代表发言: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组5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其他组还有意见吗?你们认为哪个组的代表发言最好?
生:第五组,概括全面,说得透彻!
师:将掌声送给第五组!你们是怎样计算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在小组内议一议。
师深入小组倾听后,学生汇报:
组6:第一种方法,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得到;第二种方法,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用长的量数乘以宽的量数,即可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师小结: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析:在课前反溃,确立问题环节,教师的步骤清晰,首要的是通过组内互检,落实前置学习,其次是通过互助互帮,扫清一些最基础的问题,使旧知真正成为新知的生长点。然后,由学生熟悉的图形面积入手,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三、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1. 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你们想听。
课件播音: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并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地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 自主探索
师: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们认为呢?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只要把长方形的毛毯和平行四边形的毛毯重叠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哪块大。
(课件演示)
生2:我发现重叠后还是很难判断哪块毛毯大,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即把它们都放在方格子图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哪块大。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点非常好。(出示课件)每个同学的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方格纸,请大家来数一数画在方格纸上的两块毛毯的面积,再比大小。
自主探究卡
请你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比一比,有何发现?
(1小格代表1平方分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也可运用技巧算。)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度量比较。
(2)指名小组汇报。
组1:我们是这样数的,先数长方形每行有6格,一共有4行,面积就是6×4=24(平方分米);再数平行四边形整格的有20个,半格的有8个。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8÷2=24(平方分米)。我发现了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还有没有补成整格后,再数的?
组3: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将平行四边形上面第一行最右边的在边线外的不到半格的用同一行最左边同样的图形填成整格,以下每行依次类推,补成整格,共4行,每行6格,因此,平行四边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是6×4=24(平方分米)。
组6:我们组是这样拼成整格的: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过来,就可以把不满一格的合拼在一起变成整格了。最后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
(课件演示:略)
组7:我们组先从平行四边形上面一条边上任意找一个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把左边的直角梯形平移过来,我发现两个直角梯形拼在一起不满一格的刚好就变成整格了。最后我也发现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课件演示:略)
师:同学们都有独特的见解,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尤其组6与组7的同学想法很巧妙,他们用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割补法。至此,我们可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通过上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一定发现它与一个图形有关(停顿――生: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否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呢?各小组可尝试研究与推导。
[评析:这是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前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设计,教师颇具匠心,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图形的转化方向这个关键问题。第一个环节,故事激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并提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而要求寻找旧知中的其他方法。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即用旧知中单位面积去度量,即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从中再抓住计算技巧,即拼成整格数,逼出割补法,从而就有了直角三角形割补与直角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要的是暗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图形的主要转化方向,分散了推导公式的难点。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精妙之笔,值得赞赏。]
3. 推导实践
(1)图形转换
师:(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现在老师随意给你们每个小组几个平行四边形,四人小组合作研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剪拼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展示成果
师:哪组愿意派代表上讲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成果呢?
组1:通过刚才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我们组想到了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顶底画一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就能拼成一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师:其他组的想法呢?
组2:我们组的思想和刚才那组一样,但不同的是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的是一个直角梯形,把它向右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我们也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我们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追问: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平移 割补法)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组5:我们也是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我们组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生归纳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 方 形 的 面 积= 长 × 宽
所以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底 × 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
(板书:S=ah)
4. 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6-89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
生: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对角处一拉就能变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也就是相邻两边相乘,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不是相邻两边相乘。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他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教师边说边进行实物演示。
[评析:这是自主探索、合作分享后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推导实践。又分为图形转换与展示成果。由于前期做了充分的心理与基础知识的准备,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自然而然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去思考。同时,又在自主研究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推导实践中,学生容易通过比较平行四边的底等同于长方形的长,高等同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建构的平行四边形由自己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过程的面积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第二个环节,提问质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练习,展示交流
1. 算一算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
2. 选一选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要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几个选择,你选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五、总结全课,完善新知
师:现在大家看:哪块毛毯的面积大呢?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知道吗?阿凡提在人们心中是智慧的化身。这节课,11岁的我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转化的方法,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老师心目中,你们比阿凡提还了不起!老师为大家感到骄傲!
六、当堂练习,成效检测
1. 平行四边形土地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 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底是5米,高是2.5米,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你能算出芸芸家这块菜地的面积吗?
