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20: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危机应对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24-02
未受节制的住房和金融的双重投机引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信用体系的崩溃。自2008年9月以来,随着华尔街四大老牌投资银行的倒闭、破产,由此引发的市场恐慌开始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随着这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它将对企业产生多大、多久的影响,这是每个生存、发展中的企业必需考虑的问题,因此,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风险的应对成为企业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及经济影响作进一步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外部的风险。例如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政策法规、汇率的波动、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其二,内部的风险。例如,产品研发、技术变革、突发事件等。风险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历程。
我国出口行业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已经彰显无遗,会对我国其他领域内的实体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周期有多长,现在还不得而知。因此,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方面的风险。金融危机下,出于对经济现象下行走势感到担优,银行开始对信贷风险大的企业收缩贷款,对已到期的贷款也紧急追回。而经济危机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的产品很难卖出去,存货堆积严重,挤压了资金,也进一步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容易遭遇危机。
(二)信用方面的风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贸易所涉及的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业务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由于本次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是系统性风险,各国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普遍衰减,导致外国进口商进口后销售受阻,有的甚至破产,无法偿还货款,从而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甚至蒙受损失。
(三)通货膨胀方面的风险。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加上各省提出的配套计划,巨额的投资无疑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贬值,增加企业长期投资风险。
(四)市场方面的风险。外部需求持续减弱,严重影响出口,导致企业发展环境恶化。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欧美市场的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很多企业订单锐减,产品销量急速下滑。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会逐渐加剧。并且,由于出口受阻,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五)汇率方面的风险。因为很多外贸订单都是数月甚至数年后交货,汇率的不确定使得进出口双方定价争议很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规避风险,资本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增多,导致美元在随后几个月内反弹走高。汇兑损失上的考量,使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缩减甚至放弃出口业务,以规避汇率风险。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风险的应对措施
在金融危机下,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所面临的风险,将很可能给其带来巨大损失。但企业如何做好对风险的应对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下,企业的风险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风险管理系统。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一个与企业战略及业绩目标结合起来的风险评估体系、预警系统。同时完善应对风险管理制度,对重大风险投资,制定系统的决策过程,避免使重大的风险投资决策由个别人作出;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经济运行财务指标分析报告需快速、及时,方便决策部门随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对危机进行及时应对。
(二)企业业务拓展。企业应将危机作为升级转型的良机,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品牌影响力等措施来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竞争力。对外,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新情况,努力拓展新兴市场。对内,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结构,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拓展内销市场。
(三)企业内部管理。将平时为了应付繁忙的生产任务而无暇顾及的管理问题,趁着经济低迷、企业任务不足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将管理进一步细化,责成分管部门进行岗位规划。加强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保持合理工资薪酬水平,为迎接经济的复苏提供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人力资源队伍。
(四)财务管理。应充分考虑资金的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坚持量入为出的稳健财务政策,谋求长期的资金动态平衡,严格控制投资前景不确定、盈利能力不强的投资,严格控制企业对外担保;严格监控企业库存情况,将过时、淘汰的库存产品及时清理变现,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将企业的半成品库存尽量锁定在原材料阶段,待有出货指令时才生产成半成品;如遇到合同取消或产品淘汰时,原材料的变现价格远高于半成品。
(五)成本费用管理。由于成本费用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资金普遍趋紧,经营风险加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体系,挖掘内部潜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成本费用管理的目标与责任挂钩的机制;加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根据今年生产原料价格下跌的趋势,充分利用原材的历史价格分析体系,在原材价格波动的较低点采取大量采购,将原材料锁定在较低成本以对冲销量下滑所带来的风险。
一、财务危机的相关概念综述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
对财务危机定义的研究一直是财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深入探索,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科学的研究应该首先从定义入手,如果对概念的界定不清晰,就无法准确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进一步的研究,也就不可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的危机,应该包括:企业技术失败、资不抵债、债务无力偿还和破产等。
(二)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闭的可能性,因此又称为违约风险。财务危机与财务风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因素从外部作用于企业,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每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就会一步步走向危机的深渊。因此,只有正确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认识到不利于自身的因素,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1.经济环境变化
在经济萧条时期,市场不景气,客户需求下降,产品销售额不断下降,甚至企业产品滞销严重而出现亏损,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就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市场是不断发展的,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也将会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例如作为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关联度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钢铁行业已率先深刻感受到经济增速下滑、下游需求疲软的浓浓寒意。《证券日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27日,在已中报的18家上市钢企中,除了久立特材,剩余的钢铁企业中业绩悉数大幅下滑,其中马钢股份巨亏近19亿,山东钢铁亏损9.96亿,同比减少336%;杭钢股份亏损1.07亿,同比减少150%;沙钢股份、八一钢铁和太钢不锈净利降幅均超过五成,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
国家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国家政策的突然改变,打击了有关企业的主要业务,而企业又无法短时间内开展新的业务,那么可能就会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导致企业的业绩急剧下滑,出现严重亏损,最终引发财务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当国家政策旨在保护和扶持某个行业时,就是这些行业的企业大力发展的好时期。若一旦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策有所变化,那些无法适应变化的企业必然面临生存危机。
当然,战争、事故、自然灾害等外部灾难也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总之,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企业应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
(二)内部因素
1.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企业往往由于资金投向问题造成其过于分散,长期占用资金而造成资金严重短缺,这样企业就不得不大量借入资金以维持生产经营,造成企业负债过度。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最终就会引发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的增加,应收账款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企业现金并未增加,反而增加了应收账款的成本,如果应收账款回收期越长,企业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期下去,会造成企业资金回收困难,资金短缺而引发危机。例如光伏业中著名企业超日太阳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2011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4%,应收账款却同比增长240.16%。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使超日太阳财务资金状况明显恶化。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继续攀升至26.34亿元,经营性现金再度流出6.14亿元。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超日太阳第三季度应收账款为7.56亿元,而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 .36亿元,当期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近73%。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3.42亿元,比期初增长了51%,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42.3%,超日太阳已陷入严重财务危机。
