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应对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篇1

一、全球金融危机下内部审计的作用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内部审计在发挥监控作用的基础上,应加强其咨询服务作用、风险预警作用和信息鉴证作用。

(一)咨询服务作用。由于内部审计对本单位的程序、风险及战略有全面的了解,其工作具有综合性强和接触面广的特点,因此,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咨询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内部审计有能力和必要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一些包括咨询、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和培训等工作。

(二)风险预警作用。公司的内部审计应更多地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工作,对公司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时时关注。这些风险包括公司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未来将发生的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

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解释潜在的风险。

(三)信息鉴证作用。由于在公司管理中,下属部门或公司往往报喜不报忧,在一定程度上夸大成绩,掩饰缺点,所以内部审计机构就是要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及风险,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经过鉴证的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尤其是ERP系统的运用,增强了审计风险,大大考验

了审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一)持续经营风险。金融危机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的影响有以下方面:

(1)日常对现金的需求超过预期,即营运资金出现不足;

(2)融资难度加大,很难从银行得到长期贷款。

这两方面可能促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流动负债以弥补营运资金不足,或是增加流动负债以满足购置长期资产的需要,从而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3)被审计单位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客户可能出现财务困难,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产生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重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的一些供应商可能不愿再提供宽松的信用政策,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的应付账款还款期缩短,导致被审计单位资金链断裂,使其持续经营产生不确定性。

(4)被审计单位对外提供重大担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被担保方可能出现了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被审计单位就要承担法定的连带责任,其资金链状况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

(二)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被审计单位在对金融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上,可能存在以下风险领域:

(1)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价依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管理者持有资产的意图。金融资产的分类方法不同,会计核算将对其后续计量采取不同的计量属性,因存在对金融资产的浮亏、浮盈的会计处理结果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的风险。

(2)金融资产减值。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这两类金融资产,对其后续计量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对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这些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大幅缩水,其减值计量的科学合理性存在风险。

(3)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因其交易的时态是未来的,具有以小搏大的杠杆效应,存在其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可能被放大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审计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创新完善审计理论。现行审计理论未能充分指出衍生产品的使用可能引发的新问题,特别是由衍生产品的高杠杆特性所带来的风险及由此所引致的投资组合风险特征的变化。而且由于审计的法律责任和审计风险,现行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得对预测性信息作出保证,当现行财务报告将越来越多的对未来的预期的信息纳入表内确认和批露时,审计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处境就会极为不妙。因而有必要重新阐释职业审计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独立性﹑审计功能、财务报告目标、重大性、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模式的概念、审计风险及审计报告等。

(二)会计审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完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等均启动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方面的研究项目,如FASB启动了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及其信息披露两个项目,IAASB新的审计实务提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持续经营的审计考

篇2

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及其影响下的新形势

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深化到世界各国及各行各业。世界银行业、证券、股市等等均受到其巨大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也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冲击。新的危机形势打破了旧的经济模式以及企业的规划,加剧了我国企业的财务应对风险。如,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经营运行困难、资金运转吃紧、利润下滑等现象。新的经济形势需要我们打破旧的观念,积累危机意识、应对挑战的能力与经验,调整企业财务策略。于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调整及增强我国企业的财务应对策略是势在必行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二、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生存问题成为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最大挑战。欧美发达经济体也在遭到同样命运的今天,对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对市场经济的危机经验与能力不足的国家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样,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企业的挑战依然。目前,我国企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及其周期性把握不准,历史上应对市场危机的经验与知识也不足。于是,我国企业形成了缺乏迎接这场空前经济大衰落浪潮的准备,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物质上都表现如此的状况。

历史上每次经济危机时候的经验启示我们,危机的背后总是挑战与机遇的并存。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资金、经营等巨大压力,其企业财务状况显得不容乐观,多是缺乏风险防范经验与措施,对于民营企业更是如此。于是说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巨大。然而确有一些企业敢于调整自我,选择跨越式与低成本扩张等举措,成功推动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所以,只有那些勇于面对挑战、及时变革自己的企业才是优秀的、成熟的,才会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成为危机时候的成功者,日韩现在的经济巨头许多都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危机中脱身而出的佼佼者便是很好的证明。

