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0: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不少老师认为地理难教,很多学生也认为地理难学。其实,只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把地理教活,把学生教好。学习地理,首先要了解地球,而了解地球的基本状况,就必须知道,地球在宇宙中不停的运动。因此,地球运动在整个初中地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一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有关空间运动的概念仍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由于地球上的人无法感受到地球运动,因此要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就必须运用实际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说明和演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http://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 good Down load google 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人们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我们不仅要结合教育学,还要结合心理学才能有所建树,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首先,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要明确什么是好课的标准,并且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特点来实施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上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脑力活跃与想象思维灵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和教师语言描述来进行逻辑推演和思维想象。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理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掌握学生心理特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研读中学地理教材,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和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其中,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而他们的知识将更多的体现出多方位的现代知识结构,其中很大一部分知识来自于网络,这也给我们老师敲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更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一、地理课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很高。地理课相对于其他课来说,我认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它不仅涉及到地形地貌,范围,气候,还涉及到经济政治人文等问题,要上好地理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综合知识,要具备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本领才能真正上好地理课。
第二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地理课要涉及到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因此运用挂图、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是地理教师应该常用的教学方法。地理课一定要图文并用,凭手画地图等活动是很落后的教学手段了,实不可取。
第三、地理教学课我认为利用地图,地理位置要解决好这个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在大洲的位置,在地区的位置等几个问题,有些老师一来就给出某地区的详细图,让学生看不清这地区在世界的位置及在大洲的位置,这不好,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个地区。
第四、地理课要解决的无非是这样几个问题:地理位置,地开地貌,气候特征,地区的人文景观,地区的经济状况,历史背景与政治渊源,发展前景等,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地理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要求了。
第五 地理课有丰富的人文特色、经济发展、政治演变、景观美谈等内容可供教师去挖掘与开发,教师在备课中多思考,多在课堂上讲些故事,会大大提高地理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者收获很少,则这个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或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或者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有所收获,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收获为导向。
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goodDownloadgoogle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作者:邓东然(福建省福安市民族中学)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知识通常都很抽象,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难以理解,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打好基础,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在面对一些难题时束手无策。又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讲授,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不顺利的,也是不主动的,这样学习的效果十分不好。
(二)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我们都知道,必要的课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灵活运用,是课堂实践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对课外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地理课外实践的课程。一味的枯燥讲解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慢慢丧失了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一)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并且许多学校不重视地理的教学活动,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地理课让给语数英这三门主课,地理课程的学习课时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一点也不重要,从而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大量搜集教学内容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拾起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二)加强课程导入设计
创新型的地理教学可以采取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课程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诗词朗诵法、视频导入法和音乐导入法等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时,可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乡愁》,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感情和台湾人民期盼回归祖国怀抱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爱国主义情感渗透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将思想政治当做其中一项教学内容来进行。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在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贯穿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讴歌和赞美,描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风俗,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的河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播放相应的歌颂黄河、长江的歌曲,通过慷慨激昂的歌曲,学生仿佛看到了黄河和长江在自己面前奔腾,从而产生深深的敬畏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组织教学活动
在创新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注重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该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来,并经过交流和思考,互助和辩论去掌握基本的知识,并适当地进行拓展。学生们在实践当中获取知识,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们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得更加牢固,也更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要以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并且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周围进行观察,并适时进行指导和讲解疑问。最后,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还要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比如在教《中国的气候》这一节关于气象灾害的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对相关的素材进行搜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讨论,随后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最后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总结。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所吸收的情况,具体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效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研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把握和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概述
初中地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认为地理不纳入中考,因此教学得过且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目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有自然景观、有人文景观、有地形地貌,这些大自然的奇观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地理内容的兴趣。但是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兴趣,对上地理课有厌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有些学生的地理基础薄弱,二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地理有效教学不在于向学生传递了多少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的知识,并且可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素养。一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与地球的知识,学会观看地图、了解我国地理地貌的基本概况,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搜集地理信息,并且学会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抽象的思维过程,做出推理判断,掌握相应的地理规律。三是地理有效教学可以作为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人口、资源概况的途径,从宏观上掌握我国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行为。
