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5 16:30: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

篇1

保险业如何提高各级分支机构经营效益,以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益,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保险公司财产管理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在新时期下,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及我国加入WTO的巨大压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必须完成从保费规模增长型向管理效益增长型的转变。本文通过研究和改进财险的业绩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分支机构,进而最终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与财务管理目标

1.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12月,全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45家,其中外资公司15家。从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占有率来看,中资保险公司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为97.56%,其中市场份额居于领先地位的有中国人保、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三大公司。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较大,但是与外资公司相比,固定资本所占比例较高,资产流动性偏低,偿付能力准备不够充足,资产利用率不高。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承保利润,与外资公司比较中资公司盈利能力较弱。

1.2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目标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目标经历了从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变过程。产值最大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作为现代保险公司来说,追求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明确的管理目标。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含义是:一是价值体现为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而不是简单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二是未来预期收益体现为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的会计利润,现金流是可以折现的;三是未来预期现金流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竞争的全球化,风险、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及以后的商业经营环境,也使企业的未来收益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四是资本具有成本,资本的基本回报要求使资本成为最昂贵的一种资金来源。把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是很具重要意义的,首先它考虑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其次它反映了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克服了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再次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方向,使资源向着回报高、效率高、风险低、创造最大价值的区域、产品和客户倾斜。

2EVA评价分析方法的内涵

2.1EVA评价分析方法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其公认的标准定义是指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如果EVA值为负,那么公司就是在耗费自己的资产;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管理是市场价值实现的一个方式,它又是把与市场价值相连的激励机制得以实现的一个方式,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来实现。EVA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成为创造财富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同时还是企业进行决策与战略评估,以及资金运用和出售定价的基本理念。EVA评价分析方法实质可归纳为4个“M”,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

2.2EVA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根据概念上分析,EVA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在计量上完整覆盖了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要素,这是它与传统的利润、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等评价指标的本质区别,从根本上体现了股东利益,诠释了企业创造财富的真正内涵。二是剔除了公认会计准则功能性的,偏离股东利益因素的影响,从内部管理角度,对财产收支和资本项目进行合理调整,设计出符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三是为企业经营管理确立了长远、清晰、唯一的目标,而且是反映绝对数额越大越好的指标。尽管EVA本身是期间的流量指标,但长期滚动的EVA则反映了企业长期价值的增长,企业价值的增长=市场增加值(MVA)在数量上等于企业未来年度EVA的折现值的总和,EVA和MVA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对企业市场表现同样的解释力。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就要更多,或者说经济增加值的变化会带来企业价值的变化,实际上,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

3基于EVA评价分析方法的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管理的措施

3.1发挥EVA的资源配置机制

EVA约束观念的建立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和进步。现在国内很多保险公司,还没有把EVA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承保的时候随意降低费率,抬高手续费,赔付时放宽标准,以赔促保,其最后的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如果不控制成本和风险,市场再大也不会创造价值甚至会毁灭价值。经济资本的约束是不是影响了市场份额,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个机制,就有可能影响市场份额,因为本来能够盈利的业务通过错误算帐误导了经营决策。事实上,保险最重要的市场是价值市场,只有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市场才是应该努力争取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保费规模。经济资本总量的要求,使得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保持一致,其次,也体现了不同的风险,这就必然会造成有的业务系数高,有的业务系数低。实际经营中应努力使得相关资产组合的风险系数最低,而不要简单的追求单一产品的风险系数最低。因为开展的业务是相互联系的,片面开展单一品种肯定不能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

3.2运用EVA衡量各个业务单元的真实业绩

将EVA指标分配到各业务单元,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投入多少的依据。这样将企业资金真正投入到创造“创值”的机构和业务,并以此控制投入规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并同时注重到规模扩大与提高效益的结合。以一定的EVA指标要求分支机构,如不能达到,则不能开设该新机构。同时,对于长期经营不善的机构,可予以撤、并。为确保新设机构质量,可制定人均EVA指标,要求定期报告。对于业务单元,致力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效益的、边际利润率高的创值业务,坚决退出无利润区,将价值创造建立在每一张保单上;将扶持优秀业务和淘汰劣质业务结合起来,大力推出有效益的险种。业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公司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积极开发内含价值高的新产品,以代替那些内含价值较低、效益较差的产品,逐渐形成一方面有着人性化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边际效益、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产品体系。

3.3选择合理的EVA分析考核方法

保险公司在实践中需要单独对部门进行业绩评估,这样可以强化部门经理最大化其直接可控的业务价值的能力,但是使用公司整体的绩效指标来确定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不能充分调动部门经理积极性,会产生靠其他部门绩效“搭便车”的动机,因此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时,可以采取“EVA中心法”和“EVA驱动因素法”两种方式。“EVA中心”是指组织内部可以对自身创造的EVA进行度量和管理的业务单位。一般而言,作为一个EVA中心,必须具有对自己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较为完全的自。“EVA驱动因素”是指经营过程中影响EVA结果并且易于与公司内部部门或个人挂起钩来的各种指标。相对于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讲,基于目前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在部门考核中采用“EVA驱动因素法”为适当。“EVA驱动因素法”的关键在于确定EVA驱动因素。EVA驱动因素可以分为直接驱动因素和间接驱动因素。前者指与EVA指标存在直接数量关系的因素,后者指间接影响EVA的因素。EVA驱动因素还可以分为财产驱动因素和非财产驱动因素前者由各类会计数据组合而成,后者构成中不包含会计数据。一般而言,直接驱动因素大部分都属财产驱动因素。

