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0: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院行业竞争格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零售药品市场目前处于一种互补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一、近几年国家对于医药领域的不断改革所致,客观上因市场越来越强烈的消费呼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医药领域关于价格之争早有论述,由于长期的垄断与计划经济所捆,导致医药零售也在严禁之中,如今政策的变化,加上行业的调整,已经出现零售多方面发展的局面,这样一来,就出现竞争的态势,竞争带来服务与利益的双重转变,所以整体零售出现良好的互补竞争局面。二、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行业市场带来非常强大的冲击,医药行业可观的利润也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在大量医药企业诞生的同时,药品短缺的时代也告终结,所以也给医药零售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的迅捷发展,促使行业开展互相学习与竞争。三、医药零售业营销工作的开展,大大加快零售药品的销售力度,加上老百姓对于身体健康的日益关注,使得药品零售上升迅速,医药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老百姓关注药品比任何时候更加突出,所以消费也促使医药零售的向前迈进。 零售面临“三国演义”
最近,市场纷纷推出新的医药零售举动,OTC市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零售即将面临“三国演义”。我们了解到目前市场的三种布局,一是医院药品的销售;二是平价药品连锁销售,三是有医疗保险的药店销售,三种零售药品销售,即将展开的各种营销战术将上演药品零售市场的“三国演义”,主要竞争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各路群雄准备在医药零售的战场上交战一番。
由于平价连锁与买场的进入,导致价格优势的平价市场迅速占领有利位置,靠多种经营的手段,靠低价的促销手段,靠优质的售后服务手段等,区别于传统的药品零售,敞开式的管理方式,更加透明的经营理念,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由于政策的支持,降低药品批发环节,直接让利消费者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许多消费者提篮采购,形成强大的药品销售势头,可以说,平价药店的展开,直接刺激其他零售的相对调整,最具有号召力的“零差价”销售的宣传,确实增加了不少竞争的砝码。
对于平价药店的高举高打,医院药品销售也在缓慢改变策略,由于院外雷声阵阵,导致医院处方流失现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据不完全统计,从医院里流失的药品量已经高达15%-20%左右,平时靠药品支持的医院怎么也坐不住了,通过不同的手段挽留消费者,同时也在采取降价措施与提高药品流转质量,通过医生的作用,对付外面的阵阵吆喝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分离政策的展开,医院最终将在药品零售或经营上有自己的优势,毕竟看病与买药是两码事,但是目前的竞争已经无法避免。
零售药店还有一些以医药公司为代表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主要的优势是牌子老,信誉硬,靠国家传承的老本在市场中立足,但是越来越开放的市场压力下,靠坐等已经不能够适应这样的竞争格局,所以医药零售企业通过圈地形式,迅速占领地盘,加大连锁药店的布控,同时争取到了医疗保险的使用权,由于医保的使用,目前对于这块的价格尚没有太多的调整,但是也是箭在弦上,无法抗拒一阵阵降价风潮,最终也要展开竞争,扩充实力,加入零售市场竞争的格局。
事实上,此前,新疆医科大学作为新疆最有名气的学科医院,已经整合了新疆医疗市场中的行业医院――铁路医院,同时,原来在新疆中医市场居于龙头地位的自治区中医院,由于新疆医科大学整合新疆中医学院之故,区中医院也一并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的麾下。
另外,市场上还有消息传出,今年末明年初,在国家有关企业不能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指导下,新疆医疗市场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行业医院将会走入市场,届时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医院归入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两所区内龙头医院的品牌之下。至于它们的具体大名,自治区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知,在正式整合文件还没下达之前,暂不便透露。
而在这之前,作为新疆另一家龙头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简称区医院)在今年上半年已经马不停蹄地整合了2家企业、行业医院。
2002年9月10日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批准,区医院整体接收新疆卡子湾皮革公司职工医院,并更名为“自治区人民医院卡子湾分院”。
据悉,原新疆卡子湾皮革公司职工医院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是卡子湾这一带技术、设备等首屈一指的一所职工医院,在周边30余个单位、近10万人的人群当中颇有口碑。可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疆卡子湾皮革公司经营的日益滑坡到最后破产,卡子湾医院也面临医院环境破落不堪,医疗设备老化、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的停业境地。
此种情况下,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周边百姓的就医之便,批准了由区医院接受卡子湾医院的申请报告。
与卡子湾医院的被整合不同的是,区医院所整合新疆交通医院则有了较为复杂的经历。
据了解,新疆交通医院原是由新疆交通厅统一财政拨款,主要负责交通行业的职工医疗、保健,同时也面向社会进行一些小型综合医疗服务的二级医院。曾几何时,交通医院由于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的合作,使自身名声大澡,吸引了众多骨科患者。但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行业医院为交通厅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包袱。区医院分院有关负责人告知,当时交通医院自设床位空置率达到50%左右,其自身已陷于难以为继之状。
2002年为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意见》规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和工业、交通、建筑等独立工矿区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办的普通中小学校、医院等公益型机构一般应在三至五年内从企业中分离出去" 同时规定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的企业自办医院,既可从企业分离出来实行产业化经营,也可按照自愿的原则,由企业与当地政府协商移交,将医院的资产、人员成建制移交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
在此种背景下,新疆交通医院作为行业医院便努力与一直有着协作关系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谋求整合。经过几年的商谈,这种整合最终未能如愿。2005年底,经过一年半的磋商,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批准下,新疆交通医院最终正式移交区医院。
有关资料显示,新疆医疗市场有14家左右大型企业、行业医院,目前已被龙头医院整合的企业、行业医院已有5家左右,其中在被整合的企业、行业医院之内,以煤矿医院为代表的企业、行业医院已在医疗市场中自起炉灶;其余的以石化、八钢医院为代表由于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现在仍然隶属于企业的羽翼之下。
扩大医疗市场份额
在今日的医疗市场中,龙头医院同样面临来自本土的医疗巨头、民营医疗新生代以及外来医疗大鳄的竞争,因此龙头医院整合企业、行业医院的主要原因既为了执行国家相应的有关政策,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医疗份额。
据悉,就在日前,区医院整合的卡子湾医院刚刚由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之名更名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新区分院。当记者问及区医院米东新区分院的有关负责人为何要更名时,他这样告知记者,他们这里距离米泉3.5公里、距离东山区4公里左右,周围面对的是30多个单位、企业,5公里半径内约有计10万余人口。米东新区里有乌昌一体化进程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米东新区开发区,这一带随着经济的带动,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医疗市场的潜力也逐渐增大。区医院在这里设立米东新区分院,名副其实地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东大门。
由于预见出这样一种市场潜力,区医院在接收卡子湾医院后便投入500余万元对原卡子湾医院1万余平方米的医疗病房进行从内到外的整体装修。今年又由政府和总院共同投资2千余万元修建的集门诊、住院、康复为一体的1万平方米综合病房楼也正在建设之中,综合病房楼完工后,该医院总体治疗空间比以前大了一倍,区医院将把其米东新区分院由原来的一级医院升格为二级医院。
新疆医疗的传统市场分布历来如战国一般分列收编了来自南与来自北的两路病人。因而也就形成了两大龙头格局。新疆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基本上占领了自北到首府来看病的患者;区医院则收编了自南来首府看病的患者。现在交通医院被区医院囊括后,这里离新疆医学院只有3公里左右,这无疑是在新疆医学院的腹地占据了一块根据地,区医院现在定位原交通医院为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除了投资上千万元进行重整装修外,现在又投资2千余万元建设20多层的门诊、病房综合楼,有关负责人告知,他们很快将要把原交通医院这个二级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区医院在新疆医疗市场上的布局。
肿瘤医院自成立之时就是新疆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之一,现在已成为自治区首屈一指的肿瘤专科医院,新疆医学院医管处负责人认为,被整合的新疆医科大学的其它附属医院的定位一般不会象新疆医学院一样成为大型综合医院,而应该象肿瘤医院一样突出各自的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新疆医科大学的整体品牌品也会在这种整合中逐渐扩展,自己的医疗市场份额更会在品牌扩展这中扩展中逐步增大。
