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战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9-07 17:26: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产业发展战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产业发展战略

篇1

1.1松桃县生态农业发展资源概况

本区域地处武陵山坳陷褶皱束中,梵净山东麓,向东缓慢过渡到湘西丘陵斜坡地带;全境平均海拔650m,地势整体东西部高、南北略低,中部呈现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国土面积3400km2,其中耕地面积5.06万hm2,天然草场9.87万hm2,森林面积19.73hm2,退耕还林还草1.33万hm2;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年平均气温12~16.8℃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1220.2h,历年平均降水量1378mm;县境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松江、河界银河、甘龙河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够均衡,田高水低,开发利用困难;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63kWh,地下水可开采量1.18亿m3,储量丰富;土壤分布区域特征差异显著,垂直带谱明显,依次有黄棕壤、黄壤、黄红壤、冲积潮土和水稻土;本县属亚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由于地形起伏,气候分异,生物环境复杂,所以生物种类繁多。已经形成传统东部低山丘陵粮、经济林、茶、桑、牛、羊、鱼区,北部低山沟谷用材林、经济林、粮、牛、羊区,中部丘陵河谷粮、油、果、蔬、茶、桑、猪、禽、鱼区,南部低山沟谷经济林、粮、油、牛、羊区,西部中山、中低山峡谷用材林、粮、油、烟、药、牛羊区的农业综合规划格局。

1.2松桃县生态农业社会经济条件

地处黔、湘、渝三省交界,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的美誉。它是武陵山文化沉降区至今保持苗族传统文化突出而显著的一个自治县。总人口69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93.7%,全县围绕一带两线”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下核心示范带:以蓼皋镇为中心,沿“松桃一大兴”“松桃—迓驾”、“松桃—孟溪”三条公路为轴心展开,总面积0.4万hm2,核心示范带内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75%以上。“大兴—正大—盘信”要围绕现代观光农业园区依托茶叶加工企业、油茶加工企业、百合加工企业重点以茶叶、油茶、蔬菜、百合等经济作物为主;辐射示范线:以县际公路为重点,沿“干串一寨英”、“孟溪一乌罗”、“长兴—木树”“蓼皋—世昌—黄莲—长坪—盘信”“黄莲—巴茅”四条主轴公路展开,总面积0.33万hm2,辐射示范线内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65%以上。重点以蔬菜、茶叶、油茶、百合、中药材、经果林、楠竹等经济作物为主;拓展示范线:以通乡公路为重点,沿“瓦溪—永安—石梁”、“田坝—大路”、“和平洞—天心坡”、“普觉—沙坝”“世昌—花溪”“新民—石梁”“大坪—平头”展开,总面积0.33万hm2。拓展示范线内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60%以上,重点以蔬菜、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区域构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茶叶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100个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等。全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和睦,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3松桃县生态农业体系态势

产业体系处于铜仁地区整体发展“两圈两带”大格局的核心区域,毗邻“成渝经济圈”,在“黔中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地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腹地,其经济圈对本县农业发展或形成“虹吸效应”,将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吸纳形成锅底,或融入其间纵横摆阖,博弈取胜,获得支撑与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2系统诊断

在系统诊断阶段,必须对系统的增值潜力和限制因子做出正确的估价,并考虑环境允许度的变化范围以及系统的承受力,为下一步系统设计和提出开发方案打下基础。

2.1松桃县发展生态农业的限制因子

2.1.1自然环境限制因子。本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立体农业发展条件好,人、地关系矛盾不凸显,相对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分散,且地块小,坡度大,岩溶地区基石,土层厚薄不均,沙页岩地区土壤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山地森林破坏严重,耕地日趋恶化,土地荒芜,土质衰退,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农作物和禽产品品种退化,野生生物大都濒于灭绝,气温稳定性差,年际变化大,春播常受“倒春寒”影响,秋季抽穗扬花受“秋风”影响,整体传统农业受自然水旱灾害影响较大。

2.1.2社会经济条件不利因素。劳动力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教育推广滞后,农业技术装备不到位,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农业投资较少,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农业文化意识落后,农耕传统文化封闭性与市场经济开放性矛盾、保守性与农业经济开拓创新的矛盾、自私狭隘性与社会经济兼容性和市场双赢的矛盾、闲散性和激烈市场竞争的矛盾、小农经济与大市场观矛盾。

2.2农业优势和潜力

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光、热、水可利用潜力较大,农业科技兴农前景广阔,无论是农作物生产潜力,畜牧业发展潜力,生物资源开发潜力,还是发展生态农业长期远景市场潜力,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态势潜力,均具有时空重组配置、产业系统整合、农产品品牌锻造等优势发展潜质。

3系统设计

其一,目标分析与确定。在系统诊断阶段已提出初始目标,经进一步分析、预测及总体设计的协调,应再次明确系统的发展目标,这里还要对外部环境或母系统作进一步分析,明确其要求和具体的约束条件。其二,生态经济农业分区。生态经济农业系统内在的地域分异规律,决定了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地区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方向的差异。

3.1松桃县生态农业目标体系确立

3.1.1生态有机优质茶叶产业基地。依托梵净山麓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茶园,松桃有机茶“翠芽”、“春毫”,以“色绿、香高、味醇、形美、天然无污染”的独特品质,闻名全国。十二五规划将从现在0.66万hm2基础上,加快提速发展到2万hm2,把松桃打造成“中国绿茶出口基地”。

3.1.2特色养殖产业体系。进行农业产业体系整合,实现“规模增效”,十二五规划时期,全县兴建“大鲵”(俗称娃娃鱼)养殖场20个,养殖量10万尾以上,兴建野猪养殖场20个,养殖量10万头,兴建养殖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德国绿头野鸭养殖场,养殖量100万头,兴建良种猪场20个,年提供良种猪仔50万头,兴建种羊场20个,年提供良种羊100万只。

3.1.3特色农业生态园区体系。十二五期间,围绕“一区三园”和2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正大乡建农业经济园,在大坪场镇建经济园,在黄板乡建农业观光园,在盘石镇建农业生态园,在普觉、寨英、大兴等20多个乡镇建20个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把生态农业精品工程与现代农业技术和富农工程紧密结合,整体提高松桃县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水平。

3.1.4生态果园产业基地。松桃经果林栽培面积已达1.4万hm2,十二五期间,实行“政府推,公司引,部门带,农户种”措施,加快提速发展以脐橙、金秋梨、巨峰葡萄、冬桃、空心李、核桃等为主体的经济果林3.33万hm2,同时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深加工延伸,把松桃打造成贵州省重要经果林生产基地。

