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5 16:30: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

篇1

一、引言

机关食堂是实行内部核算的集体福利性机关后勤服务单位,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宗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为目的。随着后勤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机关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物价等成本影响因素变动日益剧烈且频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3年11月,食品类价格指数增长70.3%。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不降低服务质量,又要保证食堂收支平衡,如何加强科学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以最小的投入得到职工最大的满意和效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机关单位食堂现状

1、机关食堂经营管理模式

机关单位食堂的经营模式按照性质不同,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类型是独立经营的机关单位食堂,这种食堂对单位内部职工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也对外提供服务,即租用单位地址独立经营并缴纳营业税的小型餐饮企业;第二种类型是不同形式的对外承包,如半托承包、全托承包、委托加工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得其它单位进驻本机关单位并成为单位的“一员”为职工提供餐饮服务;第三种类型是企业内部食堂,这种食堂隶属于本单位,提供餐饮服务纯属于单位内部人员的内部工作,即不对外提供任何服务,仅满足本单位在职员工餐饮要求即可。

2、机关食堂成本管控模式

成本管控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机关食堂成本管控模式主要由其经营模式所决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机关食堂的成本管控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对于独立经营的机关单位食堂,一般都是小型餐饮企业,因为“独立”,其生存与盈亏是由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自己承担,即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己缴纳营业税。机关单位只是起到了“房东”的作用,出租房屋等固定资产给餐饮企业,但是对其经营管理并不参与,对其财务方面的监管更是受到限制;对于对外承包的机关单位食堂,机关后勤管理人员则无权进行直接管理即费用开支,取而代之的是监督监控作用,比如材料的采购是否符合要求、餐具及食堂环境卫生方面的监督、用水用电等成本方面的监控,使得承包方在机关内部的所用成本达到最低的同时,饭菜质量力争机关单位职工满意度达到最高;对于隶属机关内部的职工食堂,大多数都是非独立核算形式即与其他经营业务混为一谈。仅对内提供餐饮服务的机关职工食堂,由于上级部门拨付经费及定期给予补助款,所以其财务管理能力薄弱,日常账务未建立正规账目,仅以流水账形式来确认、记录和计量。

3、机关食堂成本构成

从理论上来讲,机关单位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如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等。根据上述规定,单位内部食堂为单位员工提供服务,不对外经营。该食堂相应支出属于职工福利费范围,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做账。

从实务操作方面来讲,大多机关是将食堂成本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成本包括员工接受餐饮服务时直接食用的蔬菜、肉类、蛋类、粮食、食用油、米、面、加工调料等等。间接成本则是与提供服务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成本、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维修费、培训费、设备购置、劳保支出、交通费以及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是指机关单位内部食堂的工作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为管理食堂的服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管理等相关人员的办公费用、物资采购费用、外聘厨师发生的费用以及其它杂费等。

三、机关食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成本管控欠缺

第一,成本管控意识欠缺。节约意识发出的主体有两类人,不走群众路线的上级领导和每天亲临食堂的机关员工。尽管“光盘”政策一再推广,但是机关食堂成本节约意识仍旧淡薄。纠其原因,上层领导不在食堂用餐,机关单位职工食堂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食堂,在意识方面、在理念上没有认识到食堂餐饮质量和食堂成本管控的重要性。第二,成本管控能力匮乏。对于大多数机关单位来说,食堂的经营收入只占很少的比重,更有甚者,食堂的开支是上级部门拨付的,只是做为职工福利费开出。所以机关单位很少关注食堂成本,更不用说雇佣或分派专门人员进行会计记录与计量。纠其原因,主要是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的不配备、不作为,使得机关单位食堂成本管控能力匮乏。第三,成本管控制度缺失。纵观全国,对于机关单位食堂的规定并不多,有的是参照旅游、餐饮企业成本管控制度,有的则直接受控于上级单位财政补助款或财政拨款。纠其原因,法律或相关规章制度没有涉及到机关单位食堂方面。另外,机关单位内部也没有制定相关制度,造成食堂成本管控制度的缺失。

2、收支管理欠缺

第一,收入管理方面。机关单位食堂营业收入存在现金坐支现象。所谓现金坐支,是指收到餐饮营业收入的现金后不存往银行,而是直接从收到的现金中进行费用开支。此时,银行无法准确掌握机关单位实际收入情况,对银行进行收入监管存在干扰,甚至扰乱国家金融秩序。因此,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坐支现金是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会受到财经纪律的惩罚。纠其原因,机关单位领导没有意识到食堂收入管理的重要性,因其餐饮收入占比很少而疏于收入方面的管理。第二,支出管理方面。前已述及,收入现金不存入银行而直接“坐支”违反了现金收支管理的规定。另外,有的机关食堂会产生违规列支本属于食堂的福利费用的情况,更有甚者,挤占食堂应有的开支、弄虚作假、虚列支出、克扣采购食材的成本。纠其原因,除了与收入管理相同,机关单位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更重要的是,对于上级拨付的款项或者补助款项的监管不严,从上至下全员都没有认真对待,并且,对于这些款项的支出项目琐碎,不方便进行及时的会计记录和账目监管。第三,票据管理方面。涉及的票据大致涉及以下几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员工充值时票据不规范甚至没有票据;采购员在菜市场采购相关食材时无法取得正规的票据;餐饮部门供应食材时领用无票据。纠其原因,没有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或法规对机关单位食堂的票据使用进行规范;再者,食材琐碎,难以分散、实时记录。