3.4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

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是将红利支付与红利报酬分割开,在红利银行制度下,将以EVA为基础的管理者红利计入其红利银行帐户中,该账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则基于更新后的红利账户余额。具体运用时再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奖金,如红利账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公司经营业绩始终良好,红利银行的余额会越来越多;如果红利账户的余额为负,则当期没有奖金支付,同时借记该账户;而如果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就会失去这笔奖金,本期的余额将被转存到下一期。这一制度下既允许了公司基于单一区间的高额报告业绩,奖励给管理者高额红利,同时奖金不封顶。但是如果以后的事实表明业绩的虚假的,更多的红利奖励将在被支付之前被终止。红利银行制度通过基于后续期间的报告业绩来修正红利支付,削减了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的动机,同时它也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的管理者提供了极大的奖励。管理者知道,增进自己利益的惟一方式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陈超.公司财产管理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赵敏.EVA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J].经济与管理,2005,(19):50.

篇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保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险公司的发展将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面临现代经济环境,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人员,保险公司发展面临的风险始终存在。其中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整个保险公司发展全过程,如果该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加强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分析,找到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对策已成为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

一、财务管理风险概念

所谓财务管理风险,是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开展各项财务活动,无法对活动进行预料及控制,使得企业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企业会蒙受经济损失、甚至破产。由于财务活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各项活动均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对筹措资金、分配利润等环节处理不当,都将产生一定风险。二、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分析所有保险公司都一样,面临着复杂的财务管理风险,不利于保险公司健康发展。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自有资金,风险管控意识薄弱

我国保险企业数量与日俱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保险公司自身具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确保公司稳定、可靠运行。但还有很多保险公司自身资金能力较为薄弱,对外筹资有限,加之自身风险管控意识较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保险公司健康发展[1]。此外,保险公司在发展中存在虚报资产等现象,可见,国家监管力度远远不够。

(二)责任准备金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

所谓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未到期责任等提前准备的资金。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责任准备金不能够作为公司营业所得,随时会进行赔付。一旦出现赔付情况,企业将无力赔付。此外,现有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对于各部分资金的分配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

(三)投资收益偏低,内控力度不到位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保户,并收取了大量保费。保费作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为了满足公司发展需求,保险公司会将保费投资到其他项目当中。但当前国内市场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特点,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可投资领域、渠道呈现多元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但是保险公司并未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得保险公司始终处于危机当中。除此之外,应收账款过多、收益分配及灾害等也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风险。

二、防范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保险公司出现财务管理风险的关键原因是管理层防范意识薄弱所致。企业内部缺少高效的管控体系。因此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首要前提是管理者要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明确责任划分、细化分工,逐步将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上防范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3]。在保险公司内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基层员工也能够认识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因此保险公司领导要认识当前发展现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与计划。如财务约束机制,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入手,前者主要是财务预算管理,如各层次权利与责任分配,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市场“无形的手”的管理和控制。强化预算管理,及时分析和研究,针对预算实施的情况出现的偏差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此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内外有机整合,能够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监督和管理。不仅如此,在风险管理机制的指导下,还能够发现企业其他方面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日渐完善。信息时代背景下,保险公司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海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从中提炼出对公司有利与不利的信息。一般来说,风险具有不可控性特点,我们不能够消除风险,但是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作为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对应比例关系。现阶段,针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应积极构建多元资本结构。多元资本结构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公司对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现有资金资源的合理处理,减少意外情况对企业造成损失。如调整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或者争取筹资方式多样化,增加负债资本的同时降低权益资本,实现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顺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持续发展能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更好地应对日后潜在的风险。

(三)积极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开始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革新,对财务管理风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构建风险预警体系成为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4]。在实践中,我们能够对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从多个角度综合了解并掌握企业整体财务现状,甚至能够对财务指标进行观察、识别等处理,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为保险公司提供科学依据,减少风险防范盲目性现象的出现。在风险防范中,我们能够及时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并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将会为企业节省更多资源,最大限度上减少损失。与其他行业不同,保险行业是以资金为核心的经济实体。因此加大对资金的处理力度非常关键。而内控能够对公司内部子系统之间的资金管理、资金利用等进行协调,确保公司投资更加科学、合理。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内控与审计,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从制度层面上强调设计部门的独立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审计结果产生的影响,在企业内部进行定期审计,根据审计结果追究内部审计机制中审计人员责任,以此来保证内部审计活动公平、客观性,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情况,且能够警示保险公司内部成员,实现双重目标。新时期下,保险公司还可以积极构建高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内部员工积极性,能够将隐藏的风险及时发现并汇报给管理层[5]。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行业迅速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制度不够完善、投资存在盲目性等,引发财务管理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要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如实施内控与审计,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积极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并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不断提高风险处理能力,增强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

作者:侯芸芸 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燕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04):124-125.

[2]薛玉梅.保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254.

