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未来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6 17:20: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商管理未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商管理未来

篇1

关键词:管理学流派;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一、各流派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1.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产生是在20世纪初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集权理论为主要代表。

20世纪初期,以美国为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在美国,由于奴隶制的废除南北部的统一、欧洲移民的流入、铁路大规模的修建、农业的发展以及对英国资金和的大量吸收使得国内的需求迅速增加;在经济危机和激烈的竞争中,资本迅速聚集,垄断组织发展起来。这一系列的发展使旧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此外,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泰勒的主要贡献是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制定了作业标准,使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泰勒基于的假设是每个人都是“经纪人”的假设,认为工人都是利己的。

2.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及社会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及社会系统学派的产生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者是以梅奥为主要代表,而后者是以切斯特・巴纳德为代表。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美国钢的熔铸量超过英法德三国钢产量的总和;汽车产量达到531.5万辆,增长了36%;机器制造业增长了53%,加工制造业增长了14%;化学、航空、无线电和人造纤维等工业产量也比1923年增加了一倍;对外贸易额达52.41亿美元,超过英国占据世界第一位。而这一切繁荣的背后,都是工人们紧张、单调和劳累的工作。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并导致工人的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

梅奥认为,工人们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因此组织中存在这非正式组织,而领导的职能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主要是对人际关系学派的补充,他重新阐释了组织与人的关系。

3.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以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为主要代表。

从20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持续发展。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世界经济向真正现代化前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积聚,卖方市场逐渐被买方市场取代。

孔茨和奥唐奈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

二、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从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理论的发展是离不开经济社会进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管理理论的完善。

因此,为了研究管理学的发展方向应该首先分析未来的社会经济的特点。

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买方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加强。随着当前社会工业化以及规模经济的形成,社会生产率大大提升,同时,也由于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使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2.对资源和环境越来越重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利用资源的成本不断增加,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企业也不得不加大对环境的投入成本。

3.市场变化更加频繁和剧烈。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导致每个企业和公司在全球的经济中都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的某一点的波动很可能如蝴蝶效应般被逐级放大,从而对身处其中的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三、管理学发展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的职能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领导发展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和创新,管理的假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复杂人”,不管职能的增加还是假设的改变,都是应经济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而针对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将预测增加到管理的职能中去,从而扩展为管理的七项职能。

预测是指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以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与结果。当前的经济形势复杂,市场多变,因此,一个企业如果能较准确的预测出未来的市场需求和变化,那么这个企业可以制定出有效的生产方案,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理统计知识在管理生产中的应用,使原本艺术性更强的管理学变得更加富有科学性。

四、不足与总结

由于知识上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文中的一些理论可能会有一定的错误。同时,由于只是出于个人的观点,并未做出实际的考察与研究,因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不仅如此,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于预测并未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办法,这是本文的一大遗憾。

总结来说,本文希望通过对前人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特点,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可以对管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利军.管理学发展趋势研究[J].管理学前沿,2001. No.6

篇2

引言

随着社会化的浪潮不断发展,开公司、办企业变成一件越来越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却呈现一种粗放式的管理,一个大企业的倒下,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其中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当一定影响着公司的发展。2017年初,我国的企业巨头乐视倒下,乐视董事长贾跃亭被曝欠款20亿,乐视大楼经常有债主围坐讨债,乐视不得不变卖自己的产业来还债,但仍然有高额的欠款。一时风光无限的乐视如今却成此下场,在媒体披露中发现,乐视的倒下与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息息相关。

一、企业工管的存在的问题

1.乐视的发展中,呈现了一种急功近利且粗放式管理模式。有媒体暴露,在风光时期,乐视的员工坐满了所有办公室,甚至一张桌子三个人挤。一个企业在急速扩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管理十分的混乱,甚至不难看出,乐视在扩张时候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对于企业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2.乐视还呈现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这种也是企业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家族企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朝令夕改,全凭管理层的一句话,如果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高层不断变化目标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3.企业发展中还出现类似于对于员工管理不够人性化,不重视长期的企业效益,人才利用不合理等等管理问题,这与企业管理思维落后,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有关。3.在全球化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有些企业仍然只“管好自己”,没有一种大局和世界观,管理观念落后且闭塞,不会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采用传统,不创新,这样的企业,在未来很难走的长远,因为与市场脱节的结果不止是内部管理落后,证明企业高层对于市场的认识也比较落后,没有创新求变的精神,这样很快就会被淘汰。

二、企业工管未来发展方向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淘汰速度不断加快,如果想要在社会化的浪潮的席卷下站稳脚跟,那企业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系统化、科学化的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明确岗位责任,清晰岗位权利和福利,有规章制度可依也能使企业的运营更科学和高效。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的运营机制和人才管理制度,只有规范化的管理之道,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利用

企业的运作依靠着人,如何把人管好,这需要用到极高的智慧。在健全企业管理机制中,要加强对人的管理,明确权责范围,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奖惩分明,才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前进的动力。此外,人力资源的管理也不能只停留在统计员工资料、发放工资等事情上,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许多的企业都忽视了人力资源的管理的重要性,因为管理人难的点不在于理,而在于情。人力资源管理中,HR的作用正是调节条例和人情之前的关系,对员工心里进行有效的疏导,发现员工的优点加以培养,有效为企业挖掘人才,改善企业管理中岗位分配的合理性,让员工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工作,提高公司管理结构的合理化。除此以外,HR还能在公司离职动荡期时,进行员工的心理疏导,并且了解企业的主要离职原因,调整公司的发展阶段目标和手段,让企业能健康稳步发展。而企业扩展期,HR还要通过专业判断为公司寻找专业人才,扩大公司的规模结构,是企业稳健的发展。

