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管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

篇1

在县级图书馆中开展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县级地区始终应该得到重点的关注,从经济层面上看,发展县级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促进地方性的经济增长,并且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从而为综合性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县级图书馆也将迎来的信息化建设的春天。

1、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开展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对于方方面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经济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当地人们具有了较高的思想觉悟,不断的增长知识,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反过来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从文化层面上来说,加快县级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文化信息的资源共享,从精神上为人们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更加有必要开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当前的发展正在呈现出一种信息化的趋势,这也是在未来发展建设中的必然出路,要想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明确方向与目标,就要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入手,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工作要在县级开展,只有从基层做起,才能稳定基层的发展,提供文化营养,为实现全面的文化复兴带来崭新的动力。

实现县级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建设还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因为当前社会上最紧缺的就是人才,而人才又是需要培养的,书籍是无声的老师,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丰富的资源,在书籍的世界中徜徉,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这一方面上来说,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智能化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发展型人才进行掌控,这样才能为人才留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

2、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图书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将这一重要性实施在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中呢?首先应该解决当前均在的诸多问题,只有认识到解决问题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途径,才能从根本上将问题得到解决。

首先,影响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援,没有充足的经费就无法有效的进行信息化的发展,更不必说促进经济、文化以及人才的发展了。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地方上的经济投入不多,尤其是落入县级文化事业的经费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要想加强图书馆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与建设,每年的资金约需要100万元,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国家将资金投入到县级开展公共事业的发展后,相关的领导部门并没有起到表率的作用,而是将这些资金应用在了其他领域的建设中,因此造成经费不足的情况。

其次,在县级图书馆中,一些基本的设施长期得不到更换以及修缮,基本的信息化设施功能已经不完善,不能有效的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信息化网络建设在县级图书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功能,建设多媒体放映室,改善阅读环境,都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正是因为如此,才要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化事业,从整体上看,如果这方面的工作任务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那么整体的服务质量就不能得到提高,在县级开展具有特色化图书馆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

第三,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县级图书馆在发展中仍然有所欠缺。人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先进的人才可以为县级图书馆的推广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但是当前的图书馆人才中,主要缺少的就是掌握这种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同时,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导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型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也就无法达到发展与建设县级图书馆的任务要求。专业人才的引进问题关系到今后的发展,这对于在图书馆中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做好这项工作。

3、完善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首先在政府的影响下,加强主导功能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就要从资金的投入着手,只有资金的管理到位了,才能在更多的领域实现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将信息化的建设进行逐步的完善,这样才能为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重要的力量,从而在县级的基础单位中发展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真正做到从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做起。

实现县级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入手,只有了解用户最基本的需要,才能将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广大的用户,逐步提升的服务质量,实现全方位的服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并且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能制定个性化的需求,这样在不同需求的要求下,就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县级图书馆开展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将图书馆中的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这一积极的影响下,就能够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提高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方面是对于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县级图书馆应该支持在职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在职培训以及攻读学历和学位,应该制定计划分批选派合适的人员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学习,例如: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等,拓宽从业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优化馆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需要设立一个较高的准入门槛。

4、结语

总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将会越来越重要,要想建立起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必须要有良好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才能实现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化。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真正服务于基层群众的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篇2

1.1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要切实加大土地流转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说明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让人们在思想上对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认识。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印发彩页,也可通过报纸、杂志等进行宣传,另外可以开展讲座、培训,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明确管理机构,规范流转行为,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

首先,明确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要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到实处,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重中之重,要及时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规范流转行为,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

2加强农村经济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物价监管调控,营造健康放心的农村经济市场

2.1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

稳定农资价格,就是对于农民朋友购买农资的第一个保障,不至于花费太多,同时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可以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为人们节省资金。

2.2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在备春耕期间和夏播期间,一定要切实做好农资市场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主动出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给农民朋友营造一个放心购买农资的健康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同时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乡(镇)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因此加强农村经济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物价监管调控,营造健康放心的农村经济市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十分重要,不可小视。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条件,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发展也要跟上步伐,逐渐优化资源配置。在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建立网络连接,普及网络知识,让人们逐渐的熟悉网络的使用,走进网络信息时代。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信息建设方面,国家和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可以组织一定的培训。农村环境决定熟悉网络计算机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应该从基础做起。

篇3

二、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分析

所谓的网络销售食品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为食品产品提供交易的一种特殊售卖模式。通过对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分析,将对日后网络食品销售工作的发展、食品品牌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探究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困境,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的发展空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1.网络销售食品的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网络电商平台上销售的食品,大多数是正规、具有合法“三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但鱼目混珠,网络平台上往往出现“自制食品”、“秘方食品”、“特色自制”,这些“特色”产品在生产环境、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卫生状况等方面与正规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质量方面存在着安全卫生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对食品上市的质量,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外观的特性、食品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都必须要有严格的送检要求。而这些“自制”厂家,他们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利润,并没有依《食品安全法》规定,在产品生产原材料的配比、生产车间的安全卫生、生产流程、产品包装、储运等环节,都没有产品标准。如添加剂方面,存在着违规或超量添加剂的现象;在包装物上,采用低廉的非食品级包装物,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也将会给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网销进口食品存在较大风险。

