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银行业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6 17:20: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小银行业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小银行业发展

篇1

一、充分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繁荣市场、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实现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加快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于那些有利于促进“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产业集群”建设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项目,金融机构应积极给予支持,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向“专、精、特、外、新”的方向发展。

对于有市场、有效益、有前途、有信誉、能增加就业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方案,对于其中的优质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完善的、有特色的金融支持体系。

金融机构在信贷工作实践中,应加强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针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而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服务,从而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应积极贯彻中央的支持下岗实业人员再就业政策,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小企业贷款。

对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信贷申请,在符合金融机构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评估及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针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较难的问题,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多种担保方式,探索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积极拓展符合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特点的融资模式。

二、有针对性地制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

(一)基本理念

为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我行将在总体信贷政策“提高资本效用,把握行业动态,推行组合管理,创造结构优势”的基础上,努力调整客户结构,客户群体从以往的优质大型企业为主,逐渐过渡到优质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并重的结构。目前,我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目标首先是优质中型企业,要在培育客户忠诚度的基础上,加大信贷业务合作,支持其成长为我行主流客户群体;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小企业信贷业务试点工作,鼓励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区域进行尝试。我行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合作的原则是:“区别对待、择优支持”,坚持以特色金融产品介入,用产品控制信用风险。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为:

1.积极支持、认真挖掘、抓紧培育忠诚度高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

坚持以“优质”为标准、与区域特色市场相结合选择客户。积极追随区域特色经济确定市场定位,积极介入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中排名前列的企业、区域特色市场中的主导企业。重点支持管理和工艺先进、有技术或成本优势,能依托大企业经营发展,有稳定的上下游客户关系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拥有比较完善销售网络的物流企业和具有特许经营权和销售网络优势,在细分市场上销售收入居前的工贸结合型企业;行产品前景广阔,经营模式先进,符合发展潮流的优秀成长型企业。

2.坚持以特色金融产品介入,用产品控制信用风险

积极进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坚持以适合其生产经营特点,能有效控制与授信相关的资产和现金流的特色金融产品介入中小企业,并通过增加合法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有效控制风险。重点支持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鼓励围绕商务链开展业务合作,包括保理业务、有货权/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厂商回购的保兑仓业务、以大企业作为承兑人或贴现人的商票贴现业务以及客户账户透支业务等。

(二)具体措施

篇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十二五期间,据统计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5%,然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为28%,直至2014年底,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58%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的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中小企业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占到80%以上,以上说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融资渠道,资金困难。二是生产技术水平低,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三是中小企业市场行为不规范,竞争力不强。

二、我国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特点

1.融资方式需要与其他金融服务保持有足够的灵活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最直接、影响最大的表现就是银行融资渠道不畅。从企业方面看,疏通市场渠道,须搞活融资主体;从商业银行来看,要适当的对经营观念、信贷政策和机构部门进行调整外,业务内容的创新才是重点。

2.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表现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根据中小企业数量多且分布广的特点,加上企业性质、内部流程、规模、运营等方面差异性,造就了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多样化的特征;解决融资上个性化的问题,可以从企业财务顾问、结算、融资等方面要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入手。

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很难控制。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具备资产抵押或者担保等,造成中小企业金融风险不易把握和控制。

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的意义

1.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会是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目前,大企业和大项目信贷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正在被迅速的替代。同比下,中小企业信贷占据市场地位。

2.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付出成本高主要是因为其资规模小且风险大的特点决定的;同时,银行有着主动权和溢价空间,使得贷款利率通常是可以上浮的。

3.商业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长期以来,银行业务过于集中在少数行业或者是大客户上,随着金融工具、融资渠道创新和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危机是大企业客户流失。相反,以流动资金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呈现出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推动了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多且分布广,减弱了商业银行客户的单一性和行业的业务的集中性,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四、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为了推进和完善专营化商业模式服务于中小企业需求,应对组织机构进行改革。中小型企业设置专营机构,首先可以保证银行信贷资源与人力资源投入中小企业细分市场,其次方便中小企业客户能快速找到对应的金融服务机构。

2.对中小型企业进行资源的整合,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首先,从企业营业收入和贷款金额出发,建立符合自身状况的中小企业客户标准。其次,制定标准后,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商业生态链、经济金融信息网络、城市经济开发区、纳税大户、商会等方面入手挖掘优质中小型企业。

3.集约式经营,培育稳定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从国内中小企业客户的特征来看,作为商业银行应主要提供三类产品:结算类产品,从安全和方便入手创建比较强大的结算平台。融资类产品,从效率和快捷性来看,应创建满足需求的融资平台。避险类产品,为了确保风险可控和管理,创建规避风险的对冲平台。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将以专门的服务中心为主,多种服务共存的理念。

篇3

发展私人业务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私人业务的比重通常都在50%以上,私人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因为私人业务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业务创新的空间广阔。因此,在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改革发展中,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私人业务将成为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在国际银行业,但凡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拥有十分成功的零售业务。譬如花旗银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也曾危机重重,甚至几乎面临灭顶之灾,支撑花旗不倒、乃至造就它成为金融帝国的不是对公业务,而恰恰是私人业务。目前汇丰控股的私人金融服务集团和私人银行集团的利润在其全行利润总额中的比例占到45%以上,而在恒生银行非利息收入中,服务费和佣金收入占比达到49%,保险承保收入占比为22%。

外部环境的改变促使中小银行必须转型。企业融资随着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的拓宽,尤其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债券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资产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更有甚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国有银行背景,基本控制了风险较小的国有及混合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信贷资产市场。强强联合、门当户对的格局使中小商业银行处境尴尬。向小型企业信贷资产市场倾斜所带来的高风险更使中小商业银行顾虑重重。同时,进行存款大搬家的游戏已经使中小商业银行的成本居高不下,今年你搬来、明年我搬去,形成恶性循环,已经难以为继。有存款“关系资源”的银行员工更是“嫌贫爱富”,哪家商业银行给的报酬高就跳到哪家银行去,带动存款搬家。

