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行业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4 16:23: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疗健康行业现状

篇1

良性因素促发展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医疗卫生产业占GDP的比重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高。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产业占GDP的5%,美国这一比重高达18%。尽管中国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比重发展,但医疗卫生所占比重的增加,是必然规律。

从1929年经济危机后,美国60%的GDP比重是用以维持人的基本生存,个人消费的前三项是吃穿住,但在2000年,这一比重减少到了1/3,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维持生存的支出下降后,医疗必然会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项目。

从美国财政支出结构和排名中,可以看出医疗所占比重是逐年上升的,而教育的比重比较稳定。众所周知,美国国防开支是全球最高的,虽然国防开支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其所占GDP比重却是大幅下降的。

中国的卫生费用也经历着同样的发展规律:1978年时,中国医疗费用为人均12元,到现在已增长了150倍,达到了人均1800元。

中国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现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中国改革开放已30余年,从改革之初几乎所有东西都处于短缺的状态,到今天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和服务是短缺的,但唯独医疗供给服务不仅没有过剩,而且供不应求,儿科医疗资源更是稀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龄人口对医疗健康产业的需求,更是行业发展的一种强劲推力。

中国的现状是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为此,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2009年新医改实行后,医疗保险覆盖了全国95%的人口,个人医疗支出随着保险的增加而下降,保险刺激了人们的医疗需求。两年前,北京市仅改变了医保的报销方式,可以即时结算,就释放了很大的医疗需求。

除此之外,政府还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民营医院床位数只占全国总床位数的10%,2013年“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民营医院的床位比重要增长到20%的目标。总理也表示,新一届政府将适当放权,让市场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信号都十分有利于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壁垒

而医疗健康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科技含量和门槛都较高,而且因其服务对象是人,行业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同时政府的监管力度强、政策门槛高。所以,投资医疗健康行业,想要很快得到回报,注定是行不通的。想通过医疗健康行业盈利,就必须沉住气,要有更加长远的打算。

从传统的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医疗健康行业的产业链不断扩大。健康管理是医疗健康行业产业链的前端拓展方向。体检行业是中国在健康管理方面歪打正着的成果,它是健康管理链条中的起点,这个行业可以做得更大更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非健康的需求在增长,比如老龄人口的慢病管理与长期护理。而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中,也有许多有利于健康管理的积极因素,这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独特的健康管理发展优势。虽然中国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政策,但是在中国特殊的政策环境下,行政垄断力量成了重要阻碍,医疗健康行业出现了两个层次的垄断。一是政府部门对医院的行政化垄断,中国目前的两万家医院中,2/3为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床位更是占据了全国总床位数的90%。二是医院对住院资源、医生、药品、检查也具有行政垄断的特征。对比其他很多国家,这四者分别属于四个所有者。而中国的行政化垄断,令政府通过垄断医院后,同时也垄断了医生、药品和检查。

篇2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指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目前,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主要由《医师法》《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卫生法律法规加以规制,整体服务开展较为规范。现阶段该行业凸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的服务,并存在机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主体缺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中医药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支持举措,推进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发展现状

1.1产业群体和市场发展现状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主要包括:①以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室为主体,开展疾病诊疗为主兼具养生保健的医疗产业;②以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为主体的健康产品产业;③以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为服务内容,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养生保健服务产业;④以养老院、老年居家护理等为主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主要由上述第三类提供,服务主体为养生会所、针灸推拿馆、药膳会馆、美容美发馆等。

1.2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现状

目前规范该类机构的文件主要包括:①规范性文件,如2005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推拿按摩等活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2012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用稿)》、2016年《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2016年《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②批复和复函,如2014年、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的批复》《关于非医疗机构开展“火疗”项目的复函》;③技术标准类,如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的膏方、药酒、穴位贴敷、砭术、艾灸、少儿推拿、脊柱推拿、全身推拿等技术操作规范。

1.3试点实践和行业自律现状

目前全国有21个试点地区探索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管理模式。主要包括:①行业管理和星级评定模式,如北京市东城区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自律管理规范,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上海市浦东新区依据养生保健机构服务水平,参考安全、环境、卫生等因素进行综合星级评定。②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模式,如上海长宁区将社会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组成战略性联盟体,区政府及中医药主管机构作为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等协同管理[1]。③机构分类管理和技术规范审查模式,如海南省海口市实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分级制度,一级、二级、三级机构应分别提供最少不低于2、3、4种服务项目。按摩、熏、洗、艾灸、拔罐、刮痧、中医美容和中医药健康咨询等8类养生服务机构开办前,除取得市场监管部门许可外,还须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技术规范性审查[2]。

