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0: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土木工程概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始建于2011年。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内容多、投资大、周期长,目前尚不能做到全面开放。在进行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吉首大学首先尝试了基于学科竞赛的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并以此为起点,形成了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面及体的实验室开放机制。通过近四年建设,实验室开放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1.实验室概况及实验室开放现状
1.1实验室概况
吉首大学现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基础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等,共13个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3031.3m■,仪器设备共计1339台件,总价值1386.7万元,生均拥有实验室面积6.74m■,生均拥有实验设备3.08万元,常规实验设备每人1台。实验条件能够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科学研究的全部需求(表1)。
表1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一览表
1.2实验室开放现状
自2011年起,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逐步全面开放。开放的主要内容有:
(1)学科竞赛开放,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
(2)自主学习与研究开放,指导完成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3)服务社会开放,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和服务地方社会;
(4)专业技能开放,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土木工程施工、设计等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等。
2.实验室开放的困境
基于学科竞赛的土木工程实验室开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较难逾越的困境。
(1)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
(2)实验教学时间增加,占用实验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学人员大量业余时间;
(3)实验耗材及仪器设备维护费用增加,实验室日常运行费用大幅度提高;
(4)学科竞赛的创新性,对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等。
为了保证学科竞赛等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土木工程实验室的完全开放需要有充足的开放基金、较强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管理制度。
3.实验室开放的模式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竞赛要求及吉首大学校情实际,构建了如表2所示的实验室开放模式。
表2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
时间模式主要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提供学科竞赛时间上的保障。内容模式以省、国家当年的学科竞赛项目为指导,先在学校进行初赛,优秀学生加以培训后代表学校参加相关比赛。服务模式主要是将学科竞赛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研究其如何应用于工程实际中,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实际的关键模式。
4.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通过4年研究与实践,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已经形成了模式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模式,在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及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表3)。
表3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主要成果
5.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5.1指导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缺乏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已近500人,预计2020年学生人数可望达到1000人,导致指导学科竞赛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科竞赛还面向土木工程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加剧指导学科竞赛的困难。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成燃眉之急。
5.2学科竞赛资金不足
学科竞赛已成常态化,学科竞赛的材料费、调研费、工时费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加以保障。现有资金支持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科竞赛教学需求,因资金不足对学科竞赛的制约效应开始显现,故建议成立专门的学科竞赛基金。
1.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6上半年GDP增速为6.7%,正处于社会发展及变革的重要时期。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关系“中国梦”建设,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施工质量问题一旦发生,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给施工单位及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让土木工程施工高质高量的顺利按期完成,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现代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整体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结合具体项目的情况,对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做好突发危急状况的预案,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可更加有效的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提高施工单位业务能力和竞争力。
2.现状
目前,由于许多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控制不重视,国内经常发生土木工程问题或事故。诸多施工单位注重经济效益和材料及现金管理,而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因此,诸多施工单位管理方式粗放,质量控制不专业,没有高水平的质量控制专业人员,不能实时监控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从而形成各种安全隐患和事故。所以,施工单位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加强施工的质量控制。
3.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要想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必不可少。一个现代的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以施工单位自身施工管理结构和施工流程为基础的,并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和项目条件完善原有的基础质量控制,而形成满足工程项目具体要求、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系。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优化施工工序,严格的监督施工进程,缩减项目投入的支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来施工,可以更合理的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自家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想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整体施工水平和开展更现代化的质量控制工作,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不可少。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发展的现状,施工单位应培训员工熟悉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使员工掌握符合时展潮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保证施工的高质量。同时,还需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工程的高质高量完成奠定基础。
3.3规范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在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由于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这已成为影响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规范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土木工程的安全管理要减少或杜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施工风险。规范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既可以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平稳进行,又可以保障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的利益,一举多得。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要对材料和设备的存放、养护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实施。