3.1.5县域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整合、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期间,全面实现“生态茶叶品牌化,特色农业园区化,马铃薯种植规范化,水稻、玉米、油菜种植杂交化、经果林种植产业化、特种养殖生态化、种草养殖标准化、整体农业产业体系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使松桃县域农业产业经济体系全面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3.2生态体系的分区

“一个中心,三条主线,全面推进”和“东茶、西药、南果、北烟”。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区域,围绕东、西、北三条公路主干线,布局生态茶产业带、生态油茶产业带、生态中药材产业带、生态经果林产业带、优质粮油产业带、立体观光农业园、乡村旅游经济带。以各乡镇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结点,衔接产业带,覆盖全县各个点,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网络体系,构筑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4配套技术设计及发展方略

一方面是控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的优化过程,同时也是整个系统优化设计的技术可行性论证过程;最后对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实现系统设计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审查,从而选择适当的可能实现的方案,确定发展方略政策措施保障。

4.1配套技术设计

以草地生态畜牧业为例,采用五种模式。“草+果+畜配套模式”,形成草、果、畜配套立体发展;“常规畜禽+特种畜禽配套模式”,促进草地生态畜牧业良性健康立体发展;“集中连片开垦+分散连线发展模式”,形成畜禽配套、整体发展;“围栏放牧+林下放养+舍饲圈养模式”,根据草食动物不同生活、生理特性实行科学养殖发展;“养殖+旅游+餐饮+休闲配套模式”,利用松桃高山峡谷坡典型喀斯特岩溶绿毯和生态绿色农场,打造养殖休闲混融发展模式。设计生态配套技术模式必须遵循生物与环境适应性原理、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协调性原理、生物互利共生及相互制约原理、能量分级利用和物质再生原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性原理。

4.2发展方略和政策

保障措施县域生态农业产业系统,是一个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流动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不连续、离散的耗散结构系统,是一个双向调控净生产力高的智能系统,是一个体现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要素发展相协调、相统一的复合系统,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因素、多重过程、错综复杂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体系,所以不能“以农论农”。

篇2

关键词:重庆; 会展产业; 发展战略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会展产业在国外一般起步很早,而对于会议与展览的理论研究,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刚刚起步,七十年代后,有关会议和展览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论文逐渐广泛起来。相对于会展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了很多。而对于国外对会展产业的理论研究,最起初是将会议和会展分开进行的。这是由于展览业在欧美历史悠久,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研究成熟许多。

美国的翰伦(1982)出版了《营销作合下的贸易博览会》,这是本教材性质的书,该书里将贸易展览会作为一种有用的营销工具,讲述了其发展历史、展览意义、展出原因以及展览设计、成本控制、客户关系、效果评估等相关事宜,被广大展览会认为是一本极其实用的书籍。

美国著名的Prentice―Hall(1991)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克里斯汀・克罩斯曼女士所著的《贸易博览会展示大全》一书,该书内容齐全,并附有大量的清单、表格和案例,对展览筹备、运作管理、后续工作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国外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也有一定基础,特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2007)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国家钻石体系是迄今为止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然而鉴于会展产业的特殊性,经济理论工作者尚没有对会展产业竞争力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实行改革政策以来,引入了许多的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著作,对于我国学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论著的消化、吸收、研究和创新陆续发表了研究成果。

金碚博士(1997)发表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拓展到采用管理经济学的方法,他的看法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竞争力表现一个企业比其它的企业更有效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并且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

学者金嘉荣(2012)发表了《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将国家钻石体系理论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会展业,对北京会展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学者王敏芳(2013)阐述了山西省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分析该省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劣势,最终提出山西省发展会展经济应该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采取措施。

而学者张向楠(2014)从产业个性、发展趋势、文化、旅游资源4个方面剖析了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并从发展总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行业发展、展览场馆、配套设施等5个方面分析制约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并基于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发展会展经济的策略。

二、总结

迄今为止,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在现代的发达国家,会展产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德国的汉诺威、慕尼黑、法兰克福,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都是著名的“会展城”。而发达的会展产业也推动了这些城市和地区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会展经济作为都市型服务经济,在一些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重庆地处中国内陆,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第三产业在重庆产业结构中一直以来所占比重就低。展览业在重庆的发展和全国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更显落后。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重庆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规划中,经济重心将由一、二产业转入三产业。

所以,在借鉴会展产业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重庆经济特点和资源优势,建立重庆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对促进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乃至促进重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龚宁. 基于资源整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柯颖,于玲玲. CAFTA框架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03:35-40.

[3]温如春,钟新桥. 中三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12,10:157-160.

[4]姜大鹏. 烟台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A].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06:10.

[5]刘维奇.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05:85-90.

[6]孙德林.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S1:206-211.

篇3

电影作为一种最具跨国文化传播能力的符号形式,也是各个民族之间文化沟通、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影响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大众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需求,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继承创新、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形势下,确定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已是当务之急电影正在进入一个全球竞争和多媒体竞争的时代。目前,美国在本国电影市场趋于饱和的同时,将电影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寄希望于海外市场,继续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强势优势。而其他传统电影强国,如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一方面在努力抵抗美国电影的全面占领,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向其他国家渗透和发展。同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本国电影产业,并把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目标。而在中国,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新技术的出现,观众能够更丰富更自由更方便地接受世界各国的电影、电视、游戏和其他娱乐产品。在这种全球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中国电影产业腾飞的重要保障。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电影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中国电影的战略目标是宏大的,也是艰巨的。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带来的政府管理上的复杂性,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的艰巨性,中国电影观念、人才、技术上的滞后性,加上国外文化产品的竞争,应该说,都会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制约和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文化产业的不断改革,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个难得的机遇。

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利用独到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资源来做大做强,这些丰富的资源大多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如果能够通过艺术的手段传达,往往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特性和魅力。如《卧虎藏龙》《英雄》等中国风味浓厚的影片在海外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将中国带有武侠元素的传统文化通过高新技术使观众得到了完美的视听享受。这种差异性也拉近了国产电影与国内观众的亲近性,这种差异不仅意味着好莱坞电影很难替代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亲同性,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在亚洲、在世界的华人文化区,都可能具有好莱坞电影所不能替代的文化亲同性,给中国电影产业留下了巨大的市场想象的空间。因此,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中国的文化传统资源,不仅是题材的资源,也是价值观、审美观的资源,中国民族电影就可能在中国自己的电影市场,甚至亚洲和世界的华人电影市场、乃至中华文化圈中拥有广阔的位置。