篇3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行业同国际接轨,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日益实现专业化以及集中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

第一,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金融企业作为金融市场主体,其中保险行业是有机的组成部分。近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保险主体规模不断上升,外资保险公司逐渐加入到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当中。在此过程当汇总,太平洋保险公司也尝试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从市场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规范企业行为。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有利于太平洋保险公司早日适应金融自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趋势。第二,适应我国日益严格保险业监管的要求。随着金融市场监管不断严格,各种监管制度越来越成熟,对保险业监管的重点也从市场准入、销售经营监管转向保险偿付以及企业财务等领域。所以为适应这方面的变化,太平洋保险公司需要应当目前自身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完善。第三,适应日益激烈的保险业市场竞争的要求。保险行业的发展可谓越来越快,市场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竞争模式从垄断经营转向全面铺开[1]。一方面我国居民的保险需求不断成熟,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的金融风险产品更加强调规避风险,一方面销售保险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从之前线下销售逐渐发展成为多方面以及多渠道销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太平洋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从而推动财务管理同业绩管理之间的融合,最终在市场竞争当中立于有利位置。

二、改进太平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第一,设置赔偿支付监管机制。想要弥补目前太平洋保险公司赔偿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业务开展的具体状况规划资本金最低标准,构建风险资本机制,针对赔偿支付制度进行持续的改进。其次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行业的特点做好风险预防工作,确保赔偿支付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向社会公开。再次是保险公司应当不断完善自身的分类监管制度[2]。保险公司需要针对自身及分公司赔付水平做好合理评估,出现能力不足问题需要进行后续的风险评估,并结合市场行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第二,合理设置投资的比例。纵观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情况,拓宽资金的应用方式有重要价值。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资金应用渠道选择的时候,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保险行业应当在未来资金应用当中慢慢扩展并且严谨审查,实现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保证保险投资利润增加,并且确保资金的流通性以及安全性。在此过程当中,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国外的监管措施,做好资金的监督管理,控制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合理设置不同领域的投资,尤其是要规划行业资本的权重,掌控资金流通的方向,保证资金运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改善财务检查方法。财务报告尤其是财务检查可以说是实现保险监管的重要手段,应当在监管过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避免以为内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降低实际应用的效果。这就需要太平洋保险公司改善自身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检查方法,防止沿袭传统的做法,实现监管的电子化以及信息化,改善财务信息管理运作效率,实现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接轨。第四,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首先需要确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从而制订细致全面的目标后进一步量化,确保目标能够客观计量,有利于执行与考核。其次需要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技术,根据保险公司业务需要与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编制预算,具体而言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以及滚动预算等不同的编制方法,要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再次需要意识到预算管理作为全员参与、全程跟踪以及全程控制的工程,为保证预算主要指标的完成,需要制定相应的预算考核机制,依据责任部门的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第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环境,一方面能够对公司内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使用财务管理手段,发挥职责间的不兼容性,从而实现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间的制约,一方面通过执行财务经理等部门的委派制,科学布局分公司的架构,避免分公司的总经理权限太大而失去有效制衡。除此之外,在保险公司内审部门审计之外,还需要构建对所辖公司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财务岗位以及重要业务采取随机查询方式稽核,对难点以及重点问题要进行专项的审计检查。保险公司还可以聘请会计事务所或者是审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整体运作以及管控状况进行审计,从而改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对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关系到业务开展环节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也影响保险行业的发展。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篇4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保证公司顺利实现各项发展计划、合理配置资金、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的机构组成十分复杂,各个部门设置的是否规范合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层级机构的复杂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公司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直接导致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报告制度与财务检查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保险业务中产生的一些单据以及凭证的管理十分混乱,作为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始凭据,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其次,各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财务报告甚至没有经过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审计,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未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从而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不高。

(三)保险公司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受到传统的公司运营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保险公司在部门设置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是很明确,致使公司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因为各自的权责不明而无法形成合力,很难把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公司运行的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任务分配以及部门的绩效考核等都是有上一级的管理部门来统一安排的,并没有对各自的权利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致使公司发展的目标没有真正融入到公司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之中,同时业务部门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往往采用重量轻质的发展经营模式,致使财务部门的规范和调节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推动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资金管理的水平不仅仅是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对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公司对于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水平,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在进一步完善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进程中,首先要编制出科学规范的预算表,进一步推动预算审批制度的实施,同时加强对于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公司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规范公司的各类支出,将预算工作落实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提高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作为直接从事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公司要加强对于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依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保险公司各部门之间的权利职责还没有明确划分的现状,公司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和部门的设置,对于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落实工作。同时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依据公司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来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再者,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来进一步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

篇5

1.数据来源。

为避免个别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本文特收集了交强险实施前后整个保险业1999—2007年产险业务收入及业务毛利的财务数据,并据以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

2.交强险实施前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说明。

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我们将产险保费收入看成自变量,产险业务毛利看成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交强险实施前(1999—2005)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数据,得出模型为:

Y^=0.440165X+274280.9086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进一步分析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产险业务毛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908,正相关特性十分显著。此外,我们还计算出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817,这说明在交强险实施前只有1.83%的概率属于随机因素来影响产险业务毛利,因此所建立的这条回归线是合适的。

3.交强险实施前后保险业产险业务经营成果的对比分析。

一方面,由产险业务毛利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交强险实施前产险业务毛利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75%,而在交强险实施后,2006年产险业务毛利的年增长率为27.78%,2007年这一比率更是达到了37.04%;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根据2007年产险保费收入的实际数据,按照上文所得的回归模型来预测2007年产险业务毛利的话,其预测数为9067608万元,这也明显低于2007年保险业产险业务毛利的实际数9772660万元。因此,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来看,交强险实施后保险业产险业务毛利出现了非常增长,我们认为这种非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强险保险费率水平偏高(这一结论将在下文费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加以利用)。

