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23: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绿色低碳经济,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世纪化学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冲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隐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国际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全球变暖现象,进而合理引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问题引发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正是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为口号的全新发展模式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冲击和影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孕育着全新的变革和突破。
一、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内涵
1.绿色会计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未涉及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绿色会计则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
1.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目标是在环境会计目的指引下设定的对绿色会计职能作用的要求,是绿色会计目的的具体化。绿色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
2.绿色会计的基本原则
(1)政策性原则。社会资源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要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所以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业绩,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
(3)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原则。该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核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兼顾生态和社会环境效益,要综合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将会计主体置于生态环境之中,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综合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以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自觉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1)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中蕴含了大量生态环境的内容,要求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尽管绿色会计中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核算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构造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根本条件。
(2)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于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于边际价值理论。
(3)多重计量假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绿色效益的模糊性,若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和绿色效益,因此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应是多重的。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等,有时候甚至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计量方法。
4.绿色会计要素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产的界定须符合资产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此项资产可以在将来给企业带来收益;第二,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属于本企业,另外还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即此项资产须是自然资源,如海洋、土地、石油、森林、煤、天然气或者它们的使用权,或者是生态资源,如水土保持、环境美化等。
(2)环境负债。企业由于过去或者现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需要在将来支付的债务即是企业的环境负债,另外,还有一个或有环境负债的问题,或有环境负债或潜在的环境负债是指过去和现在的环境行为,按现行的行为规范无需企业承担任何责任,然而未来可能会为之承担的责任。
(3)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与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利用环境资产获得的或者即将获得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环境效益。环境效益计价是指以货币计量实现的效用价值。由于直接环境效益和间接环境效益形成的过程不同,其计价方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直接环境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其效益可按劳动量的货币表现计量;间接环境效益通常没有人类劳动的直接参与,其效益的确定带有很大主观性,可按模糊数学的计量属性和包含效用的货币表现计量。
5.绿色会计的计量
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边际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性市场法和生产率变动法等;二是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有指标体系法、图表法、文字叙述法等。具体使用哪一种计量方法,应视企业具体的事项和涉及的会计要素而定。
6.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现有的会计报表只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绿色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大影响,而单独编制绿色会计报告难度较大,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在会计报表中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有关绿色会计信息,应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等,必要时应针对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编制特定的环境信息报告。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低碳经济”一词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该白皮书中,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岛国的英国资源并不丰富,对能源供应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依靠进口。因此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应对未来发展。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了《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每年用GDP1%的绿色投入来回避未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未来将力图走低碳型的发展道路。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在本次大会中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40%。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概念尚未统一。从广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狭义上讲,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效率的利用问题和结构问题,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能源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因此,我们既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来建构新型低碳市场、贸易规则与财税体系的一种国家政策,也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一类涵盖各类国民活动,通过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消费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成整个国家的全新消费活动的国家活动。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解决发展经济与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必将是低碳经济的竞争,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英、德两国都将发展低碳发电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切入点,认为煤炭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日本投资化石能源减排技术装备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切入点,如开发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建立烟气脱硫环保产业。美国政府则把开发创新型污染控制技术、先进燃烧系统及碳收集封存技术的研制开发作为低碳排放的切入点。
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归纳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加速碳减的实施。通过立法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消费变成自觉行为,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上升为基本制度予以规范,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低碳经济各项规定的贯彻执行。
第二,加大低碳经济理念宣传,强化民众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可以使民众树立与低碳消费相协调的正确价值观与消费观,感受绿色消费的好处,倡导绿色产品,减少化学物质在生产上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第三,国家财政扶持低碳技术研发和节能产品的生产。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转化技术研究,鼓励生产、使用清洁节能产品,提高社会碳减的技术含量。
第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对原有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现阶段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经济建设也绝不容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对那些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和停产;对于低碳技术不高、污染不是太严重的企业可以被低碳技术较高的企业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
三、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一)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1.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长期如此,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实行绿色会计,才能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2.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必定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3.绿色会计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
随着各国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GDP由于没有考虑经济过快发展而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再实用,进而引入了“绿色GDP”的概念。“绿色GDP”从传统GDP中扣除不是真实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剩余的才是科学的、真实的“可衡量GDP”。而绿色会计恰恰是通过自然资源耗费、环境成本和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来分析环境质量效益,从而有助于“绿色GDP”的计算,进而可以更好衡量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二)低碳经济实施中的绿色会计发展对策
1.设立专门的权威机构,确定绿色会计准则
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运行低碳化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利实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家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尽快制定绿色会计准则,推广开展试点工作。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筹建中国绿色会计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法律专家、经济学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快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程。
2.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绿色会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不能以片面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片面保护环境而忽略经济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起来,力求做到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即发展低碳经济,而绿色会计正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些都要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加强全国人民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尽快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所接受。
3.建立绿色税收机制
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护,增加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基础。
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努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执行力度,破除阻碍企业使用绿色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
综上所述可知,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吉.低碳时代绿色会计新探[J].经营管理者,2010(11).
