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

篇1

为积极应对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粮食市场形势,指导国有粮食企业进一步做好经营管理工作,2010年12月15日至16日,国家粮食局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了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认真分析了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研究和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北京、河北、黑龙江等20个省(区、市)粮食局分管财务工作的负责同志、财会处长及部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联系点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国家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受通胀预期增强、灾害天气频发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粮食购销形势错综复杂,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各级粮食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抓好粮食购销和产业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1~11月,全国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2191亿斤(贸易粮,下同),收购量占全社会收购量的46%1销售粮食3401亿斤,同比增加464亿斤,为企业减亏增盈奠定了基础。全国纳入统计的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40.09亿元,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盈利35.89亿元。北京、天津、河北、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9省(区、市)实现了盈利。据各地分析,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仍将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会议指出,尽管今年以来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部分省份经营状况有所反复,进一步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通胀预期增强,加上我国粮食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加剧了市场粮价波动,国有粮食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市场风险;基层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自主经营仍比较困难,企业减亏增盈的基础还不牢固等,需要各地高度重视。

会议要求,各地粮食部门要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准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粮食流通形势,在不利中化解困难,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尤其是在通胀预期增强、多元主体入市竞争激烈、粮食市场秩序面临冲击的复杂时期,要切实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继续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贯彻落实电[2010]20号等文件精神,指导企业抓好粮食购销,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带头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带头维护粮食市场价格稳定;推动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增强竞争能力和经营活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篇2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沿海地区工厂、工人流失比较严重,对企业的销售影响也比较大。如何平稳地渡过这场危机,是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企业要认真面对经营管理费用照常开支、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毛利率下降,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等等困难。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狠练内功,对为积极应对危机,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产生预期收缩,造成投资需求不旺,消费需求不足,出口需求乏力,一些企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利润空间压缩,产品销路不畅,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增长。钢铁、化工、制造、电力等骨干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有的甚至被迫停产。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大幅提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钢铁、石化、汽车、施工及房地产,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比较大,因此财务费用对其利润的影响十分突出。由于非国有企业债务资金成本往往更高,因此其财务费用的压力也更大。受此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外投资者新增资本投资步伐明显放慢,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目前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企业整体上讲,经营管理方式粗犷,尤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经营管理上的“短板”更加突出。

1.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即使一些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但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

2.企业战略目标不明确。许多企业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最终使企业的战略目标成了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危机之中。

3.顾客导向不突出。有些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企业自己的思路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4.缺乏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企业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疏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大多没有真正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投资来看待,企业凝聚力和学习力不强。

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途径

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企业要认清形势,准确判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练好内功,完善管理,提升实力,积极调整经营发展思路,抓住有利时机,抢占市场制高点。

1.提振发展信心。企业要积极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布局,紧跟国家投资导向,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扩内需、保增长建设项目,通过BOT(建设-经营-转移)等多种模式寻找企业关联业务发展多元化的新思路,拉长产业链条,延长企业价值链。职能部门要深入生产现场,加强检查指导,及时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高度关注企业经营风险。在承接项目前,从市场风险到政策风险,从支付信誉到支付能力,对要认真进行风险评估,提前进行防范。要密切关注各自行业的变化,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做好预测与预警,积极化解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另外,还要努力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危”中求“机”。

3.练好企业生产经营内功。大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人才储备,建设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大企业对投资、融资与资本运营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经营活动融资和优化资本结构的资源整合,满足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4.加强对企业资源的调控。要制定严格的生产、销售、成本、人员管理责任制,减少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发生,尽可能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要进一步规范财物管理,搞好日常经济考核工作,打紧开支,开源节流。进一步抓好催收清欠工作,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构建严密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夯实、完善基础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信誉、要品牌和要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3

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也日益加深。企业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看准时机,并妥善处理好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败。企业自然需要明确金融风险相关概念,包括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同时了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只有看清形势,才能抓住痛点,一击而中。

一、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置身于全球化市场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是无可避免的。金融风险是企业在长期运营中所遇风险的一种,其具体含义是指,限定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金融风险,是利率、证券价格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发生的非预期变动。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涉及到三种,即经济、政治、社会事件,它们分别指的是在经济。政治、社会具体事件发生之前企业无法提前预知的金融变化。严格说来在这三类风险事件中,只有经济风险才能说得上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二)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

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环境诱因会导致产生性质不同的风险类。以《企业风险管理》所明确划分的类型来看,可以把企业金融风险分成七种,其一,市场风险,这是指由于交易对象违约,不顾法律义务产生的风险;其二,流动性风险,即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紧缺情况,导致无法正常支付的风险;其三,结算风险,它是指一种因交易的商品或付款未按时收到导致的风险;此外,还有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违规风险、运行风险三种。至于各种不同的企业金融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具体联系,则需要一分为二,加以论述。首先,各种风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然而,在经济发展加快的作用下,各种风险逐步被动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发生一种风险衍生发展成其他另外风险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企业的声誉会受到所有其他风险的影响,而所有的风险都会受到运行错误的影响。

