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5: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造价未来职业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偏重共性发展,轻视个性培养。在独立学院中,学生工作过多依赖于制度和纪律,此结果必然导致偏向重视整体,而轻个体的培养。例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管理的过严,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引导较制度和单一化。大多数学生是以理论知识接受为主,而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长远来看,学生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将大受影响,其结果使得学生在未来的突发事件面前缺乏及时的应对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平平,缺乏创新和灵活处理的能力。
(3)学生构成有特点,心理较难把握。独立学院与一般高校相比,学生生源比较有特点,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遇到小问题便激化升级矛盾,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较大的难题。在学生心理方面,虽然录取线在本科层次,但分数相对较低且学费昂贵,学生会存在心理落差。在学业上,学生大多不愿主动与老师交流,生活和课外指导也很少与辅导员沟通,使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难以准确的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
(4)学工队伍建设需加强,工作成效待提升。独立学院对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程度不够,进而导致独立学院的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素质结构、年龄、性别比例和学历职称层次存在不匹配状况。学生管理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效率受到制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院进步。
2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特征
2.1独立学院学生优势部分
(1)工程造价专业属于工科,选读本专业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突出,知识汲取吸收快。虽然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总体比一般本科学生稍低一些,但依然有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后,自己在学业上不甘落后,学习目标明确、勤奋努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随着建筑行业形势的严峻现象,他们会敏锐的对专业前景、未来就业等因素有些担忧,开始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就业趋向。
(2)个性特征明显、综合素质较高。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较好,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突出、创造力强等特点。在学院各项活动的开展上,他们积极投入,能涌现出大批具有才艺和技能的同学,为学院内课余文化的丰富做出很大贡献。
(3)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和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在校内各项活动开展中,他们会借用企业力量来支持活动,由企业出资赞助,学生负责企业产品的宣传策划,既解决开展活动的经费问题,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2.2独立学院学生劣势部分
(1)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弱,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状况较优越,学生在自律方面相对较差,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很难在大学将自主管理落实到行动上,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就随之体现出来。例如:上课缺席、迟到现象普遍,沉溺于网络游戏和漫画、抽烟和饮酒现象严重,在学院里形成不良的风气,对学院的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自我重视不足。在入学后,独立学院的办学环境与理想中的大学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同时,在生活适应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与同学、老师的沟通也存在一定障碍。加之昂贵的学费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使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日渐明显,且不能及时疏导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形成心理疾病。
(3)目标定位不清晰,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职业规划,自身责任意识亟待提高,拼搏努力的精神和意志不足。同时,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没有将职业规划与所学工程造价专业特点结合起来,自然学习起来,动力变减弱很多。
3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探讨
(1)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和谐校园,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校园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质量。构建和谐校园除了提升自身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外,还将学生的行为素质作为办学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特点,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充分学习和领悟知识的同时,还能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树立对于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正确的价值观能激发人的潜能,同时让学生少走弯路,可以健康成长。独立学院学生的管理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以实现自我价值和感恩他人的观念,同时需要改正不良习惯,纠正对金钱和名利的过分追求,学会脚踏实地,健康成长。
(3)加强学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学工队伍的素养高低,将决定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独立学院要针对自身学生的特点,努力构建一支专业过硬的学工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1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造价综合实训、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实训等主要项目内容。其中,造价综合实训是最核心的实训项目。造价综合实训旨在通过前期理论课程的专业知识积累(如《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安装工程计量计价》等),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独立完成工程计量、计价任务。造价实训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工程造价电算化》等相关课程。譬如,《建筑工程造价实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图纸独立完成一栋房屋建筑工程的计量工作。要求学生根据图纸实际,结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独立完成计算书、编制工程量清单。以上相关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均突出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然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实训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实训课程结束,有无后期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夯实实训技能?