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电影在未来要建成积极的电影管理体系、完善的电影产业体系、健康的电影市场格局、具有市场领导力的电影综合性大型企业,实现中国电影综合收入大幅提升的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

(一)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为基础,巩固国内电影市场根据地

尽管电影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跨国性文化产品,但一方面中国电影从整体上看目前还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的电影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所以,中国电影首先必须依赖和开发本土市场,为之服务,并以此作为根据地走出国门,逐渐扩大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的份额。中国电影在发展策略上,首先应该继续实行对进口电影的配额审批。其次,通过优惠和鼓励政策,吸引外资、民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国产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影院建设和渠道建设。同时,要强化电影产品的本土性和本土服务意识,拓展中国的电影市场,提高国产电影的国内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国内电影市场每年能够达到目前30%左右的增长幅度,而其中50%以上由国产电影获得的话,中国电影的整体实力将会不断提高,即便中国电影很难具有西方跨国媒体那样的国际性优势,但广阔的本土市场仍然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中,中国电影并非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现、发掘、培养、扩大自己的潜在竞争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改变自己的劣势,扶持和壮大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能力。

(二)以国际市场为补充,扩大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还无力与好莱坞电影正面竞争,甚至在中国的本土市场上,还会面临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冲击。美国电影的国际化道路已经经历了近100年,在产业规模、渠道控制、市场经验等方面都是目前中国电影望尘莫及的。

最近几年,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虽然略有萎缩,但是海外市场却仍然在扩张,2009年其海外电影票房达到了194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国内10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中国电影2009年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则为27.7亿人民币,相当于4亿美元,仅仅是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的2%。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电影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应该说正在迅速提高。尽管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不能与美国电影相比,但是与国内电影票房相比,却可能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要开辟海外市场,首先必须加大与海外的合作力度,通过合作更加容易地获得国际市场。这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品进行跨国贸易采用的通常手段。其次,除了与美国合作以外,还应该加强与韩国、日本这样的文化接近的亚洲国家,俄罗斯和其他与中国有历史渊源的东欧国家以及正在逐渐对中国感兴趣的欧洲其他国家的合作,以进入不同的国际细分市场。同时,还应该建立具有国际发行、推广和交易能力的专业电影经营公司,吸收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香港企业的参与,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能力。

(三)以强化发行能力为关键,建立中国电影的产业体系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制作是头,市场是腿,发行则是腰。电影制作因为发行才能获得资金,电影产品因为发行才能走向市场。好莱坞有发行系统完善的大公司作为电影制作市场中间的支配性力量。而在中国,由于发行领域限制外资进入,国有公司又缺乏体制动力,所以,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好莱坞大电影公司那样具有电影投资融资能力、市场干预能力、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的大型电影发行公司。中国发行公司的规模和竞争力都明显不足。目前中国电影还只能依靠销售海外版权的方式获得海外收益。中国电影的发行在电影产业链条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生产与市场存在明显的脱节,也导致了电影市场赢利空间的狭窄。

因此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建立健全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包括海外销售,要争取到影片海外发行的合理权力,以更专业化的营销方式积极地全方位推介中国电影,树立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同时还要培养专业的电影发行策划、熟知国际贸易规则的专门人才。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将我们的优秀影片展示给世界。

(四)以降低票价和提高服务为基础,扩大电影观众规模

与中国国产制作、发行环节相比,中国的影院市场可能是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中更令人乐观、进展也最为迅速的环节,但中国的影院市场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观影需求。中国还需要继续推动院线、影院的建设和扩大市场竞争,尤其是加快多厅影院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票价目前成为限制电影观众规模扩大的障碍,中国国产电影的票价在一流影院已经达到了50至70元,进口电影达到了60至80元,甚至超过了美国电影的平均票价。这对于平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看电影成了一种奢侈消费,过高的票价抑制了很多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目前,在电影消费需求上升的时机,电影院应采用适度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加大电影对社会群体的渗透力,培养观众对电影的持续消费热情,让电影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五)以垂直和横向整合为方向,建立以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为主导的大电影产业

电影作为创意工业,必然趋向于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也必然趋向于市场集中。美国电影产业一直都在向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的目标努力,如今,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几乎都已经成为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的一部分。而中国电影企业目前这种行业割据、行政割据、所有制割据、媒介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中国电影企业的规模小、体制复杂、运营艰难的局面。中国电影应该在政府放松媒介行业管制的基础上,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跨级别的以内容生产和发行为核心的品牌影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扩大融资、整合资源,按照利益普遍性原则进行纵向和横向产业整合,形成理念、机制、资源配置和市场目标等各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集团企业。

(六)以电影新人培养为重点,促进中国电影的持续发展

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产品结构,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积累不能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电影市场上,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导演,已经是多年前就在中国电影业内占据主要位置的导演。虽然一些青年电影人开始步入创作第一线,一些年轻导演也陆续摆脱了以往拍摄“地下电影”的状态,力图融入主流电影体系,但他们要成为国产电影创作的主力还为时尚早。同时,随着电影的产业化转型,不仅在创作环节,在制作、经营、管理等方面也缺乏对市场有良好预判能力的人才。这种被动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变,最终将影响中国电影的产业生态,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危机。

政府应该制定鼓励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开展电影专业培训和扩大电影教育。对电影行业管理人员、骨干人员进行现代电影制作、经营、创作、管理方面的培训,鼓励更多的人到国外学习,鼓励艺术院校以外的综合大学参与电影教育,提高电影行业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应该设立一项基金,支持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青年电影人进入电影第一线,扶持有艺术创新特色或市场运作空间的中小制作,培养中国电影经营、制作、管理、创作的后备力量,以保证将来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电影在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全球化扩展中还处于竞争劣势。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电影产业改革的良好开端,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逐渐完善,应该说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集合各种电影人才资金优势,创作与发行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必将随着中国经济及中国电影不断开拓的市场空间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怀亮.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及跨国想象[M].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篇4

