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6: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素质教育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克服光谈理论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模式,倡导以“理论结合实际”并且以实际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案例教学模式。它包括学习教材理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讨论交流,启发指导,体会总结四个环节,这样充分利用了课程和实际资源,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化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素质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化教学就是指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通过讨论、沟通等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的社会生活性特征。教材中所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于搭建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流畅性的特点。这里不存在灌输与强化,不存在被动与主动的学教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建立在情感互动基础上的思想交流、情感交互和心灵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二、案例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案例化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在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设计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升华案例。
1.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此案例感兴趣,学生才有可能被吸引其中,才有可能主动思考、自觉反思,才会有所收获。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其实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不当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寻找和捕捉“案例”的支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适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宽教材的广度,把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一节内容时,我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公捕大会、公开宣判大会”这两个实际案例,学生从这两个案例中切实体会到了违法以后给社会给家庭所带来的危害,且受到的制裁和惩罚,真正体会到违法犯罪的后果,这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从而远离违法犯罪。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案例呢?首先,对于这两个案例,学生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学校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了这两个活动。其次,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是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的又一个标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材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那么,把关于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去,设计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案例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涵。“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及心理教育的多重效果。
2.教师组织案例讲解案例,学生自主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所以,运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案例设计选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案例的选用,多考虑选用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与社会、家庭之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是案例讲解,同样是同一个案例,从不同人的口中讲出来,效果已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讲解时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多讲究解说艺术,如“幽默、讽刺、严肃、活泼”等,这样可吸引学生。最后,是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和沟通,因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的思想和意识还停留在不成熟阶段,要想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获得较好的效果是肯定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且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设计要求,正确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使其达到理想效果。
3.引导学生归纳案例,总结案例。
在对教学案例讲解、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与水平。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归纳案例、总结案例内涵。通过案例的现象认识和把握案例的本质,这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过程与本质并运用到自身建设过程中才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案例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可以师生共同享受“水到渠成”的效果,还可以由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感受引申出案例结论和体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讨论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和内涵,并引导学生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3-02
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强化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教育,各个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作为管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管理态度。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重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质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更新当代大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其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管理学教学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于是,案例教学成为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将原有的教学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纳入课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角色的扮演中,对管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常见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论依据的选择漫无头绪的时候,学生一般会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凭直觉入手,使得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大打则扣。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选择出现了问题。案例选择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案例选择不科学,不仅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考。案例选择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案例选择缺乏系统性
传统的案例教学虽然也关注案例选择,但是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角度来选择案例。学生不能系统认识和把握,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是对课程案例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将单个的案例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有的教材虽然考虑了案例的组合问题,但是各个案例之间、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呈现给学生的是单个的、分散的几乎没有关联的案例。
1.2 案例选择脱离实际
常见的案例教学容易脱离实际,既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联系我国实际国情,有的与教学知识也没有紧密联系。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引用现成的西方案例,脱离了国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环境。有的教师引用经典大型综合案例,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讨论,导致案例教学困难重重。
1.3 案例选择过于陈旧
在案例教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选择的案例过于成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案例,虽然说有些知识点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颖难有吸引力,学生看到过时的案例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时,案例所处的时代环境特征不同,根本就无法实现案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4 案例选择数量不足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符合标准的案例数量不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既要考虑教学的整体进度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得兼顾案例自身实用性。考虑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就会受到限制,导致案例选择数量严重不足。
