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劳动教育的活动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6 17:20: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劳动教育的活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劳动教育的活动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辞海》中对劳动一词这样解释道:劳动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活动,其实质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有一定目的的自身活动来调整和控制自然界,使之发生物质变化,为人类的生活和自己的需要服务。显而易见,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必然离不开劳动。而对智障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和训练尤为重要,他们将来面临的生活压力远远大于正常人。劳动能力是否具备,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中是否能够独立生存。怎样在培智教育中落实好劳动教育,从以下几点谈谈我浅显的认识和尝试。

一、开展调查,做好沟通

劳动教育要做得好,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的当前状况,他们会什么,不会什么,目前生活中他们最需要学什么,什么又最难学会……调查后不难发现,这些情况在同龄智障孩子中参差不齐。例如:两个智障程度相同,年龄同样的两个孩子,一个可以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而另一个就有可能不会穿衣,不会自己吃饭,甚至不会自己洗脸。究其根本,造成后者劳动技能低下的原因可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过于关爱和保护,生怕孩子受伤,于是习惯性的包办代替。吃、穿、住、行全方位照顾,孩子什么也不用做,长而久之,孩子也就什么都不会做。第二种是家长无培养意识,本就不太重视,处于半放弃状态,所以没有耐心去教。这种情况以农村困难家庭更为突出。这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学不学都无所谓,反正学也学不会,反倒“闯祸”,给家长增添麻烦。因而,孩子就根本没有学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也变得低智而又低能。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努力与家长沟通。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培养智障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重要性。家长应该从实际出发,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和体验。当孩子有劳动需要的时候,切忌冷漠忽视或包办替代,这样会打消孩子愿意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应该在一旁耐心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逐渐掌握劳动的技能,让他们拥有未来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设置目标,量力而行

智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差,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智障儿童都往往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劳动更多的是承担“自我服务”的任务。因此,对劳动教育的目标的设置,应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趣味性。实用性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存环境相一致;可操作性即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易懂易学,学生要能完得成任务;趣味性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劳动是愉快的一件事。低年级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主。中年级以培养基本劳动能力为主,教会他们利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做些家务活。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技术。目标的设置,应由简单到复杂,目标切忌过高,要求切忌过多,而且还要因人而异,要视孩子的个人能力而行。

三、练赛结合,享受成果

对培智孩子来说,任何一种学习的过程都是重复而漫长的。如果形式单一,次数多了往往就引不起他们的关注,也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练赛结合”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模式。首先,教师要提前布置劳动内容,如:要求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两周内学会剥豌豆,三周内学会包汤圆。其次是阶段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有家长的参与,在练习当中会及时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能随着练习次数和时间的增加而解决。最后是汇报比赛,当然比赛它不是最终结果和终点,不管获不获奖,学生都能体会到一份参与的快乐。比赛结束,最好是让孩子们及时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例如:在进行“我会包汤圆”这个比赛后,把孩子们现场包的汤圆煮给他们吃,并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分享。此举意在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成功和分享的快乐,也能让家长收获自己孩子成长的幸福。这于孩子和家长而言都获益匪浅。练习,比赛,周而复始,学生的劳动能力必然得到提高,劳动意识得到加强。

四、家校协作,形成常态

由于智障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家庭和学校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劳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各项教育内容都可以利用这种家校结合的模式。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学过的劳动技能,养成的好的劳动习惯,需要在家庭中继续强化练习和巩固。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培训、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力争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家校之间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来完成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如:在学校劳动课上学习怎样自己煮面条,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有可能几堂课下来都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得到百分之百的练习。这时,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练习的优势。再如:给妈妈盛饭,给爸爸端茶等此类家务劳动的练习,也是家庭条件优于学校条件。总之,学校和家庭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劳动的机会和劳动的环境。另外,劳动教育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渗透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不管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上学还是放假,劳动教育一定要形成一种常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扎扎实实的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对智障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智障孩子要安全而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就必须不断获取生存的能力。唯有如此,他们才可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做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2

