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0: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15年6月,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Physician Compensation-Promise and Challenges”的文章,试图用行为经济学模型解释医生行为。
行为经济学认为激励是行为的基础。违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利用人们对现状的偏好,违约行为可以改变医生的决策,提供高价值的服务。损失规避理论也可以解释医生行为的改变,因为损失带来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所得。此外,行为经济学还能辅助决定何时采用何种激励支付可以提高组织能力,达成既定目标。可以凭借人们对自我形象和专业身份的关注,公开医生的绩效表现,激励其改善绩效。
为了向基于价值的卫生体系转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应对新的卫生服务模式所带来的挑战;(2)寻求循证的、可以提高系统效率的干预措施;(3)在应用行为经济学理念时努力保持医学的专业性,做出更好的决策。然而,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还须考虑可能出现的反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广泛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非货币奖励,如专业奖项或者奖励整个团队等。
(王璐摘编自《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美国经济发展在2010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放缓后,三季度出现反弹。但是,2010年美国新增就业112.4万人,与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新增3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相去甚远,2008~2009年两年美国共失去836.3万个就业岗位,2010年12月失业率仍然高达9.4%。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三季度消费信贷仍在收缩,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两个季度为负。2010年11月,美联储又推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欧盟经济受部分国家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二季度在德国经济带动下,欧元区季度增速环比达到1.0%,但三季度明显回落。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经济体出现的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欧洲就业状况仍在恶化,2010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仍然维持在10.1%;其中,西班牙和爱尔兰失业率分别高达20.6%和13.9%,部分国家劳工退休制度改革导致频繁的罢工。2010年,日本受益于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二季度减速后,三季度明显回升,前三季度经济总体表现好于美国和欧元区。由于通货紧缩、内需疲软和日元升值,二季度经济减速,失业率上升;8月份公布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9月中旬日本央行直接干预汇市,10月初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到0~0.1%,继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三季度经济回升,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四季度通货紧缩出现好转迹象。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增大
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增大,但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开始明显减速。印度前三季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9%;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今年1月份通货膨胀率高达16.2%,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份以来6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3.25%上调到11月份的5.25%。通胀率11月下降到9.7%,但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到2.7%,为2009年6月以来的低点。巴西2010年二季度经济开始减速,三季度增速下降到6.7%,通胀压力增大。4月份通胀率达到5.3%,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9月份开始,物价又开始上涨,12月通胀率达到5.9%,为2009年12月以来的高点。2010年4月以来,工业生产不断减速,7月份下降到10%以下,10月份下降到2.1%,11月份也仅有5.3%。俄罗斯2010年上半年开始复苏,但三季度明显放缓,增速回落到2.7%。8月以来通胀率开始上升,12月份通胀率达到8.8%。相对于俄罗斯过去两年的通胀,目前仍处于温和水平。6月以来俄罗斯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降到7%以下,11月仅有6.7%。
三、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多种学科交叉的科技领域,近些年更呈现出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再加上节水观念的强化和传播,使园林在建设中更注重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问题。
1、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概念
水景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上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建设节水型园林水景的过程中,应该从旱园水作、利用人的视觉感受、使用非常规性水资源等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所在地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合理的水景观设计,节约用水,设计出合理到位的水景。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最早的概念是从群落形成的角度出发的,即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是人们根据水景的不同生态习性,结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搭配而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概念的外延需求和内涵需求不断增多,因此需要对它的概念进行更深刻的讨论。目前,在应用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概念时,其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都依赖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无法做到将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合理使用水资源理论和园林学二者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将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定义为:在一定的园林绿地范围内,拥有特定的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合理使用水资源涵义,能够满足不同视角的水景合理使用水资源要求的多种水景的总和。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在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应用的过程之中,可以部分的满足或具备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自然特征,但是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着重强调了合理使用水资源意义和合理使用水资源视角的重要性。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首先确立目标和前提,减少概念的随意性,使其向严谨科学的方向发展。
