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5: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实验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以教为主”,这种“灌输式”、“手把手”、“抱着走”的实验教学方法多是由实验课老师预先配制好试剂、准备好实验用品、调试好仪器,学生到实验室后先由老师讲解实验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计算、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对整个实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遇到实验结果不符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原因,而是随意更改或抄袭他人实验结果。学生即使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中所用试剂的特性、配制方法、保存等仍不了解,对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仍不能系统分析,到实际工作岗位仍不能完成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处理工作和操作后的整理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1优化实验教材,改进实验内容
教材是培养人才的知识载体,一本优秀的实验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验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临床和检验前沿,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前提下,删掉实验教材中陈旧、落后的实验,合并压缩同类方法学原理的实验,尤其是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再计算待测物浓度的终点法、定时法及速率法等实验只要挑选3~4个有代表性的试验进行实际操作即可。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真正实力,选择新颖、适用的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单一临床检验项目测定与传统测定技术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强、具有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精选实验项目,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2密切联系临床,增加临床见习机会
现代生物化学检验操作与医学检验仪器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医院检验科的全自动分析仪价格昂贵,且更新速度很快,作为单纯的教学单位不可能跟上医院检验科的发展。因此,实验教学一方面加强手工操作和半自动仪器操作,确保学生将来在基层医院用得上,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学生去医院检验科见习的机会,以弥补实验室条件和仪器的不足造成的知识欠缺。这样既达到了所需的实验教学效果,又减少购置大型全自动分析仪器设备造成的资源浪费。
2.3改革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如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参考方法是什么?有没有金标准?临床上采用什么方法?用什么仪器操作?等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谈论、去动手操作验证。这种启发式、探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2.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实验室是高校为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搭建的一个平台,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封闭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开放实验室提供了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如试剂的配制、保存和摆放,仪器设备的调校和实验后的整理,以及废液、污染物的处理工作,增强其独立工作能力。
2.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38-02
高职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在医学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中,有各种不同观点的提出,如在提倡重视加强医学专业课实训的同时,忽略了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建设,似乎医学基础实验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即重专业实训,轻基础实验,此观点导致基础课实验的开展困难多,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学效果差。在高职院校热火朝天的教学改革中,医学基础课实验逐渐萎缩。在此背景下,提出“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旨在重新重视医学基础实验,使之回归到正常的医学教学规律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医学基础实验课现状调查
1. 调查的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
2. 调查的对象
选取相应课程教学的15名教师及实验员作为调查对象。
3. 调查的内容
硬件:实验室用房及布局、实验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等。软件:实验室管理、实验员配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实验效果及实验报告等内容。
4. 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医学基础课实验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需对每一项指标给出不同级别的选择,其中问卷最后设置开放性问题,由调查者自由填写。收集后整理统计。
(2)查阅资料。查阅学院《制度汇编》对有关实验实训的规定及制度,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有无实验教学计划及实验指导、经费投入及设备器材添置计划、实验课教案、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实验考核等资料,
(3)观察访谈。到相应实验室观察实验室用房、设施环境、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与实验员交谈,了解专职实验员的数量、稳定性、职责、专业技能,实验实施情况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等。
5. 实验现状调查的结果
(1)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P39)。
(2)观察访谈及资料查阅结果。
①各课实验室用房及环境设施:有实验教室,但无配套规范的医学基础实验必备的“实验教材准备室”,实验用房及环境很随便、简陋;实验室基本设施(墙壁、地面、水、电、实验工作台等)没有达到教学或医院最基本的要求。
②实验仪器设备:大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现已陈旧老化。仪器设备添置、更新的较少,无仪器设备专业维护人员;每学期提交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耗材采购计划难以实现;目前尚无实验动物房等。
③实验员:一个实验员担负多门课程或多个实验室的工作,有的还担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验员流动性大、不稳定。
④实验课教学管理监控:对是否按教学计划完成实验学时无基本要求;同一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实验报告等没有统一备课,教师各自为政;学校《制度汇编》中有关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相关规定尚待真正落实,教学质量监控需要真正实施。