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目标
2.1 完善实践教学标准
开展实践教学,首先要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有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教学标准。教学标准的制定主要包含教学质量评估、课程成绩考核、学时分配、教学进度、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尤为关键。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进一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成果。因此,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实训课程包括《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工程造价电算化》等。其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实训,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并独立完成手工计算书及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安装工程造价实训》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实训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房屋建筑水、电、消防、暖通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独立完成手工计算书及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造价电算化》教学目标即通过算量软件建模完成工程计量,通过计价软件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最后根据计价定额完成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
2.2 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密切结合
制定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使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科,工程造价的专业性、实践性较强。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任课教师在课程中应该通过模拟实训的方法不断夯实实践教学相关的知识。
首先,模拟实训内容应该结合企业及行业实际情况展开。如《建筑工程造价实训》钢筋工程量计算时,学生对于钢筋工程构造、计量通常有很多问题。例如“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在柱支座中的锚固形式如何判断?如何计算?”此时,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详细说明梁上部通长筋在柱内锚固包括直锚和弯锚两种形式以及计算的方法;再进一步说明直锚长度在计算时的不同方法以及理由(见表1)。
其次,师资建设同样应该结合企业实践实际。师资建设结合企业实践包括了多个方面。一是相关课程应该引入企业造价一线人员,邀请工程造价一线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介绍给学生;二是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服务。
最后,密切结合建设工程造价员相关岗位职责,对工程造价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开展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教学能独立完成“计量(手工计量、软件计量)-计价(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等造价工作流程,并在实践中即使发现问题并改正,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3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我国高职院校十分注重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实施的实践教学通常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联。实践教学应该根据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要求,进而指导学生校内各项实践实训活动。结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收获就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也有利学生提高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应当明确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
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实践内容的制定工作中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高职教学改革要求实践内容在程序和选择思路上与工程造价专业的要求和特色相符合。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三个特点,包括技术、经济、管理。例如,技术包括了建筑施工技术、工程计量技术等。建筑施工技术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计量技术相关课程。因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合理构建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参与一线施工生产操作,从而利用生产实践打通理论知识。
3.2 校内实训基础的建设
合理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生产实训类、理论拓展类、软件应用类三个方面(表2)。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旨在通过实践打通各理论环节,更好地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专业基础。
除此之外,工程造价专业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涉及到工程测量技能训练、常用建筑与装饰材料检测与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3.3 实训环节常见问题的解决
(1)结构施工图识图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造价实训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学生难以在二维平面图纸标注到三维钢筋构造进行转换。因此,学生不理解施工图纸信息,进而难以完成相关工程量的?算。
但在工程造价电算化实训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很好地解决学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问题。首先,利用计量软件进行建模,或者导入CAD图纸;然后在软件中各节点完成(修改)钢筋信息的标注;最后,生成相关构件,利用三维查看的功能观察各节点钢筋构造。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平面施工图与软件三维模型进行对照。从中读取各个钢筋节点内容,通过具体的图象帮助学生理解二维平面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工程造价计价问题
当前我国相关建筑企业工程计价主要是利用造价软件进行计算。学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准确进行计价。要解决计价问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图纸。从而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解,并结合图纸及相关资料完成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特征描述;其次,正确理解、运用计价定额。定额基价是构成综合单价的根本。因此要求学生结合项目特征描述正确选用定额,并结合市场信息价予以调整。最后,措施项目、其他项目、税金项目的取费要求结合计价定额和最新造价管理办法予以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我国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计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营改增之后,工程造价计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如营改增后工程造价税金如何计算?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如何编制?这些问题理应作为实训相关环节的要点。
3.4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
在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邀请工程造价一线从业人员对企业内部业务进行讲解。通过实地培训的方式给学生们营造实际操作环境,使得学生对实际业务内容有直观了解。并且在企业设置并完善实习生制度。根据实习生实际情况分组,合理利用已建或在建相关工程资料检验学生工程造价技能。利用激励、淘汰机制,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应工程计量、计价任务。优胜劣汰,最终优秀毕业实习生获得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建立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氛围,学生通过实际工程获得技能锻炼及实习机会。同时,企业在零人力成本情况下获得实习生,并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获得优秀毕业实习生,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2)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需要以本省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例如房屋建筑工程、城市交通轨道工程、安装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工程等各专业都需要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应当结合当地工程造价行业实际情况,向学生分析工程造价专业就业方向、职业规划等内容。
学生在校外参与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采用“双导师”制。即学生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时,既要接受校内教师的理论指导,同时接受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企业导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发现并及时纠正问题。企业导师在实际项目中应起到引导作用,循序渐进地适当加大学生实习工作难度,从而锻炼学生工程造价技能。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的与企业建立感情,学生在获得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认同感、归属感。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内部的实际工作。并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实训方式对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并进行考核;第二,企业与高职院校教师展开深度合作,利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特长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第三,深度教学合作。结合企业一线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等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
(3)建立预就业机制
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需为学生建立相关实训基地。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并完善相关实训条件。进而深度合作,建立优秀实习生选拔机制。企业通过直接接收或向其他企业推荐的方式提供学生就业机会,实现预就业机制。
现在,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尽管“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面看来好像我国大学生人数太多了,可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数和质量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不自信。调查表明6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其余35%为“有点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
