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23: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共管理常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市场一般指私人品交易的市场。公共品由政府供给,政府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供给公共品不存在交易问题,因而不存在公共品“市场”。本文研究指出,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样由一个特别的“市场”来决定,同样有其本身的运行规则和秩序。
一、公共品的涵义
公共品的英文名为publicgoods,在国内被译为公共品、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公共益品、公共货物、公共财产、公共商品等。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概念为公共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和公共物品译法容易给人以Publicgoods是有形物品的误解,而事实上Pubicgoods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劳务(服务),是无形态的产品,较少的情况才表现为实物形态。故“公共品”的译法较合乎其本身的经济含义。
公共品是与私人品(privategoods)相对应的概念,其严格定义首先由萨谬尔森于1954年提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这是公共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之一,用数学语言可表达为:
n
X=Xi=∑Xi(i=1,2,3,…,n)
i=1
X为某一公共品的消费量,Xi为某人i消费这一公共品的消费量,即任意消费者i的消费量与所有消费者(包括消费者i)加总的消费量相等。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公共品的边际消费成本等于零。
而对私人品来说,消费是具有竞争性的,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消费量具有累加性。用数学公式可表达为:
NX=∑Xi≠Xi或X=∑XiЭXi(i=1,2,3,…,n)
i=1
即对任一群体的消费者,其消费私人品的消费量是各自消费量的加总。
公共品的另一基本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或称“消费的难排它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没有购买者排除在消费的范围之外;或是技术上可行,但由于排除成本高于排除带来的收益而造成经济上的不可行。而对私人品来说,通常其消费是严格排他的。私人品也存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存在这种特征的私人品常称为“准公共品”(quasi-publicgoods)或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私人品(见下分析)。
公共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效用的不变使得公共品的所有者成员缺乏排除外来者的激励。“消费的非竞争性”主要来自消费品自身因素,即本身的消费容量。消费容量的决定来自消费品的规模和特性,一般物质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如国防设施;能量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规模和特性,如广播、电视决定于其覆盖面(特性),而电力决定于其规模;信息类消费品的消费容量决定于其特性,如法律法规、知识、技术,其消费容量趋于无限大。
公共品的“消费非竞争性”特性来自其消费容量对共同消费群体来说充分大,以致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并没有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用,即使再增加部分的外来消费者,每个人消费效用水平仍然不变。理论上,具有这种足够大消费容量的产品称为纯公共品。现实中,纯公共品常见于信息类产品,如法规、政策、推广技术、新闻等,物质、能量类的纯公共品较少见,仅有国防、航灯、广播、电视等少数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品,如果一个产品的消费容量有限,并仅供一个人消费时其效用水平才最大和不变,则该物品为纯私人品。现实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消费容量处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这部分产品随着消费者的增多,容量会满载而出现拥挤,消费者的效用将出现递减。这类产品常称为拥挤性公共品或俱乐部产品(clubgoods),如高速公路、公园、学校、社区游泳池等。
公共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既来自自身的因素,也来自外部因素。自身因素方面,是产品主体(个体或集体)无法控制产品的消费流量或范围,原因是产品在消费时呈现效用外散效应,而这种效用又不可分割。如航灯,当其闪亮时,其灯光照便布满了所服务的海域,使得航灯的所有者很难把没交费的船只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效用散发型的外部性导致的“消费非排他性”。此外,还有一种毗邻效应的外部性导致的“生产消费非排他性”,即某一产品在生产或消费时,会引发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效用,这种效用可正可负,却又无法避免。如某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果树,目的是收获果子,同时对周围的生态无形中贡献出一份绿化;又如某人喷自感良好的香水,却引起周围人的恶心。对效用散发型外部效应,不仅公共品有这一特性,部分私人品也有这种特性,如某人在自家门口栽花,其“美化”却无偿与周围的邻居分享。同样,对效用毗邻型的外部效应,公共品和私人品都存在,只是私人品存在的情况较多。无论哪种外部性,如果其外部性覆盖面是全局的,并且具有以外溢效用为主、外溢效用不可分割的特征,便为纯公共品,反之,则称为准公共品或纯私人品(外溢效用忽略不计)。
俱乐部产品和外部性产品虽然在性质上有相异之处,但两者都具备‘稍费效用不可分割“的公共品共同特征,都可称为准公共品。准公共品按消费人群可分为地方公共品、城市公共品、社区公共品、公司(集体)公共品、家庭公共品等类。纯公共品的提供者是政府,准公共品的提供者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市场里的经营法人、自然人。公共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共品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出发定义公共品,广义的公共品从提高公共福利的高度上定义公共品。”按广义公共品定义,政府的所有服务均列入广义公共品的范畴,包括界定和保护产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社会基础条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条件、提供社会发展条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方面。
二、公共品市场
公共品供求理论属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范畴,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其核心。在公共选择理论里,布次南通过研究政治投票与公共收支的关系,推出公共选择所依据的“政治市场”理论。公共品市场在国内外文献中是个空白的概念,因为一般认为,公共品是政府或集体团体供给的产品,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因而就无所谓市场的存在。对此观点,国内理论主流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认识,如吴俊培1994年提出Publicgoods应译为公共商品,刘心一1999年提出“公共商品满足公欲,私人商品满足私欲,市场是两类商品的综合体”的见解,倡导公共品存在市场的学术观。
公共品是否存在市场,应从市场的构成、运行规则、产权特征等方面来考察。何谓市场,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广泛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通过多种交易形式达到交易的市场。现代市场随着交易形式的扩展,已形成多样化的市场体系,对市场的理解应上升到交易总和的高度上来理解,只要存在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便会形成一个市场。当然,市场有规范市场、残缺市场,公开市场、地下市场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应指完善规范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构造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1)有完全产权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完全产权,指产权主体具有独立排他的所有权,能自由交换所有权派生权能和获得产权交易的剩余;(2)有合法的交易对象,即有产权被社会保护的可交换的商品;(3)交易遵守市场一般运行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自由原则、自愿交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4)违反市场规则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即进入市场的主体的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从产权角度,市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产权主体在法律保护和市场运行规则框架下能够自由地交换产权。从交易的本质上来说,商品的交易首先要完成产权的交易,然后才有商品的完全交换或部分交换。如农户甲用一只羊交换农户乙一袋米,这种交换过程首先发生在两者同意完全交换各自的所有权;如果农户甲把一只羊租给农户乙,每月收取1公斤米的租金,则这种交换是部分交换,即所有权派生权能束中的使用权交换。这两种交换都是交易双方先订立契约(产权交易),后才付诸交易行动,实行实物交换或使用权租借。
市场里的产权主体,既有独立的自然人,又有各种形式的组织(法人),如家庭、企业、各种赢利和非赢利机构。应注意的是,各种组织是通过独立自然人的产权市场交易,才以共同产权主体的形式“法人”进入市场的。如企业便是以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契约代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瞬间契约而形成产权共同体(企业法人)。市场里产权共同体存在的原因是通过较固定的产权交易形式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市场效率;或是共同产权增加的收益大于组织的交易费用。
对私人品来说,由于有着明确的产权边界,即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明确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而能通过私人生产和市场交换来生产和消费。而对公共品来说,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私人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使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使消费者容易搭便车,不愿意生产或购买)。因此,公共品必须由公共产权主体去提供,这个产权共同体便为政府。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利工程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冗长而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浮现出来,而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事故都与人的操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施工管理要从人入手,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在问题产生之前,做好防御工作。人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主体部分,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实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
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不足