[2]金莹.基于低碳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3]黄瑞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J].财会天地,2011(7).
[4]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
[5]王清武.论环境会计理论体系[J].科技创业,2011(1).
[6]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09(9).
[7]杨妍,宋子义.关于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8]钟卫稼.关于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8).
[9]李宗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0(6).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的概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货币计量作为计量单位,记录核算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国家在整治环境污染的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环境的维护和开发时对企业和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与报告。环境会计把自然环境的内容纳入其中,将会计实务与环境科学相结合为决策者进行经济及环境决策提供大量有用信息。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关系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低碳经济是目标,绿色会计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经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没有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加以体现,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社会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显著,不解决这两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体,会阻碍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各项制度不完善,绿色会计总体建设比较薄弱,核算难度比较大,目前绿色会计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难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实务操作性差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法规,但是,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很难自觉地转化为行动。
(二)绿色会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低碳经济条件下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没有开设关于绿色会计的培训,导致企业中专业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低碳经济会计核算的主要障碍。在我国各大高校也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相关的课程,社会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专业技能相对也比较单一。绿色会计的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三)缺少环保意识,对绿色会计认识不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意识决定行为,我国大多数企业认为保护环境是建立在大众的共同努力之下的,它是全民的义务,它不是某个企业的义务,它更应该是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目前,有许多企业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肆意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四)经济利益与环保支出之间存在矛盾
在企业建设中资金的缺乏,科技投入与经济产出之间的矛盾是出现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面对环境治理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普通的中小企业本着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很难在资金的短缺的情况下增加环境治理成本。
(五)绿色会计实施理论不完善
在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尚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致使我国政府机构对企业单位监管不够,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等问题。
三、大力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财务实践可操作性
法律具有强制性,法的效力高于一切。国家应将绿色会计合法化,制定适合绿色会计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绿色会计试点工作,直至向全国进行推广。
(二)培养绿色会计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绿色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门新学科,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悉掌握专业知识以外的多方面知识,如:法律、环保、科技等。只有具备了相关方面知识,才能在绿色会计核算中快速识别哪些是环境成本,哪些是低碳成本,帮助企业寻找降低环境成本的控制要点。社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来应对日益严峻的恶劣环境。
(三)加强绿色会计文化宣传力度,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条件下实施绿色会计需要社会各部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协调好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使他们增强环保意识。
(四)政府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和有效监督
由于中小型企业在实施绿色会计中存在资金短缺、技术手段落后等困难,国家可以适当对中小型企业实行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如:补贴,退税,贷款发放等,来调动企业在绿色会计实施中的积极性。
(五)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制执行
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可通过立法以规范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对披露绿色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宣传,政府对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要增强监督。同时,企业也要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增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发展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其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会计,这对我国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绿色会计因其实施的效果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才能显现,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其不惜以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实施绿色会计的计量与评估,这给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带来了困难;最后,低碳经济下的经济总量仍然是目前衡量我国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往往忽视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的作用,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动力很小。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国绿色会计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绿色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绿色会计以宏观经济作为发展理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其本质是以环境保护为视角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主要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目前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我国经济在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同时是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并没有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味追求经济的高效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绿色会计更加注重环境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要使得政府和企业支出额外的资金,这是企业和政府不愿看到的,两者并没有真正地将绿色会计运用到经济发展上,对其没有真正的重视。
(三)绿色会计的实施缺乏规范与完善。
