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通用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石油化工通用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的国策,是促进我国工业化建设重要指导思想。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正处于现代化建设阶段,特别是仪表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微型化发展,体现了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已见成效。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相关技术的研发上,仍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建设。

1 新型自动检测与分析仪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表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微型化方向发展,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检测仪表在应用水平上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适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需求上,迅速发展了现场总线型变压器。该变压器实现了全数字模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稳定性和分辨力均优于一般智能型变送器。目前,现场总线数字化仪器的发展比较成熟,具备良好的可互操作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的过程控制领域。石化企业积极推进相关系统的应用,特别是提高先进控制应用水平。就目前来看,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仪表应用水平,主要在线分析仪表有:在线液相色谱仪、在线油品质量分析仪等。而最新的 NIR 光谱分析仪已成功应用于石化企业的炼油调合系统;新一代低成本汽油质量指标快速测定仪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软测量技术也发展迅速,在解决石油化工企业分析检测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工作一直是石化企业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对预测维护养护工作,关系到系统正常运行。就实际来看,一些企业构建有实时传感和在线联机系统,以对加热炉效率、热交换器等进行监控。并采用先进的仪表与系统,具备有诊断和预测维护保养的功能,进而实现了生产设备最优化,生产潜力增幅在1%~3%,相比非计划维护费用减少了近 20%。

2 先进控制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生产装置采用了先进控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运行成本,而且装置运行可靠安全,带来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诸多先进控制技术已发展成熟,如多变测量、鲁棒PID控制等的成功应用。先进控制有如下特点:(1)先进控制是以模型为策略。如当前的模型推断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这些模糊智能控制已成为先进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2)可以应用于复杂过程的控制。如多变量耦合、大时滞等;(3)以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支撑,实现先进控制,如先进控制可以在 DCS/FCS 中实现。目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发比较成熟,有美国生产的控制器DMC-PLUS、日本生产的控制器 SMOC 等。而国内的主要研究力量是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功。目前,先进控制已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几十套装置中运行成功。且主要有:延迟焦化、柴油加氢、催化裂化、聚丙烯等,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3 石油化工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3.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技术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和现场的网络以及控制仪器相连接,在操作的时候可以实现相互操作,这样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实现分散分布操作,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控制性,在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已经慢慢成为了主要使用的系统,而且,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它可以更好的提高仪表控制系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FCS 与 DCS 进入共存时代DCS 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产生的一种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系统已经慢慢走向了成熟,这种系统在使用的时候技术性和可靠性非常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FCS 现在正处于发展期,目前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它和 DCS 相比在功能上更加的完善,但是也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FCS 出现的缺陷一定会慢慢解决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DCS 和 FCS 会出现共存的情况,在 FCS 系统不断完善以后,DCS 系统才会被慢慢取代,进而消失。

3.3 现场总线与 DCS 的结合运用现场总线和 DCS 相结合,是将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 DCS 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 DCS 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广现场总线的应用,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两种系统在综合以后发挥出来的优势更加的明显。总线在不断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一体化功能,同时也能更好的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

3.4 先进控制及优化的应用目前,我国已经能够掌握并熟悉应用一些控制技术了,比如鲁棒 PID 控制和多变量预测控制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的实施,让系统装置更稳定,运行更安全,同时也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保证了收率,降低成本,增加了收益。使企业取得了显着经济效益。

3.5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

由于现代化石化企业的装置规模越来越大、制作过程越来越复杂、运用材料易燃、易爆等特点,对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有效提高。石化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控制技术在仪表控制系统中应用,紧急停车系统在避免工业灾难、减少工业事故损失方面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安全系统包括紧急停车系统、生产装置健康监控技术、安全仪表系统等方面。

4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

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系统十年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动化仪表的应用是仪表控制系统发展重中之重。仪表用户发展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首先是先进控制系统的应用,为了保障装置稳定的运行,石化企业在装置上应用先进控制系统,同时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降低运行成本,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模型的控制策略是基础,先进控制是目前基于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智能控制和模糊控制。处理复杂的多变量过程控制问题通常所采用的是先进控制系统来完成的,先进控制是建立在常规单回路控制之上的动态协调约束控制,可使控制系统适应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动态特性和操作要求。先进控制的建立需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支持,可以通过 DCS/FCS 来实现,国内和国外都有成功的实例。石化系统与美国 Honeywell 公司合作,使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控制得到了成功实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ERP/MES/PCS 三层管理与控制系统,石化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大致可分为三层:操作控制层是 DCS/FCS 的安装、数据库实时更新;生产管理层是生产调度、油品储运等;经营管理层 ERP。近些年,ERP/MES/PCS 三层管理与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技术是石化企业采用方式,也是其发展方向。MES 系统,通过对物流的综合跟踪管理,可有效降低油品的损耗。现代石化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安全系统融入仪表控制系统及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是仪表控制系统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安全仪表控制系统智能化管理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5 结束语

信息化能够带动工业化发展,同时工业化也能更好的促进信息化发展,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句话,将现场总线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综合,可以使石油和化工业共同的进步。不断推广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和完善系统的应用,同时也是企业提高控制系统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以石油化工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石油化工的自动化技术要求

(1)安全控制要求。应对关键设备、关键部位进行定期专业化故障诊断、检测、维修,认真保证其安全。(2)效率控制要求。对于效率的控制要求主要通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合理的计划调度和相应的模拟流程技术来提高设备和有关装置的生产效率,这样也能够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3)成本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就是要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最小化使用,尽可能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通过建模、控制以及优化等技术来提高相关产品的利用率和合格率,进而降低相应的成本。