虽说物质贫乏,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非常丰富。每天中午、下午一帮年轻人打了饭就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时晚上备课累了,大家也凑到一块闲聊,有教学随想,有时事评论,有读书心得,也有花边新闻,可谓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大家在闲聊中增长了见识,激活了思想,锻炼了表达能力,学到了教育教学方法。刚毕业那几年,正是文学最热的时候,无论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爱读文学书籍。书店里有了好书,杂志上有了好作品,大家都要奔走相告,互相推荐。我最庆幸的是趁着那几年读了不少书,而且可以大声朗读文学作品,像《莎士比亚全集》基本上是朗读完的,那真是一种陶醉。

教师的业余体育运动也很丰富。每天下午都有一帮青年教师和学生一块打篮球,还有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等等,每逢“五一”、“十一”工会都要组织各种比赛。那时,青年教师个个充满朝气,生龙活虎,大家都很充实,很快乐,几乎每人都有一两种爱好,甚至是绝活。有书法爱好者、小提琴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有象棋、围棋爱好者,什么样的人才都有,甚至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竟是一位退役的国家舢板冠军。

往事如烟,一去不返。现在学校旧貌变新颜,80年代的瓦房一座都没有了,全是漂亮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过去的土路全铺了彩砖,种了绿草,过去高大的树木换成了低矮的名贵花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比过去提高了20倍。但是校园里再也看不到教师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笑脸,再也听不到拉二胡、小提琴的美妙乐声,球场上也没有了生龙活虎的矫健身影,没有人下棋,没有人高声朗诵诗词,甚至没有人高声说笑了。教师们个个显得老成持重,心事浩茫,风尘仆仆,步履匆忙。教师们都怎么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哪里去了?

经过观察分析,我总结出五个原因:

第一,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加重了。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政府、学校、家长对考试不像现在这样重视,教育教学的任务、压力相对较小,教师的业余时间相对充足。而现在大不一样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允许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长,不允许下降。于是绝大部分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地上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地开会、谈话、考试、分析、总结、接受检查,到了毕业班,更是暗无天日。教师们连正常的工作都应付不过来,有时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地扒拉几口,哪还有时间打球、下棋、读书、弹琴呢?教师们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剥夺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

第二。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大不如前了。教师的业余时间都没有了,学生哪还有什么业余时间?学生们课外不打球、不下棋、不唱歌,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教师还会什么呢?现在的青年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比我们更系统、更全面了。但是教书之外的素质、兴趣的广泛程度却普遍不如我们那时的青年教师了。即便现在有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消闲、娱乐了。当年的青年教师现在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业余生活更是少之又少,身体素质在全面衰退。文艺素质也在全面衰退。已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了。

篇3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因此,大家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应该如何来爱国呢?有句老话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我们必须学会爱自己的家,不管家现在多么贫穷或是多么不尽人意,我们都必须尊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家庭。而且我们必须是热爱自己的学校,尊敬我们的老师。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

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我们交口少年科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培养我们同学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作为交口少科院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自己的学校。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形象和荣誉;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自觉地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创造和谐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快乐健康成长!我们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争取优异成绩,以此来报答学校,报答我们敬爱的老师!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家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质,爱校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个人素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尊敬师长、爱家爱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合格小学生吧!作为交口少年科院的学子,为交口少年科院增辉。今天我以少科院为荣,明天少科院以我为荣。

篇4

(一)业务指导思想还是存在偏差。虽然经过执法执纪整顿和专项大检查,民警的业务指导思想得到提高,但还是没有彻底正确处理好和解决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表现在:

1、突出安全稳定工作于首位,致使教育感化挽救的功能不凸显。目前还只立足于和满足于管得住、不跑人、不出“四防”事故的低层次水平上。教育工作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未摆上重要日程。