三、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战略意识不足以及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形成。然而,同西方拥有近三百年市场经济的经验与适应能力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及其企业相比,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明显不足。我国企业除去实力方面的欠缺外,更主要的是自身战略意识不足以及风险意识薄弱。如受短期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盲目采取多元化战略等。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传统及历史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相对淡薄,缺乏西方成熟企业所具备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这方面的缺乏明显严重。由于经营领导者个人的随意性、家族意识的浓厚与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中多侧重产能、销售层面,缺乏对于内部控制、对冲风险、等科学管理方法的培养和运用,促成了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第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资金是公司运转的源泉。融资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我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在成立起,融资工作都在艰辛的运转。目前,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加大了融资的压力与风险。不断恶化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了进出口的正常流通,加大了资金的紧张,成为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巨大挑战。

第三,财务管理理念、方式陈旧。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方式陈旧,缺乏科学性。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的核心环节。由于领导者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与方式,不能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方式科学配置资金,防止企业财务出现危机,是企业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显现了许多不足之处:资金流通出现停滞不前或者流失;产品积压堆库严重;财务管理虚假、假账频频;落后于市场变化,不能及时应对致使生产盲目,问题隐藏等。

第四,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系统而严格谨慎的体制是企业财务科学规范管理的保障。其中,科学的管理与监管是其核心的方面,是企业财务健康运转的安全护板。然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却存在着控制管理不力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也是造成这方面问题严重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下,如此状况的财务体制肯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企业应采取的财务应对措施

第一,调整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加强日常财务管理。金融危机的爆发如同给企业泼了一盆冷水,加促了企业的清醒,加深了对自己特点与实力的认识、定位。企业应在新形势下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再次定位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及其财务战略,同时强化对财务的管理。具体,我们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形势的背景,确定自己的发展领域、方向,明确并强化核心业务,加强企业财务的日常管理及监督,科学地给予做出财务配置,最终提高自己的企业竞争力。

第二,紧缩财务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自身战略调整之下,我们还应该强化专长,减缩非核心的业务及方向以紧缩财务支出,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为企业利润做出足够的空间让步。同时,相应配合下,我们应针对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时谨慎生产、减缓库存的压力,减少盲目的生产、企业并购扩张等,从而提升我们预防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充分发挥融资作用,提供资金保障。融资是企业生命的血液。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发挥融资本身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自身经营资金支撑。在此,我们应重视资金的力量,加强对于资金的管理与运用。通过强化资金意识、倡导资金运转的安全性及集中配置管理等,降低资金成本,强化计划科学支出,从而进一步预防投入风险,保障企业财务资金的安全性。

第四,熟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强化运用。在殊的时期,国家会给予企业发展提供必备的优惠改良环境与政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熟悉其内容与作用。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企业财务应对策略与国家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的结合,有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实力,及时走出困境,抢占市场的战略机遇。

篇3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那么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呢?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发展转变。

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等问题也是造成全球性金融风波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它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和雷曼公司的债券;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资银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篇4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那么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呢?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发展转变。

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等问题也是造成全球性金融风波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它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和雷曼公司的债券;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资银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篇5

金融危机不是新生事物,自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主要有: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现代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无时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金融化”。银行、保险、股市、汇市等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风险,而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化又将各类金融风险叠加、放大,一旦出现局部动荡,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偿债困难、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并且金融危机越来越以混合形式呈现出来。

 