虽然如此,垄断行业的巨大利率空间曾经使中小商业银行受惠非浅,得以快速发展。但利率市场的逐步放开,标志着垄断时代的结束。贷款利率低限、存款利率高限,一方面使存款的利率(价格)弹性减小,存款转移困难,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息收入减少,真是冰火两重天。以银行市场上兴起的“理财产品热”为起点,中小商业银行率先采取“断臂”苦计,挖同行墙角的同时也挖自己的墙角,放弃巨大利差空间,为赚取与综合存贷利差(约3.6%)相比微不足道的资产分销差价和手续费而成为其他资本管理人的人,或者,如果商业银行把“理财产品”所吸引来的资金进行“暗地里”自营,更无疑是变相提高了利率成本。在没有同业协定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规模而采取的相互挤压的手段已经演变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风险管理水平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由于企业微观行为不规范,租金交易盛行,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直居高不下。国有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已经处置了几万亿不良资产,而中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虽然比国有商业银行低,但实际上也保持在1%以上。按照统计分析,国内最好的商业银行的百亿存款净利润率也就1%左右,那么1个点的不良资产足以让商业银行实际经营成果化为乌有。银行业管理当局按照《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资产五级分类方法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则向商业银行提出了两个相关的问题:要么降低风险资产比例、要么增大核心资本。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势必形成“一石二鸟”的效果:私人资产业务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对核心资本的要求也要低50%。

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已经为适应监管形势和市场发展走上转型的不归路。

中小银行私人存款份额与市场规模差距甚大。从全国看,个人业务发展最好的招商银行的储蓄存款也只占全国储蓄存款总额的1.84%,其它中小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怜。拿北京地区来说,截至2006年9月底,全市储蓄存款已经突破8000亿元,而各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占比如(表1)。

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较低,最高的招商银行也仅占北京市总储蓄存款份额的5%,一方面说明中小商业银行在私人业务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私人业务方面业绩一般,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如果不加快发展私人业务,扩大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在新一轮以私人业务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中处于劣势。私人储蓄存款规模和私人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多少,是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中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小,竞争力弱。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还较少,必须发展私人业务以加以应对。

从“综合化服务”到“综合化经营”――现实选择

西方的私人银行发源于瑞士,是面向私人专属服务的银行。后来西方的商业银行也在银行内部设立私人银行部,以面向高端私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这就是现代私人银行的两种形式。什么是现代私人银行?虽然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但就字面上可以大体上定义为:向富有客户,主要是个人或他们的家庭,提供涉及金融及相关业务的范围广泛、高品质的银行服务。下图是来自麦肯锡关于现代私人银行业务及目标市场的资料:

由此可见,西方现代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富人(企业家、政治家、教授、新贵等),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财富管理(证券经纪、大额存单、资产管理保管)、国际业务、房产咨询、信托税收咨询、保密业务等。而国内商业银行所谓的私人银行业务,还主要是一般个人业务,属于银行本身功能(存款、结算、服务)的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相差较远。西方现代私人银行把亚洲国家作为其重要的目标市场,而金融理财师兴起的条件也与中国财富发展的现状和金融服务业的深化高度吻合。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的地方,西方国家昨天走过的路就是我们眼前要走的路。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兼或个人银行业务)的现实选择是:

(1)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系统(借记卡、信用卡、ATM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低成本地扩大服务网络,极其节约地使用物理网点。

(2)充分发展业务,以弥补分业管理带来的产品及服务不足。

(3)积极开展综合金融理财服务,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

(4)条件成熟时,不断地完善混合(综合)经营的职能。

(5)以高端客户为目标定位,集中优势资源。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私人银行业务要求银行(或者相应的服务机构)具备多元化经营的产品和服务手段,包括证券经纪、资产管理、信托服务、房产业务、税务筹划、保密服务等。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还不具备混合经营的政策条件和管理队伍、业务模式,难以对私人复杂的金融及关联需求提供满意的服务。所谓“理财银行”的实现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如何在当前条件下快速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兼或个人银行业务)?有一条现实的路子实际上已经摆在中小商业银行的面前,即在西方国家兴起于相同条件下的私人金融理财服务。一方面继续巩固、提高原有的传统银行个人业务(存款、结算、服务),另一方面走综合化服务(不是综合化经营)道路。个别中小商业银行已经广泛地输送培养理财规划师的举措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在这个综合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地培养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人才队伍、业务模式、产品创新,为未来的综合化经营准备条件,并且不丧失眼前对私人客户的竞争。

2006年1月,国内外汇业务量最大的银行――中国银行计划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资成立私人银行公司的消息曾经成为市场焦点;2005年初,中国工商银行透露即将撤销私人金融部和住房金融部,合并成立零售银行业务部,同时各级分支行也将相应进行调整。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已完成了零售银行业务总部的设立。这些想法与现代私人银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一致的,但实现这样的思路,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即中国的商业银行还不能很快地完成混合经营的职能使命。借桥过河、借船出海,通过对理财服务业的整合,走出一条现实的综合化服务之路已成必然选择。

中小银行私人业务的上上之策

告别自我、实现自我、回归自我。私人客户需要什么?迅速成长起来的富人阶层需要什么?现代私人银行的发展与定位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壮大起来的私人理财业告诉了我们。私人尤其是富有阶层的金融需求广泛而深远,他们有银行服务需求,而且不仅是需要一家商业银行的服务;他们需要证券服务,而且不仅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服务;他们需要保险服务,而且不仅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服务;他们需要房产服务,而且不仅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服务;他们需要海外业务、信托业务、遗产遗嘱服务、税收筹划、养老筹划、教育筹划等等。这就是理财市场中存在的重要选择难题:MOP难题。这些众多的服务组合,不是哪家中小商业银行能够提供的,目前也不允许提供。但客户的需求就是客户的需求,我们无法“让”客户干什么,而是适应他们、满足他们。

长期以来,各个商业银行干的都是一样的事、一件事:那就是基于银行传统业务本身的(存贷、结算、服务)、同质化的产品及服务。一个商业银行使自己区别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风险管理、是产品创新、是流程管理。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还包括综合化经营以后的各种资产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为客户带来价值,是完全能够使自己与同行区别开来的硬功夫。产品创新不仅仅是银行业务产品创新,还包括综合化经营以后的多种组合产品创新,创新能力是基于风险管理前提的,有多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就能够创新出什么有价值的产品。流程管理是商业银行效率、规模经济的范畴。当前,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在这方面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呢?

