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6: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功能已渐渐由单一的满足行走、行车的需求发展到满足人们心目中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的框架,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种极具魅力的元素,是城市整体环境的集中展示和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表达。从功能层面,道路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办公的便捷性;从观赏层面,道路景观是协调城市物质基础和生态基础的纽带,是市民们体验城市生活的最普遍的场所。所以,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迅猛,交通日益便捷,但道路景观的设计并不是十分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道路的指示标志和功能设施不够健全,很多城市忽略了路边的照明设备的设置和维护,为行人及车辆带来诸多不便。路标和警示牌等提示性设施缺失,给道路交通带来不良影响。其次,道路绿化断面布置的不够合理。一板二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等各种形式都有其利弊,如南京市的珠江路采用一板二带式,利于管理且比较简单,但在道路宽时遮阴效果欠理想,很多城市没有采用最优的绿化断面形式。第三,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忽略了快速行车人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没有注重走人行道的行人的安全问题。第四,我国城市的道路景观雷同度较高,个性不明显。在同一座城市中,不同街道的可识别度较低,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了认知方面的不便。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建议
1.1遵循整体性、生态性和功能性原则
路旁的指示标志要与道路以及路边建筑在结构尺寸、色彩、形状上保持均衡和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给人以最大的方便和美的享受。特别应重视照明设备,保证夜间街道的美观以及行车安全。照明设备还应经常维护,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而非摆设。指示性的路标应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而随时更新,如京沪高铁沿线的城市因高铁站建设的离市区较远,应加强对车辆的合理引导。
1.2选择最优的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各种形式的优劣对比如下表:
道路绿化几乎是道路环境中最重要的景观因素,道路绿化的形状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最初印象,可以说,绿化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城市的面貌,线性绿化带笔直而悠长,块状绿化带集聚而精美,参差交错的绿化带有活泼生机之美感。另应注意,绿化情况要与街道上的建筑、管理设施以及地下管道配合妥当,避免植物遮蔽司机视线,防止植物遮蔽必要的警示牌,还应定期修剪茂盛的树木,以防分枝点过低而刮伤比较高大的车辆。
1.3要具有人性化
商业步行街一般位于市中心,集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为一体,在这种性质的道路上,应以步行者的视觉特性为主,照顾他们对于景观的观赏性,多设置静态园林式的空间意象,若种植过多过密的高大植被,就喧宾夺主,掩盖了商业街的休闲购物色彩。滨水景观道路是城市中临河、临海等水边的道路,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空间开阔,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持生态平衡,注意防洪排水。而在交通干道、机动车道,其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快速行车者的视觉特性,以人为本,种植能帮助降温、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乔木。
1.4要突出本土特色,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环境特点
首先,城市道路的绿地建设应考虑到不同城市自身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养护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有些城市历史悠久,但土壤成分因比较复杂而不太适合植物的生长,遂少种植为佳;还有些城市对于花草的养护管理水平有所欠缺,在设计时因兼顾其实施性。其次,每个城市都应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进行大力栽培,如各地的市花、市树,使当地市民观赏时倍感亲切,外地人在游览时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郁地方特色。像济南市“户户垂柳”、南方很多城市的棕榈树等都是成功的道路景观设计范例。再者,同一城市中的不同道路的景观也要有变化。绿地要与道路上的其他街景相得益彰,与沿街建筑紧密结合,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突出每条街道的特色。例如,苏州的老城区的道路景观设计要突出江南水乡的温婉特色,而工业园区在保持江南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其设计可以更加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性。
2 总结
总之,优美的道路景观是一个城市精神内涵的体现,设计者应立足生态、整体、功能三位一体的原则,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让城市变得更美好。本文具体讨论的这四种景观设计建议,为城市的景观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其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城市“骨骼”及“动脉”的城市道路,它一方面决定着城市发展的物理布局,另一方面负责源源不断地输送城市发展所必需的物资与能源,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适应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规划前瞻性不足,制约城市道路的建设标准
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升温,全国范围内大量开展土地一级开发工作,同时配套建设了很多的城市道路,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流动性也在增大,对交通的要求也就更高,一些重点线路和区域的交通经常在上下班高峰期和重要节日期间出现拥堵现象,这一方面原因是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加重了公共交通的压力,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规划的前瞻性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城市道路带来的交通问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
2、投资渠道单一,制约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护水平
资金匮乏是市政道路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通过土地一级开发可以解决项目范围内城市次干路及支路的建设资金,但绝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建设与管护资金仍需要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解决。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道路的建设必需的大量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的严重负担。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管理体制都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下运行,城市道路的建设往往是已经是在刻不容缓的情况下,才会由财政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项目的建设,而市政养护部门每年计划安排的资金往往只够用于日常规模的维护,无法对超期服役的城市道路进行翻建,导致大量的城市道路超负荷运行,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
3、管理不到位,制约城市道路功能的完全发挥
城市的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城市道路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受配套管线建设的影响,需要不断破路及恢复,造成道路质量缺陷;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非机动车道设置的不合理,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的建设不配套,也易使道路的通行能力大打折扣;此外对道路停车管理的人性化和合理化,同样对交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引导公共交通的使用
当前城市中机动车的数量大量增加,尤其是私家轿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对交通产生较大影响,而我国现有的城市道路由于主干道密度低、距离远,已经不能满足私家轿车对于道路的需求。我国提倡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大都以公交或自行车为主,但是城市中的公交要么是在一些重点路线由于容量不够,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要么是是由于路线设置不合理,造成出行的不便,使居民依旧倾向于使用私家车出行。此外,对于选择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则易受非机动车道被机动车占用的影响,被迫与机动车混行,大大地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城市的定位与规划先行,前瞻性地对城市道路网进行规划
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城市的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而城市规划则肩负着塑造城市性格与灵魂并指导城市建设的重任。为避免城市道路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必须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经验,前瞻、科学、合理地对城市路网进行规划,预留足够的拓展空间,才能正确地指导城市道路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2、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我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而仅仅依靠地方财政往往无法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需要。借鉴“资本运营城市”的理念,只有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护转变成市场行为,才有效地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对于城市道路,也可以像供水、供热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一样,探讨建立行业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合资、独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3、坚持高标准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城市道路功能的实现