在网络食品销售的过程中,大多数进口食品的价格比市面上畅销的产品价格会低出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也是导致部分人选择网上购买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的食品经营者纷纷开始进口食品的销售或代购业务,以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进口食品的商标大多数是英文标注,这些食品是否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些进口食品是否真的属于进口食品?代购风险一旦出现,消费者维权就出现了较大的取证问题。

三、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

结合网络销售食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的分析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将会对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重视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的探究工作,对于网络销售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

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问题,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尽快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的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从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来完善网络销售食品的整个过程。根据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从政府及相关机关的职责角度出发,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才能有效的促进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就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这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

为了更好的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整个过程,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非常重要。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这就需要商务平台提供方加强与网络平台经营者的合作。通过与网络经营者的交流,促使网络食品经营者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机制、严格依商务平台的要求将食品上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拒于平台之外。同时,商务平台提供方也要主动、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商务平台食品销售的日常查核,对查处出食品安全问题的经营者加强处罚力度,加大其违规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品经营者销售合法、安全的食品,因而有效的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促进人们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

3.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

在网销食品环节中,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避免网络销售食品的商家对其商品进行无限夸大的产品描述,对消费者进行诱购。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销售食品经营者的管控,及时审查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不符合产品实质的虚假宣传,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以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还应加大网络商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使人们正确的认识网络销售食品真实性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对于解决网络商品安全问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篇4

从目前该网运行情况来看,企业和各级监管机构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监控,全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网络化监管。

一、网络创建的重要意义

1、网络化安全管理

近几年,内蒙古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其中安全监管的手段单一,不适应我区高危企业多数散落在边远山区的特点,势必难保较好的现有安全形势。

为了改变我区对重点高危行业的监管采用的都是常规的手段这一现状,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信息化,能够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治理情况和盟市、旗县区监管情况,做到各级监管者和企业都心中有数,更有效的监督、指导重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的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规定》,这是内蒙古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份政府规范性文件,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体现,组织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是“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去年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深入和继续。

安监局根据《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规定》要求,结合自治区近年来对高危行业隐患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筹集经费42万元,创建了安全隐患网络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全区发生各类事故13209起,死亡2074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5.92%,死亡人数下降11.59%。在数据上看安全网络的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安全检查系统的使用

安全检查系统创建运行以后,在传真、邮寄等传统隐患上报的形式上,又增加了网上录报。网上录报不仅是增加了一种上报形式,四级平台的建立减少了工作量,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治区安监局要求:各盟市每季度负责对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核查;每季度对企业进行一次检查,每次检查面不得低于20%,并将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网;对所监管企业检查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经过详细核实后,要及时录入信息网;及时督办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和所监管企业的重大隐患;每半年对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督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抽查其所监管企业。

各旗县区每月组织一次对所监管企业重大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工作的现场核查;对所监管企业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检查,查出的一般隐患应责令企业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应责令企业制定治理方案并监督其实施,并将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网;检查企业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经过详细核实后,要及时录入信息网;及时督办企业上报和本级检查出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企业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当组织进行经常性的隐患排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等相关人员参加的隐患排查,并将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网;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及隐患整改情况必须向所在地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重大险情随时报告;企业各岗位、班组、工段、车间、厂矿、公司都要设立隐患登记台帐。企业应定时将各部位隐患台帐分类统计,经主要负责人核查无误后,录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网;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组织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必要时应停产、停业整改;企业负责人负责督办一般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安全网络化管理工作成绩

全区安监部门和重点高危企业紧紧围绕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目标,以贯彻落实《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规定》为重点,强化网络建设责任制,加大对网络系统的投入,注重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利用网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受到了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组的好评。

安监局将企业纳入网络化管理,企业利用机关网络平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这在全国还是首家,可以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为把网络系统建成操作既方便又实用,又符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要求,采取了发动群众边试用边征求意见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网络系统。

为实现对重点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自治区安监局首先明确责任,进行分工负责制,在网站试运行前全区12个盟市安监局,101个旗县区安监局,9个开发区,1297个重点高危企业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区分了任务,形成了四级网络系统管理体系,为网络系统建设和网上办公打下了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基础。

初计划要在三月底完成基础数据库建设,四月一日开始试运行,而内蒙古绝大多数高危企业都落户在边远山区,将遍布全区的1297个企业基本数据采集完并录入数据库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自治区局精心组织,盟市局和旗县区局密切配合,企业积极参与,有关人员加班加点,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基础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安监局在工作量大,困难多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为使注册到安全生产网络系统的企业、机构、执法人员会使用网络系统,自治区安监局采取了网上培训的方

法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呼和浩特市局、锡林郭勒盟、包头市局单位采取办班的方式进行了培训。目前全区12个盟市局管理员、89个旗县区管理员、60%的企业管理员都能熟练应用网络系统,和对本级用户的维护管理。截至2月,内蒙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信息系统注册机构134个、执法人员1515人,发文件322份,并将全区1127家重点高危企业纳入网络化管理。

去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网站已登记隐患5713个(一般隐患5645个,重大隐患56个,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12个),期中,乌海市403个、赤峰市1935个、呼伦贝尔市788个、鄂尔多斯市437个。经企业整改,88.86%的一般隐患、80.88%的重大隐患、75.00%的列入治理的重大隐患验收销案。四级平台的建立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企业和执法人员的好评。

