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鉴赏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4 16:23: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艺术作品鉴赏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艺术作品鉴赏分析

篇1

艺术品鉴赏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内涵的行业,艺术品是有鉴赏价值、研究价值、商业价值以及文化沟通价值的工具。艺术品同时具有收藏的意义,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时可以根据保存年代的长短提升自己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艺术品鉴赏的含义与特征,进而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最大化地发挥艺术品的当代价值。

1艺术品鉴赏的文化底蕴

1.1艺术品鉴赏的内容

艺术品鉴赏的内容非常广阔,针对艺术品的内涵必须要有详细准确地了解。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家实现创造、具备欣赏价值与基本使用价值的特别物品,艺术鉴赏是在对艺术品本身进行客观评价,以此确定艺术品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人们的普遍审美观念。艺术品本身的特点是独特性、长久性以及真实性等,在价值上也可以提升人们的鉴赏能力,从而激发群众的想象,增加群众之间的交流次数。

1.2艺术品鉴赏的实际原则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与规律,并要求每一个相关人员都必须遵守。艺术品鉴赏中也有一定的行业规则,该规则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能确切掌握艺术品的自身价值与延伸价值,从而进行严格的估计与计算。所有艺术品都可以依据时间的长短增加自己的现实价值和内在含义,体现不同社会时期的历史形态,反映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因此,进行艺术品鉴赏必须要充分了解历史的进展状况,能够对历史有一个确切了解,从客观性与整体性两方面评价艺术品,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艺术品的价值,充分发挥艺术品本身的功能。同时,艺术品鉴赏还要了解民族性特点,充分把握时代特征,从而在社会演变进程中把握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品鉴赏还要顾及艺术品本身的商业价值,要做到艺术品的自由流通和买卖,进而帮助艺术品创造最大的价值。

2艺术品鉴赏的人文特征

艺术品的人文特性必须建立在人类文化基础上,考虑人们对于文化的真实需求,并结合时代精神掌控艺术品鉴赏手段,了解艺术品出现的含义。

2.1艺术品鉴赏融合大众的审美趋势

伴随时代的演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见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视野也得到了开阔。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时,就开始在意审美方面的追求,与之而来人们的审美趋势也不断上升,艺术品鉴赏也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举动,时刻响应人们审美趋势的变动倾向。利用艺术品的外在价值可以深入探讨其内在价值,给人们的精神领域增添无穷的乐趣,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品鉴赏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开阔视野时满足自己精神领域上的空虚,实现长久发展。纵观全局,只有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可以在艺术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进步,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降低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给社会产生的危害。

2.2艺术品鉴赏可以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

艺术品鉴赏能力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水平显示了一个社会与一个时期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意识形态。在精神文明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今天,人们更加看重内在修为的提升和思想境界的开阔。艺术品鉴赏不断让更多的参与者了解社会,艺术品甚至成为了连接社会与个人的重要桥梁。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多样化,生活活动范围更加开阔,由此引领人们从狭小的家庭环境走进了艺术世界、艺术品展览会、美术馆等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加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提高了人们的沟通能力。利用艺术品鉴赏行为可以丰富个人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从而让整个世界的精神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2.3艺术品鉴赏反映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

艺术品鉴赏一方面会生动形象地展示艺术品内在的艺术性和民族特性,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传承多年来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就是反映现代艺术作品创作的发展动态和创新理念。艺术品鉴赏会让人们对整体社会有一个主观把握,此外,还会在传统文化的承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提高现代艺术的创作水平,突破当代艺术作品创作的局限。特别是针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衍生物,可以深度挖掘艺术作品的创作潜力与内在价值,不断实现艺术品鉴赏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增加。艺术品鉴赏是促进艺术品创新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在此前提下,应逐渐实现艺术创作的长久发展。

3艺术品鉴赏的当代意义

3.1满足大家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艺术品鉴赏含有多彩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涵养,艺术品鉴赏的进步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革新,给人们思想进步带来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品味,让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的文化氛围。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让人们的精神领域有了很大改变。因此,艺术品鉴赏的时代价值十分重要。不管是人类生活的前行,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值得深究的意义。