3.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监督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监督是有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必要手段。要想保障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硬性的监督必不可少。实践表明,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督,才能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质量控制。因此,现代施工单位都设有监督专员,他们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并实名制记录全部工作过程。针对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技术要求或安全规范不符的情况,现场巡检可及时纠正或制止,保障施工过程一直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施工高质量进行。
3.5完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工作
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整个工程概况,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目标项目的资金管理方案。详细、准确的定量设定原材料采购费用,设备采购费用,土地竞标费用和工作人员雇佣费用等,并以此为依据,恰当的调整工程成本的使用,来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浪费或滥用。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查,来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资金开支。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的质量控制对整个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施工单位应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强度:(1)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2)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3)规范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监督;(5)完善资金管理。施工单位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以便更高质高效的完成土木工程作业,进而提高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保义.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5(15)
[2]李宏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01)
1 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概况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材料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进行,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一直在不断提高和完善,工程中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特性和规格可以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在传统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材料就是木材、水泥、沥青、砌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这些材料是整个土木工程和建筑的基础构成,土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对于材料的用量也相当地大,随着对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基本材料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短缺,建筑垃圾普遍存在很难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对土木工程材料有新的理解和研发,如何采用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废旧物品的二次利用如何实现,建筑物的性能如何提高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材料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轻质、高强、耐用、环保等基本特征,对于材料的技术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从物理指标和绿色指标上都要进行控制,这是未来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木工程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物理力学方面的性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随着需求的提高材料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些特殊性能的材料应用广泛,例如,吸声材料、隔音材料、耐热材料、防水抗渗材料、耐磨耐腐蚀材料、防辐射材料、绝热材料等层出不穷,并且材料的应用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材料的设计、加工和使用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性能也越来越完善,这是对于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一个推动。
2 土木材料的发展趋势
2.1 绿色化
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使用及废弃过程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和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及回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生态建材在土木工程中已得到初步推广,在高层建筑、隧道工程中也不断广泛应用,使用效果和质量亦越来越多的得到肯定。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及舒适性,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生态材料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生态材料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产品可循环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2.2 节能化
生态建材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节能化,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节能提供原动力。相比于以往简单的砖、石块、混凝土等墙体保温材料,玻化微珠保温砂浆、酚醛板、聚氨酯板、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新型保温材料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节能环保,墙体保温质量也得到很好的满足。提高建筑施工工艺是建筑技能环保的重要途径。
2.3 智能化
智能材料是新诞生的一种材料,其灵感源于仿生学,特指具有感知环境刺激,并且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分析、处理、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适度反应的具有智能特性的新型材料。智能材料具有传感、反馈、自我诊断修复等功能,是横跨多个专业而产生的新产品。现阶段,智能材料在具体结构的安全检测、根基桥梁检测及损坏评估方面已经获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土木工程结构实践应用中已经突现出其优越性能。例如,在地基中放入光线传感器,可直接判断根基是否破坏;把碳纤维材料放置于水泥溶浆中,根据其变硬特性而电阻随外界压力变化而变化,可在内部结构接近损坏区或破坏区时进行自动报警。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是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土木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最终方向。
2.4 高科技应用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材料逐渐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当中,例如一些材料强度更高、体积更小、耐久性更高、装饰性更好,或者功能性更为齐全等,对于复合材料的制造也要充分发挥,利用多种材料的各种性能采用复合技术进行研发,另外,要对地方材料进行有效的利用,同一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尽量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和长途的运输,对于环境要注意平衡和维护,采用高科技形式的健康建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从而更好的对自然资源做到保护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例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与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息息相关,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材料、智能材料、建材节能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绿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岭.新型土木工程材料浅析[J].低碳世界,2014(20):25-26.
