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医最基本的常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3 14:46: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最基本的常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最基本的常识

篇1

1一般资料

    1.1调查对象

以我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学生作为2009级实验班,并在相应年级设相同人数作为对照班;选择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200名学生作为2010级实验班,并在相应年级设相同人数作为对照班。

1.2教学内容调整

(1)实验班主要讲述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绪论、阴阳、气血津液、脏俯、病因、病机、四诊(主要是问诊)、辨证等相关内容,重点讲解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辨证,粗略介绍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方剂学基本理论。课时安排上压缩基础部分的课时,增加辨证和中药及辨证选用中成药部分的课时,选用大量临床病例,将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重点介绍101种常用中成药的功效特点、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便于学生日后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在教学中还增加了辨证选用中成药能力的训练。

(2)对照班教学内容:遵照原有教学大纲,主要讲述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绪论、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病因、病机、四诊(主要是问诊)、辨证等相关内容,重点讲解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粗略介绍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方剂学基本理论。

1.3评价方式

(1)授课结束后,以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调整的认可程度、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等几个方面。

(2)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中医学考试成绩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乃软件统计,分类数据进行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评价

    2.1问卷调查

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各100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70。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各200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问卷结果显示:(1)对于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开设,实验班和对照班100.0%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2)认为在教学中最需要加强的内容是中药和方剂的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为58.7%和49.8%。(3)认为在中医学教学中有必要讲述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为83.4%和70.0%。(4)认为通过中医学的学习应该辨证选用中成药的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为91.3%和68.0%。(5)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结合临床病例和课堂讨论来讲述中成药辨证运用的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为89.1%和78.0%。

2.2学生成绩分布(见表1—2〉

3讨论

    3.1增加中成药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对于西医院校来说,不仅要培养多学科医生,而且还要从国情出发,注重培养西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技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趋势,是时展的要求,患者往往需要中西药配伍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实践表明,中西药合理联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中成药或西药,合理配伍中西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问卷调查显示,西医学生认为学习中医学课程是必要的。

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便于贮藏、携带方便、随时可以取用等优点。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生,作为西医,一般不直接开具中药方剂,而是选用简便的中成药。有调查显示,西医医院85%以上的医师经常使用中成药,且中成药使用总量远高于中医科,但西医医师往往辨“病”论治,致使药不对证,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对中医的发展有不良的影响。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日渐增多。此外,中西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中药之间不合理用药等问题屡见不鲜。

随着中医药自身优势的凸显,大量成方制剂被应用,药物品种不断增加,新剂型不断推出,中成药正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了解中成药的相关知识,掌握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防止和减少中成药的不良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医学教育中,要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现行的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中医基础、诊断学、中药、方剂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多学科内容,在短短的60个学时内,教师只能着重介绍中医最基本的概念,对于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中药、方剂等内容则浅尝辄止,从而造成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想教的尴尬局面,因此,在中医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成药知识的传授,尤其要加强学生辨证运用中成药能力的培养。问卷调査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中成药知识是有需求的。

3.2调整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辩证运用中成药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中,强调应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用药,辨证选用中成药是使用中成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中成药取得疗效的关键。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自身的适应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应用中成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原则用药,而不能简单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证不经辨证盲目用药。如感冒在中医看来就有风寒、风热、暑湿等多种,风寒感冒宜选用辛温解表药(如通宣理肺丸、九味羌活丸等〉,风热感冒宜选用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等),暑湿感冒宜选用祛湿解表药(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等),如果不辨证施治,有时不仅不能奏效,反而使病情加重。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异病同证”或“同病异证”等情况的辨证论治,合理应用中成药。

笔者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临床实用的需要,大量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病例相结合的方式,即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将中医理、法、方、药融会贯通,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已学过的中成药知识,又加强了其临床辨证技能和遣方选药能力的训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明确学习中成药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活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通过问卷调査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均认为中成药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而且实验班学生对中成药的知识及运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髙。通过成绩分析可以看出,2009级和2010级实验班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P<0.05)。通过比较标准差系数,实验班低于对照班(P<0.05),说明实验班学生成绩比较集中,整体上优于对照班。

篇2

中医的心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等;而西医的心指,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并具内分泌功能。

心在五脏中较为特殊,从字的结构看,肝、脾、肺、肾,全都有肉月旁,只有心是没有肉月旁的,所以说明“心”是不同于其他脏腑的,它既包括肉体上的心,也包括脑主神明的脑。中国成语里面很多的与“心”相关的成语――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心神不宁,心怀鬼胎,这里的“心”都不是指西医的“Heart”,而是指大脑里面的思维。

为什么说“大动肝火”?

中医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并与筋、目密切相关。而西医的肝是指liver,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角色。

中医肝主疏泄的的意思可以这样举例,肝会让你体内的气儿非常顺,另外,还帮助脾胃消化,肝不好,吃饭就不行,生气着急,就更不爱吃饭了。另外,人的情绪和肝脏也有关系,如果疏泄功能不好,情绪不好,中医就叫肝郁。第二个功能,肝主藏血,这一点和西医的肝有点接近。从情绪上来讲,肝对应的是怒,所以人们才会说“大动肝火”。

脾为后天之源

中医讲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并与四肢、肌肉密切相关。而西医中脾则是一个大的淋巴结。

中医中,脾的第一个功能是主运化,什么是运化?打个比方,我认为就是物流,通过食道把人吃的好东西运送到全身各地,这就叫脾主运化,包括水液,水液的成分运不上去,眼睛会干。脾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统血,什么叫统血?就是血液在血管里面流着,脾抓住血不让它往外流。一个人经常出血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种原因就是脾虚,由于脾虚导致的出血用其他方法治疗就不行。

中医的“肺”不是两片

中医的肺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并与鼻窍、皮肤密切相关。

中医的肺,第一个功能,肺主气,管呼吸。主气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主呼吸之气,一个是主一身之气,全身的气由肺管理。第二个功能,宣发肃降,类似于全身之气的物流,但是有一个要说的是肺主皮毛,人体的皮肤,包括你的汗毛,都归肺来管理。感冒,中医叫外感,西医叫上感,西医认为是由上呼吸道进来的细菌,而中医认为是由皮肤而来的。