3、采购、验收及领用等环节不规范

采购、验收及领用等环节是食堂成本管控的关键控制点。但是,机关单位食堂的关键控制环节不健全、无规范,从而导致机关食堂成本控制困难。纠其原因,第一,人员配备未达标准,有的机关单位食堂没有专人进行管理,只是兼任或临时起到监督作用;第二,会计记录不规范,食堂的账目不清晰,很难由会计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记录和计量;第三,各环节程序不合法,以采购程序为例:本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材料,未严格按照采购要求进行采购,而是自行购置。

4、材料浪费、毁损多

按照上级拨付的款项来看,完全可以满足现有机关单位职员的餐饮效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机关食堂总是入不敷出,导致食堂工作不得不偷工减料、降低员工餐饮质量。纠其原因,机关单位食堂监控体系不完善。最早的监控源自于职工尤其是食堂一线职工偷食偷拿行为,在现行监控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接触食材的提供餐饮服务的一线员工偷食、偷拿行为依然司空见惯。

四、加强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对策分析

1、树立成本管控意识

第一,上级领导要体验员工生活,亲临机关单位食堂,与民共餐,走“群众路线”,了解员工最迫切的需求。所谓上行下效,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员工也不会贯彻成本意识或者只是流于形式而已。第二,不仅仅是领导,员工也应当响应我党当前“光盘”政策的号召,树立节约意识。只有全员参与,才能达到真正的成本管控。否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法进行实质的成本管控。

2、定期公开食堂财务报表

第一,规定专业人员进行机关食堂财务报表的核算。专业人员对报表的核算本身就是对成本管控的全过程监督,因为核算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核算。同时,专业人员做报表可以减少日常记录中的不规范行为。第二,将食堂财务报表进行定期公开,接受机关单位全员监督。公开,意味着要公平公正的对待全机关人员,全员都有权力举报不法行为和对公示提出质疑。

3、增强成本管控监督

第一,增强成本管控监督力度,建立高效的激励制度。制度和规定对人们的管理作用像弹簧,如果制度压的越死,规定也不人性化,人们的自由程度被压抑的越低的情况下,人们冲破常规制度的可能性和渴望程度就更大。所以,有管控规定和制度的出台的同时,配合一定的激励制度,增强人们对成本管控的责任心,树立成本管控“主人翁”意识。第二,扩大成本管控监督范围,建立“自上而下”的监控体系。成本管控监督力度增强的同时,监控范围演变为从“市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尽管监控设备会有死角,但是这些设备的安装和配备会引起一线员工的注意,降低偷食、偷盗行为。另外,全员参与监管、全过程进行控制,各方努力配合下,成本管控定会见效。

五、小结

日益上涨的物价使得改善员工餐饮质量和工作条件与食堂成本的不断增加给机关单位带来压力相互矛盾。为了化解这个内部矛盾,机关单位全员自上而下都要参与进来,从意识方面、制度方面、监督管控等多方面且全方位的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得物价上涨不再成为员工餐饮质量改善的制约条件。最终形成物价虽然不断上涨,但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一如既往地享受机关单位带来的餐饮方面的福利,在单位领导的关怀下工作,在不断改善的人文环境中奋进,营造一片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成本会计有着诸多弊端,提高成本会计水平,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组织。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狭隘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实际行动符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内企业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职工管理的积极性,强调以人为本,职工参与控制成本。由于它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必将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需要成本会计对各核算环节提供服务,使成本会计由简单的算账功能转向分析预测功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各种详细经济资料,成为企业基层与决策层的桥梁。这种方法延续至今,使众多企业受益匪浅,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进一步完善。

四、作业成本法在营销成本中的应用

当下,现代营销已经从生产、销售导向完成了向顾客导向的转变,而传统的管理会计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内部制造成本的核算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营销日益要求以顾客为基础进行营销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讨论管理会计如何更好的在营销成本管理中应用的问题,即关于如何将“营销管理会计”这一新兴概念应用于营销成本管理的研究成为必要。

1.按营销活动过程的步骤来分析营销过程中的作业

营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市场营销组合和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其中分析市场机会和选择目标市场需要营销人员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和制定营销计划,而围绕着目标市场展开的营销组合的设计正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企业为影响对其产品的需求而采用的营销手段,通常可以分为四组变量: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

2.成本动因的选择和成本动因量的统计

一般在制造业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作业成本计算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维持水平作业四种类型。

成本动因的选择在上述作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种类型作业的不同特点,其相应的成本动因也随之不同。

3.营销成本计算体系

作业成本计算体系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确认和计量营销管理过程中各种资源的耗费;②将可以直接跟踪到最终成本对象的材料成本和其他非工资性支出先归结到相应的成本对象;③把资源分配到作业,主要包括:确认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种类和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数量,汇总各成本要素,得出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额;④将各个作业中心的费用总额按管理者的要求,选择作业动因,按照客户、产品、经销商、营销过程等成本对象进行分离归结,分离归结的依据是每一成本对象所消耗的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各类作业的作业量(成本动因量)。

五、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

人的素质、技能是影响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是职工的成本意识与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使职工树立这样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运行如此复杂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与它们先进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组织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

要使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提高,首先要求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除此之外,在公司中配备必要的有胜任能力的成本管理人员,是顺利开展成本工作、发挥成本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从事成本管理的人员除了应具备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之外,还应树立强烈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技术进步意识和效益意识,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现代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篇3

1、成本控制的目的

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施工要素有人工、材料、机械、环境和施工方法,只有在这几方面狠抓管理,就能确保在合理工期内获得最优的工程质量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2、市政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2.1施工方案控制

施工前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结合本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施工能力,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

2.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左右,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

(1)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材主要指钢材、砂石骨料、沥青、水泥、柴汽油等,采购时必须采用招标采购或比价采购,要严格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使用计划,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同时要避免停工待料。