三、网络管理的不足之处

在全区安监机构和重点高危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四级网络平台已建立起。企业和各级监管机构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网络化管理和监管,但在实施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去年前11个月非煤矿山重点企业上报隐患10398项、危险化学品上报隐患4262项、烟花爆竹上报隐患744项,而网上录报分别只有1175条、1547条、565条,煤矿上报8000多条隐患、网上录报的是1847条,企业不及时如实填报隐患,造成非网上报的隐患和网上录入的隐患数相差甚大,使网络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个别部门和企业领导不重视隐患排查信息网建设工作。一部分是认识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下发的网络建设的通知,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没有将其当作是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没有认识到抓网络建设是抓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不落实,不督促操作员和执法人员及时在网上录报隐患、当月的自查和检查情况;三是没有按要求配备专用电脑和操作人员;四是领导不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和使用网络系统。

个别单位没有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系统工作,有些是临时指定兼此项工作,出现了忙时无人做此项工作的现象,人员的不固定和兼项工作过多,使操作员不能专心信息网络工作,不同程度影响了隐患录报工作。

企业和安监机构自查、检查制度落实不够好。按照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由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等相关人员参加的隐患排查,并将自查情况录入到网络系统上。而我们的大部分企业和旗县区安监局没有按照规定办。

目前内蒙古各级安监执法人员不足,安全监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对所辖区域企业监管存在盲点。从网上统计数据和隐患整改治理情况看,部分安监执法人员对隐患信息网还不会使用,对企业上报的隐患审核和督办存在滞后现象,有的企业上报重大隐患一周多时间,却无人去审核去督办。

四、下一步工作认识

篇5

与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相比,保险网络营销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经营成本低。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销售保单,可以省却目前花费在分支机构网点及营销员上的费用。保险险种、公司评介等方面信息电子化后可以节省印刷费、保管费。通过降低保险总成本从而降低保险费率,更好地吸引客户。

2.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网络就如同一位保险专家,不仅随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且简洁、迅速、准确,大大克服了传统营销方式的缺陷。客户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借助互联网,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获得诸如公司背景、保险产品及费率的详细情况,顾客可以随意访问多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比较其产品的价格。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险种。联机通讯固有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保险双方的沟通。

3.有利于促进保险宣传和市场调研的电子化,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在网络环境下,保险人可以用公告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全球电子广告,向顾客发送有关保险动态、防灾防损咨询等信息,既能扩大保险宣传,又能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克服传统营销中借助报纸、印刷宣传小册子所固有的信息量小或成本高、时效差的不足。

4.节省营销时间,加速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几乎无需其他环节就可以立即进网,供顾客选择。由于网络的存在,投保人也用不着等待销售代表回复电话,可以自行查询信息,了解保险产品的情况。而且保险网络营销还具有24小时随时调用的优势,减少了市场壁垒,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二、保险网络营销的可行性

1.网络环境初步具备。从INTERNET在国内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已建成四大互联网络,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网(CSTNET)、中国全国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这些网络均面向公众提供INTERNET商业服务。随着我国加大信息产业投入政策的逐渐落实,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将是惊人的。

2.有广阔而优良的潜在市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达62万户,1998年为210万户,1999年底为400万户,估计到2000年底可能达到600-900万户。数量众多且每年成倍数增长的互联网访问者是保险网络营销的潜在目标市场。这一目标市场的特点是:首先,上网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对在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保险商品及公司信息理解相对容易。其次,上网用户这一群体平均收入较高,为他们购买保险商品提供了经济基础。据调查,个人上网用户平均月收入1000一2000元者占32.4%;2000—5000元者占14.4%。再次,从这一群体年龄结构来看,21—35岁之间的青年人占79.2%左右。他们的观念新,乐意选择优秀的保险产品。

3.我国保险界已认识到网络对保险营销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1997年11月,中国保险信息网面向公众开通运行,这是我国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办的第一个保险行业的专业网,也是继英国出现“直播”保险公司、法国A&A.AON等发起组织全球保险网等一系列现象出现后,我国保险业在网络化方向的一项重大举措。

三、我国开办保险网络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办保险网络营销对保险业的影响

保险网络营销将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国保险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1.对保险中介人的影响。保险网络营销方式的出现,会减少市场上对传统保险人和经纪人的中介需求。然而,由于受现有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程度的约束,短期内保险中介人的地位不会受到冲击。这就要求保险中介人早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

2.对保险公司的影响。自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一般思路是以扩大机构的设置来增大市场占有率。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工具应用于保险业,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在网上作核保、核赔和远程保险服务,这无疑对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利用网络进行保险营销还存在一个网络安全的问题。网络安全包括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保密技术,而安全保密技术又包括网络静态节点的安全和信息流的安全。网络静态节点的安全防护主要通过“防火墙”来解决,信息流的安全则是通过对信息网的加密来解决。

3.对保险监管部门的影响。我国保险监管历时不长,其监管手段如立法监管、技术上通过稽核举报、财务监管等方式基本上是以传统保险营销为目标,在保险市场上网络营销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原有监管手段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为了适应保险业的发展,维护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正常的经营秩序,保险监管部门要及时推出适应未来保险市场发展的监管制度和手段。

(二)面对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篇6

网络信息繁杂,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如搜索引擎监管不严,暴力、低俗信息随处可见、网站链接存在虚假信息、网购或游戏中存在安全隐患等。要确保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发挥,首先应了解其特点,并采取必要的解决策略。