二、交强险的实施对商业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影响

由于交强险本身的独特性,其实施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交强险的实施强化了社会保险意识的提高,不仅将商业保险公司带入了交强险这一服务领域,同时为公司的其他业务产品开拓了市场。我国交强险实施以来商业保险公司的实际投保数据表明,投保人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后,如果要购买其他商业险种,90%以上会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出单。另一方面,由于交强险具有社会救助的性质,其条款、费率水平由监管机构统一制定,各商业保险公司统一使用,国家又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实行“无盈无亏”的原则,加上对交强险的赔付是“无过错”的责任范围,这样势必导致商业保险公司运行成本的增加,从而加大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交强险的实施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这种复杂影响也对商业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对自身业绩的评价又片面地追求规模的扩张和当期的经营利润,从而忽略了业务盈利性和风险性的平衡(胡宏兵,2007)。然而,按照上文分析知,由于交强险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商业保险公司受理交强险业务会加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如果商业保险公司还是与受理传统产险业务一样,在受理交强险业务时不注意业务审批,不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和衡量的话,势必会加大保险期限内的出险频率,从而增大赔付率,影响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乃至导致整个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因此,从风险价值管理来看,要从源头防范和控制风险,并在理赔的各个环节做好应对措施,防止风险的产生和恶化:在受理每笔交强险业务以前做出风险评价,尽可能地防止赔付的发生;公司业绩考核所采用的标准和方法,要对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具有引导作用,使其能够体现商业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利于形成对风险进行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管理的理念;为交强险业务制定新的理赔流程,进一步完善核损管理模式并加强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联系,消除投保人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

2.商业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这决定了商业保险公司资产具有明显的负债性,将这种负债性结合我国商业保险公司所受理的产险业务实际来看,还具有短期性,从而要求商业保险公司的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戴成峰,2007)。然而如前文所述,对交强险业务的赔付是“无过错”的责任范围,这样一来交强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于其他产险业务来说更高。因此,从资产负债管理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应重新分析公司整体的业务结构,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风险状况和实力来配置投资资产:充分考虑交强险业务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其平均偿还期,在此基础上考虑其对公司整体业务负债的影响,根据资产分配原则合理配置投资资产;在注重投资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保障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同时,要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着力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

3.从有关产险费率制定的精算模型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考虑到影响产险费率水平特别是车险费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保人的历史索赔次数或是历史索赔金额的大小,然而交强险业务是一项具有较高经营风险(主要是赔付风险)的业务,并且具有强制性,保险公司不能拒绝受理交强险业务,由此我们认为,交强险业务费率水平的影响因素不能单一地看作是历史索赔次数或者是历史索赔金额的大小,应该是多因素决定某项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再以风险的大小来决定费率的高低。因此,从费率制定的影响因素来看,商业保险公司应对交强险费率的制定建立一个风险影响因子库,在受理交强险业务前进行风险评价,以风险水平来确定费率水平。下面对我们所提出的这种费率决定机制做具体说明:

可行性说明。我们所提出的这一费率决定机制的主要思想是根据交强险业务的不同风险水平决定不同的费率水平,而这一思想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不同费率水平的法定可能性。根据前文交强险实施前后经营成果的对比分析所得结论:目前我国交强险保险费率水平偏高,这为交强险业务制定不同费率水平提供了法定可能空间。如果投保人风险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他/她的投保费率水平将收敛于法定最高费率水平,反之,则收敛于一个较低的费率水平。

风险水平影响因子库的建立。这种由不同的因子影响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再由风险水平来决定费率水平的思想,明显比由单一因素来决定费率水平更合理、公平。影响因子的选取对于不同的商业保险公司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但大体上都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子:

(1)投保人历史索赔次数,这是现有车险费率水平决定模型中考虑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从实际经验来看,以投保人历史索赔次数来作为衡量交强险业务风险水平的一个影响因子肯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投保人历史索赔金额,仅以投保人的历史索赔次数来考虑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明显是不合理的,也缺乏公平性,所以我们认为以投保人历史索赔金额来修正风险水平是必要的。

(3)投保人驾龄或车辆使用年限,单从投保人历史索赔情况来衡量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还是缺少说服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公平原则,所以我们将投保人驾龄或车辆使用年限作为交强险业务风险水平的一个影响因子,用来评价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

风险水平决定费率水平的方法。这种费率水平计量模型建立的瓶颈在于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将前文所讨论的各风险水平影响因子赋予一个权重,以期能够准确合理地计量交强险业务的风险水平,这尚需要更多基础数据的支持和业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在能够合理计量风险水平后,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车险费率奖惩系统,改进其中的负二项模型或二元风险模型,尽可能地准确计算费率大小。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交强险实施前后经营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我国现行交强险费率水平偏高。随后根据交强险业务本身的特性,分析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影响,其别提出了交强险费率制定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交强险费率影响因素时,我们结合前文对交强险实施前后经营数据对比分析所得的结论,提出了按照交强险业务的不同风险水平决定不同的费率水平的思想。这对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受理交强险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受理交强险业务时,商业保险公司虽然不能拒绝受理这一业务,但是可以根据个别投保人风险水平的不同,按照合理的方法制定差别的费率。此外,本文的研究对建立交强险费率的精算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6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的保险行业出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逐渐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朝阳行业之一,同时,也相应的取得了许多令人高兴的举世瞩目的成绩。