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使用,将建设施工中的施工设备、工程质量、工程预算、工程合同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于一定程度上而言,信息化支持的数据更加的精确化,有效地保障了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使其更加顺利化的完工[1]。
1.2应用于施工监控
监督与管理是土木工程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而计算机工程概况实时监控软件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施工监控的实时性。其的应用能够更大范围地监控到施工现场的情况,使我们能更加及时地来处理施工现场所发生的问题,对于施工进度、质量起到了更好的控制作用,有利地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1.3应用于施工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计算机可有效地对施工的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以实现土建工程设备的自动化施工。这一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的质量,节约了施工的成本,加快了施工的进度,进而提高了施工的经济效益。
1.4应用于工程设计
通过计算机相关的设计软件,如CAD绘图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令图纸设计上的清晰度、整洁度、准确度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利于后期资料的管理,也降低了人员劳动的强度[2]。CAD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在提高我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设计人员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2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情况
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于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在仿真模拟、信息图标等方面都有利地促进了施工建设的现代化、科技化的信息发展,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2.1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的情况
该技术的应用是将建设施工的过程通过计算机软件以虚拟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于我们面前,进而使我们能在虚拟施工环境下来分析施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规避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同类问题,为实际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仿真性的事前预判系统。技术人员通过使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对施工建设的掌控力,同时对于施工建设工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有了一定的预测能力。
2.2计算机信息化图标技术应用的情况
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化图标技术,我们将原有的一些静态的数据分析转换成更为直观的、动态图标式的图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一数据信息形式表达的效果更加的直观,能够使人们对其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于土木工程应用中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图标技术的处理,将大量的抽象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具体的施工图,这给施工的质量带来了更大的保障,同时也为施工技术节省了更多的时间。
3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意义
由于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网络信息方面、软件开发使用方面更加的现代化、便捷化、成熟化,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中,可更加有效地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此同时,在提高相关数据查询度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对于施工事故的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实现了现代化、科学化的施工管理理念。
4计算机技术于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方法
目前,我们应加大计算机技术于土木工程中应用的推动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土木工程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并大量地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宣传、普及;同时,加大计算机软件于土木工程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研发生产出更多可用于不同施工方面的软件。在施工的过程中,大胆地接受新鲜事物,更大范围地使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软件;利用计算机的互联网特性,开展土木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平台,以方便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建筑行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此环境下,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施工中所应用的混凝土材料也日渐增多。对于土木工程建筑而言,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便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为了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相关学者对混凝土材料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但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各种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明确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因素,并掌握其相关的施工技术,在此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更加繁荣。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概况
1.1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属于技术型活动,主要是利用不同的材料、设备等开展勘测、设计、施工、保养及维护等。对于此项活动而言,其较为显著的特点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与社会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其内涵愈加丰富、种类不断增多、结构逐步复杂。土木工程综合了勘察、设计与施工等环节,体现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属于复合型材料,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其构成主要包括砂石、水泥及水,经过搅拌,形成了水泥质混凝土。在现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耐久性与抗压性等。
1)结构定义。此结构分为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料,以其他材料为辅料,从而制成的相应结构,它受结构组成成分、承载力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裂缝、破碎、溶蚀、磨损等问题。
2)结构特点。此结构的特点主要为:良好的可塑性、耐久性、整体性及被运输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设计要求,对未凝结的混凝土进行模板塑形。同时,在正常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不易被破坏与腐蚀。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因素
2.1水泥水化热成因
对于水泥而言,其搅拌水化过程会释放相应的热量,但在实际施工时,由于混凝土施工面积大,混凝土结构断面厚,致使水泥热量难以有效释放,在此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内部则会聚集一定的热量,从而增大了混凝土表面与其内部的温差,在此因素的作用下,便会出现裂缝问题。
2.2混凝土自缩成因
一方面,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其内部水分主要是借助蒸发消耗的,仅有20%是借助水泥硬化过程实现消耗的。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存在一定的自缩值,如果实际蒸发的水分过多,与自缩值相比过大,则会出现收缩问题。另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需要使用外加剂,其中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较小,但干缩减水剂、膨胀剂等均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
2.3外界温度的变化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与外界温度有关,如果外界温度较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也会相对较大,进而便会出现温度应力,温差与温度应力呈正相关,即: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而较大的温度应力,会增加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2]。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面积普遍较大,此时浇筑结构也相对较厚,在此情况下,地基对混凝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浇筑结构较厚,则地基约束力较强,在外部约束力作用下,混凝土则会出现裂缝。同时,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约束力,此时受温度效率的影响,也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通过分析可知,混凝土结构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裂缝,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温度应力与自缩性。因此,在施工设计时,不仅要保证施工组织的合理性,还要关注混凝土的两个影响因素,以此尽量防止裂缝问题的出现。
