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学精细化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6 17:20: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学精细化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学精细化管理

篇1

一、科学管理是旧时代的散弹枪

泰勒的管理实践集中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个时代整个世界仍处于农业时代,尚未完全步入工业社会。当时的美国,教育并不发达,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很少,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整个社会物质生活贫乏,各种生活用品总体来说是供不应求,社会对产品重“量”不重“质”。然而,正是这样的时代特点,注定只要有枪就能成功。泰勒本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厂度过的,而且这些工厂大部分是钢铁厂,如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和著名的伯利恒钢铁公司等。当时的情况是,一边是市场对产品的强烈需求,一边是钢铁厂产品生产效率的低下,在这样一个时代,“散弹枪”的存在便是好莱坞电影里面王者归来的戏码。遗憾的是,泰勒却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几乎在各个行业中普遍存在着“磨洋工”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泰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总结出导致该现象的三个原因:其一,工人间存在谬论,认为每当本行业中产量有所实质性增长时,就会造成一大批工人失业;其二,目前通行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工人认为“磨洋工”是保护自己利益的最佳方法;其三,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凭效率低下的经验法则行事的情况,最终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在总结完原因之后,泰勒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体的劳动动作研究,设法通过提高对工人劳动力最大量的准确性来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并且鼓励管理者和劳动者合作,最终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工人和企业的共同富裕。通过努力,“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如果按照一种指数(1958年为100来计算),每个工人每小时制造的产出从1890年的21.2增加到1929年的52.0。”由此可见,科学管理带来的效率在不到40年提升了1倍。毫无疑问,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正是旧时代的“散弹枪”。

二、精细化管理是新时代的狙击枪

精细化管理的时代特点是微利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下降,社会已经由需大于供转变为供大于求,顾客对产品重视的是“质”而不是“量”,整个社会处于产能过剩和企业库存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只有推进全面精细化管理,才能够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才能够正确地分析市场经济的形势,科学与精确地给予自己市场定位,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拟定出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通过精细化管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成自己的目标,改善自己的产品和提高自己的利润。这样的环境,决定单单靠“有枪”还不行,还需要高精准的“狙击枪”。有一个关于煮鸡蛋的趣事:通常,中国人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去洗漱或干点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而日本人会把鸡蛋放入一个长宽高各4cm的特制容器,加入50mL水,1分钟左右水开,再过3分钟关火,然后利用余热煮3分钟,使鸡蛋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最后用凉水泡3分钟,使鸡蛋很容易就能剥开。跟中国人相比,日本人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量,同时还使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中国人和日本人,同样是煮鸡蛋,虽然效果相同,但是能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却不同。当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加剧,对于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是否能够精细化管理资源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诚然,如果要获得持续、可观的企业收益,就有必要向小故事中的日本人学习精细化,拒绝让企业的利润流失在管理环节当中。中国精细化管理的首倡者汪中求先生曾经指出;“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精细化管理从其来源角度,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或许是最早提出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人。泰勒通过对工人操作动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和改正了不必要的动作,总结出来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使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超过定额。理论上,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技术,它强调标准化和可操作,而科学管理的实践研究就是将工作的步骤标准化和可操作化,正所谓,理论来自于实践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常常认为在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或许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

作者:黄洪强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篇2

人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要的是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主体——税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形成一种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人本理念,激发干部工作热情,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安居乐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使每一名税务干部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干部职工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将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执法工作,细化为具体的执法岗位,以岗定责,以责定人,构建完整的岗责体系;对每个岗位的工作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设计科学、严密的工作规程;以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标准,对执法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奖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评议考核体系;与评议考核、执法检查相衔接,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追究。二是要严格落实好以查促管工作制度。通过税务稽查,不仅要查处纳税人违法违规的问题,也要发现和分析税务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强化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指明方向、找准症结、提供对策。

二、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是抓住征管工作的具体环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结着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断地关注细节,认真加以规范和解决,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纳税人户籍管理。这是税收征管工作最基础、最基本的管理环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征管范围,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户籍日常巡察、实地核查工作制度,防止漏征漏管;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籍管理的各类动态信息,强化和细化管理。

2、纳税申报管理。尽快探索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制度,使之成为税务机关强化税源管理、解决申报不实问题的一项重要管理手段。同时,要规范申报资料在征、管、查环节中的传递,注重申报信息的应用。