2、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时,要遵守功能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就是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目的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考虑到功能性的需求。园林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地方,人员的活动十分集中,因此对室外的空间围合水平要求很高。在设计时,除了对空间进行划分之外,也要重视使用不同的水景来创造活动空间[1]。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的水景景观设计已经有了科学的、系统的指导体系。在进行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时,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按照水景的生长特点选择合理的树木花卉进行种植,并对水景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艺术性原则指的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运用水景的特殊的设计形式。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要运用艺术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在建设之后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美学感受,满足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艺术性要求和欣赏性要求。在设计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时,应该运用艺术造型、意境、色境和园景的美学观点,通过进行均衡、对比和烘托的艺术手法,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灌木与乔木结合、水景有序相间、落叶与常绿结合、花卉和草坪结合、垂直绿化和平面绿化相结合、面与点相结合、近与远相结合、低与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保证主次景观的分明。通过落叶水景、半常绿水景和常绿水景的结合,可以做到季节景观的合理搭配,使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季相变化显著。同时配合湿生水景和陆生水景的结合使用,丰富了园林景观的效果和水景应用形式。
3、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分析
在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提高绿地的使用质量,合理设计人工节水型园林水景。强调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植物进行选择,将植物生态群落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即:保健型、知识型、生产型、抗逆型、防护型和文化型等。在确定出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之后,进行具体的系统的设计配置。在城市的绿地规划过程中,要将基本的单位确立为节水型园林水景设,在建设大量绿地的同时,注意对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结构进行研究。在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进行设计时,要针对特定功能的目标要求、特定景观的美学需求和特定的节水型园林水景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进行配置和选择,最终推动实践技术的不断进步。首先,制定合理的技术定位。在进行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时,要准确定位其在城市园林整体的绿化技术体系中的作用[2]。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之中将植物的结构功能放在首位。使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植物景观中得到充分的融合,满足生态和环境在适应生态上得一致性,通过严谨的构图体现出群落整体和植物个体的艺术性,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其意境美。第二,将具体的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单位及时落实。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将节水型园林水景作为基本单位,有利于对小面积的绿地进行建设并构建具有艺术美的植物景观。第三,设计细化节水型园林水景。配置园林中的植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其次,园林植物和园林中其它要素,例如:水体、建筑、山石等,要进行合理的配置。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要着重考虑植物的种类。首先按照植物观赏性的特征将其进行分类,然后从颜色、立体、平面和植被的疏密程度等方面进行植物的配置,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构图。
4、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对策
在设计水景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季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有水之后,可以与涌泉相结合,借鉴以往成功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的过程中与其它的雕塑小品结合。合理使用叠水和水墙瀑布,水墙瀑布上会产生十分吸引人的声光效果,同时配合采用叠水形式,能够减少水的噪音和损耗,还可以在冬季将水抽干,将水墙变成一般的墙壁,与光线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3]。在设计水景时,应该考虑历史和人文的因素,给人独特的体验,应该在没有水的时候也让欣赏着产生有水的感受,通过旱园水作的方式,达到更好地效果,注重水景意境和精神方面的表达。在营造水景的过程之中,与污水的净化工作相结合,在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5.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节水型园林水景设计的建设理论和实践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多种学科交叉的科技领域,近些年更呈现出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再加上节水观念的强化和传播,使园林在建设中更注重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问题。
参考文献:
狭义的犯罪模式是指犯罪人个体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指惯犯、屡犯和职业犯的犯罪行为方式。从已经发生案件的现场分析角度来看,个体犯罪行为模式就是隐藏在案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与案犯个性的关联,这种关联表现为不同犯罪案件中的共同点(时、空构成的形式要件)和差异点(人、事、物构成的实质要件)的组合及其相互作用。两者合二为一组成了准确认识和解读已经发生案件犯罪事实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于具有连续性、系列性以及尚未发生的刑事案件的认知与解构,同样倚重于犯罪模式分析方法,并据此开展情报分析和研判工作,所不同的是情报分析人员是通过发现和描述隐藏在不同案件背后的共同点,进而发现某一系列性、规律性的组合式犯罪模式的。{2}这里所指的犯罪模式解构方法对于并串系列案件、研究犯罪热点地区、预测犯罪趋势具有指导意义,属于更为广义的犯罪模式解构范畴。{3}那么,如何准确理解犯罪行为模式解构原理的基本含义?针对单一的犯罪个体,又应如何准确应用犯罪行为模式解构方法?这些难题是研究犯罪行为模式解构原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刑事案件构成原理
对前述问题的解答,离不开对侦查工作基本原理的解析。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对于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通过综合评判权威学说,研究、比照不同侦查学科版本,笔者发现中外学者在犯罪构成要素的认知方面,可谓不约而同,都认为刑事案件是犯罪分子为了实施其犯罪意图,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侵犯特定的对象(人或物),从而引起客观物质环境一系列变化的综合结果。因此,归纳和总结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不妨抓住案件构成要素的共同点,从解剖案件构成的时、空、人、事、物五要素入手。侦查工作的全过程,归根到底,实质上紧紧围绕的核心始终是犯罪事实状态的构成问题,什么时候能够深刻地揭示出某个犯罪事实的时、空、人、事、物这五大要素的内在本质,那么案件的侦破也就为时不远了。在此,笔者尝试以一个新的视角来阐述侦查工作的基本原理,认为犯罪事实状态的构成要素本身,就是刑事侦查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所谓刑事案件构成原理,正是以时、空、人、事、物这五个要素为逻辑起点而阐发的,包括时间一维原理、空间制约原理、行为模式原理、因果关系原理和同一认定原理等五个方面。这个提法早在2000年就已经被公安部的群众出版的社统编教材《刑事侦查学总论》所采纳,{4}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因而现作修改并择要介绍如下,以求教同道。
(一)时间一维原理