3.2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有效控制,应采取以下手段:第一,水泥的用量。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难以有效释放,并且会聚集在混凝土内部,随之出现温度应力,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应合理使用水泥,注重其用量,必要时可利用其他材料或使用外加剂。同时,也要注重混凝土的搅拌技术,借助先进的技术与高效的手段,以此保证搅拌效果与质量,并且促进其内部热量的及时、充分释放。当前,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水泥的类型日渐丰富、其性能也有所提高,特别是低热水泥,如: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此类水泥具有较低的热量,从而满足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求,降低了温度应力的影响。第二,浇筑的温度。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有关,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出现变化,浇筑温度也会随之出现改变,进而便会出现温度应力。为了避免温差应力的影响,土木工程建筑浇筑混凝土时,应注重外界环境的问题,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手段,特别要关注大面积混凝土,借助冷却方法,以此有效控制浇筑温度[4]。第三,强制性降温。混凝土的质量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减少相关问题的发生几率,可利用强制性降温手段。如:将水管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通过冷水注入,以此实现其内部温度的降低与控制。
2)混凝土的约束力。其一,内部约束力。此约束力主要是由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应力影响而出现的。因此,在控制此约束力时,应关注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减少与降低,同时,也应该关注混凝土外部温度的控制,以此缩小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具体的保温措施有暖棚法,蓄水法与覆盖法等,在此基础上,内部约束力的影响才能够有所降低。其二,外部约束力。地基约束力主要出现在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过厚,因此,应控制混凝土的厚度,具体可采用滑动层法。
3)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第一种,使用外加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合理使用外加剂,可控制其自缩值,但实际使用时,应保证外加剂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第二种,使用增强材料。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之一便是抗裂性能偏低,为了提高其抗裂性能,可使用增强材料,如:纤维类材料,此类材料具有十分显著的抗拉性能,具体包括无机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等。第三种,关注混凝土材料的比例。混凝土质量、性能受其组成材料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对各材料的配比均应进行严格的要求与控制。生产前,技术人员应借助先进的手段对各配比材料进行计算、试验与验证,通过各配比方式的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以此促进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增强。
4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是重要的,其质量与性能对工程建筑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概况,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因素,为了避免施工问题的出现,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相信,通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质量均将大幅度提高,进而土木工程建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2]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144.
[3]王纯皓.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5(23):182.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4103
智能材料结构是材料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结构,是集传感、驱动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性材料结构,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学习、自修复、自增值、自衰减等六大生命功能 [1]。近20年来,智能材料结构随着材料科学、力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理论等学科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智能结构的研究及探索不断深入,智能结构领域及技术迅速发展[2]。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是力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涉及土木工程、力学、材料学、化学、信息论、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光学、计算机技术、仿生学、控制理论等一系列学科中的先进技术,同时引发出新的研究领域。如仿生机器人、结构健康监测、传感材料、驱动材料、元器件及材料制造新技术和新的控制理论等[3]。
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其发展不仅意味着增强结构功能,提高结构使用效率及优化结构设计形式,而且也打破了许多土木工程结构在设计、建造、维护和使用控制等方面的传统观念。目前,在土木工程结构领域,智能材料结构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结构的健康监测,形状自适应记忆合金材料及结构减振抗风降噪的自适应控制等方面[4]。为提高工程结构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及使用可靠性,将智能材料中先进的自诊断理念引入研究领域,针对重大工程中结构损伤特征及应用对象和领域,研制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主动减振、精密位移控制、损伤主动在线监测技术的智能材料与结构。
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开设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非常有必要。目前,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上较封闭,学生知识面不够导致
学习积极性不高,且由于该门课程学时的限制,教师授课时只能挑选部分章节讲授,疑难问题不断增加,给研究生科研指导不大,忽略了这门课程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文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及专业工作背景,将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如何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思考,对这门课程的选修内容及教学、实践、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教学内容
智能材料与结构是以材料—器件—结构—系统为主线,将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从材料与智能、智能材料、智能器件、智能材料结构和智能结构系统等方面循序渐进地介绍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的基本概念、性能特征、发展和应用等。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课题及就业背景,选择与土木工程行业紧密相关的智能材料与结构内容作为教学主讲内容。
首先介绍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况,包括驱动材料、驱动器与传感器,以及自适应复合材料系统中的模型与应用、自适应系统、旋翼应用、航空器控制和智能结构应用等。根据实例引入形状记忆合金的概况,包括工作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工程中的隔震体系、粘弹性阻尼器、自修复埋入式智能监测的实例。在工程结构无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中,需介绍压电复合材料的力学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其作为智能驱动器与传感器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实例。在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介绍电/磁致伸缩与电/磁流变体的工作原理,磁致伸缩智能材料是一种磁致伸缩效应强烈,具有高磁致伸缩系数并具有电磁能/机械能转换功能的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主要用于传感、监测和远距离信息传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将智能器件置于土木工程结构中,实现其自适应的结构功能,主要介绍智能光纤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复合材料中埋入光纤传感器和驱动器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广、技术基础最成熟的一种智能材料。最后对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正确引导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关键已不再是掌握某个知识点,死记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维,实现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样在智能材料与结构这门课程中,对土木工程类研究生的教学,需要通过师生
