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4 16:2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相关研究甚多,如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阅读教学设计展开全面优化,这是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的热情。故事引导、哲言介入、生活案例展示、媒体信息展示、课堂演绎活动设置、悬疑问题比拼等,都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初中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心理,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学习情境,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我的母亲》是先生的回忆录,文章情感丰富而真实,具有感染力。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并请会唱的学生一起演唱。在演唱结束后,笔者给出问题: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歌颂母亲的作品?今天要学习的《我的母亲》有哪些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我们的母亲具有哪些共性特征?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讨论学习,有学生说:“《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子女的心声,妈妈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子女,我们当然要歌颂妈妈。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小说还有很多,高尔基就以母亲为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我的母亲》中,作者将母亲形象刻画得生动真实,让人油然生出亲切感。”也有学生说:“我们的母亲具有勤劳、善良、和蔼、富有爱心、慈祥等共性特征,唯有母亲,能够为我们付出一切。”由此可见,学生已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逐渐走进了文本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歌曲,起到了渲染气氛的目的。《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歌颂母爱是老话题,但学生还是想知道名人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这个角度展开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思维迅速启动,充满热情地跟随问题展开了文本学习。

二、优化引导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阅读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明智选择。朗读法、提问法、想象法、体验法等都是教师常用教法。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解析,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对常见阅读引导方法展开深度优化,以提升阅读教学效度。提问法是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需要观照不同学生的学力实际;朗读法强调学生朗读的重要性,而如何科学设计朗读策略,还需要教师多重比对,而不是追求朗读的数量;体验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感知,以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阅读教学的引导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情实际进行选择。在学习《雪》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清文本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提问设计活动。按规定,每个小组要设计10个思考问题。学生上交思考题后,笔者综合考量,最终选定8个思考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的雪的?你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目的是什么?本文主旨是什么?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感触?笔者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阅读教学问题进行展示应用,凡是被选中的问题,负责出题的小组具有免答权利。评选结果公布时,学生都兴奋异常,其成就感非常强烈。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思考问题,这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重要措施,对学生形成的正面鼓励和影响非常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对全面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调整学习顺序,遵循先学后教原则

当前,新《课标》推崇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能够率先学习,对文本形成一定认知之后,再由教师给出点拨和解惑,以完善其阅读认知。先学后教体现现代教学的崭新理念,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值得大力推广。教师要在具体落实上有所探究,促使学生真正建立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体现的是学习主体客体转变的问题,其顺序颠倒之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正式确立。如阅读《敬畏自然》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教学集中解决学生自主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学生提出:“敬畏自然是不是要求人们无所作为?”教师先征求其他学生意见。有学生说:“敬畏自然不是要求人们在自然面前不求进步,开山铺路架桥,这些都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行动,能够让天堑变通途,这就是人们主观努力的结果。”教师给出积极评价:“敬畏自然是一种态度,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但并不是要束缚人们的手脚,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教师让学生先学文本,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典型的先学后教,符合现代阅读教学的基本精神。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让教师来回答,这也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

四、延伸训练维度,创设独立阅读时空

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阅读学习的时空,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并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探究。此外,还要在阅读延伸方面有所创新,让学生多多阅读课文材料,拓宽阅读视野,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有重要帮助。教师在设计阅读训练时,要摆脱“大一统”思想,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梯度性训练内容,给学生一定选择权。如《吆喝》阅读训练设计:①简答题:课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②搜索题: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③拓展题:吆喝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广告形式逐渐消失。如今各地大街小巷的吆喝声虽然不是很多,但吆喝声还是会在我们耳畔响起,收集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吆喝声,并描绘一些吆喝人的动作和神态。三个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两个进行训练。教师给学生一定选择权,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教学引导方法,调整阅读学习顺序,延伸阅读训练域度,提升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全面塑造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86-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的成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模式逐渐由“听”转向了“看”,阅读是人自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人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在进行,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实行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心存疑虑,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中实行。所以,我们应该在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今,对于人才的重视很培养时前所未有的。我国的教育成本不断的提高,家长在课业之余,更加的注重对于孩子全方位技能的培养,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也意味着,未来孩子的竞争压力也非常的巨大。为了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对于教育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开拓与研究,更加注重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孩子探索知识的能力,这一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主流。概括来说,当前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1]。

二、有效对话和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1.有效对话的理念

对于有效一词的内涵,具有多种解释,但是都提到了有征验,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从教育学上来说,有效包含三个层面,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效果是指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效率是指教师在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后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效益是指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目标与学生具体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有效对话指的就是能够维护、激发、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通过对话的方式,在一定方向性和主题的指引下,以平等参与为原则,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发表观点、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过程。

2.问题式教学和有效对话的结合

阅读是人们通过认知器官,对语言符号进行识别,然后在人的大脑中转化为一定的概念,形成完整的思想,并发展为联想、评价、想象等复杂的活动。我国新课标明确的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一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对教学中主要的核心观点、构思等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其主要的实施在于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探讨与进步,更加的注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对话的进行,就是体现在教学的问题性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对话,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问答式的对话过程。