2.1标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水利工程建设不但牵涉面广,更有其复杂性,工程参建方必须联系实际,尽力做好标前各项准备工作,方方面面考虑周到,在将一切不稳定因素处理完后,才可进入招投标程序 实践中往往在工程招标后,出现政策处理设计变更等诸多问题,导致工期延误,合同纠纷,甚至于工程无法开工胡陈港水库排涝站翻水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标前对一些不良因素考虑不周,也经历了同样难题。先是政策处理遇阻,土地征用过程中,部分村民提过分要求,造成工程无法按时顺利实施;接着是频繁的设计变更维修加固改造类工程,相对其它工程变数更大,由于当初设计单位勘测工作不够彻底,没有到各站点详细了解情况,设计脱离实际造成开工后难以按图付诸实施,只能进行设计变更,而设计变更程序比较繁杂 持续不断的设计变更浪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使投资成本无法控制的同时,既影响了工程进度,又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标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细致,匆促的招投标只会使后续工作更加被动。
2.2不确定性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都会对现场管理构成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大都存在不确定性自然因素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和水土类型等人为因素包括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 技术能力的强弱配合能力的好坏等社会因素则指政治环境经济生态安全等背景因素一旦这些不确定因素对现场管理构成影响势必会打乱原有的管理程序从而重新进行调整。
2.3复杂性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的学科知识比较宽泛,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水利工程不但讲究施工的效果,还注重整体的布局,水利工程的空间位置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此复杂的因素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显得十分棘手。
2.4施工队伍素质低下
随着中央对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与各级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重视,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工程大,而施工企业则出现了反差:普遍是人才缺失,力量不足 往往在工程中标拿到手后,没有精力去付诸实施,只能转让他人,挂牌赚管理费,扮演的是总包头的角色 造成实际现场施工队
伍赚的是二手钱,甚至三手钱,而分包头大多是人员不稳定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连专业也不对口,加上是隔手账,没有参加前期招投标事宜,对设计意图理解不透,自然也对合同义务的履行有失偏颇 政府则是对参加招投标的企业各种资质加以审核限制,而难以控制后期施工队冒名顶替进入现场施工的现象。这种状况使工程管理难度增大,质量问题不断发生,安全无法保障,因此,工程要保质保量必须确保施工资源,尤其是充足的施工人员,高素质的施工队伍,这是做好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保障。
2.5特殊性
水利工程相较于其他工程来说,其修建的地质一般都是高山、峡谷等,需要利用水资源兴利的地点,这些地点不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就是施工条件不是十分便利。也正是这种特殊性为水利工程的现场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现场施工管理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搞好文明施工、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工程成本、按时按要求完成。要实现以上目的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监管部门
建设监管部门是进行工程监管的前提,其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部门,如下图1所示。水利施工场地要按照单位的规定,遵守以下几点规则:全面规则、整体与个体相联系、简练的准则等等。此外,因为工程实施单位是水方面的建筑,相关部门要在本行业的前提下,按照职业计划、专业的综合性质和监管效果进行操作控制。相关部门建立的时候,还必须按照工程实施的特性以及实际状况,基于人际出发,尽量处理好员工的关系,使其更加主动积极,这样就可以加强操作的效果以及提高社会的收入。
图1
3.2坚持防治结合抓质量
施工过程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及时处理,并重点关注问题再发生的预防 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或缺陷,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坚决予以整改纠正,该返工就得无条件返工,以免留下后患 同时要查明原因,总结教训,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再犯,杜绝工程质量事故,胡陈港水库排涝站翻水站在更新改造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因质量问题返工,其中洋礁翻水站渠道修筑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问题,我们不讲面子不讲交情要求施工单位全线推倒重来,有效确保了工程的质量 虽然出现质量问题是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薄弱所致,该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但多次返工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参建各方的精力和财力,大家都是受害者。因此,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参加各方的共同职责,各方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发生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制定对策,以防问题扩大化。
3.3掌控工程施工进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梯次性,因此其不可能一气呵成的完成,其分为很多阶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能为了加快施工的效率,而不顾施工的质量。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1)检查方案执行在正式进行施工之前,施工方案已经明确了施工的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就需要组织相关的人们对施工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相关的半成品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规格和质量。如若存在不 当的施工方法应予以纠正,责令改正。
2)做好材料的入场准备工作由于材料存在着不同的属性,诸如混凝土易产生离析的现象,这就需要对材料的人场工作进行总体的协调,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核检水、电、道路情况相关的配套工作也是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进行的基础,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水电以及道 路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
4结束语
水利的工程实施的现场建设错综复杂,对于现场的监管人员要求保证周边卫生的清洁,做到安全操作,确保交通、以及数据等的有效的流通,必须按照施工现场规范化为目的,逐渐强化出产的部门,增强效益,使得监管制度更加全面、监管要求、操作水平等,实际监管投资产出,增强现场监管控制的效率,用极小的投资获取更大的收益,从而使得项目施工达到迅速、高质量保障、耗能低程度的同时顺利完成工程任务。
1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概述
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以实际的工程情况为基础,对工作人员、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和施工设备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达到快速、低耗能的目的。具体来说,现场管理是指借助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准则来对机械设备、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规划,确保各项要素呈现出最佳的状态。因此,将公路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总结为以下几点[1]:1)对管理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现场管理科学化、高效化。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节约公路管理工作的成本投入,而且还能有效地对施工各项因素进行控制。2)不断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率。对于公路工程来讲,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是以实际施工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所需的各项原材料满足现场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公路工程平稳进行。3)不断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对于正在施工状态的公路工程来讲,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引起所有人员的重视。在进行管理时,为了及时有效地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需在施工前调查周围可能影响施工的相关因素,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深入研究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2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特点
2.1公路施工的环境复杂
在进行公路施工过程中,需要以天气、环境等客观因素为基础,对施工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客观因素来确定施工方案。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天气状况和环境对施工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如下雨天沟槽底部受到影响,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此外,外界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业也影响了施工,使施工过程难以管理。
2.2公路施工对管理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涉及到施工材料、人力、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此外,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周期比较长,不同阶段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不同,因此需结合各个阶段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对设备、人力和材料进行优化,确保工程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3公路施工现场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3.1路基质量问题
1)填料选择不合格。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不合理,存在含水量大、粒径超标等问题,土质处理不符合要求,选择填料不合理导致路基质量不高。2)施工质量不达标。路基未按照要求来进行处理,例如,在进行路基弹簧土处理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翻晒、掺水泥、掺石灰等,导致填料质量不达标,直接影响公路上层结构质量。在路基填方阶段施工人员并未严格按照填筑要求来进行操作,盲目地赶工程进度,私自采用一次性填筑方式来进行操作,即先对槽顶部进行控制,再对路面进行反复碾压。采用此方法进行施工的路段,由于碾压机械选择不合理、碾压遍数不够、漏压、路基超宽填筑和碾压等问题,导致压实度无法达到要求,公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该路段会出现下沉或浸湿现象,导致路段出现坍塌[2]。