二、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

(一)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说到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首先需要谈到企业的汇率风险,它指的是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价值可能面临因汇率变动而引发波动的风险。具体而言,又可以细分为交易风险、转换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第二点,是利率风险,其含义指的是借贷双方在遇到利率升降变动剧烈的情况时,可能随之变动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进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已经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越来越广泛的经营范围,给企业带来许多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事件的机会,给置身于其中的各个现代企业造成了极其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经营决策的难度。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一)金融风险识别

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遇到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最能减少风险带来损失的措施就是加强风险识别。只有科学地辨别出了所受风险属于哪种具体形态,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风险困难。

(二)金融风险衡量

经过前文所述的风险识别,便是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应该在决策前期,就对风险加以分析,判定随之而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并对比各类风险孰轻孰重,把握住最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损失的风险类型,把握时机,优先控制解决。

(三)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要求首先了解风险的数量和程度。企业遇到的风险越较,且其波及的企业经营领域越广,就越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分析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条件。从分析企业内部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等方面入手,如果内部能力欠佳,可实行风险委托管理。第三点,考虑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判断金融衍生市场是否发达等。第四点,则是测算风险管理的成本,必须保证风险管理的成本低于所获得的利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风险因素

企业在处理其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恰当运用,无疑可以帮助解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衍生金融工具的五个性质,即杠杆性、融资性、高风险性、虚拟性、表外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只有严格遵守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避免一切的不适当运用,企业就能够克服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引发的甚至是所有的各类金融风险,企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以使企业对套期保值能够顺利进行。五、结语综上所述,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遇到金融风险是兵家常事,而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则是成败关键。因此,企业不可小瞧了金融风险,而是应该了解企业金融风险的具体概念和进行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金融风险管理,同时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在把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风险因素基础上,明确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外来竞争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用全球化观念来考虑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要考虑文化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否重视跨文化管理正在成为影响现代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与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关于文化的概念最早定义来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在跨文化管理产生以前,关于文化及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仅限于文化人类学家。在企业界,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环境与公司决策的相关性,但在国内经营环境中,很少有企业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因素加以考虑,管理学界也很少注重文化的研究。然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对文化与经营管理关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一)霍夫斯泰德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随着霍夫斯泰德提出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以来,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霍夫斯泰德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提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和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程序”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和教育环境中形成的。群体本身无法感受到自身文化,文化需要比较才可以显示出各自的特色。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描述和表征民族文化类型的四个维度,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的数量与质量。他对40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成果有助于管理者认识民族文化的差异。

(二)特龙彭纳斯的理论

上世纪90年代特龙彭纳斯对工商管理活动中文化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提出关于民族文化分析的七个维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普遍主义认为可以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加以界定,并总是可以据此加以运用;特殊主义则与此相反,在特殊主义文化中更看重关系和环境的特定责任,不很看重抽象的社会符号。从这一维度来看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普遍主义主张普遍地按规则和程序去做以保证公平和一致性,特殊主义鼓励灵活性以适应特殊情况的要求。

个人主义与公有主义。个人主义鼓励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公有主义鼓励个人为群体的利益而工作。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崇尚个人成就和独立承担责任,而在公有主义文化中决策经由代表传回组织后再决定,人们崇尚集体成就,集体承担责任。

情感内敛与情感外露。不同文化对表达情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北美和西北欧,商业上的关系是典型的工具性关系,情感被认为是干扰。其前提假设是我们应该类似机器一样,以便使其运转更有效。但是在有些文化中,商业是个人的事情,人的全部的情感被认为是恰当的。

具体专一与广泛扩散。在专一型文化中管理是与报偿相关的目标和标准的实现,私人和公务上的日程是彼此分开的;在扩散型文化中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而且质量也借此得到改善,私人的和公务上的问题彼此渗透。

成就与归属。成就主导文化要求对人们依靠技能取得的成就给予回报;归属主导文化尊重人们基于以往经验的身份和地位。

对时间的态度。各个国家看待时间的方式也不同。在一些国家,人们过去取得的成绩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们为将来制定了什么计划,而在另一些国家则与此相反。这些是对公司活动会产生很大影响的文化差异。在一些文化中时间被认为是以串联着不同事件的直线方式向前流逝的,其他的文化把时间看作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以环形方式在运动,这造成了在制定计划时实行的战略、投资、对国内培养人才及引进人才等方面的看法上有很大差异。

