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5: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读书要讲求科学性、艺术性。
学生应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结合自己定的短期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读书时切忌走马观花,最好边读边标注。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教会学生一种预习模式:是什么?(明确要读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带着问题看书)――有什么?(寻求完美答案)――为什么?(探究问题的前因后果)学生经常这样自问自答,对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也很有帮助。
2.读书时最好左图右书、图文对照。
教师应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归纳成题逐一落实到图上,使学生逐渐掌握以图为媒介的学习方法,养成随时运用地图的能力和习惯。做好图文互换、知识定图,是成功预习的策略。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地理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主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讲求技巧性和实效性。
1.“读”。
是指教师安排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与注记等,使学生读图的目的明确,勾画、标注文图的方法得当,逐步养成读书、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2.“动”。
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泼,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3.“练”。
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首先落实基础题。在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设计题目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
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掌握那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研究地理问题
“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等手段,获取大量资料;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地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地理学科因为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很适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法,提高理解能力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1.编制记忆口诀法。
如讲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川甘宁内蒙古,闪进(陕晋)豫鲁”,而讲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藏穿(川)滇鱼(渝),扼(鄂)湘赣,挽(皖)苏沪”,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不忘。
2.归纳记忆法。
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归纳。例如:我国地理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3.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
如讲新疆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即可。
4.图表记忆法。
即把地理教材内容取其精华、提纲挈领地制成图表,或比较、或归纳、或解析,有助于学习和掌握记忆。如讲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时就可设计图表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大脑中有条不紊地存储地理知识,在需要时畅通无阻地提取。
5.对比记忆法。
即将相似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如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两座城市的名称、位置容易混淆,如把两城市简单记忆为“飞机(矶)失事落在山(杉)下了”,对比起来记忆觉得轻松有趣。
6.想象记忆法。
有些地理名称很长,可根据文字适当展开想象,变成有趣的句子,从而达到识记目的。如记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矿”时,想象成“一位煤矿工人去拉煤,一蹲裤子扒丝了”,这样很容易就记住了。
学生学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工具―地图
我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就是地图。地图是将地图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中的地理知识。初一的地理知识是最基本的地理常识。【1】针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高效率的利用地图这个工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如何将地图的使用与日常上课相联系呢?首先,上课之前,请务必准备地理课程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常用的工具-地图集。然后,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将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和地方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标记好。比如,学习亚马孙的热带雨林气候时,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亚马孙,知道他的经纬度和周边的地区环境。接着,学会辨别各种各样的地图,学习将地图进行分类,比如:原理图,日照统计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气候图等等。【2】然后,学习利用地图。通过地图所呈现给我们的知识,捕捉地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反馈,了解信息背后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看经纬线图时,要学会观察经线和纬线各自有怎样的特征,从所给图中知道他所截的一部分是哪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的大概方位,延伸出在这个方位上具有怎样的地理特征等等。最后,学会看地图时以点概面。做到观看地图的时候,脑子里呈现出与该地有关的所有知识点。比如,学习美国知识点时,要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地理位置,同时,脑子里要有美国的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美国的地形地势图、美国的气候、美国的风土人情等等。
二、熟练把握教材,将教材的知识点理解透彻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依据是初中地理课本,教师教授地理课也是以课本为依托,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论顺序,知识体系等都是根据课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因此,吃透地理课本非常重要。首先,拿到课本,将目录理解透彻,一本书的目录通常会概括出整本书的编辑内容,并且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根据目录来看书,心中就会形成固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看书的进程,填补心中的框架,最后使得知识体系达到完整。读课本,首先要学会将课本“读厚”,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本里面所包含的内容理解透彻,还要将课本知识点有关的其他课外知识进行补充,使得课本不仅涵盖原本的内容,还包括很多与之有关的课外知识,不知不觉中,课本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我们“读厚”了。其次,要学会将课本“读薄”。那怎样将课本“读薄”呢?比如,在期末总复习的时候,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课本一页一页的仔细的把课本里的所有知识点都过一遍,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将课本“读薄”了。打开课本目录,将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梳理一遍。可以现在心里构架一个大的支架,然后根据目录的提示,将大支架进行细分,再根据记忆力里的内容,将细分的支架下的知识点也补充完毕。【3】因此,将课本“读薄”,关键在于将课本的理论框架构建起来,梳理架构。
三、善于连接不同的地理事物
在不同的地理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之前,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将这些地理事物进行联结?”这种提问方式将导致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中国大部分是季风气候,但是,中国为什么是季L气候而不是非季风季候呢?中国的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可以寻找有关工具进行查找答案。比如根据地图,根据经纬度的位置分析,首先查询季风气候形成的条件,然后再查询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否符合季风气候形成条件,就可以解答之前的疑问了。其次,我们要学会在理解地理原则的概念上,抓住关键点。学会掌握地理原则和要点,地理学科不像物理,数学那样准确,有唯一的答案。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只要抓住关键,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最后,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好的学习态度能够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地理知识,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相信你会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首先,本文强调了要熟练掌握地理学科的工具―地图,学会看地图,捕捉地图给我们提供的信息。然后,学会熟练把握教材,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吃透。学会将书本“读厚”和“读薄”,补充课本中没有涵盖的知识点,并且理顺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最后,要学会善于将各个不同的地理事物连接起来,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相信从这三方面出发,学生们能够学好地理学科。