3.2工程材料问题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材料的型号、属性、规格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由于材料存在优劣差异,若管理人员对其忽视,使不合格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内,则会增加施工危险系数,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3.3混凝土质量问题
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水化现象,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外面温度扩张,导致内外温差较大。若混凝土外部温度扩散速度较快,则会导致内外温差较大,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裂缝。2)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需对其进行振捣,且需要保护混凝土表面。但在实际的振捣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漏振、过振、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混凝土拌和不均匀等情况,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或麻面现象。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需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及时补充混凝土表面蒸发的水分,避免出现干缩裂缝。
4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4.1施工方案要有一定的弹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出几种施工方案,然后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由于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外界天气因素存在多变性,如阴雨天或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时,需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变更,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因素,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方案的设计,并且制定出应急预案,为后续的工作奠定基础。在进行冬季雨季施工、夜间施工时,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项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
4.2做好材料进场检测工作
由于建筑物料容易发生质量问题,首先要对材料的出场合格证、材料规格、材料质检报告等进行检测。此外,施工单位需提前做好材料的试验工作,对施工中的各项原料进行测试,检查其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出现因原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此外,在对原料进行测试时,需建立完善的施工原料测试参数,保证材料质量。
4.3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为了有效地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积极培养自身的施工团队,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提高施工人的操作水平,确保施工质量。此外,借助定期培训能不断地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投入到工作中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4合理调配资源,提质增效
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在实际施工前,需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组织技术人员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决;此外,还需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员、物资,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5重视施工工序的管理
1)管理人员需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整个工程方案,在开始操作前需召开施工人员会议,并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并对施工任务进行细化,并进行明确的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2)每道工序完成后,需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序需及时进行返工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并且需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方案。3)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操作,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召开会议,逐个环节进行分析,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单位需根据实际的工程进度来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此外,还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度,对路基、路面存在的废料、砂浆等进行及时清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6建立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标准。1)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制定出工程管理标准,并且所有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2)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好地约束施工人员和施工操作。管理人员需起好带头作用,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合理性。3)还需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或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充分地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认真做好公路工程路面和路基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现场施工管理意识,并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进行协调,充分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积极性,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要求,从而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从计划制定到物料管理,从成本控制到安全管理,不但繁琐细碎而且每个环节都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施工管理者必须要经常学习,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才能够通过施工现场的完善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常见的问题
1、一些施工单位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 不能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优化采集, 使投资的成本提高, 造成了工程资金严重浪费;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施工单位对于采集到的建筑材料和资源不能进行合理科学配置, 造成材料和资源浪费, 势必给国家造成损失。
2、在施工过程中, 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在施工现场安排相应的施工管理人员, 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偷工减料的现象。与此同时, 在工程的施工进度上存在延误工期的现象, 使工程的施工状态出现混乱。还有很多的施工单位没有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
3、公路工程施工的档案管理也存在不足, 造成公路工程的管理缺乏相应的资料作为依据。主要表现在相关的公路建设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不能对建设工程的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整理和采集, 使工程建设和工程资料的管理工作不能够同步进行, 档案资料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较滞后、不完整;在工程即将竣工时, 不能对工程的验收工作和档案资料进行严格验证, 档案的记录出现很多漏洞, 使工程的建设人员不能很好地借鉴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 使公路施工建设中重复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
4、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存在一定纰漏, 缺失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对材料的消耗量没有一定的控制目标, 对限额领料的制度没有严格遵循, 没有加强对降低料耗的管理力度, 对材料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没有及时追究责任, 不能科学地组织运输, 对于就近购料以及经济购料的运输标准没有按标准执行。
二、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1、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人、材和机需求量不断变化,而合理配置施工资源能够保证现场人、材、机达到最佳的配置组合状态,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应该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并根据使用情况决定采购和储备数量,在路面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机械的配置,注意一机多用,在铺筑中根据主要机械配置适应的辅助机械;达到人、材、机、环境的协调统一。
2、做好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衔接
应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实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良好衔接。首先,技术人员应通过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做好技术交底,其次通过建立现场实验室作好各种原材料的取样分析工作,并通过试验段施工初步掌握技术控制要点和工艺薄弱环节,建立相关的技术参数数据库,并据此对实际影响施工的各因素进行补充调查,以便尽可能在大规模施工前提出最完善、可靠、高效的整体施工计划。
3、 做好试验段工作
