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经济的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5 16:30: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提振经济的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提振经济的措施

篇1

门诊是直接接受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大多数患者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速效、经济方便的目的。但静脉输液从配液到输入,过程复杂,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门诊患者的治疗得以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院在1996年成立了门诊输液室以来,深受患者欢迎,满足了那些不需要住院,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要求,输液量逐年增加,确保输液安全、有效地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护理问题

护士对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尤其对新药知识认识不足,增加了查对难度。门诊用药量多,范围广;患者姓名相似或相同,不易查对,稍有疏忽就会输错;门诊医生不固定,个别医生的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药物配制时反复穿刺易将瓶塞碎屑带入药液;操作台及空气中可能有大量的细菌,易使药液受到污染。输液加药和操作时可使微粒物质增加9.13倍[1]。

输液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不戴口罩,不严格消毒,导致药液污染;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或拔出;患者随意调节滴速,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门诊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之患者求治心切,反复询问,希望尽快用药,都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状态一失衡,就会影响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2 相应措施

2.1 加强学习药物知识 加强药物知识学习,定期考核,定期请药剂师讲解新药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随时掌握新药的用途、剂量、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的解救方法等;为了避免药液污染,尽量减少液体的搬运次数和储存时间。

2.2 加强管理、认真查对 履行岗位职责,加强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积极阅读各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并收集装订成册,挂在治疗室方便查询;在工作中,强化“三查七对”意识,对字迹不情的处方,由两人以上核对,确定无疑后再执行,必要时打电话询问开处方的医生;根据有关报道将输液卡进行编号,一式两份,治疗室一份,患者留一份,查对时虽然患者的名字完全相同,但是序号不同。护理中发生的任何差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不良后果,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严格消毒制度 护士配制药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尽量减少穿刺瓶塞的次数,提高消毒质量,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定期对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以达到规定标准。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针头斜面向上,使针梗与瓶塞呈60~80度角斜向进针,以减少橡皮塞微粒的产生[2]。任何护理操作清洁消毒都是必需的,每天治疗台、治疗车使用优氯净消毒液的专用毛巾擦拭;每天地面使用优氯净消毒液的专用拖把拖地;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 h,并定期做空气培养;紫外线灯每天用酒精擦拭,并定期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检测。

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衣帽整齐,环境清洁,防止感染。门诊输液室每天安排一人专职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对输入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护士须在旁观察20 min,确定无异常后方可定时观察。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和更换溶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出针,并延长按压时间,拔针时采用“先慢后快”拔针法,用此法拔针完全无疼痛感觉,也无出血现象发生[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控制好滴速,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输液速度要恰倒好处,不能随意调节,确保输液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给患者一种安全、亲切和信赖感。

2.5 优质服务 重视专业理论的培训,大量搜集资料,以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门诊输液室内安放一台电视和一台DVD,每天安排一人播放保健知识,内容根据当天输液患者的病种,或者患者想了解的相关知识而定,时间为15~20 min不等。另外播放轻快、柔和的音乐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组织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演练,护士长监督评比,以提高操作速度、应急能力和一次穿刺成功率,这样既节省人力资源,又减轻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痛苦。门诊护士不仅做到技术熟练、精力充沛,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谅患者的心情,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给患者提供帮助的同时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降低投诉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护士业务精椹责任感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优质服务的体现[4]。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适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涉及到处方、药物、环境和护士的操作技能等因素,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感染。本院通过认真分析护理问题,及时找出对策,加强管理,提高输液质量,使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提供给患者安全、准确、及时、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如果护理质量抓好了,医院质量就有了基本保障,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费迎针. 静脉给药中微粒来源及对策. 护理研究,2002,16(3):144-145.