(2)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

2.3机械费的控制

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减少机械使用费和维护费,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1)使用适合的机械设备。根据工程施工项目的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工程量大小以及工期要求,从经济和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作好设备选择。

(2)加强机械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机械等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损耗的零件,并对之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机械等设备的损耗。

(3)合理使用机械等设备。根据施工项目总的程序,结合机械等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优化机械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功能的选择,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严格控制油料消耗,严格控制机械修理费用,严格控制机械租赁费。

2.4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在15%左右,所以要从用工数量、有效工日、人工单价等方面进行控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项目部应选择有一定施工经验、技术娴熟、人员素质强、管理水平好且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施工作业队参加施工,合理的安排,减少窝工、返工等带来的浪费和损失。

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单项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每一个单项工程、每一道施工工序的人员投入,施工技术人员应进行认真、如实、详细的施工记录,结算以记录为依据,以合同为准绳,压缩“水分”结算、杜绝“损公肥私”,虚增成本。避免对施工队伍的选择舍好求次,对人工费用的结算不按合同“循规蹈矩”,随意扩大开支额度,增加费用开支,造成人工费严重超支,与人工费成本计划严重违背,从而造成人工费严重失控,以至项目工程严重亏损。

2.5资金方面控制

对工程的正常进行起着决定作用。在这方面,应把好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两个环节。工程预付款:一般情况下,10%的工程预付款对工程的顺利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将预付款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树立工程良好形象,让业主满意的必要措施。工程进度款:这是经过现场签认数量、质量验收合格之后取得的进度工程拨款。所以,要采用一定比例向各协作单位、民建队下拨,可以级解资金紧张局面,并能共同分担困难。

2.6加强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管理

(1)市政工程质量不合格将会返工,施工事故的发生将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市政施工项目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将直接给道路施工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从而扩大市政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加强工程的质量检验,不仅能够降低或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节省工程的故障成本,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篇4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众多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特别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局面更加严峻,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在诸多竞争优势中,最基本的是企业的信誉优势,最关键的是企业的施工技术优势,而最核心的则是企业的成本优势。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企业信誉优势、施工技术优势同等的条件下,成本的竞争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

一、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市政工程和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复杂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是一项公共性的项目,很多时候一个项目往往需要涉及到整个城市的诸多方面。如建设道路时不仅只是要考虑道路的施工问题还要涉及排水系统的建设、绿化带的规划、路灯的设置等项目而且使用需求还得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需要,复杂性是其他工程难以比拟的。

2、工程目标要求高

市政工程施工地一般位于城市地区,甚至是闹市区。因此要考虑到工程中出现的噪音问题、对城市交通的阻碍问题、对居民、行人的安全影响问题等等这些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往往影响到很多人,对工程的顺利施工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些市政工程往往为了及早投入使用方便市民的工作生活,因此对工期的要求相对比较苛刻如何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项目的进度池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3、工程影响因素多

(l)市政工程通常工程量大,有时候需要不同的施工单位共同配合完成。这时候如果协同不到位,各自为战,容易造成冲突和衔接不畅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2)市政工程的施工通常位于露天环境,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加下雨、下雪、大雾天气等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3)市政工程的审批、调研、施工等通常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又会影响到周边的单位和居民,因此对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问题

1、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自身就不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管理意识。第一是尚未形成一个全面整体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对于市政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只在于施工成本控制及工程建设完成后的核算,完全忽略其它成本管理环节。还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时财务部门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项目成本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同时还有投标成本,工程的质量及保修成本等。第二,大部分的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施工思维模式依旧停留于生产型上,工程项目的内部人员仅仅是对施工建造进度进行负责,而技术类人员所负责的也不过是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及技术,采购人员负责的则是整个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及验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各方面人员分工极为明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全忽略,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无法对质量、安全、工期等多方面的成本实行一个综合全面的考量,甚至有时为了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将施工的环节顺序随意打乱调换,从而使得整个施工建设成本完全增加,工程质量及安全可靠性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

2、成本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完善

现今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体制弊端诸多的表现主要为这么几点:第一,成本责任制度尚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成本责任制度未将职责、权利和利益三者进行进行完美的融合。市政工程的投资建设方为政府管理部门,而施工建设单位主要是一个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在两者同时对市政工程进行建设管理时,极易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最终导致出现发生亏损却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第二,是尚未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对各部门人员需要承担的成本责任尚未进行明确规定,考核机制也尚未制定。第三,决策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有部分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其前期准备工作尚显不足,相应的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内容也有待充实。可行性报告中的信息数据准确度有待提升,从而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前期出现成本失控的情况。第四,是尚未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相应的激励机制始终尚未建立,从而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成本控制管理无法贯彻落实到底。

3、未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对其认识不足

在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中,其并未意识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重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需要领导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但并不仅仅是领导者或是工程师的任务,而是每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都需要重视和开展的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未制定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未能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以至于所开展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首先,其忽视了对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所谓工期成本管理是指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而产生的费用。大多数时候,工程项目经理会因为未制定科学的工期计划而导致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其次,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其并未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未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难以保障;最后,不重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一味的重视施工质量,却未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三、加强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通过编制预算,在一定程度上为确定投标报价提供参考依据,在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这是该阶段的管理重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工程部提出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等;由工经部提出人员规模和工种结构;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需要结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来确定。在工期方面,按照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要求,同时结合上述方案,进一步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通常情况下将这一预算称为施工预算。对于工程税金,一般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和要求,按照税金计取比例、方式进行确定,再加上投标费用等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支出,在投标过程中将此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来说,由于对工程施工缺乏整体的规划性,并且职能素质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其投资效益观念比较薄弱,在施工过程中,对合同效能缺乏有效的运用,并且由于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不完善,在采购工程物资时,进一步导致相关人员谎报材料价格,造成工程资金出现人为流失。另外,在合同内没有强调必要的施工设备,导致采购流程中出现纰漏,进一步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重新拟定,进而浪费采购成本,甚至延误工期。根据企业本部,项目经理部需要下达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