2.企业过度负债财务杠杆运用过度
负债经营,能使企业得以利用财务杠杆效益,但如果企业过度增加负债,则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导致企业信誉下降,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使企业很难再筹集到所需的资金,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状况会一步步恶化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息息相关。财务杠杆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但如果企业过度负债,财务杠杆运用过度,一旦决策有所失误,财务危机就很容易发生。因此,保持合理的财务资金结构,是有效预防财务危机的重要手段。例如: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曾经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背负了巨额债务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吓退了接盘方,被要求破产重组。2011年一季度以来,在尚德盈利能力极弱的状况下,其负债率持续走高,这种高负债必将导致企业走向灭亡。据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尚德总资产为43.79亿美元,而负债总额高达35.82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1.66%。与此同时,无锡尚德还背负着沉重的到期债务偿债压力。可见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应合理运营财务杠杆效应,避免负债过度造成财务危机。
3.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且风险意识淡薄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些企业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导致主营业务不明,内部管理混乱;一些企业盲目的扩张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而使企业销售成本不断升高而收益不断减少,甚至成本高过了收益;还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导致资金回收困难,这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难免会陷入财务危机。虽然企业想要不断壮大自身,就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张,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但如果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盲目扩张,管理者缺乏企业发展的长远眼光,被规模的快速扩大蒙蔽了双眼,过高估计了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便会使原本因为扩张而财务紧张的企业更加危险。面对种种风险与挑战,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4.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和财务管理人才
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刚出现时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财务预警系统,及时防范与控制可能出现的危机。但如果财务人员不善于运用合理的财务指标来构建属于自己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会造成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无法预防财务危机。一个企业的良好经营是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若企业因为人才缺失而造成种种财务决策失误,甚至会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一)针对外部因素的应对措施
1.针对经济市场环境
企业应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的能力。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负债比率,确保自身偿付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企业还应关注因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的情况,以免出现严重亏损。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环境,应制定及时应对的措施,提高企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此降低因经济环境变化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危机。
2.针对国家政策
企业应注意国家政策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及时针对国家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适时调整财务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以此降低国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只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经营战略,正确把握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变化,对企业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外部因素给企业造成的严重影响。
(二)针对内部因素的应对措施
1.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并合理控制应收账款
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准确科学的预测资金需求量,合理的筹集和使用资金,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盲目占用资金造成浪费。资金更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投入。企业在资金的借入上应更加谨慎,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入资金,只有这样,才会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避免因盲目借款而引发财务危机。企业应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以提高资金使用率。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制定了十分严格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对客户来说要求过高,则有可能错失许多潜在客户,甚至会为竞争对手提供便利,最终影响企业的销售水平。但是如果企业将信用标准放得很宽,尽管企业会有很多客户,但是这样一来,这些客户的总体还款水平就会降低,这无疑会使企业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使得企业缺乏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准确评估客户的信誉程度,根据信誉程度的不同,划分信用等级,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减少坏帐损失,避免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2.加强资本负债结构的优化与财务风险的控制
企业要想使公司财务稳健发展,加强资本负债结构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当依照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资本负债结构进行调整,让该结构保持适当的比例。想要加强资本结构的优化,企业应保持权益与债务两项资本的合适比例,当负债比率超过负债利息等于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这一界限时,就会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企业财务危机的预兆之一便是资产负债率过高,负债占企业资本结构的比重越高,财务风险也就会越大,若控制不好,企业陷入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资本结构,严格控制财务风险。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适当激进,增加适当负债,并对财务风险进行真确的评估;当经济环境恶化时,企业应小心谨慎,耐心应对,合理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企业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危机的发生有所防范。
3.提高企业及员工防范危机的意识并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只有每个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到位,企业的抗危机能力才会有所提升。只有教育员工树立危机防范意识,才能将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此,企业可以对员工尤其是专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危机知识的普及,使员工的忧患意识得以激发,使其意识到防范危机的重要性,总体上提高企业的危机意识,共同为防范危机而努力。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加强危机意识的树立,居安思危才能防范于未然。同时应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就很容易发生经济效益低下、决策大量事物或违法乱纪等危害企业的现象,这样积少成多必然会导致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4.建立适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即将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说是一种诊断工具,能跟踪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在发现财务状况异常时及时预警,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企业损失。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对财务的监测、诊断、治疗、保健的作用。企业还应在建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使其有较高的灵敏度,这样就越能使其发生巨大的作用。
5.债务重组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籍此最大限度的释放人的潜在能量,并使之升值,从而创造最大化效益。”许多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弱化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导致许多员工的职业生涯危机,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益。因此,分析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倾向,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倾向分析
1.1 职业技能滞后倾向:
在当前以“变化”为特征的社会,企业生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员工技能老化的速度也在提升。技能老化是指在员工完成初始教育后,由于缺乏对新的工作流程、技能和技术知识的了解,而导致的能力下降。目前,人们认为只有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才需要关注技能老化的问题。然而,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各种业务(从生产到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员工都会面临技能老化问题。企业要想成学习型组织,也应关注技能老化的问题。因为员工的技能老化对劳资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不可能再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会丧失竞争优势。
1.2 职业生涯高原倾向:
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员工已不太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处于其他职业生涯阶段的员工相比,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最有可能到达职业顶峰。到达职业顶峰的员工可能不会希望再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其工作绩效可能会只达到最低的标准要求。而当员工感到工作受阻和缺乏个人发展的空间时,到达职业项峰就会使人变得情绪异常。这种受挫感可能会导致工作态度恶劣,缺勤率上升及工作绩效不佳。导致员工进入职业生涯高原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缺少培训;②低成就需求;③不公平的工资制度或对工资提升不满意;④岗位职责不清;⑤由于缺少发展机会而造成的职业成长过慢①。
1.3 职业枯竭倾向:
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状态。职业枯竭容易导致心理枯竭,例如员工经常会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其次职业枯竭容易导致才智的枯竭,例如员工经常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己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同时职业枯竭更严重的容易导致员工的攻击行为。例如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职业枯竭容易使员工认为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枯竭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2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应对策略探究
2.1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开发员工技能:
员工培训是指组织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员工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要求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企业要完善学习和培训制度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工作绩效水平,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满足员工职业生工涯发展需要。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随着目前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员工对培训和进修的需要在不断增强。员工需要培训和进修来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作为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在组织培训和进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②:第一,要保证资金的投入,舍得花大钱搞好培训和进修工作。第二,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位。培训和进修的目的,在于转变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第三、制定出适合企业实情的培训方法。员工培训要耗费企业一定的人、财、物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现代的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灵活多样,既加深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较之传统的方法更为科学有效,可大大提高培训质量。
2.2 注重持续职业发展计划,维持职业顶峰:
随着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企业的下层空间越来越大,而上层空间越来越小,大量有才干的中低层人员得不到提升,这时,企业就必须通过工作丰富化、改变观念及方法创新或逐步让员工参与决策和分享企业秘密等方式来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发展,企业要想得到员工的忠诚,必须证明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员工得以最佳地运用他们的知识。而员工持续职业发展计划基本上可以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它主要是指企业积极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进修等活动,实际上也就是为员工提供了多种机会和发展通道。企业应该为员工专门设计的发展双通道,包括管理岗位和专业岗位序列,其中专业岗位序列又分为技术岗位序列与操作岗位序列。职业发展双通道的优点在于各序列之间转换方便,专业序列与管理序列转换,专业序列中技术序列与操作序列同样可以转换,两条通道的不同岗位间有一定的等级对应关系,处于同一等级的员工其薪酬待遇是相等的。这就避免了职业发展通道中管理岗位有限,员工无法自我实现的缺点。
2.3 建立职业生涯预警机制,加强职业生涯年检:
企业和员工共同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避免职业枯竭的重要保障③。职业生涯开发是发现、激发和强化潜能的过程,包括三方面:“测、定、学”。“测”是指潜能测评;“定”就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是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强化潜能,必须要终生学习。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发挥潜能、评价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也包括三方面:“干、评、发”。“干”指职业生涯实践;“评”指职业生涯评价;“发”指职业生涯发展,只有这几个方面相结合,才能避免职业枯竭,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人力资本增值。
国外许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重视人才,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但为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资源支持,也使得企业获得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愿望的机会,为建立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组织结构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度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危机,是组织和个人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注释:
① 李爱梅,曾小宝.职业生涯中的“职业高原”现象[J].人才开发.2005,1
② 申喜连.工作内容激励条件与实施途径[J].湘潭大学科学学报,2003,(1:1)
③ 周晶晶,从心里契约构建员工职业生涯,人力资源.2006,4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特别是出口贸易这一部分,我国外贸企业不仅要经受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生产力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还要面对特殊时期以及特殊环境下的信用危机,具体表现在财务方面就是企业坏账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依赖外贸的产业以及相关企业来说,形势已经相当严峻,这成了我国外贸在金融危机的局势下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外贸企业坏账的具体请如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外贸企业坏账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减少企业坏账、稳定我国对外贸易局势?这些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外贸企业坏账情况严重
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步扩展,中国外贸已受鱼池之殃。从商务部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在中国涉及信用纠纷的金额同比增长竟然达到了144%。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报损数据是反映出口坏账最为直观和准确的指标,它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企业账款收支情况。去年12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08年前三季度的中信保的金额报损率已超过1.5%,由此可见我国外贸企业坏账情况不容乐观。
二、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坏账增多的原因
其实早在前几年全球经济运转正常以及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时候,外贸企业坏账就作一个潜在的隐患一直存在着,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外贸企业坏账的严重程度。下面就来看一下我国外贸企业坏账增多几个原因。
1.中国企业对信用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管理工具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论点,内部矛盾始终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纵然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外贸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造成如今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企业本身。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的外贸企业只有1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其中93%是外资企业。而国内出口企业真正因为销售问题和收款问题而形成的坏账比例,大约只有2.5%左右。企业由于缺乏信用手段因而对客户信用情况调查很少,或者调查不实,隐患随时存在。甚至企业的相当一部分坏账,发生在国外的3至5人的“超小公司”中,如果加强资信调查和风险管理,这类风险本来可以避免。
2.中国企业对国际结算的方式重视不够
汇付、托收等结算方式,以商业信用为依据,风险比信用证业务下的银行信用大。经过调查,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在外贸活动中使用汇付、托收等方式。当企业使用该类方式时,实质上是企业将资本借贷给对方,这造成我国企业在接收货款时处于不利地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百年银行都倒闭破产,银行信用都得不到有效保证,更何况商业信用。对于国际结算方式的重视不够,也是造成企业坏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3.金融危机将曾经潜在的坏账隐患加深从而显露出来
金融危机紧逼之下,拖欠货款已经不再是少数信誉较差的国外进口商的专属行为了。08年以来,一些国际大买家、老客户也集中出险,令出口企业步步危情、损失惨重。首先是一些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生产萎缩、需求下降,企业资金链收缩甚至断裂,无法有效地支付货款;其次一些银行的倒闭破产,使得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银行信用得不到有效保证,国外企业无法通过银行的保证来获得周转资金,银行信用不再是国际货款支付中的可靠保证方式;其次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贸易不景气以及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倒退,消费者信心以及购买力下降,许多国外企业货物不能及时售出。
同时,一些国家外汇汇率和相关政策的不稳定,以及一些国外企业通过破产手段逃避债务,也是造成坏账增多的原因。
三、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外贸企业坏账增多问题
面对外贸坏账增多的问题,中国外贸企业要从自身和外部等多方面多渠道寻找解决办法和出路,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
1.采用“3+1”信用管理模式,加强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管理
“3+1”信用管理模式是商务部力推的一种信用管理模式。其中“3”是指企业内部应建立3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这种信用管理模式可以作为信用管理的一种相对明确的标准和手段,解决信用管理手段缺失的问题,减少企业损失。
2.采用有利的国际结算方式 积极追讨国外企业欠款.