2、重生产劳动、轻教育改造现象仍未清除。二者之间关系未摆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生产时间有充分保障,教育时间落实不足。

(二)敬业爱岗意识还不够,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

1、服务意识不强。少部分民警以管人者自居,为劳教人员提供服务时态度较差;有的民警叫劳教人员绰号,用语不文明。

2、开展“三课”教育和个别教育不够认真,有的民警仅仅追求在数量上,忽视质量,备课和上课则敷衍了事。

3、执行制度不到位,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不按程序办事;有的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个别中层以上领导存在老好人思想,在维护制度执行上怕得罪人。

4、对劳教法律法规缺乏深入扎实的研究,对情感管理探讨不够。工作满足现状,标准定位低,对如何推行情感管理,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方面的创新明显不足。

(三)纪律观念淡化廉政意识不强。主要反映在:

1、中队民警与劳教人员面对面,情感交流较多,在细节上放松对廉洁自律的要求。如有的民警有接受劳教人员递给的烟、水果、饮料等行为。

2、在执法过程中,没有紧绷文明执法这根弦,极个别民警在劳教人员顶撞时,控制不住情绪,偶尔会发生拍脑袋、拍肩膀等行为。

(四)执法随意性时有出现,影响司法公正。表现在:

1、对劳教人员日准则考核随意性大,不了解具体表现,仅凭个人印象或喜恶打考核分。

2、对劳教人员奖惩标准尺度不一。如先后对犯同一违规问题的劳教人员,有的给予扣罚考核分,有的却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事。

3、对劳教班组长管理存在着偏宽偏软。个别班组长倚仗着协助民警管理生产的一些职责,对完不成任务的劳教人员进行打骂。

4、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维护。目前中队基本落实了每周一日的休息制度,但个别中队因生产赶货,欠劳教人员的休息时间没有及时补还。

二、整改具体措施

根据我所查摆出的四个方面12种行为表现的问题,经过我所公正文明执法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体同志认真研究,确定以下五条具体的整改措施。

(一)从抓思想入手,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要按照***厅长6月到我所视察时提出的坚持“六字”方针是硬的道理、安全稳定是硬的任务、发展是硬的要求、抓队伍建设是硬的措施的“四个硬”要求,积极探索人性化管理,拓展情感管理的服务面,克服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畏难情绪,增强教育本领,牢固确立“教育、感化、挽救”六字方针的业务主导地位。

(二)从抓教育入手,提高民警执法水平。

1、深入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通过理论武装工作,帮助民警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做贡献。

2、开展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对全体民警进行学法用法教育培训,提高运用法律和严格执法的水平。

3、加大民警学历教育力度,提升民警的执法素质。制订未来5年民警学历教育计划,完成司法部提出的“7910”工程,积极倡导本科层次教育,并从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引导民警进修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矫正学等专业知识。

4、开展文明执法标兵和个别教育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兵演讲报告会等形式,推动公正文明执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5、每季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运用正面的和反面的有关执法典型个案教育和警示民警,做到警钟长鸣。

(三)从抓制度入手,保障执法活动的公正、文明开展。

1、制定本所落实《**省司法行政系统政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依法、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2、制定本所贯彻落实省局党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对执法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督,从而保证执法活动的客观、公正、文明开展。

