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5: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业信息化市场规模

篇1

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大背景就是,耕地面积每年都在下降,扎根农业的劳动人口数量也在下降,一方面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则是城镇化进程导致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还有新一代出身的农村青年不喜欢种地,所以土地流转就是大势所趋。因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提高粮食亩产和人均单产,来保障粮食安全。

篇2

作为一种新时代孕育的产物,一方面信息经济必然受传统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信息经济也将促进传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在知识和科技的武装下,一些老旧的传统产业又得以焕发新的活力。

(1)第一产业即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统领了我国经济几千年的农业已沦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少的产业,因此,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已成为第一产业继续生存的当务之急,其中,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高产种业科技攻关等重点工程,我国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如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依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先进科学技术,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我国农业已走出一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第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

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同时也消耗量大量的资源,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毁坏。通过信息技化进程带来的高新技术则不但大大提升了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在产品形式上更为生态环保。

(3)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第三产业中本身就有一部分行业是基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如软件业、电信业等,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彻头彻尾地改变了第三产业的面貌,并促进了其近几十年来飞跃式的发展。第二产业需要花费三百年才可以完成的一场革命,我国的信息经济仅仅用了十年便成功地完成了第三产业的转型。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国GDP的4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信息经济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方式

在工业时代,各厂商之间的竞争基本都是通过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而价格取决于成本,成本则取决于劳动生产率,那么,只有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获胜。而在信息经济时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手段的地位日益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如优质的服务、新颖的创意、超凡的工艺水平等,而这些手段则依赖于科技和知识的运用和转化,因此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研发和科技的投入。

3、信息经济使得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现代信息业的发展对商品市场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了,加之我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优化了我国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环境。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900万。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的同比增长42.8%。目前我国最大的购物事件已不是传统节假日,而是某电商发起的“光棍节”,2012年11月11日当天所创下的销售记录为191亿元,到2013年当天销售额竟突破了350亿元,该数额相当于世界零售商巨头Walmart在中国半年的销售业绩,或9月份中国社会零售总额的一半,令全世界叹为观止。根据著名咨询公司艾瑞的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21.6万亿元。

二、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以信息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比重大大提升

虽然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出口大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除了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外,以通信、咨询、外包、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增速惊人,2001年起的十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激增至3624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3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更是首次突破了五千亿美元。

2、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交易额剧增

几乎无人能否认,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不仅仅是一个趋势,而已成为了现实交易中最重要的日常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上演着发展的神话。根据eMarketer调查称,2013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12500亿美元,同比完成18%的增长,而同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十万亿,同比增幅达到78.5%,仅阿里巴巴一家的销售额就已超越了Amazon和eBay二者之和,并有望短期内赶超Walmart,并且eMarketer认为到2017年中国在世界电子商务市场中将独占四分之三的份额!

篇3

中图分类号 TN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20-01

在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十分关键,农业信息化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2006年农业部全面部署和积极推动在全国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利用电话语音服务中心技术,广大农民通过拨打“三农服务热线”特服号码“12316”,接入电话语音服务中心后,就能获得农业部门提供的智能语音信息服务。

1 电话语音服务系统概述

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电话语音服务系统。经近80年的发展,系统技术构架、应用领域及服务方式等都有了很大发展。互联网、数据、语音及视频传输网络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给语音服务系统的应用带来了更大的新型发展空间。随着电话语音服务系统技术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及应用成本的降低,其使用群体也逐渐壮大。在农业信息化服务方面,国内也在开展研究和应用,并已取得了较好成效。

2 电话语音服务系统构建

2.1 系统构成和关键技术

(1)自动呼叫分配用户接入系统ACD(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System)。ACD系统在处理呼叫时,可自动将来话分配给业务组内的空闲代表。

(2)呼叫管理系统CMS(Call Mmanagement System)。管理人员将收集到的语音服务系统数据同时生成语音服务系统状况、活动相关报表,建立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对这些数据和报表可以有效地进行管理。

(3)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系统是自助服务的重要设备,完成引导用户根据语音提示进行选择、自动导航、自动语音报读等功能,也是现代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实现24 h服务的重要手段。

(4)计算机电信集成CTI(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CTI自动地对电话中的信令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通过建立有关的话路连接,而向用户传送预定的录音文件、转接来话等。CTI系统是以电话语音为媒介,客户呼入后即可被CTI系统的IVR接管,可通过电话机按键选择自助服务。坐席也可通过坐席软件管理界面有效进行呼叫处理,包括呼叫转移、呼叫中止、呼叫驻留、智能呼出等功能。

(5)文本语音合成系统TTS(Text To Speech)。TTS系统是同时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杰出之作,其功能是将文本状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息。TTS技术对文本文件进行实时转换,在其特有智能语音控制器作用下,文本输出的语音音律流畅,使听者在听取信息时感觉自然,毫无机器语音输出的冷漠与生涩感。

(6)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坐席(业务代表)及管理人员。坐席代表通过语音坐席软件,人工接听及处理打入农户的服务请求,完成各种同电脑进行交互或其他的操作,减少农户的来电等待时间,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2 服务内容

除人工坐席及专家咨询系统外,语音服务中心需有一个强大的信息数据库,才能更好的服务。会同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组织了相关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以下特色内容:一是综合类信息。如致富信息、热门新闻、农业科技动态、农业法律知识;二是种植技术信息。如蔬菜瓜果、花卉树木、粮食作物等经济作物生育阶段的技术信息;三是品种信息。如瓜果蔬菜、粮食作物、树木花卉、畜禽、水产;四是养殖技术信息。如水产养殖、畜禽等在其生长阶段的实用技术信息;五是植保和农药、兽药信息。如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预防技术信息及常见农兽药物的简介;六是农资及农产品市场和供求信息。如主要蔬菜、农产品、农资的市场价格以及市场预测分析信息。