(三)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凝聚员工的最佳方法,不是通过金钱福利,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形成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企业的文化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企业能否长期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蔓延着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定位就能判断。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让这种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有了统一的认识和目标,能更好的团结每一个员工,让员工快速的在企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快速融入集体,人性化的关怀,才能团结上下员工,使得企业健康稳步长期不断发展。

(四)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为了能够保证企业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三、结束语

篇3

1.管理水平不足。

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发展方向,这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并且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的资源占有率,但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管理工作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没有将目标客户为了主要的发展导向,因此企业工商管理还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沟通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协调性差,互动性不足的情况,这些问题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机制有着影响,并不能真正的将解决措施落到实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会受到各方面的阻碍,想要实现企业经济化、规模化的发展,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当前我国企业还存在着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的问题,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企业员工不能明确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所以不能了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很难制定明确的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综上所述,想要全面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就需要转变当前的企业经营观念,完善现有的工商管理制度,做好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2.企业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的企业类型的统计过程中,发现加工生产型的企业的数量具有一大部分,这些企业经营中的大部分企业是通过外贸订单的形式来进行加工的,想要实现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许多生产企业对经营型企业的了解不足。加工型企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处在产业链的底层,并且价值取向十分单一,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一旦企业的自身定位一直处在同一种层次,就无法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需要优化企业的工商管理技术水平,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很容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遭到淘汰。我国的很多企业发展都是建立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并且企业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经营活动来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利益获取的基础上的,从而忽视了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建设重任,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生产肥料污染环境,市场活动中不遵纪守法,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社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影响。

3.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实际企业发展情况发现,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基于此,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质量,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定时优化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工商管理技术,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我国的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计划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水平难以满足社会整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因素。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制定的很多新型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改革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制度并不能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得到应用。因此,在进行管理制度的选择和应用时,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这是因为企业发展缺乏基础制度保障,从而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企业管理始终处在一个无序的发展状态下。受到这些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时,很容易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很快会被社会淘汰。

4.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得出结论,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的经营目标,这代表着企业要合理的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以实现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同时能够综合性的考虑到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销售能力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发展重点并不是市场开拓,在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时,也会将自身作为衡量标准,生产型企业很多都存在着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态认识不足的情况,很容易让企业逐渐丧失社会的发展节奏。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

1.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工商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监管整个管理工作的内容,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企业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结合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需求来进行人员更换,目的是能够让工商管理人员具备综合化的管理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是人才间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基础,想要保证工商管理的长足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人员管理,坚持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心,做好管理人才的培训。比如:企业可定期在企业内部开设培训活动,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一个明确的人才管理理念,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对岗位发展的需求,挖掘出每个员工自身应具有的管理优势。

2.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企业在进行组织架构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企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当前组织内部架构,主动承担起企业组织部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和义务,不断地规范化当前的企业工作流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效率,企业发展还需要面向所具有企业应部门,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意识到在岗位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制定一封家书,在进行考核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奖励工作,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全面提高企业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优化当前的企业晋升制度,推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来制定出合理的晋升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分的发挥出人才的无限价值,激发企业管理者的潜能,有效的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例如: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正处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下,尤其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企业,想要对这类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市场汽油价格涨幅的情况。需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力量,来进行企业资源的整合发展,让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同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企业自身文化的发展,争取实现企业的品牌创建,让企业具有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特色,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吸引大众的目光。

3.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这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需要明确战略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发展目标,属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计划形式,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具体化发展方向,实现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同时想要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规划企业管理目标,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力、物力最优化,以此来为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只有做好企业风险把控,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规避企业控制风险。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会受到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影响,造成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出现,让企业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进行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市场战略目标,充分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的发展环境,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和规定,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具有可行性。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明确战略管理的主要方向,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这时企业经济的重要部门,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决定了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方案,开展战略性的财务管理,因为管理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发展内容比较多,所以,需要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自动化的进行成本、预算管理。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做到对企业资产和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设计全方位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战略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抓住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全面提升企业投资的合理性,最大化的获取企业利润,同时在进行企业经济效益评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企业的现有经营利润,争取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会影响到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需要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商管理模式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情况,需要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形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才能实现企业经营规范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足发展。因此,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完善当前的企业组织内在结构,通过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来实现管理技术的提升,同时能够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的完善,更好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麻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时代金融,2018(06):143+147.

[2]李馨兰.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9):44-45.

[3]王咏梅.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探讨[J].经贸实践,2018(03):219.

[4]严婉瑜.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J].金融经济,2018(06):176-178.

篇4

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依然呈现出粗放式的状态,在管理制度和技术投入方面较为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工商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的欠缺,是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人员往往会按照一定的理论指导来进行,忽略了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重视,对于国外一些成功的管理应验,往往只会照搬,而没有结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

2.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

只有明确了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才能够更好的确保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工商管理领域当中,各个部门之间职能的划分缺乏明确性。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较为混乱,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作任务重叠或冲突的现象,使得工商管理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出现了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往往需要经过很多部门的申报和审批才能执行。这样将会极大的延长事件处理的时间,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缺乏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在当前社会中,一切工作和活动都需要人来进行操作。因此,工商管理工作最大的保障就是人才。如果缺乏充足的工商管理人才,很多管理工作将会难以高效的开展。在工商管理的发展中,人才是其最基本的发展动力和保障。不过,在我国当前的工商管理部门当中,具有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十分稀少,从而造成了管理模式粗放、部门划分混乱、管理制度不明等情况,严重的影响了工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1.良好形象的建立。

在工商管理的发展当中,良好形象的建立,已经逐渐成为工商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对于发展方向和价值定位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工商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和督促企业勇于对社会责任进行承担,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从而树立起正面、积极的良好形象,赢得良好的口碑。

2.工商管理人才的强化。

人才是确保工商管理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取得更为良好的效益,就应当积极强化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工商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对其工商管理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先进的科学理念进行应用。

