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5: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产品商业模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在众多农产品中,生鲜产品毛利率高、竞争程度小、发展潜力大,但由于配送成本高、销量小、品类少、周期长、前期投入成本大等因素的制约,现在发展很缓慢,本文就是要站在政府和厂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阻碍因素,使其发展更加畅通,解决供需矛盾,使农户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自199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商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粮食网上交易率率先探路阶段(1995-2005年):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集诚现货网成立,开始探索粮食在网上的流动,2000年中华粮网成立。2005年开创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探索。第二阶段:生鲜电商产生阶段(2005-2012年):2005年易果网成立,2008年出现了专注做有机食品的和乐康及沱沱工社,上述企业开始都是做小众市场。2009-2012年之间,涌现了一大批生鲜电商。很多的商家进入该行业,导致了行业泡沫的产生,当时的市场需求较小,而生鲜电商的模式也是照搬了其他电商的模式,最终很多企业倒闭。第三阶段:生鲜电商引起社会重视(2012-2013年):2012年转折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引起社会重视,2013年的“京城荔枝大战”让生鲜电商再度引起人们热议。但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依然十分艰难。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以顺风优选、1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创业的生鲜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注入。在这期间,B2C、C2C、C2B、O2O等各种模式竞相推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如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微博、微信等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工具。
二、发展生鲜产品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建设与选择问题
生鲜产品的易变质性以及在配送上的时效性要求生鲜电商必须采用冷链物流来保证新鲜度。然而冷链物流高昂的建设成本使得生鲜产品的利润摊薄,制约了生鲜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全程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符合生鲜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的更少。
(二)商业运营模式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鲜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四类:①独立运营的垂直型电子商务(这类企业定位于高端用户,受配送和运营成本的约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②基于平台的综合性生鲜电子商务(该类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流量优势开设生鲜类频道,生鲜产品只是其中涉及的一部分);③物流企业独立运营的生鲜电子商务(该类企业依托自身的物流设施优势开展生鲜电子商务,但该类企业对终端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认识不深,缺少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④传统超市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O2O模式(这类企业在线上揽客,在线下依托门店进行配送。但难以完全满足生鲜需要的冷链物流)。
(三)消费者的习惯以及信任问题
生鲜产品的消费者往往习惯在传统超市或菜市场亲自挑选购买,目标定位太单一必然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甚至可能使得生鲜电子商务仅仅作为超市和菜市场的补充而存在。而且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在缺少第三方食品质量认证和监督的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信任生鲜电子商务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产业链的集群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生鲜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发展必然要求物流和销售相分离。通过专业化分工来降低生鲜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利用产业链“1+N+G”模式并结合“O2O”模式发展生鲜电商。“1”指的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物流设备的大电商,N则是指散在各个地区的小连锁电商,“G”则是指政府为生鲜电商所开辟的专用绿色通道。
“1+N+G”模式的主要思路是在全国范围内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资金实力雄厚的、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高的电商,然后在各自相应的地区分别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吸收一些相关的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以形成规模帮助其整体的发展,从源头控制整个地区的生鲜产品的生产,以生产基地为中心,附近相关的门店和居民区为半径进行订单销售,由电商巨头的专业物流团队配送,每个地区建立一个总的生产基地,由这个生产基地完成当地居民需要的各种生鲜食品,并进行专业包装,销售之前的环节均在这个大的生产基地完成,政府提供畅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内减少物流的时间以降低物流成本。一切销售均在实体店完成,对于生鲜食品保鲜和温度要求高的,线上应该采取提前下单预定的方式,在线下销售的则按照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对供应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模式产业链的一端是电商巨头,另一端就是消费者,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电商巨头紧密相关,因此必须要求电商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雄厚,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一模式,则类似于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化发展,这种模式将颠覆传统的商业运营理念,彻底改变当当、淘宝等独占电子商务市场的格局。产业集群化是电子商务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大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
基于“1+N+G”模式的设想,对发展生鲜电商产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促进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电子商务企业的协同发展与合作。核心的电商巨头应该为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各部分共同学习、协同开发创新技术;②统一产业链上各个物流部分的行业标准。电子商务产业链系统的标准化对于减少物流成本、规制物流企业内部管理和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产业链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③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丰富产品的多样性;④政府助推生鲜电商发展,建设生鲜电商绿色通道。完善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生鲜电商建立统一的食品检测和监督制度。对相关冷链物流企业、生鲜电商相关企业以及农业生产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晓楼.生鲜O2O供应链协调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1):97-98
[2] 刘静.生鲜电子商务O2O模式探讨.现代商业.2013(36):84-85
[3] 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简报.2014
[4] 史毅飞.生鲜产品电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电子商务,2013(07)
[5] 中国物流产品网,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OL].2009-11-16
[6] 傅泽田,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5-1,89~112.
[7] 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产品市场 周刊》,2005-05-30.