互动形式展开,在课堂上进行课堂互动,让研究生体验从未知到新知的探索过程,将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的各个方面实行科普性的讲解,促成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基本职能从“授”转变为“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在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这门课程中,江苏大学创新地采用多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方式,针对所学内容。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师来上这一章节内容。由于所选教师对研究方向的熟悉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同一位任课教师,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了研究生科研知识面。
(二)理论联系实际
智能材料与结构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课程,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巩固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多举土木工程中的实例来说明各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工作原理,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结构和目前应用较广的智能材料来阐述,如智能蒙皮、结构监测和寿命预测、土木结构的减振与降噪、环境自适应结构以及住宅智能化等。将理论知识寓于工程应用背景中,效果显著。如在课堂上会增加手工制作环节,采用层合空心板制作桥梁模型,采用硬币搭建省材工程结构,将智能材料的节能减排理念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三)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的结合
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信息量大,属于多学科交叉综合,不能完全采用板书教学,插入多媒体教学,可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图案或声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与传统的板书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输入紧凑,文字图像信息清晰直观,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但当讲解一些重要的力学基本原理时,也需要放慢讲课速度,通过板书的形式来讲解清楚,尤其是传感器与驱动器等智能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解释。例如:在讲解形状记忆合金工作原理时,Ti-Ni合金的管接头处于低温状态时,套在需要连接的两根管子上,升温到Ti-Ni合金母相状态的室温,套管内径即可回复到原来的尺寸,从而把两根管子咬紧,完成管子的连接。采用一个版面的动画演示即非常形象直观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可以从中插入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图片和录像,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择性地
讲解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运用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更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掌握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中搭建土木工程结构超声无损检测平台实验为例,采用预埋损伤的标准试块进行结构检测(4学时+课余时间),构建一个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的桥梁监测系统模型,可将形状记忆合金、磁流变材料及无线传感理念融入其中,学生分组进行,最后分组比较创新性(4学时+课余时间),电测应变测量及应力计算(2学时)。
通过搭建实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堂上,让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本科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科研问题。
三、成绩评定
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共设30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需要预修压电测量学。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研讨、实验三部分,考核方式采用笔试(闭卷)+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实验成绩通过三部分的实验总结报告及学生答辩综合评定。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通过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三部分的考核与过程管理,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核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了视野。
四、结语
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列举了很多实用性和工程性强的实例,融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该领域为广泛新兴行业产业的快速引进和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了解智能材料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及科研打好基础。通过智能材料与结构课程在土木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指导。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2-03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体系中起着先导和启蒙作用,肩负着把完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学生引入到土木工程行业的大门,使学生从综合教育跨入到土木建筑专业教育的重任。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土木工程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整个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主要特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土木工程的各个层面的知识和内容,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土木工程各个分支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知识,其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内容范围广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涉及的教学内容囊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了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1]。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引导课程,编写《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材者往往在教材编写时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但知识点的内容却非常浅显,很多内容如基础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工程、建筑材料等在内容的安排上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因此,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取舍教材内容,是每位任课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以理论实践相结合为主。《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浅显,但与工程实际联系又非常密切,教材内容应该以工程案例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土木工程的经济技术、建筑风貌和所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土木工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从而适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往往与现有的工程实际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能如建筑工程的发展一样快速进行更新,导致很多内容滞后于工程实际。如出现在许多教材中的世界排名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现早已被迪拜的迪拜塔所超越。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到建筑界新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与工程实际的有效接轨,不利于学生的有效成长。因此,如何在教材内容滞后的情况下,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建筑界的发展动向,灵活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是每位承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在读学生,甚至极个别任课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仅是土建工程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新生刚刚入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课程,其作用仅仅是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概况和基本风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该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见下页图1。