二、思考
1. 相关制度需要落实
通过查阅学校《制度汇编》资料,从“实验实训室工作规程”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应有尽有,各项制度、各种规程已经建立,现在需要的是制度的真正落实,是教学管理者的观念需要转变,是对医学教育特殊性的理解。
2. 要支持重点专业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最多,如果以为招生好的专业可以少投入,反正学生会来的,而重点去扶持无人问津的专业,达到所谓专业“平衡”发展,如此实则招生相对好的专业没有得到发展,冷落的专业又发展不起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
3. 要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职医学教学改革应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应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应保障医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质量。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创新,信息化教学多么热烈,教学方法和手段怎样先进,都不能取代医学基础实验的内容和过程。如果用一张图片代替一个标本的观察,用一个视频代替学生的一项操作,不能叫“实验”。
医学机能实验学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微课(Microcourse)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微课已经成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新热点。为提高医学机能学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在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该年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7班作为实验班,采取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两班均为30人。对照班女生12人,男生18人;实验班女生14人,男生16人。两班学生所有理论课在同一合班上课,且主要医学基础理论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材和授课教师
对照班和实验班均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郑倩主编的《医学机能学实验》双语版第2版。两班机能实验学课程由同一教师担任,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均相同。
1.3方法
1.3.1微课的准备
按视频资源和辅教学资源两部分准备。微课教学的核心是视频资源,视频时长一般为3-8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一个实验内容一般包含5-8个视频,主要包括:实验重难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与实验相关的仪器和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明。辅教学资源包含与该实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及练习测试(微练习)。课题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要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参与课件制作,教案、讲稿以及练习题的准备。最后集体备课讨论,确定最优方案。教师与视频拍摄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录制视频资源并进行后期加工剪辑。
1.3.2实验班教学实施
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前:建立师生QQ群,将微课资源传上到QQ,布置学生利用微课预习,完成微练习;课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法顺序,但以提问的方式讲解,随机抽学生回答,并将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然后教师示教,紧接着学生操作实验,学生可根据各组实验的进程播放微视频,协作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课堂总结。课后: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利用QQ群将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并针对学生疑问,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1.3.3对照班教学实施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不进行微课学习,课中利用传统教学法逐步讲解,然后示教,接着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课堂总结。
1.4评价方法
(1)考试:期末总成绩包括25%的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完成实验情况、实验报告成绩),60%的期末考试成绩及15%的实验技能考试成绩。教考分离,集体阅卷。
(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微课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
1.5统计处理
运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班期末总考试平均成绩为91.42±6.15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82.33±9.73分(P<0.05)。
3讨论
以上评价表明,微课教学模式提高了机能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微课短小,方便学生下载,也充分考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课前下载预习微课资源,完成微练习,熟悉实验的内容,避免了实验中的茫然。课中分组操作时,可以根据各自组实验进程播放微视频,从而避免到讲台观看操作视频,耽误操作时间。课后的师生互动形成微反馈。教师在互动中找到不足,进而改进,这就是微反思。从以上的实践过程可以得出,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微课教学中一些问题:(1)由于时间的限制,微课仅能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展开,微视频之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2)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如果不利用微课资源,就达不到教学效果。(3)没有教师示教,完全由学生看微视频指导操作,学生会质疑教师实践能力,以及出现学生逃避实验的现象。因此课题组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而是将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传统教学法给学生串好实验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现场示教,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激励学生完成实验。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为了今后在各专业中推广应用此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旭伟,郑倩,唐建平,等.学分制与医学机能实验室教学改革设想[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3):138-139.
[2]蒙洁琼,谢海涛.利用微课在高等中医院校搭建中医与公共外语相结合的平台[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3):119-121.
