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6 17:20: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教育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学教育的方法

篇1

1我校对临床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1.1积极探索以"专题式、研究式、"为教学内容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设计7次局解手术专题实验项目,要求必须为解剖与手术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实施模拟外科手术操作的尸体解剖+观摩手术的实验教学模式。局解手术项目是①头部及上肢、下肢清创缝合解剖基础;②气管切开术应用解剖基础;③胆囊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④阑尾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⑤疝气修补术应用解剖基础;⑥剖宫产术应用解剖基础;⑦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麻醉解剖基础。在每一次专题手术中,施行以PBL为中心的教学切入点,做到教学目标和研究性小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冲动。教师在实验指导时必须包括常见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课时或课后(周六、周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学习。这样不仅减轻了解剖实验室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验平台建设是保证实验和模拟手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条件。我校在解剖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模拟手术的原则和要求,配置专门的局解手术实验室。创建的要求既要体现临床运用又要体现解剖学基础的特点。1.2临床医学教育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分成二个阶段,即临床前期教育和临床后期教育。临床前期教育在校本部学习,主要完成医学公共课和基础医学的教学。临床后期教育是指临床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在第四学期奔赴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临床课程,如内、外、妇、儿、传染等学科,然后统一安排生产实习。2001年我校打破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地二甲以上医院中选择几所成立临床教学医院,为临床后期教学服务。这项早期接触临床的制度实施十余年来,解决了大专层次的医学院校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3对学生进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医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时候,适当安排学生在医院和诊所利用寒暑假进行预见习[11-13]。接触临床,可以让学生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定期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接触病人的技巧,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医疗环境,接触病人获得良好医德医风和基本医疗操作的感性认识。观摩手术:将学生分成若干批、次赴附属医院手术室观摩手术的全过程,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深入外科病房,查看外科病人。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完整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机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讨论和展望

2.1通过课程之间的优化综合改变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一直以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采取先系解后局解进行。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操作较少。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有针对性的7次外科手术,结合局部解剖学内容,建立一套在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及早接触临床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式和特色。解剖学老师通过手术实践操作,掌握了外科手术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以后讲解单调乏味的解剖学知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外科手术学老师通过在尸体标本上解剖操作,对局部脏器结构的解剖层次、血管和神经分布以及变异、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讲授外科手术学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在外科手术术式创新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2.2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采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科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4-16]。因此,通过开设局解手术学课程,同学们掌握了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手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形成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17,18]。总之,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需要,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19,20]。早期接触临床使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内容互相渗透,改善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加强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能力。

作者:易传安 胡祥上 饶利兵 于鹏辉 蔡世昌 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篇2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篇3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篇4

1 明确教学目标

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多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达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大,有一定的家庭和工作负担。根据以上特点,其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诊断学起就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2 突出教学重点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对成人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要求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较少,教学内容中有大量中专或大专所学知识的重复,因而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不能满足成人学生的要求,学习效果也比较差。为此,我们采用了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的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分析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专科和本科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别,对于检体诊断学部分,侧重于培养成人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在实验诊断学部分主要讲授实验方法、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实验诊断学中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验诊断学中一个重点章节,我们讲解贫血和感染性疾病时重点讲解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而对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如血细胞的常规检查方法等,只进行简单的复习。理解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实验诊断学课程之前,学生的思维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尚未进入临床思维阶段,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还未能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如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一成不变;红细胞形态变化对贫血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贫血性质,在治疗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形态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不同的病人可能具有其自身血细胞变化的特殊性等。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上重点介绍了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临床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篇5

[中图分类号]H319;R2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33-02

双语教学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的含义是“应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也就是将两种语言同时作为学科教学媒介,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教学。[1]这对意在走向世界的针灸人来说何等不是件好事,但在教学中确确实实地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也给针灸专业的传授带来很大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对双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也将受益匪浅。