4.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思考问题。)
[评析:从课内练习、展示交流与当堂练习、成效检测看,本节练习的层次性是较强的,有本节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再现性练习,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求平行四边形的综性练习,还有拓展性、思考性较强的发展性练习,能使班内三类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惜限于时间,有些题目研究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另外,课堂总结要让学生去说,从新学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学法等全面总结,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与学法的基础,是对新知学习的经验指导与总结,不可小视。]
[总评:本课教学体现如下特点:其一,课时教育目标设计符合教学生态,过程教学,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努力达成目标;其二,对教材能深度把控,所以能做到设计新颖严谨,教学主线清晰、扎实,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其三,教学结构“前置学习,布置任务;课前反馈,确立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课内练习,展示交流;总结全课,完善新知;当堂练习,成效检测。”严谨,符合学校课题研究中所要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时,教学流程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想、看、操作、研讨、争论、概括,顺利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其四,练习设计注意层次性,有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满足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五,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注意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这是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其六,学科转化的思想方法突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七,全程根椐学生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为全课增添了色彩。总之,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2.学习质疑,产生探究的愿望。
3.初识明明,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感悟明明的美好童心和对“我”的感染,训练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4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为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课前同学们按照读书、写字、理解、质疑这四个步骤,预习了课文。这节课一起学习课文。看老师写课题,“茄”是个生字,上下对正,“力”斜中求正,“口”稍大偏下。题目还少什么?加上引号。
2.读题质疑
第一次读到课题,你是怎么想的?
(相机板书:写法、人物)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题目问问题,并试着解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在板书课题时,指导学生写美难写字,并突出题目中的引号,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
1.读词写字
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
2.写美生字
(1)重点指导:屋、戚。“屋”的写法口诀:布白要匀称,结构稳如山。“戚”的写法口诀:里面部件要收紧,主笔斜钩要拉伸。
(2)老师范写,学生描临。
3.检查朗读
(1)课文能读好吗?谁来读?(出示:课文第13、16小节)
(2)听示范读。
(3)学生入情入境地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难写的字画辅助线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朗读者示范读,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标杆。】
三、导图学习
1.了解人物
同学们,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呢?(板书:盲童明明、“我”、明明父母)
2.明明印象
默读课文,想一想明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生默读自学。
(2)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明明给同学们的印象:
盲童明明是个 的孩子,她 。
(相机板书:爱笑、漂亮、聪明、善良等词语。)
3.读中感悟
(1)明明是个爱笑的孩子,课文多处写到明明的笑,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把描写明明笑的句子划下来。
(2)课文6处写到明明的笑(屏幕出示),能通过朗读让爱笑的明明出现在我们眼前吗?第一句: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重点指导:安静是什么样的?细细柔柔是什么感觉?用声音让明明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句、第三句: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
第四句: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侧重理解:追着人走,怎么理解?明明眼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第五句: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侧重理解:加了引号的番茄太阳指的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句: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
(3)明明爱笑,所以作者多处描写。我们描写人物时也要像作者一样,抓住主要特点。这是写法。(板书:抓主要特点)
【设计意图:导图学习既使教学方便高效,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明明爱笑,总结出描写人物要抓住主要特点的写作方法,符合中年级教学。】
四、学法总结
1.介绍导图
同学们,看黑板,通过这个图,我们思维变得清晰起来。如果你美术好,还可以配上一些图。这个图是生长的,你思考得越多,画得就越多,比如,我们还可以在这写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叫主题(板书:主题),在这还可以画上你读后的启发(板书:启发)。当然,还可以更多。这个图有个名字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就是引导我们思考学习的,这是一个很高效的学习方法。电脑上有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出示其他形式的导图)。
2.布置自学
课后请同学们试着用导图学习,下节课交流。
下课。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运用,不仅使文章结构、人物特点、写作方法等形象直观地展现,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的能力。】
【总评】
1.用教材教,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许老师在《“番茄太阳”》一节课中,用“盲童明明是个 的孩子,她 。”这样的句式教学,抓住了第一课时教学的核心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设计“找出描写明明笑的句子”环节,让它串起散乱在文本中的语言珍珠,也串起了一条情感的主线。这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都着眼于用教材教学生学语文,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2.书声琅琅,指导朗读有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许老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分角色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我们从琅琅的书声中听出了明明的美丽、乐观、善良,听出了作者的感动,更听出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悟。
3.导图教学,教学习语文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许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教学,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了文章脉络、人物特点和写作方法,绘制出一副思S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直观形象化了,学习的发现更多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学生接触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用思维导图学习。这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一、评
1.评试卷的内容
在批阅试卷之前教师要认真看透试卷,并把试卷做一遍.一看是否符合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平时所教内容是否相当.二观察出题思路是否能让学生顺利答题,也就是哪些题有答题陷阱.例如:有一份试卷中的遗传题让学生写父母的基因组成,结果很多学生只写了一个人的基因组成.这里学生就掉进了审题的陷阱.三估测整份试卷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等到试卷批阅完做个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2.评试卷的检测情况
教师要亲自批卷,不能让学生代替.因为在批试卷的过程中,教师能掌握到学生所有出现的错误类型,有利于做小结统计.每次改完试卷之后,我都要把小结记入备忘本内,作为上课讲评试卷的依据.备忘本内记的重点内容是:错误频率较高题、基本概念不清题、错别字较多题、教师讲解多次得分率也较低题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课时才能作到有备无患.