我国目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在相关制度设计与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这使得在日常的会计实务中没有完全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进行规范,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很不到位,其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的会计行为具有信息不完全性,没有对外披露所有的会计实务,这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其次,目前相关性的法律法规还处在酝酿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会计的实施,保障力度不够也是其难以全面实施的重要原因;最后,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效益而只追求经济利润,其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给绿色会计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缺乏监督。
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严格的监督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企业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公允性。由于信息不完全性,社会大众与政府部门很难对其披露的信息进行深入地有效监督,使得很多企业能够隐瞒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操作空间,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的失效,导致绿色会计的发展受阻。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措施
(一)完善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证绿色会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全面推行绿色会计的同时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将绿色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机制纳入《会计法》当中,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和巩固绿色会计的作用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绿色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将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全部列入会计要素中。设立专门的相关性的绿色会计制度,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一定的拓展,确保绿色会计在实施过程中有强有力地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二)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执法力度。
绿色会计作为新兴科学,还没有在社会中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对其的认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执行力度较一般的企业会计较小。在推行绿色会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与执法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进行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使其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绿色会计实施之后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使得全社会增强对绿色会计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在既有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下,要加大绿色会计实施的执法力度,要以严格的法律保障其顺利实施,对于没有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使其充分认识到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只有从宣传和执法两个角度共同出发,才能使绿色会计得以快速的推行。
(三)逐渐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范。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也具有很大的不同性,这使得我国在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时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其实施规范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在综合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的基础上逐渐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范,在全国各地区各企业实行统一的绿色会计实施规范,比如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时要参考统一的标准,依据统一的原则,在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指引与保障下逐步全面开展绿色会计,以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2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条件差三峡库区大部县属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贫困落后县,地质灾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库区重庆段地质灾害总数有755处,总体积约12.59亿m3,从70年代起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伏旱频率高,大部分地区频率≧60%。政府对农业固定资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水利年久失修,农田保灌面积仅占31.96%,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1.3森林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库区由于植被稀少,大片的荒山没有绿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5.1万km2,土壤侵蚀模数3775.59t/km2•a,每年进入库区泥沙达1.4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减少变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制约了粮食生产。
1.4水土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近年来沿江县市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因此,乡镇企业星罗棋布,聚集中心城镇,2013年城镇人口已超过51%。每年库区生活垃圾约380万t,工业固体废物3000多万t排入江河,常在库区回水区形成污染带。在农业上每年每公顷耕地施化肥、农药(折纯)720kg和2.72kg,致使水土受重金属Cu、Cr、Pd、Zn、Hg的污染,河水水质恶化,鱼类种群减少。据在云阳澎溪河采水样测定,亚硝酸盐氨30㎎/l,水土污染后,土地生产力下降,食品不安全,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三峡库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农业模式根据库区立体气候的特点,提出以下四种发展模式
2.1山地丘陵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库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95.7%,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的立体气候,农业生产模式应分层布局多样发展。平坝浅丘陵区,土地资源不足,但质量高,是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为保证库区2000多万人有粮食吃,要建设基本农田,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在丘陵低山缓坡地带,温、光、水条件好,因地制宜种植柑桔、蚕桑、油桐、李桃等经济林木,并推行农林复合(Agroforestry)经营,实行林粮间作、果粮间作、林药间作,林下还可围网养鸡养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高山地带,气候寒冷,水土流失严重,应建设水源涵养林用材林,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山青水秀,林茂粮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2生态养殖模式库区溪河纵横,水域辽阔,为鱼类生物提供了良好栖息条件,应大力发展草鱼、鲤鱼、鲫鱼。库区还有86617hm2稻田,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推行稻田养鱼,既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水稻增产。
2.3发展城郊观光旅游农业三峡库区历史森林文化景观有1000多处,巫山的小三峡、奉节的白帝城、云阳的张飞庙和龙缸、忠县的石宝寨、丰都的鬼城、涪陵的白鹤梁等等,在全国都颇有名气,要精心策化,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农家乐,吸引人们参观,增加经济收入。
2.4发展庭院经济模式库区农民居住分散,每户村宅占地约0.03hm2,土地肥沃,便于管理。应充分利用这些闲散土地发展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形成不同类型的村镇庭院经济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蔬菜园、畜禽园、花卉园,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绿色生态食品,既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2]。