3、增强成本控制意识要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要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靠教育和灌输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从项目运作体制和机制上加以保证,实现全员管理。要从项目管理机制上做文章,实行项目风险经营管理。

4、制订健全的材料与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是否控制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良好实施。特别是自购材料、租赁材料和管理费用的开支等更是管理的重点。一般工程项目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60%左右,必须要有严密的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要从采购抓起,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

5、与分包单位签订成本控制协议

对于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项目,一般做法是将劳务分包,材料由总承包施工企业负责采购。应给劳务分包单位在成本管理上传递压力,促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材料,避免浪费。

6、通过技术管理来控制成本

要通过技术管理来控制责任成本,要树立向技术要效益的观念。加强技术管理,减少返工损失及浪费。一项充分优化的施工方案,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利润。利用节省施工成本的施工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7、加大成本核算力度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2)根据工程特点划分阶段性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涉及的内容多面广,需要很多的数据。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临建完工、主体工程完工及相关附属工程完成这几个阶段来进行核算。核算中根据工程实体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及非工程实体消耗的措施费、管理费列表分类进行。(3)根据分项工程核算的费用和按预算定额的费用相比较,通过比较,来确定分项工程的盈亏。

8、加强合同管理及工程变更控制

合同管理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印章管理,落实专人保管,使用登记。二是合同归口管理,要建立合同审核会签制。三是对同类工作内容尽可能使用统一格式合同,编制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四是对工程施工内容及范围界定清楚、工程量又能准确计算的合同,应尽量签订固定总价合同;而对那些工程施工内容及范围不能准确界定的,估算其工程量发生的变化规律和方向,应固定综合单价,并考虑相应的取费系数。工程变更要做到“先变更后实施、先签字后实施”的原则,这样就可避免口头变更通知,以文字说话,减少纠纷。

9、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

资源消耗台帐是辅助成本核算的记录。材料成本是整个项目成本中最有潜力可挖一项。根据本月消耗数,材料部门需要结合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一步对材料消耗水平和节超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项目经理制订的措施,分别落实给相关人员和班组;根据可以使用数,联系项目施工进度,从总量上对今后消耗的材料进行控制。

10、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工程成本

在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与计划管理、成本与进度之间存在同步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发生相应的费用。如果成本与进度之间出现不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作为“不正常”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在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中,为了便于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费用进行控制,需要对进度与费用的变化过程进行熟悉和掌握,同时按照横道图与网络图的特点进行处理。

11、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引进市场经营机制以后,就得建立以项目为成本中心的核算体系。所有的经济业务,不论是对内或对外,都需要项目直接对口。在发生经济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由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经项目经理签证后支付。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关,必须十分重视。

1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就是为了项目的质量发生的费用。其实就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费用和没达到要求的质量而发生的一切损失的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两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的鉴定成本,属于质量成本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

结束语

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建成质量高、工期短、安全的、成本低的工程产品,而成本是各项目标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项目成本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管理的最终结果。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减支增效,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冰冰.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24).

[2]钊福伟.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华民居,2012,(6).

篇5

2012年初,全国几十家好又多超市门店一夜之间关门停业,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强烈关注。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中国零售领域最大的并购案终于画上了句号。那么在沃尔玛收购好又多后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整顿重组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好又多门店规模不一、布局有欠科学,导致其存货管理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沃尔玛整体管理的难度,增加了从购入到存储这一系列过程中与存货流转相关的成本,不适应沃尔玛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因而在这个追求“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目标的连锁经营时代,这些门店很难生存下去。从沃尔玛对好又多的收购案可以看出,存货成本管理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管理中成本的主体部分,降低存货成本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界定

本文所指存货成本是从广义上进行界定的,不仅包括商品的进价成本,还包括相关订货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及缺货成本在内,是广义范围内构成待出售商品的一系列成本。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会计学(第五版)》教材中的分类,本文将存货成本分为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和缺货成本四类,其中采购成本又包括买价和运输费用。因此企业连锁超市要想降低存货成本,提高商品利润,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构成存货成本的这四个方面着手,寻求最优组合模式。

二、最佳存货量模型的建立

连锁超市的正常运转需要足够的存货,但过多的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虽然不存在缺货成本,但机会成本、储存成本、存货管理成本将大大增加。因此在进行存货成本管理时必须根据连锁超市的实际情况作出最优库存决策。在建立模型时,与存货总成本相关的变量有很多,为了简化模型,本文选择了缺货成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中的运输费用以及存储成本中的机会成本这四个变量,并特别作出如下几点假设:

一是存货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并集中到货;

二是需求量稳定,存货单价不变,管理费用固定;

三是超市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四是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

将模型进行简单变形,不难得出每年的最佳订货次数和最佳订货周期,由此便可以确定连锁超市的最佳车辆运输调度方案,推算出最优运输成本,将库存和运输有机结合。在大型连锁超市的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本文所建模型要复杂,但是实际中我们不可能去建立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控制订货量,而是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来进行自动管理与控制。本文所建立的最佳存货模型只是为实际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借鉴与思考,在具体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模型中涉及的成本类别及其性质,融入最佳存货模型的核心思想,从各成本类别的不同方面进行实际管理与控制。

三、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上文所述模型,笔者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管理主要可以从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及缺货成本四个方面考虑。