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生物医学等专业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明确要求各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就目前而言,我国现代医学的双语教学已开展了四十余年。中国医科大学于1961年首创了“日语教学班”,后逐渐推广至全国,学制六年,第一年系统的进行外语训练,后五年使用外语教材,以外语作为授课语言。[2]经恢复高考后,双语教学也随之继续。相比之下,作为传统医学的针灸学专业,双语教学只是刚刚学走步的娃娃。针灸学是在中医学基础学、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等基础课授课结束后进行授课。单纯针灸学双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是困难重重。

一、双语教学的独特性

从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思维目标来看,充分体现双语教学的独特之处。语言目标,需要师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再借助于母语的帮助发展到学科领域。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各学科的专业术语与语句,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听懂该学科的英语授课,读懂英语的教学资料,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思维目标,师生运用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其思维方式不尽相同,翻译常会将原文信息遗漏,甚至错误理解。所以,师生在双语教学中,必须适时地调整思维方式,用其切合实际的思维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从而才能真正的领会专业知识。师生在思维方式的调整中将能拓展思维达到创新的结果。

二、针灸学专业缺少双语教材的困扰

我校针灸学的双语教学,是英语和汉语。在实行双语教学至今,标准的针灸学双语教材还没有问世。既达不到规范的双语教学,也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其他专业,选择适宜的教材创造应用英语的氛围,可以避免各学校自编自选教材而造成学科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但双语教学却给针灸学出了一张难答的试卷,想选出既能和专业符合,又能使学生接受的专业英语难度很大,使得教与学两方面困难重重。本身中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它没有原版英语教材可以参考,所选用的大多属于汉译英,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医药文献和著作时,原文信息量会或多或少的丢失。并且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实施双语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对于经典文献如内经原文,如果原本就一知半解,再加上语言传递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容易造成误导;故应尽量用母语学习其“原汁原味” [3],这样双语教学势必不尽人意。

医学术语是“双语教学”的切入点,但目前全国的中医术语尚未严格标准化,中西医术语对应也尚未标准化,据不完全统计,其差异率高达30%以上。这将给中医“双语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在传统上,中医术语的常用与否均取决于经验,有人建议计算机与数据库分析中西医术语的使用频次来确定常用中医术语。[4]教师在教学中,就针灸专业的术语,可能会用很多解释来替代,尽可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无形中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有的学生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也会影响对专业的理解,会似懂非懂甚至不懂。就此中医的一些术语急需标准的、规范的、类似词典的书籍问世。

没有教材教师无的放失,学生无章可循。由此可见,双语教材的出台无不是针灸人期待与渴望。

三、师资力量不足的困扰

当前,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双语教学难以推广的关键原因是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针灸学专业能否将双语教学继续,主要是能否将专业课与应用英语听读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我校针灸学专业的教师,有过援外经历,在应用英语方面有些优势,但有效的将英语结合到专业教学中也存在着困惑,毕竟针灸学专业中的专业词语没有标准规范的英语词汇。所以,加强双语教学队伍的师资培训是迫在眉睫的。

四、影响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困扰

《针灸学》作为中医针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中医临床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很多同学都将其列为重要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双语教学模式走进针灸学授课过程,对英语功底好的学生无不皆大欢喜,可以利用双语这一独特性,把专业交流推向世界。而对英语功底不好的学生就会有思想顾虑,担心听不懂,从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也会产生抵触情绪。授课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热衷与否,开展对136名两届针灸专业(英语方向)学生的调查:86.03%(117名)的学生态度积极,11.77%(16名)的学生持中立,2.21%(3名)的学生不感兴趣。但从开始授课后学生的接受程度看:24.27%(33名)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能够接受,比较喜欢;33.83%(46名)的学生渴望双语教学,但受自身英语水平限制而兴趣降低;22.06%(30名)的学生受专业和英语结合不规范的影响而兴趣降低;19.86(27名)的学生不感兴趣。究其原因:1.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接受双语教学的原因。2.针灸专业术语不规范、不标准是影响接受双语教学的原因。3.教师双语结合的偏差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原因。双语教学在针灸学专业的进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五、双语教学中教与学的困扰