参考文献:
和同学之间多讨论,同学之间的讨论会许给你的思路带来新方向,带来新启发,会觉得豁然开朗。
注意总结规律,地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总结出了这些规律记忆起来很容易。比如气候影响河流中,降水影响外流河的水量大小。
初中地理是地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课时较少,但学习任务重。那么学习更要讲究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正确地指导学习实践。下面简单谈谈初中地理的几个学习方法。
一、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用图习惯,才能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才能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我们讲“左图右书”,是说要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从地图中来,到地图中去,用地图记忆问题,用地图思考问题,用地图分析问题。长期坚持,就能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地图有机结合,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其次,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这些基本要素,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地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全面,不要漏掉任何一个信息。
第三,善于观察和发现。不同的地图,如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等自然地图,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人文地图,所承载的内涵、信息或者主题是不同的,但表达的内容都比较形象、明晰、深刻。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分析原因。
第四,要掌握位置和轮廓特征。有些地理事物需要掌握它们的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相邻位置、战略交通位置等。还有一些地理事物,比如大洲、重要国家、岛屿、我国的省区等,要观察它们的轮廓,用形象记忆法掌握其特征。
二、学会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文中正文、阅读材料、各种地图、活动,包含着许多地理知识,我们要认真阅读和理解,从而分析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知识信息。读书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读出书中有什么。阅读教材,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这里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如何?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农业、交通情况怎样?存在什么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什么?怎样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第二,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理清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三、学会在必要的训练中培养解题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难点问题,如经纬网的特点、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的分布和特点等。这些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怎样突破这些难点知识呢?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固然重要,必要的适量的规范的训练,重要且必不可少。如果训练了各种形状的经纬网图,那么学生会加深理解经纬线的特点;如果训练了一定题量的地球运动知识题,那么学生会更深刻地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果训练了各种等高线图,那么学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训练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仅以学生学会知识为出发点,还要培养其创新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地理学科。所以,中学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建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没能足够重视
一些中学对地理课教学的重视度相对较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地理课时较其他课时所占比例甚少,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取缔期中考试,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2.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的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3.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初中地理是副科,不需要完全理解,考试前死记硬背拿到好成绩即可,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根本做不到仔细研究,认真掌握。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以致用
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可以和现实生活相关联,教材上课后题涉及的如何识图读图,进行基本的时差计算,方向判别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教材迎合了生活的实际需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
新课标的前提是以学生为本,更多地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导入了活动部分,使学生多动手,勤动脑,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实际应对能力,做到敢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即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相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植根于生活,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又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等,可以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中,不只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地理意识也得以树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一门学科,他们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地理内容都是我们身边的或是存在的东西,而陌生的内容是要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地理的实用性及综合性,如电视节目中介绍各地风光的,报纸中关于旅游、房产的,指出地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与兴趣。
2.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
3.地理想象力的培养。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
4.运用多媒体优化地理教学。多媒体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补充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地理现象,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作用。
5.巧用地图教学。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和用图的习惯,告诉学生读图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所读图的名称和图例,还要注意图的地理界线和地域范围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读图要有重点,观察地图要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面对地理现象要积极思考,要慢慢地能从地图中提炼出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特征。教会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让学生面对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运用这些地图提供的信息去解释。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地理教学不单单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出发点,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及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现代化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定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二、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1.以新课标要求作为教学方法指南。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四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一标多本”特点十分典型,且编排依据均为“新的课程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做的便是深入挖掘课程标准,从整体把握教材设计。尽可能避免出现考试试题非课堂讲授重点,甚至未在课堂上教授等现象的发生。我们以人教版中讲授“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例,其中此部分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作为综合开发利用的典型对象,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河流域的自身地理优势,进行综合治理。在这一部分讲解中,若教师过分强调田纳西河,而未将知识进行横向迁移,如采用联想教授法,类比黑龙江、黄河等区域的开发利用,并对比其之间差异,那么显然是教师未读懂、堵头“新课标要求”所致。另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是由地理学科独特的人文特性和较广的涵盖面(如水文、土壤植被、气候等)所决定的,因此这对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2.以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完成课堂学习。