篇3

从整体性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主要基础内容,其中医疗保险基金的应用涉及到了医疗保险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关系到广大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保障能力,强化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制,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内容。

一、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医疗保险支付存在不平衡现象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绝大部分均是由国家或者职业所支付,其中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职工医疗费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不完全统计分析,在2015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接近800亿元,比改革初期费用增加了30倍。由此可以清楚了解到目前医疗保险基金速度不断增长,药品的价格也得到上涨,这种发展情况会导致诸多企业与单位难以承受。

2.缺乏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不仅使用不规范,并且还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模式,且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与职工个人身上。有诸多小型医疗机构会肆意抬高药品的价格,或者乱开药物,导致医疗费用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还有诸多职工对医疗保险基金过分使用,形成滥用现象,甚至还出现一人生病,全家用药的不合理现象。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因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而导致职工医疗费用增多呈现出日益上升趋势。

3.医疗保险基金覆盖面比较狭窄

严格来说,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岗位人员所享受到的医疗待遇是不同的,并且有非常多的人员并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险保障。其中,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医疗保险得到普遍覆盖,但是对于农村或者西部等经济欠缺的地区,医疗保险基金并没有得到全面覆盖,很多医疗保险劳资纠纷现象层出不穷。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我国劳保医疗制度没有遵循时展的要求,没有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运行,如果不加以分析与研究,那么则会导致医疗保险制度作用无法得到全面发挥。

二、新时期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对策

1.构建弹性预算制度

通常情况下,对于参保人的需要不能一味的进行满足,要从最基本的要求出发,这要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管理制度建立在科学与合理的发展趋势之上,还要遵循中国的发展情况,根据群体制定有效的支出模式。因我国老人群体日益庞大,老龄化现象严重,所以笔者认为需要对这一群体有所侧重,还要针对性的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制度,能够从客观角度出发,尤其在基金预算支出之前需要做好各项调查工作,要对人群需求进行分析,尽可能满足参保人的医疗需求。当然,只有真正满足参保人的要求,才能满足基本医疗基金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目的。

2.创新医疗系统内部环境

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全局出发,积极实现对医疗系统内部的调整以及控制,从基本属性分析,医疗基金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以及治疗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具有复杂性,所以需要实现医疗系统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还需要保证每一个部门能够在日常运作中树立维护基金安全、减少基金浪费的宗旨。其中在创新医疗系统内部环境时还需要对专业人员加强培养,积极提高这部分人员的费用意识,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具有合理性。还需要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更新与调整,利用规章制度对医疗机构行为进行规范,如此才能真正减少医疗基金浪费现象,才能真正实现对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3.构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很多情况下医疗保障基金支出往往需要依赖医疗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如果医疗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大,那么基金的盲目性以及流失程度才会得到降低。其中医疗保险办理机构在对参保人进行业务办理的时候,需要对办理人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还需要根据办理人的实际情况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与预算加以调整,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医疗保险基金出现流失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新时期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要将参保人员的信息录入档案之中,强化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信息系统,真正实现医疗保险人员信息的共享,如此才能实现对医疗保险审核人员的监督,才能真正杜绝医疗服务机构,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过渡使用。

4.制定医疗保险风险防控模式

当前参保人与医疗服务机构联手寻租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会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流失,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坚决进行制止。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形式,需要进一步将商业医疗保险风险控制引入其中,要制定一批既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还具有医学常识的人员,真正打造专业型团队;制定有效的支付条款以及支付条件;做好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审核,制定信誉评价体系,对于违规的医疗保险服务机构要进行惩处,或者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对骗保人以及相关机构进行责任追究。

总而言之,医疗保险基金是人民群众生活保障的基础,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加强分析,采取监督与管理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支出管理制度,实现医疗信息的公开化,保证医疗基金的全面性。

篇4

针灸原理:

针灸减肥是通过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可以起到使胃蠕动减弱和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间,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经过针灸治疗后,大部分人都能切实地感受到原先旺盛的食欲有所下降、胃肠功能和精神状态都有所改善,从而达到针灸减肥的目的。

适宜人群:年龄在20―40岁之间,属于成年后肥胖者。

1.对于针灸的相信,是因为邻居家的小朋友天生头脑不太好,从小就得做针灸。每次看到她满头扎上针,让人觉得特别心疼。针灸看得太多,也就不太恐惧啦。亲爱的,如果你见针就晕,那就最好多去医院转转,现在针灸减肥的人多得不得了,当你看到一堆人排着队等着医师把自己扎成刺猬,有些甚至躺在床上小憩,可想而知你所担心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2.针灸减肥已经被越捧越火热,拿它做生意的自然很多咯。针灸减肥到底要去哪里?请拿动手术一样的态度认真对待认真选择。普通的美容馆美容院,“半路出家”的白大褂实在太多了,针灸穴位可是开不得玩笑的,就像任何一个小手术都存在危险一样,再次提醒,不要相信旁门左道。无法判断美容院是否技术到家的话,就乖乖去医院挂号吧,要相信医院针灸科医生的专业哦。

3.针灸还会因人而异!有些人的身体会产生不适应的反应,最严重的就是晕针。晕针的人第一次扎针进去,可能发现头晕、想吐,甚至休克。不要怕不要怕,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医生会帮助你。针灸的因人而异其实也包括,有些人用针灸减肥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针灸减肥主要就是帮助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如果你本身消化不错,排便规律,可能针灸减肥对你的帮助就不是太大哦。所以,一开始就做好咨询医生的功课吧,告诉医生你的身体状况,做个分析,白白扎针可完全没有必要。

4.电针是不可以随便用的!电针主要是加强针灸强度和效果,并不是必须得用,针灸前你要多留个心眼,问个仔细。特别是艾灸,慎用!慎用!