中小商业银行中,谁有勇气适应市场客户需要而喊出“独立理财”的口号?谁有勇气告别“自我”而成为超我?客户是不管你我的,他们只关心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私人银行服务,完全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来提供全面的、跨越银行传统业务的服务。什么是独立理财?就是你不但卖自己银行的产品,还敢于向客户提供同行的产品及服务;你还要提供全面的保险产品及服务、投资产品及服务、信托产品及服务、房产及服务、国际业务、税收、养老、教育、出国等等,而且是彻底解决了MOP难题的服务。

壮士断臂的银行理财产品首发于中小银行,但遭遇尴尬的也正是中小银行本身。中小银行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并不积极推动理财产品,因为他们担心本支行的储蓄存款会因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而流失,存款业绩、利润贡献会受到影响。但却触动了同业银行的连锁反映,因为怕他行挖了自己存款的墙角,于是一场理财产品大战红红火火地展开了。这里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首创理财产品形成了马太效应,其它银行的储蓄存款会向首创银行流动,所以同业银行必须紧跟上去。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基层员工并没有勇气放弃自我,形成更大的光环效应。

当一个中小商业银行敢于告别自我的时候,客观、中立的待客态度会引起真正的马太效应,从而独树一帜地吸引高端客户,形成竞争优势。如果中小商业银行不能告别自我,还是沿续传统银行业务的路子,以自我为中心,在挖别人墙角的同时又怕失去已有客户的资金,那就会陷入自我封闭的困境。《金科玉律》讲了个法则,“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不因为中小商业银行惧怕客户资金流失就不流失了,其它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竞争、保险公司在竞争、基金公司在竞争、证券公司在竞争、房产公司在竞争,你能够保得住自己的现有成果吗?古人讲“不欺”两字,中小商业银行也应该有这个胸怀,“不欺”客户、不自欺,客观地、公正地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也许就是招商银行要打造“理财银行”的路子。

暗渡陈仓,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什么是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暗渡陈仓”?就是以“综合化服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最终实现“综合化经营”的目标,彻底把中小商业银行打造成现代私人银行,实现对客户的全面理财、全面价值提升。“综合化服务”能够有效地规避政策监管限制、产品创新约束、功能短缺不足。当前,中小商业银行还不能经营证券服务、保险服务、基金服务、房产服务和其他综合理财需要的服务。但中小商业银行完全可以整合市场现有的金融及相关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培育了庞大的客户群、培养了大批理财人才队伍、孕育了核心业务体系。随着条件的成熟,不断地推出多种产品创新和服务,最终走向混业的综合化经营。比如现在已经允许商业银行开办基金公司,根据新近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创新指引,商业银行还可以开办保险公司。尽管路子还很长,但未来之路已经开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明天即将到来。

什么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就是借理财市场中具备实力的、规范的、有能力满足高端客户理财需要的专业理财公司,实现中小商业银行自己的功能不足。为什么要借这块石头?因为商业银行要像个银行,最有价值的、最能代表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还是银行核心竞争的“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和流程管理”。商业银行不能“不务正业”,放弃自己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价值而热衷于经纪类收入的“经纪人”,成为其它金融及相关产品提供商的人。同时,借助理财公司来完善和达到“综合化服务”,也是为商业银行设置了一道防火墙,规避了相应的风险。现代兴起的理财公司等经纪、顾问类公司,虽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还不是金融和理财服务的主流,至多是金融和理财服务行业的一些“石头”。而商业银行更要看中价值客户这些“美玉”,让这些“石头”为商业银行带来“美玉”,而商业银行分一些较低的成本给这些理财公司。理财公司,尤其是新兴的独立理财公司,他们能够辛勤地、踏实地做好自己的角色,综合化地和整合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及相关服务提供商的产品。中小商业银行只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采取嫁接服务的手段,完成自己对高端客户的理财承诺,最终高端客户这些“美玉”就进到了中小商业银行。“美玉”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篇4

从国际范围上来看,最优秀的现金管理服务提供者都是知名的大银行,从包括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及荷兰银行等国际大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经营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银行通常将该项业务部门作为行内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有独立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可以很清楚看到每项产品营业收入和每位销售经理的销售收入,并以此作为对产品经理和销售经理激励的依据。

其次,银行服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一般都提供跨国服务,先进的欧美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业务能够做到查询全球分支机构的各银行账户信息,如账号、借/贷情况等详细信息,支持跨行收款和信息报告,以便客户进行自动对账。

第三,银行服务手段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以德意志银行为例,通过为公司客户提供功能强大的现金管理核心平台――

DB-Direct,可以为集团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提供针对所有地区/国家、所有机构、所有业务、所有银行、所有账户、所有货币的财务最优化调节方案,以及最佳的实施路径,并负责完整的自动化执行。

第四,组织结构相对固定。与国内银行许多不同层次客户经理对应客户不同层次的分支机构的常见做法不同,国外银行通过一位集团客户经理或一个经理小组来提供该客户所需的全部现金管理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现状

在中国,现金管理业务是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和大型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向中国迁移,而为国内商业银行界所熟知的,促使中资银行开始提供现金管理产品和推出自己的品牌,但这也仅限于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极少数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02年开始,中资银行陆续全面抢滩国内企业甚至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业务,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现金管理品牌“财智账户”和“十大解决方案”,截止2007年9月底现金管理客户已超过5万户,主要客户有中德合资上海克虏伯、柯达(中国)、东方航空等中外大企业。招商银行在2005年11月提供“集团通”本外币现金池服务的基础上,2007年9月又正式推出批发银行业务品牌“点金|公司金融”旗下以“C+”为标识的现金管理品牌体系以及“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CBS)”服务,实现跨银行的账户管理和付款交易管理,目前招商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企业客户近4000户。