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与以前相比获得了极大的改进。通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活跃了,很多学生之前空间感、地理方位感不强的问题也能够被部分解决。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课件,以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生动、全面的地理教授内容,不仅更好的符合了初中学生活泼、求知欲强的心理,更能够降低地理教学讲授难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查阅以便预习,在课后查阅以解决疑难点并加以巩固。以此,地理教学课本与现代教学手段便能够得到有机的结合。如,在“西气东输”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图,及东部资源紧俏相关资料,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能源分布的不均匀,理解西气东输重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便能够被有效培养,课堂师生地位也能够很好的被置换,地理教学课堂的深度及广度也能够有效改善。
3.鼓励学生有效进行课堂延伸。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传授必要的书本知识,而且需要将该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作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很多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早已与时事应用不相同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3]。例如,针对汶川地震、日本海啸和大家切实关注的雾霾问题等,教师可以设立专题,将与上述事件相关的地理现象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突出新课标要求下的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自主创新学习是适应时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教育关注的焦点。审视目前初中学生学习地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学中教师教得多,学生自主学得少,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很少主动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学习兴趣低;(2)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考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不考不学。基于此,地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道德品质得以培养和发展。下面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身心愉悦,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地理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要学会正确地看待和理解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以此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锻炼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在跳一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创新学习的欲望。
二、培养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打下基础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知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使观察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兴趣的高低、浓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效果。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要我学”的消极学习态度,增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创新学习。具体方法略谈一二。
1.联系实际,稳定兴趣
地理学习与生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每个学生都在体验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关系,这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效地引入课堂中,这是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教学“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用绿色表示安静与安全,为什么用红色表示停止、禁止,用黄色表示有危险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却很少有学生知道原因,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巧妙设疑,强化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同化未知知识的过程。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在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实验、阅读、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提炼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让学习兴趣持久下去。
另外,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要进行及时检查、不断校正,才能使学生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指导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奠定基础
自主创新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独立学习的模式,而自主创新学习有赖于教、学双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逐渐得以提升。
1.引导学生学会对地理规律进行提炼,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提高,自然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引导学生学会学法总结,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解题规律,细心揣摩答题思路,从而得出解某一类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思维方式得以超越。
3.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这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知识构建过程也是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认真研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在人才定位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专业型人才转变到了综合性人才,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定位因素就是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于地理知识的延伸和了解。在众多学科当中,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关乎对世界未来的整体掌控,只有学好地理才能了解每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变化中的形式作出有效、积极的判断。
一、初中地理的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型教育正在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是通过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提出的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的创新教育模式。教师要加大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分析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思索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认真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积极作出响应与分析研究。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地理应该如何学习才能更加有效、更加快捷,不能一成不变地实施强加式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让初中学生确立自己的地理价值观,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为主,逐步渗透地理思想为辅,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观,撇弃旧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