[8] 彭慧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15~117
[9] 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农民收入中直接从农业生产得到的比重下降,产后加工增值比重加大,各种商业服务、副业和服务产出加大,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要求也更加突出。涉农群体对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急需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但是,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这些经济活动的商务信息服务要素多不在农业上,农民成为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中最庞大的市场信息服务对象群。
近年来,面向生产者、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随着农业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农村网民数量的增长,全国各地建设的各类涉农网站中,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所占比重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农业网站百强评选”的统计,2004年参评的433家农业网站中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比例为11.4%,到2008年已经上升到在1458家参评网站中占67.5%。
电子商务带来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化
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支持,从目前看还是局部的、零散环节的,基本属于农业信息化的项目,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但从长远看会带来农产品产供销模式的深刻变化,推动企业经营商业模式的更新。电子商务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经历了类似过程,不过速度和变化程度有所不同,农业也不会有更多的例外。
当前农业部门的信息化除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外,政府需要通过规划架构,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商务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来提供信息传播。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信办联合编制的《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为引导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和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出了具有方向性、建设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数据实时提供农产品动态交易信息,不仅可以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指导经营和生产,而且可以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精准依据。除此之外,根据平台的记录可以对农产品流通全过程进行追溯,提高农产品交易整个过程的透明度,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工作,从而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因此,各级农业部门都应当十分重视电子商务,积极摸索和开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方式,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等课题研究,加快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新型业态。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能否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某行业领域中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所组成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结构同时描述了不同商业参与者的角色、收入来源及潜在利益。商业模式会深刻影响供应链条中各个不同角色或利益角色的生存方式。任何先进的要素(如产品、资源、技术平台)如果不能融入(或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模式都会生存艰难。因此,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要在构建可行的商业模式上考虑得更具体,要切实分析各个参与角色在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生存的价值,或者说其市场定位点。互联网的商务模式很多,现实中各行业向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转型都经历过不少曲折,并仍在摸索,得以生存的网络服务商无一不是寻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
因此,农超对接、端到端的服务、第三方服务等因素都可能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动,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各种示范项目不光要做技术平台的试验,更要对各个参与角色活动及关系的变动进行观察、梳理和归纳,进行有利的商业模式实验。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否优于现有流通网络
鲜活农产品是消费者的衣食之源,鲜活农产品流通网是城市的基础生存网,目前自然形成的物流网又杂又多,电子商务平台究竟该如何提供支持?是另组链条还是嵌入其中?可能还要做些深入分析。从农户入手直到消费者,用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全程供应链的概念是正确的,但这里的“全程”不会都是“从零起步”,而是一个电子商务模式向传统模式“渗透”、推动其转化的过程。这不可避免地会与现有的流通网络发生碰撞,出现一些利益纠纷。尽管电子商务应用的潜力很大,但现有农产品流通网已经很发达或较成熟,目前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相当于从传统渠道中“抢食”,如果比较效益不明显、竞争力不足,恐怕难以获胜并持续获益。
鲜活农产品种类繁多,供给和需求环境复杂,物流量大,建立供应链的难度比绝大多数产业要高。同时,目前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传统模式并不等于都是落后模式,它本身还在建设发展阶段,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销地市场、配送及超市的多级渠道历经多年逐步形成,有些已经成熟化,有些还在随着农产品基地、城市化建设和交通环境改善而不断完善,供应链中容纳了大批的企业和劳动力就业岗位。这也是全程供应链物流环节必须要考虑的基础。
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成功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05
[中图分类号] F7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20- 03
0 引 言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情况逐渐由供不应求过渡到供过于求。在农蔬产品的生产需求关系上,也表现为各个大中型生产销售企业开始全面向供应链的中下游转移,由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对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流通环节太多成为阻碍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农超对接”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给农民、消费者、超市都带来更多的收益,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重很大,所以农民的问题解决了,我国的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而“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正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1 发展进程
1.1 定义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民或者专业合作社和超市的法人代表签订双方都同意的一种协议,由农民向超市直接销售农蔬产品的新型销售模式和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流通模式。“农超对接”的本质是给农民提供一种先进的销售模式和商业模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将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农民的供应连接起来,建设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产供应相一致的供应链,从而实现供应链上各个层级的共赢。我们只有让农村的生产与城市的需求直接对接,城市需要什么,农村就生产什么,这样才能避免供需矛盾的产生与农蔬产品价格的剧烈浮动,又能减少农产品的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1.2 发展情况
在国外,“农超对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超市里约80%的农产品都来自“农超对接”,而我国只有15%左右。我国的“农超对接”自开展以来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这也表明我国在“农超对接”方面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各个大型的连锁超市也在积极深入地研究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中“连锁超市+ 专业农民合作社+农民”是我国有关部门和各个地方政府支持“农超对接”发展的主要商业模式。自从我国“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开展以来,全国开展“农超对接”的达到规模以上的连锁超市已经超过850家,拉动就业人口超过200万人,与连锁超市对接的农业合作社已经突破15 000 个,总的参加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从“农超对接”这种流通模式和商业模式开展以来,虽然在减少销售成本、满足市场需求等一些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和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国“农超对接”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农超对接”发展速度缓慢,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偏小而承担的成本又偏高;②“农超对接”的现代化程度和集中度低,农民的品牌意识和规模意识不强,生产过于分散;③由于超市对于农产品的准入政策制订得不够灵活,降低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超对接”的进一步发展。