篇2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彝良县角奎镇21个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村集体经济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集体经济发展至今仍处于“空壳”状态,严重影响全镇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如何组织发展角奎镇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组织收入,解决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角奎镇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现状

角奎镇是彝良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彝良县中部,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辖3个社区,21个村委会,500个农业社,有农户26101户,农业人口103986人。耕地面积94002.1亩,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4元。农村经济主要是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镇无一个村有集体经济,普遍存在村级集体债务,农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村”状态,每年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2万元经费维持工作开支,无其它任何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管理不够完善

各村按照上级要求都相应的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有明文规定,但部分村在管理和使用集体资金上还是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置制度于不顾,缺少民主,缺乏透明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村干部思路不清,认识不足

有的村干部只会陉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不会挖掘地方潜力,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4.村集体债务沉重

在取消农村税费以前,维修村委会、架电、修建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集体公益性事业的贷款、借债,累积至今造成村级大量债务。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无法偿还。据统计至2007年6月30日止,全镇21个农业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共有债务930428元,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及思路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扶持政策

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应结合角奎镇实际,积极做好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的申报、立项,通过实施项目开发来增加集体经济。

(2)大力开发集体资源

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如大河村、漆树村应大力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樱桃、李子等水果生产,花桥、河湾、马窑村应着力发展蔬菜生产供应城镇。

(3)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

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建工业、农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在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篇3

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引起[1];在进行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现晕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院体检中心2009-2011年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62例,为降低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发生率,对晕针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晕针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程度。

1 一般资料

健康体检者指公务员、大学生、公司白领等年轻从事脑力工作的体检人员,体检报告显示健康程度优良或一般,按晕针患者不同症状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晕针。本收集资料患者未出现重度晕针[2]。

2 晕针原因

2.1 个人因素 受检者本身晕血。

2.2 体质因素 空腹或饥饿状态、医院路途遥远、奔波等导致劳累疲倦时,患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2.3 心理因素 一是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及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二是由于对抽血知识了解不多,认为抽血后会损害身体,情绪紧张,有恐惧和顾虑心理。

2.4 环境因素 气候干燥、闷热、气压低、诊室空气不流通、声音嘈杂等环境因素可促使晕针的发生。

2.5 护理行为 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不当,尤其是抽血护士每天上午接待上百名体检患者,当患者流露出紧张或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医护人员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或者用激烈的言行刺激患者,就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出现晕针现象。

3 因素相关性分析

3.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体检中心接待健康体检12万人次,发生抽血晕针共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在19-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1岁。进入静脉采血室患者均采用坐姿抽血。大多数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脉搏细弱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唇甲紫绀,2例发生晕厥。经心理安慰、平卧、吸氧、口服葡萄糖液,必要时行静脉补液后病人恢复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3.2 62例健康体检患者晕针时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人、体质、心理、环境、互利性与晕针程度的结果。(表略)

3.3 根据研究的数据,研究晕针程度与4项诱因的相关性。

3.4 将所得结果即晕针相关因素X1-X6与结果Y1进行数字化,其数字大小均与其本身程度对应,用0、1、2、3表示,如个人因素,无与有分别用0、1表示。

3.5 构建Y1分别与X1-X5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1=a0+b2X2+…b5X5

通过62例患者资料的观测值和、平方和及交叉乘积和,通过正规方程组求出对应的6个偏回归系数的估计值bi,然后结合标准差获得标准化回归系数bi,计算结果。

晕针程度Y1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有关系|b3||b2||b1||b4||b5|,说明在5项晕针影响因素中心理因素对晕针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和护理行为。

4 讨论

4.1 正确认识静脉采血晕血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的损害。对于进行抽血的健康体检者,要注意言谈举止,在抽血前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宣教抽血检查知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抽血时分散其注意力,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同时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晕针史及其他器质性疾病。

4.2 健康体检者空腹采血,本体检中心预备早餐,当患者进入体检中心开始进行体检时即予发放,指导合适时间进餐,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及进餐安慰。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进食,或者服用适量糖盐水。体检前几日避免进食大量油腻的食物,避喝酒、服用药物等。采血前了解其劳累、饥饿等基本的体质情况,对不适宜进行穿刺采血者应让其休息后再行穿刺,使其穿刺前保持良好的状态。

4.3 放松对紧张、焦虑有效而简便。

4.4 通过良好的护理行为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并改善物理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操作。

4.5 通过优良的护理行为,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技术水平,规范操作能力,利用沟通技巧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静脉采血更要密切观察,如有晕针发生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以免不良后果出现。62例患者因医护人员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无一例晕倒发生意外。