[3]辛敏,王勇,郭艳红,等.生理学实验微课的开发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5):397-399.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
前言
当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正逐步建立起以强化素质教育为主,完善具有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医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以上特点的人才是各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本文即从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入手来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目前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大都多采用如下模式:首先,老师讲解实验原理与内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操作难点和重点,有时会作示范,教师通过这种指导方式,学生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主角,通过这种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是得到课本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且缺乏自主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实验内容过于陈旧,而且往往是几年前一直沿用的实验,实验之间的联系少,缺少综合性的实验;实验材料有限,学生按照写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实验原理,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到锻炼,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1]。传统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对此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步维艰。
2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经过以上分析,要对现行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加以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掘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实验任课老师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和善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实验老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和创新能力,同时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学科前沿,不断的提高创新教学的能力。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的培养。
2.2 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同样重要
在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素养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初级的科研能力,这是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的基础。因此,对于医学学生来说基础实验训练是医学基础课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秉承“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的人才培养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将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能够为他们构筑一个自觉创造主体性学习的空间,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2]。
2.3 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
就实验而言,综合性实验是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要加强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必须要通过这些知识型的综合化学实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毕生初步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学科中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而且是多技能的综合训练,并且体现医学基础课与近代实验技术在高科技学科中的应用。综合性实验内容新颖,综合性较强,用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学生面对综合实验的问题,要独立进行资料查阅、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报告总结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训练创造性思维。
2.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中,如果全部采用传统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把实验网络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能够提高对实验过程的理解。首先,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实验前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多实验录像材料,这样能够深刻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可视化后,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室利用多媒体动画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实验室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或一些新的高难度的实验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模拟使学生对实验有所了解,弥补实验室实验条件的不足,对同学们知识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3]。
实验网络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5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学校应该广泛地应用实验室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让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学校提供实验器材,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选径。鼓励学生们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资源,学生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只为实验项目提供指导就可以。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新实验,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便得到了培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科学研究课课题组。在这个小组里,毕生生能够对医学的前沿研究知识领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便能够真正感受创新研究的项目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自我观念和改变思考方式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教学,比如可以请学科内的著名人物开相关内容的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实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它的教学进行改革,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资源,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综合性的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临床检验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各种标本,包括人体的血液、体液、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一方面,为了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很多实验阳性标本来自临床患者;另一方面,考虑到临床病理标本的危险性,也为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采血的机会,所以在临床检验实验室部分血液标本是学生间相互采集而来的,可能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学生提供的标本应该是安全的,但近年对新生体检中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0.08%,而且还有一些季节性流行疾病(如痢疾、腮腺炎等),因此学生提供的标本也不可能绝对安全,无论是临床标本还是学生的标本均有已知和潜在危险。
1.2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生物安全:
目前,由于开展生物安全教学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们通过对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2012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仅有24.5%的学生知道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分为4级,但根据自己所做的实验来判断所在实验室应达到几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时,仅有10.2%的学生回答正确;清楚标准预防概念的学生不足1%;66.7%的学生在实验室经历过标本外溢、玻璃器皿破损、试剂接触皮肤、皮肤刺破或划破等意外事故;有70.5%的学生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课本、书包等)进入实验室,25.6%的学生在实验室不束长发,39.8%发会在实验中使用手机,甚至有7.8%的人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令人担忧。
1.3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不完善:
目前,学校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已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中多数条款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实验室内预防感染的制度不健全,如对血液等病理标本的外溢、离心时离心管的破裂等缺乏具体的处理措施。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也不符合有关规定,如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淆不清,使得实验室的医疗废弃物无法得到合理科学的处理,学生随意处理临床实验样本和有害废物,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和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生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等)和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等)配备不足,尤其是未能配备洗眼器等紧急冲淋设备。