2.1 合作社的因素
在“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主要是通过合作社间接地和超市发生联系。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具有诸如知识和信息溢出、中间投入品的专门化、信任和合作的加强等广泛的正面效应 。但是,“农超对接”对农民合作社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仍然有非常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一些普通投资者,不能如愿以偿地参加到“农超对接”的队伍中来,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惋惜的事情。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专业农民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专业人才不足、发现速度慢、科技水平低、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农超对接”的未来没有明确的定位、流通环节的货物损失依然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资金方面的原因。专业农民合作社大多数都属于小微型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现金流不稳定。很多大中型连锁超市的货款最快要半个月后才能结账,有的甚至是一个月,这就导致了合作社的资金链时刻都处在断裂的边缘。这是“农超对接”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之一;②成本方面的原因。农产品销售最大的成本来自运输,几乎有60%的成本都来自于运输,所以农业合作社一定要扩大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增加农产品的运输量,充分利用规模效应才能稀释掉高昂的运输成本,而少量运输农产品显然运费是非常昂贵的,甚至是奢侈的。如果农业合作社仍然是小规模、分散地运营,其结果必然是徒劳无功,为他人做嫁衣。这便意味着“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销量和种植规模的均衡问题,要尝试进行规模化种植。
2.2 农户的因素
农户的集中化和规模化水平太低,无论是从种植品种上看,还是从种植数量上来看,都过于分散。连锁超市经营农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规模化,必须保证不能出现脱销的情况,但是我国的农蔬产品生产仍然以分散生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肯定会阻碍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拖慢“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除此之外,农蔬产品的检查过于严格,也导致了农民对“农超对接”这种销售模式和流通模式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农户能够提供的产品品种很少,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规模化被大大地降低,不能有效地满足各个大型连锁超市的供应需求。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思想保守、缺乏品牌意识、农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2.3 超市的因素
主要是:①由于“农超对接”这种流通模式和商业模式投入的成本太高,导致一些连锁超市对“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和流通模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早期的投入成本太大,再加上房租、地租,人工成本、利润等各方面的考虑,导致了很多连锁超市对“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和流通模式望而却步;②由于连锁超市进入的要求和标准太高,一些专业合作社除非种植规模、知名度都非常大,而且产品质量极佳,否则就不要妄想进入大型连锁超市的销售专柜。从调查的情况看,一旦遇到各种节日,各个连锁超市会搞各种特价促销活动,农民就必须进行配合,然而在这种时候,如果产品利润率低,搞不好就会赔钱。因此,各个大型连锁超市对于农产品的采购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是对各种农蔬产品的外形要求,销售给各个大型连锁超市的农产品必须要长得相当“美美哒”,不能长得太“奇葩”;③由于很多大型连锁超市对农户或者专业合作社所拥有的种植面积有非常高的要求,并且对农蔬产品的级别和规格也有精确的标准和要求,而且要求农民在提供一种知名品种的同时还要提供其他种类的农产品,这样给农民的种植增加了非常大的困难。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完善发展的机制
在“农超对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既要保证农户的利益,又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农超对接”这种流通模式和商业模式对各级政府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里,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目前的国情来看,任何事物如果想要快速地发展壮大起来都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但是我国的各个连锁超市现在经营农产品的水平还很低,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技术还没有掌握,农业生产还是没有解决分散化的“老大难”问题,这样就导致了效率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没有效率,利润就更加无处着手。另外,已经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扶持政策和倾斜政策也没有得到彻底落实,所以我国“农超对接”的发展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加以完善,对于政府来说,其扶持政策发展的方向应倾向于专业农业合作社发展上,帮助农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大型集散流通中心。
3.2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我国政府为了促进“农超对接”的快速发展,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各个连锁超市的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在财政上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与帮助。为了确保这些巨大的支持资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对这些支持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地监管,以保证其利用的效率。
3.3 加强科技投入与完善人才保障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再也不是资金与产品的竞争,而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人才与技术有了,资金与产品自然也就有了。为了更好地与各个大型连锁超市合作,专业农民合作社必须快速做出改变,改变自身固有的一些致命的弱点,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生存的农蔬产品的质量,积极提高自己经营与管理的水平,而人才的拥有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专业人才的短缺也是我国“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发展缓慢的根本性原因,专业性人才短缺产生的主要问题是,导致了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在“农超对接”这种商业模式中非常被动。一方面,在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懂;另一方面,是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更是不懂。目前的农业合作社大多数都不具备专业的农业人才,包括财务和销售等各种人才。因此,为“农超对接”提供人才支持,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3.4 完善金融和保险政策
如果想更好地发展“农超对接”,必须要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保险等政策。在农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如果没有信贷资金的支持,那么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进行不下去,因为农民和合作社都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险服务在“农超对接”中同样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农产品的生产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没有保险服务,农民在遇到灾难性天气的时候,就只能自己承受巨大的损失,这会非常大地降低农民参与“农超对接”的热情。只有当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同时被准确地运用到“农超对接”中,“农超对接”才会顺利地发展下去。
4 结 论
我国的“农超对接”起步较晚,目前存在发展速度慢、数量少、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等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合作社、农民、超市3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我们应从发展机制、资金保障、人才与科技的支持等几方面,多管齐下地来促进我国“农超对接”的发展。如果这种流通模式和商业模式能够很好地发展,那么我国的“三农”问题一定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定寰,张国材.农超对接的模式与意义[J].农村百事通,2010(14):4-6.