3、推行绿色低碳经济农业的对策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C02释放O2,根据科学研究估计,我国农作物与草本植物每年要吸收115万吨C02释放80万吨O2[3],因此实行科学管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排放,实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对改善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3.1实行新能源发展战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高能耗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为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淘汰高能耗企业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实施新的新能源战略。首先要减少烧煤发电,积极利用水资源、天然气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来发展新的能源,减少石油高碳能消耗,实行清洁生产,特别要加强林业建设,绿化荒山,减少碳的排放,这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农业的关键所在,应普遍推行。
3.2推行免耕,减少化肥用量根据资料介绍,我国土壤含碳量约为18.57万t(土壤平均深度0.88m),是植被碳库容量的30倍[1]。因为农耕地有着巨大固碳潜力,通过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传统翻犁方式为免耕,能保存土壤中的碳含量,免耕还减少农机械使用,减少化肥量的使用,间接减少农碳的排放,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3.3实行稻田水旱轮作,减少CH4的排放种植水稻是CH4的排放源,库区有86000多公顷稻田,应通过改制,实行水旱轮作,这是因为稻田CH4排放通量比冬水田低50%以上。各地应根据水源气候条件,可推行稻麦轮作,稻菜(油菜)轮作,稻薯(马铃薯)轮作。这种耕作制度能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减少CH4的排放。
3.4推广沼气净化池,发展农村新能源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适宜沼气发酵。目前农村约有50%的农作物秸杆被烧掉和沤火灰,释放大量CO2和烟尘,污染了环境,污染了空气,增加了雾霾天数。今后应推行秸杆过腹还田,以人畜粪尿为有机原料,大为发展沼气净化池,使农村粪便得以科学处理,既增加了农村新能源,又改善了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77-01
一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对生活质量和物质需求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人们乐此不疲地创造物质财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缺乏,甚至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人类的肆意开发所造成的,概括而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开始提倡新能源的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开发。
二
新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包括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为了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开始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同时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三
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以及生物乙醇动力车等。新能源的汽车提倡节能减排,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性。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优化内燃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最新的代表技术是蓝色效能综合环保科技。其主要是通过优化发动机、降低车重、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摩擦阻力、能量管理和能量回收等一系列手段,有效降低能量损耗与提升燃油效率。这种技术可以使一系列车在十年中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与此同时,汽车污染尾气的排放量也大幅减少。现在市场上推行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动力汽车。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有很多优点。
为了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从长远看,环境和技术两大因素将主导汽车工业的未来,汽车生产企业如果仅仅只依赖于传统燃料汽车,那么在当今环保要求愈加苛刻,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就将难以生存。同时,大规模发展汽油或柴油动力汽车,在资源方面也会遇到很大压力。因此,必须寻求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道路,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发生产低污染的清洁汽车。目前首先要加速燃油汽车的清洁度,重点在主导轿车、微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产品上推广应用闭环电喷技术,筛选、优化和合理匹配三元催化转化装置,使新生产的轻型车排放水平达到标准;对在用车,也要采用电控技术和催化转换器实行技术改造,减少尾气排放污染。所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是刻不容缓的。
如今不同种类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频频问世,但没有得到普及,原因比较复杂。多年来的汽车消费习惯导致人们对汽车新事物――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存在着诸多偏见,例如价格太贵,先进的技术导致其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和维修太贵等使得很多人甚至把新能源汽车当成怪物看待。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采取一些有效政策调节,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进行补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使新能源汽车能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出现,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厂家都应该从各个方面去正确引导消费者,让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让汽车消费更加理性和科学地发展。逐只有新能源汽车日渐普及,人类才能真正地做到低碳经济,绿色环保。
研究表明,在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相对发达的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际上,只要政府扶持政策到位,民众消费观念得到正确引导,加之自身技术不断更新,完善,以及生产制造形成规模化,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一定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和期望,对于挑战我们要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让新能源的路走得更远、更长。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3日
一、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应用实施的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资源和环境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战略。淮矿集团多年来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积极研究瓦斯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2016年以来,淮矿集团采用特殊的技术,将原本废弃的瓦斯抽取后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瓦斯也因此由煤矿灾害变成了绿色清洁能源。
绿色会计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在会计学中悄然萌发的一个新分支,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到了90年代,经各国政府及组织的热烈讨论,出台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国际绿色会计与报告指南。进入21世纪,我国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预示着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类似淮矿集团等众多煤炭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进展却比较缓慢。
二、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绿色会计实施的阻碍
(一)煤炭企业尚未健全完整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在我国现有会计制度中,只是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增设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并没有完整的绿色会计准则。煤炭企业亦没有统一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和规范的绿色会计适用标准,导致了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忽略,这可能会出现某些业务处理不恰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