2探索临床检验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教师队伍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生物安全知识,具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识,首先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整体认知水平,才能保证教师在授课和示教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向学生灌输生物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注意学生细节,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按检验流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如白大褂、口罩、手套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如课本、书包等)等应放在清洁区,禁止在实验室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吃零食、玩手机等);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接触任何标本要戴手套,使用后的实验室用品应放回原位并摆放整齐,保护实验室台面、地面及物品表面不被实验标本污染;离开实验室要求所有学生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消毒,禁止学生穿着白大褂去教室、操场、食堂等场所。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无菌操作观念。
2.3建立生物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事故,如:采血时不慎皮肤刺伤、临床阳性标本泄漏等。因此,应针对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可能发生生物安全危害的环节,制定生物安全手册和建立实验室事故处理制度,并且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以上实验室事故,应及时上报带教老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3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的实验示教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中围绕重要知识点,视频教学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与传统教学的视频资料不同,微课还包涵与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反思、测试、评价等辅教学资源。所以微课既是区别于传统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所具有的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来说,微课采用的视频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只担任讲授的角色,更多转变为引导角色;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微课的主体突出、内容具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每堂课都会根据其知识点和核心内容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单一,内容精简,知识点针对性强,研究内容易表达,也易理解。
3 传统医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也是很好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基础实验教学也是医学中的关键,医学实验的发展对医学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的教学的目的除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实验教学的强化,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实验教学在医学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医学教育质量也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挂钩,所以在对实验的教学中要深化实验教育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目前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中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传授获取的方法,通常都是以教师灌输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缺少自己思考创新。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昧的重复验证性实验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所以要注意对实验的合理安排。医学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且能够学习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方法。
4 微课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 医学基础课实验 教学质量
实验课的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实验的设置既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也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对中职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加强基础实验课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中职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解剖学、三理(生理、病理、药理)、病原微生物及免疫、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等。如何提高中职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应从实验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实验室管理与设备、实验内容与时数、实验考核与方法、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中职医学基础课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以便为其实验与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一 精选内容,充分准备
实验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应结合目标,以临床应用及科研为目的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并充分做好实验准备[1]。教师应准备两件事。其一,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提出指导意见,介绍有关资料。其二,备齐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用品。教师的实验选题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所需和学生水平,经过深思熟虑精选经典的、创新的(或改进的)、综合的实验内容为课题。同时在理论课中指导学生则根据实验课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所用仪器和用品、注意事项和问题等。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加深对所做实验内容的理解,调动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二、指导实验,细心观察
实验过程与观察是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准备工作就绪后,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2]。坚持两个“结合”和两个“必须”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原则。两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即实验操作要有理有据,二是实验与观察的结合(即做实验时要会察会记)。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没有观察的实验是无果的实验。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二是必须遵守则、按规程、一丝不苟地规范操作。 实验过程中还要强调实验与观察环节的目的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因为这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条件。目的性要求学生所做实验要有目的、结果,并对实验要采取的措施心中有数。规范性要求学生对所用设备、仪器、模型、药品、器材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了解透彻,并掌握要领,可准确操作。科学性要求学生要科学严谨地进行实验操作、设定实验条件、采用观察方法,冷静分析问题,做到判断有据。客观性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所发生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结果如实记录、分析,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发挥指导、督导作用,把学生的实验准备、规范操作、实验态度、安全教育、实验结果纳入督导范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规范操作结果准确者给予表扬鼓励,对操作不认真或结果有误者给予教育或指导。 此过程是在规定实验课时内由师生积极参与的双边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实验课探究科学实验的规律和奥秘,不仅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还能训练自身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 书写实验报告与点评 实验报告与教师的点评是实验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教学环节,是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再认识、再提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将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并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作结论,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变化规律。对其他内容,如题目、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等应从简描述。报告要层次清晰、文字简明、重点突出、分析有据,并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点评的内容来自实验课学生实验情况和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点评要抓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应突出共性或典型的问题,数目不宜超过3~5 个。点评内容要生动、深刻、有理、有例子,以引起学生共鸣并能使其铭记在心。
四 加强督导,促进教学