(一)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和运输成本,在大型超市营运成本中,采购成本占很大的比重,而运输成本在整个采购成本耗费中又是较大的部分,尤其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成本很难进行控制。因此,在对采购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时,主要从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选择、运输配送方式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供应商战略管理

进货成本是大型连锁超市成本发生的源头,对进货质量和数量的控制水平高低是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控制进货成本的重要环节就是与供货商进行博弈,建立共赢模式,既可以共同获取利益,也能使商品品质得到保证。以外资巨头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始终把与供应商建立双赢(Win-Win)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在供应链管理中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链接生产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与宝洁(P&G)协作关系的建立,双方建立互联网共享信息,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

2.集中采购方式

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集中统一的商品采购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和关键,集中采购有利于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连锁超市与供应商采购合同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提高连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实行集中采购非常有必要。原来的好又多连锁超市正是由于门店分散,未能完全实行集中采购而导致其没落,而作为全球最大零售商的沃尔玛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它着力于构造全球化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并在全球设立了四大采购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沃尔玛的采购成本。

3.运输配送方式

运输成本除了在商品购进过程中发生外,在连锁超市配送过程中也会大量发生,运输成本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管理体制、企业决策机制等,因此尽可能控制运输成本是提高大型连锁超市利润率的有效途径。运输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连锁超市商品运输必须发生的,比较容易管理;而隐性成本则是由于连锁超市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不科学行为造成的,主要包括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倒流运输等。运输中隐性成本的发生与连锁超市经营决策有直接关系,因此领导层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最优化的运输配送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二)订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订货成本是因订购待出售商品而发生的各项成本,从最佳存货模型中可以看出,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加,订货成本总额随之降低,但是过大的订货批量会导致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因此订货成本总额与机会成本之间存在一个博弈过程,只有达到二者均衡,才能有效降低存货的成本。在实际管理中,大型连锁超市有必要建立一个电子订货系统(即EOS系统),主要用于连锁超市的订货管理和盘点管理。电子订货系统是一个连接连锁总部、连锁门店、供应商、物流中心及制造商等整体的供应系统,它利用电脑和通讯技术,自动传输采购中各项信息。这种无纸化的订货系统大大降低了订货成本,提高了商品采购效率。

对于小型连锁超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可能很难实行这种全自动化的订货方式,但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电子订货系统的采用是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必备条件。以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为例,沃尔玛曾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商用卫星系统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并通过POS机进行自动订货、补货,极大地节约了订货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沃尔玛POS机订单的订货量,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订货周期+送货周期)×周平均销量+1/2最大货架上线-(已定货+库存+在途商品)。采购部门收到订单后传给供货商,供货商再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甚至在特殊情况下直接运到卖场。

对于我国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目前还不可能达到沃尔玛这种建立自己商用卫星系统的经营理念,但是建立相关存货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像大润发、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都有一套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商品订购、存储、配送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项成本的最优组合,大大降低了存货相关成本,提高了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存储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的存储成本包括存储商品发生的付现成本(包括仓储费、保险费、报废损失等)和机会成本。存储成本与采购成本、订货成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存储成本和采购成本、订货成本之和最小时,便能使存货成本达到最低。

由于大型连锁超市商品经营品种繁多,为了满足销售的需求,必须对存货进行全面精细的控制。尽管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订货和配送系统,但是也难免会出现某种商品库存过多的情况,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在进行存储成本控制时,可以采用简便易行的ABC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三类,做到主次分明,抓住成本管理的主要矛盾。A类表示价格最贵的商品,在价值上占全部商品的70%左右,但在数量上仅占总数5%~10%;B类商品不如A类昂贵,但比C类贵,价值上占全部商品20%左右,数量上也占商品总数的20%左右;C类商品价格便宜,价值占全部商品10%左右,但数量占到70%~75%。在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中,可以按货架陈列量与销售额这两个因素进行分类。在分类完成后,就结合已有的库存管理方法和各种库存控制系统模型,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A类存货要重点控制,要精确计算订货数量和再订货点,力争避免多储或少储,降低存储成本,尤其是存货的机会成本;对于B类存货一般按大类来确定订购和存储数量,灵活运用控制方法;对于C类存货,可进行集中采购,适当增大储备定额,相应减少订货次数,以达到存货成本最优。

ABC分类法在商品采购与库存管理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商品库存,降低库存成本,间接达到降低存货成本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方法的标准是基于统计数字的,所谓20%或80%等数据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各连锁超市在实施ABC分类法时,如何确定这个划分界线,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依据适当原则选择自己的标准。

(四)缺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的缺货成本包括对顾客延期交货产生的成本、采取临时补救措施发生的额外支出、因缺货导致的失去顾客的潜在损失等。缺货成本大多属于机会成本,不像其他费用那样容易核算,因此更加应该引起大型连锁超市相关管理层的重视。在最佳库存模型中,我们假设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但是实际中不可能存在永远不缺货的情况,缺货成本也是影响存货成本的因素之一。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缺货成本:

1.建立自动补货系统

大型连锁超市都有自己庞大的网络资源,自动补货系统与其他存货管理系统共用网络资源,将供、产、销三者组成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最大可能避免缺货成本的产生。对于自动补货系统,需要连锁超市提供日销售量、日库存量、每批订单最少数量、供应商供货情况等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实现多方信息互通。

2.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在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时期,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制胜的关键。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纷纷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来提高配送中心技术含量,并试图构建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存货相关成本降至最低,以此来提高连锁超市的竞争力。沃尔玛在物流体系建立中拥有自己的运输队伍,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每一辆车进行定位。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使沃尔玛能够更及时、快速掌握各门店的商品情况,缺货成本对它来说已成为历史。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与世界上大的连锁超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虽然基于存货成本分析建立了最佳存储量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涉及的各成本因素进行了具体管理与控制的探讨,但是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总体管理水平还不高,仍然需要相关学者对存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助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树立自己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服务于广大终端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前.连锁超市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隐性成本的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35-36.