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往往正值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普遍过度投资,信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整个经济社会就会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剧增,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区域内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缩减,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倒退。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加悲观,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二者有区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与“消费”和“生产”相对应。“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又有联系。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通常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消费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止,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当这种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出现时,生产过程就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据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这些游资又被称为“热钱”,是在市场上流动迅速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基于纯粹投机盈利的目的,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以各种形式入境,通常会进入易于产生泡沫的经济领域,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二)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于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弱化时,这些国家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转而通过举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内在的经济发展乏力,还债能力不足,经济泡沫导致银行贷款的坏账剧增,不良资产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三)“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实施“出口替代”战略可以提高一国经济的开放度,也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会提高,成本优势逐渐降低,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众多国家不约而同采用出口替展战略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恶性竞争乃至相互挤压;三是该战略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必不可少,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无法长期保持竞争力,但许多国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迅速,商品、信息、服务、资本、技术在国际间频繁流动,金融活动也趋于全球化。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是自发性的,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也蕴含着高风险,蕴藏着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当国际信贷和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不可调和,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三、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思维进行创新

 

一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框架,废除泛福利化体制。二是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三是调整经济结构,鼓励实业投资。

 

(二)积极扶持金融机构

 

一是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二是把妥善处理银行坏账,将银行的坏账打包、切割剥离。待银行复苏后再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则由政府出面埋单,将坏账清零。三是维护银行正常秩序,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出现挤兑现象时,及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帮助银行渡过难关,增加社会信心。四是解决“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要解决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更要解决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

 

(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实施产业振兴计划,扩大内需,培育市场主体,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渡过难关,降低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促进对外贸易,由于从事进出口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通过增加出口退税,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出口竞争力。三是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

 

(四)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篇6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27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050- 02

1 国际金融危机现状

资本市场的组成不外乎两个方面: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上的产品。20年前,商业银行构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而今天,尽管银行类机构仍然是清算体系的使用者和主要管理者,但是从资产规模来看已经远远低于投资类机构,如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等。在日益凸显的网络化趋势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这就是一些传统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手段受到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所谓的对银行8%最低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现在看来并不“充分”,因为银行仅仅有8%的“垫底资本”并不足以抗御日益增加的资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很低而且市场规模很小,但已经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外部市场变化的波及效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介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资本流动壁垒和保护墙将逐步减少直到最终消失,这些波动的影响将变得更为直接和明显。所以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引发的问题从现在起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美国次贷危机的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①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②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

3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①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②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③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④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⑤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⑥国际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信心,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由于企业亏损增加、利润减少,银行体系经营压力加大,潜伏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4 我国的应对策略

4.1 关于外汇的部分,应积极善后,坚决持有现金

关于中国是否救美国的问题,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中国根本没有这种能力。仅余的外汇存底,必须用于应对可能发生的外汇挤提。同时,中国也必须考虑,战略性资源的储备问题,中国首先应该考虑建立国家储备局。中美经济关系短期具有正相关性,而长期是负相关的。美国将在危机中,部分地释放出战略资源的控制权和市场控制权,那才是中国需要的东西。政府持有现金,意味着持有机会,持有选择权。机构和个人,可以投机性抄底。但是,政府的着眼点不在于此,应该放眼长远和未来。

4.2 稳定人民币购买力

加速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时机一旦成熟,在特殊时期及适当范围内,锁定人民币购买力,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

4.3 实施国民经济保全计划

在2009年、2010年两个财政年度,启动5万亿国民经济保全计划。①以外汇资产为依据,动用准备金冻结的4万亿元人民币,建立国家平准基金。在适当时机,依照清晰的准则进入资本市场,持有优质中国企业股权。②以国有企业分红和行政费用节约为依据,动用1万亿元人民币,实施实物性社会保障补贴。以实物方式补贴,实际是一种强制性消费,切实拉动底层国民的消费需求。同时,有效对冲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中国处于非常时期,一定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不能因为少数人利益(特别是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轻易开启货币政策之门。否则,短痛将变成长痛;危险将转化成危机。