2.不满意,6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很不满意”或“不满意”。学校急需对就业指导进行改革,从而使之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同时提高学生满意度。
(二)社会原因。
1.不公平。现在在社会上办事,人脉的影响很大,在同一次机会的面试中,你的能力和其它竞争者相比而言差不多,假若你和考官事先就认识,那么这次面试你的胜算就会大大的增加。家庭条件的因素也是存在的,比如现在出现的内定现象,就连我们考公务员这种考试,同样也有这种现象。有50%的人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
2.专业的影响。据统计,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排行,石油工程、工程造价、有机化学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就业率相对而言要高,当然还有设计专业也很吃香。然而电脑、英语,这些人们以前是很好的专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不同专业的失业率也不同,医学方面、教育方面的失业率要明显大。设计、法律等的失业率要小很多。
(三)学校的原因。
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课程,而仅仅是在大四的时候举办少量的就业指导讲座,提供就业信息等一些就业指导,简单地将职业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这样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弱,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职的职业生涯指导老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技巧。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确立职业取向的关键时期,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很大。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
要教育学生调整心态,放低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把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要把心态放平,对职业的预期值适时加以调整。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
要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大学生应该全面、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通过职业意向测试或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对自己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弄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避免职业规划中的盲目性和职业目标的理想化。加强和已毕业校友的联系,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另外,通过参加职业意向测试、职业兴趣分析测试,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等,更多地了解职业情况,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自己的职业设计,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学校要加强实践指导。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们在求职时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加重了他们的求职压力。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难题,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加强对职业规划教师队伍的培养,配备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咨询室。高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并鼓励相关人员参加专业的培训,考取职业规划师资格证。
(三)开展系统性教育,让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阶段的全过程。
高校应从大一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从大一到大四进行系统的指导,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辅导,以便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这方面知识和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学校应遵循将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全程辅导与模块化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出大学四年学校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全程辅导”。一年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就业观念,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二年级,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指导,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三年级,指导其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确定未来职业方向,并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四年级,针对择业期间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就业形势、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心理调试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引导其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为进一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编者根据科学性、教育性、实践性的原则,按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将教材设计成“职校起航、认识自我、职业认知、生涯设计、生涯发展”等七个学习领域,这其中还包括“就业导引”和“创业指导”两个拓展领域。由于这些教学内容相互交叉、彼此交错,所以讲授起来脉络不是很清晰,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也不方便学生自学。教学中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规划、就业和创业”。首先,将指导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设定为第一任务,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内容,将任务分解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职业、目标确立、措施实施、评估调整”等分任务。其次,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两大任务的学习。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师资、教学资源诸方面都要考虑它的终极目标:面向职场未来的人才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与学,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职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与职场无缝连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高,才能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突出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充分考虑职场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认识职业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适时调整内容,由学生调查、讨论、分享自己专业的特色、对应职业和职业岗位要求、未来就业所需职业技能证书等,在提供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心理测试,发现一个真正的自己。心理测试(Psychological Test)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现在很多招聘单位都会借助心理测试来挑选适合的人才。在职业规划课堂教学中,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职业锚定位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倾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职业价值观等,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可依据的信息,从而适时进行兴趣的培养、性格的调试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是了解自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当然,对它的运用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必须按照科学心理健康测量的要求进行,尽可能减少失误。
(二)巧用角色扮演,体会纷繁复杂的职场人生。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一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因此,恰当地使用角色扮演法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关于分解目标、搭建台阶的教学,学生从调查、访谈中获得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从底层到高层,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各自分工扮演相应的角色,如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路径是物业管理员→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师→物业主管,学生分别扮演,陈述各自的工作职责、岗位要求及未来发展,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三)会用信息技术,探究未来职业生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改变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课堂的单调模式,多媒体声、光、电教学设备将图、文、音、像同时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学生能主动进入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穿插音乐、视频和GIF小动画,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课件能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理论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富有生趣和活力;其次在“认识自我”的学习中,申请网络教室,进行心理测试,学生通过测试看到了一个以前并不了解的自己;在“认识职业”的教学中,教师给每组布置任务,由他们分工上网查询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并做成PPT进行课堂解说,学生第一[dYlW. 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次近距离接触工程造价、市政工程、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等专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些清晰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并做现场展示,这再一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学生的作品确实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对所学专业、对未来职业的探索和研究,不管深度怎样,通过理实结合、学做统一的教学方法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如今市场需求决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迫切需要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于社会需要的适用型人才。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前应做好的关键一环,理应得到学校的重视。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规划指导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社会舞台上职业角色扮演得如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我们是可以把握的。