随着国有大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开展,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对现金管理业务进行积极尝试,如广东发展银行在2007年下半年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开展现金管理业务经验,将相关公司业务产品和服务进行整合,并逐步完善系统和研发配套新产品,在全行重点推出了现金管理业务,引起客户强烈反响,成功营销百胜餐饮(广东)有限公司、江苏舜天国际集团和中山市万荣营销有限公司等一批集团客户,为这些集团公司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集团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且通过集团统一管理及调配内部资金实现子公司账户零余额管理。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初具规模,具有独特的网点优势和巨大的客户资源优势是外资银行所不能代替的,但是包括中小商业银行在内的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在发展现金管理业务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观念滞后,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缓慢。目前,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将现金管理业务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现金收、付款业务,而对包括结算、银行账户管理、融资、投资、咨询、账户透支、现金池和公务用卡等在内的一系列广义的现金管理业务认识不够深刻,还没有意识到为企业设计现金管理财务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能为银行带来收入,增加银行效益;尤其是没有认识到现金管理业务是当前以至将来商业银行竞争重点优质客户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组织架构松散,缺乏“一站式”服务的现金管理理念。国外先进银行现金管理核心竞争优势在于通过垂直化条线管理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并以有效的交付渠道整体实现方案功能,而不是向客户分散地销售现金管理产品。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般多为总分行体制,没有专门的现金管理业务线,而涉及到现金管理业务的各项产品及服务多分散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会计结算、电子银行和科技等多个部门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在职责划分和管理目标上相对独立,不是以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和收益增加为统一目标,跨部门管理带来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特别是在拓展新业务方面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协调配合不力的现象,已不适应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和竞争需要,这样一方面造成推广效率低、客户信息需求反馈慢、产品升级换代慢;另一方面,客户使用不同的现金管理产品时,往往需要联系多个部门,手续繁琐。

经营模式的差异,缺少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和管理核算系统。与国外银行不同,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没有专业的现金管理服务团队,而是由身兼数职的客户经理承担,客户经理既负责现金管理产品的销售,也负责信贷产品的销售,还负责客户关系的日常维护和客户需求的挖掘等工作,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现金管理业务中,在信贷产品短期内利益更大的情况下,现金管理服务的销售得不到保证。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国内银行也大多没有专业的产品经理团队为客户经理提供专业支持,在销售完成后,缺乏专业的实施和客户服务团队保证实施效率和售后服务质量。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核算系统,无法清晰计算出每个产品营业收入和每个销售经理的销售收入,并以此作为对产品经理和销售经理奖励,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考核和激励制度,如果采用现行考核和激励制度,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由于考核和激励不到位造成的脱节现象,难以达到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目标。

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学高效完善的产品研发机制。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在大类上没有显著区别,但各类产品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服务,没有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收费缺乏科学量化依据,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由多个部门管理,研发力量分散,有限的研发资源不能集中使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业务部门对产品研发的预算没有决定权,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新产品和原有产品新功能的研发主导权在电子银行和信息技术部门,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缺乏品牌经营意识,无强势营销的规划。除个别商业银行已经在探索以市场运作规则对产品进行有效包装、打造品牌外,国内大部分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品牌宣传多数停留在产品功能宣传上,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和无强势营销的规划,要不就是“东施效颦”,品牌大而空,市场定位模糊,针对性不强,不能取到强有力的宣传效果。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策略和途径

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放松管制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优质企业“融资脱媒”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发展现金管理业务,有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建立与客户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并逐步实现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改变目前规模有限,在息差收入上占比较高的现状。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灵活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目前可以应用现金管理业务的目标客户主要有以下几类。

集团型和连锁型企业客户。随着经营环境和经营观念的变化,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和连锁型公司开始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资金收益,这一切都迫切要求银行为其量身定制综合化、最优化和个性化的现金管理方案,现金管理这一利润丰厚的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

政府机关、事业法人客户。此类客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可以决定某一行业或者某些行业的发展、某一或某些大项目的投向;客户信用良好,是非常优质的客户,一般只有存款和结算的金融需求,对其他金融产品的需求并不强;具有非常高的附加价值,通过与此类客户的合作,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潜在的客户和利润;对银行内部系统网络支持、银行服务效率、银行的品牌和形象等比较关注。

目前,政府部门与银行合作的典型形式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强大的结算网络而为政府部门、事业法人客户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收付款服务,这样的服务水准还维持上简单现金管理水平上。所以,这类业务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银行的现金管理水平。

金融同业客户。随着商业银行经营领域的拓展,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比较优势来为银行同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提供专业的现金管理服务,使它们能够更专注于自己更有优势的业务领域。因为金融同业客户对现金管理也比较了解,所以这类客户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因为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原因,他们主观上更情愿将现金管理服务外包给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提高自己的现金管理水平,针对每一类金融同业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其设计出更符合其利益的现金管理方案,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从目前银行与金融同业合作的情况来看,在现金管理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为解决中小商业银行开展现金管理业务时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定产位,提出以下重点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策略和途径。

转变经营观念,重视现金管理业务的拓展。中小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现金管理业务是当前以至将来的竞争焦点和手段,相比国内外先进银行,也不要盲目悲观,虽然在业务系统和产品方面与其他银行有差距,但只要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现金管理业务,凭借综合实力和发展速度,完全有可能在现金管理业务的某一点(方面)或某个重点区域(客户基础好的分行辖地)取得突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时,广泛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经验,关注国内外银行发展趋势,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好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在条件成熟时,推出新型的、高档次的、高技术含量的现金管理业务产品,以使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逐步接近国内银行业的先进水平,稳步推进现金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

调整组织架构,建立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相互协作的营销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以产品为主线的管理模式,设立以效益考核为核心的专门现金管理服务部门,建立一个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营销体系。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对客户需求的梳理、制定规划并参与研发工作;在产品的后期管理阶段,由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制定营销策划、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产品的销售支持以及产品的市场考评。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分工不同、职责明确,但二者又是相互协作的。由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客户经理更强调对客户的纵向了解,并将信息反馈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加强对产品的纵向了解,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产品的推销。这种中小商业银行营销体系在扁平式架构下,相比机构庞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上可以突出效率和速度。

建立和完善现金管理业务的管理机制,争取竞争主动权。首先,是建立客户综合贡献度评价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对客户综合贡献度的深层次分析评价机制。一般都是从日均存贷量、中间业务收入等存量指标审视客户价值,难以进行长期、规范和有效的客户跟踪分析和反馈,由于没有统一的客户管理系统和分析手段单一又使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需求潜力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现有的或潜在的现金管理需求,来提供相应的现金管理服务。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着手建立全面的客户综合贡献评价机制,使用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进行跟踪和分析。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现金管理业务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现金管理所服务的大型集团客户往往涉及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横向业务协作,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现金管理业务是强调“主办行为主,相关分行配合”的原则,依靠行政管理方式多于市场机制方式,缺乏以利益为导向的考核和利益补偿机制,造成业务发展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金管理服务的全面推广和深度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特别在向集团型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方案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