3.工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工商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工商管理部门间职能划分的明确,更好的开展工商管理工作,使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实现工商管理综合、规范的发展。在工商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中注重赏罚分明,对工作人员的行为操守应当进行严格约束,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4.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国的工商管理应当积极的与国际接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在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和更为坚实的支持。对此,应当对国际市场的发展形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发展和优化我国工商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篇5

引言:

在企业界有很多人会误认为我们现在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管理水平,达到了较高的工商管理阶段。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企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企业也只是从计划经济的闭门造车的状态转向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状态,变得开始重视市场、重视用户需求,市场经济的信条开始逐步深入到企业中去。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真正做到用户需求至上、积极根据市场动向开发产品、建立合理的销售和售后体系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可以说与预期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既然我们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且工商管理还是一种舶来品,那么难免还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并改造消化的过程。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首先工商管理是一门结合了管理学思想和工程技术及综合性分析研究的企业必修课,它需要的是掌握一定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同时又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的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来实现其管理思想和精神。

其次,企业的各项管理包含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同时还包含着软性建设如企业的文化、非盈利性的社会活动。而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实现目标。

二、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竞争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问题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比较,更是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而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出现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不能及时的协调、日常的管理依然混乱、管理机制过于僵化、组织结构缺乏柔性等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同外国的企业相比之,就不难发现我们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同国外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综合的经济效益还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2、市场的开拓把握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当下有很多企业都在向着“零库存”“即时生产”的方向去发展,可是却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模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反应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造成了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成企业的负担。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环节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完全认清物流的重要作用。物流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在生产完以后向下游企业送送东西的小角色,而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更是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

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者说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行业领先企业对于行业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议,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杜绝过多的浪费现象产生,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为更过的员工培训提供培训、积极参与和改建公共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

4、企业管理向国际化靠拢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发现,地域性市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城市之间、国家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有的是产品和金钱的快速流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模式是否合适,产品的规划是否得当。其中包含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产品的系列和市场定位,资本运作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技术的更新、CRM的服务水平等等能否一一的靠近国际的平均水平或者与国际水平接轨。

5、企业类型的转变问题

过去企业多数都是在按照生产型企业进行建设,多数依靠的是外来的订单,所以才会经常出现MADE IN CHINA。长时间的如此就会造成企业始终游走在食物链的最底层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始逐渐的转变自己企业的类型,向着学习型的企业转变。更多的不是通过减少工资、不断裁员,而是依靠升级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提高员工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

三、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整体来说企业都在沿着良好的方向进行发展。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注意:

1、 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方向或者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根据这些方向制定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通过扎实的推进课程学习的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生产和经营中一线从事综合管理和协调的专业性人员。同时在这些人员的培养上,注重均衡的发展,尤其是要进行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能力的重点培养,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更具有更大的优势。

2、 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是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行吗?肯定不是,而是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这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3、 企业要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他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4、 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

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对员工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员工的权利、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员工为了企业的利益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结果受到了惩罚。这让员工会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制度却刻板且缺少人性化,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员工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累积,长此下去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伟必须,以制度的人性化变通为补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管理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与国际企业的对比中还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创新持续性等方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同时如何保持这些人才的高创造性是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进而保证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子琼.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J].大众商务,2010

篇6

0 引 言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渐过渡,我们国家的大部分企业也从计划经济的“闭门造车”的状态转向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状态,变得开始重视市场、重视用户需求,市场经济的信条开始逐步深入到企业中去。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真正做到用户需求至上、积极根据市场动向开发产品、建立合理的销售和售后体系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可以说与预期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既然我们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且工商管理还是一种舶来品,那么难免还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并改造消化的过程。

1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每个企业得必修课,它需要的是掌握一定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同时又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的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来实现其管理思想和精神。其次,企业的各项管理包含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同时还包含着软性建设如企业的文化、非盈利性的社会活动。而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实现目标。

2 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竞争力和相应的管理水平问题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比较,更是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而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出现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不能及时的协调、日常的管理依然混乱、管理机制过于僵化、组织结构缺乏柔性等问题,致使整个企业的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同外国的企业相比之,就不难发现我们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同国外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综合的经济效益还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2)市场的开拓把握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当下有很多企业都在向着 “零库存”“即时生产” 的方向去发展,可是却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模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反应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造成了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成企业的负担。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环节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完全认清物流的重要作用。物流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在生产完以后向下游企业送送东西的小角色,而现代物流已经逐步承担了企业内部的和企业外部的衔接工作,更是企业实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

(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者说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行业领先企业对于行业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议,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杜绝过多的浪费现象产生,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为更过的员工培训提供培训、积极参与和改建公共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

(4)企业管理向国际化靠拢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发现,地域性市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城市之间、国家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有的是产品和金钱的快速流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模式是否合适,产品的规划是否得当。其中包含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产品的系列和市场定位,资本运作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技术的更新、CRM 的服务水平等等能否一一的靠近国际的平均水平或者与国际水平接轨。

3 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整体来说企业都在沿着良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注意:

(1)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方向或者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根据这些方向制定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通过扎实的推进课程学习的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生产和经营中一线从事综合管理和协调的专业性人员。同时在这些人员的培养上,注重均衡的发展,尤其是要进行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能力的重点培养,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更具有更大的优势。

(2)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是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行吗?肯定不是,而是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这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3)企业要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他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4)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

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对员工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员工的权利、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员工为了企业的利益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结果受到了惩罚。 这让员工会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而企业的制度却刻板且缺少人性化,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员工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累积,长此下去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伟必须,以制度的人性化变通为补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管理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3 结 语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同时如何保持这些人才的高创造性是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再加上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进而保证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篇7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5-069-01

当前全球经济得到普遍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变得激烈,我国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从而,各类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活力。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企业工商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减少了企业发展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做好企业工商管理,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一、做好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