2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
案例选择的标准决定了案例的质量,关于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国内外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obert.T. Golembiewski)看来,案例选择有四条标准:案例的现实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实践性。国内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从单个案例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用。这些观点所讨论的案例选择原则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案例的组合问题。总的来说,案例选择的标准应该包括: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
2.1 案例的目标性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相关管理知识,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滥竽充数。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相关,以利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的理解。
2.2 案例的现实性
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真实可靠,而且要贴近生活。管理学案例的选择,要接近现实生活,有血有肉,真实可靠,不能胡编乱造,同时案例要尽量从本地出发,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觉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 案例的典型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案例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案例很好地体现相关知识,必要的加工处理也是允许的。案例内容结合教学知识,提炼加工,做成经典案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对学生来说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有利于管理素质的提升
2.4 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复杂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管理学案例必须考虑学生没有经验的现实情况,选择一些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贴近现实的、与理论知识直接相联系的小难度案例的案例。学生易于学习讨论,有利于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5 案例的新颖性
陈旧的案例让人索然无味,新颖的案例让人兴趣盎然。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焦点的全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管理领域也不乏经久不衰经典案例,但是选择经典案例时也要新的内涵,符合时代特色。一句话,管理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2.6 案例的关联性
案例的关联性不仅是指案例与知识的关联,也指案例之间组合逻辑。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几个专题,案例之间内在的理论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比传统的单个分散案例教学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3 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方法
3.1 总体教学规划
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要找到现成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并不是很难,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管理学的教学实效性,需进行总体教学规划。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安排、重点难点的确立进行总体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安排,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
案例的总体教学规划,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管理学案例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体系(总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可以分为六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直接相关,每个专题之下的案例赋予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具体案例安排上,每章每节应该有一个难易适中的开篇案例,学习之中,结合简洁的案例进行理论学习,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应该有一个相对难一些的案例强化理论的学习。虑到管理学教学对象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低年级大学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的案例都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原则,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2 单个案例的选择
按照总体教学规划,教师需要针对具体内容单个案例的选择,教师首先要清楚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学习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来具体筛选单个案例。单个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现实、典型、新颖、可操作的原则,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问题,则应该围绕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分析思考。
单个案例的选择,不经要考虑具体内容结合简洁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则需引入综合案例。简洁案例围绕具体的知识点,综合案例则要体现章节的主要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案例之中。简洁案例应该源自生活、离大学生很近,而综合案例则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简洁案例的讨论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大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强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4 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案例选择必须遵循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六个基本原则,能有效避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案例教学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4-01
研究性学习案例——会吃垃圾的鱼
某校暑期夏令营活动,安排学生在农村实践,同学们倍感大自然的美丽和清新,这时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一条船驶过,激起白色的浪花,某生感叹:“河水真干净”。话音刚落,有人驳斥:“还干净吗?前面就有许多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呢!”大家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前面有不少垃圾。大家不免觉得遗憾,有人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在河里放些会吃垃圾的鱼,这样环境美了,还给农民朋友创收呢!围绕这一话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争论开了,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事情让老师知道了,老师很委婉地说,改良物种产出会吃垃圾的鱼对于大家而言目前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就不能动动脑筋,制造出会吃垃圾的鱼来净化我们的环境吗?听完老师的话大家都明白了。一场净化环境比赛活动开始了。
案例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是相长的,在旧的教学方式支配下,教师的活动也很呆板,完全不注意学生的活动和反映。但研究性学习就不同了,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思考,会评估学生活动过程中会出现的一般性问题,更要求教师能有一定的教育机智,能解决活动中的突发问题。
如学生异想天开,从改良物种的角度争论能否产出会吃垃圾的鱼时,教师则应顺势利导,把学生从争论中解脱出来,很自然地告诉大家会吃垃圾的鱼的产出对于中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并不是不可作为的,我们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人人有则。不难看出,在这项活动中,教师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并不是取代学生,而是活动的引导者、帮手和朋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自然地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建立自信、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既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十分关心学生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1.通过多样化、差异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开展研究性学习,一项重要的目标就在于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学习、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和风格。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们的学习方式也与之相适应的进行变革。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特点是大批量、少品种标准化、流水线,把人变成统一的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机器的零部件。我们今天应该看到,就在我们身边,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典型的特征就是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柔性化。在海尔冰箱的生产线上,每一台冰箱都不一样,每个产品都是根据客户的个性要求单独定做的。这种个性化、差异性的生产方式或早或晚会引起我们教育领域的形态的改变。
