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6 17:20: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13-01

1 潜山县现代农业发展在的问题

1.1 科技化程度不高

在种植业方面,其突出的问题是农药、化肥盲目施用,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给农作物造成药害和肥害而导致减产减收,同时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在养殖业方面,其疾病的防控仍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其加工技术也比较落后,表现为初级加工普遍而精深加工较少,所以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此外农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偏低;农技推广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农业的产业链短而窄,与二、三产业未能有机结合

目前农业的产业链基本局限于一产业,其产业链缺乏有效的延伸,尤其未能与二、三产业形成有效对接,因而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1.3 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农业意识模糊

时下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多半是生产农产品、提高单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多余的才投入市场。而农业的市场意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等现代农业的理念仍然滞后。

1.4 农业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潜山县的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生产能力和使用效益总体不高;潜山县的耕地质量仍然较低,全县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75%;农业生产的物质装备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农机化装备能力和水平普遍有待提高。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完善

潜山县土地流转速度较慢而制约了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形成;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偏少,农民的专业合作社也寥寥无几。而且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不高,社会效益偏低。

1.6 保证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虽有农业执法体系、市场体系及农业保险体系,但仍以政府保障体系为主。尤其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和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等。且农业保险本应主要承担农业保障的职能,而实际上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然在赔付力度和赔付时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对策

2.1 着力提高科技水平

首先应从农业科技的源头即科研单位抓起,使其多出农业科技成果可供转化。尤其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向农业提前、产中、产后所需的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农业推广部门应将科研单位所提供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变为农业实用新技术,再向农户大力推广,从而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

2.2 尽快由注重农业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并重方向发展

一是要加强潜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名特优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二是城市与农村应互动发展。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向城市靠近,推进新农业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三是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四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突出抓好以品茶、赏花、采果、观景、美食、垂钓为内涵的生态观光游。

2.3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应着重在如下4个方面有根本转变:一是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农业观念向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理念转变;二是由不顾环境而掠夺经营的农业理念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理念转变;三是由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观念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农业理念转变;四是由原来农户自发的农业生产习惯向由政府部门引导、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4 加大对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投入

中央和省在“十二五”期间已开始大兴农村水利建设,地方政府亦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运作的方法办水利、搞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投入:一是应加大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大中型水利工程和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业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应增加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着重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同时应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三是应加大改善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改建、扩建和兴建高标准设施农业、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农机补助政策,提高潜山县农业机械化装备能力和水平;四是增加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材料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科技装备水平;五是增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投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2.5 积极扩大或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快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要依靠科技进步壮大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要尽可能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从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从初级加工向精加工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使种植业尽快成为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快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3]。

2.6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由单一的政府保证体系向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方向转变

一是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维护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同时保证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二是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首先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开发,同时要多途径、多形式、多机制健全农技推广体制机制;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管理、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三农”,同时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市场发展现代农业;五是加强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是加强和完善农业保险工作[4]。西吉县农业保险工作虽然在应对自然灾害、降低农民损失、保护农民积极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它是营利机构,必然受利益驱动,所以在赔付力度及赔付时限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必须将营利性农业保险公司改变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性质类似于社会保障事业局。然后由政府加强监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从而取信于民,这样才能使潜江县农业保险工作富于成效,从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参考文献

[1] 陈志英,李翠霞,葛锐.勃利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6-8,28.

篇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辽宁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现代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农业大省,辽宁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十一五”时期,辽宁省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所占的比重均不足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金融资金投入不足。目前,辽宁农村地区金融主体主要是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不断减少。其次,信贷资金流失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不仅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呈下降趋势。再次,农村金融产品数量较少,金融服务的种类较为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农民的金融福利水平低,很难分享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2.农业机械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辽宁农业机械化工作成效显著,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2010年辽宁农业机械总动力2237.5万千瓦,同比增长4.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2.6%;同期山东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2亿千瓦,同比增长4.7%,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0%。而造成差距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辽宁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足,带动农民投入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辽宁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有952家,而山东省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900个。

3.农户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现代化农业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土地规模化经营又依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辽宁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有所增加,然而距离实现规模化经营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辽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较小,而且以短期和兼业的方式为主,所以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土地流转现象并不普遍,规模流转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辽宁土地流转多数是在没有组织或项目带动情况下农户之间自发的、短期的流转,土地流转受让方中种植大户、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事企业的比重较小,而且农户之间的流转又多数只是小农经济的复制,对于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推动作用有限。