万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在春节前获得通过,新医改是影响医药行业长期性的事件,而且这种影响是渐进的、持续性、全行业的。受利好消息刺激,上周四开盘后医疗设备类股票全线迸发,纷纷居于涨幅榜前列。至当日收盘,医疗器械涨幅达9.83%,世荣兆业、万东医疗、通策医疗、新华医疗均收于涨停,医药板块也大幅上涨。医药股整体雄起丝毫不令人意外,因为近期几乎每天都会有同样的场景发生,比如汽车、电力、化工、纺织等板块,只是医药板块的影响力显然就要大得多。
行情不再“见光死”
在医改方案出台之后,医药股并没有与日前3G板块一样走出“见光死”行情是有原因的。首先,在经济处于调整周期时,各行业都面临业绩的大幅下滑,而医药行业影响相对较小,业绩优势比较明显;其次,医改属于民生工程,政府的投入是超预期,并且对行业的影响时间长,范围广;另外,医药股的大幅走强也和近日大盘的持续强势分不开的。
针对医改的内容,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还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后市各项细则的逐步出台将有利于行情的继续展开。
医改五项: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充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最大亮点在于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根据银河证券的测算: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水平为每人每年80元,并由参保个人支付20元,筹资标准共100元,如今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计算,那么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相当于提高了50%。(城镇居民的实际补助标准各地差异较大,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保守按照实际补助筹资水平提升20%估算)。在此假设条件下粗略估算,即使不考虑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带来的好处,仅仅筹资标准的提高就可以增加年筹资额500-600亿元,按支付比例80%,城镇居民报销比例60%,新农合报销比例40-50%计算,2010年报销人群花费的医疗费用的增量(符合报销条件部分)比2009年要增加1000亿以上。
到2010年,在医保覆盖面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提高保证水平是确保医疗行业发展速度的最确实因素之一,将有效抵消经济下滑带来的收入增速减慢的影响,而从更高的层面看,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消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从而为促进内需、防止经济下滑做出巨大贡献。
基药制度建设影响行业格局
《方案》指出未来三年将“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推出基本药物制度是卫生部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国将制定并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并在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将引发药品消费市场下沉到农村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终端,给市场格局带来结构性变化。对于生产环节,进入目录的产品将获得扩大市场占有的机会,而统一配送则会导致该领域商业流通环节的整合,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
医疗器械将是最大受益者
《方案》强调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未来几年医疗器械市场能够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也将是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增长的一年。2008年11月23日,卫生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计划新增48亿元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信息这将增加对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投资需求,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2009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公立医院改革方向明确
“医药养医”的体制是医药行业竞争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医药分开”。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这也是此次医改方案中进展最为缓慢,时间过程最长的一项。目前公立医院一半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2007年全国政府办医疗机构(包括医院、社区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药品收入合计2704亿元,药品支出2513亿元,销售药品的净利润达到191亿元。而相比之下,本应体现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的医疗服务业务却亏损656亿元。因此,此次方案也提出要推进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此次医改方案还明确提出了办医多元化的方向,未来民营医疗机构有望获得更快的发展。对医药企业来说,不论改革的过程和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医院这个最大的药品终端关系理顺也有更利于优质企业。
投资策略
政策面利好已明确,而且超预期。在行业整体利好中,关注公司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和医药板块结构调整机会。基于对医疗费用流向和行业格局变化的分析,医疗机构用药市场将持续繁荣,并预测:受益于大病统筹,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用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行业平均增速,总体看来,该市场2009年增速将超过25%,其中,医院住院患者用药市场增速19.8%,社区住院患者用药市场增速达34.9%。
一、 医药市场发展回顾
波澜壮阔三十年-医药营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医药产业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从僵化的、缺乏竞争的国家计划统购统销,到市场开放初期的无序竞争,再到从竞争中逐渐走向规范有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医药行业从计划经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以来,其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阶段
从1980年到1990年,称之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医药行业从计划经济逐渐转为市场经济,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发展,我国对外资企业采取请进来的政策,许多合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的医药市场,以天津为开端,史克、史瑰宝、杨森、辉瑞等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发展阶段
从1991年到1996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外国医药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在不断扩大,这时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在改变经营思路,学习合资企业新的营销理念和管理体系,引进人才,发展和扩大经营规模。
无序阶段
1996年OTC概念正式出现,从1996年底开始,零售与医药代表的分工逐渐产生并日趋明确,随着医药代表在药品销售中作用日益凸现,为行业高额利润所驱动国内外投资不断涌入医药市场,各种形式的合资药厂层出不穷,国内药厂也重新包装上市,行业精英大规模流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促销的手段五花八门,比如带金销售,礼品捐赠等,医药行业的风气发生变化,医药市场比较混乱。
调整过渡阶段
从2000年开始,国家花大力气整顿医药市场,前后出台了国家药品管理法、医疗社会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政府采购等政策和措施,从源头(药厂)、通路(商业)、终端(医院、门诊和零售药店)三个方面分别整顿,并且对医疗保险、社保、医院药品的收入百分比等进行控制。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部分原有投资的退出和新投资的进入,医药行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行业内部掀起整顿浪潮,资本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
和君咨询医药事业部认为:在整个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构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国家在不同时期出台的产业政策、监管法规和技术标准,构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规范要素;一次次的技术创新构成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要素;而各种资本力量构成了改变产业格局的变革要素。
医院强势引发渠道变革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明显失衡,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和教学医院,因此这些医院的自然垄断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再加上医疗服务及医药需求严重缺乏价格弹性,医疗机构便具有了更大的能力将医疗服务价格抬高到边际成本之上,并扩大患者需求,以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在中国,尽管市场化改革已经二十多年,迄今为止国内93% 以上的医院和卫生院却仍然是公立的,这种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完全是行政管制导致的“高进入壁垒”所致。这些行政管制使得公立医院在自然垄断之外又获得了很强的行政垄断地位。
另外,医保定点医院几乎全部是公立医院,定点医院的确定既有“一次定终身”的特征,又有市场分割的特征(即一定地域内的患者只能到所在区域内确定的几家医院就诊),这一制度显然再次为公立医院创造了行政垄断地位。