(一)LED应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12年,世界各国或地区均相继出台发展LED应用的政策,加上LED应用产品的快速成熟,直接带动了LED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是LED照明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根据行业人士估算,淘汰白炽灯后形成的市场规模将高达数千亿元,作为理想的替代品,LED产业五年内有望翻两番,LED照明应用正逐渐从背光源向普通照明领域渗透,这将给整个产业链不同的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商机。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应用产值增速都在25%以上,2020年前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80%,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市场。

(二)LED产业在中国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的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逐步形成了在环渤海区域LED下游应用企业较多,长三角LED芯片企业较多,珠三角LED封装企业较多的产业集群态势。从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等,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中国已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数万人,研究机构数十个,企业数千家。

(三)中国LED企业大都处在LED产业链中的中下游

LED的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LED外延片生长、芯片制造、配套设备制造等;中游为器件封装;下游为应用产品制造。上游在LED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利润率在整体产业链中也相对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相对于上游,中国LED企业仍旧是以产业链的中下游的封装及应用为主,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产品利润较低,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际公司的挤压。

(四)竞争日趋激烈,LED行业面临洗牌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 000家LED企业,其中5 000多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LED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在经过了2011年的倒闭潮之后,2012年,LED行业面对欧美市场的持续疲软,以及国内市场逐渐开启,LED行业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那些出口导向的中小LED 企业,订单明显下滑,继续在市场的寒风中挣扎;另一方面,那些拥有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在国内政策红利的刺激下,正掀起新一轮上市潮,并购动作频频发生,LED行业洗牌会逐步加速。

(五)伴随LED企业技术的提升,LED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不断降低

近年来,行业大规模投资上游芯片,推动芯片产能快速释放,促使2011年以来芯片价格平均下降幅度达到40%。上游芯片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LED照明产品与普通节能照明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伴随LED产业技术的提升,LED芯片发光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发光效率的提升在降低LED芯片成本的同时,也将降低如散热片等配套材料成本,最终降低LED照明产品的综合成本。

二、中国LED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受欧美日经济不振的影响,LED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衰退,这些中国LED产业的目标市场地区的需求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LED产业的发展速度。据统计,目前国内LED企业80%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在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疲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LED企业的订单不断减少,行业景气度处于低潮。

(二)LED产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

虽然近年来中国LED产业呈现“井喷”之势,但是在整个LED产业链中,无论是材料、设备、芯片,还是封装技术、应用技术,中国企业都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目前全球LED市场主要由行业前五大厂商掌控,即日本的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美国Cree、欧洲飞利浦照明和欧司朗。LED产业50%以上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这五大厂商手中,这些专利几乎覆盖了原材料、设备、封装、应用在内的整个LED产业链,特别是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关键专利。这些LED厂商间通过交叉授权和专利授权来进行生产和研发,不仅对新进入者带来进入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企业在研发、生产LED产品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技术相似性而触发专利雷区,一旦被诉,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将受到根本影响。

(三)LED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鼓励LED产业的发展,推出了各种LED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但正是因为政府的各种政策利好,也让一些原本不在LED行业中的企业开始转向LED产业,它们的目的不是通过生产获利,而是获得政府的产业补贴。政府补贴很容易让一些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策的补偿,而不是把资源投放在产品和市场上,由此带来的价格战也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国LED企业约有8 000家,处于数量多、规模小的状态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四)LED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业无序竞争

目前,LED技术还在向成熟阶段迈进,全世界至今都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较大的LED企业一般都自行订立标准,中小型LED企业则是跟随。这使得行业标准有着区域性的局限,市场竞争也相对无序,企业在开拓异地市场时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行业标准缺失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用户的接受程度降低,各厂家的LED产品缺乏统一的规格标准,致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很难互相通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的混乱。

(五)LED行业缺乏品牌意识

LED行业进入的门槛低,以致企业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其中小企业、小作坊居多。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产品参差不齐,甚至很多仅仅是山寨国外品牌。另一方面,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都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在选取景观照明和交通照明时,都会优先考虑当地企业,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投标政府项目中,从而失去对外扩张的机会,而对于品牌形象的建立更是顾之不及。

(六)受制于生产成本,LED产品价格仍然偏高

LED照明进入普通家庭是大势所趋,但LED照明产品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主要因LED照明产品制造步骤烦琐,使用设备要求高,其中芯片成本一般会占制造成本的30%~40%。相对于传统的灯饰,LED照明价格偏高,比较普遍用于政府项目和大型建筑中,并没有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虽然LED照明灯有着环保等特点,但是居高不下的价格仍然使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让LED照明灯进入家居照明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三、中国LED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走产业集群之路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的发展,中国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作为一个科技推动型产业,LED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集聚效应,产业布局相对集聚,有利于产业链内的垂直整合和产业链间的横向整合,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降低风险。长远来看,中国LED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集聚空间。

(二)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LED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占据产业发展高端、掌控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之一是掌握高水平的核心技术。随着中国LED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问题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未来国内企业若无法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中国LED产业很有可能重蹈过去VCD产业发展的覆辙。目前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90%,并对LED的核心专利技术形成垄断,而中国专利份额则不足10%。中国LED专利技术少严重束缚了中国LED产业的发展。中国LED企业应该苦练“内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逐渐缩小与国外的产业差距。

(三)坚持创建品牌,走品牌化之路

目前LED行业内厂家数量急速膨胀、产品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优劣不一,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是获得客户信任的关键。纵观全球LED产业发展情况,在欧美、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虽说目前尚没有绝对的龙头企业,但也不乏许多优秀的品牌和制造商。因此,中国的LED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坚持创建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之路。

(四)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为了促进LED产业有序发展,政府应该尽快实施技术标准引导政策。LED产品标杆评价体系、LED产业标准路线图。通过“打擂台”的方式获得代表行业产品创新水平的标杆指数,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有效突破LED产品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行业瓶颈。此外,政府还需“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重点研究照明模组、封装组件、照明灯具和照明光源四个层级,规定各层级光组件的功能特性、形态结构、标准接口、检测方法、使用规范和相关专利、技术标准以及编码原则等,以实现产品的可兼容性和互换性。

(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速启动内需市场

受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LED企业的订单在持续减少。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国内市场尤其是民用市场的启动被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LED产品在确保美欧主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新兴市场,从而分散风险。同时,应该加快启动内需市场。只要国家制定鼓励政策,培育市场,同时在LED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规模上加以突破,中国理应成为LED产品的生产应用大国,LED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新兴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敢,付光伟.我国LED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路径取向[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8).