2.从学生主动性发展出发,体现主体性学习的特点。
上述案例表明: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和搜集材料、查阅资料,对会吃垃圾的鱼的模型的图纸设计、容积和打捞垃圾量的设计学生事先都没有答案,只有通过比赛,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中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科学的意义及错误和失误的危害,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求实、认真的学习作风,增强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高职院校属于青年学生的求学场所,学生密集,校园内的师生和教学设施安全至关重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对于增强学生应急心理素质,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确保各类教学资源、教学设施不受损,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具有重要意义[1]。对此,高职院校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强化应急安全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工作,注重搭建安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奠定教育发展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校内潜在火灾安全隐患
(一)属地隐患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和生活建筑众多,包含各类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办公楼、食堂、超市、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基础设施。而用于学习、工作的建筑,尤其是实验室、宿舍楼、教学楼等场所,相关装饰的阻燃性不足,一些电气线路复杂凌乱,部分实验室还存放有大量的化学试剂或备用燃油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火灾源头,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或加大火灾的危害[2]。
(二)生活陋习隐患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学生、教师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率几乎达到100%,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这类设备的使用率都比较高。但有些学生随意丢弃这些设备的电源适配器、充电器等,存放不注意;有些学生习惯在床上给手机充电,在充电的时候无人看守,导致充电过度;有些学生喜欢一边充电,一边看电视剧,导致电池板发热加快。这些都是火灾隐患。
(三)违章用电或使用明火隐患现阶段,生活中的电气设备不断增多,小到充电器、“热得快”、吹风机,大到电热毯。学校,尤其是学生宿舍内的用电载荷是一定的。但总有一些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违章用电,使用一些禁用设备[3]。比如,为了方便,他们在宿舍中使用“热得快”;冬天怕冷,他们在寝室里铺上电热毯;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用明火,在宿舍里煮火锅、煮泡面吃。这些情况都导致宿舍内发生火灾的概率大大提高。
(四)思想意识隐患目前,高职院校师生的整体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学生认为火灾不是很可怕,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且一些小火灾很容易扑灭。这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注重学习消防知识,不懂如何应对突发的火灾事故,不知道如何正确逃生,对一些器材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也完全不懂。这样,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就很难自救,安全隐患比较大。
(五)设施自身隐患高职院校建筑的相关设计都是有一定标准的。学校会设置安全通道,在各个楼层设置消火栓、自动喷淋装置、感烟装置、警报器等。这些设备类型多样,功能不同,但都是基于校内安全而设置的,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就高职院校相关设施的维护保养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工程在交付后,后期的设施维护得不到重视,缺少定期保养和维修。因此,即使有部分设施已经老化或损坏了,管理者都不知道。一旦发生火灾,相关设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就加大了火灾的危害程度。
二、高职院校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一)维护学生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安全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教育。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安全意识不足,对危险没有防范心理,在意外发生火灾时,多半手足无措,导致很多可以避免的危险发生,甚至会因为缺乏火灾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能力而在火灾中丧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是保证学生生命健康的基础性教育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4]。
(二)和谐、安全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开放性也不断增强。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内容上,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大,和外界的接触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学生和外界接触的增加,带来了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的增加。这些外来人员成分复杂,可能有不法分子混入其中,给校内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这可能导致高职学生的思想安全隐患增加,对于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不利的。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拓展,能够进一步强化“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社交,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生活和交往中遵纪守法,能够区分善恶,保护自己,同时,保护他人。
(三)促进应急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就可能快速蔓延,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学生如果反应迅速,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就能临危不乱,将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应急教育,进行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使他们临危不乱,学会相关器材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增强正确逃生能力。这样,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他们就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来应对,并正确、顺利地逃生。
(四)保障学校资源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必然要求火灾的发生可能导致师生的伤亡,还可能导致学校的重要教学文件、资料及教学硬件、软件等遭到损失。较大的火灾事故会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不好的社会舆论影响。开展学生应急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对于学校相关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及保证学校资源安全来说,十分重要。
三、高职院校学生应急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强全院教师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教师自救互救能力,要围绕安全教育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和专题讲座,向教职工及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相关安全教育要结合近年来全国各类典型火灾案例,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呈现方式,剖析学校开展安全培训的重要性[5]。讲解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培训者要通过火灾事故案例,配合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一段段发人深省的视频,指出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讲述火灾事故发生时的灭火及逃生自救方法。培训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院全体教师讲授安全基本知识,重点讲解用电设备及天然气设备在使用中应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方法、初期火灾的扑救及人员该怎样疏散等知识,并示范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的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安全工作无小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确保防患于未然。
紧紧围绕“强素质、重民生、解难题,开创*房管房改工作新局面”实践总载体,按照“重在创新机制制度,重在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在前阶段认真学习调研,深入分析检查的基础上,按照“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整改力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房管房改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我市房管房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整改落实措施
解决突出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前阶段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整改,主要采取以下十项措施:
(一)继续抓好“三个层面”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根据提升全员素质工程实施意见和2009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继续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三个层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按照学习计划进行集中学习;中层干部主要通过中层干部例会进行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一般干部除由科室、所自行组织学习外,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培训主要采取领导授课、专家辅导、组织学习参观、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通过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房管房改各项职能工作的全面落实和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纪检监察室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二)认真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和“爱岗敬业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为民服务是永恒主题,渗透到每项工作中,没有时间限制。为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用心服务的热情,进一步创新服务载体,围绕“工作要用心、态度要热心、告知要耐心、收件要细心、处事要诚心”主题,在全系统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和“爱岗敬业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制定评选方案,明确评选的范围、对象、标准、方法、要求,以评选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纪检监察室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三)以打造“平安物业”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物业”活动,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同时,结合小区物业达标评比和申报工作,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行为。筹建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建立行业公平的竞争机制,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物业管理科、物业维修资金管理所配合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四)继续加大力度破解住宅小区房产登记难题。住宅小区房产登记难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抽调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组建专门的克难攻坚协调小组,对全市住宅小区办证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分门别类研究解决办法,做到对可办可不办的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予以办理,对缺乏手续的件,热情指导补齐有关手续。同时,加强同规划建设、土地、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和配合,不断扩大住宅小区的房产登记覆盖面。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产权与市场管理科、有关科所配合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五)理顺直管公房管理体制,畅通“查、修、售、退、建”五方面机制。进一步加强直管公房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公房管理“查、修、售、退、建”五字方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公房安全巡查制度,并在国庆节前,以危旧公房为重点,开展一次公房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并详细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及时建立台帐。同时,积极做好公房的日常维修和养护工作,该维修的要及时维修,确保住户居住安全。创新直管公房管理方式,理顺管理体制,争取市政府尽快出台处置危旧直管公房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盘活直管公房存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安全与保值增值。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房产综合科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六)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时限。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对出台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切实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缩短部分房产登记办事时限,将房产抵押登记从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从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的公告时间从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房开公司房屋转移登记从原来30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将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审批权限及房开公司房屋转移登记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所,在乐成房管所先行试点,待全局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启动后再推广实施。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局办公室、产权与市场管理科、各基层所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七)出台《*市房产管理局影响机关效能的责任追究办法》。为提升机关效能,践行科学发展,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结合行业特点和部门实际,制定出台《*市房产管理局影响机关效能的责任追究办法》,该办法明确界定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基层房管所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影响房管房改工作秩序和效能,损害管理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等16种不良行为,详细规定相应的责任追究方式。各科室、所要及时组织学习讨论,使每位干部职工准确理解该办法的内容,明确自身的职责,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局纪检监察室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各科室、所、各服务窗口进行查访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该项制度落到实处。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纪检监察室
(八)深入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按照市委部署的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的要求,深入结对联系的企业调研,帮助企业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企业最关心、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发挥部门优势,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以房开公司为重点,在小区房产即将进入登记前以发放函件的形式提前告知办理房产登记的有关事项及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方便企业办理房产登记业务。并在房产登记、交易、抵押等业务上,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服务,对可办可不办的件,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方便办理。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产权与市场管理科、有关科所配合
完成期限:2010年5月底
(九)尽快推出“3+2”住房保障工程实施办法。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发[2007]24号和浙政发[2007]57号文件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有关精神,坚持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争取市政府尽快出台《*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市限价商品住房暂行办法》、中心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方案和全市干部职工住房补贴测算方案,并积极做好中心区经济适用房和中心区廉租房的销售分配工作,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房改工作科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十)进一步完善集体房产在全市农业户口范围内的流转机制。扩大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的流转范围,有利于农民出让多余的房产,盘活资产;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推进“三农”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因此,在做好试行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建立推动集体房产流转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交易所、产权与市场管理科配合
完成期限:2009年底前
三、工作要求
一、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内容
(一)道德素养。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遵守档案道德规范准则。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做到爱岗敬业,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严格遵照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办事,不能遗漏和错录档案,要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和全面。(二)业务素养。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有关档案方面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并结合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实现档案建设信息化。因此,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动态与方向,不断创新自身的思维,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不断地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将政策法规与档案方面的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全面掌握档案工作的规律,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档案政策,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三)能力素养。就能力素养而言,主要是组织协调和档案收集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的能力,最终促进档案管理管理工作高效实施的同时,为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建议。(四)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在于注重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在档案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注重自身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提升自身对档案文化的认识,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播,加强档案文化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所以文化素养也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之一。