由于建设人员在施工前期对工程的认识不足,对自然环境、质量要求、施工工艺等还不了解,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建设人员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对工程的技术参数、进度、成本、机械特点等有初步的了解,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起着承上接下的作用。所以,试验段的施工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点。在试验段的施工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对计划的编制,明确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机械情况、质量控制标准、试验检测内容等;其次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发现施工中的问题;最后进行调整,为以后提供一个实践依据。
4、 做好防洪排水工作
公路施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不然不仅不能在周期内完成作业,而且无法保证质量。对公路而言,水灾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对于水灾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施工前要根据公路的具体特点、施工方案和施工图来制定防洪排水的措施,做到临时性和永久性排水相结合的高效的排水;二是路基路面的位置选择要科学合理。保持纵横的坡度和路面碾压的平整度,让水能够快速排出,还要注意边坡的防塌。对在排水困难的地段应该避开雨季再进行施工。
5、 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主题。贯彻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方针,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公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 桥头涵顶跳车, 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面平整度差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
6、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工作
根据工程规模、复杂程度等情况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在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进行试验检测工作,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施工项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施工工艺及时进行补救处理。确保工程质量控制由试验检测数据说话,避免凭经验办事等盲目的质量控制。对路基土石方工程,要重点做好路基压实度的控制: 构造物工程在做好强度、几何尺寸等主要技术指标控制的同时,还要做好外观质量的控制; 路面工程要做好基层及面层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等主要技术指标的控制。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工程质量。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报表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事前预防、事中严格控制,扭转事后检测达不到标准的被动局面,避免质量事故发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点,要认真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避免违规操作、野蛮施工。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部位。重点保护,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制订事故处理预案,配置消防设施,加强检查督促,消除事故隐患。
7、加强施工进度,搞好成本管理
施工进度是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总之,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个需要各个部门协作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各个部门的写作配合才能够使公路工程能够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管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和国外的实践情况出发,阐述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应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好公共服务市场化度的观点。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改革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政府的低效和财政危机,各国纷纷反思“官僚制”的弊端,进而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改进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同时,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绩效,运用非政府组织和民营部门提供混合公共产品;重视成本和绩效分析,以期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中“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关注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主张重新界定三者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缩小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扩大市场与社会的作用;主张打破政府垄断,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私人企业、非营利组织、半独立的公共企业也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以英国为开端,西方的主要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降低了政府成本,缓解了财政负担,极大的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为社会提供的、基本的、非盈利性的服务。它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公共物品,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服务型项目。其特点是投资资金量大、经济回报率低、社会效益居首位、具有显着的非排他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忠的一种最基本角色。这是由公共物品的特性及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是存在的市场失灵所决定的。
一方面,由于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不能使得生产和供给达到最优。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国家预算开支,担负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是“市场失灵”,与公共服务相关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其外部性,由于外部性问题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出生的,因而也就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加以解决,只能靠政府来解决。
由于公共服务的特点,加上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存在“市场失灵”的地方,以及政府有责任保障公民得到满意的公共服务,这就成为了政府干预公共服务的最充分的理由。
虽然,“市场失灵”可以靠政府去弥补、纠正,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也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现象。随着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财政支出没有严格控制,政府机构不断膨胀,成本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这些迹象表明,市场机制做不好的事情由政府直接来做也未必能做好,政府不能完全替代市场。
因此,公共服务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也不能完全由政府负责,政府和市场都应参与,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提高效率,使投入少而产出多;通过竞争打破垄断,使供给者对公众的需要做出反应;通过竞争推动人们去创新,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需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二、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必须适度
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问题,诸如: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政府过度垄断,财政压力过大,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水平不平衡;市场不成熟,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非政府组织发育不全;甚至在某些领域存在着市场化过度的现象等。
从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公共服务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有两个典型的特点:一是公共服务基本上是由政府部门一家独揽;二是政府依靠行政命令采用计划分配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公共服务体制不仅使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不堪重负,而且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难以提供。因此,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化必须适度。在任何社会,我们必须分配有限的资源,一些公共服务可以市场化,而另一些仍由政府提供为好,那么,其是否得当的“度”如何把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应加强监督和控制,在“政府失灵”的时候应该引入市场机制。
因此,必须在科学实践中把握公共服务市场化“度”的问题,从而使整个社会健康发展。具体来讲包括:
1、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制建设。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保障市场化过程的规范化,便于政府监督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减少市场化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因素。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防止私营部门弄虚作假和公私勾结。目前我国民主监督制度尚不健全,尚未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改革,难免出现“暗箱操作”,这样反而会增加公共服务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反垄断法》等,并建立健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制度,保证信誉良好、资质优良、价格低廉的企业承包公共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立法,为公共服务社会化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2、培育市场。有学者研究指出:“2000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市场化程度未超过50%,以此为基数,到2010年接近60%,2020年达到70%,成为准市场经济国家”。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只能在逐步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3、明确公共服务市场化对象,进一步研究公共服务的供给范围,一些必须由政府提供,而另一些可市场化或部分市场化。第一、基本公共服务如:国防、外交、义务教育,以及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等,由于此类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消费者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导致“公地悲剧”的产生。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应该全部由政府供给。第二、具有非竞争性强和非排他性弱的服务,如邮电、电信、民航、铁路服务等传统上属于垄断,应逐渐打破垄断,国有公共部门可进行公司化改革,通过入股方式吸引外部投资主题的参与,同时政府发送市场准入的限制,将一部分公共服务的供给交给私人部门去完成,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施训安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第三、具有非竞争性弱和非排他性强的服务,如公共环境、文体事业、公共医疗、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等,则可引入竞争机制,由市场进行调配。