城市道路最主要的功能是交通功能,此外还担负着城市分区,展现城市风貌及防灾救灾等功能,而城市道路功能的实现,直接取决于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城市道路的设计方面,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路幅、平面交叉、立体交叉、通行能力、雨水排水、景观绿化、照明及交通设施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协调道路红线范围内下设的各种市政管线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避免出现掘路施工的现象,影响道路的整体使用寿命。
城市道路施工的过程是道路实体形成的过程,而施工质量决定了城市道路最终功能的实现,因此城市道路项目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在前期手续办理方面项目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监理及配合跟踪审计等;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施工组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在机械配套、材料选择等方面做好协调和控制,尤其重点控制道路下设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如地下管线的基底处理,回填土质量等,确保为道路结构层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从根本上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
提高城市道路设施的经营意识与道路管理水平
城市道路通常是作为国有资产,建成后移交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由其在职责范围内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养护和管理。由于缺乏竞争,城市道路的管理者往往缺乏“经营”意识。随着现在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运作的不断成熟,可以探讨“管理委员会+主体开发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组建具有政府背景,能够贯彻政府意图,实力强大的主体开发企业,由主体企业代表政府进行投融资,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合作格局,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与区域开发建设工作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可持续的科学化运营管理体系,利用企业的运营活力,使城市公用资产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合区域公交体系的建设,强化道路的公共交通职能
高效城市公交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标准的公交整体规划,以及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城市公交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在设计、建设和管理阶段都要优先考虑公共交通的必要设施。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道路断面形式、配套设计公交首末站、停靠站、人行天桥、交通岛等附属设施,为城市道路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的硬质隔离、合理规划公交专用通道、缩短公交发车间隔、强调公交优先等管理手段,可以加强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提高公交的运输效率,有效引导城市居民的绿化出行,提高城市道路的公共服务能力。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问题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许多有效地改革,我们应该立足国内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放眼全球的最新经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努力做好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布置也日益复杂。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维护力度方面还比较薄弱,城市道路多次开挖,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常见,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还破坏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因此,对于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维护成为了一个研究的话题。
1、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经常重复建设,多次开挖,使得城市道路地下管线遭到损坏。当对城市道路多次施工时,各种管线会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由于当前审批程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下管线出现排列错乱的局面,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2)地下管线产权人一直以来有无偿使用地下空间的传统,不愿承担作为受益者应分担的政府在道路建设上所投入的征地拆迁等必要成本。现国有出让土地已普遍实行了有偿使用制度,地下土地则成为了被遗忘的资源,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已习惯于无偿使用国有的地下空间。
(3)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施工范围现只局限于通信管线方面,却没有把电力、供水、供气等管道线路划到地下管线施工范围中去。地下管线产权不集中,多头管理,各自的管理规定衔接不够或相互矛盾,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造成对地下管线的管理缺乏统一性、长远性、一致性与协调性。2、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对地下管线缺乏统一的管理。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划进行操作,遇到线阻时,经常乱改线路,导致线路混乱。有些线路被施工人员随意改动,使得跟原来的规划不相同,原来图纸上是一条可以施工的路由,现在打开,各种管线已经占满,而污水管接入雨水管中,汇水区的排水管径到下游突然变细水管了,地下管线规划理念没有得到重视,也缺乏技术的支持。
2)城市道路地下管线运行部门比较复杂,而且还很乱,制度也不相同,可以说相互孤立,没有紧密合作,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对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缺乏有效的管理。
3)当前,对城市道路地下空间认识还不够高,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完整的管理办法。地下资源使用费也没有收取,使得道路再三开挖。3、如何做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建设
(1)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有了周密统一的规划,设置了统一的综合管理部门,进行了精细严实的设计,就为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创造了先决条件。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地上道路与地下管线项目同时进入招标程序,而且尽可能地在同一标段由一家道路施工单位总包,再由其量力把地下管线分包给资证齐全的商家。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协调环节,提高了工效,确保了工期和质量,确保地下管线的建设。监理部门要严格以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按照不同专业,从原材料、施工、检验各工序把好质量关。
(2)档案资料,电子管理
地下管线是地下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管网的设计、施工资料,要做到地下方位清楚、三维尺寸精确、施工查找方便,为城市的近期、远期设计施工提供完整可靠的资料。要率先在这一领域实行电子化管理,以确保在今后道路改建扩建工程中,不再出现因目标找不准而挖损管线的事故。
(3)以设计为基础,精细严实
工程优劣成败的基础是设计,其是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网建设能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单位必须要做到精细严密。要做到精细,设计人员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划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在设计图上开辟“协调”一栏,会同专门人员对设计进行审核会签。而严实其实就是要做到设计严谨,实事求是,既要按照规范,又要深入实际,敢于创新。
(4)以管理为本,固本清源
最大限度的减少环节,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协调各个环节以各个部门的间的问题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要做好管理工作应当成立一个常设的综合管理部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久拖不决,该管理部门应当要高于其他部门的管理规格,比如可由某一级领导兼任该部分最高领导,下设常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务。
(5)以规划为纲,纲举目张
作为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和发展纲领性文件的规划,应道要同时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超前性、协调性及可操作性。城市建设与道路建设的任何一项工程都必须要无条件地置于规划的统筹之中。使得规划能够做到历史传统与现在文化、传统与创新、现实与未来、人与自然的有效结合。于此同时,也应当以规划道路建设为纽带,连同相关的地下的供水、供电、供气、排雨、排污等配套工程一同绘就报批,实现上宏观层面上的协调以及在微观的可操作性。
(6)做好维护工作,确保使用寿命
根据城市道路实际情况,首先,制定出相适应的地下管线设计方案,创新思想,全面考虑,合理规划和布局地下自来水线路,排水线路和煤气线路,此外还有通信网络线路等,规划和铺设,不同线路之间应该腾出一定的空间,这样就可以保证线路不交叉,地下管线便于分开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维护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地下管线的利用不仅影响到市政加、规划、建设、信息办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在制度相关法律制度的时候,应紧密配合,加强沟通,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制度更好的实施,便于建设单位自我约束;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地下管线能否正常运作,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的合理发展,也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针对我国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合理维护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此外,还应该设立城市道路地下管线规范制度,成立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尽量避免多次开挖的现象,为地下管线正常运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cross section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Keywords: City Road cross s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道路的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通常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根据道路的功能、红线宽度、两侧用地使用情况以及有关交通资料,同时综合考虑建筑艺术、绿化环境、秩序管理、管线布置等方面要求,确定以上各部分的宽度,合理规划道路横断面,在适应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交通有序安全,体现以人为本。