5.针灸减肥急不得!针灸减肥和所有中医科目一样,都是讲究渐进的过程,绝对不是立竿见影的减肥法。配合着拔火罐,祛除身体里的湿气,倒是事半功倍的好招。

6.针灸减肥的特制食谱。想要针灸减肥的效果稳定又长久,有个简单的原则要遵循:不饿不吃,饿了再吃。针灸的减肥食谱是只能吃牛肉牛奶蔬菜。想要瘦,不是扎扎针就完了,记得控制住呀。

医生世家开出的小偏方:

(有除湿化痰、通经活络的功效)

针灸穴位:(双侧)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

腹部肥胖者加以下穴位:归来、下腕、中极

我是看到针就吓到腿软的人,真希望人体有哪个穴位叫做“脂肪穴”,一点就瘦!

NO.2 瘦身推拿

推拿原理:

中医推拿瘦身是通过消除异常饥饿感和过度疲劳感,起到减肥作用。不依靠任何药物,运用中医传统的推拿手法对肥胖患者的脏腑经络进行推拿按摩,并对重点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体内脂肪代谢,有效地消除饥饿感和疲劳感,使食量明显减少,过剩的体内脂肪逐渐消耗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适宜人群:精神压力型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也是导致发胖的因素。

1.推拿减肥可以消除饥饿感。是不是十分符合很多JMS的需要啊?怕饿肚子,真的是减肥难关,推拿瘦身就是个懒人减肥法。

2.瘦身方法这么多,选个自己最喜欢和方便的方式才能帮助持之以恒,推拿减肥一直是我喜欢的,成效快不快对我来说不是最首要的问题,舒服和放松才是最重要的。

3.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心宽体胖”,精神压力过大,也是会发胖起来的。放太松不行,太紧张也不行,发胖的危险真是无处不在,请放松放松再放松啊。

4.推拿明显瘦得慢,但稳定性好。

医生世家小偏方:

手法:主要用泻法

取穴:曲池、天枢、阴陵泉、太冲等穴位上用按压手法,每穴3-5分钟。

腹部取穴:下腕、中极、中腕、关元等穴,在以上穴位用推压手法进行反复治疗,用逆时针按摩8分钟,再斜推两侧少腹。

在家做做小推拿吧!

办法:睡觉前摩擦腹部进行按摩,用手掌环绕肚脐由右至左,上而下重复摩擦。

每天身体里产生的毒素都要赶紧在睡觉前排出哦!这是“无毒美人”的最基本小招数啦。

NO.3 中药减肥

中药减肥原理:利用中草药的优势,通过补益的方法,调整人体各器官恢复原有功能,将人体多余的脂肪转化成葡萄糖,参加人体能量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适宜人群:需要调养加瘦身的人群。

1.许多减肥产品喜欢打着纯中药成分的招牌,但广告上高调地宣称“减肥奇快”、“立刻就瘦”,那么,请这些商家自己扇耳光。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可笑谎言!靠中药减肥,需要一个过程,身体慢慢做调整,求急求快的话,还是另谋他辙吧。

2.再来说说购买中药制剂的减肥产品,产品的成分是需要我们留意的。自己谷歌一下各种成分的功效,掂量一下产品值不值所谓的高昂价钱。因为通常功效无外乎清热通便啊加强胃肠蠕动之类的,普通中药行都可以轻松配到类似成分的平价中药。

3.中药最基本的就是对症下药。这点常识你必须牢记。没有人人受用的药方,你也别把广为流传的药方改也不改就往自己嘴里塞。这里头学问可就大了。个人受不同的地域环境影响,药方都要更改,更何况每个人的体质都有不同,每个人的药方当然绝对不一样。拿最简单的来说,体寒和体热的人,体寒的人吃了体热的方子,不仅不会减,还会有其他的麻烦。切记啊!

4.如果你的审美标准是瘦到只见骨头不见肉,那中药钱就省了吧。中医减肥是帮不了你瘦到不健康状态的!

医生世家小偏方:

推荐两幅经典药方,根据个人情况,请医生酌量加减。

1.肥胖兼气虚者推荐“补中益气汤”:

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 柴胡、白术、枳实、法夏、云苓

2.一般性肥胖者推荐“三仁汤”:

篇5

1 资料来源

 

从“读秀中文学术搜索”[2]中下载 1958 至 2012 年出版的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等含有非症状信息的 24 部着作[3 -26].以问诊信息、临床意义、参考文献为字段名建立非症状信息数据库,获得 1260 条记录。例如,问诊信息: 房劳过度; 临床意义: 伤及肾阴; 参考文献: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3 -104.

 

2 方法

 

2. 1 名词术语的规范

 

1) 问诊信息的规范:

 

( 1) 拆分不同性质的问诊信息。如将嗜酒厚味拆分为饮酒过度和嗜食肥甘,将饥饱劳倦拆分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2)合并内涵相同但表述不同的问诊信息。如将贪食生冷瓜果、过食生冷、过食寒凉、恣食生冷、进食生冷之物合并为过食生冷。 ( 3) 剔除没有特异性临床意义的问诊信息。如在 “经期起居不慎宜易感外邪”中,“起居不慎”是易感外邪的原因, “经期”没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2) 临床意义的规范:

 

( 1) 合并内涵相同但名称不同的信息。如 “肺痨”与 “肺结核”是来自中、西医学的同一种疾病,合并为 “肺痨”. ( 2) 合并内涵重叠的临床意义。

 

如将 “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并入 “劳倦过度易患诸虚劳损”.