三、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预读的有效对话与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1.进行设计的目标

任何教学的进行都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只有制定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字阅读审美、批判、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阅读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在课堂上,要通过有效对话和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

2.具体操作方法

这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是以问题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并不断的推进问题、归属问题,推进学生积极学习。

首先对于问题进行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包含三个原则,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第二,问题具有解答性,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索能够找到本身对于问题的答案,并且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变;三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根据性,可以以生活、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状态等进行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和教师应当是平等交互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课堂氛围上,要注意对于情境的设置,这是使学生展开有效对话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对话的有效性与适宜性、认知指向性进行控制[2]。

具体做法是首先把阅读分为泛读、读看、精读、评论、发言与书写这几个环节。在泛读过程,要提出问题,建立基本的文本感知;在读看环节,由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对情境进行导入,学生结合教师的展示进行阅读;在精读环节,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方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在评论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文章深入的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在发言与书写的环节由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的扩展迁移,并写下读后感。在泛读的时候,问题的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蔡勉旅坚还亡友财》这篇文章中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如果再没人看见的情况下,捡到了500元钱,最近有看上了一双漂亮的鞋,你想怎么处理这些钱呢?引导学生的解答兴趣[3]。在读看环节就要利用先进的设施进行实物的展示,加强氛围的营造。精读的环节要使学生对你文章的语言、情感基调、表达方式等进行掌握。评价的环节要注意对于整个过程的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的发言与书写环节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比如在《蔡勉旅坚还亡友财》中,就可以让同学们举出身边的例子,以及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要一味的强调高、大、全的模式,要在学生中展现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更加的具有代入感。在每一过程要把握好对问题深入的探讨,逐步推进问题的深度。比如说针对上述问题,先问学生怎么办,然后问任务是怎么办的人物有没有犹豫,你怎么看待人物等。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两种方法的具体意义,并介绍了这一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我首先给学生观看一段the New IPAD的广告视频,并设计问题:“How does technology make a difference our life?”然后展示几张图片,从最初的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到单反相机,从“大哥大”到可以发短信、拍照片的手机,再到如今流行的iPhone 4S,设计问题:“What can we use a mobile phone to do?”让学生进行一个warming-up的话题讨论,转而设计问题:“If a cook has a mobile phone, what will he do with it?”从而把话题引到课文上。然后,课文里的两个主人公Henry Jackson和a snake from Asia出场。此时展示课本上的图片,设计问题:What’s Henry Jackson doing? Why?

2.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层层推进,并训练阅读技巧

我设计了fast reading: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Always smile.

B. A snake bites a cook.

C. Mr. Jackson is a cook.

D . If a snake bites you, take a photo of the snake with your mobile phone!

然后我设计了reading for details的练习,通过分段阅读获取详细信息,这一步的问题设计既有answering questions,也有multiple choice和True or False,既有课本上原有的练习题,更有我对教材的深挖,既有针对尖子生的难题设计,也有照顾中下层学生的较易理解题目,凸显问题设计的层次感和课堂的立体感。整篇文章阅读完后,我又针对整篇文章设计了一个填表格的获取信息题型,从而体现了“总―分―总”的阅读理念。

3.引入竞争机制,把输入变为输出

我通过竞赛的方式,设计了以下几种题型:①Find the key phrases in the passage. ②Put the Chinese into English with “if条件状语从句+祈使句”. ③What’s the English for the Chinese in the text? (Find rules:if条件状语从句+祈使句). ④Retell the story―Filling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phrases in the text.

4.读写结合,升华知识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56-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一种基本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获取信息、预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不少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当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与问题设计单一、问题内容不够深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艺术。

1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的,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板块,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课时紧的特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很重要。问题设计的得体、巧妙,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不重视问题设计艺术,致使问题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1.1无效设问

从问题质量上来看,设计的问题多但能力训练目标不具体,有的甚至是无效提问。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旨、脉络、目的的比较少,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1.2问题形式单调

一些教师为了方便,问题设计时常采用对或错的形式,学生的听觉、视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艺术

2.1读前设问,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熟悉的图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Who is it?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It is Po,a hero panda。师:Yes.In the film,which is his favourite food?生:Noodles.师:In the film,what can he do?生:Play Kungfu.师:Good!What dou you think of Po?生:Lovely,brave…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Today,we will meet another lovely giant panda named Xi Wang.Let's see wether the two giant pandas are different or not.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有了初步的印象,为有效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读中巧问,逐层推进

2.2.1读中设问,层层递进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条理性,深化学生思维。如教学8A Unit 5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时,可以先设计一级问题:where is ZhaLong?What makes ZhaLong special?What problem does ZhaLong have?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再设计二级问题:Why are there so many birds and wildlife there?这个问题是在前面一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最后再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protect wetlands?要问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回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2.2读中追问,开启思维