2存在问题

2.1机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主体缺位

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行业,实践中往往只需明确的注册地址和规范的注册名称即可完成登记。此外缺乏实质监管,客观上造成该类机构“民不举、官不究”的社会局面。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开展的“预防”“保健”服务的监管,对该类机构主要进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非医疗机构前置注册审批、执业规范和场所相关健康产品的监管,以及消费者的投诉举报,难以有效对执业行为进行专业性监管;人社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并无法定执业规范的日常监管权;中医药主管部门类似于卫生健康部门,也缺乏监管依据[3]。

2.2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低、素质良莠不齐

2020年,人社部下发《关于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保健调理师职业资格将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转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此前,保健调理师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唯一的保健类职业,属于水平评价类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据2017年调查,全国约有150万人取得保健调理师资格,而全国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4]。一项针对重庆市南岸区的调查,1639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仅为10.49%,中医保健机构合规率仅为10.96%[5]。实践中,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注册时对其从业人员也无明确的资质要求,大多数从业人员仅参与内部短期培训。从业人员技师以护理人员培训转行为主,服务内容以拔罐、推拿、艾灸、刮痧等为多[6]。

2.3技术规范缺失,存在人身损害和合同纠纷的司法困境

国家关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法律层面较为宏观原则,在规范性文件层面更多体现为机构服务项目、场所与环境、设施设备等硬件要求,在批复和复函层面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有限,在技术规范层面则存在技术规范缺失、行业影响力有限等问题。由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拿”“拔罐”“刮痧”等具有“医疗”和“保健”的双重属性,导致医疗行为与养生保健行为边界模糊性。该类机构仅根据自身理解,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不当,致使消费者受伤、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实践中,司法机关基本按照《民法典》之人身损害责任纠纷和《合同法》之合同纠纷两种途径进行处理。按照人身损害审理案件,现行条例往往针对医疗行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缺少标准可供参考;按照合同纠纷审理案件,多数养生保健机构仅有收费单据,缺少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产品说明等消费凭据,消费者往往由于举证不能而承担败诉风险。

2.4市场宣传欠科学、公民中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

目前,相当部分该类机构以“养生”“保健”“经络”“治未病”“健康咨询”“理疗”等为名,通过开办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形式,进行夸大服务效果、诱导消费者需求等宣传。据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全国中医药科普普及率高达84.02%,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仅为8.55%[7]。可见,民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低,对保健服务内容缺乏足够的理性认知,容易受到误导并接受不规范服务。

3对策建议

3.1明确服务内涵、建立负面清单界定该类机构

开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内涵。应注意:①明确一项服务技术是中医养生保健还是其他行为时,应具体结合技术的适用人群、手法、力度、适用范围以及禁止操作事项等判断。二者在服务手法、力度和穴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推拿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在经络、穴位上进行的理疗行为;按摩则是一般的休闲保健,手法上只能到达皮、肉,目的是简单的放松。②中医养生保健行为存在医疗与养生保健的边界模糊性,应以创伤性、侵入性、危险性等为评价标准,建立其负面清单,凡被纳入的均无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资格。

3.2强化机构审批、明确从业资质要求

目前在无上位法之行政许可依据下,可尝试采取以下措施:①探索在地方性中医药条例中,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及其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规定,如市场监管部门市场准入和中医药主管部门技术规范性协同审查制。②推行该类机构备案制,即举办该类机构的,将机构名称、地址、服务范围、人员配备等报所在地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配套监管。③积极协调国务院相关部委,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明确机构登记注册标准。④实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从业人员资格统一管理,并根据学历层次、实践年限、职业技能等,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3.3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进管理创新措施落实

国家应鼓励、支持中医养生保健行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成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行政委托授权等形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①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标准,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和具体流程,建立项目技术公开目录,加强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如要求明示“本机构仅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不涉及任何医疗行为”;建立健康服务档案,履行服务项目、产品说明等事先知情同意。②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和诚信分类评价制度,借鉴建筑工程、食品安全等做法,确定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等级评价,并向社会公告。③通过与中医院校开展合作,建立养生人才专业培训中心,加强养生保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等教育培训。