1.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才面临的问题

1.1人才理念的滞后

人才观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观念的僵化,人才培养制度的相对落后以及缺乏对进步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研究。现代的企业尤其是保险公司,要把“人”当做是“自我实现的人”、“社会人”,而不是要把人看做“会说话的机器”或者纯粹的“经济人”。保险公司要综合的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或者方法来激发和不断的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使其得到充分且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个性发展。相反,要摒弃不把员工当人看待的腐朽理念,消除那些为了达到年度的销售指标而无节制的增大工作强度,致使员工无故高强度的不停加班,从而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导致许多员工因无法承受不断加大的工作压力而被迫选择离开。

1.2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

如果要是以金字塔的形状来分析现代企业的人才队伍的状况结构,那么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人才结构是严重缺乏构成塔尖上面的高、尖、精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还需要许多来充实塔基的多类型的、素质比较优良的整体性的人才队伍。一方面,需要能够适应现在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的基层员工很多,甚至产生了剩余;另一方面,高层次的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市场的营销推广人员确实是相当的紧缺,此时的人才结构出现了矛盾和不合理性。企业所拥有的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员工的淘汰使用机制不完善,裁员和分流渠道不通畅,导致了企业的生产率较地下,人才的调整机制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过程中。

1.3人才开发的单一性

人才开发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获取人力资本的渠道较为单一,且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对较少;员工的培养、开发方式很单一;对员工进行培训时的内容也较为单一和枯燥,而且培训期间忽视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准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保险公司要培养即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又要熟悉保险业务的高级的管理人才,其培训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时,保险公司对员工的考评也是不合理的,缺乏可量化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业绩考核的指标权重也很是模糊,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人为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多部门都是一岗定终身的机制,严重的制约了员工潜能的挖掘。保险公司的薪酬收入水平不公平,干的多和干的少都是一样,缺乏具有诱惑力的薪资制度。

2.如何培养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创新型人才

2.1更新观念, 构建高校创新体系

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合理构架保险公司所需要的高端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新体系。第一,传统的高校只是为了满足保险行业的发展,而设立了相关的专业,来培养四年制的保险公司的管理人才,而现在,我们提倡人才的全面自主发展。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推动员工的自主发展,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来解决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的利益不断的提高。第二,传统的培养人才是传授的是前人的已有知识,而现代是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即掌握了本国的财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又学习了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才能不断的发展改造固有的模式。第三,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传统的学习是以课堂体系为基础,而现代的则是要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主,从而能够灵活的面对所遇到的任何挫折和困难。

2.2尊重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魅力

培养财务管理方面创新型人才的本源是健全的人格魅力。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都把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我认为还要进行人格方面的培养。尤其在塑造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才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第一,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同时不断的进行自我熏陶、自我磨练和自我认识的提高,进而改造自我,完善自我。第二,与其他员工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流沟通,以宽容的心理来对待所有的人,摒弃嫉妒、虚伪和猜忌等一些消极态度。第三,则是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公司的保险产品充满自信和希望,对未知的潜在人群较感兴趣,不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的目的是要学会做人。即要学会宽容、学会淡泊名利、学会自律,不被眼前的挫折所击败,不被保险客户的拒绝而郁郁寡欢,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2.3建立先进性的领导班子

先进且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公司实行股份制的新形势下,要按照干部“四化”以及德才兼备的原则来设立公司的领导班子。各成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努力的提高自我的政治素质。同时,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的考虑事情。不断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保险公司的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新经验,并试图解决新问题。上级领导要及时的深入到组织的基层部门,帮助基层员工解决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下次的改革做调查和铺垫。

2.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

因为保险公司的客户群体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和阶级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财务管理的内容的复杂多样,也要要求公司要有学习型的人员的存在,在遇到的问题中不断的学习成长。公司也要创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不要对员工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或者相对保守的制度规定,允许有想法的员工能够及时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允许员工以自己的方式来发展客户,或者推销理念。对于公司财务的管理也是要以不变来应对万变,本着公司的总体宗旨不变,加以特色化,从而协调处理与财务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也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制度,鼓励那些提出改进措施方案的员工,以此,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

结论: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才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说明了如何培养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能够在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尊重个性健全人格魅力以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二、简述营改增的相关内容