3、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管理,一是要明确管理责任。二是要明确管理重点——税基,就是要核实纳税人的收入与支出。三是实施分类管理。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后,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市场税源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对零星税源借助各行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对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等特殊税源,按地域分户到人,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定期开展清理。

4、征管工作规程。征管工作规程是开展税收征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操作规范,包括业务处理流程及与之相关的表、证、单、书等,建立科学、规范、严密的征管工作规程,是推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要求。由于各地在征管模式及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完全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工作规程难度很大,但其中的对外执法类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文书必须统一。

篇3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保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随着加强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施,最终的实施和管理体现在各预算单位,并由收付中心把关,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现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涉及极少。对经费的管理仅仅满足于事后核算,对经费的收支仅停留在核算和帐面平衡的考核。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然而,如果将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二)资产管理过于松散

收付中心从价值上管理核算资产,使用部门从实物上管理资产,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出现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的现象,致使收付中心的账簿与单位实物不符。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忽视报账队伍建设,职能弱化

近几年,预算单位在报账员选拔上随意性很大,无人过问,常常忽视专业业务水平。不少单位报帐员扮演“跑腿的”、“传话筒”。报账员的选拔、任免和培训等成了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财政体制改革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单位报账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连接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二、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依据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本着服务、核算和监督管理一身的原则,细化量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使财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日常收支业务不断规范,做到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结的工作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使财务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树立大财务意识,促进财务工作从记账核算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

首先,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扭转将财务工作视为单纯核算的观念。财务工作是核算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把财务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保证政府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完成。

其次,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现从事后核算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转变。收付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明确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是否有预算额度、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哪些职能服务上、达到什么标准),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解决什么问题),并协助业务专管员跟踪预算单位在事中、事后上达到什么标准、解决什么问题等,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

最后,还要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收付中心做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是财政的窗口单位,一方面要为预算单位服好务,另一方面还要为政府把好关,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在为预算单位服务上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预算单位的报帐人员,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对报帐员在会计核算上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时间,对违反财务规定和超预算的支出坚决不予办理。

篇4

1.预算单位在授权额度上与相关规定不相符

根据相关文件得知,在实施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区域内财政资金支付的形式包括两种,分别是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所谓直接支付是由我国财政部门向银行或者行签发支付指令,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下拨到相关的收款账户内。而授权支付则是预算单位在按照财政部门的基本要求下自行签发支付指令,相关的行则根据支付指令将资金支付到对应的收款账户之中。从某种角度分析,授权支付的形式与《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中的规定不符合,往往会在授权支付之后,因为行与国库清算时余额不足会形成财政透支现象。

2.拨款书与印鉴管理存在缺陷

现如今有非常多的地方财政部门的拨款书管理比较松散,且签发的拨款书的编号比较混乱,比如拨款书随意摆放或者出现重复编号的现象。另外,我国财政部门缺乏完善的印鉴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国库资金风险出现,对资金安全造成威胁。

3.财政部门难以做到“零余额”

当前有非常多的地区为进一步解决支付瓶颈的问题,很多财政部门会事先在行设立“小额现金账户”,从而将国库内的大笔资金预拨到“小额现金账户”之中。另外,在依据预算单位的实际需要中,财政部门集中各支付部门严格按照预算单位的申请资料将款项拨付到劳务者手中,虽然这种支付方式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却缺少了国库监督环节,甚至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滞留在银行内部,长此久往则会形成“第二国库”。

二、财政国库支付如何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诚如上文所言,在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问题层出不穷,无法真正推动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有序发展,并且也无法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有序发展,则需采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加强预算编制改革

在新形势下财政资金需打破传统的模式,不再区分预算内外,简而言之便是要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积极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保证国库收支能够对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有所了解,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所有的财政收入都被纳入到国库监督范围之内。另外,还需要改变预算年度,由原先的历年制转变为跨年制,由于我国预算年度在1月份,但是大多数审批预算在3月份以后,导致1月份的预算执行缺乏规定。鉴于此,可以采取跨年制,保证全年预算都有法律依据。

2.加强监督与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保障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稳定发展,那么则需要对预算执行进行控制,可以从制度设计、机制运行以及动态监控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库支付制度,并且要在当前实际发展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与优化,以此提高支付效率。其次需要改革监管方式,比如在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基础上,可以构建监控、预警、分析、查询为一体的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监督与管理。