4.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差距较大

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为1.07∶1,山东省已达到1.71∶1;第二,辽宁缺乏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最大的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仅为50多亿元;第三,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企业少、结构层次低,多数农产品只经过简单的处理就投放市场,辽宁省综合加工率在50%左右。第四,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基本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但其产销一体化程度仍然较低,大多数企业与农户基本是一种简单松散的买卖关系,与农户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5.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辽宁省农业技术人员数仅占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8.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5%左右,而江苏、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近60%;2010年辽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只有335万亩,山东省已经达到817万亩。而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目前,辽宁农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于产中环节,对产前环节和产后环节阶段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中试转化以及产业化环节更是相对薄弱;二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弱,原创型农业技术创新较少;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供给能力与农民对科技创新服务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辽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投入力度

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反哺力度,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农业生产保险补贴,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项补贴力度。其次,加大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财税扶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引导金融资本向农村的配置;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将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重心逐步由目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向农业生产领域转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和扶贫等贷款业务。

2.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快速规范流转

篇3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庄河确立了“一城两带”的发展格局,北部山区的绿色经济带与沿海区域的蓝色经济带将并肩发展,共同绘制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在庄河,现代农业才刚刚起步,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互交融,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为庄河经济发展助力。

一、庄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有顾虑

尽管广大农民知道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内心仍然存在不少顾虑。一是由于对现代农业缺乏整体认知,因此对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心中没底。二是由于现代农业项目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很多农民不愿意自己发展项目。三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将来无地可种,因此对其他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有抵触情绪。这些顾虑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经营理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

现代农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增产的主要手段是靠现代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而庄河许多现代农业经营户却始终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束缚,主要还是把产量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增产的主要手段靠加大劳动的投入,通过精耕细作来提升利润的空间,这是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在这种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许多经营户的市场意识也比较淡薄,不能很好把握市场规律,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不容乐观。

(三)规模化经营比例过低

高利润率、高商品率、高技术含量,是现代农业的内在特征,这些特征要求现代农业必须进行规模化经营。但截止2013年底,庄河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农村集体土地只有12.7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3%。规模化经营比例过低,难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四)经营粗放,技术依存度过低

现代农业是以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科技依存度非常高,而庄河的现代农业大多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资源依存型”特征非常明显,草莓、滑子蘑、水产品等农业产业项目皆是如此。在资源依存度过高的氛围下,粗放经营比较普遍,一些先进技术难以应用。

(五)经营模式不合理,成本过高

在庄河,农业大户普遍采取企业化自主经营模式,成本过高。比如,大连来宝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的来宝农业产业园项目,每年的经营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压不下来,在市场上,很多产品还竞争不过以家庭作坊式经营的散户。

(六)市场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

庄河尽管有许多名牌优质农产品,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缺少大型专业的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导致许多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很好发挥出来。在庄河,只有一个草莓批发市场,覆盖面明显不够。市场销售体系的不健全,使农业经营户的销售压力过大,许多经营户只能自己联系批发商。

(七)产业链条过短,产业间互动不足

在庄河,大多农业经营户都是单纯放眼于种植或养殖上,只有少数开发出自己的深加工产品,导致自己的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在自身工业化加工组织和商业化销售组织没有很好发展起来的时候,产业间互动也不足,许多经营户与生产企业、销售市场的对接能力较差,导致生产具有盲目性。

二、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

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当高度重视,通过农校、职校、新闻媒体、农业大集等各种平台或中介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要素、技术、政策等知识;通过典型引领、搭建平台等形式,促进广大农民对具体项目的熟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农民对具体项目发展前景和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增强大家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的信心。

(二)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技术依存度

庄河现代农业要持续高效发展,必须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束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综合要素的投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现阶段,庄河应在不断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含量的同时,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的技术依存度,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三)提高规模化经营比例,发挥规模效应

小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现代农业的高利润率和高商品率,也难以为新技术的应用留有空间,因此,庄河现代农业应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比例,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引领作用,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以规模效应带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四)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公司+农户”的连锁机制

