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0: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信诈骗对策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29-03
A Survey on Swindled College Students
Cheng Xueli* Zheng Guobing Zhao Yanyun Guo Qingliang Li Meng Li Zhen Wang Yingy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otstone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campus. However, the frequent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make college campuses the one of the most fraud disaster areas. Taken t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Taishan University as a sample, we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Questionnaire survey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校园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手机和平面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中国互联网整体网民发展状况和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我国网民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增加尤为明显。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喜欢购物[2],这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特别是2016年夏天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后,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这在社会上激起轩然大波,犯罪分子丧尽天良引起社会的公愤。
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话题,关于大学生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3-5]。2015年,《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10月披露,丰泽检察院一次5名泉厦诈骗分子,泉州、厦门39名大学生被骗。频发的高校诈骗案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段鑫星等[6]对大学生助人被骗情况进行研究;刘莫鲜[7]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系统研究了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并对预防大学生求职受骗提出建议;贾文武和欧俊伟[8]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张振华[9]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折射出常识教育缺位[10]。鉴于大学生屡屡被骗的紧迫形式,学者对于大学生被骗的现状、防范策略和防骗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张丽[11]{查了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并提出了防范策略;韩慧和张跃[12]调查了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政策建议;陈龙图[13]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问题。另外,林梅玉[14]专门分析了高校诈骗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刘玉和李华伟[15]讨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防骗能力。
分析高校诈骗的现状及特点发现,无论是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乐于助人的特点进行诈骗,还是求(兼)职诈骗,大多以网络为载体,其中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最为活跃。由于大学生群体过分依赖网络,网络诈骗历来受到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者[16-19]对高校网络诈骗的现状、对策、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胡欢琦和胡旭宇[20]讨论了网络信息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张雷和刘俊杰[21]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张婧[22]从法律角度解构了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康忠伟等[23]认为,社会“唯利是图”的失范对大学生的误导,管理部门的不尽责是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纵容。
电信诈骗是网络诈骗的重要部分,由于电信诈骗以网络为基础,针对性、隐蔽性极强,让人防不胜防。徐玉玉案件就是电信诈骗的典型例子。不仅当代大学生容易受骗,清华大学某教授一次被骗1 760万,甚至在电信诈骗面前信息专业人士同样也不能幸免。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当代大学生是易受害群体。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高校电信诈骗案频发,大学生成电信诈骗主要受骗人群。高校大学生单案被骗金额不会太巨大,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相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对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伤害巨大。为了了解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和形式等方面的情况,对此我们进行一些相关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问卷6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为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在参与问卷调查的640人中,有各种受骗经历的有179人,占28.0%。这个比例相当高,说明当代大学生是诈骗的重灾区。在有受骗经历的大学生中,各专业、年级、层次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进一步说明了各层次大学生都是易受害人群。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2.1 综合分析
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针对低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目的是寻找大学生被骗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人(6.4%)选择C项,这说明诈骗分子无孔不入。问卷要求在回答A选项后才可以回答14~17题。但是,在完成受骗经历部分问卷的学生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15人否认有被骗经历。因此,在问卷有被骗经历的暗示下,数据可能稍微被夸大。扣除这19人后,被骗学生占受访学生的比例为25.0%。这个数据基本是可信的。
2.2 有受骗经历的学生容易再次受骗
调查发现,有一次受骗经历的人数有84人,有两次的有48人,有两次以上的有47人,说明有受骗经历的人更容易被骗。在第一次受骗后,大约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会吸取教训不再受骗。特别是有2次受骗经历的同学基本不会再次被骗。因此,在以后的学生工作中,应加大对被骗同学的心理辅导,加强防骗教育。
2.3 性别差异
在回答A且完成被骗细节部分的学生中,男生有67人,占43.8%;女生有86人,占56.2%,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被骗女生中,因同情心造成损失的比例更高。
2.4 受骗方式
在受骗的原因中,轻信诈骗者冒充的身份(36.0%)、被金钱和利益诱导(30.2%)和基于同情心被骗(19.6%)三者比例最高。在大学校园里,假冒身份进行推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进行诈骗;大学生也容易被车站等人员集中区域的乞讨者给予施舍。利用大学生兼职赚取生活费,希望通过考试考级考证的心理,行骗者往往打野广告进行诈骗。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的现状。
2.5 诈骗信息源的分布
在诈骗信息源,手机短信(134例)和手机电话(129例)高居前两位,这与当前电信诈骗的猖獗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被微信(123例)和张贴广告或传单(109例)被骗的比例很高,这应该与大学生爱使用手机和基于兼职等特征有关。被行骗者直接诈骗的事件有63例,这应该直接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相联系。
3 应对措施
在电信诈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之时,泰山学院团委学工处和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团委学工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做了大量工作。泰山学院主干道、食堂、学生宿舍等学生集中的区域,随处可见“一不贪二不占 诈骗再诡玩不转、万骗不离钱 预防实不难、防范诈骗很简单 拒绝诱惑心不贪”等简单易记的口号,时刻提醒广大学子防范诈骗。并且,打出“提倡先进文化 摒弃消极颓废 促进网络文明健康”等标语,提示学生上网安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这也是学生信赖学工部门、团委和广大教师的主要原因。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情况,化学化工学院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跟受骗学生座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主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向大学生宣传防骗常识;辅导员和班主任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同行经验,印制宣传材料向学生散发。查阅材料发现,目前,网上虚假兼职信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向学生发放助学金、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考试改分、四六级答案诈骗、推销假冒产品诈骗、电视节目中奖诈骗、假冒QQ好友诈骗、票务诈骗等是诈骗分子惯常采用的诈骗方式,拟把这些典型案例组织成宣传材料印发给学生。化学化工学院拟举行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让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的常用方法,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邵崇钰,黄志军,温洪亮,等.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10-411.
[2] 宋大伟.高校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J].武夷学院学报,2016,34(7):74-78.
[3] 雷连莉,龙志斌,吴繁颂,等.“多维一体”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2):154-156.
[4] 陈玲娟.浅论如何进行大学生防盗防骗教育工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6-128.
[5] 郑小刚.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困境及应对路径[J].现代交际,2015(12):219-220.
[6] 段鑫星,宋幸,宋冰.大学生为何被骗――项关于大学生助人被骗的研究[J].青年研究,2015(1):42-49.
[7] 刘莫鲜. 在虚假招聘的背后――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D].南京: 南京大学,2012.
[8] 贾文武, 欧俊伟.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黑河学刊,2011(4):106-107.
[9] 张振华.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分析[J].现代交际,2015(12): 160.
[10] 新棚村.大学生被骗折射常识教育缺位[J].教育与职业, 2011(34):87.
[11] 张丽.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及防范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1):73-75.
[12] 韩慧, 张跃.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习,2015(11):48-51.
[13] 陈龙图.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问题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00-102.
[14] 林梅玉.高校诈骗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12):68-70.
[15] 刘玉,李华伟.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J].高校科技, 2014(17):144.
[16] 卢之兵.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9): 228-229.
[17] 刘红艳.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6):83-85.
[18] 孙梦娇.浅析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科技视界,2014(7):128.
[19] 刘智雄.高校网络诈骗案件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4):265-266.
[20] 胡欢琦,胡旭宇.浅议网络信息资源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66-67.