3.2扩大艺术品鉴赏的群体范围,提高艺术品的人文特质

艺术品鉴赏行为能够丰富人们的经验,针对艺术品进行鉴赏,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情感沟通,会让艺术品的价值实现进一步推广,从而让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获得精神享受。艺术品鉴赏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品的人文价值,艺术品的价值会时刻作用在个人的意识领域中,唯有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艺术品的价值才可以实现出来,这是艺术品存在的意义。不断增加艺术品鉴赏人数,扩大艺术品鉴赏受众范围,是整个社会的呼声。

3.3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实现艺术品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化范围的加大,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交流过程中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不管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艺术品鉴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特别是在艺术品的价值探索方面,利用开展艺术品鉴赏活动,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形态,同时还能向其他国家显示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品鉴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鸿,竹简.关于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的话题——何鸿访谈录[J].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3(07).

[2]…钟毅.灵活鉴赏……感悟本真——浅谈美术鉴赏方法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0(11).

篇2

    2利用科学思维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创造活动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其阶段性进行合理必要的分析,才能清醒的认识和自由把握科学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不过,在艺术实践中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先后出现的,我们不能将三个阶段作机械的分割和理解,而是要层层了解、环环相扣和相互渗透,总而言之,科学思维在这几个阶段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3将科学思维融入艺术鉴赏活动

    作为艺术作品鉴赏的主体,鉴赏者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的意蕴进行思索和想象,最后对作品作出评价。笔者认为艺术鉴赏作为艺术活动的最后环节,鉴赏者的满意与否,是推动艺术品产量化发展的关键,因此鉴赏者作为艺术作品鉴赏地方主体,其科学思维对艺术鉴赏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从另一方面又会促进艺术工作者素养的提升,为鉴赏者的理解和艺术工作者的再创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将科学思维融入到艺术鉴赏当中,促进艺术的发展。

    4利用科学思维能引导艺术批评活动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8-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美术鉴赏作为刚起步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众多的问题,其中缺乏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是最大的问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精神,形成高尚的民族意识。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中教育的主流,学校、教师、家长等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忽视了课余爱好的培养。近年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教师、家长忽视美术教学

为了获得更高的荣誉,高校一直在追求自己学生校的升学率;教师面对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关注的是班级成绩情况在全年级的排名;家长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上述原因使各大高校一再地减少美术鉴赏课程,甚至取消这门课程,取而代之的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学生本身对美术课程缺乏了解

高中生在学习时会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做出思考,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这也阻碍了美术鉴赏教学的发展。另外,高中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能力上也有所欠缺,无法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一定的了解,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阻碍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发展和推广。

3、美术教学资源不够完善

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缺乏或者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教学资源,在美术教学设备的配置和师资力量上达不到教育规定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学校应该开放专门的美术教学场所,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加强师资力量。然而,经过调查显示,许多学校的美术鉴赏课程仅仅是在普通的教室,根据教材内容依次为学生讲解,没有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沉闷,学生在美术课上一直处于无聊、厌恶的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最大的一个阻碍。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注意事项

1、注意教课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鉴赏的本质与内涵。避免使用过多的美术专业名词,也不能直接将课本的原句作为研究内容,违背了教学规律的同时也打击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语言方面应该注意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2、注意基础知识与作品鉴赏两者的结合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之一是将美术基础知识与作品鉴赏两者有效的结合。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作品鉴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思考优秀的美术作品给人的启发。教师仅仅注重的直观感觉,而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学生的理解只能处于浅层知识面上,达不到提高艺术欣赏力的效果。深层次的艺术作品鉴赏需要牢固的美术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如同鉴赏一辆汽车,不仅要了解汽车本身的性能,同时也要体会到汽车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价值不仅局限于艺术效果,更多的是隐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鉴赏《百老汇的爵士乐》作品时,不能以“像”或者“不像”作为评判标准,应该注重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以及思想感情,这些都需要在充分了解这部作品的基础上才能体会,换而言之,学生需要掌握这部作品的相关基础知识。

3、注重了解作品的背景资源

艺术价值较高的美术作品通常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所创造的,可见,优秀的美术作品与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蕴含的艺术形态各不相同,这也形成了世界美术多元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各方面都会受到所处环境与时代的影响,与作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作品的背景资源做好充分地了解,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等多种途径来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鉴赏作品与文化背景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了解中华各个民族的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