 

2. 2 非症状信息的确认原则

 

1) 符合非症状信息的定义。2) 生活常识不作为非症状信息。如长期暴露低温环境易致冻伤,近亲婚配易致胎儿患先天疾病,跌仆易致筋伤骨折。3) 中医基础理论不作为非症状信息。如根据五味归属五脏的理论获得的 “偏食甘者易伤脾,偏食苦者易伤心,偏食酸者易伤肝,偏食咸者易伤肾,偏食辛者易伤肺”.4) 西医知识不作为非症状信息。如血吸虫病易致肝脾肿大,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肝毒性药物。

 

3 结果

 

根据非症状信息的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与患者相关和与疾病相关两类。

 

3. 1 与患者相关类非症状信息

 

1) 性别: 男性易患遗精、滑精、阳痿、、肿痛等疾病; 女性易患瘿、经带胎产、乳房等疾病。

 

2) 年龄: 小儿易患高热、遗尿、惊风、麻痹、鹅口疮、白喉、疳证、痄腮、麻疹; 老人易患骨折、疝气、脱肛、胸痹。小儿用药宜中病即止; 老人用药宜力缓久服。

 

3) 地域: 西北高原地区易患燥寒、脱疽、冻伤、瘿病; 东南沿海地区易患泄泻、臌胀、疟疾、风寒湿痹、毒蛇咬伤; 山区或远离海岸地区易患瘿病、大骨节病; 蚕桑区易患钩虫病 ( 桑叶黄) .北方惯用麻黄、桂枝; 南方常用桑叶、、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

 

4) 婚育: 不洁易患性病; 房劳过度易伤肾精; 孕妇嗜食寒凉易致难产; 孕妇嗜食辛辣易致胎黄; 孕妇劳力过度、跌仆损伤、七情内伤易致胎漏、胎动不安、滑堕; 孕妇过度安逸或产时过度紧张易致难产; 临盆过早、产程过长、产后劳动过早易致气虚下陷; 孕妇体弱或早产易致胎儿肾精亏虚。

 

5) 体质: 素体健壮易患实证,素体虚弱易患虚证,喜凉恶热易患热证,喜热恶凉易患寒证,素体肥胖易患气虚痰湿,素体消瘦易患阴虚内热,素体多汗易患紫白癜风。6) 职业: 矿工易患风湿痹证、尘肺,纺织工人易患尘肺,印刷排版工人易患尘肺、铅中毒,长期站立工作者易发臁疮,水中作业者易患风寒湿痹,高温环境作业常见燥热病,体力劳动者易伤筋骨,脑力劳动者易伤心血。

 

3. 2 疾病相关类非症状信息

 

1) 饮食: 饮食不洁易中毒或致寄生虫病,饮食不节易伤脾胃,过食生冷易生寒湿,过食辛辣易生燥热,恣食肥甘多生痰湿,饮酒过度易致湿热。

 

2) 劳逸: 好逸恶劳易致脾虚湿盛或气滞血瘀; 劳倦过度易患诸虚劳损。

 

3) 情志: 过喜易致心气涣散,过怒易致肝气上逆或肝郁化火,过度忧思易致脾气郁结,过悲易致肺气耗散,过恐易致肾气不固,受惊易致心气不定,精神刺激易致失眠或癫狂,性格内向易患抑郁、焦虑。

 

4) 生活起居: 生活富裕多痰湿壅盛,生活艰苦多气血不足,坐卧当风易伤风感冒,冒雨涉水、贪凉露宿、坐卧湿地、久着湿衣易患寒湿痹痛。

 

5) 病史: 有传染病患者接触史易患相应传染病,如肺痨、白喉、麻疹、水痘、顿咳; 有致敏原接触史易患相应过敏性疾病,如花粉、绒毛、漆器引起的鼻炎、哮喘、漆疮; 有寄生虫污染物接触史易患寄生虫病,如含有钩蚴的泥土、血吸虫寄生的田螺。

 

6) 发病季节: 春季易患鼽衄、风温、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夏季易患泄泻、暑病、痢疾、霍乱、疰夏,秋季易患哮喘、疟疾、肺燥,冬季易患感冒、咳嗽、哮喘、皲裂; 春季慎用辛温,夏季宜解暑化湿,秋季宜养阴润燥,冬季慎用寒凉。

 

7) 病程病势: 起病急多属外感,起病缓多属内伤,病程短多属表证、实证,病程长多属里证、虚证,新病多实证、热证,久病多肾虚、血瘀。

 

8) 加重因素: 劳累加重多气血两虚,情志郁怒加重多肝郁气滞,受凉加重多虚寒,饮食肥甘加重多痰湿。

 

4 讨论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四种方法,但不是属于同一层次的四种诊法,因为通过望、闻、切诊可直接获取患者的体征,通过问诊不仅能获得患者感知的症状,而且还能获得有临床意义但不属于症状、体征的其他信息,这便是本文提出的非症状信息。本文梳理了含有非症状信息的 24 部着作,发现了性别、年龄、地域、婚育、体质、职业 6 类患者相关非症状信息 34 条,和饮食、劳逸、情志、生活起居、病史、发病季节、病程病势、加重因素 8 类疾病相关非症状信息 41 条,共计 75 条非症状信息。在这 75 条非症状信息中,性别、年龄、地域、婚育、职业、病史、发病季节 7 类非症状信息常提示好发疾病; 体质、饮食、劳逸、情志、生活起居、病程病势、加重因素 7 类非症状信息常提示好发证候; 年龄、地域、发病季节 3 类非症状信息能指导临床用药。

 

概言之,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症状、体征,还要重视非症状信息,将非症状信息同症状、体征结合,才能使中医诊断和遣方用药更加完备。

 

参考文献

 

[1]王天芳,李洪娟 . 关于改进中医诊断学“问诊”内容与方法的思考[J]. 中医教育,2004,23( 1) : 52-54.