4.4 有针对性地对特殊行业实施减税和免税,调整个别不合理税种和税率

我国防范和化解未来金融危机的策略可以归结如下: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各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确实保护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开放必须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下的开放。国家经济安全是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融合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大国、小国共同地融在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抵御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风浪冲击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保卫自己的能力就是一国的经济安全度。经济安全的保卫需要本国一整套的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在金融的管制、进出口资金的管理方面使本国的企业、政府和银行人员的经营能力与发达国家拉平,有在管理、经营、投资各方面和发达国家同等素质的人才、系统、制度。 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融入全球化市场是历史的必然。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享受国际资本市场和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种种好处,又同时防范和化解由此产生的金融危机风险就成为中国的金融界乃至政府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它给中国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和政府都提出了许多政策上的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翀.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尹中立.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李翀.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8(2).

篇7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旅游业也未能幸免。金融危机对旅游业有哪些影响?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是旅行社经理们所关心的重要议题。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曾经历过1998年的IMF金融危机,韩国旅行社业经历了IMF风波也有一些危机管理经验。本文以韩国旅行社业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对韩国旅游业影响及韩国旅行社业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旅行社业提供建议与帮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市场包括三大市场,分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李天元,2003)。本文对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影响进行分析。

1.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9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056.40万人次,同比下降5.94%。其中外国人188.33万人次,同比下降15.10%。1月~9月累计,入境旅游人数为9729.74万人次,同比下降0.37%。其中外国人1835.27万人次,下降3.53%。

图1显示了我国1月~9月份入境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含负增长)情况,可知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非常不景气,特别是自2008年6月以来,同比都是负增长,说明今年以来,我国国内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旅游需求特别是入境旅游需求进一步造成了不利影响。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

2.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虽然2008年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学者宋瑞(2008)在研究中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她指出,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

国家旅游局在近期召开的《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也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形势,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旅游发展外部环境受到制约,消费预期减弱,旅游市场需求面临严峻挑战

二、金融危机对韩国旅游业的影响

表1是韩国2008年1月~10月份入境、出境人数统计结果,数据显示,韩国入境旅游同比增长率在1月~7月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从8月份开始,增速放缓;而韩国出境旅游同比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且从7月份开始均为两位数的负增长。

韩国观光公社认为,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及韩元大幅贬值,使人们消费信心降低,这些原因使韩国人出境旅游需求大大降低。

资料来源:韩国观光公社

三、韩国旅行社业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旅行社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市场的严重萧条对旅行社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韩国观光协会中央会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2008年韩国已有70多家中小型旅行社倒闭。据协会负责人预测,如果市场继续萧条,预计到2009年将有4000多家旅行社破产(李定锡,2008)。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韩国旅行社业进行着积极的努力。

韩国旅行社协会2008年12月12日召开了“提高友善服务决议大会”,共有150名韩国各旅行社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议题是,应对金融危机,通过对入境游客提供更加友善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振兴韩国入境旅游业。会议一致同意全体旅行社必须提高服务质量,给东南亚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留下亲切友善的印象,同时要大力营造氛围,使韩国国民能亲切友好地接待外国游客。

韩国各旅行社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在采取各种办法来应对挑战。在战略管理方面,韩国第一大旅行社HANA TOUR确立了“在经济困难环境下,通过国际化经营,挑战未来”的战略目标,力争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批发商,并积极强化国内旅游业务。HANA TOUR认为,单纯依靠传统的旅行社生产方式已经不能获得成功,必须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改革,使危机转变为机会。要提高国际化业务能力,强化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业务,强化在线旅游、散客旅游、商务旅游和主题旅游业务。

在控制支出方面,韩国知名旅行社,如HANA TOUR、乐天观光、自由旅行社等均采取了削减年薪、实行短期休假制度的做法。

在增加收入方面,为了刺激旅游需求,各个旅行社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扩大旅游产品的销售。如乐天观光旅行社采取了“早期预订折扣制”,针对早期购买旅游产品的游客提供大幅优惠折扣;HANA TOUR发起了“克服危机007活动”,承诺对参与该活动的所有旅游产品执行2007年的价格,不涨价。