对环境的态度。对环境的态度方面也可以发现重要的文化差异。从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来看,内控型文化主张将精力集中于我们擅长的事情上;外控型文化主张要适应顾客的要求。特龙彭纳斯在比较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每一维度的两个对立面如何走向协调的方法,并将其归纳为具体的经营技巧和管理技巧。特龙彭纳斯的研究表明,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广泛、具体而深刻的,不仅影响到产品的销售,而且影响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决策方式、领导风格、管理技术应用、信息沟通等一系列活动。

文化风险的成因与根源

在探讨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时,人们多运用“文化冲突”这一概念,本文中笔者运用“文化风险”的概念旨在说明文化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赫斯切认为文化风险产生于那些追求全球投资战略的公司。因不同的社会习惯而存在的产品市场差异,使人们难以预测哪种产品会在外国市场上受欢迎。他举例说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早餐麦片极受欢迎,是最盈利的行业之一。但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很多国家,早餐麦片就不怎么受欢迎,利润也不高。企业经营中的文化风险直接作用于产品和市场,从其成因来看,文化风险则存在并作用于企业经营的更深领域,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跨国经营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跨国经营使企业面临东道国文化与母国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实践,构成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在一种特定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也许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公司、企业跨文化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一个公司内部的跨文化经营管理活动大量增加。由于文化不同,跨国经营管理中产生了许多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了公司工作的有效运行。如20世纪70年代肯德基首次进入香港市场的失败,迫使其重视和利用文化因素,注重将自身产品和服务与当地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结合。正如英国市场营销专家史狄尔先生所评价的:“当年家乡鸡进入香港市场,是采用与美国一样的方式。然而,当地的情况,要求它必须修改全球性的战略来适应当地的需求。产品的用途和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影响,食物和饮品类产品的选择亦取决于这一点。当年的鸡类产品不能满足香港人的要求,宣传的概念亦不适当。”文化因素是各国企业特别是跨国经营企业走向经济全球化时面临的巨大挑战,企业必须具备识别和处理文化风险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并购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并购活动导致企业双方文化的直接碰撞与交流。近年来企业并购活动异常活跃。以我国企业为例,既有一国之内的企业并购,也有跨国并购,如海尔自1995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到1998年底总共成功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2004年年末,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公司的PC业务。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从1988年到1996年年均仅有2.61亿美元,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16.47亿美元。企业并购能够更有效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然而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并购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融财务和法律方面,很少关注组织文化可能带来的问题。而许多并购案例证明,文化整合恰恰是并购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尤其对于跨国并购而言,面临组织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双重风险。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是其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模式,是保证其成员的行为能够确定地指向组织目标的某种思想体系,如果一个组织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文化,对于任何一个成员来说,识别组织的目标都将是困难的,同样,在为达成组织目标而努力时,判断应当针对不同情景做出何种行为也会是困难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价值观直至其行动惯例都会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企业并购活动中,如何正确评估所面临的文化差异的基本特征及风险,探询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是企业并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三)组织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

组织文化的变革、组织员工队伍的多元文化背景会导致个人层面的文化风险。越来越多的组织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招募员工,广泛开展跨国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往来,从而使组织内部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与决策方式不断面临冲击、更新与交替,进而在组织内部引发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即使没有并购和跨国经营,企业也会面临组织文化与地区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问题以及组织文化的更新问题。所以,由于员工队伍多元化、组织文化变革等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虽然不如并购和跨国经营中的风险显著,但由于其具有潜伏性和持续性,也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

文化之所以会构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其根源在于文化差异。特龙帕纳斯在分析文化的概念时认为,社会互动或有意义的交流,以人们相互交往前就存在处理信息的共同方式为前提,它们对于跨文化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交流双方相互依赖,因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相关联的意义体系:一个群体对一种情境共有的解释。在经营管理中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要有一个绝对的前提,即存在共同的预想。当交流对象的预想一致时,双方对其意义便有了相同的理解。一种特定的组织文化或职能文化不过是群体若干年来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形成的自我组织的方式。文化通过人们期望的和归结于环境所共享的意义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每个国家、地区、组织甚至每个人都是一个文化系统。所以当各种文化系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相遇时,这种文化差异便潜在地构成了无法避免的文化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文化风险若不加以控制和规避,会酿成文化冲突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组织涣散、沟通中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最终可能使企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面对文化风险,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文化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不仅是影响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促进企业文化的变革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指组织要适应外部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组织制度的变化,将构成组织文化的各异质文化要素统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企业具体的并购活动而言,通常采用的文化整合策略主要有:注入型,如海尔经常采取注入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在并购活动中第一步是“克隆” 海尔文化及其管理模式,使被兼并企业了解、适应,直至自觉按照海尔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从而激活“休克鱼”,使其与海尔集团融为一体。融合型,并购双方认识到构成组织的两个或多个文化群体的异同点,但并不是忽视或压制这些文化差异,而是通过文化间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形成全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促进型,当强文化与弱文化相遇时,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强文化吸收弱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使原有的文化功能更加完善。隔离型,在跨国并购中,若双方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风格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在文化整合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保持双方文化的独立性。