二、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配电自动化技术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集成的系统,这项技术主要是用在配电网上面的多种设备,通过远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协调工作。配电自动化是近几年来我们发现的新技术领域,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与配电网络监控方面很好相结合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使用的典型案例。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和大力推广。就发达国家来说,欧美等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并且通过大量实践证明了这项技术的优越性,表明了这项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并且能够进一步保证效率的最大化。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业作业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电能供应的高质量,从而减少人员的工作强度。在充分利用和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各种先进设备的优势前提下,为石油化工企业工程以及电力公司双方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在配电技术方面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 3 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即柱上自动化、依靠遥控控制检测自动化及靠计算机辅助的自动化,截至目前,国内的自动化配电网技术都是依靠这 3 种方式来实现的。

2.1 柱上设备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这方面的运用主要是考虑到了要使自动化配电的开关设备之间能够有效的配合,其中主要的设备就是重和器分段以及对故障进行检测的故障检测器。通过多种设备的配合使得故障得到隔离,从而进一步恢复区域的供电。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工程量相对较小,工程的投资较小,不需要为了工程的需要配备相关通讯网络,同时现有的配电网中也能够进行方便的改造而不影响其他方面的工作。但是这种技术也有其缺点,那就是重和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很多次地进行重组操作,并且必须通过正确的判断后才能对发生故障的区域进行清除解决,然而这样频繁的操作会严重冲击电网,有可能导致停电现象,同时,用电设备也可能损坏。

2.2 遥控遥测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取决于 FTU 和相应的通信网络,需要的设备主要是 FTU、通讯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这 3 个方面技术的配合使用来进一步实现远程的、实时实效的监控。遥控遥测自动化技术是柱上设备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的升级,这项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来实施遥控、遥调以及遥信,这样就能及时地对电网的负荷进行切换。但是遥控遥测设备自动化技术工程量相对较大,同时投资的金额也相对较大,所以在改造现有的配电网上面有很大的难度,可行度比较小。

2.3 计算机辅助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辅助设备自动化技术可以说是比较高级的自动化应用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使用设备是 FTU、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以及高级的应用型软件等技术。通过这种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配电方面的管理系统以及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技术的混合应用,这种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进行远程的检测遥控,同时还对原有的配电管等进行管理系统的完善,使得配电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相对自动化的运行,而不影响其他工作。但是这种自动化技术相对于上面两种自动化技术来说,需要的投资和工程量都是空前巨大的。

三、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化工方面为了能够相对可靠地提供电力,相关的电力部门先后经过了大幅度的检查维修,对以前存在的线路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化工企业的供电质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在利用配电的供电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拿 21 世纪前 7 年来说,故障出现次数仍较为频繁。表 1是这几年由于这方面问题而出现的故障次数。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故障出现次数正逐年下降,这说明供电可靠性有所提高。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因为石油化工企业以及相关工作的特殊性,配电需要大量的线路,且线路距离非常长。加之石油化工工作的环境相对较差,另有自然因素带来的大风、大雨等,就使得该趋势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就像表 1 中所示,2004 年以后故障减少的幅度相对前几年有所降低,减少次数也逐年降低,所以降低相应故障出现次数也是很有难度的。

四、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实际运用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配电网自动化供电技术的应用上。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证石油化工企业在工作时,油田的工作能够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电网在进行工作时,发生故障的区间实现相应的隔离,从而在某些区间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其他区间还能正常工作,不影响其他环节的工作进程。配电设备自动化主要通过两个方式进行工作的:

4.1 就地进行控制

就地控制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不需要通信方式就能够将故障进行隔离,这是因为,配电设备自动化只要能够检测到电压的加时限,经过多次重合后就可以将故障进行隔离。配电设备自动化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当馈线出现了无法挽回的故障时,重和器会合不上闸,一旦重和器合不上闸,就会发生跳闸现象,这样的话,发生故障的两头就会因为两端的负荷开关断开、没有电压的支持,从而分开,无法工作。分开之后,重和器会再次进行合闸,而此时负荷开关在进行设定后就会自动地关上,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之后,故障就会被轻松隔离,之后可以再将重和器进行调度,重新连接上开关之后就可以恢复电力,正常地输送电力了。

4.2 远程进行遥控

配电设备自动化在远程遥控上的应用主要是,灵活应用一定的通讯手段,进而实现远程遥控。包括可以进行电动操作的负荷开关、远程通讯的馈线远程终端技术 FTU 以及馈线的自动化控制中心部位这 3 个主要部分。这种远程控制技术相对已经比较先进,控制技术的核心部位主要是 FTU,FTU 可以通过对相关情况的分析,采集到一些相关联开关的运行状况,然后对这些采集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果,分析结果作为对故障区域定位的依据,从而准确找出故障位置,然后通过远程遥控控制线路开关,最后使得正常区域的供电得到恢复。

五、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它能够有效提高油田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很好地保障生产活动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这项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普及应用也应该考虑到实际环境、作业情况等,从设备的起始阶段到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尽可能发挥其作用。

篇3

仪表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发展,为企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对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系统分析