四、结语

旅游业是敏感的产业,也是脆弱的产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旅行社业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旅行社业应对金融危机要从宏观和微观上两个层面上进行努力

在宏观层面上,整个旅行社业要有统一的认识和策略。在韩国旅行社协会的统一协调下,为了振兴韩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韩国正在开展“提高亲善服务、改善国家形象”活动。这给我们以重要启发,针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中国旅行社协会等机构也应有所作为,与所有旅行社企业一道,集思广益,共度难关。

2.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各个旅行社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可分别从战略层面、经营管理层面上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

篇8

前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我国企业面临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同时,金融危机也暴露出我国企业自身在产品、投资策略、公司结构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虽然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已经逐渐消退,但我国企业仍应以此为戒,居安思危,从内部制度到外部策略上进行综合的管理和规划,以便更好的抓住市场机遇,抵御外部风险,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广泛的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影响,其财务风险来源不断增多,风险等级也不断提高。而随着市场经济下,商品流动性和行业依赖程度的加强,一旦遭遇金融危机,就会在多方面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大量中小企业破产

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盈利水平主要受产量和价格的影响。在经济相对平稳的时期,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产量则受到企业生产技术、销售体系和市场需求等要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产品价格下降,就会直接导致我国企业的盈利减少。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2008年,我国有些企业当年的盈利较2007年下降了31.3%,在广东沿海等地,很多中小企业因此破产。

(二)企业面临融资困难

由于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环境良好,吸引了大量国外企业入华投资,企业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海外投资。这部分投资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也使得很多企业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部分海外基于对后势的悲观预期,纷纷从华撤资,这就使得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特别是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一旦撤资,项目则难以继续下去,最终导致前期投入成本都难以回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恶化,企业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在金融危机下各大银行通常都会采取缩紧银根的策略,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不少企业因此破产倒闭。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调整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了我国企业在融资、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缺陷。据此,我国企业应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和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践表明,公司制能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各类资源,对于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企业由于受到旧有体制影响,在结构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国家和企业自身应共同努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企业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全新的委托关系,这种新型关系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优化,发挥企业管理体系的最大效能。我国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从企业内外部选取最为恰当最有才能的人士充实到公司架构中,以便确保整个体系的协调运转,实现各个部分直接的有效制衡,最终全面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成本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而在金融危机之下,低成本则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前文我们提到过,金融危机影响下,由于企业原材料成本投入巨大,一旦产品销售出现问题,价格很可能低于成本,从而使企业面临亏损,陷入经营窘境。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要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要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工艺改进等措施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企业始终在业内保持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加强成本管理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根据企业各项业务和流程的具体特点,建立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通过建立明确的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来不断提高企业效率,降低各环节的成本。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降低成本。由于我国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因此我国企业要加大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第三,要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成本也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限制人力方面的开支,降低人力成本。具体的可以通过企业机构合并重组和人员精简等手段来实现。

(三)建立系统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机制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这个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在于其风险管理能力如何,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是否有效。2008年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破产倒闭,一个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它们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其难以及时有效的对自身经营活动进行调整,从而陷入经营困境。因此,我国企业要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建立起适合行业特点的高效效率的风险管理系统。完备的风险控制和防范系统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这个系统要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无论是哪个环境出现了问题,系统都能及时准确的将问题反馈到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员;第二,这个系统应对行业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高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当某一风险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都能及时的作出反应,从源头上遏制风险扩散。第三,这个系统要在企业内外部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应急处理体系,一旦风险发生,可以及时的联系相关负责人和在外部寻求相关支持,以便将风险从容化解,避免风险蔓延到企业内部,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我国企业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企业必须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的技术密集型特点决定了其在研发领域和技术领域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相对与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我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未来我国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要适当的提高企业用于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比例,将研发资金集中于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五)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缺乏体系优势,科技创新资源相对较为分散,从而难以充分其资源优势。针对这一现状,我国企业有必要对核心技术优势进行重新整合,根据技术涉及的领域、种类、层次对其进行重新划分。具体的可以在科技攻关方面建立专门的课题研究组,在勘探和开发领域组建涵盖多学科涉及多种技术和人才的项目组,以便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姝.金融危机中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09(12)