时间是表示事物存在和事件发生顺序关系的指示器。众所周知,刑事案件的发生总是寓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时间是表示案件与其环境间的顺序关系和延续关系的重要指标,时间一维定律表明:每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只能置身于一个空间并只从事一项活动。不拥有作案时间的人不可能亲自作案。同样,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必然具备作案的时机条件,在案件发生的一瞬间,唯有能够占有特定时间区间的人,才能被认为具有作案的嫌疑。时间是一维的,因而也是排它的,这一客观规律,为寻找真正的罪犯或否定嫌疑提供了可能的依据。现场勘查作为刑事侦查工作的首要环节,正是通过现场上物品的“存在状态”、痕迹的“新旧程度”等时象特征,来细致入微地运算案件发生、持续和终结的各个时区界限的。其中正是将“时间一维”作为侦查破案的重要尺度,来界定究竟谁拥有作案时间的。反之,正是由于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限定作案人、排查嫌疑人的作用,因而犯罪分子也常常在犯罪时间问题上采用一些伎俩,想方设法使自己成为不拥有作案时间条件的局外人,以此转移侦查视线。因而,在刑侦实践中应用这一原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于那些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又似乎不具备作案时间条件的人,不要轻易运用时间排它律予以否定,而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查证核实,另一方面还应综合运用其他侦查原理作全面的分析、判断。
(二)空间制约原理
行为空间是表示事物的广延性和三维存在状态的指标,行为空间是相对于犯罪行为而言的,它表示案件存在的空间或地域状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空间的三维范围,也就是能表示犯罪行为是发生在一个多大的空间范围内,并涉及那些周边的环境;(2)行为实施区域内基于犯罪行为的发生而导致的物质环境的变异状态,例如痕迹、遗留物及与犯罪有关的一切行为轨迹、空间布局;(3)犯罪行为实施区域内的自然状况,例如地形、地貌、地物特征,房屋结构、走廊通道和门窗开合情况,室内的陈设及进出口的情况等;(4)犯罪行为实施区域内的社会背景、治安情势、风土人情、日常管理制度,以及人防、技防措施等。这些空间状况可归纳为三大类:一为案件发生地的自然环境结构特征;二为案件现场的整体情景特征;三为痕迹或物证的符号化特征。所有这些都是研究作案空间的重要因素,而侦查工作中的“空间制约原理”,正是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犯罪境况作出种种合理的判断、推理或假定。毫无疑问,现场勘查中的实地勘验也好,临场分析和现场实验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对犯罪现场上所出现的各种特有空间状况和反常现象作出正确的逻辑认定。我们把刑事侦查活动中的这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定名为“逻辑境况”。
空间制约原理,是基于“逻辑境况”分析法而展开的,其方法是侦查人员通过角色化假定,凭借对犯罪特定空间结构状况的亲临感受开展设身处地的逻辑分析,进而揭示出该空间状态或现场态势同犯罪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笔者认为,任何犯罪都发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会对犯罪行为过程、手段和结果产生制约作用,有时空间环境可以成为阻止犯罪行为轻易得逞的障碍,而有时它又为犯罪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条件,成为有利于作案的监控死角和直接的侵入口。因此,空间制约原理,就是通过研究作案的空间环境、周边临界关系和家具陈设、痕迹物证分布状况,揭示出特定的空间变异状况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判定犯罪嫌疑人的知情程度、逃跑取向和藏身范围提供理论上的解构依据。
(三)行为模式原理
任何犯罪活动都是由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人既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也是刑事案件构成中最为核心的组成要素,没有犯罪行为的主体,就不会发生犯罪行为,刑事案件也就无从谈起。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优势来选取适当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样,犯罪分子也会最大程度地借用自己最为熟识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来寻求犯罪行为实施的成功率。左撇子的窃贼总是会不经意地将抽屉内的杂物甩向左侧,而医学杀手每每运用药理、注射和解剖知识来实施杀人。所以,准确地判断和查找犯罪嫌疑人的最佳途径,可以借助于在作案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印象痕迹和特定的行为方式,这就是刑事侦查活动中排查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模式原理。
(四)因果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现象所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犯罪案件中的原因和结果,反映了各种犯罪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作用。犯罪案件中的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结果的犯罪现象。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同一犯罪现象,在这种关系上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上又是结果,各种犯罪现象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就是刑事案件中的因果规律。因果关系是刑事案件固有的规律,除了应激犯罪和偶发性的刑事犯罪以外,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发生都有其相应的被害背景。这种因果关联在具体的案件中有的深刻而诡秘,有的则十分强烈而显露无遗。因此,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并探索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犯罪的心理演变过程,也是侦查破案的一个重要路径。
(五)同一认定原理
同一认定原理也可称之为“物象终端”原理,意即犯罪人无论使用何种工具或物品来实施犯罪,或者在作案过程中侵占、猎取某种物品,有意、无意地丢失某些器具,都可能显示出案犯特定的择物取向或物品本身的产地、来源。择物取向常常蕴含着案犯的职业、年龄、文化、兴趣、病理等方面的人身特点,而物品自身的产地、加工工艺及其新旧程度、使用状况,有时可直接限定作案人的居住地区和活动范围。总之,现场上同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作为犯罪信息的重要载体,不管其遗留在现场上或从原来的空间环境中消失,都昭示着案犯同该物件之间的特定联结。假定该物品属现场遗留物,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寻找它的出处(即物象终端)。反之,如果呈现在现场上的是作为“物象”显现的痕迹符号,那么,则要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将该痕迹的平面印迹转化为立体的造型,以痕迹形成的接触关系和镶嵌原理为基准,重建作案工具或相关物品,并由作案工具的拥有人可能就是案件嫌疑人这一公理出发,缘物找人,这就是刑事侦查中的物象终端原理。
综上所述,案件发生以后,如何运算案件时间的起点、持续时间段以及作案终点,如何针对各类案件现场开展空间结构分析、作案情景分析、痕迹分布的符号化分析,如何通过案件现场刻画犯罪嫌疑人个性特征,如何对案件现场开展因果关系分析,如何开展“由物到人”的追踪等方面共同组成了侦查工作的五条基本原理。这些原理通过组合运用,形成了一个完整、准确认识和分析犯罪案件的解构锁链,故而被称为侦查工作的“五把钥匙”。
二、犯罪行为模式解构的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85-02
1 我国高房价与高住房空置率表现
在走过了房地产初期开发的二十多年平稳期,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心城市房价渐涨,引发全国房价在二十一世纪初集体井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房价更是一路飚红,其中以北京最为严重,2004年之后的北京楼市价格,涨幅快到以日计算,让民众望而生畏。以北京为例,2004-2007年三年时间北京商品房价格由5053元/m2涨到14411元/m2,上涨幅度达到185%,2007年的商品房均价较2006年上涨超过50%,已步入房产发展的畸形期,2009年7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约达14500元/m2,2010年6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9505元/m2。房价太高,而且持续上涨,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形成的购买能力,迁移入城的农民,更无能力在城市中购买住宅。伴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却出现了住宅空置率过高现象。据调查,北京卫星城入住率较低,有的楼盘40%的住房没有入住;广州通过对珠江新城片区、老城及金沙洲片区、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近3000套存量住宅进行监测统计后得出,广州存量住房空置率高达20.24%,已超国际警戒线(10%)的一倍;而从2007年到现在,号称是亚洲地区最大别墅区的天津红领世郡,别墅、花园、洋房、五星级酒店、温泉城、商业街、高尔夫球场一应俱全,更是全国最大的空置率地区。
住房空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建成的住房中可供销售而未销售或出租的住房,即新建商品住房中的空置住房,二是开发商已经出售的房屋中无人使用的住房,即存量住房中的空置住房。