3.加强应用电子化建设

在新时代中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国库支付制度改革中,能够实现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资源共享。另外,在国库支付制度的整体运营下需要加强网络的利用,可以构建国库资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或实施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保证国库支付制度在信息化制度的影响下更加完善。

4.构建监控体系

国库支付制度具有强化预算约束的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在发展运行中同样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财政部门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预算单位分月用款的计划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并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另外,还需加强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实现对银行的资金清算以及资信监督,审计部门需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政府部门与其它预算部门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5.形成政府采购模式

篇5

随着与河北医科大学非隶属附属关系的建立,我院临床医生教学意识和技能也在逐年提高,虽然每学年开学前各教研室都进行了集体备课和师资培训,但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见习带教,仍然存在对教学大纲理解程度和教材内容取舍不一,实践教学时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遴选和指导比较随意,见习带教教师每学年都由低年资主治医师轮流担任,造成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再提高的问题。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细分教学管理单元,加强临床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院的教学工作重点。我院2011年以内科教研室为主开始研究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建立,逐渐形成教师易于掌握使用的教学素材型模块,2012年开始采用并鼓励教师使用,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

2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设计管理

2.1运用临床案例教学法(TBL),根据内科学教材和课程、见(实)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搜集、筛选、整理内科学各三级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并按系统归类形成“案例模块”。

2.2运用问题教学法(PBL),对临床诊治过程分阶段编排并提出临床问题,编写“问题模块”。

2.3编写教师在撰写教案过程中,引导、补充、评价和总结应遵循的标准,形成“指导模块”。

2.4编写实践考核方案、教学评价体系。

2.5利用网页制作软件逐个生成上述模块的网页课件,其内容包括:典型病例分析、理论课教学讲义、问题解答、考试考核等单元。

2.6将网页课件按照疾病系统分类组合成内科学临床教学资料库,生成本地网站。

2.7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与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在临床教学中动态实时调用病历资料,提高教学质量。

2.8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网页课件教授,由教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在设计过程中,探寻精细化管理模式与内科学教学管理的关系,对临床案例教学法(TBL)和问题教学法(PBL)与规范临床教学过程和完善实践考核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入选典型案(病)例的标准以及问题模块、指导模块、考核方案和教学评估的方法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3内科学临床教学模块的评估与教学质量管理

3.1学生考核管理

见习阶段的结课考试试卷,基础知识客观题占70%,病例分析为主的主观题占30%;实习阶段的出科考核,问诊查体病历书写占50%,诊疗操作占10%,理论考核(以病例分析选择题为主)占30%,思想表现和出勤占10%。考试结束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对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采集病史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程度等方面的自评结果形成考试总结。

3.2师资培训与备课管理

每学年对新担任内科学见习、实习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相关职责制度规范、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各模块的使用、网页课件制作教案讲义的方法等。由内科教研室组织培训并考核,通过后方能担任本学年带教任务。为了避免受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个人临床经验、诊治水平和表述能力不同的影响,内科教研室要求各三级专业学科授课前要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行总体和单元备课,法和学法。

篇6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管理财政资金,使公共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配置。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管理财政资金,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

    二、县级财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且预算追加频繁,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

    三、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一是在编制形式上,把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所有收支预算编在一本预算中,由财政统一审核和批复。二是在编制内容上,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三是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专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以各部门人员配备、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为依据,结合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测算安排各部门预算。四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实行“二上二下”,即由财政局提出年度预算控制数下达各单位,各单位申报预算,预算科审核后提出建议,经局长办公会审核后,下发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各单位正式编列预算报财政局,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向各部门批复下达预算,并向社会公开预算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

    预算经一经批准下达后,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收支,做到无预算不拨款,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

篇7

高校精细化管理过程漫长且复杂,执行起来时常带有艰巨性。未来高校的发展应该是顺应着这条道路而发展的。同时,也是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是高校实现办学方向的必经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高校进步一种境界,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此达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实现管理的无隙化。因此,各高校要在实际管理中充分实施,体现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高校精细化管理是适应于继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在分工的一次有益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尝试,是以服务质量为必然要求的现代化管理,是建立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并将传统管理引向纵横发展阶段的关键一步。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是将小事细化、作精。高校精细化管理要切实落实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辅以切实可行的执行力,对准目标,全力攻坚,也就一定实现预期期望。其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有:教师教的管理、学生学的管理、管理部门管的管理。总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体现在管理上就是精细、精致,重视细节。