当前建筑行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其劳动力市场上的求人倍率也高,技工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于同层次一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但是,其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 “高不成,低不就”,受利益驱动而频频跳槽,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到底都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观,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对建筑行业和所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不具备建筑行业的职业精神与素养,从而也不具备应岗、转岗的关键职业能力。
二、对建筑大类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分析、讨论
(一)学生求职的误区:(1)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不准确。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性质认识不清,职业角色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高,不愿意吃苦和到建筑企业、到工地等第一线岗位工作,就业时挑肥拣瘦,责任感差,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诚信,随意撕毁实习合同。(2)依赖学校和父母。一直来工民建专业就业率高,没有危机感和危机意识,错误地认为没有工作学校会负责到底。一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学校和父母。
(二)技工院校建筑大类专业学生的优势。(1)建筑专业是紧俏专业,专业教育面向市场,有很明确的市场定向,从招生开始,就已考虑了今后的就业市场情况,有针对性的招生,这就为同学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选择好了一个生存空间。(2)技工毕业生是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而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三、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对学生的建议
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知道建筑大类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管理、建筑设备安装、建筑工程测量等,然后客观全面地了解所学的专业、了解与所选职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结合学校、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个学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了解学科特色、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了解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与专业的关系。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增加本专业职业意识,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
四、在职业生涯指导过程中,对学校的建议
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无论学生的来源,学生的组成还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培养目标方向,都有低于普通高中学生。通过对学生心理指导、就业体系的建立、职业生涯的设计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把握未来,迎接挑战。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通过职业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起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动机,职业理念,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工民建专业的学生实习的地点是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差,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受到外地师傅的挤压,学生抗压能力差,使涉世未深的学子必然会出现心理的波动和失落情绪。学生在求职中暂时不顺利、遇到挫折、情绪不够稳定或心理出现异常,就需要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需要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11-03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职场中度过,除了少部分自由职业者外,大多数人都要在各自的职业环境中拼搏。一个人在还没有就业之前,都会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在校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大学生规划毕业后自己职业的安排或打算。
近年来,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包括职业生涯与目前专业、学习成绩、就业心态等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福州地区5所高校,其中包括本科院校3所,专科学校两所,涉及4万多名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2000多人。调查对象中涉及如下一些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会计、英语、美术、物流管理专业等。调查内容:在校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
调查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其中问卷25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83.2%。访谈50人,主要访谈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参与网络调查的学生人数约2000人。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题:您认为,目前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有影响吗?如果目前所学专业不理想,将来怎么办?
调查表明,有67%的学生都认为专业好坏对未来就业有直接影响。但有近49%的学生认为,专业的好坏已经成为事实,没有办法,就这样上吧。另外也有28%左右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有13%和10%的学生表示要换专业或是再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见图1)
■
图1 专业不理想怎么办
近年来,经常有公开的资料表明各个专业的“冷”“热”情况和就业率情况。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还是要涌入这些专业,扎堆这些专业呢?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目前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所致。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对所选专业并不熟悉,专业选择基本上是盲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被录取,随便填写学校和专业,并没有特别注意选择专业,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调查问题:您如何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难就业?
在问卷调查中,有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确实很难就业,甚至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失业”。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也有将近70%的学生这样认为。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国家宏观层面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调查某省属师范大学,有近65%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落差太大,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至今还有相当多人总说,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哪里?这种“分配就业”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实际情况是,大学毕业后需要自己找工作,不存在“分配”,于是有了“拼爹”“拼关系”等各种社会乱象。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特地访谈了一位农林专业现为大四但已经出去实习的小吴同学。他认为:福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汤少僧多的形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在就业岗位上,许多公司优先招募有长期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这也使得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同时这也打击了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许多用人单位只看中人才的短期使用,没有长远考虑。
目前,学校中学生的就业择业观有如下五个特征: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第二,大学生择业目标存在短期行为;第三,大学生的角色换转存在障碍;第四,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趋势;第五,大学生就业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自己缺乏主见。正是由于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越发困难。
(三)调查问题:在校专业成绩重要吗?成绩对未来就业是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62%的学生认为大学成绩“重要”。而在访谈调查和网络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在校成绩非常重要”。
专业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成绩也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中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专业成绩,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成绩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这些与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里的专业成绩,既包括理论成绩,也包括实践、实训技能成绩。
(四)调查问题:您希望将来获得什么样的就业岗位?
在访谈调查中,38.94%的学生认为将来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一个出发点。他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想到社会上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磨炼自己,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大约有59.62%的学生希望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50.48%的学生仍然选择有较高“待遇”的工作。“职业稳定”,“待遇较高”,“专业对口”这三个问题是调查中回答最多的问题,同时回答这三项的学生数占149.04%。(见图2)
■
图2 因素与就业
高校录取率的逐年扩大,经济结构转型,加上就业政策的不够完善,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许多原先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就业难”专业,专业人员趋于饱和,专业学生大量涌出。在这样一种就业压力下,“稳定”、“高待遇”以及“专业对口”可能都是不够现实的。
(五)调查问题:为了未来好就业,目前在校应做好哪些准备?