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仅作为专业的职业选修课程,课时量极少(大多数院校该课程为32学时,2个学分,个别院校该课程仅仅为24学时,1.5个学分),为了将《土木工程概论》中的众多章节(一般该课程共计15章左右,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发展史、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等)都讲完,绝大多数教师以纯理论的授课形式蜻蜓点水般地完成《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枯燥的教学任务,缺少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土木工程法概论课程作为土建工程类各专业的先行引导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及热爱度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的背离,久而久之学生将会慢慢产生一种对专业的排斥心理,这对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兴趣极为不利,甚至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教材对于任何专业任何课程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了教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难实现,而教学中优秀的教材是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并引领学生入门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大多数教材中不乏许多“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但教材内容仅仅涉及专业知识的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接触甚少,而对于建筑领域中的新工艺、新产品及建筑的前沿学科的介绍普遍偏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反映当今社会的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这是因为当今我国的土木建设发展速度极快,无论是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还是超长的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的结构形式、施工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的发展速度都是日新月异的,然而教材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速度[2],任课教师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是《土木工程概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3.教学安排不尽合理。(1)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安排缺乏考虑。许多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不够重视,在该课程教师的安排上,往往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将该课程交给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负责讲授,由于教材本身的缺陷,再加上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和工程实战经验都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讲授内容,讲授过程找不到章节的相互联系性,导致授课章节相对独立,课程的整体性较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课程内容体系的掌握不足很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良的结果。(2)教学学时不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课时普遍偏少,授课课时最少的院校只有16学时,大多数都在30学时左右。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再涉及到,若按专业课程的标准进行讲解,如此少的教学时数,怎能达到教学计划设置本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高职院校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过于简单,有的院校通过做作业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因为课程内容过多,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完成,有的院校以期末对本课程的总结完成,有的院校以闭卷记忆性基础知识为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并未突出专业的基本特色。众多的考核形式,仅仅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识,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学生经过这样的考核,基本上全部过关,这就给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学习不学习都能过关,学好学不好都是一样[3],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学习热情,得过且过,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与我们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所学专业起到启蒙、引导作用的初衷发生背离。
4.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很多任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以简单的工程案例教学法;课堂上,任课教师陶醉于自己的讲授内容中,讲课讲得口干舌燥,而讲台下的学生却听得耐性全无,睡觉的睡觉,说话的说话,开小差的开小差,玩手机的玩手机;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以及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动手训练的机会,结果使得教师“一厢情愿”的陶醉于自己卖力的课程讲授中,而学生始终不知所云[1]。此外,教学手段也过于单一,传统板书教学和播放课件的教学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需要,使刚进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急剧降低,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程的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素质的任课教师来保障。由于《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土木工程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应当积累一定的工程管理和工程处理的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立起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相互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并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施工手段和新型材料不断出现,而教材往往滞后于现代科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要求任课教师平时注意知识的搜集、积累、整理和总结,及时将现代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新的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补充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融入到社会中,跟上时代的发展。
2.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常常以理论偏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极为专业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理解甚至不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备课,在课堂上用简单、易懂、简明的教学方法使初学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应不断尝试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4],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很多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学生原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5]。其教学方法的应用见下页图2。
3.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很难生动地讲授《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提倡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投影等。通过图像、声音、文字、板书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弥补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授课带来的不足。《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任课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尽行有效地反馈,可通过作业、答疑、测试,跟学生网上聊天等各种渠道和形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在考核方式上,任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寻找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是检查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现行的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小论文和期末综合论文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新的考核评价机制[1]。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各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采用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适合当今时代需要的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佘睿,巩学梅.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2012,(04).