(二)跨文化培训

进行跨文化培训是跨国经营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业务活动中规避文化风险的有效工具。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促进不同背景的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必须进行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组织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语言培训;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对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的培训。通过跨文化培训不仅可以规避文化风险,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信息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文化审慎法(Cultural due Diligence)

篇5

加强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能够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处理及经营策略调整提供参考信息,促使企业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消除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应给予金融危机所带来挑战更多的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对自身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评价,确保经营过程中各项业务开展有效性。

1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困境、机遇及目标定位分析

1.1困境及机遇分析

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企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发展状况,需要对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这些困境包括:①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空间缩小。金融危机下整个市场的产品需求量会减少,致使企业的盈利水平相比原先逐渐下降,盈利空间也将缩小。②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减少,对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中,急需资金的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可能会造成企业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③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致使部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金融危机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这些机遇包括:①企业可以享受到国家出台的优优惠政策。为了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会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企业发展必要的帮助,像减税、放贷等措施的实施。在这些措施的支持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将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②为企业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结合经济学理论内容,可知金融危机下的市场价格水平会发生较大的波动。此时企业会受到资金匮乏、产品销量下降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加大了自身的市场经营风险,也使产生的市场价格水平低于其实际的价值。在此背景下,企业可能会获得新的投资机会,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捕捉时机,避免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1.2目标定位分析

金融危机下为了降低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保持自身良好的发展水平,需要对其目标定位进行分析。面对金融危机下企业所面临的不利发展局面,应将其视为一种非常态的经营环境。在这种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目标定位为:寻求生存机会、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集中更多的力量谋发展。

2金融危机下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经营业绩分析

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态经营环境,使得其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此时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关注的是自身求生存的能力及谋发展中所积蓄的力量大小。当这些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时,将会使企业的经营业绩良好。因此,需要了解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经营业绩特点。相对常态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业绩,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①价值观较为特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生存空间,需要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此时企业的价值观为:求生存。同时,若企业能够在这种非常态的经营环境下存活下来,将会创造价值:减少社会失业人数的同时有利于增强社会稳定性。②业绩定义过程中期间性突出。由于金融危机下企业的经营业绩关注的是如何生存,使得企业在提高经营业绩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较为特殊:对国家及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结合市场价格水平波动的趋势变化,寻求投资机会等。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基于金融危机影响下所采取的,其具有一定的期间性。③对非财务性的评价给予了更多重视。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在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中更加重视非财务性评价。在调结构、蓄力量等措施的作用下,对自身的生存能力、人才储备状况等给予了更多重视,进而关注财务方面的融资能力评价。

3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分析

非常态经营环境下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需要从其经营目标入手。通过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合理定位,需要对常态经营环境下企业的经营评价内容进行调整。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要点包括以下方面:①融资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的评价。为了提高企业的生存几率,确保其经营业绩良好性,需要看企业的融资能力: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筹集资金的能力,加速资金周转包括加速应收帐款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能力,企业组织项目获得贷款的能力,利用信托资产融资的能力等。同时,金融危机下也需要对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进行评价,从企业捕捉商机、获得订单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②其它方面的评价。像企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人才储备状况、决策人员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能够使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更加全面,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同时有利于拓宽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市场经营思路。

4结束语

金融危机对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项经营计划得以深入推进,企业应注重自身经营业绩的有效评价,优化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从而为企业更多地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保障,全面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工作水平。

作者:李洪星 单位:山东钢铁莱钢集团蓝天商旅车业有限公司

篇6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是一种以沙盘等教具为载体,仿真模拟企业经营,让学生在实战中以实战的形式培养管理人才的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6至8个团队,每个团队4至6人组成,各团队分别代表同业竞争的不同公司,模拟企业经营6至8年。团队成员分别担任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运营总监、采购主管、信息主管等职务。各团队必须依据权威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情况决定本公司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方面的长中期策略。每年年末依据经营结果对公司经营状况和竞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预测,并制定下一年的经营策略然后继续下一年的经营。在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确定广告投入的金额与目标市场、决定产品研发的品种与进度、选择开拓的目标市场并把握开拓节奏、决定原材料采购的时机与数量、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以及调整、决定贷款以及资金使用策略等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些活动的完成需要各成员精诚合作制定详细的决策方案。

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的作用

财经类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确实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有的内容,而且各部分都内容详实完整,实践教学在各位同仁的不断努力下取得很大进步,然而,各科分别设立开设,课程之间联系虽有却并不紧密,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把握企业流程并综合训练管理技能,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具体来讲,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财经类学生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1.掌握企业经营流程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有独特的教具融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将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模拟,学生就是整个过程的主演,因此,对于企业流程的每一个部分学生都能身临其境的掌握。