1.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市场各企业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若是企业的实力不足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科学、高效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企业工商管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了相关的发展策略,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扩宽企业的发展领域,减少企业的发展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社会各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各企业的发展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行变革。企业需要时刻注意市场的走向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变革,这样企业可以有充足的准备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工商管理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除此之外,企业工商管理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转方式、调结构”是政府近几年新提出的发展策略,以此提高市场的活力。企业工商管理可以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二、企业工商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少科学的管理

对于每一个上市企业来说,内部的运作都十分复杂,需要科学的管理,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因此大多数企业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一些企业往往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但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发展形势,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效果不明显。而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问题,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2.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是想要得到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更要时刻保持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虽然企业有着创新精神十分必要,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往往墨守成规,不愿改进。每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不相同,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发展措施。但是部分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发展措施,一方面照搬其他企业的发展策略,给企业的管理制造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管理者思想过于落后,导致创新观念缺乏,缺乏创新理念,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缺少创新精神就是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也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若是不积极进行创新,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市场经济也就无法进步。

3.企业文化相对落后

每一家企业都会存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员工的重要保障,同時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形象的展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理念,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往往只重视经济发展,看中经济效益,极大的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企业员工没有精神支撑,无法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的有效措施

1.着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极有帮助,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企业工商管理,若是要做好企业工商管理需要培养企业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工商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首先需要全面、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这对高素质人才有着极高的需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发展策略,为企业工商管理的运行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2.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精神

篇8

关键词:供应商风险 风险评估 综合评价

进入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的双重作用推动下,为了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以获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优势,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的“横向一体化”向现代的“纵向一体化”发展,产生了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在集成供应链中,企业之间虽然也存在利润竞争问题,但是以密切合作为主。企业之间的无缝合作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各种不确定因素也蕴含着供应链风险问题。

供应商风险是供应链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供应商的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对供应商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估,从而选择最佳供应商成为企业的重要策略。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目前,对供应商风险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很多,如神经网络算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但每一种方法都各有优劣。

神经网络算法,即根据所提供的历史数据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出输入和输出的内在联系,从而求得问题的最优解。该方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历史数据的充分运用,通过对已有历史数据的分析,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非线性逼近,从而实现了对供应商风险的客观评价。

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供应商可靠性评估矩阵方法,通过选定可靠性评估因素,构成评估因素集和对各风险因素进行独立评估,得到评估矩阵和权重矩阵,然后定量运算以计算出每个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该方法中提出了供应商的综合风险值应有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与指标评价值的乘积决定。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供应商风险的阶段性,只对供应商历史、现在或将来中的某一个阶段的风险水平进行了考虑,没有将三个阶段的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吸取神经网络算法中对历史数据的充分运用和挖掘模糊评价方法中风险的评判方法,并综合考虑供应商历史、过去和将来不同阶段风险水平,提出基于历史、现状和将来为一体的新的供应商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供应商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构建

设存在n个供应商s1、s2、……sn为了对供应商si历史、现在、将来三个不同阶段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就要建立相应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失一般性,在每一时段上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次记为{x1(k),x2(k),……xmk(k)}(k=1,2,3),相应的有{rij(K)}(i=1,2,3,……n;j=1,2,3,……mk;k=1,2,3),rij(K)为供应商si在k时段关于评价指标xj(k)的评测值。

(一)对si关于供应商历史风险的评价

在过去的时间区间[k0,k0+T-1]上,取供应商风险动态综合评价函数为,k=k0,k0+1,……k0+T-1式中wj(k)为权重函数,对任意的k,有wj(k)≥0,ui(k)表示供应商si在k时刻风险的综合评价值,T为已知整数。供应商在时间区间[k0,k0+T-1]上的整体风险水平可由(i=1,2,……,n)来衡量。

(二)对于si关于供应商现状风险的评价

对于给定的表示现状的时刻k0+T,权重系数为uj;则供应商si在k=k0+T时刻处的现状风险水平可由(i=1,2,……n)来衡量。

(三)对于si关于供应商将来风险的预期评价

对适当给定的正整数N,在未来时间[k0+T,k0+T+N]内,若能通过专家预测或其它方法获得供应商si关于评价指标xj(k)的预测平均值rij(j=1,2,……n),这时供应商si的将来运行风险可用(i=1,2,……n)来衡量,式中pj为相应的权重系数(pj可能与uj不同)。

(四)对si的综合评价

供应商si的集历史、现状、将来于一体的综合风险由 (i=1,2,……n)或者 (i=1,2,……n)衡量。式子中y*(j)分别为yi(j)的已知的理想值,或取(j=1,2,3),λ1、λ2、λ3则利用专家评价法和AHP来确定,为相应的权重系数。这时,依yi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类,评价值越大,说明该供应商综合可信度越大,风险就越小。从而达到对n个供应商s1,s2,……sn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算例分析

某公司要从四家供应商中选择一家做为合作伙伴,因此对四家供应商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有x1价格、x2质量、x3服务水平、x4创新能力、x5市场反应能力和x6业界声誉6个。

(一)评价值的确定

根据专家调查分析,给出这4家供应商历史的原始评价值构成的矩阵(如表1所示)。

矩阵中的元素即为s关于指标xj的历史的评测值rj。对其进行一致化和无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同理,根据专家调查分析,给出现状这4家供应商的原始评价值构成的矩阵(如表2所示)。

矩阵中的元素即为s关于指标xj的现状的评测值rj。对其进行一致化和无纲化处理得到:

取,给出4家供应商将来指标的原始评测值构成的矩阵(如表3所示)。

矩阵中的元素即为s关于指标xj的将来的评测值rj。对其进行一致化和无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二)权重的确定

利用专家评估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AHP方法计算出权重系数(如表4所示)。

这里对三个时段风险值的评价权重进行分析,通过专家的评估,将历史、现在和将来三个不同时段的风险评价值作为评价指标,构造判断矩阵:

利用方根法求得V=(V1,V2,V3)T如下:

所以V=(V1,V2,V3)T=(0.4807,2.08002,1)T

归一化处理后:

(0.1351,0.5841,2.08002,1)

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3.1017

;经查表得到3阶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C.I.=0.58,随机矩阵的一致性比例为:。由此可知,一致性通过。所以得到历史、现在和将来三个不同时段的风险评价值的权重为:λ1=0.1351、λ2= 0.5841、λ1=0.2808。

(三)风险值的确定

使用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法,对供应商s1、s2、s3、s4分别就历史、现状和将来三个时段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求简便,对三个时段的评价模型都采用线性评价模型。又λ1=0.1351、λ2=0.5841、λ1=0.2808,对供应商s1、s2、s3、s4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值和排序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无论从哪种情况看,供应商s3均为第一,可以看到采用综合评价法是令人信服的。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集历史、现状和将来为一体的供应商风险管理综合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优势特点。由于对指标初值进行了指标类型一致化和指标无纲量化处理,使得评价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比性;评价过程中,体现主客观信息集成的新特征,从而使得综合评价法更具有可信度;容易理解操作,便于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黄定轩.基于客观信息熵的多因素权重分配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4)

3.肖明园.基于熵和熵权原理的决策模型[J].知识经济,2007(8)

4.关志民,潘德惠.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多属性组合决策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

篇9

一、问题的提出与限定

上市公司机关内部诉讼问题是指,当上市公司内部设置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机关之间发生争议时,这些机关能否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或换言之,司法能否介入到这种内部机关的争议解决程序。为了框定研究的范围,我们预先明确以下问题。

首先,公司机关之间的诉讼是仅仅指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或这些机关的成员与机关之间的诉讼,但是并不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或监事会之间的诉讼,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并不是一个常设的机关,即使是在召开会议时,它作为公司的权力机关和意思生成机关,也只是代表公司而不是以独立机关的身份出现的。

其次,机关内部的诉讼也仅仅存在于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此也只有在德国、日本包括我国在内的采取了在董事会以外专门设置监事会制度的国家,才有讨论公司机关内部诉讼问题的余地。[1]这是因为在单元制的治理结构中,只存在董事会而没有作为承担独立监督职能的监事会,虽然此时存在承担监督职能的独立董事,但它们更多地也是采取信托权策略,即某些决议必须由他们组成专门委员会制度批准才能有效,所以也无需通过诉讼就可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因此,我们也就会发现,在公司诉讼极为发达的美国,几乎就不会出现本文所讨论的这一问题,相反,只有德国公司法的实践才对我们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二、德国法上的著名案例——欧宝案

公司机关之间发生诉讼最早出现于德国司法实践中,由德国最著名Opel案引出。[2]

1.案情简介

欧宝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国通用集团在德国的全资子公司。1984年,为了统一集团所有企业的信息处理部门以提高集团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美国通用集团收购了专门从事信息处理的美国EDS公司(该公司在德国的全资子公司名为EDSGmbH)。据估算,由EDS公司统一负责通用集团所属企业的信息处理每年可为集团节省1-2亿美元。1984年6月29日及7月2日,通用集团董事长两次致函欧宝股份有限公司,对集团的收购及有关计划作了通知。

1984年夏,欧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就集团的安排向公司监事会进行了通报。接着,公司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评估将公司的信息处理部门转让给EDSGmbH对公司的具体影响。同年冬,评估小组工作结束,认为此举对于公司确有利益。在1984年11月14日的会议上,公司董事会向监事会汇报了评估结果并表达了同意转让的想法。但是,公司的监事会中的部分监事(即原告)却反对这一计划。在1985年3月6日的监事会会议上,欧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知监事会公司将打算将其信息处理部门转让给EDS GmbH。持反对意见的公司监事随即请求监事会对此进行表决,以否决此计划。但在表决时,监事会却以10:9的票数同意了董事会的计划。

此后,公司董事会仍考虑到少数监事的意见,决定放弃转让的计划,改为与EDS GmbH签订一份全面的劳务合同。作为对价之一,EDS GbmH表示愿意以现有待遇接受欧宝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处理部门的大部分员工。1985年7月26日,欧宝股份有限公司与EDS GmbH签订了框架性劳务合同。按照合同规定,所有交EDS GmbH处理的欧宝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为公司所有,EDSGmbH不得将这些信息用于自身目的。

但是,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监事仍然反对这一决定。他们认为,将公司的信息处理部门出让会使董事会丧失领导公司的能力。由于对于公司至关重要的有关计划、组织、生产和财务方面的信息被交给第三方,董事会可能无法令人满意地履行《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规定的向监事会提供信息的义务。而这会对监事会履行《股份有限公司法》第111条第1款规定的监督义务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欧宝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被告)和公司董事会(第二被告),主要请求法院:

(1)判决被告放弃将公司的信息处理部门转让给第三方,尤其是EDS GmbH;

(2)判决被告停止所有为转让公司的信息处理部门而进行的准备工作,以及停止将职工的个人信息转让给EDS GmbH或该公司委托的其他机关;

(3)撤销所有已经作出的与转让有关的措施。

欧宝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被告)和公司董事会(第二被告)则辩称法律并未赋予原告针对董事会经营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此外,原告不具有权利能力,因而也不具有《民事诉讼法》第50条的诉讼能力。而且,起诉缺乏相应的依据,因为公司的行为并未违反任何法律。

2.法院的判决

该案件经过三审判决,每一级法院的判决都各不相同。作为第一审法院的达姆施特塔州法院认为原告具有诉权,可以提起诉讼,但是认为原告的主要请求缺乏相应依据,所以不能得到支持。该法院对于监事是否具有诉权的问题上,认为由于德国监事会中有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所以这些代表在主张企业利益的同时还有权主张各自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另外,单个监事若是违反监督义务就要对公司承担责任。因此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因其针对公司职工的代表利益而具有起诉的权利。此外,由于代表职工的利益并非整个监事会的任务,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又不能被视为监事会或独立的机关组成部分,因此职工代表的监事会成员有权单独为维护公司职工的利益而提起诉讼。但是由于公司和董事会的行为并没有违反其义务或超越其权限,所以原告的请求无法支持。[3]