[2]徐刚.现代农业新引擎――我国“农超对接”开展情况综述[J].农村经
其实,无论是塑造生活方式的苹果还是创造饥饿营销的小米;无论是搭建泛生活消费圈的阿里还是细分切蛋糕的京东、1号店等,都是在找到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由此实现一路绝尘。
就在大家津津乐道众多大佬扎堆新农业的时候,吉林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牟文建却迅速成为行业黑马,在电子商务“高难度”领域“粮油米面”里崛起,打造“通榆模式”,以其独有的五链聚合,形成了五指合一的新商业模式。
构建三项战略能力
目前,在诸多农产品“触网”的案例中,基本围绕“点”和“面”发展,而缺乏做“局”。有的集中一点,比如就集中做少数几个品类,结果品类单一自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缺乏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的背景下,道路就会越走越窄;有的集中一面,比如集中大量人做电商,气势是起来了,但产品创新需求往往随之掉队,同时由于在同一个渠道里拼杀,结果就是此消彼长的循环。牟文建认为:“新农业营销必须有战略格局,这样才能点面融合,形成组合聚变的能力战略。”
1.以用户为本的战略能力
彼得・德鲁克说:“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牟文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中,企业营销必须做到求同、求特和求应。”
首先是“求同”。即满足消费者的常规需求。比如东北大米好吃是公认,而牟文建更通过通榆县北纬45度的地理位置等营销创新,告诉消费者判断好米的基本要素,让消费者得到超越竞品的价值感。其次是“求特”。比如第一家在天猫卖新鲜向日葵等,以此满足用户的独特需求,同时,也让品牌得以快速传播。最后是“求应”。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体验营销正是通过让顾客体验产品、确认价值、促成信赖后自动贴近该产品,成为忠诚的客户。”牟文建让团队通过“禾协会”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随时农产品信息,还通过活动等形成用户与企业之间的黏性和互动。此外,更征集了三千个“三千禾旗舰店”监督员,完成了品质监督、产品试吃、主动晒体验等多位一体的目的。由于通榆县不仅出产杂粮杂豆、打瓜,还有牛羊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这些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线,也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以渠道为本的战略能力
渠道企业必争的,也无法回避的战场。而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大势。
牟文建说:“在渠道上,我们不仅要看远,更要做深。”首先是看远,即看市场趋势,驾驭互联网。为此,牟文建首先在天猫创立了“三千禾旗舰店”,迅速扩大到全网,形成网店集群。同时,还通过与地产商的联手,推行“社区直供”,并以此构建其独特的“原产地直供”体系;其次往深做,让农民都变成电商。如何让产品销售更多、品牌更响?由于产品品类丰富,并有旗舰店做标杆,使其避免了窄门问题。为此,牟文建创建了“锄头+鼠标”模式,邀请“阿里农村电商讲习所”走进通榆县。据悉,通榆县将实施1000名电商培养计划,在县内打造1000家网店,最终形成电子商务的“千村万店”。
3.以资源为本的战略能力
郎咸平有一个观点,全球性的“产业链战争时代”已来临。他曾经表示,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市场。牟文建说:“只有构建独特的价值产业链,才能实现对外竞争,对内竞优的局面。”为此,牟文建精心构建了五道价值链,以此形成商业模式的组合聚变。
产品链。优选1万亩优质弱碱土地和十余个优质杂粮杂豆品种,牟文建同当地的农村合作社签订采购或包销协议,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在有绿色产品、有绿色产业链的背景下,通榆将成为全国消费者的黑土地。
电商链。牟文建更提倡农产品电子商务走“自上而下”的路径。为此,通榆县政府组建了“通榆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与常春藤合作,并通过在天猫上建立“三千禾旗舰店”,以此作为通榆农产品直销的一个窗口。据统计,该网店上线第一天,交易成功1.3万单,交易金额40多万元。此外,在“三千禾旗舰店”为标杆下,还有庞大的电子商务的“千村万店”上线。
产业链。通榆县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陲,除了有“葵花之乡”、“绿豆之乡”的美誉,当地还出产杂粮杂豆、打瓜、牛羊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牟文建认为:“这些多样化产品,可以弥补单一的问题,更形成独有的产业链。”“目前,通榆县正在探索‘电子商务+基地化种植+科技支撑+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运作。”牟文建补充道。
品牌链。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罗伯特・劳特朋认为,大众营销时代已经过去,整合营销时代已经来临。牟文建表示:“品牌就要抓住以客户为导向的每次传播机会,以此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为此,牟文建整合了每一个机会。首先,整合每一个媒体。牟文建不仅整合“空中”电视,还借助“陆地”报纸、路牌等,更运用“海里”,最终实现海陆空的传播链。其次,整合每一个人。不仅通过用户粉丝、督导员、员工传播品牌,甚至还通过通榆县委书记、县长还联合发出了一封“致淘宝网民的公开信”。县领导为农产品代言,很好地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再次,整合每一个终端。活动是终端,“延边网络泡菜节”在杭州启动,于是有了“为朝鲜族造一口世界最大的泡菜坛子”的轰动性传播;线上是终端,“三千禾旗舰店”把东北味儿做的非常足;粉丝是终端,三千禾督导员更是在体验中完美地传播企业品牌和产品。
动态链。现在,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固化而单一的营销模式下。实际上,全世界的管理和思维方式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改变。飞跃前进的社会中,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超越得更快”,这就是“动态能力”。牟文建认为,在新形式下,渠道精细化首先是多元化整合、动态整合。为此,除了开通天猫店外,牟文建还与网上超市1号店签订原产地直销战略合作。最近,牟文建还与19楼、拉卡拉商谈合作细节,如何把东北产品推向更多、更宽的渠道中。同时,牟文建还在整合更多优质农产品、畜产品,以谋求更大的局。
一、农产品销售现状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具体指农产品生产者与销售商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等一系列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这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企业引入电子商务意味着企业开始在塑造自己的一个平台,以平台打造"营"与"销"一体化,这种平台不仅仅是销售平台,更是传播平台和管理平台。它突破了以往的经营观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变革;通过建立交易在线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信息流通和交易电子对接,同步通过实体店提供类似卖场的展示和销售功能,作为一个流通的重要节点,并通过诸如渠道建设实现区域和地域的覆盖,经纪人在中间起到重要的穿插作用。
但现在农产品基本上延续旧的销售办法,以农贸市场为主要源头,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场延伸,超市与社区菜市场结合的销售思路,农民种菜,商贩收购,集市销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种自己销售,也有通过合作组织集中采购销售等存在,所以农产品的销售本质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大市场为主,不断提出要建设大的贸易市场,建设规模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这样的销售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占据主导。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 %~90 %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啄暌仓鸩缴孀闩┎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销售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其一,通过卖场货柜销售方式。
其二,专门做生产直供蔬菜方式。不直接面向终端,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形式建立会员制,配合宅配的方式。
其三就是定点供给方式。主要进行单位合作,通过对接,把农产品的信息出去,这样大大加快产品的直接销售。