农业大户自主经营模式成本太高,许多农业大户在成本的漩涡中被拖得筋疲力尽;散户分散经营,利润率、商品率、技术应用率都难以得到提高,而且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这种经营模式必须加以改变。最好的解决途径是走“中庸”之道,建立“公司+农户”的连锁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大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育苗、品种、技术、收购、销售的区域整合,发挥集团优势,以规避市场风险。

(五)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品牌效应

庄河经认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共有213个,省级以上名牌共有15个,庄河蓝莓、庄河草莓、庄河滑子蘑、庄河山牛蒡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庄河大骨鸡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地理证明商标。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庄河需要加强专业化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通过专业化的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集聚和辐射效应。

篇4

中图分类号 F3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1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关政策对农业这一弱势行业的不断倾斜和支持、以及现代人们对健康、绿色、休闲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地符合人们多样化需求的设施农业、采摘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纵观这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特点,不外乎动辄成千上亿元的巨额资金投入;或集中现代园艺农业创新发展的新、奇、特、花、果、木的相关产品与成果的多样化栽培与展示;或将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养生融汇在一起……有的赚得盆满钵圆、有的经营的有声有色、有的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现状、有的回天无力悄然转型退出。

笔者认为,当众多农业从业者谈起自己职业而扬眉吐气的时候,高品质、多样化、高消费的农业发展格局将会逐渐稳步形成。当下,经济效益不理想、保本甚至亏损、后续发展资金注入乏力、经营模式互相模仿缺乏新意,几乎成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因素。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了30年,这30年是高速发展的30年,是赶赴欧美先进经济的30年;从最初的产品制造到设计、创造、品牌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了成熟;这其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的理论、好的思路,值得农业借鉴。

1 高效农业的涵义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现代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理念与技术,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大融合,也是一种大众接受、喜闻乐道的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娱乐模式。

2 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颇多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高投入却未必真正“高效”。往往注重设施的投入,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加大技术的投入,引进了高技术人才;面向高端并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有机农业的概念,产出了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优质却不优价,市场并没有因为优质而青睐农产品生产者。原因可能是农产品生产者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去生产,却用了最落后的思路去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前提,应以市场为导向,那么首先就要研究市场。巨人史玉柱曾说过一名话“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谁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因此可以好好借鉴一下其研究市场的精神。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是消费者所青睐的,但为什么反映在市场上,却优质没有优价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认知不足;二是消费者对供方信任度不够;三是定位的消费群体面太窄,营业收入补充不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四是企业后续发展资金跟不上,致使企业发展出现断档现象。

3 对策

3.1 依托传统农业,发展观光农业

比如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沼泽洼地土地利用模式。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田因湖荡沼泽而生,每块面积不大,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人称“千岛之乡”。至今,垛田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天然生态的肥料种植蔬菜。垛田独特的岛状耕地,是荒滩草地堆积而成,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加上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使得生产的蔬菜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是普通大田不可比拟的。如今,兴化市人民从事大规模油菜生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前往观光、学习。

3.2 发展体验农业,打造全产业链农业配套服务体系

发展体验农业,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土地的体验平台。时下被一些人推崇的网络QQ农场,从某种意义上也反应了当代人的农耕情结、土地情怀[1-3]。比如: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传统漏斗架葡萄栽培体系。此种体系拥有1 3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宣化素有“葡萄城”美誉。宣化鲜食葡萄品种,皮肉黄绿色,质脆而,酸糖比适中,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誉。

此种国内独特鲜少的“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栽培的葡萄,可供游客观赏、采摘、乘凉休闲;全产业链农业配套服务体系搭台,体验文化唱戏;通过营造特色各异的农耕文化,引导消费者体验远离都市喧嚣的自然、清新、雅致的田园文化,在感受久违的田园文化的同时,各相关配套服务体系也在创造着各自的价值。

3.3 挖掘教育资源,让现代农业肩负起传承华夏文明悠久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责任

比如世界最早的栽培稻源头——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万年贡米体长粒大,性状如梭,其白如玉,光洁透亮,早在明朝时期,就钦定为“代代耕作、岁岁纳贡”之珍品。在此的仙人洞、吊桶环古文化遗址,经中美联合农业考古发掘,认定为当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栽培稻遗址。据考证,万年吊桶环遗址为早期人类的猎物分配和货币交换场所。这凝结了农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痕迹。