怀疑老人遇到了电信诈骗,银行员工赶紧上前阻止,但老人却十分反感。为了防止老人再次汇款,银行行长按下终止键取消业务,在苦劝40多分钟无效的情况下报了警,并锁上了银行大门,防止老人离开去其他银行继续汇款。
银行不惜关门停业,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最终阻止老人的汇款。老人最终想方设法去别的银行将40万全款汇出。随后几日,这名老人觉得不对劲,才去派出所报了警。
我们一边憎恶猖獗的骗子,一边也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为什么那么多高学历的人也经不住骗子的忽悠?从几个层面破解骗术,预防受骗,可能是当下的务实选择。
终极版“骗术解密”
诱之以利型
“您中奖了”——对于中奖骗局,必须增强主动防范意识,拒绝不明虚利诱惑。切记,如果对方提出领奖要先交费,那就把这奖当空气吧!
“你有笔退税”——若要拿到退税,首先要给骗子们汇上一笔手续费。税务部门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遇到退税诱惑时,可先查阅当地媒体的相关信息,并向权威部门核实。
“包你股市赚钱”——骗子会先给你一点甜头尝尝。比如,在受害人汇入5万元本金后,骗子会告诉你赚了4000元,并将其打入账户内。再追加投资,就血本无归了。
“出售”——以飞机票、火车票、二手摩托车、二手轿车等为饵最为常见。此外,枪支弹药、、窃听器等违禁品的虚假信息也屡见不鲜。受害人往往被要求缴纳定金或保证金等才能办理。
“低息免担保贷款”——骗子利用的是事主急需流转资金的心理,但贷款还是应到银行信贷等部门申请办理,办理时应先审查对方资质。
愿者上钩型
“我是房东”——这一招纯属“瞎猫碰到死耗子”,受害人往往是确实正需要汇款的人。在收到类似短信时,务必给真正的收款人打电话确认。
“猜猜我是谁”——当接到自称老朋友的人“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要保持高度警惕,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种种理由而给其汇款,更不可向非自己亲友户名的账户汇款。
“宫婆重金求子”——千万别以为自己可以“财色兼收”。发财并不容易,太容易得到的财富,很可能只是个陷阱。
应急决策型
“借我点钱吧”——网上聊天时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通过电话等通讯方式,与借钱的“好友”直接核实,不要轻信网络即时视频。
“你儿子出事了”——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进行核实,不要贸然汇款。
“你银行卡被盗刷了”——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不要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通过ATM机操作所谓“远端保全措施”、“开通网银”等的,即是诈骗。
“你的网银需要升级”——切勿随意点击别人发来的链接。粗一看确实是某银行的官网,可事实上却多了几个字母。点击“升级”之时,其账号、密码等信息已经被人利用木马截获,账户内的钱早已被人转移。
“你涉嫌洗钱”——骗子利用改号软件将来电改成“110”等号码。目前公检法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
心理防骗
电信诈骗“中招”根源:被引发焦虑,就可能受骗;大额比小额更容易骗。
如何在心理上预防受骗?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刘晏华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受骗因处于某种焦虑中
每个人都有可能受骗上当,无关你的职业、年龄、性格,而只关乎你是否正处于或被引发焦虑。一般而言,骗子是广撒网的,如果恰巧接受者处于骗子描述的情境中,就有可能会因骗子的话引起焦虑;一旦有了焦虑,而骗子又恰好能提供消除焦虑的方法,那么受害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按照骗子的话去做,从而受骗上当。所以往往大笔金额反而比小笔的更容易被骗,因为引起受害者的焦虑更大。
最近,一位朋友接到一个短信:“我是房东,我在外地,这是朋友的电话,房租请转到以下账号……”恰巧这位朋友的房东在前几日催促过房租,而朋友也知道房东是个经常需要出差的人,所以毫不犹豫地按短信的提示将房租转了过去。结果几天后,接到房东的电话,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因为这位朋友认为,别人不会知道自己正好要交房租。可事实上,诈骗短信往往是群发的,只要当中有一个人恰好正处于交房租的时段,就可能上当。
家人不要过分责怪
应该说,受骗者出现自责、焦虑等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人的这些反应会逐渐淡化。不过,以下这些做法能缓解并更快地帮助受害者走出心理困境。
1.家人不要责怪。当受害者被指责的时候,他会失去反省能力,也会激发他的愤怒,让他更长时间地停留在事发后的负面情绪中。
2.将受骗经历合理化。比如,花钱买个教训、消财免灾等等。
3.化悲愤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或赚钱,来弥补损失。
4.知会其他人避免受骗。
就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受骗上当?专家给了两个建议:
凡事慢一拍。遇到令自己焦虑的事情时,等待半小时,焦虑会自然下降,理智就会抬头。
与金额相关的事情,一定知会其他人。这会分担掉一部分当事人的压力,同时,另一个人因为没有身处这一情景中,能比较冷静而理智地判断真实情况。
最后,专家提醒受害者,千万不要让自己长期陷入自责中,这会令自己持续处于焦虑状态,不仅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影响生理健康,还可能再次陷入骗局中。
机制防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建议:建立转账程序三方制。
李玫瑾教授认为,电信诈骗是专业设套、非专业人来应对的问题,普通百姓很容易掉入骗子设定好的圈套。关键问题是,怎么样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防控机制。
骗子抓住人的基本护财心理,制造钱财不安全的谎境,令人意外而紧张,此时的被害人被恐惧牵制着,不能放下电话、不能和周围人交流,电话那头的骗子又掌握着你的部分信息。账户里钱多的人,更容易上当。
被骗与人的身份、智力等无关,有许多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还有商人等受骗上当的案例。“曾有一真事,有几个农民,你扮经理我演厂长,骗了四五个商人,商人多精明啊还上当。我的同行都有被骗的经历,如接到电话说你亲属受伤进医院做手术需要汇钱,结果汇了,再打亲属手机,人正在上课呢。骗子的套路很多,会组合各种各样的理由,新手法层出不穷。”
李玫瑾认为,与其破解手法,不如建立安全防范的机制,以不变应万变。“现在公安机关加强宣传,比如把防骗宣传广告张贴在电梯里,被骗的人说我在电梯里看过,没想到还是被骗了。因为骗术不断在变,光靠宣传、破解骗术,永远是滞后的。”“我们不能总跟在骗子‘屁股’后面解题,而应该针对这种新型且变化多端的犯罪研究对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从电话到短信,从网络到微信技术的出现,网银、手机银行、银行卡,仍会出现新的欺诈形式的犯罪,而我们现在的银行还用以前的方式,当然就不安全了。”
李玫瑾建议:重点要研究并完善个人账户往外转账时的一些程序,建立转账程序三方制,即先进入第三方,类似于支付宝的付账方式,付钱后并不直接打给卖家,而是由第三方保管;再如支票兑付,需要3天。如果银行转账也能用这种方法,3天后到账,那骗子就骗不了了,因为很多受骗者在3天里会回过神来。
李玫瑾呼吁,与其宣传不如完善机制,金融系统应该根据形势发展,建立让储户放心的保护机制。
不过,学会防骗,远远不够,我们不能永远跟着骗子的脚步走,除了增强自我防范外,银行在客户转账汇款的过程中提醒到不到位?怎样建立一个安全的金融防控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银行转账汇款,银行都应该及时询问是否认识汇款对象:汇款前要签告知单,告知单要求汇款者在汇款前就“你认得对方吗?对方是你什么人?你为何要划款给对方?”等问题,以进行风险防范的提醒。
一、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是削弱主流舆论价值。异化的“锦鲤现象”折射出一些自媒体营销者一味取悦、迎合受众换取节节攀升的转发量和点击量,形成“信息茧房”,让相关受众沉溺于被扭曲的信息中。自媒体营销者进行舆论动员,侵占了主流舆论阵地,影响现实,社会责任缺失。
二是扭曲年轻人的价值观。年轻人对“锦鲤”狂热追求,背后折射的是价值观倒退,把自己份内的事寄托于“锦鲤”带来的运气,把“锦鲤”作为崇拜对象,忽视了现实生活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相信运气可以代替努力,不仅于成功无益,还会影响对现实的认知和判断,加重恐慌情绪,使人无心工作、患得患失。同时加重自身的心理暗示,而自身中奖的侥幸心理和未中奖后失落感,极端情绪易使人丧失理智。
三是造成个人信息泄漏。网民参与转发“锦鲤”,需要详细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泄露。此外催生了假借“锦鲤”形式的新型电信诈骗,使网民遭受损失。
四是涉嫌非法营销。基于移动端传播技术,自媒体营销号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呈现了指数级的飙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锦鲤”,背后牵连的是赚取流量攫取利益。某些平台涉嫌非法营销,更有甚者已涉嫌欺诈,过度热衷于为锦鲤刷屏就是为营销者增加打赏和点击量,本质上极易转变为电信欺诈。
二、对策建议
从9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同时,电信企业将通过电话、短信息、书面函件或者公告等形式告知未实名登记的老用户,并采取便利措施为其免费补办登记手续。
电话实名制后,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说,企业应当建立事前防范、事中发现和阻断、事后溯源的技术手段,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徐徐丰两半:都要求客户实名从我做起,怎么不要求运营商管好自己从我做起。一张电话卡年初才实的名,3月份就接到卖保险的电话。当时还纳闷呢。今天又接到中英人寿的电话,一问才知道是从移动运营商处拿到的信息。就这样,谁敢实名?出了问题维权从谁做起?