1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复杂多变,城市道路设计首要的是横断面的布置。道路的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置。
1.1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由于机动车道上行驶的是车辆,所以机动车道的设计应先考虑车。设计车道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如何组织,是在同一车道上行驶还是分隔行驶?一条车道需要多宽,该车道有多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几条车道才能满通量的要求?车行道需多宽,如何布置?车道设计的重要指标是设计车速和通行能力。快速路主要保证车速,而其他路主要保证通行能力。在确定车道宽时还要保证车辆安全间距。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 5.0m(或 4.5m);6.5m(或6.0m); 8.0m(或 7.5m)。中小城市主干道宽度建议值见表 1:
1.2人行道的设计
为了不妨碍交通,以及施工安全,一般是在人行道下设置管线。人行道设置主要以人为主, 考虑行人的舒适性、安全性,繁华地段还要考虑行人的通行能力,同时也要满足绿化要求。一般认为道路总宽度与单侧人行道之比在5:1~7:1的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为了保障人行安全,路缘石应高出路面高度10~20cm。
1.3 横坡度的确定
路面横坡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排水。从路本身的角度看,坡度越大,排水越快,路面越稳定、 耐久。这是每个道路设计者都知道的。从车的角度看,横坡大则不利于行车,车易打滑、倾覆等。若横坡小,行车较舒适,当横坡过小,积水难以排除,也不利行车。所以确定横坡一般都是从道路本身性质,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从横向排水、道路纵坡、车行道宽度、车速四方面出发确定横坡: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一般取值 1.5~2.0%。但是从生态观点看,道路的横坡还可以降低一些以延长地表径流时间,一般认为保证道路排水的最小纵坡是0.3~0.5%,当道路纵坡大于2.0%时,在径流系数较大的路面上采用较低的横坡完全可以保证路面的排水要求。
1.4 横断面的综合布置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 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 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 有利于雨水的排除; 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一般要求填挖平衡,常用形式都是关于路中线几何对称。但在特殊地段,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也可把道路各部分建在不同平面、标高上,使土石方量尽可能少。在沿天然水体道路上,除作好防洪、防渗等工作外,还应考虑行人的观赏要求,加宽人行道,多布置绿化,设置椅橇等供行人游览和休息。道路一侧有高层建筑物时,可在另一侧植种高大树木来达到“平衡”的美感。
1.5 道路边坡
现行工程技术规范中,道路挖方边坡一股为1:0.1~1:1.0,填方边坡一般为1:1.0~1:1.5,这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边坡形式多是直线,这利于设计人员计算。但是,维护机械设备在 1:3和更平缓的坡度上工作效率最高;1:4和更平缓的坡度能减少车辆驶离行车道时发生严重事故的危险性,车辆驾驶者较易在挖方坡面上保持控制并减少冲击。挖方中使用平缓侧坡可获得较长的视线,流线型的界面能减少风化和雪堆。
2、横断面规划设计中注意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2.1 充分研究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
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为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的中长期建设规划,通过预测城市中长期交通方式、交通结构,规划城市道路网络,科学确定道路网络规模、级配、功能,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根据道路功能对沿线土地开发提出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出入口控制等要求),制定公交线路网规划,配套城市交通管理策略,明确自行车、步行交通的路权,过境交通的屏蔽方式。
(1)确定道路等级
因城市旧城与新区土地开发模式、限制条件完全不同,有必要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分级方式进行调整,在原有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基础上,细分次干路和支路。次干路分为两级,I 级适用于新区,II 级适用于旧城区。支路推荐分为四级:I 级为交通性支路,机动车道双向两车道。公交车可行驶、贯通;II 级为机动车单行、自行车优先支路; III 级为非机动车专用路或步行道;IV 级为地块间的消极空间和历史街区的街巷。
(2)合理划分道路功能
国外实践经验表明,理清道路功能至关重要,它可提高道路网运转效率。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必须贯彻整体协同、交通分流、优先服务、以人为本及系统性等观点。不同类别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当不同,并且各类交通在这些道路上的优先级亦应不同。
2.2 注重道路功能设计
各类城市道路为实现其预期功能,必须从主要服务对象及优先级、路网指标、道路设计技术指标、断面分配形式、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交叉口渠化、分隔设施(特别是人行道隔离)、路边停车、公交专用道、公交港湾站点设置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要求。如体现不同类别交通在不同类别道路上的优先级差异,从快速路到支路,行人、自行车优先级应越来越高,但小汽车等机动车优先级别需越来越低。地面常规公交在各类道路上都应体现一定的优先性,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方便居民出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宽度设计需随着道路等级的提高而适度变窄,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沟建设方式,减缩人行道宽度。注重连续安全步行系统建设,主次干路必须设置分隔带和行人、自行车过街安全岛, 提高道路安全性。
2.3 满足路面分幅的近远期过渡需要
随着公交线路网覆盖率的提高、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形成以及小汽车的家庭化,居民出行方式将由自行车向公交车、小汽车转移,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城市干路上出行需求呈萎缩趋势,逐步从城市干路网分流至更安全舒适方便的支路上。原有的非机动车道将部分改为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辅道或路边停车带,为减少改建工程,路侧带尽可能保持不变,现有路面的机非加分隔带总宽度应有利于将来规划断面的建设。各地应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预测机动化发展水平、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规划非机动车交通网络,明确规划目标年非机动车的路权,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合近远期过渡的道路横断面方案。
2.4关注行人过街设计
2.4.1 设置行人安全岛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当道路宽度超过4条机动车道时,人行横道应在车行道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上设置行人安全岛。设置行人安全岛,可以把行人过街的活动分为两个过程,每个过程所要穿越的车流数量比不设安全岛时减少了一半。行人可以在安全岛作短暂的停驻,减少了暴露在车流中的时间,降低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对于大中城市交通繁忙地带的灯控交叉口,若路宽度大于 15m,且无条件修建人行天桥或地道,建议在道路中央设置行人安全岛,岛的实体宽度为 1.5~2.0m,在尚有少量自行车的情况下,岛宽宜增大到 2.0~3.0m。
2.4.2 设置障碍
在人行横道前的路面上设置十几厘米高的障碍,同时设有标志,汽车在通过时只能减速缓缓越过,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2.4.3 设置行人控制的红绿灯或暂停标志
在人行横道边上设置了行人按钮式信号灯,有行人要过马路时,按下灯杆上的按钮,马上转为红灯,车辆停驶,行人可以安全地穿过马路;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或人行横道前,设置“停”警告标志,要求司机在路过时不管有没有人都必须停一下再走,以免车速过快与行人相撞。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特点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改变了以往自筹、自管的运营体制及工程指挥部直接管理的落后模式,实现了以市政规划管理部门管理为主的集中管理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广泛的工程建设实践中,我们看到了集中管理、短期会战的优势,同时,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长期受以往自建、自管模式的深远影响,因而逐步显现了质量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市政道路工程的项目开展往往由政府出资建设,为了减少项目投资成本,对施工工期的严格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因而一些项目管理者将工期提前作为检验工程建设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却忽视了工程项目本身的质量控制,使施工计划安排缺乏系统性与周密性。同时,受施工场地的限制,市政道路建设常常会在繁华路段、交通枢纽路段或拆迁工程量大的地段展开作业,其施工场地的狭小也增加了工程进度控制的难度,使高质量建设变得难上加难。在实际施工中,城市道路建设常常会遭遇各类管线的阻碍,如供热、供水、煤气、通信管线等。而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施工人员对管线布局掌握的有限使盲目施工等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既阻碍了施工工期,又造成了资源建设的极度浪费。
2.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
2.1采取有效的预防、施工管理措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将造成市政道路工程的全盘皆输。因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我们应毫无松懈的构建完善的事故预防管理体系,依据丰富的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全面的预期,并制定出风险评估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施工人员提供完备的质量建设依据。在质量管理中一旦发现偷工减料、质量建设差的工程时应采取一票否决制,对不合格的施工队予以清理或替换。当然在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上我们要本着来源于实际的原则,即不过低要求、又不过格,应根据具体的问题做细化、分阶段的制定目标并逐一击破。