篇9

Abstract:Financial crisis in U.S. is mainly due to the endogenous strength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financial risk and leads to China′s deceler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China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economic recession by expanding investment, promoting domestic consumption, expanding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omoting exports and continue to focus o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 in U.S.; financial risks; economic recession

美国金融危影响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是经济人理性下投资者过度追求货币利润空间、形成金融资产泡沫的必然结果。从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和近期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世界经济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针对于此,中国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来应对金融危机,是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

美国金融危机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2000年4月,美国的科技股网络泡沫破灭,随后引发了美国人所谓的“战后第十次衰退”。为了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减缓经济衰退,降低失业率,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降息的周期。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利率从6.5%降至1%,为过去46年的最低水平。在这一阶段,低利率水平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市场的膨胀,并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去投资房产、银行过度发放住房贷款。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住房次贷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 400亿美元,是2001年的5.3倍。

然而,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开始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至2006年8月,连续13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5.25%。利率的大幅上调,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增加了借贷成本,抑制了房地产企业的货币需求,减少了房屋的市场供给;对于房贷客户而言增加了还款支出。由于美国人超前消费的偏好,在次级贷款中,贷款客户都是收入水平不高、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实现满足生活消费支出的同时,支付得起房贷增加的负担,因而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率大幅上升,各大房贷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也大量增加,这其中就产生了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

金融风险的不断积聚,主要在于金融风险内生力量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从内生力量来看,主要包括关联效应、羊群效应和杠杆效应产生的推动力量;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金融监管不力也助长了金融风险的积聚。

1. 内生力量的促进。一是关联效应。关联效应是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一体化不断加强,世界各国银行间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金融创新和国际化更扩展了这种网络,使得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会造成大范围的危机。美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很高,美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任何动荡都会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巨额金融资产和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关系到其他国家数量众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美国次级贷款的风险,通过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的相互交织的网络而扩散的了全球范围,这就是关联效应对金融金融风险积聚的作用。二是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从众行为,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人们往往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来提取信息,并形成信息的同一、强化和传递。在经历了次级贷款—次级债券—次贷证券的转化后,一些大的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都购买了大量的次级贷款转化而来的次贷证券,许多中小投资者盲目的跟从,也大量购买了这种金融衍生产品,使得次贷风险在投资者中不断蔓延和扩展,这就是羊群效应对于金融风险的作用。三是杠杆效应。杠杆效应对于金融风险的积聚无疑是最具决定性的,因为杠杆效应可以使得风险造成的损失数十倍、百倍扩大。杠杆效应是指金融衍生工具只需有一定保证金,即可推动数倍、数百倍的金融资产交易。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房贷机构将次级贷款打包证券化成为次级抵押债券(MBS),并获得资产评级的最高评级,这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可达30倍左右。每一次的杠杆效应,带来的增值都是投资机构在经济人本性下对金融利润的追逐,都是对于货币的利润空间的过度追求。