3.4加强联动监管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国家应将该类机构纳入中医药服务监督检查体系。主要包括:①考虑可操作性,应对该类机构实行中医药监管部门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中医药监管负责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技术规范性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经营许可审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监督执法等,必要时应联合公安、医保、广电等多部门开展整顿工作。②通过数字化存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辖区内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情况、监管管理部门的不良信用记录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加强民众的知情权。③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活动,如由技艺精湛的中医专家提供推拿、拔罐等体验服务,提高民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获得感和中医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④不断提高民众的中医健康素养水平,发挥民众在监督线索的发现以及相关的调查取证等中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朱吉,贾杨,陆超娣,等.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下的“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13-15.

[2]峗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7):49-50.

[3]田侃.《中医药法》立法创新之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20-25.

[4]岳冉冉,毛伟豪,王思北.养生保健机构乱象调查[J].小康,2017(17):72-73.

[5]峗怡,鄢庆波,池苇,等.重庆市南岸区社会办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10):29-31.

[6]陈建章,何志强,吴淑娥,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44-46.

篇3

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1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型互联网医疗主要提供在线的医疗服务项目,包括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就诊提醒、提取报告单等服务。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建立移动医疗监测系统,对患者生理参数进行监测,针对性地提供就诊服务,在紧急状况下还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使得互联网医疗更具及时性、便捷性。

1.2 医患信息交流

该类型互联网医疗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主要提供在线问诊、健康咨询等服务。一些医疗网站邀请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坐诊,为患者提供私人诊疗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如,“好大夫在线”网站作为我国互联网规模较大的医患沟通平台,已经在线注册了3200余家公立医院,拥有大批的医生资源,可提供多种在线医疗服务。

1.3 信息化服务

该类型互联网医疗主要是针对专业医务人员开辟的服务模式,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丰富的药品信息、用药指南、医学计算工具、医学文献等。甚至一些医疗网站还推出了与医院诊疗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如杏树林网站为医务人员提供移动查房应用模式,使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房。同时,该网站还能够向医务人员介绍最新的药品,使医务人员了解药品动态。

2 互联网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盈利模式不完善

由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速度较快,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这就造成了现行的法律中对医生在网上行医的资格限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国内互联网的使用群体也并未养成付费使用手机客户端的习惯,自愿支付软件费用的移动设备用户相对较少,通过软件收费的形式进行运营,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所不符。如“好大夫”网站中所提供的几个在线医疗服务产品中,仅有电话咨询一项会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其它服务产品均为免费提供,并且也没有向患者收取必要的问诊费或是挂号费,上述种种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不完善的问题。

2.2 诊疗效果不确定

稳定性不足是当前互联网医疗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大,故此,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对引入网络移动医疗系统有着多方面的顾虑,大部分机构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并未真正进行实施。

2.3 行业环境不规范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行业并未完全开放,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很多医疗单位不愿向社会公开本院的医生及病患信息。由于医疗行业的发展环境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到统筹规划当中,医生借助APP向患者提供在线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也尚无定论,这些种种都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的建议

3.1 加快互联网医疗监管立法

我国要针对互联网医疗领域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规范和指导该行业发展,为强化该行业监管提供政策依据。首先,在监管政策中将移动医疗平台纳入到监管范围内,定期对移动医疗APP进行评估。其次,对移动医疗APP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包括入市前申请、资格审查、风险评估等,提高移动医疗APP的市场准入门槛。再次,区分不同医疗应用软件类型,对各类型用途软件进行规范化监管,如临床应用类软件只能提供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交流等应用,而不能提供患者咨询服务;健康咨询类软件只能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健康咨询服务,并提供医前指导意见,而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在线诊断。

3.2 建立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机制

我国应从法律层面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进行监督约束,准确界定互联网医疗行为的概念,对医疗机构、非医疗机构从事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范围予以明确规定,并对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医务人员资格和服务权限进行界定,不断提高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此外,我国有关部门还要针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互联网医疗监管的成功经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移动医疗机构和医师服务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如,医疗机构的医师要想在医疗网站上提供相关服务,必须获取所在医疗机构的批准, 并要求医师以不影响本职工作为前提, 妥善安排好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工作时间。

3.3 加强互联网医疗机构监管

我国要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类型和项目,对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将机构资质与人员准入作为监管的重点。具体如下:一方面,审核部门要对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格审核,办理备案手续,要求从业医师必须具备相应资格证,拥有注册执业医师资格。另一方面,审核部门要对提供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要求第三方机构所聘请的医师必须在其相关专业范围内开展咨询服务,规范第三方机构的运营。

4 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医疗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服务模式,为提高在线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务人员交流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成熟的盈利模式,创建良好的行业运行环境,保障医疗机构、第三方机构、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安其,郑雪倩.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02):54-56.