3.4 企业携手,强强联合开发,规避风险,实现共赢

借鉴旅游景点的协同发展理念,相关园区携手,共同开发,跟随农业科技的发展,把农业的创意产品或活动引入企业的轨道上来。

3.5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企业发展基金

农业产业是一个投资期限长、回报慢的行业,合理引入和注入企业发展基金,可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等,为高投入、回报慢的农业行业注入发展动力[2,4-5]。

农产品生产者已不单是一个农产品供应者,还要打造食品安全生产教育基地,让现代农业肩负起弘扬诚实守信、良心为农的职业美德;在宣传自己、教育引导消费者的同时,又创造了额外的收益;更是一个感受现代农业发展魅力的观光点、一个陶冶情操的休闲好去处、一个接受传统农业熏陶的世外桃源。这时所制造的就不仅仅是农产品了,而是以农产品为载体的一种文化(就像可口可乐贩卖的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健康、一份情怀。

4 参考文献

[1] 郑建初,刘华周,周建涛,等.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09,25(1):1-5.

[2] 唐于银,魏国平,张晓青.我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4):480-482.

篇5

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卫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人口88.83万人,耕地面积225707hm2,农作物播种面积304000hm2,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3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9亿元,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1.1元,同比增长13.3%。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坚持生态、节水、高效的原则,立足区位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特色农业结构体系。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节水作物面积,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05年的42∶58调整为现在的14∶86,节水种植、地膜覆盖种植、有机肥施用面积分别达到65333hm2、74933hm2和84000hm2,分别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1.5%、24.7%和27.6%,呈现出粮经并重、粮食作物与高效经济作物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展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和效益倍增计划,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工程建设,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势和品牌品质优势逐步提升。目前,全市粮食、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马铃薯、外销蔬菜及农作物制种面积分别达到173333hm2、21333hm2、61960hm2、17933hm2、67667hm2、1927hm2和1553hm2;建成千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39个,涉及全市37个乡镇、165个行政村、3.77万户农民;创建全国绿色枸杞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933hm2,有机枸杞出口原料生产基地2000hm2,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基地13333hm2,沙漠有机蔬菜产品示范基地133hm2,马铃薯原种繁育生产基地80hm2,一级种薯生产基地667hm2。着力推进禽蛋、生猪、清真牛羊肉、适水产业协调发展,鸡、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557万只、91.8万头、24.4万头、196万只和3.7万头,建成各类养殖专业示范村88个、养殖小区308个,其中千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园区达到8个,规模以上养殖户达到3340个以上,规模场户在畜禽养殖业中所占比重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农田改造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世行贷款工程,农田排水沟综合治理工程、沙坡头南北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和南山台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截至2012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2933hm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800hm2。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砌护各级渠道254.3km,整修干支斗沟4796.6km,改良中低产田3933hm2,改善灌溉面积35200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200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8.3km2。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0.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到100533hm2,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7.4%。

2.3 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按照“扶龙头、带基地、拓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优质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推进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积极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补助、贴息、贷款、税收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宁夏红、夏华、恒兴果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着重培育壮大以枸杞干红、葡萄酒为主的酿酒业,以玉米淀粉、小麦面粉、马铃薯颗粒全粉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马铃薯、蔬菜、花卉、玉米种为主的制种业,以清真牛羊肉为特色的草畜产业,以设施瓜菜和压砂地生产为主的优质瓜菜产业,以枸杞、苹果、香水梨、红枣为主的林果业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使区域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到目前为止,我市先后培育出了“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中宁枸杞”、“穆和春”清真牛羊肉等农副产品知名品牌,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89家。

2.4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抓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加强农产品产加销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品质品牌保护基地建设,引导农民按照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批量上市。加快农产品品牌的培育、申报和认定,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使我市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群体优势。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目前,全市85%以上的耕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有机食品11个、绿色食品57个、无公害农产品22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

2.5 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全市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28家,带动农民40万人,开展基地面积124000hm2,并呈现出由小到大、由以经营为主向产供销一体化、由单领域向多领域、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本区域向跨区域发展的良好趋势。已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387个,年流通额达到23.8亿元,建成农副产品大型批发市场2个、专业批发市场4个、集贸市场63个。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市各类农作物订单面积规模达到27333hm2,占到播种面积的8.9%,涉及农作物制种、设施拱棚瓜菜、外销蔬菜、硒砂瓜、枸杞、马铃薯、小茴香等十多个品种。