 

篇6

一般资料:22例患者均经X线证实为颈椎病,年龄17~25岁;其中男13例,女9例;学生16例,社会青年6例。病程3天~2年。

临床表现:①症状:22例均以恶心呕吐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同时伴随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视物模糊5例,胸闷、胸痛、气短、心悸2例,项背不适、肩臂疼痛或麻木4例,其他如恶寒潮热、脱发、臭觉异常、尿频等6例。②体格检查:所有病例均常规测生命体征、颈椎物理检查,并经五官科检查排除眼、耳相关疾病。体温及呼吸率无明显异常。

血压心率变化:高血压(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90mmHg)4例,低血压(收缩压

颈椎物理检查结果:棘突间压痛3例,椎旁压痛6例,颈椎活动范围检查阳性1例,旋颈试验阳性2例,前屈旋颈试验阳性3例,椎间孔挤压试验和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1例。

辅助检查:均摄X线正侧位片,5例摄颈椎六位片,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变直,椎关节失稳,椎间隙狭窄,每例均有上述1~3种变化。心电图变化主要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性或室性早搏。5例经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9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3例。所有病例均查“三常规”,肝功、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肝胆B超等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发现贫血7例,Hgb 93~107g/L,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乙肝大、小三阳3例,慢性胆囊炎2例,丙肝未检出。

治疗转归:在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均按颈椎病给予专科治疗,并辅以运动、休息,1~4周后症状缓解,停药无复发。

例:患者,女,20岁,学生,2006年11月20日初诊。主诉:恶心呕吐3个月。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恶心呕吐,非喷射性,伴食欲不振,渐重,进食即吐,伴上腹不适、腹胀、反酸嗳气,大便量少,每5~10天 1次,无头痛头晕、耳鸣失眠、项背不适、肢体麻木,无运动感觉障碍,无潮热自汗盗汗。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神经性呕吐”,或无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无明显疗效。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史:有长期高枕习惯,枕高30~35cm。无其他嗜好。体检:T 36.8℃,P 96次/分,R 18次/分,BP 14/8kPa。神清。营养差,消瘦。颜面皮肤稍苍白,口唇淡红,水平眼震(+)。颈软,颈椎C4~6棘突间压痛,旋颈试验(+),前屈旋颈试验(+),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无音。心率96次/分,心音正常,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莫非氏征(-),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①外院(二甲级以上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Hb 96g/L,尿便常规(-),肝肾功及电解质(-),心电图、胸部透视及肝胆脾胰B超均(-),头颅CT示正常,腹透示轻度肠腔积气,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返流性食管炎。②本院检查:颈椎X线正侧位平片示生生理曲度消失,在C4~5椎间向前反折。诊断颈椎病,转专科治疗。随访,经综合治疗4周,恶心呕吐渐缓解,进食增加,排便情况改善,每1~3天排便1次。

讨 论

发病机理: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颈椎病最基本的发病机理。颈椎病引起恶心呕吐可能通过以下途径:①椎动动脉受压狭窄或受刺激痉挛致内耳缺血,从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②延髓缺血:延髓背外侧网状结构中有呕吐中枢;延髓通过迷走神经背核的传出纤维支配食道、胃肠道的平滑肌并调节其运动;在迷走神经背核附近的网状结构中有吞咽中枢。呕吐中枢受刺激,咽、食道、胃肠平滑肌运动失调导致恶心呕吐。③膈神经受刺激致膈肌痉挛,膈肌痉挛是呕吐发生的原因之一。膈神经为一混合神经,是颈丛神经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胸廓上口进入,在心包两侧通过肺根前方下降,分布于膈。因颈椎病对上述结构刺激的部位、方式、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使临床症状复杂多变。

病因及防治:睡眠不足、运动缺乏是青少年颈椎病基本病因,特殊原因有姿势不良,过度使用计算机等。“伏案工作”易患颈椎病是常识。伏案工作者因颈椎长期处于过屈状态而发病,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颈椎长时间处于过伸状态同样可导致颈椎病,如使用计算机。颈椎病不仅是颈椎局部的疾病,这不仅是因为其临床表现可以涉及全身多系统,而且因为它的发生可有全身的原因,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运动缺乏等。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是机体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且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故颈椎病重在预防。在颈椎病的防治中,除以缓解症状为目的的专科治疗外,应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运动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初期不宜进行颈部活动和比较剧烈的运动。

体会:恶心呕吐患者初次多就诊于内科门诊,内科医生应熟悉颈椎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可以是颈椎病的症状之一,甚至可以是惟一的症状。临诊时遇恶心呕吐患者,特别是病史较长者,应详细询问其职业、爱好及病史,对疑似者进行有关颈椎病的初步物理检查,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及时明确诊断,按颈椎病给予专科治疗,以免误诊误治,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张建松.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误诊分析.临床医学,2005,(6).

2 徐山等.12例延髓型颈椎综合征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9):804-805.

篇7

关键词:中医学;隐喻认知;语言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11-02

如果谁想研究、评判中医学,那么他必须清楚中医学的语言;在明白中医学使用的是何种语言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中医理论究竟是什么样的理论。有必要先行表明的观点是: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中医逻辑是一种旨在发现而不重证明的逻辑。具体论述之前,笔者认为介绍一些隐喻认知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结构一般有两域:一是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另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隐喻即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通过始源域的结构理解目标域。认知语言学一般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3大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隐喻于中医药语言中可谓无处不在,病因学上“六”“七情”;发病学上讲“正邪胜负”;病机上所言之“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脏象学说中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中药学药物的“四气五味”;方剂学制方原则讲求的“君、臣、佐、使”;治疗原则中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无一不是基于隐喻的。

1 中医语言的隐喻类型

1.1 方位隐喻

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前―后、深―浅等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将其它抽象的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中医学“表证”“里证”正是此方位隐喻的产物。

1.2 实体隐喻

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使用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实体隐喻。此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灵枢•五变》“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能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各有所伤,况于人乎。”此正是以树木之差异来说明人体体质之不同,并通过工人伐木者一相对具体的、有形可睹的事件来隐喻阐述同一条件下不同的人可以罹患不同疾病的相对抽象的事件。

1.3 结构隐喻

所谓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最为典型者莫过于“五行学说”与方剂学讲求“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则。现今通行的观点是:“五行”,并不是指五种物质的实体,而是指五种象征性意象或形象化符号。但“五行学说”是脱胎于“五材”的,而“五材”就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要认识到“五脏、六腑、五声、五色、五时”之间的关系,其方法之一就是将“五脏六腑”与“五行”进行类比,从而形成“结构隐喻”。在此有人会提出将“五脏六腑”与“五行”进行类比,是将万事万物归类到五行系统中,以便安排宇宙结构的观点。持此说法的认识是从“结果”上来看的,而笔者所持之“结构隐喻”观点是从目的上来看的,也就是说将“五脏六腑”归类至“五行”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或说明“五脏六腑”的关系,从认知