2.3 系统服务方式

(1)自助交互式语音应答。农户拨打“12316”三农特服号码,通过PSTN电话网接入IVR服务器,根据所拨打的系统特服号码进入后,系统自动通过交互式应答方式实现用户服务的导航,方便用户自助进行相关业务选择,可根据语音提示,按流程查询所需各类信息。

(2)坐席人工解答。人工坐席主要用于实现来电人工服务。工作流程:坐席接听用户来电;按用户要求咨询或查询用户信息和业务信息并回答。坐席人员查询数据库信息后也可以转给系统自动播放,系统具有应答、挂机、转接等业务接口功能。

(3)专家咨询。农业技术专家通过语音坐席软件的拨打电话或接听来电等方式,解答农户疑问,使广大农民朋友零距离与农业专家进行电话咨询。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通过系统记录供今后查询使用,并进行语音同步。在非工作时间,农户咨询的问题可通过语音留言,日后农业专家可以有针对性地予以去电解答。

(4)信息码点播功能。农户可从网站和代码手册中查取所需信息的编号代码,通过信息码拨打电话点播,快速准确地收听所需相关信息。

(5)留言信息。农户使用该系统除可以收听信息外,还可自助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也可通过语音(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0页)

留言系统咨询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 语音服务系统的主要特点

3.1 使用成本极低

广大农户通过电话设备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全部语音服务和帮助功能。这种模式将开通计算机网络而需要购买电脑等的费用全部省略,同时用户无需计算机使用和网路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技能[2]。

3.2 互动性好

语音服务系统具有很好的互动性,不受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限制。农户通过拨打特服号码,由系统语音引导,通过按键选择,就可以自助完成信息咨询、供求、收听解答信息等一系列服务[3]。所有信息均由TTS转换成语音或由人工直接播报,农户易于接受,互动性极好。

3.3 服务范围广

语音服务系统的使用对用户文化要求非常低,只要拥有电话(包括移动电话),拨打后就可得到服务,相对于电脑、网络,电话使用普及率高,同时系统全天候工作,服务范围比较广泛。

4 应用展望

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还是不太现实,其中不仅有难以承受的电脑价格和上网费用,也有文化水平的限制。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搭造不同层次的信息传播平台,促使信息化能下乡、能进村、能入户,能让广大农户大量、廉价地获取有效信息[4]。农业语音服务系统正符合这种条件要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和传播模式,是解决现今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技术措施。随着系统构建技术日趋成熟,农业语音服务系统将在广大农村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中得到不断推广和普及。

5 参考文献

[1] 李林.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问题探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0-124.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就业渠道 渠道拓展

Key word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mployment avenue channel develops

作者简介:谢刚(1983.8-),男,湖北随州人,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工作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一、电子商务专业特点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电子商务专业培

养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有商务和管理的内容,又有相关的技术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渠道分析

1.实务操作型

实务操作人员在传统商业活动中都有雏形,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网络虚拟市场的使用者和服务者,一方面要求他们是管理和营销的高手,同时也熟悉网络虚拟市场下新的经济规律;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必须掌握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操作。

(1)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代表性岗位有网络营销人员。

(2)网上国际贸易,代表性岗位有外贸电子商务人员。

(3)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代表性岗位有网站运营人员、主管。

(4)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代表性岗位有网站推广人员。

(5)电子商务创业。

2. 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要求有扎实的计算机根底,但考虑到最终设计的系统是为解决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服务,又需要分析企业的客户需求,所以该类人才还应该对企业的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而这将成为电子商务人才的特色所在。

(1)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有网站策划、编辑人员。

(2)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岗位有网站设计/开发人员。

(3)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代表性岗位有网站美工人员。

3. 战略管理型

战略管理型人才则难以直接从学校培养,而是市场磨练的主物。

(1)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有电子商务项目经理。

(2)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有电子商务部门经理。

三、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渠道的拓展

1. 电子商务与具体行业结合

(1)农业电子商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信息化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不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农业信息网》,还涌现了类似《中华十亿农副产品网》、《福州亚峰》和《南京白云亭》这样一些大型网上市场。网上经营的品种一改过去以粮食,化肥为主的局面。副料、家禽、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茶叶、鲜果等全部上网,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学生未来在农业电子商务上可大有作为。

(2)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基于Internet 提供的互联网络技术,使用电脑计算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与企业购销网络系统联通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活动。这是一种基于信息网络综合技术的信息流程与商务运作程序的结合形式。国内目前的携程、乐途、东方、艺龙、芒果和千龙等旅游电子商务网、自助旅行网等发展迅猛,必将拉动其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3)可视化电子商务。可视化电子商务也就是视频电子商务,是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商家把自己制作的产品视频广告,投放到互联网上,供经销商甚至是消费者观赏、了解,从而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形象化的传播目的,考|试/大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供需双方迈出电子商务的第一步。专家指出,电子商务已经到了必须革新的时候了,商务视频技术的成熟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应用。

(4)移动电子商务。据CCW预测:当前移动商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0.7%。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为移动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打开一路绿灯。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前景必将开阔。