篇4

国家统计局6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至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针对严峻形势,今年5月,国务院专门派出9个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国家发改委也派出6个督查组,分别到国务院督查范围外的12个省份开展专项督查。

在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督查组披露了影响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部分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融资难融资贵、缴费负担重;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应对举措,包括要充分认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以深化改革和政策落地见效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继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严格的对政府违约和政策不落实的问责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

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表示:“国务院的表态既从宏观上强调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又从技术层面提出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解决融资难等问题的具体举措,很有针对性,也契合了企业的相关需求。”

篇5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速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其他问题的条件。2008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形势表明,经济下滑幅度大于市场普遍预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更透露,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不到双位数,可能仅有8%~9%。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或许还刚刚开始,我们必须对即将到来的严峻经济形势做好充分准备。

就常识而言,中国要抵御经济衰退的风险,关键是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此前,政府也陆续出台一些保增长的措施,比如大范围上调出口退税率,下调购房契税税率以及最低首付款比例,刺激住房消费,还有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改革,释放农村的消费能力,等等。但这些措施要应对可能的大范围经济衰退,力度显然不够。以启动农村内需为例,它能确保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但就短中期而言,指望农村开启农村内需特别是激发农村的消费,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当前要对提振内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必须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这也是国务院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狠、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原因所在。

从国务院通过的这十大措施来看,既有着眼于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也有缓解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产生的社会压力以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对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有利的举措。前者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后者如位列十大措施之首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增加各种农村补贴、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

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还能改善发展的基础环境。如国家对铁路的投资,对钢铁、水泥、机械、有色金属、电子电器等行业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并提供150多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多修铁路,对改善民众的出行条件,节约运输费用也大有好处。我国在1998年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时采用的就是大规模投资公路的办法。这次抵御全球金融危机,铁路建设亦可派上用场。

篇6

继中国、东欧干旱之后,美国玉米、大豆作物带也遭遇了严重干旱。今年美玉米、大豆播种速度较快,但玉米出苗以来,作物带一直缺少降雨,炎热天气愈演愈烈,部分地区温度达到41℃,并且持续数日。在高温干燥天气的影响下,作物单产水平堪忧。美国农业部在上周公布的报告中预计,玉米生长优良率仅为48%,低于上周的56%以及市场预期的50%,为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差表现。

美国气象部门称,美玉米种植带近期气温会有所下降,但并无有效降雨,随后的10—15天将更加炎热。在关键的生长期遭遇严重旱情,预计美玉米单产受损严重。在本周三即将公布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中,预计美玉米的单产将被大幅下调,届时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国内玉米的生长情况较为喜人,6月的降雨有效缓解了春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6月的雨量过大,除草剂与底肥有所流失,目前农民已经喷洒过第二遍除草剂,增加了田间管理成本。后期伏天是否干旱仍值得关注。

短期供应偏紧.下游需求待回暖

近期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稳中趋强,两大产区粮源基本销售殆尽,优质粮源稀少。随着市场粮源减少,供应逐步紧张,加之贸易商看涨后市,使得未来1—2个月玉米现货价格易涨难跌,本周大连港玉米平仓价格已经上涨至2450元/吨。

下游需求方面,饲料需求情况仍维持疲软。由于原料价格小幅走高,生猪饲养亏损增加,加之夏季需求偏淡,猪肉价格维持振荡。深加工企业补库后再度观望,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走强以及下游需求欠佳,停产、限产淀粉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整体开工率又有下降趋势,甚至部分企业开始下调淀粉价格。酒精生产企业维持低开工率,市场购销清淡,近期需求仍将走弱,短期酒精价格或再小幅下探。总体来看,玉米市场的需求启动仍需要一段时间。