1.系统组成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一种有自动控制系统,大体上主要由物位计、液位计、料位计、变送类设备、流量仪表以及防雷接地、仪表接地、DCS控制系统、各种压力表等组成,主要是通过统一联通的接地装置来连接的,又可以称这是一捉厂区联合接地系统,变送类设备主要包括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微差压变送器、液位变送器等;流量仪表主要有转子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 偰式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等。

石油化工用到的四大热工仪表有:温度,例如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流量仪表,例如楔式流量计;压力,例如压力变送器;液位,例如磁翻柱液位计等,另外与这些仪表对应的配套系统也比较多。

2.系统工作原理

通常情况下,系统主要是以共网的方式接入电力系统中,设备接地要小于1欧姆,PID调节器加入微分作用主要是用来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和纯滞后以及容量滞后和纯滞后,并且通过对对象动态特性的分析,合理控制各项设备的比例度数值以及系统振荡程度

在系统中,串级调节系统的参数整定步骤为先主环后副环,先积分微分后比例,过度过程品质指标中,余差通过新稳定值与给定值之差、测量值与给定值之差、调节参数与被调参数之差、超调量与给定值之差来进行表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参考的比例值也是不相同的。

在锅炉燃烧调节中的风量调节一般选用均匀调节系统、比值调节系统、前馈调节系统、三冲量调节系统来完成,在研究其动态特性时可以将测量仪表的信号看作系统对象环节的输入量,降低其他设备对分析结果的干扰作用和控制作用。

系统中的调节系统,通过各个设备在燃烧炉的燃料气进口的管线上,设置一个燃料气压力控制系统,通过气开阀正反作用控制器,实现对控制阀和控制器合理调控,其中,调节系统中的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依据是闭环回路正反馈、系统放大系数以及生产安全性等,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是一种单纯的前馈调节,是一种能对测量和给定之间的偏差、干扰量的变化、被调量的变化进行补偿的调节系统。

此外,在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还有一个核心系统,就是FCS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总线协议,即我们所说的总线标准,FCS系统通过数字智能现场装置,实现对现场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

二、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根据《石油化工仪表接地设计规范》SH/T3081-2003 SH中的相关内容,优化DCS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一个控制系统,FCS是一种通讯总线,要想保证系统性能的优化,可以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将系统中原来DCS系统、模拟仪表信号与过渡过程仪表等进行全理应用,实现HART协议的智能仪表。因此,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完善,特别是把PLC和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好。

其次,要灵活掌握,加强仪表实验调查与报告分析,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具体的处理,加强对物位仪表调校记录,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安装一个雷达液位计,通过对智能仪表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实现系统优化处理,通过FCS现场总线,取代原来模拟仪表要传输信号就要拉一根线的模式,与多个智能仪表一起利用,既可以节省电缆,也真正做到了分散,现场的智能仪表就能自诊断,把仪表的各种有用的信号传回到DCS系统,而且可以全面提升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三,改进作业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可以通过改进作业方法,来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具体可以从下方面入手:首先,从动特性来分析,选择调节参数时,干扰作用点应尽力靠近调节阀,在均匀控制系统中,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可以选择PID调节,但是不能直接在离心泵的出口装调节阀来改变流量;其次,在组成自动调节系统时,最好不要单独使用积分作用,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数据偏差。

第四,系统维护。系统维护也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编制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检维修方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明确系统维修主要目:主要通过系统维护恢复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保证系统原有参数标准,尤其是对于达不到要求的零部件,可以及进行必要及进的更换,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要以该系统运行使用情况为主要的依据,编制检查周期和标准,使得维修方案和计划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最后,需要明确维修的情况,通过具体情况,制定下一次的维修与检查方案。

三、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自动化系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自动控制,是化工企业的自动控制的主要动力。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从以前气动仪表、电动仪表发展到目前的集散系统,能够及时通过对工艺设备里面的温度、压力、流量或液位进行控制,达到稳准快的控制效果。随着DCS控制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还在紧急停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对工厂的核心机组的安全控制具有保护功能,可以确保工厂的安全生产。

另外,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为石油化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保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得石化系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既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现在正在进行一项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仪表工程,使得仪表电缆桥架的接地具体的标准或要求更加完善,而且其接地阻抗比较小,桥架每节之间连接可靠,符合当前专门的国家标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强对环保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如DO分析仪、COD分析仪、PH分析仪等的出现,有效地控制了石油化工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切实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中,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管理形式下企业无法解决的难题,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仪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合理运用,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松林.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4)

[2]陈军,刘国明,蒋德华.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的浅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04).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0-02

传统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理论知识的强化,而对于工艺操作、设备保养、质量控制和识图绘图不太重视。只有对石油加工工艺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使得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标准。笔者拟以《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这门工艺课程为例来介绍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石油化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的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的运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

我国定义高端技能人才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业者中,掌握精深专门知识,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

工艺课程在石油化工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一系列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构成,生产装置由设备、仪表等构成,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存亡密切相关。生产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取决于工艺操作和仪表调控。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工种技能鉴定标准中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需要掌握的行业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行业通用知识里的部分内容在前期的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中学习过外,大部分行业通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都必须在工艺课程中学习。