整合现有产品,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有的现金管理产品,虽然已经具备了账户实时查询、资金实时划拨和初步的资金归集等基本功能,但离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比较优势不明显,且系统的功能也相对单一。为此,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树立起以客户的综合化需求为基础、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现金管理服务理念,满足客户最优化的需要,着手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整合现有资源,完成对资金归集和现金池两大系统的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的整体功能。从现金归集方面来看,虽然较多商业银行原有的网上银行网络已经初步实现了集团母子公司之间、主账户与子账户之间的归集,但是由于现有系统不完善和研发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现金池很多功能难以实现延伸和优化,客户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例如当客户实现全国范围收款时,没能得到付款方的信息;现有的小额支付系统已经开通跨行或跨地区现金归集时,而网上银行却一直没有实现等。因此,亟待整合现有资源,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客户高层次现金管理的需求。

另外,在对现金池的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对现有产品进行有效地梳理整合,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服务模式;其次,在保证实现各子账户的零余额管理的同时,还需逐步提供虚拟现金池、投融资服务、集团内部结算和外汇衍生工具等高层次现金管理产品。

第二,解决好产品管理分散和营销分散的问题。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金管理这条主线,将低层次、低效益产品与电子银行、银行卡、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等高层次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和包装,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精品业务,使现金管理产品充分体现综合化、最优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强化品牌建设,全面发掘市场机会。众所周知,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5~10倍,尤其一旦一家客户选定某一银行为其现金管理业务主要合作银行后,客户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都将依存这家银行,这也就是品牌忠实度问题。为更好地服务于优质客户,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中小商业银行整合相关产品和服务后,根据不同行业存在现金管理需求制定相关行业现金管理解决方案,加快打造极具市场冲击力的“强势品牌”,实现品牌增值和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并要注意品牌营销全国统一策划,统一宣传渠道。

篇5

    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据悉,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提供的出口占60%,上缴的税收占43%,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意义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

    (1)大客户资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大客户基本都建立了资金网络,资金实行集约化的管理,导致银行大企业存款、贷款业务份额逐步下降。

    (2)大客户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传统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例如,短期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使“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3)银行同业目标市场趋同,激烈竞争导致银行在与大客户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贷款议价能力不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较低。迫于竞争压力,目前银行许多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特别是垄断性大集团客户大部分是基准利率下浮10%,而对大客户的中间业务也往往因追求可观的贷款利差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2 、中小企业贡献度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1)银行对于中小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调查数据显示,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70%,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基准利率上浮20%,远高于其他贷款收益,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的85%来自中小企业,中间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中小企业也是创收主力军。

    (2)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分散集中度风险,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大部分为短期信贷产品,拓展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短期信贷产品,对于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重要意义。

    (3)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较多,而各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在总客户数中占比例极低,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

    三、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贷款难原因分析

    1 、信用体系不完善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从银行角度来看: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非常短。根据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有70%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5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10年的中小企业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就慎之又慎。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

    2 、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

    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房地产抵押是当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担保公司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加之常常以行政权代替土地资产经营权,带来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导致的后果就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

    《担保法》明确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3 、信用管理和经营环境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和财务数据失真,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我国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尚未形成。

    四、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但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

    是说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4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 、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

    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谋求新的业务增长基础。我们应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来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在运用适合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技术、违约率统计、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等来规避小企业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通过提升价格来覆盖风险和成本,最终体现效益目标。

    2 、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

    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首先,表现在小企业风险定价能力不强,没有体现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个性化差异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业务特点;其次,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第三,资源配置大部分向大客户和大项目倾斜,银行网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财务成本核算上看,如果仅做大项目,缺少中小企业客户,就不能完全摊销由此产生的成本。

    3、 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首先,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其次,与大企业采用一样的信贷操作流程不适合小企业特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就是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相对于大企业的“批发”业务,小企业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心必须下移,只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才能了解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第三,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用同大企业一样的产品很难满足小企业“短、平、快”式的融资需求。

    五、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建议

    1 、信贷资源应选择重点进行倾斜,“择优支持”是银行应坚持的政策取向

    (1)重点支持中型企业。我们习惯于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合称为“中小企业”,将两者同等看待。而实际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银行的贡献、贷款质量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中型企业贷款明显优于小型企业贷款。

    (2)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

    (3)重点支持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中小企业。据对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风险也很不相同。贷款质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再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贷款质量较差。

    2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品牌质押贷款服务。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就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来“速贷通”、“成长之路”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

    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篇6

1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据悉,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提供的出口占60%,上缴的税收占43%,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劳动力、促进市场竞争、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 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意义

2.1 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

(1)大客户资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大客户基本都建立了资金网络,资金实行集约化的管理,导致银行大企业存款、贷款业务份额逐步下降。

(2)大客户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传统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例如,短期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使“金融脱媒”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严峻考验。

(3)银行同业目标市场趋同,激烈竞争导致银行在与大客户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贷款议价能力不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较低。迫于竞争压力,目前银行许多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特别是垄断性大集团客户大部分是基准利率下浮10%,而对大客户的中间业务也往往因追求可观的贷款利差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2.2 中小企业贡献度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1)银行对于中小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调查数据显示,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70%,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基准利率上浮20%,远高于其他贷款收益,公司类贷款利息收入的85%来自中小企业,中间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中小企业也是创收主力军。

(2)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分散集中度风险,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大部分为短期信贷产品,拓展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短期信贷产品,对于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重要意义。

(3)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较多,而各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在总客户数中占比例极低,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贷款难原因分析

3.1 信用体系不完善使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

从银行角度来看: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着天然的屏障。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非常短。根据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有70%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5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10年的中小企业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就慎之又慎。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缺位,使逃避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

3.2 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

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地。房地产抵押是当前银行发放贷款通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担保公司防范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加之常常以行政权代替土地资产经营权,带来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导致的后果就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

《担保法》明确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3.3 信用管理和经营环境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和财务数据失真,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我国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征信管理尚未形成。

3.4 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了银行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但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是说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

4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4.1 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

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谋求新的业务增长基础。我们应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来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在运用适合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技术、违约率统计、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等来规避小企业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通过提升价格来覆盖风险和成本,最终体现效益目标。

4.2 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

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首先,表现在小企业风险定价能力不强,没有体现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个性化差异较大、成本相对较高的业务特点;其次,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第三,资源配置大部分向大客户和大项目倾斜,银行网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财务成本核算上看,如果仅做大项目,缺少中小企业客户,就不能完全摊销由此产生的成本。