一、综合类网站建设良莠不齐

近年来,国家逐渐规范了网络使用原则,使各类搜索引擎及主流媒体的使用逐渐“绿色化”。但由于各类网站众多,监管水平难以统一,因此依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良信息。尤其是以某些网站为平台所建立的个人博客、论坛等,很难对其实施监管。网站自身管理存在漏洞,无法对这类网站实施封杀,因此导致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特殊的途径进入公众视线。另外,目前网络平台对于其内容的监管上缺乏更好的管理手段,无法实现对其内容的完全净化。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国家应加大不良信息浏览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网络网站建设的管理,促进其规范化。从网站自身发展上,应减少漏洞,降低被利用的可能性。并且建立绿色网站模式,减少广告等不良信息,获得客户的使用支持。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繁杂,这要求使用者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

二、欺骗性网站为网络诈骗提供了媒介

新媒体时代,钓鱼网站众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实施诈骗。这类网站往往通过一系列的实惠来要求使用者填写姓名等信息来实现诈骗。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为这部分犯罪者带来了方便。以短信、彩信、网站等形式所发出的诈骗信息使大量的客户受骗。另外,一些不法分子依附于一些已经成名的网站,虚假广告,使客户上当受骗,这是目前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这类网站多存在明显的漏洞,只要使用者摒弃贪小便宜的心理,对使用的网站,尤其是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进行审查和思考后,再填写,即可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防止上当受骗。

三、经营类网站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以天猫、京东为首的网购成为一种新热潮,在各大节日,打折活动和其方便性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尤其是年轻的使用者。但现代人对网络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网站自身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其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上,优质产品大量存在,但劣质产品同样很难控制。网络平台对一些商家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检测过程,即使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测,但无法对所有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存在,给客户带来了利益损失。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国家逐步加大了对网络物品流通的监管力度,但行政手段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显然作用并不明显。这类经营类的网站以利润为前提,因此对一些商品质量上、流通渠道的管理上的并不严格,这是造成网络购物风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游戏类网站成为吸金利器

游戏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目前,收费游戏是网络游戏的主要特点。一些通过Q币等形式获得资金,游戏者为了增加游戏的刺激感,购买游戏币的欲望比较强烈。这使得游戏类网站成为了吸金利器。一旦网站为建设者带来利益,维护者就会通过更加暴力甚至是的手段增加收入,这使得游戏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处于恶性循环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使游戏玩家正视游戏,减少其在游戏中的投资。当然,也在于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游戏的分析,以防止游戏者在次上当。

五、通讯类网站风险指数高

网络通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接受。如QQ、MSN、微信等聊天工具,邮箱等信息传输工具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网络通讯的功能逐渐完善。因此,网络通讯大量应用于个人业务、企业管理中。但网络木马的更新速度快,造成大量的信息丢失。尤其是对于企业财务信息,一旦丢失,将被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商家利用病毒软件的传输获取客户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善于利用这类信息,一些行为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在QQ等聊天工具中,欺骗、虚假信息等问题无法杜绝,一些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网络浏览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多为人为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监管力度,并通过正确的宣传使客户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管理者还应从技术层面出发,对计算机网络实施定时访问,设置一定的权限,以减少病毒的入侵。并对使用者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如使用计算机时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扫描和查杀,加大计算机监管力度。使用者还应做好信息备份。就目前技术看,对称性密钥和非对称性密钥加密两种方式是计算机信息备份的主要途径。

六、总结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方便。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得资源以及方便。但新时期,网络信息同样具有复杂性,并且难于兼顾,网络安全值得注意。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网络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其分布于人们普遍使用的网络游戏、网站以及网络聊天工具中。这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网络监管人员应从技术层面入手,减少网络被侵袭的可能性,并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不良网页浏览。其次,使用者要认识到网络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规范网络使用原则,从而降低网络安全隐患。总之,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使用十分重要,应得到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重视。(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按照“全区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和“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监管资源,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着力构建覆盖广泛、监管有力、运转协调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及用药安全、有效、方便、放心。

二、工作目标

㈠加强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以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为主,镇(街)食品药品协管员,村(居)食品药品信息员为辅的区、镇(街)、村(居)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㈡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使监管网络覆盖全区所有镇和村,实现全方位监管、无缝隙覆盖、高质量运行。到年底,健全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监管网络要覆盖辖区所有镇(街)和村(居)。

三、工作重点

㈠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核心、行政监管部门为主体、镇(街)协管队伍为基础、村(居)级信息人员为补充的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各镇(街)成立领导机构,并在现有镇(街)干部中配备专(兼)职干部,负责食品药品具体协管工作;在每个村(居)确定1名以上信息员,负责收集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确保领导、人员、职责、工作“四到位”。

㈡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网络运行质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健全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例会制度、监督报告制度、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好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聘任和调整工作,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提高其监督协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和完善全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报送、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协同联动机制。

㈢加强药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药品放心工程。强化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药品采购渠道,改善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杜绝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市场,打击各类非法游医和走村串户上门兜售伪劣药品、保健品的违法行为。