例如,鉴赏《人面鱼纹盘》时,教师可以在鉴赏作品的同时,与学生共同观看原始时期的相关视频,使学生对原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教授美术基础理论的同时,为学生分析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直观感官,使学生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培养作品鉴赏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影响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发展高中美术鉴赏课程。

篇4

文化情境主要是指一件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所依托的文化环境、特征以及条件。在对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注重文化情境,可以使人们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作品更好地了解一定的科学特征和社会人文气息。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上,而是应该将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到作品的特征、表现形式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二、文化情境下的美术作品鉴赏教学

1.美术作品鉴赏与相关的情境结合起来

美术作品的鉴赏是要通过视觉、心理以及心境的共同感来完成,观赏者需要首先从视觉上产生感受,继而进一步提炼出作品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而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2.美术作品鉴赏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美术和音乐与历史以及文学都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因此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可以相应地加入音乐、文学等等学科知识,丰富教学背景。比如在介绍画家生活年代以及国家时,就可以适当地加入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再比如对作品进行鉴赏时,还可以相应地加入与美术作品主题相应的音乐,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以促进更好地教学。一般学校只把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作为美术赏析课程的重点,却忽略了与美术相关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领域。美术赏析课程更应具有综合性。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世界闻名的绘画出现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政治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因此,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经济、政治都要融入到美术赏析课程中去。只有这种各种学科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才能用学生能够用更广阔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地领悟生活真谛。

3.美术作品鉴赏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学中的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更加广阔的文化情境。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建筑中的走廊教室等场所来展示学生的作品,营造艺术氛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及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起到美化校园的效果。又比如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走出校园,去评述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因为这些建筑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因此学生在进行分析和评论时也会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也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4.美术作品鉴赏与表演结合起来

篇5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人们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对初中语文文学鉴赏的教育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笔者结合文学作品解读学习规律,以现代学习理论、心理学教学理论、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及中西方文学教育的研究成果为参考,总结当下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案例,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老师提高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能力。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教学意义

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选材,进一步加强了教学深度及学习内容,如引入现代诗歌、古代寓言和散文、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1]。这些文体本身具有的文学特点更加丰富多样化,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保有更加突出的教学能力。同时,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爱、哲理、语言之美等深层次内容,更需要通过语文作品鉴赏的教育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由素质教育入手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实现的,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的作品鉴赏能力必不可少,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也能提高其人文素质,塑造灵活且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多阅读名文名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深切体会,阅读时要多注意了解文章当中的情感变化,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这样,在每一次阅读后都会有不同感悟,这也是提升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十分必要,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文学鉴赏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老师仍然占据教学主导地位

当前,受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在语文文学鉴赏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作为学习对象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模式依然习惯于教师单向性地向学生讲述或灌输文学知识,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这样的文学鉴赏教学模式,只会一点点地削弱学生对文学作品学习的兴趣,不仅违背了新课改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社会一定程度上缺失人文关怀、教育关怀的当下,文学作品只是被当做一般的文章处理,并不被人们所重视[2]。学生只是仅仅得到了写文章的技能,却不知道情感和审美等为何物,于是文学作品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死物,毫无情感,只是一堆文字,写的文章就缺失了文学作品应有的情感、意志和个性,最终背离了文学作品的初衷。

三、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语文文学鉴赏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投入文学作品的鉴赏世界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有深刻体会。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作者的意境,情感体验,审美等获得熏陶,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投入文学作品的鉴赏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促进学生的扩展学习

学校多提供一些文学作品方面的文学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扩展课外阅读,让其拥有更多与文学作品接触的机会,提高积累更多阅读经验,同时,如果在考试中能适当加入一些文学作品方面试题,则相信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以此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扩展其审美视野[3]。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一些经典的中文名著,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等,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丰富阅读量,欣赏更多优秀的可读性高的作品,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参与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负有很大责任,要灵活授课,多样式授课,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从而使其对文学作品用心体会。语文老师要经常训练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感受力,要让学生知道在该处使用哪个词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初中教材收录了大量白话文和文言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轻易理解与掌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重点学习,让其能更好地理解读懂,这样有利于学生文学作品能力的提高。另外,可以在班级开展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对文学鉴赏的好感。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更要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努力改变存在的问题,重视文学作品鉴赏课,促进学生欣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及道德情操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文学作品鉴赏的重要教学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教师应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美术素养。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符合时尚,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程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等。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是适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益智增识,提高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师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学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必需的“拐棍”。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才能对具体的作品有比较深入的感受、体验,进而通过讨论、分析、评价,全方位地认识、理解作品,达到鉴赏目的。