由于石油化工具有“易燃易爆”的高危特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很受限制,即使有条件进行现场跟班实习,作为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生也不可能进行实际有效的操作。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常减压蒸馏生产过程实践调研,总结归纳常减压蒸馏装置对新入职员工的职业素养需求和岗位操作能力需求,使得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从事常减压蒸馏生产操作与控制以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课程设定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程的内容设计和考核重点也是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能模拟使用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配备的安全、环保和消防器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识读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熟练手绘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根据指令打通工艺流程;能熟练进行加热炉的开停炉操作,能正确调节加热炉炉温和 “三门一板”的正确操作;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日常巡检并填写规范的巡回检查记录;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模拟仿真开停车和事故处理,使得操作过程中装置的平稳性好;能很好地将常减压蒸馏装置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控制在操作范围内;能及时发现生产异常情况并能果断正确处理;能熟练进行复杂仪表控制中的串级调节和分程调节;理解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的连锁控制,能正确投用连锁控制;能处理因连锁投用而引起的装置故障。

其次,学生应具备的方法能力:能利用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快速查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挑出一本操作规程(500页)中的核心内容并能用自己的方法组织内容,编写出一份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手册(30页);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给定的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原则工艺流程图;能协调常减压蒸馏装置各岗位的联合操作。

再次,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其他人清晰讲解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听众中的80%能听懂并能准确复述出所听到的70%以上的讲解内容);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具备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意识;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为了让学生逐步达到课程目标设定的三个能力目标,课程以编制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车间的操作规程为贯穿项目,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仿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常减压蒸馏的生产流程,生产因素分析和基本操作控制,了解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问题,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常减压蒸馏装置,还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具备理论拓展进行常减压蒸馏技术改造的能力。教学项目是依据常减压蒸馏车间将一名新入职员工培养成为一名常减压蒸馏高级操作工的过程来设计的。

本课程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课程一共设定了六个教学项目:(1)撰写常减压蒸馏装置调研报告,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常减压蒸馏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初步了解常减压蒸馏的原料性质和产品特点以及原则工艺流程。(2)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认读,通过三步完成:第一步,认读常减压蒸馏原则流程图;第二步,认读常减压蒸馏装置模拟软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第三步,现场识读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的常减压工艺流程。(3)制定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对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危险介质分析;第二步,对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进行工艺计算;第三步,依据给定的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制定常减压蒸馏的开停车方案。(4)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分岗位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练习;第二步,分班组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交接班联合操作;第三步,由常减压蒸馏装置班组长和技师指导,进行企业现场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模拟演习。(5)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企业论证:学生依据常减压蒸馏仿真操作和企业现场模拟开停车操作修订操作规程,把修订的操作规程拿到企业,让企业的兼职教师(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班组长、技师、工程师和车间主任)进行实践论证,学生代表进行现场答辩,从而优化操作规程。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的依据是燃料油生产工——常减压蒸馏工的技能鉴定标准。表1列出了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课程的考核标准,考核分为校内教师考核(占50%)、校外兼职教师考核(占40%)、同学评分(占5%)、学生自评分(占5%)等四个方面,考核内容为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工艺操作经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单独的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是不能达到要求的,所以,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关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展开思路应该大体一致,但培养的侧重点应该各有不同,形成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对于一些重要技能,应该在同一门课程中反复训练,不同课程中重复训练。课程的考核方法大体一致,但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要求也应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宗尧,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篇5

    我们认为,北京市对城镇土地的管理体制比较符合城镇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积累更多的资金,加快改善投资环境。现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转发给你们,供参阅。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适用《条例》和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镇国有土地,是指本市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城镇(指建制镇,下同)、工矿区范围内属于全民所有的土地(以下简称土地)。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均可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开发、利用、经营。

    第四条  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土地使用者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市土地管理局依法对全市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进行监督检查;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由市房地产管理局按照本市土地管理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监督检查。

    未开发使用的土地的出让工作,由市土地管理局办理,出让后的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工作,由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工作,由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

    第二章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七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地块的位置、面积、用途、期限和其他条件,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职责,分别由市土地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会同市计划、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分别由市土地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实施。

    第八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出让合同。出让合同由市土地管理局或市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出让方)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第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按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不同用途的不同年限执行。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采取协议、招标、拍卖方式。

    第十一条  协议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向预期受让者提供出让地块的有关资料和文件。

    二、预期受让者取得资料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出让方提交包括土地开发建设方案、出让金数额及付款方式等内容的文件。

    三、出让方接到第二项规定的文件后,应当在30天内答复。

    四、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后,出让方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出让合同,并由土地使用者支付定金。

    五、土地使用者支付出让金后,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第十二条  招标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应当在确定的投标日期3个月前向投标者发出招标书、招标文件及有关资料。

    二、投标者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将密封标书投入指定的标箱,标书内容应当包括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出让金数额、付款方式等。

    三、投标者按照规定的日期、地点、金额、方式交付保证金。未中标者,保证金如数退还。

    四、由出让方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主持开标、评标和决标。

    不具备投标资格者的标书,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标书以及超过投标截止日期送达的标书无效。

    评标委员会对有效标书进行评审,决定中标者,并签发决标书。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向中标者发出中标证明书。

    开标、评标、决标,应有市公证处参加并出具公证书。

    五、中标者在规定日期内持中标证明书与出让方签订出让合同,并支付定金。中标者原交付的保证金可抵充定金。

    六、中标者支付出让金后,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第十三条  拍卖出让程序:

    一、出让方应当在确定的拍卖日期3个月前公告拍卖地块的位置、面积、规划用途、使用年限、索取有关资料的日期和进行拍卖的地点、日期。

    二、参加竞投者应当在拍卖日期前3日内到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领取有统一编号的应价牌。自制应价牌者,竞投行为无效。