双语教学,对针灸学的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基础课还没有全面展开双语教学,教师在授课中,又没有教材可循,加之有些学生英语基础不好。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去教,如何教好的问题。从双语教学的要求上说,教师不仅要能熟悉应用英语,同时学生也必须具备相当不错的英语功底。在教学中作为针灸学专业教师的本身,相对英语专业教师而言显得比较薄弱。虽然我校双语教学授课有极少援外回来的教师,但教师与学生,要进入纯英语的专业教与学、没有任何母语的帮助都是比较困难的。如开展针灸学的双语教学,应该是掌握基础课的英译术语后才能进行。而我校继中医基础理论与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这些基础课母语授课后,急转直下实行针灸学双语教学,这样教师在授课中,还要将几门基础课涉及的术语等专业知识重新给学生用英语讲述,而且这种讲述不是一两天能结束,无形之中增加了量化程度。由于需要用英语复习基础课的知识,也就加大了教学难度,课时又是固定的,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与学双方尽管对一些难理解或不能用英文习惯表达的内容用母语来代替。代替的同时,英语在专业部分出现难以表述的部分。如果聘请英语专业及外籍的教师,则对专业又不甚了解,仅口语表达上更不尽然。教学效果更会出现理解和表达上的困惑。

六、总结教学的弱点,展开适宜的教学方法

面对教学中种种困扰,为开展好双语教学,首先争取得到中立态度学生的支持,不然这些学生的情绪不仅能够影响教师授课,更不利于双语教学的进展。教师在教学中决不可轻视这个细节,否则即影响授课,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拓展的视野看待双语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双语教学不仅是专业的发展,对学生自身学习,走向世界施展医技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然后在授课中反复用中英文强调重点,以保证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掌握,其次,针灸学双语教学中除母语外,英语口语也占大量的比例,两种语言合理的组合、切换也是克服教学弱点的重要环节。适宜的切换代表着思维的转换,思维的转换具有启发性,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临场效果,启发学生的跟进思维。更主要的学生能听懂理解。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多提问,反复强调专业主要内容,使学生由被动逐渐变成主动。

学校现职教师首先从备课开始,自编对照简易讲义以解决无教材之苦;尤其创造一些医学情景更有益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双语教学在中医高校中没有规范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通过医学临床英语环境的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读:阅读英语医学文献;写:撰写和翻译医学论文及著作;交流:当遇到外籍患者时能流利英语诊疗疾病,解释病情,书写病例。此外,还要加强第二课堂教学。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的医学书籍和期刊杂志,练习用英语写作医药学专业方面的文章,开展各种有助于专业英语能力提高的竞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等,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5]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双主教学模式”,即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6],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教师们在摸索,探求,对于对应不上的英汉词句,为了学生能听懂,用词说不清的,用一句话,一段话替代,不能吝惜语言;汉译英有时会译成几种形式,学生才能领会;利用多媒体及其他课程资源创建医学情景的方法。教师要刻意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医学英语情景。语言是客观情景的反映,没有情景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在医学情景中理解专业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医学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医学情景中进行医疗技术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质和量。[7]

21世纪需要语言和信息能力的人才,这对于意在走向世界的针灸人是考验与挑战。双语教学在教学进程中更将面临着难点和困惑,承载着中国传统医学使命的针灸人,还将在困难探索的路上,探寻理想的双语教学方法,为世界培养妙手回春的人才,将古老的中医针灸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正堂,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223-224.

[2]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60-61.

[3]黄月中.思考中医药院校双语教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40-243.

[4]杨明山,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8-9,12.

[5]王朝晖,胡金凤.医学情景英语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设想及初步实践.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5:808.