4.3 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首先,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其次,与大企业采用一样的信贷操作流程不适合小企业特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就是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相对于大企业的“批发”业务,小企业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心必须下移,只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才能了解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第三,缺乏有针对性的产品。用同大企业一样的产品很难满足小企业“短、平、快”式的融资需求。

5 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建议

5.1 信贷资源应选择重点进行倾斜,“择优支持”是银行应坚持的政策取向

(1)重点支持中型企业。我们习惯于将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合称为“中小企业”,将两者同等看待。而实际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银行的贡献、贷款质量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中型企业贷款明显优于小型企业贷款。

(2)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

(3)重点支持股份制、民营、外资等中小企业。据对几家商业银行贷款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风险也很不相同。贷款质量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再次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主要是个体工商户)贷款质量较差。

5.2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选择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动产质押贷款、品牌质押贷款服务。积极引进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融资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办理保付、包买票据、福费廷等业务,以适应国内外统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多层次融资要求。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优势、网络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就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来“速贷通”、“成长之路”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

5.3 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要加强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2)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篇7

关键词:

中小型餐饮企业;服务营销;消费者需求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吃文化”最悠久的国家,很早我们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也说过“: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可见,从古至今,吃饭一直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吃饭紧密相关的餐饮业,尤其是贴近大众的中小餐饮企业的发展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吃饱穿暖就可以”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人们对于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现在中国的餐饮市场广阔,外资企业纷纷抢占中国的餐饮市场,外资企业先进的服务营销理念对服务营销意识薄弱、体制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作为以大众消费群体为主的中小型餐饮,要想能够持续地、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就要做出更大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的商业竞争就是服务竞争,然而作为以服务为主的餐饮企业,服务更应该是重中之重。因此,服务营销的作用日益突出,做好服务营销是餐饮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餐饮业的服务营销

在我国,餐饮业是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的,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既然作为一种服务活动,那就与源于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服务营销分不开,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并在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所谓餐饮业的服务营销,就是餐饮企业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饮店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企业团体的优势,创造商机,满足顾客需求,使现有的顾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期利润的最大化。

2中小型餐饮业的现状

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去餐馆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由于中小型餐饮企业量大、点多、且地域分布广,又具有贴近市区、靠近消费者和机制灵活、反应敏捷等经营优势,正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不断涌进,西式快餐的逐渐兴起,例如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势必会影响中小型餐饮业“。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接待、公款消费直线下降,高端餐饮业虽然积极地改变转型,但一时难以改变现状,大众化餐饮因为其物美价廉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在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下,特色餐厅日异吸引着食客们的目光。健康饮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中小型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餐饮业的营业收入相对降低。但是,2015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颁布,餐饮业进入一个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建设新阶段。这意味着2016年的餐厅可以提高消费者用餐安全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饿了吗、美团等外卖O2O的出现,使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会使餐饮市场更加细分。

3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1中小型餐饮企业不合理的人才配置从目前的餐饮人员来看,基层服务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低,对餐饮的服务认识不足。中小型餐饮业的管理人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内部提拔型,这一类的人员都是从基层服务工作做起,一步步提升到管理人员的位置,他们对于餐饮的经营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严重缺乏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越来越趋于系统化和模式化的现代餐饮管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仅凭丰富的经验,往往不会有显著的效果;第二种是从外部引进,这一类人员都是专业学习现代的餐饮管理知识,知识储备丰富,但是缺乏对餐馆的管理经验,纸上谈兵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餐饮业需要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

3.2对消费者的需求认识不到位,顾客忠诚度低餐饮业作为一个服务业,是一个为顾客服务,以顾客为上帝的经营活动,就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要务。然而,中小型餐饮入行门槛低,大众的需求量大使得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由于菜品味道不好、服务态度差、服务速度慢,以及频繁地更换商家、食品卫生等问题,难以形成较高的顾客忠诚度,这主要是因为商家对顾客的需求把握不准。现代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食物,更需要的是优质的服务和安全放心的食品。对于现代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大多商家还无法满足,消费者希望能在用餐过程中体会到其他增值服务,例如餐厅表演、等位时的美甲服务等。

3.3中小型餐饮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特色化的标识连锁餐饮的兴起,加深了人们对管理体系的重新认识,从就餐环境、管理体系、服务人员的服装、菜品的口味都有标准的规定。然而,我国的大多饭店都是根据老板的喜好来判定菜品口味、餐厅装修等,仅仅是老板直接管理整个餐馆这种形式,没有严格的分工和标准化的服务。在追求特立独行的今天,中小型餐馆普通的装修、毫无新意的菜品,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难以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4中小型餐饮业的服务营销发展策略

4.1突出特色化、品牌化由于中小型企业具有面对大众化的特性,故无法与高档酒店媲美。中小餐饮企业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让自己和同行业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不同,并且,这种不同要让消费者感知到。中小餐饮企业可以突出“小而精,小而优”的特点,放大优点,弱化不足。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推测出消费者对哪些方面更加重视,从而强化这些方面,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对餐饮市场上消费者的倾向、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对餐馆服务进行提升。从服务上,可以从热情周到的服务,一些贴心的细节服务入手(海底捞就是最好的例子)。上菜速度、就餐环境也可以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文化与味道的结合,历史与味道的结合,可以让消费者吃出品味,吃出回忆,这种主题餐厅也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4.2提高中小餐饮企业人员素质,形成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我国餐饮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和餐饮企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日异显现出来,这是制约中小型餐饮企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从衣着、语言、肢体动作等都要有严格的规范标准,要使用文明用语,培训对应急状况的处理,可以对新上岗的服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并且严格地审查,只有合格的人才可以上岗。关于从基层提拔上来的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有关餐饮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补充知识;从外面聘用的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三个月或者更多的基层服务体验,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从而进一步分析书本中的体系是否适用于这个企业。中小餐馆自古以来都是以厨师的经验操作为主,同一个厨师也许会做出不同的味道,这就要求企业要对菜品的制作流程、用法用量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严格的考核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4.3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中小型餐馆是重复率较高的行业,餐馆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消费群体是每天都有需求,并且口味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尤其大中城市的上班族,他们对小餐馆的依赖更为明显。对中小餐馆来说,每天的顾客群体只有那么多,所以,对中小餐馆来说,回头客尤为重要。想要提高消费者的重复率,就要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加大他们的忠诚度,他们也会介绍亲朋好友来消费的。首先,餐饮产品的质量是顾客满意的基础,中小餐饮业不仅有低廉的价格、可口的菜品,优雅的环境也是顾客满意的原因。其次,贴心周到的服务也是顾客满意的必要条件,对于顾客的不满意要在顾客走出店门之前解决好,为顾客的下次消费做好铺垫,这就要求餐厅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应急素质。最后,餐厅良好的服务设施配置,婴儿的座椅、哺乳期妇女提供哺乳间、为酒后的司机提供代驾等,通过细节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高忠诚度。