    三、拍卖时,主持人公布底价后,竞投者以举牌方式应价,价高者得。

    四、竞投得中者应即与出让方签订出让合同,交付定金。当时不能交付定金的,由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处5000元以下罚款。

    五、土地使用者按应价数额支付出让金后,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使用权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土地使用权拍卖,应有市公证处参加并出具公证书。

    第十四条  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以协议、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提供下列资料。

    一、土地的位置、四至范围、面积及地籍图。

    二、土地的规划用途和建筑容积率、密度、净空限制等项规划要求。

    三、建设项目的完成年限,必须投入的建筑费用和发展面积的最低限度。

    四、环境保护、绿化、卫生防疫、交通和消防等要求。

    五、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和建设计划或设计要求。

    六、地块的地面现状。

    七、出让的形式和年限。

    八、出让金的付款方式和要求。

    九、土地使用者的义务和有关的法律责任。

    十、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者不按规定支付全部出让金,或出让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另一方有权依照《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者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

    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由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依法予以纠正,并可根据情节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七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当经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和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准,依法重新签订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

    第三章  土地使用权转让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签订转让合同。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也随之转让。

    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其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让的除外。

    第二十条  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二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转让,应到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的,应当经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并办理过户登记。

    第二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办理。

    第四章  土地使用权出租

    第二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应当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

    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投资开发、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租。

    第二十四条  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必须继续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出租,出租人应当到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第五章  土地使用权抵押

    第二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违背法律、法规、规章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

    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

    第二十八条  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或因债务清偿及其他原因抵押权消灭的,应当向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未办理登记的,抵押无效。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应当向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登记。

    第六章  土地使用权终止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原发证机关交还土地使用证,并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条  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者申请续期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提出申请,并依法重新签订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向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登记。

    第七章  划拨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一条  符合《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经土地管理局或房地产管理局批准,并同出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可以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转让、出租、抵押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

    第三十二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由房地产管理局依法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篇6

关于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若干意见(市房地局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明晰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原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合作制改组,以及企业实行兼并、合并、出售、破产、租赁等改革时,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均须按本意见执行。

二、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局)是本市国有企业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县房屋土地管理局(土地管理局)按土地出让管理审批权限,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工作。

三、国有企业持有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依法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对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企业改革的不同形式和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和保留划拨用地方式予以处置。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作为企业资产,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它经济活动。

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土地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土地租赁合同经出租方同意后可以转让。租赁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抵押,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经规划部门同意,改变原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应当重新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和转让土地租赁合同应当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年租金标准采取土地出让金标准折算的方法计算。土地租赁期限不超过同类用途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

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指国家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投入改组后新设企业的行为。以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后,该土地使用权由新设企业持有,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保留划拨用地,是指经市政府批准,国有企业继续采取无偿方式使用国有土地。以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处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继续按原用途使用。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报市房地局审批,依法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手续或交纳土地收益。

四、下列企业用地,经市房地局审核,可暂按划拨用地方式处置和管理:

(一)继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但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除外;

(二)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合并,兼并或合并的企业是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

(三)在国有企业兼并、合并中,被兼并的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合并中的一方属于濒临破产企业的;

(四)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或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制为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集团,且国有股权占50%以上,其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未作价入股且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

(五)国有企业分立后,土地使用性质不发生改变的;

(六)国有企业为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利用原厂房在企业内部兴办第三产业,原厂房占用的土地,但原厂房出租、转让的除外;

(七)企业的职工住宅、学校、托儿所、医院等福利性设施用地;

(八)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的国有土地,未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且不宜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或租赁的。

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超过5年。

五、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凡不能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处置的,均须分别以如下方式处置:

(一)根据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政策,须由国家控股的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基础性行业企业或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由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或市房地局报经市政府批准,可以采取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形成的国家股股权,由审批单位委托有资格的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经营管理并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二)国有企业破产或出售的,企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应以出让方式处置。具备条件的,应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出让。

(三)国有企业利用原划拨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应以出让方式处置。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可以选择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国有土地使用权:

1.不符合作价入股方式处置条件的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

2.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

3.国有企业租赁、承包或委托给企业(个人)经营的;

4.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5.国有企业利用原划拨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从事经营活动的,但本意见第四条第六款及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6.符合保留划拨用地或作价入股方式处置的条件,经企业自身申请的。

六、在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可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破产企业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破产企业将房地产连同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的,抵押权实现时,土地使用权处置所得也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破产企业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或者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不足的,也可从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中支付。剩余部分作为破产企业财产处置;

(二)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国有工业企业及市政府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出让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的40%,其余作为国家对企业(原土地使用者)的投入;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有困难的,可经市政府批准后,缓至2年内交齐。如属市政府确立的重点项目,经市政府批准,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比例可进一步降低;

(三)按照国务院规定,属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其土地收益可全额留给企业,用于安置企业职工以及偿还企业债务;

(四)以租赁方式处置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国有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可在3年内免交租金;

(五)以作价入股方式处置土地的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国家可在3年内免分红利;

(六)市政府批准实施搬迁的污染扰民企业,继续执行《北京市实施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办法》。

七、土地使用权除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外,采取其他方式处置的,应进行地价评估。地价评估,由企业委托具有相应土地估价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费用按国家规定标准减半收取。