@Sk来发:没什么用,抓小放大,运营商起到的是通道作用,通过自己来冒这个险得不偿失,能有这个约束也是好的。关键是需要立法,从源头杜绝:各大商业银行,房产中介,物业公司,快递公司,这些都是信息泄露的源头;光几个运营商起不了关键作用。
@第8秒记忆的鱼:如果满足以下几点我就支持电话实名制:1.自由选择后付费还是预付费,我可不想未来收到巨额账单;2.运营商签订保密协议;3.简化开闭户更换运营商手续;4.号码不被运营商处掌控,可以像车牌号一样实名申请后再到运营商激活。
手机实名制能否遏制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顽疾?很多人认为,手机实名制有利于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利用短信、电话等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不过,也有人指出,意图犯罪的人可以用假身份证登记,从事犯罪活动。
@幻想石头剪刀布小屋:收到一条垃圾短信、诈骗短信,你会去报案吗?你爱报警察叔叔还不爱立案呢。立了案会每件都查吗?查又会一查到底吗?想一查到底又有那么多编制(人手)吗?不会把辅警招来用吧?再说手机实名制不也老早就实行了,还不是管君子管不了小人。种种迹象表明,这将是个想当然的脑残法,我们走着瞧!
@朱海珂:肯定有效,现阶段垃圾短信最困难的就是复制卡,而安全与经营本身就相矛盾,导致运营商在此问题上一直存在内部阻力,特别是在渠道销售上一直无法根治实名制问题。如今此举,消除了运营商的内部矛盾,相信在对垃圾短信治理上会有不小的进步。
@郑树涛CHN:个人信息被泄露,商家利用他人身份证随意办卡,很有可能给身份证持有人带来麻烦。骚扰电话基本利用网络拨打,垃圾短信利用手机病毒后台传播。临时卡办理不方便,产生高额的漫游费,这些问题要考虑到。
微 吧
科斯给中国的建议
9月2日上午,美国芝加哥大学讣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于当天逝世,享年102岁。科斯以一个英国经济学家的身份在美国关注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他曾以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观点对中国经济问题提出建议。摘录如下:
必须去除所有加诸国企的特权,让私企得以自由竞争。只要有自由竞争的环境,私企是非常懂得如何应对这些交易费用的。
政府必须将其自身排除在市场之外。政府参与土地交易导致腐败猖獗。
中国应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中央政府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尝试不同方法,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
在中国,教育和税收两项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
关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今天没有必要来强制执行如此严苛的政策了。
中国经济学者要从黑板经济学回到真实世界。
中国必须让其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
中国经济缺乏思想市场。只要中国开放思想市场……中国就会迅速在科技方面更上一层楼。
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我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
点评
预防诈骗警示片心得感悟一
今晚,学院组织看了防止欺诈的电影,电影以动画的形式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各种欺诈的案例。读完这部电影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真的感到欺诈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就像电影中常说的一句话一样。欺诈形式主要有街头欺诈、网络欺诈等。骗子狡猾聪明,他们的欺诈对象主要是女性、老人等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在,做假医生,做假医生,做假医生,做假医生,做假医生,做假老师,做假朋友,做假桌子你,做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他们触碰道德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错过你,他们一开始就用好听的语言劝你,用你家人的生命危机威胁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欺诈在学校也很普遍。特别是每年新生来学校的时候,欺诈者会寻找食物,主要以新生为目标,利用对大学的不熟悉和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欺骗新生的信任,洗脑,欺诈成功。
回顾过去,想起那一年,我青涩的少女一张,一个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的第一天被姐姐的前辈骗了,对于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少女来说是残忍的事情。我记得当时刚为自己买了生活用品回到卧室,一个姐姐主张关心弟弟妹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训练,不要想家等。我们认为姐姐真的很好,姐姐很亲切。
但是,她说完之后,开始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建议买。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学校大一不能考英语四六级。另外,200元,对我们来说数量还很大。我们的耳朵很软,相信她,买了她的资料,最初她给我们发了一些报纸和词典,然后没有声音了。
学姐欺骗学弟学妹并不重要,但也是欺诈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电影中看到的骗子欺骗祖母、善良的过路人、担心孩子的母亲、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不道德的行为。
上当受骗,欺诈机构的人很聪明,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上当受骗的人贪婪的心理,善良的心理弱。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被骗,我们必须练习防止欺诈和欺诈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习自我保护。对人做事,擦眼睛,防止人的心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伤害人的心。
预防诈骗警示片心得感悟二
今天听听了防止欺诈的教育讲座,受到了很多启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欺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精明的侦探,仔细观察,有防范意识,不要让自己上当,不要有害人的心,防止人的心,不管有多亲近的朋友,还是看起来可怜的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擦亮眼睛,认识到对我们有害的人的讲座主要是有接触性和无接触性的欺诈
第一,欺诈者在网上找到你的信息,用信息和电话欺诈,冒充朋友和家人的账号汇款,这时我们不能盲目地付钱,应该打电话确认是否真的需要朋友和家人。
其次,现在微信等交流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朋友圈也开始活跃起来。这出现了很多转发信息。例如,某个孩子被绑架需要转发宣传,这激发了很多人的同情心,所以很多人转发,其中有病毒,这种病毒会使系统瘫痪。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欺诈,成为欺诈的推进者,虽然不是我们的意图,也不是善意,但是产生了不好的效果。
第三,有些活动需要扫描,很多人为了便宜而扫描,其中也有病毒。
第四,有些当选信息也是假的,很多热门娱乐活动都说你当选了,而且价值很高,不要相信,天下没有这么便宜和馅饼等。
第五,有些信息些信息链接。点击可能是病毒。
第六,有些电话从通话开始扣除费用。对于这些,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骗局,所以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次是接触性的欺诈,以买票为例,火车票在正月很受欢迎,有些车站的人说有内部的人,可以帮助买票,而且价格相同,但是因为只能进入员工的通道,所以不能带行李,需要人,这时急于回家的心理会进入这个欺诈
我也经历过很多诈骗,高中毕业的时候,教育局的电话告诉我们学生有助学金,他可以正确地说出我们的信息,这很困惑,而且收到助学金,自己把自己的钱转到账号上,那就是明显地要求汇款
另外,芒果台抽取你的手机号码,获得价值高的笔记本电脑和金机号码,获得有价值的笔记本电脑和金钱数量,点击链接,这样的欺诈很容易被识破,所以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失去大财产。
对于这些骗局,我们要加强抵抗力,不要相信占便宜,现在骗局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我们也要升级我们的思维意识,保证自己的安全,作为大学生,我们的思想要成熟,我们的经验不够,现在就要加强防范,不要上当。
预防诈骗警示片心得感悟三
1、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接到陌生电话,首先要看是否是外国人,尽量不要接外国人的号码,特别是固定电话,如果手机是智能的话,请安装360防止欺诈的软件,以免被通报的欺诈电话。
2、接到任何有公信力的机构电话,声称你的账户和邮件涉及违法事件时,请相信自己,不必担心没有做的事情,不必相信对方为你着想的坏企图,任何机构冻结或扣除你的账户资金都需要合法的手续去银行执行,不必威胁或者表现出你着想的菩萨的心情,现在是法治社会,这些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相信自己是最大的盾甲
3、接到亲戚朋友和老师朋友的电话,主张需要手术和借款的信息和电话,请联系能够联系的熟人确认相关事项。欺诈师利用遇到急事和灾害容易慌张和担心的心理进行欺诈,有事冷静,不要轻易相信。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54-04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看,由于助农取款服务投入产出不平衡、农民现金结算意识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深度欠缺等因素制约,农村偏远地区仍存在自助机具设备使用效率低、结算渠道狭窄、支付结算工具单一等突出问题。
一、庆阳市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成效分析
(一)配置效率分析
1.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及支付系统参与情况。经调查,庆阳市目前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开设营业网点387个,覆盖了辖内所有乡镇,县以下网点181个,占全市网点总量的46.8%,其中209个机构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占比54%。加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基层网点188个,农村资金汇划渠道畅通,基本能保证各项资金实时到账。
2.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分布情况。截至2016年6月末,庆阳市金融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743个,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为78.39%,县以下服务点数量占比100%。农行共设立1228个服务点,农合(商)行、信用社设立455个服务点,邮政储蓄银行设立43个服务点,中行设立10个服务点,甘肃银行设立6个服务点,建行设立1个服务点。其中中行的10个服务点均设立在西峰区辖区且业务量极小。
3.银行卡受理机具布放情况。2016年6月末,庆阳市特约商户达到1.7万,投放ATM机778台,POS机具1.88万台,其他受理终端1155台。ATM机每万人拥有量为2.94台,POS机每万人拥有71.14台。据调查,辖区金融机构布放的ATM、POS机大部分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村一级仅有固话支付终端和农行四融平台服务终端,农村地^的特约商户多为农资公司、便利超市、小商店等中小商户,其自身利润较低,缴纳的交易费和POS机押金成为其经营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且POS机利用率不高,这都无形中影响了农村商户安装POS机的积极性。