双重垄断使得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相当强大,除此之外,由于行政管制开设的绿色通道,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供给上的这种垄断地位又延伸到了药品零售业务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为打破医院的强势垄断,进行了多次的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意图通过渠道结构扁平化和严控医院价格来降低强势医院带来的医药高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购销之间关系、挤掉药品价格虚高部分水平、砍杀一批管理不规范质量低劣的医药和经营企业,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吃得上安全药。
每一次变革,都是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打破与重组。我国多次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词无疑就是“招标采购” 、“快批、快配”、“平价药房”与“连锁”。
招标采购作为一种理想的竞争手段而引入到医药行业,是药品流通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操作来解决虚高定价,制止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以向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目前,国家对药品的招标采购正加速集中到省一级,未来的药品招标采购会逐步规范。
医药“快批”和传统的商业流通模式相比具有很强的区域适应性,节省了采购各个环节,并且实现了现金交易,是一大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商业业态获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各地的“快批”遍地开花,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代表性企业九州通公司甚至在2005年完成了110亿元的销售额。但由于“快批”是坐商,无法走出去对各类终端进行全方位服务,这种商业业态逐渐也凸显了其弊端,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快配”。“快配”则是“行商”,它能够按照下游客户的需求,在规定时间内把药品快速配送到指定地点,这让下游客户减少了风险,提高了奖金周转速度,从而实现利润增加。目前很多快批公司在向快配转型,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平价药房”被视为最有实力对抗医院高药价的一大利器。平价药房的“平价”秘密在于砍掉了二级批发商,直接找一级批发商谈,变“两票”为“一票”。在批发商这个环节上,一个公开的规则就是“量越大越便宜”,“现金支付相对便宜”,携销量优势和现金优势的平价药房可以直接要求减少加价率,同一个品种,一般的批发要加10个点,但平价药房可能能够拿到只加2个点的价钱,给自己腾出让利的空间。在这个环节上,平价药房可以比别人多10~20个点的让利空间。但情况不仅仅限于此,让平价药房有底气比别人便宜20%甚至45%的筹码就是——有时可以将批发商这个环节完全砍掉,直接从总商甚至是厂家进货。直接从总或者厂家拿货,一是损耗和退货方便,二是利润空间高,而且比在批发商那里多5%~8%的进货差价,另外,年底厂家还会根据销售业绩进行利润返点,一般是销售金额的5个点,甚至更高,这就是为什么以出厂价销售,平价药房还有利润的原因。平价药房正式成为一种主流的医药零售业态,对药品流通链条发起一波又一波冲击。
药店依靠政府的连锁扶持政策和原来国企的资金实力和背后医药公司的背景,药店大规模跑马圈地,并迅速开始连锁化经营。形成较大的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从而赢利。其主要特点是依靠连锁药店的大规模购进压低采购价格,以及门店数量众多而收取包括广告位陈列位及住店促销管理费等各种营业外收入赢利。这一时期,进销差价在赢利中比例减小。以药品超市形式低价吸引大量客流,以平价为竞争利器、以大卖场多品种大幅度提升单位顾客的购买量,以及多元化销售其他非药类产品,收取住店促销费用等各种非营业利润等手段。这一阶段开始了连锁药店民营化进程和真正的洗牌以及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数药店在经历了平价洗牌后,价格基本见底,盈利能力剧减,尤其是价格竞争导致吸客的品牌产品和普药基本没有利润,或者毛利低到不够经营费用。于是不约而同,连锁药店开始了各种各样的高毛利主推赢利模式。这一赢利模式的特点自营高毛利品种、自有品牌产品、贴牌品种出现为主要标志。
市场竞争带来模式创新
随着中国医药事业发展渐趋成熟,相关法律日益健全,医药市场不断规范,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再加上入世后,外国医药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医药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医药企业开始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与同行一较高低。
医药企业的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创新和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产品、新剂型、新工艺及新的给药方法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处于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及国际市场无法立足的尴尬境地,如何尽快完成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已成为决定我国医药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问题。选择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也就是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如产品创新上,企业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模式。恒瑞、天士力等一批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市场开拓创新
药企的营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模式营销,很难说哪种营销模式是最好的,只是哪种营销模式适合你,别人成功的模式你照搬过来却未必有效。因此,变革创新是市场营销的永恒主体,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永远适用的营销策略,有的只是差异化的一地一策、甚至是一店一策地去深耕细作营销市场。
管理创新
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相当重要,相比较而言,医药企业的管理创新往往被忽视。管理创新的目标很宽泛,包括生产要素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前者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后者涉及体制、机制、经营管理等层面的问题。
创新企业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历史时刻,按照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企业必须创新。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变化,而企业变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但是这种变化是一种渐变,而非突变。它是倚重于企业原有的基础资源和能力进行的,而不是完全凭空嫁接的。恒瑞医药走的是仿创结合的道路,天士力把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变成了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服用方便的滴丸剂型,葵花药业则持续的营销创新获得十年的稳步发展,九州通选择了市场的空隙却把它做成了一片蓝海,先声药业以资本利器为自己获取优质的产品资源,蜀中通过全面的管理创新获得了进军第三终端的胜利。总而言之,企业如果要创新成功,就不要盲目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而必须根植于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变革。
医药企业面临的营销困惑
近年来,随着各种行业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合资及外资药企的进入和新医改的推行,整个医药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业界人士都在感叹市场难做。事实上,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处于一个繁荣过后的政策调整期。在中国医药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营销创新变得异常艰难,领先市场的时间正在缩短,成功经验往往成为明日黄花。在此形势下,如何面对药品营销中的市场困局,寻求有效的破困之策,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当务之急。
综合来看,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营销困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药企营销思路困扰
根据GMP认证对生产、仓储和管理进行了改造后,一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临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运营资金紧张和市场拓展无力等境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苦苦支撑着内忧外患的双重考验。怎样度过资金难关?如何提升销售业绩?是在一级市场坚守到底,还是到二三级市场另辟天地?是继续大量申报仿医药品低价竞争,还是研发新药通过差异化发展扩大市场范围,抑或是通过委托加工方式解决产能闲置?很多药企业苦寻无策。
进军终端的困惑
终端为王的提法和国家相关政策对社区和新农合的支撑促使很多医药企业进军终端,以图通过自建网络掌控终端的方式来反控市场和渠道。自建营销网络这种模式也曾经造就了很多医药企业的成功和辉煌,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队伍难以维系,成本的泥沼导致很多医药企业都茫然和彷徨。
渠道环节无力掌控
由于国家对流通体制进行多次改革,我国医药经销渠道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个省招标配送的指定,医药商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全国性物流企业、跨区域物流企业和区域强势物流企业业正在蓬勃发展,医药流通业的区域寡头垄断格局将逐步形成。既往的传统物流体系被打散:经销商低价销售、折价出货、价格倒挂和冲窜货成为一种常态,渠道客户和终端客户忠诚度不断下降,市场人员怨声载道。医药企业是继续用“堵”的方法去治标,还是用“疏” 的策略去治本?如何与跨区域的分销商密切合作实现销售的有序增长?