科学的角度来看就是“隐喻认知”中的“结构隐喻”。

2 中医语言的隐喻逻辑

隐喻是两种概念域投射、互动的产物,作为一种以相似联想为心理机制的认知过程,隐喻必然会跨越逻辑分类框架和范畴鸿沟,将两种概念作超常联系。隐喻的逻辑前提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相似关系,相似关系的确认是一个创造性过程。隐喻本质蕴涵着深层次的认知内容,并生动地展现出相应的逻辑特征。它以一种独特的形态表达着隐含的分类逻辑真理,体现出分类逻辑本质性的动力学特征。隐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是“类比”,而“类比”是为中医学所强调的。《素问•示从容论》“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素问•疏五过论》“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我们以疾病发生为例来具体分析之,《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发病与否取决于正邪相争的结果,正胜邪却则不发病;正虚邪胜则发病。此“正邪相争”的结构显然与“战争”的结构相同,如果从战争的胜负的立场来认识发病与否,那就是战败则发病,战胜则不发病。中医学对疾病发生的认识,就是将其比作战争的“结构隐喻”。“发病与健康”、“战争的胜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是隐喻将这两个概念作了跨域的联系,这种联系摧毁了固有的逻辑分类秩序,造成了概念类型层级的重组。此时的“风雨寒热”已不只是对自然气候变化的描述,它或它们已经被引申为一种或一类致病因素;此时的“战争的胜负”也已不是事实上的战争的胜败,它实指的是人体抗病能力对致病因素抵御的结果,它对实在客体进行了新的内涵描述与逻辑定位。在此我们也不能以经典逻辑来分析判定人体发病与健康是不是一场“战争胜负”的真值,我们只能说在某些方面发病与否就像一场战争的胜负,从可能世界的理论来判定它是可能的。故有学者认为: “从真值逻辑的特征上来看,隐喻体现出模糊逻辑的优越性和更为广泛的说明力,对传统二值逻辑进行了有意义的拓展”[1]。

3 中医语言的隐喻诠释

从哲学角度看隐喻不仅具有表达情感的修辞作用,同时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价值。隐喻唯有在陈述中才有意义,陈述是表达内容,指称是陈述表达相关对象。隐喻通过对常规语言范畴的突破,其将认知对象看成另外一番样子的结果是带来语义的更新。但对此“隐喻的真”就必须进行诠释,进一步说,中医语言的隐喻的研究首先要进行的是“中医隐喻语言的诠释”。隐喻在认知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在于发现跨范畴的“相似性”。相似性是隐喻的一种“纽带”,在隐喻中起核心作用,使在常识看来不相干的东西之间建立起“亲缘关系”,形成了“范畴错置”。正是这种有意识的错置,原来的分类秩序被打破,新的联系形成,新的意义也随之创造出来。对隐喻的实质的解释有“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创新论”等多种探讨。隐喻的基本形式结构是“A是B”:A是被描写的对象,即目标;B是用来描写对象的项,即喻源。概念隐喻是将喻源域的结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上,投射实现的依据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源自康德的图式理论,这是将概念表达联系到感知和经验基础的统一框架。现在我们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来讨论之。我们分别将“肝”、“将军”代入“A是B”中则成为“肝是将军”,对“肝是将军”的解释是有序的,决不能说成“将军是肝”;“肝是将军”只是部分的相似或相同,如肝藏血,血舍魂,与将军作战谋略有相同之处,因而也可以说对“肝是将军”的解释是有限制的。对隐喻的“真”的解释我们可以求助于可能世界理论,隐喻因可能世界诸部分之间的类推而具有真实性。

篇8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83-02

尿路结石发病率及复发率尽管与诸多因素相关,但饮食结构改变是促使尿路结石发生、发展和复发的可控因素,笔者长期从事尿路结石的防治研究工作,多年来曾编印《尿路结石常识问答》3万余册,免费赠送给患者,旨在让患者通过学习,提高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加强防治工作,力争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然而受文化程度及患者本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接受尿路结石健康教育的程度不尽相同,为了探索患者掌握与尿路结石相关的知识程度(尤其是饮食预防知识)与复发率之间的关系,笔者对525例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25例观察病例系曾在大理州中医医院治愈满1~3 a,平均26个月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当时经B超或/和X线平片确诊),其中男372例,女153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3岁;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428例,文盲半文盲97例。上述病例于2009~2010年间反回医院免费B超复查。并对每个病例进行问卷试调查。

2 调查方法及结果

2.1 调查方法 事先编制好饮食预防尿路结石的是非问题10道,每道题分值10分,共计100分。做错或弃做不得分,但也不扣分,无阅读能力的患者,由他人询问代做,要求患者切忌猜答。

问题如下:①尿路结石的复发与饮食结构有关吗?②多饮水能预防结石复发吗?③发生于不同个体的尿路结石成分相同吗?④草酸盐结石是最常见的结石吗?⑤少食肉食能预防上尿路结石吗?⑥多食钠盐能预防结石吗?⑦多食富含柠檬酸的水果能预防草酸盐结石吗?⑧夜间补水更能预防结石吗?⑨多食酸性食物能预防磷酸盐结石吗?⑩你认识菠菜与草酸盐结石间的关系吗?