篇6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1.以任务为主线。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任务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蕴含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任务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完整性、开放性、整合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任务大致可分为封闭型的和开放型两大类。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任务综合度小,包含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开放型任务综合程度相对较高,是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讨完成。任务涉及的主要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选择任务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学习内容、方向、过程、结果和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标准化的指导、评估,并对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局面,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主动投入到执行任务过程中。同时任务的完成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均学有所获,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难易深浅,设计任务时要有梯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预防医学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模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满足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伴随问题解决的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新旧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索和主动应用,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促进沟通交流,学会表达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与反思。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篇7

【摘 要】为了有效的激发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思维水平,提高预防医学学科的教学成果,本文从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模式,指出两种方法结合的好处,并从课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考核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反馈完善等方面入手具体落实到预防医学学科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 案例教学;传统教学;预防医学;综合素质

1 预防医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辅助型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下,绝大多数的院校在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中仍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按照大纲和教材开展层次分明的教学工作,有利于保障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学生被动性的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完善课程设计

第一,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们认真选择案例,选取医学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常见性案例进行讲解,着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二,指引学生们从医学文献中找出典型的反面案例,例如在设计、实施等出现错误的案例。学生们所选的案例主要限定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实践,以及近期公开发表的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素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和辨别设计思路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专题讨论法、选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来提高学生积极地学习性。相对于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这一方面能有效的诱使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教职工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2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学生们的学习素材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讲师们传授的内容以及有限的专业课本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下,院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来源。一方面,院校应当为学生们建立齐全的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国内外著名的预防医学网站给学生们享用。这样学生们能够根据查阅的教学资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能方便快捷的利用邮箱、在线解答等方式与教师们沟通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另一方面,院校应当加大对预防医学教育的资金物质投入,建立预防医学的实践场地,帮助学生们完成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真正跨入预防医学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原则上来讲,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两方面。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考核内容应更加侧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评价,并相应地增加案例讨论内容所占的比重,拓宽案例讨论的考察范围,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考核的形式应当突破单一的试卷测试,根据案例讨论的教学和课程特点,考核时应当兼顾学生对案例的收集整理能力、撰写的分析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试卷理论考试、课堂答辨等多样式手段来评价。例如,由于采用了案例式和传统法教学后,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被用去很多,因此,适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日常对学习的投入。

2.4 重视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和在对案例的分析下充分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由于学生们自身的知识有限,不能深入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为此,院校教师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真监督教学的每个进度和环节,做好回馈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3 结语

预防医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院校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们对预防医学的兴趣,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达成的提高,同时,也促使教师们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被普遍采纳,各院校们应进一步的尝试和完善,为预防医学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步怀恩, 王泓午, 赵铁牛, 李戈, 衡明莉.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方医学教育,2010,02:22-23.

[2] 贺棋.Seminar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2012.

篇8

长期以来,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普通中小医学院校,由于师资不足,加上教学时数及对医学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进步缓慢,成效不显著。目前,高等学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包括:教学手段落后、内容单一,学生医学英语实际能力低,教材与医学发展脱节,与公共英语教学脱节,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不足,利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不充分等。同时,医学英语教师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拥有医学专家一样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教好医学专业英语。另一方面,与大学普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相比,医学英语的教材及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目前尚缺少个性化的医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缺少集视听说为一体的多媒体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及相应的教改实验研究。诸如此类因素,制约着医学英语教学的进步。

上个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传入我国后,给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强烈冲击、开拓性的发展和变革,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它总结、批判并汲取了不同认知学派的教学理论精华,深入揭示了教学过程的认知规律,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院招收的肿瘤学研究生对医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分析,作者在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育学迁移理论的指导下,对当前我院肿瘤学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力求医科院校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明确学习目标

任何教学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目的明确了,加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为此,在进行肿瘤学研究生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首要步骤是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临床肿瘤学研究生的专业医学英语的学习,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一般本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专业化程度高、实用性强、与国际医学前沿”联系紧密。研究生医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顺利查阅国外专业文献、用英语撰写医学专业论文、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和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流利发表自已独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客观要求。这一点与建构主义追求的教学目标具有“高水平的思维、有深度的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等相吻合。带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意味着研究生的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绝不能只是让学生熟记一些定义、概念和原理,也不等于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毫无关联的内容,而是要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使学生有能力解决知识变式问题,并将所学专业医学英语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之初,就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后,再次形成新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使目标呈螺旋式上升。而在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强化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论文的写作技巧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医学专业贡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选编合适的教学素材