4、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各自责任。明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非零和博弈”关系,在很多领域,政府和市场并非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对抗性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合作态势。所以应把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利适度还给市场,实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势。而政府则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由直接生产转为组织协调、规划决策、加强市场的法制建设及监督管理,实现政府在保障社会公平及市场良好运作的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必须将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把握政府主导作用的尺度,把握市场化的尺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市场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2-26
[2]张良.公共管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1-49
[3]张纲.公共管理学引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41-56
[4]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2
[5]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4-32
[6]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4:31-34
今天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速,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如今关注的不仅仅是通车里程数,还必须关注每一条公路的工程质量。公路作为国家公共基础建设,其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的要求必须非常高,这是对全社会的负责,所以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好相应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以及完工后的各种养护维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理论
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工程管理,而现场管理又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从这点可以得出现场管理在工程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施工进程、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效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是否在施工现场得以到位,都与现场管理密不可分。现场管理要注意几点:
1、必须讲究工程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不能仅仅考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就严重忽略成本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杜绝一切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开支。
2、必须追求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在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是非常严谨的,所以对其的管理要科学化。不论是在工作流程方面还是在操作方法上都要有效地利用现场资源。
3、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二、公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
1、公路工程容易受自然因素干扰,对人类和物料因素的控制也难以全面把握,施工现场往往是有非常多的劳动力,要对每一个操作工人都能实现很有效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因为个别操作人员所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同时,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对一些离散型较大的材料的控制也是一个令监理工程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
2、在控制工程质量的过程中,所有产品的全面检查也是一个难题,现场施工操作的产品面非常广,要想采取全面的检查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都采取抽检的方法,但这样就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如何采取一种对工序产品全面的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3、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将施工现场的安全放在应有的考虑范畴,从而导致重大安全隐患的产生,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建立起一个安全、健全的制度是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关键。
4、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量非常大,纠偏的难度和损失非常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返工,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5、环境污染问题,在公路施工场地进行开挖、打桩会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发生位移,过量的土体异常移动会导致邻近建筑物产生裂缝、水管断裂、煤气泄漏、路面损坏等环境事故。有些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栏不进行明确指示,甚至在周围堆放物料或者垃圾,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非常大的噪音,严重扰乱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1、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公路工程的特殊性就要求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管理者对施工图纸必须非常熟悉,了解图纸中的各个问题,对控制点进行严格的保护及保密工作,并实时记录。并且建立工地指挥实验室,对施工中各种原材料做取料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只有解决好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才能让施工人员了解其施工特点,提高施工水平保证其质量。从分的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前提,只有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中有序、协调的进行。
2、加强工人的安全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安全宣传工作,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所以日常的安全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把安全意识灌输到他们的心理,使得工程质量突出。
3、进行合理的施工资源配置,合理的施工资源配置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达到最佳组合的关键因素,才能使工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人力资源、原材料以及机器设备的投入是不断变化的,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三种资源做最合理的调整,分配好原材料的供应和使用情况确定储备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机械设备进场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该注意其本身的特点,尽可能的发挥其效率和利用程度,确保机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5、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工程开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现场的自然条件、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有一个适应过程。通过开始试验阶段初步了解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主要参数和施工进度做一个统筹的安排,制定出明确的施工方法确保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
6、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治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检查,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粉尘、废气的检测和监控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粉尘、废气和污水的污染,并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
四、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
1、公路建设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对软路基路段进行彻底处理,以确保其整体的稳定性。路面开裂,路基塌陷都是因为路基不均匀所导致的,所以在公路现场质量控制中必须做好地表的清淤和路基的压实工作,尤其是路基挖方交界处和施工分段处等不连续路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去重视。
2、严格处理路基与桥涵的接头,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桥涵与路基的施工往往不能同时进行,需在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接口 ,如果工程质量不过关,就会容易造成跳车,这给今后公路投入使用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这方面的控制显得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在桥头设置搭板,科学合理的铺设土工板等。这些措施也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保证。
