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0: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浅谈四年级语文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知道,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来岁的小朋友,他们天性好动,活泼可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因此,教師应该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课文中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能借助音乐,视频来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更容易被这些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维和知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和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积累作为基础
要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期的积累才能取得成效,语文学习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取得实效。要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几种基本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要重视读的作用,读可以采用大声的朗读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出声的默读,还可以采用微声的轻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所读的内容也要力求丰富,既可以是对课文的背诵与朗读,也可以是对诗词的朗读,还可以针对大量的成语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朗读,对一些充满启发的名人名言也要展开大量日积月累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多动笔,引导学生经常把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记在固定的笔记本上,在需要的时候经常翻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做到生活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并且,作为老师,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老师为了鼓励六年级的学生勤于动笔,也应该在平时树立一个多动笔的榜样,要以促进学生的动笔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动笔,积累自身的写作经验,以教师的榜样树立调动学生动笔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基础更加丰厚,才能更具创造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常进行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积累才是学生创造的重要基础。
三、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语文素质的教育,也承载着思想教育的功能,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这些内容除了具有极强的文学欣赏性以外,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其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语文教学从其本质来看,既是一门语文知识学习的科目,也是一门思想教育的科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一些优良的思想,以美好的思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要用大语文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内容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教学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从不足的方面加以反思,以期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反思。
教师应该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小学教学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但是,目前在教师中,对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上还有许多模糊认识,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一种东西,不必把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同时列入教学目标,持这种观点的人,必然把思维和语言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认为会想自然会说,有了思维就有了语言,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思维和语言截然分开,结果把发展思维放在首位,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三是认为只要把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这种看法的人,只注意语言能力的训练,而不去注意发展学生思维。唯物辩证法阐明:思维是语富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一个统一体,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互相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同步发展。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应用好教材这个工具。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插图及课后思考题、基础训练中,都包(隐)含了极为丰富的发展学生语言的思维能力内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发掘,把握好课堂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契机,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此,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有四种:
1. 注意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过程。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受阻,则会影响进入中年级的学习。而在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归纳运用好。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指出:是按鸟类、昆虫类、兽类来归类的。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动物,也属于同一类等等。学生们的发言非常活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 练习扩词成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求异的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说话是平面式的,所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智力发展作用。例如,以“水”一词导思,先让学生说出各种水(海水、河水、开水、凉水、盐水、糖水……),接着又说有关水的句子(黄河之水天上流,春江水暖鸭先知,泉水叮咚响,条条江河归大海……),这时再突换思维角度,问学生水有什么用处?学生纷纷说出:“水可以发电”、“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可以航行”等等。这种练习,使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维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得到了发展。
3. 用好语文插图.培养思维的想象性
想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少儿喜爱形象感知事物,具备良好的想象素质,而语文中的插图,具声情境性、形象性,如果利用得好,更能“以图引说,以说入文”,达到语言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插图在课文中是以静态出现的,但它所描述的事物却可能是动态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力求化静为动,化无声五色为有声有色,达到引伸课文,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太空中航行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说话的闸门一下打开,表达了许多有想象思维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创新,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新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新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它要求解决问题时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产生怀疑,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
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过程中得出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创造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场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有一个培养训练过程。
学生入学不久,我就鼓励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课题质疑;从课文重点句、主要内容方面质疑;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质疑联系质疑;从语气的运用方面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特别是……、!“”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这些方法。
启发学生质疑后,怎样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呢?有以下几种方法:让学生找一找找资料和工具书;读一读课文并结合实际来分析体会;问一问,老师、同学、家长和周围的人;认真听一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自学时动手做一做批注。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
二、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儿童思维的因素。如上《司马光》一课时,设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救出掉在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一个学生说,爬到假山上把一根树枝伸到水缸里,小朋友就得救了,水缸也不用砸烂了;一个学生说,大家齐动手把水缸推倒了小朋友就可以得救了。从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中,闪现出可喜的求异思维火花。又如学习《两只小狮子》一课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理解的基础上,就设问: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有的说喜欢练功的那只小狮子,因为它从小刻苦练本领,长大会成为森林之王;有的说喜欢懒狮子,因为它听了小树的提醒和妈妈的教育后,能改正缺点,要向它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这样学生通过动脑想、动口说,不仅受到了教育,也提高了从内容理解到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如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设问:假设你是小猴子,回家后会对同伴说些什么?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读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后,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说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它会怎样做?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三、利用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它是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很多年了,我深感学生作文中存在不少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就以四年级作文为例来号号脉,开开方。
一、错字别字多
汉字比较复杂,写错别字是人人难免的,如某个字多一撇少一撇,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横少一横,这在学生的作文中更是无法避免。较之三年级,四年级的作文已经不提倡用汉语拼音注音了,于是除了上述的“错字”外,还出现了一些“生造字”。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4”,要求用象声词写一个场景,很多象声词都有口字旁,于是就出现了把“叮当”“丁零”“突突”“轰隆”加上了“口”字。由于作文时间有限,学生“提笔忘字”“思维卡壳”更是常有的,所以作文中出现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现象更是举不胜举。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呢?我除了让学生及时订正错别字自备一本“纠错本”外,还依据作文批改记录,定期总结归纳生活中的常用字、易错字,打印后粘贴于班级“学习栏”内,让学生经常阅读、记忆。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
二、方言口语多