调查表明,18%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25%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招聘广告,了解相关招聘信息。43%的学生希望能按自己的兴趣到相关企业单位实习,掌握技能。也有近14%的同学希望能够自己创业(见图3)。总体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过多的准备。一般来说,作为职业规划,需要比较准确地评估自己未来需求和职业能力,准确为自己定位,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和教育计划,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作一定的准备。比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类活动,掌握社交能力、演说能力、处事能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专业技能是最具竞争力的。在校期间,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学好真实本领,将来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见图3)
图3 就业准备
(六)调查问题:目前您是否有比较明确的就业目标?
调查发现,大约有41%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近30%的学生没有目标,另外超29%的学生对就业目标感到很迷茫,这也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情况。在福州某高校里,我们碰到了一位张姓同学,并对她进行了访谈调查。她说:“我们班里80%的同学都没有就业目标,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大学要好好‘修身养性’。此时不玩,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这种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无目标”的状态。
在有比较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中,多数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会计学专业或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取向比较明确。
三、分析与思考
由于本文调查的对象是普通在校大学生,并没有涉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因此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但确实可以反映目前省属高校学生的一种就业心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态度和准备的调查,我们认为,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冷热因素
包括教育部在内以各种专业就业率为导向的“冷”“热”专业公布,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看法,也导致大学生对今后就业的担忧。对于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们相对能够“安心”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学习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设定自己的就业去向,规划职业生涯。对于相对“冷门”的专业,学生们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以无所谓或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学习。
(二)就业观念因素
对于就业或择业,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的认为到时自有办法,有的认为父母、朋友们到时会帮忙,有的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有的对未来充满乐观,也有的对未来悲观,没有信心。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创业,“等”、“靠”或者“不去想”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课程改革滞后
目前,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青年人的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原本高考成绩就不理想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就业感到迷惘。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学生的就业态度,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情商智商等。
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解社会需求和应聘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3.正确对待“冷”专业“热”专业。“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
4.坚持课程改革,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让学生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能力上也有更大提升。
5.着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胆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
[ 参 考 文 献 ]
[1] 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1-84.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施工建设单位,在化工建设领域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开辟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购管理方法,其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绩效考核不但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而且是防止业务活动中非职业行为的主要手段,在采购管理中也是如此。好的绩效考核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采购人员主观上必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客观上必须为公司的利益服务,没有为个人谋利的空间。针对采购部门的人员,就是对采购管理的业绩回顾评价和未来的目标制定。业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采购成本是否降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是否维持了原有的成本水平?采购质量是否提高?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否得到有效地控制?供应商的服务是否增值?采购是否有效地支持了其他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采购管理水平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把这些指标一一量化,并同上一个半年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所得到的综合评价,就是业务绩效。应该说,这些指标都是硬的,很难加以伪饰,所以这种评价有时显得很“残酷”,那些只会搞人际关系而没有业绩的采购人员这时就会 “原形毕露”,评估的结果当然就不会如其所愿。在评估完成之后,公司会把员工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或给以晋升、奖励,或维持现状,或给以警告或辞退。在绩效评估结束之后,安排的是职业规划设计。职业规划设计包含下一个半年的主要业务指标和为完成这些指标所需要的行动计划。那些供应商们为什么要给采购员“好处费”?无非是想提高价格或在质量、效率方面打折扣,如果采购员参与这些腐败行为,也许具体情节不为人知,但必然体现在它的业务绩效上。如果对采购人员有绩效考核这个“紧箍咒”,采购腐败的机会成本就会大得多。所以,绩效考核是减少采购腐败主观因素的法宝。
二、实行阳光采购
阳光采购的概念
“阳光采购” 是指企事业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质量优先,价格优先”的原则,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自身资源的行为。“阳光采购”立足于科学化、合理化的采购制度和监管制度,通过合理的竞价议价谈判,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吃回扣等现象,是一种阳光下的采购行为。相应的阳光化采购模式有以下几种。
1.招标采购模式。
2.综合比较采购模式,即综合比较加商务谈判方式。
3.竞争性议标采购模式,即竞争性议标加商务谈判方式。
4.集体议定采购模式,即集体谈判加集体决策的方式。
5.单一资源采购模式,即单一资源商务谈判方式。
6.执行政策性定价采购模式,即执行政策性定价采购方式。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招标采购模式、综合比较采购模式及竞争性议标采购模式。对于20万元以上的物资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建立招标专家库,每次招标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专家进行评标,有效的避免了供应商的贿赂行为。对于20万元以下物资的采购实施综合比较及竞争性议标相结合的方式,对每笔采购商品进行至少3家以上的比价,并在年审过程中对报价的供应商进行回访,避免恶意造假的形象出现。
三、网上采购
网上采购是指通过互联网来完成采购的全过程。包括网上提交采购需求、网上确认采购资金和采购方式,网上采购信息、接受供应商网上投标报价、网上开标定标、网上公布采购结果以及网上办理结算手续等。