3、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施工现场的畅通与否,决定了施工时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人员能否正常的开展工作。如果不能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可能会打乱施工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以问题和经济损失。
4、施工期间要做好防止自然灾害的准备,公路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对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须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影响公路施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要数水灾,如果施工中对防洪排水的措施力度不够,会导致今后路基易塌陷的严重质量问题。
小结
施工单位要明确质量管理与进度、成本的辩证关系,不能过度重视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有些施工单位认为只要过度强调工程质量就会使综合效益大大降低,他们没有明白其实只要在管理上下足功夫,效益和进度也会相互促进的。在经济效益方面应该搞好成本管理,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成本核算来计划工程进度以及质量,从而起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集约型的管理能使工程各方面的成绩非常出色。公路施工的现场管理措施力度一定要强硬,不能前瞻后顾,不能犹豫,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绝对不能有什么通融的余地。工作能力不强,安全意识不高的施工队伍,在进行针对性培训后还不能达到标准的,就必须换,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2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质量的措施
2.1加强施工队伍管理,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水平建筑工程施工队伍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首先就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水平。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对了解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坚持以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施工人员积极工作。第三,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培训,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实践能力,促进提高建设工程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2.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的设计图纸,并且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够及时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充分发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和能力,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第二,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质量管理,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能够积极落实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该句不通,我也想不出怎么修改)。第三,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督和管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工序都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
2.3抓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还应该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能够从源头消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现场施工的检测力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部门也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尤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竣工时的验收检测,建筑工程施工监督部门应该加强对验收的检测,进而根据相关的规定来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了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部分为后续的管理重要性不大,和本文的标题(现场管理)有点出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相关的规定。
2.4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可以较好地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和使用不安全的设备,应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强化现场管理,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意识。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尤其是对于检查出来存在安全问题的设备,应该及时进行修整或者更换,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的绝对安全性。其次,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体系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现场施工中的不安全设备,为进一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依据。最后,结合现场施工的情况,采取有效手段把握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安全施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适时添加些检查周期,如经常性检查施工安全措施的脚手架等,并整改落实到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粗放型的管理已经不能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尽快的使企业管理转变成精细化管理已是一种必然。在我国工业厂房粗放型施工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强化的基础管理工作等,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科学开展工业厂房施工成本控制,以此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结合企业的现状,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以阶段性实施带动相关体系,达成整体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施工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阶段,管理工作存在效率低、形式主义严重等很多不足。这也使得工业厂房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来精确衡量,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必须认识到转变管理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加快工业厂房施工过程管理的精细化作为首要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厂房施工管理重点的分析与研究,并积极运用科学施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效果。
2 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施工重点分析
现代工业厂房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有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每个结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技术管理重点也各有差异,但是按照施工管理重点进行分类,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可以分为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两方面。其中,质量管理包括施工材料管理、施工工艺技术管理、施工过程人员操作管理等方面。放线前首先必须熟悉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仔细核对和分析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确认方案无误后方可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样板设计好以后,必须在上面注上图号、零件名称、件数、位置、材料编号、规格及加工符号等内容,以保障下料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同时必须妥善保管样板防止损坏,方便以后进行核对与校准。工业厂房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前期工作是认真核实厂房工程资料是否与发包人提供的一致,确保施工场地内的道路、水电等相关仪器和工具准备齐全和运转正常。对工业厂房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安排、施工手段等进行审核。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力度。参与对发包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数据及位置的复核情况,逐一将标注数据与实际记录结果比对,督促施工图纸绘制。按照实际情况,努力做好工业厂房开工建设前的各项技术和设备的审核工作。
2.2 施工管理的精细化
施工管理精细化的实质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等各项因素的具体化、数据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工程综合成本、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厂房建设项目的目标分析和论证是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在充分考虑生产需求厂房的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对专家所提出的知识进行组织和集成,针对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旨在为厂房建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2.2.1 针对影响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影响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施工企业必须围绕上述几点制定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方案,以此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果。施工人员贯穿于整个工程,是施工过程的主体,进行管理时重点是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个人素质,从政治、思想、业务和身体等多方面素质综合管理;在进行施工材料管理时,首先要结合设计图纸,制作出一份详细而准确的物资采购总体计划,对施工材料市场价格的进行调研。同时采购的材料必须通过监理人员、工长、总工、项目经理等层层验收,为工程的安全奠定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从细处入手,切实发挥层层负责的原则,各施其职,互相监督。注重对施工工序审核交接的管理,明确交接数量与质量的核实,保障每一道供需的施工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人员设备操作的管理,以施工前的强化培训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严格监督与管理为重点,避免设备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避免设备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降低工业厂房施工故障成本。通过对上述方面的严格管理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果。建设的进度控制按网络计划图,按照项目进度计划的不同确定项目关键进度节点,确定网络计划目标,对项目的任务、实施条件、施工图纸、有关标准、定额、规程制度、资源需求和供应情况和有关技术经济资料,确定项目实施程序和方法,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施工影响,分析各个施工过程中工作内容的时差利用情况,在不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情况下,确定项目里程碑事件和里程碑事件完成时间,确定重要的技术政策和组织原则,建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图。