(5)文化电子商务。网上文化市场发展很快。网络传输的广域性,资源的共享性,参与的交互性,为网上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学,音乐,美术,绘画,收藏,集邮。钱币,工艺品及健美,休闲等网站林立。网上音乐会,MP3免费下载等,更为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2. 网络新经济增加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机会

从整体来说,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经济”为社会创造了大量新工作岗位,许多职位以前没有,如网管、网编、网站设计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动漫设计师、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应用开发工程师、网游设计师等;许多工作带有鲜明的网络特色,如网络商业分析员、各类网络产品经理、网络产品渠道专员,网站运营、推广、客服人员,等等。

3. 金融危机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的新机遇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称,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但此次危机对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电子商务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电子商务无疑成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

另外,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宅男宅女”的比例逐渐升高,衍生出电子商务“宅经济”的新概念来,势必会带动电子商务B2C等领域的发展,拉动岗位需求。

四、总结

作为电子商务学生应紧密跟踪商务模式的发展,跟踪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具体知识和技能需求,寻找适合自身的切入点,积极调整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来锻炼技能,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之路。

篇5

1、着力培育知名品牌

培育品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名牌战略的实施。第一,加强政府引导下的宣传。名牌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广泛的知晓性,通过政府引导下的宣传能起到种植户自身宣传所不及的效果。借鉴其他地区的政府宣传行为,潍坊市也应该在该方面多下些功夫。第二,注重注册品牌商标的工作。商标是品牌的直接表现。目前潍坊市还没有非常有名的品牌,在效应上没有达到该有的影响力。对优势苗木的商标保护,是实施品牌化战略的保障,对促进苗木业的发展和种植户收入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更深远的讲,对提高苗木的质量安全和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第三,注重苗木的国际认证和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等。通过国内外公认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各类认证体系的认证,能有效的提升品牌建设的步伐。目前潍坊市已经开始了再改领域的工作,但力度还应该加大。第四,提高品牌观念,创造品牌发展环境。种植户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才能激发更多的人关注品牌建设,通过政府宣传、典型带动等方式来达到品牌观念的深入发展。同时在政府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加以引导。

2、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苗木业的发展离不开与苗木相关的技术研究。纵观国外苗木发达国家的做法,苗木技术研究及应用为苗木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技术的优势为苗木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动力。苗木种植在潍坊市还是以传统的老方式为主,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种植户的更新慢,与之相配套的种植技术更新也慢,这些制约了苗木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技术应用方面,应该广泛开展品种选择、种植指导、果园管理及后期管理方面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后期方面的研究,例如包装、储存和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在潍坊市还是较为薄弱,比如储存方式还是老式的气调库、冷库等方式,国外在相关领域开展的镀膜冷藏等方式在当地根本没有,在调查中也没有发现有人知道更多的相关技术。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第一,政府其主导作用,加强果树种植及相关应用的研发,这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第二,引导有实力的种植户从事相关的技术研究。第三,积极了解国内外的苗木知识前沿,不断借鉴引导,在当地适时开展应用。苗木业技术体系建设即需要科研力量的投入也需要科研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服务体系的建设,将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应用能力水平。第一,继续加强科技服务能力。潍坊市应该继续扩大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做好各类水苗木种的引进。对测土施肥、果园生草和病虫害生态化控制等新技术等要加强推广力度。第二,苗木业技术推广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既有国营又有民营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各乡镇都要设立专门的苗木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立服务点,将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第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要逐步建立。潍坊市应该在开发运营了潍坊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定期对苗木业动态、苗木价格和苗木供求信息等方面指导全县的苗木业生产,乡镇和村一级也应当建立专职或者兼职的信息报道员。潍坊市在近几年从政策到实践中都开展了信息技术在苗木业中的运用,但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搞好苗木的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强种植户的信息化意识。通过宣传和带动让广大种植户认识到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技术与苗木业发展息息相关,引导种植户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收集信息的转变,让种植户多了解,多观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图片、书籍和视频资料。第二,发挥好政府在种植户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可以指定区域内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大投入,让重视现代化的信息意识浓厚。第三,进一步加强种植户信息化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网络建设,种植户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让及时的苗木业网络信息传递到种植户手里。第四,推进苗木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政府与种植户之间,种植户与种植户之间的信息更加顺畅,资源共享力度更大。第五,建立培养种植户信息化人才的机制,加大乡、村的信息服务站。

3、实施苗木标准化战略

在标准国际化对接、苗木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和苗木业标准组织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推进发展。具体的苗木业标准涉及的方面包括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多个环节,例如苗木的培育、苗木的质量、苗木的储藏和包装等。潍坊市应该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苗木系列标准,并指导种植户严格按照县里制定的标准化进行生产销售。近些年来,潍坊市从苗木审查体系、各类组织形式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全面实施了苗木标准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标准化的路上潍坊市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苗木业发展的好坏根本上还是靠人的技术水平来实现。知识化的种植户是推动苗木业更新换代的主要动力,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既包括对新型技术的接受也包括对新型技术的实践。潍坊市目前科技型种植户数量并不是很多,更多的种植户靠的都是自己的经验和与周边种植户的交流获得,技术含量较低,对国内外的新技术了解较少,这些都阻碍了潍坊市苗木业的创新型发展。潍坊市应该建立由政府引导下的多种提升技术水平的平台,尽快改善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让种植户开阔眼界,学习和掌握更多先进的种养技术,不断提高潍坊市的整体苗木发展水平。