住房次贷在金融衍生工具下的一次又一次转化中,市场主体不去关注资产的质量,而是考虑在购买了衍生产品之后,如何通过打包、分拆和证券化处理,再将衍生出来的新产品卖给下家,没有人去关心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了过度追逐货币利润空间的短期投机趋利化,这种过程重复进行,利润链条越来越长,资产泡沫越来越大,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2.外部环境的助推。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相对美国金融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漏洞。美国的金融监管存在管理上的多重和交叉,对金融创新过于纵容,对于次级贷款的快速膨胀并未予以足够重视。很多抵押贷款发行机构没有被纳入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的监管范围,因为它们都不是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的会员。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也很高,这也妨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且政策反应存在时滞,无法及时意识到金融风险的规模和危害。由于基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产品及其衍生品品种繁多,创新速度很快,这种创新速度将经济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发挥到了极致,使得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次级贷款证券化所潜在的金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达到临界点,所必然产生的结果。金融风险的关联效应、羊群效应、杠杆效应等,使得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投资者越来越多,金融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一旦最初的金融资产—次级贷款的信用基础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长期潜在的金融风险变为现实的金融危机,最终引发了1 929年以来最大的美国金融海啸。

2008年8月,美国房贷股价暴跌,接下来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美国国际集团(AIG)也难以为继。随着“五大行”的相继倒闭、出售或是改制,现代华尔街引以为傲和赖以立足的独立投行业务模式已走到尽头,也标志着华尔街一个时代宣告落幕。金融危机带来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濒于崩溃的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各项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并对实体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1. 金融领域的影响。当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已经联结成一体,形成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得美国金融体系接近崩溃和金融市场动荡,也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美国金融危机也传染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领域。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资金融通关系传染到其他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在汇率、利率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受此影响,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冰岛、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出现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元的大幅贬值,利率的上升,使得金融机构的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商业信用锐减,股票价格大跌,金融机构连锁倒闭等。美国投资银行股票的暴跌,使得持有这些股票的中国金融机构和银行遭受一定损失。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资金融机构受雷曼兄弟破产事件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已披露持有情况的几家中资金融机构共持有雷曼兄弟债券7亿美元左右,对各家银行的盈利影响相对有限。

2. 非金融领域的影响。

(1)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给美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由于信用基础遭到破坏,使得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造成投资量锐减,企业效益和国民收入下滑,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失业率上升等。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且经济开放程度很高,所以美国经济的衰退也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量锐减,投资量下降,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减少等问题。从各国经济来看,2008年美国第三季度GDP下降0.3%,为7年来最差,预计第四季度还将继续负增长。2008年德国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同比下降2%,下滑幅度很大。日本第二、第三季度GDP分别比第一季度下降0.9%和0.1%,欧元区第二、第三季度GDP均较第一季度下降0.2%,日本、欧元区经济已陷入衰退。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前景黯淡。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的衰退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全球经济的衰退使得世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国外资本流出以及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减少;中国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减少也会导致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这些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表现出增速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9.9%,较2007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三个季度的增长率依次为10.6%、10.1%、9.0%。中国出口增速减缓,前三季度出口增长22.3%,增速比2007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若计入美元贬值的因素,实际增长率还要大幅调低。2008年11月第104届广交会总成交额同比下滑17.5%,预示2009年出口前景不容乐观。2008年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为16.7%,比2007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2008年11月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84.7,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9%,能避免经济急速下滑已非常难得。

三、我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从经济学原理中经济增长内生性的角度,可以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出口等方面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并且在促进增长的同时,不应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

1.扩大投资。增加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货币供给量,以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货币需求量。国家已经提出增加信贷、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目标,这就要求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等工具增加货币供给量,即买进大量的政府债券、有价证券,以增加流动性;提高再贴现率,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降低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量。目前,为应对经济衰退,美国的利率已经接近零利率,而英国的利率也是16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虽然不必实行极端的零利率政策,但是也需要通过下调利率来释放资金,预计未来中国贷款利率将降至4.5%左右。但是,在降低利率的同时,中国也应该防止资本向高利率国家流失的趋势。

根据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供给并不完全是由中央银行决定,是由经济体系中经济主体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和民间借贷的作用。政府应该将民间借贷由主要在地下操作转为地上的阳光操作,合理引导,规范秩序,适当地发展民间正规借贷金融组织,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经济组织贷款难的问题。