为充分掌握了解营改增相关内容,必须了解增值税及营业税间区别。其中,增值税主要指的是价将含有应税劳务在内的商品在流转进程当中形成的增值税当做是相应的计税参考依据进行征收的流转税。纵观计税原理可以知道,增值税为针对劳务服务和商品生产流通多个环节与新增价值,或者是商品附加价值实施征收行为的流转税。采取价外税措施,即为通过消费者进行负担,唯有发生增值事项才可形成增税。对应的,增值税采用公式为运用销项税额跟进项税额相减所得。营业税则指的是在我国范围之内,根据个人或者是单位提供应税劳务或者是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时获得营业额所征收的税费。对应的,营业税公式为营业额乘以营业税率所得。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现行税制采用增值税跟营业税并行流转税制,征收增值税的主要对象为货物销售,征收营业税的对象为劳务提供。保险行是典型的现代化服务行业,近年来,在我国,该行业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然而实情是我国针对保险行业多存在有重复征税行为。若所从事行业为营业税应税劳务保险行业,购进已纳增值税项目需承担的增值税难以被合理抵扣,基于此形成的增值税及营业税重复征收会让保险行业遭受巨大税负情况,消极影响行业发展。由征收管理税收的角度出发来看,现如今存在的增值税及营业税并行局面让税收征管工作开展陷入僵局。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商品及服务的捆绑行为甚为突显,形式复杂程度较高,较难准确划分商品服务具体比例,使得两税划分标准面临严峻挑战局面。由此可见,唯有增值税拥有完整链条,方能合理规避重复税费征收,纳税人税负得以充分减轻,产业结构实现优化,现行税制全面完善,征管效率大幅提升。

三、在营改增税收政策推广实施当中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

基于营改增,保险公司采购及管理工作开展颇为受益,与此同时,相较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在系统功能以及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及合规要求、人员操作等多元化领域中更具复杂程度,使得保险公司目前采用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面临巨大挑战。人寿保险公司在进行费用收取或者是完成增值税应税服务提供的时候,其可基于明示手段时收取服务接收方增值税,跟各项支出息息相关的增值税不再成为人寿保险公司的成本,由于服务接收以及经营采购形成的进项税能够被合理抵扣,纵观整个产链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纳税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效率有效增强及经济效益实现优化提升。公司通过统一申报管理增值税可积极整合改进集团内各个单位税务与其操作流程,增值税自身特有征管与以票控税等各项模式,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公司税务合规与业务流程对应操作风险的有效降低。人寿保险公司管理工作开展进程当中,营改增的实施为其带来全方位考验,其中,营改增针对风险评估以及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以及信息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涉及的多个内容产生很大影响。营改增合规管理工作实施使得人寿保险公司合规成本大幅增加,譬如说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以及人员培训等。营改增要求公司重新评估改造承保以及批改、理赔、佣金、再保、手续费以及收付费、采购、税务等各项核心业务。目前采用的增值税征管模式及相关理念会使公司财税处理遭遇巨大挑战。

四、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流程所受营改增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

财税【2011】110号文件规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若保险业实施简易征收措施,则相关企业不得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催生抵扣链条中断情况,造成重复征税问题;若不进行简易征收,该行业营改增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增值额,可见,如何抵扣及确定增值额是关键所在。纵观可知,就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价值链而言,营改增对其业务流程形成全局性的直接影响。

1.收入及税收流程影响:在新会计执行实施以后,人寿保险公司一般将投连险的管理收入纳入收入进行核算,采用营改增措施之后,充分明确此项收入的税务处理流程。纵观现行实施的税法,就一年及以上健康保险是免于征收营业税的,执行营改增之后,需重新核算免税和非免税业务增值额,并设置调整对应会计科目。应对措施:优化统一科目设置及核算原则,合理修改制定《会计核算办法》等具体制度撮合四,结合增值税下会计处理规则展开重新制定,使得保费以及给付、资本性支出、赔付以及费用等实施有效的价税分离措施,就不含税额与相应销项及进项税额进行分开核算;使得处置财产以及采购及视同销售等多个业务环节会计处理流程得以充分明确;完成衔接过渡方案以核算营改增以前销售长期保险的合理制定。

2.财务管理影响:实施营改增,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的预算考核与经营数据分析,对应表现为,调整考核指标取数口径,同时,分析工作开展应参考结合分离价税之后相关的各类成本以及收入、资本以及费用等各项内容,其跟预算考核取数口径同样是息息相关的。应对措施:在过渡时期,应开展经营分析数据口径对比分析工作;完成营改增实施之后预算考核指标设计的重新调整,并进行相应考核政策的重新制定,让具体的考核工作更为满足公司导向需求。

3.手续费计算及支付影响:重新定义人寿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手续费特别是相关的计算规则及数据口径;影响发票及合同、付款信息等一致性;影响手续费分摊以及手续费发票及支付时点;影响登记保管进项税发票等相应变化。应对措施:有效调整梳理手续费计算规则,使得手续费计算及对应的分摊规则得以充分明确。针对手续费支付流程实施调整,就进项发票获取要求进行嵌入。使得核心业务系统手续费自动计算得以优化实现。构建完善的进项发票记录存档以及认证接收流程。针对已收票以及未收票、待收票等系统设置报表及提示功能等。每日核对发票及台账、收付信息。标示增值税发票信息系统。

4.发票管理流程影响:以票控税。取得并开具、传递并管理专用发票存在有较大难度;涉及的操作流程复杂程度较高,譬如说每张专用发票均要由税务机关认证方实施抵扣,对应的认证流程相当烦琐;若未能实现及时开票则会引发较大合规风险问题;要求全员参与到增值税管理工作中,旨在保障满足规定进项抵扣凭证的及时获取,确保严格管理销项发票;若未能及时获取进项税票,则会催生一定抵扣损失等问题。应对措施:在整个流程开展进程当中,需全面有效管理增值税发票,完成全面增值税发票管理手段的合理制定,涵盖有领用以及保管、开具及寄送、作废及红字冲销、留存等多个流程环节;强化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强化管理采购发票,其中涵盖有针对发票实施的获取移交以及认证报账、退回等内容。