2.有效培养了全局观念与团队精神

由于沙盘模拟教学采取的是以团队为单位,每个成员都是自己所属团队的一份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完成企业经营过程,一个团队的任何成员都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全力协作、顾全大局才能将企业经营的顺利成功,否则就及其容易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结局。

3.切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机遇、挑战和商场竞争的残酷

沙盘模拟全面模拟企业经营环境,市场变化莫测,有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的残酷,有携手共进的精诚合作的机遇,但都需要各团队用心经营,稍有不慎就经营困难,学生在实训中亲自主导企业经营直面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机遇、挑战和商场竞争的残酷有切身的体验。

4.进一步培养编制和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由于沙盘每年都要编制企业报表并对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再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下一年情况进行资金情况预算,再进行下年策略制定,因此每一年经营完成都是对编制和解读财务报表能力的检验与培养。

5.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模拟经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各成员沟通协商一致才能制定方案因此对于沟通协调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6.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

由于模拟经营时要实现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的一体化,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协调统一。这些都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管理、营销、财务等各学科知识,那么在模拟经营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自身感悟与理解以及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大大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逐步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总之,该课程能让学生在对抗经营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市场竞争残酷,体验作为经营者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失败与成功中,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共同完成经营过程中提升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教学面临的问题

作为以沙盘为载体,搭建一个仿真企业平台,用来仿真企业流程、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的一门课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固然有很多好处,然而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然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目前,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投入的资源不足。

目前,高校在该课程投入上,一方面,由于该课程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软件、硬件及教具、教材还有试验场地方面的投入,再加上教师培训等,实验室建设成本较高,有些高校因为经费原因对于该课程所用的设备配备不全,有些是省去培训教师的费用,另外一方面,该课程依然是同传统课程一样仅仅由一位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而该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高校中的教师是各有所专,并没有多少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都擅长的全才,这不利于该课程的展开,也难以发挥该课程的作用。

2.教学工作量大,教学管理难度大

沙盘模拟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负责教具的发放、登记,另一方面还要负责知识的讲授,个别指导,甚至设备的简单维护,还有课堂纪律的维持等等,而教学组织上教师还要扮演供应商、客户等角色教师工作量极大,教学管理起来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一门课一位授课老师,压力极大,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甚至有些学生那里滥竽充数的情况,这难免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缺少满足沙盘模拟教学所需的师资配备

目前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教学需求,一方面教师工作量大,另一方面高校中完全拥有擅长沙盘模拟所有知识的全才可谓凤毛棱角,纵然加强培训,依然尚有欠缺,毕竟个人所专不同,人的精力又有限,所以该课程所需的复合型师资整个高校中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沙盘模拟课程的作用,展现该课程的魅力。

4.缺乏足够连续的学时

沙盘模拟要求参加各团队连续经营6至8年,第一年通常是规划企业经营的一年,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大体方向,而传统教学依然是一次课2学时这样分散的教学模式,这极不利于沙盘模拟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无法在2课时内完成6至8年的经营,另一方面,影响各团队经营的效率,因为不连续进行极易导致思路中断,经营容易出现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5.目前的实验教材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该课程所涉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很丰富,而厂家提供教材偏重软件应用知识,相关企业管理支撑知识偏少,所以目前教材尚难满足教学需要,必须组织企业管理各专业专家及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以满足教学需要。

四、对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教学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1.争取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沙盘模拟经营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互动性、竞争性和趣味性,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它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由于该种模式的教学需要较高的投资,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 另外 沙盘实验综合性较强,需要企业管理各方面的专家参与配合实施教学,这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行的。所以必须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2.以学生为中心,跨专业实行团队化教学。

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广泛包括财务、营销、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而我们又难以寻觅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全才作为该课程的教师,不如充分利用高校现有人才,集合物流、企业管理、会计、营销等各专业各专长的老师组成教学团队服务于该课程的教学,把该课程作为企业管理各方面综合实训的平台来组织教学,作为企业管理、会计、营销等各专业课程的实训平台。在该课程中让学生接受本校最好的老师指导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的实践,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也充分的利用了资源,并解决了教学中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另外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3.在实施过程中实行连续几天集中授课的模式。

沙盘模拟课程要求各团队连续经营6至8年,所以分散的课时根本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而且集中教学也让团队化教学成为可能。因为每一位任课老师平时都有教学任务,那么,如不集中教学在安排教学时极易出现所需教师有其他班教学任务的情况,实际组织教学时可选择在期末考试之前集中安排授课,这样,所有老师基本授课任务已经完成,就不存在教学任务冲突的情况发生了。