2.2 调查结果 525例患者当场作答,得分情况统计见表1。

4 讨论

饮食预防尿路结石的复发是当今人类预防尿路结石的可控因素之一,尤其是根据结石成份的分析,指导患者有目的的预防复发,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佳,然而,由于患者文化程度差参不齐,掌握饮食预防结石复发相关的知识程度不一样,以及患者对尿路结石的复发预防重视程度不同,调查对象群体复发率大不一样,本组研究资料表明rs=-0.845,P

本组资料表明:调查对象得分在40分的群体,总数为113例,复发46例,复发率为40.7%,远高于平均复发率(28.8%)。研究发现该群体中,文盲人数35例,年龄在50岁以上的63例。相较于其他组,不论是文盲比例及年老者比例均较大。文盲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基础教育的不足使其忽视饮食结构,饮食过分偏重喜好,忽视饮食对尿石症复发的重要意义,故复发率偏高。同时,本组调查对象年龄偏大。随着年龄增大,泌尿系统功能呈下降趋势,容易导致结石复发,这也是该组复发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降低尿路结石复发率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预防课题。①饮食预防教育应立足长远,必须有针对性地扎实有效推进,而不能重形式,轻过程及结果,基层医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则更需要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教育他们最基本的饮食预防知识。如多喝水,少食蛋白食盐,多食高钙饮食及富含枸缘酸盐的食物,如柑橘、葡萄、柚等。如果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用理发的办法检测分析患者结石成分,根据结石成分,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②改变饮食结构,养成终身饮食预防的好习惯。③建立尿路结石患者健康档案,定期进行B超复查,一旦结石复发也可在较小阶段发现,适应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便能产生很好的效果。④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防治疾病意识刻不容缓。

篇9

Abstract:It reiterates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detailed analysis on clinical symptoms of traditional exopathy disease and modern infectious diseases,modern explanation to six channels diseases,makes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 of “Modern Unscramble to Febrile Disease”,finally it puts forwards suggestion and thought with subject of theoretic collision and practical connection of TCM and WM.

Key words:Febrile Disease;modern scramble;six channels disease

作为经常在阅读《伤寒论》原文的人,既要重视古代文献的记载,又要面对现代的临床实际,我们可以纯粹地尽量地从传统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有时又会不由自主地利用既有的现代知识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当我们从现代的角度来审视过去文献中记载的内容时,冲撞和对接就会产生。这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有时又不太容易回避的问题。

1 传统外感病和现代感染病

传统的外感热病治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现代对感染疾病的既有认识,是否可以沟通,以及如何沟通,这是相当一部分人所十分关切的,《伤寒论现代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1],并且做了有益的尝试,书中的不少认识都是独到而精辟的。当代中医认为,《伤寒论》与温病学说应当统一为中医外感热病学,现代西医把传染病、寄生虫病与各科的感染病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感染病学。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主题,所以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将有利于解读《伤寒论》和温病学说。

书中提出了证态的概念,也许更加有利于中医和西医的共同接受。所谓外感染热病证态体系,外感染热病是中医外感热病与现代医学感染病两个概念融合后的新名称,证态是指外邪与机体相互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病理过程。证、病理状态、证态既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的组合,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着的动态变化过程,是非匀速的过程,动态中有停顿,连续中有阶段。证的固定是相对的,证的变化是绝对的。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证与证之间有许多过渡型态。作者提出的这样的见解,我认为和临床实际大体相符。在对事物探究的过程中,为了达成一定的共识,有必要先确立相应的前提,证、病理状态以及证态的提出,有利于中西医的接近,有利于共同语言的产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2 对六经病证的现代诠解

讲到中医外感热病的证治,必然要讲六经和卫气营血,所以用现代医学的知识来思考和认识这方面的问题,也成为一种新的尝试。书中提出的一些基本认识,有助于从临床角度来认识问题,这种经过中西医融汇以后形成的看法,也许更加有助于西医理解中医,抑或有助于西医产生对中医的兴趣,其实也有助于中医认识清楚自己。

太阳病、卫分证与传染病学的前驱期(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是一个证态,这种类似于感冒的一组以发热为主的非特异性证候群,包括了不同季节、不同表现的感冒、流感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初期阶段或某些轻型病例。人体中的非特异性宿主防卫功能是抵抗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在病理学上属于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从中医临床的具体证治看,至少应该包括:1/风寒感冒证态(麻黄汤、桂枝汤);2/风热感冒证态(银翘散);3/湿温感冒证态(藿朴夏苓汤);4/秋燥感冒证态(桑杏汤)。从这些最基本的证态出发,进一步辨别不同的疾病和体质反应,可以求得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由于这方面的内容在临床上所涉甚广,所以作者此处的归纳,将方证和疾病对应得更加具体。提出各脏腑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少阳病以及某些变证、坏病)与各器官系统急性感染典型期证态如下:(1)急性肺感染肺热证态、细菌性肺炎风热犯肺证态、病毒性肺炎表寒肺热证态(大青龙汤)、大叶性肺炎肺热炽盛证态(麻杏石甘汤);(2)胸腔积液寒实结胸证态(白术散);(3)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态(大陷胸汤丸);(4)肝、胆、胰感染柴胡汤证态(大小柴胡汤);(5)肠梗阻阳明腑实证态(大承气汤);(6)急性胃肠炎痞证态(三泻心汤);(7) 霍乱样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证态(五苓散)等21种证态。以上,实际上把六经和卫气营血合在一起加以考虑了,作者的见解有助于我们作整体把握,尤其是方证相对的证态,衷中参西,不无创见,值得参考。西医的病名和中医的证态对应,感觉上难免生硬,也许有些观点会有争议,或者尚不完整和准确,但只要能够启发思路,就不必过于苛求。

张再良: 现实与传统的冲撞和对接——读《伤寒论现代解读》

太阴病与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的表现是一个证态,可以由急性胃肠道感染(泻心汤痞证),或者肠梗阻(阳明病)反复发作,也可以由肝胆胰感染(柴胡汤证)的后遗症(传经),也可以由低毒性的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直中),也可以是介于消化功能性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少阴病由太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与全身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是一个证态,具体表现为倦怠、迟钝、神萎、倦卧、健忘、消瘦、多尿、心衰、血压低、脉微细、肢冷、腹胀、腹泻、贫血等。太阴与少阴,有关联又有区别,以上的把握,简洁明了,可以说是基本到位的。

厥阴病是少阴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机体极度虚弱的濒危状态,与外感热病的极期、缓解期的表现相符合。急性感染过程之后,疾病的慢性化、营养代谢障碍、机能障碍、衰竭、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与三阴病证关联密切。太阴转阳明,为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阳明转太阴,则有可能是急性感染转为慢性。厥阴病的描述,《伤寒论》阙如较多,作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所作的大体判断,亦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