篇5

 当前我们处在离休干部逐年递减,退休干部逐年递增的转型时期,如何加强新时期的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推进文化养老、精神养老,不仅是贯彻党的十精神,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服务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胶州市老年教育活动工作的整体现状。从目前全市老年教育活动的整体现状来看,全市的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无论是在活动场所的建设还是日常活动的开展,较以前相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几年,胶州市老干部活动学习场所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市811个村庄中,占40%的村庄开办了老年学校,建立了门球场。教育、活动场所的利用率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6500多名教育、活动骨干活跃在全市城乡和村庄,基本达到了活动多、频率高、人气旺的目标要求。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前的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是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全市老年教育活动工作的总体发展状况是,城区办事处优于乡镇,乡镇又优于市直部门单位。有的单位领导重视,资金支持到位,老干部工作负责人热心推进,老年人积极参与,使单位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象我市的中云办事处、三里河办事处、阜安办事处、胶北办事处所辖的部分社区、居委会,活动开展的非常有生命力,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而有的单位,却存在“有形式,无内容”或“有形式,少内容”的现状。市直部门单位整合办公场所,统一搬入新城区后很多单位已没有单独的办公地点,原先与单位合署的活动场所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有的市直部门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又在外面专门为单位的退休干部租了活动场所,象安检局、民政局等单位专门在局老干部居住集中的社区租了活动室,配齐了活动设施,供老干部活动。市联社还专门为老干部建起了活动楼,购置了活动器材。

二是部分活动场所形同虚设。胶州市从08年就开始了争创老年示范校活动,这项活动到现在我们已经开展了7年,到目前已争创青岛级的有23所,胶州级的117所,而这些评选上的老年示范校也并不是说就真正达到了规范化老年学校的标准,通常是“门外挂着牌子,门内空着房子”,基本上属于“三无”学校,无固定的教师、无固定的授课时间,无固定的场地。计生检查时换上计生的“人口学校”,妇联检查时换上“妇女之家”,老干局检查时再换上“老年学校”。这些达标的23所青岛级示范校中,有22处是镇村老年学校,市直部门单位也仅有教体局一个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单位成立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利用率只占13%,成立的老年学校数也只占35%。

三是学习活动内容单一难以聚集人气。胶州市当前的老干部活动室很多是小屋一间,小桌几张,象棋一放,三五个人一聚,这可以说是我们60%以上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缩影了。年复一年就是那么几个人,就是那几种活动。如果你想要学点剪纸、秧歌之类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而我们的市老年大学为什么却会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肯定与老年大学的课程设制多样化、适合老年人的需求不无关系。郭家庄居委会不仅成立了秧歌、腰鼓、拳剑等队伍,而且有经国家或省培训结业发证的辅导员,他们代表胶州参加青岛的比赛,通常是青岛市的市南区、市北区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三里河办事处的刘家村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起拥有图书室、综合文体活动室、排练室、乒乓球室、门球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等设施的文体活动中心,组建了秧歌、门球、太极柔力球、锣鼓、戏曲等文体活动队伍,业余时间文体活动中心里,读书看报、远程学习、健身娱乐。每逢重大节日,村里都会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演出,文体健身已成刘家村的时尚。可以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

二、出现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少了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从领导到工作人员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不关乎经济发展,我们在坐的很多单位的领导都没有将这项工作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内,没有给予统筹考虑。但实际上这是一项功德事业,是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的必然需求,虽不能拉动经济增长但却也关乎社会和谐。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今天实际上是在为我们以后的老年生活打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争取主要领导的支持,切实形成“党政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是缺少了搞好教育活动工作的基础,资金投入需要加强。因为资金的有限,再加上我们又不努力争取,领导是很难将资金投资在老干部教育活动这种见效慢效果不显著又没有硬性考核指标的公益事业上来的。资金的来源我们也不能仅靠政府支持,政府给钱我们就干不给就不干。而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我们可以主动的拉赞助、组建演出团队实行有偿服务等措施。象我们现在有很多银行、开发商、敬老院,他们也很希望与我们合作,他们为宣传他们的产品、服务,我们为开展活动争取经费,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三是缺少了搞好教育活动的主体,文体热心人有待挖掘。这项工作虽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激情,但市直部门单位的老干部工作负责人多数是兼职,如果有别的工作冲击,势必会影响到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的开展。而我们镇处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虽然是专职,但却存在年势已高,因退居二线工作协调难度大的现状,基本上是在凭良心热心干工作。一个人可以带动一方文化的发展,我们周围并不缺少剪纸、秧歌、绘画之类的民间高手,却缺少让他们展示的舞台。胶北办事处的郭维全带动周围100多人发展剪纸,胶莱镇石门子口村退休教师王法伦自费创办“怡弘斋”书屋,至今已藏书8000余册。这些文化引领者都值得我们学习引荐。