4.组织企业经营管理各专业专家编写本课程所需的教材。

篇7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置身于全球化市场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是无可避免的。金融风险是企业在长期运营中所遇风险的一种,其具体含义是指,限定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金融风险,是利率、证券价格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发生的非预期变动。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涉及到三种,即经济、政治、社会事件,它们分别指的是在经济。政治、社会具体事件发生之前企业无法提前预知的金融变化。严格说来在这三类风险事件中,只有经济风险才能说得上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二)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

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环境诱因会导致产生性质不同的风险类。以《企业风险管理》所明确划分的类型来看,可以把企业金融风险分成七种,其一,市场风险,这是指由于交易对象违约,不顾法律义务产生的风险;其二,流动性风险,即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紧缺情况,导致无法正常支付的风险;其三,结算风险,它是指一种因交易的商品或付款未按时收到导致的风险;此外,还有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违规风险、运行风险三种。

至于各种不同的企业金融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具体联系,则需要一分为二,加以论述。首先,各种风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然而,在经济发展加快的作用下,各种风险逐步被动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发生一种风险衍生发展成其他另外风险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企业的声誉会受到所有其他风险的影响,而所有的风险都会受到运行错误的影响。

二、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

(一)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说到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首先需要谈到企业的汇率风险,它指的是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价值可能面临因汇率变动而引发波动的风险。具体而言,又可以细分为交易风险、转换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第二点,是利率风险,其含义指的是借贷双方在遇到利率升降变动剧烈的情况时,可能随之变动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进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已经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越来越广泛的经营范围,给企业带来许多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事件的机会,给置身于其中的各个现代企业造成了极其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经营决策的难度。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一)金融风险识别

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遇到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最能减少风险带来损失的措施就是加强风险识别。只有科学地辨别出了所受风险属于哪种具体形态,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风险困难。

(二)金融风险衡量

经过前文所述的风险识别,便是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应该在决策前期,就对风险加以分析,判定随之而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并对比各类风险孰轻孰重,把握住最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损失的风险类型,把握时机,优先控制解决。

(三)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要求首先了解风险的数量和程度。企业遇到的风险越较,且其波及的企业经营领域越广,就越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分析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条件。从分析企业内部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等方面入手,如果内部能力欠佳,可实行风险委托管理。第三点,考虑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判断金融衍生市场是否发达等。第四点,则是测算风险管理的成本,必须保证风险管理的成本低于所获得的利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风险因素

企业在处理其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恰当运用,无疑可以帮助解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衍生金融工具的五个性质,即杠杆性、融资性、高风险性、虚拟性、表外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篇8

石油企业在我国发展的众多企业中属于支柱性的企业,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发展起了很大程度的推动。随着现在原油开采的情况不容乐观,原油开采的价格也日渐提升,导致石油企业自身的利益空间逐步的降低。面对这种发展的状况,石油企业应该对待这种全新的社会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以便面对全新的行业挑战以及企业机遇。

1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国际层次上石油价格下降

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中,由于国际的石油价格下降,导致石油企业在今后的石油开采的利润降低,想要将利润进行可观的提升,就对原油开采成本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受到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之下,应该保证在石油企业开采原油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原油成本的提升,降低原油的开采成本,能够在售价比较低的情况下,保证石油企业正常运作。所以,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石油价格的下降,为今后原油开采成本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石油企业的运作中,应该正视该问题的解决。

1.2国际原油的需求程度降低

按照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趋势进行分析,国际原油的需要程度也在普遍下降,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原油开采过度,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产生。受到现有国际压力的影响,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改变现在的模式,将经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便适应现在的状况。针对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将重心放在原油的产量上,只有及时的稳定原油的产量,积极地转变现在的模式和思路,从之前单一的发展模式逐渐变成多元化的发展形势,这样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石油企业自身的整体效益。

1.3国内石油价格呈稳定状态

在国际的石油价格变动中,国内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销售模式,面对这种背景,正好可以为石油企业模式的改变提供时间。在国内的石油使用现状中,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模式中,都有比较明显的推动力量,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可以有良好的背景以及科学的分析时间。虽然,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在现有的状况中进行整体环境的调整比较困难,但是想要保证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就应该将现实的社会背景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的改变才能保证石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比较突出的竞争力量,提升企业今后长远的整体效益。

2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策略

针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策略来说,首先应该按照石油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石油企业想要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利益,就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合理的规划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比较科学的建议,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更加的完善;然后,石油企业应该按照现在的市场机遇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这种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背景,将企业的模式管理进行结合,降低生产成本,在石油整体下降趋势的环境下,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可以直接达到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最后,石油企业在经营模式的改革中,按照市场的形式为导向,制定比较具体的经营模式管理规划。这种经营模式管理规划的建立,可以使石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市场的形式进行运转,保证石油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改革得到有效的改进,为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结语

随着市场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也应该进行相对应的更新。由于现在石油使用的状况逐渐的下降,石油企业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该认真的分析现在的市场特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经营模式的更新,以保证石油企业的整体经营利益得到比较全面的提升。

作者:张苏敏 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供热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杨雪霞,卫洁.浅析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92.