本地方言把“老叔”称为“老爷”,“姑妈”称为“娘娘”,“姨妈”称为“姨娘”,“爷爷”称为“爹爹”,“外公外婆”称为“公公婆婆”,这就让人难以读懂,甚至产生歧义。学生署名时,“外甥子”与“外孙子”概念混淆不清。可见方言土语确实影响阅读、交流。除此之外,总有一些学生文中夹杂着口语,破坏了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流畅性。
减少作文中的方言土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1、坚持跟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普通话上课,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2、利用现有教材资源,通过课文教学,学习语言表达。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作文指导书,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中学习说话。4、坚持做好作文批改,对文中好的词句及时批注、肯定,好的文章当做范文,评讲时读给同学们听,集中学习。
三、了解家乡少
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习作3”,要求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美食,学生对家乡灵岩山、金牛湖等只知其名,并不了解多少。我认为让学生了解家乡,应该重视乡土教材的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认为,除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要了解家乡,做个有心人、负责人的人,多向学生介绍家乡的过去和发展,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关心国内外大事,这样,“心中有积淀”,写作才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
四、交往观察少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对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采取什么措施呢?我首先教育孩子友情的珍贵,鼓励他们多交几个朋友,在家长允许的情况下多串串门,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互相借阅课外书。我利用中队活动,带孩子到操场观察春天的足迹,我还通过校信通、家长会跟家长交流,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亲近社会。
以上即使我对四年级作文的一个粗浅的诊断和做法。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任重而道远,有待于我去进一步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6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社会源源不绝的发展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从细节着手,更要从小做起,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更是至关重要。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四年级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新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的核心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实施素质教育为载体,适应经济时代、知识时代的环境挑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转变、 教学模式的转换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展现。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极具情感意识、极富想象、极易产生灵感的学科,无论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是从树立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方面来说,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文教学部分,传统教学只重视课文朗诵、课文内容分析、生词讲解等内容。 而运用创新教学,增设课文内容讨论、课文情节表演、课文主题提问等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质疑课文表达的含义,加强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一举两得。
2.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创新措施
2.1 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认知特点,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小学生爱看的影片,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互动,以促进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四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接受别人的鼓励和评价时,能够发现自身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比较高。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2 培养四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力量是十分巨大且长久的, 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人一生受益。 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将其所学知识全部转化成为自身的素养。新时期下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主要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科学性。 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帮助学生自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正好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自主性要求相呼应。 在上课之前对将要学的知识进行准备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 从而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 带着目的来听课, 集中精力来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 这样一来便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 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掌握博大精深的语文学科知识是时代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课堂的普及,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选择更加优秀的模式和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开阔的视野,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4 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听、说、读、写相结合。和小学一、二、三年级相比,四年级的内容相对来说明显加深,学生对不同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成绩得到整体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始教学内容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朗读示范,在朗读之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并根据教师朗读的内容回答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一个话题说一段话,让学生通过思考,认真组织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经典的句子背诵下来,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这些要求为起点,教好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四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只有不断加强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将创新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朝瑞.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1.
阅读是学生扩充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阅读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在对其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转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观念,不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阅读教学往往会成为答题技巧传授,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归纳,从而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这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化,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通过阅读文章,充当广告设计师来给黄山设计广告语。借助这样有趣味性的话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广告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再如,在教《惊弓之鸟》一文时,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提问:从生活常识来看,只有弓箭组合在一起才能射击,但是如果没有箭,怎么办?教师可给学生制造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注重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任务的设定。比如,在教《观潮》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以生活为源泉,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
生活是人类创作的源泉,也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比如,在教《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当下古装影视作品阐述看法。再如,以学生喜爱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品讨论。并且借助影视作品中安定祥和的生活画面与文章《圆明园的毁灭》中残破的画面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来进行阅读教学,将文章的内涵引申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在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参观,或者观看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电影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阅读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时,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进行积累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胡卓智 单位:浙江省永康市古山小学
参考文献:
[1]丁古琴.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均衡教育:以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2):59-60.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把握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与探索。例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正确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仍然流于形式,并未涉及到教学中的实质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实际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课堂提问虽然能调动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但是积极回应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大多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小学生,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而言,教师给予的关注较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并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有效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1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设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问。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么过于简单,缺乏创新,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不到引导作用;要么就是问题的设置过于复杂,小学生难以理解,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同时也会严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当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前既要深入学习研究课文内容,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小学生理解水平的问题。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滥竽充数》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如“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你认为滥竽充数的意思是什么”“你想对滥竽充数的这个人说些什么”,通过难易适中的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开放性设问:
开放性设问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要求小学生可以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进行开放性设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入门学习,也是对小学生文学素养沉淀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开放性设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问题范围与条件的设置,使每位小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并要求小学生在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思考的答案写在纸上,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邯郸学步》一课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启示?”“如果是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答,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小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3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启发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学习关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同时,在课后,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及时反思课堂提问的效果,在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语文教师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总结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提问中去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莎莎.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浅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S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实际教学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过于局限课本内容,应以课本教材为依托,适当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给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的教学策略。
1渗透教材原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原文进行拓展教学实践,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全面的探索,以期让学生能够透过教材来接触更多的知识,达到视野开拓的目的[1]。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文教学已经不是一个圆形结构,学完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视野开拓的起始,课外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视野得到开拓。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一课文,原文出自《山海经》,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单的讲解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机会自己阅读一下《山海经》中其他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的讲解“世界奇迹”,让学生对我国这一重要历史遗产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文化,而且开拓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进行拓展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需求,通过选择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内容,及补充的教材的内容,又能够借助课外相关资料来进行比较,使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使教学的真实感受得以体现。
2开展游戏教学,开拓学生知识面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轻,通过情境体验与内容游戏化,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达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2]。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时,根据教材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吸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探索与创新潜能,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具体游戏操作如下:
2.1谈话导入。字谜是谜语中的一种,也是有谜面及谜底两个部分组成。那么请大家展开想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字谜游戏,看哪组猜得又多又快。
2.2列出字谜: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是长。②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③说他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④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手。⑤种花要除草,一人来一刀。
2.3小组同学讨论猜谜底。
2.4公布答案:①日;②香;③尖;④拿;⑤化。
2.5拓展延伸。学生自己搜集或者编制字谜,小组之间相互出题与猜谜。
通过游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对汉字的妙处也有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活动拓展,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3实现自由教学,拓展延伸理解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中也强调尊重学生学习个性[3]。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教材外部体验到课文中不曾拥有的风景,促使学生语文综合水平提升。语文自由教学倡导学生个体对语言、文化以及人格上的认知,通过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使小学生从课本内容约束中真正解脱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个性化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在自由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有独立学习与拓展的空间,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一文时,教师不能一上来就进行内容教学,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比如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们每天都是由父母送自己上学的吗?父母送你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然后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再对学生提问:“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本文所阐述的幸福进行概括,联系生活实际,再谈谈你所认为的幸福”,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评价,使学生在自我思考过程中,拓展延伸课文的理解。
4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就应充分联系教材内容,通过原文进行拓展,为学生打开新的学习之窗,激发学生思维及想象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学习策略;农村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93-01
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中友好相处,拓展思维,勇于表达自我观点,学习他人长处,弥补个人不足,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贴合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的合作氛围
受教学环境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一些学生羞于在师生面前表达自我。对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一改先前被动学习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并调动他们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交流互动,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这篇课文时,考虑到文章的描述对象“蜻蜓”在农村较为常见,学生会对蜻蜓有比较深的认识,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2~3人,让他们讨论关于蜻蜓的话题,比如样貌、生存特征、生存季节、食物种类及自己捕蜻蜓经历等。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讨论状态,有学生说蜻蜓有一个大大的头、两对翅膀,身子长长的;有学生说自己曾将蜻蜓捕捉后放在自家的蚊帐中,让它吃蚊子。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积极合作,相互沟通,主动表现自己,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教学融入合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游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真正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写景文章,介绍了我国的著名景点九寨沟,文章中应用了大量优美的写景词语,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按照作者描写的地点来相应地描述其景色特点,再让相邻而坐的学生分M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开展“你提问题我回答”的游戏,两组学生互相提出关于《九寨沟》内容的问题。每次回答正确的小组计1分,错误不计分,5分钟问答时间内得分最高的一组获胜。这种游戏式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积极表现,会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强化学生的讨论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推行合作学习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切合教学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化学生讨论意识、提高学生思维深度与合作能力的效果,使得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口号,要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能力。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着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使学生能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懂得诚实做人、宽容待人、诚信待人,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第一,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第二,“我”留下的字条上有什么内容?第三,如果你是小红车(被撞车)的主人,看到字条会怎么做?因受课文描述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式倾向,特别是回答第三个具有自由发挥空间的问题时,学生们纷纷表示会像小红车主人那样打电话给撞车人表示自己的感谢,不追究任何责任,并表示人和人之间要多一些诚实与信任。面对这固定思维模式的答案,教师反问学生:“同学们,假如我们的车子被他人碰撞,我们可以在要求他人正当赔偿的基础上再表示感谢吗?”当时班级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开始有学生响应:“可以,这是我们的权利,我们可以要求赔偿,也可以不要求赔偿。”教师可以对这一回答给予肯定,强调要求对方赔偿是我们的权利。在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们打开思维的闸门,纷纷表达个人观点。有学生表示要求赔偿,但不会要求全额赔偿,因为当时天气恶劣,撞车人并非有意为之;有学生表示会追究责任,但会和撞车人见面进行沟通,希望能成为朋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主人公诚信待人、不逃避责任的精神,也应该学习小红车主人的大度与宽容。另外,处理生活事务时,我们在给予他人尊重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利,善于行使自己的权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简介:顾金花(1993-),女,江苏南通人,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