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职能部门。教学督导是中职卫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管理科学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即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执行或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教学管理人员也分为三种类型,即决策人员、参谋人员和执行人员。教学督导在管理系统中属于决策支持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它不直接组织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针对教与学双方和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教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所以应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专项督导,不定期组织学校督导委员深入实验室进行听课评教,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实验课时、内容、方法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 加强实验考核,以考促学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医学课程的了解和兴趣。为提高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实验课的三个教学环节应施行考核,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和兴趣。实验课考核分数应占该课程总分的多少,要根据该课程理论与实验时数比例而定,实验时数多的可占该门课程总分的40%~50%,学时少的30%为宜。
六 扩充设备,优化环境
中职学校的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设备与仪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实验设备经费的增加,应对实验场地及设备进行扩充和更新。一方面在设备的先进性上要有一定的保证,要与同专业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在数量上要满足教学需要,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增加。一个好的环境是孕育科专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有必要让实验室自己说话,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到、读到、想到、做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室墙壁上悬挂实验室规则、实验步骤和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图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
总之,以上六个环节既保证学生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内容更加合理化,考核标准更加公正和客观。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节很多,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才能得到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设计与准备
设计(预习)与准备是基础实验课的重要教学环节,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应准备2 件事。其一,向学生布置实验课题,提出指导意见,介绍有关资料。其二,备齐实验所需仪器用品。教师的实验命题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所需和学生水平,经过深思熟虑精选经典的、创新的(或改进的)、综合的实验内容为课题。学生则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课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所用仪器和用品、注意事项和问题等。实验方案于实验前交教师审阅。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加深对所做实验内容的理解,调动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 实验与观察
实验与观察是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准备工作就绪后,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坚持2 个“结合”和2 个“必须”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原则。2 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即实验操作要有理有据,二是实验与观察的结合(即做实验时要会察会记)。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没有观察的实验是无果的实验。2个“必须”:一是必须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二是必须遵守则、按规程、一丝不苟地规范操作。
实验中还要强调实验与观察环节的目的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因为这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条件。目的性要求学生所做实验要有目的、结果,并对实验要采取的措施心中有数。规范性要求学生对所用仪器、药品、器材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了解透彻,并掌握要领,可准确操作。科学性要求学生要科学严谨地进行实验操作、设定实验条件、采用观察方法,冷静分析问题,做到判断有据。客观性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所发生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结果如实记录、分析,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发挥辅导、督导作用,把学生的实验准备、规范操作、实验态度、安全教育、实验结果纳入督导范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规范操作结果准确者给予表扬鼓励,对操作不认真或结果有误者给予教育或辅导。
实验与观察是在规定实验课时内由师生积极参与的双边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实验课探究科学实验的规律和奥秘,不仅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还能训练自身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
3 报告与点评
报告与点评是实验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教学环节,是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再认识、再提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将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并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作结论,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变化规律。对其他内容,如题目、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等应从简描述。报告要层次清晰、文字简明、重点突出、分析有据,并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
1.2调查方法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相关情况,在2009级学生中进行访谈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和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2调查结果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是22.37±0.06岁;男学生38名,女学生72名,男女性别比1:1.9。
3讨论
3.1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3.1.1实验预习学生对实验课、实验室环境、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虽然基本满意,但是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并未对实验做到充分预习,所以对实验整体没有概念,不能掌控实验过程,只是机械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网络、模拟软件等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有所了解,了解其实验目的和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类型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1.2实验课时间安排预防专业实验课开课时间与考研复习时间重合,使得大多数学生把心思都放在考研上,无心上实验课。因此,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该重新整合,根据学生考研时间适当提前实验课,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考研复习时间。同时应根据实验课具体内容确定学时数,不能一律都规定4学时,这样容易造成有的实验浪费时间,而有的实验时间太紧,学生在规定学时数内完不成实验。整合后的课程安排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3实验室资源学院已经把以前“各自为政”的教研室实验室整合为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这样使有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室有些大型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多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限制实验进程,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或者增加轮数,减少每组学生数量来相对增加学生动手的时间。有些实验方法、教学录像陈旧。教师要根据自己工作经验,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方法,重新录制符合时展的录像,从而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经费来源可采取国家拨款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分步实施。
3.1.4不断修订完善实验教材2012年编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本书已经整合了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大学科。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授课内容与教材不符、各学科实验项目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我们将对此进行及时的修订。通过教材的实际应用,教材可进一步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个版本。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3.2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2.1开设实验总论课程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注意事项,在所有实验课开课前,开设实验基础知识总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工作程序、实验类型和作用、所使用仪器综合介绍、洗刷器材技术和如何配制试剂,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实验技术。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才能确保整个实验的有序进行。
3.2.2各学科有机融合,完善模块式整合整合相关课程为一模块,避免不同学科实验重复练习,浪费时间和资源。我们已经把预防医学专业学科整合为基础实验、环境因素监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三个实验教学模块。这样把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贯穿实验实践中去,相应地把原先分散的实验技术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模块式整合更贴近公共卫生的现实需要,更能培养适应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将继续完善模块式整合,为将来独立或相对独立开设实验课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