[2]赵曙明,王成城,杜鹏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第七届(2011南京)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管理,2011,08:186-192.

篇9

一、软预算约束的成因之一———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导致软预算约束的观点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软预算约束的成因。内部人控制意味着企业经理拥有企业的大部分控制权,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企业经理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说明企业有了生产经营自,可以自行做出决策,同传统经济相比,这是一个进步;第二,在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理拥有企业的控制权意味着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第三,由于控制权与企业经理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当企业面临困难时,内部人由于对企业控制权及其相关利益的重视,会想尽办法,通过进行院外活动等手段,以寻求政府的支援,或者通过利用私人关系进行融资等手段以挽救垂危的企业。”

控制权对内部人的重要性引起了软预算约束问题。当企业陷入生存困境时,对内部人来说,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让企业破产倒闭,自己冒失去权力、甚至失业的风险;另一种就是寻求保护,解救企业,这样自己可以保住地位,也就保住了权力和利益。那么,对于一个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理人员来说,明智的选择自然是后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企业经理会想尽办法寻找外部救助了。而当企业所有者为企业提供帮助的时候,软预算约束也就产生了。

二、内部人控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的“硬化”治理机制———经营者激励硬化预算约束不能只依靠产权改革,特别是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所有权重要,但不是产权改革这一个口号可以解决问题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硬化预算约束的过程。国家试图运用各种方法解决软预算约束问题,改革经营者激励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现代公司制企业往往规模较大,复杂程度高,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两权分离,必然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目标不一致问题,委托关系中道德风险问题就不可避免。国有企业重组,不仅包括权力的重组、资本结构的重组、生产的重组,还包括治理结构的重组,而形成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使经营者能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行事,保障委托人的利益,自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企业的项目投资中,投资人和经营者之间也是一种委托关系。投资人投资的目的是从项目中获得收益,而经营者的目的是获得个人收益。国家是国有企业的委托人,而企业经营者则是人。作为理性经济人,经营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努力程度缺乏信息,只能从一些外部信号上加以判断,而且随着专业化生产程度的不断提高,委托人对生产过程、经营决策具有不完全信息,这样经营者往往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手段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还可细分为政治晋升、荣誉激励、经济激励等内容。在计划经济时期,政治激励、荣誉激励是主要的激励方式。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经营者激励方式趋于灵活和多样化,经济报酬激励的作用逐渐提高,奖金、年薪、股权、期权、期股、退休保障等多种多样的经济激励方式得到大力推广。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正在由精神激励为主向物质激励为主转变。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机制。经营者激励是委托理论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原因在于,在委托关系下,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人拥有对自己努力程度的私人信息,由于人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性,为了减少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委托人只能通过其他一些指标间接地观察人的努力程度。这些间接指标反映了人的努力程度,因而与人的报酬水平直接相联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准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才会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这种考核指标是订立激励合同的关键因素。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如何构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机制,是提高经营者努力程度,解决软预算约束问题的一种方法。经济学家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股权激励是建立人长期激励约束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实践已证明,年薪制是各种短期激励方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所以将年薪制与股权激励结合起来,构建以年薪制和股权激励为主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对解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会有较强的积极作用。年薪制是一种基本的经营者短期激励方式,但容易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所以还需要研究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

(四)约束机制。我们不仅强调经营者激励机制所起到的作用,而且关注对经营者的约束。其实,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种激励方式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越强,对其约束作用也就越强。对待国有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丰厚的物质激励,而且要有严格的约束机制。

篇10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是企业进行施工的重要价值基础,被称为企业经营的“血液”,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因此,企业要将资金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进行管理,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一、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概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建筑业施工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该行业的稳健发展。施工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与其他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经营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范围分布广,施工企业项目分布范围较为广泛,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不便于企业总部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困难;二是企业资金投入量较大,与其他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的产品为施工项目,施工项目生产周期较长,占有资金量较大,这样不利于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资金结算,只能根据施工进度进行结算,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挑战,易于造成管理漏洞;三是企业财务风险较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垫支施工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施工企业需要自行筹集大量资金垫支施工,造成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血液”,企业缺乏资金会促使企业不能及时支付购买施工材料的价款,或者不能及时偿还贷款,致使企业信誉降低,给企业带来无形或者有形损失。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能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一,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另一方面说,企业价值可以分为物质流和资金流,加强资金流控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整体经营进程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引起的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需要有充足的资金,资金“断流”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致使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影响企业信用,或者企业遭受罚款。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够增强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第三,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必要价值基础,是企业的“血液”及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基础,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提高企业价值,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只能从自身提高企业经营获利能力,而资金管理水平能够有效代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资金浪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获利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不足,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时垫支资金现象较为严重,工程账款回收不够及时,坏账比例较高等,这一系列问题会降低企业经营利润,影响企业获利能力,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不足,不能有效地对企业资金进行控制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施工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所有问题的源泉。大部分施工企业领导缺乏资金管理观念及知识,致使企业资金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实质性提高。一般来说,财务管理部门是资金管理的重要部门,许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缺乏相关资金管理知识,不能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分配,资金使用目标制定不合理,资金筹资方式不科学,缺乏完善的资金预算体系,这一系列问题的源泉都是企业资金管理意识不足,降低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