从目前来看,把好产品通过合理的销售渠道,把产品传输到消费家庭,传输到餐桌上,因此,一个农产品的整条连接要考虑生产的现代化,还要考虑营销渠道的现代化,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不断的渠道创新才是高端农产品的营销利器。
这样一种新型的推广模式,对传统营销产生了重大冲击,新模式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新问题。从其未来发展演变看,新媒体营销将逐渐改善甚至在部分品类上取代传统批零模式。
二、微商新模式
微商,既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生态。它构筑一个有机的平台,将卖方、买方通过移动现代化方式实现连接。而"微信电商"是微商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以微信朋友圈为平台的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微信电商"主要依靠微信朋友圈动态展示进行销售,这是微商的起步阶段,但这一阶段占到微商的90%左右。
同时,线上化、社群化、平台化、数据化已成为产品营销共有趋势,农产品也不例外。农产品作为微商经营的一种特色产品,除了一般商品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
在一个十几亿人口饮食生活产生的巨大消费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模式多样且不断创新的农产品电商正在逐渐渗透消费者的生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增加已有客户的粘性,不断拓展新的客户群,微信依托其区别于其他社交媒体营销平台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企业营销过程中炙手可热的营销工具。
随着我国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博、微信逐渐被更多的人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微商,从最开始刷屏朋友圈的面膜,到服饰再到化妆品,微商开始深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农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成功引爆了朋友圈,让无数生鲜农产品成功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一)特点
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越来越多的PC用户向移动终端转移,用户的消费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沟通更加随心。目前,微信作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企业移动营销的重要阵地。
1、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进行搜索、阅读、分享等行为,在各个城市中尤为明显,人们在等公交、坐地铁、排队取餐等时刻,看视频、朋友圈已成为常态。微信营销可以通过占据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将信息传送给用户,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2、个性化服务
现在及未来的网络用户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企业对消费者类型的划分愈加细化,对于营销,已经迎来了一个个性精准的时代,微信点对点的沟通方式,使用户可以自己随时随地阅读信息,且不被他人打扰。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阅读时段和信息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推送,这些特点要优于其他泛社会化媒体营销。
3、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
微信不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还可发送语音消息,增加了亲近感,从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企业在利用微信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可利用语音功能与其进行实时对话,语言和情绪的双重信息传递使服务人员能够更准确的捕获客户需求。
(二)农产品的微信营销优势
1、庞大的用户群体
移动互联网环境和技术的日趋完善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接收并信息,庞大的用户规模,使微信成为一个极具商业推广价值的平台,利用微信进行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比电视广告、网站广告投放等方式更易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2、2、实现精准营销
在用户基于自身兴趣,主动关注农产品微信公众号后,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排斥率会明显降低。微信公众账号后台对关注用户的数量、属性、使用行为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企业能更加具体的了解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3、实时沟通交流
微信营销区别于传统网络营销的新优势在于其改变了以往营销信息的单向流通,为企业和顾客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向农产品销售者咨询、反馈,一对一的服务更具人性化,图片、语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即时传递使交易双方的沟通具有时效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4、关系营销
微信是一个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平台,其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大部分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交圈,基础信任度很高是口碑传播的有利条件。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的时代,朋友圈中对产品的信息分享,使企业更易获得新客户,发展具有更高忠诚度的客户群。这种隐形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培养用户的信任感,还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
三、农产品微信营销的模式
第一,农产品企业可以利用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扫描二维码来为产品宣传造势,提高产品知名度,另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熟悉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进而会产生深入了解产品并有购买行为的可能。
第二,在吸引消费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工作人员可以在后台看到用户的性别、地域等详细信息,可以对他们的浏览、转发、分享等行为进行统计并分组管理。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在保证每天推送信息内容差异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信息形式的多样化,确保收集精确的客户数据,分析客户偏好以调整推送信息时间和内容。
第三,对农产品的信息描述必须完整清晰,图片真实,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及时调整更新产品信息。客户可以在舒适的界面自行浏览相关产品介绍,快速了解农产品的产地、特质等详细资料,后台服务人员要与消费者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满足客户需求。
第四,设计微信电子会员卡,在朋友圈植入广告进行转发,在朋友圈中集赞,用丰富新颖的激励手段促使客艚产品信息分享至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体非常重要。
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是所有营销方式的关键。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一切营销都是空谈,只会使客户流失的更快。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呈现个性化、优质化,但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传递不对称现象依然严重,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悲剧比比皆是。微信营销是农产品营销方式和渠道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应该把握机遇,借助微信平台,利用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扩大品牌知名度,突破传统农业营销的瓶颈。