3.评教师的教与试卷的联系
试卷改完,小结写好,“评”卷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结束,教师应分析学生的错题和平时的教存在的联系.例如,有一道判断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这句话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对的.我认为学生错误的原因和教师没有强调书本的重点词语有关.因为这里的区别就在“数量”换成“种类”.虽然全句话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作为重点划下,但“种类”一词并没有作为重点讲解.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及时弥补,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评学生的学与试卷的联系
一份试卷考完后,教师统计的学生错题频率高的有很多是反复练习过的题型.所以学生的“学”是值得教师每次检测后必思考的问题.错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例如错别字的出现,氧气中的“羊”少一横、“二氧化碳”写成“三氧化碳”等.错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关,例如学生总把马铃薯的发芽当成出芽生殖,马铃薯属于茎,根、茎、叶是营养器官,靠营养器官的无性生殖属于营养生殖.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
一系列的“评”卷实质是为了课堂上的精讲,有了亲自练笔的实践,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解了错题的原因,才知道怎样对症下药.
二、讲
1.及时的讲
一次阶段性检测结束,学生就会立即到办公室问试卷上有疑问的题目,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把试卷改完,做好检测分析,立即讲解,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及时讲解的收获有:趁学生对检测内容的清晰记忆能提高听课效率;能及时让学生发现答题中的失误;能让学生反思到不恰当的学习方法等.
2.重点的讲
试卷讲评课中的“讲”不需要面面俱到,更不能敷衍了事的对一下每一题的答案,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课前教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表现.45分钟讲评课的效率关键取决于前面的“评”卷,“评”卷的分析内容正是要讲的重点.例如:讲错误频率高的题目;讲审题不清的题目;讲书本重点语句不清晰题目;讲错别字的类型等,其它剩下的题目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既能重点突出的完成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探究时间.
3.有联系的讲
讲解试卷时,大部分教师注重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这一题的方法和答案,心中没有形成章节整体知识体系,下次如遇到知识类似但题型不同的题目,答题仍会存在困难.所以教师要从一道题中跳出去讲联系,任何一道试题都不是孤立的,它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我们要把一道题放到一章知识点甚至相关的多个章节中去讲,让学生的头脑从理解一道题的解法延伸到一类题的解法,直至能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鸟类飞行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讲到ATP时必须要讲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于食物,这样就要联系到消化系统有关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点不仅与八年级上册有关,更涉及了七年级的较多内容.讲完了理论上的联系,有的学生立即想到自己的学习是不是和能量有关呢?我就留了一个问题给他们课外思考:为什么上午上第四节课时会感到饥饿?
4.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讲
师:打得非常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特别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很光,而有的同学的鞋底不光。
生:鞋底粗糙,滑的时候对地面产生一种摩擦,产生了一种阻力,阻碍滑行,就滑不起来。鞋底光滑,摩 擦力非常小,产生的阻力小,就滑得快(远)。
(指导者评:通过游戏,使学生运用经验信息去分析摩擦现象,激发了学生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师:说得很好!说出了滑得远和近的原因。因为滑行时会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人们叫作摩擦力。什么 是摩擦力呢?
(出示投影片)
生读: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 擦力。
师:谁能发现这种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生:在接触面上产生。
师:想想看,刚才几位同学打滑溜的时候,什么地方是接触面?