三、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是重视发展老年教育活动工作,增强老干部文化建设的紧迫性。老干部离退休前,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在工作岗位,精神专注于工作岗位;离退休后,随着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生活环境的改变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他们需要重新构建精神家园,建立新的精神依托。同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裕的前提下,老干部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这种原发性追求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会越来越强烈。再加上现在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多元,对老干部产生强烈的吸引和影响,目前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佳木斯健身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很好地证明。激发老干部参与和体验文化的愿望。老干部所处的人生阶段以休闲为主,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把发展老干部教育活动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单位老年教育活动发展的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建立老年教育活动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节机制。坚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加大对老年教育活动工作的资金投入,实行政府主导与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推动老年教育活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按照多层次、多体制、多渠道的原则,实行公办、民办、集体办多条腿走路,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加大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对老干部的开放度。

篇6

《生活与劳动》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如:邮局、医院、车站等。由于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较窄,因此,对这些场所缺乏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明的感性认识。通过参观使学生得到的知识,往往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讲解效果好得多。

以三年级《帮爷爷寄信》一课为例,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从未寄过信,邮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参观一下邮局,请邮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下邮局每一个窗口的用处,并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别人寄信的过程,那么这堂课还用得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吗?三年级还有一课是《邮政编码的用处》,上这堂课时,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参观一下邮局工作人员分拣信件的过程,并让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一下他们是如何根据邮政编码来分拣信件的,那么,学生对于这个费解的三级六位数的邮政编码也就不费解了。当然,参观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出参观计划,明确参观目的,进行精心的组织,参观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参观后还须进行总结。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本上有许多插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每幅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观察校园花坛、树木、体育设施等,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访问农村、工厂、商店、宾馆、饭店等,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生产,观察要同说、做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得懂,说得清,会操作。

(二)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创造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较为狭窄,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强。我们要利用小学《生活与劳动》课中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因素激发学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适用"导入新课"的环节,可以产生一种"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外在的情境不断刺激与内在的好奇,需要不断撞击,不断协调,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自觉地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

例如在教学《炒青菜》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炒青菜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让学生尝尝自己炒的青菜并谈谈品尝后的感受。结果,学生纷纷汇报:有的说青菜炒得太咸了,有的说太淡了,有的学生将青菜烧焦了,有的还没炒熟……老师并没有批评,而是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失败或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出示了老师做的炒青菜,让学生观察、品尝。老师又提问:"你们还想再来做一次吗?"学生又跃跃欲试,气氛高涨。紧接着让学生再实践。经过多次操练,学生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教训,炒出了油亮、细嫩、可口的青菜。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直至成功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己动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只有创新的想象,才有创新的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创设富有生机,美的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第三册《有趣的面具》一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多种漂亮的面具,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也可制作成投影展示。小学生看了多种多样的面具之后,感受到了美,从而激发了他们制作的欲望。教师这时便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这节课,我们就制作有趣的面具,希望同学们做得更美丽。"这样学生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这些形态各异的面具不仅唤起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这些面具的启迪,他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面具。他们都给自己的面具取了好听的名字,"猪八戒"、"孙悟空"、"多面人"……他们的创新意识被激发了。所以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新,每节《生活与劳动》课,都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学生乐意创新的基础。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生活与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活与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生活与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五)课外劳动实践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式。