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医学的进步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因此,要求医学从业者不仅有高水平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应有高超的外语水平和交流能力。目前,各高校采用较广的医学英语教材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医学英语》、《临床医学英语》、《医学英语听与说》、《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等4册组成的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医学英语听说教程》等。随着各种医学英语优秀教材的不断涌现,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从单一的阅读翻译模式转变为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大推动了大学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但是,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相比,医学英语的教材及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现有教材已满足不了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需求和临床实践的需要。针对肿瘤学研究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肿瘤防治研究的特点,根据当前肿瘤防治的主要手段: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中西结合及综合治疗等,增编的医学英语素材应包括上述领域的医学术语学、英文版经典医学教材、国外主流期刊文献(例如,《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The lancet oncology》,《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医用口语、医学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具体内容,着重突出专业特点,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并做到“与时俱进”,始终紧密联系当前医学发展最新前沿,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再通过应用来促进教学。

三、组建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有资料表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从公共英语教学转向医学英语教学后,许多教师都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根据上述肿瘤学研究生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素材的特点,并考虑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普通外语学院毕业的英语教师,难以充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为此,必须组建组建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是:(1)有计划地、分次分批送医学英语教师外出进修和培训,着重培训相关医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2)为医学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之间建立横向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双方在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上都取得提高,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医学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3)聘用本院留学归国的相关医学领域(如外科、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的高级专家、或者具有高超外语水平高的医学专家,担任研究生的专业医学英语的部分教学工作。这些专家,不但其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会促进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而且,这些高级专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对提高研究生学习专业医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言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的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认知建构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医学英语教师从原来单纯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从“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达到教学的目标。

四、充分利用迁移理论

根据教育学的迁移理论,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在任何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合理应用这一理论,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研究生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首先,要充分利用研究生入学考试已有的公共英语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医学英语的理解;一般来说,能通过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者,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大学英语六级合格水平,掌握了大约6000左右的英语词汇,所以,在进一步的专业医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对医学专业英语的正迁移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肿瘤学研究生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专业技能的实习,因此,已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应和他们已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医学专业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相互联系,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英语的正迁移,达到相互巩固的目的,所以,在选择医学英语教学素材时(如采用《Nature medicine》、《Cancer》、《Cancer cell》等登载的专业论文),紧密结合当前的医学专业内容,从而不但可以体现医学英语的实用性,加深记忆,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并同时掌握了国外最先进的医学研究进展,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为了使这种侧向迁移取得良好的效果,医学英语教师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医学专业课程的内容概述和学习进度,从而科学地组织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真实学术交流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可以独立于特定的情境而进行,学习者必须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在现场情境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建构自己的认知图式。目前,国内、国际医学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部分肿瘤学研究生毕业后都将长期从事肿瘤防治临床工作、或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报告他们的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临床发现等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因此,在肿瘤学研究生的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与现实情况最类似的学习情境就是:在医学专家的帮助下,模拟国际学术交流大会。让学生在模拟大会上,完全按照正规的国际学术交流方式,进行学术讲座、论文报告、大会主持、学术讨论等。同时,学生轮流充当主持者、论文报告者和听众(参与提问和讨论),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帮助、纠正。开放的交际场所和语言实践实验还可以延伸至门诊、病房等情境中,通过生动逼真的情景模拟(如模拟英语环境下的临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体检、实验等),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境氛围,积极、快乐地完成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建构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克服了照本宣科式教学的枯燥、乏味,使学生能强烈地意识到英语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至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任何模拟都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环境,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广州本地或异地真正的国际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大会现场去观摩、感受、体会、锻炼。这样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的医学英语学习,会使学习者生发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人与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更加灵活、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语言规则系统;它把语言习得与社会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对接,势必更加有效地促进英语转化成高层次医学人才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通过反复模拟演练和实践,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生动、鲜活的场景中成为瞩目的焦点,把传统概念上的教室改变成为人人参演、个个登场的舞台,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扎实、过硬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

六、全面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21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同时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也为以多种技术手段开展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集成于一体,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一种更合乎自然习惯的交流环境和方式。全面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后,学生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信息,从而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并有助于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获取医学英语教学素材,并利用电脑技术制作虚拟的语言情境,用于培养学生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等。

参考文献:

[1]刘斌.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8):745-746.