[2]周刘芳.网络虚假医疗广告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12):99-101.

[3]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1):39-41.

[4]李宁,李G,王晨.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及交易的日常监管与行政处罚[J].首都医药,2015(04):99-100.

作者简介

篇4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继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向好,并且进一步改善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日益显现。

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必然伴随时代赋予它的发展机遇

1、市场潜力巨大: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尽管如此,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这两者的比例约为1:1。而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2、国内需求加大: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较好,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再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3、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医改的,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在逐年加大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未来几年二三线企业的县城将是医疗器械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之路会更加的广阔。

(二)有机遇就有挑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存在挑战

1、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一方面,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像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它们不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占据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组建专门的医疗服务队伍,并开发出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产品。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存在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我国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三、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产品质量高于一切,讲求质量与服务并重

医疗工作强调安全和有效,医生及医疗领域对于医疗器械和产品的要求亦如此。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决定着是否有人愿意问津产品;服务则是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产品能否畅销不衰。我在经营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时,把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医疗器械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可靠、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医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口碑。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全方位的服务奉献给用户。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本着为病患、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使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要开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将来走向国际、跻身于国际医疗市场的大门。就像当初我选择跟强生公司合作一样,一方面,是基于我与强生公司共通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强生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虽然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75%,相对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自有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当初创办北京诚之盈公司强生医疗产品,也是本着在引进、推广国外先进医疗器械、造福病患的同时,希望我们可以在借鉴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提高自有技术水平。

(四)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建设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但它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由于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其高额的需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释放。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希望在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为更多处于边远地区的百姓带去福音。

(五)加强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在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方面:如一些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国内这方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微弱,因此,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口很大。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应注意加大对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篇5

在规定中指出:一些已经实施过免疫处理的宠物应当实行畜禽标示管理制度,对于不具备该项标志的宠物不能进入到宠物市场中进行流通和销售。在对宠物尸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规定:一些病死或是因为不明原因导致宠物死亡后的宠物尸体,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进行焚毁,不得将宠物的尸体随意丢弃。一些运载过宠物的车辆以及宠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具等等都要进行消毒,以保证宠物自身的身体健康

随着近年来宠物医院的数量不断激增,宠物医院也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宠物医生的行业规范性,相关政策法律规定:对于从事宠物诊疗活动的医生,应该具备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审核颁发的宠物许可证之后才能够正常营业,对于那些没有获得相关资格证明却进行宠物诊疗的人员将会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勒令其停止违法经营,并处罚没收其营业所的。

此次政策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宠物医疗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规范宠物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宠物市场的完善和进步。

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et +" of the new medical service model,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ervice model, new tasks such as the health information Huimin plan, the wisdom medical action, the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the health big data management, the medical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information standard and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odel are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security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increas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achiev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promote the medical industry interoperability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P键词: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服务任务

Key words: Internet+;health care;service model;service task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8-0056-03

0 引言

自党的十五中全会明确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互联网+健康医疗”便逐渐成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2016年6月24日“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乌镇召开,对医疗、医药、保险等产业链各节点及线上线下更有效率地融合,如何使相关政策、行业标准的推出与产业创新更好协同,如何有效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互联网+健康医疗”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减少患者入院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1],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支撑,其对于我国建设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有着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结构及其不足之处,再论述“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服务模式优势及其所进行的任务,通过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对比,阐述“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的价值。

1 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

1.1 模式结构

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星型结构(如图1),医院处于中心地位。药企、医疗器械、保险公司、医保等机构以及患者、其他医疗服务都围绕医院展开。从检查、科室就医,处方药,患者就医流程都由医生主导,医患信息不透明。另外,政府对于医院财政支出不足,而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现今的医保资金难以满足逐渐增加的参保人数需求,所以医保资金的压力逐渐转移到医院。第三,处方药作为医院收入的一大来源,也是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医院手里。