[3] 翟娜.连锁超市物流成本优化研究[J].科技信息,2009(5):477-488.

篇6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维系到人们的生命。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1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设备陈旧

1.1.1 机械设备的好坏在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来看,机械设备落后以及不配套的现状,给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

1.1.2 材料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施工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一是严格对施工材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通过建立管理台帐来保证合理使用;二是要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不断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工程受成本和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材料的选用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工地材料管理不善,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从而从施工前期就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

1.2 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1.2.1 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人是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

1.2.2 劳动环境,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例如,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 提高施工质量

从施工技术成面来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中所辖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2.2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2.2.1 项目经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选聘经验丰富,做事高效的施工项目经理,具体而言,一是选聘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施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对与施工项目相关的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从而确保岗位职责分明,技术人员选配得当。二是要对项目经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工程师主导现场监控,并确保每个工程分包队伍能够严格开展整个施工工作,由此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2.2.2 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可见,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优选和培训,从而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是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要培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2.3 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

2.3.1 在工程管理工作上。要明确界定工作职责,做好管理协调、技术协调以及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保证物料和施工人员的充裕性和及时性。

2.3.2 进场前,施工企业在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一是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了解,二是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和防护工作。

3 成本控制

3.1 健全工程成本责任制度,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在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实际情况而实现对成本控制目标上的确定,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上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而目标的落实以及目标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就是要确定承包责任人的权责,在签订承包和同时,必须要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并实现承包责任人权责上的落实。

3.2 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承包的源头,也就是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以及合同签订等阶段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艺特点,并充分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实现对动能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其中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安排,在组织流水作业、强化管理、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支出上的减少。

3.3 加强材料费管理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篇7

1 引言

市政供水是城市用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水环境尤其市政给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给水工程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对于给水工程施工的企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拥有专业的给水工程技术人员,还要掌握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力。

虽然降低成本对于城市市政给水工程极为重要,但是一些给水施工管理者还不能够清楚的意识到有效地控制成本方法,错误地采取偷工减料等危害施工质量的方法,因此目前在市政给水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施工管理者的成本意识不强或方法不对;在对给水工程进行设计时,不能充分的考虑到成本问题,过度保守,缺乏经济比较;管理体制不健全,对于成本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能行之有效;为抢工期或者质量争优而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等。

2 给水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概念与意义

2.1给水工程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给水工程成本是给水施工企业在给水工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其中主要包括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对各个项目进行规划、监督、调动和控制时的费用开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让有限的资金起到无限的作用,实现盈利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2.2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一、有效的成本控制是竞争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取胜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将成本降低至最低、质量提高至最优,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才能成为最后竞争的赢家。

二、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节约开支为企业增产。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进而使施工企业的产出水平得以提高。

3 市政给水工程成本费用

3.1 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市政给水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人工费以及其他直接费用。材料费是指在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以及周转材料时的摊销费等;机械设备使用费指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租用外单位机械所发生的费用;人工费是指给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聘用的工人所支付的工资、津贴、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

3.2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其他间接费用和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主要是指为组织和管理给水工程施工生产以及为施工生产创造必要条件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4 市政给水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前期成本预测

在市政给水工程施工以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人员素质、所需材料市场价格等,进行综合的调查与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成本的预测。比如对材料运输费用,卸载费用及人工费用,机械购买租赁和耗油费维修费用等进行准确的预算。然后要与项目的财务部门进行研讨分析,确定最终的预算方案,从而完成前期成本预测。

二、加强企业和员工成本管理的意识,实行全员成本控制

在企业树立增收节支的管理理念,形成成本管理意识,对每一个施工方案都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成本、工期和质量。加强成本控制,需要在工作中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另外人工费用是给排水工程中第二大主项,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最低化原则。给水施工单位还要实现全员成本控制,成本的全员控制是指按照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根据岗位确定合适的人选,依据岗位职责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按规程工作,即可提高工效,又可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建立健全给水工程施工成本分析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制度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项目的特点,明确各个环节成本的构成情况,确定成本构成中的重要成分,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对成本构成中的重点项目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针对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最后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确定成本超支和节约的情况,依据成本超支和节约情况逐步查找产生这种情况的浅层次和深层次的原因,以便及时的进行整改。

四、加强材料管理,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材料管理部门应对给水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并在工程施工中实行有效的监督,尽量合理使用材料,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合理的工期,将使项目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水平。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五、加强质量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质量成本

保证给水工程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给水条件,是市政给水施工单位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对于树立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市政给水施工单位应重视工程质量,对质量目标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而不要一味追求“最快”、“最优”等面子目标,而极大的增加了施工成本。

六、控制安全事故对工程成本的影响

建设与监理单位应对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确保项目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在项目施工中,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项目成本开支。一旦给水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将会损耗本已微薄的工程项目利润。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必须制订安全责任目标,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止因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市政给水工程是城市能够正常运转和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之一,其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成本控制、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有效地利用和节约社会资金,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市政给水工程必须从每个环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强管理,才能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增加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 cost of optimiz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a key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is paper tries to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alysis, the main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optimiz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two aspec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众所周知,施工成本是维持施工正常运行的血液,也是保证施工企业长久发展的源动力。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如何加强施工成本的优化控制与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方式来看,主要实行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差、损耗高、成本高。而企业生存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大可能地获取效益。所以,施工成本控制就成为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中的关键内容。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成本控制规范性资料跟不上时代要求