对于房地产调控而言,住房空置率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数据。根据国际通行的共识,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供求平衡合理区;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提示要采取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的力度;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对于房价长期高居不降的中国楼市而言,住宅空置率数据又具备另一层重要意义。商品房销售旺盛且价格飞涨,同时伴随住宅空置率过高现象,一般意味着楼市投资和投机气氛浓厚。本文主要从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假设角度来解释住房空置的第二种情况,即开发商已经出售的房屋中无人使用的住房,存量住房中的空置住房。
2 高住房空置率的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解释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特征之一的完全理性假设包括下面三个含义:
(1)对认知对象有完全解读的能力;
(2)具有稳定一致的偏好;
(3)在不确定条件下,根据期望效用评价选择对象。
赫伯特・西蒙第一次对主流经济学理性假设进行系统的评判,他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中,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只有有限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无法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来计算并得到最优选择。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就是描述人们的行为模式,刻画他们如何形成决策,从而决定自己行动的过程。行为经济学从研究人的行为出发验证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对应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包括如下三个含义:
(1)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启发式偏差;
(2)人们的偏好也并不总是稳定一致的;
(3)在不确定情况下,人们用预期理论揭示的过程来评价效用。
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人们在认知对象时往往走思维捷径,而走思维捷径在简化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同时却极易造成认知的偏差,这些偏差并不是偶然的、可以忽略的,而是会导致明显的经济后果。科尼曼等讨论了三种常见的“思维捷径”,并分别讨论了它们可能造成的启发式偏差,分别是:
(1)代表性,指人们在判断甲、乙两事件的从属(或因果)关系时单纯从两事件的相似程度出发,这会导致人们对先验概率不敏感,对统计样本不敏感,在进行判断时忽略掉不熟悉或看不懂的信息;
(2)可得性,指人们往往依靠最容易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这样的话,可追溯性强的、明显的、容易得到反应的信息更容易影响人们对事实的判断,而那些相对隐晦、不熟悉的信息则常常被忽略掉;
(3)锚定效应,指人们在调整估值时无法摆脱初始估值的影响,从而造成最终估值不准确,人们倾向于高估连续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低估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估值的心理置信区间往往过于狭窄,从而导致在估计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分布时产生较大的系统误差。
行为经济学发现,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效用评价有下列特征。第一,决策者真正关心的并不是收益的绝对值,而是相对于某一参照水平的相对值。第二,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时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在面对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却是风险喜好的,同等数量的损失和收益,前者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后者带来的。
购买住宅无非有两种需求,一种是自己住,一种是当做资产投资赚取利益,后一种需求,当然希望房价越涨越好,如果一套房子从每平方米五千元涨到两万元,那投资者将获利丰厚,非常兴奋,这是投资者的投资心理预期。而投资与投机的活跃性与资产的持有成本高低是高度相关的,中国目前的房屋持有成本几乎为零,不收房产税,有的如果不住,物业费、水电等等费都不交。在股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投资者投资股市看到的是未来的损失,而投资房产,看到的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带来的未来的收益,根据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假设,从“代表性”、“可得性”和“锚定效应”来看,投资房产比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其他产品的经济效应更明显和信号更明确,所以购买住宅后,当不断上涨的房价未达到符合自己心目中的价格时,宁可闲置也不愿出售,便造成了大量的房屋空置。
3 降低房价和住房空置率的措施
房产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的有效引导,把适当的信息向公众公布,通过媒体的引导来调整投资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抑制需求,从而调节当前的房价;切实增加房产供应量,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合理调控土地和房屋问题,进一步解决供需矛盾;利率仍然是有效的调控房产价格的手段,利率的提高使得资金的使用成本上升,有效的减少了对房产市场的投资,同时利率的提高也使得无风险资产的回报上升,也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到无风险资产的投资上面。
金融市场方面:高度关注房产价格和其他风险资产价格的相关度的问题,如果房产价格上涨,而其他风险资产的价格上涨较慢或者为负增长,大量的钱将投入到房产市场,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投资渠道的增多也有利于房价的控制,投资产品的丰富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使有限的财富得以在更多的地方分布,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也有更多的闲钱用于投资,这就呼唤更多投资产品的出现来分担房产市场的负担。
税收方面:开征房产税是抑制住宅投资和投机推动涨价的重要手段。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照房产的计税余值或出租房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税。澳大利亚不征房产税,晚上住宅黑灯比例非常高。美国人口少,土地资源多,但是有两套房子的人非常少,因为要征税,各州1.2%到2%不等,一套50万美元的住宅,一年要交1万美元的税,房屋的持有成本很高。2010年我国房价飙升的最主要原因是:在流动性相对过剩的背景下,大量投资投机性需求涌入楼市,造成部分城市房价短期内迅速抬升。其结果是:一方面,大量有居住需求的人望房兴叹、无力购买;另一方面,不少炒房客以极低的持有成本囤房待涨,造成大量房屋空置。开征房产税,短期内对市场无疑是利空,它将增加住房持有成本,持房者将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审慎权衡,一部分炒房者将会被迫抛售房源,这将增加市场供应,带来房价相对下降,同时降低房屋空置率。从长期来看,房产税将会减少楼市的投机和非理性成分,逐渐挤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使市场更多地回归由自主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决定的轨道上。
参考文献
[1]吕保军.行为经济人的三个基本特征[J].经济学家,2006,(5).
[2]张存.国内外行为经济理论研究进程与启示[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9).
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利益集团是客观存在,并不是所有利益集团的作用都是消极的,一种是“广泛性利益集团”,在追逐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总收入的增长;一种是“特殊性利益集团”,他们孜孜以求的不是竞争而是瓜分,不关心增加社会生产率只希望坐收渔利,本质上是一种寄生性质的“分利集团”。“特殊利益集团”阻碍了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阻碍了技术进步,却提高了利用法律、政治与从事讨价还价等活动的报酬,可以说是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有人形象地称他们不是要从社会经济成长中“分蛋糕”,而是在从事有破坏性后果的“抢瓷器”。“特殊利益集团”在当下中国社会的高调扩张,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和社会公正,而且严重打击了中国社会的创新冲动,扭曲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毒化社会风气。(据周瑞金文)
“省管县”能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吗?