1.2 传统医疗不足之处

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由于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料流等以医院为核心环节,其他各环节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引起以下诸多弊端。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由于三甲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和资源的虹吸效应,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基层医疗人员数量不足、诊疗水平达不到标准,导致“乡镇医院无患者可医,大医院人满为患”。

再者,就医方式效率低,就医体验“三长一短”,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且仅有单纯的院内服务,缺乏院后服务。

其次,政府财政支持不足,医保缺口明显。目前医院正常运营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自身盈利,但其本质的公益性又使得收入有所限制,加之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医院处于两难境地。

篇7

[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08-0672-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alents for beauty industry in Anhuiprovince

YOU Mu1, WANG Yao1,CHENG Hong-mei1,YAO Chun-miao2,WANG Zhong-an3,LIU Wen4

(1.Department of Medicine, Huainan United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Aihui China; 2.Guangzhou Chenliang Beauty Group;3.People's Hospital of Bengbu;4.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beauty personnel in the 63 medical beauty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talent team itself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has been analyzed.Then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has been properly put forward.Methods Questionnaires the 63 organizations' staff. Contents including: talent structure, post setting, talent demand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apacity needs. Results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beauty industry invovles staff shortage, unreasonable education background, irrational age structure lead to unbalance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Beauty Industry lags far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alented train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Anhui Province; medical beauty industry; developmental strategy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同时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已成为“第五大消费热点”[1]。笔者对安徽省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展开调研,了解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改进高等医疗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内合肥市、芜湖市、淮南市、阜阳市医疗美容机构63家,调查人员共计851人。

1.2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安徽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人才需求。调查项目包括:①人员结构现状(学历、专业、年龄);②岗位设置及在岗人数;③专业资格证持有情况;④继续教育情况;⑤人才需求情况。问卷由封闭式和开放式题项组成,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问卷效度由同行专家进行审核。除通过纸质问卷调研外,还结合传真、快递、电子邮件及电话联系多种方式进行。收集的资料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从业人员结构现状(学历、专业、年龄):从学历上看,医疗美容机构人员文化程度较高,81.91%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是研究生学历人员较少;从专业结构上看,医疗美容专业占比例较低;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人员占80%。(见表1)。

2.2岗位设置及在岗人数:岗位设置包括美容医师、高级美容技师、美容导师、形象设计师、美容咨询师、美容保健师,在岗人数比例分别为23%、39%、5%、0%、7%、26%,主要集中在美容技师岗位。

2.3专业资格证持有情况:医疗美容机构资格证持有情况良好,美容师资格证、职业医师资格证、护士(师)资格证、无相关医学专业资格证的比例分别为15%、34%、48%、8%(上述项目为多项选择)。达到卫生部对美容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要求[2],但是美容师资格证持有率有待提高。

2.4继续教育情况:调查显示,接受过美容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接受过医学其他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8%、88%、12%;有意愿参加美容专业继续教育、医学其他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不想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比例分别为:80%、27%、10%(上述项目为多项选择)。调查结果表明医疗美容机构在岗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方面情况良好,但美容专业方面继续教育欠缺,从业人员表现出迫切接受医疗美容专业继续教育的愿望。

2.5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情况

2.5.1 三年内医疗美容机构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量:医疗美容机构在未来3年内需求人数达1212人,较目前从业人员数量,增长142.42%。其中美容医师岗位(17%)、高级美容技师(50%)、美容导师(5%)、美容咨询师(8%)、美容保健师(20%)。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级美容技师方向。

2.5.2对拟需求人才学历、专业及资格证要求:调查显示,人员缺口学历层次要求专科及以上,较过去明显提高;专业集中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美容人才(见表2)。

3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学历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经验多少和技能熟练程度。调查显示,行业总体缺乏经过正规培训和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学历、职称较其他医学行业低[3]。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的拓展,如光子嫩肤、射频消肿、电磁按摩等需要从业者掌握系统全面的医学知识。目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医疗美容专业背景人才比例低,服务意识不强,已成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3.2人才需求量大,高端专业人员紧缺:2004年以来,美容行业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4]。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顾客的身体健康。调查表明,63家美容机构人员数量在未来3年内计划增长142.42%,缺口主要集中在高级美容技能人才。传统观念中,美容护理就是洗洗脸、敷敷面膜,随着市场逐步规范和服务水平提高,大量现代化美容设备普及,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掌握多种现代化美容技能。