(二)煤炭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不完善。由于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使得煤炭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难以应用。绿色会计是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保护因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区别。此外,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采用的主要是货币计量法,但是目前煤炭企业采用的主要是市场价值法和重置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一致将会使得煤炭企业对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出现误差,从而影响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三)煤炭企业缺少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家学者,而煤炭企业中熟悉绿色会计的人才非常少见,这对绿色会计的实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绿色会计本身就是由许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的,这也对相关会计人员拓展综合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增加了难度。
(四)政府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对于煤炭企业在开采和生产阶段所造成的肆意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往往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而企业自身往往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隐瞒对资源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这就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局面。
三、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绿色会计应用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煤炭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必然途径。自然环境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则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保障。淮矿集团多年来一直将煤炭资源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逐渐延伸到“煤电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相继建成了淮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然而,这种经营模式要实现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重视绿色会计的应用。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开采、使用的煤炭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积极履行应承担的治理义务,促使企业对资源的使用由“无偿”变成“有偿”的观念,合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低碳”增长。
(二)正确衡量煤炭开采及生产成本的需要。在计算煤炭企业的成本时,财务会计仅核算制造成本,常忽略自然环境成本,从而使得企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利益。绿色会计通过衡量总成本,把自然资源成本纳入到了产品成本中,进而可以较准确地计算生产成本。淮矿集团于2010年12月17日经科技部批准,成立了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以深部煤炭开采安全保障技术、深部煤炭开采技术、矿区环境保护技术为研究方向。这会使得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煤炭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已成功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国际上要求企业应核算自然资源的损耗,并将环境因素计算到产品定价中。绿色会计可以促使企业适应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自身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2013年11月18日,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在淮矿集团建立,在煤炭开采与瓦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如今已成为煤炭企业在高科技企业中的领先者。这对加快淮矿集团产业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行业著名的科研院所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绿色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健全煤炭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在政府的带领下,各有关部门应该紧密联系,煤炭企业也应积极配合,共同建立起一套包含基本准则及具体应用指南的绿色会计体系。例如,可以设置“煤炭资产”、“煤炭损耗”、“环境成本”等一系列会计科目,反映煤炭资源的使用、损耗及相关环保处理方面的情况。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切实肩负起对新体系严加监管的责任,确保新体系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体系。
(二)建立煤炭企业绿色会计审计制度。煤炭企业应该事先了解本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适用情况,以此为依据,将绿色会计对外进行审计,选择合适的审计方式。也可以将绿色会计信息内部审计委托给外部审计人员以及合作内部审计的体系,建立煤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审计制度。此外,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经验成果,确保自身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三)完善煤炭企业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从本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按照市场价值法为主,防护费用法与重置成本法为辅的方法对绿色会计进行统一的核算和计量。再者,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成果,积极主动地与有经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沟通,完善处理具体事项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能力。在煤炭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财务科会计人员具备踏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其他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从而遵守绿色会计的各项制度,践行绿色会计实务操作。此外,相关会计人员还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框架,适应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变化及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
(五)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应建立一套全面、合理和可行的监督机制,让有关部门都能积极履行监督的职责。通过对煤炭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系统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核与查定,实现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目前,绿色会计在我国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它在煤炭企业中推广应用,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以淮矿集团为例,就绿色会计在煤炭企I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并指出绿色会计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促进自身发展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素艳,肖淑芳.绿色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低碳经济;企业;绿色营销
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绝不能走先粗放后集约、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低碳经济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实行低碳经济也有利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改善,因此其是一种具有较强可持续性的经济。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就应该积极开展绿色营销,然而绿色营销在我国还未得到广泛的推行,主要表现为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消费需求,企业也没有将绿色营销的理念建立起来,一些企业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仍然片面地看重眼前利益,再加上我国本身不健全的法制,因此使得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之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阻碍。