第一,县乡财政困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术界和理论界都无法对其做出确切的界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制度环境下县乡财政困难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第二,“市管县”本身不是县乡财政困难形成的直接原因,“省管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第三,“县财省管”改革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资金的中转环节,有助于县乡财政困难的缓解;第四,“转移支付”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掩盖了整个国家的财政体制问题,避开了矛盾的关键点,对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容易产生误导;第五,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县乡财政困难是相对的;经济发展是长期的,县乡财政困难是眼前的。因此,通过经济发展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本身值得商榷。(据庞明礼等文)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过去的年代,乡村生活被描绘成远离尘世,农民赶着水牛,穿过一块块分割整齐的稻田;乡村工人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落日余晖,从狄更斯式的工厂里下班回家。此类场景在中国仍然能够找到,在某些地区还很常见。但它们没有反映出有着7.2亿人口的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农村金融改革、农地货币化和社会福利,似乎准备在未来5到10年,彻底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局面,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关于农村形势,很少有人认识到的一个方面是农地的货币化――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潜在变革力量,可以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住房私有化相媲美。土地使用权货币价值的应用,为将金融服务推广到最贫困地区创造了沃土。今年,中国农村的零售增速已超过城市。这一趋势能否保持下去仍有待观察,但基本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可能会让农民的可支配收入释放出来。(据金奇文)
强关网吧是“因噎废食”
山东省冠县对县城全部网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整治、清理,县城网吧几乎全部被关。一时间,“冠县无网吧”的舆论一下子把这个小县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舆论压力下,从10月15日起,部分网吧业主经过验收,又重新开业。
观点一:“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部分网吧违规经营危害的只是一些网民的身心健康,职能部门违法行政却在破坏法治社会的根基。
观点二:网吧本身并无原罪。国际上已把青少年互联网接触率作为国家发展潜力衡量标准,将网吧视为洪水猛兽而“一关了之”,委实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政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强势的济世文化,可以治愈历史造成的伤口。以往的60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争争斗斗的事情很多,然而最终称王称霸者力不从心,“暴发户文化”昙花一现――文化是有品位之分,有真假、高下、优劣之分。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倒孔和尊孔的记录,每次“倒孔”运动过后,都会带来一场新的“孔子热”和“国学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纵然被围困、逼仄,却能激荡出后来一种更有力量的文化。“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都呈现出一种不可阻遏的文化态势。在经济至上和娱乐时代,我们靠文化召唤理性。当人们见识了文化的力量,便掀起了全社会的“文化热”。眼下国内处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市场利益的激励下,我们需要依靠文化召唤理智,让社会保持清醒。如今文化不仅为经济“搭台”,还给“娱乐时代”以庄重和理性。今后的四十年或六十年,随着中国“转型期”的完成,文化将不再只管“搭台”,自己也要“唱戏”,甚至由政治和经济为文化搭台。(据蒋子龙文)
点评:看似对公众呵护备至,实际上陷入管理艺术和人文关怀缺失的行政窠臼。
职称评定是否应该取消?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了。为了评职称,有人疲于奔命,有人拉关系找人情,有人憋着不评职称,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
观点一: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都评不上教授职称,因为她也没发表几篇文章。可如果整天操心职称,她也做不成名医。
观点二:换一个评价机制就会有质的好转吗?不见得。正如一位教授指出的:“如果少了现在的这些指标,换一些‘德能勤绩’,职称评定会更腐败”。
点评:应该让职称评定的标准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助于激励人们积极努力的工作。
“钓鱼执法”危害极大
上海某公司司机孙中界怀疑自己遭遇了“倒钩”执法,也就是“钓鱼执法”。孙中界的遭遇并不离奇,更不孤立。此前,上海就发生多起类似事件,甚至引发行政诉讼,它们都与打击黑车有关,而过程和结果看上去都很疑似“钓鱼执法”。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53-04
随着我国自主产权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一期建设的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迅猛发展。与卫星导航相关的产业,包括运控系统、维保系统、终端产业和运营产业等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卫星导航接收机是卫星导航终端系统中核心设备,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性能和作用是通过导航接收机设备得以实现和发挥效益的[1]。而卫星导航接收机品种多样、用途功能不一,难以评判其档次。为了保证日益增长的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需求和规范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对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指标进行合理评价是必要的。
其中,卫星导航接收机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即是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是用来描述卫星导航接收机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的定位水平。换言之,即是卫星导航接收机确定的坐标与真实的坐标之间的差异度、离散度。
定位精度的评估,需要与一定的测试条件和导航接收机的状态相对应,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卫星导航接收机的状态,包括静态、动态;
定位精度测试的坐标系统,包括大地坐标系,地方坐标系等;
由于北斗二号一期卫星导航系统特殊性,还要考察不同时段的定位精度;
该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定位精度测试方法。
1 定位精度评估方法
评估定位精度方法一般采用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两种。内符合精度用来表述定位结果的离散度,其参考值是一组定位结果的平均值;外符合定位精度用来表述定位结果与真实坐标的差异,其参考值是真实坐标。
1.1 内符合定位精度
2 静态定位精度测试方法
静态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内符合定位精度和外符合定位精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符合定位精度不需要已知坐标,只要卫星通视状况良好,无电磁信号干扰的场地即可进行。外符合定位精度的测试,除需要卫星通视状况良好,无电磁信号干扰的场地外,一般还需要将被测试的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天线安置于已知坐标的点位上进行。无论是内符合,还是外符合定位精度,其评估的基本原则是概率统计方法,将误差定义为白噪声类型,所以,需要测试的样本量要足够多,才能满足统计要求。对于每次开机取一组定位结果的测试方法,内符合定位精度要求样本量不少于15个,外符合定位精度测试样本量不小于8个。对于开机一次连续接收定位结果的测试方法,内符合定位精度的样机量不少于300个,外符合定位精度测试样本量不小于200个[2]。