2.6 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增加农业科技和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比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保护和疫病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农产品质量监测、良种繁育及农村沼气服务等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生产第一线,坚持走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农民。“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全面推进,健全了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相继开通了“农业信息网”、“农业110”、“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灵活多样的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信息技术需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了沙漠有机果蔬、舟塔有机枸杞、西安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夏华清真牛羊肉和正通生态环保养殖等20个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2年,全市粮食、畜禽、水产良种化概率分别达到95%、86%、94%,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7.4%,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8.6%。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分散、规模小

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结构布局上呈现出“一县多业”的状况,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品质优势不明显。

3.2 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条不长,农户生产与市场联结不够紧密。

3.3 农业大项目的储备和投资后劲不足

从我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运行情况看,投资增长趋势比较稳定,基本建设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整体带动作用,但项目引领效果还不够理想,投资后劲不足。

3.4 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素质偏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较慢

随着“三带三区一地”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的加深,我市以节水增收和科技装备生产为主的产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但在这类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技术服务上相对滞后,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仍存在示范范围小和推广速度慢的现象。

4 下步工作建议

4.1 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审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按照自治区产业发展导向和“三带三区一地”发展规划,在发展重点、工作重心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产业发展上,南部山区稳步发展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清真牛羊肉产业和牧草产业,形成清真肉食品功能板块;在卫宁灌区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和园艺产业,加快发展生猪产业和奶产业,形成生态农业板块;在中部干旱地带重点发展硒砂瓜产业及其后续产业,形成优质高钙瓜果板块,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在工作重心上,由注重规模向注重提质增效方向转变,由重视规模效应向注重品牌效益转变,认真研究区内外市场和港澳、中亚、俄罗斯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调整茬口,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使所产出的产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为农民带来较高的效益。

4.2 以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在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服务农民的同时,重点研究并实践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设施瓜菜产业方面,突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加大设施改造力度,优化种植品种,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调剂上市时间,推广利用增施有机肥、深翻改土和施用麦苇、生物秸秆反应堆等提质增效技术,扶持和整合本地蔬菜流通合作社及育苗中心,推进订单生产,建立形成“育苗中心+农户+流通合作社+市场”的产销机制;在硒砂瓜产业中,突出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建设,严格落实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切实引导瓜农错茬、有序、标准化种植,实现硒砂瓜品牌效益和品质效益的双提升;对于马铃薯产业,突出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脱毒种薯繁育进程,大力推广旱作节水覆膜保墒和高垄管灌马铃薯种植技术,扩大马铃薯种薯示范基地规模;在清真牛羊肉产业上,突出改造提升养殖专业示范村,以万头肉牛、万头奶牛示范基地为重点,全面推广牛羊矿物质舔砖、复合酶、预混合饲料、“三贮一化”、高档肉牛生产、全混合日粮和奶牛DHR测定等高效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对于奶产业,突出提高综合生产性能和效益,健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在建设中宁天宁、澳亚集团和宁夏康绿特公司3个万头奶牛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奶牛繁育基地。

4.3 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落实购置补贴资金,积极创建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把粮食高产示范园、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与生产全程机械化结合起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效益。二是加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今年秋冬及明春计划投资8.36亿元实施52项重点水利工程,重点治理29个片区。砌护防渗各级渠道10336条,共计3942km;清挖沟道6412条,共计3221km,清淤渠道16096条,共计7910km;整修道路5009条,共计2534建设;新增灌溉面积3040hm2,改善灌溉面积35020hm2,新增旱作基本农田2893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60hm2,建设高标准农田7926hm2,为农业增产增收夯实发展基础。三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以南部南华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中部百万亩经果林、北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防护林 “三个百万亩”工程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体系,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步伐和沙坡头区香山、兴仁地区老化压砂地后续产业发展。在蒿川移民迁出区种植柠条1333hm2,栽植枸杞133hm2。同时,对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荒山荒沟,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通过自然修复恢复林草植被,为我市农业发展建立一道绿色的生态防护屏障。

4.4 以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篇6

1.1 农业供应物流

为了有效保证农业生产不间断的进行,充分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供给和补充农业生产所需要生产资料的物流。其中,农业供应物流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存储以及装卸搬运等工作。