二、职业素养的培训方式
(一)加大重视,落实职责。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责任的落实。因此,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切实意识到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及时地掌握有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档案意识,尽可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致力于良好环境的创设。所以必须在档案管理之前,就需要对档案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并不断完善,切实注重档案管理的投入,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监督,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切实注重档案鉴定与审核工作的开展,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二)完善制度,规范科学。在档案管理中,需要对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致力于思想观念转变,确保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在制度完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档案管理的流程。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及时地制定有关档案管理细节,对各项管理职能进行科学的划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对工作目标进行制定,并对档案的查询和保存以及归档等制度进行明确,确保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三)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切实借助计算机网络科技信息技术,尽可能地提高档案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水平。既要注重自身在档案管理中作用的发挥,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强财务管理软硬件的建设,将财务管理工作与自身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确保档案归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切实注重财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及时做好数据的升级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便于档案的利用,更好地促进档案管理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对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加强对有关档案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及时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其的应用,将档案的价值发挥出来,提高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四)开展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其的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其意识到自身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坚持职业道德,强化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与培训,不断强化其自身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并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通过强化对其的职业素养教育,进一步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培育。此外,还要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学校的各种课程中尤其是物理教学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与物理方面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呢?它们对人们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举几个例子说明。
1 惯性现象
1.1事故资料:我国每年因驾驶人超速行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一直位于各种违法行为的前列。据交通管理部门统计,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由于超速行驶共造成10.6万人死亡。2007年,因超速引发的事故次数位列第二,而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都位于首位:超速行驶引发交通事故33487起,造成11478人死亡、3663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4亿元。据研究,每超过限速5公里交通事故危险性将上升近200%。如本车的实际行驶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公里,就与前车保持多少米以上的车距。例如,本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h,应保持的安全车距是80m以上。如果气候不好,如雨雪天,路面比较滑,安全车距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延长2~3倍以上。
1.2物理原理:由于惯性,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在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物理原因。
1.3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不安全的车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 摩擦力
2.1事故资料:2008年12月1日晚,鸡西、鹤岗等地下起小雨。雨后路面结冰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12月1日下午16时左右,一辆从鹤岗开往伊春的长途客车不慎翻入路基下,21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一名中年妇女颈椎损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晚上19时左右,又有7两车在鹤伊路上连环相撞,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车辆毁坏严重。从昨晚六点半开始,鹤伊公路全线封闭,30多量车滞留。鸡西通往佳木斯、哈尔滨、七台河、虎林等地的八条客运线路全部停运。
2.2物理原理:下雨后温度骤降,使路面结冰,摩擦力减小,汽车在冰冻的路面上行驶,在汽车队路面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路面光滑,摩擦系数减小,使得摩擦力减小,行车的危险性加大。如果没有安装防滑链等设备,则不能构成车辆行驶的基本条件。
2.3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3 惯性现象
3.1事故资料:八达岭高速上有一个被称为“死亡之谷”的连续弯路,这里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曾经令路政和交管部门头痛,令司机不安。但是,据交管部门统计,这里80%的事故都是大货车严重超载。2003年9月8日早晨7至8时,六环路上由于货运车辆超载导致刹车失灵,接连发生5起交通事故,造成10人死亡。1至8月份,北京就发生货车交通死亡事故190起、死亡234人,货车超载运输肇事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30%以上,占大货车事故的55%以上。转贴于
3.2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物体具有“静止”或保持匀速运动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行驶中的汽车,如果超载,它的惯性很大,在行驶的过程中即使刹车,也很难停下来。
3.3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四十八条规定:“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
4 惯性现象
4.1事故资料:2009年5月14晚9点15分,盐湖线与东西大道交叉路口大转盘处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辆高速行驶的小轿车撞到了绿化带,腾空5米多高,飞行了近20米后坠入大转盘圆形绿化带的中心。车上驾驶员由于没有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后当场死亡。不系安全带已经成为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之后的交通事故“第三杀手”。
4.2物理原理: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人会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如果不系安全带是很危险的事情。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据统计,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以将受伤的机会降低50%。
4.3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5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1事故材料。2007年4月22日零时30分许,一群铁路施工人员在广深线东莞火车站附近的股道旁施工时,一列由深圳开往广州的火车疾驶而过,强大的气流将来不及跑开的工人掀起,致使2人当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较重,头部骨折,脑内有血肿,呈昏迷状态。
据悉,时速200公里的“子弹头”开起来,每秒行驶距离可达56米,从500米外的地方到行人面前只需9秒钟。另外,“子弹头”经过时,掀起的风速极值达20米/秒,相当于7~8级的大风。如此,火车提速,500米的距离转瞬即到,躲都躲不及,还能把人给“吸”进去。
5.2物理原理:流体的压强规律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当人站在铁路旁时,火车高速驶过,火车两侧的气体流速会比稍远处大得多,压强就小得多,也就是人靠近火车的一侧空气压强比外侧小,气体会由压强大的地方移动到压强小的地方,由于速度差很多,压强也差得多,气体移动就比较快,人在气体移动中就感觉被“吸向”火车。