对于定位结果数据采集,一般包括两种方法:
(1)每取一次定位结果,需要重新启动接收机一次。这种方法考虑了接收机内部噪声对观测量精度的影响。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①将被测导航接收机的天线安置于基准点上,如果使用三脚架,还需要将三脚架与基准点位的垂直距离测量出。
②被测接收机开机,进行定位,取第一次定位结果(HDOP≤4,VDOP≤4,定位标识为已定位)。
③将被测接收机天线移开,接收机关机。
④被测导航接收机的天线重新安置于基准点上,开机,采集定位结果。
⑤重复①~③操作,直至采集足够的样本。
(2)卫星导航接收机开机一次后,连续采集定位结果。
对于以上两种方法,测试情况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对卫星卫星导航接收机要求严格,性能要求更高,但测试流程复杂。第二种方法测试流程简单,特别是对于长时间的样本采集,可以进行实时存储,事后分析的方式进行,缺点是没有考察接收机的稳定性和接收机内部噪声的影响。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测试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动态定位精度测试方法
卫星导航接收机在静态模式下,可以采用平滑、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对定位结果进行粗差剔除,而且由于静态测试时,被试设备和参考点位都是静止不动的,坐标参考比较容易选择,所以,静态测量的定位精度一般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卫星导航接收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动态定位是其常用的工作模式,所以,动态定位精度测试显得尤为重要。
卫星导航接收机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定位,其基本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动态定位需要接收机的基带、环路具有一定的动态特性,数据处理也不能采用普通的平滑处理。一般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4种。
3.1 静态定位替代动态定位精度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一般是由于不具备动态测试条件的用户,或是动态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测试方法同第3节描述。
3.2 地图拟合方法
地图拟合方法是将跑车得到的动态定位结果在地图上显示,判断行车轨迹与道路符合程度的一种概略评估定位精度的方法,该方法无法精确评估出精度,只能说明动态定位的概略水平,有无跳点、野值等情况。GOOGLE EARTH支持提取标识点的经纬度及高程信息,但操作流程十分繁琐,在此不予以介绍。概略的评估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被试接收机采集动态定位数据。无论是何种接收机,一般都会输出NMEA格式的数据,将输出的NMEA格式数据进行存储;定位结果采集的原则是在野外空旷的道路上跑车,最佳路线是环形路线,按固定线路跑车2圈以上。
使用转换工具将NMEA格式数据转换成KML格式的文件。
在GOOGLE EARTH上打开该KML文件,查看跑车线路与实际道路的符合程度,不同圈的定位结果的符合程度,是否存在野值等动态定位情况。
此方法只能概略的评估动态定位精度,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位精度值。
3.3 固定轨道测试方法
在地图拟合方法测试时,车辆在道路上行进,难免会进行超车、变道等行为,所以其轨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同样思路,可以采用固定轨道的方法进行测试。一般采用环状的轨道,例如公园内儿童乘坐的小火车等即可。环状轨道的半径可通过测量得到,轨道的中心位置和北向也可通过标定精确确定,因而此轨道上的每一点位坐标都可精确获得。
(1)确定被试设备的初始位置(可选在正北)。
(2)载车在轨道上匀速行进,记录载车跑完完整一圈花费的时间记为T s,记录下每秒的定位结果并存储。
(3)进行事后精度评估。
3.4 差分定位方法
当具有差分GPS设备和已知基准点时,可以采用本方法。
(1)差分GPS设备正常工作。
(2)将差分GPS的流动站接收天线与被试设备的接收天线尽可能安置一起,同时进行定位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定位结果样本分别进行存储。
(3)按2.2节所述外符合定位精度评估方法,以差分GPS流动站的定位结果为基准值,进行动态定位结果的评估。
此方法的优点是差分GPS的定位精度较高,因此,被试设备的定位精度评估较为精确,能给出具体的外符合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同时,因为差分GPS流动站设备与被试设备是同步采样,可以考察定位结果的时间特性。
3.5 卫星信号模拟源方法
使用卫星信号模拟源方法,采用动态运动场景,卫星导航接收机采用有源方式接入模拟源,通过评估报告,可直接评定动态定位精度。
4 不同测试方法引起的定位精度差异
对于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指标,通常的定义是分为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这符合用户的正常使用习惯。但对于卫星导航接收机来说,其原始的定位结果是大地坐标系下的结果,这样,为评定水平定位精度和高程定位精度,需要将大地坐标系下的定位结果转为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定位结果的转换存在不同的方法,而不同的方法之间,又存在着转换的精度误差。这几种方法的优劣下面进行分别阐述。
4.1 近似计算方法
所谓由大地坐标系转为平面坐标的近似计算方法,即是不考虑地球的实际形状,将地球视为一个球体,这样地球上每一个点位的坐标只与其纬度值有关。根据这种特性,将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这三个方向的误差值近似换算为距离值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计算定位点经、纬圈周长。
从示例看,经度和纬度方向的范围均为厘米级,对于非测量型用户机,此方法近似精度能够满足评定其定位精度的标准。对于测量型用户机,特别是静态测量,精度较高,不建议采用此方法评估定位精度。
通常,在近似计算中,将地球假设为半径为a的球形计算即可。
4.2 高斯投影计算方法
高斯投影的投影面上,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都是直线,并且以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交点O作为坐标原点,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轴(x),以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轴(y),这样便形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4]。
高斯投影方法就是将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得到的大地坐标转为高斯坐标,与高斯平面坐标形式的基准值(如果基准值是大地坐标形式,也可以通过(11)式转为高斯平面坐标)进行比较,求得外符合精度。
高斯投影,将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其长度没有变形,与球面实际长度相等,其余经线为向极点收敛的弧线,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赤道线投影后是直线,但有长度变形。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经线和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1。就是说,如果求得的水平误差精度向量距离中央子午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
4.3 站心地平坐标系计算方法
站心坐标系的定义为:原点位于观测站A,Z轴与A点的椭球法线相重合(天),X轴垂直于Z轴指向椭球的短轴(北),而Y轴垂直于XAZ平面(东),构成左手坐标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东天坐标系(NEU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通常用来表述一点相对于另一点在站心坐标系下的三维分量[2]。
站心坐标系计算水平定位精度的方法是将测量值和真值在同一坐标框架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误差向量转为站心地平坐标系下,从而求得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的一种方法。其计算过程如下:
测量值和坐标真值由式(12)转为空间直角坐标系。
求出每个测量值与坐标真值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误差向量。
按式(13)将误差向量转为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
4.4 几种方法确定的水平定位精度比较