3.3继续教育渠道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美容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正在经历快速变革,继续教育成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主动适应新形势的重要教育形式。国内尚无美容医师/技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的行业标准[5]。美容培训机构教学不规范,各类美容医师培训班遍地开花,主要以美容激光设备的使用方法为授课内容,周期1个月左右,不进行临床实践,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美容人才。此外,美容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不足,仪器陈旧,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很多老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者只会操作仪器,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或者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技能。

4对策和建议

4.1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加快美容人才建设:职业培训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重视操作和规范[6]。从人才供应数量来看,职业培训应该成为美容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之一。政府部门应根据安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行业从业人员上岗培训、职业资格教育培训基地的认定条件和管理制度,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做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登记注册工作,加快行业技术专业人才建设。

4.2开展学历教育,提升行业素质:学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应当在从业人员中占较大比例[7]。安徽省目前只有3所高等学校开设医疗美容专业(或临床医学美容方向),较兄弟省份少[8],每年毕业生不足400人,医疗美容教育发展滞后。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扩大医学美容专业招生规模,开展以高职高专为主要培养层次的医疗美容高等教育,同时注重课程设置,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能满足社会对新型实用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满足对高端创新领军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医疗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9]。

4.3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实现效益最大化、促进高校与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10]。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包括:①“订单式”培养,如天津医专“多方订单、多类订单”[11];②筛选建设优质实习基地,注意筛选各种类型,实习内容包含美容(体)师、美甲师、文饰师、化妆造型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美容院店长或主管、美容产品销售等,注意考核,适时增减,优胜劣汰;③设立由学校、医疗美容机构及美容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监控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4.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扩展继续教育渠道: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未开设美容专业,开设美容专业的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少,专业对口性差、业务能力弱、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与国外差距较大。以韩国为例,美容高等教育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外聘教师大部分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也具有硕士学位,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2],我国美容教育行业师资队伍必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职业与岗位培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拓展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适应医疗美容教育发展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增大。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医疗美容技术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安徽省医疗美容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秀萍.美容行业对美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133.

[2]芦源.对高等院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设置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7(4):199-201.

[3]汪庆玲,洪梅,姚运红,等.护理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2011,11(5):35-38.

[4]张骏艳,吴文宁,李维祖,等.美容药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5):35-38.

[5]李凯,刘玲,高琳,等.规范化教学在美容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路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1(6):1039-1040.

[6]陈晓辉.安防行业人才现状与人才发展战略[J].产业发展,2009(7):19-23.

[7]北辰,刘明鹤,姜世昌.医疗美容护理专业教程探讨[J].中国美容学,2009,20(10):1634-1635.

[8]朱鹏云,曹志明,伍健,等.高等职业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出路[J].中国美容医学,2010,16(10):353-355.

[9]何菲,刘登蕉,吴明,等.福建省美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 2011,29(3):116-117.

[10]杨晔,章益,陈冬笋,等.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9-10.

篇8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492-02

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方便病人获得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和处置的保障。随着医学进步,信息技术、各种研究成果尤其是基因工程逐步应用,医疗卫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迅速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将对疾病控制、预防、诊断、治疗和自我保健,卫生管理与改革等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同时IT技术、设备性能的提高,价格降低,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逐步形成,信息化已成为卫生管理与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

1 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对卫生医学人才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1.1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1.1 医院信息化

2012年对全国3765家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资料,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化系统应用已经超过80%。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已经得到快速的应用和发展,LIS系统占39.14%,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5.04%,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2.99%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突出的医院,电子病历、全院PACS,移动、无线、PDA、平板电脑、RFID、万兆网络、服务器集群等先进的系统和先进的IT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1.1.2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构架由四个方面组成:疾病监测、公共卫生监测、医疗救治、指挥决策。

疾病监测系统 覆盖范围包括疾病控制中心,医疗和其他报告机构。其中包括了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实现了日报、周报、旬报、季报和年报。准确性高,资料全、便于分析。