二 、教师应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讲到人物画这一课时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表现 ”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在介绍《蒙娜丽莎》等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思想感情、有关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学生会更注重理解而不去死记硬背,更注重自我理解和判断。审美意识有所增加。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地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

三、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重要前提

创设课堂情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首要条件。在现在的美术课堂中,老师要从领导者的角色走出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通常情况下,在每一堂美术鉴赏课前做一个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果实。

师生交流互动,审美创美。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多项交互的教学过程。教学在师生参与、体验、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美术创造性教育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

积极参与,发挥独特天赋。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欣赏作品,对作品内涵的体验,学生有了美术实践,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美术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四、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近作品去鉴赏

篇7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越来越受到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教师教学实践中对加强学生的美术鉴赏理论知识和提高鉴赏技巧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此,本文就高中美术鉴赏之人文素质提高策略问题展开了相关探讨。

一、感受美术作品的情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使其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真正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作品创作时的情景和气氛,使学生能够与当时作品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也可以从美术作品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模拟生动、形象以及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如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学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学生对这部作品的认识是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详细地说出作品创作的过程。为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这部作品的内涵,需要让学生对这部作品的背景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是古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恰逢“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季节,按照旧时的习俗,古人都要到水边嬉游,并雅致称其为“上巳修禊”。“禊”也是一种祭礼,意思是浴,三月初三为上巳日,也称“禊日”,人们这一重要的日子里来到水边为了去除不吉利的兆头,举行重要的仪式,借助清水洗去身上的脏污和晦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公园河边,想象王羲之当时的心情和状态,把自己当做古代的文人墨客,感受春天的美好,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王羲之创作书法的情感世界,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以及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品质。教师在美术作品鉴赏课中重视建立平等、民主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性格以及气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意识,将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集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这一美术作品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爵士音乐,使其从音乐中找到与美术作品存在的联系之处,并用心地去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学生认真倾听与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闪烁不定的小色块,还有作品中一些没有规则的直线正是对爵士乐节奏感的形象表达。可见,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表达的深刻内涵,还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探究美术作品的文学渊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部分优秀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基础上是文学作品,正是这些文学作品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促使艺术家将其作为创作艺术作品的绝好素材。在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的帮助下,美术作品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在高中美术作品鉴赏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与美术作品相关的文学故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顾恺之对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使文学作品中表达的精神内涵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为了让学生对顾恺之的艺术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可以为学生讲述曹植《洛神赋》作品中的故事,该故事介绍了主人公依次经过了帝京、东藩以及洛水等多个地区,而在洛水认识了洛水女神宓妃的爱情故事。与原文学作品有些不同,顾恺之使男女主人翁的爱情故事有了完美的结局。作品中线条的勾勒非常具有动感的效果,并且图画的色彩比较艳丽,图画中的诗情画意之美极具魅力。通过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文学故事,能够调动学生鉴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篇8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素质教育不断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美术鉴赏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美术鉴赏进入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分辨善恶美丑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美术鉴赏课究竟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鉴赏的概况

(一)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开始增加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艺术感受和艺术需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多元性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也由专一化转向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化,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美术鉴赏属于比较广泛和普及、也是相对于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传递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作品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判断和吸收能力,因此美术鉴赏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1]。

(二)特点

虽然美术鉴赏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设立,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一定就适合本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它的设置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如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不合理、课时较少、种类较少。一般美术鉴赏都为几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单一的特点,适用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美术鉴赏这类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想掌握的方面进行统计,设立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需求[2]。2.美术鉴赏过于形式化在大多数的大学美术鉴赏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美术作品的观赏,只了解教材上相对应的作品,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和过程,要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一个作品的内容和作者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达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作为知识认知的一种方式之一,美术鉴赏不仅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对更多知识的不断积累。美术鉴赏的内容往往千变万化,从古至今美术鉴赏就一直被人们广为推崇,比如古时候的人们对诸如瓷器、画卷、折扇等常见的东西进行美术鉴赏,通过鉴赏可以对其质地、产地以及铸造工匠等相关信息进行得知。由此可以知道: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对于事物进行进一步地认知,现代人通过对于古时候的作品进行鉴赏时,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的认知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们对了解其所出产的年代、艺术价值以及市场价格,等等。美术鉴赏的认知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由于现在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人都在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然而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却将其本质忽略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及认知[3]。