篇8

一、引言

由于我国的保险行业起步较晚,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保险业发展的要求。鉴于此,更近一步地了解和分析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优化保险公司管理体制,推进保险经济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制定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在经历了最初的政府监管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保险公司已经逐渐过渡到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尤其在加入WTO后,我国的保险业开始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质成果,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我国的保险公司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之后,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尽管我国的保险公司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是客观来看,其财务管理工作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其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当今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面对入世后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的保险公司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为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符合我国保险公司自身情况与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化解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确实保障保险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给予的发展机遇。

二、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报告与检查制度存在缺陷,相关监管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从现状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在保险财务检查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上都存在着缺陷。首先,对于在保险业务中所要涉及到的会计凭证和各类单据证件的管理不规范。众所周知,会计凭证及各类单证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始依据,大多数单证都涉及到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工作,对于管理者把握公司的资金走向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单证丢失,数据失真等情况,造成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中端,对于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其次,保险公司财务信息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真实性难以保证。有的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并且使用的会计核算制度还较为落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高质量需求。最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往往容易忽视对于风险的评价和相关安全检查,实际检查效果并不理想。

(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权责分配不明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不够清晰有序,其中的部门设置,职责划分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分工也较为模糊。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目标难以达成一致,协同、合力作用难以实现。不少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仍然或多或少地承担着经营业务,这样一方面难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业务部门职能的发挥和延展。对于任何公司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仅是公司的经营目标,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但是由于各个业务部门的任务分配和绩效考核大都是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安排,并没有统一的权责利划分,使得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理念并没有有效地融入到各个业务部门。为了拓展各自的业务范围,各部门往往采取重视扩张,轻视质量的落后经营模式,使得财务管理部门难以实现自身肩负的调节和规范作用。

(三)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时效性

预算管理是对公司各项业务计划的量化,能够有效地帮助管理者按照既定方针实行经营计划,合理分配资金,最终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同时也是衡量一家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对其自身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地预期和控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把握业务进度,切实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保险公司的层级结构较为复杂,机构分布十分广泛,部门设置不够规范,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难以在公司内部有效开展。再加上前文所提到的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使得预算管理本身的意义大打折扣。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公司大都没有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即便有的公司勉强建立起了预算管理体系,也难以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在实际业务中,各个部门之间往往只看到自己部门的利益,常常不按照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去争夺有限的预算资金,严重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时效性,相关管理理念也难以得到贯彻。

三、加强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改进措施

篇9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控制不得力,预算管理成摆设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差的特点导致其财务预算控制十分困难。因此,实务中很多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预算进行控制,或者由于预算编制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根本无法按照原定预算执行。同时,由于各财产保险主体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不同公司预算考核侧重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对规模的考核,有的侧重于对效益考核,这些考核指标的不统一,既不利于监管部门统一评价与监管,也不利于对自身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估。

2.核算结果不真实,报表数据不可信

(1)收入费用不匹配,核算结果不真实

由于财产保险是先收保费、后承担责任,费用发生期间与保单责任期间并不完全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现行核算制度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当期发生的手续费、业务管理费、税费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均按保单生效时间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而剔除首日费用后的保费收入则需按照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保险责任期进行分摊,这就造成了当期确认的收入与费用不配比,在公司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费用确认时间的前置、保费收入的后摊,会导致其核算利润率低于实际水平;而当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萎缩时,由于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水平大幅度降低,但仍享受着前期保费收入的分摊,可能会导致核算利润率远高于实际水平,造成核算结果不真实,进而影响经营决策。

(2)费用列支不真实,贴票现象严重

近年来,费用列支不真实、贴票套取费用成为财产保险公司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各地保险监管机关也往往把费用真实性、数据真实性作为其历次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检查的重点,检查中也发现大量费用不真实的现象。

出现费用报销不真实、贴票套取费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机构对保费收入打折比例又作了限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往往通过虚构项目贴票的方式报销部分费用出来贿赂投保人或经办人,造成费用列支不真实;②监管机关对部分业务手续费实行了限高,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往往承诺给予保险机构超高手续费,而超高部分的手续费往往只能通过虚列费用的方式解决;③部分优秀业务人员月度业务绩效工资过高,导致其缴纳个人所得税也高,因此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往往采用所谓的变通办法,将其应得的部分业务绩效工资,采用虚列费用的方式支付予以解决;④通过虚列费用套取用于发放单位职工的奖金及其他活动经费等。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常见的虚列费用方式有:①在工资科目下,通过虚列业务绩效工资的方式,套取资金用于支付手续费和其他费用;②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下,通过虚列人员、虚增人员绩效等方式,套取劳务和派遣人员费用用于其他用途;③以“出单费”、“风险管控基金”等名义虚列业务及管理费,用以冲减对应保单的应收保费;④虚列咨询费、会议费、修理费、燃油费、差旅费、通讯费、电子设备运转、房租水电费、日常办公耗材费费等方式套取资金用于其他用途。⑤通过保险中介机构虚开手续费发票套取费用用于职工福利及其他用途。

这些费用的虚列,造成核算结果的不真实,一方面存在很高的纳税风险,另一方面也给财务预算及费用管控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严重误导了会计报表使用者。