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前一直以L/C(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方式,这种基于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非常安全,但成本较高,而且随着一些银行的破产,银行信用也得不到完全的保证。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使用O/A(记账)或D/A(承兑交单)方式。这两种结算方式虽然节省了进口商的成本,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因此面对新的外贸形势,外贸企业要积极探寻新的国际结算形式,促进国际结算形式多元化,例如国际保理等新的国际结算形式。国际保理是指出口商以商业信用形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并将其债权卖断给保理商收回全部或部分款项,取得资金融通的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它可以相对更安全的保证出口商安全收汇、融资便利,并能有效的改善出口商资产负债比例。
3.要加快提升企业的外贸风险意识 保持相关信息通畅
我国外贸企业要提升外贸风险意识,在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并完善各项合同条款后应及时了解外贸或投资对象所在国国家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查合作的国外企业的资信情况。
另外我国的政府公共部门应以定期公开境外企业的信用情况,同时扶持建立信息评级机构,对国外客户来华贸易情况进行长期跟踪,保证相关信息畅通。建立全面准确的信用系统是防止海外欠账发生的有效途径。如果我国相关部门能提供国外企业信用信息,对海外欠账问题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公布“低信用”公司名单,无疑能避免海外欠账问题的发生。
4.政府积极引导 加大扶持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鼓励并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为众多出口企业承担由于进口国政治风险和进口商商业风险而引起的收汇损失的政策性险种。它是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要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培训,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信用保险,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 从而进一步解决坏账问题。
四、结束语
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而且它的破坏力和持续时间短期内仍不能有效预计。尤其在国际收汇以及外贸坏账问题上,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外贸的影响更是难以预测。面对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外贸企业更要积极的应对,从自身寻找症结,从外部打通脉络,多渠道多元化解决外贸坏账问题,保障我国外贸经济安全和贸易秩序正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煤炭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材料之一,由此,煤炭行业成为我国的基础行业,煤炭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下。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国际煤炭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国的煤炭企业也受到影响,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煤炭企业形成的冲击还未完全消除,煤炭企业目前还面临着发展困境。有关企业必须要做到通过危机认识,继续积极探索应对措施,找寻企业发展的潜力,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之前,整个国际煤炭行业都处于平稳发展态势中,但是自2008年经融危机之后,煤炭企业就一直深处于经济危机的阴霾下,发展受阻,行业提升难度大。经济危机对于煤炭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幅度调整煤炭价格。价格的大幅调整是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表象之一。在2004年至2007年之间,整个煤炭价格处于平稳增长中,到2008年价格开始出现较大的浮动,在上半年,价格迅速上涨,例如,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最高达到了190美元/吨,创造煤炭历史新高。而在下半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煤炭价格又一路下滑,例如在当年11月份,纽卡斯尔港煤价竟从当月月初的104.02美元/吨下滑至月末的76.09美元/吨,据计算,月跌幅有26.85%。2005年——2008年国际煤炭价格趋势图见图1。处于价格下滑的国际大环境中,我国的煤炭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出现下跌,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与此同时,煤炭企业的经济利润在前几年的持续上涨后,开始缓慢运行,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
图1 2005年——2008年国际煤炭价格趋势图
对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这些也都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所致。第一,煤炭价格一路下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下游产业需求量的降低。这主要是因为自经济危机爆发后,使得一些以煤炭为生产原料的钢铁、电力等行业出现经济衰退,业绩下滑,从而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降低,即对于煤炭的需求量减少,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煤炭价格自然下降。第二,受汇率的变化造成。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煤炭价格基本都是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2008年,作为煤炭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对美元的汇率也大幅贬值,这样,也使得煤炭价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第三,经济危机使得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从高点11689点(2008年6月5日),大幅下跌至最低671点(2008年12月8日)。当前,该指数虽然在一定幅度上得到了上升,但是依然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这种低位运行的海运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价格造成影响,起到了拉低作用。
2.煤炭企业面临资金窘境。经济危机的爆发后,使得相关下游产业经济衰退,对煤炭需求量下降,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现金流减少。但是原材料、劳动成本、设备更新等是企业必须要支付的现金,此外,随着原材料的上涨、劳动成本的提高以及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对于企业现金支配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致使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而且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银行以及相关的企业筹资渠道变得狭窄,企业筹资步入困境,资本市场暴跌也使股权筹资困难加大。成本的增加以及筹资的困难,都使得煤炭企业严重缺乏资金、面临资金窘境。
3.企业对外投资受限。经济危机爆发前几年,我国的煤炭行业还是处于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中。煤炭企业利润空间以及发展空间广阔,在这种积极的市场氛围下,各煤炭企业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奠定了企业坚实的发展基础。一些有实力的煤炭企业还在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本的扩张,形成大型的企业集团,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提高煤炭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不仅造成煤炭价格下滑、企业利润降低,而且还使得企业出现资金问题,企业发展面临困境。这些都使得煤炭企业的扩张之路受到了限制,并且其自身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济利益受损,扩张之路举步维艰。
二、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应对措施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煤炭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有关企业必须要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积极探索方法,改革发展战略,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使得企业在经济危机的逆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创新理念,调整发展战略。虽然2008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其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于煤炭企业造成的影响还继续存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各煤炭企业必须要在新时期充分认识经济危机的影响,更新发展理念,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在发展战略的调整上,各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特点与未来的发展定位与目标进行,为未来企业目标的实现建立当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以及策略。具体而言,第一,针对煤炭价格下跌、需求降低的现状,各煤炭企业应当重新调整产品结构,结合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尽量取消对不适应市场产品的生产,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创造利润;第二,对当前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整合与调节。未来的企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能再停留于单一产业链条的生产模式下。煤炭企业必须要大力构建多元化产业链,例如,发展煤-焦-化,煤-电等产业链条。对于一些竞争力严重缺乏且经济效益低下的产业链条要及时地进行取消。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以及人才的利用率,将有限的资源充分运用到实处,促进企业的发展。
2.加强政策研究,充分整合资源整合。当前,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提升整个煤炭行业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大型的煤炭产业基地以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得到了建设。而且相关部门也颁布了相关的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规划。在全国重视煤炭产业的提升与相关规范相继出台的大环境下,各煤炭企业必须要抓好机遇,寻找契机,利用资金的重组、收购等手段积极地整合有力资源,扩大企业规模。
3.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资金短缺曾一度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重大阻碍。为了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做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成为煤炭企业实现发展的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可以通过扩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销售及积极的货款回收政策,从源头扩大企业资金流;第二,通过合理的筹资策略,如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融资;第三,强化现金管理。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机构,实现资金的集约化、有效化管理,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4.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我国的煤炭企业集团,大部分脱胎于原来的国有大型煤矿。随着产业的分离,以及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煤炭企业集团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但是,这些煤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粗放经营的现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层次多、管理链条长的问题,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势必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良性运营。
三、结束语
总之,煤炭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并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内需等措施,着力创造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各煤炭企业必须要抓好这一机遇,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国家产业振兴的环境下,寻找发展契机,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明亮.煤炭企业发展中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08).