4、推进苗木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苗木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潍坊市也应该加强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当然也包括苗木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发函一些苗木业的龙头企业,因为苗木产业一体化建设是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战略手段。从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上来说,他包含着动词和名词两种解释,动词解释主要集中在经营手段上,名词解释主要集中在经营组织形式上。按照龙头企业对企业或农户的人事支配力量、资金占有份额、信息掌握量和技术指导力量和生产控制力量四个方面,可以把农业产业一体化分为内部组织、中间组织和内部市场三种类型。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体化的建设必须以客观的市场规模扩大,管理、生产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提高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因此在潍坊市苗木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中,政府的指导及通过制定政策来规范龙头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有必要的。苗木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壮大集群经济,为潍坊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体可以有两个市场,一是苗木产品的产地市场建设。这就要求潍坊市要在完善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紧盯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建设一处政府行为引导的、规模较大的、功能齐全的大型苗木批发市场,包含苗木购销、储运、包装和加工于一体,具有集散中转功能和交易现代化等特点的市场。二是开拓外地市场,采用灵活的经营方式,将批发市场建设为设点销售、超市连锁经营或直销等销售方式,特别是在大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或专柜,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扩充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小规模的苗木批发市场在潍坊市有很多,每个乡镇都有,集中地区每个村子都有市场交易点。这些分散的交易点要么是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要么是自发形成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些市场都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6

二、农业面临的多种风险

农业生产中存在多种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主要面临五种风险。

1·自然风险。农业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农业生产是一个生物学过程,对自然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来自自然界的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都会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我国又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这些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构成严重影响,从1985年到2007年,平均每年受灾耕地面积占到全部耕地的40.5%,成灾面积占到全部耕地的22.6%。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农业技术采用后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在农业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及农民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可能发生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而使农户蒙受经济损失。农业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部门,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而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的应用则具有区域适应性,这些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技术风险[1]。

3·市场风险。农户走向市场,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在市场经济中,经营决策要受到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制约,一旦决策失误,不能实现商品使用价值向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摔碎的就不仅是商品,还包括商品背后的生产经营者。尤其是我国农业是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条件下进行的,市场信息本来就不灵,即使有市场信息,也因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生产和需求弹性太小,难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这类风险严重时可能使农业经营者惨遭破产。

4·政策风险。即因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而带来的风险。如利率、税率、补贴政策、农产品收购的政策等发生变化,给农户带来的风险。假定在国家规定玉米必须按收购价格统一收购以后,由于玉米统一收购价格的常年低迷,某些农户压缩了玉米的种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但伴随家禽肉类的价格持续上涨,政府又出台了对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实行优厚的收购价格和鼓励其销售的奖励政策,这样一来则给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于是便形成了政策风险。

5·制度风险。是指农业制度在改革、变迁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主体和制度客体对其制度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导致制度绩效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进而导致损失的风险。特别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适时地在农业制度主体和客体方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就有可能产生制度上更大的风险。

三、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现状及与国外经验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后,我国农户成为自主经营农业的经济单位,从而成为农业风险独担的主体。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农民利益集团的缺失

利益集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方政治学中,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被定义为“那些就有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或有组织的实体”[2]。在美国,农场主利益集团的力量强大,他往往可以左右国会和白宫的决策,切实保护农业经营者的利益。在日本,农民具有较强的利益表达能力,在政治市场上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依托自己的得力团体———“农业协会”,虽然日本农业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却控制着全国25%的选票,从而迫使政府决策时必须顾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大大减小了农业风险带来的损失。在这些国家,农民利益集团的存在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农业风险防范能力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在我国,农民显然没有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一缺失,使得我国农业风险防范能力极为脆弱[3]。

2·防范农业风险研究机构的缺失

在西方发达国家,为防范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风险,确保农业安全。一般均设有专门从事农业风险防范的科学研究机构。例如,早在1850年开始,美国政府就在每一个州都用联邦政府无偿赠送的3万英亩土地建一所农业大学,确保其州内每一个县都有一个农业风险防范研究机构,作为农业大学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延伸,便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时化解各种农业风险。法国也同样,于1975年开始为防范种种农业风险,在大学和有关部门成立农业风险研究机构,政府投入巨资资助研究[4]。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防范农业风险研究的科研机构。针对我国是世界上农业风险高发的农业大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农业保险在风险防范机制中作用甚微

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防范农业风险的成熟措施。它在分散风险、减少风险损失、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经济和恢复灾后农业再生产方面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是一条重要的保障措施。如美国、加拿大政府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必须从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的高额利润中划出一块用于开展农业保险,从而使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行业在国内得到普遍实行;日本对农业保险按险种不同提供不同的保费补贴,本国政府义务承担农民共济联合会的全部费用和农业共济组合的部分费用。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很多优惠政策;法国也对农业保险提供高额补贴,农户只需交20%~50%的农户保险费[5]。而我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作用甚微。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出了农业保险,当时对保障农业风险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农业内部各业之间以及不同地域之间农业风险各异,农业保险又存在难以控制的道德风险,赔付率高,亏损几率大的难题。有调查表明近28年来,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仅83亿元,其中赔款支出就有74.4亿元,赔付率高达89.63%。一般而言,如果赔付率超过70%,保险公司就会出现经营亏损。保险公司有追求利润的商业动机,面对风险高、理赔繁琐的农业保险,几乎不再办理。致使农业保险的市场份额在本来就很低的基础上持续下降,从20%降到2001年的1%,2002年的0.61%,2003年降到不足0.5%。这不但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6]。