篇7

“这次会议的第一大亮点,就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还将扩内需、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中央的措施明确,措施得力,更加坚定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2009年中国经济维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张其佐分析了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具备的坚实基础。“一是虽然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空前的困难,但经济增速依然可观,全年有望在9%以上;二是物价增速继续放缓,这也为进一步实施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提供了操作空间;三是我国外汇储备、财政、储蓄实力雄厚,这是抵御外部危机最大的屏障;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下大力气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信心的系列措施的效果,也将会很快显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保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和调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是2009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中四个鲜明的重点。他表示,前两个分别是重视数量和质量,后两个分别是重视体制机制和经济工作的出发点。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稳定经济增长的四个重要方面,做好这几个要点,就一定能化危为机,使中国经济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湖北航天双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建福十分振奋地表示,“继中央出台一揽子政策后,本次会议又把保增长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对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了。”张建福说,“什么地方有拉动,什么地方就有市场;什么地方有优惠,什么地方就有利润。随着国家全方位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我们随处都感受到了商机。”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东文说:“在当前全球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的严峻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诸多利好信息极大提振了企业信心。”他认为,中央更加注重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切实从减轻企业负担入手,提出要实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直面挑战,从逆境中捕捉

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走势,还是对中国今后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本次会议都给出了判断。”张其佐表示,只有认清形势,直面挑战,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说,从已公布的2008年11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出口和外商投资出现负增长,反映外需减弱;而进口出现负增长,则反映内需出现萎缩,如今内外需求都下降,矛盾出现交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张燕生表示,在当前严峻局面下,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就是要提振投资者、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心,这样才可能将经济下滑趋势托住,把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十分准确,出台的系列措施也找准了着力点。“我国内需潜力较大,且长期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在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这符合实际。”

东莞华坚集团华宝鞋业是全球真皮女鞋最大的生产商,该公司85%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全球金融危机使企业发展遭遇了“寒冬”。不过,凭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和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公司总经理张华荣对2009年的市场前景依然信心十足。他说:“中央的一系列政策,给我们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有中央有力的举措,再难的关,我们也有信心闯过去!”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

更加注重民生

冯飞认为,这次会议提出“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这是从长短期结合的角度来考虑的。“短期内防止经济较快回落,而长期则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冯飞表示,这次会议提出“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这说明我们要的是实现更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张其佐说,本轮促进经济增长举措,不单单着眼拉动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为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8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夏文辉

热议:社保降费,力度能否更大一些?

不管是相对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此次社保降费力度都相对较小,对企业而言也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要有效推动为企业减税清费的改革,单凭各地单打独斗难度很大,若能在社保降费等方面拟定出一个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会更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公布的383项改革方案中,就提出探索设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以推进公私分明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民获得了基础性社会保障后,将会借助中央政府的信用增加国民对中国社保体系的信任,才会缓解居民的后顾之忧,为政府推进供给侧改革、企业进行减员增效等,提供心理认知和行为认同上的保障。总之,为企业减税清费,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决心,以避免口号化。

事件:3月21日,上海决定下调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三个险种共计2.5%的单位缴费率。至此,目前至少有7个省市出台了社保降费措施。

来源:《新京报》?作者:刘晓忠

热议:网购打假能提振消费吗?

可以说,伴随着网购消费的如火如荼,商品假冒伪劣、网络诈骗、售后服务缺失等,已经成为困扰社会消费的主要问题。若不及时转移打假方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网络打假上来,不仅会严重制约网络消费的依法依规,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起衰提振。若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然败坏社会诚信,阻滞经济的健康发展。值此中国经济仍在持续下行,消费有望成为提振经济重要路径的当口,迅速改变网购假货丛生的窘境,不仅关乎“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关乎中国经济能不能真正走出低迷。

事件:据浙江省工商局2016年3月14日的《2015年消费投诉评析报告》显示,2015年该省网络购物消费投诉达6.2万件,较之上一年同比增长148%。

来源:《凤凰评论》?作者:胡印斌

热议:资本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的“板”

篇9

一、“安倍经济学”的概述

(一)“安倍经济学”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在长期萧条的状态下徘徊。为改善物价持续下跌及经济增长缓慢低迷的通缩状态,日本政府曾多次动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但均收效甚微。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更是使日本国内的经济环境雪上加霜,甚至造成了日本国民“日本经济看不到未来”这一普遍悲观看法。

安倍政权就诞生于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安倍政权以“安倍经济学”为其核心竞争力,并将刺激日本经济使其复苏,使日本恢复其原先的国际地位作为其首要目标,这点亮了日本经济惨淡的前途,使得安倍政权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拥护。

(二)“安倍经济学”的内容

“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执政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其核心内容有以下三点:

第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从之前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转变为基础货币。其次,央行将选择期限较长的国债来进行购买。最后,日本当局每年购买300亿日元的房地产信托证券和1万亿日元的交易所基金。

第二,灵活的财政政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短期内要扩大财政支出,以填补供需缺口;二是中期要实现财政健全化。

第三,结构性改革。2013年4月,安倍内阁出台了支持女性就业、医疗的第一轮经济增长战略。

二、“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效果

客观说来,“安倍经济学”在日本的实施使日本经济显示出较好的复苏势头。日本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前一季度增长了1%,年化增长率也高达4.1%,为2012年一季度以来最快,远远高于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安倍经济学”的实施现状

首先,日本国内经济诸多领域显现复苏迹象。

2013年一季度以来,日本经济逐步复苏。一是工业生产强劲复苏。工业产值在1月份微跌0.6%后,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上涨。二是公共投资增势良好。根据日本内阁府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5月公共工程合同金额和4月公共工程合同订单双双同比增长。三是企业投资信心稳步提升。日本Sentix投资信心指数一路上升,从1月到9月分别为0.5、5.5、3.9、6.3、7.3、8.4、12.3、14.5、14.1,这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日本企业投资的增长。四是民间消费有所增长。

其次,通货紧缩状况已经出现缓解迹象。

截至2013年5月,日本CPI显示出了很好的势头,其中CPI和核心CPI环比分别连续增长3个月和4个月。但从同比来看,日本CPI和核心CPI均已连续12个月是负增长或零增长。总之,日本经济仍处于温和的通货紧缩阶段。

最后,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作用日益突出。

由于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日邦交关系恶化等因素影响,日本出口持续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当地核能发电萎缩,火力发电成本上升。自从日本当局实施安倍经济学以来,日元开始对主要币种进行全线贬值,截至7月24日,日元对美元、欧元和英镑较2012年末分别贬值15.02%、15.12%和8.74%。日元贬值使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截止2013年3月起日本出口已经实现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

(二)“安倍经济学”的积极影响

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2013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各个方面均显示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前两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4.1%和3.8%,远远高于同期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当前日本经济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首先,经济增长的基础逐渐稳固。一是工业生产强劲复苏;二是公共投资增势良好,公共工程合同金额连续数月增长;三是企业投资信心稳步提升;四是私人消费逐渐稳定,家庭每月支出也渐趋稳定;五是失业率不断下行,截止2013年7月,日本失业率已经创2008年以来的新低,仅为3.8%。

其次,通货紧缩的状况已经出现缓解迹象。2013年6月和7月,日本CPI已经结束了一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尴尬局面,同比增长分别为0.2%和0.7%,可以说日本已经进入结束通缩的过程中了。

最后,日元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是积极的。在安倍经济学的作用下,日元汇率对主要币种进行了全线的贬值,使日本出口的竞争力大大加强,并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安倍经济学”的争议

对于经济持续低迷的日本来说,安倍的经济政策既是一个无奈之举,也是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安倍的经济政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但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引发了很大争议,具体如下

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够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者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刺激日本经济出现良性循环。反对者则认为,日本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宽松的货币政策消除了通货紧缩,也难以刺激经济达成持续的增长,因为它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日本的问题。

二是,宽松货币政策能否实现通胀目标。支持者认为,通货紧缩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摆脱通货紧缩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反对者指出,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近4倍,但通货膨胀水平依然较低,这与传统理论不符。然而,日本央行仍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明显是错误的。

三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国债收益率产生何种影响。通常,通货膨胀会引发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而现今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是GDP的2.4倍,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会空前加大。如果由此引发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将再次陷入衰退。

四是,日本国际收支是否会转向入不敷出。相关专家指出,日元贬值与日本企业出口增加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如果今后日元汇率继续维持低位,日本的出口额会有较大幅度提高,贸易持续逆差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但也有专家指出,日本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低迷,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趋势,日本经常项目可能由顺差转为逆差,这对日本经济无疑又是一次打击。

五是,财政政策还有多少空间。IMF总裁拉加德指出,日本财政刺激政策愈发难以持续,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来降低日本的债务。对此,首相安倍晋三曾多次表态,当局将推行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涉及日本政党利益之争以及安倍政府的支持率等复杂因素,因此目前还未付诸行动。