公司借鉴政府采购的模式依托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立的网络平台,对工程主体建设中的一类物质进行网上采购,一类物质主要包括钢材、大型机械设备、锅炉容器等大型物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建立了自己的供应商库,其中一级供应商2300多家,二级供应商3万余家,在网上采购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将统一招标的物资价格及往年实际采购价格挂在网上供下属各公司参考,下属公司根据地域及采购数量在网上平台寻找相应的供应商并在网上执行采购。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对电话传真等传统通讯工具的依赖,提高了采购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综上,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在采购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采购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为公司提升竞争力节约成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采购管理方法与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特色;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53;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12-05
中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筑类高校正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设计基础型、专业型、发展型等培养模块,力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领军人物以及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由于建筑行业会计有着会计科目相对集中、经营管理及成本核算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因而,建筑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有着特殊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建筑行业发展相适应,是当前建筑特色会计人才培养变革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需求与培养差异
(一)专业能力需求与培养差异
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指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由于建筑行业自身规模的限制,大多数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配备有限,因而,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除了做好企业财务活动的核算工作,还要掌握企业工程投资融资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结算等,更要做好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建筑业一般以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核算和成本管理,具有工程分布广泛、范围分散、人员复杂等特点,属于开放式生产经营。这给集结成本、核算工程费用等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而,只有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投资分配、债权债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然而,现阶段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学习偏重于如何组织财务活动,而忽略了对财务协调、团队协作、人际交往以及应对压力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知识需求与培养的差异
建筑行业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企业数量繁多、规模小、经营技术水平较低,以中小企业为主,财务人员少且岗位分工难以明确,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税务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与建筑企业相关的管理知识在内的专业知识。此外,建筑企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色,为了更快地融入企业,进入工作角色,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还应对与建筑行业有关政策、法规、行业内部市场环境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般涵盖了会计学专业人才所需的相关知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对完善。但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以一般环境和比较成熟的工、商企业为主要学习对象,针对以建筑施工企业为对象的相关课程虽有设置,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三)综合素质需求与培养的差异
建筑行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是会计人员获得企业信任与认可的基础,也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动力。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系统、规范,大部分高校选择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很少单独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因此,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学生职业规划盲目,对未来职业选择的认识肤浅。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这就要求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一般会计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还要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品质和精神。然而,毕业生择业大多不愿意选择民营中小企业,而倾向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报考公务员的比例逐年增长,可见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较低,跳槽现象频繁。
综上所述,目前建筑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已比较全面,但在综合专业能力、行业相关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二、建筑行业特色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定位
为适应建筑行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沈阳建筑大学适时调整培养方案,以掌握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执业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方法、操作技能为目标,主要面向建筑施工、房地产等领域培养具有较强会计核算、公司理财、审计查账、会计咨询服务等能力的具有建筑特色的高层次、实用型会计人才。
2.培养规格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要求,沈阳建筑大学会计学专业采取“三明治”教学模式(校内教学+校外实践+校内教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建筑施工与房地产领域及其他领域的会计与财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会计软件开发与维护能力;具备从事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往来结算、税务核算与税收筹划、全面预算与财务控制、审计查账、资产评估等业务能力。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取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室内设计技术、图形图像制作专业)2011届、2012届、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在2011、2012、2013年9月份,向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发放5个专业的问卷共计731份,收回583份,其中收回室内设计技术和图形图像制作2个美术专业毕业学生调查问卷分别为203份、102份,这两个专业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3%。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涵盖毕业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毕业生思想素质、课程设置及用人单位和家长对学生管理工作评估等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各个教学系每年都会对已经毕业的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3.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美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数据分析
1.专业知识技术能力
专业知识能力是指通过高职院校2-3年的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一般的技术设计、检验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对四层建筑职业技术学院3届毕业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完全认可度为40%,基本认可度56%,不认可度为4%。从这样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超过90%的学生能基本适应当前的岗位,用人单位也认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同时也看出,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专业技能认知水平赶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建筑装饰行业市场,仅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学生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比如对于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理念、新的建筑制图软件的运用等,学生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严重滞后。