二、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当前,高校管理的粗放型与精细化模式导致了学校之间发展的差异的出现, 2001年的入世之举,又给我国的教育系统带来新的冲击,转变教育改革模式,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已是刻不容缓之举。新时期,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已经属于正常业务,但适应于新挑战的高效管理模式才是新起步,新开头。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应该思考高校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1],正体现这一点。高校追求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加完美,得到整体实力的保证,是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更是铸造高校品牌的必经环节,可促进高校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必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教职员工及师生只有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才能确保新的管理模式落实有群众基础。首先,要抓好高校领导的思想工作。其次,要带动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意识。学校要鼓励教师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二)制定可行性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高校制定全方位的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高校的发展要求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是创新型人才,领导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超越自我。高校领导要善于阐明目标,并积极倡导学校发展的理想化愿景。教师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石,只有让教师了解其内涵,掌握其方法,才能在面对教师管理规定时积极应对,在执行教学管理措施时认真细致,在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时与学校同步同力。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构建系统、完善的目标体系,要细化和明确分工,目标制订得越全面、越具体,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

(三)健全制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基础。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高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调动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制度[2]。同样,高校健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良性运作,有序进行的必备手段,教职工一定要树立起“主任翁”意识,在管理程序上多留心,多积累,及时反馈,与之配套的措施可以是奖惩机制或者其他考核机制,多管齐下,全面运行,确保学校各项措施都畅通无阻,这样对高效管理模式才会奠定一个比较活跃、规范的环境,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构思。

(四)明确职责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标准。高校要形成“党政合为,分层管辖、责任到人、重心下垂”的管理体制,将各方面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朝同一方向共同进步。同时,高校要追寻一个原则——精细化,将总体任务分解,以点带面,以小带大的灵活方式将任务有秩序地完成,争取每一处有人值守,每一项有人把关,每一环有人监督的综合性、循环性运转。

(五)有效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就是一堆废话。高校管理者要对各部门、主要责任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检查方法,对每一步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评议和考核。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精细化管理必须在监控中反思、修正,从而实现在监控中的提高[3]。

(六)坚持发展观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原则。 高校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我们要明白,高等院校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机械与僵化的约束,而是制度与情感的统一结合。具体做到:一要坚持教代会制度。二要合理有度地解决好学校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三要坚持实施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地听取师生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建议和意见。以此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总之,高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使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迸发出来。高校在精细化管理工作要通过可行性论证,领导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捕捉关键要素,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到位,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和科学化。尤其要加强过程管理,积小胜成大胜,实现过程管理中的精细化,最终实现高校技术管理的总体目标,以此基础上形成的高校精细化管理模式必然具有的科学性,这也间接地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理念内涵所应有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篇8

第二个层次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企业在市场的成功阶段,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必须进一步优化流程,改进工作,继续深化自己的结构,通过建立组织的理性来维持企业的持续成长。完成这个过程,企业就实现了管理的成功。此时,企业的管理制度已经系统成文并且“法律化”。管理成功的企业开始摆脱对单一市场机会的依赖,具备通过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来实现持续增长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成功是文化管理的成功。企业取得了管理的成功,开始向集团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组织也将形成庞大的结构化。如何让越来越庞大的机构处于一种组织状态,保持系统高效的运作而不出现官僚化,并保证企业跨越一个又一个不确定性的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不断走向未来,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取得文化成功的企业能够在内部形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与工作激情,确立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这种规则将逐渐变成企业的一种理智与规范,每个员工都会自觉自发地遵照规则行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大家都在统一的原则下协同工作,追求共同的目标,在无形中就注定了企业的长盛不衰。

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是文化再造,即企业文化中的管理文化系统。精细化管理意味着从思想意识的重塑达到行为模式的转变。精细化管理的文化内核是理性。理性可以使管理从随意文化向规范文化转变,使推责文化向责任文化转变,使虚假文化向诚信文化转变,使守旧文化向创新文化转变,使消极文化向激情文化转变。通过文化再造,使企业执行力落地生根,从而使企业实现从机会型向战略型的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的转变。