例如,在铺筑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前期,我们首先应对其下承层的质量做必要的检测,合格后便可在路缘与混合沥青的接触面涂抹粘结油,为水泥混凝土材质路面加铺改性沥青层面,同时注意对破损路面的修补、填坑、补充裂缝,注意表面的平整与摊铺前的必要清洁。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则采用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基准平衡梁的方式。在路基的碾压处理环节,我们应采用分层碾压、预留台阶的碾压方式,从路基量边向中间逐步碾压并本着先轻后重的原则,先慢后快的频率进行夯实碾压,同时严格控制碾压的次数,使压实度在合理的含水量控制下达到既定标准。
2.2完善材料检查环节,加强质量管理监控
工程施工材料好坏、适用施工环境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质量建设与材料控制紧密相关的管理观念,加大对施工材料的性能控制,完善各项检查环节,使之强化工程建设使用寿命,发挥施工建设的最大服务价值。在道路施工中,道路及其附属结构的养护和畅通十分必要。众所周知,市政道路在城市的交通服务中,长期受恶劣环境的侵袭、暴风雪的考验、烈日的考晒,不仅要承受较大的荷载,更是要饱经风霜。因此,为提高道路施工的防变、抗变能力,我们必须贯穿始终的在施工原材料上做严格的把关,完善材料检查、抽样、复试的严密环节,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严格予以取缔,切断供货源,在严格控制材料进场的环节中使优质的工程建设最大限度的造福于人类。
2.3严格实施现场质量跟踪的完备质量监控体系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每个施工项目建设的宗旨,市政道路工程也不例外,为了能最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施工状况、建设质量,我们只有严格的实施现场质量跟踪,对一切检查工作都做到亲力亲为、深入实地的开展死角检查才能及时的发现施工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与安全隐患,从而避免质量建设不完善造成的更大损失。在现场质量跟踪时,我们还应对发现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记录与汇总,跟进问题施工的解决进展,重点检查混凝土的砂石料、水量是否合乎标准、钢筋的焊接是否牢固、绑扎的长度是否达到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紧密牢靠,并实施合理的阶段工程改进质量验收。在规范的质量监控中,我们还应考察承担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单位是否取得相关的资质认证,并能依据证书的许可职能进行承揽工程施工,同时严格的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合同进行规范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设计、更不得偷工减料,依据施工实践发现设计偏差时则应上报市政单位管理部门审批并听取修改意见。对检查优秀的施工部门给予坚定明确的肯定与鼓励,而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工程建设则限期整改并做出相应的处罚,从而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现象不再发生于道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中。
3.结语
1.道路绿化设计
1.1清理要绿化的道路和场地
在设计之前,设计单位应该先对环境进行勘测,以便将场地平整纳入设计内容,这样有利于对现有地形的利用和整理,将清理不适合用于绿化种植的垃圾土和土石等建筑废弃物纳入工程要求,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以及为植物日后的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
1.2苗木品种的选择和引入新品种的问题
在道路绿化的时候,苗木的需求量较大,可供选择的类别也是不同的,可能会影响到道路绿化的整体效果。因而设计方应当着重注意苗木品种的选择和引入新品种的问题,结合市场苗元进行选择,做到适树适种。
1.3植物景观应当追求整体性的效果
现代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当地路况、汽车速度等不定因素,在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时候需要从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变化两方面来考虑。规划过程中需要从大的方面考虑,争取植物景观的协调统一性。绿化带植物景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道路的绿化不仅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还有较多层次,更具美感。从设计平面上来看整体效果应当清爽整洁,空间上,对植物的设计有导向性和整体性,在道路上能形成具有美感、让人感到舒适放松的风景。
1.4模拟植物的群落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道路绿化时,应当多参考该植物群落的生长特点,设计一个生态的模拟环境。道路两旁所栽种的高大乔木,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道路行道的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丰富行道绿化,同时也可以为底层的植物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所带来的美感与便捷。
2.审查绿化施工图文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对设计文件总要求的审查
审查时我们应注意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与审查批准的初步设计一致,如果发现有较大的更改,应当检查是否具有相应批准更改的文件,施工图是否达到设计的深度要求,设计图纸(总图及其它图纸)是否完全齐全,这些都是我们审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
2.2对设计说明的审查
制作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说明,对道路绿化施工非常重要。设计文件说明需要将设计思路描述清楚,审查时,可以要求设计方把设计图纸中表达不明以及对绿化施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设计说明中描述清楚。审查后确保在别人读完设计说明后,可以对整个这个道路绿化的设计有一个基本清晰的概念。
2.3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审查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关于城市道路绿化的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是我们审查的重点,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例如道路绿带设计要求、道路绿地率标准等,有些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不注意新标准、规范的更新,由于套用作废的规范、标准图,引起设计错误的情况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下为几点审查时应当严格注意的地方:
2.3.1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包括,为行人制造凉荫、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噪音、美化城市环境。恰当使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组合,可以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不仅如此,绿化覆盖率高、景观层次多样,可以保证道路绿化功能的最大化。
为了使道路行车更加安全,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保证行车视线的原则。首先,在路口和弯道的规定范围内所规划的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车驾驶员视线和视距;其次,在弯道外侧所栽种的绿化树木应当沿着弯道栽种,以预示路形的变化,引导行车驾驶员的驾车视线。第二,保证行车空间的原则。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应当确保一定的高度和宽度,绿化植物不得影响正常车辆的行驶。具体的空间范围可以参考当地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所提供的要求。
2.3.2城市道路绿地率
绿地率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审查时,应注意设计方案中绿地率是否达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相应等级道路的绿地率指标,还用注意是否达到工程所在城市有关绿地率的标准。如《南宁市城市绿化条例》中明确,城市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5%,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指标低于国家规范指标,审查南宁市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方案时,就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审查其绿地率是否达标。
2.3.3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中主要景观构成,道路的绿化景观效果直接取决于行道树的选择和质量。行道树的绿化功能主要是通过制造树荫从而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庇荫,正确规划、种植行道树,可以将庇荫的功能最优化。如果遇到人行道比较宽,或过往行人不多,或该路段的绿化带有隔离设施的情况,此路段的行道树下可以种植地被植物和灌木,这样可以提高绿化防护效果,使绿化植物更加美观。如果遇到该路段行道树绿化带空间不足,只能种植行道树时,可以在种植行道树后在地面上铺上透气渗水性能较好的路面材料,这样不仅有利于行道树的存活生长,同时也不影响正常行人的行走。
正常情况下,行道树的栽种间距不得小于4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要求快长树的胸径不得小于5cm,慢长树的胸径不宜小于8cm。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实践,城市主干道上种植行道树,胸径要求应达到10cm左右,方能呈现大方的景观效果,苗木的成活率又能得到较好的保障。行道树的胸径最小不应低于8cm,低于这个标准,就显得比较的小家子气,景观效果显现不出来。除了胸径以外,行道树的冠幅、分枝、枝下高等都是直接影响景观的重要指标,设计方案中都应做明确要求。
2.3.4排水、环保
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需要保证土壤正常的排水功能,并且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该路段的空气质量,降低该路段的车辆噪音污染,从而保证环保健康。这也是审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点。
2.3.5配套设施
设计中缺乏配套设施相关内容,也只施工图设计常见的通病,有的设计中所有提及,也只是一笔带过,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无法实施。然而,配套设施是否齐备,往往直接影响到工程日后的管养问题,应将供水设施、绿化防护设施等纳入施工图设计的内容。
2.3.6公众利益
在遇到该路段有文物、古迹、名木、古树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保护手段。必须保证设计合理,且满足绿化率。公路(含辅路)两侧的进出口设立不得影响文物等公众利益。公路设计考虑公路客运和人行过境街设施。
2.3.7设计引用是否规范