(2)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尚不完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几个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满意率为77%,以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为例有:装饰制图、建筑设计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室内设计原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简史、建筑构造、建筑装饰材料、装饰构造与施工图、建筑防灾与建筑法规、装饰施工工艺、销售心理学、室内环境与设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装饰工程造价、建筑快速表现技法、室内陈设与绿化、别墅室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售卖类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小型主题酒店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AUTOCAD、效果图后期制作、3DSMAX、室内光环境设计、装饰测绘等。从以上专业课程的设置看,设计理论类课程并没有对人体工程学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等理论课程的设计。由于学生缺少这类课程专业训练甚至是接触,学生在进入装饰设计行业后,不得不重新进行学习,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或认可。
(3)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滞后。很多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还属于封闭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封闭性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内容的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其重要特征是知识的陈旧和老化,这种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老教师的教案多年不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传教方式与信息化时代的高职教育理念不相一致。新教师上岗后,学习的热情锐减,把过多的关注集中在对物质的追求,忽视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的更新,他们不愿意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更不愿意上企业、下工地去吸收最新的前沿技术。因此,受教育者在进入企业后,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仍然停留在传授者专业知识水平层次上,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显然与现代企业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2.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或即将从事的职业所持的主观评价与心理倾向。职业态度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包括心理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属于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每年有40%以上的毕业学生签约国有大中型企业,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排在了四川省职业教育的前列。近年来,学生的职业态度越来越成为影响该校长远发展的一块心病。调查显示,只有41%的用人单位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持正面评价,而负面评价有如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下降。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行为规范,是适应职业要求而产生,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他是社会道德的特殊形式。作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是爱岗敬业敬业的内在表现。然而,从调查结果看,不少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择业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过分关注大城市、高收入,而在敬业精神、奉献意识方面明显弱化;二是诚信缺失,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随意违约,还有的学生在应聘时为博得招聘人员的眼球,在成绩、任职、甚至政治面貌作假。三是个人素养不高,美术专业的学生多是富裕家庭、独生子女,他们普遍个性强,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面对新的环境时,缺乏礼仪修养,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2)职业作风不过硬。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职业作风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态度在从业者职业行为中的习惯性表现,是一种习惯性的势力。一个职业团体有了优良的职业作风,就可以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榜样、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职业舆论和职业风尚。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美术类专业学生在职业作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弱点:一是主动性差,被动的接受,上级要求做什么才去做什么,特别是不善于学习,作为理论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美术学生来说,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二是懒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去多付出,更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但却一味追求高工资高福利;三是好高骛远,不踏实,工作适应能力差。不踏实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工作中斤斤计较,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实践技能的前提下,就以跳槽相威胁要求提供与自己能力不一致的工资收入等。
(3)职业意识落后。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映,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职业意识是职业素质构成的重要要件,是职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对特定的职业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从调查来看,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落后,其表现一是职业风险意识模糊。在择业过程中,要么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要么是对自己学历或者能力的不自信,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二是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只求眼前不顾未来,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没有考虑将要从事的职业能否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三是职业认同感差。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也没有完全理解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能力要求,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觉的职业训练,有效提高职业素质。
三、美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及职业态度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近年来,该校美术专业相关教研室认识到了在培养学生方面出现的薄弱环节,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1.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
(1)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吸收引进最新的成果,建立BIM实训室。该校通过调研发现,美术专业现有的传统软件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必须尽快建立BIM实训室,让学生快速掌握三维渲染技术,从而使学生适应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
(2)建立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尽快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突破只挂实习基地的牌子而缺乏实质合作的怪圈,该校美术专业选取四川龙头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班级如“华西装饰班”,要求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给学生上课,使学生在工作之前就得到专业技能实战并了解行业的规范管理等。