篇9

预算管理精细化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实施,促使事业单位财政分配公开透明,各岗位人员权责明确,科学、公正的决策机制,完善单位内部管理,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科学化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意识增强,建立官员问责约束机制,形成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2、必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着手推动,更能发挥预算精细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从长期来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管理高效的内在要求。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认识

1、全员、全面、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编制岗位的业务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得到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预算编制办法,使全员参与到各岗位预算编制过程,从而对本岗位的职能定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有利于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单位全部业务计划,考核各业务量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充分分析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编制不同的预算数据供领导决策。

2、数据精准,符合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数据应力求精准,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得到要有充分的市场预算分析,包括业务量、市场单价、市场走势预测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得到数据,尽量避免单一方法或历史经验来评估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设立预算编制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3、管理科学化、方式精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目设置细化,实现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无缝对接;这种预算科目设计方式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强,从科目细化上保障了预算编制执行效率。预算模板中应着重增加对重点项目成本费用的专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的紧密性,细化预算管理方式,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预算编制的科目细化与各岗位人员的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使得预算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强化预算执行落实到实处。

三、编制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的思路

1、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在单位中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流出和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意识,加大对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所涉及的各部门预算计划统一纳入到预算编制计划中,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细化预算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经费,对各项目的开支设定限额标准,同时规范经费申请的审批标准流程,超过部门预算的款项,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拨款。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便于日常业务往来收支的统一管理,细化项目资金拨款及支付程序,规范日常预算执行过程,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预算管理人员管控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采购部门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促进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保障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还需对企业的人员、资金、车辆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编排和管理,加强对各项财务工作细节做到精细化;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程度,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1、深化内部控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费用与业务绩效结合的有效衔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加强对收支情况的动态管理,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财务经营情况,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加强预算执行力

对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标准,需要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核。财务预算部门需要制定会议费、办公耗材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及要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进而强化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约束岗位预算的执行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保证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另外,预算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3、项目经费精细化,强化预算监督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经费政策制定之后,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落实项目精细化,保证项目经费管理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整改,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在未得到审批之前,严格禁止事业单位提前采购,否则不予报销。因此,只有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4、推进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还需要优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将预算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便于掌握和了解后续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加强财务成本费用与业务工作的挂钩,缩小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强对成本收支的管控。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资金优化预算方案,配合组织落实好资源优化配置审核工作,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流失等现象。

5、加强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拓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路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共同参与和完成,预算执行效果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预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应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财务人才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者的职业责任心,确保预算管理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性。部门间人员预算工作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篇10

一、引言

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在逐步完善,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逐渐分化为公共性和盈利性两种形式,这造成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带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为了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出台了事业单位相应的财务实施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朝着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要求。

二、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管理主要是具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在不改变事业单位的特点的前提下实行改革,使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得到有机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要在管理过程中树立精细的理念,使用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各种财制度考评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最终实现目标,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时科学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专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实行职责分工的管理方式,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2)系统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具体工作内容也很复杂,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3)数据化管理。数据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实行数据化管理,各项工作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标准,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管理。(4)信息化管理。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因此对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这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

三、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1.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想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了解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发挥好监督作用。其次还要把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刻把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改革。管理者具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对企业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时,要加强培养管理者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只有这样,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开展的更顺利。

2.完善预算定额,对预算编制实行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系统性较强,所以实现起来有些复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涉及到单位的各个方面,因此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较高。事业单位在进行和预算编制往往会出现公费和项目经费被占用的现象,这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经费的核定标准不够具体或核定标准太低。因此,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定额,对各项经费支出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要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制定预算定额。

3.预算批复工作要尽量精细化

在制定出预算定额标准之后,还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来执行。因为不管预算做的再科学和精确,如果不按照规定来执行的话依然没有任何意义。政府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批复时,要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薪酬严格进行合适,避免出现员工工资占用经费的情况,还要对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进行明确的区分。

4.对收入管理和成本核算进行细化

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还要对各项经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精确的核算,分析成本费用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整治。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把成本核算和业务工作经费融合在一起,实现成本和预算的有机结合,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一些公共性的事业单位逐渐演变成盈利性的单位了。对于这些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更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这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解决,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应对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