作者还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营、血分证态的提出如下:(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阳明热盛证态(白虎汤);(2)热灼营阴败血症早期证态(清营汤);(3)热闭心包轻度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安宫牛黄丸)等八种证态。其他可以提出的还有余邪未尽恢复期证态,三阴经病慢性期证态等。

3 对临床见症的具体分析

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认识,也有利于对具体症状和方证的剖析,书中这方面的论述同样引人入胜,下面不妨举几个例子加以展开。

恶寒为外感热病初期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太阳病的主症之一,治以辛温汗法,此为中医的一般常识。书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提出,病源微生物及其产物作为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EP),再经一系列后续环节,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由下丘脑发出信息,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而致皮肤浅层血管血流量减少,引起皮肤苍白和皮肤温度下降,后者刺激冷觉感受器,把信息传递到感觉中枢而出现恶寒,此为发热的第一期(升温期)。感染初期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产生恶寒、寒战等明显。浮脉为出汗散热期的表现(心跳快、输出多、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紧脉为发热的升温期表现(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缩、紧张度升高)。

发热一旦表现为不恶寒反恶热,则提示疾病步入了阳明阶段。书中分析,体温升到一定高度后,下丘脑不再发出冷反应冲动,皮肤血管转为舒张,体温升高也引起血管舒张,皮肤血流增多,皮肤发红,皮肤温度升高,刺激温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产生酷热感,皮温增高,浅表水分蒸发增多,使皮肤、口唇干燥,此为发热的第二期(高温期)。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1周以上。当感染严重,抵抗力差时,病原体未能及时清除,发热激活物、EP、发热介质不停地释放,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炎症介质过量释放,形成级联反应,使恶寒、发热、出汗、体温下降这一过程反复或重叠出现,表现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这种发热与白虎汤证相符。

4 中西医在理论上的冲撞和在实际中的对接

纵观历史,中医在临床上不曾止步不前。从六经病证到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从伤寒病证到温病的风温、春温、暑温、暑湿、伏暑、秋燥等等,总也体现了对疾病认识的不断进取。而西医在短短的百年中,从最初的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各科的感染等分化,到现今感染病学的整合,也是因为有许多共同的规律贯穿其中,值得重视。时有古今,地有东西,今天这方面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融会贯通,从而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呢?或曰:两种体系的医学是永远无法沟通的,一句话即可对现实作轻松回避。其实只要面对临床、正视现实的人,总是难以绕过这个问题。尽管由于时代的不同,认识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但是,既然临床的对象是同一的,其中就必有可沟通之处,沟通的好处在于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篇10

【关键词】:门诊;急诊;输液护理;风险防范;

1 引言

门诊急诊输液室流动量较多,护理对象、人际关系复杂多样,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过程的不理解和不合作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导致了护理工作的高压性,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工作繁重等是现今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导致护理事业停滞不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专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2.1 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

(1)在输液之前应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里等病情进行基本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初步了解,结合专业知识对不同病患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输液。护理人员在冬季,温度相对较低时应特别注意患者会出现经脉痉挛的情况,经脉痉挛会带来充盈不良等状况,使得穿刺相对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局部热敷,带血管充盈后在进行穿刺等操作。

(2)输液前的药物准备要充分。在输液前应检查好药物的准确性,包括名称、剂量、浓度,药物的保质期、药物有无异常或损坏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原则进行配药工作。同时在配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无菌操作和防污染等问题。

2.2 护理人员在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穿刺的部位。护理人员在进行经脉穿刺时对位置的选择是有很多要求的,血管要选择富有弹性、容易固定、富有弹性,不容易滑动的,像手背、前臂和肘部都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特别注意的是穿刺位置应避免盲目进针,应对病变的部位尽量避免使用。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施针部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根据针头的大小、输入溶液的特性、患者年龄,从远心一端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穿刺操作。

(2)输液过程中正确掌握输液的速度是十分必要的。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症、药性等不同情况调节输液速度。标准情况为40—60滴/分,对年龄大的患者应控制在20—30滴/分的速度。对需要大量补充液体的患者则应加快输液速度调节到80—100滴/分的速度。

(3)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和药物信息,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同时告诉患者遇到紧急情况呼叫护理人员的方法,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2.3 输液后的处理工作不要遗忘

输液即将完毕前要及时拔掉针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空气进入造成栓塞情况发生,拔针要速度,拔针后要快速用大拇指顺着血管的方向按压针眼的位置,可以防止针眼出血。在按压时也要注意不要揉搓,反复按压,正常按压需要4分钟左右,老人要多按一会。如患者行动不方便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按压或要求其家人帮助按压。

2.4 护理人员不应忽视心里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输液时的心里状态,对过度紧张的患者树立信息,通过针对性的交谈,帮助患者说明工作流程,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克服心里障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里疏导,例如,老年患者应采用安慰性语言、年轻人和小孩应多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4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的工作一般较为繁重使得护理人员学习机会较少,因此影响了护理质量,更严重的会引起医疗纠纷。

我国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他们大多来自中专的护校,在18岁左右就开始参加工作,因此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匮乏的护理经验使得与患者及家属产生冲突时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单纯、冲动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

因此在人们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灌输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在工作中的耐心,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3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也应主要医疗卫生的重要性。

首先应保证室内的干净、舒适是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标准,因此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每日用消毒液早、中、晚消毒三次,保证地面整洁、干净,患者输液的座椅和床单应在早晨消毒并更换一次,地面保持干净、无垃圾。

对文化素养较低的患者或家属应进行耐心的讲解卫生常识,通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卫生科普知识达到改善不良卫生习惯、配合卫生清洁工作的目的,配合清洁人员进行清扫工作。

儿科患者更加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耐心、主动协助患者家属协助患儿解决上卫生间进行大小便问题,确保不再输液室内对地大小便、紧张乱扔垃圾的现象。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门诊输液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输液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护理工作的问题也不断的在暴漏,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反应医院的护理质量。为了避免门诊急诊的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等现象,需要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保证正确的输液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具备专业素养,做到有耐心、有责任心,在帮助患者完成输液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供患者所需帮助,这样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易小林.2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