4.4解决中小企业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健康饮食已经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是否干净健康已成为消费者选择一家餐馆的重要标准。餐饮企业固然要想尽一切办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无论怎样都应该把消费者的安全、健康用餐放在首位,健康餐饮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需求,更是餐饮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1)原材料的来源:对农贸市场上小商小贩贩卖蔬菜的质量进行监督;执法部门对黑作坊、黑心商家进行打击防范;对农民进行农作物的田间种植技术培训,以便种出健康的产品。从根源上整治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2)从经营者的角度:对原材料的购进门槛进行设置,从正规渠道购进原材料以便质量有所保障;建立优质化、透明化的厨房,对厨房的卫生,食材的储存制定严格的标准,可以建立透明化的厨房,让食客们自由地参观厨房,监督食品的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们吃得安心、放心,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成为餐厅的一大特色,吸引消费者。(3)从消费者的角度:消费者增加维权意识,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及时维护。

4.5中小餐饮企业的内部营销所谓内部营销,以解决内部员工满意度为基础,来改善和提高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并进一步提高顾客忠诚度,可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如果餐厅的服务人员不热爱自己餐馆,那他就很难让顾客喜欢上这家店。对中小餐饮企业来说,有时候严格死板的制度难以形成好的效果,还需要加强内部营销建设。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和员工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比如,餐厅服务人员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企业可以为员工免费提供住宿,使员工们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以为员工免费提供丰富可口的工作餐;为了缓解长时间工作的厌倦和劳累,定期安排举行员工聚会等。让员工感受到人文的关怀,真正地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提高企业凝聚力,自觉地为企业着想。在任何一家饭店中,为了使顾客感到满意,饭店也必须追求员工的满意度,因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心甘情愿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真正地树立“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理念。

5结语

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竞争阶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发展壮大,就要从外部营销和内部营销两方面着手,使内部员工的忠诚度带动外部顾客的忠诚度,以达到二者的共同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认清市场的发展趋势,紧跟消费者的想法,从而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全球化经济的今天,面对国外投资者的侵入,他们拥有先进成熟的管理手段、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中小餐饮企业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外国的管理体系,根据自身特点研究出适合本企业的方案,是我们进步发展的机会。中小企业要把握机会,学习外国先进的服务营销理念,积极主动地改变营销方式,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体系;创新我们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启中小餐饮企业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王淑芹,邱敬玮.中小型餐饮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9).

篇8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有

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二元回归法,对连云港地区200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看,本文认为在连云港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大型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有一定分化倾向。实证检验表明:各地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与表征金融成本相关指标,如人均gdp关系不大,与表征政府市场化服务取向的指标,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由于连云港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如理论界所探讨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越是不容乐观。

造成连云港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拓优质中小型企业市场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已步入正轨,成为具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且在担保能力上也远胜于初创期的小型企业,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客户。由此可见,政府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政府市场化服务能力,也就是提高对中小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切实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上议程;其次,要鼓励金融发展多样性,除了银行还要发展保险、证券以及合作社和信用社,等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放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z].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王颖捷.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samuelson p a.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2.

[5]space.the final frontier[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6.12.

篇9

一、引言

中小企业规模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在区域经济体内,会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已经成为转型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迅速的发展起来,截止到2008年已有1,136个中小型企业,实现总产值达644亿元,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看,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银行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比如,peek和rosengren(1996)对1993~1994年新英格兰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比合并前减少了。李奎(2006)从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认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针对目前对市县级范围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从连云港市县级层面出发,实证研究了当地2000~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和中小型企业发展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集中度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生严格的反相关现象,而且在连云港地区政府,市场化服务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关于连云港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型构建

金融市场演化的内在规律是顺应经济产业、技术结构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把资本配置到在特定发展阶段最符合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中去。就银行组织体系而言,银行业结构也一定要服从于实物经济中优势产业部门发展的需要,通过经济中产业、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来。合适的银行结构必须能满足不同要素禀赋结构经济条件下各类产业和企业融资需求。问题细化到企业规模和银行业结构关系上,银行业结构必然需要与企业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企业的融资需求取决于资金投入的收益和资金筹措的成本。资金筹措成本又分为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金融体系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成本三个部分。因此,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分工比较优势实际可以视作资金使用机会成本和企业资金需求普遍性条件下,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决定银行体系的资金提供方式和规模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知道,行业平均规模越大,银行趋于集中有利于行业增长,对中小企业而言,分散的银行集中度有利于企业增长,本文选用连云港市各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差异是否受区域银行集中度差异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进行测量。银行集中度的计量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金融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法、供给的交叉弹性、绩效市场结构衡量法、勒纳指数、贝恩指数等,但很多方法在计量市场集中度时统计信息要求很高,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的绝对衡量方法。

绝对集中度,用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市场份额之和来衡量一个地区的银行集中度,模型如下:

三、银行集中度与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连云港地区主要有4家最大的银行,他们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本文针对这4家银行计算连云港地区的银行集中度。采用2000~2008年连云港地区的存贷款数据,分别计算出存贷款的银行集中度,结果见表1。(表1)

由表1可见,连云港地区保持着相对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但是集中程度在9年间有所下降,其中存款cr4由62.34%降到49.77%,贷款集中度由54.74%降到44.29%,分别降低了13个和10个百分点,说明连云港地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正在提高,但是银行集中度过高的情况并没有改变,4大银行存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较高的份额。

利用eviews工具,对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表2)

实证结果与理论比较符合的是考虑金融环境的情况下,银行集中度与小型企业发展反相关,但p值比较大,达到了0.998,显著水平很低。可见在连云港,中小型企业与银行集中度的相关性不是很突出,这更反映了中小型企业的自发性,中小型企业创业之初,各地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培育情况都不是重要条件,4大国

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很难惠及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地制宜,从事一些初级加工生产,发展极具草根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中的二元回归法,对连云港地区200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检验结果看,本文认为在连云港大型商业银行对大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大型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有一定分化倾向。实证检验表明:各地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与表征金融成本相关指标,如人均gdp关系不大,与表征政府市场化服务取向的指标,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有较大的相关性。总体来说,由于连云港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性,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服务的机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如理论界所探讨的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有率越高,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越是不容乐观。

造成连云港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日趋深入,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拓优质中小型企业市场成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上都已步入正轨,成为具有一定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并且在担保能力上也远胜于初创期的小型企业,逐渐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客户。由此可见,政府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政府市场化服务能力,也就是提高对中小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切实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提上议程;其次,要鼓励金融发展多样性,除了银行还要发展保险、证券以及合作社和信用社,等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放中小企业的枷锁,使其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z].2000.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王颖捷.金融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samuelson p a.spatial price equilibrium and linear programm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2.