(二)教育功能

对于艺术的鉴赏,首先是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在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我们去对艺术作品在艺术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探讨。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何种心理状态,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例如:对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他创作这幅巨著时所生活的年代的背景以及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由此也可以引申到画中的内容,通过画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宋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术鉴赏不仅能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基础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够实现。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思维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开拓思维,并在潜移默化的认知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

(三)审美功能

审美是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在主观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人的审美可以让人找到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然而人的审美能力并非是天生所具有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不断地接触事物,并在脑海中增强感知,再加以后天的教育从而培养起来的[4]。审美功能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同时,人的审美能力也是与道德相关联的一种感官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具有审美的功能,就可以在对所认知和感知到的事物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审美思维,通过这种审美的思维,人们可以进行情感的把控以及表达。大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对于审美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陶冶个人秉性,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审美思维以及审美的理念,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5]。

三、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影响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封建传统政策和小农经济以及将近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这种偏爱有知识和技能但因循守旧的社会结构使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中,人们忽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我们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的[6]。丰子恺先生曾说:“想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想象是有形的东西变形,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想象使无形的东西有形。”因此,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审美能力的教育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些都是人类审美能力的涉及范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灿烂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对比,如美与丑、对与错等。因此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的本质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一件事情。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拉近学生与美术家们的距离,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一种审美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充分感受到美对身心的愉悦功能。

(三)广博知识的学习

艺术家豪泽尔曾经说过:“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是艺术家,可是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必须要经过学习与教育”。美术鉴赏课是根据人的理解能力而开展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是提高领悟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也一样,它们都来源于社会,并且都依附于社会而存在,因而如果想要领会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要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文情怀进行了解与掌握。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活动来发现美术作品的种种外部关系以及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美术知识,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不同的更新,确保自己所教授的是完整而准确的美术常识[7]。同样地,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美术的课程,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世界信息课。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审美的中心问题是情感境界问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意志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例如:《长江万里图》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母爱的融入使欣赏者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作者对母爱的歌颂;还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卫》,这座作品表现出的坚定、顽强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后人。当下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以一种全面的姿态迎接未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努力。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不单单是一些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做人、认清美丑的基本常识。正义是美的、是被后人所敬仰的,邪恶是丑的、是被后人所不耻的、坚定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动摇是丑的、是我们不应效仿的。所以,美术鉴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8]。

四、结语

美术鉴赏是以视觉思维为主的过程,通过对艺术品的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想象来升华自己。通过这种作品鉴赏的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来引起共鸣,加深视觉冲击效果,而且在直观事物面前,人们的想象力和代入感也会得到发挥,从而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更深的理解。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力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各个教育机构,都应该提高对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晰.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36-137.

[2]张晓玲,熊巍,张剑.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在校学生美术鉴赏现状调查[J].戏剧之家,2014,(12):145-146.

[3]耿振翔.浅析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165.

[4]欧阳启名.关于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3:8-10.

[5]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7-9.

[6]赵志红.民族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4-116.

篇9

面对当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提高,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问题,使更多的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才能达到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1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定位公共艺术教师的课程

角色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建立科学的知识观、学生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是有情境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境对其再创造;[3]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其自身积极主动的建构才能获得;建构主义的师生观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开放的教学观,它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它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注重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心理氛围的营造以及个人幸福感的关注等。[4]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应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这种全新的认识论,以美的引导者、美的共同体验者、平等对话者的姿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直接审美体验,建构认识美的本质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交流者、合作者与共同学习者,在这种共享过程中,实现师生文化共享、精神共享和审美共享。

2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各个学科又极具特色,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因此,对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师来说,除了具备普通教学基本功外,还应该具备艺术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如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分析综合与对比的能力、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