实际发展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预算定额编制规定缺乏内部定额标准规范, 施工企业无法科学合理地利用限额领料的方式实现材料使用的控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内部定额标准的制度,没有参照的标准。由于各施工单位、施工工程的具体环境、规模、运营方式等不尽相同,致使各项工程的材料使用的内部定额方面缺乏可比性和参考性。另外, 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在成本控制的方案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模糊性、随意性、片面性和呆板性等缺点。这导致了有的项目在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时,只规定了成本降低额或是成本降低率,造成施工成本的实际控制与管理中的困难; 很多成本控制的目标难以细化到实际的操作中, 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其次, 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没有很好地联系实际。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在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没有将项目进行合理的细化。再次,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和执行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2、成本控制执行管理没有很好做到位

主要体现在: 缺乏成本控制执行的监督机制。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执行结果的处理过程中, 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有很多问题都不了了之,使制度的严肃性、可信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缺乏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成本控制执行得好坏的评价与考核, 没有与薪资待遇和职位升迁挂钩。

3、成本控制队伍建设不满足

(1)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对成本控制存在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有些施工人员或部门认为, 成本控制是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考虑的事情, 与个人和其它部门没有多大的关系。

(2)没有很好地将施工行为风险控制与员工的切实利益联系起来,实施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例如,对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施工成本控制出色的人员应实行施工成本绩效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坚决予以处罚。

(3)施工成本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一没有把施工成本管理绩效与个人的薪酬待遇、福利奖金等联系起来,没有很好地利用成本结余的价值,没有很好地把施工中结余的成本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奖励给相关成本管理者,导致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第二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监督机制有待健全。对于在成本控制管理中,甚至造成巨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的追究不力。主要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4)管理人员的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财务知识,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方法不清楚。在工作中,对水利工程成本运营的流程和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五是有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科技应用水平。有的人员应用现代高科技设备的能力较低,例如对工程管理软件操作不熟悉,致

使工作效率不高,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浪费。

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优化控制与管理的相关措施分析

1、健全工程成本控制规范性资料

(1)根据工程成本控制的实际需要,制度切实可行的内部定额的标准规范, 列出翔实的参照标准。实现材料使用的控制,达到控制材料成本的目的。

(2)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案制定和执行应具有清晰性、计划性、全面性和灵活性。在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时,制定的目标必须细化, 并分解到相应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道工序上,确保成本控制计划的针对性、可行性。

(3)在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时,注重联系实际。例如将可节约部分和正常消耗部分划分开来,便于实际操作。

(4)遵循保证质量的成本控制原则,只能节约正常消耗外的成本, 不能压缩必要的施工成本。严防因成本控制过度而导致质量不合格,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2、降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控制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关键是控制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呢?

(1)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整个项目的难易情况、基本构成以及阶段目标等,以便掌控整个施工的工程质。

(2)就是对施工中工程工期的控制。对施工工期的控制实际上是对时间的把握。在项目管理中对时间的控制具有特定的价值,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工期价值。对一项工程而言, 工程的工期、成本、质量是其三大基础, 工程是否能够按期交付会直接对工程的成本与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施工项目的时间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延长工期不仅会产生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甚至是市场的材料费用也会出现变化,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减少工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可见的经济效益。

3、控制结算阶段性成本

结算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工程成本是否能够按计划控制好, 它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收益。总的来说, 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对各项索赔费用的控制以及各项变更费用、中标费用的控制,并且在向招标方进行决算前, 应该对各项费用进行一次成本分析,核对原始数据,核对实际发生费用与预算费用直接的差距,找出问题,确保结算成本在可控制范围内。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优化控制与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运行、发展和员工个人待遇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成本控制与管理研究,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 以便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及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及技术迅速地发展,公路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之重要的基础设施;依然是我国经济迅速并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公路交通之运输体系,自然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结构。而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主要囊括了公路和铁路和航道和机场以及其枢纽等等,而发达且完善的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笔者认为,,公路工程的成本管理及控制至关重要。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的相关介绍,探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的主要内容,旨在给出提高我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所必须采取的相关措施。

1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的简介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其实就是公路工程企业在其施工的过程中对成本费用进行的有效地核算。工程成本是权衡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工程施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更能体现其综合管理及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说,工程成本就是一个相对的价值范畴,它既能推动公路工程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又能有效地提升公路工程企业的行业水平,并实现公路工程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外,施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控制实际上是覆盖了整个的施工过程,并且也延伸到了公路工程企业施工前的各阶段以及施工后的验收等阶段,而在每个阶段都具有相应的任务以及要控制的目标,因此,有效地完成每个阶段要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

2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的主要内容

公路工程的成本(以下简称“工程成本”),实际上就是指工程企业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为完成既定的工程量目标所产生的一系列之费用。当然也无可否认地成为一项能反映出工程质量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在:

第一,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的使用费用等是公路工程中主要的直接成本内容,具体来讲,首先,人工费用是公路工程最直接的成本,它主要是建设人员的工资以及补贴等费用;其次,公路工程所需材料的费用摊销,包括主要材料、配料、结构材料等等;另外,机械的租赁和使用以及操作机械之人员的工资等相关费用也是工程的直接成本;最后,由于气候等影响,而产生的不同于上述费用的二次费用,也属于直接成本的内容。

第二,间接成本也被称为施工的管理费用。也就是公路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管理的相关部门人员在施工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比如人员工资、水电费用、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取暖费用、差旅费用、办公费用等等,间接成本还包括除上述内容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必要的支出。

以上所涉及的几点,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过程控制的要点,也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关键之所在,科学地控制好以上几点也就意味着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