四、结语
其实,农产品很适合这种分享模式去销售。当一个客户可以知道他买的产品是如何种出来的,是如何成长的,是如何采摘的,是如何包装的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很清楚地了解,就好比是亲自种植的一样,自然有一种信任感,对产品也没有什么顾虑。
农产品微商这种销售模式会越来越盛行,除了微商本身这种模式爆发之外,还有就是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种植、生产到销售,都与以前的传统农业有所不同,这也是所谓的新农业。产业基地互联网化、品牌化营销、渠道微商化社群化、供应链扁平化、快物流网络,将成为微商时代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微商模式"与传统商业"捆绑商模式"不同,投资门槛低,且不必构建系统的网络渠道,对创业者也并没有过多的商业经验要求,人人均可尝试。推进"微商创业",对大学生体验创业、熟悉管理、积累经验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是解决现阶段"就业难"问题的良策之一。
(讯)1、渠道变革型—农产品电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生鲜电商类: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电果网。农产品流通类:农产品(000061)打造农产品B2B交易平台。
2、产业链大数据型—大北农(002385)(大数据思维)基于产业链集聚养殖大数据,发育新商业模式。
3、专业合作社服务商—云华农汇网(大数据思维、用户思维)打造透明农业合作社组织,创新农村信用体系
4、智慧农业型-农业物联网试点(社会化思维)农业物联网的有益尝试
5、“农消”对接—创新营销手段(小而美、大地商业)(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千变万化的市场与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的联接问题、养殖企业与终端联接问题(来源:银河证券 文/吴立)
1.1 农产品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农产品的基础是各种种植以及畜牧等等农业生产活动,与其他性质的商品比较,农产品是有着非常显著的独特性的,农产品对于自然环境是有着非常强大的依赖性的,农产品因为要严格遵守其自然的生长规律,所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季节性
其实,绝大部分的农产品的生产都是有着淡季和旺季的区别的,因为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在一年四季中的价格变动非常之大,这就造成很多反季节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比较低的。
然后,区域性
不同的地区,其气温、土壤、降水、日照等等因素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种类不同,质量也是不同的。
最后,易腐性
农产品的原料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因此,在农产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矛盾,那就是鲜嫩型和易腐性,这就导致一部分生产经营者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限,使用各种添加剂。
农产品的这些独特性,要求主体必须要把握好检测以及物流等等重要关卡,而我国当前在这个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的。
1.2 物流严重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些年中新兴的一个运作各类产品的网络平台,成功打破了消费者的消费时空限制,但是,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否得以实现,还是要看产品能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当前,我国的物流效率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第一,农产品物流设施是存在着滞后性的,因为农产品的独特性,其中有大约1/4的农产品是需要经过保鲜和冷藏的,但是,我国的物流基本上是以常温和自然为主,所以就导致一些特殊农产品的运输远远不足。第二,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非常之高,这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下的必然结果,比如,一些设备带有滞后性,农产品的保险成本一般会占据到农产品价格的70%左右,这是发达国家的4倍,此外,路桥费用也很高,可以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此项费用仅仅占到2%到3%左右。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短板就在于物流。
1.3 云有效连接了农产品的商流和物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当前,云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应用模式不断创新的产物,云是一个非常便于访问和利用的特大规模的虚拟资源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其变化来对其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云服务只有在大数据模块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当中,商流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集,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会划分成不同的子数据集。云能够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数据集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为各种构成要素展示出可行性的合作方式。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云物流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的完善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这正是我国当前农产品商流和物流协同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产品云物流的对策分析
2.1 积极建设农产品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利用的是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推动信息在虚拟平台中的流动,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云物流利用的是云计算和的大数据,因此,当前推动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积极整合与优化信息资源,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效益。但是,因为其还属于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很多的经济体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标准的范式,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农产品买卖纠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物流,要想成功解决好物流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建设好农产品信息系统,并且将其作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梯,尽可能将全部的农产品信息都汇集到电子商务平台当中来,完成云分类,这样就算是同类产品也会因为差异性为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方案,这也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成本增加、价值耗损的风险。
2.2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的专业化建设