2.促进国内消费。在世界经济前景堪忧、外部对于国内产品需求量锐减的现实下,如何促进国内需求的增加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振,居民的储蓄倾向很大,主要原因还在于收入结构的不合理和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由于在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均等,导致收入向人数很少的高收入人群的流量过大,而向人数众多的中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流量较少。这使得少数高收入人群占有了巨额的收入,由于货币对于富人的边际效用小,而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大,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少,消费有其生理的极限,不可能拉动消费需求;而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人数众多,但因缺乏货币收入而无法扩大消费需求。因此,若要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必须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征收遗产税,打破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建立制度安排防止官员的权力寻租灰色收入,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以此来增加社会中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收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篇10

一、金融危机对报业的影响

“危中有机”研究世界报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对我们拓展视野、判断形势、寻求对策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的报业危机凸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业股票大幅下挫。二是在高额负债的压力下,许多报业集团不得不变卖资产、减薪、裁员。三是开始出现停刊、转网、请求破产保护等情况。与以往的倒闭风潮相比,这次美国报业危机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危机范围更广,过去是个案,强吞弱、大吃小,而这次是全行业的;二是危机程度更深,以致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报业集团也难以幸免。

美国的这次报业危机固然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关,但根本问题还在于,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主要依赖广告支撑的报业传统商业模式开始失效了。中国报业由于体制等方面的优势,能够维系更长的稳定期,不会像美国那样突然发生大的动荡。但是,全球报业已经开始进入衰落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报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了2.98亿,居世界第一,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高速增长,势必对报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3G手机在我国陆续上市并逐步普及,对报业更是雪上加霜。新闻纸价格高位运行及广告形势的不景气,对报社影响很大且非常直接,导致一些报业集团和报社的收支失衡,资金链紧张。如果因势利导,国家适当增加投资,新闻媒体抓住机遇,将能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加快发展。金融危机对报业带来的机遇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为媒体加强和创新经济报道带来的机遇。危机中人们更关注经济走势对经济发展及民生的影响,更关注媒体的经济报道。媒体要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走出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二是要抓住金融危机为强势媒体扩大市场份额带来的机遇。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争取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要抓住金融危机为报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要借助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集团内容产品升级,使集团形成以报刊为主业,兼具互联网、数字出版、商务印刷等一体化的大传媒产业格局。

四是金融危机为报业提供危机管理的机遇。在当前形势下,广大读者对主流媒体提供权威性、解读性的信息需求大大增加。

二、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与措施

做好当前宣传工作,必须把提振信心摆在第一位。宣传报道以提振信心为主线,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显现,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报纸应做到:第一,强化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权威性和报道深度;第二,强化编辑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第四,强化报纸的文化娱乐功能;第五,加强对报纸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力度;第六,需要重视借用新媒体,提升报纸媒体的品牌价值。

党报要大力宣传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解读“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重大举措。面对挑战,党报无可替代的两大优势集中表现在:首先,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传媒行业里最主要、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内容制造者和提供商;其次,它具有长期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秉持社会责任感的传统。

在机制创新方面,一是建立基于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新旧媒体复合出版机制,实现采编部门、采编人员的多角色管理机制;建立面向多元化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二是建立面向新媒体的绩效考核机制。调整经营策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同,各家报纸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广告经营策略进行战略性、阶段性的调整,捕捉、培育和发展新的广告增长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国报业结构单一,尚未走出单纯靠广告支撑的阶段。报社可以围绕读者需求,考虑成本控制,主动出击,走出去与读者和广告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析广告市场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召开广告版面推广招商会,使这些客户与报社广告的合作更稳固持久。广告策划创新,一是活动策划。二是版面策划。三是建立品牌推广机制。既要增加广告客户和特定消费群体对报业的信任感、忠诚度,又要为报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另外,可以盘活广告价格,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随市场波动的广告价格运行体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建立新市场开发价格体系,推出不同时段的广告价格;针对不同的广告淡旺季节,运用广告价格杠杆拉动广告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