设计引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包括引用已经废止的设计规范、已经废止的施工规范,或错误的规范名称,使用标准要求低的规范等问题。在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说明中,不得出现规范名称错误等情况,设计者需要仔细检查。
2.3.8设计文件是否存在错、漏问题
大多数设计文件都会出现文件错、漏的问题,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需要留心校对,多次校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文件出错,或者设计文件缺漏的问题。这需要设计者、审查者加强自我的工作责任心,保证设计文件的完美。
3.总结
通过对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可以将施工设计图中不够合理、不完善的部分加以修改和补充,以协助设计人员改善方案,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其成为一项符合规范要求的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因此,设计文件审查是必不可缺的,设计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审查意见,及时根据审查意见完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4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114-0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
1.中国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国家宏观就业形势严峻。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由于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持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2.中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最近这些年,由于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引进了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提供人才短期培训,很多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大量的竞争对手。
3.某些“好”专业更受人才市场青睐。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
4.海归学子对中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具体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目前,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写教材,组织授课,但授课情况参差不齐。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省市组织专家精心编写教材,并对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对授课情况督导检查;而一些尚未对就业指导工作引起重视的地区则对就业指导课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统一的教材。由于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和明确的评价机制,从而无法有效地促进就业指导课的开展。
2.教学方式方法急需创新。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组织上有别于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对方式方法创新和课堂的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就业信息量和实践经验,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3.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多由学生政治辅导员兼任。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也是高校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其特点是年轻、流动性大。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以分为助学、就业指导、心理辅导、政治思想教育、党建、团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等12项之多,在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下,这些工作全由政治辅导员来负责。担任繁重工作的辅导员,精力自然十分散,在每一方面都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不例外,因而使得个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难以提升。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策略
1.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近年来,高校学生职业意识不断增强,对就业的定位、打造、发展都十分重视,
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帮助低年级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发展自己提前“铺路”,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是使学生能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掌握就业基本技能,培养就业基本素质,顺利实现就业。
2.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目标。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调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这门课程要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3.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结构。(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就业的基本知识,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高校培养的人才的最基本内容。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学习,重点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大学中期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选择职业。(2)拓延性课程。拓延性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而开设的,主要为选修课程,目的是使有知识拓展需要的学生都能随时学习,而不受时间限制。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弥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不足而开设的。具体课程应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组织管理学、领导学、人际交往学、心理学、营销学、职场学等。(3)实战性课程。实战性课程是在拓展课程基础上开发的,是给少数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实体公司或建立虚拟公司的形式,给学生一个职位,模拟现实情景,在实践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也可以通过创业基地等形式,孵化和支持学生创业。各学校可根据本校状况,开发和设计实战课程。(4)现代化网络课程。除实体课程之外,学校也要开设相应的现代化网络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不受地点限制,随时都能学习“充电”。课程内容可更加多样化,而且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课程设计上要跳出现有课程模式,多设计互动性和实战性较强的科目,使学生在虚拟中锻炼实际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4.利用社会资源,创造实践机会。(1)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学校应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具体负责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要认真制定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工作。(2)校内实践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展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不再单纯将其作为资助贫困生的辅助渠道,而是作为培养学生正确工作观念和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举措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范畴。(3)校外就业实践基地的开辟。学校要主动出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对实践教学基地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反馈和督查,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应有权益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4)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堂实践性教学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和演讲等,还可以邀请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校友走进课堂进行模拟面试并点评;课外实践性教学包括要求学生使用度评估、生涯人物访谈、校园招聘会观摩、招聘信息分析、校友职业发展调研等。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包括体验式实践、参与式实践、研究式实践和参观考察式实践等。
5.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1)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职业化教师队伍。首先,高校要明确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这个队伍的发展前景,稳定这支队伍,使一部分教师愿意专职从事这个职业。其次,高校要把就业指导教师纳入教师系列管理,评审教师职务,在当前情况,可以单独设定条件,使这个职业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探索创新,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破解实践难题的教师进行奖项,营造良好氛围。(2)逐步提高现有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主要需要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培养。培训内容应体现系统性和方向性,主要包括就业指导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应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内外经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预测等)、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文化状况)、自然条件等;内部环境主要培训就业指导支撑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培训方式上要通过集中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边工作、边提高,逐步实现专业化。