最后,通过地理有效教学可以锻炼学生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家乡的地理问题称为乡土问题,不同地区的地理教材都会在内容上选取本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它需要师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由教师选择相关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探究内容,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过程,学生可以全面认识乡土的地理问题,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应该注意,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乡土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解决乡土地理问题的热情。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第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以实例为基础,根据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现象,加强对地理的感知与印象,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实例教学,实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案例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体验。比如,在讲授高原内容时,以青藏高原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并且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生物圈与人文环境,从而得出该地区有别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精选案例,实施简明扼要的案例教学法。第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实施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主要特点是通过创设实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行为,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活动为平台,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当地学习的教学条件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教学设计,拓宽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授地球与地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利用各种塑料制作地球的模型,甚至有些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就地取材,以食物作为地形的模型,这种教学工具制作方便且效果好,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第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推行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提倡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权威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则需要教师主动地改变语言、行为和服饰等形象,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课堂氛围,避免教师出现一言堂,学生产生抵触消极的情绪。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地理知识,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同时,通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
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离不开指路的明灯。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灯塔,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求知者不断前进。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将自然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地理地图,利用地图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学习。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是教育者应该思考和探讨的。
一、地图技能培养的意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地图的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更加显现出来。在军事领域、科技领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地图都是必不可少的。地图技能的培养,能够发展一个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地图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它将图形与空间有效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方向和空间的概念,从而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和地理分析。而且良好的地图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判断不同地理空间的气候差异、水土差异、人文差异等。
二、地图技能培养方法
1.课堂教学注重地图的运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包括地图的常用表示方法,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规律,不同地形的辨别方法等。将地图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再者,将地图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知带进课堂,将抽象的地图与实际的地理联系起来,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规律,教导学生运用地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地图技能培养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图,把握其中的规律,利用地图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适时归纳总结,避免看地图时张冠李戴,不知所云。
3.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观察地形,运用地图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进行地图知识的教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地理,运用地图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要对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思考,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气候与地形,地形与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和人文特征,真正将地图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总之,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和教师对地理学科中地图技能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迫在眉睫。从多个方面寻找统一有效的培养策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真正地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它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学习相对。”
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多种的实验和尝试,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学生质疑,适合于小教学班,大教学班很难做到,要做到就要延长时间,而教学时间远远不足。
2、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操作困难,学生、家长有意见。
3、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多选择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目前的教材又是新的,教师既要学习新教材、备课、改作业,还有很多别的任务,教师负担过重,难以承受。
4、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自学、多方获得信息,费力费时多,学生负担加重。
5、自主学习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自主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主要的方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后来才扩展到社会学科。因学科性质的不同,探究学习的目标、特点和具体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初中地理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探究学习在不同内容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讨论初中地理探究学习的设计时,应注意研究探究学习的特点,进而理解探究学习的实质,以免在教学中形成僵化的、机械的探究模式。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传统教学往往离开了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仅仅热衷于背诵现成的结论性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旨在培养儿童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赤手空拳面对“自然”,“自然”是不会为你开启神秘之门的。要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就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础的科学概念。探究学习最初起源于理科教学的改革,所以科学概念的形成就成为探究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可以说,探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发展探究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放式学习
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批判和挑战。与传统地理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的优点和优势突出表现在:
1、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
2、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听”、“读”、“记”,学生围绕教师的教案、讲义转,一个教师直面一个班的学生,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法、一样的教学进度、一样的考试评价,教师的授课是无法照顾到不同接受能力学生的不同需要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容易引导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去思考,压抑个人创见和个性,是难以开发个人潜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演变成为主体地位。
开放式教学是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全面开放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其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促进者、开发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其职责是“启发”与“指导”。
(四)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P90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335-1
1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图像是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一种地理认识的工具。一方面它能够使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另一方面将地理知识与地理图像相结合,将理论与真实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联系起来,能够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同时地理图像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图像教学是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助力,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图像教学,对于教育改革、拓展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任务