(3)实习老带新制度,鼓励老教师进行校外培训。该校近年来引进了大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师范技能,学校实行老带新制度,选取优秀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的教学,以此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的传授效率。同时,学校鼓励老教师进修或者培训,通过学习,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加强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引导力度
(1)建立三级联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从学院层面讲,要对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从基层单位讲,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再培训,并要求辅导员深入班级,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引导,从班级层面讲,要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演讲比赛、讨论等,让学生在就业之前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建立诚信档案,对学生的成绩单进行防伪处理,改签推迟等,从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51-02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基本进入大学即分专业,仅有少数几所高校在试点进入大学后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三年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国外的学者认为过早地选择专业,不利于培养兴趣,国内的学者也认为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不利于跨学科研究,但现实的教育制度下高校分专业基本都很早,由于学生高中时只知道埋头苦读,对专业几乎一无所知,甚至有的学生是因为专业名字好听而选择工程管理专业,因此进入大学以后,迫切想知道专业都学什么,专业学完了有什么用,考公务员工程管理专业可以吗?未来的就业情况(这个是所有专业学生最关心的),专业的前景,考研都可以考什么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哪些高校比较好,甚至毕业后能赚多少钱……前几天大学生职业规划小组让教师帮做一份问卷,有一道题:将来工作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大致的流程是什么?……从以上可以看出新生对于专业知识渴望,因此开设新生研讨课是十分必要的。
20世纪50年代末以哈佛大学为代表开创了本科教学领域的一个新课程―新生研讨课,80年代在美国高校中迅速发展,2003年我国的清华大学率先引入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一般由大学知名教授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小组方式与开课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等,原则上全校不分专业,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尽管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后可以转专业,但还是90%以上学生没有转专业,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现状,新生研讨课应以讲授、启发、课后讨论形式比较合适,高校知名教授学者大多科研任务重,投入本科教学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国高校可以考虑副教授、讲师、或者由几名教师分别讲几个专题,教师之间事先沟通好各自讲的专题等方法,目前进入高校老师基本都是博士毕业,在专业的了解上足以满足学生的要求[1,2]。
二、新生研讨课内容探索
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及任何领域,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内容及专题进行讨论。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新生研讨课应主要由两部分内容。
(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的最大失败,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也提出成功的公式为:
成功=20%IQ+40%EQ+40%SQ
IQ(智商);EQ(情商);SQ(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分辨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辨别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就越大)
21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融会贯通者、创新与实践结合者、跨领域的综合人才、三商兼高者、沟通合作者、热爱工作者、积极乐观者)基本都反映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大学四年的生活应该怎么度过,规划是很重要的,通过对一些大学通识功能的介绍以及关于你眼中大学、你理想中大学、你认为大学功能等环节的讨论,给学生建议大学中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目标明确做好四年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好课堂笔记、多向老师合同学们请教、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等),同时公布专业课教师的联系方式,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教师,了解专业方向。现在的联系方式较多,QQ、微信、微薄等,公布教师的联系方式,学生可以在QQ群等上互动、专业讨论、答疑解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工程管理前沿分析
结合目前专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学生已方向性的展望,最好以案例的形式生动展示专业的研究前景,由于大一学生对专业知识茫然,所以最好以图片、视频、白话形式讲解,这样不至于学生听不懂,我认为目前工程管理前沿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当然不局限于以下方面,在每个方向讨论中都要给予实际案例,让同学们了解未来可以做什么,并给予启发[3-5]。(1)复杂项目管理:以“上海中心”为例分析工程管理该管理什么,以讨论的形式,基本上在讨论中,学生们基本把工程管理的三大控制(质量、进度、成本),加安全、环境、健康、风险等全部讨论出来,从而引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在大三的时候工程管理专业两个方向即工程造价方向和项目管理方向,在这里可以进一步讨论三大控制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2)项目融资模式:同样配合案例教学,让同学们讨论,怎么样在没钱的情况下把工程完成,同学们基本上会考虑贷款、融资等模式,这里以中国第一个国家正式批准的BOT试点项目――广西来宾电厂为例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于经济都十分敢兴趣,所以在这里可以引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简单讲解目前比较流行的EPC\BOT+EPC\PPP\BT等模式,同时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风险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3)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涵盖了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使用者的健康水平、对开发商以及社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回报、对规划以及开发过程的全寿命周期考虑。从以上几个方面讨论绿色建筑的内涵,同时简单讲解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和我国的绿标,引出目前国际工程较多,从而引出英语的重要性,并以古代宋真宗年代皇宫建造为例,讲解古代项目管理的特点。(4)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我国典型的BIM工程(上海中心)为例,讲解BIM到里是什么,是否仅是一个工具,带来了哪些传统工程管理方面的变革,由于现在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好,鼓励学生学习软件,由于学生专业课知识几乎没有,所以要用动画或视频方式展示BIM。(5)工程风险管理:以一个具体公路工程(国际工程)失败的案例,讨论为什么失败,由于同学们目前没有专业方面的知识,可以启发同学们未来的工作也好、生活也罢,遇到事情存在风险应如何应对,通常情况下自己都是如何处理的,把生活中遇到的风险引申到工程项目,这样把生活实际与工程联系起来更容易理解,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基本讨论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措施。启发同学们如何进行风险评价,未来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三、结语
通过新生研讨课,使学生对大学的功能,什么样才算是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有了新的理解,同时,通过工程管理专业前沿分析,让同学们知道了未来学习什么,研究什么,有了方向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方B.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与课程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顾广娟.安徽新华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3]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4):58-60.
[4]张文雪,刘俊霞.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