八、国有企业改革须根据本意见,拟订企业土地处置方案提交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或市房地局批准后实施。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一)企业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确权登记。国有企业改革中被处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权属合法、无争议。尚未办理登记的,企业应向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审核,取得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

(二)企业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审批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和确认地价评估结果。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拟订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并报请土地管理部门审批。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企业现使用土地的状况和拟处置土地的状况、拟处置方式和处置价格(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除外)及理由等。

土地使用权除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外,采取其他方式处置的,均需将地价评估报告报土地管理部门确认。报批时,应同时提交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企业改革的批准文件、企业改革方案、地价评估报告、土地使用权证书或土地权属证明和需提交的其他材料。

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改组或组建企业集团,属于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以及境外上市公司的,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先报市房地局初审,再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审批;属于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公司和企业集团,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报市房地局确认、审批。

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的,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属于中央单位的,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审批;其他企业报市房地局确认、审批。

(三)土地管理部门拟文确认地价评估结果并审批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市房地局根据批准权限对地价评估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进行确认或初审,并签发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和地价评估结果确认文件。

(四)签订合同与变更土地登记。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得到批准后,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处置的,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按出让审批权限与市或区、县房地局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租赁合同审批权限原则上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审批权限相同,区、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租赁,可经市房地局授权后,由区、县房地局具体办理。采取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的,企业应持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或市房地局签署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以及作价出资(入股)决定书,按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采取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处置的,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按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九、对土地权属不合法或有争议、未办理土地登记或未能提供土地权属证明,不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意见进行地价评估的,地价评估结果不予确认,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不予批准。

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土地使用权,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并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或改变土地用途的,属于非法转让土地或非法占地行为,应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处罚。

土地管理部门违反本意见批准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无效,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应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十、市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市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由市房地局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被授权的上述公司凭授权书,可以向其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以作价出资(入股)或租赁等方式配置土地,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和有关文件,按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被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控股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集团公司须接受市房地局的监督管理。被授权的企业必须对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提供年度报告;对企业土地股权的年度变化情况以及对土地资产处置的文件及时送市房地局备案;市房地局每年要对企业经营土地资产的情况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企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超越授权经营的权限和范围使用土地或处置土地资产的,市房地局有权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中央在京企业用地,其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要作价授权经营的,按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同时,企业应将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年度报告、土地股权年度变化情况以及对土地资产处置的文件及时送市房地局备案。

篇7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socitty, guarantee the students stable employment, meet the objectives of college to train the front-line engineers, and clear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in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internship cycle, internships content and manner, so as to make production practice more timeliness and operability.Key words: production internship; internship content ; internship manner

中图分类号:TM4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产实习的作用及安排

生产实习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厂各工段的实践,比较深入地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一定的生产操作技术、管理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获得初步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过控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第一线的职责和任务,接触实际以增强劳动观念、事业心和责任感。

目前,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我院过控专业的生产实习放在专业课讲授之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生产实习时间为四周。

要求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主要设备型号、构造及主要技术特征、工厂车间的布置和生产管理及企业经济运作管理诸方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直观的了解,并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绘制一定的生产流程图,做好有关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实习完毕,必须详细写出生产实习报告。

由于我院的石油石化背景,我院过控专业的实习在石油化工企业为主进行,一般以参观为主。专业实习包括化工仿真实训及对动设备、静设备以及DCS控制系统等装置的观摩。

专业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实习时间总共四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两周,在湖南岳阳长岭石化参观学习,了解常压塔、减压塔、石油裂解装置、加氢精制装置、焦化塔、大型压缩机组、换热器组等石油炼化装置和过程仪表、DCS系统等测控装置。在观摩学习中,由具有丰富操作、维护经验的现场工程师向大学生讲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原则。在本阶段的实习中,学生能够亲临生产现场,向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学习,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投身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热情。

第二阶段,为期两周,参观学习为主;主要参观企业:中石化第四石油机械厂、巨鲸传动、洪城阀门、石油钢管厂。重点学习典型动设备(压缩机、泵)、特阀的加工制造过程,了解大直径管线的焊接、无损探伤等。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机械内容的学习理解,对将来从事机械行业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专业实习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每次实习安排在《流体密封于流体机械》、《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工程》、《过程装备制造工艺》等专业课学习之后,学生学习了石油化工装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和装配过程。他们深入生产现场,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习效果良好。

虽然过控专业的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实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与讨论。

1.本专业实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进入炼油厂、机械厂等企业参观学习,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结合石油化工设备及通用机械进行现场讲解。这种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工艺流程和设备工作原理及结构,然而,时间仓促,不能够让学生细致了解生产工艺、设备的内部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大遗憾。

2.专业实习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关于DCS、过程仪表等测控装置的环节,但是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过程装备控制方面的实习内容始终比较薄弱。

3.专业实习采用专业老师带队到炼化企业进行实习的形式。石油化工企业大多存在工艺流程复杂、设备高度集中、介质易燃易爆或有毒、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这种环境中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引起带队老师的极大关注,在参观实习过程中,专业老师把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保证学生的安全方面。另外,现代化工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潜在危险,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此企业对学生教学研究进入企业实习非常慎重,要求学生只能远而观之。

三、关于专业实习的思考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拟采用如下措施:

1.我院过控学生从大三就开始学习一些专业课程。考虑安排从大三开始,利用寒、暑假期,或者试用将金工实习、认知实习合并安排较长的一段周期,安排学生去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如石油四机厂)进行短期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参加这些企业的设备安装和维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学习石油化工装备的内部结构。在实践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和企业的联系,创造他们被实习单位留用的机会。拓宽学校服务石油石化行业的渠道,产生一些综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安排化工仿真实训课程,进行为期一至两周的仿真实训,以“认识化工生产一化工生产基本知识一典型化工单元操作一典型化工生产项目”为主线,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典型反应器操作实训、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实训等内容;注重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力求通过化工仿真实训使学生提高对化工过程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化工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岗位技能,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的选取大多来源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岗位,校内的生产实训装置与大型石化公司生产一线装置相比较,差距太大。导致工作任务项目化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有很多任务根本无法实施,最终导致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又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2.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并不是拿到了“高级工证”或“技师证”就属于“双师”型教师。学院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师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但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由于从教时间短,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绝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不深,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准,对教育教学技艺应用不够熟练。

3.企业参与度不足

对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是基于企业,而企业本身并没有较好地参加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来。目前的校企合作只局限于把企业的生产能手、技能专家等召集到一起讨论课程的开发,往往忽略了课程的实施环节。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另外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对项目化教学的支持也不够。有些任务的实施是需要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的,但往往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学生进不了工厂。

4.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大多需要倒班,有些工厂离市区还很远。一些毕业生下不去、扎不深、留不住、难干好,跳槽现象较严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职业岗位分析

从近几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6类: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0%。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40%。三是生产管理岗位。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如,工作在企业或公司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5%。四是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五是产品的开发、科研、制图等工作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六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他等岗位。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学生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相关工作。如,操作与维修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从学院对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这可以看做是社会对高职高专化工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应。

2.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学生未来做好所从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可能做好职业工作。化工行业对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包含:操作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及其他的相关能力。(1)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化工仪表、仪器的操作及使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基本的实验能力及设计能力,要求理解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处理生产中出现的事故,一定的维修化工设备的能力等。具体的项目是:化工现场的操作、工艺流程编制实施、工艺参数的调整规范、紧急事故的及时处理和技术改进等。(2)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判断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3)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4)其他相关能力主要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及社交能力。能将工程设计转变为工艺流程,将管理规范转化为管理实效。具有学习小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本领,并能自觉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处理好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并能沟通、协调横向关系与纵向领属关系。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新疆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石油化工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构建出适合化工生产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1)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炼油化工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见图1)。(2)教学环节安排。第一学年进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在学校主要进行英语、计算机等职业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通用技术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开展模拟训练和实训,并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实习、就业、工作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化工专门技能。(3)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四合一”,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结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以及教师与师傅配合等。从而强化学生石油化工生产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企业与学校在石油化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深度融合。

篇9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57-03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岗位技能递进”是指专业教育与生产岗位相结合。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岗位相结合,即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另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岗位相结合的形式,即生产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强调对象的结合。

“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学院与企业有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基础,共同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托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辽宁省第一所校企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学院的举办方之一――锦州石化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设具有高职教学和企业职工培训双重职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开展“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教学条件。通过广泛的岗位调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论证,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锦州石化公司,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综合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等子目标,“岗位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认识岗位与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通过入学教育、企业参观、岗位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专业概况,对日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安排思想道德修养、基础化学理论、化工识图、职业道德、计算机操作、英语等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案例教学,使学生获得燃料油生产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掌握石油化工生产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年:以岗位仿真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授课,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石化企业生产手册及燃料油生产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技术要求,工学交替,在体现石化企业工作情境、真实生产流程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苯乙烯仿真工厂和油品质量分析实训室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典型单元设备操作、DCS仿真开停车等技能;并强化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反应与分离技术、石油产品分析技术等专业理论,获得燃料油生产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以企业学徒工的身份进行跟班训练,体验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岗位要求,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

第三学年:通过顶岗实习,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设《燃料油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课程,教学环境为石化生产真实装置,使学生在生产性工作岗位上熟悉石化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掌握常减压、催化、重整、加氢等典型生产流程、工艺设备,体验企业文化,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通过以上岗位认识与基础理论教学岗位仿真与“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顶岗实习的“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课堂教学、DCS仿真和校内产学研基地单元设备训练、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培训与考证融合;完成学生从“岗位基本能力形成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提升”的递进。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结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在石化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应用和班组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反复训练,尽可能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结合石化企业生产的特点,考虑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改变传统的按固定地点、固定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分组教学、灵活授课、弹性教学,对专业课程选择典型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对于不具备现场教学条件的,在“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由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掌握专业技能;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上,适应石化企业工作的特殊性,采用倒班顶岗分阶段实习,由企业学校共同考核评价。