(二)运行效率分析
1.支付机具成本收益配比分析。以ATM为例进行推算,由表3计算可得,ATM机同比增加了153台,跨行交易笔数同比增加57.74万笔,交易金额同比增加233400万元。每增加一台ATM机,跨行交易笔数平均增加3774笔,交易金额平均增加1525万元。农行同城跨行、省内跨行手续费4元/笔,省外跨行收1%加2元/笔,为简便期间均以农行手续费计算且假设跨行交易均为省内,新增一台ATM机,金融机构可新增中间收入1.5万元。以西峰区农行2010年购置的存取款一体机为例,购置及安装费12万元,运维费及耗材费每年约2.4万元,由上述数据可见,新增一台ATM机所带来的收益显著低于成本,收益成本不配比。从表3可以看出,前六个月ATM存量778台,交易笔数243.92万笔,平均每台ATM日交易量仅为17.4笔,同法得出POS日均交易量为0.55笔,可见辖区ATM及POS机具使用效率较低。
2.助农取款服务点运行效率分析。庆阳市1743个服务点1至6月共办理各项业务100.45万笔,合计金额23.39亿元,每个服务点日平均办理业务约3.2笔,金额约7400元。以庆城县联社为例,其目前布放三农终端29台、惠民终端29台,其中三农终端购置及安装费2.3万元,服务点装修及安全设施耗资5万元;惠民终端购置及安装费4.35万元,以此计算,辖内庆城县信用联社仅服务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累计达337.85万元,且每年固定支出12.18万元(网费及耗材支出每月每个网点1500元,管理员工资每月600元)。由于当前农村多为留守人员,大额资金跨行转账鲜少发生,服务点结算业务量小,成本投入远大于收入,较低的收益难以消化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政策效应分析
一是更好地贯彻落实了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设立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及时将国家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低保、农村医疗保险补贴、救灾救济款、家电下乡补贴款等近20多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减轻了农户奔波劳累之苦,更重要的是有效防止了抢劫、诈骗等案件的发生,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有效降低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获取金融服务极其不便,与邻近农村信用社网点平均距离达10多公里,农户要花10元钱乘1小时车前往信用社才能存取款和领取涉农补贴,一次往返费用至少25元,以每年每户往返平均6次计,每年需花费150元。按全市偏远地区3万农户计算,每年可节省金融服务成本450万元和9万个工作日。
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下沉程度有限,市场未形成有效竞争
庆阳市县及县以下平均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数仅为0.68个,远低于全国1.26的平均水平。目前分布在非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银行,而邮政储蓄银行基层邮政储蓄所也逐渐撤并,当地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缺乏有效竞争,导致农信社在支付服务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改善上缺乏内在动力。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的支付服务产品只是城市的成熟复制品,金融产品与特色产业的结合不紧密,适合农村特点、操作简易的产品较为匮乏。
(二)支付机具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是服务点推广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受趋利性因素影响,侧重在人员密集、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设立,导致偏远乡村地区服务点匮乏。二是银行机构与合作商户在开办助农取款服务时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而其从助农取款服务中获取的收益远小于成本支出。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机构,投入产出的长期处于低位势必削弱其服务能力与服务意愿。三是服务功能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目前助农取款服务点普遍存在“谁布终端只能使用谁的卡”的现象,如农行的转账电话和四融终端,主要用于金穗惠农卡办理转账、取现业务;国家粮食补贴资金主要是使用信用社“一折通”存折发放,对于存折服务点不能受理,各机构机具均未完全实现“联网通用”。这种运作模式,难以使支付机具使用效能达到最大。
(三)农户金融认可度低,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难
一是由于偏远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受知识结构限制,不会使用自助机具办理业务,导致ATM、POS机、四融平台等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加之习惯于现金交易,他们对银行卡较抵触,不愿将存折换为银行卡,阻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二是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及地势分布,地域广袤且人员居住不集中。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本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该问题,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留守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他们对新型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加之受网上银行资金剽窃、电信诈骗等支付服务风险影响而存在抵触心理,导致当前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渠道和服务形式单一。
(四)服务点缺乏约束机制,银行管理困难
服务点代办人员选取按照“本人自愿、村委会推荐、银行资格审查”的原则,实际中选取在商店、药房或农户家的服务点均缺乏稳定性,有的甚至营业不到半年就关闭,银行只好另择代办点重新装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服务点需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经营项目、具有一定的现金流量和操作技能的人员,而这样的服务点多属于经营性部门,如果利用大量物力和精力提供助农取款服务将影响经营收入,所以有部分代办人员平时以机器故障等借口不给农户办理业务,每月还可以获得600元的保底工资,而银行对服务点代办人员缺乏有效约束机制,造成服务点管理困难。
三、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效率的政策建议
(一)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财政、发改、城乡建设、银监、银联等部门与人民银行协同发力,综合采取诸如推动涉农补贴资金银行卡支付、涉农金融机构银行卡服务功能完善、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优化等措施,推动形成以政策、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体,非金融支付服务组织为补充的适度竞争、相互协作的支付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开展良性竞争。二是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助农取款业务的开展,将服务点逐步向村委会模式转变,可与电子商务、农村淘宝等实体聚集在一起,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铡
(二)健全资金支持机制,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议政府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对收单机构和服务点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解决收单机构投入大回报小的问题,激发金融机构开展支农、惠农服务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商户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热情。二是建议尽快落实助农取款服务点补贴实施办法,尤其加大对偏远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布设及业务推广力度。同时督促金融机构完善服务点功能,如开通各种代缴费业务,增加服务点业务收入,促进服务点向商业化模式良性运行。三是建议电信部门能针对助农取款服务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减轻收单银行及商户的成本。
(三)推广非现金支付方式,多渠道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提升支付结算服务的电子化水平,通过简化流程、刷卡优惠、增强服务水平等措施,引导农村居民更多地使用非现金方式办理日常结算业务。二是及时更新市场发展理念,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支付服务需求情况,采取差异化的供给策略,因地制宜推广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村支付服务供给结构。三是深入分析农村支付服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秩序规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非现金结算信心。
(四)加大宣传教育,提升农户认知度
一是金融机构要引导农户自主操作ATM机、四融平台等设备,让农户体验到自助设备的方便快捷。二是以服务点的建设和运行为依托,加快向农村居民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在服务点布放金融知识宣传电子显示屏、假币识别仪、残损兑换尺,摆放反假币、反洗钱、征信、支付结算、银行卡等宣传画册等,使农户掌握和熟悉现代金融工具,特别是转账结算、网上银行业务、银行卡使用,促进农村传统结算观念的转变,营造非现金结算的良好氛围。三是涉农银行应结合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经常性地向农村个体户等群体进行重点宣传、特色宣传、集中宣传,针对电信诈骗、非法买卖银行卡等进行风险提示,提升农民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稻葵,刘淳,宠家任.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J].金融研究,2016,(2):180-188。
[2]李铀.村镇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金融,2012,(16):81-82。
[3]刘运涛,曹楠.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8):141-146。
[4]吴晓光,辛路.互联网金融领域基础设施发展趋势研判[J].武汉金融,2016,(9):56-58。
一、老年人口受诈骗产生的原因