4·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当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农业信息过于分散,互联互通程度低,服务网络的覆盖面不宽;二,信息标准不规范,信息资源整合开发程度差距大,共享程度低;三,广播、电视、电信、报刊等常规媒体传播农业信息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我国农业信息渠道单一,信息传播到基层特别是在乡级以下的广大农村容易中断,并不能真正为广大农民防范农业风险服务。而早在1980年,美国就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现在提供网络化农业信息服务的竟有800多家服务站,农场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再结合高新技术信息工具如全球定位系统、空中卫星摄影以及其他信息传递工具来收集大量农业数据。包括气象预报、环保法规、病虫害预报等信息,从而提早做好减灾防险准备。

5·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农技推广体系难见成效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业对科技的需求有增无减。然而由于我国长期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使广大农民的基本素质和农业科技知识无法达到推广农业新技术的水准要求。更多的农技推广活动仍以行政命令形式进行,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根本没有从实际考虑农民的农技接受水平。所以一旦技术盲目推广,便已种下风险的种子,甚至还会扩大。技术风险便由此产生。在此方面做得较好的是英国政府,每年都拿出专款对农民培训和更新农业科学技术,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都是免费发给农民,并派出专业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为农技推广铺平道路。

6·期货市场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真实价格和风险转移能力。发展规范化的期货市场,是加拿大、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采取农业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7]。世界银行一直都极力提倡发展中国家利用期货市场来防范农业市场风险。但现在我国期货市场很不规则,农产品期货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规模又小,风险监管力度不够,参与主体缺位,套期交易与投机交易不平衡,难以起到转移农业风险的应有功能。

四、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风险防范能力十分脆弱,其体系很不完善,种种事实说明我国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严重缺失,这已是不容争论的事实。而伴随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的双重转型和WTO规则的束缚,必然使农业风险问题放大。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经验教训,仅仅依靠现有的防范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多元化的农业风险应对机制在我国亟待建立。笔者建议:

1·建立多元化农业风险防范机制需政府的政策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应对农业风险的主要政策是采用灾害后补偿,而此政策已不能适应WTO新规则。政府应当重视对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其正确选择只有利用WTO规则中“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结合中央解决“三农”问题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参考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相关内容,借鉴国外政府相关理论及经验,按照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提出积极的政策措施支撑风险防范。[8]

(1)加强农民利益集团组织建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农民是最易受伤的一族,尽管人数最多,但却没有形成能维护自身利益的集团,所以农民的利益根本无法像美、日等国家那样得到应有较为理想的维护。这也与中央政府提倡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相违背。因此应从政府重视的角度,给出具体的农民利益保护政策,才能降低农业风险带来的损失。

(2)投入巨资兴建农业风险防范科研机构。此领域是一种公益性很强、投资巨大的部门,只有政府部门积极的参与,才能保证资金链的延续,才能充分调动全国农业大学在此领域的教学研究,才能把水利工程、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生态保护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纳入农业风险防范科研机构,才能做好农业风险防范建设。

(3)建立农业风险专项基金制度。农业稳定的收益并不只是农民,也包括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经营者、农产品消费者和全体政府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农业受灾的损失也不能只局限于农民,也会波及到整个社会。因此,根据享受利益与负担支出相一致的原则,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风险专项基金委员会,负责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风险基金可根据国家、社会和农民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组建。主要用于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补贴,平抑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和解决农民的灾后补偿。这一制度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已经运行多年,效果很好,值得借鉴和学习。

2·响应WTO“绿箱政策”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作用

对于农业风险,通过农业保险来进行会聚并集中承保是防范农业风险中十分重要的政策之一。国外多年来开展农业保险的先进经验已经证明这一点,且它又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并支持农业发展的“绿箱政策”之一,具有促进农业产业化,稳定农业收入,提高农业贷款的预期收益和经济业绩。我国在发展农业保险方面,既要积极借鉴国外开发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的保险。

(1)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未作具体规定,法律在农业保险方面几乎空白。为此,国家应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尽早出台《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地位、经营原则、实施方式、各级政府的职能角色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农业保险参与主体的行为有法可依,为农业风险保险提供法律保障。

(2)成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在国外,日本、美国、菲律宾等早已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在本国农业风险的转移和补偿上已形成成熟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现有众多的保险公司争夺市场,但无一家在从事专门的农业保险。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尤显迫切。

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只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构筑对称的信息交流平台,才能保证农业经营者获取防范农业风险信息渠道的畅通;才能增强对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预测、预报能力,提高农民决策水平,减少风险损失。为此根据我国现在的国情,应尽快制定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农业信息体系总体网络实施计划,以县乡供求信息网为基础,步形成覆盖全国乃至国际农业市场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的农业市场预测、预警信息,尽可能的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4·推广高科技农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化解农业技术风险

篇7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亟待解决。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以塘堰、水库、沟渠等为主体的基本水利设施大都年代久远,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中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一环,但总体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为运力不够、质量不高、道路宽度不够,结构单一,甚至有的地方还未通车,没有形成交通网络。水、电、通信设施比较落后,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设施不能承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通信网络不发达,满足不了农业信息需求。

2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落后

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力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耕作工具原始简单,大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土地还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从事种植业,品种单一,质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农业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体制落后。农村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运营不规范。农业市场不管是从规模、场地、监管还是农产品流通、产品质量来说,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刚刚起步且发展缓慢,承担不起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乡镇企业虽有数量,但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只能进行初级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形成现代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形式多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所发展,但规模普遍不大,覆盖面小,管理不健全,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23农业科技水平低、推广应用能力不足