2.2.2 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①劳动主体的控制。通过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坚持各工种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合理组织、严格验收。②材料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条件,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主要是严格验收材料,核实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控制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各项性能与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并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③施工工艺的控制。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选择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把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重点过程进行控制,列出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重点方案,并重点进行过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鼓励采用新的、先进的施工工艺,经专业技术人员论证后进行实施推广,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④建立二级负责管理机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由监理公司人员对全过程施工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3 工业厂房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对投资项目进行成本分析,确定出成本消耗最大的环节。对购置设备的投资项目,要做好市场调查,为公司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建立投资项目负责人制,强化项目负责人作用,建立节约成本创新奖励办法,鼓励项目的参与人员创新管理,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成本控制。
3 结合实际,科学开展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现代工业厂房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须是以所在项目的工程实际为基础而制定的,现代工业厂房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对施工过程材料质量标准、成本控制流程、工程技术水平、质量控制重点等进行整合优化,以此制定适合项目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全面的预算管理,对投标时投标成本的预测,施工前的成本预算,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等综合考虑,同时在施工中根据预算数据对比实际发生的真实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及时、全面、准确的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超预算现象。以此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4 结语
现代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我国工业厂房建设施工技术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在工业厂房建设中,使用与跨度大、荷载在的混泥土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确保工业厂房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就必须把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作为工业厂房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研究。在实际实践中,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如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这就决定了通过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成为了现代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工作的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一、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基础工作。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现场非常复杂,涉及的工种非常多。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处理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效保障后期施工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
施工负责人一定要认识到施工图纸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施工图纸,了解每个施工过程的实际意图。在读图过程中,对图纸的疑点、矛盾、差错等问题,要随时做好记录,以便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求得妥善解决。收到图纸会审记录后,要及时将会审记录中所列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写在图纸的相应部位,以免发生差错。读图的同时,还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并深入拟建工地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例如土壤类别、地下水位高低、土方开挖的施工方法、土方运输方式和距离、现场排水方式、是否降低地下水、为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需要哪些措施等。与此同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划分施工任务,实行施工负责人岗位制度,各施工负责人对施工任务执行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记录。此外,施工负责人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熟悉相关的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等多项内容。
2.施工材料的管理
材料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的采购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和检测,所以原材料进场前一律进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签字进场,进料过程中试验人员随时抽验,并根据相关的信息建立一份施工材料的数据库,为后期施工提供良好的材料保障。拌合场所进砂石料严格分类堆放,并备有彩条步覆盖。
3.做好施工方案的拟定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工序繁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拟定一份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拟定施工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材料的供应情况、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工期要求、相关的技术标准、施工的自然条件等,最大程度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二、农村公路现场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足够的资源投入是保证工期顺利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投入生产达到最佳化及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三、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的成本管理
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真正按照目标成本控制好现场的成本是很困难的,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不确定的因素,如材料价格的变化、异常气候的影响、施工方案的更改、合同外工程量的发生等等。因此如何管控好施工现场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在不断探讨的问题。施工队伍的数量根据项目各项工程量的大小,合理分配。应避免施工队伍过多或过少等不合理的情况。过多的选择施工队伍造成各施工队伍工作量偏少,施工队成本较大;施工队伍过少,使一些有实力差点的施工队无法满足项目部的管理要求,造成质量、进度失控,很有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中清退或更换施工队伍的情况,给项目部造成进度和成本的损失。材料的成本占到施工成本的60%~70%,因此我们在项目管理中要高度重视材料的管理。项目进场后,首先要组织好材料的调查,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主要材料(钢筋、水泥等)采取招标的形式确定,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四、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的组织管理
在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的管理中,还需要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即把握好施工进度、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施工负责人应当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作。第一,根据施工总进度制定计划表,结合实际情况确立进度目标,以进度目标为依据编制施工月进度计划表和施工周进度计划表,根据周、月进度计划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施工任务。在施工的过程中,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做好各个工种、工序的衔接工作。第二,控制好施工进度。工程施工应当按照制定好的施工计划来进行,根据施工计划统筹安排各项施工资源,确保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但是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比如工程施工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那工程的施工进度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施工负责人就要做出适当地调整。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进度计划滞后,施工负责人就要认真分析,找出具体原因,然后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进度。