1.老年人口基数大。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及,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在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这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老人财产储蓄占社会财富比重较大。人口数量多和其储蓄比重大成为犯罪分子对其下手,造成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2.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及投资的单一化。银行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减少网络交易以及各种支付工具带来的资金储蓄量的减少,推出大量的理财产品,主体主要针对中老年人。一是因为青年人财产储蓄较少,且储蓄欲望不强,二是因为青年人已习惯现代网络消费的模式,承受风险能力较强且选择理财的方式多样化,较少部分人能接受银行的稳定性理财产品。但是老年人行为却是相反。在众多理财产品中,老年客户由于对现代电商科技的不了解不信任,在同等甚至有更好收益的条件下出于追求稳定的心理依然多数人会选择银行进行储蓄理财投资。另外,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在处理日常的理财业务如:医疗健康问题处理、理财投资建议、退休计划安排和落实等各方面时容易遇见困难,在面临投资决策时更易被欺诈或遭受不正当损失。
3.老年人口认知和决策能力的下降。首先,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投资决策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能力会逐渐走下坡路,其认知和判断能力也大大降低。其次,老年人有时对于涉及财产问题的决策存在着概念不清楚、收益不明了以及后果不了解等问题,但是出于对财产的保值增值和对未来的可观预期依然会继续投资,在如此认知模糊的状态下选择的投资容易受到诈骗。再则,在受骗后还多有反应不及时和对长期投资认知上的误区可能会接连受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预防老年人受骗的措施
1.银行及各金融机构:作为诈骗发生的主要源头应从多方面进行有效防治。首先,各地区银行可以结合现代电子系统对处于70岁以上老人的财产运营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控,当发现某些老人的财产挪用不常规时银行应反应敏锐的进行核对和审查,如此可在根本上有效防范财产损失。其次,各金融机构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老年客户的心理需求,以便做出更适合老年人群消费稳健的理财产品。这可有效拓宽老年人群的单一的投资渠道,“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优化投资,防范风险。最后,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和服务改善方面有待提高,在应对老年人日常银行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遇见的困难时,各金融机构应该学习及组织培训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对老年客户认知和决策能力的衰退投入更多的关注。
2.政府:政府和社会是老龄化问题的承担者,“十三五”时期,虽然政府在积极开展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的建设,同时强调改善和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尽量落实,着力增进老年人福祉。但是对于当代老年人群所经历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在老年人预防诈骗的问题上,从宏观层次而言,从根本出发政府必须注重对防诈骗法律的体系建设,在完备法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微观层次而言,各级政府可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或民主评议会找出自上而下的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在对老年人群进行科普防范诈骗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大力提高电子技术的系统预防和侦查能力,有效排除风险。设置专门机构应对诈骗问题,对警力进行合理配置,出现案件时确保其抓捕和追回财产,减少财产损失。
3.社会:在当代一个具有不确定性且泡沫多发的投资环境中,老年人进行投资多是利用手中闲置的资金进行资金的累积再创造。投资特点具有货币选择性强,灵活程度高度自由等特点。在实际生活中,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对风险的能力逐渐降低,若遭遇银行诈骗或其他金融资产等的不正常损失,资金投资极易具有不可持续性,原因在于经历过诸如此类的遭遇,其选择多通过心理戒备及社会行为表现出来。不利影响一则在于资金的投入减少一方面减少了老年人群在投资理财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影响老年人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不利于金融机构对老人群体资金的融通和理财产品的推广。二则老年人遭遇诈骗易产生心里阴影,影响其固定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态度,造成社会群体之间信任度的下降。另外,与家人易产生财产损失上的分歧,造成家庭矛盾,严重的甚至上升到质疑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层次等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的中国当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建设和完善法律,推动发展规划,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和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另外,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尤其在老年人诈骗问题上更应寓于重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保障好老人的经济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科学落实和规划其他举措,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我国市场上的总体信用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上信用经济成分也在不断扩大。自1999年以来,政府开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在2003年制定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达到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信用意识依旧十分淡薄,导致我国整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危机”成为继“金融危机”后的常见词汇。
一、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高于GDP增长速度几倍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电信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电信企业对用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滞后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渐凸显出来,这已成为制约电信行业成长的一大“瓶颈”,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由于我国电信企业提供的是电话通话等信息类服务,所以大多电信产品采取的是先消费后付款的营销方式,因此,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在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条件下,用户伪造假身份证办理入网或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入网,以及用户在住址搬迁后原来的电话号码不再使用等导致用户欠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6家运营商目前背负的用户欠费已远远超过2002年统计的200亿元。
二、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
信用管理属于建立在制度建设上的软科学范畴,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电信市场存在大量的消费者信用失信问题,导致用户欠费情况严重。在这现象的背后原因比较复杂,涉及企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有自身信用管理的问题,也有辨别消费者信用的问题,是社会大环境下信用体系缺失以及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我国信用经济起步较晚,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因此,相当多的电信用户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用各种手段赚取电信企业管理不善的的漏洞,恶意拖欠通信费用。
(二)国家缺乏信用方面的立法机制
信用匮乏、失信行为之所以产生,关键在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让违约者钻了空子。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失信的立法明显滞后。同时,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失信的成本低,导致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三)电信企业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
从电信企业来讲,由于受到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认为投资是取得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谁的投资快、谁的网络容量大、谁的规模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由于电信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不得不到处寻找可以挖掘的用户,以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为市场经营目标,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但是信用管理却是要减少欠费风险为最终管理目标,两者显然相矛盾。因此电信企业为谋求更大的用户规模,对企业信用管理不重视,表现在大多电信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信用管理部门、机构或人员,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信用政策单一,根本不能满足当前控制用户恶意欠费风险的需要。
三、加快我国电信市场消费者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电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社会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信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因此,加快健全电信市场,乃至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建设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电信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重视个人信用道德观念的培育