[5]space.the final frontier[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6.12.

[6]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10.

篇10

某城市商业银行A支行在2010年初到2011年10月末一年多时间内,中小客户数由11户发展到146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由1亿元发展3.76 亿元,由于其支持了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2011年,该市委市政府授予其“年度国企争当奖”,其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经验值得探讨和借鉴。

1 A支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经验

A支行发展中小企业的方法,其可归纳为:发现客户—储备客户—选择客户—锁定客户—监管客户,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1 发现客户——立足地区域经济特点,关注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

该行在分析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和宏观政策走向的基础上,将支行所在的A县工业的三大支柱中的汽摩配和皮鞋工业作为营销重点,大力发展该行业客户。截止2011年11月末,以上两个行业的客户数分别占支行中小客户数的48%和18%,贷款余额占支行中小贷款余额的61%和15%。通过把握当地经济脉博,既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实现了银行零售业务的批发化、风险控制的集约化,最终实现了银行的盈利目标。

1.2 储备客户——寻找具有带动性的合作伙伴,以1+N的模式实现集约化营销

A支行在储备客户过程中,通过与园区、担保公司、行业协会、核心企业的合作,通过1+N的模式,储备了大批客户,成功解决了中小企业行业、地区分散,客户储备人力资源消耗大的难题。一是加强和县内几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合作,跟踪当地园区招商引资进度,作好项目储备。截止2011年9月30日,支行存量中小企业授信客户归属园区的企业有42户,占全部客户数的45%。二是加强和担保公司,特别是本地担保公司合作,与担保公司相互推荐客户。目前支行46户中小企业贷款由担保公司担保,其贷款余额达到2.655亿元,户数和余额占支行中小企业贷款的52%和74%。其中,A县当地一家担保公司的担保余额占中小贷款余额的20%,涉及客户27户,占支行全部中小客户数的31%,占担保公司合作客户数的59%。三是加强和皮鞋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了皮鞋行业客户的储备库。四是抓住核心客户,对其上、下游客户进行拓展。如仅当地一家知名整车厂商的变速器供应公司就为支行带来了7户配套企业。

1.3 选择客户——合理设定本行的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风险难以掌握,因而如何选择客户也成为中小企业拓展中的难点。支行经过培育期的摸索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险控制标准和流程。一是形成了两个“三有”的准入标准,即:“有订单、有市场、有效益”,“有固定资产、有经营团队、有员工宿舍”,严守风险底限。二是支行调查环节制度化,要求支行领导直接参与,其流程为:至少两名客户经理初步接触客户—业务部经理及至少一名行领导现场考察—客户经理收集客户资料及担保方式设计—按流程上报审批。以上环节中缺一不可,任一环节均有权对业务提出否决意见。

1.4 锁定客户——用好授权,提高效率,在竞争中突围

目前,A县银行已达10家,如何突出优势,成为业务的拓展的难点之一。经过分析,支行认为本行应利用授权的优势,重点突出本行政策灵活,效率高,服务好,以满足中小客户贷款金额小、时间紧、期限不长的需求。对权限内业务,支行决策迅速,敢于拍板,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较强的竞争力。截止2011年11月末支行中小业务中,权限内业务笔数93笔,余额达到1.97亿元,笔数和金额分别占支行中小业务的78%和55%,成为支行拓展中小业务的杀手锏。同时支行和客户合作采取授信额度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支行合作时间长,确认风险可控的客户,则吸引客户将全部资产业务集中到我行,扩大该行的市场份额。

1.5 监管客户——管住客户的现金流

为控制风险,支行除按总行规定的基本要求外,在贷中注重落实审批条件,贷后注重现金流监管。一是加强放款程序的审核,严格落实放款条件。支行设计了《A支行授信业务放款程序审核流转单》,列出放款环节审查的10大要点,如:抵、质押明细是否与决议相同、是否按规定办理相关担保手续并出示原件等。要求经理办客户经理和放款初审岗逐条审核签字。二是加强对借款人现金流的控制。凡在我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支行要求企业必须在该行进行回款,对仅由我行提供融资的,回款金额原则上不得少于企业收入的80%。一旦回款未达以上水平,支行将采取利率上浮等惩罚措施。如因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回款减少,支行则将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现金流的监管,支行成功地实现了对企业的非现场监管,有利于提前发现企业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大大地节约了支行的人力。

2 A支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建议

2.1 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风险补偿中角色过重,建议强化对担保公司的管理

目前支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中,由担保公司保证的贷款已占支行中小企业贷款的74%。同时担保公司在支行的客户引荐、风险补偿、贷后管理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支行应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管理,密切关注担保公司的资本流向、高管层的人员变动、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严防风险外包。

2.2 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有待加强,建议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经营情况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支行应加强贷后管理,建立中小企业的授信后评价体系,充分评估客户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对经营不善的客户及时退出。

2.3 中小企业销营管理难度对客户经理要求很高,建议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客户经理的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A支行共9名客户经理,其中专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6名。截止2011年11月末,支行授信客户数已达151户,人均管户数达到25.1户,在全行名列前茅。随着支行业务的发展,支行客户经理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支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目前情况看,已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是部分续贷业务上报不及时;二是对贷后条件的落实跟踪不到位,如回款要求的落实情况等;三是受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制约,部分新拓展客户的贷前调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 结束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银行应从当地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特点入手,培养自己的客户群,根据当地的产业集群的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来把握信贷投放方向和节奏,最终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