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低,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处于低级阶段,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建立有多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规律相违背,人力财力集中在远离农村的省市级机构,而最需要支持的农村基层机构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基本上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力量不足或没有,村级机构甚至是空白。政府对农业推广经费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效益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政府属性没有改变,在技术推广中注重科研特性,而不是以应用到农户田头为己任,农业科研脱离生产实际,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效不足。城市化的发展,大批有文化、高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幼,农业人口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难。

24农业政策不完善

土地政策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影响土地使用效率,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流转障碍多。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粮食流通市场未完全开放,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补不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

25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缺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惠及广大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着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大兴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农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并举,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田间渠系配套。鼓励农业节水技术,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第二,加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对乡村进行硬化,路面拓宽,进行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交通网络。加强农村自来水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信网络,促进农业信息化。

3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管理、加工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第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改变纯种植业的单一农业结构,打造农、林、牧、副、渔多种产业并存一体化立体农业。在结构调整上推优淘劣,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第三,规范化建设。加大管理与培植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固定场所,扩大规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培植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入资本投入,加大技术升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管理能力,改变农产品初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供、产、销产业化的机制。第五,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良好条件。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明确各级农业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农业发展效益作为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主要考核标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县以下一线工业科技机构中,使农业科技人才真正面向一线。加大对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与应用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推广节水型农业灌溉技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农业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施药技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抗病虫害治理研究和种子选育。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与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34完善农业政策

篇8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1 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分析

农产品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农产品品牌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如蒙牛乳业、波尼亚熟食品、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1 农产品品牌意识弱,缺乏保护

农产品品牌营销虽已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在农业生产中,大多农产品仍停留在以批发零售为主要途径的销售阶段。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薄弱,致使市场中品牌农产品仅占少数。农产品区分度不高,满足不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诸多地标农产品品牌,由于品牌的保护意识淡薄,没能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有效的包装及防伪处理,出现商贩冒充现象,不仅有损害于当地地标品牌的价值、质量以及美誉,更损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

1.2 农产品产业化生产水平不足,竞争优势低

我国已有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引导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场区化养殖,发展产业化经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没有得到有效实施[1];产业化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层次较低,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种落后、产量低下、产品运输保鲜不足。

1.3 农产品品牌缺乏有效宣传

产品品牌营销,能提高产品的公信度,形成品牌依赖,实现自身的品牌价值。当下,部分农产品企业不注重对品牌的宣传保护以及品牌文化建设,仅仅为卖出产品而推销产品,不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因此,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注重品牌的建设经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信誉与价值,使品牌文化深入民心,得到人们的信任。

1.4 农产品包装不足,缺乏区分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已融为一体,起到保护商品、传达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作用[2]。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其形象和质量的最直观的体现。好的农产品包装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更好的保鲜。我国农产品包装不足,不能充分突显品牌优势与特点,更有甚者由于包装不当农产品在运输中不同程度变质,造成损失。因此,在农产品品牌营销中应注重农产品的精细化、功能化包装。

1.5 农产品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是品牌经销的关键环节,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发展特色高产农业是品牌经销的战略性措施,不仅提高产品的质量,更能提高农民及企业的收入。我国部分农产品经营者创新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将学术上的新成果、新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 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价值分析

品牌作为一种企业产品标识,包含着品牌名称、术语、标志符号等外显内容,更是该企业产品品质档次、经营理念、文化声誉、历史传承等复杂内在的象征[3]。因此,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2.1 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份额提升,对我国的农产品经销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产品品牌经销发展之路,引导农民、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精包装,走高端路线,并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青岛市农产品的竞争力。

2.2 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品牌意识不断加强,追求高生活品质的人群必然会选择拥有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而农产品又是生活的必需品,并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动而引起较大的需求差。所以,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价量齐升必然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给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添加动力。

2.3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有利于拉动内需

十报告指出,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就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让农产品走高端化、品牌化道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提高农产品品质。以适应人们不断转变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从而拉动内需。

2.4 农产品品牌营销实现农业规模化的必备力量

我国在经验中总结出的农业规模化发展之路,对于解决青岛市农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农产品品牌营销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能更好地发挥产业化经营的优势。突破农产品从小农户生产向市场化迈进的瓶颈,有效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16-01

在新技术和模式创新驱动下,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和流通方式,并在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上消费群体增长迅速。初步测算,上半年交易额约为5.66万亿元,同比增长30.1%。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半年度环比增长7.9%,相当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拉动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1 剑川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 优秀的历史沿革和区位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大有可为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250平方千米,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2%以上,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稻耕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位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中的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逐渐成为云南西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前,剑川县努力提升生产力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剑川倡导的健康、绿色、生态特色农产品是未来电子商务商品交易的市场热点,推动剑川高原生态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将当地优势资源与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必将有效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品牌宣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2 政府主导,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2015年,剑川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市场开拓指导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找准切入点,联动商务、旅游、农业、电信、邮政、供销等相关部门,编制了《剑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以剑川县内的木器木雕,石雕石材、高原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业为重点,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力求充实和巩固剑川产品在国内龙头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的交易规模、店铺数量和品牌理念。同步搭建本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体系。有效引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为剑川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开创一条全新的路子。

1.3 政府重视,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剑川县扎实开展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全省重要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编制《剑川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剑川老君山高原特色农业片区发展规划》。在全县区域化、标准化种植马铃薯、中药材、芸豆、松茸、蔬菜、香葱、地参、玛卡和水果基地5.5万亩。采取土地流转、反租倒包、协会推动、专业公司建基地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做好“三品一标”工作。充分调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种植、养殖协会申请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和协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造地方品牌意识。