经济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突如其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应对这种国际经济冲击。并且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世界各国,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危机的冲击。我们从这次危机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意识到这次危机的规模和程度。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直面这次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安然渡过这次危机。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培养和塑造,而对在市场经济中份额较小的中小企业则关注太少。但是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和活跃市场竞争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金融危机之后,在寻求经济复苏的道路上,更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小企业。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的活跃程度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美国,注册一个企业手续简单、快速,可以非常容易地拥有个人的公司。而我国注册公司的手续相对麻烦,对资金和场地的要求限制了广大创业者的热情。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常态,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首先,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逐渐改变的政策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丰富了市场经济竞争主体,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结构的完善。同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这种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根据最新的资料,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增长,每年30%左右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我国过剩劳动力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需要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集中妥善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据资料分析,中小企业吸收接纳劳动力的能力要明显大于大企业。同样的资金投入,有些地区的差距可以达到4倍甚至更多。因此,注重中小企业发展,调整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合理,对促进我国劳动就业影响重大。另外,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对我国剩余劳动力的消化吸收,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人口红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再次,中小企业活跃市场竞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社会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从产品消费结构分类来看,大企业生产多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例如车辆、家电等,而中小企业更多的侧重于快速消费品,例如衣帽、生活用品等。但是这两者之间在某些领域存在交叉,例如食品领域。中小企业的存在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竞争,保证市场活力,避免少数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另外,中小企业的存在对大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消费者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二、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对全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各国经济衰退明显。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加大了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复苏遥遥无期。2012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在低位徘徊,美国全年GDP增长率达到2.3%,德国的经济增长率为0.9%,法国为0.2%,日本政府虽然受巨额债务的影响,但是通过政府的不断努力,经济增长率从-0.6%变为了2.0%。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到了消费需求。
首先,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半资产规模都不大,在抵押贷款中不具优势。并且由于企业发展速度低,企业销售额的增加有限。正是由于这些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严格。企业在需要资金流转时,往往需要长达几个月的审批期。而由于资金流转的压力,中小企业可能等不到银行的贷款。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的销售报表更加难看,银行担心贷给中小企业的款项成为呆账烂账,更加对企业“惧贷惜贷”。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是良好的初衷未能落到实际。传统渠道融资仍然对中小企业大门紧闭。
其次,致使中小企业投资能力下降。国内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灾难中步履维艰,资金链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资金回笼慢、资金链紧张、融资不畅等。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实际运转,还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信贷规模中所占比重很小,不同于大型企业,他们既得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优待,又得不到政策的适当倾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小企业是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压力最大的群体。
再次,致使中小企业国内销售业绩惨淡。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受影响最弱,但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同样显著。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下降。经济危机之后,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即使是依然在职的人员,其收入也有所下降。根据凯恩斯的乘数效应,居民必然会削减消费支出,从而造成消费陷入低迷。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预期,恶化了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居民不但会压缩对收入增长有较大弹性的奢侈品消费,同时也会减少以良好收入预期为基础的信用消费。可以说,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居民消费意愿的抑制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居民消费的下降,直接致使中小企业国内销售业绩的惨淡。
三、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最大的缺陷是技术创新不足。在和大型国企的比较后,这种不足更加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竞争,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更强的活力,顶住经济危机的冲击。
首先,企业要深挖市场盲点,做大做强企业。所谓市场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在这里指中小企业应善于寻找市场中出现供小于求的商品。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在不断下滑,大部分商品都供大于求。很多企业都在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企业产品细分化、企业战略体系化和企业发展清晰化。
其次,企业要开展多层次营销,做强企业销售。在企业中,生产和销售是关系企业存亡的关键。高效的生产是打造企业利润的基础。而销售是企业实现资金回笼,继续扩大生产的根本。面对金融危机下不利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在销售上多下功夫。中小企业首先要理顺企业的营销网络和渠道,提高产品渠道流通效率。其次要强化销售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再次要注重发展电子商务在销售中占的币种。只有把集中的资源去突破市场的薄弱环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作为非公有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显著变化。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对于金融领域,各个银行根据自身特点也制定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措施。例如民生银行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同时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咨询服务。这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作用明显。在金融危机面前,各种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困境。但是政府需要继续做好的是把这种优惠落到实处,让中小企业从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四、结论
面对国际经济危机,我们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基础,认真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理性的态度接受危机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同时又能自信地把握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入手,切实把危机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对于现有的中小企业来讲,要能充分把握和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自我调整。重新架构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结构,做好企业整顿,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也要利用市场需求小的特点,做好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要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
参考文献
[1]廖晖.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2]马静婷.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33-03
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经济形式的跌宕起伏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的发展状况。肇始于2004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扩散全球,并于2007年开始演变成金融海啸,进而扩展到实体经济和教育领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告别了过去10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的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导致了莫瑞迪安教育集团等一些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快速消亡。对此,澳大利亚政府和职业学院积极进取,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举措,使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短短2年内走出低谷,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困扰。因此,重新审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影响,反思其应对举措,将会为我国职业教育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借鉴。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冲击
1.1 教育拨款锐减,投资损失惨重
与英美国家不同,澳大利亚教育的发展历来缺少私人基金以及校友捐赠的支持,并且由于长期受到资源经济影响,澳大利亚工商界对教育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不足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OECD)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使得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投资收益以及学费收入三个渠道。
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澳大利亚经济萧条,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危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削减教育拨款。据统计,2007―2008年,澳大利亚学生人均公共拨款下降30%,在OECD国家中下降幅度最大,成为自1990年以来澳大利亚教育拨款下降最严重的时期。
此外,在金融机构破产和金融市场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的相互作用下,澳大利亚职业学院投资损失十分惨重,据统计,2008年澳大利亚职业学院投资损失高达2.3亿澳元,仅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就冻结学院账户近1000个,直接影响工资支付、教学设施建设、债务偿付等项事务,使流动资金压力倍增,部分学院甚至出现破产迹象。