一、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意义
(一)绿色营销是适应低碳经济的营销方式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根据联合国的相关调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例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氨等等。所以,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经变成了全球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遵照和探索降低碳排放量的方法。我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通过一项决议:与2005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到2020年要达到40%至45%的下降幅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二氧化碳对排放量进行控制,就必须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模式。因此企业积极推行绿色营销除了能够积极地回应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和我国制定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还能够在经营和销售的过程中植入低排放的环保措施,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且将降耗的公众形象树立起来。
(二)绿色营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现阶段我国各个企业都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而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上的很多企业也纷纷地参与到了国内市场的争夺战之中,这样就导致我国很多企业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被动。我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企业都开始进入到了微利时期,企业必须对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地开源节流。现在企业经营的中心任务就是在使客户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提高经营利润,企业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自身的经营渠道进行大力拓展,全面地增加收入;其次,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费用属于一项直接和可控的因素,在企业具有同等收入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与成本费用成反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能源消耗属于一项非常重大的支出,如果企业立足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大力推行绿色营销策略,能够确保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最终进一步实现开源节流的目标。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尽管我国政府大力强调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但是推行绿色营销仍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由于政府缺乏必要的绿色营销宏观调控,没有对企业进行有效地鼓励,再加上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企业面临着市场进入和流通困难、市场秩序混乱和绿色产品标准模糊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企业自身淡薄的环保意识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我国很多企业仍然在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片面地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具有较低的积极性。由于企业自身淡薄的环保意识,在经营中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的作用,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最终导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消费者淡薄的绿色消费意识由于我国消费者普遍缺乏绿色产品消费意识,因此直接导致我国市场中的绿色消费需求不足,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什么是绿色产品,也没有在消费预算中纳入绿色产品,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存在着绿色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随意性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全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在我国并未真正形成。尤其是一些消费者只是从卫生和安全两个方面关注绿色产品,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人们身体健康与环保之间的密切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一些消费者只关心自己不要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却没有形成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应低碳经济环境,实施绿色营销的具体措施
(一)以低碳为目标,优化绿色营销组合①在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时,企业都应该以低碳、环保为准则,打造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指的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都应该与环保要求相适应,尽量做到环境无害,或者尽量减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报废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量。在产品策略方面,企业必须做好调查和研究,对低碳消费市场进行实际考察,依据低碳消费市场的相关信息为根据积极的研发提升效率、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的环保技术或者低碳产品。②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企业的研发费用和产品成本。企业要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进行调查,例如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感兴趣程度,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等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定价。要对人们崇尚自然、求异、求新的心理进行考虑,合理地评价消费者的“察觉价值”,从而制定价格。企业应该认识到绿色产品的价格不仅关系到其品质的提升和环保费用的支出,还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理解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价格较高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我国消费者具有普遍较弱的绿色意识,所以政府应该积极的扶持企业,使绿色产品的价格变得更加合理。③在具体的销售策略方面,企业要依据产品的属性和自身的实力,从而将集团产品的分销渠道网络建立起来。同时,企业要在营销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渠道成员的集团意识,充分地做好回收使用产品包装物的工作,要加大开发网络渠道等短渠道的力度,缩短渠道的流通环节,通过对各项新技术的利用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和流通费用,从而将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二)走绿色营销之路,树立企业形象传统企业都是将以获益为中心作为自身的营销理念,并没有充分地关注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没有理性地认识到全球资源枯竭的现状,因此其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就要求企业应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理念,将绿色文化、环保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形成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大力研发绿色产品,通过绿色企业的形象拓展市场、吸引消费者。
(三)建立健全产品可回收体系以可回收原则为依据,企业应该对产品进行科学的设计,在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产品各零部件和材料是否能够回收处理,是否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和可能性,以此为方向选择材料和零部件,尽量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同时也减少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要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产品,尽可能地采用同一种材料制作零部件,要将可回收标志和材料名称标明在可回收零部件上。对于个别含有有毒物质的零部件,为了避免回收过程中造成污染,必须对其进行密封设计。