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示范社创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73个,力争到2017年创建县级示范社40个,申报州级以上示范社12个以上,参加合作社农户覆盖面达30%以上,30%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

2 剑川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区域电子商务意识淡薄

剑川本地具备电子商务知识的人才积累不足,未形成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缺少对于行业发展前沿趋势的及时跟进,难以形成持续性的人才积累和传递,将成为近年很难突破的瓶颈。相应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意识也很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深,企业无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多数交易只是通过企业下游商或者个体商户开设网店等形式来实现。

2.2 电子商务发展宣传相对滞后

当前信息爆炸的商务领域,农产品在网络营销进程中需要一定的营销资源。剑川的特色农产品需要相对较大力度的宣传和投入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认知和关注。当前剑川虽然已经有几个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撑,但在国内龙头电商平台的声音仍然不够响亮,整体的商品推进仍然比较零散,缺乏对于剑川品牌的聚焦度和关注度,因此无法将剑川与电子商务形成组合搜索。

2.3 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农产品电子商务分3个层次:初级层次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在网络平台上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中级层次不仅提品介绍,还提供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在线客服等,但未实现交易资金的在线支付,资金的支付还依靠传统的邮局或银行实现,即所谓的线上联系,线下交易;高级层次的电子商务不仅实现农产品电子商情的网上和农产品在线交易,还实现了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目前剑川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以第二种层次为主,如利用腾讯QQ、微信好友等平台,依靠“口口相传”的模式农产品信息,而真正的交易仍是在线下进行的;另一部门相对高级层次的电子商务也都是借助淘宝等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实现;真正拥有自主技术力量搭建网上支付系统的农业主体几乎不存在。

2.4 缺乏有力的物流配送体系,可纳入交易的农产品种类较少

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剑川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多为个体经营,受资金、人力、规模的限制,未具备专业的物流服务能力,难以支撑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需求。而生鲜农产品保鲜期短,在运输途中易出现受损、变质等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剑川县涉及电子商务的农产品有中药材(鲜货)、中药材(干货)、马铃薯、水果等。以个体经营居多,没有能力做到规模化、正规化冷链物流运输,无法规避运输途中变质等风险,导致可纳入电子商务交易的农产品种类较少,限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

3 剑川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措施

3.1 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和企业培训力度

由政府牵头,整体联动商务、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等部门,加大电子商务招才引智及人力资本投入,重点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发展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扶植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用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辅助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通过鼓励创业工程,培育一批个体创业型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企业,构建高效、全面的电子商务环境,鼓励经营、管理创新,带动整县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3.2 统筹农业信息服务,包装打造剑川农产品高端品牌

篇10

    1.全球有机耕作面积概况据Helga Willer[1]在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共有3 700万的有机农业用地,大洋洲是全球有机耕作面积最大的洲,约1 200万,其中99%分布在澳大利亚;在欧盟(含12个成员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列支敦士登、爱尔兰、挪威、瑞士)以及土耳其等国约有805万有机耕作面积;拉丁美洲国家有机耕作面积已达到800万;亚洲有机农业发展快速,目前从事有机耕作面积为315万;北美洲从事有机耕作面积为245万;在非洲尤其是非洲南部国家,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从事有机耕作面积为105万。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位于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2]。全球1/3的有机农业用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拉丁美洲国家,其次是亚洲和非洲国家。

    2.全球有机食品市场现状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Organic Monitor调查显示,2009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了550亿美元[2]。根据SOEL-FIBL 2009年度调查,全球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的97%,全球有机农产品一半的消费在欧洲,其中德国是欧洲有机农产品最大的市场,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是有机农产品重要的生产者和出口者。在亚洲,有机农产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等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亚洲最主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也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3]。

    二、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有机农业发展状况

    20世纪北美洲、欧洲有机农业的发展尚处试验探索阶段,因其产量低,效益少,当时的文献大多是对北美洲、欧洲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的简单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农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世界各国有机农业运动蓬勃发展。如今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许多农场皆已具备直接加工和销售的能力,尽管有机产品售价高出普通产品的20%~30%[4]或更高,但却备受消费者的欢迎。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有机农业的发展的研究,逐渐由探索怀疑的态度转向肯定、支持并大力推广。现在北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等都设有专门的有机食品检测机构,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到销售每一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还制定了一整套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标准和法律法规。

    1.北美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美国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为190.0万,占全美耕地总面积的14.4%,在世界排名第3位[2]。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生产者约有11000家,占美国220万农民的0.5%,有机农场数量为20437个,有机农产品商品总价值占全美的38.4%[5]。潘慧锋等[6]、唐其展[7]、马细兰等[8]对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有机农业的标准、有机食品的认证、标签、政府支持政策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出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陆婧等[9]介绍了美国有机食品是通过直接销售、天然食品专门店、超市连锁店、有机餐馆和自助餐厅食品服务消费进行销售的。焦翔等[5]指出,美国有机农业是以家庭经营的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较高,大都属于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在美国同时还活跃着大量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主要维护农民的共同利益和宣传推销农副产品。因此,美国农业在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了产业体系化、网络化、规模化和高度集约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加拿大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加拿大2006年有机农业面积达54.6万,世界排名第13位[10],大约有3 555家有机生产者,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800余家。有机产品零售额共计10亿加元(1加元约合6.22元人民币,2012),占所有食品零售总额的1%[11]。许勇[11]指出,加拿大发展可持续农业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达到农业生产者的经济需求与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协调统一的要求。任生亮[12]对比了中国与加拿大发展有机农业的差距,提出要改革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并建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信息网。加拿大的有机食品主要通过传统商店、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和露天市场进行销售。