1.2 农业生产物流

农业生产物流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植、管理以及收获的整个过程的物流。因此,农业生产物流主要包括种植、管理以及收获物流。

1.3 农业销售物流

农业产品的加工以及销售行为共同构成了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收购、加工、保险、运输、存储以及配送农业产品的环节。

2 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化程度低

首先,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设施比较落后。农业流程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以及零售等环节,但是因为现代冷藏储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交通不足,导致农业产品运输成本过高。其次,农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低,因为缺少用户,数量有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整合程度较低,全社会物流市场需要进一步培育,物流活动还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中真正实现其意义,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农业物流一直受到阻碍。

2.2 农业物流经营难度大

农业与工业是不一样的,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或者是植物性的产品,非常容易变质以及腐败的,在物流的过程中比较难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储藏,比如粮食的散装运输、水产品冷冻以及运输、肉类的分割以及冷藏运输或者是牛奶等制品如何恒温运输等等。这些农场对于运输、包装以及加工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导致农产品的物流经营难度比较大。

2.3 农业物流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农产品的物流产业是比较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的。规划以及管理这个问题是现在农业物流这个系统所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农业物流一般涉及到了农业、粮食、商务、邮政、以及供销等等系统饿它所有制企业,这些部门以及但闻的货场、运输车队、仓库、包装厂等等都是自成体系的,他们相互不受影响,独立运作,这就导致了这些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和他们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物流设施的设备非常难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2.4 流通渠道不通畅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基本上都会经过以下几个比较主要的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以及批发商、供销地的市场、零售商以及消费者。在这个物流链上,因为农产品没有经过加工的新鲜产品占据市场的绝大份额,但是这样环节比较多的流通链条,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流通的效率上,都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的销售,所以相当大一部分的新鲜产品在运价以及交通情况等等情况的影响下被损耗。现在的农产品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上市的时候物流不够通顺、加工能力不够、物品的产出以及销售严重脱节,中途的损耗情况更加的突出。目前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还是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完善的销售体系。

3 提出农业物流的解决对策

3.1 增加对于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建设投入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建设,它是建设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农场品的仓库、交通运输的挑一件以及工具等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做好这些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以及更新运输农产品的工具,发展以及改进各种各样的农用运输车;加强各个地区农产品仓库的建设;努力建设农场品的配送中心,还有产地销售农产品的市场,对于农村的基本电力设施要及时的更新,提高电话的使用率;加强电脑网络的建设以及使用,使得农村正式的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这条先进的道路。

3.2 发展第三方物流

首先,培育专门为农业生产全程提供服务的社会化第三方企业和组织,并使之成为农业物流发展的整合者。其次,推进传播储运企业、粮食系统企业、农业系统、农资经销单位等向第三方物流进行转变,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物流企业加入,从而才能扩大我国农业物流企业的规模。最后,鼓励农业产品化企业之间的相互统一与联合,着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农业物流企业。总之,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才能扩大农业物流企业规模,使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3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模式

订单农业模式是合同农业或者契约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以签订合同契约来安排生产或者物理,可以消除很多无效的物流合同,同时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相互结合在一起,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双方之间的结合,按照合同完成各自的生产和物流活动。

3.4 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篇7

[11] 薇,韩振海,王德槟.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51-54.

篇8

中图分类号:F239.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9日

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在保障农业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审计层次也能得到提高,审计成果也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审计本身也能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深化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探索工作对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凸显整个农业专项审计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力都具有积极意义,进而可以推动整个审计工作发展到新的高度。

一、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概述

(一)都市现代农业的定义。20世纪30年代,都市农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日本,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其著作《农业经济地理》中将“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进行了定义,90年代我国引入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城乡结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合体,是农业和城市发展关系的体现。从我国的情况看,农业和城市的关系呈现出三个阶段:城郊农业阶段、都市农业阶段、都市现代农业阶段。都市现代农业是指靠近都市或位于都市边缘区域,仅仅依靠并服务于都市,以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符合都市自身客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二)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内容。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各级财政(包括农业局等主管部门)是否按照人大通过的预算足额安排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和财政配套资金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且足额拨付到位情况;二是项目资金投向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受到严格管理、是否专款专用,资金是否能够如数到达使用单位或农民手里,有无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三是建设项目计划或规划完成情况,有无未批复建设的项目,有无超计划、超预算的项目,有无擅自变更规划等问题;四是专项资金是否按照经过批准的数额向计划内项目分配,使用单位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厉行节约,加强管理,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准确;五是都市现代农业制度落实情况,各级党政机关加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和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三)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是对公共财政资金加强监督的必然需要。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属于公共财政性资金的一部分,而公共财政是全体人民的财政,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专项资金负责,要时刻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为己任。