四、建立与日常就业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提高指导课程的指导性
1.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与招聘程序的收集整理。校园招聘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在日常的招聘接洽就业指导人员有机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主管面对面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通过参加用人单位举办的宣讲会和招聘会,就业指导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用人理念、招聘流程与方法,将这些信息归纳整理后用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上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2.就业指导个案辅导的开展。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在接受学生咨询前,最好接受一些比较正规的训练,以具备相应的资格。将日常的就业指导咨询个案中涉及隐私的部分进行必要处理后,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素材。
3.就业工作调研的分析。现在,不少学校都开展就业工作调查研究,包括采集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意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等,这是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就业指导课程吸收这些调研成果作为分析和预测的依据,会大大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陈德明,祁金利.大学生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志华.课程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1).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城市化建设中,城市道路建设部分对于城市人们的出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与施工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以及文化形象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于城市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生活等的影响,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建设。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城市的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以及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城市人们的生活以及出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总结来说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城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绿化植被在城市道路中进行移栽、种植对于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自然气候的调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其次,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城市道路建设部分对于城市的空间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部分,在一定的作用与程度上,城市道路建设对于城市的人文变迁以及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见证作用,城市道路建设对于城市功能完善以及城市的品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总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对于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设计以及施工部分对于城市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情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设计以及施工导致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出现问题,从而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建设以及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城市的建设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常见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建设设计部分,由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设计形式的单调或者封闭等问题,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不具有特色和创意,并且缺乏城市应具有的活力。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的种植与移栽过程中,由于进行移栽的道路绿化植被的品种选择时,对于移栽以及种植的道路绿化植被的生长适应环境等考虑不周,因此造成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后期部分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整体建设效果根不上。还有就是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中,由于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对于绿化建设施工部分与城市的地下管网、高空线路的架设的相互影响作用的忽略,从而造成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建设与地下管网、高空线路之间形成矛盾。
2、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及注意
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设计是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施工的重要一部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情况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建设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建设中,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应注意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前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路段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进行认真的调查与了解,以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道的设计中能够运用和避免。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前的施工地段施工环境与施工条件的了解与调查内容主要有进行施工的城市道路的绿化现状以及进行绿化种植地区的土质情况、绿化景观施工周围的管网、架线分布情况等。
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设计中还需要注意,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包括道路绿化景观施工中的行道树部分以及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分车带施工部分、道路绿化的中心环岛、道路绿化施工的林荫带部分。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这四部分的设计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施工设计,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完善和美观上,更具有不同的功能特色。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功能的城市道路路段的绿化景观的施工设计以及绿化植被的种类选择应有不同。比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中,对于城市道路中的主要行道路段的绿化植被可以应用一些行道树进行绿化建设,并且不会对于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产生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中有高空架设线路的路段,进行绿化景观的施工设计时,应注意选择种植一些比较耐修剪的绿化植被进行种植;对于城市道路中的分车带的绿化施工设计应注意结合该路段的功能,并结合路段的地下管道线路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草坪或者花木作为绿化植被或者景观等。
最后,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进行绿化景观施工的道路的行人的交通出行特征以及行车速度等进行考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总之选择的道路绿化植被应该以不影响城市道路功能和美观大方为目的。除此之外,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时还需要注意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协调以及配合以及城市气候环境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植被生长情况的影响等,以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
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是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结束后,根据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情况进行施工开展的。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具体施工开展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施工设计图纸等进行审查以及了解,避免出现一些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实际不符的问题,并注意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前期的一些施工清理工作,保证道路绿化施工的顺利开展。其次,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施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于移栽树木以及植被的挖掘中注意保护树木植被的根部不受损伤并注意做好相关保护,以便进行移植栽种后树木能够成活。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的移苗以及栽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于树苗的伤害,栽种过程中,应注意对树坑的深浅以及浇水量进行控制,提高树木栽种成活率。树木移栽过后应注意施加一些防护措施,比如做一些固定支架等,保障树木的成活。