农产品云物流已经成功打破了物流对农产品商流的约束,营造出了良性物流竞争的局面,物流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经过众多实践证明,与传统的自建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会使物流成本下降62%,物流服务质量提高了62%,云物流的使用,让相关主体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提升现代物流的专业性,政府必须要鼓励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加快专业化进程,积极引导自建物流的电商将更多的资金放在完善各类农产品电商平台上面,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汇集于云物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2.3 重点培养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DOI]10.13939/ki.zgsc.2017.15.276
1 引 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食品在人们的消费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生鲜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生鲜食品产业的零售商来说是一个商机,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如何通构建一个健全的生鲜食品供应链系统,已成为现代生鲜食品经营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
2 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学者对生鲜产品的研究也越发重视。其中,在生鲜产品的商业模式方面,赵光洲等[1]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得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弥补传统贸易方式不足的结论;赵冕[2]基于电商企业进行了生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吴芝新[3]提出O2O是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有机结合的商业模式;李忱等[4]针对O2O商业模式的特点分析了其优劣势;杨柳[5]等人对生鲜产品的O2O模式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在生鲜产品的供应链研究方面,蒋侃[6]对目前生鲜电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生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优化措施;甘小冰、钱丽玲、王岩[7]等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生鲜产品供应链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后,提出了“一个核心”“一个依托”为主体的生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Yong Bo Xiao研究了易变质品供应链上、下游整体优化的问题,采用集中式系统来实现这种协调;Xiao Qiang Cai研究了生鲜品从生产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新鲜度的问题,并进行建模来表明供应链各方的最优决策对保持新鲜度的作用。
但是,以上的研究一方面是电商企业生鲜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没有从传统零售商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而本文在基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的前提下,以零售商为研究对象,分析生鲜产品在采购、库存、配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3 存在问题
3.1 采购中的问题
(1)根据经验值制订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经对附近生鲜市场的调查发现,零售商对生鲜食品的采购依赖于以往的经验值。这种采购方式会增加成本,估算过量时会带来库存积压增加库存成本,估算过少时会导致缺货成本。
(2)对供应商的选择缺乏科学性。生鲜食品的供应渠道较多,且优劣评价指标很多,一般零售商会凭借主观的认识对供应商做出评价。这种做法无法准确地判断最佳供应商渠道,增加了生鲜产品质量和成本的不确定性。
(3)缺乏有效长期合作。生鲜食品的供应商多、供应量小、供应周期短,这导致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供需关系是临时、短期合作关系。生鲜食品的供应渠道存在不稳定性,缺乏合作共惠的关系。
3.2 库存中的问题
(1)存储过程中生鲜产品质量下降。在存储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对生鲜品的挑选活动,会造成在存储过程中生鲜产品质量不必要的下降,从而影响需求量,使零售商的利润降低。
(2)积压库存。在生鲜品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残次品等,这会占有一定的成本,如果处理不恰当就会带来较大浪费,使零售商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
3.3 配送中的问题
(1)配送成本过高。生鲜产品易变质的特点,为了保证其质量,在配送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存储条件(例如低温、低湿等),从而导致配送成本过高。
(2)配送时间过长。由于有些消费者距离零售商太远,导致配送不及时,无法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配送设施缺乏。生鲜产品需要严格的运输存储条件,但是目前的零售商还无法完全满足其所需的条件。
4 策略建议
4.1 采购管理策略
(1)科学选择供应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超市在生鲜采购中,建立了专门的质量体系来考核生鲜供应商。在这样的控制体系下保证了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居于上乘。
(2)直接采购,与生鲜食品原产地合作。生鲜产品具有易变质、价格波动大的特性,过长的采购渠道会大大增加损耗成本和降低新鲜度。同时,生鲜食品的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通过与原产地的供应商合作,可以较为精准地制订采购计划和定价。
4.2 库存管理策略
(1)使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法。VMI即让供应商来管理零售商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零售商生鲜品的库存量并维持其库存水平。这种建立在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基础上的VMI库存管理方法,能实现双方的信息共享从而分摊库存成本。
(2)与饭店、学校等需求量大的单位进行合作。利用消化系统对每天的尾货和残次品进行处理,将损失尽量减少到最小。
(3)建立健全的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生鲜产品损耗的情况加强监督管理,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对生鲜产品的质量监督。
(4)张贴温馨提示。对于销售损耗的情况,要加强对人为损耗的管理,设立提示牌提醒顾客轻拿轻放,出台文明消费者优惠政策来提高消费者素质。
4.3 配送管理策略
(1)与终端(社区便利店)合作。通过让利的方式实现与终端的利益共享,使更多的消费终端加盟,能够有效地减少运营成本,同时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2)可以推出线上下单。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后,根据消费者的地理位置自动匹配出距离其最近的门店,再由消费者选择自提还是配送,一方面缩短了配送时间;另一方面降低了配送成本。
(3)与第三方物流M行合作。第三方物流等零售商物流体系较完善,拥有相对先进的运输设备,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
5 结 论
本文对生鲜食品供应链中几个关键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应地提出一些优化策略。这对于控制采购库存等环节的成本控制及提高食品质量等方面有一定帮助,从而提高零售商的盈利水平,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条件和掌握资源所限,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在零售商自有资源的优化整合方面涉及较少,这是在以后的研究中所需要完善的。
参考文献:
[1]赵光洲,王玉芳,蓝宇洁.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2(12):37-39.
[2]赵冕.生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3]吴芝新.简析O2O电子商务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73-74.
[4]卢益清,李忱.O2O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研究[J].企业经济,2013(11):98-101.