五、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管理中,还需要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第一,施工负责人需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让施工人员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比如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等,第二,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悉施工流程和施工规范,尽量避免因为施工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六、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公路现场施工环节在整个工程的施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资源的合理配置、成本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六个方面来保障农村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使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能更快更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贯彻落实招投标文件的精神与内容
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开发商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代表,根据招投标文件、合同约定及施工图纸的要求,除了与监理及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场地等有关技术数据交底外,首要的工作内容是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建立自身质量保证体系。
2、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自身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法”明确规定“保证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不可推卸的职责,现场代表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提高工程质量,也有赖于施工企业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有赖于监理企业根据合同充分履行自身质量职责,保证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督促施工企业尽快建立可靠、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工作。首先业主现场代表集有监理方、施工方参加的协调会,确定完善可行的现场管理制度,比如业主、监理例会的时间地点,各方管理技术人员的组成结构及其它应达到的规范要求。其次,要求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查施工企业制定的质保方案,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施工企业的实力,分析质保体系的构成要素、运行过程、控制环节是否合理,针对薄弱环节提出修改意见,真正做到各专业班组有质量负责人,各个分项、分部工程有专职质量检查员,项目上有质量工程师再把它与监理质量控制体系衔接起来,形成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双重复合控制,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制定出相应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实施计划。施工前,施工企业进行班组技术交底,对重点、难点部位要求监理、施工方制定施工方案及相应的应急技术措施,要保证每道工序、每种材料符合质量要求。要求监理方制定切实可行的巡夜检查、旁站监督制度,进一步减少施工中不符合设计规范事件的偶然发生,施工结束后,由施工企业完成的检查、整改、返工等工作,应通过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查评定,直到消除质量隐患,对于监理方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出来的质量隐患处理意见,业主现场代表应无条件支持,只有使施工企业建立一套良好的质保体系,并循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才能使施工质量真正得到保证,也才能很好地实现业主委托监理方做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3、加强项目管理体系、管理责任到人
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
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4、对重点部位的防水施工质量的监督
对重点部位的防水施工质量监督的力度,涉及到广大市民在以后使用的方便程度,在大多数的质量投诉中,居室的渗漏是广大市民反映较多又深恶痛绝的问题,而渗漏的大部分都是在厨房卫生间、阳台、窗台及屋面位置,主要根源就是防水施工没做好,所以对防水施工的监控就成了现场代表在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在防水施工阶段,应要求监理方检查防水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具有经指定质检部门的质检认定报告,进场材料和样品是否相符,现场抽样调查结果是否合格,以确保原材料符合技术要求等,这些都要求监理方在施工中应要有书面的汇报材料。在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派出持有防水特殊工程上岗证人员组成的防水专业队伍进行防水施工作业,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防水施工措施及技术交底进行,一般步骤如下:(1)结构找平,通常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如厨房卫生间应在楼板结构层浇捣四周墙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基层应清洗干净,然后整浇一道300mm高的素混凝土挡水墙,在铺设找平层前,应对立管、套管、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用防水材料进行密封处理,其厚度不小于2mm,并应在管周边与基层接触处,留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且管道四周应用C20细石混凝土掏实。屋面防水施工中,找平层、防水层与屋面突出物相连处,应留30mm宽缝隙,缝内嵌填密封膏封严,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包括水落管、檐沟、檐口、烟囱等),以及基层转角处均应做成半径为50mm的圆弧。在进行防水施工时,应用1:2水泥砂浆找坡找平,抹平后应二次压光,充分养护,不得有酥板、起砂、起皮现象。(2)待找平层充分干燥后,如屋面采用防水卷材,应选择天气晴朗之日仔细涂刷冷底子油一遍,沿周边女儿墙向上刷高>300mm。如厨房卫生间采用涂膜防水的,底面及周边墙(已抹水泥砂浆)满涂多功能聚合粉涂膜3道1.5mm厚,并沿内墙面上翻1800mm高,再粉20mm厚1:2水泥砂浆,压实赶光。(3)不管是涂膜防水还是卷材防水施工都必须注意材料的搭接和工序间的间隔时间,决不可抢时间形成气泡夹心,造成渗漏薄弱点;对卷材施工要注意铺贴方式,上下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严格控制搭接长度,短边80-100mm,长边70-80mm,内应满贴,卷材与卷材之间亦应满贴。还应确保涂料防水层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逢、鼓泡,卷材防水无起泡、皱折、符合排水要求,无积水现象。(4)厨房卫生间、屋面防水的找坡不当也会形成出水不畅、积水造成渗漏,所以在防水层上的找坡层施工时,监理方应督促施工单位“弹线、打疤”,使水流能按设计要求坡向出水口,在屋面施工中,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得小于5%。施工完毕后作泼水试验,确保放坡有效,出水畅通。(5)还应杜绝烟道出屋面部分盖板防雨水的薄弱环节,南方多暴风雨,往往雨水会沿烟道内壁流进,造成烟道渗漏薄弱,应适当增加屋面盖板宽度。
5、严格检查工程中使用的材料
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招投标清单的要求也是现场代表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工程使用材料种类多,用量大,需要划分主要和次要材料,以利于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检查。
对于主要材料应督促监理方重点检查。第一是检查材料的技术资料是否符合要求,第二就是对现场材料进行抽查取样,送检等方法检验进场材料质量与技术资料中认定的质量是否一致。针对某些质量要求特别严格或对工程质量影响特别大的材料。还需作必要的试验,以确保材料质量。例如(1)水泥,虽然现在大部分使用商品混凝土,水泥由厂家直接提供,品牌按招标文件选用,但监理方也应不定期对厂方水泥进行监督检查,由于水泥是“两性”胶凝材料,强度随着存放时间增加会不断降低,且用量很大,因此在工作中应审查水泥出厂报告,并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严格抽样检查。(2)钢材是钢筋砼中的主要受力材料,因此在材料进场时,监理工程师一是检查进场钢材的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规范要求的批次、吨位抽样送检,遇到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二是遇到有进口钢筋的情况,必须先进行化学成份检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力学试验;三是检查钢材是否出现斑锈或曾被其它化学品腐蚀使截面减小,特别是在钢筋涨价情况下,应严格低劣钢材进入工地,对小厂不稳定的钢材应严格取样抽查。(4)砂、石材属地方材料,且随季节性、供求关系的影响,质量变异很大,主要是级配、含泥量的变化,现场代表应会同监理方巡视检查,将含泥量控制在规范要求内,对防水砼、柱梁交叉口钢筋密集部位的砼用砂、石,级配应连续且合理。
在次要材料中,应对装修材料及水电材料,严格按工程量清单、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做到进场申报的材料与施工时要一致,不弄虚作假,要建立品牌确认审批制度,尽量减少材料品牌数量,利于现场施工管理。
通过对材料质量的严格把关,使它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也就为保证整个建筑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涉及到项目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各项专业管理的经济效果。施工现场管理好象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施工单位的面貌。直接体现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也是贯彻有关法规的“焦点”,是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有半点疏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施工井然有序,管理有制度,内部资料齐全,安全措施得力,质量管理目标明确、效果显著、不扰民、不污染环境,而且开展文明施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在施工管理上要求:
(1)强化施工平面管理,合理布置施工平面机械、临时设施、材料和半成品的堆放,临时供电、供电管线的走向及敷设,现场施工用水的有序排放和沉淀池、排水沟的设置,临时围档都要精心布置,使道路畅通,现场文明整洁。
(2)安全措施可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外架搭设,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安全用电符合规定是文明施工一项重要内容,从资料到现场必须按规定做好。
(3)质量控制有目标,QC小组有活动、有记录,保证资料齐全,三检制落实,现场质量达优是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
(4)动力设备,材料管理,有帐目有各项记录。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化,清洁无油污,现场坚持边做边清,随做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