[4]郭旭红.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civi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topic, and summarizes the improv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土木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内容庞杂繁复。 一般来说, 从签订中标合同到完成项目保修 ,项目管理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这些工作内容从职能上大体概况为规划 、控制、 管理、 协调、 服务; 从投入产出流程看, 大致可表述为要素投入---- 要素分配---- 要素管理协调--- 形成项目现实生产力--- 建成产品并形成效益--- 理论效益转为现实效益的过程。
从国内施工企业的实践情况来看, 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程序如下:
1、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2、编制投标书并进行项目投标
3、签订施工合同
4、确定项目经理并组建项目部
5、企业法人代表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6、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7、开工准备
8、施工期间落实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9、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竣工结算、 清理债权债务、 移交工程及其相关资料
10、定期进行经济分析
11、做出项目管理总结报告并送企业主管部门
12、企业管理层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13、项目部解体
14、企业管理层组织项目回访保修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工作程序是从整个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说的, 其中的(1)(2)(3)(4) (5)(6)(12)(13)(14)主要是施工母体企业( 承包商) 的工作, 其它工作才是以项目部为主的。 这就不难说明, 项目管理的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的水平。 研究项目管理问题, 其实也是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探索研究, 因而必须纳入到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之中去分析把握。
二、土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1、招标管理不规范
目前, 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在招标管理上还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存在十分严重的弄虚作假的现象, 甚至于在个别行业和个别地区, 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木工程项目的招标质量; 其次, 招标价格不够合理 存在着严重的不正当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 这种招标管理的不规范现象的存在, 容易造成施工单位偷工减料, 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2、施工质量不高
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生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 也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直接影响, 如果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 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 钢筋漏放或者长度不够、 砖砌体的纵横墙和砌筑并不同步、 砌筑砂浆的配合设计不够合理。
3、缺乏健全的监理机制和高素质的监理人员
相当一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不具备高素质的监理人员, 现有的监理人员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素质比较低, 并缺乏丰富的实际经验。 另外, 监理工程的范围也仅仅局限在施工阶段, 没有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因此, 不利于整个项目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同时, 我国的土木工程监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再加上当前的监理市场比较混乱, 就很难对土木工程实施有效监督, 从而抑制了其健康发展。
4、施工过程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项目在施工时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如果不加以重视, 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愈加严重。 当前, 在施工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空中的粉尘、 有害气体、 施工中的强光和噪声、 施工现场杂乱、 高空坠落物以及一些突发事故等, 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 求效益, 往往并未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 ,这就给当地居民产生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危害。
5、施工进度控制不力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 土木工程项目比较庞大、 工期持续时间长并且复杂, 因此, 经常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施工的技术失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拖延或者数量不足、重大的设计变更或者业主拖欠工程款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规范项目的招标管理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招标管理, 首先, 应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土木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影响, 在进行招标的时候,首先考虑施工单位的信誉和质量 ,坚决杜绝项目招标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其次, 在进行项目招标之前, 提前对项目的成本价进行预算并据此制定竞标价格 ,确保这一价格能够保证工程的正常竞标, 也使得施工单位可以获得足够的利润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等现象; 再次,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电子招投标, 实现招标、 投标、 监督监察 、评标和开标的全称电子化操作, 并实现流程管理、 信息管理、 政府监管、 交易管理和协同运作等功能。
2、进行综合质量管理。
(1)优化项目施工程序
能够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因素有很多, 如工程技术环境和工程管理环境等, 因此, 应该在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过程中, 分析项目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和特点, 并根据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能够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加以规范, 从而保持材料设备等能够在工作场所中整齐、 有序地堆放、 保持道路畅通、 提倡绿色施工和文明施工, 从而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创造条件。
(2)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模式和质量保证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 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保证手册, 从而建立更加有效、更加全面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从而促进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行化和系统化。
(3)提高施工人员和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人员举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从而使他们具备项目施工所必需的技术, 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以促进施工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另外, 还可以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并实行人性化管理, 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对于项目部的管理人员, 则采取精神激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管理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从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升职等激励。
3、不断完善施工监理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听取施工监理部门的报告, 以明确施工项目的合理性, 从而对那些不合理的项目加以及时纠正。 同时,不断更新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设备, 并及时检查项目的施工设备是否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人员是否具备完成施工要求的能力, 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有特别要求的环节。
4、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治理
首先 ,应该使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意识到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 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监,管 以防止出现环境问题 ;第三, 使用预置装配施工计划, 以降低粉尘 ,废弃物和噪声对环境的危害; 第四, 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工程材料, 从而防止施工过程所出现的气体污染。
5、控制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的控制, 应该多措并举, 才可能确保工期按期进行 。第一, 组织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明确划分各个阶层的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能, 并对其分工进行合理安排, 以保证各个项目阶段的任务能够有序, 合理地进行; 第二, 技术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必须认真研究设计图纸 ,合理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 并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变故适当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第三、 合同措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实施合同措施, 以避免供货商, 业主和分包商之间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利益纠纷。