6月18日上午,福建省农业厅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海峡品牌农业发展论坛暨海峡品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启动仪式。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省农业厅厅长张立先以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科技厅等部门的领导,各设区市农办领导,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代表共400多人出席了仪式。张立先厅长致辞欢迎到会嘉宾和代表,并介绍了福建品牌农业发展情况,陈荣凯副省长对海峡品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进行了授牌,来自海峡两岸的3位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活动期间,省政府和省直部门领导还对新增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进行了授牌。
该活动作为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重要活动内容,以“品牌农业助推中国梦”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台湾农业品牌”、“产业集群联合发展战略”、“品牌农业未来发展30年”等议题,为农业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了许多建议。
据悉,海峡特产城(海峡品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是以品牌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商业综合体,总规模12万平方米,集福建八闽大地九地市、台湾、外省市、国际等多元版块,聚吃喝游乐购一体,把“家乡味道、特产殿堂”精彩展现。该项目实现了众多突破,在规模上为国内最大、亚洲一流;在产品结构上,它率先采取了品牌农产品竞标入驻制,以农业龙头的品牌产品为主力,集合“名、特、优、新”品牌,是品牌化程度最高、产品品质最优、品类最丰富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在商业功能上,它采取“展会营销、电商平台、物流口岸”多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集聚了国内最前沿的商业配套服务技术。
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海峡特产城(海峡品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发展壮大,其“福建名片”的效应将日益突出,若充分借鉴美国IT业硅谷、全球小商品采购中心义乌、中国茶叶第一街马连道集聚效应的成功经验,或将破解中国农业品牌碎片化问题,并形成中国品牌农业集聚的新平台、新力量、新现象。
据海峡特产城董事长高晨生介绍,该项目每年将承担起百亿级的品牌农产品交易量,将成为中国品牌特产的贸易新枢纽,展示海峡两岸品牌与高优农业形象的新名片、龙头名企的新窗口、品牌成长的孵化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海峡特产城(海峡品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将在福州打造永不落幕的品牌农业博览会。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大陆农业电商供应链状况
大陆跨区域化供应技术,以顺丰为例,其跨区域冷运服务围绕四网展开。
1.仓网:专注于冷冻,冷藏的仓储服务,配合顺丰的宅配,城配干线/零担产品形成基于冷运的B2B,B2C商业模式;
2.干线网:建立全国性冷网平台RDC,DC之前班车化互通,围绕西塔计划,实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内外部商流畅通;
3.城配网:基于冷运宅配网的建设,运力资源共享,整合客户资源,达到多客户共配目的;
4.宅配网:定位中高端食品客户/时令生鲜,通过干线/零担,仓储一体化服务,扩大销售范围,降低配送成本。
二、台湾农业产业链分析
(一)打造“产销供”一体化生态链
1.制定包装标准,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便致力于农产品的多样化营销推广及其包装技术的改进,并制定严格的包装标准制度。
2.建立产销经营组织,力推合作共赢机制
1980年以来,台湾大部分农场的生产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由一开始的“教育基层组织”逐渐向“产销经营合作”转变,以此调动信息技术等原有优势,并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最大化缩减农民与商、经销商之间的沟通环节,以便从中获取最大利润。
3.多元化股份制经营,努力发挥市场优势
涉及农产品业务的公司通常会多元化引入股份,以此来扩大自己在商品市场中的影响力,这种资金筹资的多元化更是有助于他们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也就是说,在整个农产品生态链中,农产品运销公司不仅仅起着运输农产品的作用,他们凭借自己多年以来对农产品市场行情的了解,同时会开放一些增值服务、扩大公司经营范围,最终巩固了公司在整个行业商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4.提高服务水平,引领农产品市场走向成熟发展
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机构通过不断深化管理,集货分货、齐备货色、发现价格、清算货款、行情等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如:他们会协助农民多举办一些拍卖活动,以降低库存、实现农产品快速且大量销售。
(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体升级进程
台湾的农场通过在生产准备环节引进良种,在种植环节上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在销售和服务环节中统一物流、配送及营销,整合整条农业产业链,来打造农产品专属品牌。
一方面,从种子、农药等生产准备,到种植过程,再到物流、营销等环节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认股模式、推广农事体验服务和使用 “脸书营销”等多种创新手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消费者互动参与农业产业链上游环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农业+第三产业的完美结合将大力促进新商业模式的形成。通过这种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互联、沟通、资源信息整合,消费者得以体验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2.农民得到体验反馈,相应调整种植策略
为打造出一个消费体验极佳的农场环境,台湾农会会要求农户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譬如,使农民对农产品的关注重心从数量转移到品质、品相等多方面。
虽然有些措施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产量的下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良好态势发展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因此,这不失为一种极佳的创新组合策略。
3.创新农产品推广方案,加强消费者体验满足感
台湾各大农会会不断创新农产品推广和营销方案,使文化、情感与现代流通等各元素相结合、同发展。 通过这些创新发展方式,消费者不仅仅能够亲身参与真实的农业生产等环节,更能跟农民充分沟通、建立近亲良好的关系,使产业链两端得到最直接的沟通交流,最终达到创新整合农业产业链的目的。
三、台湾农业电商及两岸差异与优势互补
而台湾的电子商务相比于大陆而言结构要清晰得多。这和台湾的地域面积较小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们不需要去思考自建仓库,或者设立分仓。由台南到台北,配送过程都几乎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此外,台湾也进一步借鉴了日本的精细化操作模式,应用了“宅配”和“店配”两种模式
1.宅配
而也正是由于地域面积狭小,台湾的物流发展相比大陆而言更为精致。配送生鲜类产品的要求也相比大陆要低: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日即可到达。比如每年到了出海捕黑鲔鱼的季节,当地都会组织活动,当天早上把黑鲔鱼从船上拉上岸,一般到下午消费者就能收到黑鲔鱼。
2.店配
同时,台湾还充分利用了本身丰富的便利店资源。发挥便利店的中介平台作用。在台湾,便利店不仅是生活用品购买的场所,也都是生活方式完成的场所,无论是喝咖啡或者买演唱会门票或火车票,都能够通过便利店完成。而“店配”就是指物流将货物送达就近的便利店后,客户即可自行上门领取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台湾的每条路上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几乎绝大部分客户可以在几分钟内抵达离自己最近的便利店,并且,这些便利店都为24小时营业。这有一部分和大陆地区的O2O模式有着类似的地方,而大陆地区庞大的地理范围和人口基础使得这种模式很难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