㈣推进涉药单位诚信体系建设。⒈建立诚信档案。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建立药械经营、使用单位及销售人员数据库。⒉开展诚信活动。在全区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中开展诚信经营评比活动。⒊加强诚信培训。定期召开例会,对参会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负责人进行诚信创建培训,着力增强涉药单位的守法和诚信意识。⒋加强诚信宣传。利用执法检查、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进一步宣传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各涉药单位强化自律机制。⒌实行诚信检查。将涉药单位诚信体系建设作为药品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失信单位按进行要求整改,并严格回查该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㈤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农村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农村大力推行家庭自办宴席报告备案制度、农家乐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承诺制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家庭自办宴席卫生检测和安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逐级落实家宴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农村各类食品销售网点的质量卫生监督,积极开展乡村“食品放心店”创建活动。

㈥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建设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围绕科学、合理、安全饮食用药等主题,普及食品安全和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等知识,经常性地对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篇8

网络经济的概述并不真正理解网络经济的运用,这时需要我们对不同形式的经济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实现网络经济的界定分析,并进行充分的应用(谢芳,2007)。知识经济充分运用生产知识、生产信息等进行合理分配,建立以知识推动生产的发展体系,只有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前提下,网络经济才有充足的结构体系支撑,并有了发展的内核。相同的,信息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了高速化发展的信息来源。

(二)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1.网络经济具备有多样性。

网络经济内容众多且有明显的渗透性。这导致网络经济在工业、农业的投入较多,服务业的运用也逐年增加。特别是网络经济促进了高科技电子行业、金融业、商业、通讯业以及科学研究等发展,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愈发需要网络经济的支持。可以说,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便是网络竞争,依靠知识和技术的竞争更加有利于资源与金钱的竞争。

2.网络经济涵盖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因素。当网络银行开通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购物平台,使网络经济的发展再上一层楼。支付宝等虚拟网络支付平台出现后,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半以上的份额,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当然,虚拟经营与现实经营相结合,才能发挥信息化经济运行的一体化。本文通过数据表明网络经济的增长时态,体现网络交易的增长变化。

3.网络经济具有成长性。

从上文的数据中便能得出结论,我国网络经济具有成长性。网络经济的成长性来自于网络经济的便捷化和高效化,也正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可以说,网络经济的成长性与用户的反馈息息相关,如果有正面的用户反馈,则将会作用于更多的用户,促进发展;相反,如果有部分用户给予否定的评价,则会反作用于后面的用户,导致危机的出现因此网络经济的成长不可估量,这也正是它出现风险的重要来源。

二、信息时代我国网络经济风险种类以及成因分析

(一)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是网络信息化经营数量增加过多所致,同时与经济全球化非对称性相关。网络经济大部分经济活动是需要借助于网络交易平台来进行的,而这些交易平台的存在导致了电子商务数量的增加,大大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贸易模式。由于网络经济的诸多优良特性广受人们青睐,导致传统贸易的数额逐年减少,直接影响了当前税基。特别是一部分网络经济交易避开了“纳税区”,导致纳税款的减少,并且查税难度也逐渐加大,给政府财政管理造成安全隐患。其次,网络经济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致我国经济风险跟随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受到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就越大。网络经济容易受到网络的约束和影响,特别是网络的“交叉感染”使网络经济容易出现网络漏洞,譬如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孙文远,2012)。再者,虚拟货币的出现给现实货币流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权衡虚拟货币和现实货币两者的关系,极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监管失控,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二)监管风险

网络经济涉及面非常广,部分企业网络经营管理人力不够,导致出现了监管风险。监管风险分为内外监督两部分。据调查,有80.15%的网络非法行为是企业内部人员操作,给企业和网络用户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影响。同时,监管不力还导致企业不能积极地实现企业与经济变革的接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失,商业机密泄露和经济损失便在所难免。从我国当前部分网络企业来看,缺乏系统的监管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外界出现的状况做出全面的调整。从统计来看,百分之九十的网络企业信息防控都存在不足,如果不能实现有力的监管,就极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爆发。外部监管的困难在于交易网络化、信息化、交易变化性大、消费者信息不能完全确保正确等(杜雷鸣,2005)。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指的是技术漏洞而导致网络经济出现的风险。一般来说,技术风险的构成因素包括网络攻击、网络病毒感染、技术漏洞等。技术风险是影响网络经济的关键风险之一,如果不能克服技术风险,将会给网络经济带来灾难。技术风险又包括以下几点:

1.网络硬件、软件风险。

硬软件风险在于破坏硬软件或者利用软件漏洞所造成的风险。包括计算机、服务器设备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干扰。特别是部分企业进口一些不正规的计算机部件,使计算机硬件使用寿命出现安全隐患。更严重的是,部分硬件在出厂时便被预先设置计算机病毒等,给使用企业带来威胁。我国网络使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可操作平台相较发达国家较低,极难确保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发展硬软件迫在眉睫,可见硬软件风险还会在一定时期内给网络安全带来损失。

2.网络运行风险。

运行风险体现在人们没有科学的网络操作意识,有高达百分之八十的运行风险是来自于不正当的网络操作。正确的网络运行操作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攻击,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数据传输安全。与此同时,还能确保网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对减少技术风险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四)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指的是因为网络信息的虚假性和不准确性等带来的风险。虚假的网络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的必要条件,只有遏制虚假网络信息的传播才能有效地发现诈骗信息并及时处理。据2012年统计,我国出现的网络诈骗额高达300亿人民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诈骗的数额和数目也逐渐加大。伴随着电子网银的发展,快捷支付已经成为众多网民网络付款的重要方式,然而快捷支付所出现的漏洞也是巨大的。只要非法份子掌握了用户的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就有可能破解用户的网上支付平台,从中进行非法操作。这也是由于用户没有妥当保存好个人信息导致的。