[2] 刘耀彬,胡观敏.我国LED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战略选择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

篇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1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成就

近年来湖北省出台一系列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从资金扶持、机构编制、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创意园区不断增加。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建成的多达20余家,正在建设的园区更有近30家,这些产业园投资均在亿元以上,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仅正在建设的人信武胜国际文化城一个产业园投资就高达40亿,武汉市几乎每个区都已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些园区已成为功能齐全的创意孵化平台和产能平台。

(2)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以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格局已经形成。湖北的工程创意设计以国家级企业为龙头,其中以中铁四院、大桥局桥梁设计院、709所、中南勘设院等行业颇具实力,目前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产值达485亿元,合同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报刊业、图书出版则以国有集团为主力,游戏动漫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培训服务与服务广告设计及等领域,则主要以民营资本进入为主导。

(3)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原创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湖北动漫产业异军突起,原创动画产量已达2453分钟,产值近27亿,比2010年增长3倍以上。继《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之后,我省又有多部原创动画片《小鼠乒乒》、《阿特的奇幻之旅》等先后在央视、省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普润传媒制作的《断尾狗》入选国家“原创动漫边疆推广计划”,将被译为藏语在藏区公映。长篇小说《天行者》、京剧《建安轶事》、歌剧《洪湖赤卫队》、电影《人在囧途》、电视剧《国门英雄》等等,屡屡在国际、国内斩获大奖。

(4)创意经济在中部崛起中所起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设计创意与科技创意领军的主导设计产业优势明显。其中以中铁四院领衔的铁道设计板块,以大桥局桥梁设计院领衔的桥梁设计板块,以武船、709所领衔的船舶设计板块,以中南勘设院领衔的勘设板块等,设计创意水平和产能规模均位于全国前列。2010年,工程设计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全行业综合产值达485亿元,合同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自主创新示范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明显增强,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2 新航程中尚要解决的新问题

湖北的文化创意产业披荆斩棘,奋力跃上了新台阶,但与湖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湖南、四川等省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不足:

(1)产业链发展不键全,集聚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为例,衍生品开发仅为7%,在影视生产、图书出版、艺术品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2)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不明显,生产较为落后,服务不到位,开拓市场能力还不强;(3)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文化产品研发、市场运作类人才一将难求;(4)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主要靠政府扶持,融资渠道比较单一;(5)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知名品牌也不多;(6)发展不均衡,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权威数据显示,武汉创意产业全国排列第4,地级仅宜昌入围,排名第14。

3 当下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在中部崛起进程中占领数字技术高地,使湖北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进入先进行列。

战略措施;促进现代科技与荆楚文化一个融合,打造数学娱乐、创意设计两个高端,扶持八个中心,培育武汉·中国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江岸区创意产业聚集区、楚天181创意产业园、昙华林艺术村、武汉智谷产业园、江汉文化创意产业等园区,实践人才战略。

战略路径:区域政府+高科技企业共建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战略载体:主要载体是具有创新活力,竞争能力强、成长速度快一批中小型企业。

战略定位:创新型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

(1)游戏、动漫创意产业。提高动画片的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为载体,通过推进市场化运作,吸引动漫网游、原创及研发生产商、经销商、服务提供商聚集人才、资本,打造完整的动漫创意产业链。(2)手机增值服务。做好手机报、手机彩信、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漫画、手机电子书、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增值服务。(3)数字艺术。数字艺术是指电子出版公、音像等电子出版物等绘,要打造网上数字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数字艺术品产业链,将数字领域的经纪人市场与传统营销市场进行整合,推进名牌战略,打造名人、名品、名企、名市。(4)数字影视。依托长江传媒集团骨干企业,坚持走多媒体、跨媒体经营之路,推动纸质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合作、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新型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加快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

4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总结报告

目前湖北正处于一个以创意产业为导向产业升级、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武汉城市圈的创意产业先导是湖北创意产业的中心,中心内的创意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尤其是近两年来大量创意企业入驻基地,基地内的行业门类齐全,高科技企业数量居全国同类园区或基地的前列,同时基地内的行业集中度也非常高,具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企业集群的条件和趋势,这些客观条件都是对基地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的。

但也要看到先导基地内的基本情况中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基地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先导基地内的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集群、先导基地内的企业网络、信息平台、营销平台和知识产权平台也不尽如人意,动漫行业力量薄弱,缺少行之有效的企业间的竞争,缺少动漫的创意源头。同时基地内的企业发展的差异化也较大。这些都是基地未来的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围绕着新的创意产业发展形势和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内的基本情况,在未来的几年内,先导基地应该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和给予多方面的资金支持,进行合理规划,努力促成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各种平台的形成,在先导基地内打造出软件设计与服务、互联网与通讯信息服务技术、动漫产业、数字图书与电子出版物等行业的完整、高效的产业链,在基地内部搭建出通畅的营销平台、信息平台、人才引进与交流平台,真正建立起优质的创意企业集群,推动湖北创意产业的积极、蓬勃的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36-01

一、陶瓷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发展空间不断加大,产业迎来新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陶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给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特别是高档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的需求量将迅速增长。

二是个性化产品逐步主导市场,日用陶瓷越来越具有收藏价值。人们的生活需求日益个性化,对茶具、餐具等陶瓷用品的需求也趋向个性化。婚庆陶瓷市场已经趋火,供求两旺。今后婚庆、节日等专用陶瓷需求将有大幅增长。

三是高科技产品引领国际市场,拉动我国陶瓷产业大发展。欧洲等陶瓷产业的高科技化趋势,必将对我国陶瓷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促进我国陶瓷产业走科技兴业的路子,企业生存对科技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高科技产品成为主流,高科技产品走俏大众市场。

四是民族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基石,陶瓷产品将在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位。无论是日用陶瓷还是艺术陶瓷,文化品位越来越高,陶瓷产品将不断在吸收民族民俗文化中更新换代。

二、景德镇陶瓷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瓷都地位受到威胁。福建德化、广东潮州、醴陵、淄博、唐山等地陶瓷生产势头劲猛,景瓷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因为薪酬待遇等实际因素,景德镇培养的陶瓷人才自己留不住,无法形成陶瓷专业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三是企业品牌优势不够明显。景德镇陶瓷品牌大都系统定位不清、缺乏个性、气质雷同,而当今社会消费需求趋向个性化。长期以来景德镇只有产地的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名牌效应,从而制约了陶瓷企业的效益和健康发展。