(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建立完善的绿色产品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专事专管,对各种造假行为予以大力打击,从而使绿色营销市场具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还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推行绿色营销的企业,通过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做好对企业的监管工作,从而对企业的绿色营销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要使税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利用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比如征收排污权交易税、包装税、环境税等;与此同时,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都要大力推进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对于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些负外部性,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推动企业对传统的营销模式进行改进,促使企业提高对绿色营销模式的重视。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在政府采购和消费行为中都要向绿色产品倾斜,做好引导和示范工作。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大力推行绿色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为此企业必须要,快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产品生产、销售和税收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对企业的绿色营销进行大力扶持,最终确保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倩,鱼文英.浅析延边酒店业绿色营销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2)
[2]俞博文.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当代经济.2016(04)
[3]张凯波,陈雅婷.低碳时代下杭州房地产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智富时代.2016(02)
[4]刘芳宁.国际绿色营销——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战略选择[J].商业故事.2015(18)
[5]张茂磊,郑英群.浅谈对我国绿色营销的几点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0(02)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49-02
一、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恶化的现象已成为全球都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转变营销理念,实行绿色营销已是当务之急。绿色营销实施的关键是如何使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更加顾及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用长远的眼光来进行绿色投入,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的低碳经济良性循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市场的培育就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企业发展绿色营销的重大意义
1.绿色营销的涵义。绿色营销,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以绿色环保为中心思想的经营和销售活动,其经营哲学就是环境保护,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实现企业获利、社会和生态利益相统一的新型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在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观念指导下,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减少能源浪费,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企业营销观念,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
2.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有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营销向低碳模式转换有时展需要、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压力和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等方面的必然性。绿色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营销内容以及营销方式三个方面作出根本性转变。低碳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催生了绿色消费需求,它将带来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革,不仅仅讲究消费品的安全性、优质性,而且讲究消费环境的优质性,体现了一种高层次、文明化的理性消费观。绿色消费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人类的文明和健康发展。随着传统工业工艺的成熟,质量、价格的差异越来越小。众多生产厂家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使用安全、健康、污染小的绿色产品。从不带氟利昂的绿色电冰箱、绿色空调,低噪音、节能省电的绿色洗衣机,高效节能、易回收低能耗的绿色电脑等,正逐步向健康型产品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是企业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从企业发展自身来说,实施绿色营销模式可以为其在市场上赢得独特的竞争力。绿色营销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赢得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生产绿色环保产品是一条绝佳方式。企业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有益于健康且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客户忠诚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强调和追求生活品质,追求环保而健康的产品。企业若能转变经营观念,开展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中心的绿色营销战略。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无疑对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起很大的作用。从对外贸易来看,绿色营销是企业跨过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当今,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进出口贸易,都在对外贸易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实施绿色营销生产绿色产品显然是使我国产品跨越“绿色壁垒”'登上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营可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的绿色营销须从根本上注重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必然会主动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型能源使用模式,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等。长期的绿色营销导向,既能给消费者减少不必要浪费,增加消费者满足感。更能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现状
我国的绿色营销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真正未确立,多数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在前进道路上仍有很多障碍。
1.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薄弱,尚未形成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较晚艄费者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使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绿色营销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2.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坚持传统的营销模式,看重的是企业利益。目前大多数企业仍是意味追求企业最大化的利润,而略忽对环境保护,不少企业对消费者未来消费趋势缺乏判断力和洞察力,不能看到绿色营销模式会增强竞争力。当前甚至于有部分企业尽管提出了绿色营销概念或是口号,但实际操作起来只是停留在口号上,与传统营销没有性的差别,倒有欺骗消费者之嫌。此外,很多企业还存在诸如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设备等破旧、营销组合策略与绿色营销不相符合的问题。资金、技术制约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导致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以重速度,轻效率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追求产量增长,环境保护成为次要因索,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以“资源无价”为前题,导致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淡漠。许多企业在决策中普遍存在着环保意识差,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现象。他们只关注直接的近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利益,其短期行为比较严重。