对于市场主体来讲,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必须让失信者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还要承担不讲信用的道德责任。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公民信用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和价值观,使人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明礼守信的公民”。要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政府和新闻媒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应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须结合实际,选准载体,组织开展好各具特色的信用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把诚信教育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突出解决文明意识差、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媒体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最有力代表。如今,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沟通方面的能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媒体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从基础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入手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信用舆论的氛围,使消费者能自觉注重个人信用道德的培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
(二)加快信用制度的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
加快信用制度的建立,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电信市场信用体系,这些都需要有法律的依据。建立信用立法制度,将使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成为可能,同时也可协助企业在经济交易活动中,能够及时地辨别交易对方的真实面目,从而保障每次交易都能使交易双方获得利益。所以,要通过立法,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规范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目前,就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与国际的市场游戏规则接轨,加快信用的立法工作,让法律法规对电信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大的规范和约束。
(三)建立配套的跨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信息产业部已联合发文,就商业银行与电信企业共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有关问题做出了指导性意见。这已表明手机和固话的欠费信息也将作为个人征信数据的组成部分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这在建立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的工作进程中已率先迈开了一大步。但这远远不够,为了保证信用法律的施行,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电信行业内各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及相关信用记录,建立配套的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通过依法对信用数据的采集、汇总、整理、保存、评价等环节,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源得到归档整合,充实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电信企业内部要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电信企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重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建设。按照信用管理体系一般建设原则,围绕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理三个部分,建立和完善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应由专门设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全面承担信用管理工作。
1.在信用管理和市场营销中找到平衡点
营销政策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是矛盾的结合体。前者是从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后者是要减少欠费风险,间接地鼓励压缩收入。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整的信用营销战略。将被动赊销变为企业主动的授信过程。电信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企业采用信用方式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建立与重要客户长期、稳定的关系。只有那些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企业才有必要考虑采取后付费方式或给予相对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于高风险的用户,电信企业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他们的支付风险进行管理,如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可以将风险转移到客户自己身上。
第二,在行业内存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信用方式应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取得综合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企业在竞争策略上,必须对自身与竞争对手间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做出全面的分析,才能恰当地制定信用政策。
第三,企业选择信用方式的根本目标在于最终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电信企业制定营销政策必须兼顾“促进销售额增长”和“保持应收账款合理比重”这样两个目标的均衡和一致。偏重一个目标而忽视另一个目标的做法将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2.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
客户管理是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前提。因为每一笔销售都可能对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做到对每一个客户心中有数,基于此再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这样才可以保证信用销售的成功。此外,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中有一条基本的论断,即通过对客户以往表现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判断出其今后付款表现的趋向。因此,为达到信用管理的终极目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客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客户档案的建立
通过用户有效身份证件的核查、系统判断证件真假以及客服人员回访或者实地调查,尽可能采集到安全客户的信息,并按照用户档案建立的相关原则完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存储。
(2)客户的评价
客户信用征信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众所周知,决定或影响客户信用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业务人员或管理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性评估。这种评估由于主观因素影响及评估方法不科学,往往会偏离客户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给用户进行信用评级时,在结合经验、历史数据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客户信用程度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的授信工作。
(3)客户的优化
有了对客户的正确评价,电信企业就可以对每一笔信用交易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客户管理的结束,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的风险也应是客户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客户的优化就是通过对所有客户进行长期的考查和比较,进而找出企业的优良用户,并以此为标准来指导进行用户的开发和筛选,从而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用户群。
3.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是电信企业有效降低潜在欠费风险的办法之一。电信企业应围绕“明确目标及时分析研究数据后续执行结果反馈结果处理”的数据分析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通过对不同类型用户数据指标、零次户数据指标、高话务数据分析指标等相关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地在支持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的同时,控制和减少高风险客户,把坏账损失控制到最小。
4.建立相应的用户预警机制
多元化地利用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如短信平台等,定期向用户发送相关用户须知信息,其中包括及时缴费信息提醒、缴费渠道相关的介绍、计费账期说明等。
5.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
逾期账款的追收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体现企业信用管理效果的关键步骤。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更为重视逾期应收账款,尤其是在形成的初期。如果重视不够,逾期欠费会很容易转化为呆账或坏账。因此在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完善企业内部的催欠工作流程
催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果要催收到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定不能马虎。从催欠人员的培训、欠费数据的分析、全面欠费原因的分析、拖欠特征的研究、不同催欠方法的选择,到信用管理部门内部催欠工单的派发等等,都应有制度化的配套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提高催欠的工作效率。
(2)采取催收外包的方式
由于电信行业的欠费具有金额小、欠费用户多、用户分散等特点,因此催欠工作会相对复杂。电信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将催收工作进行外包,这样可以解决电信企业催欠人员少、精力不足的问题,对催收工作可带来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兴华.诚实为本信用为先——谈培养健康的电信市场体系[J].通信世界,2002,(32).
[2]杜娟.手机欠费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路有多长?[EB/OL].pconline.com.cn.2007-01-24.