6、加强信息化管理
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服务规范和科学化服务管理程序与流程, 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准确性与时效性, 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资料, 以便于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形成高效运行, 闭环有序的科学化经营服务体系 ,以保障各项业务快速、 高效、 稳健地发展, 为优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尚需通过加强服务应用技术培训、 学以致用, 提高整体服务素质和微机操作技能, 加快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电力营销的管理水平, 为营销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以技术创新带动电力营销服务机制体制, 管理和文化创新 真正实现电力客户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云涛.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 福建建材, 2011,(01)
[2] 魏建伟, 邓哲.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 科技风, 2010,(14)
[3] 朱思武.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4)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1.2 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 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 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 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1.3 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的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当代绿色施工技术, 以更加适应社会时代对土木工程的需求。笔者提出在未来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 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2.1 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目前在我国, 虽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广大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并不强,这也是当前阻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观因素。为此,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这对于未来发展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是极为有利的。
2.2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由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涉及到的技术范围较广, 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考虑的因素也较多。为此, 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会发现实际的施工现状与设计图纸和既定的施工方案有很大的出入, 或者在施工中有突发状况的发生, 会使设计图纸不能再继续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求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充分的交流沟通, 施工单位要向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实际土木工程概况, 设计单位要向施工单位详细分析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以避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方发现问题, 再进行解决,耽误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发展展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 在一定条件下, 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
施工本身而言,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 施工技术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 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施工技术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 求解其内力和位移, 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 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 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控制实施难度较大, 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 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
4 土木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比如最基本的原料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海水均不能使用。另外,水泥强度的掌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5 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5.1 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照比例进行搅拌。这个比例我们通常称为配合比。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对原料进行配备,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
5.2 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经过事先的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另外,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
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对于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6 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6.1 浇筑
浇筑前,首先要检查模板、钢筋的预埋件的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然后,清除模板的物质并检查模板上的缝隙是否都已堵严实。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必须不间断的持续进行。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一定要把下一层混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6.2 养护
由于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痕。通常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所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痕需要采取保温对策。要实现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首先要防止出现温度梯度导致的裂缝,应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其次,尽量控制混凝土置放地点的温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最后,要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出现不融合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能保持最佳品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采取保温防寒措施,迎风面更应加强防寒挡风。
7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出料到建筑入模的这段距离称为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有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运输三种情况。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应尽量最少的运送次数的运输间,避免产生分离、砂浆流动等现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并且要安排专职维护人员对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
8 结论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落后的施工技术,摒弃对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施工技术, 同时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另外, 土木工程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施工过程,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中要充分与设计、管理等各个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作用和性能。同时要加大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使其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期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 发挥广大职工的力量, 促进土木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清华,孔位学,张硕云.军事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2):67-69.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0-81.
[3]陈海霞,陈陵康,等.浅析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5):94-96.
[4]许福友,陈红梅,等.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防灾减灾意识强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