[2]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23-25.

[3]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4]罗永合.建构主义理论对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185-188.

[5]许瑾.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6]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18(6):64-65.

篇9

2实施医学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2.1合理开设医学教育课程

结构合理化的开设医学教育课程,并进行优化。目前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审美课程有以下三类:

(1)普通选修课程:主要有美学原理、艺术原理、艺术概论与大学语文等。开设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正确看待审美,有效培养其审美思想和审美的趣味性以及审美的能力,为医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医学与美学同步实施:主要有医学美学概论、美容医学基础、康复医学美学与医学审美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能够系统性反应出在医学中美学的重要性,医学生通过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的了解医学中美学特点、基本操作技巧以及思维方法等,提高其思想和理论上的认识。

(3)开设蕴含审美内容的课程:有数学、生理学、解剖学与伦理学等。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审美,从这种含美的因素中更深层次了解美学。例如在数学中学习到形式的美。从解剖学中学习到人体线条、比例以及对称的美。从体育课程中学习人体健力的美。从伦理学中学习到医德的美等。从这些蕴含审美的因素中学习,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观点。

2.2加强医学审美的实践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医学审美同样也是审美中的一种体现。医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审美的具体事例,才能提升自己的亲身感官。通过想象和具体实例有效结合,达到美学的最大实施效果。因此,医学院校应与相应的医院进行联合,拓宽医学教学的路径,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认识。让医学生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巧妙结合。这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医疗技术的美也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技术操作的美,提高医学生们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使学生们去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篇10

预防医学是当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又具有群体性和独创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以往的实验教学长期作为理论课的补充而存在,可以说学科各自单独成立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时数、教学经费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验教学方式常常采用“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实验教师及教辅人员准备好全部试剂及器材,学生们被动地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进行操作[1-5]。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有较大影响的。于是本中心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对“‘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等进行了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成绩显著。

一、“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6]

(一)“四结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本中心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过程,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还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做社会调查,了解当前工矿企业、农村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试图了解国有企业、涉外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劳动保护状况;强化学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到基层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调查的目的、操作的步骤有一初步了解,以便使他们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由原来学生所描述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步为启发式的教学法都已远远不够用了。启发式法虽比填鸭式教学法好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改变不了教师的角色只是“教”,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只能是被动地“学”,接受知识的现象。当今现代的教学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师生互动、PBL、SBME(从广义来说,SBME指的是为了让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通过模拟预防医学教学场景增强教学信息而使用模拟辅助设备的一切教学活动)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大预防的思维技巧,加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本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在校外建立了28个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实践基地,还经常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到课堂为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参与指导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预做新方法,熟悉掌握实验方法原理、实施步骤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讲解实验课,与同学们共同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进行实验小结,真是名符其实的“小老师”。再把课堂上学到的实践操作技术应用于现场,如环境监测、职业病体检、食品检验等,目睹实景,印象深刻,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紧密结合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本中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统筹安排,紧密结合,采用诸多形式(如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基层的社会调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毕业专题实习、第二课堂等)有机整合,使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有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针对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色[7,8]。中心从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训练入手,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通过与企业工人接触,使他们懂得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此方法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中,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提高了教师。

(二)实施“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显著成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中心让学生到企业、下基层去,以此方式来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如:①到深圳市开展了建市以来对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的普查,当调查完10826家工厂后,学生们体会到: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最关键问题是有部分涉外企业存在有法不依、领导不知晓职业危害的严重性、组织落实不到位、监督监察不力等现象。学生们认为我国在正式颁布《劳动法》的基础上,还应制订相应的《劳动卫生法》,与《劳动法》配套管理。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还预见性地提出“农民轮换工”的劳动保护、健康监护等问题,由于这类人群有流动性大、工种变化多等特点,给职防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职业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学生们参加湖北省近20年来使用农药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他们深入到乡镇,了解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其污染程度(在土壤和食物中的残留;每年中毒人数和中毒程度等);通过调查摸清了该省农药使用品种以有机氯为主,有机磷次之,为预防工作人员农药中毒提供了可靠依据。③学生们参加高温作业工作场所气象条件的测定和调查,同时开展现场防暑降温措施效验等项目。所取得的科学数据为制订国家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如《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以及《高温作业现场气象条件测定标准》等,学生们受益匪浅。