    2.欧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德国2009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95.0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3%,在世界排名第9位[13]。方志权等[14]、潘永圣等[15]介绍了目前德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第一是农户直销,农户直销中分3种方式:在农场内设立直销店;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直销;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在一些发达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第二是有机食品专卖店。第三是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德国有很多由农户自发组织的有机农业协会负责农户间以及生产与市场间的相互协调,及时提供各类产销信息、技术资料,刊登各类公益广告等。德国政府还非常重视将有机食品推广到外食市场,特别致力于各级学校餐采用有机农产品,并办理各种推广活动、提供教材等[16]。张华建等[17]指出,德国现代化水平高、区域性强,政府采取补贴、强化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协会推动和严格检验把关等措施使得有机农业发展较快。借鉴德国经验,中国政府应转变职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明确有机农业的发展战略,加强检测监督,建立农业协会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法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法国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55.0万,在世界排名第12位[10],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有机农业经营者总数达到111万名。严会超等[18]对法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以及发展有机农业所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及加强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等建议。法国有机农业食品销售渠道主要由自然食品商店、 专业市场和大中型超级市场等方面组成[19]。

    (3)意大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意大利2009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111.0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86%,世界排名第8位[13],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韩沛新等[20]指出,由于意大利农业的历史渊源,有机农业重要组分是谷类和畜牧产品,但是市场对果品的需求在增加。主要的加工产品是意大利通心粉、橄榄油和果酱。意大利有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是直销方式和专卖店销售。

    (4)荷兰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荷兰2008年共有2.8%的农业用地用于生产有机产品,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量为2%。袁涓文[21]采用收集二手资料、访谈以及参与式观察对荷兰的有机农业生产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荷兰的有机农业生产情况及社区支持型有机农场进行了介绍,指出政府对有机农业农场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控,实行补贴政策并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以防止产销不平衡情况的产生。

    (5)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奥地利2005年底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了32.9万,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9%,世界排名第16位[10],2008年奥地利有机农产品销售总额为6.27亿欧元。王宝锟[22]介绍,为了推动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奥地利政府专门推出了一项“有机作物生产区计划”,在全国共设立了113个有机作物产区。有机商品超市是促进有机农作物市场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带动了有机农作物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此外,政府出面主导,积极推动加强有机农业与销售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的伙伴关系,通过这些下游产业保证和扩大了有机产品市场。

    3.亚洲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

    (1)日本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日本2006年共有0.5万农户被认定为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有机农产品数量是48 172t,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为0.16%,共有4 611个农场获得有机认证,获得认证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产量的0.16%[23]。方志权等[24]介绍了日本本着兼顾“食”与“绿”,即提高农产品自给率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致力于发展有机农业。日本有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有6类:一是通过建立产销联合组织,实行直销;二是由专业流通配送组织实行宅配化;三是由生协组织配送;四是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与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订单销售;五是设立连锁专卖店进行销售;六是外食加工企业与日本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基地实行订单直销。罗芳等[25]从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认证程序、经营情况、运行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农业可持续经营的做法,重点介绍了其生产者—消费者“提携”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直接对话与接触,加深互相了解,双方都要提供人员及资金去支持本身的运输系统,他们通常会设立运输站,使差不多3~10个家庭的消费者都可以取得已运抵的产品。作者从转变思想与观念、建立网状的有机农业协会、完善有机农产品管理制度3个方面提出了日本有机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陆建飞等[26]提出,随着日本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扩大,日本逐步建立起有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在该体系中设立一个运销流通公司来统一进行所有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经营方式,可以规模化运作,有计划地建立销售点和销售网络,但要维持这么庞大企业体系的运作是有相当难度的。

    (2)韩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韩国2000年有机农业面积超过14 235,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7%,韩国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6 000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55元人民币,2012),而且每年以7.0%的速度增长[27]。刘权政等[28]介绍,韩国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对有机农产品进行促销,政府通过对有机农产品进行补贴和对有机农产品的贸易费用进行支持的办法发展有机农业。

    (3)泰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泰国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土地面积约为15 300,约占全国可耕作土地面积的0.07%[29]。郭荣[30]综述了中泰两国有机食品认证、生产方面的区别以及泰国有机食品生产现状,介绍了泰国有机食品的销售途径:一是有机农场与国内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二是送往有加工能力的大型有机农场;三是大型有机农场直销进入国内超市或出口。文中指出,泰国的有机农业大多以集体合作社形式和农场形式组织生产。

    三、国外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加大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 在有机农业市场发育不够健全阶段,政府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和引导,有机农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完善有机食品认证与监管体系,制定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的法律法规,普及标准化生产方式,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17];其次要对有机食品的生产进行补贴,在生态环境建设、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技术推广等项目中资金向有机农业开发倾斜,保护和提高有机食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再次要建立、培育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把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市场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31]。

    2.加强有机农业市场化建设中国应建立各级有机农产品管理中心与运销组织,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实行地区间的相互配合,采取产销联合、定点销售、开设专卖店等办法,建立便捷而完善的多元化流通体系[24],可重点建立和完善“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式”和“产销直挂式”相结合的流通模式[26],同时要开拓灵活多样的有机食品零售渠道,重点加强消费者服务策略、品牌形象策略和销售保证策略的建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