六是,结构性改革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在安倍政府执政之前,日本其他执政者已经对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但均以失败告终。“安倍经济学”则直击日本社会的老龄化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因此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

三、日本“安倍经济学”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安倍经济学对刺激日本经济的复苏已经起到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负面影响已初现端倪:

(一)日本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大

2013年以来,日本股市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现象,其波动幅度大大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股指。并且在安倍经济学的各项刺激政策分别出台后,一向被视为安全资产的日本国债也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多次触发熔断机制。

如下表所示,根据IMF在2013年度对一般政府债务的预测,日本的债务余额占名义GDP之比为245%,这一数值为发达国家之中的最高。

(二)“安倍经济学”在刺激出口的同时也存在巨大隐患

日本经济一直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作用虽然有所显现,但也有隐患:

首先是日元贬值的同时抬升了进口成本。2013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为近5万亿日元,创了1979年以来贸易逆差的新高。

其次是日元贬值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后可能会被削弱。日元贬值已经引起韩国等发生经济往来的国家的强烈反对,诸如韩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本币贬值的措施,随着其他国家应对日元贬值出台的各项保护本国出口企业的措施,日元贬值所带来的优势将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

最后是在日元贬值过程中,盈利大增的日本出口企业的资金流向值得关注。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日本深受其害,日本企业也意识到固有的保守理念会拖垮自身,因此这一部分增大的利润则大多被用于预留资金额度来防范风险,而没有使其增加科研或者其他方面的投入。综合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对提振经济是利弊参半的。

(三)“安倍经济学”对提升中小企业信心的作用微弱

日本央行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大型企业指数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为1%,但在同年第二季度已经升至8%,成为继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型企业指数则由-3%上升至2%,小型企业指数则由-12%升至-8%,虽然各种类型的企业指数均显示上升趋势,但是可发现,小型企业指数的升幅远远逊色于大型企业指数的升幅,究其原因则是日元贬值使大型企业获益,但是会导致原材料价格高涨,使小型企业的利润减少、成本增加。

(四)“安倍经济学”尚未能惠及到普通民众

安倍经济学使得股市大涨、房地产回温,使得日本相对富裕阶层的财富得到了增加,但是对日本普通的工薪阶层却影响甚微,甚至日元贬值导致企业原材料上涨,也会使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上涨,反而加大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日本是全世界负债最高的国家,据IMF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6月末,日本债务已经超过1000万亿日元,2014年的偿债成本也将创历史新高,因此,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刺激日本经济而言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四、日本对“安倍经济学”的前景展望

自“安倍经济学”在日本实施以来,一系列经济利好数据都表明了其对提振日本经济的有效性,日本自民党也因此在2013年7月的选举中又获得了日本未来三年的实际控制权,这也使得“安倍经济学”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一)2014年度和2015年度展望

第一,经济将会持续复苏。在“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利好信号:2013年日本GDP实际增长28%,名义增长26%;CPI(除生鲜食品外)2013年为06%,2014年为13%;经济逐步复苏,私人消费也有所增加,出口贸易也有所增长。

第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当局的货币政策委员们在2013年7月召开的“政策委员及金融曾策决策会议”中,一致表决同意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不变,即在未来几年内,日本的货币政策将处于持续宽松的状态。

(二)中长期趋势判断

第一,经济稳定增长,财政不断改善。日本内阁府预测日本今后10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实际值为2%,名义值为3%;CPI两年间提至2%,日后也将稳定在2%左右;2014年到2015年间,为努力改善财政收支,日本将实施《中期财政计划》;2016年之后,日本当局则会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来应对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情况。

第二,奥运效应显现,提振景气复苏。2020年夏季奥运会在东京的举办已经成为“安倍经济学”中的“第四支利箭”,或将提升日本的持续增长。据东京都政府预估,奥运会期间,酒店业和餐饮业将会大幅受益,交通运输业、出版业、广播电视等行业同时也将获得良好刺激。