药企面对市场倍感乏力
因为受到降价、招标和新医改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医药市场显得动荡不安,市场运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对社区和新农合的投入,第三终端市场似乎成为了药企的新的蓝海,但是很多药企在第三终端试水后纷然铩羽而归。一些生产OTC产品的企业企图通过扩大对药店的投入来拉动OTC的销售,但是促销费用的上涨也让otc企业叫苦不堪。从医疗市场的份额分解来看,医院市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国内医药企业对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乏力,导致大部分医院高端市场配置医药企业少的可怜的营销资源?这些都成为医药企业心中的痛。
既往的销售模式失去昔日的作用
以前很多医药企业为了减少市场投入,采取了总总经销的商业合作模式,简单的模式虽然管理起来很是经济,但是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化简单的总经销或总模式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企业单一的依靠总经销或总模式无法完成对市场的有效覆盖:总经销商或总商只对自有网络内的销量大、利润高、货款安全的网内客户进行覆盖,对网络以外的客户无法企及,导致产品在当地市场上的成长遭受了无情的扼制;渠道过长,市场信息反应缓慢,层层加价,导致最终零售商的利润空间不大,没有分销兴趣甚至拒销该产品。医药企业将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全都放在总经销商或总的网络里,总经销商或总会借此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医药企业被辖制的没有办法,只好殚精竭虑的满足其要求,哪怕销售利润已经捉襟见肘。这样做法是医药企业在对市场进行豪赌,赌的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
既往的销售模式还有就是招商。现在,招商再也不是企业资金回笼的有效销售模式。从现在的招商情况来看,招商类广告的急剧减少、招商会和药交会成交额急剧下降。2005年《药品差比价格规则(试行)》办法实施,“规则”中所称的药品差比价,是指同种药品因剂型、规格或包装材料不同而形成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或比值。如果这一制度真正实行起来,这些药厂就很难再钻空子了。改换了不同包装、规格或剂型的同种药也能测算出最高价。在新的价格管理政策下,以改剂型、规格和包装材料的招商方式要想成功几乎不可能。传统的招商模式已经跟不上新的医药时代的要求,其缺乏竞争力的形式已越来越不能承载现代医药企业的招商需要,中国的医药招商已经进入市场细分招商为主要特征的招商时代,因此,药企期盼有新的更为有效的招商模式出现。
医药企业的营销困惑总结:
现在医药企业是有较好的产品,但是缺乏被市场和消费群体认可的商业卖点和医学卖点;虽然有销售队伍在市场上奋力拼杀,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缺乏品牌支撑,市场份额获得极少;虽然已经洽谈了和签订了很多协议客户,但是疏于对客户的分级管理;市场上海量的信息传递到公司,都被搁浅或埋没,没有有效的利用和分析。
二、医改催生市场变局
我国新医改进程
2009年:开始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009年:公立基层医疗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
2010年:城镇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
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2011年:城镇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国家新医改政策
新医改方案可以基本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五项改革和八项支柱。
一个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八项支柱: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在新医改的实施过程中,从2009年到2011年,首要工作是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政府的医改财政投入兼顾供方和需方,各占一半左右。具体流向见下表:
新医改对医药市场的影响
新医改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采购、流通管制、和医疗保障等多个协同领域的架构建设和系统协调,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国家保险体系协同作战、稳步推进。新医改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医药工业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都要必须高度重视,仔细研读政策,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根据新医改的实质性推进对行企业战略进行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抓机遇,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可能,否则将有可能在新医改进程中被边缘化,最终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新医改到底会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我们站在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一是药品需求总量上升。随着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被压抑的医疗服务和药品需求逐步释放出来。据初步测算,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需要说明的是,医改增量并非全行业平均受益,大部分会消化在医疗服务市场,受益最多的还是面向医院以处方药销售见长的外资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
第二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显然医改会对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构筑更多更高的政策门槛,企业如同鲤鱼跳龙门,生死两重天,加之政府监管、市场竞争和资本并购等因素将会加速优胜劣汰,推动产业集中和竞争升级。
第三是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解决“以药补医”是关键,其中补医的概念应当更深刻地理解为补医院和补医生。虽然目前还没有提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但就其结果来看,它会有效遏医药品价格上升,打击贿赂营销行为,促进医药行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各个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规范营销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得以好转。
第五是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市场的结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政策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可以预测医改将会推动医疗市场(包括城市医院、社区和农村医疗)和零售市场(药店)逐步走向规范,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市场快速发展,而城市医院的市场垄断地位将会逐步下降,零售药店可能会以社区为中心进行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市场总量短期内变化不大,连锁、平价和服务代表其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对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推进医药科技进步三部分内容的研读,可以预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原研新药和专利药品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仿医药品将会受到价格因素的极大限制,难有作为。未来医药市场将会形成普药、新药(专利药品)和OTC品牌药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其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进入绿色通道,得以快速成长。
综上所述,医改带给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即有机遇,也有挑战,医药企业只有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才有可能在医改进程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新医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医改的逐步实施,医药行业面临着一次空前的大变革,并购重组、行业洗牌,企业改革、技术更新和政府管控成为未来医药行业的主旋律,新医改后未知的预期和新资本加盟医药行业等因素,很多医药企业纷纷启动了组织变革,资本并购、规模化生产与成本领先、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模式创新等成为行业内屡见不鲜的竞争手段。这是充满机遇的时代也是充满挑战的时代,外部环境不仅带来巨大政策风险,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新医改方案来看,要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行基层医疗单位首诊制,大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转诊,这样高端医院和基层医院都会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内发挥各自的作用。药品供应领域,在政府加强投入的前提下将建立基本药物目录,以达到广覆盖的目标,重点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医药终端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和由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组成的基层市场。高端市场中创新药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而基层市场将是基础用药和常见病用药的主要市场。
医药行业将重新洗牌
在新医改方案中,涉及药品供应的有三方面:一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二是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实行定点生产、定点配送;三是城市社区医疗和乡镇以下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基本用药目录品种,其他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品明确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实行定点生产和定点配送将利于国有的医药企业和以前国有的流通企业,虽然很多流通企业已经民营化,但是,这些蜕变的民营企业依然把控着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主流渠道,未来也将成为中国指定配送的主流。
医药市场扩容
新医改的主旨在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体制,建全我国医疗服务体制,以及规范和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新医改带来市场扩容 预计药品市场将增近2000亿。这对于我国的医药行业将带来长期深远的利好。我国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一直在逐渐增加,2007年急速增长了40%,目前城镇医保的覆盖人数已经达到2.2亿。可见,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后,医保扩容趋势已明显加快。
直接的医疗保险增量,将以杠杆效应拉动医药消费需求的增加。医疗保险只占医药消费的一定比例,其间接带来的医药市场增量将更加可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医保投入的增加将刺激压抑许久的消费需求,改变人们的医疗消费习惯。从以往“小病不看,大病去医院”的观念,转变为生病就去就诊,先去社区医院或新农合定点医院,大病转向大医院,从而带动医药消费的全面升级。
新医改也将带来医疗硬件设施的增加,尤其是改善乡镇和农村的医疗设施。预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直接给二级市场增加的设备投资就达到67.71亿元,惠及的医疗机构数达到2.47万。这将更加有利于乡镇和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从而间接带动乡镇二级市场的扩容。
普药市场迎来春天
普药生产企业一直在成本和覆盖上煞费脑筋,现在,根据新医改对基本用药目录的强化,普药企业将迎来希望的春天。对于普药生产企业来说,最为关心也就是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产品一般是仿医药,而仿医药往往就是一个品种多家企业甚至几百家企业在生产。所以基本药物目录的众多品种也成了各普药企业竞争的目标。近2000亿的药品市场扩将会直接利于以第三终端为主要市场的医药企业。但新医改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发展也成为普药企业最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定点生产药品不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直接入围候选品种供医疗机构采购,这将带来市场格局改变,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产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定点生产企业事关重大。进入目录的产品,如果是独家或者垄断产品,就会有一定的溢价能力和发展空间,而未中标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甚至被淘汰出局。有分析人士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将提升普药的市场集中度,拥有较多基本用药品种的大中型医药企业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而大多数小型普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由于基本用药用量较大而产品价格相对合理,产品销量有可能出现一次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强者愈强 重塑市场格局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新医改将给医药行业各个环节带来新格局。在研发领域,国家的新医改财政投入会加大对于新药创制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研发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补贴。此外,SFDA对新药上市的注册审批开始从严。鼓励专利药、创新药,对制剂的审查进一步严格把关。这对于研发实力强大、产品质量优秀的企业却是利好。因为从严审批新药减少了市场上的很多同类产品的竞争,使优质产品的市场地位不会受到低价劣质产品的威胁,优秀公司拥有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ncerning economic hospital management level
【Abstract】 on the level of hospital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now method,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change manage concept and management concep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hospitals (talents training and personnel system reform,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hospitals,institutions,to deal with the new pattern),so that situ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hospitals will get better development,providing betterhealth service,strengthening of the second class hospitals in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of competitiveness and service ability,promotes secondary hospital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now class hospital(public properties of four,weak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unreasonable,embody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excessive tension),only change,the original management idea and the management idea to conform to the new situation,more competitiveit will b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Management is the basis,bibcock,innovation is the power.