4、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城市道路的功能特征等,选择合适的道路绿化植被,按照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施工的相关要求标准进行规范施工,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施工效果基础上,推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育红.现代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3).
[2]尹桂娟,孙广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
[3]左文.浦东新区川南奉公路(南段)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与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1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1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城市道路设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城市道路设施是传输人流、物流等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它可以将城市范围内各经济要素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民生,实现产业园区域联动,如2014年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北下关滨江段道路设施的升级改造,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要,推动地方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其次,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有利于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机制与产业关联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城市道路体系通过其服务空间的不平衡性实现对地区经济结构、规模与空间布局的有效引导。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逐步健全,将推进区域内部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商贸往来,带动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各产业发展,引导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体系的支撑,完善的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善,从宏观上将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区位条件,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聚集从微观上说,缩短区域通勤时间,降低区域运输成本,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区域内就业机会。只有打造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环境、优质的交通设施,才能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也才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1.2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与优化调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应高度重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深刻意义。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经济利益与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密切相关,区域资源配置效果受劳动力、资金及技术设备等结构状态所影响,区域经济是否能够均衡且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道路设施投资、调整与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当区域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时,该地区的资源配置效果也相对较好,且能取得良好的区域经济效益,维持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化。
2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设施发展较快,城市交通系统越发完善,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城市道路设施是城市负荷的重要承担者,是城市工业社会大生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资金的增长率都明显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现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严重问题,限制了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城市容纳能力的扩大,导致城市交通拥挤,进而带来城市环境恶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等各种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受限。
2.2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道路设施不完善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设施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没有精确的定量关系,但不适当的供给必定会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城市道路设施间的不匹配不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还会导致基础设施体系中的不足与浪费现象的并存,降低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果。
3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3.1重视发展城市道路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工作关系到城市发展、民生大计,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以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为主题,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区域内土地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储备,注重国有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建设利用效率,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决定、社会融资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盘活城市土地资产,提高土地级差收益,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合力。针对城市道路易出现的网裂、痈包等病害,加强公路防护工程建设,健全公路安全设施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不断不断加大道路设施维护力度,配备灌缝机、综合养护车等先进施工设备,对城市道路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式对破损道路进行应急处置修复。切实把道路养护放在巩固建设成果、保障城区道路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养护道班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各项养护工作有序开展,确保路肩平整、清洁;确保路基边平顺无冲沟;确保边沟、排水沟等排水系统无淤塞;确保警示桩等道路沿线设施齐全整洁醒目。加大对重要节点的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对主干道等重要节点进行检查,及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牌,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确保及时、有效、规范地消除安全隐患。
3.2加强道路规划衔接
实现城市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建设城市道路设施中要坚持规划先行,建立政府牵头的宏观调控机制,从源头对城市道路进行评估,认真借鉴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了详尽规划,精心编制城市总规、全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三个层面的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规划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道路项目建设的认识。严格进行城市道路设施设施投资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工作,组织专家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查,采纳公众提出的较合理的意见,减少重复投资,避免重复开挖,实现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网结构基本合理,出行路径选择丰富,创造安全、多样、便捷、高效、绿色的路网体系,助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
3.3完善高速路网格局,发挥道路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
加大力度,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沟通协调,完善对外的通道,建设多条放射全国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破解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问题。加强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实行“一路一档”制度,规范工程设计,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竣交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推进。建立城市道路设施巡查机制,以日常巡查、专项巡查和综合巡查相结合方式,加强过程监督。同时,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参与”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七公开”制度,积极打造精品优质工程,切实提高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交通承载力。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作为第一任务,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生产力地区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补齐绿色发展的短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一批有优势和特色的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4结语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为此要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处理好海陆空的关系、地下与地上的关系、快速路与慢行道的关系、货运与客运的关系、公共交通与私人出行的关系、道路建设与配套设施的关系,增强规划前瞻性,促进市区与周边县域经济协调、统一、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作者:张远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城乡规划局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城市道路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在城市市区以及乡镇规划建设的范围之内设置一些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各种建筑物和设备等。一般而言,这些建筑结构都是基于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有偿或无偿地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城市道路工程属于国家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环境卫生、给水排水以及燃气和照明等,都是城市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也属于城市道路建设的范畴。由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加强施工管理至关重要。