3 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所必须采取的相关措施

通过以上相关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意识到,提高我国公路工程成本管理及控制是何等的重要,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首先,施工的企业应该明确工程的质量合理质量。因为超过于合理水平的工程质量势必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要正确地把握好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工程施工时要尽可能地实行全面地管理,并确保工程中任何一个工序的质量合乎要求,这也能有效地避免由于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成本上的增加。

其次,加强时间成本的管理及控制。众所周知,一个工程的工期是对成本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施工的企业应该注重加强成本的事前以及事中控制。并且,能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就加强成本控制,应该严格依据设计对成本的目标进行科学的确定,重视成本计划以及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从而达到降低工程工期成本的效果。

另外,加强物品以及材料费用的控制。不可否认的是,物品以及材料的费用是工程成本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在物品以及材料费用的控制方面其潜力巨大。要求施工企业做好相应的采购计划,加大采购的透明度,加强保管,减少相关环节的损耗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以减少公路工程施工中物料成本的损失。

篇10

一、知识型企业的成本构成

我们知道了知识型企业的实质及其基本特征之后,从其成本构成上分析企业发展中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管理思路。

风险成本。风险成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识型企业本身的沉没成本,二是与知识型企业有商业交往的利益主体的利益损失。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利益虽然很难预期但总有办法确定,然而,知识型投资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创新型知识产品的产出到底会获得怎样的回报不能被全面认清,所以加大一个知识型项目的投资,就意味着对其他项目的放弃,而已经投资的项目的未来走向存在不可预知性,只能看顾客对这一创新产品的认可度如何,不能认为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资就能换回更多的回报,而是用实在的研究、开发和真实可行的技术效应来提升知识型产品的核心价值。在美国,1997年每1000个寻求风险资本贷款项目只有一个项目得到了贷款,在每10000个得到风险资本贷款的资本家支持的项目中,只有一个可以成功地占有1%的市场份额,可见,知识型企业一旦投资方向定错位,就会使知识型产品的产出的价值处于一种“毫无用处”的境地,企业本身的沉没成本也将会增大,如果大规模的沉没成本出现,就会导致知识型企业处于一种崩溃、倒闭的局面当中。与此相关联,与之有商业交往的利益主体,在某知识型企业创新研究失败或创新成果出现市场失败时,会形成某种债权损失或股权损失等。此外,知识型企业既有几乎与传统企业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差别的企业“实”的实体,又有由于网络化而形成的“网上公司”和“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虚”的“媒体空间”,这些“媒体空间”为了某一经济目标,可以迅速地大批地集结,也可以悄悄地即刻解散,这种集结与解散,为它逃避债务等经济责任提供了某些便利,也为其他利益主体保护自身利益设置了一些障碍。

人力成本。工业经济的产品成本主要是消耗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的反映,其中,人力成本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知识型企业主要靠人的思想与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所以人才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看重“劳动雇佣成本”的可贵之处,让员工有“主人公”意识,才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制造费用。知识创新,首先要使知识存量不断增加,还要使知识存量迅速更新,也使知识增量不断增加,这两方面一定会加速知识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弱化了人们消费偏好的持续性,所以知识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存货(含知识产品)的社会认同期日益缩短。

研究与开发费用。目前来看,知识型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的方面主要在于对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阶段,企业内部用来研究和开发的基金的去向、主要发展目标的设立等内容都是需要我们进行全面关注的对象。一般来说,对研究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对开发费用,则要看该开发项目能否产生可靠计量的未来经济利益,若能,则应将其资本化,并在一定时限内系统地分摊,若不能,则应当期费用化处理之。

了解以上所说的知识型企业的成本内容,我们就可以对其“一一击破”,用更加创新的手段开创一个新的投资环境,全方位、全过程地管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成本事项,进而获得长足的进步。

二、创新的投资手段

用积极发展的态度对待现在的投资项目,投资者应该放远眼光,在保证最低风险成本使用的同时,还要使用更加创新的“软实力”――创新科研成果证明自己的发展实力。

企业还应选择科学投资的决策方法,其投资决策应当遵循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着重成本核算,分析各个投资方案投资收益率,择取既能符合企业要求也能使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高的决策方案;选择投资的决策指标时,要考虑实际的成本及效益,应考虑机会成本;在决策时,必须杜绝盲目的决策和长官意志的现象产生,要严格按原则与程序决策,在源头上来降低投资的风险。

人力成本的科学管理。当企业员工发现自己的某些待遇不符合自己的初衷时,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如果员工没有将知识创新工作予以重视,被动工作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就会造成企业效益的迅速下降,这样,企业整体工作氛围不会得到提升,反而会造成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知识资本是知识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与基础,以此为基础树立自己的“主人公”意识,“劳动雇佣资本”应该成为知识型企业制度中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知识型企业要以“创新”二字为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者不能像传统企业员工一样只为获得高收入而被动工作,要将自己的知识实力发挥出来,于是,知识资本是知识型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最新内容,它值得我们关注,也应该被知识型企业采纳。一般来说,知识型企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出现的概率大于传统企业出现的风险概率,所以我们必须用一定数量的金融资本作为知识型企业的物资保障写入“有限责任制度”内部。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造成创新高风险的出现,失企业失去原有的工作动力与基础保障。

必须指出,传统的成本理论没有把企业的人力资源区分为“创新者”和“一般劳动者”,应该对他们的劳动一视同仁,他们的劳动补偿就是基本的工资和岗位津贴,“管理费用”与“营业费用”本身就是企业对消耗的人力资源内容,所以如果死板硬套的话,就会对创新者对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进行了无形的剥夺。所以应该将“创新者”的投资方案与现在的知识型企业发展目标紧密得联系在一起,用高成本的支出鼓励人才的发展与进步,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