【Key words】new developments in hospital management level
所谓二级医院就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体制垄断,医疗市场不存在竞争,人民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突出。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水平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人民就医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善,为了逐步打破医卫垄断格局,医卫改制中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卫领域,培育多种所有制医卫市场主体,通过竞争逐渐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在此条件下,非公有制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营医院已经达到1500家[1]。然而又由于二级医院经营理念的缺失,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要求和竞争要求,导致二级医院的市场不断被私营医院占领和挤压,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中显示医院数量是19712个,1级4989个,2级6780个,三级1192个,二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34.4%,经过对一定数量的二级医院的调查,现今二级医院依然存在四大问题:一,公益性质薄弱;二,过度的行政化;三,资源配置和机构格局不合理;四,医患关系紧张[2]。
在未推行国家医疗改革之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主要是以医疗为主,预防为辅,医院以患者为主体,以医疗为中心,人民是有病才进医院。而在实行医疗改革之后,加之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现代生活方式病的人群不断增加和范围不断扩大,人民预防(治未病)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医疗服务消费早已突破了“有病求医”的观念,我国的医疗卫生已经开始向预防医疗方向发展,就是预防与医疗相并举的新形势。在这个新形势下,二级医院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在此新形势下二级医院就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增长方式,二级医院需要加大改革来适应新形势,特别是管理上的改革。
1 人才培养及人事改革
1.1 人才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医院来说,拥有高水平,高技术的医务人员人才队伍,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着重培养技术服务型的人才是二级医院的创新之道,也是发展和胜利之道,医院需要获得长久的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水平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就必须要重视人才,要有一个长久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3]。医院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单位,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加速学科人才培养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在新形势下,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在只是经济上的竞争,更是服务的竞争,特别是服务质量和服务理念上的竞争,医院应以发展重点学科和培养重点学科人才为突破口,来推进医院整体发展水平,加大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打破常规,优先选送培养,扶持开展专科技术,加速专科人才培养。医院的医务人员必须提高个人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个人服务质量。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确定患者是顾客,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另外,在新形势下,医院的医务人员应该定期的培训营销知识,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加强医院的经济竞争力,完善竞争机制,竞争上岗,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并善于发挥人才的专长和才干,是医院具有竞争力的关键。
1.2 人事改革 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原则,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提高引进人才层次,把引进的对象瞄准在杰出的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身上,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以上学术专业组织主任或副主任委员,重要学科带头人,发挥医院现有学科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实行双向选择,自由流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政策,加速人才选拔使用,走开能上能下的路子,要有长远的人才拓展计划,推行人才强业战略,把优秀的人才配备到空缺的科室领导岗位上,甚至超配到一些重点科室的副主任位置上。优化学科布局,把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配备到领导岗位上,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择优竞争机制。医院人事部门的职能要实现转变,从原来的以人员管理为主的人事管理转向以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为主,要建立起适应单位特点,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实行定编定岗,建立职责明确,有效放权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垂直管理,实施奖惩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公正,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4]。搞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与满足。根据医院需求接收高层次毕业生,返聘招聘高水平离休知名专家充实到临床工作中,甚至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学科带头人。这样会很好的杜绝医院用人方面过度行政化,改善医院的人员配置,减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员存在,优化了医院的用人机制。
2 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和机构格局
2.1 门诊优化设置
门诊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工作的好坏,服务态度的优劣,医护质量的高低,均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但由于门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人员的流动性,医生管理的双重性,决定了门诊管理的难度。抓好门诊的管理,树立窗口的对外形象,打造服务品牌,对医院扩大市场据调查,现在看病没有不排队挂号的医院,医院最多设置两个挂号处,70%左右只有一个挂号处,且中午不办公,因而病患是怨声载道。还有就是患者就诊环节太多。挂号,看病,实验室检查,照片,心电图,B超等。反复交款,取药打针,经常楼上楼下穿梭,医疗秩序复杂,容易造成拥挤混乱现象。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由于有名的门诊大夫,专家上午上班比较多,因而就诊时间大多集中在上午,注射时间集中在上午和中午,医生护士应接不暇,造成“排长龙”现象。一旦形成高峰,则等候的时间延长,患者情绪不满,因此为了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和机构格局的合理,加大为病患办实事的效率,分析现有的门诊流程,以减少门诊流程的中间环节为突破口,简化流程[5]。
a.重点开设简易门诊,将划价与收费合为一体,集中预约,集中取结果等措施,均可起到缩短流程的作用。
b.合理安排门诊科室的位置,尽量将相关检查科室集中,使医院的资源开放,共享,并实现统一的调度和管理。
c.尝试改变各检查项目单独预约的模式,增设综合性预约岗位,控制患者在门诊过程中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2.2 优化门诊管理
优化门诊流程的过程需要医院的投入,但可增强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的公益性,和谐医患关系,但综合预约岗要求预约人员必须熟悉全院各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出报告时间及检查的分属科室,并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针对挂号时间长,对普通号可实行24 h窗口挂号,延长挂号时间。由于中午挂号高峰时段通常早于上班时间,需将挂号室的整体上班时间相应提前,及时将患者分流到各诊室。对专家号采取提前预约挂号,具体可通过窗口预约,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等方式实施,相对分流挂号人群,将专家是否出诊及专家号剩余情况等信息即时以公示方式告知患者,使其在挂号时可提前选择就诊的科室和专家,缩短因不知情而临时选择专家的时间。针对候诊时间长,可在预约挂号时,告知患者大致的就诊时间,使其合理安排来院时间,减少在门诊环境中长时间的等待。从心理学角度讲,有预期时间的等候明显比无预期时间的等候相对容易,因为自己对时间有控制感,对等候时间容易接受。另外,尽可能改善候诊大厅的环境,设书刊,报纸阅览处和休息椅,供患者免费阅读和休息,同时播放防病,治病的电视节目,使患者在等待时有事可做。针对等候检查时间长,医院可整合现有资源,在“快”上下功夫,基本实验室项目做到当天出结果,门诊B超,胸片和CT等检查当天申请当天检查。由于腹部B超和CT均需空腹进行,应安排在上午进行,为保证检查时间和质量,相关科室人员需提前上班,集中对住院患者进行检查,节省出时间再对门诊患者进行检查,减少患者等候检查的时间。
3 市场巩固和开发
3.1 市场巩固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是需要用心经营,特别是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和医疗改革的双重作用下,二级医院不再是等待患者上门,为了实现二级医院市场的巩固,就需要对二级公立医院加强经营管理[6]。
首先应加大力度提高二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如就诊患者的服务需求调查和分析,出院患者的追踪随访等等,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病患的档案管理,定期的对该部分人群进行免费的身体康复检查,杜绝或最小程度的减小顾客的流失,对现有的顾客进行维护巩固强化服务,让其成为医院的忠实客户,并且让其起到宣传作用,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模板效果;其次进一步加大优势科室的宣传,医院有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的宣传,并且多渠道的宣传[7]。很多患者看病是冲着某某专家去的,因而加大专家的知名度加大医院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3.2 市场开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许多专科医院,二级医院的市场不在是一成不变,如果不进一步的巩固和开发,二级医院占有的市场份额会逐步被压缩,因而二级医院应进行市场开发,开发和占领新的服务领域,保证二级医院在社区的市场占有率,使二级医院立于不败之地,二级医院的主要市场在社区,因而做好社区医疗服务是市场开发和巩固的前提,
3.2.1 成立医院市场开发部的必要性
之前由于现在二级医院市场被压缩,为了维持医院继续生存,以药养医现象严重,致使二级医院公益性质薄弱,但在在新形势下,新农合的条件下,以药养医慢慢会被杜绝,二级医院唯一的出路就是扩宽自己的市场。因而成立医院市场开发部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3.2.2 医院市场部的职责义务 医院市场部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它承担着医院发展壮大的重要任务。医院市场部的经营理念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方向,一个医院有一个好的医院市场部,有个好的、长期的经营理念,就意味着医院已经获得发展的原动力,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管理好医院市场部,主要是做好下面两个方面:即维护内部市场和扩展外部市场。维护内部市场需要做:
a.维护、巩固、强化现有客户的关系和服务;b.出院患者追踪随访;c.制定医院的宣传策略;d.定期为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营销知识的培训;e.医院内的相关资料信息的宣传及公开。
扩展外部市场需要做:a.与医院周边的卫生服务站及诊所协调合作,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间的联谊转诊;b.社区市场开发拓展工作(该市所有社区街道办事处、妇联的联系,各社区的健康宣传及及时更新,社区的义诊和体检安排,社区的患者教育等);c.对外宣传,医院优势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宣传,并且多渠道的宣传。
4 结果与讨论
二级医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需要加强技术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和转变思路,注重市场规则,尊重患者,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大公益性的投入,着力解决当前二级医院的四大问题,即公益性质薄,弱资源配置和机构格局不合理,过度行政化,医患关系紧张。使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思路.中国医药导报,2007,6,4(16).