(1)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艺术作品鉴赏是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环节,而艺术知识与艺术技法训练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艺术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进入艺术境界的工具和手段,比如艺术特性、艺术技法、艺术历史等相关知识应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共艺术教育目的虽然不在于培养艺术专业技能而在于艺术素养的提高,但是适当的艺术技法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性情,比如《书法鉴赏》中的写一写,《美术鉴赏》中的画一画,《音乐鉴赏》中的唱一唱,《舞蹈鉴赏》中的跳一跳,《戏剧鉴赏》、《戏曲鉴赏》中的演一演等,通过学生的主体体验,在写、画、唱、跳、演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准确把握艺术作品的风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是以鉴赏为主、艺术知识为补、技法训练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公共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种对综合性教学活动的整合能力;其次,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通性,决定了艺术教育内容的相融性,音乐被誉为有声的画,绘画被誉为无声的歌,书法蕴含着韵律美,舞蹈是人类最美的肢体语言,戏曲更是集文学、美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为一体。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通性使公共艺术教学的综合性成为必然;比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配合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进行教学;芭蕾舞《天鹅湖》鉴赏时配合柴科夫斯基的舞蹈音乐进行讲解等,通过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行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公共艺术教师具有较强的对多个艺术门类知识的整合能力,将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这些经典艺术融会贯通,整合在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在有效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2)分析综合与对比的能力。艺术作品浩如烟海,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艺术家的不同作品都极具个性,但又有相比之处。在引领学生鉴赏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分析综合与对比的能力,在对众多作品的分析、综合与对比过程中,使学生清晰地梳理不同时期相应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分辨出相应的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征,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3)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义性和鉴赏者的再创造性。由于性格、成长经历、心理特征、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对于同一部作品来说,每个人的感受都独具特色。因此,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艺术审美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灌输一些自古以来似乎已成规定的评价,而是启迪学生依靠自己去发现鉴赏对象的美之所在,用心感受,进入鉴赏独具特色的自我自由世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愉悦,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篇10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本,是因为中国古典诗词自古以来就是诗人“言志”、“缘情”的艺术载体,还因为我国古代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大都具有突出的创造性:即突破性或独特性。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历史时代,必定有很多诗人对同一创作题材或者同一创作主题产生极其浓厚的创作兴趣,各位诗人都在努力追求古典诗词权威文本的突破性抑或独特性境界。然而,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诗人能够在同一题材或主题的诗歌艺术创造领域中,创作出相对于权威文本而言具有突破性抑或独特性的古典诗词艺术作品。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以“秋”为题材或者以“秋”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其意境大多悲凉,诗人寄寓的情感也往往凄美甚至悲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这大概是深受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名句影响的缘故吧。但是,刘禹锡的《秋词》却能打破悲“秋”的主题,赋予秋天灵动壮美的艺术魅力,表现诗人无比热爱秋天和积极乐观的美好心境。故此,教学《秋词》时,我曾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主题和诗人寄寓于诗歌中的不同心境,体味二者不同的艺术境界。

二、鉴赏意象,品味意象的深刻内涵

“意象”即“兴象”,是客观世界中的“象”映入诗人的脑海中,再渗透到诗人主观的“意”(主观情思)中的能动反映。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作品中,意象是其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故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相同意象在不同的古典诗词作品中具有的相同抑或不同的内涵,品鉴诗人在古典诗词作品中巧妙运用意象表达自己丰富情感的技巧。

以教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在引导学生读顺、读懂其大意的基础上,我曾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王维的《使至塞上》、韦应物的《闻雁》等展示出来。在学生基本理解这两首古典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探究意象“雁”在上述三首古典诗词中所具有的相同抑或不同的深刻内涵。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热烈探讨之后,一致认为:三位诗人均是借“雁”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雁”意象往往是“思乡念亲”的代名词。

三、品鉴创作手法之妙,鉴赏诗人的创造技巧

古典诗词的创作手法很多,但是限于篇幅,我们只谈谈引导学生比较鉴赏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创作方法。

1.乐景写哀。就是诗人以美丽景物烘托人物的悲哀心绪的反衬手法。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安史之乱中,诗人看见娱人之物的花鸟本应心情愉悦,可是却因为安史之乱导致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产生的感时别恨之情而更加落泪惊心,以此突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