3.政府对绿色营销缺乏政策性引导。目前政府对绿色营销缺乏引导,相关的法律体系也不完善,导致诸如绿色产品标准和市场秩序混乱,市场
进入及流通困难等问题。政府对企业绿色营销的鼓励措施尚不足,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环境保护法律急待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强。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三项:政府监管职能的缺失;企业资金、技术的短缺;消费者意识的弱化。
三、企业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营销策略
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实施低碳管理战略。要建立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制度,制定一套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用制度来保证和制约低碳环保措施的实行,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低碳意识,将低碳管理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对企业营销组合策略进行创新。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应以满足低碳需求为出发点,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之中。
1.从低碳要求出发,重新打造绿色营销组合。(1)从低碳发展与绿色涵义出发设计与生产产品。按照一般定义,绿色产品是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的产品。在产品策略上,企业应加强对“低碳消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根据低碳消费市场信息来积极为消费者研发设计出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提高效率的低碳产品或环保技术。①产品满足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即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也就是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危害甚小。产品结构设计上易于拆卸、回收、翻新或安全处置并长期无害。可拆卸回收性能是绿色产品的重要特征,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显著体现,并要求具有长期无害性。②产品生产资源利用率最高。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条件下,通过简化产品结构、合理选用材料(特别是昂贵材料和有毒、有害材料)、减少材料的用量和种类等途径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③产品生产与包装材料绿色化。广泛使用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对环境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材料,减少材料用量和种类,形成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选用制度和技术规范。随着绿色营销的兴起,以无污染包装为营销策略重要内容的绿色包装正在兴起。可采用绿色包装策略如减少包装材料、重复使用包装、使用再生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包装、可降解包装、注意保护公众安全、实施包装设计图案绿色化等。绿色包装可以节省材料,减少废弃物且节省资源和能源。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提供信息的功能条件下,应做到使用材料最少而又文明的适度包装。产品的包装应摒弃求新、求异的消费理念,简化包装,这样既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的处置费用。尽量采用可回收或易于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大力发展纸包装,纸包装易于回收再利用,在大自然中也易自然分解,不会污染环境。从总体上看,纸包装是一种列环境友好的包装。应该倡导有条件的产品实现零包装或是可回收包装。包装材料或包装用具要易于回收利用或可再循环,采用可回收、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的包装,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包装材料对人体或生命系统应无毒无害。④生产过程绿色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防止因污染物传递而对人、生产设备和环境形成潜在危害,切实保证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工艺设计阶段全面考虑,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⑤能源消耗高效化。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重视能源的节俭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消费者都在关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2)在价格策略上,通过循环经济与政府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的研发费用与产品成本。要综合考虑低碳产品定价所设计的因素,如低碳产品的需求情况、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低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价值情况等,来制定出适宜产品的价格。可利用人们的求新、求异、崇尚舟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察觉价值”来定价。可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进行定价宣传。绿色产品价格上扬的幅度不仅取决于绿色产品品质提高的幅度和环保费用支出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的理解。在工业发达国家,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较大,消费者也乐于接受。在我国,由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较弱,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不宜过大,甚至通过政府扶持,绿色产品价格应该与普通产品价格持平或是更低。(3)在渠道策略上,应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产品属性来选择和建立低碳产品的分销渠道网络,并要求在营销过程中加强渠道成员的低碳意识,且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注意包装物的使用、回收和能源的节约等。充分重视网络渠道等短渠道开发,减少渠道流通环节,采用新技术降低流通费用与物流成本,把价值让渡给最终消费者。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良好信誉的中间商,以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用具有环保特点的标志来装饰产品吸引顾客。(4)在促销策略上,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道德引导,培养营销人员的低碳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绿色促销队伍。绿色促销就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各项促销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通过开展一些促销活动主动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接受低碳观念、低碳产品,并进行低碳消费;绿色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方式,应从全局考虑,与其他促销方式如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相结合,共同追求绿色促销的效果。绿色广告宣传要适量。大量的广告本身就不符合“绿色”原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2.培育绿色营销理念,打造绿色品牌,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传统的营销理念都是以获益为中心的,全然不顾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资源枯竭也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必须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的营销理念,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企业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融人环保理念,让环保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在生产经营中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企业”形象。
3.建立产品可回收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可回收性,是绿色产品的重要特性。合理的回收设计和方法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废弃产品几乎全部采用手工分解,回收率很高,但环保效果不理想。建立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首先在没计阶段就要贯彻可回收的原则。回收性设计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和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和回收处理方法等,以达到零部件和材料的有效再利用,并在回收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国内外的大型公司已逐步重视面向回收的设计。回收设计的原则包括尽量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零部件尽量采用同一种材料,所有可回收零部件上标明材料名称及回收标志。将零部件结构设计为易于拆卸,减少回收的成本。对个别含有有害物质的零部件采取密封设计,以防回收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