1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特性
1.1 综合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公共事业等各个方面均自成体系,又密切关联,而在此过程中,城市道路工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平面空间要充分利用,并将各种公共设施统一协调起来,不但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开支,而且还可以加快城市的建设速度,提高城市道路设施的功能,这正是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综合性的表现。
1.2 多样性。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城市道路工程的功能上,为了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城市道路工程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各种各样。比如幽静的步道、建筑小品;不同等级的道路,有跨越河流为联系交通或者架设各种管道用的桥梁;为疏通交通和提高车速的环岛、多种形式和功能的立交工程:供生活生产用的各式水管道;供热煤气和电讯用的等综合管沟等等。
1.3 复杂性。一般而言,城市道路工程施工都是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防寒,雨季要制定排水和防雨计划,否则将会对施工质量、工期、以及经济核算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从实践来看,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的条件变化比较大,可变因素较多,比如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结构类型、技术装备、物资供应、协作条件等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表现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复杂性。
2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组织只重技术而轻管理。从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施工管理现状来看,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方案、资源供应计划以及施工平面图的设计。虽然有些施工组织设计并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内容,但只是从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方面提出了一些保证措施。工程的技术性措施比较强,但管理方面的措施却非常的薄弱,缺乏可操作性,组织措施、合同措施等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2.2 城市道路施工组织内容有待进一步规范。对于城市道路施工组织的设计而言,按照建设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计划、投标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中标之后及实施阶段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只是对设计阶段与投标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了明确规范,而设计阶段的重点在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它们是编制工程概预算以及投资控制的重要依据。投标之前,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提出建议书,规范标前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其目的在于规范招标与投标管理活动,使其规范化与标准化。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实施阶段中标以后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主要有建设项目、单位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这就导致了一些中标的单位,在标后施工组织设计格式、内容、深度以及广度上出现差异性、参差不齐,以至于形成一种无序的状态,不但制约了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正常发挥,而且也影响可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实现。
2.3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责任落实的不好。据调查显示,目前城市道路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最常见到的现象是:在某一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初期,参与的单位和个人数量都比较多,而且非常积极,但工程竣工后,尤其是出现质量问题时则找不到责任承担者,各单位或个人之间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责、权与利难以有效的统一在一起,甚至有些规章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形成全体参与者共同努力,共担责任的局面。此外,由于现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比较小,对一些违反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的行为太过迁就,这也是对该行为的一种纵容。
2.4 缺乏保障措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城市道路施工中标合同的价格普遍偏低,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该工程的经济效益,企业法人将对该工程项目的经理下达成本降低额指标,从而保证施工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基于这种条件,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目标的前提下,该工程的项目经理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经济以及合同措施,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管理费用之中,通过制订一些降低成本的计划和措施来实现,因此这就需要制订一些项目成本保证措施。而这正是现代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组织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不编制这些内容,因此经常出现项目形成、事后算帐的局面。
3 加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案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
3.1 加强思想重视和城市道路工管理制度建设。城市道路工程是社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道路施工的优劣,直接决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作为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思想重视,严格保证工程的质量,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此外,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更新工程项目的管理理念,城市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一定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文明化,从而确保城市道路施工规范的严格执行,并保证各项指标验收达到优良水平。建立、健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明确施工管理者的责任,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努力实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从而保证城市道路施工技术要求真正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建立技术和安全交底制度,尤其在分项工程开工之前,一定要召开技术和安全交底大会,工程监理必须参加。
3.2 建立健全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体系,加强工程项目各个建设阶段的管理。除了要加强思想重视外,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可划分成三个阶段,即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评估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又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等工作内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完,就进入实施阶段,征地拆迁、工程招标、现场施工管理、城市道路工程的缺陷修复以及竣工验收等。城市道路工程经竣工验收后,就进入到评估阶段,它是在城市道路工程实用2至3年以后,通过系统工程方法对该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以及实施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评价。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施工管理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思想重视和施工管理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叶远航.浅析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管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刘磊.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探讨分析[J].价值工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