[2] 王志锋,尹爱,田张勇,等.我国二级医院医疗费用结构比例的合理性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2,09.
[3] 王琳.试论医患关系的经济基础和相关原则.医学与社会,2010,01.
[4] 袁建军,李宽岐.新形势下医院人才培养的思考.管理与教育[C]2007,6,4(16).
国联证券给予“优异”评级
益海嘉里负责人表示:金龙鱼旗下的豆油、菜油、调和油价格都将上涨5%,提价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我们认为不论继续限价还是放开,食用油涨价都是不可避免的情景。只不过上涨逻辑有所改变,由限价情形下的“小品种油试探上涨(大品种上涨动能伴随)限价取消大品种油报复性上涨”转变为非限价情形下的“大品种油缓慢上涨小品种油跟涨”。金龙鱼宣布豆油、菜油、调和油涨价将首先利好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如东凌粮油,在公司产品以精炼油为主的前提下,小包装价格上涨将很快传到至精炼油(公司下半年豆粕价格上涨+豆油价格上涨)。此次涨价间接影响到的是西王食品,涨价的震荡波波及西王需要一定的时间。给予行业优异评级。
医疗服务:
行业利好政策不断
中投证券给予“看好”评级
近期我们参加了多个行业会议,和政府、专家、各类医疗服务投资机构进行广泛沟通,认为行业向好趋势非常明显,资本投资热度高,目前主要集中在新建专科医院、高端医疗及收购企业厂矿医院。通过梳理自12月3日58号文公布以来行业的变化可以发现,58号文是一针强心剂,各地纷纷颁布配套政策,持续利好民营资本。有实例为证:三博脑科成为北京第一所被纳入高校教学体系的医院、禾新医院成为第一家台资独资医院、东莞康华医院获批成为广东省首家民营三甲医院等。我们维持以往一贯观点,医疗服务政策放开是大势所趋,优质医疗服务企业是未来1-2年的投资主题,我们持续看好行业前景,继续推荐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
光伏:
国内应用市场启动
大同证券给予“看好”评级
上网电价法具有可操作性强,更加注重实用性,补贴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的特点;加上当前光伏市场低迷,也为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启动提供了良机。我们认为,此次国家出台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将促使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快速启动,带动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增长,从而促进国内光伏市场的全面腾飞。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方面,随着意大利光伏政策的落地,德国取消下半年光伏补贴下调,以及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带来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的回升,预计在传统消费旺季的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大幅反弹。因此,我们认为,国内光伏市场景气度将回升,看好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维持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个股方面,建议重点关注超日太阳及乐山电力。
航空:
旺季格局不改
长江证券给予“看好”评级
发改委公布8月到岸完税价为7768元/吨,我们认为,发改委本次上调油价整体上对航空公司的影响不大。在航空公司燃油成本方面,一方面航油综合采购成本本身提升幅度不大;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后,燃油附加费对航空公司燃油成本的覆盖度依然维持在80%以上,长短途结构上有所改善。在客流量方面,本次油价上涨主要使得800公里以上航班的燃油附加费上涨10元至150元,但由于长途航班中以商务旅客和国际旅客为主,对燃油附加费小幅上涨的敏感度不大。在高铁、动车事故频出,以及当前旺季的大背景下,本次燃油费上调的影响有望更加弱化,我们认为,旺季量价齐升的局面依然可期。继续推荐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及上海机场等。
通信:
中报业绩值得关注
招商证券给予“推荐”评级
中国移动新增用户保持持续增长,TD用户同比增长165.5%;中国联通3G用户回到加速增长的正常轨道,宽带用户突破100万户;中国电信整体处于稳定,固网电话用户流失率降至自2007年固话用户流失以来的最低点。3G市场仍然维持4:3:3的总体格局不变。“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三网融合。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未来五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电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上市公司中报在即,我们坚持中期策略时的判断,重点关注运营商,以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专网通信和光通信接入设备及配线设备的公司,维持对行业的“推荐”投资评级。
电池:
行业整合加速
湘财证券给予“买入”评级
近日,各省环保局先后公布了铅蓄电池准入企业公示名单等。如果按照生产类型统计,电池组装厂关停、停产比例为86.3%,极板加工厂关停、停产比例为78.7%,电池极板组装厂关停、停产比例为72.6%,电池回收关停、停产比例为68.2%。我们认为未来铅蓄电池生产公司的数量将有所回升,主要是来自于停产整顿之后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司恢复生产。即使考虑部分产能复产及产能超额利用,此次整顿带来的供需缺口也将近50%,未来铅酸电池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从长期看,铅蓄电池整合无疑将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落后产能的淘汰将为龙头企业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看好停产比例较小、电池涨价对业绩提升幅度较大的风帆股份及圣阳股份。
橡胶:
合成橡胶潜力巨大
银河证券给予“推荐”评级
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占全球的1/3以上,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0%,从2001年起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天然橡胶资源不足为我国合成橡胶发展提供市场机会。合成橡胶下游产业需求强劲,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合成橡胶产量复合增速达13.56%,2010年产量达310万吨,创历史新高;到2011年底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将达380万吨左右,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合成橡胶生产国。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将从低级竞争走向高附加值的竞争,我们认为技术门槛较高的丁基橡胶、异戊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稀土系顺丁橡胶,以及其他特种胶的市场空间大,而且今年6月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也鼓励了上述品种。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种业:
因为医院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药企转战OTC市场和第三终端(乡镇市场)。1990年我国OTC销售规模仅19亿元,2005年接近800亿元,15年OTC消费复合增长率为28%。OTC药品能满足消费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诊疗需求,预计未来OTC市场将保持14-15%的增速。但是,我们认为OTC销售完全是市场化竞争,企业需要长期市场积淀,过去十几年OTC市场经过激烈竞争,已经沉淀了一批优秀药企,新的企业进入壁垒越来越高,其中包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OTC中的药用消费品最值得关注。药用消费品目前市场容量仅20亿元,预计在终端网络成倍增长和医药企业按消费品模式运作带动下,未来5年增长幅度超过10倍,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王老吉”凉茶等类似药用消费品也会在饮料市场出现井喷。
有价疫苗市场前景诱人
虽然政府对计划内疫苗投入加大,但计划内疫苗对于经销商来说利益较低,难以形成较高的积极性,随着计划内疫苗覆盖率逐步到位,1-2年内计划内疫苗景气度会大大降低。但疫苗是疾病防控重要有效的手段,疫苗生产企业正在积极投入有价疫苗研发和生产,并从终端拉动市场消费,未来有价疫苗前景诱人。我们认为,产品创新将决定有价疫苗的赢利能力。
医药分销企业将分享“蛋糕”
通过不断兼并重组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分销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美国医药分销业经过充分竞争,形成Mckesson、Cardinal、ABC占美国药品市场份额95%以上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日本医药分销业也是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壮大,前三大药品分销企业Mediceo、Suzuken、Alfresa市场份额超过75%,前75家药品分销企业市场份额超过95%。中国医药分销业未来几年总体发展趋势是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性分割局面有所打破,但仍主要呈区域性分布,其中国药集团的内部资源整合、华润可能以上海医药为平台整合华源医药分销业务,行业盈利模式变化将可能催生大的医药分销企业。中国最终将走向医、药分业,我们认为中国医药分销业更为长远的格局将会类似日本,前3-4家占四分之三以上市场份额,前几十家占95%以上市场分额,因此医药流通业将会是医药行业整合最快的行业。此外,医院药品销售居间人70%的市场份额逐步让出,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品牌强、品种多,在分享该市场中占有优势。
一、 平价药房发展方向分析
经过2002年、2003年的快速“圈地运动”(如湖南老百姓、江西开心人、湖南市民大药房、山西万民等知名药房在全国或区域的快速扩张),平价药房的大卖场经营形式(注:营业面积在1300平米以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为可发展的地域空间狭小(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广州、西安、青海等地均以成功开办平价药房)、品牌建立难度加大、人才匮乏等。因此,从今年8月份以后(注:截至2004年6月份,全国现存所有批发和零售企业都必须强制通过GSP认证,不能通过的只有被淘汰和并购的命运),经过市场的洗礼,以大卖场为依托的少数零售企业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凸显,区域配送体系也将逐渐形成(如:长沙、西安、杭州等地),在物流成本降低的前提下,个别有实力的企业会开始有步骤的扩展社区店(全国范围内年GDP过1000亿元的城市,社区建设均较完备,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是SFDA提出的发展目标),并将通过并购和自营的方式(注:社区店面积一般在30-60平米),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企业的区域垄断地位;