三、信息时代我国网络经济风险化解对策

(一)普及网络安全意识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上文笔者便提到,有很大部分的技术风险和监管风险都来自于企业内部,因此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网络安全意识是必要的。普及网络经济的风险,使员工清楚地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并把网络风险防范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素质;同时,要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强化责任感,把保障企业安全和用户安全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会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确保企业员工在长期内提高防范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网络经济风险防范到极致。

(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督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经济的风险防范需要健全的监督监管机制来执行。这要求我们国家建立网络经济风险监管机构,可以选取部分网络经营企业和实体经营企业经营加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定制网络风险管理战略、监督管理策略、运行监督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完善国家网络经济安全防范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强化税收监督,针对税收问题定制相应的征税管理公约,修订和完善网络经济税收法,避免出现网络经济“免税区”。以网络交易和支付平台为重点保护对象,定制相应的网络保护法律,明确电子支付平台的职能和作用等。

(三)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投入

网络硬软件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必然保障。因此增加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是提升网络安全的必要做法。这要求我们提升网络硬软件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以提升企业硬软件的整体水平,完善网络经济运行的基本投入。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适用于以下方面:提升信息安全研发、防火墙建设、网络数据监控研发、内部数据保密建设、网络设备引进等。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引用实现企业的保密、反病毒等能力,提升企业网络风险整体防范水平。

(四)加强网络合作和网络互助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合为一体,单独依靠个别企业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全时空性更加要求企业加强全球合作和网络互助。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网络经济安全机制,使全球网络风险判断有相同的标准。当个别企业或者国家出现网络金融危机时,给予相应的援助和技术支持。加强网络合作能够增加风险权衡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合作还能实现个别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升级、提升企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

(五)完善网络保险制度

网络经济是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一个网络运营企业没有充分的保险作为前提,一旦出现风险经济损失便难以挽回,这时就需要保险来减少经济损失。网络企业购买保险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步骤。本文以支付宝为例子: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可获得收益。余额宝在创造收益的同时,还可能会有风险。当然,这些风险是由支付宝和由众安保险承保,被盗100%赔付,可见保险的重要性。

篇9

目前国内研究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文献均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银行双边交易头寸(李宗怡、李玉海,2005;马君潞等,2007;高国华、潘英丽,2012)。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大多表明,国有银行倒闭会对银行系统造成较大冲击,而其他银行倒闭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换言之,“大银行”具有系统性重要性,而“小银行”不具有系统重要性。这一结论虽然有符合直觉的一面,但范小云等(2012)的分析表明,与银行资产规模相比,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是决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更为关键的因素,简单地把资产规模作为衡量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首要因素可能具有误导性。我们认为,应用最大熵法的文献实际上隐含了我国银行同业网络为完全型网络的前提,而基于完全型网络进行的分析很可能低估风险传染的严重性(Allen & Gale,2000),尤其是一些“小银行”倒闭带来的风险可能被低估。此外,既有文献侧重于分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对银行面临风险传染的脆弱性分析较少。通过确定系统重要性银行从而对其加强监管固然有助于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但提高易受传染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也不容忽视。

本文分别在完全型网络和联系稀疏型网络的前提下考察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具体地,本文应用2013年我国118家银行的同业头寸数据,分别采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估计了银行同业网络,对网络整体特征的分析表明:最大熵网络中银行间联系密切,有明显聚集和中心化特征;最小密度中银行间联系稀疏,整体呈现出离散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传导分析法模拟了两种网络结构下银行间风险传染情况,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最小密度网络中风险传染的严重程度比最大熵网络更高,表现为最小密度网络中风险传染的广度(受波及银行数目)和强度(受波及银行资产占样本银行总资产比率)均大于最大熵网络。分银行类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两种网络结构下,国有银行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容易受到风险传染;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及农商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极端情况下股份制银行具有较高的易受传染性。

二、 银行同业业务网络的估计方法和网络特征分析

1. 估计方法介绍。在由N家银行组成的同业市场中,银行间借贷关系可以表示为N阶方阵X,元素xij表示银行i对银行j的资产头寸。矩阵X等价于反映银行同业网络关系的有向赋权网络,因此估计银行同业网络,实际上就是估计矩阵X中的未知元素。

最大熵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要求选择使银行同业头寸分布的不确定性即信息熵最大化的分布。在最大熵方法下,任意单家银行会尽可能将同业头寸平均分布于其他所有银行,从而倾向于形成完全型网络,而现实中银行间网络具有联系稀疏性特征。最大熵法假定银行最大化分散其同业头寸,因而无法有效反映银行间市场相对集中的现实特征。Wells(2004)、Mistrulli(2011)对银行间市场真实网络和估计网络的对比分析发现,最大熵法估计的银行间网络在完全性和连通性方面均大于真实市场结构,van Lelyveld和Liedorp(2006)的研究则表明最大熵法不适用于估计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同业头寸集中度较高国家的银行网络。