(2)实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们在读本科期间参加老师们的科学研究课题,然而所取得的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服务,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的已编入国家规划教材;获奖的实验教学研究方法已用于历届本科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

学生们在服务中学知识、长见识,将自己参与研制的“高温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抗氟灵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亲自送到职业作业工人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应用于企业的广阔前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到厂矿企业,为基层工人做义务咨询、健康检查,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工人们服务,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9,10]

(一)“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方式

学生们通过参与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等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般从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现在第二学年也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参与老师的部分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让他们直接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学生们也可以依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理论兴趣组、实验兴趣组和科研兴趣组三种不同的形式实施。理论兴趣组:是指老师把一小部分理论课的讲授内容分配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检索文献、分析查找观点、文献综述、初步拟定讲稿,然后经过预讲合格后,再插入到主讲教师的内容之中,最后让学生们亲自讲解。实验兴趣组:是指带教老师、教辅人员及学生们共同做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新方法的预做以及熟悉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最后通过合格预讲并讲解实验课。科研兴趣组:是指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中,与老师们共同进行文献检索、项目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论文并交流。

除了上述的安排以外,还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工矿企业、乡镇基层实地考察、开展现场教学,还特邀请知名专家或有经验的博士生给他们传授科学前沿、创新技术,交心谈心、举办各类演讲比赛、讲座等,在实施的全过程,学生勇于实践,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成效

此教学法2005年获批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编号:20050034),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采用的诸多形式有机整合,改变了原有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训练入手,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近八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学生们深有感触,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艰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灵感,不是像以前那么有神秘感,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有些同学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思维非常敏捷,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好前景思路被老师采纳,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实践,他们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收集科研信息、熟悉教学内容、认真撰写讲稿、通过合格预讲到正式上台讲授的全部授课程序,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本中心要对学生进行演讲、授课、大班、小组发言及撰写论文等多种方式的训炼,使他们从不敢说话到大胆表述,从结结巴巴到流利自如,教学法采取“人人参与”的方式,通过训练后,学生们无能是授课还是演讲,都表现出从容不迫、条理清楚的状态,同时还伴有几分幽默。其产生的效果还体现在他们毕业时找工作方面,在供需见面会上表现得得心应手,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3.学生们面对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们参加活动时,有很多的机会跟老中青年专家、研究生接触,在这个群体中,始终充满学术氛围;老师和研究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厂矿企业参观学习,与社会零距离的接触,使他们懂得作为21世纪的主人肩负的重任,加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如何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主人,使我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中心开展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目标与方法。此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以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以能力(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为主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法紧扣如下环节: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成效。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参与的各类科学研究课题多次获奖。1986年至2011年,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2项;参与制订国家卫生标准5项;申请专利15项;同时获湖北省、校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挑战杯、求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50余项。撰写科学研究学术论文、心得体会280余篇,学术论文大部分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另外有4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用于企业,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其内容已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孙维权,王月云,熊光练,等.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8-280.

[3]林立,张春之,刘永春.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09-310,313.

[4]张凯,王学春,陈廷,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06-1007,1011.

[5]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6]陈国元,杨克敌,运络珈,等.武汉市某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0,23(11):102-104.

[7]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开展教学、科研、服务整合教学模式探索13年回顾[J].医学与社会,2000,13(增刊):116-117.

[8]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整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及展望[J].西北医学教育,2000,8(3):141-142.

[9]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32-133.

[10]陈国元,邬堂春,徐顺清,等.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3,16(1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