[3]韩勇.电信业的“信用危机”——实现国内电信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的建议[Z].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我国市场上的总体信用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上信用经济成分也在不断扩大。自1999年以来,政府开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在2003年制定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达到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最终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信用意识依旧十分淡薄,导致我国整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危机”成为继“金融危机”后的常见词汇。
一、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高于GDP增长速度几倍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电信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电信企业对用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滞后已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渐凸显出来,这已成为制约电信行业成长的一大“瓶颈”,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由于我国电信企业提供的是电话通话等信息类服务,所以大多电信产品采取的是先消费后付款的营销方式,因此,在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的大环境下,在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条件下,用户伪造假身份证办理入网或非法使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入网,以及用户在住址搬迁后原来的电话号码不再使用等导致用户欠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6家运营商目前背负的用户欠费已远远超过2002年统计的200亿元。
二、我国电信行业消费者信用管理水平滞后的原因分析
信用管理属于建立在制度建设上的软科学范畴,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电信市场存在大量的消费者信用失信问题,导致用户欠费情况严重。在这现象的背后原因比较复杂,涉及企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有自身信用管理的问题,也有辨别消费者信用的问题,是社会大环境下信用体系缺失以及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
我国信用经济起步较晚,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因此,相当多的电信用户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用各种手段赚取电信企业管理不善的的漏洞,恶意拖欠通信费用。
(二)国家缺乏信用方面的立法机制
信用匮乏、失信行为之所以产生,关键在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准则,让违约者钻了空子。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失信的立法明显滞后。同时,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在实践中失信的成本低,导致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
(三)电信企业内部尚未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
从电信企业来讲,由于受到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认为投资是取得市场竞争制胜的法宝,谁的投资快、谁的网络容量大、谁的规模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由于电信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不得不到处寻找可以挖掘的用户,以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为市场经营目标,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但是信用管理却是要减少欠费风险为最终管理目标,两者显然相矛盾。因此电信企业为谋求更大的用户规模,对企业信用管理不重视,表现在大多电信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信用管理部门、机构或人员,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信用政策单一,根本不能满足当前控制用户恶意欠费风险的需要。
三、加快我国电信市场消费者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电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社会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电信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因此,加快健全电信市场,乃至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建设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电信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一)重视个人信用道德观念的培育
对于市场主体来讲,信用要成为其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和无形财富,必须让失信者不仅要承担行政责任,还要承担不讲信用的道德责任。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公民信用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和价值观,使人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明礼守信的公民”。要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政府和新闻媒体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应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须结合实际,选准载体,组织开展好各具特色的信用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把诚信教育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突出解决文明意识差、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媒体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最有力代表。如今,媒体在信息传播、渠道沟通方面的能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媒体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传播作用,从基础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入手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信用舆论的氛围,使消费者能自觉注重个人信用道德的培养,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
(二)加快信用制度的立法,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
加快信用制度的建立,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电信市场信用体系,这些都需要有法律的依据。建立信用立法制度,将使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成为可能,同时也可协助企业在经济交易活动中,能够及时地辨别交易对方的真实面目,从而保障每次交易都能使交易双方获得利益。所以,要通过立法,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规范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目前,就信用方面的法律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与国际的市场游戏规则接轨,加快信用的立法工作,让法律法规对电信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大的规范和约束。
(三)建立配套的跨行业信用管理体系
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信息产业部已联合发文,就商业银行与电信企业共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有关问题做出了指导性意见。这已表明手机和固话的欠费信息也将作为个人征信数据的组成部分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这在建立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的工作进程中已率先迈开了一大步。但这远远不够,为了保证信用法律的施行,应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电信行业内各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及相关信用记录,建立配套的覆盖全国的征信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通过依法对信用数据的采集、汇总、整理、保存、评价等环节,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源得到归档整合,充实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四)电信企业内部要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电信企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重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建设。按照信用管理体系一般建设原则,围绕事前防范、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理三个部分,建立和完善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应由专门设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全面承担信用管理工作。
1.在信用管理和市场营销中找到平衡点
营销政策与信用风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是矛盾的结合体。前者是从市场中得到每个可以得到的客户,间接地将风险提高到最大;后者是要减少欠费风险,间接地鼓励压缩收入。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整的信用营销战略。将被动赊销变为企业主动的授信过程。电信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转贴于
第一,企业采用信用方式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建立与重要客户长期、稳定的关系。只有那些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企业才有必要考虑采取后付费方式或给予相对较高的信用额度。对于高风险的用户,电信企业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支付手段对他们的支付风险进行管理,如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可以将风险转移到客户自己身上。
第二,在行业内存在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信用方式应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取得综合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企业在竞争策略上,必须对自身与竞争对手间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做出全面的分析,才能恰当地制定信用政策。
第三,企业选择信用方式的根本目标在于最终利润的增长。
综上所述,电信企业制定营销政策必须兼顾“促进销售额增长”和“保持应收账款合理比重”这样两个目标的均衡和一致。偏重一个目标而忽视另一个目标的做法将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
2.重视客户关系的管理
客户管理是进行企业信用管理的前提。因为每一笔销售都可能对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做到对每一个客户心中有数,基于此再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这样才可以保证信用销售的成功。此外,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中有一条基本的论断,即通过对客户以往表现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判断出其今后付款表现的趋向。因此,为达到信用管理的终极目标——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客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1)客户档案的建立
通过用户有效身份证件的核查、系统判断证件真假以及客服人员回访或者实地调查,尽可能采集到安全客户的信息,并按照用户档案建立的相关原则完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存储。
(2)客户的评价
客户信用征信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众所周知,决定或影响客户信用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常情况下,电信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业务人员或管理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性评估。这种评估由于主观因素影响及评估方法不科学,往往会偏离客户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给用户进行信用评级时,在结合经验、历史数据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客户信用程度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用户的授信工作。
(3)客户的优化
有了对客户的正确评价,电信企业就可以对每一笔信用交易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客户管理的结束,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的风险也应是客户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客户的优化就是通过对所有客户进行长期的考查和比较,进而找出企业的优良用户,并以此为标准来指导进行用户的开发和筛选,从而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用户群。
3.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
建立完善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是电信企业有效降低潜在欠费风险的办法之一。电信企业应围绕“明确目标及时分析研究数据后续执行结果反馈结果处理”的数据分析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话务数据分析制度。通过对不同类型用户数据指标、零次户数据指标、高话务数据分析指标等相关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地在支持有价值、有潜力的客户的同时,控制和减少高风险客户,把坏账损失控制到最小。
4.建立相应的用户预警机制
多元化地利用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如短信平台等,定期向用户发送相关用户须知信息,其中包括及时缴费信息提醒、缴费渠道相关的介绍、计费账期说明等。
5.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
逾期账款的追收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体现企业信用管理效果的关键步骤。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更为重视逾期应收账款,尤其是在形成的初期。如果重视不够,逾期欠费会很容易转化为呆账或坏账。因此在加强催欠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完善企业内部的催欠工作流程
催欠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如果要催收到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定不能马虎。从催欠人员的培训、欠费数据的分析、全面欠费原因的分析、拖欠特征的研究、不同催欠方法的选择,到信用管理部门内部催欠工单的派发等等,都应有制度化的配套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提高催欠的工作效率。
(2)采取催收外包的方式
由于电信行业的欠费具有金额小、欠费用户多、用户分散等特点,因此催欠工作会相对复杂。电信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将催收工作进行外包,这样可以解决电信企业催欠人员少、精力不足的问题,对催收工作可带来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兴华.诚实为本信用为先——谈培养健康的电信市场体系[J].通信世界,2002,(32).
[2]杜娟.手机欠费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路有多长?[EB/OL].
[3]韩勇.电信业的“信用危机”——实现国内电信企业全面信用管理的建议[Z].