1.2 教育需求激增,入学压力加大
历次危机证明,学习职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是人们在经济衰退时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下滑的就业率增加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当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进入新一轮的高需求期,主要表现为入学申请人数大幅增加。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境内学生申请人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15万人,增幅为7%,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学生对有限的学校资源展开激烈竞争,职业学院不得不提高入学门框的局面。
而面对严峻的财政困境,许多职业学院又不得不通过提高学费来维持自身运转。从2007年秋季开始,部分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已经对学费开始一定程度的上涨,并且不断呼吁政府取消学费上限。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秋季澳大利亚各大学的学费平均比2007年上涨5%,而且很多学校都表示2009年的学费还会继续上涨。学费的飙升无疑加大了民众参与教育的成本,加剧了其他教育机构也跟风涨价的趋势。
因此,求学需求旺盛与学生入学成本加大、学院接纳能力有限,也就构成了当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存在的另一个突出矛盾。
1.3 就业市场萎缩,学生就业严峻
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历来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当前金融危机使澳大利亚实体经济业绩大幅萎缩,直接导致企业用人量下降,毕业生就业机会明显减少。据澳大利亚就业市场统计分析,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48%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削减毕业生招聘岗位,10%的企业冻结了人事招聘,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最为严重,分别占80%和71%的雇主停止了人事招聘。
在此影响下,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据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协会(GCA)的《2008年澳大利亚毕业生调查》的报告显示,2008年,矿业、运输、餐饮等传统行业岗位的录用比例为20∶1,而像高科技行业、银行业等高薪行业,录用比例更是高达52∶1,并且在抽样调查的4.7万个职业学院毕业生中,只有57%的毕业生在毕业四个月后找到全职工作,4%的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各项数据均成为十年来的历史最低值。
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2.1 发展国际教育,扩大资金来源
在经济低迷和政府拨款不足的双重打击下,开拓国际市场,向海外学生出售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快速获取收入的唯一手段。但同欧美教育强国相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教育质量、教学设施以及师资配备方面并无优势可言,要想在上述领域与其他教育贸易国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并且站稳脚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此,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借鉴企业经营理念,转用差异化策略,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在国际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
为了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职业学院依据本国教育质量优越,经济发达,且毗邻亚洲,亚裔众多等地缘和文化优势,做出了以亚太国家为重点的市场定位,积极设立咨询机构,举办展览,加强宣传,千方百计吸引国际学员。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澳大利亚各大职业学院还不断细化市场,发展多元的教育形式。在学校类别上兼有职业教育学院(TAFE College)、英语专修学校(ELICOS)等多种类型;在教育方式上含纳了境内高校、海外分校、联合办学、远程教育等模式;在层次上覆盖了从大专到博士的各个层级。
如此多样的教育种类,也为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带来了无限商机。根据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DEST)统计资料,2008―2009年,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的国际学生注册人数首次超过高等教育(前者为212538 人,后者则为200593人),教育服务利润达到87亿澳元,极大地缓解了职业学院的资金流动压力和学费上涨压力。
2.2 变革管理体系,管控运营成本
在大力发展国际教育,丰盈学校收入的同时,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应对财政危机的价值取向,大幅加强运营成本的测算和管控,对与教育及教育支持体系没有直接关系的经费严格控制。
在非营利性支出方面,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将危机视为全面审视学院运营体系,对传统管理机构进行改革的机遇,纷纷依据现代企业组织原则,组建由董事会和院级管理团队共同构成的扁平式的管理体系。在此组织机构中,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并对执行团队进行监督,院级管理团队则负责政策的具体执行,这就避免了因参与决策群体过多而导致执行力下降的现象,而人员的精简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极大地节约了学校的人员支出。
作为减少运营成本、获取利润的又一途径,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大力发展网络教学。目前,70%的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占一半以上的课程都在网上开设,许多其他教学工作,包括注册入学、缴纳学费、资料检索、学术研讨等也都在网上进行。虚拟教学的开展摆脱了传统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限制,为不同地域、学习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固然存在“顾客至上”,满足学生需求的因素在内,但事实上,也更多地包括了对成本控制的考虑。
2.3 革新课程设置,关注职业生涯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于能够使正在接受培训的年轻人获得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获得工作的机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前景,澳大利亚职业学院不断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学生和雇主实时变化的职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学业成功、职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课程的设置主要依赖对三种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分析和反应。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对各门课程注册人数的数据汇总和分析来获得。二是雇主的需求指数,主要通过收集毕业生就业境况和市场职位需求信息来进行研判。三是政府政策倾向,通过跟踪政府官员和业内人士的产业动向来寻求开设新专业课程的机会。完成前期数据分析后,学校董事会统一对课程做出调整,引进一些就业前景广阔的全新课程,同时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市场需求的课程则予以取消,避免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此外,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例如澳大利亚堪培拉技术学院(Canber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新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使学生对创办企业的流程以及企业的运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此外,学校还聘请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创业梦想。
2.4 争取政府支持,优化外部环境
作为国家教育的资助者,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澳大利亚政府历来在澳大利亚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此,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积极与堪培拉建立联系,为职业学院的脱困寻求政策支持。
在多方的游说和努力下,澳大利亚吉拉德(Julia Gillard)政府于2008年先后颁布和修改《澳大利亚技能法案》和《澳大利亚技术学院2005年法案》,明确勾勒出金融危机背景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蓝图。
首先,增加关键领域投资,促进学科升级。为了解决职业学院接纳能力不足的窘迫处境,吉拉德政府将每年2亿澳元的职业学院特别补助的终止年份从2009年延长到了2010年,以资助各所教育学院更新教学设备,扩大国民就学机会。同时,为了实现政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服务澳大利亚未来经济”的战略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又在拨款的分配上加大了选择性和竞争性,在教学拨款总额整体下降的情况下,优先保障诸如护士、幼儿教育、数学等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急需学科的发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其战略意义。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提出将产业界、职业学院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列入科技政策范畴,鼓励企业与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或共同创业,并通过税务减免、税务回扣等优惠政策,为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例如昆士兰州就推出“智慧昆士兰州”计划,支持和资助大学、职业学院联合企业创办高新技术园区,技术孵化基地、校办企业等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在促进创新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职业学院毕业生提供有偿实习和就业机会。而对于那些已经积累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则提供人均5000澳元的创业基金,以及在公司创办初期提供税收、咨询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最后,改革国家课程框架体系,准许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这一举措不仅将招生范围扩大到了传统高校领域,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市场,而且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层次高移,为学生提供了公平向上的发展机会,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 澳大利亚危机应对措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3.1 营造有利于职业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
澳洲职业学院之所以能够快速摆脱困境充分表明了职业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以及产业发展的大环境。鉴于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推动者的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事物进行统筹,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全国性的职业学院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为职业学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此外,产业界也应当与职业学院建立互利双赢的伙伴关系,一方面依托职业学院的教学和培训优势,将员工培训直接交由职业学院完成,另一方面为职业学院教师、员工接触市场提供机会,增进其对企业和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的了解,进而提高教育产品的针对性和市场性。
3.2 开发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
澳大利亚经验表明,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是构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因此,为了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现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从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出发,提高课程的市场性和前瞻性,并在适当阶段,提升职业教育档次,实现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层次偏低的困局,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3.3 改革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教育资金管理中,存在着预算不准确、忽视资金使用环节、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学校资金使用整体效率不高、管理不严。为此,我国高职学院必须借鉴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对培养人才支出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学生的培养实际成本,剖析现有支出的成本中的必须成本和通过挖掘潜力可降低的成本,使内部非营利性支出大幅降低。
参考文献:
[1]Marginson,S..In the global context:national Policy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B/OL].[2009-12-01]. cshe.unimelb.Educ.au/people/staff_pages/Marginson/CPP&CSHF_symposi_pdf,2009-12-1/2011-05-15.