课堂教学与车间生产结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50%。由企业兼职教师提供车间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等资料,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小组讨论、仿真操作等使学生掌握燃料油生产工的相关理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中实施。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地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学会装置开停车、巡回检查、资料录取、填写生产报表、维护管理以及动态分析等技能,并考取高级燃料油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进行铁人精神教育,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进而获得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结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石化生产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生产一线,以泵及压缩机岗位现场操作岗位(外操)、中控室操作岗位(内操)、油品分析岗位、班长岗位为主。为充分满足“岗位训练”的需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真实、贴近技术”的原则,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职业的工作流程来设计真实的专业训练和职业环境,实训过程与实际岗位操作完全一致。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汽提塔生产装置上,按照企业设备检修的场景和要求,设立班长、安全员等岗位。班长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布置任务,规定作业时间(操作时间),到现场实地勘察,清楚作业面周围环境和作业空间;安全员检查安全手续是否齐全,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整齐,是否选择合适工具。通过对塔盘拆装弄清楚塔的内部构造、各部件及所在具置,汽液两相如何流动,塔盘究竟是怎么安装的,并掌握其过程。通过在此装置上的“教学做”,学生能掌握换热器的种类及换热方法,了解板式精馏塔的基本结构与流程,掌握流体输送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流体输送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以及温度、压力、液位的调节、控制方法,管路拆装及连接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综合性的身份,要遵守许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其他规定,如产品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检修安全规程、岗位操作法、安全动火规定等等,在着装、环境、卫生、安全、考勤等方面应完全按照企业要求管理,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形成石化企业“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诚信笃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按照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对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筛选,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性、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合并,形成相应岗位的行动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根据教学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综合考虑教学场地、工具、设备、问题、对象、技术等要素的关联程度,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结合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特点,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形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为《燃料油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训练》。根据石油化工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和相应拓展课程;构建与“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准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挂职锻炼以及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形式,面向专业课程体系内所有教师开展培训,落实《企业项目工作室管理办法》、《教师访问工作站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方案》;通过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培训等途径,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到2012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1∶1。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依据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校企合作以专业计划和教学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优先建设受益面大、与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实训室,建设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同时兼顾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新建苯乙烯仿真工厂、煤化工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扩建燃气质量评价中心(校中厂)、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油品质量分析室、高分子材料实训室、精细化工实训室;借鉴企业车间布局和现场生产管理,每个实训室设有教学区、实训区、配件展示区、资料区和材料室五个区域;在满足培训教学的同时,具备符合燃料油生产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用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设备器材品种、数量和管理上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应规范。

校企合作建设共享性专业资源库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兼顾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包括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化工安全技术》、《化工企业管理实务》、《石化产品营销》、《计算机基础》、《英语》等5门课程;投入252.1万元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培训和教学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形态的变革,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手段,开发具有交互性的虚拟实训软件、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课程资源;通过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把石油化工生产和安全环保技能形象化、可视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文件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网络教学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职业能力训练区。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成效初步显现。截止到2012年3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对接产业集群建设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拥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教师拥有发明专利2项,出版《燃料油生产技术》、《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训练》等11部专著。2011年,面向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师开办了企业实践培训及《燃料油生产工》技师培训班。

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率2010年为96.1%,2011年为98%,就业对口率平均达到85%。2011年,学生参加辽宁省大学生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获一等奖一项,参加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参加辽宁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获得个人三等奖一项;毕业生刘明获锦州石化公司十佳新员工称号,张勇在抚顺石化公司第五届练兵比武和技能竞赛中荣获乙烯装置操作工第一名。

参考文献:

[1]马秉骞.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熊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

篇10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3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上所提出。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专业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卓越计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

一、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教育教师,更不用说那些在专业实践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精、尖”教师人才。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偏重理论研究而轻视实验教学,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便是工程教育教师的缺乏。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一味空讲理论,很难培养出符合岗位技术要求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学生获得的仅仅是屈指可数的“鱼”,没有收获到能够受用一生的“渔”。

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在专业实践上“高、精、尖”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动“卓越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推进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3]

当前,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师资引进渠道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背景的教师严重不足。(2)在校教师的工程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很难得到工程实践的机会。(3)需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的相关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4)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学校大量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很难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本文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认识到教师队伍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努力打造一支兼具专业教学素质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全国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学校从上到下团结一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卓越计划”会议,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拓宽专业教师引进渠道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吸引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也可以从相关行业挖掘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相关人员。人才引进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及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其实践经验,从而改变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面向全国石油化工相关企业招聘有工程实践的教师,装控专业已从茂名石化引进了一名具有硕士学历的高级工程师。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教师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根据现有的学校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鼓励从事“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主讲教师,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训练。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专业教师定期到单位挂职锻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的提高。[4]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应每年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石化设备设计、制造、维护等工程能力方面的培训,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最好能够在石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设备问题,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改进,甚至可以彻底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校企共赢。教师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要严格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一线工作,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同制订学习计划,从而提升自己的工程意识。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形成奖励机制,激发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另外,建立与“卓越计划”内容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标准,多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比如,长期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项目申请及评优、评先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在计算工作量时给予满工作量的待遇。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可设置专项奖励,解决其后顾之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激励与奖励机制。

(五)提高兼职教师素质建设

为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采取公正、公平、优中选优的方式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聘请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优良的工程师进入到学校,担任该校兼职教师的职务;将知名学者、教授、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等多方面人才资源进行综合整理,采用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外聘老师等方式,将专家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在进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已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西南重力机械有限公司、茂名石化设计院等知名企业中聘任或邀请理论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优秀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或部分章节的教学);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专题技术报告和指导毕业设计。目前,装控专业卓越班大四学生正在企业跟着工程师进行毕业设计。

(六)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专业工程教师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动员装控专业教师主动承担企业科研活动和相关研究,开展科技服务;通过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结合个人专业,与企业共同攻克难题,解决技术上的瓶颈。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动态,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将工程实践的最新成果带入教学中。因此,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工程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生产实际面对面,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共同创建强大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与茂名石化、茂名重力机械厂等企业联合申报了多项课题,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教师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结语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石化设备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能够保障装控专业的“卓越计划”顺利实施,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的装控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