五、“安倍经济学”对我国的启示

“安倍经济学”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日本经济的回复,但没有促进日本经济实质性的产出,从而使得日本经济想要长期增长的后劲不足,且安倍政府当局的种种措施未触及到日本经济的内在矛盾,甚至加剧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这些政策的实施经验为我国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一)不能用宽松货币政策解决经济长期增长问题,应通过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

通过货币超量投放来刺激经济增长,本身就是饮鸩止渴,只能在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获得短暂的效果,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常用手段,仅可作为经济严重衰退时的重要法宝,否则过多的使用则会使社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目前我国应致力于进行国内的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调整我国的经济整体结构,将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我国应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强化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

(二)不能回避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解决人力资本总量不足的问题

同日本一样,我国也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接近2亿人,20年后,这个数值将达至4亿,平均下来,每2个20至59岁的人就要赡养以为老人,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我国应把重点放在推动经济潜在产出,具体措施就是:一方面,积极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逐步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重点支持职业教育的开展和提升,以缓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总量不足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三)不能忽视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问题,应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的互赢共生,并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

我国作为政治和经济大国,在对外经济、金融交往中,不论出台何种政策都应周密考虑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应从区域经济共赢的角度制定政策,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开拓更广阔的经济前景,助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我国应更广泛的深入到区域经贸合作,多与周边国家协调沟通,加入区域性对话机制,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协同制定区域发展的规则,为国家核心利益服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乃丽,蔡俏,《“安倍经济学”传递机制中的企业投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3(10)

[2] 郑蔚,《“安倍经济学”的背景、机理及风险探析》[J],东北亚学刊,2013(9)

[3] 王薪龙,《“安倍经济学”的内容、效果及风险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3(10)

[4] 朱海燕,《“安倍经济学”解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3(6)

篇10

政府也在削减储蓄――不断地增加赤字。总之,美国经济扩张的速度要快于制造收入的速度,出现了贸易赤字,并通过向外国人借钱来为这一赤字融资。不管从家庭还是政府角度看,美国的支出-收入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由于内需强劲,因此尽管劳动力数量大增且节约劳动力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美国经济和就业仍保持了增长。除了财政可持续性之外,这一模式还有另一大隐患:分配――中产阶级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此外,由于美国经济过度依赖内需,其结构开始偏向不可贸易部门,而对外需从而出口的依赖不足。由此引起的收入和价格变化造成了可贸易部门的萎缩,因为全球供应链中的低附加值部分开始向新兴市场转移。

2008年的危机给需求端的不可持续模式来了一脚急刹车。资产价格下跌,家庭开始了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储蓄上升,而面临着下降的收入和上升的失业保险支出,政府根本无法承担弥补不足的责任。

但这一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其净结果是内需大幅萎缩,总需求严重不足。结果美国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顿,特别是如今联邦政府寻求减少自身预算赤字的环境下。

内需的严重不足妨碍了不可贸易部门的增长和就业,这是唯一合乎逻辑的结果。相反,可贸易部门对外需产生反应,因此,可以受新兴经济增长提振而实现增长。这对美国经济来说大有裨益,但可贸易部门的现状决定了它并不是就业引擎。

事实上,过去20年,美国经济的结构性演化已使得美国根本不可能在不扩大可贸易部门的情况下获取外需增加的好处。当家庭部门的去杠杆化过程结束时,内需支出将反弹,但储蓄率再也不会、也不该降为零了。

以减少赤字为形式的财政刺激可能会在结构调整后、可贸易部门竞争力有所提升时有所帮助。但刺激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一旦刺激结束,内需不足的痼疾就会复发。有控制的赤字削减计划是在为结构变化争取时间,只有结构变化才能扩大利用外需的能力,从而补上总需求不足的漏洞。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应如何发生?结构调整的速度和效率不仅取决于私人部门激励和市场力量,也取决于政府改革和投资。

由于劳动力市场的诸多部分都存在高失业,因此工资下降的压力将进一步破坏美国已然扭曲的收入分配。劳动力市场最终会出清,但由于存在技能不足和其他短期错配,其过程将缓慢且痛苦。

光靠政府无法解决问题,但政府可以采取行动改善生产率、投资回报和创新环境,从而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强化结构调整的长期结果。

可行的政策措施必须包括完整的税收改革,平衡的赤字削减计划,对教育、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完善的能源政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