2、开展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有利于提高项目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可以发现项目单位在专项资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并及时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采取适当可行的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开展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有利于发挥审计的决策参谋作用。审计具有宏观性的特点,可以从其他不同的、更高的层次认识和把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审计,可以总体把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正确反映各级政府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同时尝试找出有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以及体制机制上的漏洞,然后从审计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

(四)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发展现状。现阶段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从审计对象、内容、重点、范围、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服务“三农”为目标;把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与整改相结合,注重从上层和宏观角度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现在的审计还很注重审计作用是否真正发挥,对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跟踪检查;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使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作用得到延伸。如今审计的对象也渐渐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项目扩展,因此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在各地活跃起来。

二、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着力点

(一)关注各级财政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审计对象的基础就是资金,审计机关必须关注都市现代农业资金的分配、管理、拨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是否合法合规;有无随意申报项目或更改项目;有无不按批复和计划随意拨付资金;拨付环节是否存在“雁过拔毛”的情况;总体投入、投向和构成是否合理合法;资金使用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有无挤占挪用。从各地的审计结果来看,上述情况也确实有发生,因此审计过程中必须关注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被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如有发现及时纠正,确保资金完整、不流失。

(二)跟踪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机关要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资金的监管力度,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建设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行政和企业监督机制,达到合理使用、提高效益的目的,从而促进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对法规政策和制度计划等落实情况的审计。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历来都是农业审计的基本任务,也是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任务之一,它既包括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也包括促进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更包括促进政策的完善。对都市现代农业的审计,围绕资金进行审计仅是审计最基础的方面,更加重要的也更加有意思的却是要检查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情况。

三、现阶段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分布分散。笔者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由于都市现代农业管理由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商务、科技等多部门负责,资金分布极其分散,使得都市现代农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进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2、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定义不明确。当前,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就是对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这种对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导致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全国各地在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中选择审计对象、范围和内容都大相径庭,严重影响了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作用的体现。

3、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内容不明确。前文提及,由于人们对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因此在进行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中,审计的范围难以明确,内容难以确定。经调查发现,现在各地开展的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多是专项资金的审计,极少涉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制度、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农业税减免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

4、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方式方法不够完善。以目前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特点为例,常出现的方式多是在项目完成后对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进行全面的审计,这种方式是可以查处一些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也能促进资金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规定使用,但在防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方面却力不从心,是典型的“马后炮”。

5、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政府审计属于双重领导体制,个别领导出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保护主义的角度,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中发现的诸如资金的违纪违规现象极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审计结果质量难以保障。

6、都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由于很多农业企业,特别是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很不规范,未建立正规的财务制度,甚至还有采用流水账的方式记账,白条报销也较多,这些资金是否真正地用于都市现代农业,在判定上给审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苦难。

(二)产生的原因。纵观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对农业的基础地位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到位,也缺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注,造成对都市现代农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2)由于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是比较新的课题,有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定还不够健全,都市现代农业审计还没有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3)都市现代农业审计的理论研究未能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未能很好地解决审计业务进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不能指导当前的审计业务,更不能预测未来的审计实务,难以对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活动进行综合地总结、概括;(4)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还不高。目前,农业审计人员大多为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员,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得心应手,而在计算机审计、制度审计等方面却差强人意。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的老套造成审计成果难以体现宏观管理层面的东西,也就难以为领导和相关部门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四、都市现代农业审计完善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为深化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提供保障。(1)进一步完善审计条例,明确都市现代农业资金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保障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不走偏;(2)研究完善都市现代农业审计流程,以适应都市现代农业资金分布部门多、涉及项目类型多等特点。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当年的审计计划,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并录取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配足审计力量,提高审计人员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建立一支作风严谨、素质过硬、踏实肯干的审计队伍。