二、创新型教育的实践分析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地理教育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改变地理教学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主要目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在知识素材的设定上,教师首先要对地理知识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鉴别,以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为出发点,做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教师选择不同的问题素材,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知识,并且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提问,对地理环境当中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进行设定,然后进行实地的勘察,要求学生在实践当中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书本中记载的毕竟只是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要。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似乎逐步开始忽视精神教育了,加上初中阶段学业压力非常大,学校对于学生的精神培养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种教育。在这里之所以提出精神培养,首先就是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如果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顾及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学生就成了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机器,而背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展开丰富的教学,利用所有有利的因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爱好才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尤为重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来从事教育,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对自身的教育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的地理知识过于书本化,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都是仅凭教师口述表达,以及书本上的文字知识描述,还要靠学生自身的联想能力来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这给地理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要更改现在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创建新的教学素材,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开展教学,对于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学习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当然最理想的还是通过实地考察来学习地理知识。
四、地理知识与多媒体结合下的教育模式
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教育手段,而且已从以往的视频设备上升到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宣传平台的教育方式,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相互连接,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块地层、地理的变化,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视频模拟现场让学生直接目睹河流的走向变化,以及对森林矿产等现场的观摩,并且可以与当地的居民进行网络会话,充分了解每一次课程中真实的地理面貌。所以开展多媒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方法。此外,在课堂内外组织一些远距离的地理环境知识的勘察,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曲忠厚,田孝东.河南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综述[J].地理教育,2003(0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5
地理学科作为文史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将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策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之中。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学生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积极表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对待,这和当前初中地理学科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有显著关系,也和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形式下,我们的地理学科明显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就促使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面对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过多的重视对所谓的主要学科的学习。这在我们任何一个中学都可以明显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落到实处。因此这也就导致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用心,学生当然也很难爱上对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因为,在日常的初中考试中,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只是简单的选择和填空,相对于其他重点学科很简单,学生做起来也没有难度。
很多学生都以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就是死记硬背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从教学方面转变自己的做法,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给我们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一,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变学生之前对地理学科的片面认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的是很多学生面对地理学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门副科,我只要能够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就行,考试的内容也会非常简单,教师上课的要求也很少,地理课是一堂放松课等等。而且很多学生在地理这些认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从小学以来,很多学生就已经形成了这些意识。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确实有些难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学生的这些片面认识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感兴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地理学科中学习的中国国家地理方面的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这就启发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意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旅游的风潮越来越风靡,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沿途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差异,而这些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在教材中我们也会学到部分地区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景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其中的知识,相信很多学生也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因为这的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一、中学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射有关外,还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受大气状况不同影响。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一部份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图解法等等,都可以依据基本的思维进行指导。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种能力要求采用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1.学习过程的指导(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
第一,将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基本概念重点理解。本部分教材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区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三个。先看教材的经典解释,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重述,试着延伸其外延。如区位,教材上说“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该事物的位置”是指什么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兼而有之?设想,农业的发展能离开自然地理条件或是经济条件吗?
第二,抓住重点的基本原理去思考、理解。本部分教材中需要思考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中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哪个具体区位因素决定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性?哪些区位因素则决定了这种区位选择的可能性?哪些区位因素是动态可变的?这种可变性是否是有条件的?对这些题进行思考,尽可能的在教材和配套的地图册中寻找答案。然后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问自己。如蔬菜基地的区位选择在交通发达的国家与交通不发达的国家是否有不同?为什么?如果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能找到答案,就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听讲。
第三,尝试做课后练习,把在练习中遇到的难题带到课堂上去解决。只要你坚持做一段时间,你的听课效率将惊人地提高,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将比你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你的学习就会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就会变得有意思,兴趣就会越来越大,逐渐的预习的时间将逐渐缩短,复习效果也就更好,这将是学习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