生:鞋底和地面构成了接触面。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会产生摩擦力,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骑自行车,滑旱冰的时候。
生:溜冰的时候。
生:走路的时候。
师:冰面非常光滑,打滑溜可以滑很长的距离,很轻松,有没有摩擦力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的问题,还要解决这样两个难题。(出示投影片)
1.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师:摩擦力有大有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认真观察,看能不能找出答案。
拉人游戏一:一名同学分别拉蹲下的两个体重不一样的同学。
师: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拉×××(体重的)费力,拉×××(体轻的)不太费力。
拉人游戏二: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蹲在地面上,一个蹲在地毯上的同学(两人体重差不多)。
生:在地面上拉比较轻松,在地毯上拉却非常费劲。
(指导者评:这两个游戏为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进一步作出铺垫,提高了学生 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成功率。)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物体大小、轻重有关系;与接触面的粗糙、光滑情况有关系。
生: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很小。
生: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得出了结论,我们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桌上有许多实验器材,请同学们用木板、木 块、测力计来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各组自己设计实验。
(指导者评: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现了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取知识的教学思想。)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作实验的,得出了什么数据和结论。
生:木块在粗糙的木板上拉用0.6牛的力, 在光滑的木板上拉用0.4牛的力。接触面光滑时产生的摩擦力小 ;接触面粗糙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生:在光滑的面拉木块用了0.3牛,在粗糙的一面拉用0.5牛。在接触面粗糙的时候摩擦力就大,用的力就 大;接触面光滑的时候,用的力就小,说明摩擦力也就小。
师:刚才两个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证明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我们再利用刚才的实验器 材,加上钩码来验证一下物体的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生:我们先用4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1.2牛,用一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0.7牛。物体轻摩擦力就小 ,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生:我们用了3个钩码,用了0.9牛的力,放两个钩码用了0.7 牛的力,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摩擦力 就大,物体轻摩擦力就小。
师:其他组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通过实验,解决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谁来总结一下。
生: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大;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指导者评:归纳总结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阶段,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又搭了一个台阶。)
师:冬天有的路面结冰,我们走在路面上容易摔跤,这是为什么?
生:是因为冰上很光滑,摩擦力比较小,所以容易摔跤。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在冰上不摔跤?
生:可以在冰面上撒砂子,使接触面变粗糙,就不容易摔跤。
师:他的办法真好,还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穿鞋底粗糙的鞋、有钉子的鞋,在冰面上走就不容易摔跤。
师: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这些办法使摩擦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使摩擦力变大。
师:使摩擦力变大,改变了什么条件?
生:从光滑改变到粗糙。
师:刚才讨论的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增加和减小摩擦力。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验,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数据,先讨论再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生:我们先在木板粗糙的一面垫上砂纸,木块上放4个钩码, 在砂纸上拉用了3.5牛的力。把砂纸拿掉,在 玻璃上拉用了0.4牛的力。在接触面光滑的地方摩擦力就小,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就大。另外,物体轻的时候摩 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吗?
生:我们用毛巾包上木板,用木块在毛巾上拉,用了1.2牛的力,在光滑的玻璃上拉用了0.2牛的力。
师:无论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生: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要增大摩擦力,就要把接触面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增大,减轻物体的重量,摩擦力就变小。
师: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研究一下自 行车。(教师把儿童自行车立在讲台上。)
师:自行车哪些地方用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办法,为什么?先观察,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轮子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可以防止摔倒。
生:车轴内有滚珠很光滑,轮子转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生:脚蹬表面粗糙,用力时不易打滑。
生:车闸的闸皮表面粗糙,在刹车时与车圈产生摩擦,使自行车容易停下来。
生:车把套上有花纹的塑料套,刹车时不会打滑。
师:同学们观察很认真,自行车有这么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同学们看课本47页的几幅图,互相讨论,哪 些情况下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
(学生看图讨论。)
师:同学们知识很丰富,能说明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知识。我出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里有一 根拉链已经不好用,请同学们想一个办法使它好用。
生:在拉链上涂上蜡,使接触面光滑,拉时就比较省力。
师:为什么省力?