负责二审的法兰克福高级法院则认为本案中原告根本就不具有进行诉讼的权利。首先,作为公司监事的原告无权单独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因为根据《股份有限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是作为整体负责监督董事会的经营管理的。其次,公司监事因违反《股份有限公司法》第116条规定的谨慎监督而可能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风险,也不能为原告的主张提供依据,因为原告已经在监事会会议上表明了反对意见。最终,高级法院认为监事会的意志是由监事会成员通过投票决定的,因此监事会成员无法对监事会通过多数票作出的决定提起诉讼。[4]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本案作了终审判决,认为对董事会进行监督的权利应该属于监事会整体,即使是按照德国《职工参与决定法》也无法为原告提供进行单个诉讼的依据。此外,联邦最高法院还否决了通过派生诉讼的理论为原告的起诉提供依据也是不成立的,因为派生诉讼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通过法院解决监事会多数派和少数派意见不一的跳板。[5]

3.德国学者的观点

(1)传统的内部秩序说

在德国法中,传统理论认为,机关与其成员以及与法人之间的关系被当作法人的内部秩序。不论是根据德国民法典中社团法人的相关规定,还是根据特别法中相关补充性的规定,只有机关成员和法人本身是权利与义务的承担者,而机关本身只是被作为法人来看待,并且为法人而创设权利与义务。因为只有机关成员负有义务,因此也只有成员而不是机关能够根据《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120条被免责,[6]就单个机关而言是没有权利能力的。[7]

(2)机关冲突说

但是作为一种激进的观点,机关冲突(Organstreit)观点认为机关具有相互进行诉讼的权利和义务,由此颠覆了上述关于机关是法人内部秩序的观点。[8]机关冲突观点认为《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提供了机关具有权利与义务的典范。因为根据该条规定,董事会必须向监事会进行报告,也就是说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负有报告的义务,而同时它是向作为一个整体的监事会履行此项义务的。

(3)对机关冲突说的质疑

这一观点遭到某些学者的驳斥,[9]理由是即使在履行报告义务中,真正的行为仅仅是董事会的成员,而报告也是向监事会成员提供信息的。把一个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提起履行职务诉讼,并且为这样一个整体为此程序赋予其当事人资格,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为这样一个判决是无法执行的。[10]相对于承认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当事人权利能力的途径,其实董事会的报告义务通过赋予监事会的查明程序显得更为适合。当人们赋予监事会和董事会以当事人权利能力后,董事会作为一个团体,只有其全部被代表者的成员才能有资格成为被告(章程关于董事会代表权的规定仅仅适用于公司的代表范畴)。对于监事会同样存在问题,那就是监事会主席是否有权代表监事会。根据《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所规定的报告义务的履行是通过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407条的规定加以确保。[11]此外,监事会还可以代表公司对董事会成员履行报告义务提起诉讼。[12]监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对于(董事会)履行报告义务没有独立的权利要求,而至多适用于公司的权利规定。

但是上述观点并不是要完全否认公司内部诉讼,因为根据《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第3项第2款和第5项的规定,单个的监事会成员则完全拥有要求监事会履行其义务的独立权利。[13]假如人们认为董事会和监事会具有权利能力和当事人能力的话,那么根据《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所确保董事会报告义务履行的规定就是无意义的。很显然,《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本身并不能使人们得出相反的结论,同时关于通知规定的形成历史也不能为这种董事会和监事会部分权利能力的观点提供相应的支持。

如同《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规定的董事会报告义务一样,在机关和机关成员以及法人不同的机关之间不存在涉及权利义务履行的争议存在。更确切地讲,这是因为仅仅法人和机关中的单个人具有权利能力,也仅仅在它们之间才存在这样一种权利争议。监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对于报告义务的履行没有独立的权利,相反,这一权利仅仅是公司的权利而已。此外,根据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第3款第2项和第5款的规定,单个监事会成员拥有独立的权利督促董事会履行义务。也就是说,单个监事有权提起诉讼,但是监事会是无权提起诉讼的。

三、中国场景下的公司内部机关诉讼取舍

上文的欧宝案为德国公司法的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了一次充分探讨和研究公司内部诉讼的良好契机,虽然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了类似的内部诉讼问题,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的研讨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研究的路径与公司治理的策略

在笔者看来,德国学者多数学者偏重于理论上的争论是有多大的实践意义,因为这种源于概念法学上烦琐的逻辑推论根本无助于问题最终解决。相反,以价值衡量方面的考量可能更加符合这一问题提出的终极目的。[14]为此,我们应该抛开关于内部机关的权利能力方面的论证,转而寻求价值衡量方面的路径,因为无论是当事人能力问题还是诉讼行为能力问题,都不是一个形式逻辑推演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证逻辑问题。[15]

就本文讨论的问题而言,当事人能力资格的赋予是否有助于高效地解决公司内部治理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又取决于公司内部治理的策略安排。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个解决成本的问题,用于解决成本问题的主要是两大类策略,即规制型策略和治理型策略。前者主要是通过设定实体性规范来实现对成本的规制,而后者主要是通过建立等级或从属关系,如任免权、提议或否决、信托或奖励,来强化委托人的权力,重塑人的动机来实现规制目的的。[16]显而易见,对于治理性策略几乎无需借用司法程序就可以自我实现,而对于规制型策略,比如像对特定主体设定规则和义务,或者是设定事后追究其责任的标准时,此时必须借助司法程序才能实现目的。