二、医药零售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医药零售行业经过很多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2000年的局面,而平价药房仅仅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形成以“老百姓大药房”为首的全国竞争格局。这里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以来大量外来资本的进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如:“湖南老百姓大药房”的原控股方为金刚石加工商,“上海开心人大药房”的控股方为房地产公司,“西安老百姓大药房”的投资方为水产企业等等。正是在这种投资组合下,我们看到了强势资本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传统药品零售行业的巨大冲击。因此可以预测:2004年,在国内资本或国外资本的催生下,零售行业的多极化竞争格局将主要表现为资本化和专业化的竞争态势,优势企业的资本扩充和劣势企业的并购整合将成为今年行业内最醒目的亮点,谁将最终取得胜利,业界将持以更多的关注;
三、 平价药房盈利分析
当2001年湖南药企高举“降价45%”的大旗横扫中国的时候,医药行业就一刻也没停止降价,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均表现出“壮士断腕”的义举,累计降低药品价格近3000种(注:RX和OTC类),据湖南、陕西、山东的资料显示,此举降价大潮对全国药品平均零售价格下拉了近16%的利润,可谓成绩斐然。就企业盈利状况来说,高举降价大旗的“老百姓大药房”全国平均毛利率在11%-17%之间,以其公布的年销售额6亿元计算,仍属“有利可图”,尤其相对医药批发行业平均5%左右的毛利率,零售终端可以说是一块“香饽饽”。但在此举降价中,上千计的零售企业和药店破产确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利润,如何在普遍走低的药价中快速成长,除了走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的道路外,可能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任何一种新型业态,其飞速发展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在资本力量充分跟进的前提下,在3-5年时间里,市场都将逐步形成多级化竞争格局。因此,如何把握商机,尽快找到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目前所有医药零售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这也是决定企业最终盈利的基本保障;
四、 平价药房的功能变化分析
自湖南药企打破医药零售格局,率先推出“开架式药品自选超市”以来,零售终端的变化就始终如影随形:先是药房的经营范围延伸至日用百货、化妆品、书籍等类别,然后部分药房又相继推出健康讲座、“小门诊+大药房”等各种便民措施,甚至在2003年底出现了“平价药房+平价医院”这种形式,虽然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有限,但可以看到平价药房变化的步伐从未停止。2004年,平价药房经过前两年的资本累计和市场竞争,将逐步演变出概念更新的区域服务体系,即对商圈范围(注:一般为5公里)内的居民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沟通,建立起一种健康保障服务网络,使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消费方式趋于理性,从而达到稳步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品牌知名度的目的。同时,因药品消费的特殊性,此举培养出来的消费群将具有更大的忠诚度,必将为企业取得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投资要点:1、营改增试点扩散促进三产发展。2、物流企业短期受益不明显,长期仍需观察。
事件评论:试点扩散,税改大方向坚定,西部地区时机未到。本次试点城市中,直辖市仅仅重庆落单,我们认为,本次试点未全国通行的难处有2点,第一是部分省市并未完成信息系统联网升级,第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整体发达程度不足,试点之后由于进项不足税负上升压力较大。因此为本次试点未全国展开。未来营改增的步调必然是全国全面展开,营改增在根本上的目的是全面的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尤其是服务外包产业链。
企业直接受益不明显,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是核心。由于试点地区的企业难免会获得来自非试点企业的销售收入,试点中,交通运输企业依然可以执行过去享受的差额征收营业税政策。因为基础运输企业赋税较重,试点地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包括轮客渡、公交客运、出租车)的纳税人,可以不按一般纳税人使用一般计税方式,而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税负相对微降。此外,由于之前许多交运企业已经申请使用差额纳税,换转为增值税后税负相对上升。
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与否于其自身业务毛利水平有关,融资租赁受益明显。一般而言由于营业税体现在利润表,而增值税体现在资产负债表,所以对一般企业而言,改征之后所得税税负应该是有所增加。
投资建议:短期增厚有限,长期潜力或现。建议关注公共交通运输业:改制征收后,主动税负调节能力改善。原有纳税试点企业包括:大众交通(600611)、锦江投资(600650)、强生控股(600662)、海博股份(600708)、申通地铁(600834)。本次试点范围扩大后新加入企业包括:宜昌交运(002627)。交通运输物流业:进项税自我调节,报价灵活度提升。建议关注相关个股:建发股份(600153)、象屿股份(600057)、飞力达(300240)、怡亚通(002183)、飞马国际(002210)、华鹏飞、中储股份(600787)、澳洋顺昌(002245)。
计算机:民生信息化获财政资金倾斜
民生证券
投资要点:1、政务信息化是确定性最高的细分领域。2、关注估值尚有上升空间公司。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企业盈利下滑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为投资主体政务信息化是确定性最高的细分领域,其中民生信息化又是重中之重。民生信息化直接受益于民生投资。我们最为关注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是投资最为确定,资金保障最为充足,最先启动的领域。整个民生信息化还包括教育、保障房、文化传媒、民政等方面,由于启动较晚且缺少标的,给予一般关注。推荐的公司包括万达信息(区域医疗与社保信息化)、卫宁软件(医院信息化与区域医疗)、飞利信(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议关注东华软件(医院信息化)、银江股份(移动医疗)、易联众(社保卡发行)、东软集团(区域医疗与医院信息化、医疗社保、社保信息化)等。组合:万达、梅安森、数字政通、东华、用友、远光、恒生、航信。
虽然大盘近期回调明显,但我们发现计算机板块内部出现较大分化。部分业绩预期较高、中报业绩较好的公司估值上行至25x以上(如聚龙股份33x、美亚柏科37x等),我们认为可逐步加大对增长较为确定性公司、且估值回落至25x左右公司的关注。
建议继续关注业绩较为确定,且估值尚有上升空间的公司,如万达信息(26x)、梅安森(24x)。维持组合:万达信息、梅安森、数字政通、恒生电子、东华软件、用友软件、远光软件、航天信息。
稀土:资源整合面临发展机遇
东北证券
投资要点:1、福建确认厦门钨业整合省内稀土。2、南方稀土整合迈开实质性步伐。
《福建省加强稀土资源保护科学开发稀土资源行动方案(2012-2015年)》确认了厦钨作为福建稀土资源整合与开发的主体。《行动方案》明确:以厦钨为主体,按照福建省稀土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已建矿山的资源整合,并要求发挥厦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稀土产业园建设。通过资产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2012 年底前完成以厦钨为核心的福建稀有稀土集团公司的组建。
《行动方案》为龙头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行动方案》目标是用两年时间,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秩序,遏制福建省稀土非法盗采行为;培育1 个产值超过200 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龙头企业,力争创建1 个国家级稀土产业园(基地)。《准入条件》强化规模标准,并对稀土矿山、冶炼的生产工艺与装备、综合利用及能耗等方面都做了诸多规范。两个文件的出台,反映了我国稀土整合政策正落到实处。
《准入条件》正式出台,使稀土行业的生产经营与准入有了规范性的框架文件,行业整合将稳步推进。若准入条件得到切实推行,稀土行业的行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达不到准入条件中规模、综合利用、工艺规范等要求的企业将退出稀土行业,稀土行业的产能也将因此得到压缩,规模大、工艺先进、技术与环保条件好的企业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位置。
重点公司仍可关注。我们预计,随着南方稀土整合的推进和《准入条件》的推行,稀土行业的经营秩序正在逐步改善,行业结构正在变革。稀土行业的整合正在落到实处,因此,我们仍重点关注,厦门钨业、包钢稀土等行业龙头公司,维持厦门钨业推荐和包钢稀土谨慎推荐评级。
环保:关注“主力部队”和“潜力部队”
兴业证券
投资要点:1、从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区分子行业重要性。2、从持续性、订单弹性、主题投资角度切分环保蛋糕。
投资如打仗用兵,要制定好作战方案并且要善于调兵遣将,需要根据形式的变化用灵活的策略应对之,才能立于长胜不败之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知己知彼;因此对于投资环保股,我们分析环保细分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并将其分为了主力部队、潜力部队。
一、 当前医药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药行业经历了短期的阵痛和调整之后,2007年以来再次迎来了高速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和全球股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唯有我国的医药行业一支独秀,发展强劲,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推动医药市场高速成长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医保扩容带来的药品需求增加。然而这种市场增量并非均等地分配到每家医药企业,外资企业稳步成长,国内医药企业两极分化明显加大,具备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医药企业明显提速,而一些没有特色的中小型医药企业表现平平,或出现业绩下滑。