初中地理教学的任一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图像语言,二是培养学生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工具自觉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具体来说:
2.1使学生掌握地图图像语言
使学生掌握和孰记常用的地图符号、地理标志,把实际事物的形象与地图符号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熟练提取图像中地理信息的能力。尽可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返回其所对应的图像中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抽象记忆。
(2)变形课本的地理图表的能力。对课本中各种形态的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例如由立体图、平面图的相互变形;直观图、示意图的变形等等
(3)简化抽象的地理图表的能力。把包含有提示性质的内容的图像或者复杂综合性的图像进行适当抽离或者简化,使图解变得抽象、简炼,以方便理解。
(4)图文转换的能力。将图像转化为文字语言,将其所要表达的所有信息提前出来,或者将文字用图像及标示表现出来,保证两种语言在转换过程中信息量无遗漏丢失,表达准确,各种图像语言运用合理。
2.2培养学生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工具自觉主动进行地理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地图,这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方面的教学中我重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空间感。培养空间感,首先要在教学中从认识地图、地球仪开始,从小到大,从区域地图到国家地图到世界地图,培养建立每一个点的空间地理坐标的意识,从立体空间的角度体会世界的空间性。
(2)培养轮廓感。对于图像中出现的具体轮廓,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利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法记忆轮廓,记忆各种海岸线的走向,大陆的形状,国界线的边缘。
(3)培养学生利用图像工具学习的习惯。养成在学习地理时做到图不离手,图不离口,图不离心的良好素养。在地里学习中,每个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能在头脑中迅速搜寻出对应的图像和直观的解释,能够迅速将各种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思维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图像,就掌握了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生要自觉利用图像工具自学、探索,建立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3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图像种类
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的图像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主要包括:
(1)地理教材中的经常出现的辅助文字进行描述和加深理解的配图,这一类图通常实用性不强,只是文字的一种插图,增强信息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
(2)传统的地图、景观图、实物图、剖面图、统计图等图表,这一类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辅助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图像语言的重要关键,是解释各种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最常用图像,已经固化形成一定的符号语言系统。
(3)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的图像资料和影像资料。如地球卫星照片、卫星影像、卫星云图、电子影像、幻灯、投影和录像等,这一类图像对于加深理解,更真实的感受地理现象有较大作用。
4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方法
4.1以文释图,从形象到抽象
通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体现了思维的飞跃,这个过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大纲里是一项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以文释图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图像描述地理现象,这仅仅是对表象的认识,是对图像信息的机械化读取;二是能够根据图像归纳地理规律,这是对图像信息的粗加工和预处理,开始涉及本质内容;三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将图像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分析最终得出具有价值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图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
4.2以图释文,从抽象到形象
以图示文刚好和以文释图的过程相反,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理解,有助于掌握和记忆。图像具备文字所没有的表现力,能够更加直观和明了地表现地理知识。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
4.3以图释图,转变思维角度
指用一张新图来表述原图。以图释图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纯熟的绘图技巧和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图释图实质上就是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的转变,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同样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打破思维定势,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4.4补全图像,理论付诸实践
根据地理图像信息得出结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未捕捉或者无法捕捉全面的地理信息加以补充完善。这一过程是将纯理论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对地理现象的推测上,是地理规律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0).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才智,Intelligence,2011,(4).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即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而并非进行语法研究。当明确教学目的后,课堂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内容难度,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语法要求。对于英语初学者,教师不需系统地分析语法知识,而是依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讲解基本的及常用的语法项目,以让学生了解语法的基本结构及其表达方式。如在七八年级的语法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主要人称代词之间的区别,认识到名词存在单复数的不同形式,了解不同情况下动词有形式变化,知道表示位置、地点、事件的介词,认识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及其表意功能;而在九年级的语法教学中,学生需要把握的语法知识则更多,如认识与把握英语六种基本时态的正确用法(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把握英语语态、句子种类(五种基本句型;根据目的可分为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与陈述句;根据句子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英语构词法(转化法、合成法与派生法)、动词用法、间接与直接引语等语法知识。
其次,注意练习多样化。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精讲多练,切忌单一传授语法知识,还需借助基本句型的反复操练与使用,利用语言实践,诱导学生主动挖掘语法现象,总结语法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练习时,需要整合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比如名词所有格、介词、复数形式等练习是单项练习。在学生初学时期,可运用这一方法加以练习。当知识不断丰富时,教师则需运用更为灵活的形式布置练习,由单项练习逐步向综合练习过渡,交替运用,促进知识的相互补充,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
二、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语法教学灵活性
由语法知识本身看,是较为枯燥的。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更有灵活性、趣味性和交际性。
提问是初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巧妙的提问,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选择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同时,应保证创设的问题条理清晰,具有逻辑性,并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问题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种“地球公转”一节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现象”,“为什么夏季和冬季的阳光辐射强度差距较大”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积极的思考,从而融入学习环境,并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知识并解决疑惑,对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动态变化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模拟出更多生动的教学情境,将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或者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山喷发、地震等地壳运动的情境及其产生的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文字性的或者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声音、图片、动画等,给学生以感官冲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代教育技术还未广泛普及,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教师的教学课件过分追求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多媒体演示,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与老师的交流不足,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因此,在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应着重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采用多媒体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情境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新课程目标要求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一些多样化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野外观测、地理考察等探究活动;演讲、竞赛、游戏等竞赛式的活动以及地理参观、调查研究等实践性的活动来创设活动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这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等,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充分地挖掘课程资源,选择一些趣味性、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来设置探究项目,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切身的体会地理现象产生的过程以及地理知识的来源,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测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太阳的东升西落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采访当地的水文局、环保局、交通局等,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资源开发、人口发展及经济发展等情况,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况等。通过深入实践,观察大自然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
四、通过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