相比之下,Anand等(2014)从维持交易关系需要成本这一基本经济事实出发,通过最小化同业网络中的联系数来确定了一个更具经济效率的同业业务分布。Anand等(2014)指出,在不了解银行同业网络其他任何特征的情况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使用最大熵法是最优选择,但是在已知现实中银行同业网络因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具有稀疏特征后,就应该将这一事实与已知的银行同业头寸信息结合起来进行估计,此时最小密度法是更具合理性的选择。形式上,最小密度法就是在同业头寸总量的约束下最小化矩阵X中非零元素的总数。

2. 同业网络特征分析。按照银监会的分类口径,本文样本的118家包括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72家城市商业银行、26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和2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我们分别估计得到了最大熵网络XME和最小密度网络XMD后,统计了两种网络结构下同业网络的各项关键性特征,发现最大熵网络中存在的联系数远高于最小密度网络。相应地,最大熵网络的网络密度远高于最小密度网络,说明最大熵方法下银行间的交易更普遍。但是也要注意到,即便是最大熵网络也与完全型网络(网络密度接近为1)相差较远,说明我国银行间市场确实存在联系稀疏性特征。从度数中心度可知,平均而言一家银行会与2(最小密度法下)到10(最大熵法下)家左右的其他银行发生同业业务往来。最大熵网络的中心势远高于最小密度网络,说明最大熵方法下网络的中心化特征更明显,即一些交易密切的银行构成网络中心,其他银行与中心银行进行交易。最后,最大熵网络聚集系数的均值为0.74,最小密度网络仅为0.03。最大熵法中银行联系密集,较易形成多家银行之间都存在业务往来的“抱团”特征,而最小密度法仅保留最有可能的少数联系,网络整体结构较为松散,聚集度低。

三、 银行同业网络风险传染效应的模拟分析

基于估计所得的最大熵网络和最小密度网络,可以应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评估我国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在网络传导分析法中,ci为银行i的核心资本,α∈[0,1]为同业资产违约损失率。假设银行j因某种突发事件而倒闭,银行i持有银行j的同业资产为xij,若银行i同业资产损失导致清偿力不足(即αxij>ci),则发生首轮风险传染;银行k持有银行i和银行j的同业资产分别为xki和xkj,若银行k的损失为αxki+xkj>ck,则发生第二轮风险传染。依次类推,直至初始和前m轮倒闭的银行不再引发新的银行倒闭,风险传染结束。

1. 整体层面的风险传染效应。本文在模拟过程中设定同业资产违约损失率α分别为0.1、0.2、…、1,在不同的损失率下考察任意一家银行倒闭引发的其他银行倒闭数目(风险传染的广度)及倒闭银行资产占样本银行总资产比重(风险传染的强度)。

我们分别列示了单家银行倒闭所引发的最严重情形和平均情形。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损失率的上升,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均呈逐渐增强趋势。不过对于最大熵网络,风险传染的平均效应增长较为平缓;而对于最小密度网络,当损失率由0.8变为0.9时,风险传染的最严重情形和平均效应都有一个跳跃式上升,这是因为此时引发了几家规模较大的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倒闭。②总体而言,平均情形下风险传染效应较小,仅在损失率达到0.9后,最小密度网络表现出较强的平均风险传染效应。但最严重情形下风险传染效应较大,如损失率为1时,单家银行倒闭最多可引发66家其他银行倒闭(最大熵网络),倒闭银行资产占比最高可达66.93%(最小密度网络)。③最小密度网络的风险传染效应大于最大熵网络。尽管最严重情形下,最大熵网络中倒闭的银行数高于最小密度网络,但就平均情况看,最小密度网络倒闭银行的平均数和倒闭银行资产占比的平均数均远高于最大熵网络。

2. 分银行类型的风险传染效应。

(1)不同类型银行的传染性分析。首先来看银行倒闭是否具有传染性(即至少造成一家其他银行倒闭)。在最大熵网络中,5家国有银行在违约损失率高于0.6时全部具有传染性,12家股份制银行在违约率为1时只有4家具有传染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即便在违约率为1时也不具有传染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最小密度网络中,当违约率达到0.2时,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就具备了传染性,并且随着违约率上升,各类银行中具有传染性的银行均呈上升趋势。总之,在同样的违约率下,最小密度网络中具有传染性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数目均高于最大熵网络。这说明,在联系稀疏型网络中,由于单个联系承载的头寸相对较高,发生风险传染所要求的违约损失率阈值较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小密度网络中具有传染性的国有银行数目反而低于最大熵网络。其原因在于,国有银行同业头寸的绝对数额较高,为了尽量降低和其他银行发生的联系数,国有银行主要和其他国有银行发生联系,剩余的同业负债头寸太小而不足以引起其他银行倒闭。

在明确了不同类型银行中具有传染性的银行数目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银行传染性的强度。通过考察各类银行中单家银行倒闭引起的其他银行倒闭的平均数目,发现:在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的传染性最强,当损失率处于[0.5,1]区间时,一家国有银行倒闭平均可传染10家~20家银行。不过,在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同样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极端情况(违约率为1)时,平均一家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均可传染33家银行。此外,最小密度网络中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传染性也不容小觑,在违约率达到0.7后,一家城商行(农商行)倒闭平均波及超过2(1)家的其他银行。