篇7

一要加快建立健全投资创业服务体系。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各类创业资源,充分发挥和放大资源整合效应,推进全民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税费减免和“绿色通道”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延伸创业服务体系网络,利用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拓展“12333”咨询热线服务范围,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建好创业孵化基地,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完善促进各类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要加快优化创业者经营和项目建设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政策,着眼创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宽松透明的市场和企业经营环境、优越的创新创业成长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和社会环境,巩固和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深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大投诉受理和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占”等行为,及时妥善处理创业者和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的问题,深化“百千万”内设机构测评和“示范窗口”创评工作。

篇8

2月20日,四川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彭德秋作总结讲话,省委第九督导组组长敬全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大会由局机关党委书记、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活动办主任魏华主持。局班子成员、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参加会议。

彭德秋代表局班子对全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就巩固和深化活动成果提出要求。彭德秋指出,局机关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了理论学习全面,查找问题深刻,边学边改落实,方法措施扎实,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深刻教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关和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制度机制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老干部和基层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贯彻执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有力,推动老干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体会到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示范带头是关键,找准抓住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是核心,实现群众满意是根本要求,加强检查督促是重要手段,转变作风推动工作是最终目的。彭德秋要求,全局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暨第二批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充分运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部门形象。

敬全林在讲话中指出,省委老干部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通过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的进一步提高,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促进了老干部系统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工作中,省委老干部局要在省委的领导下,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不断推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四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川省委老干部局)

篇9

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六十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这个单纯就年龄为划分的标准,是作为一种退休年龄的制度而言,却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事实表明,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发明家等,在他们的老年期仍然大有作为。因此,人到退休年龄时充分注意个别差异与个别需要而作适当的留任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在上几个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少,而且社会变迁也少,大多数的家庭生活稳定,家庭关系和睦,老年问题尚未成为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深刻变化,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如失去了配偶,结了婚的子女离开家庭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子女照顾老人,其目的是为谋取老人的遗产;或虐待老人,使其无法生存。这样,就使老人价值观降低、孤独、无人照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近年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研究。例如兴起的科学有老年学,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等等。作为与老年人健康问题接触机会颇多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而心理因素能直接地反映到心理行为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因此,大家都多些关心老年人,为使其能够在祥和的气氛中生活,展开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对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行为(简称适应行为)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行为作粗略分析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以期作抛砖引玉之用。

篇10

另外,在严寒的南极大陆进行野外考察,不仅需要配备御寒服装,且由于磨损严重,配备的数量也需多一些,以便替换。

为了保证考察人员的身体健康,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特制定“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现发给你们,请按此执行。

本规定只适用于赴外国南极站(含南大洋)上考察人员。关于我国独立开展南极考察的规定,将另行制定。

本规定自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执行。

附: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为保证赴南极考察人员圆满完成考察任务,根据南极科学考察的环境特点,并参照国内有关规定,特制订我国赴南极考察人员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

一、赴南极考察人员(包括南大洋考察)的出国制装费、考察津贴费、营养费、国外零用费(含外汇)统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发给。

二、赴南极考察人员出国制装费分为三类:

1.一类为越冬人员(一年以上):发1000元;

2.二类为度夏人员(含南大洋考察),在南极时间超过三个月者:发700元;

3.三类为短期考察人员(不足三个月),按临时出国人员标准发给。

上述三类人员出国,所需鸭绒服由南极考察委员会借给。

三、赴南极考察人员的制装费以去南极考察两次为一期,第三次去南极按初次去南极发给。对第二次赴南极考察者,按所从事的考察类别标准的30%发给服装补助费。

四、赴南极考察人员,在国内集训期间的伙食标准按空勤一类灶标准,免交基本伙食费。若因特殊情况不集训,每人按空勤一类灶标准发给一个月的营养补助费。

五、在南极期间,每人每月发给南极考察津贴(含国外日常另用和服装添置等)120元,其中75元人民币发当地外币。考察结束返回所在国本土、停留时间超过一个月后,个人零用费按临时出国人员标准发给。

六、南极考察人员在国外的食宿、交通费按临时出国人员标准执行。在南极期间的伙食标准按所在站标准,如对方不负担,回国后按实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