四是艺术陶瓷存在固守传统、缺乏创新的问题。景德镇从事陶瓷绘画有2 万人之多,其中不少有一定水平的艺术家急功近利,不愿花时间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挖掘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是满足于“跟风”。此外,产品被仿造,假冒伪劣等问题也比较严重。

三、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一)抓紧突破设计瓶颈

我国的陶瓷企业技术和工艺已经和世界水平相当,但材质相同、技艺相当的两个陶瓷浴缸,进口名牌即使卖到上万元顾客也趋之若骛,而国产货仅卖千元却少人问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开发设计的天壤之别。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陶瓷企业要树立外向型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强烈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面向世界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参与国际竞争。景德镇陶瓷企业要认真搜集国外陶瓷市场需求信息,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对花色品种与产品档次进行细分。还要多参加国际性展会,与采购商及专业观众沟通交流,树立品牌形象,向世界展现“千年瓷都”的风范。

景德镇陶瓷出口的质量要提高,要增加花色品种,增强产品竞争力。出口陶瓷应逐步由原来的单一生产艺术陶瓷和普通日用陶瓷转变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要加大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避免对某一市场贸易量过于集中而遭遇反倾销。还是要熟悉和了解更多的国际相关法规和标准,使出口产品适应各出口市场的特殊要求。如国际上对陶瓷铅镉溶出量有严格的标准;进入美国市场的陶瓷,要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考核才能拿到“通行证”。

(二)积极寻求五种人才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推动力。的对外交流很重要,景德镇的一系列重点项目都需要后续的科学管理,并且景德镇将建成对外开放型的城市,针对目前这些实际情况,留住、引进以下五种人才是当务之急:陶瓷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营销人才、熟悉国际经营管理的外贸人才、外语人才、管理人才。为了景德镇的将来,应该大力支持学生创业,资助他们成立门类齐全的工作室,专门从事图案设计、技术改良等,以专利入股的形式与中小企业通力合作。

篇7

何为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产业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可以预计,体育产业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一、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体制一直沿用原苏联模式,政府办体育。也即“举国体育”。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比如一次全国运动会,主办城市要投资几个亿,一次省级运动会,主办城市动辄要花费几千万。各级体育部门注重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忽略利用各种赛事,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发展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体委1993年既提出体育改革意见“体育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以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与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卫生等相融合的体育产业。”但客观而论,我国体育的产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仍正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场地利用仅仅处于提供训练和场地出租;业余体育人才培养处在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竞技体育表演对国民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体育产品无论数量和质量方面还难于国外品牌抗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功能发挥的还很不够,等等,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体育产业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篇8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195-02

江苏省淮安市岩盐资源十分丰富,盐化工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淮安丰富的岩盐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进一步培育壮大淮安特色盐化工产业,将其打造成千亿元级淮安第一主导产业,这是摆在全体淮安人民面前的重大现实研究课题。我们认为,必须立足现实、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淮安特色的盐化工产业发展之路。

一、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淮安岩盐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优越等的组合优势,以盐、碱为基础,以盐化工新材料为导向,以集群、集约、绿色发展为特色,形成淮安特色盐化工产业链;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盐化工园区为载体,以大企业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企业集聚,扩张产业规模;以人力资本集聚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拳头产品为核心,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产业档次;坚持扩量提质、转型升级并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销售千亿元的特色盐化工产业体系,为打造“中国新盐都”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业支撑。具体说:(1)建成一个特色园区。将淮安盐碱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盐业盐化工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技术领先、能源消耗较低、环境保护有力、资源开发有序、上下游一体化的特色盐化工园区。(2)培育三个重点产业:传统盐业化工产业、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和盐化产业服务业。(3)发展四类重点产品:盐、纯碱、烧碱和元明粉。(4)建设五大平台:盐化物流平台、盐化信息平台、盐化研发平台、盐化人才培养平台和政府服务平台。

二、产业发展重点目标

要充分发挥淮安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盐化工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要高。盐化工产业发展的目标应该确定为,盐及盐化工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盐及盐化工产业成为淮安第一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合理,能源消耗较低,创新能力突出,环境保护有力,资源开发有序,形成一个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企业间相互协作、有序竞争的资源型优势产业链,形成以盐化工新材料为主体,盐产业服务为突破点,盐产业充分延伸和拓展的大工业体系。

在产业规模上,拥有10家以上在全国领先的大型盐及盐化工企业,50家以上特色创新型企业,矿盐开采和制造能力居全国首位,元明粉开采和制造能力保持亚洲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纯碱生产基地,使氯碱的制造能力进入全国10强,保持现有六氯环戊二烯、乙烯利、硝基甲苯拳头产品的地位,培育10个在全国领先的名牌产品,争取在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化学品研发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以传统盐化工产品的规模化建设为依托,最终实现一批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聚集。

在产品产量上,“十二五”发展目标为,实现总盐生产能力650万吨/年,元明粉能力400万吨/年,纯碱能力400万吨/年,烧碱能力100万吨/年。“十三五”发展目标为,实现总盐生产能力800万吨/年,元明粉生产能力维持不变,纯碱能力500万吨/年,烧碱能力150万吨/年。

在产品结构上,形成二三产业配套的产业体系。创造条件使盐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建设以产品和能源互供为特色的联合项目,并建设一批以技术为先导的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项目,实现资源的延伸加工和深度利用,使盐化工基地向效益型和技术型的集约方向发展。

三、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盐化工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延长现有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寻求突破以及与石化工业的联合是当今世界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精细化工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区域盐化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扩张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成为淮安市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集聚大型纯碱企业,扩张产业规模。一是提高纯碱产量,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以台玻集团、井神盐化、华尔润和洪泽银珠科技等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实施台玻集团、井神盐化、洪泽银珠科技的联碱等项目,推进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盐碱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淮安现有华尔润70万吨/年联碱生产能力以及江苏井神盐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纯碱。目前在建纯碱项目包括井神60万吨/年纯碱项目二期30万吨/年和台玻实联200万吨/年联碱项目以及洪泽15万吨/年联碱项目正在实施。“十二五”末,华尔润集团纯碱生产能力70万吨,台玻实联化工200万吨纯碱建成投产。井神集团完成60万吨/年纯碱项目二期30万吨/年装置建设,并开工建设淮安盐化工园区纯碱120万吨/年项目建设,洪泽银珠完成30万吨/年纯碱项目建设。“十二五”末淮安市纯碱生产能力400万吨/年,氯化铵能力200万吨,氯化钙能力30万吨/年。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纯碱生产基地。二是延伸纯碱产业链,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纯碱主要下游产品为硼砂(四硼酸钠)、红矾钠、氧化铝、合成洗涤剂、日用玻璃制品、肥皂、平板玻璃、硅酸钠(包括偏硅酸钠)、合成洗衣粉、三聚磷酸钠。