公共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覆盖范围包括国家、省、市、县卫生监督中心。

妇幼保健信息体系 目前主要是医疗卫生服务与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1.1.3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主要有社区卫生行政管理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分系统及医疗保健接口、双向转诊接口、上传数据接口。核心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到2012年底,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卡通”建设

1.1.4 区域卫生系统

建立社区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

多数省份已建立起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平台。

1.2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卫生部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未来几年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的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

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50%的人口办理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 健康档案。

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1.3 医疗行业人才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医药卫生人才提出了“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关课程,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列入岗位技术达标考核”的要求。

2 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以Windows Xp/win7、Office2003/2010为教学平台,教学内容以满足办公应用为基础。使学生具有以计算机为工具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能与卫生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存在地域的差异,入学新生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授课教师均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不懂医学知识,未受过相关医学信息的教育。对卫生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了解甚少。

在医学类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一直以来在各专业的建设中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学校对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3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革的设想

医学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对医疗保健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存储、获取、共享和使用的或是为医用通讯交流和决策而服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信息技术的范围很广泛,涵盖医学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的IT技术。根据国际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定义,医学院对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技术培养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进行交流。因些,医学类院校的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技术的教学,包括 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二是临床信息系统及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

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能满足第一方面的教学要求,为使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现有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对攻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

3.1 师资队伍的建设

选送授课教师参加“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师资培训。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组织教师深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相关科室了解、学习有关卫生信息化系统的组成、软件使用,充分认识现有卫生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聘请相关软件的开发人员进行讲座,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授课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3.2 分层次、分模块教学

针对现有各专业信息技术学时有限的情况,入学后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考试合格的直接获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成绩及学分。并转入《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考试不合格的先修完《计算机应用基础》后再转入《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

由于《医学信息技术》覆盖了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各个分支,包括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社区卫生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区域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可将《医学信息技术》分为若干模块,在对学生授课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重点教学,其余模块作为了解性介绍。

3.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对现有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做出相应调整,增加适当的学时以满足《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制定更适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学习信息化应用中相应模块。

3.5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现在较为完善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课件、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方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

建立模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及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

同时建立其它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4 结束语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对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医药卫生知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M],2011.

[2] 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 2011.

篇9

一、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健康产业链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城镇化的推进,居民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大,可以预见的是健康和养老必将成为保险公司未来重要的盈利点,所以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对于整合资源,反哺保险主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阶段我国保险公司布局健康产业链主要有以下四个途径:最常见的途径是与医疗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如中国平安与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健康管理系统,;第二条途径是自建医院、参股医院或与医院签约特许经营,中国平安曾尝试建立龙岗医院。第三条途径是建立养老社区,泰康人寿是国内首家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的公司,现已推出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第四条途径是布局移动医疗平台,不少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巨头都参与其中,相关app多达2000多种。

总体来看,我国保险公司介入健康产业链起步较晚,并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深层次合作网络,但在近期保险“新国十条”的推动下,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始抢滩健康产业链,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必要性分析

(一)有效控制道德风险和消除过度医疗

在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和过度医疗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降低医疗成本来减少赔付,另一方面在中国“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医院有动机夸大被保险人的医疗需求,增加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所以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的,再加上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保险公司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几乎观察不到医院的行为,所以尽管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指定医院等来控制道德风险,但仍无法完全抑制医院的内在动因。但如果保险公司参股甚至自建医院,二者建立起资本上的从属关系,就能使双方经营目标一致化,从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若两者建立起了共享的信息平台,也就能从根本上消除保险公司与医院,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拓展客户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而且不仅关注病后的就诊治疗,还看重平常的健康管理。但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是明显不足的,加上一些医药行业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勾结,所以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果保险公司能与优质医院合作或者自建高水平的医院,向投保客户提供涵盖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手术治疗等全方位、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客户体验度,拓展大量的潜在客户,培养和稳定优质客户。

(三)提升保险产品和公司竞争力

现在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各家公司的产品同质性强,重复现象普遍,导致了产品没有竞争力。我认为没有足够、真实的数据是关键原因之一,由于医院或者其他的原因,精算师得不到想要的相关数据,从而也无法开发出差异化产品。所以只有保险公司打通了健康产业链,才能全面掌握各类疾病数据,开发出有特点的创新险种。另外,投资健康养老行业也是带动相关护理保险、失能保险发展的关键。