阅读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即时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追问,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并根据the growth of Xi Wang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部分细节。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when she was ten days old?What did she start to do at four months old?这样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学生会透彻了解“希望”的成长过程。然后教师追问: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the giant panda the name Xi Wang?这个问题稍带有深度,能引起学生深思,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2.3读后设问,注重应用

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并且学生的答案基本上趋同,虽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问题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容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比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语言输出,使师生课堂互动更具有交际性。如教学7B Reading A ghost in the zoo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thing unusual?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给出答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会给出很多答案如call 110 for help;shout loudly for help等。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能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阅读的交际化。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目标。

篇5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 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 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 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 tGreen Wall》(Lesson 74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 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篇6

1.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

1.1要逐层深入发问

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了解文章内涵及写作背景意义等,但是初中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总是无法吃透文章,总是对文章半知半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教师能够用正确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要逐层深入地进行提问,不要直白地发问。

1.2提问时要使用生动的语言

提问,很多教师都可能只是认为就是直接发问,其实不然,提问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教师提问时要带着笑容不要给学生压力,要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一种语言享受。

1.3提问后要进行一定的语言奖励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提问后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语言奖励或鼓励。很多学生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能很快答对,他们可能会答错,但是教师一定不能用严厉的语言进行批评,否则会严重挫伤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论对错与否,都要表现出对学生极大的信心。例如:某个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出错了,教师就该面带笑容地说:“没事的,可能这位同学有些紧张,我相信下次就不会了,请坐。”

1.4同一个问题最好只提问一个学生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教师在提问时不要想着这个学生答不对,换个学生看看,否则下个学生答不对,先前的学生就会产生无所谓的心理,不仅我不会大家都答不对,如果答对了就会有种羞辱感。

2.提高对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的关注

我国的阅读教学是比较传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主观上追求共性统一,而忽视个体的特点与需求,凡是阅读教学都从大众化角度考虑,却刻意规避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状况良莠不齐,现在很大一部分在职教师都是以教学参考为依据进行教学,这就出现教学参考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厌倦。所以,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必须脱离于教学参考以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抛开以前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做到与学生平等,融入学生中,营造一个师生平等、教学开放、学生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思想,并且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实现教学上真正的师生互动。教师在进行新式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开放的意识

在阅读教学伊始,教师往往会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设计出多样多方面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阔。

2.2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提升

我们提倡阅读教学的自由、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律不管,任由学生像一盘散沙一样随便发展,开放自由并不是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毕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是肤浅的阅读教学是否成功主要在于教师对自由开放尺度的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适时对不正确的想法进行纠正,聆听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进行相应评价。

3.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积累与借鉴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语言空洞,缺乏想象力,在对文章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描绘时没有生动形象的词汇,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就表明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没有进行辞藻的积累和沉淀,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作家语言和写作技巧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好的词句并做好积累,使其以后在写作中运用灵活。

4.结语

教师的有效提问对教学至关重要,有效提问能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填补语文阅读的空白,教师一定要合理进行阅读提问,不要天马行空,而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思考、提问能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占主导地位。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手段,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促成这一教学手段的根本保证。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这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作用。

提问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心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具,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浅、忌滥。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六、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

篇8

一、对文章的作者进行提问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寓意来进行筛选与编排的,并不是为了学生爱读以及教师方便讲课才被挑选出来的,它们一般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而被采用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不仅对作者同年代的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教学,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指路明灯。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描写的父亲的背影,与此同时,它也表达了那个年代浓厚的亲情,以及父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与关怀。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文章中真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更明确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东西,理解文章。

由此可见,在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时候,对文章作者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在了解文章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之后,就能很好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地了解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二、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

由于语文中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这就导致了许多文章结构也相继出现。不同的文章结构,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主旨与思想,初中接触过的结构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以及诗歌等。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结构的同时,也能够真正掌握文章的主题大意。

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的时候,由于这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词的意境也营造得非常成功,教师就可以提问:“文章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文章中是否借用了载体?文章中是否存在着平仄结构?文章中用到了哪些词语的具体用法?”这样,学生在感受诗词营造的优美意境的同时,也能对诗词的主题大意了解得更加透彻,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会为自己以后的阅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提问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因此,多媒体也逐渐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推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占去了课堂的大半时间,而多媒体就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课外知识,使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祥林嫂》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祥林嫂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祥林嫂的故事之后,再在多媒体上展示出要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杜绝学生中途忘记问题的现象产生,避免了教师一遍又一遍重复问题的尴尬,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与大意。

四、加强学习培训,更新提问方式

篇9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设计了以三个问题 1.Why was the writer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2.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o do in every class?

3.How is the teacher?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 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ere does Leo come from?

2.How long has h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3.When did the first Jews probably come to Kaifeng?

4.Who welcomed them?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篇10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设计了以三个问题

1.why was the writer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2.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o do in every class?

3.how is the teacher?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ere does leo come from?

2.how long has h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3.when did the first jews probably come to kaifeng?

4.who welcomed them?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

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