2.延伸氯碱产业链,提升产业档次。世界盐化工中的氯碱产业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是氯碱与石化工业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将是氯碱及有机氯产品等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淮安市以安邦、清江石化等企业为依托,壮大拳头产品,拓展氯下游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耗氯类盐化工新材料。以光气装置为核心发展光气化下游产品,以光气化农药为主,生产草甘膦、多菌灵、酰胺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农药新品种。创造条件利用中国化工集团的技术优势,发展TDI/MDI或聚碳酸酯等大型光气化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淮安市盐化工产业的档次水平,并形成自身特色。

3.发展溶腔经济,拓展产业空间。利用盐穴等进行石油、天然气等战略储备已成为世界大趋势,中国也有成功的实践,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建设地下储备库不仅有利于保护油气资源安全,还可以节省大量土地资源,保护地面环境。此外,目前国内外正在推广应用溶腔压气储能项目,作为能源储备和电网安全调度的潜力同样巨大。经过多年的盐矿开采,淮安地区已形成大量盐溶腔,仅井神股份公司一家在淮安矿区已经形成了的地下盐腔有效体积可达500多万立方米,且每年可新增盐腔有效体积130多万立方米。但由于过去没有意识到盐腔巨大的利用价值,采卤只是讲究卤水的量和质,而忽视了造腔。所以目前公司所拥有的溶腔资源只是采盐自然形成的无规则腔体,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尚不能用于储油储气,但是可以作为储固废和压气储能使用,具有一定潜在价值功能。因此,在今后的盐矿开采中,不能单纯追求卤水品质,还要按储气、储油的要求建腔,开发高品质溶腔资源,使溶腔资源成为盐化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推动井神等与中石化等企业的合作,尽快把淮安建成华东最大的油气储备基地。基地一旦建成对淮安经济推动是巨大的,根据相关规定30%的油气可供本地使用,为淮安发展石油化工提供有利条件,也为盐化工和石油化工融合提供有利条件,盐化与石化结合使盐化工发展上新的台阶。盐穴利用另一重要价值是可用来处理纯碱废渣。

4.发展盐化服务业,完善产业体系。以生产业为中心,将发展盐化产业服务业作为淮安盐化工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今后盐化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国家或区域产业服务业中心。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业支撑引领作用,以盐化工基地为重点,探索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针对盐化工基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物流配送、检验检测、节能环保、职业培训等配套生产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促进相关生产服务企业或机构集聚化发展。推进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盐集散物流中心。建设以盐后专营时代的盐商业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建设专业盐国际电子商务地位,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加快培育信息、科教、中介、产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以新盐都产业和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引进专业化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一批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将淮安现有多个文化品牌集合成与中国新盐都和盐文化历史相关的标识性品牌。以盐为特色发展物联网服务,在盐信息融合、识别与协同技术、盐业盐化工企业传感网控制技术、创造盐产业物联网服务,重点研究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技术,形成包括标准制定、运营服务、网络构架、系统集成、器件设计与制造、材料制造等多个关节,涵盖制造、服务等物联网产业链,以盐起步向多行业拓展,完善盐化工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60-01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汽车产业结构却发展的并不完善。而战略管理理论被认为是当今的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企业的高度往往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战略是否成功。本文试图以战略管理视角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战略管理概论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确立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的动态管理过程。企业要想有规范全面的战略管理过程就必须经过三大阶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和战略实施及控制:首先,我们在确立企业战略时有个前提就是要明确企业使命。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以及选择。最后,通过具体化的实际行动实现战略及战略目标实施战略并控制。

二、战略管理思想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启示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几年的中国汽车产业还是呈一个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汽车产品形成了涵盖轿车、货车和客车等多品种、多车型的比较齐全的汽车产品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汽车产业却有两点问题:(1)虽然中国汽车企业积极与国外著名的汽车企业集团展开合作,但中国主要的技术却要依赖于合资方,自主创新能力缺失;(2)世界主要的汽车企业集团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全面争夺,而中国汽车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集中程度低、效率低、未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重复建设、产业组织过于分散等弱点很难与国际抗衡。针对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作者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作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启示:

1.确立创新发展,坚持自主品牌战略。自主品牌是改革创新的载体,扶持自主品牌可以使企业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获得可再发展,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首先立足中国国情,做大众心目中名牌;其次应对国际竞争形势,做世界知名品牌。采取有效的营销手段的同时也制定社会责任规划,从根本上加强品牌形象的巩固,增强社会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信任和认同。中国汽车产业要加强产品创新投入。注重研发和人才,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汽车消费,一定要保证汽车消费者能健康、持久享受汽车文明,所以产品创新的方向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都是走集团化、大批量生产道路。进入21世纪,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针对中国企业目前情况,我们应该有目的性地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整合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企业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建立相关后备支持产业部门,也可以加强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合作,形成技术联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加快制定支持汽车产业的信贷业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汽车必然是下一个消费热点,因此我们也应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服务于汽车销售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租赁等业务。通过汽车金融业务来引导消费,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益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锡怀,冷克平,王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14.

篇10

进入21 世纪,旅游在全球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更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西方国家,体育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了石油、汽车、烟草等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中体育旅游业是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的体育旅游业正在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意大利的体育旅游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500亿美元,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的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及众多的人口都蕴藏着发展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业的巨大潜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旅游业将有空前的发展。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省,利用区位优势促进福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内容

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都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体育旅游是从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分离出来的一种体育与旅游交叉结合的人类活动。体育旅游的概念和旅游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和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而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这个概念是从体育和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角度进行阐述,主体是体育和旅游产业经营系统和支持系统,客体是体育旅游者。主体供给体育旅游产品,客体需求并购买体育旅游产品,供需过程中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就是广义的体育旅游;狭义的体育旅游是“是人们因为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和以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某地旅行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这个概念是从体育旅游活动本身进行阐述,体育旅游活动只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主体是体育旅游者,客体是旅游者的消费对象――体育旅游产品。狭义的体育旅游的内容包括以旅游活动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和以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有积极参与和被动参与之分,具体可分为:休闲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观战体育旅游、刺激性体育旅游,竞技性体育旅游和其他类型体育旅游。明确体育旅游的范围、内容,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福建省发展体育旅游业的优势