三、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现阶段障碍

(一)国家政策不完善

虽然保险“新国十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但是并没有配套的相应实施细则,各地的政府的支持力度参差不齐,所以不少保险公司仍然选择观望。

而“新医改”由于涉及的利益群体众多,改革步伐一直十分缓慢。而在公立医院现有体制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掌握不了话语权,从而使得投资风险较大。

(二)保险行业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的缺失

在健康险领域,从核保到理赔,许多关键环节都需要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而且控制医疗成本的关键也在于能不能实现和医院的目标一致化。自建医院和参股医院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控股大医院,优质医院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现在的保险公司基本仍采用战略合作的方式,但力量有限,不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话语权,但现在医保行业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并未建立起来。

四、关于推动保险公司进入健康产业链的对策

(一)国家完善相关政策,并推动医疗改革

为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中央政府应该尽快推出相关配套的政策,并给与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或者财政支持,提高保险公司积极性。各地政府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跟进,出台相关文件减少保险公司投资健康产业链的阻力。而立法部门也应该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和完善,切实保障投资过程中各方利益。

(二)保险业协会牵头与医疗机构合作

上文中已经提到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单独合作作用有限,所以由行业协会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是一种理想的选择,首先这个可以形成行业合力,显著提高保险公司在医保合作中的地位,从而赢得话语权,也能更好的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其次保险协会可以统一制定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协议,然后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既能简化核保和理赔的工作流程,也为客户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渠道,能降低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魏u.保险资金投资健康服务业产业链研究[J].中国保险,2014

[2]孔静霞.产业链对健康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

篇10

2.国外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现状

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疾病谱悄然变化正在积极拉动全球医药流通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15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0,688亿美元,2010 年到201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受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新兴医药市场医疗可及性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到2020 年,全球医药支出预计达到14,000-14,300 亿美元。从全球来看,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药品流通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对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随着美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20 世纪初,美国开始出现连锁经营模式药店且发展迅速。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企业之间、连锁药店与独立药店之间开始大规模的兼并活动,形成了多家跨地区的全国性医药连锁企业。目前,美国连锁药店具有规模大、分店多、分布广等特点,在美国医药零售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 年,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均超过4,000 家,最大的连锁药店公司CVS 已拥有超过9,000 家门店,销售额1,533 亿美元。

   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沃尔格林等为代表的美国连锁药店很早采取“药店加便利店、前端加后端”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以打造“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为经营主旨,其经营品类扩展至与健康、美丽相关的产品。

 (2)日本连锁药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日本连锁药店的发展源自1955 年,大多是从车站前的药店、药局发展而来。为顺应消费者对健康、美丽和低价的追求,日本现代连锁药店经营品类已涵盖了医药品、健康食品和化妆品,日本的医药零售业已从疾病产业转向健康产业。

过去,为了适应以疾病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日本医药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构成中,医药品占据70%左右的份额。随着医疗重心从治疗向预防转变以及日本国民的自我预防意识增强,日本医药零售业开始不断涉足健康产业领域,并在药店经营机能性食品、营养辅助食品等产品。到2015 年,在日本零售药店的商品类别销售构成中,医药品仅占据32.1%的份额,化妆品占据21.2%的份额,日用品、食品等其他产品占据46.7%的份额。

    综上所述,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连锁药店,其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药店+便利店”等模式的特点值得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借鉴,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向“做大做强,差异化经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本课题拟突破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改革以及通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了深圳市药品流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概况,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对其进行弊端分析,以医保、医疗、医药内在关系紧密相连为基础,通过加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优化药品流通渠道等措施,从而进一步优化深圳市的药品流通制度。

二、学术价值

1、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快速阶段,我国医药流通制度中药品流通秩序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对于造成我国药品流通机制不合理,从而导致药价虚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的医药流通制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立以三医联动为核心“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三项改革应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推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在进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医疗机构和医保改革,降低医疗机构成本,强化医疗保险监督作用。构建优质医药流通渠道,在药品流通及管理方面,只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重视群众的监督作用。一个具有活力的、欣欣向荣的药品流通机制将在我国逐步形成。

2、现实意义

尽管深圳市了解决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仍然存在药价虚高,假冒伪劣药品充斥,本文根据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的发展状况,加上通过实证搜集调查等方法,分析目前深圳市医药流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的方法,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