为直观体现以上几种方法的水平定位精度,现以一组数据为例进行前阐述。(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三种方法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相差不到1 mm,其中高斯投影方法和站心坐标系方法更为接近,但近似计算的方法更快捷,不需要编程,Excel表格即可计算出结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是非测量型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水平定位精度评估,优先选择站心坐标系方法,如果精度要求不高时,三种方法均可。
5 定位精度测试需要考虑的其它因素
对于卫星导航接收机,影响其定位精度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观测量精度(UERE);另一个是精度衰减因子,由当前卫星星空布局决定。定位精度测试除上述的考虑静态、动态接收机状态的因素外,对于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测试,还需要考虑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的定位精度差异性。另外,坐标系的统一问题,也是值注意的因素。
5.1 时段因素
北斗二号一期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构成包括5颗GEO卫星,5颗IGSO卫星和4颗MEO卫星。5颗GEO卫星横跨中国地区的经度,位于赤道上空。相对卫星导航接收机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其它IGSO和MEO卫星按各自的轨道升降,这样,在不同时段,同一地点的卫星数量是不同的,其几何布局也是不同的,所以,严格来说,定位精度的测试还要考虑不同时段的影响。
由图3可见,各个时段的可用卫星数量是不同的。时段因素是评定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进行24 h循环试验,每3~4 h为一时段,在每一时段内进行若干次重复开关机定位或连续定位,将每个时段内的定位结果进行一次评估。这样,对于一天内的6~8个时段的相应时段内的定位精度均要达到指定的要求,该接收机的定位精度才算达标。
5.2 地区因素
由上节分析,某一地区北斗二号可见卫星数量是不同的,因而其构成的卫星几何精度因子也不尽相同,导致接收机的定位精度有所差别。(见图4)
但在实际测试中,如果考虑不同地区卫星星座的不同,某一设备需要到全国几个典型地区进行现场实测才能把该因素体现出来,这样对于测试的人力、物力及时间要求较高,故可以采用卫星信号模拟器来模拟不同地区的卫星星座,从而评估不同地区的定位精度。该模拟星座遵守所有卫星的轨道尽量模拟现实,不同地区采用同一个星座,这样才能起到评估的作用。
5.3 坐标系因素
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原始定位结果是基于CGCS2000坐标系下的大地坐标。而用来评估定位精度的基准点坐标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BJ54、WGS84框架下的大地坐标,或是高斯平面坐标。高程有可能是我国经常使用的85高程系统下的正常高,不同坐标框架下的坐标是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如果基准点是BJ54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建议重新进行CGCS2000坐标系下点位进行标点,由七参数进行两个坐标系的坐标转换,误差较大,不建议采用。对于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如果是非测量型接收机的定位精度评定,可以直接进行比较(误差在厘米级)。对于CGCS2000坐标系下的高斯平面坐标,可以把基准值通过高斯正反算转成大地坐标,也可以把测量值转到高斯平面坐标,此时注意投影是3度带还是6度带。
6 结语
该文对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静态和动态定位的测试方法,同时介绍了影响定位精度测试方法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不同测试方法引起的定位精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算例,分析了几种测试方法的优劣,并对具体测试给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朱新慧.卫星导航接收机测距精度评价方法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7(5).
[中图分类号] R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8-02
各种原因造成的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失神经支配会导致骨骼肌细胞萎缩和功能障碍[1],所以面部表情肌萎缩机制逐步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2],但有关于面肌失神经支配后在不可逆萎缩时间程度改变的尚未发现相关报道。因此,我们建立动物面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通过对其超微结构及胶原纤维含量变化及其发生不可逆萎缩机制的研究,最终为临床面神经损伤性疾病判断预后,选择最佳修复时机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模型的制备
1.2 检测指标与方法
1.2.1 肌组织Masson染色光镜观察 选用纵切面切片,用BI2000医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胶原纤维和肌细胞面积比。
1.2.2 肌细胞超微结构电镜观察 将眼轮匝肌,切成1 mm的小粒,浸入2%戊二醛前固定。再经1%锇酸后固定,丙酮系列脱水,618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切片,片厚0.05?m。经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染色后,用JEM-1011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照相。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asson 染色
2.2 透射电镜
正常组肌肉肌原纤维排列整齐,Z线清晰,线粒体均匀分布于肌原纤维之间,排列规则,未见溶酶体。术后1周组肌细胞的线粒体、细胞核及肌质网的改变不明显。术后2周组肌细胞的线粒体及肌质网轻度扩张,Z线较清晰,线粒体嵴变短,细胞核轻度扩大,糖原颗粒减少,染色质结构疏松,溶酶体少见。术后4周组,肌细胞线粒体较明显肿胀,Z线模糊,线粒体嵴变短或消失,肌质网扩张,细胞核变化不明显,糖原颗粒减少,溶酶体增多,染色质结构松散。术后6周组,肌丝肌节排列紊乱,肌质网扩张明显,肌细胞线粒体退化数目减少,部分空泡化,糖原颗粒减少,内质网扩大,肌原纤维紊乱,有断裂及融合的现象,细胞核略大,细胞核染色变浅,有空泡出现。
3 讨论
骨骼肌的发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均受运动神经支配和调节,一旦失去神经支配,骨骼肌必然会出现体积变小、收缩功能丧失等肌萎缩变化[4],通过对萎缩肌肉的组织学观察发现[5-6],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纤维间胶原纤维增生,结缔组织积聚,毛细血管及其他小血管被多层致密胶原围绕,使其与相邻肌纤维分离,极大地影响了血管床和肌纤维间的物质交换,也影响了再支配过程中神经轴突的长入和延伸。Lu等[7]的研究表明,增生的胶原纤维可能是再生神经重新支配骨骼肌的一个物理屏障,使神经无法与变细的骨骼肌纤维接触,造成失神经骨骼肌功能恢复不佳。我们研究发现,随肌组织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增多,肌肉萎缩越明显,可作为反映失神经后肌肉形态学的重要变化的指标。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数小时可出现神经终板肿胀、线粒体破坏及突触数量减少等。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这些改变进一步加重,肌纤维进行性萎缩变细,肌丝、肌节的排列在不同的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8],影响骨骼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促进了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9]。
综上所述,面肌失神经支配后,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增多、肌肉萎缩越明显,并且随着失面神经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随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肌组织超微结构逐渐紊乱且功能减退丧失,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将导致不可逆性的损害。肌组织失神经损伤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应在发现损伤后尽早修复,以恢复面神经支配功能。
[参考文献]
[1] 姜浩,徐建光.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骨科分册),2002,23(1):12-14.