[2]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Australias Exports of Education Services [EB/OL].[2009-04-07]. rba.gov.au/publicatins/bulletin.pdf,2009-04-07/2011-05-16.
[3]Bradley D.2009 Review of Australian TAFE Education:Final Report [R] Canberra: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2009:11-12.
[4]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Finance 2008:Finance Report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s[R].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9:23-26.
[5]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Australian Job Market [R].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9:12-15.
[6] 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Survey of Australia Graduates in 2008 [R].Canberra: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2009.38-39.
[7] Baird,B..Review of the Education Services for Overseas Students(ESOS)Act 2000:interim Report [R].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9:5-6.
[8]陈衍.欧盟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4(243):47-48.
[9] 常建坤.发达国家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42-43.
[10]Verity F.Big Boost for Apprentices and Skill Shortage Industries [EB/OL].[2009-02-25].省略/media/news,2009-02-25/2011-05-13.
2、积极配合省贸促会大力组织出国展览,帮助和带领更多地企业“走出去”,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和贸易机会,推动产品出口。
3、开展业务培训。今年计划举办展览、涉外法律、出证认证三个培训班,对企业骨干实施大规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举办一期经济形势研讨会,使企业决策层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提高驾驭决策企业发展的能力。
4、发挥会展管理职能,繁荣会展经济,促进拉动内需。全年计划全市举办54个展览会,加大会展营销力度,突出专业特色,为企业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5、充分利用*国际经贸洽谈会和“9•26”农交会平台,做精做实贸易展览和“世界华商‘相聚河北’项目洽谈会”、世界500强法国欧尚集团“河北(*)招商采购会”,借助大型经贸活动,邀请有实力的外商参会,促进我市企业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6、巩固和扩大对外联系,邀请7个以上国际经贸团组来我市考察访问,与我市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开展实效性合作。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42-02
1 人体器官的法律性质
我们认为,首先,就其自然性来说,拥有器官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动物所必然具有的生理特征和自然现象之一。从人体器官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而非人为创造出来的。基于人体器官的这种自然属性,在不损害自然人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将人体器官与其身体相分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在医疗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其次,就人体器官的人格性而言,人体器官是作为社会关系主体的自然人的身体构成部分,而自然人具有人格属性,即社会对自然人的存在及其作为社会关系主体的一种承认。这种社会承认既不会伴着自然人死亡而消灭,也不会由于人体器官从自然人的身体中被剥离出来而失去。相反地,在自然人的身体器官被其捐献或该主体死亡之后,这种承认依旧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存在,依旧自然地及于其身体、遗体器官或遗体。人类社会久已形成的那种传统的、对寄生于人体及其器官之上的生命健康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于人之遗体的敬畏与禁忌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证明。正是人体器官的人格属性决定了自然人在自由支配其人体器官时必然要受到道德、伦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限制。
2 人体器官商业化的危害
从经济学的角度,即使人体器官商业化会扩大拓宽市场供给的渠道,缓解供需矛盾,但存在着严重的市场缺陷,是不能任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的领域。从法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人体器官商业化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相当严重,是必须严厉禁止的。众所周知,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这是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最主要的区别。刑法不处罚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同时为了合理限制刑法的处罚范围,保护公民权利,并非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受到刑法处罚,还必须考虑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只有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严重程度,需要通过刑法来处罚,才有理由将这种行为犯罪化,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危害行为犯罪化的根本依据。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既严重扰乱了国家器官移植医疗管理秩序,又对公民个人生命、健康权利造成侵害,破坏了社会的善良风俗,其社会危害性与一般违法行为相比有着质与量上的不同,达到了成为犯罪所需要的严重程度,具备犯罪的本质属性。
2.1 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器官移植医疗管理秩序
由于器官移植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风险较高的医疗技术,也涉及了复杂的伦理问题,因此我国立法对器官移植医疗活动的进行和开展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对人体器官的捐献、摘取、移植,以及医疗机构的资格及其应承担的义务等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目的就在于保证其器官移植医疗活动能够有序、正当地开展。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建立在人体器官无偿捐献的基础上,禁止买卖人体器官,而买卖人体器官行为的泛滥,会严重地影响公民无偿捐献器官的积极性,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障碍。当大量的来源非法的器官充斥市场时,为了避免法律的规制,当事人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由不具相应资质的机构和医生私自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这样必然会导致器官移植活动脱离国家监管。
2.2 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健康权利
通过买卖获得的人体器官,器官本身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一旦具有缺陷、带有病毒的人体器官移入患者体内,必定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人身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2.3 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具有严重的反伦理性
将人体器官作为买卖对象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亵渎,使人的生命和人格尊严在金钱面前基于贫富不均的差距,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人体器官的无偿捐献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关爱,而将人体器官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体现的却是人性的自私,破坏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关爱的善良风俗。
3 器官商业化的应对措施
3.1 合理确定人体器官罪商业化的犯罪构成
人体器官罪商业化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人体器官的捐献、摘取和移植的管理制度和公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人体器官的买卖影响了公民捐献人体器官的积极性,甚至歪曲了公民对人体器官移植事业的认识,严重破坏了我国人体器官的捐献、摘取和移植的管理制度,阻碍了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人体器官的捐献、摘取和移植的管理制度是本罪的客体之一。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会导致大量来源非法的人体器官充斥市场,这些来源非法的器官本身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公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也是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在实际当中,也有不少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在暗中进行人体器官买卖,或者充当中介机构,因此单位也应当成为本罪主体。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人一般具有牟利目的,但构成此罪不以牟利为必要。买卖人体器官罪的法定刑可以设置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对自然人的规定进行处罚。
3.2 完善器官捐献的相关法律制度和配套措施
要使器官移植正规化、合法化、公开化、国际化,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证。我国现行的有关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制度和措施很不健全。我们认为,当前至少需要有《器官捐献法》和《器官移植法》。其中,前者包括哪些人可以捐献器官、捐献给哪些机构、如何捐献、有没有以及有多少什么样的报酬、如何取得等。后者包括哪些人可以摘取器官、可以在何种条件下摘取哪些人的器官,在摘取每种人的器官时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和手续,哪些部门承担运输、储存、保管的责任,其费用如何计算、所取得的器官如何分配、来历不明的器官如何处理、摘取过程中如发现违规如何处罚等。附录则包括器官来源审查制度、供体的健康评估制度等。总之,涉及器官移植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头到尾都应作出详细的规定,以及例外如何处理、违规如何处罚等。