1.经济发展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支撑系统

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但其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体育和相关事业的发展状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福建省GDP达到 75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据福建省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民人均纯收入4833.35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3.28元,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不仅使人们生活消费支出连年增加 ,而且有了一定剩余 ,为人们体育旅游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

2.旅游业稳步增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经济连续增长的同时,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的旅游创汇、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2006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67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3.5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9.3%和20%,接待国内游客增加了1094.68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了115.5亿元。入境旅游人数229.6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4.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6.36%和12.7%。

3.观战和竞技性体育旅游条件优越

观战是体育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奥运会、世界杯、赛车、网球等世界大赛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观光者,同时也给举办国带来大量商机。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景,使福建拥有观战和竞技性体育旅游有利条件了包括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女排联赛、中国足球俱乐部甲、乙级联赛等为重点的一批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已在国内、外形成不小影响。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群在闽南形成,以厦门为核心,半径100公里的闽南地区目前已建有漳州国家女排训练基地、晋江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长泰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东山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队2002年底在厦门冬训、2004年全国帆船冠军赛落户泉州石狮市、国家乒乓球队和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已考虑在厦门市和石狮市分别兴建乒乓球和帆船训练基地。举办一系列大赛,不仅提升福建体育的层次,而且对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旅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体育特色旅游自然资源丰富

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是适合滨海休闲体育旅游的省份,可以开展包括游泳、帆船、赛艇等夏季水上运动项目,闽南地区的厦门和东山有良好的沙滩和水域环境,适合开展游泳、游泳、潜水、帆船、帆板、冲浪、摩托艇、滑翔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旅游项目。其次,福建内陆水系发达,溪流、湖泊众多,可以开展赛艇、竹排、划船漂流体育旅游项目,也可以开展福建传统的龙舟竟渡体育旅游。再次,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可以开展探险性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包括漂流、溯溪、登山、徒步旅行、自驾车旅行等,其中以登山、漂流和徒步最为盛行,而自驾车旅行则是近年来新兴的运动。

5.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初具规模

健身、休闲性体育旅游离不开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根据福建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2003年末,全省共有体育场地3000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6304个,占总数的54.35%;非标准体育场地13696个,占总数的45.65%;总占地面积54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总场地面积4117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18平方米;总投资金额66.08亿元,人均投资金额189元;每万人平均拥有8.6个体育场地,每个场地面积平均为1372平方米,四平方公里拥有一个体育场地,每平方公里拥有场地面积336平方米。这些健身、休闲性体育场馆、设施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三、福建体育旅游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1.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大对旅游业投入

2007年福建提出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新战略目标:“有效整合福建旅游资源,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旅游品牌,打造海峡西岸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它决定旅游业的综合配套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并且决定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只有进一步增强福建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才能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只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能力。

2.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契机,大力发展福建体育旅游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将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很好地带动福建体育旅游的发展。一是通过奥运会在福建举办的国际、国内预选和选拔赛,如排球、帆船,皮划艇、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体育旅游的巨大商机和影响力的认识。福建省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活不应局限在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范围内,应加强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合作,展开全方位的促销攻势,塑造福建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二是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建设,福建在体育旅游设施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与体育旅游发展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机,必须大力建设用于特色体育旅游的设施,在建设中可以吸引各方面的投资,实行国家、集体、个人齐动员,内资、外资一起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福建省的体育旅游设施尽快达到一个新水平。

3.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合作,整合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业是跨行业、跨部门的产业。一是要加强宏观管理。发展体育旅游业不但涉及到体育部门,也涉及到旅游部门,同时,还涉及到其他相关的管理部门。因此省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其快速、有序地发展。省体育局、旅游局、财政厅、工商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合理地协调,制定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范管理政策。二是要加强行业合作。在业务上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要紧密合作,体育部门组织的大型的国内外的体育比赛可以与旅游部门联合,让旅游部门在赛事宣传、组织观众、住宿餐饮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在门票发售上给予优惠,使比赛成为体育、旅游双方合作的结合点。同样,旅游部门在组织体育旅游项目时,可以聘请体育部门的技术人员、教练员给予指导和合作,提高项目的体育专业技术含量,打造体育旅游的精品。

4.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联动效应

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上东盟五国协作区、欧盟都是旅游区域合作的典范。“无界限旅游圈”早已在欧盟确立,这种旅游区域合作极大地促进欧共体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一是加强与邻省的合作。建立海峡西岸旅游经济区,提升福建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共同开发体育旅游市场;二是加强闽台区域旅游合作。利用两地的地缘、文化、人缘,结合两岸的长期体育文化交流的优势,打造海峡体育特色品排,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岸体育旅游。三是加强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利用福建在东南亚华侨分布范围广,华侨数量多的优势,开展同种同源,华侨喜闻乐见的特殊体育旅游。

5.积极培养人才,增强体育旅游发展后劲

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人员一方面需要是精明的旅游管理人才,一方面还需要对体育有深入的了解和爱好。目前,这种人才在我国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是制约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福建省的体育旅游经营人才可以从挖潜和开发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提高现有的人员的水平,对旅游管理人才进行体育运动知识的培训,对体育人才进行旅游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体育旅游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在福建省的大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和体育专业中大力培养体育旅游人才,为福建省的体育旅游业输送高等级的后备人员。

6.发掘民族传统项目,扩大体育旅游市场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闽南地区的舞龙、舞狮、龙舟赛等传统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中国心永在搏动。以福建南少林寺为背景形成的传统武术,通过几代武学大师和研究者的挖掘、整理、改进,福建少林拳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经典体育项目之一 ,享誉国内、外。目前,福建省以“武术”为主题的各类学校遍及全省各地,吸引着省内、外及东南亚国家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在有关方面和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武术已走进体育旅游业市场,成为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的重要内容“南少林武坛争霸赛”一类的武术比赛已形成届次和规模成为福建省体育旅游竞赛表演业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杨宏: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旅游业经济的发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3(9):122 - 124

[2]于敏吴尤敏:福建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20-21

[3]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

[4]王德平任保莲:福建省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研究及发展[J].体育科学,2005,25(10)19-21

[5]张晓明史蔓蓉:福建构建海峡两岸旅游区 推动闽台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7.02.11