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京哈、京沪等干线,将成为时速200公里线路段,部分区段时速达到250公里。铁路警方提醒,如此高速运行的列车通过时会产生强大空气吸力,行人不能在铁路上坐卧、行走、逗留或随意翻越防护网。否则不仅会危及自身生命,还会给铁路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据测算,当列车以时速200公里运行时,每秒行驶距离达60米;列车距行人500米时,只需8秒多就可到达面前。心存侥幸心理,在铁路边上逗留、翻越防护网,认为可以轻易躲避列车,就很可能带来致命危险。
5.3相关规定:《铁路道口通行规定》中规定:“行人和车辆在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处,发现或听到有火车开来时,应立即躲避到距铁路钢轨2米以外处,严禁停留在铁路上,严禁抢行越过铁路;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道口,必须听从道口看守人员和道口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凡遇到道口栏杆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道口信号显示红色灯光或道口看守人员示意火车即将通过时,车辆、行人严禁抢行,必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距最外股钢轨5米以外,不得影响道口栏杆的关闭,不得撞、钻、爬越道口栏杆。”
6 安全用电
6.1事故材料。校园里,火灾是威胁我们安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学校里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高出十几倍。
1998年1月22日凌晨2时,某医学院十名学生在济南市某医院实习,因用电炉不慎起火,烧死5人,烧伤5人。至于在同学们的宿舍里所发生的小型火灾,则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烧毁同学们的衣物、图书,烧伤同学们身体的事例,屡见不鲜。
1989年4月3日,南京某大学学生宿舍317室一位同学,为了试听录音机,在宿舍里一个损坏了的插座裸露出的两个线头上接线,导线很不规则,又从褥子底下穿过,当日下午接线处打火,烧坏褥子,引起火灾,焚毁4位同学床上的被褥、衣物、书籍和一些公物,直接经济损失700余元。1999年4月30日晚,某校女生宿舍统一熄灯后,一女生在床上点蜡烛看书。深夜零点左右,该女生外出方便时,在楼道碰到熟人就闲聊起来。结果,蜡烛引燃床上物品,造成重大火灾。有的男生从楼上向下乱丢烟头,引燃楼下学生在外晾晒的被子时有发生。
6.2物理原理:(1)以下情况,多数都能造成短路、产生火花或发热起火,有的还会导致燃烧爆炸,甚至引起触电伤亡事故。如小型充电器充电时间过长。电线拖在地上,可能被硬的东西压破或砸伤,损坏绝缘体;在易燃易爆场所乱拉电线,缺乏防火、防爆措施;乱拉电线,工具、材料等工作条件差,装线往往不用可靠的线夹,而用铁钉钉或铁丝绑,结果磨破绝缘,损坏电线;不看电线粗细,任意增加用电设备形成超负荷,使电线发热等等。(2)物质燃烧的原理告诉我们,温度是燃烧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燃着的烟头,体积虽小,但它却仍是一个燃烧着的物体,温度很高。据测定,其表面温度在200~300℃,中心温度高达700~800℃,而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点都在这个温度以下。当烟头的火源与可燃物接触时,很有可能把这些物质加热到它们的燃点而引起燃烧。如果烟头火源遇到易燃气体、液体时,由于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挥发出的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遇到一点火星,就会引起燃烧、爆炸。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决策部署,加快促进公安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治安管理学为例,分析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要素,力求推动公安院校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一、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在西方国家研究起步比较早。在我国,教学设计作为新兴的教育学科,是在教育技术学中逐渐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在我国逐渐成熟和完善。
(一)系统科学理论
我们可以把教学设计看作一个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著名的美国学者肯普曾经用系统的观点,对教学设计定义进行分析。他认为,教学设计是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各部分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乌美娜是我国教学设计方面的专家,她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考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一个战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们对以上两个定义加以分析和概括,可以得出教学设计实质就是一个系统,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就是一个系统,通常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功能,我们应实现教学设计系统要素整体组合与优化。同时,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科本身内容,并注重学科逻辑结构和学员自身身心发展差异,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科学安排。这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提高了,无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上,还是学员本身的学习中,都应有所体现。系统理论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教学理论
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是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世界上关于教学理论提法很多,在我国教学理论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上,具有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学而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学观点,孟子的循序渐进、自得等精辟的教学论断。我们通过分析古今中外关于教学设计的材料,发现了许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这些可以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
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认为,突出治安管理主体、客体及其运行规律是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的鲜明特色。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研究范围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原理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以及课程与教材等方面。
(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应吸收学习理论新的科研成果。从广义上说,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其目的在于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并不断分析其形成机制。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环境,是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需要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应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理论对于教师课堂授课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例如,认知学派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学习过程是一个学员主动接受刺激和积极思考的过程;学习要依靠学员的主观效能,应该以原有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从而接受和理解新知识,进而形成最佳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以确保学员进行有效地学习。因此,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学员特性的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能力、认知结构等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授课内容的分析,充分考虑治安管理学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员认知结构的一致性,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员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并对其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还应特别重视教学措施的制定、充分合理利用媒体,以确保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更好地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员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策略。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必须广泛了解学习活动过程。学习理论则恰恰阐述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什么是学习有效,什么是学习无效、为什么导致有效学习与无效学习等,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四)传播理论
依据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以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治安管理学教学信息传播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信息传递与交流系统。它通常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构成。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它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信息反馈应做到及时、全面,教师应该了解各种层次学员的基本情况,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主次,抓住要点,根据教学进度进行控制。
二、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四个基本要素。
(一)教学对象