(三)探索效益审计。经过多年的审计,各部门、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已得到普遍提高,而效益审计则成为今后审计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针对都市现代农业资金使用效益比较低的现状,如何开展效益审计需要我们去探索。都市现代农业审计人员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都市现代农业自身特点,尝试制定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探索效益审计做法。

(四)创新审计方法,突出审计重点。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要在内容上与项目保持一致,多角度关注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多渠道调查资金去向。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涉及部门多,资金量大,使用资金的农民分散在各个村落,调查取证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审计方法,抓住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延伸调查疑点。

(五)深化都市现代农业资金审计方式。(1)由事后“马后炮”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审计方式的转变,将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全程在审计的监督之下,可以发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并及时改变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2)由突击性审计向经常性审计和突击审计相结合转变;(3)由单一性审计向整体性审计转变;(4)由财政收支审计向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形式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景茹.都市农业:功能、条件及发展模式――以长春市为例[D].吉林大学,2012.

篇9

生态化现代农业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改进,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应用绿色农业技术

重视绿色技术应用,尽量降低环境污染,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应用新型环保病虫害防控技术、旱地绿肥垄作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注重清洁能源利用,回收农膜。同时,发展绿肥种植,保证耕地用养平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绿色防控技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2]。

1.2重视环境污染治理

以农业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农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强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例如,推广沼气池建设,消纳人畜粪便和农村废弃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并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对废水、垃圾、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进行综合利用,美化农村环境。另外,还要积极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注重农业安全生产,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准。

1.3利用当地比较优势

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包括环境优势、土壤优势、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等,推动生态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4]。

2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不足

虽然生态化现代农业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效果比较明显,但农业生态安全仍然存在不足,一些地方不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相关规定未能严格落实。例如,饮用水安全不达标、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仍然存在以及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等,制约着生态化农业发展。

2.2资金投入欠缺

在农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当地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农民出资困难,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区建设存在不足,缺乏资金。

2.3科技支撑缺乏

很多地方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现有技术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制约着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2.4发展任务艰巨

很多地方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当地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3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为应对农业发展的不足,满足农业生态化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认为今后应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3.1重视生态现代农业发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互联网等形式,普及生态农业、农业技术、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重视典型案例宣传讲解,推广示范经验,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认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利用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开展培训工作,引导人们建立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更加重视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引导更多资金流入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国家财政支持,积极申报各类环保基金,从税收优惠、金融保障、财政补偿等方面制定生态化农业发展对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户进行补偿,保障各项资金落实到位。

3.3重视科技投入

重视农业科研队伍建设,从高校和科研所选拨优秀人才,充实农业科研队伍。注重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做好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工作,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农民集中学习,促进农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重视实用型农业人才培养,以农业科技培训工程为依托,培养懂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农民,更好地适应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4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重视农业资源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注重农业生产安全管理,提高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化现代农业更好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67-01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问题日渐突出。普遍存在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及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减灾、防灾、抗灾害能力低的“四低”现象[1-2]。可见,基于传统模式的农业发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现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及建议探讨如下。

1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现展理念发展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性;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

2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是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种植业为主向优质生态农产品及深加工业发展转变,由产量、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转变[3]。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初步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三是科技创新推广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建立起以镇农技推广部门和龙头企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镇、村两级完善的农技推广网络。四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田水利、道路改造和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4]。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

3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依然存在

一是思想认识在淡化。由于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较多,同时农业地位的低下,农业工作存在放松和部分失管现象。二是为农服务在退化,科技支撑力量还比较薄弱。镇级农技体制行政化倾向严重,农技人员在岗率低、知识结构单一、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与农民对农技的需求不相适应,工作开展难度大,现行农技体制有待改革。

3.2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低,抗御风险能力有限

农村实用人才缺乏;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关系不紧密,带动能力不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农户分散经营,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建立,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缺乏。

4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4.1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有效运作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目前农业领域小规模生产、粗放型经营、分散性组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的作用。

4.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健全保障机制,并且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户把闲置的承包土地流转出来。二是提高规模经营质量和水平。抓好政策导向和培训,选优汰劣。三是探索新型经营形式。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土地规模经营形式。

4.3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比其他非农产业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4.4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农业技术人才

要整合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组织科技攻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多方面引进农业科技人才,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继续开展“阳光工程”,使农民熟练掌握1~2项实用技术,真正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5参考文献

[1] 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