在分析公司内部机关的争议时,我们将考察特定场景下的公司治理的策略设计。这里又分为解释论和立法论,即法律的实证规定和需要进一步修改的。这里存在四个问题需要讨论,即监事会能否对董事会提起诉讼、单个监事能否对于董事会提起诉讼、董事会能否对于监事会提起诉讼以及单个机关内部的成员能否与所属机关发生诉讼。

2.监事会对董事会的诉讼

内部机关诉讼的目的莫过于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实现内部监督机制而已,而在双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监督机制是行使制止权,以及向股东会议汇报董事会以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在德国法中,由于监事会具有任免董事会的权力,因此它对董事会的制约是强大的,也由此决定了它对管理层不当行为的制止和纠正是具有实际效果的,换言之,此时其享有的任免权策略足以保障其履行内部治理制衡职责。此外,监事会还可以通过事后针对个别董事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来实现监督机制。

但是在我国情况就有所不同。其一,我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监事会有权要求董事对损害公司的行为予以纠正,这意味着监事会无权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纠正,只能对单个的董事违法行为要求纠正。其二,我国公司法中并无赋予监事会任免董事会的权力,也由此决定了,即使是《公司法》赋予监事会对董事会不当行为的制止和纠正权力通常是没有什么效力,甚至在明知无效果的预期下监事会根本就不积极行使制止和纠正的职责,这可以说是实践中我国监事会没有真正发挥实际制约作用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从增强监事会的监督力度以及激活内部治理的制衡作用来看,通过赋予监事会借用司法的力量强化其监督职能的途径是可行的。因此,对于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诉讼是可以承认的。但是此时由于监事会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对董事会提起诉讼,因此实质上这个诉讼还是应当被视为公司与董事会之间的诉讼,只是确认此时将提起诉讼的代表权由通常的董事会转而赋予了监事会而已,我们只是在形式上承认机关之间可以发生诉讼而已,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民事诉讼法界的学者肯定。[17]

此外,从继续深化监事会监督职能的角度目的出发,可以考虑在未来我国《公司法》修改时,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监事会对董事会涉及重大违法行为享有停止请求权,[18]由此将监事会的诉讼主体资格成文法化。

3.董事会对监事会的诉讼

至于董事会能否对监事会提起诉讼,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较为容易回答。由于董事会的职能就是运营管理公司或者选任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对于监事会并不负有监督的职能,从我国公司法上也没有为董事会对监事会设置特别的权力,由此,我们也无法得出董事会可以自己名义对监事会提起诉讼的权利。[19]

4.监事对董事会的诉讼和董事对监事会的诉讼

先考察监事对董事会的诉讼问题,在存在监事会情况下,单个监事是否可以对董事会提起诉讼,我们认为如果诉求的是一般监督权,是不能成立的。从立法上来看,我国《公司法》并没有为单个监事设定监督权,[20]这是因为我国对于监事会的工作形式采取的会议方式,即必须以监事会集体作出决定,单个监事无权作出决议,这也是为了能够集思广益以及能够在监事之间形成制约。这同时决定了对于董事会的监督也只能是以整个监事会的名义作出,相应地单个监事就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但是,根据《公司法》第55条的规定,“监事可以参加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这说明,我国《公司法》赋予单个监事的质询权,而这一权利的行使只有依靠司法机关才能真正实现。从权利属性而言,这属于监事会一般监督权的辅权利,单个监事应该可以为此对董事会提起诉讼。[21]

至于,董事对监事会诉讼的问题,由于我国《公司法》对董事的工作方式是采取会议体的方式,单个董事并无独立的权利,由此,董事也无权单独对监事会提起诉讼。

5.董事会对监事的诉讼和监事会对董事的诉讼

根据《公司法》第150条的规定,在监事或董事从事违法行为给公司带来损失时,需要对公司承担责任,而根据《公司法》第152条的规定,此时监事会或董事会有权提起诉讼。这意味着此时监事会和董事会有权向对方的成员提起诉讼的权利,只不过在形式上被认为是公司对成员的诉讼而已。

但是,从立法论而言,我国有学者认为,我国公司法规定在监事违反法律时,由董事会作为被请求主体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监事会的职责是监督董事及其高管,而此时让被监督机关反过来成为追诉监督机关的主体,不仅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在实践中也会形成了“监督机制的混乱”,继而主张由股东大会作为被请求主体,换言之,由股东大会决定是否提起诉讼。[22]虽然我国公司规定由董事会决定不太妥当,但是改由股东大会承担请求主体可能更加不妥当,有学者提出了以下三点理由,其一,由于股东大会采取的多数原则,因此可能造成了实际控制人控制了股东大会继而使股东大会通过放弃提起诉讼的决议;其二,对于公众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的成本可能过于高昂;其三,基于派生诉讼的复杂性,股东即使在召开股东大会中作出的决议可能也并不是非常明智的,换言之,股东大会并不是具有比较优势。[23]因此,笔者主张此时还是由监事会作为请求主体,正如前述,监事会成为指控对象时,它自己并无业务执行的职权,所以只能是没有履行监督职责造成了公司的损害,此时必然存在董事或高管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章程造成公司损害的行为。而此时监事会仍然是最佳监督主体,在没有履行监督职责后,股东的请求可能对之形成压力,继而会重新思考自己原来的决定。也就说,此时还是由监事会决定是否对监事提起诉讼,而不是赋予董事会决定权。

6.公司机关的成员对所属机关的诉讼

由于监事会和董事会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同质性,我们这里就以董事和董事会之间关系为例讨论这一问题。我国董事会的工作方式为会议体形式,作为单独的董事在董事会运作过程中影响董事会的方式就是行使表决权。此外,根据《公司法》第113条的规定,在董事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时,在董事会表决时曾表明异议的董事可以免除责任,这为董事保护自己提供了必要的措施,也就是说,通常不会发生董事会侵害其利益的情形。较为特殊的是董事同时又是董事长,而董事会可能根据决议解除了其董事长的职务,即使如此董事长也不能起诉董事会,因为这恰恰符合公司内部治理要求。如果是决议有瑕疵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第22条的规定,也只有股东有权提起诉讼,如果董事长在具有股东身份的情况下,也只能请求法院确认决议无效或撤销该决议,但此时是股东对公司的诉讼,并非机关成员对机关的诉讼了。对于监事与监事会之间的关系与上述情况相似,不再赘言。