3.风险管控不到位,财务管理风险大

(1)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保费规模指标,虚签保单,虚挂应收保费,虚计保费收入,造成资产和收入的虚增;

(2)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通过虚假注销保单,一方面冲减应收保费,降低其未能收回保费责任,另一方面在实际收到保费时放入“小金库”作为分支机构活动经费;

(3)通过虚假批单,虚假批减或批退部分保费给客户或留在分支机构作为其他经费使用;

(4)通过虚假赔案套取资金,即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理赔人员与被保险人串通,通过虚构赔案、扩大赔款支付金额等方式套取公司资金,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针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关于预算控制的问题

针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预算控制不得力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管理体系

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整体效益不佳、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的情况下,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要想求生存,就必须在业务数量上不断开拓,在业务品质上进行有效的预算调控,就需要建立以承保利润(考虑未到期准备金和未决赔款估损情况下)为中心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分险种、分险别、分渠道进行全方位预算管理。

(2)建立全面的考核和分析评价机制

篇10

目前,我国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流转税制,对销售货物主要征收增值税,提供劳务主要征收营业税。保险业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当前中国增长最为迅速的生产业,但是我国对保险业实际上在重复征税。对于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的保险业,购进已纳增值税项目所承担的增值税不能抵扣,由此发生的增值税、营业税重复征税将导致保险业更大的税收负担,对整个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这给两税的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从国际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看,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增值税,征税范围通常会覆盖绝大多数货物和劳务。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逐步实现对于货物和劳务征收统一的间接税,使增值税覆盖绝大多数货物和劳务,符合国际惯例。总之,增值税的“链条”完整了,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完善现行税制,有利于提升征管效率。

二、营改增对寿险公司现有财务、业务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营改增既能对保险公司的采购、管理带来益处,同时增值税相比营业税在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会计核算、人员操作及合规要求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保险公司现有的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支持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一)机遇

寿险公司能够在收取费用或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时,通过明示的方式向服务接收方收取增值税;各项支出对应的增值税将不再是寿险公司的成本,因经营采购、接收服务而产生的进项税可抵扣,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上降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纳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增值税的统一申报与管理将为公司带来集团内各单位税务及操作流程整合与改进的良机;增值税的以票控税、特有征管等模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公司的税务合规以及业务流程的操作风险。

(二)挑战

营改增是对公司管理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具体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控五要素均带来较大影响;对承保、理赔、批改、收付费、佣金/手续费、再保、采购、税务等核心业务流程均需重新评估、改造;增值税合规管理工作将增加保险公司的合规成本,如人员培训、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等;现有的增值税的征管方式和征管理念对财税处理带来的挑战等。

三、营改增对财务管理流程的影响及应对

财税[2011]110号文件规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如保险业全部采用简易征收,保险企业将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会导致抵扣链条中断、重复征税。采购产生的进项税其税率在营改增后高于原营业税税率,会增加采购成本。如不采用简易征收,保险业营改增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增值额的确定,例如由于赔付支出无法给公司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如何抵扣,进而如何确定增值额就很关键。但无论怎样,在寿险公司的经营价值链中,营改增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将是全局性的。首先,保险核心业务流程,包括:产品设计、承保、保全、理赔、收付费和单证管理等流程需要根据增值税相关要求进行改造,流程中的岗位职责、信息交接、重要表单样式、开票时点等需要重新检视、评估和再设计;其次,需要对会计和核算、财务管理、单证管理、税务等管理流程进行风险控制评估,防止科目使用错误、虚开增值税票、进项税票过期、进项税分摊不清无法抵扣、操作失误等风险的发生。下面举例分析对保费收入、手续费支付等财务流程及发票管理的影响。

(一)对收入及税收流程的影响分析

1、对收入确认及税收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寿险公司对投连险的管理费收入作为收入核算,营改增后,对这部分收入的税务处理将随之明确;现行税法对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健康保险免征营业税,营改增后,将重新核算免税和非免税业务的增值额,将带来对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调整。2、采取措施统一科目设置及核算原则。修订《会计核算办法》等制度办法,重新制定增值税下会计处理规则:对保费、赔付、给付、费用及资本性支出均需进行价税分离,分别核算不含税金额及对应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制定衔接过渡方案以核算营改增之前销售的长期保险;明确处置资产、视同销售、采购等业务环节的会计处理。

(二)对手续费计算与支付的影响分析

1、对手续费计算与支付的影响对寿险公司中介业务手续费,主要是计算规则与数据口径的重新定义;手续费分摊、手续费发票与支付时点;发票、合同与付款信息一致性;进项税发票登记与保管等变化带来影响。2、采取措施梳理并调整手续费计算规则;明确手续费计算及其分摊规则;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手续费的自动计算;调整手续费支付流程,嵌入对进项发票的获取要求;建立进项发票的记录、存档、认证和接收流程;发票、台账与收付信息的每日核对;增值税发票信息的系统标示;对于已收票、未收票、待收票等系统存在报表和提示功能等。

(三)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1、经营数据分析与预算考核影响调整考核指标的取数口径,需按照价税分离后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及资本开支进行分析;对预算考核取数口径的影响等。2、采取措施过渡期实行经营分析数据口径的对比分析;调整营改增后预算考核指标设计,重新制定考核政策,使考核更加符合公司战略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