[2] Maya G,Sardesai,Kris S Moe.Recent progress in facial paralysis:advances and obstacles[J].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2010,18(4):266-271.
[3] Moran LB,Graeber MB.Facial nerve axotomy model[J].Brain Res Rev,2004,44(2-3):154-178.
[4] 田峰,田立杰,季相禄.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6(21):561-564.
[5] 徐建广,顾玉东.失神经支配骨骼肌退变组织形态学及电生理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13(4): 202-205.
[6] Bobinac D,Malnar-Drago jevic D,Bajek S,et al.Muscle fiber type composition and morphometric properties of denervated rat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muscle[J].Croat Med J,2000,41(3):294-297.
[7] Lu DX,Huang SK,Carlson BM,et a1.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longterm denervated rat skeletal muscle[J].Anat Rec,1997,248(3):355-365.
中图分类号:[TE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023-03
0引言
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经济发展都将面临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整个全球经济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低附加值的高碳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附加值的低碳发展模式转换,全球进入低碳经济时期。发展低碳就是要构建一个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以及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经济将是一场融合生产方式、生活方法以及价值观转变的全球性革命[1-2]。环境、社会和企业并非彼此对立、而是相互交融的。企业的行为对气候变化起着重大的影响,石油企业是最主要的资源依赖型、高碳排放型企业,也是低碳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要想保持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节能减排。
1我国的石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动因分析
1.1 政府硬约束带来的政策压力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为整个产业链的低碳发展奠定了立法基础。工信部在2011年3月公布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包括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CO2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3-4]。这对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2 碳税、资源税造成石油企业成本增加发达国家有可能会不断要求我国承担气候变化责任;要求我国的海外企业遵守所在国的碳排放要求;要求对我国的出口商品进行碳披露等等[5]。很显然碳税对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不是好消息。
财政部日前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到,将考虑在未来5年内开征碳税。若开始征收碳税,以中国石油为例,以碳税额15元/吨,2012年以排放2.5亿吨计算,碳税50亿元,到2020年以4亿吨计算,碳税将达到200亿元。
资源税是开发利用国有资源的单位以重要资源品为课税对象,旨在消除资源条件优劣对纳税人经营所得利益影响的税类,主要对象是原油、天然气、煤炭等。
国务院在2011年10月10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主要的变化是部分品种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并且提高部分高价稀缺资源的征税标准。其中,原油、天然气税率均为销售额的5%-10%。如果按照油价每桶100美元计算,按5%的税率计征,以中国石油为例,每年可能要上缴的资源税多达290亿元。相比修改前的征税办法增加了250亿元,大大加大了石油企业的成本。
1.3 企业自身赢得竞争力的需要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占20%,而天然气只占了3.4%,水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加起来才只占了7%左右。虽然在未来的中国石油的消费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增加,但非化石能源的增长速度会远远高于化石能源[6]。近日,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届时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12%~13%左右。中科院2009年6月10日的 《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 报告称,到2050年,我国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望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由此可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挤占传统化石能源市场,石油企业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压缩。
原有的能源应用体制、机制模式都必须改变,然而我国发展低碳最大的障碍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关键低碳技术自己研发难度较大,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也只是中等层次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达15%左右。所以,如果不加强技术攻关,很可能在未来的低碳市场遭受冲击。
2石油企业的特征
2.1 巨大的影响力石油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能源,它已经变成一种国际商品,对国家命运、军事发展、和全球贸易战略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石油,石油企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增长。我国的三大石油企业算是最庞大、最有影响力、最受国际关注的国有企业,其战略选择和发展模式具有表率性,对其他企业有影响性。
2.2 生产对象的有限性能源是石油企业的主要生产对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石油,但是石油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企业的生命周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石油资源的储量:储量多,企业就能长期发展;储量少,企业将会面临生存危机。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解决能源日趋不足的问题,必须“节能”即千方百计地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能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生态环境的破坏性石油的开采、运输、炼化及利用都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还会带来一系列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偶尔发生的溢油、井喷事故更是给人民裙子的生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近年来,石油企业的环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石油开采炼化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治理速度赶不上排放的速度。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采取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使企业和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强大的经济实力节能减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融资难成为很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障碍。然而,我国的石油企业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本身也具有相比其他大多数产业更强大的经济实力,资金已然不是问题。此外节能减排可以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并且石油企业处于社会生产链的最前端,可以创造出比自身效益大得多的后续效应,对后续加工产业有很强的效益传递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效应。企业很有可能在低碳化的过程中引领需求,创造利润。
世界经济处于转型和调整之中已成为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的共识,但世界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什么?转型的动力来自何方?中国将受到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困境,认为其调整是主要内容;也有学者从国家经济实力消长的角度,认为新兴国家的崛起是核心内容;还有学者提出世界经济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可借此获得跳跃式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表象,对世界经济的转型,还需要从更加深刻的层面来认识,需要把握其发展规律。
就世界经济而言,一定技术水平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决定着国际分工和各国的分工地位。随着技术进步及其全球扩散,制造业全球生产和分工格局正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产业结构也正发生变化和转型。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原来建立在特定分工格局上的世界经济调控协调机制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机制的载体,即国际经济组织也需要相应地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力量对比和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变化。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到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那么对未来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认识也会全面和客观得多。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资本,利用自身人力资本优势在制造业生产环节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新兴大国。但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的转型和调整,似乎不能简单地只看到这种差距缩小的趋势,不能盲目乐观地看待以GDP衡量的经济实力变化。未来的世界经济转型和调整将是从技术革命到国际分工以及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全面转型调整。资源瓶颈、环境承载瓶颈已使以物质商品生产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生产力无法再盲目扩张。在新的科技革命取得突破之前,新的生产力增长动力将更多地转向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制造业”以及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世界经济调控和协调机制的重新部署,如TPP和TTIP等,都将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应对在这些转型和调整中取得先机,中国经济就难以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加快推进党的十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是我们应对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唯一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