3.3 严厉打击器官移植犯罪
不可否认,器官商业化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活体器官商业化可导致人格物化,破坏公序良俗,还有可能给现有的人员伤亡赔偿制度带来冲击;由于第三方从中牟利会增加器官移植成本;会给知情同意工作带来困难,因而可能给供体带来不应有的健康损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器官买卖容易导致他们唯利是图、道德沦丧,从而危害到受体利益,造成整个器官移植领域正常秩序的混乱;器官买卖合法化客观上给器官移植犯罪提供了便利。因此,对器官交易应立法予以禁止。并根据情节轻重,规定处罚措施。尽管目前法律体系不健全,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对人体器官非法移植行为进行打击。对医疗实践中频繁发生的人体器官非法交易活动,应加大执法严厉性,特别要突出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比如,《条例》对实施器官移植手术医疗机构的资格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并对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义务以及责任进行了规定。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对摘取人体器官的申请进行审查。审查范围,包括捐献者的捐献意愿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买卖或者变相买卖人体器官的情形等。另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摘取活体器官前,还应当与活体器官捐献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查验同意捐献器官的书面意愿,以及符合捐献条件的关系证明材料等。《暂行规定》中,也有更详细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保证移植人体器官来源合法,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等。
3.4 积极研发新型器官技术
美国科学家最近正在研制一种塑料肺,它将主要用于拯救肺癌患者的生命,同时还可用于替换慢性哮喘、肺囊肿性纤维化、肺气肿患者的受损肺。在研制人造肌肉方面,日本的科学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日本茨城大学长田义仁教授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用电压实现屈伸动作的人造肌肉。它的材质是一种化学名为聚丙烯酰胺异丁烷横酸(PAMPS)的高分子凝胶,其三维结构的片状个体大小约两厘米。实验过程中用试棒从两端将其拉开,搭在事先加有表面活性剂(肥皂类)的水槽上,然后在材料表面交替施加正负电压,这时凝胶片就会像尺蠖一样屈伸拉动试棒,速度为每分钟25厘米。这项技术可望将来用于制造假肢人工肌肉及人工脏器的动力源。
总之,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样受到器官来源奇缺的困扰,也存在人体器官商业化的滋生土壤。随着国际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性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我国应该加速立法,禁止器官供体商业化行为,控制此类国际性犯罪活动向我国蔓延。
参考文献:
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国家针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和2013年1月起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即将实施,小微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已近5000万家,为国家解决了众多的就业人口和上缴了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受到思想、制度、人才等方面的影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仍然面临财务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较差、信息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
1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概述
小微企业是家庭作坊式或个体工商户式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统称,最早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怎样的企业是小微企业具体要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同时考虑行业特点才好确定。可小微企业又有自身的缺陷,需要加强管理,尤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是企业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相应的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微企业的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思想上,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的地位认识不够
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厂区的生产与产品的销售,对公司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经常会出现财务会议老总不参加,或者很多重要的业务事先财务不知晓,以至于事后财务上发生问题不能解决;小微企业很多是民营企业,大多存在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的管理模式,认为自己企业的销售额、利润额不是很大,财务管理就是记账、报账、算账之类的,自己充当主角,找个公司亲密人员兼任;同时法制观念比较差,完全按照领导的个人意愿行事,经常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偷逃税款等来增加收入,财务账目设置比较混乱,很多会计数据不够真实,有时甚至是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的检查,另外做账。
2.2制度上,规章不健全,工作落不到实处,监督检查形式化
目前许多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章可依,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约束。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报表制度不完善,认为财务管理仅是现金流量的登记,有就登,没有就算了,有空就做,没空改天,没有形成日、周、月、季、年等形式的数据统计,不可能系统地揭示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同时,管理人员制度也不完善,往往存在企业款项、财务支出、结算等工作是由一人担任,出现“管钱又管账”,以致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落不到实处,此外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周台账没有日记账,有现金登记没有实物登记,经常出现会计控制不到位,导致会计人员对很多凭证审核不力,对财务收支监督不严,出现虚开发票甚至开假发票等违规活动;同时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不是相互独立的,财务部门的人兼做审计部门的事,使得检查监督职能形式化。
2.3业务上,现金管理比较混乱,应收账款控制不够,容易导致财务结构失衡
业务上,小微企业对现金管理缺乏系统性、统筹性,经常出现现金闲置或者短缺的情况,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时常用现金交易,财务管理人员或主要领导现金的支取更是随意性,收入和支出经常出现结账滞后甚至不结账,财务结构失衡,严重降低了资金流动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种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小微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这样导致应收账款猛增,坏账风险随之上升,以致财务风险十分突出。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3.1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管理思想的变化是强化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一是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把握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首先是财务理念,要掌握自身的企业财务情况,加强资金投放、筹措、应用和分配等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其次是效益理念,在认真考虑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后,定期检查、监督并考核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成果。
3.2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财务报表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控制制度等的不完善,企业一定要规范健全起来,因为规范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和按章办事;同时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了财务制度的完善,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即将财务收支、结算、企业款项等由多个人分担,互相制约,这样能有力地保证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等,有利于检查监督;二是财务与审计分开,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防止作弊行为,有利于检查监督;三是形成财务审批权限与签字制度,有利于检查监督。
3.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会现代财务管理的知识
小微企业出现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控制不力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素质比较低,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且比较落后。
4结束语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和要点,小微企业管理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真面对并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勇敢地进行改革创新,面对自身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此小微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去并不断壮大。(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贾文清: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会计实务,2012(0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