生:摩擦力减小了。
生:抹油,可以使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小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编者评:《摩擦力》这节课,执教者的思路比较清楚,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来安排教学的。
从整体上看,执教者的思路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操作中的事实 得出假设,然后再为学生提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由经验得出的假设,最后形成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执教者 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从操作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发现的事实出发,没有把结论强塞给学生,这是十分可贵的。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讲评,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总结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归纳试题的各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新颖、最简练的最优解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捷径;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制定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使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讲评课不能就题论题,教师要对学生容易失误的试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
语文讲评课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问题都讲。一般来说,语音、字形、组词、默写等识记类题目,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比教师在课堂上花几分钟时间匆匆带过效果更好。对于这类题,我一般采用强化训练的方式,通过阅卷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让学生引起注意,错的字词在题旁多更正几遍,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做到无一遗漏。因此,每次试卷讲评前,我都要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做好卷面分析,从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做到心中有数。
要充分展示,做到突破难点。教师要讲评的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疑惑之处,例如,试卷中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标点、仿写等。如果是思维存在误区,教师就应该让错了的学生说一说这样思考的理由,再找其他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当学生出现思维误区的时候,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答案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告诉他错在何处,为什么会错,怎样防止再错。例如,试卷中的图表、漫画、口语交际题以及阅读题等,需首先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理解题意后确定答题思路,根据得分点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很重要,学生不了解就不知如何答题,而这些往往需要教师反复强调,需要学生的多次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学生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自己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分小组进行卷面分析,互相讲解,共同讨论,比较典型的题目,可以请解答得比较出色的同学进行思维示范。了解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同时有利于教师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对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进行解题经验、技巧、思维能力的培养、交流。可见,试卷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解,使学生在总结中提升能力,在训练中提高准确率。
1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1 教师 :1试卷分析。亲自认真的把试卷做一遍,而不是只把答案抄上。这样做便于教师熟悉试题考查的内容和知识范围,掌握各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知识点的分类及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了解试题的难易度。
2做好分数统计。分数统计除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外,重要的是统计试题中每大题的得分率及出错情况。可由教师自己统计,也可以由学生举手统计;统计的方法大多是列表格、柱状图等。
3分析出错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对学生出错多的小题和类型进行分析、调查和自我反思。2、猜测right一词的汉意,则是因为教师平时要求的课外阅读欠缺,学生词汇涉猎面过窄造成的失误。
4事先根据讲评的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答题的易错点拟出练习题,或者将学生的失分率高的知识点重新变换角度设计题目,以做补偿或是加强练习。
1.2 学生 : 1课前通过查找教材或笔记,进行自主改错,去除由于粗心、时间不充分而导致的错误。
2把弄不明白的题目标号写到各学习小组的黑板上。
2 课堂讲评
2.1 对本次测试简要介绍,出示教学目标:
1运用教材,熟练解答测试卷中的相关疑难问题。
2归纳语法知识,掌握做题技巧。
3培养认真、全面的学习态度及互助合作的良好习惯
2.2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生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进行交流。全班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再由老师进行点拨,重点针对方法、规律的启发。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并不断对学生讨论过程进行指导,以防止讨论走题、或者防止过程中出现无序状态。避免讨论中的蜻蜓点水浮皮潦草现象的发生。可能有些小组合作不起来、或者合作的状态不好,这时教师应及时进入其中,从鼓励、参与的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此时的合作学习真正进入状态。学生讨论过程出现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及时点拨。对于提出新问题,或者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2.3 老师归类点拨、重点讲解。
1讲法应灵活多变。
表层点拨,对比学习。如:26、 By the time I got there,the busalready. A.went B.gone C.has gone D.had gone 本小题课本有例句,考查的是动词的过去完成时,答案是D。在学生弄清答案是什么以后,教师可改变题干或预备选项中某个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其正确答案是什么。把By the time I got there 去掉,那么答案就成了C。32、 When I got to the cinema,the filmfor ten minutes. A.began B.had begun C.had been on D.be on也是过去完成时,可与26题又不同,着重考查延续、非延续动词的使用。若去掉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答案又该是什么呢?
启迪学生思维,联想与所考查内容相类似的其它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如30 、 You’d better have your socks.They are dirty. A.wash B washing C.washed D. to wash本题考察的have/get sth. done,一点即通了,我们还可以联系到have/make/let/get sb. do的用法。
深层讲解重点错误和疏漏,还可以改变原题,引申出相关的知识。
2与课本相联系,温故知新。本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与教材联系紧密。可随时指出某一题考查的某一知识源于哪一单元,引导学生去回忆呈现这一知识的课文原句,便可一举两得,起到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同时,适当地提问学生,并要求背出原句。久而久之,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熟练背诵课文、认真钻研教材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其对课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更为扎实。
3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尤其是讲解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试题时,绝不可逐篇逐题泛泛而讲,而应该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
4、巩固检测
把事先拟好的题目作为检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