1问卷调查
1. 1问卷概述
为了更好地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设计了1份问卷,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放,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53份,男生占41. 51%,女性占58. 49 %,被调查者并不局限于某个社群或者区域,以便获得更有代表性的数据,不足的是被调查者中有94. 34%集中在21-30周岁这个年龄段中,对于职业的划分还不够详尽。
1.2问卷分析
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出现信息差别。人们常说没有错卖的,只有错买的,这其实也是很久以前消费者对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认识。在此次调查中,有49. 06%的人知道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16. 98%的人听说过,只有33. 96%的人不知道这个概念,这个可能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在解释了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后,那些没听说过的人中仍有11. 11%的人不理解。信息不对称往往会让消费者陷入卖方的圈套里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除了经济上的一些损失外可能还会引发出其他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网上购买衣物的经历,虽然有了较为可靠的网络安全技术以及身边多数人的成功的网购经验不会让人们担心在线付款后商品不会送达,但是经常网购的人几乎都遇到过实物与网站上图片不符的情况,如鞋码大小标示不正确,衣服颜色有色差,或者隐蔽地方有划痕等等,对于一些这样的类似的情况也可以从其他消费者给出的差评中了解到。即使是客户评价等级很高的钻石卖家也会出现这些情况。根本原因就出在信息不对称上,买家无法亲眼看到更别说触摸到商品,而卖家却是非常了解商品的优缺点,通过图片及文宇等处理效果往往会把优点无限放大而缺陷近乎直接忽略(即使是3D的商品展示也无法真切展示商品),这让买家陷入了对商品错误的判断之中,最终选择了购买。调查中,79. 25%的人表示有过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购买决定的经历。并且超过9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上或者电视购物会比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更加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里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印象中女性在消费方面更加不够理性,但是在性别和有无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购买决定的交易分析中,男性显得更加不够理性,这可能与男生大多数情况下不够细心、没有足够耐心询问问题有关。
2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二次伤害现象的机理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即一方掌握数量较多和质量较高的信息,而另一方则恰好相反。毋庸置疑的是信息不对称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此前也有科研人员就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伤害进行过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只是侧重于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伤害,没有进一步阐述一次的信息不对称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的连锁反应。事实上一次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双重甚至是多重的伤害反应,有些产生的是放大的类似于蝴蝶效应的伤害。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四;有些产生的是细小绵长的类似于牛鞭效应的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伤害。本文从新的视角出发,探究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二次伤害。
2. 1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
在传统的买卖当中,几乎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消费者都能在付款前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产品,即使卖方说得天花乱坠,买方大多还是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是否购买,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的非现场型交易(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盛行,这与人们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有关。非现场型交易使得买方很难获得产品的关键信息,而卖方依旧是产品真实信息的掌握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因为空间上的原因而加大,给部分不法商家钻了空。
2. 2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引言部分提及的案例中对于消费者的第一次伤害是电视购物。这些消费者只凭借几分钟广告对产品的吹嘘就对其产生极大的购买欲望,并且大多数还会觉得自己是赶上了优惠活动。实际上卖家知道产品的全部信息,即使质量不过关也会尽力吹捧,而消费者一是看不见实体商品,二是不知道商家的确切信息,只能依赖电视屏幕上的零星信息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很多不理智的消费者就会选择购买了,但是在接收到商品之后即使产品是劣质品,大多数消费者也是选择既往不咎(中国人传统观念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加之对商家的信息不了解,即使想投诉也无门。部分消费者也会觉得可能只有自己收到的商品是次品,而且考虑到只是损失几百元,对家庭总体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威肋、,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他们自己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或者不便于主张退还这笔钱,因为它单独看起来很小,但积聚起来却是数额巨大的金钱。但是即使他们知道很多人与他们遭遇相似,因为他们相互不认识,地区较为分散,也很难联合起来去维权。
第二次伤害是该电话营销组织针对那些第一次被电视购物欺骗的消费者们所实施的。他们通过某些手段得到这些目标消费者的详细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针对他们想要获得赔偿或者得到公正的心理,谎称是维权部门,编织了较为圆满的谎言,而消费者其实对他们只是从电话号码归属地、他们的话语中获得一些信息,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都是假的,于是悲剧又在部分消费者身上上演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5. 66%的人认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不会触发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可见大多数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确实不止一次。
简单地说,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造成了第一次伤害,而大多数时候第一次伤害又是第二次伤害的源头,或者说因为第一次伤害的存在事实加之新一轮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伤害,但是根源仍然始终是信息不对称。
3消费者杜绝二次伤害的对策建议
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有很多,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里列举一些较为著名的信息传播理论或者模式。首先是拉斯韦尔的信息传播模式,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其次就是申农一韦弗的线性模式:虽然在后来的进一步研究中,我们知道信息的传播是有反馈过程的,是双向的,但是申农一韦弗模型还是比较好的单向地诠释了信息传播。
3. 1加强信源管理
对于你认为信息不对称的出现主要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 60. 38%的人认为是信息源(信息传播者)出现了问题,33. 96%的人人为认为是信道(信息传播过程)出现了问题,当然也有5. 66%的人认为是信宿(信息接受者)出现了问题。
从信源这个角度看,就不得不提到自律的概念。即使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相当完善也无法避免人们传播虚假信息,就像学校的监考制度再严格,也会有学生铤而走险。所以这或许更像一个信息伦理、信息道德上的问题,只有更多的人都能在这个环境里自律,才能让信息质量提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本次调查也询问了有关问题,75. 47%的人认为信息不对称现象和社会的诚信、道德、伦理体系有关,18. 87%的人认为可能有。事实上也有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段伟文提出了一个网络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体系,包括5条伦理原则:(1)无害原则;(2)行善原则;(3)公正原则;(4)自主原则;(5)知情同意原则。如果大多数人能像信仰宗教一样信仰信息传播领域这样的伦理原则,那么着就很大程度上在源头上杜绝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接近问题的根本所在。
当然,政府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被调查者中只有3. 77%的人认为信息不对称与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无关。政府不应该忽略电视购物这一块,应当明确要求电视购物广告的电视频道、打广告的厂家的责任,购物频道必须起到第一层监督作用,拒绝为不法厂商播放虚假广告,否则电视平台以及厂商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应当建设相应的电视购物反馈平台,消费者可以在上面举报不法厂商,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及时遏制更多的消费者受损现象。
3. 2规范传播行为
再看在信道这一环节上,以前会因为信道的原因出现很多问题,如信号不稳定、存储介质发生物理损害等等,这些都会使得信源发出的信息与信宿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道环节上物理上的损坏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所以这里可以忽略发射器和接收器这两个环节,它们基本不会助长信息不对称的气焰,但是以讹传讹的事件还是存在。因此除了有效的监督外,还需要建设完善法律制度,让传播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有效的监督也依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存在。淘宝网以及天猫商城是做电子商务比较出名的,虽然网站上有客户在确认收货后的产品评价部分,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给其余消费者相关的参考作用,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好评占多数,也听到过某些消费者因为给了卖家差评而受到卖家威肋、甚至是人身恐吓的事件,这些都是源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没有相关的规定,不法商家自然敢于肆意妄为。在关国,有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其所针对的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消费者争议:经营者的一些违法行为造成了众多的消费者了损失,但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损失又很小[Cal。国内也有相似的法律制度,只是制度不尽完善或者说消费者的法律求助意识不够强烈。
3. 3提高消费者的信息鉴别力
最后,在信宿这一环节上,即信息接受者。作为信宿的消费者自身应当提升辨识力。调查结果显示88. 86%的人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应对这种必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上述实例1中,消费者最初在电视购物上购买了劣质手机,对其进行二次伤害的不法电话营销组织的雇员们说自己是北京市手机维权中心的,其实他们很多说的话都带有严重的口音(一般在正规机关单位的这种客服部的人员普通话都是比较标准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判定点。其次,可以上网查看是否存在这样的机构,实际上只有北京市手机售后维权中心面非手机维权中心。消费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使用咨询权,尽可能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咨询权是消费者主动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对于自己经常接触的非自己专业领域的范畴,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学习以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自身方面上减弱因为知识掌握不足而加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总之,应该想办法主动地多方面去了解,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一定不能随便做出购买的决定。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