(二)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资金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任何一个环节控制不严,就会带来资金管理漏洞,给企业造成大量损失。资金管理体系包含部门设置、人员责权利分配、资金控制标准等一系列内容,而当前大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造成资金筹集不科学,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资金管理体系还包括绩效考核方面,企业对责权利分配不合理会致使企业出现资金管理发生问题时无人负责的现象。另外,资金管理还包括信息沟通方面,若企业沟通机制不健全,即使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其内容较为健全,也会致使资金管理体系不能为企业员工所熟知,资金使用结果不能得到有效反馈,这样会影响企业资金管理能力,降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三)企业垫支施工现象较为严重,资金回收不及时,降低企业获利水平

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施工企业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通过各种对自身可持续发展不利的竞争手段,垫支资金施工就是其中之一。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竞相垫支施工,或者尽量降低投标金额,争取获得投标工程,由于施工企业议价能力较低,垫支资金施工加大了施工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施工企业的经营利润。再者,施工企业在建筑产品供应链中面临弱势地位致使企业应收账款比例及金额较大,大量的应收账款拖欠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可能使企业面临大量的坏账,降低企业毛利率。因此,这种垫支资金施工及延长资金回收期的经营方式,增加了企业施工成本,降低企业获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资金分散程度较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同其他一般性企业相比,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为大型的施工项目,项目分布范围较为广泛,致使企业资金分散化程度较高,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困难。施工企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投资较大,企业一般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如同“山大王”,对自己负责的项目有完全的话语权,而企业总部难以对分布在各个地方的资金进行实时控制,企业资金分布较为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账户的资金独立运行,造成大量的闲置资金,并且这些闲置资金投资收益率较低,低于企业集合资金优势,同时闲置资金也增加企业银行贷款成本,降低企业施工毛利率。

三、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能力的手段和方式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控制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关注资金管理的重难点,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一)转变企业资金管理观念,提高企业资金控制意识

管理者能够起着向导的作用,有效地影响基层员工的行为,因此,企业应当首要加强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的培养,定期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及教育,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及技能,强化管理者资金管理意识。再者,财务部门是资金管理的主要部门,企业应当完善对该部门的人员选拔机制,提高该部门人员素质。企业应当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的培养,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资金管理行为

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在提高资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应当努力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与标准是企业员工进行资金管理的准绳,企业应当从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及回收各个方面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同时应当对各个部门的责权利进行细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及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资金的权限进行审批及使用,防止企业人员滥用资金,减少企业资金浪费。企业应当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资金使用超支及越权审批的情况应当给予处罚,对于节约资金的人员进行奖励,保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行使资金管理的职责。再者,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制度,将企业的资金管理规范在企业内部予以沟通及披露,让全体员工接受并付诸行动,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规范员工资金管理行为。

(三)完善投标体系,加快工程账款的回收

企业应当完善投标体系,对于即将投标的工程,进行细致的项目施工可行性分析及可接受性分析,并分析该项目对企业战略实施状况的影响,避免向不能给企业带来经营利润或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项目投标,促进企业制定合理的投标金额。再者,企业要尽量降低垫支施工资金的比例,加快欠款的回收,提高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企业应当加强对应收工程账款的管理,按照账龄分析方法对拖欠工程账款的企业提高催收力度,及时跟踪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信誉状况,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强企业项目投资收益。

(四)建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增强企业资金的规模效应

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布较为广泛,各个施工地方的零星资金较多,如若将资金的控制权放在各个项目负责人手中,则这些零星资金会增加企业的银行利息,降低企业收益,因此,企业可以对项目的这些零星资金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集中对资金进行管理,促使企业各个项目之间的资金能够自行调整余缺,降低企业银行存款基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各个项目的开户资金管理,统一对这些账户进行监控,增强企业资金管理及控制能力。

总之,施工企业应当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意识,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及项目投标体系,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对投标工程进行细致的可行性分析及可接受性分析,减少垫支资金施工比例,加快工程账款的回收力度,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裴小梅.浅谈施工企业资金管理[J].当代经济,2010(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