(2)不同类型银行的易受传染性分析。应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考察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不仅可以用于判断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还可以在模拟过程中找出容易受到传染的银行。在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即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受传染,股份制银行也仅有一家银行(浙商银行)受到传染。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表现则较为脆弱,在极端情况下,大约80%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受到波及。与最大熵网络相比,最小密度网络中各类银行被传染的数目均有所增加,其中股份制银行中受传染银行数目增加最为明显(最多可达11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小密度网络中,当违约率超过0.9之后,有三家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会受到传染,这说明“同业头寸分布较为集中”和“同业资产违约损失率较高”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规模较大的银行也会陷入破产。

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银行的平均受传染次数发现,在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不受传染,股份制银行中的浙商银行在损失率高于0.6之后会受到2次传染,城商行和农商行易受传染性相对较高。在最小密度网络中,当损失率处在[0.1,0.8]区间时,各类银行易受传染情况与最大熵网络基本一致,表现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较容易受到传染;但在极端情况下(损失率超过0.9),股份制银行反超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为平均受传染次数最高的银行。

综上可知,不同网络结构下的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传染性方面看,最大熵网络中,城商行和农商行绝对不具有传染性,股份制银行传染效应也很小;而小密度网络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大部分具有传染性,股份制银行传染效应甚至高于国有银行。从易受传染性看,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绝对不会被传染,股份制银行被传染概率也微乎其微;而最小密度网络中,国有银行在高损失率下会被传染,股份制银行受传染概率也显著提高。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的分析结论为真实情况提供了可能的区间,有助于更准确地判别系统性重要银行和风险传染脆弱性银行。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估计了我国118家商业银行的同业市场结构,分别得到联系密集和联系稀疏两种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传导分析法模拟了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过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的传染性和易受传染性。本文的结论是:(1)最小密度法下银行同业网络更具风险传染性;(2)在两种网络结构下,国有银行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容易受到风险传染;(3)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及农商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极端情况下股份制银行具有较高的易受传染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0-0210-01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涵义

我们需要理解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使用者对于其涵义和认识都是不同的。基本上来说,计算机网络是由其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传输的数据来组成的,因此,其安全性也包含了这三方面。其中的各个环间都会因为偶然或故意的攻击遭到破坏。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很多重要的机构对于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近些年的黑客以及计算机病毒事件也经常发生,而且其技术手段也愈来愈隐蔽,我国的网络安全形式比较严峻。一旦发生敏感信息的泄漏,后果将极其严重。因此,我国已经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道路任重道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具体表现在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安全漏洞、计算机网络协议、黑客攻击等等多方面。在这里,我们重点论述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

2.1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当我们进行数据的传输时就面临着被窃听的危险,还有很多不法分子勾结内部人员,对一些敏感信息和登录密码进行窃取和篡改,造成了数据泄漏。如果我们对于数据安全问题不重视,那么一些不法分子以及黑客将轻易可以窃取到我们的重要信息,假如该信息涉及到国家安全,那么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2.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是网络安全维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造成了目前的网络安全风险。有些工作人员为了图方便,将网络的口令和密码设置过于简单,这样黑客和不法人员可以非常容易的对其进行破解。还有很多网络工作人员在进行登录系统时,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口令,加上管理混乱,如果出现问题更是责任不清不楚。计算机网络安全本身就是利用各种方法阻止网络的入侵,而这样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责任不明确的管理体制是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所在。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据上所述,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两大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3.1 防火墙技术

顾名思义,防火墙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之外设置的一道关卡,任何经过这个关卡的信息和数据都要经过防火墙软件的过滤和筛选,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识别非法的数据,以及封锁恶意的计算机病毒。另外,它还可以阻止计算机对于特殊网站或站点的访问,防止任何外来信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破坏,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3.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对于数据的保护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我们将一个数字的十进制改为二进制后,它的表面特征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如果接收信息的人知道这个转变,我们就可以成功地将这个数字安全的传给接收信息的人。这个例子虽然很简单,但是却简洁明了的说明了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或者文件通过一些自定的算法进行改变,使其成为一段不可读的代码,此时我们可以称之为密文。只有在知道相应的算法后,第三人才能知道这其中的秘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可以保护数据不被黑客等不法分子阅读。

3.3 云安全

“云安全”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这个概念是随着“云计算”的提出而提出的安全概念。

云计算本身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计算模型。与普通的计算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利用计算机网络,需要处理的数据并不是在本地进行,而是利用互联网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一个集中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利用虚拟的资源,为用户提供高速、快捷的服务。

而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安全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顾名思义,云安全就是通过一个集中而庞大的数据库对网络中的行为和数据进行检测,获取的木马或者恶意程序信息又可以被搜集到这个数据库中供另外的客户端使用。因此云安全技术在应用后,病毒和木马的查杀不再仅仅是依靠本地硬盘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处理。

任何一个新概念的提出,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甚至有学者认为云安全这个概念只是一个不可信的伪命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杀毒软件公司成功运用“云安全”技术对病毒实现了成功的查杀,云安全技术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云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所以我们还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做出更巨大的贡献。

3.4 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立法,加强法律监管

除了新技术的使用,网络安全的立法工作也不能放松。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但是在面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其发展还有些滞后,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因此加快制订和完善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的监管力度。让网络安全相关法律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另外,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因为即使数据被不发分子破坏,我们也可以利用备份恢复相关的数据。因此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工作是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4 结语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网络,做一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红客,从而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逐步走向安全和稳定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