治安管理学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教学对象知识水平构成成分的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在生理、智力、发展等方面特点的分析。公安院校的教学对象既有全日制的本、专科学生,也有各种层次在职培训的民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教学对象,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首先应该分析学生的起点或倾向,学员在接受新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结构与基本技能、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准备,也就是学员的原有基础知识。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学员的原有基础可以看作是新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学习的效果;其次,应该分析学员应该达到的使能目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员一定有许多知识、技能还未完全掌握,而掌握这些新知识、技能又可以看作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公安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从终点目标出发,进而一步一步地揭示其使能目标。
(二)教学目标
治安管理学教学目标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技能与知识,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要尽可能用可测定的、可观察的行为术语精确地表达出来。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尽可能地表明学习者内部心理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首先立足于教育目标的特性,制定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三个目标领域,分别是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我们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公安教育实际情况,治安管理学教学目标可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这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三)教学策略
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法和谋略,主要体现在“教”和“学”的交互活动过程之中。教学策略主要解决教师“应该怎样教”和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具体方案。教学策略通常是隐藏在教学活动之中的,它更多地体现在思想层面上,这些思想往往深深印在授课教师的头脑中,促使教师较好地实现教学理论具体化,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根据授课科目的不同以及课程的特点做出选择,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可分为教学传递策略,指教学信息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顺序传递给学员;教学组织策略,指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教学管理策略,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进度管理和教学活动控制管理等方面。
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而设立的,因此,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涉及治安管理实训的内容,实践性非常强,制定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实训这一特征,并通过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来实现。
(四)教学评价
治安管理学教学评价是指依据客观标准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治安管理学教学评价开始于确定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如果没有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就失去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治安管理学常用的教学评价有三种,分别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事前评价),它是一种摸底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评价判断学员对学习的准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主要原因;形成性评价(事中评价),通过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掌握师生自己的教和学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具体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对于没有理解的学生和已经完全理解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达到教学的初始目标;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这是一种“事后检查”性评价,通过考察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员对某一学科整体掌握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次数较少。事后评价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是工作的压力
海员职业的流动性,他们长年累月转战在世界各个国家和港口,承受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差,更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海员职业的风险性,它是由大自然恶劣的气象海况――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大雾迷茫、小渔船密集、狭水道航行以及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工作中、操作上的难度所形成的。海员职业的独立性,工种的不同,个人有个人的职责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自己独立处置。
船舶报务员、医生、厨工、二水、机工减员后,一般船舶为22人,而相应的工作势必由在船人员承担。港口国检查、船旗国检查、保安检查、安全大检查、体系的内外审核等要求高、频率快、变化多、范围广、处理严。船舶在日常工作量本身就很大的情况下,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来做好航行安全、设备维护和迎检准备工作。
二是学习的压力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集装箱船舶,无人机舱、电子海图、配载仪、电脑应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冲击着过去老的一套操船技术、设备管理和维护等。国际国内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地颁布和修订、新增检查的项目、体系不断地完善,都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新。
三是生活的压力
过去船员攒钱主要用于吃穿日常开销、造房子、子女上学和成家等。随着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买房买车,贷款还款,子女上贵族学校,成家费用、旅游费用的上升等这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已越来越成为生活的需求,加上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长病那就是雪上加霜,家庭负担更重,工资的增长与物价的上涨节拍差异,支出大于收入等等都汇集于船员的生活压力。
集装箱船舶周期短,往返航次最长的也不过为77天。周班轮、短航线几天跑好几个港口,半夜开半夜到,靠离泊几乎需要全船出动,正常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生物钟被打乱,该休息的时候得不到休息,过度紧张的情绪得不到缓解。工作环境的特殊、工作条件的艰苦,船员与陆地之比的优势不仅失去更成为倒挂,更增添了生活的压力。
四是人际关系的压力
船员长年处在封闭、噪音、高温、颠簸的环境中,容易引起烦躁。同时在船舶十分有限的空间工作、学习、生活,相对来讲与外界隔离,人际交往即单调又枯燥,天天碰见的是几张老面孔,刚上船还有较多的话题,时间长了,信息的滞后和闭塞,加上当班的、休息的,那交往的话题就更少了。
船员来自不同的城乡,有着不同的经历,对社会对人的不同认识与看法,在性格脾气、兴趣爱好上存在的差异阻碍着船员的交往,内向的人更不愿意与人交往。一旦遇到不顺心事,或者是受到批评,或者是工作中的困难,或者是家庭、朋友之间带来的问题,无处去说,无人商量。更有一些人背后议论,说三道四,相互猜疑,更增添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人际交往的难度,缺乏相互间的沟通、理解。
解决的对策:
一、身体素质教育七法
船员常年在海上颠簸,要经受晕船呕吐、新鲜蔬菜等吃得较少,地气沾得少,劳动强度大,遇到抢修设备有时需要连续作战,时差、季节颠倒,缺乏锻炼等各种因素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没有强壮的身体,是难以从事和胜任船员的职业的。要使广大船员自觉地投入到船员素质教育中去,变被动为主动,使船员有着强壮的体魄适应高强度船舶工作的需要。
具体实施好身体素质教育七法:
1、配备健康保健知识丛书。精心选购适合船员的健康保健知识丛书,使船员从书本中懂得健康保健知识,针对自身的情况,掌握保健的方式方法。
2、实施健康饮食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船舶现有的条件下,调剂好伙食,进行船舶适合、船员需要的体育活动。
3、建立健康备忘录。每个船员要认真填写备忘录,以便船舶掌握船员的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关注。
4、建立船员心理疏导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及时心理疏导,使船员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豁达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性格。
5、建立在船体检日。每月或者每周进行船员在船体检一次,登记于船舶自建的病例卡。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船员重点跟踪,提示按时吃药,安排适当饮食进行调理。
6、互动式交流保健常识。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书本上、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保健常识,尤其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的一些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互动式交流。
7、积极开展强身健体活动。充分利用船舶现有的条件、现有的场所,因地制宜,因人而易,船员喜欢的,开展强身健体的活动,要想方设法为船舶、船员开展活动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使强身健体成为船员的必修课。
二、心理健康教育六法
船员既有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一些悄悄来到的变化,船员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周围人也往往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帮助他们渡过“危险时期”。加强船员心理健康教育,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1、加强学习,培养政委成为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队伍。2、加强对船员的指导和帮助。对船员疏导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心理规律。3、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真正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4、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设心理咨询日、图书阅览室。定期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从而实现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调控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5、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具体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六法:
1、阅读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培养船员的健康心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在关键时刻等考验面前有着高尚品德、无私奉献的;一些面对挫折、身处逆境如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奋斗的;一些刻苦学习,不断历练,走向成功的人物事迹,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
2、观看电视剧或影片,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军事类、传记类、历史类、戏剧类、体育类、访谈类、知识类等题材,在影片的欣赏中,在雅俗共赏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健康心理。
3、开展谈心活动,政委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晚上时间走访船员,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和掌握每个船员的思想、家庭、工作、生活等,有针对性地做好解惑释疑,化解矛盾。不仅政委要谈,船长、部门长、党员们也要积极参与谈心活动,使船员们心里话有地方说。
4、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用先进人物事迹激励自己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攀高峰。
5、谈、写、沙龙齐头并进。培养健康的心理需要经常与人沟通、交流,与自己熟悉的人交流,与自己知心的人交流。特别是性格内向的船员,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培养语言交流的能力,增加阅读,增加话题,增加沟通,增加自己在公众场合的讲话次数和表达能力,敞开心扉,展现自我。同时可以通过写学习体会、影评等方式,谈心灵感受。通过沙龙,组织有专题的交流。
6、开辟宣传橱窗专栏。船舶可根据实际场所和情况,开辟宣传橱窗专栏,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宣传功效。突出新鲜感,突出精练性。
三、生命安全教育五法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引导船员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第二阶段,引导船员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范与自救能力,能够和谐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遵守有关公共安全的各项规定,养成社会责任感;第三阶段,引导船员学会充实生命内涵的方法,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能够积极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具备健全的人格、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包含身体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每个船员都具有独特的生命价值,应关注每一位船员,引导和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强调船员结合实际探究生命的价值。把握船员生命的脉搏,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生命理念,加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之存在,提升生命之价值,创造生命之魅力,是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关于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也迫切地摆在了面前。目前,船员的失踪案件已成为危及生命的首要原因,希望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船员知道生命的意义为何?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从根源上了解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的真正认识。让每位船员都能尊重并珍惜彼此的生命。教育船员认识生命,引导船员欣赏生命,希望船员尊重生命,鼓励船员爱惜生命。通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有效地培养船员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激发船员热爱生命的激情,培养船员珍惜生命,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新一代船员。
具体实施好生命安全教育五法:
1、生命与自我和谐。船员应该具备一种敢于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苦累、不怕流血的大无谓精神;一种永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一切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我们珍惜生命。
2、生命与他人和谐。教育船员在实现自己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同时,要学会关心人,学会爱,心中有他人。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抱着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提升应急避险和逃生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位于牛顿第二定律之前,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既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铺垫,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教师在这节课引入时,应该理清这里的承前启后关系,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具体可以这样引入.通过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质量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然后举实例(比如汽车启动),把语言叙述转化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有关.通过这样的引导猜想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模仿伽利略猜想与逻辑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再回归实例体会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必要性.
二、通过问题串设计理解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本节实验由以前教材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现在的探究性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教给学生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可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问题1,要测量加速度、质量、力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
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纸带等;质量――天平、台秤;力――弹簧测力计
问题2,能否把实验装置图画出来?
大多数学生立刻画出装置图1,
问题3,这样的方案实施起来会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通过手边的器材经过试验,会讨论得出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好控制为恒力(恒力作用下小车才能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和力才好测量).接着部分同学通过实验桌上器材的启发能把实验装置换成图2.
问题4,这样就可以了吗?还有没有问题?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小车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阻力,并且阻力不好测量,导致小车所受的合力不好确定.
问题5,能否把阻力消除掉?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
师生共同讨论,阻力不可能被消除,只能效果上等于没有.我们可以把长木板一端垫高,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如图3.
问题6,怎样确定阻力被恰好平衡?该如何操作?
学生结合实验通过桌上的器材,讨论后可以说出,把砝码和砝码盘撤去,然后轻推小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是否均匀分布来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过程结束之后再追加一个问题:改变小车的质量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对这个问题上很多老师是通过Mgsinθ=μMgcosθ的呈现,让学生理解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写出这个等式的前提是把小车的阻力都看成是滑动摩擦力,而小车与木板之间是滚动摩擦,且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也有摩擦,小车质量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摩擦力的变化.这样考虑起来很复杂.学生经过实验的实际操作,知道本实验的装置稳定性不是很好,无论怎样不可能恰好把摩擦力平衡掉,所以改变小车质量,无需再次平衡摩擦力.
三、怎样快速处理数据
1.事先设计数据记录表
学生实验前设计好表格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到,学生先把主要精力放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到进行实验时反而不知实验目的主要是什么,所以方案设计好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
实验次数12345
F(N)
a(m/s2)
实验次数12345
F(N)
a(m/s2)
2.快速算出加速度
通过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个知识在课本第二章学习了,但是很多学生虽然会算但方法不一速度较慢,给整节课的进度带来一定的干扰,这是不必要的.教师再前面课程中肯定都讲过通过纸带求加速度的较准确的一种方法――逐差法,但学生用起来嫌烦,而且计算慢且容易出错.其实可以把逐差法等效为把纸带上的位移数据段一分为二,用Δx=aT2一步解决.
例如:a=(x3+x4)-(x1+x2)(2T)2
3.如何有效描点作图
很多教师在PPT中插入Excel,每输入一组数据图像就自动生成,也有很多教师对此做法大加赞赏,原因是这样新奇.应静下心来想想,这样虽然省事,但忽略了学生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如果不把Excel插入PPT而是直接在Excel中,插入xy散点图,把表格中的数据线描点,然后让学生观察规律,再用直线或光滑曲线拟合,这样更能体现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