从营销角度来看,医药企业的营销模式可谓五花八门,透过现象看本质,其中处方药利益驱动,品牌药广告拉动,普药深度分销构成了推动药品销售成长的三大动力。
首先是处方药利益驱动。尽管有医保招标、药品限价和一品两规等政策限制,但从市场数据来看,医院仍然是近年来药品销售份额最大,成长性最好的市场,面向医院销售的制药企业普遍以贿赂营销和临床挂金销售为主要手段,所谓的专业化推广只是漂亮的外衣,随着行业告一段落,这种趋势似乎有增无减。
其次是品牌药广告拉动。同质化竞争时代更能体现品牌价值,一些尝到甜头的制药企业仍然以广告拉动和提升品牌作为主要营销手段,不但培育出利润丰富的OTC大品牌产品,还带动了公司其他产品的普遍增长,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分销渠道和零售终端的强势地位。
第三就是普药深度分销。拥有普药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制药企业,抓住新农合市场的成长机遇,与有实力的区域分销商和纯销商密切配合形成战略同盟,进行市场深度分销,大力开发农村第三终端,同样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医药市场快速成长,医药行业仍然存在重大的结构和效率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医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是结构问题。从医药流通价值链纵向来看,药品流通环节多,秩序混乱,分销效率低,医院终端处于强势垄断地位,连锁药店的市场地位也在逐步增强。从医药流通价值链横向来看,医药工商领域仍然表现为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偏低。
其次是效率问题。结构不合理,必然导致行业的整体低效率。许多制药企业的销售业绩在增长,但由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快速上升,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逐步下降。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有好产品,但缺乏市场开拓和队伍管控能力,被迫采取底价招商方式销售,大幅让度利润后,企业已无力进行市场投入和品牌建设,产品的命运在商们追逐短期利益的竞争和选择中风雨飘曳,难以掌控。医药市场充斥着大量的自然人身份的商,药品销售过程中货、款、票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大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终端市场处于超同质化竞争状态,公关战,价格战和促销战硝烟四起,许多企业体力透支,难以为继。
笔者对医药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大势萧条,逆势而上;风平浪静,危机潜伏;医改前夜,最后疯狂;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弱肉强食,剩者为王。
二、 医改对医药行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新医改方案可以基本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和八项支柱。
一个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八项支柱: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医改是一个关系到国运民生的复杂工程,涉及到医疗服务、共公卫生、药品供应和医疗保障等多个领域的体系建设和系统协调,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稳步推进,更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立足当前,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医改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医药工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参与、主动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抓机遇,快速发展,否则将有可能成为医改的牺牲品。那么医改到底会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哪些影响?我们站在医药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预测。
首先是药品需求总量上升。随着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被压抑的医疗服务和药品需求逐步释放出来。据初步测算,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需要说明的是,医改增量并非全行业平均受益,大部分会消化在医疗服务市场,受益最多的还是面向医院以处方药销售见长的外资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
其次是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市场的结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可以预测医改将会推动医疗市场(包括城市医院、社区和农村医疗)和零售市场(药店)逐步走向规范,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市场快速发展,而城市医院的市场垄断地位将会逐步下降,零售药店可能会以社区为中心进行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市场总量短期内变化不大,连锁、平价和服务代表其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对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推进医药科技进步三部分内容的研读,可以预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原研新药和专利药品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仿制药品将会受到价格因素的极大限制,难有作为。未来医药市场将会形成普药、新药(专利药品)和OTC品牌药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其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进入绿色通道,得以快速成长。
第四是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显然医改会对医药工商企业构筑更多更高的政策门槛,企业如同鲤鱼跳龙门,生死两重天,加之政府监管、市场竞争和资本并购等因素将会加速优胜劣汰,推动产业集中和竞争升级。
第五是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解决“以药补医”是关键,其中补医的概念应当更深刻地理解为补医院和补医生。虽然目前还没有提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但就其结果来看,它会有效遏制药品价格上升,打击贿赂营销行为,促进医药行业在阳光下健康发展,各个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规范营销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得以好转。
综上所述,医改带给医药行业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即有机会,也有挑战,医药工商业企业只有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和营销模式转型,才有可能在医改进程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 新形势下医药企业战略选择与营销创新的策略性思考
面对医改新形势,医药工商企业都应当全面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与营销模式,充分认识医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评价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发扬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快速发展。笔者拟从企业战略选择和营销创新的角度谈几点看法和建议,供医药界同仁们参考。
(一) 医药企业的战略选择
正确理解企业战略的三个公式:(1)战略=机会+能力。战略就是要找到企业能力可及的市场机会,聚焦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确立市场领者地位。(2)战略=终局+路径。战略是基于现实对未来愿景和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清晰描述,进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最佳路径和方法。(3)战略=策略+行动。战略必须付诸成行才有实际意义,只有始终保持战略状态的企业才能做到策略领先,行动致胜。医药企业要研判产业大势和市场变迁,于结构变化中寻找机会,同时要致力管理改进与效率提升,于修炼内功中提升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重组和市场集中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中小型医药企业应当立足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聚焦某个细分市场或产业链的某些特殊环节,通过产权改革、转变机制、管理改进、营销创新等自身努力,建立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主动寻求与大企业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而拥有资本实力和管理输出能力的大型医药企业应当抓住历史机遇,进行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力争成为区域市场或医药行业的领导者。
(二) 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
目前的医药市场竞争现状是高端医院市场门槛高,成本大,许多制药企业望而却步。零售药店密度大,竞争惨烈,药店连锁化经营以后,与上游客户的博弈能力明显增强,底价,终端拦截十分普遍。渠道分销领域更是鱼龙混杂,盈利模式各异,商业与终端之间多点交叉覆盖和采购,市场秩序乱,分销效率低。农村市场点多、面广,单笔交易量低,市场开发难度大,投入产出不合理。在这种市场竞争的红海里,医药企业只能采取回扣战、价格战和促销战,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医改必将改变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游戏规则,传统的营销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未来医药市场竞争取决于市场细分、品牌塑造、模式创新、管理提升和战略取势等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为此,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必须在以下三方面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