注释:

[1] 本文所指的双元制是指,在董事会以外设置专门的监事会的监督机关,而单元制是指只依靠董事会自身的监督,并不单独设置专门的监事会。因此,这里的单元制与双元制的称谓就与单层制与双层制区别开来,后者是指监事会是否有权选任董事会。如德国是典型的双元制,也是双层制,而我国和日本也属于双元制,但是却属于单元制,这也是我国内部治理机关失衡的重要原因。参见朱慈蕴等.公司内部监督机制[M].法律出版社,2007.28.

[2] 参见《联邦最高法院民事裁判集》第106卷,第54页以下,转引乔文豹:“突破传统还是维持现状”,载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M]第二卷,中信出版社,2003.256-258.

[3] 达姆施特塔州法院判例,载《股份有限公司杂志》1987年,第218页,转引乔文豹:“突破传统还是维持现状”,载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M],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4] 法兰克福高级法院判例,载《股份有限公司杂志》1988年,第109页,转引乔文豹:“突破传统还是维持现状”,载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第二卷,中信出版社2003,262.

[5] 参见乔文豹:“突破传统还是维持现状”,载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M]第二卷,中信出版社2003,263.

[6] 《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20条规定:“股东大会每年都在营业年度的最初8个月内,决议董事会成员的免责和监事会成员的免责。股东大会对此进行决议,或股份合计达到股本的10%或达到100万欧元的股份数额的少数股东对此进行请求的,关于个别成员的免责,应单独进行表决。

[7] Mertens, Koeln.Kom.Vorbem.4 vor & 76 AktG.

[8] Lewerenz, Leistungsklagen zwischen Organen und Organmitgliedern der Aktiegesellschaft, 1977.

[9] Werner Flume, Die juristische Person, Spring-Verlag, 1983, S.406.

[10] K.Schmidt,”Insichprozesse”durch Leistungsklagen in der Aktiegesellschaft, ZZP 92, 1979, S.222.

[11] 《德国股份公司法》第407条规定,当董事会成员不履行第90条规定的报告义务时,登记法院可以对其处以罚款以敦促其履行义务。

[12] H.Westermann, Festschrift.Boetticher, 1969, S.369ff.

[13] 《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法》第90条第3项规定:“监事会可以随时请求董事会对公司的事务、对其与关联企业的法律和营业关系以及对在这些对公司的状况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的营业事件进行报告。单个的成员也可以请求报告,但只能请求向监事会报告;董事会拒绝提出报告的,只有在另外一名监事会的成员支持此项请求时,才可以请求报告。”第5项规定:“任何一名监事会的成员均享有知悉报告的权利。报告是以书面方式做出的,经请求,也应将其交付任何一名监事会的成员,但以监事会未做出其他决议为限。监事会主席至迟应在下一次监事会会议上向监事会成员告知第1项第2款的报告。”

[14] Boeckenfoerde,Festschrift.Wolff.1973,S.301.

[15] 蒋学跃.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关系探讨[J],学术界,2006(5).

[16] [美]亨利汉斯曼等著,刘俊海、徐海燕译.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M].法律出版社2007.26.

[17] 韩波.公司内部诉讼中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J].人民司法,2001(2).

[18] 域外法中,大多赋予股东个人对董事会基于恶意或重大过失实施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请求法院制止的权利。参见蒋学跃.论股东停止侵害请求权——以司法救济为线索[J].法商研究,2008(5).

[19] 我国《公司法》第152条只是规定了,董事会对监事提起诉讼的权利,并没有对监事会提起诉讼的权利。

[20] 我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的是“监事会”可以行使下列职权,由此也就否定了单个监事的监督权。

篇10

一、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一)工商管理的水平低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工商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营质量,若是工商管理水平较低,那么企业的运营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忽视工商管理工作还可能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下降。国内部分供电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存在流程不规范的问题,这对其在电力市场内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供电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配合,因此客户的需求往往会被忽视,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下降。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比较低,使其很难适应充满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综合竞争力难以提升。

(二)工商管理目标模糊目前,大部分的供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工作之前,未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使得工商管理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供电企业更加关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因此在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只是将眼光集中在短期效益上,未考虑长远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样的模式使得企业很难取得长久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供电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创新举措

(一)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为了促使企业实现长久持续发展,就需要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升整个体系的完整性,为供电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作为电力企业,也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做出一定的优化,对创新型的运营方式进行引入,为企业的运行发展创设出全新的环境。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针对考评的机制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对日常的经营举措进行全面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久而久之,宫殿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素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在完善考评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层次性,结合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发挥出企业的特有优势,为供电企业未来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模式是企业工商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将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依托,对企业的长期规划进行细化,以此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优化供电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促使企业实现持久发展的目标。基于此,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强化战略管理,控制未来的管理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作用,这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当然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也同样会面对各种类型的经营风向,对此,供电企业需要站在战略发展的层次上完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做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企业在对战略发展目标进行设定或者对战略计划进行制订时,需要结合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以此来提升战略发展目标的可行性。在战略管理举措的指引下,供电企业逐渐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三)强化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对于任何企业来讲,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财务管理,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与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供电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强化财务管理意识,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战略性财务管理措施的落实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抓住机遇,进行更加科学的投资,促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对于供电企业来讲,效益是衡量其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战略财务管理促使企业能够利用小投入收获大回报,为其在电力市场中地位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支持。

三、结语

作为供电企业,需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对当下市场发展局势进行分析,对工商管理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将战略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项目,借助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措施,促使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电力市场综合实力的提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